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际现代商业的最新模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子商务是与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网络应用。目前许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运用其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帮助其走出困境。海量的企业和创业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大幅度地降了企业之间的协同成本,并创造出一个竞争力足以与大企业相比拟、但其灵活性却更胜一筹的商业生态集群。在这样的协同模式下,商业的进入成本和创新成本,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无数的交易者由此能够面对全球市场,也能够成为现实。
(二)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缺乏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而网上信息绝大多数是英文信息,要想进行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必须能熟练的使用专业英语。语言上的障碍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国际化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电子商务发展更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又要掌握有关金融、管理、商务等各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相当短缺,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旺盛的需求和低就业率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
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的实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当然,除了校方,学员也有一定的责任,学员在这一方面自己应该主动做睁与社会的对接。
(二)就业岗位不明确,学员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诎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学员学习的态度不够明确,学无所成,很难就业。另外许多学校开电子商务专业,过于强调这个专业的复合型,计算机、营销、管理、物流、英语等方面,课程开了很多,结果学的杂而不精,当然更不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中去。
(三)师资严重匮乏
现有师资大多从计算机、营销、管理、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由于师资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不少师资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显得勉为其难。
(四)学员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以往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造成应届学员学习电子商务不积极。有部分学员为了考证而考证,并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另外,学员长期拿不到订单,也会影响学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学校通过和企业联合搭建电子商务真实环境
实际工作经验必须通过实践逐步积累,这些经验技术和专业知识单靠校内教育很难获得,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得到弥补。建设校内实战基地是校企组合新模式,这样实现了课堂与工作地点的一体化,培养了学员的核心竞争能力,为顺利就业提供实践教学上的保障。通过该模式的训练,学员不仅可以提高外贸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能力。
学校要积极组织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广大电子商务教师,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一批符合专业教育要求、与职业岗位同步发展的国际贸易教材。由学校、学员、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是新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强调学校、学员、企业三方的参与,强调以学校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持。
(二)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要培养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懂得相应行业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先了解这些行业并设置相关课程。
课程体系要强调电子商务的专业特性和职业能力,重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最新技术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须的知识教给学员。
(三)针对师资匮乏
可以一方面从企业第一线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电子商务人员到校任课,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在实战基地现场学习,这样,既可以学到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管理的经验,又可以掌握企业实际运用电子商务的状况,还可以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类型,对教研活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另外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鼓励他们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从直接经济利益上讲,学员如果能够成功为企业拿到订单后,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比例提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也树立了榜样。例如河北金融学院的翟翠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已经拿到近200万的外贸订单。从学习的必要性出发,使学员意识到艰苦的学习对将来工作大有益处,从而树立学习信念。有了信念,学习就有了动力,就能奋发向上。还有将学员分组拿订单,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个学员时间有限而漏单的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员之间的团队精神。
(五)鼓励学员参加相关电子商务认证考试
通过电子商务相关认证,表明获证者具备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而且还有操作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能力、熟悉网络营销,具备相应的网络商务能力。
(六)学历教育、培训与业喷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这样就避免了通过认证考试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学员进入企业相关岗位。
(七)在训练技能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
中图分类号:F713.32
一、体验经济时代娱乐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已突破传统的消费心理,消费目的不再单纯地为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而转向追求趣味性、时尚的消费,通过娱乐体验的方式获得满足感,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体验的重点。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娱乐业占服务业的比例高达25%,“娱乐”因素在内的服务业占到GDP的30%以上。世界著名企业均通过介入娱乐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索尼、百事可乐、微软等。娱乐作为国家生产力水平衡量标准和社会文明评价尺度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通货”,娱乐消费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目前美国人有1/3时间、2/3收入用于休闲娱乐,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注重生活质量,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验消费无疑是意义最丰富的一种消遣方式。
二、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融合的发展趋势
国际商业的研究表明,现代城市零售系统不断拓展、商业购物和娱乐消费走向多元化,娱乐与购物的相关性大大提高,娱乐业与非娱乐业界线模糊。商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纯购物,而是集品质购物、特色娱乐、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消费体验,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一些零售店注入娱乐活动,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满足了人们购物、休闲、娱乐一站式需求,其功能布局从购物中心提升为生活休闲娱乐中心。一些产品将娱乐体验融入产品的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
(一)娱乐与零售相结合的购物中心
娱乐化成为购物中心一部分已成重要趋势。Shopping Mall起源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及欧洲,强调多功能、一站式、休闲性,打造“购物+N种娱乐”购物娱乐化的模式,以满足购物、文化、娱乐和餐饮等多种需求,推动了娱乐购物一体化的发展。世界上购物中心引进的娱乐业态包括溜冰场、KTV、游乐场、儿童乐园、高尔夫练习场、蹦级、海底世界和赌场等等,这些娱乐设施可以满足儿童、青少年、家庭、退休的老人、职业人群等各个年龄段消费者。据统计,在90年代的最后5年中,英国25%的新建购物中心开发设计方案中都包括了娱乐设施,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8%。近年世界新建和改造大型购物中心中休闲娱乐类设施一般占到总量的60%以上,休闲娱乐已成大型购物中心的主导定位模式。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亚的“Mall of America”包括占地7公顷史努比主题公园、120万吨水族馆、两层高18洞小型高尔夫球场及一些传统商业娱乐设施,如14屏幕的电影院等。加拿大West Edmonton Mall拥有人造海滩冲浪、游乐园、迷你高尔夫球场、赌场、蹦高等先进娱乐设施,除此之外还有海豚表演、水生动物展、乐队表演等免费娱乐项目。
国内传统购物中心的最佳黄金比例是购物、餐饮、娱乐各为52:18:30,目前这个黄金比例正在被逐渐打破,最主要的表现是零售的比例在不断缩少,而餐饮、娱乐等的比重在加大,出现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三驾马车”联袂主演的新超大规模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模式。如香港又一城有欢天雪地溜冰场、人造海滩冲浪、蹦高、游戏机、游乐园、最大的书店叶壹堂、电影院、玩具反斗城等娱乐设施;深圳欢乐海岸餐饮娱乐体量约占50%以上。
(二)零售店铺注入娱乐元素
娱乐化趋势不仅出现在购物中心,一些零售店铺也在体现购物过程中的娱乐休闲化,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娱乐化已经成为商店装饰、服务的主要考虑因素。如巴斯.布洛商店户外世界中,顾客可以学习如何绑鱼饵,然后在店里的室内鮭鱼池中试钓一下;他们还可以使用商店的步枪射击场和弓箭射击场。在奥西门运动商品连锁店中,顾客可以在商店内的运动场上试验一下运动设备。美国休闲设备公司(REI)的一家商店中,建有一座65英尺高的攀岩假山、一个35英尺的瀑布、一个用来测试雨具的人造雨房、一个长达470英尺的自行车与滑雪用具的试用道,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马上在相应的真实环境亲身体验到所要选购的体育商品。纽约第五大街旗舰店迪斯尼商店就是娱乐体验的创作原型。香港麦当劳婚礼服务,鼓励大家在麦当劳里举行婚礼。波尔多斯书籍音乐店有店内咖啡厅和现场爵士乐演奏,星际好莱坞餐馆的墙上放映好莱坞电影片断、虚拟现实中心销售名牌纪念品等。
(三)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
一些产品将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通过顾客参与对产品的设计或生产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生产“芭比娃娃”闻名的马特尔公司提供顾客可任意选择的芭比娃娃的肤色、发型、服装等,甚至赋予娃娃的喜好和厌恶,当顾客收到专门为他们特制的“芭比娃娃”时,不仅符合他们个性,而且还有娃娃的名字、出生年月、个性分析和换洗衣服。美国女孩公司利用美国女孩文化的大众性特点,向5~12岁的女孩提供洋娃娃、服装、书及时尚配饰等目录产品线,将娱乐和零售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厨师埃墨利尔·格拉斯通过生动的、幽默的互相交流,将烹饪转化为吸引观众的娱乐秀,并使厨房里的对话成为男士间亲密谈话的内容之一。零售娱乐业这个结合了零售业和娱乐业的词现在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四)数字化娱乐成为新的亮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兴起,数字化娱乐成为零售业新的亮点。座落在洛杉矶的数字化特色的娱乐餐厅UWINK将电子游戏的快乐、互联网的便利性、良好的就餐环境融为一体,只要消费者进入餐厅,就可以和朋友边玩游戏边联络感情和就餐。据美国国内市场调研统计:46%美国人喜爱这种消费者互动的点餐方式和终端游戏形式的自主服务餐厅。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利用如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会媒体渠道,通过在线游戏等模式,让它的核心客户群之一的中国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优衣库的品牌认知与好感。
三、基于娱乐体验的零售商业规划设计
体验经济时代,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出现了一种多功能、多特点、全方位的购物生活形态——休闲娱乐目的地。休闲娱乐目的地是将娱乐、餐饮和零售设施整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新模式。娱乐、餐饮和购物设施独自发生作用但又相互补充,提供的服务已经从单纯的购物转变成多样化的商业(购物)、休闲(散步逛街)、娱乐(电影、演出)、餐饮(饭店、咖啡厅)、专业服务(如法律咨询、公证)、健身保健(健身房、美容院),甚至包括教育(进修课程、培训班、教育性博物馆)、小型医疗服务(如牙医、激光治疗眼睛)、政府行政服务(如办理证件、驾驶员书面考试)等。目的地项目创造的直接销售额是购物中心项目的10倍以上(见表1)。
本规划设计前瞻性地将购物与公园结合设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有限容积率下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突出商业的主题化、娱乐化、休闲化特征。以其独特的主题景观,将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主题餐饮整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突破现有商业发展模式,引擎带动商业发展,提升商业整体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成为特色娱乐中心、都市休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特色娱乐中心集室内室外休闲娱乐于一体,满足中产家庭的娱乐需求;都市休闲中心充分利用公园景观,满足都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品质生活中心集聚高品质商业业态,满足高品质消费人群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一)主题化
商业的主题化特征主要通过以主题划分功能区、与主题相匹配的建筑设计,以及引进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来实现。
1.以主题划分功能区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将以主题划分功能区,形成以滨水主题的集中消费区为核心,动漫、探险、科幻、自然四大主题消费群落为特色,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融合的功能布局。滨水区主题消费区通过水上娱乐区、滨水购物区、水景酒店、水族馆、水上秀场等打造以水景为特色的全家人欢乐消费空间;动漫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梦幻娱乐中心、梦幻主题餐饮、梦幻主题商店、梦幻主题乐园打造以梦幻为特色的梦幻主题消费地;运动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探险游乐场、冒险体验区、运动天地、运动主题餐厅、运动主题商店等打造以探险为特色的运动主题消费地;科技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科幻娱乐中心、科技生活馆、科技主题餐厅等打造以科幻为特色的科技主题消费地;绿色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绿色市集、休闲广场、园景餐厅、都市农园、绿色生活馆、养生休闲中心等打造以绿色有机为特色的绿色主题消费地。
2.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表现主题和传达体验,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综合造型、装修、环境、动线、照明、技术和材料等元素集中统一打造项目的特色。如滨水主题消费区可以将建筑设计与水景景观融为一体,创造零距离的亲水休闲空间,打造特色的亲水娱乐设施。梦幻消费群落可以通过局部动漫景点的设计、以动漫元素为主的室内外设计等打造充满梦幻色彩的消费环境。
3.商业品牌与主题相一致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的引进来打造项目特色。如动漫主题消费群落以动漫文化为特色,形成以动漫品牌为核心,儿童品牌、年轻时尚品牌并存的多元化商品结构。向动漫爱好者出售各种动漫模型、动漫服饰、动漫生活用品、动漫食品,引进各种儿童玩具、儿童服饰、儿童食品以及具有梦幻、卡通色彩的年轻时尚品牌。运动主题消费群落以探险运动为特色,集聚探险品牌、体育运动品牌、户外休闲品牌。科技主题消费群落引进苹果、三星、佳能、索尼等品牌旗舰店,集最新电子、电器、数码、IT等科技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
(二)娱乐化
娱乐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体验之一,几乎没有哪种体验会排斥那些促使人们开心大笑的娱乐瞬间。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娱乐化特征源于消费者消费需求层次上升所带来的娱乐体验的膨胀,消费者希望在这里体验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一般的传统购物中心以购物功能为主,餐饮、娱乐功能所占比例较小,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应该增加娱乐商业业态比例,娱乐与购物融为一体,以娱乐为引力点带动销售。娱乐活动可占其可出租面积的30%以上。如可以汇集最新的科幻娱乐项目,充分利用园区水资源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水上娱乐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打造以探险为主题的高仿真探险游戏等。
(三)休闲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Demall”的设计观念,即将传统购物中心的顶揭开,使之室外化,让购物者有更大的视野和自然景观。如位于美国的时尚岛购物中心采用露天式的布局,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情趣。入口瀑布给人以视觉和听觉刺激;绿树峻石所围成的天然湖泊,再配以蜿蜒的水上滑道,嬉戏其中、妙趣横生,整个建筑群被掩映在繁茂的热带丛林中,为游客在市内炎热的气温中能体验到这里的自然清新,是旅游避暑的最佳场所。日本大阪是率先发展自然化生态型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城市之一,其中Namba项目是独具特色的生态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带有自然地貌特点的人造峡谷式的公园式购物中心,该峡谷的植物覆盖2~8层建筑的上面,露天的坡道从2层逐渐走到8层,坡道两边可以进入不同层上的商店、餐饮与娱乐场所,在树木、植被、瀑布、连接峡谷两端的飞桥的衬托下,峡谷般壮丽的自然景象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充分利用公园自然景观发挥休闲功能,将休闲与娱乐、购物融为一体,使购物环境开放化、自然化、生态化,如阳光、绿化、水景、舒适的温湿度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是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的吸引点。
参考文献:
[1]郑江宁,周春发.国外主题公园发展趋势初探[J].高教与经济,2004(2).
