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典文化的理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7 17:41: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

篇(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较多, 古典文学、 现代文学等。其中学生觉得学习难度较大的就是古典文学作品了。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古典文学的理解建立在全面掌握古典文学相关背景和作者背景的基础上, 在久远的年代里, 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典文学, 在表达上载体各异, 形式多样, 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内容, 这些都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深度挖掘。高中生在古典文学的学习上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依然存在许多的困境, 在理解上还是比较吃力的。鉴于这样的学情, 教师在讲授古典文学内容的时候,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能力, 否则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学情和古典文学教学有助于他们深入地学习, 有助于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优质的价值观念。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鸿门宴》 《离骚》 《孔雀东南飞》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等等, 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含有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对其进行挖掘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让其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离骚》 和 《登高》 中的浓厚爱国主义情怀, 忧国忧民, 怀揣天下的胸襟; 《山居秋暝》 和 《归园田居》 中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 《劝学》 与 《师说》 中学贵得法, 尊师重教的风尚等等。这些传递出传统文化价值观, 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 开展有效的古典文学阅读, 感悟深厚的传统文化

对于高中语文古典文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 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究的课题之一。新形势下,挖掘文化资源, 传承传统文化, 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课程讲授, 可以是学生阅读等等。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 开展广泛的古典文学阅读有助于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对于高中生来说, 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 对于古典文学的学习也不会陌生, 虽然在学习内容上有所不同, 但是在文章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所以开展广泛的古典文学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助于学生深层次、 多角度地去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经过时间的淘洗, 证明是值得挖掘的。阅读古典文学的过程, 就是感悟传统文化, 了解作者主旨大意的过程, 也是思想碰撞和文化融合同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 更有助于他们被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内化, 进而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拿 《史记》 来说, 鲁迅曾经说过 《史记》 是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史记》 中包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 其中涉及的成语故事高达几百个, 在传统文化的表现中, 对荣辱观、 价值观、 历史观都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考。例如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一也。 ” 这些都可以向学生传递相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 熏陶学生的价值观念, 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有课内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也可以适当地拓展课外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三、 让学生动起来, 发挥写的功效

篇(2)

本论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h10171。课题名称:高师声乐课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

古典音乐泛指西洋古典音乐,即中世界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一种承载厚重、内涵丰富的音乐形式。而现今的乐界,古典音乐多用来特指1750-1820年这段时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创作出来的欧洲主流音乐,是一个独立的音乐流派,艺术手法考究。

古典音乐,在乐界,因其主要体现理性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被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所谓的“严肃音乐”。[1]在我国,80后、90后这些从出身就带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一代,更多地把个人喜好放在了情感宣泄自由的浪漫主义音乐上,逐步远离了带有强烈“严肃”色彩的古典音乐。因此,在自由主义蔓延的当代,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年轻的音乐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也就成了音乐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教学难题。[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往往因其耳目一新的授课方式,而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通过对古典音乐深厚的文化背景的研究,本人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欧洲古典文学赏析课程

1750-1820年的欧洲,恰逢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到巴洛克文学的兴起,无不体现当时新文化新思潮的改革,随即出现了昌盛一时的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于当时文化科技繁荣的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当时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它和古典音乐的特点类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古典文学课程赏析,通过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对当时文化意识形态的理解,更容易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背后诠释的文化的融会贯通。往往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复原文学作品中表达的大时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呈现当时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特征,再对比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激发自我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和创作,更有效地吸收了古典音乐的精华,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欧洲古典舞蹈赏析课程

