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定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学技术定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学技术定义

篇(1)

引言

教育技术学科从产生至今,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系统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快速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学科。从1963年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定义至今,教育技术的定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本文采用文献搜集法,主要分析从1977年至今的教育技术定义,探讨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从77、94和05定义谈教育技术近三十年的变化和发展

1970年以后,教育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技术理论的提高,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所以对比1977年、1994年、2005年这三年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教育技术定义对比

(一)从研究范畴上来看

1977年的教育技术是以对问题的分析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为研究内容,而在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范畴更加的细化,将1977年定义中的“实施”,拆分为两个“开发”、“应用”,因为这个时候教育技术领域内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就要求教育技术的研究者不仅可以按照原来的设计,实施某一种方案,更要求我们可以按照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去开发,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

20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熟,时代提出了重新思考教育技术的含义的要求。教育技术的范畴从5个(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 management,evaluation)转化为3个(creating,using, managing):Creating替代了design,development这两个范畴;“利用”(utilization)范畴改成了“使用”(using);“管理”(management)转化为“管理”(managing);将evaluation整合在creating, using,managing三个范畴中。在processes and resources前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教育技术的五个领域合并为三个领域。设计、开发演化为了创设,评价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更加强调了教育技术的实践特征[1]。

(二)从研究对象上来看

在20世纪60年代大众传播理论被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学,出现了教育传播学(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从原来的只把教育媒介作为教育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为研究教师(传者)、学生(受者)和整个教育传播过程。所以77年定义的研究内容是整个人类的学习。70年代以后,计算机又作为实现程序教学思想的最高级的教学机器受到了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了70年代以后现代教育技术一个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所以94年定义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资源[2]。在05年的定义中首次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技术过程和资源。更改后的定义了促进公众对该领域的接受度,向外界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为什么这个领域值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这个新定义中,也表明我们致力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适当的过程”和“更好的”促进学习。

(三)从目的上来看

在77年的定义中,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94年的定义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而05年定义的目的则是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体现了对人类绩效的关注。

研究目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教育技术研究中期,出现了教育传播(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从原来的只把教育媒介作为教育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为研究教师(传者)、学生(受者)和整个教育传播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更加注重对各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和对学习过程的研究。随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如何才能提高绩效,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所以研究目的和重点发生了转移。

二、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从上文可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技术领域及其专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启示

1.教育技术关注焦点的转移

现代教育技术从19世纪末期到今天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关注的焦点也发生了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关注硬件软件建设发展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早期的教育技术只关注硬件设备的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应用到教学当中的实用性,而现在我们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为了满足教学者的要求,提高绩效是我们著重考虑的问题。(2)从关注教师运用技术做什么,转向关注学习者学什么,学习者学的效果怎么样。现在的关注点更加注重于效果。(3)关注结果(有效性),对结果负责;(4)从学习使用技术,到适合运用技术。也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2.加强创新研究

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专业,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学科独特的贡献。而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技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很注重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性研究的创新,包括理论研究,吸纳最新的学习方法等。另一方面就是应用性研究,包括多媒体技术的提高,网络的进步发展,如何结合最新的技术去促进绩效的提高。

3.建设中国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我国的教育现状和英美国家还存在着差距,我们不可以生搬硬套外国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结合现阶段中国具体的教育国情来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教育技术的定义[4]。并且发挥教育技术协会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协会对该学科的促进作用,加强各高校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高校与协会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未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将会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及应用模式的多样化方向发展。

1.网络化

当今对世界教育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就是迅速发展的计算机通讯网络。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兴起,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通讯网开办网上教育。许多大学的教育科研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提供了多种学科、多种形式的教育课程,以及相应的学位和证书,创办了各种“虚拟大学”。这种模式大大增加了学习者学习的灵活性、自由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大大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学习能力强、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材。

2.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信息实时交流的一种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处理信息的多维性,即能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在时空四维空间中,自由展现各种动态图像;多媒体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能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融合,创作出图文并茂、声像皆备的教学软件[5]。此外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结合,既可以用于一般教学,又可以用于个别化教学,还可以用于远程教学。

3.智能化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是研究如何以人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将构成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及智能化教师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智能化教学系统是以认识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新兴教育技术。

由于该教学系统具有适用面广、教学效果好、方法灵活、便于因材施教、适合于个别教学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

4.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四种模式;

(1)基于常规教学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

(2)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

(3)基于Internet 的“网络模式”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其中,常规模式仍是当前在广大中小学中主要和大量使用的模式,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要追求的发展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应考虑是否适应学习目的,考虑以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不能盲目追求高档和先进。

总之,从教育技术诞生至今的近百年中,教育技术的定义,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畴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等势必还会发生不断地变化。探讨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及趋势应是我们教育技术人一直关注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得到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08XSYK313。

[参考文献]

[1]朱永海.论“信息技术”本质[J].情报杂志,2008(7);

[2]陈俊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5);

篇(2)

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建,这些学院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顾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要特色。职业技术学院的兴起,顺应了当前国家和所在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合理的定位既有利于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及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行,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