[2]钱坤.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
[3]城市土地研究学会.零售娱乐中心规划与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杨麟.现代城市公园的体验式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5]罗建兰.城市购物中心休闲功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6]谭瑶.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上海的普通市民不再是城市开发的背景,而是与开发商、创业者、打工者、消费者、中外游客一样成为行动者,在这个世界主义的新城市空间里,他们共同激活了上海的历史。勾连起今天,演绎着上海前世今生的新话本。她从真正多元的地方力量的参与中获得了动力、能量。想象力并努力达致利益的平衡,提供了一个超越国家一社会、商业一文化、精英~大众诸种对立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不动土不砸钱的房地产开发”
田子坊开发的始作蛹者吴梅森以“策划人”自居。在他看来,这个项目他几乎没投什么钱,当然不能称之为投资人。先找好了下家承租,再找上家谈好价钱,这么一倒腾,“吴中介”几乎做了“无本生意”。保持田子坊石库门的原真生态,“不动造、开发,一动土就涉及到拍卖、拆迁等很多环节,不仅成本上去了,各种矛盾、利益博弈也跟着来了。当时,我们请的策划团队都是老外,他们讲“千万不要动(土),越投钱越输”,吴梅森说。
“我一不砸钱,二不动土,叫开发商更不合适,看起来像‘二房东’,可又不是简单的倒手收租,如何打造、开发田子坊,以什么产业作为基础,招什么人进来,如何降低成本惠及客商,怎样让居民也获利却不打乱他们固有的生活形态、生活节奏,开发者或者叫管理者、居民、创业者、打工者、消费者、中外游客,这些田子坊的主人,如何和谐共生,其乐融融,相得益彰……我们有一整套的系统规划,不是‘利’字当先,而是战略、模式先行,绝对不做推倒重建。卖商品房的事”,吴梅森将这种开发模式定位为“不动土的房地产”。
上海复旦大学的徐海教授给予了这种开发模式理论支撑及高度评价。徐海将田子坊放在“上海的全球化进程”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并力挺“田子坊不动土开发模式”。在徐海看来,全球化之于上海,可谓前世今生的事业,空前规模的都市空间重建和场所更新,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上海的最激动人心的景观。但也造成了上海地方文脉的断裂和底层市民的边缘化。问题之一是,城市发展的模式完全为诸如现代主义、商业主义、消费主义等话语所支配,在造就上海空前规模的全球主义景观的同时,最具上海本地特色的石库门民居和里弄街市成片成片消失。问题之二是,上海的城市发展是精英主义的,城市空间生产的主导力量。不单是发展型的政府,还有发展商。由于最广大的城市居民是被排斥在城市发展和改造的规划决策过程之外的,新时期城市发展必定走上“由权力和资本主导、以土地/空间效益为目标的经济开发型模式”。这种将民众排斥在外的精英主义发展模式,其全球化一定是与地方民众社会分裂对立的,这是全球/地方对立的另一面相。
而田子坊恰恰打破我们惯常所熟知的权力愤本的结盟开发结构。用吴梅森的话说:“没有国家资金的投入,只有文化注入;没有土地价值的开发,只有文化资源的挖掘;没有居民的动迁,却有城市形态的更新、功能的提升;没有原建筑的拆除和建筑材料、能源的消耗,却能改善群众生活、使社会财富总量增值i没有居民动迁房和商家卖房的冲突,只有一种市场机制的理性调节与和谐社会的形成”,当然,对于“讲政治、讲战略”的吴梅森。这种高屋建瓴的概括难免会有自我表彰的成分,但离事实相去不远,我们不妨看看田子坊的“前世今生”。在“不动土开发理念”的指引下,是怎样一番和谐共生的“混搭”景致。
“喧嚣着异域的气息却仍是上海的”
在徐海看来,田子坊创造了场所更新的新经验。它喧闹着异域的气息却仍然是中国的,更确切说是上海的。中国人喜欢这里,因为它的时尚、它的前卫、它最新的设计和视觉艺术,它的无处不在的世界主义和异域情调。外国人喜欢这里,不仅因为有他们熟悉的食物、习惯的户外环境、空气中熟悉的奶油和咖啡气息,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老上海氛围,在石库门的空间和弄堂韵天地里,外国人消费了老上海市民生活世界的感性。
在田子坊,老人们安顿了怀旧之情,年轻人发现了时尚和潮流。老外看她是地道中国的,中国人看到的却是洋文化。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现自己价值和兴趣的地方。这段话是从新天地的石库门博物馆借来的,原本是来说新天地的,但徐海认为田子坊更配这段评价。
田子坊和新天地的卖点之一都是将老上海的怀旧与时尚混搭,努力营造一种“石库门消费文化景观”――建筑的老旧,商业的喧嚣,时尚的前卫,文化的冲撞……这是全世界到处都在上演的场所更新的新流行新潮流,老上海的怀乡,也可视为全球化的新影响、新话语,但上海怀旧属于主流文化。她是称颂现实的,与多半消极、沮丧和退出的怀旧不同,上海怀旧是积极的、活跃和拥抱现实的。
但新天地的“老上海”是在一个被清了场的旧址上人为制造的,她有石库门的外形,却没有原真石库门的感性和机理,台湾视觉艺术家登琨艳批评新天地是假古董,并非冤枉之词。在批评家眼里,“新天地”徒有历史外壳。内里的全是商业时髦,而石库门的市井生活情调则极为稀少,若说成功,只是建筑美学、商业招徕或还可加上赝品的上海弄堂印象,地道的本地居民置身“新天地”,会觉得“似曾相识”但又没有亲切之感。
对比新天地。田子坊是在一片真实的弄堂空间里生长出来的,无论空气里弥漫着多少异域气息,氛围的感性却是地道上海风味的,那既狭窄又富有变化的弄堂之遭。给予人的亲切是绝大多数商业之都难以寻觅的。而爬上陡峭的楼梯,倚靠着后窗,一边饮酒或咖啡,一边眺望对面的石库门晒台,任你是否本地居民。是否有石库门居住经验,不难生出几分柔情几许感动。而有过里弄生活经历的,获得的那份乡愁,是新天地无法给予的,因为它徒有老上海的形,却没有老上海的感性,这份感性制造不出。田子妨从真实的地方中创造了世界主义的场所。
新天地所以没有老上海之感性,根本在于她没有市民,没有真实的居民生活,从而没有石库门街区最常有的市井情调。她的老上海场地是消费主义且是绅士化的,所以仍然是与真正的本土脉络是不相干的,这是一种伪上海nostalgia。
而田子坊是在真实的民居里发展出来的。它仍然有居民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在这个世界主义的新城市空间里,上海的普通市民是在场的。他们不是这个空间的背景,而是如同其他的创业者、打工者、消费者、中外游客一样是行动者。喧闹的都市文化生活和商业生活。与平常的弄堂生活之间没有鸿沟,最酷的创意和时尚与市井的小道一同滋生着蔓延着,这是一幅消除精英主义与
草根大众界限的景观,消除宏大叙事与民间故事区别的场所。骨子里是与平民主义厮混的世界主义。这正是上海开埠以来的传统:五方杂处,华洋杂居,所以成就了上海特有的都市品格:带着所有异域的气息却仍然是上海的。
田子坊实验:创意产业穿起“精英与居民合作”模式
盘活破旧的民居,激活老上海的怀旧,田子坊既不是国家主导的形象工程,如南京路步行街;也不是完全市场导向的商业开发,如新天地,也非文化精英自发的soho创意,如M50,而是独特的田子坊模式。
据吴梅森介绍,当初他到国外转了一圈,发现很多旧厂房变成了艺术家聚居的地方,画廊、服装店、时尚精品店……形成了“无烟”高端产业集群,依靠创意赚钱。这些旧厂房几乎都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如果将其推倒重建,搞房地产开发,将工业全部迁移至郊外、城市,必将导致城市产业空心化。只消费不产出的大城市“吸血鬼”式产业发展模式,终将导致消费的“无根性”,产业链的断裂……吴梅森说:“人家没看清的被我看清了,当时就是隐约觉得老厂房不要全部推倒,搞所谓的房地产,要像国外那样,原汁原味的保留,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跟这些建筑相关的产业,至于为何要这样做、怎么做、发展什么产业。我当时还没有这个理论高度,不过我们请了国外的策划团队,他们给出的意见是不要拆,走国际化道路,将招租对象定位为‘国际友人’。说白了就是这些是给老外看的,但不仅仅是观光,还要有产业支撑,进行交易,不是生产型的,全部做成店铺,有点‘前店后厂’的感觉,不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人的理念、观念、智慧、技能、创意在这个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钱的问题,千万不能拿资本运作那一套来搞,尽量少投入,把回报部分让利给进驻的企业。这样我们就选择了创意产业,以服装设计、时尚产业为主业,各类艺术工作室、画廊、工艺品店、古玩收藏店等为辅,餐饮等作为相关配套服务得以进驻,但一定要控制其进驻比例,一般在20%以下。”
在运作了四五年后,差不多是2004年的时候,田子坊还是被开发商盯上了,如果按当时的市值算,政府光拍卖这块地收益差不多就几十个亿,开发商牟利自不待言。田子坊的“主人们”――政府精英、文化精英、市场精英、居民,在这种创意产业业态中均受益的各方代表,闻讯后,自发地联合起来,坚决抵制这种只有“政府和开发商得利”的“资本与权力合谋的开发行为”。吴梅森找到经济学家厉无畏先生,专门从理论的高度力赞“文化资本价值”,学者们以大量的案例以及经济发展规律来证实田子坊的成功,他们将这种开发模式上升到“创意园区一创意社区一创意城市”这个城市发展路径的高度,指出其对城市的贡献不仅仅是盘活厂房、获得经济效益,而是将文化注入一个城市,工业区不再只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与生活区、体验区、观赏区融为一体,可谓“社区、校区、商业区、园区四区联动”,正应合了“节约型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城市发展模式。吴梅森说,做这些事一定要善用专家资源。
专家们反复强调,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的这些老厂房,不能用房地产开发的运作模式,推倒重建,简单地卖房子、租商铺,政府、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旧厂房的“工人老大哥”、附近居民成了边缘人,而且不仅仅是老百姓利益受损,更关键的是整个城市形成空心化,失去了产业基础,就等于失去了造血机能,“卖地经济”的短期效应不能令整个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单纯追求GDP增速的发展目的、官员考核指标恰恰背离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而田子坊的实践却提早实现了这一终极目标,哪有拆的道理?!
陈璐 曾担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大观周刊昆明楼市》主编,并于2009年创立云南首个公关传播机构――天创公关,参与创立“拾翠”,负责品牌战略规划及产品研发;另三个合伙人是她的好友李进平、丁建宇和燕斐。李进平在朴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任高管,燕斐是朴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代表,丁建宇是云南风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两人负责资本运作,一人负责产品推广。
云南合伙人
2013年年初,陈璐和朋友们坐在翠湖旁莲华禅院内的一块空地上闲聊,不时被不远处大妈们的广场舞打断。翠湖有着700余年历史,是一个不亚于西湖的文化地标――昆明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与翠湖有关,自明朝起的历任云南行政官员大都在这里修亭建楼;昆明的历史名人也大都围绕翠湖生活,从远的吴三桂,到近的、唐继尧、闻一多、聂耳、朱自清、汪曾祺等,都曾在翠湖留下印记。现下的翠湖却被用来跳广场舞,喂鸽子,可惜之余,这中间巨大的落差让他们觉得可以用翠湖空间来做一些什么。
有底蕴的城市理所应当有地标,西湖之于杭州,宽窄巷子之于成都,798之于北京……翠湖是承载昆明历史文化的地方,陈璐和朋友琢磨着,如果能借助这么好的地方,打造一个属于昆明的文化空间,那该有多好!彼时,四人各有己业,两人从事金融行业,一个是旅游公司的董事,而陈璐则有自己的公关公司。将翠湖空间和云南特色融合在一起,抱着这样的想法,四个人很快行动起来,于是“拾翠”就这样诞生了。
“拾翠”一名源于曹植的《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动宾短语生动概括了拾翠团队在做的事情,名词“翠”代表翠湖偌大的文化空间和云南在地丰富的民艺资源,动词“拾”,拾遗,捡起“非遗”以及被人遗忘的云南传统民艺。拾翠从梳理资源入手,在不改变手工技艺的前提下,将各类民艺产品化,探寻云南传统民艺活态传承的另一种可能性。
当商业拥抱民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项目MIT China Lab找到陈璐,想以拾翠为模型做实验,用拾翠去对标国际企业。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国际市场上很难找出类型相似的企业。可以说,拾翠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完全意义的对标。这意味着这条用商业视角探索民艺领域的路,并不那么好走。
民艺展示空间的搭建是最初的想法,落到实处却是浩大工程。陈璐和朋友们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改造方案首先转向灵感的发源地――翠湖公园,拾翠选取翠湖中心2000多平的空间,将其改造成一个“豪华”版民艺展示空间,一点点往里填充内容。比如保留园内龙云戏台建筑原貌,并进行剧目演出,首期推出龙云最喜欢的滇剧“天宫赐福”以及云南建水小调,之后慢慢加入以翠湖为主题的演出。逐渐形成了“云南非遗体验区”、“云南文化展示墙”等十大文化内容,让游客及市民能够更深地去体验滇文化的魅力,为云南民艺提供展示平台。
资源的梳理同样耗时耗力,在云南大学产业研究院所整理的民艺基础上,拾翠用三年的时间,整合了滇剧、云陶、皮影、刺绣、小调、东巴纸等十余项非遗。一个个走访州县的非遗传承人、老手艺人,这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来自于腾冲皮影。皮影戏自明洪武年间从湖广、四川一带传入云南,兴盛了近千年,如今因为缺乏实用性,已乏人问津,几乎快要送进博物馆。年届七旬的刘永周老人是腾冲固东镇刘家寨皮影戏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但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腾冲皮影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得知这个情况后,拾翠团队颇费周折,把刘永周劝了回来,并且给他承诺,“你来制作皮影,我们想办法帮你卖。”经过包装,一张张退出舞台的皮影被裱起来作为工艺品销售,受到许多人欢迎。现在,刘永周又回到皮影的制作中。像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通过积累,如今翠湖・拾翠空间内包含了30多项云南非遗项目,每一样都是精心挑选后匠心手艺的呈现。
除了对内容的梳理和创新,拾翠的商业投资模式和经营方式也十分值得一提。在投资模式上,拾翠将最新的股权式基金投资模式运用到文化产业建设中,开创了文化金融的新模式。团队在北京发行“拾翠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就达到融资5000万,十分可观。在经营方面,拾翠跳出了传统的单一运营方式(出租),采取了多种经营方式:联营、扣点、直投、免租等。不同的文化产品采取不同经营方式,可以让文化产品和商业运营的互动更具效率。此外,拾翠的新媒体、电商、APP等线上交易平台也逐步上线,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拾翠已经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体系,翠湖・拾翠空间,为非遗、老手艺、云南在地物产提供展示空间;拾翠APP,线上通过APP销售民艺产品及定制手艺品;拾翠中国手艺集合店,在城市核心商圈孵化非遗和手艺者项目,开展手工体验活动。背后通过股权式基金的投资模式和租金、联营、扣点等经营方式,为传统民艺提供一条可行的商业之路。
从1.0到2.0,路还很长
大部分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都仅仅是小手工艺人,他们虽有绝活,却不善经营,资金、眼界将他们局限在小区域的“熟人社会”进行生产,无法响应当下生活,走上产业化的道路。让传统中式美学与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生活,这是拾翠一直在实践的事。21万笔全院交易,9120个单品销售,1200篇媒体关注报道,350位匠人深度合作,97场手艺小课堂,这是拾翠经营三年来的大数据。拾翠线下拥有四千平体验中心,打造产品、展览、体验多个环节,线上有新媒体、电商等互联网+模式,通过产品和活动的方式将云南传统民艺推广到更多地方,层次递进地向人们,也向市场展示民艺生态的另一种可能性。
拾翠未来打算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把目光放到更多的地方,“从线下来,到线上去,回线下玩”,团队称之为“拾翠2.0版”。线上线下消费端继续发散,通过“定制”将民艺的个性和消费属性很好地结合,用社区汇集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匠人、手工达人等多样化的民艺资源,通过试听活动、展览增强民艺体验。线下产业端将转向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城市核心端挑选商圈,和王府井等欲转型做特色的商场合作,共建中国手艺集合店,用器、布、用、食四大类继续梳理云南民艺,铺设中国原创手艺品牌和手艺课程体验区,进一步拓展体系内容;另一个是乡村端,在乡村传统手工艺工厂的基础上打造观光体验区,把消费者引导至乡村,将自然人文历史景观、手工作坊、传承人传习所、DIY体验等结合起来,丰富人们的民艺体验。
当好的商业模式切入到文化领域,它应当具备思辨能力和可持续性。拾翠模式虽未被定义,却也初见模样:一方面借助商业的力量,通过产业的分析和再设计去构筑传统民艺的新体系,另一方面,民艺背后的巧思和主观能动亦不可小觑。在将人力歌颂为一种美学价值的同时,更引导人们去重新审视手工艺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对话:海峡旅游×陈璐
海峡旅游:四个合伙人分别来自媒体、金融和旅游行业,创办拾翠的初衷是什么?
陈璐:我们四个人都在外地待过,回来后发现云南的资源非常丰富,是非遗大省又有丰富的在地物产,可以把它推广出去。我们打算把这些好艺好物都找出来,通过空间和平台,做包装和提升,进入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领域去。拾翠以赠佳人,通过有心人的手的加工,赠人为礼,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
海峡旅游:拾翠是如何对云南民艺资源进行梳理,并且分类的?目前平台收集了哪些手工艺门类?
陈璐: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用产品的思路和逻辑去做梳理云南民艺,比如我们有衣、食、布、用四个大类,根据消费场景来做具体分类,目前收集了许多民艺,像金工包括家居用品、茶具、食器等,布类下有扎染、刺绣、棉麻织,傣织锦,木艺也分为生活用品、家居用品、建筑雕刻,土是陶艺。
海峡旅游:拾翠一期投资5000万元,十分丰沃,资金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目前有哪些核心业务?
陈璐:平台的搭建,人员、资源的梳理,都蛮烧钱的。整合后产品和销售链也要投入。拾翠目前的核心业务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有新媒体、电商,线下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端口,城市端在核心商圈做手艺集合店,乡村端主要是手工艺体验区。目前手艺集合店做了租金模式和保底联营,这个是我们的收益结构。拾翠2.0后会用联营的方式,让相互的联系更密切,介入产业更深,像王府井的集合店就是用联营。
海峡旅游:如何将非遗和产品结合,将云南的传统民艺转化为生产力的?这其中设计的力量是如何体现的?
陈璐:一般选择具代表性的民艺项目,深入到工厂一线,了解整体发展状况,做价值评估,看它市场端缺什么东西,适当地补上,导入我们的体系。但有些项目的实用性很差,保留的不够完好,但有传承的必要性,像云南皮影就十分特殊,现下已无实用性,制作的工匠也特别少,作品也粗糙,这就需要用资金去帮它发展,但并不寄希望于产品化。设计方面我们已经和台湾的机构合作做品牌提升。
海峡旅游:云南的非遗资源非常丰富,拾翠积极探索开展传承与保护。在对云南非遗的传承和再造过程中,是否有专家介入,遇到了哪些困难?
陈璐:非常需要专家的介入。我们有专业顾问团队,来发展项目,有些东西仅通过设计和市场做指导是不行的,必须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通过懂市场又懂民艺的专家,从文化脉络去梳理,把价值提升出来。中间太多不易,好多事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像拾翠这样的内容现在市场还是空白,我们横向要管理平台,纵深做每个品牌,实现它的产品力,十分有难度,有时得不到手艺入驻者的理解,会有些孤独。
海峡旅游:拾翠的平台不乏赖庆国、李加云等国内知名手工艺大师,但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手艺人。针对不同资源,拾翠分别打造了哪些产品和活动?未来的进一步打算?
陈璐:一般“大师”会有很好的品牌展示,特色明显,但不适合做基础和入门款。“名家”的产品能力较弱,需要提升后协助做产品梳理。“手工达人”则不需要太多设计创新的力量,只需要体系化思考,团队会配合开展市集和展览。对不同类型的民艺人,拾翠采用大的体系去涵盖,发挥优势,补充劣势。未来拾翠打算打造城市和乡村两个产业端,在城市核心商圈选择优质项目,乡村端则寻找适宜做手艺之旅的村落,导入生产基地,把消费者带到乡村做体验。
海峡旅游:拾翠发起了一个“民艺复兴计划”,是通过何种方式与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合作?与官方及民间机构产生了怎样的互动?
