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7 17:40: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

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将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由此标志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更加紧密,因此相对于国内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清晰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使用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着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够在此形势下很好地处理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该专业毕业生将不能够高比例顺利就业或是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本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将会逐步下降。这就需要人们全方位对该专业进行探究。

一、国内外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图书情报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队伍建设的质量越来越高,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有关文献资料,我国目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共计22万左右,其中7万人从事情报工作。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来,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学历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就非常少,而目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非常多,基本上实现了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队伍结构。而且这些人员普遍都接受了专业的知识培训,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情报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立足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技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表现出了很多的缺陷,以下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该点问题:从事科技情报人员在科技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还不足1%,同时从事科技情报的人员在年龄上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在信息管理人才推动要求下,欧美等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人员教育体系,比如美国就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考虑,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另外其它院校也都设置了关于信息管理的专业,并且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概况及困难情况。通过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行政,约占13%;管理约占4%;销售约占2%,学生91人,目前就业的只有21人。就业的21人中,行政方向的有12人,管理方向有4人,销售方向有2人,其他的有3人。从2013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还是行政,约占26%;管理约占8%;销售约占4%,学生95人,目前就业的只有43人。就业的43人中,行政方向的有30人,管理方向有5人,销售方向有5人,其他的有3人。从这两届就业生人数上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二)就业困难的基本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大学生属于市场产品,大学生就业属于产品消费过程,因此在市场自由化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能否就业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认可,评价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是否存在需求的意愿,也就是用人单位是否有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二是大学生是否具有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也就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只有满足以上两点之后,才能实现大学生与市场的双向择业,如果其中存在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不成功。

2.学生方面。学生是社会就业因素的主导,通过对本院系学生的实际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岗位非常迷茫,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会选择会计岗位,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

3.教学方面。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区分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掌握内容是不一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能力是不一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少之又少。

三、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一)教学模式分析。所学的主干课程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管理与重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素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产品营销与策划能力、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二)必须掌握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1.统计学是经济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统计学说的通俗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基于当前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管理专业岗位对相关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绿色GDP核算等,以此适应互联网+战略。当然作为学生而言,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掌握市场调查技术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是要通过自身的技能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调查与分析,因此作为专业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抽样调查技术,能够根据抽样调查掌握全社会科技水平,总结出高质量的数据,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概率论就是通过对数据的研究而发现其中规律的学科,因此作为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该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数据推理与加工能力。

4.掌握统计分析应用软件。为了配合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信息专业学生还应熟练掌握SPSS、SAS、MINTAB、STATISTICA、TSP和马克威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例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此种软件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软件,尤其是该软件包括了很多方法,具备强大的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功能,为各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因此需要重点学习。

四、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结合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开设时间短,但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应该与教育部下达的专业总体目标一致,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起点在高校,人才的使用在企业。目前本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扬海科技合作,以进行在校培训方式对大三学生进行培训,但力度需加大,应从大一开始让学生接触这种培养方式。

篇(2)

针对经济发展和相关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言,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明显的优越性。对于该专业而言,相关高职院校及教师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具体课程开发入手,将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看做一个整体性较强的行为过程来加以分析,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将具体的工作过程与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可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具体工作过程,进而为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构建工作过程为基准的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纲要显示,到202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数量需要达到3900万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具体需求。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中,表现最为明显的问题就在于相关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自身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存在严重脱节。想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相关院校就需要在该专业的发展中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专业改革重点转向质量提高方面。

2.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分析,目前招生人数出现明显递减,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停办这一专业,很多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仅为10%左右。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该专业定位方面存在问题,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较为混乱,未能体现该专业的“专才”性,在课程构建中也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将该专业与产业进行对接。因此,从该专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该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极强的必要性。