舞蹈是在三度空间内用身体为语言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用人体的运动来体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舞蹈往往借助音乐伴奏,用形体的动作更加丰富地诠释音乐的力量。舞蹈赏析是通过观赏舞蹈时,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思考的整个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伴有自我思维的升华过程。舞蹈作品很直接很形象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情感特点、舞者对于生活的自我审美,是一种全方位多人共同参与表达的艺术形态。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芭蕾作为欧洲古典舞蹈的经典流行并逐渐职业化。芭蕾在发展过程中有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要求女演员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用脚尖起舞。在古典芭蕾舞剧的赏析课程上,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重现18世纪的场景。我们的课程设计上,尽量模拟18世纪的欧洲剧场,前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舞剧简介,对接下来赏析的舞剧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接着通过对《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等经典芭蕾舞的赏析,有一个全面直观丰富的体验。最后,在课程结束前通过简短的讨论和提问来对比古典舞蹈配乐和整个舞台效果与真实的古典音乐之间的差异,理解所谓的欧洲现实生活和欧洲当时理想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轻松地理解所谓古典音乐严肃背后的理想主义色彩,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来达到每个学生的自我理解消化,且所提问题不当堂解决,留为下一节课程的授课中心,学生和老师共同准备下一堂的教学内容。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绘画赏析课程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常常将绘画称为“猴子的艺术”,指的是人类如同猴子一样通过绘画的方式模仿人类活动,因此绘画是一种临摹自然的艺术,因为每个人对自然的理解有偏差也有自我

的独特性,绘画里面通过夹杂了画者不同的自我风格,而体现不同的意识流。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加入对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作品的赏析,因为这个学派往往取材于神话、宗教传说以及一些文学作品,通过画者的理解和幻想而表达出来的,如《世界之光》、《盲女》、《基督家庭》等代表作。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不但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当时西方很多的神话、宗教故事等文化起源的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18世纪欧洲的画家对于文化起源的理解和自我剖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当时文化时代的意义,也理解到所谓“严肃”音乐在那种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何“严肃”的原因。[3]

只要音乐教育者肯下功夫,结合时代特色,采用多元化教学,古典音乐也必将冲破“严肃”音乐的局限性,被年轻的音乐人和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宋莉莉.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一、我国古典舞的基本特点

我国的古典舞具有鲜明的名族特点,在进行古典舞表演时,对于舞者的腰、腿等身体部位的柔韧性要求较高,而且在表演过程中非常注重表演的弹性以及点线之间的有效结合,舞者的舞蹈动作讲究抑扬顿挫、刚柔并济,另外在舞者的身法气韵上始终贯穿着提、沉、冲、靠等基本的古典舞动作节律,尤其是在舞蹈中的旋转和翻身等动作时,都充分体现出了古典舞的民族特点。另外,在传统音乐及美术的衬托下,古典舞特有的神韵和身韵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形神高度融合的美学艺术。

在我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相关舞蹈理论以及教材,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从基本的古典舞要素出发,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古典舞的形、神、静、律等基本要点,帮助学生培养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习惯。比方说在进行探海、斜探海等基本的古典舞动作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从人体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对动作的要求以及动作的基本规律进行讲解,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整个教学内容逐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舞蹈可以看做是生命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因为,观众可以从舞蹈动作中体会到古典舞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和精神,从而使观众更好的体会到古典舞的美感,并使观众与舞者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相通。在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的穿插,树立起古典舞高雅的审美情趣,利用舞者身体上的“圆曲拧倾”等基本动作,来表现时空中的流动之美。通过这些可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表演特质。

二、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特质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古典舞文化的渗透

古典舞表演过程中要求舞者要形神兼备,这就需要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充分的理解舞蹈的情感,并利用自己的舞蹈将这些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因此,在高校古典舞教学中,老师应该在平时就要重视古典舞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古典舞的感觉和理解能力。在进行古典舞的欣赏时,老师应该首先对这一舞蹈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比方说这一古典舞产生的年代、国家、民族、风土人隋、审美观念、舞蹈发展过程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舞,并不断提升自己对古典舞的理解能力。此外,在欣赏完舞蹈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和开阔,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古典舞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表演特质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知识面以及生活阅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中,老师怎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并从情感以及动作上深入的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意境中去,需要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学生的舞蹈感觉以及想象力上进行有效地教育。

舞蹈感觉是舞蹈表演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深入的理解舞蹈感觉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更好的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意义,并将舞蹈中的形态、步伐、动作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协调,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古典舞的艺术美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基本动作训练人手,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舞感。比方说“擦地”这一基本的古典舞动作,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绷脚、外开、延伸等腿部练习和感知,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脚底、脚尖与地板之间准确而协调的舞蹈感觉。