陈璐:“民艺复兴计划”是系列展览,让传统民艺进入大城市,让更多人体味匠心精神及民艺的多元姿态,通过商品为载体,寻找更多的人传承和保留。这其中从中央文化部门到省政府,甚至第三方机构都给予了很多支持,所以我们才能很快介入这个领域。同时拾翠也不忘对社会滋养做反馈,体系纳入了很多纯公益的机构,比如让聋哑儿童参与产品制作过程,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海峡旅游:拾翠背后的商业运作十分成熟,但作为一个文化基因浓厚的平台,如何平衡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陈璐:我们用文化产业基金来做项目,目的当然是盈利,用产品满足消费者。但要做好两者协同关系,前提是保持文化属性不变,坚持手工的价值,其次才是商业属性和价值,工艺品本身来说要满足产品属性,实用性和使用性,再进一步探讨它的文化价值。
拾翠的手工产品有手工皮具、琉璃、云陶、竹编等,种类丰富。
1.2016年4月,拾翠携手顺城举办中国手艺盛宴,内容包括手艺展览、大师展演、现场演艺、手艺课堂等。 2.拾翠x鸟工坊出品有医生包、马鞍包、信封包、眼镜盒等。
3.腾冲皮影非遗传承人刘永周在表演皮影戏 。
1.云吾工坊的手工皮具工具墙展现了各种手工工具。
2/3.制作雕花皮具需经刻、锤、烙印等工序。
4.云吾工坊刘智熙制作的雕花手拿包等产品。
中国分类号:TB4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42-03
伴随我国工业设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主要工业设计产业区域都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从产业区域规模来看以广东北蚬ひ瞪杓瞥恰⑸钲谏杓浦都产业园和无锡工业设计园最具有代表性。以广州为例,从业人员看,至2009年工业设计师从业人员达4.5万,设计师约2.1万人,此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从业务范围来看,工业设计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除以上主要从事传统产品设计外,还向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及设计管理咨询等环节拓展。但是,伴随上述快速发展,广州工业设计公司的生存质量却每况愈下。主要问题如下:一、只能提品的造型设计,结构工程和生产制造的后期服务水平不高,限制了利润的提升空间。二、工业设计公司需要通过抢占大量的设计业务才能维持公司运转,恶意竞价的行为日益普遍。三、经常受到客户产品研发计划和企业策略变化的影响,造成与客户之间服务难以延续,给长期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四、由于国内设计市场不采用国际惯用的人时计费方式,导致因客户企业调整引起的时间消耗和付款延期等问题严重干扰工业设计公司的运营。五、大部分的工业设计公司在开展设计业务时还是依靠抄袭、模仿,没有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品牌实力,很容易被同行业竞争对手取代,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广州工业设计公司经营模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很难适应设计市场的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因此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方法是广州工业设计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经营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经营模式创新方法一直是管理学界探讨的热门课题,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如今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产品层面的较量,而是经营模式之间的比拼”。经营模式是企业所采取的特别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有效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是构成企业竞争实力的核心。从整体上来看,经营模式最主要是解决企业以下三个问题:企业提供目标客户怎样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将产品和服务怎样传递给目标客户:企业怎样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确定自己的角色。对于工业设计公司而言,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形成公司独有的设计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也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撑。
先进的技术往往只能局部或暂时地影响竞争格局,设计经营模式创新才能对市场和竞争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强大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与有效的设计经营模式相结合,这种创新就很难创造实际价值,可以说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工业设计公司创新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如今设计经营模式具备较强的指导和协调企业行动的功能,能够提升企业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同时,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不等于企业运营的完善和补充,它鼓励企业在需求挖掘、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上进行创新,以期聚集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用全新的方式来实现经营目标,或者以新的形势开展企业运作。现在的竞争已经是整体设计经营模式的竞争,企业必须随时反思自己的设计经营模式,不懈寻找给企业带来机会的新方法。
目前,广州工业设计产业已经到达了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设计公司所处的产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革,这迫使广州工业设计公司必须进行相应的设计业务模式创新。从工业设计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看,工业设计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形式不再只是产品本身的设计,而是升级为以产品为核心的一系列服务,这对工业设计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工业设计逐渐从对产品要素的设计转变为对人的体验和服务设计。广州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消费者对设计需求的提升,迫使工业设计公司必须随时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从大部分工业设计公司的单一产品造型设计为公司带来的盈利逐渐降低,恶性竞价进一步削弱公司利润,同时业务委托方的不确定性,都在逐渐暴露传统设计业务模式的不足。广州工业设计公司为了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以及解决公司内部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设计经营模式的创新。目前,对应国内产业转型发展现状,我国相继出现具有代表性本土工业设计公司经营创新模式典范,下面对5家本土知名工业设计公司经营模式创新方法展开分析,并总结其经营模式创新体系。
二 我国工业设计公司创新设计经营模式案例
1 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代表是成立于1995年的上海龙域工业设计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开展产品形象规划业务的工业设计公司,上海龙域的经营目标是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及设计服务,其设计经营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①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上海龙域转变了由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设计的固有方式,而是为客户提品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站式设计服务。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是在设计业务的深度上进行创新,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设计的产品,首先是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其次然后是创意、设计、工艺、模具,最后是制造,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掌控,从而完成自主研发的产品。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设计和制造的风险由龙域来承担,这对于工业设计公司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上海龙域有效地利用十几年积累的各种资源优势进行全面、整体的产品创制。
②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业务模式。在上海龙域进行国际化的进程中,为国际知名企业客户合作带给龙域的不仅是产品设计的机会,更是设计经营模式的更新。上海龙域设计总监杨文庆曾说过,一般国内外知名的领导企业比较需要产品形象规划PI(Products Identity)这项设计服务。这项服务主要内容是为客户设计产品导航手册,建立产品决策评审机制,整理“产品设计工具箱”,帮助客户形成系统的“产品家族形象”。上海龙域的产品形象规划设计理念是在为松下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松下要求龙域按照松下的“工具箱”实现“简明”风格。这样的交流激发了龙域推出产品形象规划服务的设计经营模式。相比过去对单个产品设计的强调,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思想更着重于强调所有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产品形象规划方便设计师在进行系列产品设计时选取恰当的设计元素,保证产品之间风格的一致。成功的产品系统形象塑造有利于吸引固定客户群体,能够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是新产品推出时的销量保障。
2 策略与研究咨询的设计经营模式
北京洛可可是这种经营模式的代表。总部位于北京,同时在伦敦、深圳、上海和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的洛可可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国际整合创新设计集团,公司旗下的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是国内首家从用户、行业、品牌、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基础设计研究的工业设计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权威的创新型研究平台。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的设计业务模式是倡导研究先行于设计,专注为客户提业环境、产品概念、用户研究、设计趋势和服务规划等先导性设计咨询服务,并且与ABB、西门子、松下、三星、戴尔、GE、联想、美的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高质量的客户资源,洛可可对客户所在的特定市场和终端用户能够进行深度的理解和体验,不断为客户在设计策略与研究上推陈出新,同时指导客户运用工业设计发挥商业价值。北京洛可可通过为客户提供工业设计策略与研究的咨询服务,实现了设计经营模式的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3 设计管理咨询与自主品牌的设计经营模式
深圳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荣获过Red Dot至尊奖、IF金奖、IDEA设计奖的本土设计机构,也是设计管理咨询与自主品牌经营模式的代表,其设计经营模式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设计管理咨询服务提升设计经营模式价值。“Brand Planning”是嘉兰图的创新服务模块2_--,为客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品牌策划、产品线规划、产品策划、客户设计团队管理、设计开发流程梳理、设计开发评价体系建立、设计资源管理、产品工程控制。嘉兰图通过将多年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设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针对不同客户企业的设计状况提供设计管理上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建立从设计战略、产品规划、团队管理、生产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完整架构,帮助客户解决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管理难题,使得客户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借此,嘉兰图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客户提品设计工作上的智力服务,增加客户对嘉兰图的依赖性,有效地建立长期业务伙伴关系,将管理智慧转化成商业价值。二是利用资源优势建立自主品牌。嘉兰图借助在市场研究、策划、产品设计以及制作能力上的先天优势,建立了老人用品品牌――雅器,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雅器的明星产品老年人手机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好评。雅器第一代S718充分体现了嘉兰图易用性的设计理念,在欧洲销量超过100万台,此后的几代雅器手机产品都荣获了国内外各项大奖,并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雅器产品不仅是体现嘉兰图“易用性”设计理念的经典案例,同时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嘉兰图看到了公司设计业务模式创新的必然性和未来。
4 工业设计资源整合设计业务模式
专注于工业设计展会的深圳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通过竞标获得田面工业区经营权,开始着力将其打造成综合性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作为整合设计的代表,灵狮集团的设计业务模式是凭借枢纽地位促进工业设计公司间合作。灵狮集团作为田面工业园区运营商,与园区内企业建立了市场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专门的销售队伍,对外联系设计业务,以打包的形式承接订单,再将订单分包给设计企业。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园区企业的互动,最重要的是通过打造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对接,促成企业合作分包设计项目。例如,从事电动工具及各类家用电器制造的德国AEG公司曾把电烤箱和烤面包机等电器的设计任务委托给灵狮集团。针对此设计项目,灵狮作为园区运营商,对各公司的专长都比较熟悉,能够选取园区内合适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园区内的大型工业设计公司在承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设计项目时,可以借助灵狮集团对项目进行分包。这对委托分包的公司而言,既减少了搜寻评估合作对象的成本,又保障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分包管理的成本。而各参与分包的公司不仅获得了设计收入,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参与大项目的设计经验。灵狮集团承接大的设计订单,然后把业务细分,再承包给园区内企业,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绩效。
5 众筹式设计经营模式
杭州瑞德设计是拥有近90位资深跨领域专业人才的创新团队和3000坪LOFT创意办公空间的工业设计公司。不断为全球500强及国内一线企业成功提供品牌体验和商品创新设计,还成功开展了近2000个创新项目,协助企业创造超过1000亿销售业绩。杭州瑞德设计的设计经营模式是小众化设计思路的众筹式设计业务模式。瑞德认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已经越来越突出,小众化创意设计的理念将更符合设计市场规律,未来小众化的设计商品将越来越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附加值将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满足自己个性需求的设计买单。瑞德在接受客户委托业务的同时,鼓励设计师按照每星期的主题自由设计,并通过网络平台售卖。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网络上的设计爱好者可以对设计概念进行浏览和评估,选择自己喜爱的设计项目进行一定额度的投资或捐赠,一旦产品得以实现,投资人们可以直接获得产品,或者享受购买产品的优先权和优惠度。这种向大众筹集设计项目生产资金的设计业务模式,―方面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公司或设计师个人降低资金募集的困难,另一方面较大程度地避免了产品推出的市场风险,此外还对设计师自主进行设计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工业设计公司不再被动地等待客户的新产品开发计划,而是积极把自己的设计作品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工业设计公司以良好的设计创意吸引消费者主动投资,通过产品专利权的占有获取丰厚的专利费,同时还以销售提成的方式拓展利润空间。
综上,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摆脱单一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业务模式,必须为客户提供以产品为核心的策略研究和设计实现,同时将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规划设计、宣传物料设计和终端展示设计纳入设计业务当中,通过广义的设计力量来为客户增加品牌与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以优秀的设计吸引客户,这样工业设计公司的收入既包括了设计费又涵盖了丰厚的专利费,还通过销售提成的方式赢得更多的利润。工业设计公司积极地把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设计室延伸到生产线,占据制造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才能实现设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 广州工业设计公司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举措
1 以价值提升为目标的设计公司发展战略
首先,通过业务价值提升战略走出困境。价值提升战略是指工业设计公司通过将公司内外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设计业务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以期在单个或组合的设计业务中产生更多利润。设计业务价值的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客户服务中获得更多利益,工业设计公司需要做到:1、与客户保持高效、愉悦的合作,并出色地完成设计任务;2、整合自身资源,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整体解决方案:3、帮助客户完善研发、生产和管理上的不足,实现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公司应该着重提升自身价值:1、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工业设计公司应该学会利用各种媒体途径进行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提升公司的资源价值,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将工业设计相关的研究成果、管理经验和信息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3、提升公司的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定期行业研究趋势报告等,显示公司实力。价值提升战略是工业设计公司摆脱被动工作,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驱动。
2 能力和结构双重创新的设计组织建设
设计组织建设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工业设计公司要实现设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配套的人才和组织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需要,工业设计公司在进行组织建设的构建和调整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一、提升设计能力。扎实的设计能力是工业设计公司设计业务模式创新的根基,没有过硬的设计能力,就无法获得客户根本性认可,失去形成品牌效应的前提,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工业设计能力的提升除了造型、结构和表面处理等产品属性相关方面的能力外,还应该注重提升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的能力、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掌控能力、市场的推广和营销能力;二、拓展业务能力。设计业务模式的创新使得工业设计公司必须在设计业务的基础上扩展,因此在组织团队中应该具备能够执行新型业务的相关人才。以咨询服务为例,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有能够掌握管理咨询技能的人员,他们能够进行信息资料挖掘、数据统计分析、理论模型建立、咨询报告撰写和知识技能培训等能力。三、变革组织架构。设计业务类型和相关人员的增加必然会迫使工业设计公司转变设计团队管理方式。新型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以业务类型的横向划分,如产品部门、咨询部门、研究部门等,其次是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的纵向划分,如先导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横向和纵向交替的矩阵式组织架构,改变了原有的树状式组织结构,使得公司内部员工的分工更加明确,业务权责更加清晰,运转更为灵活。
3 建立设计知识储存和分享的管理机制
知识(设计)管理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工业设计公司本质上来说是制造知识、运用知识和销售知识的盈利机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知识的储存机制和分享机制的建立,知识管理有三大作用:1、避免知识产权流失,防止公司因员工的变动而导致业务受阻或经济损失;2、建立强大的知识资源池,为业务开展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撑,也为员工自主学习提供平台;3、为公司获取新型价值提供机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丰富就是企业的巨大商业价值。在知识的储存机制建立方面,主要有以下个工作:1、建立数字化知识储存工具,帮助公司员工方便、快捷地将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描述和上传,以此调动员工储存知识的主动性;2、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储存,要求设计师或其他项目成员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成果汇报,对主动储存知识的员工酌情进行激励;3、设置管理人员对电子或纸质等文档专门进行管理,并对员工的储存行为进行奖励和监督。在知识分享的机制建立方面,应开展以下工作:1、搭建数字化分享平台,给予公司相关人员查阅权限,方便员工进行自主学习;2、组织部门内外的交流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非正式的知识分享,形成员工间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3、举办设计成果和研究成果的会或讲座,鼓励员工积极分享最新知识,营造企业的创新氛围。