二、如何确保此类型高职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1.工作岗位及相关任务分析。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相关院校及教师需要将基于工作过程作为具体的切入点开展工作,并且将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相关职责、具体的工作流程等作为依据。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需要将自身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主体部分,并且充分把握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充分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辐射力,确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实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工作的紧密结合。某市一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为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深入当地市政府、统计部门、相关专业的企业等,获得了几十份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为专题报告。相关教师根据企业内部的岗位胜任条件、具体的工作流程等确定了该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别为经济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管理及信息技术等。该院校教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工作任务,明确了典型的工作任务中蕴含的“作业任务”,并且将内在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根据相关逻辑分析进行关联,形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分析成果。正是由于该院校相关教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与相关任务进行了科学分析,才为课程体系的后续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建立具体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而言,院校应当选择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该类型课程体系的形式包含四个不同的模块,分别为素质模块、岗位模块、能力模块与订单模块。其中,素质模块对应的是基础平台与通识平台课程,岗位模块对应的是专业课程,能力模块则与拓展课程对应,与订单模块相对应的则是订单培养性质的企业实习。在该课程体系中,通识平台课程主要就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政治及道德素养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完善人格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企业主要职业岗位的需求或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等开设的职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拓展课程主要就是结合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岗位的要求等,结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及顶岗实习等,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适应该专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方向等。在该课程体系中,每一个课程组需要紧密合作,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组的课程学习进行深入拓展,确保学生在该课程体系下自身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该课程体系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体系打破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固有的课程结构形式,实现了成果的有效共享。3.完善课程评价。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言,课程评价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方面的评价及学生学习任务方面的评价,在该课程体系的评价工作中,需要教师、管理人员、企业等共同进行。在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利用卷面考试等形式,还需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相关能力、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等。这样一来,才能确保课程体系评价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利用课程体系评价带动学生的能力发展,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质量,进而培养一批符合该专业需求的高素质学生。

三、结语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经济信息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去。因此,在高职院校内部,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就变得尤为重要。相关院校和教师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做到工学结合,将工作过程作为一条主线,将典型性较强的工作任务作为必要主体,并且将具体的学习课程作为实际载体,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较为牢固的学习技能和工作技巧,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校至就业单位的合理过渡。

作者:王禹程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韦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2]吴俊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涉外事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56-01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它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1]。其重点是掌握分析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利用计算机来搜集管理信息、挖掘分析信息,因此他与计算机专业有所不同。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2,3]。

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之后,其它各财经院校,理工院校相继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2]。虽然我国建立“信管专业”已经很长时间,但是还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新申请到此专业的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于2007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信管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2011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学生为43人。

1 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我院2011届信管专业已毕业学生43人,其中3人考取研究生(1名计算机方向,2名管理学方向),其余分别就业于软件外包、教育业、保险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等,还有8人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从就业的情况来看,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就业区域较广泛。但就业单位多是一些小型的信息科技公司,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够,工作岗位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却明确注明需要计算机专业,造成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够,学生不明确专业方向和目标,代课教师不能分清楚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相同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在对该校信管专业的大三本科生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对课程的设置不满意,对学习的重点也不明确,导致学生专业定位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 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2.1 重视引导新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对于新入学的信管专业学生,要不断地引导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定期聘请企业人士为他们做报告,让学生知道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应该随时具有就业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

2.2 采用“本科导师制” 信息工程学院于2011年初步推出“本科导师制”,也称为“生活导师”,就是希望4-5名学生能够经常和教师就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减少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陌生感和迷茫性。让每个学生在与导师的交流指导下,不走弯路,少走弯路。我院2011级信管专业学生共有45人,我所带学生有6人,在初次与学生见面交谈后,感觉学生对此专业了解不够,就业意识淡薄。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无论教师教授什么课程,都必须让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教授信管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管理运筹学》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只一味地纠缠于公式的推导和运算结果的演算上,而无暇顾及其中的方法和思想,更谈不上掌握和理解。因此学生把这门课程当做数学课程来学。随后,我改变教学方法,重新订购了教材,主要侧重与讲解运筹学中的方法和思想,至于求解结果只需要使用Excel工具中的规划求解即可,对于信管09级的学生来说,此门课程学习比较轻松,而且也认识到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以及对就业的影响。