一、职业技术学院总体目标的定位

要想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在城乡建设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定位,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应对其进行类型定位,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进行层次定位,解决培养人才规格的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解决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进行专业定位,解决学校人才培养适应所在城乡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社会职能定位,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新版本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硕士各层次教育中,而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的定位上。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等学校范畴,所以它具有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等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是一个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辩证统一性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在其职能定位中,必须将三大职能统筹考虑。但目前一些新建职业技术学院的职能定位存在急功近利、舍近求远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学代替人才培养职能,把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职能狭隘地等同于理论教学。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除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还包括科学开发、课外实践、校外社会服务等。二是把职业技术学院按本科院校的分类定位为教学型高校,不重视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导致因没有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其社会声誉也得不到提高,进而影响生源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也是导致中职生要比高职生好找工作现象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职能定位方面要实现三大职能的有机统一。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决定职业技术学院的服务对象是基层第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所以我们除了要全面力行高等教育的职能外,还应发挥彰显高职高专个性的重要职能――非学历的“短期培训”职能,按照终身教育的观念,把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工作做得更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争取成为社会培训的主渠道,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尤其是硬件设施条件过硬、教师资源充足、又有成熟培训机制的学校,应花大力气去挖掘这方面的市场和空间,发挥它为行业、区域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发展的服务优势。通过开展培训,一方面可以为办学赢得资金的补给,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高职生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炼就“多次就业能力”,体验自身对更高技术的需求,激发学生对掌握“继续学习能力”的兴趣。高职高专的研究要以科技开发为主,以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为基层一线带来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

二、类型和层次定位

在我国,通常把高职教育纳入“高职高专”系列,给人的感觉它是一种教育的层次(专科层次),其实,它是一种教育的类型,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属于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5B类教育。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分两种类型,第一类型是5A,第二类型是5B,它们并无层次高低之分,都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但不同的是,5A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充分的准备,而5B类教育面向实际和具体职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学业后,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有三种教育类型:一类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学科型;三类为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的直接就业型;二类是介于一、三两类之间的中间型。5B类教育介于普通学科型和直接就业型之间的中间型,其培养目标也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

根据当前经济的情况,急需的是能够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具有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主要定位在学制2―3年的专科层次,绝大部分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但5B类教育的学习期限根据学生需求也可以延长至4年以上,相当于目前的“专升本”。目前,对学生的这种需求主要通过如下两种办法解决:其一是“堵”,不为高职学生“专升本”提供机会,实践证明,对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强烈需求堵是堵不住的;其二是“专升本”后,就进入普通学科型的5A类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所谓“立交桥”的办法,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只会把职业教育作为“跳板”,想方设法进入学科研究型这一狭窄的独木桥。目前,一些学者呼吁国家从政策层面打通高职学生继续提升学历层次的通道,不仅可以续本,甚至可以攻读硕士学位,但仍然属于职业技术型的5B类教育。

三、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所在城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培养的合理路径和模式应该是“城校互动、产学结合”,形成“学校+市场+企业”的办学模式。

首先,从整个教育体系而言,一个国家成熟教育体系的体现是各级各类学校各司其职,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以纵向层次来分,有高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最终目标,要求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必须走各类高校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走多形式、多元化的道路。就教育分工来说,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其次,从就业市场需求而言,在未来就业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紧俏的人才。据统计,在2003年调查中发现,我省制鞋行业从业人员200万人,竟无一工艺技师。目前全国已经开始了“高级工拯救行动”,并开放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准入条件,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即在落户问题上,高级技能人才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其三,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看,今后大量需要的肯定是高职(专科)培养出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我们在这一进程中既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技术措施的处理者、技术革新的推行者。时代为职业教育孕育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作为回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强者,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智能结构方面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应是:在知识方面,掌握针对性、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新颖的技术和规范;理论知识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这明显地区别于本科层次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定位。

四、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指学校在国内外同类高等学校中的位置。位置的确定要视学校本身的实力、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定,要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期望。而关键是树立高职教育特色。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其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出自身的个性,不同类别的学校办出自身的特色,或许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高职的“特色”基本涵义主要表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性。

高职学校发展定位需要观念更新,既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也包括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观念更新。一旦定位确定,就涉及学院的种种改革,例如教学计划如何适应终身教育,如何试验和推广学分制,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等等。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常对定位重新检讨,保证健康快速发展。只有这样,职业技术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我国生产建设各行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河西学院教务处.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篇(3)

大百科全书把素描解释为:“素描是单色的徒手画;素描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准确地说是解释了什么是素描作品的问题。参照按照(美)大卫•罗桑德在其著作《素描精艺》对素描的理解,素描这一概念还应该包含“素描的动作或事件”。

对设计素描的认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探索开始的。起初,设计素描是作为对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素描训练课程翻译介绍而提出的一个词语。这种注重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强调用线条来刻画对象的形体结构的方法和形式也被翻译作“结构素描”。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把那些更能为艺术设计教育服务的新的素描形式称为设计素描。并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把过去沿用的素描教学定义为传统素描或基础素描,努力搜寻设计素描和它们的差异性,以此来界定什么是设计素描。经过近30年的争论,现在人们似乎弄清楚了什么是设计素描这一问题,但至少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基础素描)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和手段、思维方式和方法、素描性质和目的等方面与基础素描有着明显差异的素描形式,如表1所示。

