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常态化安全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317-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国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不仅重特大自然灾害连续出现,而且事故灾难频发,社会安全事件及其新的样态,如暴力恐怖事件也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和神经,给社会安全、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就个体与个别地方而言,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而言,应急突发事件毕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于是现在的应急管理,就出现了如钟开斌在分析目前的公共安全教育一样的情况:“在灾害发生后的非常态时期,通常会出现一段关心公共安全教育,注重了解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应急技能的短暂的关注期和热情期。灾害发生后,由于突如其来的强烈冲击以及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容易形成强烈的‘聚光灯’效应,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很容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公共安全教育也成为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的重点工作。在轰轰烈烈的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后的常态时期,全社会很快回归为不关心公共安全教育,不注重了解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应急技能的长时间的遗忘期和冷淡期。灾害结束后,随着相关工作由抢险救援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媒体对灾害和灾区关注度急剧下降,普通民众在经历了前期关注抢险救援的‘审美疲劳’以及对公共安全教育短暂的学习热情后,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此时公共安全教育很可能不再成为民众关心、政府关切、媒体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与看得见摸得着、轰轰烈烈、很出声很出彩的抢险救援这项显性工作相比,公共安全教育这项隐形的基础性工作显得默默无闻、不出声、不出彩,并且有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不容易得到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的重视。有些官员和民众缺乏忧患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把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不愿意把钱用在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方面,‘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其结果是,公共安全教育往往成为一阵风,‘灾害来跟着来,灾害走跟着走’,无法持久和深入;全社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缺乏深入反思和总结提高,未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1] 当突发事件再次发生时,我们又重复昨天的一切。
对待应急管理和安全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能让应急管理能够切实“应急”,不再疲于奔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应急管理既能治标,也能治本,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能胸有成竹,泰然处之。把全民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常态化和法治化,把政府应急工作纳入常态管理中,平时就做好各项预防和准备工作,努力提高处置和恢复能力。笔者认为,把应急管理常态化与法治化治理应是不二的治本之策。
一、把公民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常态化和法治化
公民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效果。因此,发达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对公民进行经常性的危机意识教育和培训。一些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设有教学培训机构,旨在推进全民减灾教育运动,提高的公民危机意识,增强灾害互助关爱精神。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培训,在教学培训和实际工作中注重开展演练,以此来检验教学的效果。防灾安全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企业教育。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从小学抓起,把防灾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社会安全教育一般通过各种社区活动开展。
在日本,有防灾教育及培训中心,面向公众开设各种减灾培训、急救培训等课程。模拟灾害现场,让市民体验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破坏力。日本的防灾教育特点是,在点上抓学生教育,在面上开展国民防灾教育运动。把防灾应急内容融入到各门课中,使学生增强防灾应急安全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灾害的相关知识,提高防灾实践能力,在灾害中实现“自救”。 一般在日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防灾减灾的训练,每年都有一到两次的防灾训练。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把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各地还建立了很多防灾安全科技教育场馆,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普及防灾训练和教育。他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已对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培养作了原则性规定,但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笔者认为,当前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工作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建立公共安全教育的常态化法治化管理机制。同时,要提高公共安全教育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使之成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具有约束性的“硬指标”,由此增强其对公共安全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把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和演练常态化和法治化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行动方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单位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计划和步骤,也是一项制度保障。
目前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必要的预案缺乏,如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时就缺乏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案,造成只能通过会议来应对突发事件。在一些乡镇缺乏地震应急预案,导致意料之外的地震出现时手脚无措。二是有些应急预案质量低,操作性不强。有的照搬照抄上级的、他人的预案;有的预案通篇都是原则性用语,上下一般“粗”,没有可操作的实际内容;有的执行主体不明,预案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三是应急预案之间缺乏衔接,协调性差。有的预案内容前后矛盾,应急响应级别和响应行为衔接混乱;有的预案没有征求部门意见和经过专家评审,预案之间衔接不够,导致后部门职责交叉,意见不统一,产生矛盾。四是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滞后。有的单位将应急预案制定后就束之高阁,对预案中规定的处置原则、要求、程序及技能等不进行培训,更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进行演练,使预案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有的在预案实施后发现有许多不适应之处,也不进行修订、完善,致使预案再次启动时出现问题。五是应急预案实施与现有投入很不适应。如预案中明确的应急保障,在实际中因财力有限,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确保实现。此外,应急预案的修订、宣传、培训、演练和评估等也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培训与演练根本就没有。