想象力是舞者自身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培养自身舞蹈神韵最重要的前提保证。在古典舞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舞蹈作品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表现舞蹈的内涵。比方说在进行“弹撩腿”古典舞动作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腿动作想象成甩鞭子,要将力量充分的扩展的脚尖。在进行“串翻身”这一古典舞动作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动作想象成车轮滚滚的景象。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在舞蹈练习和表演过程中积极利用自己想象力的习惯,只有在舞蹈动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好的表现古典舞的内在情感和神韵,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

此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从各种不同的舞蹈中去体会和发掘相应的舞蹈意蕴,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来感受人生以及表达自己的感情。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舞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蕴,比方说在进行古典舞《秋海棠》教学时,老师可以对这一古典舞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从而为古典舞表演创造一种恰当的故事背景,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背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典舞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进行自己理解的表演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舞蹈思维能力。

篇(4)

一、古典舞表演素质概述

古典舞是一种以民族、民间不断传承所流传下来的舞蹈为基础,经过历代舞者的整理、改编、加工、创造所得出的具有古典风范的舞蹈。它具有动作规范性强,技巧性高超,以及程式严谨等特点。

古典舞是经过长期的检验与淘汰后传承下来的经典。就古典舞表演者来说,关键就是要表演者具有如下素质和内涵,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深刻的洞察力。二是,丰富而自由的想象力。三是,活跃的思维能力。四是,超于常人的感受能力。五是,具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二、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表达情感。作为一名舞者,在舞蹈表演的同时,情感的传递同样重要。艺术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审美进行的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加工和再现。古典舞作为几大艺术之一,它承载了艺术家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观点。所以表演者要准确的把握艺术家的情感,并且将它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二)发挥想象力。作为一段古典舞,它的编成需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首先,创作阶段,这是指编导编舞的阶段,这一阶段编导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灵感进行创作,完成舞蹈的最初的模型。其次,表演者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中,编导通过与表演者进行沟通,表演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表达将古典舞传递给观众。最后,观众的品鉴阶段。观众通过对古典舞的观看,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思想的共鸣,感受古典舞的精髓。综上所述,古典舞的形成经历的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无形到有形,逐渐精致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表演者的想象力才能使构思的唯美与奇妙发挥出来。

(三)打动观众。古典舞表演者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决定了舞蹈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学艺术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表演者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舞蹈表达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提高表演者的文化修养是古典舞者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古典舞不仅需要表演者对于动作和情感的理解,同时还要求表演者进行再创造,不断丰富舞蹈的内在魅力,诠释其中的内涵。创造性的教学能够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丰富想象力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采用民主、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

(二)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古典舞只有准确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后才能牵动观众的心,这就说明古典舞中的神韵是其关键所在,同时,舞蹈动作本身作为这种神韵的承载体则是基础。如果一名表演者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基本功,那么再丰富的情感表达都是多余的,观众不仅不能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还不能看懂舞蹈本身。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中国的古典舞中,对于基本动作的表演要求做到曲线优美、刚柔并进,气质出众。同时,对于身体的各个部分也要求做到各个关节具有特定的要求与标准。

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各种课程的广泛扩展,作为我国的文化财富唐诗就更应该受到重视,对小学生实施从小培养政策,让小学生意识到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从中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古典诗词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学义务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关注当代小学生关于古典诗词的学习及赏析是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赏析的具体含义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传统文化底蕴充满着多样化,而古典诗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典诗词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古人的生活作风及其独特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这一诗词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优美生动的方式写出了孔雀幽怨不舍的情感,如此的表现形式,也造成了现代人对于古典诗词理解上的障碍,所以,要想把古典诗词学好,不应只是简单地把表面意思理解好,而是要对深层含义进行挖掘与探索,正确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和意义。

二、关于小学语文唐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干预过多,导致其依赖性

在教学过程中,诗词教学关注程度是越来越高,但是仍存在着教师干预过多,导致学生失去了个人的观点,造成其依赖性,在小学语文唐诗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处于引导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尝试去想象、去理解古典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及包含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去照搬照抄,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走,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不会自己去思考,导致小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下降。

(二)注重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含义

由于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其数量也是非常庞大,而在小学期间,规定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大约是在150篇,拥有一个记忆力好的头脑是非常重要,但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唐诗的最终目的,而是要融会贯通地去理解,了解其中的意义,当前,一些教师的思想仍比较陈旧,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重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使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赏析缺乏主动性及积极性,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感性教育,开拓新式方法