3 建设具有特色信管专业的措施

3.1 重实践,重应用 ①加大实践环节,减少理论授课;②实践教学独立设课;③建立实践模拟企业环境,建立实习基地;④加强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比重;⑤毕业设计选题采用世纪工程背景的课题;⑥组织不同形式的校企学术交流活动;

3.2 培养一技之长,采用分支模式 ①一技之长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可按不同标准培养不同的人才;②分支模式融入一技之长,在“专业”中划“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主攻方向。

3.3 设置6+X专业课程方案 ①6为教育部明确规定必开课程,X为学院自开课程;②课程机动灵活,可随时加入专业特色的最新内容。

3.4 导师制的学习培养方式 ①学生入学起,教师指导并带领学生10-15名;②建立学生兴趣小组,可选择不同的方向;③师生形成团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3.5 工程教育,产学研结合 ①构建与工程教育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②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

3.6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①针对不同人才需求,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模式;②ERP专业方向,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和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多元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篇(4)

尽管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文中简称“信管”)的解释如此简单明了,但是在我国多年来的教学和实践中,许多社会人士、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都还是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设在哪个学院?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都陆续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部分具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优势的理工科院校也从80年代初陆续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以此来看,实际中这个专业有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有的设在计算机科学相关学院。但该学科本质上是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管理问题,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应该更为合理一些。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所属学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学;计算机专业属于学。

(2)所学内容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课程中有一部分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交叉。但该专业只是要学习通过计算机来搜集信息、管理信息,所以主要学习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计算机专业所学的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原理、技术、应用等方方面面,而且计算机专业不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3)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的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问题分析

1.“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出现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信息管理更加高效易行。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应该非常多。然而很多学生却没有找到工作,甚至找不到设给该专业的岗位。

2.“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多数学生不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区分度不高。2007年6月,广州工业大学的何斌教授等以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目的,围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等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了解,对课程设置是否满意,对教师授课及课程考核方式有何意见等问题的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获得了相关资料。

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专业”这一主观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专业定位的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教学方面。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未能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区别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学生学了同样的课程之后能力提升的方面也应是不一样的。然而教师在认真讲授课程的同时,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比较少。

同样一个老师既教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引用》,也教信管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但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学习数据库原理、技术、应用、工程等各方面,而信管专业只要透彻掌握如何使用数据库来存储、修改、查询数据即可。就这一门课来说,信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使用同样的课本是不合理的,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采用同样的考核办法也是不合理的。

(3)社会方面。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更是不够的。很多工作岗位其实是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者往往认为凡是与计算机有关的都是计算机专业,其实不然。

其实绝大多数普通组织、企业、机关需要的所谓计算机专业人才,无非做这样一些工作:一部分工作来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这些工作是属于计算机专业;而更多的工作是来使用、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培训之后的人员都能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但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专业的信管人员来进行的。

计算机专业人员是否可以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呢?当然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内容,当然也学习过《软件工程》之类的课程。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学习非常笼统。

而信管对信息系统的学习更为细致,相关课程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是否能够为组织带来效益,是由前期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决定的,而绝不是编程这样一项工作。

编程只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一个很小的工作。另外这项工作是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编程人员来做的。有了前期的信管人员所做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系统需求、数据流程、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人机界面、输入输出、代码分别如何设计,以及详细的程序设计说明都已经记录在《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说明书》中,编程工作到此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程式化的工作。

这些组织可能不明白自己所需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管专业的,而误以为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是不好改变的,需要漫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信管就业难”的原因是这门学科尽管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但各行各人对它还是不甚了解。

3.信管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

(1)中华英才网将职位分成了34大类,900多个小类,大类中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类中有“系统分析员”、“ERP技术应用顾问、ERP实施工程师”、“系统管理专员”等小类职位是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就业的。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0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3821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699个。

(2)智联招聘将职位分成了38类,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085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576个。

前程无忧没有将职位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5)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2422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4402个。

通过对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目录》中可以查到要求专业为“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职位数量如表1所示。