这种认识对艺术设计素描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但笔者更愿意从设计素描一词的多义性来进行理解:(1)设计出来的素描,强调素描是设计思维在设计程序下的一种产物,重在素描的创作过程。(2)设计的素描,强调是记录设计思维创造过程的一种语言形式。(3)设计素描,强调对素描的设计,是指的一种设计形式。(4)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强调了设计素描的目的。(5)设计素描,强调素描,是指素描的一个子系统,一种素描类型。

此外,在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和探索中,人们还发现艺术设计不同的研究方向对设计素描教学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空间、结构、光影、构造和材质上具有很好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而染织则需要学生在图形、形态、工艺技术、色彩等方面有过人之处等等。试图把服装、工业设计、环艺、染织、视觉传达等研究方向的设计素描课程按照设计素描的一定程式规范起来不切实际。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却与各研究方向的内在需求和特征不相适应。正是基于上述的这种认识,笔者在环境艺术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立足环艺艺术专业的内在要求,从学生的环艺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建构出发,结合设计素描教学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一种观点:即环艺设计素描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设计观念;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环艺专业知识中的空间、结构、光影、材质和构造,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要把素描课程看做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素描向专业知识的过渡和桥梁;要使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训练方法和教学目标更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要积极主动地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成果来充实和丰富素描教学。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笔者从环艺素描教学的角度把环艺设计素描进行如下较为科学的定义。

定义1: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概念

环艺设计素描是以线条、块面来表现环艺题材的建筑、风景、景观、物体、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素描表现形式,是一种徒手绘制的单色绘画或设计作品,是环艺设计素描动作或事件。

定义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素描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是运用一定的素描和设计素描知识,在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素材搜集与整理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观念和专业学习兴趣为目的,服务于环境艺术专业的一种素描训练手段和表现形式,是艺术基础教育和专业设计教育的纽带和强梁,是环境艺术知识体系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

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次的内容:(1)素描、设计素描和环艺设计素描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素描是母系统,设计素描是素描的子系统,而环艺设计素描又是设计素描的子系统。环艺设计素描必定包含一定的素描或设计素描知识,比如:画面层次、画面空间、画面构图等。(2)环艺素描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环艺专业展开,把环艺专业中的空间、光影、结构、材质等知识和设计素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设计素描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有朴素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3)设计观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环艺设计素描的核心。以学生图形创造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为重点。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素描训练课题而得以展开的。(4)环艺设计素描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起着学生绘画艺术向设计艺术转变的转化作用。(5)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环艺素描具有一定的工程图纸性质,素描所记载的是设计思维的轨迹,体现着明显的过程性和图纸功能。

定义3: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外延

环艺设计素描除了专业设计教学素描这一基础课程主体外,其外延非常广泛。广义的环艺设计素描还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环艺速写、风景素描、建筑素描、构思草图、素描语言表现或具有素描风格的表现图纸和以环艺为题材的素描绘画。

二、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属性

1.空间属性

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要在空间里得以实现。环艺专业设计素描是为专业设计服务的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表现环境艺术题材的风景、建筑、物体等的素描形式,无疑带有一定的空间属性。这种属性表现在课题训练中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建筑空间、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的观察和体验,把它们作为描绘的对象,素材的来源,然后对其进行合乎自己意愿的组合和调整;体现在素描创作过程中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也体现在环艺设计素描作品的透视空间和画面空间当中,也体现在特定素描形式的矛盾空间里……这种属性是由环境艺术内在的空间属性所决定的。例如,上世纪90年代,鲁迅美术学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素描作品以室内特定空间等为描绘对象,运用设计化了的素描表现语言重新进行了合乎作者意愿的空间再造,即形成了一种素描形式,也体现了素描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自然也让作品带有明显的空间属性。

2.材质属性

早在约翰•伊顿执教包豪斯的初步课程时便设计一个特别重要的练习,那就是“让学生把玩各类质感、图形、颜色和色调”,来进行平面和立体的练习。随着设计艺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发现,材质媒介凭借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审美价值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材质指的是装饰材料,不同的材料质感与触觉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设计师也正是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来完成设计作品的艺术创造。在环艺设计素描中不但要追踪这些材料特性,还要突出表现那些有趣味的材质特性,可以把一些材质特性作为素描图形创作的一个题材。在环艺素描教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不同材质的感受能力和组合表现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作为素描的描绘对象,然后要求学生任意地进行组合并通过具象写实的方法进行描绘。

3.光影属性

在传统基础素描中,我们对光影的概念并不陌生,正是这微妙的光影关系使得我们的素描作品更加真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光影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描。对于设计素描而言,光影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人们借助于抽象的方法把对象概括成单纯的图形,并运用构成原理把这些图形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带有装饰性、抽象性、意向性的素描作品。但对环境艺术来说,光影关系是环艺设计的一个基本内容。有了光影可以让人们感受空间、结构、材质,创造空间范围和意境。而在景观照明中,更是把光影当作一个结构形态来加以运用。在素描训练或创作中应体现出对光影的关注和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空间、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等的光影进行观察、临摹、表现,运用不同光影来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和图像的创造。事实上,约翰•伊顿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便认为明暗对比是最具表现力之一。他在教学中强调对建筑空间进行明暗素描的练习,他要求学生们专注于建筑空间的明暗关系和亮度层次表达,忽略对建筑形体的勾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重要的练习——“黑卡纸素描”,即是约翰•伊顿在包豪斯任教期间所组织的一个课题,他要求学生们用白色的或其他亮色的笔来在黑色的卡纸上单纯勾画光的形态和光的丰富层次,每一笔就代表一个光亮度的状态。时至今日,这种方法对设计素描教学来说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4.结构属性