为此,应急预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凡是与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的单位都应参加到预案的制定中来,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完整地包含应急策划过程(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能力评估),应急准备过程(教育宣传培训和演练),应急响应过程,应急恢复,应急评估和改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急预案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编制的,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且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必须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我们不仅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而且特别要强化预案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应急准备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验证预案在应对各种情况下的适应性;可以检验应急工作机构是否完整,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协调一致,从中找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应积极推进应急宣传教育演练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增强公众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从日本的救灾应急经验来看,对中小学生和普通群众的应急安全素质培养,平时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当前,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注重预防,突出‘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的应急管理理念,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发生灾难的可能性,降低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 [2]预案及其演练就是设立、检验预防措施是否到位的重要环节。应当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抓手,制定好、演练好应急预案,切实做好事故灾难的预防和准备工作。
只有用常态化和法治化的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三、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和法治化
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构建自上而下合理设置相应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系,尤其要改变县、区、镇、村基层管理缺失的状况。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明确社会各阶层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的职责和具体途径以及所应扮演的角色,规范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社会公众的行为。将目前分散的应急指挥中心如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指挥中心或值班室进行联网,统一报警号码,采取“集中报警,分类分级处警,统一监督管理”的指挥模式。设立公共安全常设管理机构,促进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有机衔接,全面控制各类安全隐患。以往应急管理多是“轻防范、重治理”,事前不认真防范,不认真准备,而将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入到日后的处置上。对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和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主要公共安全资源投入和注意力放到事前监督检查上,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抽查来督促企业形成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规范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同时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引入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和专业人士都参与到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污染举报、督促整改上来,用官民的智慧共同来应对事故灾难。一定要把隐患和风险当事故一样认真对待,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力者,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者,应急准备和措施不充分者进行严格问责,方能尽量杜绝人为的公共安全事故,降低自然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四、把应急事件的问责常态化和法治化
“官员问责制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主要体现在第63条,该条规定的问责方式是“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所列八种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官员问责制的实施效果不能仅仅取决于处罚的力度,最主要的是明确问责的对象和范围,实践中防止随便找个替罪羊的现象。官员问责制是柄双刃剑,用之不当反而会背离问责制的初衷。为此要加强问责制的程序化和法治化,从制度的角度追究真正的责任官员。从问责制的角度出发,向责任官员问责是应当的,但谁真正应被问责、还有谁应被问责应是每一次突发事件成功应对后都应值得深思的问题。《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官员问责制的规定还稍显粗糙、程序化和法治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在以后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3]。今后我们应把问责的主体、对象、条件、内容、程序法治化,把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分清,被问责者心服口服。
另外,现有的问责制度,从《突发事件应对法》到《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都明显显示出对“问责”的规定都只停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和准备过程中企业、单位和政府应有责任。这种结果问责的制度安排使得突发事件发生前为应对突发事件应该做好的预防和准备工作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中,或者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这样该有的预案要么没有,要么就放在保险柜里,根本没有实战演练。该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依然故我,该准备的人财物与场地设施付诸阙如,强有力的统一的指挥系统更谈不上。事故就只能不可避免地发生,应对时就只有仓促上阵和手忙脚乱了。
所以应考虑用法律和严密的制度把政府和企业的保障公共安全义务在预防和准备应对的过程中固定下来,并细化到各个终端,对生产生活中各种风险实行常态化管理。实行问责制前移,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事前预防各项制度的落实与否作为决定干部进退和企业前途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好长期以来事前预防制度缺失和“落空”问题,有效降低事故灾难发生的机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内容,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安全规划和控制考核指标落到实处。”[4]对事故灾难预防和准备、应对纳入常态化管理,改变重应急轻预防的做法,事前就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否则,就会面临严厉的问责。这样才能切实避免重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把应急管理相关的宣传教育培训、预防准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问责制度安排等常态化和法治化,我们在突发事件目前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四处救火,到处应急,把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让政府不管是平时的常态管理还是非常态的应急管理都让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1] 钟开斌.公共安全教育应走出“冷热循环”[N].光明日报,2013-04-06(8).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19-2
0 引言
安全问题涉及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以及个人切身利益,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意义上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设制固定学时,进行系统地教学。虽然,部分高校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其教学方式也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宣传防范技能等手段,而且宣传方式也仅限于展板、橱窗以及有限的安全知识讲座等,往往缺乏实际案例加以佐证,很难引起大学生广泛参与和兴趣。
1 全面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在某些学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教育作为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少有学校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教育制度。即使有的学校建立起了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但能够真正有效实施的少之甚少。它不会像其他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列入课时计划,教师备课计划等。之所以没有,归根结底就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主管领导抓得不严,学校投入资金不足,教师队伍水平不高。任何事情没有得到重视,很难形成实效。如果安全教育课能像大学生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列入学院的教学计划,明确课时,要求备课,实施教学督导,不言而喻,收到效果远远不是当前这样的状态。