4 以“五化”为核心的设计资源经营策略
设计资源经营策略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方向。工业设计公司应该转变过去盲目获取设计业务的商业策略,而对所要进行的设计业务进行选取,对设计业务的选取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化原则。工业设计公司在面对设计业务委托时,应该注重培养设计团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实力,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企业,这是公司建立品牌效应和业务衍生的基础。
二区域化原则。工业设计的进步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工业设计公司的责任之一。区域化的设计业务选取原则可以保证工业设计公司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更容易地获取持续的业务和客户资源,更容易地获得开展设计业务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时更容易地奠定公司在区域市场中的商业地位。
三小众化原则。针对小众化群体的产品设计,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公司一定程度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培养公司的忠诚客户群体,还可以向大众募集设计研发资金。
四信息化原则。互联网和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设计行业需要在原来实体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发展有利于人们在信息化时代改善生活方式的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更好地享受因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1韩国清溪川的复原
1.1 清溪川的历史概括[1]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全长5.8km,自西向东,流往汉江。在长达6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建设和改造。朝鲜战争后,韩国政府于1958年开始对清溪川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历经20年时间,将河流覆盖成道路,并建成了2座高架桥,成为首尔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
1.2 清溪川复原的原因
进入21世纪后,清溪川地区已经成为首尔发展的一个障碍,这是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在清溪川的高架桥非常繁忙,2/3的车辆为穿城交通,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了城市环境,另外,高架桥已经历了近40年的运行,多处混凝土老化,部分钢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要进行全面维修,则需要巨大的投资;首尔的南部(汉江以南)借1988年主办奥运会的契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的商业和商务中心,而清溪川两侧多为小商品店铺,相比之下,存在巨大的南北差异,需要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契机;历史上几次对清溪川覆盖,将广通古桥埋于地下,许多历史文化已逐渐被遗忘,需要进行挖掘,以教育后代。基于以上原因,2003年在首尔市政府的推动下进行了对清溪川重新修复工程。
1.3 清溪川复原工程困难的克服
1.3.1 交通措施
清溪川复原工程中的交通问题是市民最为担忧的问题。这是因为清溪川的复原必然引起清溪川车道的减少和对私家车使用的限制。通过对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宣传,让市民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在实施这些交通措施的同时设置了大量的问询设施及在现场配备了问询人员以强化交通指引。以清溪川的复原为契机,环保的公共交通得到发展,比私家车更为快速的公共交通体系等被确立,市民不驾驶私家车也同样能够享受到便利的都市生活。
1.3.2 对周边商人的措施
从清溪2街到9街的道路两边坐落着具有全国流通网的大规模批发、零售商圈。就清溪川复原工程对商圈的影响,首尔市政府为了倾听商人的意见,召开共听会、各商圈的工程说明会、清溪川地区居民和商人协议会等,充分收集商人的意见,提出了商圈发展和减少营业不便的对策。第一,采用最新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噪音和粉尘;第二,改善货物装卸停车场的运营方法,为清溪川地区商家积极宣传,优先考虑商家购买等对策;第三,对清溪川地区的商人进行金融和财政上的支援;第四,对于希望迁走的业种的商人,计划在松坡区文井地区开发专门商街以继续保留全国性商圈;第五,对于因复原工程和道路规划无法进入清溪川的路边摊点,引导他们进行自行整顿。
1.4 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内容
清溪川复原工程是以清溪川路和三一路及其周边为对象,拆除覆盖建筑物和清溪川的高架道路,移走现有设施,并为复原构建新的设施(河流、下水道、道路、桥梁、环境、布景等)的工程。
1.4.1 河流复原
清溪川复原工程是以确保亲水空间和构筑散步道等以人为中心的亲环境都市空间,同时考虑洪水预防等有关河流安全性问题。清溪川复原区域,在上游和下游建堤防和高堤组成复合式截面,在中游从三一路到兰溪路3.4公里长的一段,路左边设置矮堤设施和主通行路,构筑一个双复合式截面,使得经过清溪川的市民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水和自然,保证亲水空间。
1.4.2 水源供给
河流从上游保证水源供给。为了将平时是干河的清溪川形象改变成为亲水生态空间的形象,需提供维持用水。为了在技术上克服生活用水的问题(环境荷尔蒙、气味、泡沫等),供应清溪川的水先由纛岛净水场的废沉淀池将汉江水净化。此外,地铁站的地下水专用排水道也提供水源,从而保证清溪川的平均水深达到40厘米左右。
1.4.3 下水道维护
为了净化流入复原河流的初期雨水的越流水(溢出的水)水质和将河床的污染控制到最小,在覆盖建筑物区域设置越流槽,在没有覆盖建筑物的区域新设管道。同时为了保证今后从清溪川上游支流流入水的干净,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汇聚管道,收集污水并排入污水处理场,并将溪水和雨水直接导入清溪川。
1.4.4两岸道路和连接道路
将原先覆盖物的中央部分拆除复原成河流,两岸每边留出两车道和2米空间的装卸货物,商店前是宽5米的人行道。为了保证能够看到清溪川,在河边修建了宽2米的人行道,并在各个区域设置河流观赏空间。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复式河流的散步道和亲水空间及各种设施,还设置很多横跨清溪川的桥梁及与河边散步道相连接的道路。
1.4.5清溪川的桥
为了保障清溪川复原后的南北交通,河上架起了很多桥梁。为了使这些桥梁能够各自和谐地融入周边环境和复原的清溪川,将长达6公里的复原对象分为3个区域,上游体现历史和过去,中游体现文化和都市特点,下游体现自然和未来。这些特征不仅巧妙地融合到周边环境中,而且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1.4.6布景、景观规划
清溪川的复原是让清溪川从起点到下游,能够充分体现从都市印象到自然风光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重新连接断绝了40多年长达5.8公里的东西水景绿化带。
1.4.7景观照明规划
清溪川的景观照明不仅单纯地反映景观本身,而且突出清溪川路的水景观、布景设施、桥梁、树木和建筑物等的个性,为夜间来游玩的市民提供安全保障和景观的魅力。
1.4.8生态复原
清溪川生态复原是以历史、文化和自然为三条主线,展开8个重点景观,并以此为中心展示生态之路的模块。清溪川作为横跨首尔市中心的东西向河流,想把它改造成自然型河流,或者是复原本身都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市中心导入了生态节类和距离的概念,重点景观和群落生境以一定间距分布,在河边栽种树木,构筑河道湿地和鱼类及鸟类的栖息地,塑造一个自然和都市共存的形象。
1.4.9 历史文化遗迹的复原
历史文化遗址的复原是为了提高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历史文化意义,恢复600年古都首尔的本来面貌。考虑到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将广桥移至上游进行复原,水标桥和五间水门在原位置复原。
1.5 复原后的清溪川
1.5.1 文化和历史复活的清溪川
清溪川复原工程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清溪川高架桥和覆盖道路的安全问题,同时重现了水标桥、花灯活动等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对广桥和水标桥等复原将4大门内的文化遗迹联系起来,提高了旅游资源的系统性,恢复了600年古都首尔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1.5.2自然呼吸的清溪川
清溪川的复原是向着阳光、清新的空气、鱼儿游动、纯净的水流淌的自然的河流的复原,构筑了周边的生态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息的空间,也是首尔向以自然和人为中心的亲环境型都市空间的一次转移。
1.5.3 江南江北均衡发展
根据规划,复原后的清溪川地区,广桥一带是历史文化、金融等以办公为主的区域,世运商街地区是以IT和电子为中心的商区,东大门一带是以流行服装为主的区域,清溪川的复原成为江南江北均衡发展的一个契机。
1.5.4首尔作为国际都市形象再登场
清溪川的复原恢复了首尔作为历史都市的原貌,构筑了都市管理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周边地区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的据点得到发展,国家竞争力得到提高,首尔以“21世纪文化和环境都市”的形象再次登场。
2 韩国清溪川复原工程建设得到的启示
2.1 根据每条河涌现状和历史文化情况,打造各自特色的河涌景观文化
古人说做事要以史为鉴,城市河川的设计也是如此。每一条河川的设计开发都应先研读一下河流的历史,治河的历史,通古博今,中外兼收,才能达到在河川设计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展现历史、面向未来、人水相亲、和谐共处的设计思路,使城市河川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憩空间和提高城市的整体价值。清溪川的复原恢复了首尔长时期内失去的自然面貌,同时也再现了首尔600年的发展历史,不仅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环境,同时使河川变成城市绿化系统的中轴,与周边的古迹联系起来,构成城市的文化中心。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河涌基本上是干河,因为流入河涌的污水通过截流集中污水处理。河涌整治工作,可以借鉴清溪川复原的成功经验,不但把河涌的污水淤泥和两边的环境整治好,而且做好下水道维护及水源供给等新设施工作,同时,结合每条河涌的历史,使治理好的河涌各具特点特色,增加城市亮点,让广大市民从中受益。
2.2 吸取清溪川的成功经验,解决河涌整治过程中交通和对周边商人等影响问题
记得 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主办的舞蹈比赛论坛上,评委会主席――国际现代舞大师林怀民曾感慨:“舞蹈不是一本书、一幅画,舞蹈是空气般的存在;偌大中国,偌大北京,能不能为年轻人铺出一条路?让他们发声,让他们存在,让他们来拥有自己的身体。没有开始,便没有失败,没有成长,便没有关注”。这是舞蹈行业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不知是否机缘巧合, 2014年,“扶持青年编导”成了一个突出现象。
在此之前,业内对于青年编导的扶持更多处于民间推动状态。比如:一年一度夏季,由著名现代舞活动家、教育家曹诚渊推动的“北京舞蹈双周”(前身是 2008年开始举办的“北京现代舞周”),就是中国现代舞发展最真实的当下语境平台。不以比赛为诉求,分别是“教学周”与“展演周”,内容涉及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以及舞蹈影像诸多方面。促成新锐(“另类平台”)、新生独立编导(“青年舞展”)与国际级的、有分量的现代舞编导(“焦点观摩”)对话是重要环节。“北京舞蹈双周”连续三年举办,已经发展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国际性现代舞盛事。本届的特点是将 7月 21日设置为“香港舞蹈日”,当天从早到晚“马拉松式”上演了 10个香港新生代中小型作品,是内地与香港现代舞人的一次亲密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国家大剧院的舞蹈演出板块“中国舞蹈十二天”,也在第三年迎来全面改版升级。国家大剧院与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推出“青年舞蹈家展演计划”,在7月11日至 8月30日间,由赵汝蘅、冯双白、沈培艺、杨美琦、金星、曹诚渊等 6位业内专家出任“导师”,以“一对一”的形式推荐 6位青年舞蹈精英和他们的原创作品,分别是王亚彬(《梦 ・三则》)、赵梁(《幻茶谜经》)、柴明明(《两人一台》)、 “04广东班”(《十年》)、王荣禄(《失物待领》)和孙主臻、汪涛(《我和我》)等。他们中有体制内舞蹈人,有独立艺术家,有民营舞团成员,也有马来西亚华裔舞者,各自展现了丰富的身心世界。尤其是杨美琦带领的 “04广东班”的《十年》令人印象深刻:九位原创编导兼舞者,以十年的青春和努力,呈现出他们各自的“当下”。这个被圈内人称为“传说中的现代舞班”虽是过去完成时,但他们中的部分舞者如段妮、戴剑等已成为当今中国后现代舞的核心人物。
11月底,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等单位又联合推出了“中国梦――青年舞蹈培育计划暨成果展演”,虽也是 “导师制”,不过特别的是,导师组中除了有舞蹈界的赵汝蘅、冯双白、高成明之外,还有电影导演田壮壮、音乐人三宝、雕塑家向京和当代艺术家岳敏君等。可见,此次亮点是跨界艺术家的共同搭档以及作品的跨界呈现。四位获选人的成果《第一束光》(费波)、《听天说》(柳宁)、《镜子》(柴明明)、《人之初》(赵梁)分别于 12月17日至 21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向观众呈现舞蹈人对各自生活的感悟。
国际上有名的“导师制”是2002年创建的“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由劳力士邀请艺术大师对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们进行单独指导,先由评审团在全球范围内推举出相应领域的三位候选人,再由导师亲自面试选出一人,获得与导师在一起学习一年的机会,彼此自由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激发出在未来创造属于独立天地的能量。如此看来,虽然也有短期访学计划,但目前国内的扶持计划是围绕创作项目展开,并将演出排演作为结果。
上海国际艺术节 2012年创立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相对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培青计划”而言更为立体和国际化。“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面向全球征集 40 岁以下青年艺术人才,围绕“委约创作项目”、“青年作品大赏”、“国际制作”等三个活动举办。几年下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海漂”开始驻足上海。在本年度青年艺术创想周上,“邀约作品”和“委约作品”同台亮相,由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大师(其中包括谭盾、林怀民、杨丽萍、田沁鑫等)组成艺委会对委约青年作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点评,主题是“进化――适应与衍变”。同时,活动也鼓励呈现“跨界 ”音乐舞蹈和戏剧的作品,并最终遴选了 14部类型丰富的作品,集中展现年轻人对艺术和社会的思考。
二、“中国梦”现实
“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是塑造国家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 2014年,“主旋律”创作进一步提升了艺术表现空间,推广交易会为演出确认了新的市场定位,专业研讨会还尝试了艺术评论界与艺术团体的良性互动。
当然,最值得肯定的是给予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实践的机会。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孔子》《恰同学少年》等作品在选材上的勇气彰显了年轻编导的锐力,也体现了院团领导的魄力。舞剧《孔子》是年轻舞蹈人参与当今社会热点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先秦之雅舞与俗舞的艺术形态有怎样的文化溯源?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舞剧《孔子》都还可以再深入挖掘。相对而言,该剧的观赏性大于思想性。《恰同学少年》则是一部“节
选浓缩”自热播电视剧的舞剧作品,走的是“偶像主旋律”的路线。在舞剧中,随着电子音乐卖力地奏响,那些“白衣飘飘”的舞动少年们竟然也让我联想起了“快乐男生”的时尚与青春。给人印象较深的是两段青年与刘俊卿(虚构)、的三人舞,以及一段表现青年“粪土当年万户侯”思想外化的四人舞,体现了舞剧基本创作规律。不过,那如同“糖葫芦”般串联在一起的督军府上的花鼓戏、袖舞、扇舞以及嘉兴南湖边起舞的荷叶少女这些舞蹈片断虽然美不胜收,但这些情态舞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
近年,改制后的“东方”不仅继续保留着“描红”传统,还越来越有关照传统的胸襟了,中国和世界对话的“文化牌”打得很是丰富。在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上,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舞团推出的《国色》,就是这样一台晚会,各美其美,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过犹不及 ”,笔者很难真正抓住国色精髓。
舞剧(或舞蹈诗)创作应越来越看重叙事或表达的立场和视角。舞剧之“舞”是为观赏性而舞,还是为推出某个“舞蹈明星”而舞,抑或是为了“戏剧性”而舞,这会导引出不同的舞剧结构。如果在观看舞作时,观众不只是因为个别演员高超的技术技巧而热烈鼓掌,也不会再受字幕左右,舞剧版的人物形象才可能鲜明起来。相对而言,为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 120周年,辽宁歌舞团于年底在保利剧院推出的原创舞剧《梅兰芳》效果不俗。该剧没有琐碎的叙事,却立住了人物。一袭白衫的梅兰芳“真身”与“生旦净丑”的内心视像以及四位女子“扮相”既相融,又各自独立;而当梅兰芳化身为仙女,翻飞的长袖跃然舞台他的艺术人生灿烂至鼎盛。在整部舞剧的构思和设计上,京剧的简洁和写意赋予了该剧灵魂,就连日寇也是黑色靠旗装扮的群像所指代。
此次 2014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 7台舞蹈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团的作品占据了其中的 3台,颇为引人关注,这其中包括引进的罗兰 ・佩蒂的名作《蝙蝠》,中芭和外聘年轻编导带来的《新人新作》,以及迎来了 50周年庆典的《红色娘子军》。这几部作品代表着中芭建构世界强团“中国梦”的用心:一类是对世界芭蕾名作做出中国的演绎;一类是用民族化的芭蕾语言反映民族情感;一类是用不断更新的芭蕾语言来演绎人类共创、共享、共有的文化资源或者“全球在地化”的当代中国人的情感、故事和观念。《新人新作》部分舞作出自新春演出季的第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彰显了 80后和 90后的年轻艺术家锐意突破自我的才华。上述做法不仅再次凸显中芭已经成为中国最具艺术品格的国家级舞蹈院团,也是开放的中国对世界芭蕾文化的贡献, “多元共生”的中央芭蕾舞团正在践行。
笔者认为,“主旋律”不只是革命历史或改革建设的宏大叙事,还有弘扬真善美的多元共生的艺术表达。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舞蹈舞剧作品光是故事动人、情感真挚、技巧高超、动作混化和大众文化类型的创作尤其关键的是内容和形态的契合,否则就会有生搬硬套、文化错位的嫌疑。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当代舞或民族舞剧的创作上,就连国标舞艺术表演舞也不能随意拼贴。
政府近些年对舞台艺术扶持的力度不小。在财政支持上,国家尤其支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也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舞台作品。但是,好政策却导引出一种当代中国舞台剧创作的最佳路数,即:“周旋于艺术与政策,周旋于得奖与好看之间” [1],因此,文化“大繁荣”多呈现出一种“自我陶醉式”的卡拉 OK。此种模式下恐怕难以涌现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大家。
从作品数量或从参与人数来看,中国都是一个舞蹈大国,然而成为舞蹈强国,需要的是真正具有世界性的舞蹈“文化力”,国家级舞蹈院团无疑承担了重大责任。那么,怎样能彰显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呢?笔者认为,需要有效地进行艺术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创作上如何提升作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艺术表达,在整体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与世界优秀作品对话;二是思考我们的表演艺术如何能跟上传播时代的变革。
三、共享对话
2014年有两台国际性的东方意韵作品
杂、舞美现代是不够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引起了业内外不同的思考,它们分别是十月
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云门舞集带来的《松烟》,以及在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上沈伟带来的《声希之夜》。这也是年度两台最受艺术界普遍关注的现代舞演出。虽然不全是艺术家的新作,但因其渗透的不是直面社会的思考,也不是对经典文本的借题发挥,所以给观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体验或考验,完全因人而异。品鉴林怀民作品,需要调动超感性臆想;而欣赏沈伟的跨界探索,甚至还需要借助理性思维。
云门舞集的《松烟》(2003)是颇能陶冶性情的作品,作品延续的是 2009年在国家大剧院初遇林怀民“行草三部曲”开篇舞作的灵动。中西贯通的技巧、气韵和声响,造就了林怀民的“身体书法美学”。这部《松烟》已不是身体与书法的临摹互动,而是抽离出着墨者当下心灵自由颤动的轨迹,犹如层次丰富而写意的“松烟墨”。不过,林怀民的《松烟》依循了美国先锋作曲家约翰 ・凯奇东方色彩的声响,源于“偶发”,舞者吐纳呼吸与身体步调皆精妙设计,是一种“限制中的自由”。此与书法美学相通,虽受笔划字形所限,却又透出自由灵动的精神,引人联想。欣赏林怀民的此类作品,需要亲临现场的心灵感悟,因为编舞、跳舞、赏舞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活动,人类学意义上的“气”、艺术境界的“象”与哲学境界的“道”达到了某种契合。当然,此类作品也会给人带来视觉和感知上的挑战,如果没有“聆听”和“观赏”的主动介入,加之平静到冥想境界的心态,怕是很难“忍受”这一系列作品。
10月,在世界享有盛誉的跨界编导沈伟携《春之祭》《声希》两部扛鼎之作首度与上海观众见面; 11月,又在京推出《声希之夜》。《春之祭》(2003)是沈伟在西方获得广泛艺术认同的作品之一。如果说,《春之祭》诞生后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版本仍侧重于对“春之祭”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祭礼阐释,与诸多向《春之祭》致敬的经典版本不同,沈伟则逾越了人文母题基因所限,在不规则棋盘般的舞台上,大胆探讨音乐肌理与身体语言的关系。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东方“禅”学思想的理性探寻,解读空间很大。面对这样的作品,重要的不是去评判它,而是去阐释它。
沈伟在北京的演出原本名为“博物馆之夜”,综合了《连接转换》《静止的移动》《0-12》《声希》等多部代表性作品的经典片段重新编排而成。此次,沈伟专门为首都博物馆的环境打造,舞美部门和舞团舞者都为此做了长时间的准备。但由于 APEC峰会的原因,演出地点临时由国家博物馆调整为国话剧场。博物馆空间变回镜框式剧场空间,意蕴也随之改变。沈伟的作品强调完整的创作,要从动作、音乐、布景、服装等全方位观赏。其中,跨文化、跨领域、极富创意的肢体语言构成了沈伟独特的审美,而空间对于他的舞作而言,是一切审美开始的核心。虽然近年他在博物馆空间的作品中都有他多年前作品的影子,跟随“自然身体运动发展”(Natural Body Development Technique)而来的“用身体作画”的构思也成为其作品的复调,但是审美意蕴存在不同的时空里。看来,要在华亲临沈伟的实景互动演出,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了。沈伟还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未来的发展仍是开放的,一切变化可能会 “自然”到来吧!