环艺设计中的结构是体现设计风格和满足功能需要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对于环艺专业的素描训练而言,不但要理解什么是结构,还要清楚结构的组合方式和集合构成。学生对建筑结构、室内局部结构等内容的观察和临摹,对结构为题材的形态进行加工、概括、提炼、变形、整合出新的结构形态或二维图形,并把这些过程用素描语言记录下来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和事件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环艺设计素描的结构属性。而对于素描绘画而言,环艺设计领域具有非常多的迷人的结构形式和组合样式,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有趣味的素描图形或绘画作品,从而让这些艺术充满结构特征。

篇(4)

1.引言

随着数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各种教学方法也逐渐不断的引入数学教学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学定教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该方式依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制定教学方案,并且将学生的状况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确保所制订的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教学中的课程是整合课程与教学概念之后的产物,主题式教学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并且突出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影响,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探究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理分析

以学定教的方式是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相比于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教学方案,以学定教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以学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质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与素质教学的要求相符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以案定教是以教案为依据的教学方式,以教定教是以教学自身为依据的教学方式,而以学定教是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以学定教”教学开展建议

3.1 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的学情、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进度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主动性为教学的关键,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并且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明确学生的学习难点与疑惑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比如在“两个点之间什么线段最短”的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笔者采用生活情境设定的方式,采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走近,然后测量走过的路程,不仅能够或缺气氛,增进师生交流的质量,也让“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

3.2 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在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织教学,从而进行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传统的课堂学生较少,所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开展相对容易。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众多不同层度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进行划分,将学生分成基础扎实、学习踏实;基础一般、学习踏实;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的三组,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3.3 合作探究 教学生成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学习方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在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从而有效的开展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建具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将学习的主动给学生,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点拨,使学生得到启发。

案例2:比如在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设定情景等方式,并且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平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对平行获得直观的认识。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不同的证明方式,在引导的情况下,给学生正确的指引,最终得出正确概念。

3.4 当堂训练 及时评价

在进行学前指导与学习完成后的评价与练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检测练习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人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采用当堂训练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情况,加强自我认识。采取分层次的随堂教学与教学评价,能够加深对课堂重难点的理解,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得到提升,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课堂训练与教学评价,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也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挫时会产生放弃,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估,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教学有效性。

4、结语

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学改革的持续进行,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满足当前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教师备课是前提

1.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是使一堂课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从而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学生学的需要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这是课堂增效的着力点。在课前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预设,使学生产生质疑,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2.精心备课。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优越,接触的信息量远大于以前,所以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做到能驾驭教材,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预设学生将会产生的问题点。把握引导学生在质疑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环节,这是教师做到顺学而导的前提。

3.技能拓展。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作为教师要明确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不同年龄段独有得创造性,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并在操作上反映出来。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决定教师需要教授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与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加以引导方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在备课之时把心思和精力多用于备学生,我想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把学生备好才可以更好去驾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才能更好地将“以学定教,顺序而导”的课程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的导学课堂。

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关键

导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的关键。这需要教师课堂上灵活、自然、巧妙地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顺学而导是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和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1.优化方法。在《小表格大作为》的信息技术科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技术,导入时利用学生生活中容易理解的词语、精美的网页和常用的课程表。整堂课的进行过程中,始终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自己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在学生自学后,应该请学生谈谈制作表格中遇到哪些困难,并寻找到了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自学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提炼方法。通过将知识归结到自学网页上,由学生自己浏览网页学习的方式,完成本节课任务月历的制作。另外,在网页上将知识由简到繁地进行了安排,加之融入中国民族节日,将会使本堂课的任务更加鲜明,衔接紧凑,更富有文化内涵。下课时,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操作,能顺利完成电子表格(日历)的制作。

2.点拨评价。在教学中,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和过程,而不是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评价不应该只是盯着学生学习结果的对与错,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于典型、优秀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设计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从实际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ěr guō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外耳道以外的整个耳壳。

ěr lún耳轮helix耳郭外边缘部分。

ěr zhuì耳坠ear lobule又称“耳垂”。耳轮之垂部。

wán gǔ完骨mastoideum耳后颞骨乳突部。

ěr gēn耳根ear root耳郭与头部连接部。

ěr mén耳门tragus耳屏。

ěr kǒng耳孔ear hole;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外耳道。

ěr dǐ耳底ear bottom; bottom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外耳道深部直至鼓膜表面的部位。