1.2 队伍文化素质偏低
多次强调指出“打铁还还需自身硬”。作为教育者,自身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否则,教育无法开展。那么,保卫干部承担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如果自身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无从谈起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设置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心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既便有的课堂涉及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真正知识。
当然,加强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本应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到来并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提出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的课题。
2 多个角度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2.1 从法律法治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积极推进法治安全教育,要像大学生《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开展国防教育一样,写进《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保卫部门,尤其是主管安全稳定工作的校领导更要想方设法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法》或《教育法》的相关条款,以便形成强大的法律保障,也是安全教育进入课堂的先决条件。否则,要想真正意义上落实“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工作,恐怕还会遥遥无期。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法律,的确是一件比较复杂艰难的工作,但是总是要有人去推进的。如果全国高校作为文化阵地、人才源头,能够发出足够的声音,大学生安全教育立法问题定会指日可待,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也将得到顺利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常态化就有了根本保障。
2.2 从教育概念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顾名思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属于教育范畴,不属于管理范畴。然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职责却是由保卫处(部)或保卫科这样一个管理部门承担,混淆了教育与管理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要说,保卫部门也有教育职责和功能?其实,保卫部门在高等学校中承担的管理与教育职能当中,孰多孰少,只有保卫干部心知肚明。当然这是不是贬低保卫部门的职责和能力,只是在强调一个概念,以便明确职责。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太难,依然可以学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的方式方法。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立的武装部,是一个国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他们在武装部下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一批专业的军事教员,承担起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同样的道理,如果各高校能够在保卫处(部)下也设立一个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组建一批专业的师资力量,来承担起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问题势必会迎刃而解。
2.3 从教学大纲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大多数高等学校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基本是都是“一锅八宝粥、什么豆都有”,但数量和质量均没有达到要求,起不到教育效果和作用。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课以讲座形式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一个讲座上会涉及消防、防盗、防骗、防抢、交通、食品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安全知识。老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也只一听了之,过后就忘,没有达到真正教学功能。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必须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大纲。这也正是现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老师无纲施教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3 开辟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深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传统教育方式明显乏力。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否则,这门课程很难取悦学生,导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名保卫干部面前的新课题。
3.1 循序渐进,由选修课程逐步向必修课程推进
各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列为选修课,设定1至2学分,吸引部分学生选修该课程,在选修学生偿到了这门课程的甜头后,固然会有大量学生参与选修。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作为公共课程,开设必修课。当然,这样做仍然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方能实施。尤其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要与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到一致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服务内容: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由于轻操练、重说教,形式和内容与现实脱节等原因,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3]。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自行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一般以班主任为主,学校行政为辅,多安排在国旗下讲话、放假前讲话、班会课中进行。国旗下讲话内容涵括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涉及安全教育一般很少。放假前讲话一般都有安全教育内容,基本都是以防溺水、交通、消防、饮食等常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课上,老师多侧重于纪律遵守、思想道德建设、成绩分析等,安全教育基本随学校安排,多数也只是一些提醒说明的内容。教育形式上,目前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一般以讲话、专题讲座等为主。最常用的国旗下讲话以及放假前讲话,多以“要怎样……不要怎样……”的教条形式进行,而且每个假期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如此进行安全教育,能有多少进入学生的心灵呢?在安全教育纪念日期间,学校一般通过板报、墙报、橱窗海报、广播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些手段的实效性相对较低。部分学校安排了消防、地震逃生等互动演练,能让全体学生体验突发事件的情景,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但也存在规模大、难组织的特点,所以学校组织的机会很少;同时,这种演练还缺乏个性,相当部分学生随大流、不认真对待。在信息化时代,虚拟世界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学校相对枯燥的安全知识教育,如果不融合时代特征,改进方法,实现内容生活化、常态化、系列化和手段现代化,很难将安全教育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2.缺乏多方互动,学生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系统性
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多为单向联系。学校学生、学校家长、家长学生,互动很少。在现实生活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是被动的接收,参与的很少,难免心不在焉;在信息化的虚拟世界中,QQ、微信、电子游戏、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随时威胁着青少年。“绿色上网”平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青少年不受虚拟世界不良信息的危害,但这种保护却是被动的。构建一个让学生主动接受安全知识,积极引导把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继而外化为行为的有效平台非常重要。在中学生实质性普遍拥有手机、电脑网络普及和校园电视台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拓宽渠道,努力实现针对性强的、常态化的、互动参与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二、安全教育立体网的构建