四、民营舞团的突破
2014年,非营利舞团和营利性舞蹈企业都有了更重要的突破。作为独立现代舞人,王媛媛于 2008年创办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如今,第一个五年过去了,舞团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凭借连续创作的 12部风格迥异的作品跻身于国际主流艺术平台。 5年前,媛媛的团队吸纳了所有前来面试的舞者; 5年后,媛媛的团队吸引了中国杰出芭蕾人才的加盟,比如在最新舞剧《夜宴》中扮演哈姆雷特的吴炎就曾是中芭的主要演员和港芭的首席舞者。 2014年,王媛媛及其舞团再次应邀参加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 (BAM)剧院“下一波艺术节”。这是全球最重要的当代艺术节之一,以当前世界最佳或最具有前瞻性的近期作品发表为主。巧合的是,在纪念鲁迅逝世 78周年期间,舞团在 BAM推出了《野草》,这是王媛媛对生存意识的大胆剖析,生命弱小却也不能苟活,为曾经这样的活着而大欢喜。
2014年,《云南映象》在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十周年纪念版,与此同时,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舞蹈演艺企业登陆新三板的公司。当晚我确实没见着什么舞蹈圈朋友,池座楼座满眼都是普通的观众,慕杨丽萍名而来,哪怕就是杨丽萍出个画外音,几句简单的云南方言,都会引起现场掌声。如今,《云南映象》虽已没有了当年的开创意义和审美突破,但这个作品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了本真。十年间,杨丽萍如何保持《云南映象》的“原生态”品质和“衍生态”改编的变与不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杨丽萍的作品及其形象逐渐被打造成了精致的大众文化产品,它的意义更在于丰富了我们这个强调“一体多元化”的文化市场,“杨丽萍现象”逐渐发生着由“文化事件”向“娱乐事件”的转型。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更亟待思考的是,《云南映象》进入资本逻辑后对中国舞蹈行业的启示,比如:体制内外舞蹈机构及个人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市场对政府和舞蹈机构及个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在杨丽萍及其专业操盘手的整体设计下,十年间,她也完成了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型。杨丽萍的接班人,虾嘎、杨舞、小彩旗等相继浮出台面,而且都具备了独挡一面的魅力。他们之间衔接得自然而然,让观众接受得也自然而然:杨丽萍并未被替代,只是转型了。第一个转型,她完成了作为独舞演员的转型,使自己有了掌控群舞和驾驭一整台作品的能力,成了总编导。第二个转型更为彻底,她完成了舞者的转型,使自己成为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艺术总监。与“活到老、跳到老”,在舞台上真实展现年龄感与沧桑感的现代舞者不同,杨丽萍的舞蹈气质似乎永远属于“少女时代”,“知天命”的她的确缔造了这个神话。第三个转型仍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杨丽萍作为艺术家正在向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价值转型。人的艺术生命毕竟有限,但品牌价值却可以是永恒的。杨丽萍,她一直清楚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艺术,并坚定不移地追求。当年,她可以不受体制内赛事规则的约束,如今更希望她和她的投行团队不会受制于商业的资本逻辑,毕竟,艺术不是普通的商品。
五、剧场:令人敬畏的空间
每年,在京沪等地舞台上,都能邂逅世界一流的演出。 6月,洛杉矶舞蹈工坊首秀,献舞上海、香港、北京三地,带来了一套精致清透、简约却极富创意的“三合一”作品。 11月,全世界最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团荷兰舞蹈剧场( NDT)带着五个小作品组成的集锦演出踏上了访华之旅(北京、上海和苏州)。此次演出不是他们首次来华,却是彻底褪去基利安光环的一次巡演,结果也证明了基利安缺席的 NDT仍然继续开拓在世界当代芭蕾的前沿。一团舞者的条件和能力都值顶峰状态,对观者而言,整个过程使人各自领悟情感间距,映照心灵深浅,身体的各种感官全部被调动起来。
主力资金流入个股(01/17)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至少站在2012年的这一头,我们看到,这一年将会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千团大战之后,有人说会发起“千O大战”——O2O模式将会在2012年大爆发;“云计算”领域将会在2012年进行第一个回合的较量;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刚刚抬头;清洁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将会走向何方;这些令旁观者好奇、令创业者纠结的问题,2012年接下来的这12个月,也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创业邦》在2010年曾经预测过社会化电商的崛起,预言过HTML5的普遍应用。2011年底,微软宣布,ie10将会支持HTML5,标志着HTML5正式进入主流。而蘑菇街、美丽说的出现,也是我们预言的社会化电商崛起的例证。只不过,这些变化比我们的预言稍微晚了一点。
时光跨入了2012年,清洁能源、新农业、消费品,以及医疗、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人以及创业者,对2012年的创业趋势做一个判断。
清洁能源:我们认为2012年将会是节能行业发展的一年,而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将会相对落后;
新农业:我们认为,上游的寡头化不可避免,经济作物基地将会有很好的机会;
医疗:仿药仍是主流,容易成功,家用医疗器械将会大有市场;
消费品:潜力巨大,将会出现民企上市潮;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社会化电商、O2O,2012年将会是初见分晓的一年。
有一些企业会倒下,有一些企业会崛起,这是商业的魅力之处,也是商业的残酷之处。
移动互联网:格局趋于垄断细分领域有机会
随着中低收入智能手机用户增多,移动互联网将会出现一些中国特色的创业机会,2012年的平台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民工、保安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口述/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及集团执行副总裁 叶滨 整理/郑江波)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有两大发展趋势,首先是用户人群的变化,目前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大概是7000万左右,未来一年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应该会发展到两三个亿。早期智能手机的用户是相对高收入的人群,随着智能终端价格越来越低,比如千元安卓机的发展,中低收入人群智能手机的用户数正在不断增长,这种变化将会对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带来一些新的创业机会,比如民工专用的社交应用、为保安而设计的游戏等等。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和国外是相通的,基本是国外做什么,国内也就出现个山寨版,但是随着用户人群的变化,将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创业机会。
其次,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举个例子,随着语音IM的发展,用户越来越习惯于用说话代替打字,如果将云端的服务融入其中,未来就有可能出现像“语音小秘书”这种工具,用户一个指令,传送到云端,最后由一个团队完成对这个指令的服务,这种感觉不同于Siri那种语音助手,它是基于用户习惯的一种新服务,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以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App端的竞争,而是更丰富层面上的用户体验的竞争。
对于一般的创业者而言,首先要找好自己的细分人群,不要总盯着衣食住行这种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机会,因为今天来做已经有些晚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我建议创业者要多思考一些比较偏门的机会。
只有卖苦力、卖脑子这两条路
口述/顽石互动CEO吴刚 整理/郑江波
国内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处境大部分都很难,主要是融资问题,虽然说这是一个热钱涌入的领域,但是现在创业者往往拿了种子期,拿不到A轮,拿到A轮又拿不到B轮,大部分公司都面临这种问题,而且虽然看似有些产品拥有一些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并没有特别大的稳定性,无法转成为收入,在没有外界输血的情况下很难存活下去,资金链一断就垮掉了。
最近一年透支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风投往往会扎堆投一类项目,然后就等着,看有哪家冒出来,如果没有一家脱颖而出,这种项目也就被放弃了,这个阶段已经被透支了。那种喊着要做平台,塑造用户使用习惯,和号称自己的产品是一款杀手级应用的公司,往往都很容易在这个阶段死掉,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字:保不住,因为这些事情那些巨头公司都可以做。
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格局渐趋于垄断,谷歌、苹果这些公司近两年的战略无不是控制整个价值链,那种含有巨大价值的核心应用是必争之地,创业者如果做这类事无异于老虎嘴里夺食。
创业者如果在生活细分领域发力,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但是这需要创业项目和各个操作系统、各个厂商、各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业务是不冲突的,比如豆瓣和大众点评这样的公司,豆瓣瞄准小众人群积累了大量黏性用户,大众点评干了扫街的苦差事,而这成为了如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留给创业者的只有两条路,要不就是卖苦力,要不就是卖脑子。艺术类的创意应用就属于卖脑子的范畴,比如游戏、电影。因为这些产品之间没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我们只有随波逐流,跟着平台走。2012年国内平台间的竞争将会特别激烈,前一段时间腾讯已经调整了与低收入开发者之间的分成比例,这是一个讯号。
云计算:云存储是突破口
口述/云海创投设立项目负责人张磊 整理/曲琳
与美国相比,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企业不但要做用户体验,还要自己搭建后台。
私有云发展快、公有云发展慢
前几年云计算行业还太蒙昧,完全是处于学习的阶段,而在这两年,明显可以看出,基础在打牢,应用在增加。
例如,中国的云计算行业最显性、最容易趋向于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是与云存储相关的应用,例如酷盘、金山快盘等。大家有了Dropbox这个标杆,还会有很多其他创意,如基于云存储技术的笔记软件Evernote,可以进行文字、视频、图片等同步,在无线互联网Android、iOS平台都能使用,用户体验不错。其实这种产品就是把很多必要的应用集成起来,但是我认为也有很好的成长性。
短期内,在云存储应用方面,谁能解决好用户体验,谁就有机会抢占先机,席卷市场,让更多人使用就是竞争力。而这些创业企业2012年会受到后台的考验,用户到了一定量级,对后台的挑战很大,中国没有亚马逊S3的支撑,需要自己往下走搭建后台,也许就不能集中精力在用户体验上了,这是中国创业者面临的悖论。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看云计算的另一个角度是私有云与公有云。私有云会更容易成熟,公有云走的路会更长。私有云平台最活跃的代表其实是学校,上海交大等都在和厂商供应商合作;而学生们离开校园,就要进入公有云范畴,即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地方云计算平台等建设的云平台,可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标准化使用,还会面临风起云涌的局面。
此外,中小企业借助云平台已经是必然趋势,互联网带来了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他们普遍对成本很敏感,把财务应用、内部OA管理平台等放到云平台上,将为他们大幅度减少成本。
盛大、阿里做基础,中小企业做应用
口述/酷盘CEO顾志诚 整理/曲琳
我们的产品是同步存储软件“酷盘”,相当于美国的“Dropbox”模式,是为数不多的云存储能够落地并面向网民个人的产品。现在美国Dropbox的普及率非常高,其实前面三年的发展很慢,iPad和iPhone席卷市场之后才一下子爆发,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出来了,移动端与PC端的同步变得很必要。2011年3、4月份Dropbox一下子估值就高了很多,我们也就顺水推舟打进了一个比较火的市场。
未来直接面向网民的云存储产品会有更多,而且会让网民形成习惯。作为Dropbox被国内屏蔽时的替代品,我们在一段时间迅速“捡到”三四十万用户,足以看出市场的潜力。就像之前大家装电脑,没有意识要装杀毒软件、视频软件,也许2012年开始会养成习惯装同步软件,市场上几家同类软件都是一起在推动这个市场,各家巨头都要进来,360和腾讯几周前也出了测试版。
云计算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处于产业链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美国亚马逊S3平台相当于为云计算顶层软件公司将服务器买好、机房建完、网络联通,搞定分布式存储系统,而在中国,我们多数都要重新开始自己做,还要考虑到全国三大传统电信运营商,以及网络优化的问题。
阿里云、盛大云都在做亚马逊S3的工作,中小IT公司也会面对更多更现实的应用。例如我们已经效仿Dropbox做了API接口,成为云存储平台,让软件开发商将数据储存到我们的平台上,进行托管类的业务。用户在上面产生的文件通常只能存到移动终端上,现在可以保存到云端上,目前我们在和很多软件企业谈合作。硬件载体将不是问题,甚至是智能电视、车载影音系统,几乎所有第三方程序产生的数据都可以保存在云端。
社会化电商:SNS的新生?