ěr mó耳膜tympanic membrane又称“鼓膜”。为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

lóng cōng龙葱Longcong耳内感受听觉的部位。

bí鼻nose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

bí zhǔn鼻准nasal apex鼻尖部。

bí kǒng鼻孔nostril鼻前孔,为呼吸出入的通道口。

bí dào鼻道nasal cavity又称“鼻隧”。呼吸出入之通道,即鼻腔。

bí gé鼻隔nasal septum分隔左右鼻腔的结构,即鼻中隔。

shān gēn山根nasal root两目内眦间的鼻根部分。

yān咽pharynx位于鼻腔与口腔的后方,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xuán yōng chuí悬雍垂uvula软腭中部游离缘向下突出的部分。

huì yàn会厌epiglottis又称“吸门”。位于喉入口上方,舌部及舌骨之后,呼吸语言时开启,饮食吞咽时关闭。

hóu喉throat; larynx上通咽,下接气管,是呼吸出入之门户,也是发音器官。

háng sǎng颃颡nasopharynx软腭以上至鼻后孔间的空腔,即鼻咽部。

hóu guān喉关throat pass; fauce由喉核、悬雍垂和舌根共同组成,前是口腔,后为喉底。

yān lù咽路esophagus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

hóu wō喉窝tonsillar fossa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的隐窝。

hóu hé喉核node of throat; palatine tonsil腭扁桃体。

hóu dǐ喉底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咽后壁。

hóu jié喉结laryngeal prominence颈前正中喉部甲状软骨突出的部位。

héng gǔ横骨hyoid bone舌骨。

kǒu口mouth cavity口腔。

chún唇lip嘴的边缘红色部分。

wěn吻labial commissure口角。

chún sì bái唇四白perilabial zone口唇四周。

shé舌tongue主味觉、帮助咀嚼和言语的器官。

shé gēn舌根tongue root舌之根部。

shé jiān舌尖tongue apex舌之尖端。

shé páng舌旁lateral side of tongue舌之两侧。

shé xì舌系tongue connector; sublingual vessel and ligament舌下静脉丛及舌系带。

jīn jīn yù yè金津玉液Jinjin and Yuye又称“华池金津、神水玉液”。位于舌系带两侧,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è腭palate口腔的上膛,包括硬腭与软腭。

yìng è硬腭hard palate腭的前部,由骨和肌肉构成。

ruǎn è软腭soft palate腭的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

chǐ齿tooth牙齿。

zhēn yá真牙wisdom tooth又称“智齿”。第三磨牙。

bǎn chǐ板齿incisor teeth又称“门齿”。切牙。

hǔ yá虎牙canine teeth犬齿,即尖牙。

cáo yá槽牙bicuspid teeth双尖牙与磨牙。

chǐ gēn齿根tooth root又称“牙根”。牙齿埋于牙槽骨的部分。

yín龈gum牙龈。

dīng níng耵聍cerumen又称“耳垢”。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物。

chǐ gēng齿更dental transition换齿。

chǐ jiān齿坚firm tooth牙齿坚固的状态。

xié bì邪闭pathogen block外邪闭其耳窍而致听力下降的病理变化。

huǒ bì火闭fire block火邪上炎而致听力下降的病理变化。

qì bì气闭qi block气郁气逆而致听力下降的病理变化。

qīng qiào bù lì清窍不利blocked clear orifice各种病邪上扰耳鼻喉口齿等诸窍致其失常的病理变化。

jīn pò bù míng金破不鸣broken metal failing to sound肺脏虚损而致声音嘶哑的病理变化。

jīn shí bù míng金实不鸣muffled metal failing to sound外邪客于肺系,气机壅遏而致声音嘶哑的病理变化。

gān yù shī yīn肝郁失音dysphonia due to liver depression精神抑郁不舒而致突然不能发声的病理变化。

wàng ěr guō望耳郭inspection of auricle观察耳郭的形态、大小、色质、位置,有无畸形,两侧耳郭是否对称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ěr zhōu望耳周inspection of periotic skin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畸形、红肿、增厚、瘘口、赘生物、瘀斑、疤痕、破损、溃疡、糜烂、渗液、结痂等变化的诊断方法。

wàng ěr kǒng望耳孔inspection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观察外耳道有无红肿、瘘口、新生物、耵聍、异物、分泌物、狭窄及塌陷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ěr mó望耳膜inspec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观察鼓膜标志的变化、色泽的改变、活动度、有无凹陷、穿孔以及穿孔的位置、大小等诊断疾病的方法。

wàng wài bí望外鼻inspection of external nose观察外鼻是否有红肿、畸形、歪斜、缺失等形态改变的诊断方法。

wàng bí qián tíng望鼻前庭inspection of nasal vestibule观察鼻前庭有无红肿、糜烂、溃疡、皲裂、结痂、肿块等改变的诊断方法。

wàng bí qiāng望鼻腔inspection of nasal cavity观察鼻黏膜的色泽及形态改变;鼻甲是否有肿胀、肥大、息肉样变、萎缩等改变;鼻中隔有无偏曲、糜烂、出血、穿孔;鼻道有无异物、息肉、肿物及分泌物积留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bí tì望鼻涕inspection of snivel观察鼻涕色、质、量;涕的来源及积留部位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bí xuè望鼻血inspection of nose bleeding观察鼻出血的部位、色泽、出血量及出血缓急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bí yān bù望鼻咽部inspection of nasopharynx观察鼻咽部、咽隐窝、咽鼓管开口、腺样体及后鼻孔等部位的形态、色泽变化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kǒu yān bù望口咽部inspection of oropharynx观察口咽黏膜有无红肿、干燥、溃疡等;咽后壁有无颗粒突起;咽侧索是否肥厚;腭扁桃体有无肥大、红肿、脓点、异常分泌物、假膜、溃疡、新生物等;前、后腭弓及悬雍垂、软腭有无异常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hóu yān bù望喉咽部inspection of laryngopharynx观察舌根部、会厌谷、梨状窝等部位有无异物、新生物等;会厌活动情况、有无囊肿、充血、水肿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hóu qiāng望喉腔inspection of laryngeal cavity观察喉黏膜有无充血、肿胀、披裂、溃疡、白斑;室带、声带的活动情况及有无肥厚、增生、新生物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hóu wài bù望喉外部inspection of external larynx观察喉部是否居于颈前正中,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疤痕等形态变化的诊断方法。