现实世界包括学校、学生、家长等教育主体,目前主要通过以班会、讲话为代表的说教形式进行单向安全教育。虚拟世界中,互联网络、电子游戏、QQ、微信、微博、博客等已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但基本上属于学生和软件之间的互动。构建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小学安全教育立体网(图1),宜从三大层面着手:一是更加重视学校和家庭的传统安全教育,但要改进方式,丰富内容;二是要利用虚拟世界的各种信息工具,构建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三是强化校园电视的运用,广泛吸收学生的参与,实现内容的生活化、系列化、常态化。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具备这三方面的基本条件,如何对这三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丰富内容和形式,实现学生由安全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外化为行为,是构建安全教育立体网的核心课题。
三、安全教育立体网的应用策略
1.深化传统安全教育,强化校园电视运用,实现安全教育内容生活化
安全教育立体网中,传统安全教育仍然是主阵地,但内容上要贴近学生校园和社会生活实际,提高针对性;注重学生参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时代性并保证安全教育的常态化[4]。其实,校园电视台正是这样一个可被强化运用的平台。除了录播现有的安全教育视频素材外,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自制校园电视安全片的过程,既能增强参与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更能吸引观看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参与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可逐步实现把安全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把意识和能力外化为行为。如中山市白石环小学在播了安全教育片《马路不是运动场》之后,针对个别同学在马路边玩滑板的现象,组织制作了校园短剧《玩滑板》。学生参与了编写剧本、排练拍摄、播出海报设计等整个过程。由于是身边同学演的,反映身边的事,所以节目更能吸引学生眼球,让“不要在马路边玩耍、玩滑板”等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又如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园电视台开设《心理健康你我他》栏目,主要根据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编成校园短剧。节目制作实行轮班制,先由心理老师确定节目主题,轮到的班级再根据主题组织班上的同学写稿、编剧、排练,小演员排练得差不多时就请电视台的老师负责拍摄、制片。如果是在初、高中,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拍摄、制片。这样,既能确保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又能实现校园安全教育的生活化、系列化、常态化。
2.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工具和资源,提高安全意识,储备安全教育知识
目前,QQ、微信等已成为年青人便捷的沟通工具,博客、微博也成了不少中小学生自己信息的平台。这些新媒体软件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已发生过不少青少年轻信QQ结识的网友、滥用手机微信“摇一摇”附近寻友等功能,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必须跟上形势,结合校园电视台、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相关安全教育,专题引导中小学生注意信息保护、预防上当受骗。安全知识和避险技能的培养多数不能通过实操来获得,一般通过已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中获得经验。网络信息海洋中不乏安全教育方面的资源。如中山教育视频网有684个安全教育视频,包括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等。某学校老师在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时,是这样运用网络资料的:让学生在网上搜集3个以上交通事故的资料,归纳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谈受害人家属的悲痛和自己的感受。不少同学谈到恐怖、血腥的感觉,也总结了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反交通规则,列举了司机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种细节。学生在搜集资料、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较好地完成了交通安全知识自我内化的过程。又如: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儿童乘坐电梯要遵守哪些规则?电梯发生故障时怎么办?网络上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源,非常适合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储备。
3.将电子游戏融合到安全实习演练之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技能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让家长和老师都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不过,让学生玩一些虚拟安全事故的电子游戏,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受实际演练的规模和时间限制,学校难以经常组织。为了让安全演练更加有效,一些学校采用在演练前让学生玩一些相关的安全游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虚实结合,效果更好。另外,众多没有合适演练机会的安全事故情境,让学生通过玩一些虚拟安全事故电子游戏来获取经验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替代途径。目前,这类软件的缺乏,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
4.善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架起安全教育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很多,自杀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学业压力繁重、家庭沟通不畅、情感问题处理不当等成为主要原因。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室能有效解决很多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但也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去心理咨询室,甚至伪装得很快乐。如《一堂特殊的生命课》里那位南京的花季女孩,一直为抑郁症所困扰,却一直伪装得独立、阳光,直到她的离去,一切为时已晚。基于心理距离效应的QQ沟通策略,已成为部分学校实现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5]。因此,学校开设QQ、微信等形式的心理咨询,通过匿名形式可有效减少学生的顾虑,反应真实的情况,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也非常必要。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应用校讯通的家校互动短信实现了学校与家长的单向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QQ、微信等软件在家长中进一步普及运用,也可利用来构建家校安全教育的桥梁。有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的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6]。学校可以也利用它们在平时就一些有关学生安全事故的新闻、安全注意事项发给家长看,这种方式能让家长真正地从心里对孩子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可有效地减少假期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育网权威福建福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福建福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福建省福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福建省福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fuzhou.safetree.com.cn/
教育网权威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panjin.safetree.com.cn/
2020年11月19日,教科局召开沙城片区域内学校安全生产专项工作会议,根据会议要求及怀来县安委会紧急通知[2020]第89号文件内容要求,我校于11月20日上午组织教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根据文件内容对我校进行了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工作。
一、隐患排查
(一)、消防设施排查
1、消防设施排查情况
我校所有教室均为平房,配备干粉灭火器8个,经过排查,图书室其中1个已无压力,另1个能正常使用;仪器实验室2个均能正常使用;微机室中3个,其中1个无压力不能正常使用,另2个正常使用;多媒体教室配备1个,能正常使用。