现在语言与古代语言的区别在于,现代我们说的是白话文,特点是通俗易懂,而古代则是文言文,文言文的特点是用最少的字数去表达多层的含义,通过诗词赏析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小学唐诗赏析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唐诗的基本特点,更重要的是在翻译时应保留住原诗词的神韵,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五言的律诗,单看名字就感觉充满着无限的意境,但由于许多教师只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更深层的意思不会进行细致的探讨,像为什么夜这么安静啊?作者又在思考什么呢?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情感呢?如果像这样进行唐诗赏析教学,跟古板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引导性,容易引发小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从小培养其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让唐诗越来越成为伟大的民族智慧。

三、小学语文唐诗赏析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法

现今,唐诗在教学方面仍然是一个难题,而如何提高唐诗教学的成效,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游戏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教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幻灯片播放,并找一些图片、视频等与课堂有关的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更容易了解其深刻内涵。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占据引导地位,而不是主体地位,教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想、去探索,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讲述传授的。

(三)注重唐诗美感的领悟

一首诗词的教学过程,要学会重视其阅读这一环节,充满感情地用优美的语言将其阅读,体会诗词中的韵律感、意境美,增强自身的感染力,把握发展的步调,长此以往,就会提高小学生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引起与文章作者强烈的共鸣。

在小学期间关于唐诗赏析的培养是有必要性的,要把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唐诗赏析能力的教育,帮助孩子深刻理解其意境,通过唐诗赏析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让小学生能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实现最终的领悟。

参考文献:

篇(6)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古典诗词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词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教学。

一、对诗词表层知识的理解

中国古代诗词语言优美精炼,每字每句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的成果。教学古诗词首先要在学生能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进行解词串句。古诗词的语言不同于白话文,是用文言写的,学生对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不懂,就无法理解全诗的意思。如果学生对字句尚且不通,对诗词的情感体验,乃至于对古典文化的传承都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对诗歌表层知识的讲授便成了关键,必须搞得扎扎实实。

(1)知人论诗。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收集作品有关材料,为古诗词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收集时注意筛选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如在学习陆游的《示儿》之前,学生如果了解到诗人自幼就怀着强烈的政治抱负,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那在学习诗歌时就很容易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强烈的建功报国之情了。需要说明的是,知人论诗这种观念并不是说要求对每位诗人的方方面面都做详细的介绍,对有些诗人则没有必要,即便需要介绍的诗人介绍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对王维侧重于诗歌风格的介绍,对陆游侧重于其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的强调,而对李煜则侧重于认识经历的介绍。

(2)由题悟旨。初步了解了诗人后,我们要解释诗题。切勿轻视诗题,其中往往包含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比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题目尤长,教师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从而更深切地揭示了诗的内涵。当然也要根据每首诗的特点各自做详略介绍。总之,释诗题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一步。

(3)推敲词句。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精练,优美,且重点字词起点睛之用。如果教学时能认真揣摩、品味,并引导学生加以赏析,就能使学生体味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当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古代语言接触得不多,他们对其中的一些词语觉得难以理解,对全诗内涵的把握不够。教师要善于捕捉关键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能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表现全诗的景物、情感或意境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对诗词情感层面的挖掘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在充分理解诗歌表层意思的基础上,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

三、对诗词文化意蕴的传承

篇(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的繁盛就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古典诗词,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思想、品质等多方面内容。做好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是我们语文老师向学生们传授中华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老师更清楚自己的教学长处和短处,对于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就要不断改进。

一、古典诗词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对古典诗词文本解析得不够

很多语文老师在教授古典诗词内容时,往往“不求甚解”。这种做法是极其不明智的,不仅不能教会学生们怎样学好古诗词,也会使自己的课堂限于乏味之中。对诗词文本解析不透彻,学生们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学好诗词简直是难于登天。老师们不注重对文本的解析,学生一知半解,这就加重了以后高年级古典诗词教学的负担。

(二)学生们忽视对名篇名作的背诵

教学古典诗词,单凭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督促学生们进行背诵。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不能背诵古典诗词,特别是一些较为重要、著名的篇目,学生不能背诵就很难产生语感,也就更加学不好古诗词了。古诗词中一些经典的名句名篇,都需要学生们铭刻在心。

(三)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基础不牢固,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