wàng hé miàn望颌面inspection of maxillofacial region观察口腔周围的颌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偏斜、红肿或肿胀、肿块、隆起、畸形、创伤、瘀斑等;腮部、下颌下有无红肿或肿胀的诊断方法。

wàng kǒu chún望口唇inspection of lip观察口唇色泽、形态有无异常,是否有红肿、皲裂、溃烂、渗液、结痂,口角是否湿白、肿裂、溃烂,口闭不开,或口开不闭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yáchǐ望牙齿inspection of tooth观察牙齿的排列,色泽有无异常,是否有龋洞及龋洞深浅、大小,牙齿的咬合关系是否对称,牙间隙有无疏豁,牙根有无暴露,牙齿润泽与枯槁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yín ròu望龈肉inspection of gum观察龈肉的色泽、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红肿、溃烂、溢脓、出血、瘘管、萎缩、增生及牙周袋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shé tǐ望舌体inspection of tongue body观察舌体的形态、胖瘦,有无红肿、红色或白色斑块、溃烂,以及溃烂的部位、范围的大小、形态、表面有无假膜、周围有无红肿等,舌体表面有无裂沟、舌苔的分布是否均匀,有无花剥,舌体局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范围,舌系带的长短等的诊断方法。

wàng kǒu qiāng nián mó望口腔黏膜inspection of oral mucosa观察颊、龈、腭、唇内等处的黏膜有无红肿、溃烂、斑纹、疱疹等的诊断方法。

bí bù wén zhěn鼻部闻诊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of nose嗅鼻呼气时有无腥臭等气味;听鼻息声音,了解有无闭塞性鼻音、开放性鼻音、鼾声及喷嚏等的诊断方法。

yān hóu bù wén zhěn咽喉部闻诊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of larynx and pharynx嗅咽喉有无腥臭、腐臭气味;听嗓音是否洪亮,有无清嗓或吭喀、毛、沙、嘶、哑等情况;听呼吸音有无喘鸣、咳嗽声是否清脆、有无犬吠声等的诊断方法。

kǒu qiāng bù wén zhěn口腔部闻诊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of oral cavity嗅口腔中有无异常气味,听患者语速、语音、语调变化等的诊断方法。

wèn ěr lóng问耳聋inquiry of deafness问耳聋的起病诱因、时间长短、程度、治疗经过及相关全身性疾病等的诊断方法。

wèn ěr míng问耳鸣inquiry of tinnitus问耳鸣的发作时间、响度、音调,诱发加重的因素以及有无听力下降等的诊断方法。

wèn xuàn yūn问眩晕inquiry of vertigo问眩晕发作的特点,眩晕发作时是否伴有耳鸣耳聋,过去有无类似的发作史等的诊断方法。

wèn ěr tòng问耳痛inquiry of earache问耳痛的时间长短、性质,是否伴有耳漏,有无挖耳、污水入耳、外感、外伤史等的诊断方法。

wèn bí sāi问鼻塞inquiry of nasal obstruction问鼻塞的发作时间、特点,鼻塞缓解及诱发加重原因等的诊断方法。

wèn xiù jué问嗅觉inquiry of olfactory sensation问嗅觉障碍发生的时间长短和诱发因素,有无嗅觉异常等的诊断方法。

wèn bí tì问鼻涕inquiry of snivel问流涕的时间长短,涕量的多少,鼻涕的质地、色泽,有无异味或带血丝,流涕方式等的诊断方法。

wèn bí tòng问鼻痛inquiry of nasal pain问鼻痛的部位、性质、时间规律,是否伴有头痛以及诱发因素等的诊断方法。

wèn yān hóu téng tòng问咽喉疼痛inquiry of sore throat问咽喉疼痛的时间及其规律,疼痛的部位及其性质,疼痛是否放射到耳部的诊断方法。

wènyānhóuyìwùgǎn问咽喉异物感inquiry of sensation of foreign body in throat问咽喉有无热感、干燥感、痒感、痰黏着感、阻塞感、吞咽及呼吸障碍等的诊断方法。

wèn tūn yàn问吞咽inquiry of deglutition问有无吞咽异常的感觉,注意空咽与进食吞咽有无不同的诊断方法。

wèn fā yīn问发音inquiry of phonation问声音变化的时间,声嘶加重或减轻的诱因,发音时是否伴有喉痛,患者是否从事与嗓音有关的职业等的诊断方法。

wèn ké sòu tán xián问咳嗽痰涎inquiry of cough and sputum问咳嗽的特点,咳嗽发作的时间规律,咯痰的色、质、量及是否带血(血的色、质、量)等的诊断方法。

wèn hū xī问呼吸inquiry of breath问有无气急、气促、气短,呼吸时有无喉鸣音,呼吸困难与活动、的关系等的诊断方法。

wèn kǒu qiāng nèi téng tòng问口腔内疼痛inquiryof oral pain问口腔内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喜恶冷热,疼痛原因或诱因等的诊断方法。

wèn kǒu wèi问口味inquiry of oral taste问口味变化的性质、时间、病程,与口腔疾病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等的诊断方法。

wèn kǒu gān问口干inquiry of dry mouth问口干的程度、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口渴、喜恶饮水,进干食需水伴下与否等的诊断方法。

wèn chǐ shé nǜ问齿舌衄inquiry of gum and tongue bleeding问齿舌衄血的时间、性质 、病程、出血量多少,以及伴随症状等的诊断方法。