2、各室消防指示灯和应急灯情况:
我校各室为平房,均未设置消防指示灯和应急灯。
3、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4、校园内用电情况:
我校于1984年建校,由于建校时间较长,线路存在老化现象,尤其是室外明线安装时缺乏规划,线路比较杂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划整改。
电采暖炉室配电箱未安装防触电格栅板,需要请专业人员整改。
进入微机室的电源线路无保护套管。
5、学校消防制度和应急预案较完善。
(二)、对学生进行道路安全教育和学生接送车运行情况
1、我校服务范围为东、西水泉两村学生,学生上、放学除步行学生外其余学生均由家长自行接送,没有接送车。
2、2020年9月开学初,我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与家长签订《怀来县沙城镇第十小学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家校共管共育。11月2日再次组织各年级进行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3、学校现在未组织外出集体活动,有应急预案。
(三)、房屋建筑设施
1、我校所有房屋均已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没有D级危房存在,我校于1984年建校,所有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目前部分教室出现窗口墙体开裂现象,其中有一、二年级教室、图书室、多媒体室、教师宿舍及其他房屋窗口裂缝较大。
2、部分教室门口上方外墙磁砖有脱落现象。
3、围墙较牢固,LED显示屏安置在学校影壁墙上,稳固。
4、我校现在无在建工程。
(四)、危化物品管理情况
我校科学实验仪器药品中,没有危险化学物品。
(五)、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预防情况排查
1、我校位于沙城镇东水泉村,西临东水泉村委会,南、东、北均为居民住宅区。学校地理位置不会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爆发等地质灾害危险;
2、房屋建成已近40年,目前部分房屋加装彩钢防雨顶,还有两排教室未加装彩钢防雨顶;
3、学校建立有预防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制订了相关的应急预案;
4、学校备有一些简单的应急物资。
5、对师生开展了预防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六)、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排查
我校无食堂,校园内无售卖食品及其他物品的小部,校园周边不存在小商小贩,无经常食品行为。同时,我校加强了学生饮食安全卫生,利用班会时间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七)、学生住宿安全排查
我校学生来自于东西水泉两村学生,124名学生,20名幼儿均为走读生,无寄宿学生,无宿舍。
(八)、是否开展冬季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每天一分钟安全教育等是否落实到位。
1、我校按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夏季防溺水、冬季防滑冰防溺水教育,并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形成家校共管;
2、按时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与疫情防控进行常态化教育;
3、用电安全,消防安全按计划安排进行;
4、1530工作已认真落实。
(九)、防范校园欺凌,抓好疫情防控
1、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校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校园防欺凌事件的宣传教育,利用LED屏幕不间断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同时借创建文明城市契机,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教育,形成同学互帮互助氛围。
2、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和志愿者,当发现学生行为、情绪突现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出现欺凌现象的发生。
3、疫情防控常态化。
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进行,学生入校前的体温监测,班级复测,师生缺勤追踪记录,复课证明查验、各室通风消毒工作、假期学生体温监测上报工作自复学复课以来,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未间断。
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疫情防控部门所做的各种人员信息流调摸排工作,确保人员上报信息准确,不瞒报,不漏报。
二、隐患整改情况
(一)、消防设施
1.针对部分灭火器不能正常使用,我校现已安排更换、购置新灭火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城市建筑向着大型化、高层化的发展,住宅楼层的高度在不断增加,安全文明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对于安全文明施工,它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公司实力的体现。万科集团,始终坚持科学专业筑家的理念,积极倡导推进安全文明施工“四化”管理。秦皇岛万科假日风景,将先进筑家理念带到了港城。
首先仅结合个人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认识,对此话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安全是企业生命的保障,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秦皇岛假日风景项目从前期就开始精心准备,遵循公司规章制度,借鉴优秀工艺做法,结合项目实际,总结出了施工现场标准化,操作过程可视化,管理行为常态化,生活配套人性化的秦皇岛万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四化标准。让我们走进假日风景,走进四化标准。
施工现场标准化:
标准化施工,是将施工现场大量的重复的工作用最佳的方案确定下来成为标准执行,从
而最有效地利用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达到安全投入少,安全效益高的效果。例如:标准化工地大门,标准化洗车池,设置于工地大门内,采用高压水枪对出施工现场车辆进行冲洗。污水回收沉淀循环使用。标准化现场道路规划,实行人车分流,划分行车道及人行道,道路尺寸,围合,划线,导示系统统一标准。标准化排水设置,沿着厂区四周环形封闭布置,主干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次干路一侧设置排水沟,间隔30m设置集水坑。收集后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标准化标识标牌,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提示,工地入口显眼部位设置风险分级指示牌,提示风险区域,安全区用绿色标注,一级风险区采用红色标注。标准化消防配置,标准化现场安全知识展示,安全知识展示图文并茂,设置于工地入口处以及各重要场内设施内,醒目,简洁,通俗易懂。标准化场地围挡设置,场区内主干道围挡高度1.6m,围挡上悬挂安全宣传标语,次干道采用1.2米高刷漆钢管搭设,大钢模堆放区采用3米高刷漆钢管架搭设,外部挂安全网封闭。标准化现场材料堆放,在堆放明显处设置标准材料标识牌,注明材料名称及材料产地、用途,方便施工人员使用。标准化临边防护,标准化脚手架搭设,标准化卸料平台,标准化洞口防护,小洞口,用现场废弃模板切割成型,刷黄黑色油漆进行防护,做到废物的重新利用,同时起到防护的作用。电梯井采用定制防护门,上边统一悬挂警示图牌,同时与地面接触部位设置安全警示带。标准化临电电箱设置,现场配电柜采用彩钢房制作而成,搭设防护架,顶层采用双层防护,避免落物直接损坏配电柜。电缆采用PVC管防护,防止电缆被破坏。标准化安全生产指示,安全生产标识牌按照万科集团统一要求制作,上边标注安全生产天数及各工种危险作业公示。标准化成品保护,结构阳角采用PVC阳角条保护,避免后期施工的破坏。阳角保护统一高度,做到整齐划一。露地线管统一采用先胶布封口后套管灌浆处理,切实将成品保护做到位。
操作过程可视化:
操作可视化,是将实际操作中的工作内容,文字化,图表化,公示化,真正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利于更正确有效的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可视化,临电检查可视化,危险源公示可视化,卸料平台堆载可视化,卸料平台附近醒目位置悬挂堆载公示牌。将承重数量化,通俗化,工人易懂,安全员易查。楼内安全文明管理可视化,安全文明可视化管理牌悬挂安全通道附近醒目位置。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按照清单要求对楼内安全文明“七大项”:外架、安全防护、消防设施、卸料平台、临电、现场清理、成品保护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上牌盖章公示,甲方不定期进行抽查,做到责任到人,且具有可追溯性。楼内安全文明管理可视化,楼号管理责任可视化,楼号管理可视化牌清晰的注明了本栋楼施工的各责任主体单位个人,同时留下了联系方式,方便联络。
管理行为常态化:
通过常态化管理,保制度持续落实,持续推进现场安全文明管理水平,实名制打卡常态化,
项目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保安24小时负责大门守卫工作。工人凭胸牌打卡进入施工现场。
安全巡检常态化,通过日检,周检和月检,将安全巡检逐步升级,通过常态化的巡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农民工培训常态化,新进场工人要先进行入场教育,再进行安全教育类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同时对现场的工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考核。班前教育常态化,对于每天上岗之前由安全员在安全生产指示牌之前进行10分钟左右的安全教育,提示当天各工作区域危险源情况,加强工人安全意识。三级教育常态化,特殊工种教育常态化,
安全例会常态化,每周一次,会上对每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还要对下周安全重点进行通报,使其人人做到安全在我心中。消防演练常态化,消防演练每月举行,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工程师组织工人按照国家施工现场消防标准进行演习,设备检修常态化,安全短信提示常态化,总包方现场管理人员手机现场施工人员联系方式,与信息系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温馨提示。场区文明施工管理常态化,施工现场每天派专人进行清扫维护,同时要及时进行洒水,防止扬尘。对进出场车辆要进行冲洗,杜绝车辆带土上路。现场全部进行硬覆盖。习惯性违章监控曝光常态化,对现场习惯性违章,每天在曝光栏中进行曝光。