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新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其中,更应该让社会人士,如企业负责人、毕业生等等参与其中,让新生有就业意识,有危机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好大学生活。

2.尝试“本科导师制”。信管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可以没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等限制,本质上就是每名教师经常与几个学生在学业方面交流一下,让每个学生都能走到比较正确的学习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尝试“任务式”教学。无论什么课程,都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有重点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要以笔试为成绩评定的最重要的方式,增加课程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结束之时让学生感到真的有收获。

4.让学生走出课堂,合理利用假期时间认识社会。大学生应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专业实习,找到自己在专业方面及其它方面的不足,学习期间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下一个假期实习时必定可以有所提高。四年时间,如此循环往复两三次,必然会有益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彤.浅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科学教育论坛,2006,(4).

[2]陈国青,陈禹.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8.

篇(5)

我院是一所具有61年历史的高等院校,隶属于xx省委政法委。前身是xx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当时的xx省人民政府主席xx同志兼任院长。1954年4月,改建为xx省政法干部学校。198xx年11月,改建为xx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xx年4月,改建为xx政法职业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

学院地处美丽的xx河畔,面向xx省招生。开设法律事务、司法助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法律事务(国际经济法方向)、社会工作、安全保卫、计算机信息管理、交通管理、图形图像制作、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园艺技术(商品花卉方向)、园林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工程测量与监理、环境艺术设计、物业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文秘、应用英语、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法律英语方向)、旅游英语、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会计(司法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xx5个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在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视毕业生为我们的“产品”,代表学院的品牌。我们愿与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尽我们一切努力为贵单位选才服务。

我院有20xx届应届毕业生四千余人,定于20xx年xx月25日举办“xx政法职业学院20xx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诚邀贵单位莅临参加,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时间:

二、地点:xx市xx街xx号(xx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

三、其它有关事宜

1、首次来校招聘的单位请带好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相关证明材料。

2、因学院需要提前安排展位,请参会单位将招聘相关信息及参会代表名单于20xx年xx月15日前告知我院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xx、我们将免费为每个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展位,并免费提供工作午餐。

4、联系人及方式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由于各个高校在相关专业的发展历史、特点和背景上的差异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人才需求变化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如何在基本教学规范和纲要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教育特色、如何更清晰定义教育对象和定位教育目标和体系、如何根据国际主流和自身特点更新知识和教材体系等,都是我们在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中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重要问题。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说,信息管理人才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

(21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

(3)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

(4)信息系统集成人员;

(5)有关上述各项的教学与研究人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何管理大量信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CISC2005)的信息系统教育的社会需求报告中指出市场上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尤其一些大型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占到了74%。这些企业是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去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也有些企业需要毕业生去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信息化需求日益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适用面相当广、就业机会相当多的专业。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在信息技术刚刚兴起时,信息系统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更多地是作为计算机学科的附属来研究和讨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在生产、生活、商务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完全独立了出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IS”专业也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独立出来,如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和林业信息管理等。1997年,在国家学位委员会的学科调整中,“IS”专业成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是多轨迹的,如从工学门类、经济学门类、农学门类再到管理学门类,这就使得学科的专业定位仍在探讨之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学科门类上是归于管理工程,但其本身是交叉性的学科,信息管理的专业内容属于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范畴,信息系统的内容属于理工科的范围,虽然现在专业的趋势是融合与交叉,本科教学也应侧重于知识面的教学,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在掌握时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能实际应用。

(2)课程体系不规范

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理解不够,认为只不过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简单堆积和拼凑。课程体系不够规范,甚至有些课程内容陈旧。事实上,由于各学校对该专业的归属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了教学体系的规范性。因此,明确知识结构、完善教学体系也是专业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3)缺乏专业特点

现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给人的感觉是学习的东西比较泛,大多学校没能根据自身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有专长。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该专业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才能从中受益更多。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我校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在计算机系,因此在专业建设上即以信息系统方向的培养为重点,专业的定位以培养“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及“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下面介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主讲教师的专业性