ěr bù qiè zhěn耳部切诊palpation of ear牵拉耳郭,按压耳屏及耳周是否有疼痛反应,若有肿胀或新生物,应探查其软硬程度、活动度及是否有波动感或压痛的诊断方法。

bí bù qiè zhěn鼻部切诊palpation of nose触压颧、额、鼻根、眼内眦两侧,观察有无压痛;触扪鼻根、鼻背部有无骨擦音或凹陷;对鼻前庭囊肿、硬结进行触诊;对鼻甲肿大者,可探查其硬度,发现鼻腔有新生物,可用卷棉子轻轻触压了解其软硬程度、活动度的诊断方法。

yān hóu bù qiè zhěn咽喉部切诊palpation of throat触摸咽喉内肿块软硬程度及活动度,有无压痛;触摸腺样体,辨其大小、软硬等情况;按压喉核观察有无分泌物溢出;如咽喉有局限性红肿,可在局部触压以判断是否成脓的诊断方法。

jǐng bù qiè zhěn颈部切诊palpation of neck触摸颈部有无肿胀、包块、核及其大小、软硬度、活动度,是否有触压痛等的诊断方法。

kǒu qiāng bù qiè zhěn口腔部切诊palpation of oral cavity用手指或器械切按口腔黏膜、牙龈、舌体、口底及颌下等,用探针触探龋齿、牙周袋及瘘道,用口镜或镊子柄端垂直轻叩牙体切缘或牙合面,或向侧方轻叩牙齿的颊面、舌面等几个方面的诊断方法。

ěr míng耳鸣tinnitus外界无声源而病人自觉耳中鸣响的表现。

ěr lóng耳聋deafness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的表现。

zhòng tīng重听hard of hearing程度较轻的听力减退的表现。

ěr tòng耳痛ear pain耳郭、耳周、耳道及耳底疼痛的表现。

ěr liú nóng耳流脓purulent ear discharge耳内流脓的表现。

ěr guō kū gǎo耳郭枯槁withered auricle耳郭干枯,失却荣润的表现。

ěr yǎng耳痒ear itching耳郭和外耳道及耳内作痒的表现。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34-01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多、应用广、难度大的特点。要想在课堂中充分贯彻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只有教师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完整、准确、详细的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一 充分了解学生基础,做到准确定位

课堂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与顺利实施,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学生设定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目标,学生们能打开兴趣之门;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些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低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情况适当变通,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笔者接手两个班级,班级特色鲜明,一个是与重点中学的合作班级,一个是本校的普通班级,针对两个不同班级重新制定教学目标,最终都要完成学科内容,但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合作班级定性制定目标普通班级定量安排。总之,在制定目标时坚持一个原则: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联系为主线。只有这三者有机联合,才能在信息课堂中有效地贯彻教学目标。

二 制定目标,完成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同时,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从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从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课堂教学目标仅有知识与技能一个方面构成是不够的,还应包括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

针对《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章节,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合作班级的教学目标制定中着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消化、理解,老师的点评,可顺利完成一次课程的内容。而在普通班级中制定目标时着重强调让学生多练、多做、多想为什么。

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主要通过教学目标来发挥各自的作用。也就是说,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加强目标达成,实现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从测量、评价的量来看,有显性的量和隐性的量。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量,方法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隐性的量。显性的量是否形成可以通过终结性的结果加以判断,而隐性的量是无法通过终结性的结果加以确定的。隐性的量是动态的过程量,它更多地隐含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因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关注了课程的实施过程,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加强了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起到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原来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篇(8)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填鸭式、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无法转变为能力。

(2)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一段时间后再实践教学,枯燥抽象的纯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亟待改进。其他不足包括教学内容与职业需要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匮乏,教学评价不完整等。

二、教学改革内容

1.应用CAI课件、投影、摄像等教学资源

利用CAI课件广泛收集相关资源,将图形、影像、动画、文字等有机结合,通过灵活交互的界面来提高实验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抽象繁杂的实验内容直观简单化,易于掌握和运用。由于分组示教,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同时实验课时不足,为此,我校教研室对一些操作时间较长、耗材较贵的实验,比如瓷筑塑与烧结、熔模包埋及金属的打磨抛光等,利用摄像设备及多媒体系统,现场直播示教全程,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且一次完成示教,节省了时间、材料,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声、光效果及互动界面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形象的多维知识体系,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再现出来,不仅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大大增加,也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合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通过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对理论作详细阐述,又可对临床应用过程及应用要点做充分的解释。