生活配套人性化:
一、HSE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各执勤站在大队的监督下完成了全员签订《健康安全环保责任书》21份、《承诺书》133份,坚决落实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到人;修订完善了《四大队HSE综合管理手册》,各级HSE职责更加明确;5月份根据支队下发模板编制基层岗位责任清单,并开展研讨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修订,共修订岗位责任清单3类16份;建立了员工个人HSE健康档案110份,对员工身体健康实施追踪管理;全大队共计开展(大队)安全例会5次,(执勤站)安全例会24次;(大队)安全活动5次,(执勤站)安全活动106次。
(二)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
强化执勤训练、现场监护、灭火救援、设备设施等关键环节的风险辨识与评估,识别危害因素85个,制定上报了《设备设施风险控制记录汇总表》、《生产操作风险控制记录汇总表》及《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记录表》,保证风险可控、受控;3月中旬迎接了支队HSE一季度管理审核的工作,并根据审核出现的各项问题,严格落实整改并上报;5月上旬迎接了公司HSE大检查,共发现问题4项,通过大队指导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纠防措施,确保隐患风险及时排除。
(三)大队安全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大队始终坚持对所属执勤站严格监管,随时掌握各执勤站安全管理动态。大队在年初制定了新的审核计划,3名科级干部认真制定、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除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之外,另不定期对各执勤站进行专项抽查,全大队共组织开展安全检查28次,查出问题43项,提出建议和措施43项,积极协调解决各执勤站存在的问题及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履职落到实处,并将信息及时录入HSE系统,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追溯深层原因,采取加大监督验证力度和开展重点内容培训等方法,减少和杜绝类似问题反复,HSE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四)安全教育开展情况
大队根据年初制定的上半年培训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以案例分析、操作规程、风险识别和防控等内容的学习,在完成季度安全培训的同时,分别开展了“冬季行车注意事项”“HSE管理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法”、“严格规范公务用车”等5次专题安全教育,各执勤站共计开展了各类安全教育24次,事故分析26次,结合单位实际举一反三,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岗位调整,及时修订了《四大队安全组织机构》和《四大队关键岗位人员清单》,完成员工培训档案,以及新入岗,转岗人员的教育。大队对4名岗位异动员工进行了岗位异动培训,主要以员工行为准则、企业文化、HSE基础知识为教育重点,教育完毕后进行考核。
(五)基层队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情况
根据消防支队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结合四大队标准化工作要求和具体工作实际,大队全面开展了以执勤站为单位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巩固工作。
整体上实现基层HSE管理科学规范,现场设备设施完整可靠,岗位员工规范操作,生产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识别和有效控制。按照标准对HSE工作进地(车库、营区、宿舍、装备等方面),列出问题清单,针对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行整改。
根据营区目视化要求,对营区大门、车库门重新粉刷;对器械重新加固;对电器设备进行维修,损坏的电器设备上报更换。
(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两批驾驶员共计12人培训到南站进行了安全驾驶培训,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风险意识;完善了驾驶员档案;组织开展HSE系统车辆信息维护、GPS监控运行、为主要内容的修订,安全行车5万余公里,无处罚违章,节日期间及恶劣气候封停车辆28余台次,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平稳运行。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
(一)安全教育在组织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安全教育开展未到达全员覆盖。
经大队安全检查发现有执勤站安全教育只针对一个班次,对休班人员未及时开展安全教育,有员工未达到上半年安全教育20个学时要求,大队对课件内容、涉及人员、考核方式缺少明确规定,因此培训效果不明显、员工重视不够。对常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梳理,形成固定模式,明确参加培训的内容和考核标准,做到全员覆盖,不留遗漏,规范大队安全教育工作。
(二)危害辨识常态化工作开展不扎实
从各执勤站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员工对危害辨识常态化的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对辨识的范围、要求掌握不准确,关注范围比较狭隘,各执勤站危害辨识上报不积极,管理效果不明显。大队将把推进危害辨识常态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继续深入开展,组织各执勤站进行培训,进一步培养员工安全意识、提高本质安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班组级HSE管理工作开展不充分,员工自主管理意识不强
从大队历次监督检查情况来看,执勤站HSE管理工作开展比较规范,而班组主要是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和活动,工作比较被动,开展班组安全活动不积极,员工安全意识、属地管理意识不强。
(四)事故事件未能彻底防范,人员麻痹大意思想仍然存在
个别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隐患的辨识能力还有待提高,造成了自身伤害,全大队针对此事件开展了经验分享和探讨分析,加强全体员工警惕意识,消除麻痹思想。
三、下半年HSE重点工作计划
1、深入开展六月份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根据支队下发的六月份安全月活动方案,制定了四大队安全月活动运行表,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采取培训教育、应急演练、检查指导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推进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2、加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力度。对《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强化员工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实效性较差。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高校安全教育朝常态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实现安全教育长效化目标。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三方面。
第一,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包括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教育。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大学生大多已满18周岁,必须知法、懂法、守法,应具备用法律保护自己及承担违法后果的能力,因此,法律法规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不高,是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既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又是促进社会和谐重要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并让学生明白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并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思想和行为具有盲目性、突发性等特征,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4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社会同龄人,有心理障碍者呈上升趋势,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各类安全问题。[1]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环境适应教育、抗压抗挫能力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及情商教育等。
第三,人生财产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活安全教育,即防火、防盗、疾病预防等方面;二是突发事件教育,即面对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及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教育;三是社会互动教育,即出行安全教育、人际交往安全教育等。