由于学科课程的复杂与多样性,这就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该朝“专”的方向寻求突破。让管理类的人才讲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营管理”等课程;让经济类的人才讲授“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让计算机类的人才讲授“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当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专业,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实践案例,为此学校应该多安排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以不断改善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

(2)课程设置的条理性

篇(7)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教育部1998 年进行专业调整时, 由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是由管理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具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 由于数学定量方法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它又体现了应用学科的某些特征。本专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以及实践性三个特点,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个典型的就业岗位

2.1、ERP 实施顾问

ERP 实施顾问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 分析企业建立ERP 系统的可行性, 科学制定ERP 项目的战略目标, 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与所实施的ERP 系统的差距, 拟定企业流程重组和管理改进方案。实施顾问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熟悉一些类似Oracle、SQLserver等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2、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帮助企业和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 需具备使用一种以上的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 软件测试工程师负责软件质量的把关工作,要求熟悉测试理论、流程, 至少熟练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或一种测试管理工具。

2.3、系统维护工程师

系统维护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系统监控平台等的规划、建设、维护与优化; 负责IT 应用和服务管理, 如邮件系统、办公平台、桌面系统等的规划、管理和优化。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现状

在信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信管专业的办学特点,对这些模式和课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课程比较杂但都不深入

信管专业要求培养的是具备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课程分布比较广泛,跨度了管理学、经济类、计算机的一些相关课程,而学校对这些课程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让我们学习有个初步了解,使得我们信管专业学生对各个行业知识都不能够深入了解,从而不能单从某一个方向去发展。

3.2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和管理类的实践极少,而现在信管专业学生出去就业,缺乏的正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使得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与管理类学生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劣势,在经济方面又不如经济类学生,使得信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就业上存在很大的劣势。

3.3在正规的进入社会工作前没有对应的实习机会或者岗前培训。

大多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在学校都没有得到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学校不会安排去企业实习.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本专业的实习机会,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不提供岗前培训,学生自己在外面培训机构费用昂贵,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或者不愿意支付这部分费用,这就使得各门基础知识薄弱并且实践能力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4. 面对工作这样严峻的挑战我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如何应对

4.1、努力将学校要求的课程学扎实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的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求能掌握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都比较杂,比较广泛,学生必须努力将各门的知识加以吸收,才能为将来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平时在学校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管理沟通的能力

信管专业培养的是集管理、经济、计算机于一体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其中经济与计算机板块都能够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管理沟通则是一个只能通过实践锻炼才能获得这方面能力的,我们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面通过参加各种组织、社团加以锻炼,才能对我们的管理沟通能力有很大提高,才能为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3、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实践和选修课程

学校课堂上学习的大多是一些理论知识,只是通过理论并不能达到实践,而学校开设的一些专业课上机和实践,还有一些专业选修课,提供的都是比较接近实践的知识,通过上机,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以上机的方式加以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掌握实践的能力,通过实践学习,是我们具备初步的工作实践的能力。

4.4、找实习机会或者进行岗前培训

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学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这就使得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待遇低,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并没有在校园里得到锻炼,因而现在的信管专业大学生应该努力在在校期间找到实习机会,或者自己在学习之余去学校外面进行岗前培训,使自己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总结: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使得信管专业的学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和认可。然而能进行信息化管理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信息化人才目前相当缺乏, 社会对信管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仍然供不应求。因此面对信管学生这样的就业境况,加强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郭瑞鹏,段刚龙.信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西部6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98-02

一、信管专业发展综述

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首先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规范定专业名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开设此专业。国内而言,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9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其中有5个与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1998 年教育部将这5个专业整合成现在的信管专业,归属于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截至目前,中国开设信管专业的院校已达500多个,包括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层次。

目前,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建设呈三种方向。第一种侧重技术方面,以理工科院校为主(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第二种侧重情报学、信息学方面,以综合性大学为主(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第三种侧重经管方面,以财经类院校为主(如东北财大、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等)。