有的学生原本学习古典诗词就存在压力,基础比较薄弱,不牢固。同时,老师对这点基本情况不了解,没能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赶鸭子上架,这就导致了学生们越来越不能把古典诗词学好,反而产生抗拒的心理。学习古典诗词要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打不好,犹如在沙堆上建房子,不堪一击。学生们学习古典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独立自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把自己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开发出来。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探索或者同学之间合作探索,找出新的发现,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现代社会十分重视创新,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注重创新,特别是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当中更要如此。学习古典诗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前进。

(四)对古典诗词缺少一定的练习

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布置的练习少之又少,学生学不到知识,视野狭窄,不会分析诗词的结构、意义、思想感情,自然学不好古典诗词。

二、如何改进古典诗词的教学

针对上述各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进,以促进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

(一)语文老师要认识到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对文本进行解析

引导学生把古典诗词学好的最好引路人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领域破浪前进。作为引路人,语文老师要对古典诗词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语文老师对古典诗词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理解,才会重视古典诗词的教学,才会以一种责任心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解诗、读诗、背诗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花一定的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读通读顺文本。教师要教会学生“品诗”,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学生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

(二)要求学生们对名篇名作进行背诵,不定时检查

背诵,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老师要求学生们背诵著名的诗词篇目,可以让学生们加深对诗词的印象,加深理解,学会其中句式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述说。语文老师要不定时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渐渐培养其自觉的学习习惯。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古典诗词背诵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激励学生们对诗词背诵的兴趣。学生们能够多背一些诗词,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从源头抓起,巩固学生们的古典诗词基础

学生学不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基础不牢固,不能解决他们在学习古典诗词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古典诗词基础的巩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进行更高程度的教学。因此,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不断巩固学生们的古典诗词基础,让学生们能够把基础的诗词知识学好,特别是一些诗词的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更值得关注。

篇(8)

(一)课型

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可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文体类型,语文课型可分为:记叙文课型、小说课型、议论文课型、文言文课型、古典诗词课型等。

(二)古典诗词课型

古典诗词课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文字精炼、意境深远的特点,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能促进艺校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

(三)创建有针对性的课型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古典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艺术学生认为古典诗词苦涩难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低效。而艺术学校学生有着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擅长艺术表演的特点。只要在教学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会找到古典诗词课程探索的入口。我国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可以尝试把古典诗词课与艺术专业结合起来,使诗、乐、舞融为一体,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型实施的策略与手段

(一)确立古典诗词课型教学目标,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实现多维互动教学。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作品的意思,欣赏其文采,品味其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为将来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提供养份。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是关键。“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索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笔者围绕着古典诗词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设计为:“再现情境――走进古代――融情入境――二度创作”,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穿越时空,融情入境、诗意盎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找出学生与课型的契合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艺术学校的学生思维敏锐,富于联想,表现力丰富。笔者力求把静态的古典诗词知识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联想力和创造力,把课堂知识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互为促进。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先用歌曲《在水一方》引入,优美、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甚感兴趣,很快学生就能背出诗文。通过老师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解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选取在《诗经》的精粹篇章,把风雅颂、赋比兴等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深化知识的结构层次。最后让学生上台以朗诵、歌唱等形式进行表演,从而展示教学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三)结合教改的新趋势,独辟蹊径,进行创新性探索,实现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有机结合。

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中职语文的教学特征之一就是为专业服务。按照这一理念,在课型的实施中,则应侧重于找出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相通之处,两者有机结合,以艺术的形式和手段理解、深化主题,使学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并学以致用,增强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走在教改的前沿。

(四)充分运用多种资源,建立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精心设计课件,把作者的生平、趣事用形象生动的PPT展示出来;通过播放有关诗词的歌曲或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致盎然;调动歌库及声乐老师的有关古典诗词歌曲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把教学场地移到有音响设备的音乐室或小舞台,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歌、舞、诵、小品、演奏等),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设计“古典诗词表演大赛”,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发掘其艺术潜能,达到文化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课程教学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法,最后通过创新竞赛展示教学成果。以下是笔者创建的基本操作流程,仅供同行参考。