二、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的必要性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教育状态,重点是突出安全教育效果维持时间之长及影响程度之深,对高校和谐与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多样化。1997年以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活动空间拓展化,即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学生跨校区上课、活动常态化,活动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管理难度亦随之加大。二是校园开放化。开放大学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社会人员进入大学谋生现象屡见不鲜,确实方便了师生生活,但也使校园安全监管更加困难。三是生源复杂化。越来越多不同思想观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的学生步入高校,生源复杂化特征凸显,给高校安全埋下了隐患。我国高校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使得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加强高校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第二,大学生能力要求复合化。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人身财产知识都是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此外,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血淋淋的事实警示着我们,部分大学生心理已近严重畸形,必须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安全知识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和谐进步。总之,无论是外在环境(影响高校安全因素多样化),还是内在要求(大学生能力复合化),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都是学生发展、高校建设、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三、安全教育长效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完善、队伍不专业及教育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四大方面,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埋下了隐患。
1.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当前高校环境认识及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两个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象牙塔”的封闭校园环境悄然打破,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未充分认识到社会变化对高校的影响。此外,高校管理者主要关注显性层面的学校建设,如校园硬件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建设等有形成果,忽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及监督,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安全教育一方面是保障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安全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学生法治、人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件(问题)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及家庭造成伤害,也会给学校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2]认识不到位的客观存在,影响了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的进程。
2.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领导体系、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当前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在于体系、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领导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体系不够科学,即高校没有明确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也没有将安全教育细化到课堂教学全过程。部分学校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生处,也有学校把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武装保卫处,从管理机制上看,基本没有形成合力,也就更不可能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此外,纵观以往高校安全教育,时间、课程、师资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往往是临时性的,有的高校甚至以偶尔开展讲座来代替,学生难以学到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及常态化。
3.队伍不专业。安全教育长效化的实现必须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不专业现象客观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实现安全教育目标难度较大。辅导员和保卫处人员承担着大部分的安全教育工作,辅导员通常是近年毕业的大学生,自身社会经验也较为缺乏,再加之缺少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教育效果不太理想。保卫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有转业军人、有人才引进时的家属安置、也有部分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完善,并且他们工作重点在安全保卫上,整天忙于“灭火”,难以兼顾“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教育工作。虽然有的高校会邀请社会相关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以此进行安全教育,但这种方式往往较少,“僧多粥少”现象客观存在。此外,从事安全教育工作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掌握广博、精深的安全知识,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现有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中,科班出身很少,对安全教育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进行安全教育理论研究。高校安全教育不断出现新问题,面临新情况,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教师充实到其中,提高安全教育效度。
4.教育形式较为单调。教学是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长效化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集中短期授课是主要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知识传授较为完整、受教育学生较多,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多集中于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弥补集中教学的弊端,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等方式来传播安全知识,这对传统的安全教育起到了一定优化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等风靡大学生群体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我们必须全面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此外,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也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形式上的一大问题,向学生传输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必须通过传授实用技能,丰富学生安全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使安全教育朝长效化目标发展。
四、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标,其实现与否直接关系着安全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在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安全教育的认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及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