口述/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整理/曲琳
2010年我在《创业邦》杂志上讨论过从SNS角度涉入电子商务的问题,当时觉得这条路很难走通,例如一个社区中有女孩子加你为好友,过段时间开始发广告消息骚扰你,你会反感,或者觉得社区本身的商业气氛太浓;但是2011年我们看到了蘑菇街和美丽说,一个女孩子在上面秀衣服的图片,不管你买不买,都会觉得很漂亮,你甚至不需要非得点那些图片,因此用户心里不抵触。
2011年能明显看出社会化电商是趋势,越来越多人在网上买东西,他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卖得好、在哪里买得到,这不是推销,而是推荐与发现。加上微博的兴起,也让人们觉得推荐是很重要的。
谷歌的模式,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去搜索,但如果你不知道呢?这就需要你去发现一个东西。发现和寻找是两个概念,发现是有一点冲动的,越过了搜索那一层。这两年互联网从业者更加了解用户的内心了,是不是社会化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有这个需求,而现在的模式没办法满足。
继续为淘宝小商家做社会化推荐是个切入口。蘑菇街和美丽说是典型,而且他们一下子就找到淘宝,而淘宝需要与现在所有第三方辅助他们展示的公司都要合作,这也是淘宝对抗其他巨头最好的战略,当然也可以与凡客、京东合作。
我觉得社会化电商还可以进一步,与广告结合,例如在人们喜欢的产品图片旁边,放上一些商家的广告图片,和搜索一样,在搜到的产品旁边放同类广告。
当然社会化电商也有难点,首先社会化的形成并不容易,你要先成为用户喜欢的社区,才能让人愿意消费;其次,微博上很多营销的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会构成骚扰。一个独立化的网站,形成用户黏性,不让人感觉到骚扰才是好的模式。
微博、社区、电商网站新模式将扎堆
口述/蘑菇街创始人、CEO陈琪整理/曲琳
提起社会化电商,我认为现在误区比较多,很多人觉得微博上传播一下,甚至QQ群里做宣传就叫社会化电商了。我个人认为,社会化要与社区化、社交化分开,比如一件衣服比较好看,成百上千的人会喜欢,它的排序就会提升,这其实是一种群体的行为和群体的决策,实际上这些人之间没什么关系。蘑菇街这种形式是从消费者出发,先建立起一个社会化平台,把喜好相似的人组织起来,再跟商家对接。
2011年,社会化电商还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各种模式都会冒一点出来,2012年大家说电商要冬天了,至少是个秋天,反倒会让大家都静下心来。2012年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以微博为例,微博营销我觉得还谈不上商业模式,但已经是淘宝流量里面非常重要的来源了。微博上有专为淘宝服务的公司,走媒体路线,一方面自己生成好的原创内容,一方面做电商广告;还有些聚集欧美街拍的内容资源,把上面的衣服找出来推荐给用户;也有从电商出发的形式,比如上海商派(ShopEx)做了跟微博合作的橱窗,把商品就直接挂进去了,也可以同粉丝做分享。
其他形式,包括有些论坛会为京东、当当等专门做板块,也是把用户一群群归结起来;55BBS、爱物网是我们的前辈,也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化方式;再比如我原来同事做的草莓派,又卖东西又开社区,是很少见的,对电商来说,一个很大的成本在于流量,当运营了一个社区以后,重复购买率会很高;不能忽视的还有淘宝,淘宝体量太大了,要找到很合适的模式还要花一些时间,但是他们一定会往社会化方向走的。
社会化不见得是哪个社区都能做的,对于运营的要求非常高,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帮助用户去命中他心里想要的东西,所以必须做到陈列、分类、排序。本质来看,这是电商的一种营销渠道,在未来,电子商务公司一定会青睐于性价比、转化率都很高的渠道。
o2o:机会巨大线下环境决定成败
口述/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汪华 整理/刘岩
2011年,客多网、布丁网等获得了风投青睐,千团大战过后,“千O大站”已经悄然打响。
线下成熟领域容易成功O2O(Online to Offline)最核心的是在用户决策、交易上提供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真正为商户挣钱提供价值,为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有主动用它的理由。如果只靠花钱打广告把用户买过来,不提供增值服务,再以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商户,这中间创造的价值并不多。所以O2O不应该是去做“二道贩子”。
团购作为O2O,也是创造一定价值的,很多线下商家并不知名,团购解决的是线下商家跟用户沟通的问题。只不过现在很多团购被拔苗助长,来不及做更细致的事情,创造的价值深度不够。
做O2O未来能创造价值的机会还有很多,这点毋庸置疑。比如像大众点评网,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比如,在传统行业,中间交易环节特别复杂,难做决策,创业者如果能提供给用户很好的信息,提高用户忠诚度、黏度,这就是机会。但有些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在很多行业,线下环境不是很好,比如线下服务提供商或交易环节不是特别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很小的创业公司进入容易成为先烈。
相对来说,做O2O要求两边的“O”都要特别成熟。在用户方面,应该选择用户习惯等方面都特别成熟的领域;线下的“O”,也需要选择相对标准化,比较规范的领域。创业型公司应该是选择好一些线上、线下环境相对成熟的领域,再去做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情,做出一款好产品。
线上才是O2O的精髓。因为O2O公司做线下没有优势可言。目前一些O2O公司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不是踏实下来做一款精致的互联网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想着快速拿钱买用户扩大规模;第二,做产品的思路上未能真正帮商户解决赚钱问题;第三,产品没有很强的用户增值、用户黏性。克服如上三点问题,就应该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了。
O2O可能比团购还要难
口述/查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黄远鹏 整理/刘岩
O2O是双向的,既包含online to offline,又包含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上把消费者导入到线下商家,线下商家又把服务反馈到线上。团购是O2O最早形成产品化的模型,问题是只把消费者引向线下便终止,未把线下服务传递、反馈到线上,属于单向的。团购还有一个天生的缺陷是:明显以牺牲商家的利益去满足消费者的利益,最终的结果是线下商家提供的服务大打折扣。尽管国外有Groupon相对成熟,但目前这个生态链条依然不够健康,整个团购行业在梳理、优化,洗牌后能生存下来的就那么几家。
对比美国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的比例,我们线上消费的比例还很小,未来通过O2O扩大线上消费比例,还是有很多创业机会。只要能把线下空闲的资源与有需求的用户连接起来,就会成为一个O2O的经典案例。如果O2O能做得好的话,是线上与线下对等的模式,即线下的服务可以延伸到线上,线上的需求可以延伸到线下,做到极致之后应该是线上线下不分彼此。
其实O2O最本质的是做好本地化服务。在用户行为、定位、社交等方面,SoLoMo跟O2O有很多重合之处,尤其是在本地化服务上。本地化就意味着O2O需要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也集中在一定范围之内,体现更多本地化生活服务类的优势。
但做O2O未来可能会比团购还要艰难。一方面要求在网上营造特别庞大的用户群,一方面又要在线下培育优质的商家。就目前来看,尽管O2O能带来大量用户,但却得不到商家的任何反馈。这时就迫切需要通过支付手段,或者刷折扣券上的一维码、二维码等技术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消费者反馈机制。作为一个O2O平台,只有深度挖掘优质商户,带来更多回头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医疗:仿药大有机会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大
口述/盘古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 整理/翟文婷
仿制药、制剂创新、可量化指标的中药,以及家用医疗器械,高端、细分领域医疗器械都有极强的爆发力。
关注仿制药公司
药品在今后一两年会有爆发的趋势,比如一些处于临床期的研发药、首仿药以及制剂创新。从2008年到2015年,很多跨国公司的支柱药品都面临专利过期的事实,尤其是年销售达到120亿美元的Liptor.
我们会关注愿意投入一定精力去开发有竞争力产品的仿制药公司,首仿药、次仿药、甚至三仿药,因为他们目前在国内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那些积极把产品逐步卖到国外的制药公司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为这非常困难,尤其是进入美国市场,要经过FDA认证审查。我们已经看中一家这样的企业,肯定是要投的。
对于国内的创业者来说,除了抓住专利过期的机会研发仿制药,就是进行制剂创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市场也够大。如果制剂创新能做好,价值并不比新药低。
中药的新药研发也有机会。比如,复方六味中药的研发周期很短,只要两三年就可以做完临床试验。如果中药可以完成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会更利于市场接受。
“十二五”规划非常明确地鼓励器械的本地化生产,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还没有什么措施。创业者进入医疗器械市场,往往愿意选择诊断型产品。因为进入门槛低,所需资金也比较少,能耗得起。但是他们忽略了产品的推广难度,诊断型产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很严重,光肿瘤早期诊断,稍成熟点的方法就有几十种。所以,表面看起来很容易,实际真正想做起来很难,每拿下一个医院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诊断产品往往是比较新的技术,医院是比较保守的,接受新的事物需要花很长时间。
此外,随着国内老龄化趋势,家用器械产品市场也很大。比如血糖仪、血压计、轮椅,这些市场未来几年爆发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中低端为主。
专科领域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
口述/生物谷创始人兼CEO张发宝
整理/翟文婷
就2012年的趋势来说,从投资角度来说,药品的市场规模大;但是医疗器械潜力大,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和药品市场规模比例只有1:10,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1,而且国家政策也比较扶持器械。
药品的毛利润很高,但是流通环节很长,所以净利润很低。在此压力之下,药企必须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或仿创结合,而不是以前的纯粹仿制。
单纯的化学仿制药,一直是大公司的强项,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也没什么竞争力。国内的大药厂如果不重视研发,靠中小企业去点燃市场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都是围绕大药厂做准备的。大药厂重视研发,才有热情去收购中小企业的研发产品,整个医药研发市场才可能被带动起来。
即使要做仿制药,中小企业也只能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的化药仿制,或者生物仿制药。未来中小企业会分成为两拨:一拨是专注创新产品和新药研发,但是很艰难,风险投资对此也很谨慎;一拨是仿制国际上很成熟的大纲药物,相比纯粹的研发,这个风险要小。
医疗器械方面,几个细分领域可能会有机会:首先是一次性用品,比如手套、无菌注射器,这方面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做。不要轻视这些一次性用品,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创新点;其次是专科用品,比如齿科、皮肤科等。这些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竞争对手比较少,利于中小企业来做。这两个领域,最近两年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此外,家庭医疗用品里的空气净化器市场,目前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未来会出现两三家大规模的企业。
另外,高端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很惊人,比如大型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就是一个亮点。虽然这方面市场规模小,但是附加值高,所以净利润高,广东傲华就做得不错。
新农业:上游巨头化经济作物潜力大
因为国家投资,水利相关行业有望崛起,农业上游产业将会高度集中,经济作物基地、有机食品基地机会多。
看好水利相关行业、经济作物基地
口述/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哲宽 整理/曲琳
每年我们都会关注国家政策引导,最新的是在水利建设方面,国家计划投资好几万亿。水利是和农业相关“大农业”概念里面的基础设施,国家经历了多年城市化,解放后一段时间水利做得很好,然后被破坏掉一拨,现在重新规划修复。我们正在储备水利监测、规划服务类公司,甚至会看一些与物联网应用结合的案例。
过去的几年,国家的政策没有太大变化,一直是支持上游,即养殖、种植和粗加工,鼓励大家用现代工业企业理念经营农业企业。而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化、现代化、职业化是趋势。从政策、税收优惠来看,国家鼓励出现大型农业企业,大企业的养殖、防御体系、饲料都很容易监管,散户会被逐渐替代,大基地、大农庄都会出现。大型上游产品供应商会集聚,产能规模增加,甚至会有一些生产型企业间的横向收购。
达晨投资的重点一直是走到消费品阶段的农产品,除非单做贸易,农业和消费品其实是分不开的。从我们2011年的投资案例来看,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农作物的规模性种植很有潜力,比如我们投资了人工甘草种植基地;还投资了综合性茶叶品牌连锁企业“华祥苑”,他们从基地种植、粗加工、渠道、品牌,产业链做得非常完整。茶叶有文化意义,随着中国国力增强,茶叶市场是越来越大的,是个特殊的市场,也有很大的机会。
有机食品有潜力基地环节是瓶颈
口述/多利农庄创始人张同贵
整理/曲琳
2011年有机食品销量大增,多利农庄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一倍销量,而营销成本基本上没有增加。随着人们对肉类质量的质疑,我们在养殖方面的份额也会更多,多利新基地中肉类的产能占20%~30%的比重。
更多人注重有机农业的眼前利益,更愿意做农庄休闲旅游。对于多利农庄来说,农庄休闲甚至承办一些年会只是为会员服务,这部分永远不是经营的重点,但是想要来参观的会员却越来越多。这涉及到一个根本的商业模式问题。很多人做农业就是做基地,不重视种植和养殖,想的是旅游和餐饮,甚至是农业地产。产品以很便宜的价格拿出来卖,他们做农业地产的销售额来自哪里我并不清楚,但我并不太认同。
这两年有机农业都是预备爆发期,2012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基地环节。中国创业者盘旋在这里好几年了,一方面做有机基地是个周期性工程,另一方面是规模不够,一两百亩算大的,前期投资收益小,容易熬不住。每年都有一批创业者做基地,然后又死掉,多数困于没有商业模式,没有配套设施,实际上他们只做了有机基地的一段工作,更多的投资还在后面,一般小公司很难接受,单独一家公司去投资也很吃力。而多利农庄做出了个样本,很多基地找到我们接盘,希望我们收购他们。我们目前已经有6个基地,战略是以京沪为主要市场,做多个基地,2012年计划增加2万亩。
有机农业相关的产业同样不完善、不成熟,例如有机肥料,这几年的质量我严重存疑;冷链物流,之前暂时在合作的日本“雅玛多”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国内公司做农产品专业物流的也很少。2012年我会观望,如果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宁可自己做。
消费领域:爆发力强出现巨型公司
口述/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 整理/刘岩
中产阶层的兴起将带动消费品行业,民企迎来了机会,未来将会出现上市潮,巨型公司也会在这个领域出现。
内需市场提升消费肯定往上走
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内需市场持续提升。但是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消费率仍然相对很低。所以,从发展趋势来讲,只要中国经济正常向前发展,这个产业肯定往上走。但这个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一般不会产生像互联网行业这种50倍甚至100倍的投资回报率,而是每年会保持持续、稳步的增长,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但我并不感觉消费领域的投资能够快进快出。
一般情况下,跟慢消的产品相比,越是快消的产品越容易在较短的周期内拉出一个强势品牌。比如,服装、化妆品、日用品、健身保健品、新兴的电子消费品、体育用品等很多领域,都有可能在2~3年内推出一个新的品牌。
消费领域范围比较广泛,从一定角度可分为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两类企业。品牌强势的企业毫无例外地都被PE投资人布局好了。品牌相对较弱的企业,如果团队比较强,可能在两三年内做成新的强品牌的企业,也都在被偏VC的投资人追捧。
所谓的“快消品投资潮”从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现在“全民皆兵”,投资人都在看这个领域,在赌一个强势的团队。这是VC对于这个行业的期待,至于这股“投资潮”能否称得上“爆发期”,还不好判定。
中国未来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形,中产阶级比例最大。产品的定位若能准确抓住每个细分领域的消费人群,都会有生存空间。今后在这个领域创业肯定还有很多机会,但一定得做让老百姓容易接受的产品。
民营消费类企业出现上市潮
口述/ECOH生态家CEO、通路快建招商外包平台CEO林翰
整理/刘岩
在消费领域,过去国有企业上市比较多,但现在该上市的国企已经差不多了,上市潮必然转向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在二级市场中,消费品类企业所占的比重还很少,未来随着服装、鞋帽、服务业等各类消费领域产业的发展,这个比重应该能扩大到30%左右。有些行业做到上亿或十几个亿规模就可以上市,而在消费品行业很容易产生几个亿规模的公司,并且做到盈利也很容易。所以,从资本市场看,投资消费品领域是很大的趋势。
这个领域最为典型的是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行业。因为连锁企业发展比较稳固,他们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网点,业绩持续性比较强。前期资本也投资了不少连锁经营类的公司,未来这块应该还会继续升温。随着中国消费逐步升级以后,在衣食住行领域、服务类型的公司里面,未来都会产生一些规模化的有价值的大型公司。未来10年应该是消费品领域发展的爆发期。
过去很多消费行业只处于初级水平,很多产品要么人们消费不起,要么没有相关适合的产品出现。当前中国整体收入的不断提高,品牌的数量、质量、规模都有很大提升,随着消费潜力的大爆发,中国会出现一批巨型的以消费品为主导的公司。
中国人口基数如此之大,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出现几十亿规模的公司。除了靠技术驱动的电子产品之外,如果在每个细分领域能成为老大、老二,就能获得足够的规模,如果再有稳健、持续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就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如果能事先考虑消费升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更需要哪些产品,然后再有前瞻性地设计一些引领性的产品,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肯定会成为投资的热点。资本在看重商业模式的同时,更加看重的其实是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创新。
清洁能源:造能变数大节能更有优势
除了生产过剩之外,新能源产业的格局还面临着技术革新可能会带来的变数,
2012年的节能市场更为乐观。
观望新能源偏向节能行业
新能源这个行业对政府依赖性比较大,驱动发展的动力是政府补贴,再加上电池板和组件企业产能过剩,自然日子不好过。
2009年之前,这个行业发展得非常好。自2010年开始,很多企业开始激进扩张,晶硅太阳能和组件生产商产能过剩,加上欧洲市场削减了光伏补贴危机爆发,美国太阳能“双反”调查,海外市场开始振荡,收入自然下降。根据新能源几家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财报看,传统晶硅太阳能价格掉得比较厉害。传统组件和设备商也是资不抵债。
技术可能会对新能源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薄膜太阳能是光伏组件的一个新趋势,但国内还没有做得很好的太阳能薄膜公司。金属极硅薄膜技术、CIGIS已经被媒体报道过了,而前沿基于印刷工艺薄膜太阳能技术被人谈论还不多,这对光伏效率的提升还是价格的下降带来多少机会,还需要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不景气的同时,切割液回收服务、辅助设备,比如太阳能逆变器的公司,一下子起来了很多。说明这个行业的需求很旺盛。所以还是会有一些投资机会。对于有品牌的传统晶硅企业来讲,此时并购会是比较好的时机。
风能方面,并网依然是最大的问题。风力资源时强时弱,不稳定。2011年8月起,政府规定低于5万千瓦风电供应商不再享受直接并网,一律需拿到发改委的批文。风电产业链,无论设备制造、主机、零部件制造商,在生产成本上都没有多大的进步,风电产业链还没有形成闭环。
所以节能企业可能更有优势。
2010年照明市场的节能企业有优秀表现,比如LED灯,LED灯在不同的环境使用情况也不同,所以产品可以避免同质化。照明市场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比如获得创业邦创新成长100的圆融光电,他们的技术和运作团队都非常强。所以也获得了我们的投资。
之前一段时间大家频繁关注污水处理公司,其实污水处理之后的工业污泥更加难处理,我们也投了一家这样的公司。
组件需要洗牌逆变器市场稳定增长
口述/艾索新能源创始人宁宁
整理/王子之
2012年清洁技术的发展机遇会向节能企业倾斜,我是认同这种观点的。新能源企业最大的阻力首先是来自于前期高成本的投入,其次是来源于技术方面的瓶颈。但长期来看,光伏和风能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光伏行业的发展一直受限于生产成本,依赖政府补贴,当政府的补贴一发生变化的时候,行业就会出现不稳定。要打破这个局面,技术更新比较重要,比如说组件行业,出现了薄膜电池,薄膜电池对于光伏行业就是一次革命,薄膜电池的性价比如果很好,成本就下来了。中国的组件我觉得是需要一次洗牌了,洗牌可以为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带来重生。
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今天来到这个论坛,跟大家讨论的这个题目是“创新创业与提高竞争力的关系”,因为创新是创业的一个基础,所以我可能将主要讨论创新方面的内容,创业方面则由方毅同学进行更多介绍。
今天向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中国创新的总体态势。第二个是科技创新的规律,第三个是分析中国科技创新的大致趋势以及主要特征,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大学生和其他的创业者如何利用国家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样一个重要战略的机遇,实现创业的梦想。
1 我国的创新发展态势
中国创新发展态势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党和政府的战略谋划、科学决策,中国已成为创新大国。同时,我们也在走向创新强国的过程中看到中国要解决的是原始创新不足的问题, “十三五”马上就要到来,我们非常重视各位创新企业家和创业者,关注怎么提出原创的创业项目。我参加过很多大学生创业大赛,我们非常希望更有革命性创新项目的产生,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当然我们大一点的企业还要重视创新资源的聚合问题,整合创新的碎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所以它的主题就是协同创新,这是“十三五”中国创新里面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去瞄准全世界最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国家,我认为就是美国、以色列和印度,他们将对全球的创新创业带来重要的挑战,这也是一个伏笔,就是我们要多学习美国、以色列和印度的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最后是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和全体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下,要打造成世界的创新强国。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在十文件里面就鲜明地提出了“创新驱动”和“美丽中国”八个关键字。“创新驱动”就意味着我们要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大力强调协同创新。在四个创新的词里面,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做得非常好,集成创新也做得很不错,但是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则略显不足,我们的很多高铁方面的创新都是来自集成,我们的互联网方面的创新也是来自于集成。在四大创新中,我们要发挥消化吸收创新的优势和集成创新的优势,但是更加要强化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美丽中国”实际上要强化生态文明的概念,以前我们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次我们很重要地加了 “绿色化”,这是最近的新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创业创新项目需更加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带动整个生态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三大转型,中国这方面要取得先发优势。