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

课例 再现情境 走进古代 融情入境 二度创作

《诗经・蒹葭》 播放邓丽君歌曲《在水一方》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题。 让学生寻找有关《诗经》的资料,还原古代的文化氛围。 化身为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体会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婚姻追求。 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再现古代浪漫,唯美的爱情意境。

《明月几时有》 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引入此文,播放王菲演唱此词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苏轼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的简介,组织学生对诗词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苏轼的诗词,变身为宋朝的坡朗诵其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并融入个体的创作。

《琵琶行》 播放名家朗诵此作品的录音带,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联系历史,体现朝代兴衰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变身为白居易和琵琶女,对自身的命运进行独白,体会他们此时的情感。 集体表演,用旁白、舞蹈、服饰、背景音乐、器乐表演等衬托朗诵,再现诗词的神韵。

《虞美人》、《相见欢》 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独上西楼》,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 收集有关史料,介绍李煜跌宕的人生,引入本文。 化身为亡国之君南唐李后主,体会其失去国家的痛苦。 让学生用演唱歌曲的形式,表现作品主题。

三、课型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建立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成效。

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生的表演形式、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学生创作的积极性。由此,老师能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效教学评价一览表

题目・作者 学生的表演形式 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 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 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诗经・蒹葭》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明月几时有》・苏轼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琵琶行》・白居易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虞美人》、 《相见欢》・李煜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

课件的丰富多彩,手段的创新运用,较好地带动学生融情入境,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动起来,让古人活起来。实践大大激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融入个体二度创作,使文化和专业两个层面互为促进,不断进步。

(三)有助于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提升和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推进语文教改的实施。

以学生对主体的表演活动从策划、创作到表演、化妆、道具的制作,均由学生一手操办,老师只是从旁指导,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提供的这个展示平台,展现了学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潜能,诗词与朗诵、小品、器乐、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歌、乐、舞圆融相通的特征。学生通过表演展现自我,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达到文化课与专业互为促进的作用。

(四)由于笔者专业水平及设备的限制,古典诗词探索仍有诸多方面有待完善。

探索中的古典诗词课型,没有现成的教案、教辅资料和参考模式,教师在短时间内引领学生对作品理解透彻,难度的确较大。因此,更要求老师多才多艺,一专多能。我们需不断阅读作品,查找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案,制作丰富有趣的课件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文化课老师也应多向专业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养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课堂搬到舞台、音乐室等地方,但有时由于场地的限制,活动内容无法按计划完全展开;学校歌库、音乐库资料还不十分齐备,也制约了我们的选材;有些服饰、道具没有现成的,只能学生动手制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演的发挥;乐器种类单一,对表演的效果也有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头,各种课型的研究,还有待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就能通过语文教学点亮学生的职业前途!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1.每天背诗一首。“一日之计在于晨”,利用早读时间,以组为单位每天安排一人在黑板上抄诗一首,老师组织学生速读速记。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古诗,积少成多。每个清新的早晨从诵读朗朗上口的古诗开始,接受古典文化的沐浴,振奋精神。此外,安排各小组轮流每周办一张古诗周报张贴在墙上,供学生随时浏览、温习。

2.每周析诗一首。教师发放方格纸,以自选的形式,学生可以从本周所积累的古诗中任选一首,或者再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要求熟读成诵,有自己的独特感受,200字左右。然后抽出两个早读时间,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挑选出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进行准备,要求:人人参与,准确理解诗意,赏析到位,有感情地朗读,脱稿展示。

3.每周诵诗一节。“一节”即一节课。每周五抽出一节自习课,在熟记、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赏析,然后推荐优秀的学生和诗文当堂展示。在巩固并对古诗理解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同时对一周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可谓一举多得。

二、开展诗文朗诵活动,感受古典雅韵

古诗文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只有读才能领略古典文化精妙的语言,只有读才能感悟古典文化丰厚的底蕴。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强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在课堂上,或个人高声朗读,或小组齐声朗读,或男生女生分组读,或分角色朗读,或教师示范朗读,展开竞赛。在相互交流评价和学习中,悉心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和语速,把握节奏,体会感情。有了课堂朗读的展示舞台,学生跃跃欲试,兴致盎然。在课堂上,弥漫着浓郁质朴的古典气息,回荡着雅致隽永的古典韵味。

三、开展诗文表演活动,理解古典精髓

篇(10)