1.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活动、处理事务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管理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原则,这样方能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效率最大化。教育性与管理性相结合,即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教育必须以管理为依托,才能落到实处;管理必须以教育为支撑,方能长久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对学生讲道理、摆事实,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同时,把安全理论知识内化到学生行为习惯之中,还必须有严格的管理作为保障,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既要考虑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一些教育活动[3]。此外,还要对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化建设,健全相关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尽量避免安全教育的随意性,增强安全教育效果。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则是指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科技充分融合,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主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支撑、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安全教育体系。课堂教学要讲授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理论修养;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广播、展板、报刊等媒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提高;更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安全教育充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2.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实现途径。高校安全教育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
第一,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高校改革在进一步深入,这给高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同时,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校治安问题、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及发展。从以往高校安全事故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较差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与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高校在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两种不正确的观念:一是认为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不能从安全教育与稳定的关系、安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安全教育与促进社会文明的关系上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二是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搞几次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防范技能,忽略了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造成了教育内容的不完整,实质上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还覆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4],高校要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实行分管领导责任制,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此外,高校还要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积极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强化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健全安全教育领导体系。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及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师资、课程、监管、评价等众多方面,必须强化领导体系,才能使安全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应在校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校、院(系部处)两级领导和分层管理体制,实现各部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机制。[4]具体而言,可以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安全教育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书记牵头,保卫处、学工部及各二级学院协同构成,全面把握安全教育的工作目标与规划设计,下设课程设置办公室、教学研究办公室、监督评价办公室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促进安全教育长效化。此外,各个二级学院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生人数、师资队伍、安全事故发生率等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支持学生自律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团、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使安全教育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安全教育具体化、常态化。
第三,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建设。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即从事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要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要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5]这支队伍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知识储备,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研究安全教育工作的能力,能未雨绸缪、灵活应对各种突况。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武警战士、消防官兵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培训及专业地位为支持。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人员培训力度,实施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做好职前培训及职后再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对已在职经过培训仍不能适应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培训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以增强安全教育工作者辨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要满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合理需要,给予必要的物质生活方面的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待遇,进而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四,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继续加强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国际潮流,把握社会形势,紧抓时代特征,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在师资、课时、教材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大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构建。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可以通过讲座、展板等舆论形式,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我们要依托网络资源,加强安全教育精品课程上网进程,让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安全知识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加强专题网站建设、主题QQ群建设等,使安全教育无处不在。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探究安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及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使安全教育朝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黎霞,程根银.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0):41-44.
[2]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82-84.
[3]廖先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