1998年,教育部确定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1999年,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5所高校对信管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确定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事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从事各种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2]。这两个培养目标均说明信管专业旨在培养管理、技术兼顾的跨学科复合人才。

二、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陈旧。部分院校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准确把握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能反映管理新理念和技术新趋势,进而影响毕业生的专业素养,造成就业压力。

2.专业特色不鲜明。部分院校的信管专业方向不明确。学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专业,无法将所学内容融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觉得自己学得多,但学得不深入,通才不通。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专。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管理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严重影响学习热情与兴趣。

3.专业建设重理论轻实践。多数院校很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核,但忽视实验课程与实践环节。由于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应用与开发难。

4.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知识交叉性不足。很多信管专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领域转来的(如计算机、管理等),他们自身的知识不全面、广度不够,导致教学时内容有侧重。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不能结合案例、切合实际开展教学。

三、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发展研究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信息技术主流、地方经济需要等因素,确定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教学课程更趋合理化。合理平衡信管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 [3]。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如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心理学、哲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通过经管类基础课的学习(如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经管类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能力;通过计算机类基础课的学习(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较强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能力。

2.突出财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从自身特色出发,建设具有财经特色的信管专业。着眼点在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经济管理展开,培养经济管理及社会各领域需要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人才。具体而言,在开设上述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些经管类课程,尤其是经管类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课程(如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金融类信息系统应用与设计等);增加经管类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方面的素养。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基础上,熟悉经管领域实际的业务流程,掌握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理解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成长为既懂管理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又具备经管领域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信管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1)课程实验。信管专业的部分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都很强,单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就业。因此,要适当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实验课时比例,多开设一些实验课程,对重要的专业课设置课程实习。(2)校内实习。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模拟企业实际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一些校园内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3)校外实习。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在实习基地学习和实践。如利用财经学院在财经行业的影响力和优势,与财政厅及下属单位、会计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实现双赢。(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中间环节,作用重大。传统“导师命题、学生接受”式的被动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选题主动性,与就业孤立。因此,提倡侧重实际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选题的毕业设计(学生也可从参与的教师课题中选题)。(5)其他实践活动。假期社会实践、参与教师课题、到企业内顶岗实习等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实践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4.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教学手段的完善与更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互动平台;交流各具特色的教学文件;开发专业教学应用软件包;建立专业知识数据库;编写适合财经院校的教材,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2)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引导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新方法[4]。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多数系统性、理论性、知识交叉性强,案例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技能。

5.改革考核体系。传统“笔试为考核形式、课程基本知识为考核内容”的考核机制下,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高分低能,不利于就业与今后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如在MIS、IRM、ERP、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系统展示与讲解等形式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6.加强师资建设。优秀的师资力量与教研团队是专业建设的保证[5]。信管专业知识交叉性强、技术更新快,对教师水平要求更高。可以通过培养在校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行业专家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而言,第一,在校教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科研水平;第二,引进人才,吸引优秀的信管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扩充教师队伍;第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讲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在校教师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机会。

7.加强沟通。(1)加强校内不同专业间的沟通:信管专业与其他专业间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互相协助。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开设有电子商务、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12个专业,部分专业设有专业实验室,信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室了解经管领域的业务流程,熟悉相应信息系统的操作,培养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与信管专业关系更为密切,两专业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加强不同院校间信管专业的沟通:信息社会,封闭孤立地办学和建设专业很难取得较大成绩。信管专业以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支柱,更需加强对外交流。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其他院校专家讲学传经验等方法学习其他财经类、综合类、理工类院校信管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新进展。(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进而开展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机会,而且,企业可为学校提供科研素材和经费支持,学校也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四、结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急需信息化人才,作为信息化复合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信管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知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变量。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就要求以信息管理为职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在具备一般素质,如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创新素质,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实践中,信息管理人才要有很强的国际视野,能够进行团队合作、自主学习,适应创新和组织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急需建立起一大批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说,信息管理人才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这是指在某一应用领域中引进信息技术建成特定的应用系统。(2)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应用系统投入使用之后,需要进行认真的管理,不断的更新,精心的维护,这方面的人才需要也是与日俱增的。(3)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联机分析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4)信息系统集成人员:指进行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分布式处理服务的有关人员。(5)有关上述各项的教学与研究人员。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我国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基数,可构建如下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总量预测模型:

其中:q---- 目标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

        a----- 基年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

          e——自然对数的底数;

           t——目标年度与基年相隔年限;

           b——专业技术人员年增长率。

在上述模型中,按信息管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2%的比例,可以计算出今后某个特定目标年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按我国传统观念,科技人员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包括社会科学和管理人员。但调查统计表明,在现代社会,不仅自然科学技术人员需要信息服务,社会科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服务。为避免以偏概全,我们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基数来计算信息管理人才的总需求量。

2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调查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500余家单位进行了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地区分布来看,杭州占78%,宁波占2d33%,温州占19.51%,台州占1220%,绍兴占813%,其它各地区加起来约占18从单位的性质看,企业占87.80%,政府部门占650%,事业单位占5.69%。从企业的类型看,民营企业占59.26%,国有企业占13.89%,集体企业占11.11%,其它占1574%。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57.41%,中型企业占35.19%,2000人以上大型企业占7.41%。

2.1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

现代信息管理正沿着经济管理、技术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三维方向发展。信息管理人才是指在社会各行业信息组织中专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信息专业人才,其中既包括文献信息管理人才(如图书情报人才),也包括信息技术管理型人才、经济信息管理人才和政府信息管理人才等。

按上述模型Q(()=ae、以1995年底专业技术人员2785万人为基数,可计算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4182万人。按信息管理人员占其中2%,可计算出2010年我国信息管理人员需求数为84万人。浙江省作为经济发展的活跃省份,信息管理人员的比例按占全国的12%测算并不算高,由此可预测2010年浙江省信息管理人员需求量为10.08万人,考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对浙江省信息管理人员的需求剧增,估计到2010年要达到14万人左右。据调查,浙江省对信息管理人员需求以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见表1),在年龄上,25~35岁年龄段的信息管理人才最受单位欢迎,4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已不多。调查统计发现,近年来浙江省有65.04%的单位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

表1各类信息管理人才需求比例(%)

1. 2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分析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浙江省的信息管理部门也迅速走向电子化、数字化和虚拟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信息技术管理型人才形成巨大的需求。调查显示:浙江省对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以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员为主占3659%、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占33.33%、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分别占13.1 %、17.07%。(见表2)

表2各类信息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比例(%)

调查资料显示,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不论在数量、学历和知识构成上,都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有一半以上单位要求本科学历的信息管理人才(见图1),大部分大型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要求信息管理人才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大部分企业招聘信息管理人才的主要依据是能力,有24.39%的企业看重的是经验,几乎所有政府部门以学历的高低为进入门楹,也有极少数单位靠的是关系。由此可得出,与前些年相比,学历要求有明显提高,但中小型企业仍以本专科生为主;企业看重的是能力和经验,而政府、事业单位更看重学历。(资料来源:作者统计和计算)

图1信息管理人才学历要求调查资料还显示浙江省信息管理人才最主要的就业地为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城市,其主要从业于电脑及配件、零部件制造业、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从部门看,对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来说信息管理人员主要服务于行政管理部门,而对企业来说,主要服务于营销部门。(见图2)

       

图2信息管理人员主要服务部门从信息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来看,在网络方画73.98%的单位急需掌握网络编程语言的信息技术人才,36%单位急需网络安全人才,有少部分中小型企业需要网络设置布线人才,极少数单位需要掌握黑客技术的人才。对于掌握网络编程语言的信息人才来说,掌握C#的人才最受单位欢迎,其次有5447%的单位需要掌握JAVA的人才,3252%要求熟悉ASP,25.2%需要JSP的人才。在数据库方画6285%的单位要求具有掌握SYBASE的人才,5610%单位要求信息人才具有SQL数据库知识,也有约20%的单位需要具有ORACLE和DB2数据库知识。调查中还发现,拥有项目经理认证资格证书的信息人才最受单位的欢迎(见表3)。