古典舞是一门非常具有中国古典主义舞蹈美学特色和艺术内涵的舞蹈形式,与当今时代流行的各种舞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同时也有很多关联之处。古典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古典舞的美学思想、主张和特性,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把握古典舞的艺术精髓,不利于古典舞的传播和发展。为此,基于古典舞神韵美学特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越发显得重要。

一、古典舞的身韵美的内涵

所谓古典舞,并非直接发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舞蹈,而是对我国古代戏曲、杂技、武术等众多的曲艺表演艺术进行提炼,单独作为一种舞蹈艺术来研究和发展的一门舞蹈艺术。古典舞和我过的戏曲文化、杂技、武术等有很强的关联性,是讲究舞蹈者“手、眼、身、法、步”和谐统一并立共存的一门艺术形式。

古典舞的身韵美,其实就是对舞蹈者外在舞蹈表现和内在内涵、感情、韵律、节奏的整合把握。它体现的是舞蹈者在进行特定的古典舞表演的时候,通过举手投足间一动一静的动作和表演来深入的刻画舞蹈节目中的思想与情感。身韵在古典舞之中是辩证统一的,有“身”的演绎才有美的传递,有“韵”的把握才有思想的绽放和流露。号召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将身韵审美特征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也恰恰是因为身韵美是古典舞的灵魂。不能很好的理解身韵美的特征,不能领会身韵美的表现,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古典舞身韵审美的特征与具体表现

(一)形为外,古典舞审美的第一特征

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中,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形在这里可以作多种解释,是形体、形态、动作、衣着、服饰等多方面的总称。我们对古典舞的审美研究和欣赏,全部是建立在这个形的基础之上的。在古典舞中,形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第一是单独的、片面的研究,比如舞蹈者的步法、动作、举手投足是否到位,是否标准,是否过度,是否与舞蹈本身的旋律、节奏有冲突等。这是从一个断面、一个层面来解读的。第二种解读,是对整体舞蹈动作、舞蹈编排、舞蹈演绎的形的品鉴与欣赏。一个古典舞表演完毕之后,我们要通过对舞蹈者的个体的“形”的演绎来了解和评判整个舞蹈活动、舞蹈动作是否成功,是否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是否有出彩的地方,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弥补。

在很多古典舞的艺术研究中喜欢把形的审美按照静态、动态、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等形式来进行区别理解,这其实就是局部、片面与整体的鉴赏关系。形不仅是观赏古典舞的艺术特色,领会古典舞的艺术内涵,评判古典舞的特点与水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接触古典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层面。从直观的视觉效果入手,对古典舞的了解才会逐渐深入进去。

(二)神为内,古典舞审美的第二特征

神,是古典舞艺术中的精髓,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神,则形的演绎就成了盲目的、漫无目的的荒诞演出,丝毫谈不上艺术性、欣赏性、思想性。神在这里也有多种概念,是神态、神情、神采、情绪、气质、气韵、情感的统称。神的审美特征,在表面上主要归结为神情、神态、情绪和情感的流露等方面,比如悲怆的、苍凉的、激愤的、热烈的、沉闷的、忧郁的、紧张的各种情感的流露,这是神的表面化特征,是观众可以借助舞蹈者的表演直观的感受到和观察到的。

神还有一重内涵就是对古典舞的主题思想、思想感情、情感主张和文化内涵、文化本质、价值观念、美学理念等内容的解读。这些内容,需要观众结合古典美的形的审美特征和外在的神态、情感的流露等内容来思考、探究和分析。就像《黄河》、《梁祝》或《丝路花雨》等古典舞蹈名作,其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价值观念、情感诉求都因为舞蹈的创作背景而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就需要通过对神的审美特征的精细把握和解读来了解。

(三)劲为辅,古典舞审美的第三特征

劲是在形的表演中把握动作节奏和层次,确保形的表演、演绎遵从神的指导和意愿的特殊因素。劲是一个动作的规范,当然并不局限于动作,它还可以延伸到神情、情绪表现的幅度方面。劲的意思,在古典舞蹈中是指在动作表演中要把握一定的幅度,要确保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要保证每一个动作到位,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它也规范了动作的缓急快慢的节奏,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借此来把握动作的柔和与刚猛、舒缓与急切。可以说,是劲的把握和规范作用,让古典美的表现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内容。