为什么要创新?其实它来自于一些经济发展理论的分析,著名的竞争力专家迈克・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主要靠四大驱动,首先是要素驱动阶段,接着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是创新驱动,最后是财富驱动。关键的部分就得是创新驱动,因为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产出。我们知道只有不断地有创新型的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然后才能去推动这个社会大的进步。这里面我们非常关心的事情是在2030年之前要克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没有创新驱动,我们就永远徘徊在中等收入陷阱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增长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要点就是通过前面所说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途径,强调关键技术的开发,带来更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这就是我们整个的要求。
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要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型,关键是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另外,创新创业的转型还不仅来自经济的贡献,它还很重要的是要支持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是创新最新的趋势。创新已经不完全是经济意义的要求,它现在更多地来自社会和环境意义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现在创新非常重要的趋势。
在党和政府的整个组织下,现在整体的结果是非常好的。大家知道,我们提出创新型的战略是2006年,经过8年的努力,中国的科技水平上升得非常快,论文数量已居全球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四年全世界第一名,这是非常惊人的成绩。这样一个技术的积累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其实也为我们大学生创业提供非常好的技术条件。所以还是要鼓励科技人员包括大学教授,去多发表好的科学文章,因为它是我们创业非常重要的基础,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条件。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我们提出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其实在全世界是非常少有的。如果大家有时间去北京中关村创业街,可以看到创业是非常热闹的景观。我们以Bingo咖啡为例,它有连续不断的24小时的创业大赛,在二楼就有两三百平米的办公空间,可是有三十到四十间的创业企业在里面做,非常壮观,一个桌子就一个创业公司,三楼就有创业的路演和辅导。在这样一个不是很大的创客空间里有这么大的创业情景,我觉得是非常惊人的,也就是在创新创业这样一个大的支持下,中国的创新创业的发展竞争力已经非常强大。现在全国都在做创客空间的探索,这个会让中华民族变得非常强大,在此,我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国家创新包括区域创新非常强大,当然明显最强大的两大地区就是北京和深圳,成为中国最有创新的区域。如果说深圳是中国的硅谷,那么北京则正在成为中国的波士顿创业集群,北京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医药创新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寻找第三个,希望将来山东能够成为创业中心的地带、成为连接的桥梁,当然现在的其他地区也非常踊跃,浙江杭州已成为创新创业的示范点,这是非常壮观的情况。美国只有两极,就是硅谷和波士顿地区,在中国有多极,多极的地区都在做创新创业,这是中国创新非常重要的壮观的一个情况。
我们在创新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除了传统的两弹一星、激光照排技术,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三峡大坝、高速铁路、跨海大桥、超高速计算机、特高压输电、4G通讯、航天事业和探月工程方面取得了世界第一的水准。胶州湾跨海大桥水准已经超过了英吉利的隧道,浪潮计算也是非常厉害的,可以看到很多的成就跟山东的创新都是高度相关的。
我们整体研发的投入增长也非常迅速,在2014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3万亿人民币,这是很高的投入,已经接近2.1%,国家对科技还是非常重视的。我们的授权专利增长也非常快,发明专利的增长数越来越明显,而且今后把发明专利作为一个主要专利,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这也为创新创业提供非常好的技术的源泉,所以,怎么样去利用这么大量专利数量,这是创业创新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
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虽然我们创新投入很大,但是国际排名还不是特别好,需要进一步完善。欧洲的INSEA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把中国排在35位,说明中国的创新国际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然,我们做这个排名并不是完全很准确的,没有看到中国在创新创业在实施方面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完全去借鉴他的排名。但是仍需看到我们需要提升。在创新的区域分布方面,部分区域和产业的创新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但是局部的扩展性的区域还不是特别多,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增强。我们的创新还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地区,这样的地区创新活力比较强,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真正有辐射能力更强的地区产生。我们在若干产业里面形成了关键技术,比如在通讯设备、高速铁路和水利水电设备方面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但是我们原始重大的创新成果还不足,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我们现在大量的创新还基本上是仿造欧美创新的模式,需要改变的就是要原创。
我们专利很多的增长虽然很快,但是有很多不稳定的情况。我们查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强度现在有点下降的趋势,这是我们现在比较忧虑的。在重大关键元器件的创新,我们出现了很大的波动,这需要高度地警觉,需要提升我们创新的真正的实力,核心技术的产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积极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持续改善的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还需要加快。评选的全世界最有创新的企业,虽然阿里巴巴在去年排名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看到另外的很多企业都是来自美国的企业,耐克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创新型企业,因为它的运动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这个制鞋公司能够做到世界第二的创新型企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大家非常熟悉特斯拉,它在新的运输方式和互联网+汽车方面做了很大的创新。优步最近也是非常值得关注,快的打车就是模仿了优步的一些创新模式。谷歌很强大地进入了智能设备和智能器官方面的创新,因为它要把人类带入后生物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通用电气已经从传统的创新模式转向更加有创业竞争力的大公司的转型,它也更多强调原始的创新。IBM是美国专利申请最大的公司,现在仍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它不仅在服务业,还在芯片制造方面、生物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苹果公司一直是引领电子消费产品的公司,我的预测是苹果公司的市值今年会超过1万亿美金,这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我们要思考一下如何赶超苹果。宝洁公司在消费品方面仍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活力,3M被认为传统的机电设备企业仍然有创新的活力。大家看到,虽然我们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是中国上榜的企业非常少,希望各位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努力去越入全世界最有创新公司行列。
为什么创新不够?主要是我们现在企业创新投入不够,特别是包容失败的创新空间有限,特别是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信心不足。我们还是害怕对关键技术的投入,在技术方面投入很多,对偏服务型的类型比较多,关键硬件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少,这是我们需要大力进行完善的过程。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大学生的数量是全世界最庞大的,每年毕业680万的大学生,但是创新型人才还比较短缺,所以我们非常关注怎么去培养创新人才。
未来中国创新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我们需要强化就业完善。最近我们看到中央文件要强化创业带动就业的过程需要大量地关注。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产出,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均GDP还在6000美金左右,需要尽快去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的陷阱”,尽快越入到更高收入国家行列。我们需要更高的环境保护的能力与更高的社会生活和工作质量,包括我们健康的水平。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好科技水平提高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系。现在科技水平提高得非常快,但是产业竞争力还是不够高,需要尽快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现在比较强,企业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企业的创新能力现在总体还不错,但是我们现在进一步要强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创新创业的最重要、最活跃的群体,而我们现在非常需要去关注、去培养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很重要的是不要作为弱者。有人说,我的创业公司没什么钱、没什么人、没什么技术,我怎么创业?倒过来说,我要去找一个好的想法,然后要找到足够的钱,然后用这个钱去聘用最好的人才和开发最好的技术,这样我的创业才能成功的。其实中小企业反而应该是优势,而不是劣势。大部分的革命性的创新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而不是大企业完成的,这是整个规律,所以强化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创新驱动不足的困境。大家最近看到一本书叫《大停滞:全球经济》,为什么停滞?是因为科技创新出现了高原现象,很多创新没有成功,所以导致了整个世界经济萧条、大停滞。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抓住机会,抓住创新的环节,我们就能带动创新的产业的产生,而且尽快摆脱科技创新高点的瓶颈。只要加强创新投入,我们的制高点一定会争夺更多科技前沿的方向。“十三五”创新重点要解决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不够的重大问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原始的创新和原始的创意,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来说,我们看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取得很大的优势,第一是美国的科技创新总体加强了科研投入,美国的研发投入还是非常大的,2012年达到4526亿美金,是中国现在的两倍到三倍,我们的科研投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去加强科研的投入。第二是美国对新型技术的投资更加关注,他在清洁能源、技术能源科学、生物环境和科学计算、纳米制造和材料基因等方面加大了预算,他力争保持的策略就是“美国发明、美国制造、全球销售”,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美国仍然拥有富可敌国的创新企业,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市值超千亿的企业不断产生。在美国西部企业不断崛起的同时,美国东部也在崛起一些基于科学理论的生物和材料的创新在上升,麻省的科学能力超过了瑞典、芬兰、以色列等国家。这个也给我们带来非常重要的启发,我们不仅要强调互联网创新,还要更多地关注基于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创新其实更加重要,这也是我们希望能转变创业方向的一个原因之一,我们要关注这两大趋势。
它为什么创新的整体发展比较好?第一点就是它有改变世界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美国的创新创业和中国的创新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创新创业可能关注于利润的产生,美国的创新创业更加关注于我的公司做完之后去改变世界,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我们现在非常希望中国的创新公司能够出现去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公司。第二点就是美国也非常重视全世界最优秀的大脑,他很多的政策支持去鼓励优秀人才的引进,这方面我们也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去引进更优秀的人才。当然,美国也是风险资本最活跃的国家,它的风险资本的量非常大,一度达到国民收入GDP的1%,这个对他的创新创业取得了很大的优势,希望我们的社会资本更加支持初创企业。
在美国取得明显优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创新的国家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现在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而且其创新竞争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现在的无人机、医学影像、滴灌行业是世界领先者。以色列没有太多的自然资源,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智力,所以它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们的大学也非常重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强调理工的训练,以色列大学生里面有50%以上选择理工专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我们很多同学选择理工专业的积极性不够坚决,很多人半途而废,转为经管等社会科学,这其实是比较可惜的。本科学理工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坚强的理工专业,很难去做更好的创业的技术基础。
去年我们邀请了以色列诺贝尔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来长春演讲,他是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可是他有很重要的能力是他有创业的这种精神,他们把科学和创业联系得比较好,这也是我们比较值得关注的趋势,这当然也是斯坦福的经验。斯坦福的大学教授不仅上课上得非常好,同时他们有很强的创业经验。这里面的结论就是:以色列大学和工业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他们强调的是科学和商业的结合。以色列的国防对创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防的训练和军队的训练,让以色列人的友谊和信任的程度比较高。另外,军队的训练使得他们的一种素养就是能够形成应对自如和即时进攻的能力,这也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素养。
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同时还会面临印度的挑战,塔塔、Infosys等印度企业仍然是世界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印度的企业有非常强的国际化视野,另外他们在哲学和数学方面的修养非常高,在软件产业和制药业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印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他们的创新来自于很多印度教的影响,他们强化的创新不仅是要高端,特别是要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创新,包括有限的利用资源强调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他现在很重要的创新叫原始的简易的创新,它带来的自然消耗比较少,非常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协调。塔塔生产的汽车只有2200美金,非常有竞争优势,中国的汽车还做不到那么便宜。他做的电冰箱70美金,中国的电冰箱也做不到,我们只有微波炉可以。他发射火箭只需要有6000万美金就够了,而我们中国和美国发射一颗卫星要几亿美金,所以它有很多的方法使创新变得非常节约成本,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要关注一下印度在创新方面有非常独到的来自哲学宗教方面的启发。
我们要借鉴美国和印度、以色列的经验,帮助中国走向创新强国,这是我们的伟大梦想。在2014天两院院士的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我们任何创新创业都是围绕这个方针的,我们的创新创业就是要引领未来,而不是要仅仅满足经济的获利。创新创业就是要做别人没做的事情,这是很重要的建议。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破除体制障碍,最大限度地释放、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2020年,我们要进入先进的创新型国家,要把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对外依存度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高度依赖国外先进技术,这是我们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已经面临着非常好的机会,“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创新有很大的机会,因为我们面临着超链接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互相连接,信息获取比传统的创业家更加容易,我们在获得信息方面是比较平等的,也是比较民主的。这种大规模的链接能力会带来一种突破性和破坏性技术的增长。整体来说,全球的创新会呈指数增长,人类会获得更高质量的文明。这里推荐给大家一本书《富足》,它强调了非常新的理念,就是人类的文明会有很大的进展。我们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和人口发展并不会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瓶颈,因为我们技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会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是比较幸运的一代。《富足》的作者叫彼得・戴曼迪斯,又出版了第二本书叫《无所畏惧》,这本书马上要出中文版,可能下个月会出版,建议大家看看。为什么是“无所畏惧――勇敢”?创新创业最重要的素养就是要以勇敢之心、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作为创业者,怎么去产出改变世界的重大技术创新,这是非常需要跟大家共勉的问题。
2 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
科技创新大概有四个规律,一是具有战略预见。创新很重要的不是技术的变革,实际上要思考人类未来需要什么,所以需要更多的战略远见,需要更多地思考未来。我们看中国很流行的概念是所谓的智慧城市、工业4.0,为什么这些概念不是中国人所提出来的?我们要去反思,要去提出更新的概念,要去超越这些概念。清华大学有专家提出工业4.5,我觉得非常好。为什么是工业4.0,我就要去做工业4.5,不要去学德国的模式,要超越德国的模式,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一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要做智慧城市?中国首先是需要绿色城市,“绿”比“智慧”更重要,这是我们对传统的概念提出挑战的做法。创新创业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很强的战略预见。二是综合交叉。创新创业必须是文理结合的,不能只是理工和单纯的文科,单纯的理工和文科都是很难成功的。纯粹的文科没有理工技术,纯粹的理工没有人文的底蕴,创新创业很难成功,必须是很强的综合交叉能力,我们非常呼吁要尽快地减少高考分类的问题,高考必须是综合考试,不是单科考试,必须提供全面的教育,而不只是一类教育,必须综合交叉。三是杰出人才不是简单地做一些盈利的小公司,而是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和服务的更优秀的企业,我们需要更优秀的人才,所以他不叫企业家,是叫innovator(创新者)。四是宽松的文化能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过程。
创新就是一个远见,它是一种很好的组合。创新就是把很多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很大的创新。我们看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是汽车和飞机,汽车就是把发动机和箱子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改变人类的一种生活工具,再把它飞起来,就是改变人类的最大的创新,这是欧美人在创新方面对人类做出的很大的贡献。当然发明了互联网、计算机,同样也是非常革命性的创新。
创新需要多元的交流、大量的互动、多方联络,当然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失败。我们要成功的话,必须想到多元的变化的可能性,这里面我想引用IBM的CEO讲的一句话叫:如果要创新创业成功,很重要的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这个企业才能成功。如果公司只是做商业模式创新,它是非常危险的,它很难保护它的知识产权。只有在战略上非常有远见,同时技术上有核心技术把握的话,你的公司的创新创业才是比较安全的,否则我们的很多初创企业的生命都不超过两年,1.5年到2年就失败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他其实没有具备很强的战略远见,也没有具备很强的技术的积累,这样的创新有很大的问题。创新创业比较成功的,不是本科同学,是研究生以上的同学,所以还得念研究生或者更高学位的训练,传统本科生创业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因为他没有技术积累,没有战略远见,光靠商业模式是很难持续发展的,所以还需要更高水平的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更新的技术和更新的市场的关注,而不只是做现有技术和现有市场的挖掘,它的增长潜力并不是很大。怎么去找突破性创新,这是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当然这个是奉献最大的。创新创业本身最大的一个素养就是敢冒风险,跟前面所说的勇敢是一回事,所以要创业创新,那个人就必须具备勇敢的素养和非常强的敢冒风险的能力,这个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创新人才里面四个素养,第一点就是超前思维。我们要去思考人类未来需要什么,更多地训练自我风险的承担能力,我非常建议科学和人文的共同学习,而不只是学理工或者只学人文。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追求完美,持之以恒。我总结出真正创业人才的四大素养,这也是与大家共勉,努力成为优秀的创新和创业人才。