表3拥有证书的信息人才受欢迎程度的比例(%)

3结论

本调查表还就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限于高等学校)及对策作了一定的设计和分析,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涉及,作者将在今后加以讨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3.1到2010年,浙江省信息管理人员需求量约为14万人。特别急需25~35岁年龄段的经济信息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其中对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又以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才为主。

3.2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城市是信息管理人才的主要就业地。

 3.3在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才主要服务于行政管理部门;而在企业,主要服务于营销

篇(10)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信息技术是当前全世界发展的重点技术,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向信息化转型的进程, 一个专门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的学科——“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就应运而生。 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化、 管理科学化的概念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的管理之中。 数字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化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 因此社会对具有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概况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信管专业)起源于美国 60 年代,其目标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从那时起,该学科就不断地研究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利用它为组织的目标服务。我国从 1978 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始,该专业在我国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998年国家教育部本着“淡化专业、强化素质”的原则进行了专业调整和合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简称《专业目录》),将经济信息管理、图书情报档案、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 5 个专业合并,统称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

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优化课程比例结构。由于本专业涉及到以下三大学科:①经济学;②管理学;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专业体系和课程设计上在包括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外,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课程,让学生获得全面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凸显专业优势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自由的选择专业方向和相对应的课程,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提高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

2.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看,当前社会、企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人员,主要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软件开发、技术研发、进行系统集成和分布式处理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二是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管理人员,包括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如咨询顾问、CIO 类,从事售前售后服务支持、ERP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侧重于管理方法、数据库技术等;三是电子商务类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实施,侧重于 Web 技术。对于第一类人才,专业程度较深,偏重于计算机,应主要由计算机专业来培养。对于后两类人才强调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求具备经济、管理、计算机基础知识,还需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性技能,社会对这类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比较广泛,因此信管专业也应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知识架构,我们应该紧贴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增设实践技能性的课程,并参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程序员等来设置相关专业课程。

三、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块

1.公共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主要是院校中的公共课程,如数学基础类、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及思想政治、外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身体、思想、人文、社会、心理素质,为今后的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我们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应加强经济管理类的一些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及其应用、财务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但对于信息基础课程也不容忽视,如操作系统、C/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2010 年 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成立课题组,并研究和设计了《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 2011》(CIS2011)。共设计了 12门课程,包括 6 门核心课程和 6 门推荐课程。其中,6 门核心课程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我认为应把这六门核心课程全部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并对每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加强每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强化信管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4.专业技术分化模块。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专业技术分化模块中,主要设三个特色方向:硬件维护和管理方向、信息系统开发及信息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在第一个方向中,主要针对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介绍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网络的工作原理,使用故障的排除等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第二个方向中,主要有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经济学、信息组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检索、企业信息系统及应用等;在第三个方向中,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站设计与实现、电子商务系统设计、软件工程、J2EE 平台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并在生源还较少及师资力量缺乏的初级建设阶段,在院系专业课程的交叉点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使各个专业的选修课公有化,为信管专业学生服务。

5.独立实践模块。在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主要有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考虑到我院管理学部在 ERP 沙盘模拟的特殊优势,我们可以尝试让ERP 沙盘模拟的课程设计成为信管专业学生的实践内容,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培养信管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手段。

四、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归根结底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体现在:

(1)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由浅到深、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由课程学习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成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2)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项目中。 通过项目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期末成绩考核方面突出实践成绩,学生成绩单上专门有实验一栏,记录学生的实验成绩。

(3)实践形式的创新。 校内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为了保证实训效果, 每一名学生都有企业导师。

(4)实验教材的创新。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组织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另外本专业还有一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即《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 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课程是教学之根本,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决定了课程体系的结构。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正确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和医药院校特色,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强调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 下一篇: 关于税收筹划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