跟据劲在人的神情动作中的不同表现,也可以区分为动作上的“寸劲”、“反衬劲”和“神劲”三种情况,寸劲的幅度小但力度很足,反衬劲的幅度很大,力度也很强烈,神劲则是用在眼神上较多一点,用眼神中的感彩和力度的大小来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四)律为法,古典舞审美的第四特征

律是一种归于古典舞艺术特有的节奏和律动,也是一种章法和规范。律的演绎,赋予形的表演另外一重辅助,它与劲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和价值。

在古典舞蹈中,对律的运用有两个:正律和反律。正律是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顺畅连贯,不带有强烈的矛盾和突出,一气呵成。反律则是指在动作中加入一些明显的对比强烈的动作,比如左右冲突、上下起伏、骤然回转等,它的作用就在于将表演的内容、情感等以更强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律的形式,类似于一种普遍的规律和遵循的原则,它是对古典舞的艺术魅力进行深化和强调的有力方式。通过对古典舞的四种审美特征进行解读和领悟,要掌握古典舞的美学特征就更加容易一些。

三、基于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开展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

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不是单纯依靠一些理论介绍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的。对古典舞的感悟和体会,其实还是要靠反复的观摩才能逐步了解。这其实和体育运动或者武术训练有类似的特点,必须要反复的训练和观摩,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在古典舞教学中,不可能频繁的反复的进行古典舞蹈的演练和编排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通过多媒体系统再现一些经典的古典舞场景,通过视频系统定格一些画面,或者通过播放软件来快进和后退,可以让学员对古典舞中的特定的动作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比如要让学生了解古典舞中的形的美学特征,那通过对古典舞的画面进行定格,让大家静静的观摩和体会这一个姿势、一个动作的要领,体验这种动作、体态中蕴含的神、劲、律的特征,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通过投影仪将特定的画面放大,这对于细致的观摩和了解古典舞的技术要领、美学特征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课堂演练为主的体验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系统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来了解基本的美学特征。而课堂演练则是对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深化。通过课堂演练教学,其实是运用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原理,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亲自演练来体验其中的审美特征。比如让老师在课堂上摆出古典舞的动作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围观观摩中深入的了解其中的一些细节差别。比如对“劲”的审美特征的讲解,老师在同样的姿势下,通过手部的动作来演示寸劲的效果,或者通过眼神的表现来展示“神劲”的差异性,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很难清晰理解的和感受的细节,通过现场的体验和观摩会有更加真实的效果。

通过体验式教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古典舞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古典舞蹈的身韵特征。学生的兴趣会在这个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这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经验分享和话题探讨式教学互动

这一步是对多媒体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深化。和前面两种教学方式比较起来,经验分享和话题讨论是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交流和沟通来启迪学生对古典舞美学特征有更好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天赋不同、水平不同,观察的角度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所掌握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通过经验分享,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掌握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体验式教学或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讲述自己的理解,这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当一个学生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点的时候,其他学生可以参考和比较,从而了解这种观点是否和自己理解的一样,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对方有差异的地方。

探讨式教学有类似的特征,让学生分组探讨或者集体讨论某些话题,加深学生对这些话题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美学思想有更深层的交流。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可以推动教学成果的扩大化。这比老师自己进行讲解更省力,也更能够体现教学思想的多元化。

(四)结合学习成果强化基本功训练

在前面三条教学项目中,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完成教学成果的最后一步。在学生对古典舞有充分了解和领悟能力的条件下,学生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候,能够深切的了解每一项基本功训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就增加了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基本功训练的强化反过来也会加深学生对古典舞理论、艺术的理解和领悟。比如对基本功中的耐力、速度、爆发力、标准动作和呼吸方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身韵特点中的各种美学效果。这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强化基本功训练来加深对古典舞美学特征的认知,再通过深化的认知来指导基本功的训练。以此来推动古典舞教学效果的提升效率更高。

四、结语

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是古典美的灵魂。对这几个美学特征有充足的了解,就可以确保对古典舞的美学艺术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通过现代教学设备、结合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古典舞的课程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强化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要活的理想的教学成果就会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张蕊.同祖同根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上一篇: 工程质量进度管理 下一篇: 美育概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