我们需要文化营造,按照的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竞争和合作相结合,特别是要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方面更为如此,一般来说科技创新的成功率是1/8,很多项目其实都是失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更强的宽容失败的能力。为什么我把美国、以色列和印度作为创新国家的学习对象?因为美国、印度、以色列人在面对失败的过程中,他们的处理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们面对风险的精神是比较好的,所以我比较借鉴他们文化有益的元素。他们的民族特性就是不怕失败,敢冒风险,这是创新创业非常重要的素养。
3 我国科技创新的趋势分析
中国的创新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积累。二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结合。三是协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全面创新。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去强调原始创新,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创新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原创是不够的,我们非常建议各位创业家、各位企业家更多地关注怎么样去提出原创的概念,特别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道路。特斯拉发明了互联网汽车,我们能不能把特斯拉汽车做得更好?能不能思考一下做超越特斯拉的这样一个企业,这样的汽车行业我们能不能产生?是可以的。我们的汽车行业并不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改造目前的汽车行业。阿里巴巴已经成功了,我们想怎么去超过阿里巴巴,谁是下一个马云?我们都希望去借鉴来超越新的这样一种企业产生,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科技方面的原始创新我们已经非常多了,清华大学薛其坤团队实验中观测到霍尔效应,它的成果将来会改变整个电器耗能的水准,会带来器材方面的革命。中科大潘建伟老师的团队里面已经发明了量子密钥分发的技术,会带来一种量子通讯方面的新的进展,它可能会成为第六代移动通讯的技术,现在已经不是5G而是6G了,这些都来自原始创新的积累问题,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还是要强化原始创新的积累。
二是开放创新。除了原始内部做创新之外,还有企业要强化开放创新很重要,就是大量去用好全世界优秀的科研成果。这是默克所说的:我用的医药技术的创新只能做到全世界1%的水准,所以我现在的策略是做好自己1%,但是用好别人99%的创新成果。用好别人99%的创新成果,就是我们非常强调的一个新技术的挖掘和使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还是要去非常重视专利数据库和科学文学数据库的挖掘问题,这有非常强大的技术的基础。
全球知识化的传播,整个知识泛在传播和技术交易程度的上升,驱动了开放创新。如何有效地利用创新资源已经成为创新的重要策略和组织安排。昨天晚上我在海尔,海尔已经有所谓的开放的创新,有一个礼拜的论坛,在这一个礼拜中,有来自全世界近千个创新团队,不断地为海尔的创新注入新的创新资源,这是非常壮观的,海尔的创新能力会在未来五到十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源泉之一。他现在有2000个小微团队创业,在全国也布置了很多新的创业空间,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新创业很好的具体的实践者,它是把互联网思维利用得非常好的极致的先进企业,它诞生于山东,非常值得祝贺这样一种新的更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正在进一步发展。宝洁只是用了C&D,海尔已经超过了它,海尔用的是P&D。C&D是联系与开发,海尔的P&D更加强调用它的新的策略。宝洁用了内部9300个研发人员,但是用了外面的200万的创新人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优势,可以用公司外面200万的人做创业创新,这是新的趋势。公司不一定越大越好,公司就是利用好核心人才,但是更好地用外部的专家,外部的专家可以用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据统计,全世界已经有200万人才为海尔所用,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优势。当然这个理论来自于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很早看的一本书叫《维基经济学》,维基百科本身是680万的网民做出来的。在互联网和大众创新时代里面,我们可以用几百万人帮我创业和创新,这是现在非常壮观的时代。为什么?因为现在是个互联的时代,社交网络的平台使我们连接非常容易,这是我们现在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怎么样利用全球的思维创新创业,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唯一的能力就是整合,整合非常重要。
协同创新将成为新的创新方式,当然这是针对大企业的。我们虽然要去激发中小企业创新,但是还要鼓励大企业去整合那些碎片化的创新,所以还会强调更多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这个模式就叫打破部门、行业、院校和企业的界限,更多采用开放式的创新平台。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大学都在用开放创新平台,去吸纳更多先进的元素去创新。我们高铁的创新就是用了25个大学和11个高水平的研究院所、近千名或者上万名科技人员一起来完成的过程,形成了很大的壮观的趋势。
将来的创新进一步会涵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与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强调创新的系统整合。我现在很高兴地看到系统整合的实践基地也在山东,将来设计规划在青岛成立国家关于海洋的重大创新平台。青岛宣传的主题变成了“蓝色硅谷”,我们看到蓝色硅谷即将在山东尽快崛起,这是高新技术与海洋经济为主的一个新的景观,是非常有价值的联络。
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创新有什么区别?中国创新一方面是发挥大众创业的优势,万众创新就是大家要聚合创新的元素,万众不是简单地把大众做一个统一解读,实际上万众是要聚合创新的元素,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去聚合这个创新这也会产生很大的新的创新的过程。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已经往这方面走,还是要兼并重组的发展道路。
4 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是目前的创新创业还是要去鼓励具有世界性水平的原始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跟美国比,我们的科学能力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要强调大学的专业培养人才,还是要以理工为主。虽然我们的论文数量在全世界占第二,但是科学水平和美国比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如果美国学者发表的文章是一个足球场的面积,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的数量是足球场里面跳远的一个沙坑,跟美国比我们的论文数远远不够,论文的质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强我们的科学研究,还需要很多大学生、本本科生、研究生加强科学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创新的后劲是不足的。
二是构建生产力转化的平台,这就要依靠各个大学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发挥它的作用,转移他的技术。现在中国技术转移的能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最近通过中国高校科技转移的调查,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大概有15%,这其实是非常高的,非常不错。好的大学园区例如北航科技园的转移率在50%以上,非常成功。它现在无人飞机民是非常大的潜力,因为无人机是将来很重要的利用途径,一公里以下1.5公斤方面的货物运输可以用无人机来完成,这可以带来新的物流运输的革命,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的趋势,这都是来自于军事技术转移到民用技术的一个很大的转移,大家更多关注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企业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是鼓励我们的企业创新去建立核心技术的关注,基于核心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建设。我们的优势仍然是互动环境非常好,现在全球通讯技术进一步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整个信息联通效率会更加高。全球的交通技术也进一步发达,飞机、火车会进一步地完善,这个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互通的平台。我们特别好运气的是,真正遇到了知识为技术经济的基础,信息的传输量非常大,信息的产生量也非常大。创新创业的知识技术也比以前好,这是我们非常幸运的一点。我们可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时代,我们非常幸运地迎接到知识革命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基于创新的创业将更有价值。什么是基于创新的创业?那就是STEM,这是美国所提倡的创新理念,我们不一定理解它。S就是科学,基于科学原理的创新。T就是技术,基于技术的创新。E就是工程,基于工程的创新,特别要强化创新创业不是只是做一个互联网网站,要进行真正的实体开发,我们把它已经调整过来,叫做创客精神,或者我们最近有一本翻译的书叫《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必须有一些真正的实体开发才是比较务实的,而不只是做一些互联网网站,这是对互联网创业的一个泛读或者是虚化。我们提出互联网+,“+”很重要。M不是管理,而是数学,是基于数学的创新。所以还是要回归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创新,这个创新的能力会更强,这也是美国创新要培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模式,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好处是我们现在的创新越来越成熟,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马上会实现大爆炸式的创新,这是一本书的题目。企业可以同时实现差异化、低成本和用户友好的新优势。按照波特的传统理论,我们的创新创业要么走差异化,要么走低成本。企业要真正有创新创业优势的话,必须三个优势都比较好,一是差异化,二是非常便宜低成本,三是用户非常友好。这个现在是什么公司实现了?谷歌和亚马逊,他们现在的成果非常便宜,几乎是免费的,特别是亚马逊的电子书是很便宜的,它的差异化就是创新能力供给,再就是用户是非常友好的,这是现在做任何创新公司里最重要的要求,这也是大家借鉴的要求。
中国的创新创业有战略需求:一是工业化。我们中国工业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还需要向高度工业化的发展,这里面我们要把工业化的水平提高是有很大的优势,制造业还需要很大的创业优势。以前的创新创业优势在信息服务行业比较强,我们现在反过来要在制造业方面的创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制造业方面提高,并不是简单实现工业4.0,要思考中国制造业需要什么。我们颁布了制造业2025战略,但是怎么样去创造更好的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二是信息化。三是中国的发展创新技术来自于城镇化。中国城镇化率现在是55%左右,我们需要在10年之内把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到70%左右。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带来巨大的创新创业机会,我们怎么去迎接城镇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很大的问题。怎么样去设计一个更好的城市,英文叫“good city”,这个很重要。四是农业现代化。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准是非常需要提高的。我们比较一下美国、以色列,美国、以色列的优势非常强大,怎么样去提高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除了“四化”之外,现在已经增加到第五化――绿色化环境保护,怎么样提高环境的质量,这里面有巨大的空间。六是健康科技。怎么样让生活的质量更好,更多地减少疾病,这里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在医疗设备方面的创新、新药研制方面的创新是非常不够的,这里需要很多的企业去做这样的创新,就是研发更多的新药和研制更好的医疗设备和相应的医疗服务,这方面空间非常非常大,这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七是关注国防建设,保证国家安全,一定要加强国防创新方面的科研投入。当然另外一个方面是要加强民的机制,把军事技术转移到民用技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八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我们在国际事务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就把“四化”变成“八化”。
未来创新创业的十大关注点,这是我觉得最有干货的一块。第一,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机会是如何开发极富特色的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整体来说,互联网服务的创业创新资本投入比较少,而且技术硬件要求比较低,每个人用电脑、用手机就可以做服务行业,这方面是我们大学生创业最能发挥作用的一个机会,而且我们中国手机的拥有量和电脑的拥有量是全世界最大的。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城市是杭州和厦门,他们大学生创业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能力基本上做得差不多了,我们要向这两个城市学习,厦门和杭州大学生创业太厉害了,基本把服务方面的栏目网站全做完了,我们看看还有什么空间可以做。
第二,把互联网的公司怎么串起来,那么就是云经济,目前云经济还不成熟,虽然我们有阿里云和百度云,但是真正高水平的云服务还没出来。下一步我们思考一下怎么整合阿里巴巴、整合百度、整合腾讯,就是BAT嘛,BAT做完以后,我们再把BAT整合在一起,云的能力将来很重要,非常希望山东的创业者能够把云经济、云服务作为我们新的创业趋势,当然对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你需要很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很大的硬件储存能力,还有相应的支撑管理能力。如果做得好的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
第三,创业创新不能只是互联网、开网站,还有很重要的基于硬件开发的创客实验室,开发基于产品设计、系统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关村创客空间咖啡吧里面除了有一个3W咖啡吧,里面有一个IC咖啡吧,IC就是硬件,集尘电路的咖啡,完全是以硬件开发为主的创客空间。我非常建议在大学或者相应的开发区里面开工程坊,就是创客坊,能够做实体的创新、硬件的创新,如果只是做互联网创新是不够的,或者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这里面我非常建议面向硬件开发的创客实验室,在各个园区里面要不断开发。
第四,基于终端平台的综合服务体。这个来自苹果的经验,苹果就是把手机变成一个平台,而做更多的综合体的服务。苹果手机不仅是打电话,还能进行各种的社会交流、各种服务的一种提升,所以苹果就是一个终端,它不是一个手机。用这个模式,苹果打破了诺基亚,也让三星觉得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反过来中国怎么利用这个硬件开发,怎么做终端平台,怎么做综合服务体?海尔不是有很多洗衣机吗?洗衣机平时的闲置率是很高的,不洗衣服的时候,这个平台实际上是可以用的,你可以做很多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做信息的交流。现在的海尔洗衣机和海尔手机可以联在一起,可以进行APP服务,这里面可以做短信发送或者各种的服务,洗衣机就是一个平台了,可以做水的净化,或者一些工程服务,就是把苹果手机放大了。只要找到平台就可以做很多的系统服务,只是你配套很多的APP软件就可以了。找到一个终端平台,基于这个终端平台做综合服务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业体系。这是针对大学生是可以做的,但是针对于后端的创新要求更高一点,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
第五,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所谓的自动化和机器人,还需要更多的思考针对中国的制造水平怎么样增加它的智能成分,不是完全都是用机器人来替代,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有太多的机器人,我认为也不太合适,但是怎么样提高我们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可以考虑。中国现在要提高的是工业3.0,而不是4.0,3.0就不错了,这是我的观点。
第六,农业方面有很多创新的空间,要开发精益农业,怎么样让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这是非常重要的趋势。非常建议大家去关注中国的农业创新,能够让农产品更加健康和安全、营养,这都是很重要的趋势。
第七,极端创新。这当然要求更高了,大家要在很长时间里才能做极端创新,极端创新主要来自于深海、深空、深地方面的创新。现在的创新都是超高速、超压、太空,都是“超”的,“超”就是极端。其实它的发展方向就是由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很细的颗粒的纳米的创新,就是分子生物学或者纳米材料以下的材料的创新,还有就是宏观的从深地、深海方面的创新,这是极端创新。
第八,现在正在崛起的概念就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没有标准的定义,它的大概意思是能源的相互转化,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这个能源不是完全排放掉,而是综合利用。比如说我们一个高铁的自动系统,高铁刹车的时候能够把这个能量吸收过来、储存下来,而不是把刹车的能量浪费掉,这就是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是能源的综合使用问题,这方面空间很大,因为中国能源的利用率很低,不同能源的相互连接方面需要很多的开发,它的平台可能是物联网,是基于物联网和其他媒介所需要能量传递的一些开发平台,这个是有很大的潜力。
第九,即将到来的老年经济,怎么样为老年人提供非常好的生活环境,这里面有非常大的空间,衣食住行方面的过程都要进行重新的开发,让他们更好地生活。
第十,研发“长寿”,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长远。美国现在出现一个很大的产品叫“研发长寿”,就是让人活得更长久,谷歌正在做,谷歌正在让人类的寿命从现在平均80岁延长到120岁。中国的创新创业也应该帮助中国人如何更加长寿。
我今天提出中国创新创业的十大关注点,这是我思考的非常重要的结论。我们来自大众创新的时代,理论根据就是维基经济的产生,因为维基百科的优势就是可以用几百万人的优势一起帮我完成创新,680万个网民合作,大规模形成创新的趋势,这也是《大繁荣》这本书带来的草根创新如何创造就业、挑战和变局。这次我们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理论根据,可能也是来自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斯。
众创、众筹、众包,这“三众”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策略。“众创”就是利用信息化平台相互支持,创新创业更加便捷。“众筹”就是通过线上线下整个投资者的资金问题可以迅速地解决。“众包”就是我们的创业难题如果无法解决的话,可以通过互联网大量地让更有创新的人才和公司帮你解决技术问题,这就是我们新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对创客有新的要求,就是更加关注于实体物体的创造,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趋势。在智能价值和健康医疗设备方面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用了3D打印技术做支撑,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除了中小企业创新,大企业的创新出来的也非常迅速,我们前面介绍的海尔已经有大批的创新和创客化,海尔的开放创新平台已经跟世界著名的高校院所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包括大公司之间的联系,像陶氏等公司都跟海尔建立了综合的联系,支撑了海尔整个开放式创新的平台,大量应用大学的资源、技术公司、专家和初创企业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论坛、创新的培训和公开课程,不断地去引入到公司创业的机制,通过小微团体的创新,不断去孵化出更有创新的企业和小组,这是中国企业创新里面非常重要的实践,也会产生更多更新的产品的很好的尝试。
这是海尔的MLAB,M就是Maker。海尔正在全球围绕私人家电或者智能家居为核心的创客群落,会形成一个非常巨大的平台。所以,我估值海尔将来的价值会超过阿里巴巴,因为它是基于硬件的创新,更有价值。
培养创新很重要的要全力培养创新创业者,跟大学生共勉的就是创造力,这也是总理非常强调的,创造力是关键。最近总理给我们清华大学创客的同学写了回信主要是鼓励大学生创新,而且特别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创新能力建设就是把技术转化成市场能力的延拓。创业精神有有四个精神:一是具有远见;二是百折不挠;三是敢冒风险;四是坚持不懈。这样一种创业精神的延拓,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应该成为整个创新的重点。
所以培育创新者第一点就是要训练哈佛大学教授所提出的一个观点,第一点就是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挑战现有的假设,现在所有行业的规则,我们都认为可以打破,这也是美国人在训练里面比较强调的一点,首先要打破一切规则,打破一切规则的理念就是挑战批判性思维,我们不要认为美国和新的创业企业公司就一定是成功的、是对的,我们可以打破这样的规则,那就是批判性思维。第二点就是要非常强大的网络合作能力,大家互相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要整合这么几千几万的人才,需要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要联络更多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性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业精神,包括我们应该有非常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基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我们培养的基础。要加强合作,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情况下,合作将成为人最重要的素养。第三点就是需要多学科的能力。只有多学科的学习,才能去接受不同学科的文化,才能有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才能融合更多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冒险、创造和成功的内在都作为文化来管理,创新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动力不应该来自于获得金钱,而是能够实现追求自我、独立性的一种追求,创业者本质不是赚钱,是追求个性的独立,是追求自由度,这是我们创业者最重要的追求。
最后要营造好的创业空间。我对创业空间有这两个设想:第一,物理上要接近大学。一个成功的创业空间必须离大学比较近,我们创业创新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里面创业,非常建议创客空间不要离开大学,远离大学是非常难做创新创业的。中关村咖啡吧为什么比较成功?因为它距离北大、清华非常近,所以它非常容易成为聚集创新的很好的平台,我们非常希望在济南其他地方的大学门口就有创新空间,这是最实用的。第二,另外我们要汇聚创意,大家自由交流,也希望政府确实给一些财政支持,当然也希望社会的金融给更多的投入,民间金融要投入,包括风险资本的投入。最后还需要比较好的法律的援助,一定会带来很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