2.将部分章节应用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由教师适当分析并与学生互动,直至解决问题的答案。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动态教学特色,即教学互动、教学互长的特点。探讨各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分析能力,这对于复杂、深奥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金属烤瓷牙牙体预备方法时,学生分为10~15人一组,由组长组织小组学习牙体外形、牙体牙髓基础知识并提出各个牙面预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小组的各位成员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集中小组讨论,直至问题解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做过多的介入,仅起一个引导作用。PBL教学法学生和教师评价项目表如下:

序号 评价项目

教案评价

1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2 教案中教师注意事项提供的资料不足

3 教案预设的学习目标适当

4 学生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5 教案难易适中

授课过程评价

1 上课时教师能全神贯注于小组讨论

2 能给予学生支持,鼓励学生发言

3 会在适当时机给予提示

4 在讨论中是引导而非教导

5 会让学生修正小组作的错误推断与假设

6 能避免小组讨论变成小讲课

7 小组讨论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反馈

8 反馈内容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应用“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

当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并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个错误引起的后果,得出正确结论[2]。让学生实践操作每个制作工序,不能让学生认为其中一个工序没有做好,从头再开始,而是鼓励学生尽量纠正错误,完成整个工序。完成后,教师有针对性集中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树立学生敢于直视问题,不隐藏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

4.理论实践结合同步进行,在实践中学理论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学生边听讲、边练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该课程作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适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打破二者之间的界限,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教学做合一,所有课程都在实验室进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进一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授课

加强学校与医院、门诊、企业的联系,成立口腔工艺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监督、指导教学,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给予教学效果评价,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与互动。与口腔医院、门诊进行合作教学,共同利用教学资源,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还能准确掌握动态和新技能的改进。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组织在校生定期参观、见习,使学生熟悉常用设备、材料,掌握固定修复体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义齿制作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理解与领会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自查、评估作用,考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还要及时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由于专业的独特性,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理论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职业道德素养考核占总成绩的10%。

三、总结

对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具备口腔医师和口腔技师的职业水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指导实践教学,为培养全面适应和服务于新时代的真正高素质医学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9)

一、思维定势的成因

1.经验的积极形成思维定势。

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会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这种准备是与学习者已经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的。思维是对已经有经验进行改组的,已有的经验必须不断改组和更新,才能够达到思维的优化,但是已有的经验常常阻碍知识的改组和更新。

2.功能固着形成思维定势。

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给某种物体的倾向性。比如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笔是用来写字,等等,因为这些功能固着的影响,人们只能看到熟悉的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潜在功能,很难发现事物功能的新异之处,因而使问题的顺利解决受阻。就像鱼生活在水里,鲸也生活在水里,受推理前气氛的影响,人们就会依据定势思维,推理出“鲸是鱼”的错误结果来。

3.简单的模仿练习形成思维定势。

每一个问题都有最其合理的解决方法,但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套用先前解决问题方法的倾向,这种倾向多次被强化后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长时间进行同类型问题的模仿性练习,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某种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思维越强,思维就会越不灵活,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克服思维定势的方法

了解和认识思维定势的形成原因,对于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上述三种思维定势的形成原因,有的放矢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1.加强数学概念教学,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事物的概念是人脑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反映,数学概念就是构成数学模式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要让高中学生形成适应新内容的数学思维,就要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教材内容中的数学基本定理、概念、公式,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的突破点应该放在加强数学概念教学上,在实施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依据高中学生逻辑思维相比于初中阶段已经比较成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从表面到里面,从模糊到明确,从片面到全面,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种逐渐发展的思维心理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弄懂概念的内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综合应用各种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变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事物的用途及适用范围。

2.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克服功能固着。

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机智灵活地使用已有的材料和工具,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使问题迎刃而解,与功能固着的作用相反。学习者要具有功能变通的能力,一方面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需要熟悉事物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要有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一题多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积极创造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推理气氛,注重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2 教学背景分析

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分异构体的辨析和书写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有机试题中的难点。我校学生有机化学复习到最后,其他内容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合成推断、反应类型等均能做到胸有成竹,唯独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总无十分把握,总担心会有遗漏现象。事实上最后阶段有机试题也基本上失分在此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不够有序、不够全面、不够灵活。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个问题呢?

通过对各种网络、教辅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本人的切身实践,我认为“基团插入法”在判断和书写同分异构体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1)该方法只需要考虑骨架的碳链异构、苯环上相应基团的位置异构而不需要考虑官能团的类别异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2)它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化,有效避免重复和遗漏问题,提高高考得分率;(3)这种方法判断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更加方便、快捷,而近几年高考基本上考查的都是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含苯环的居多;(4)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醇、醛、羧酸、酯等主要衍生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鉴于以上分析,我决定在教学中引入“基团插入法”,因此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红色基B同分异构体书写,认识“基团插入法”。

(2)模仿“基团插入法”书写C5H10O2(含-COO)的异构体,掌握-COO的2种插入方法。

(3)通过托品酸3种条件下异构体的书写,体会含苯环碳骨架上基团的相对位置。

(4)灵活选择“插入基团”和“碳骨架”解决高考试题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问题。

3.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基团插入法”从认识完善灵活运用的过程,在充分交流、讨论中学会“插入基团”和“碳骨架”的选择方法。

(2)学会提取“限定条件”所含信息,并运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融合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

(3)在“基团插入法”的认识和运用过程中,建立有序思维,并逐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感受原子、分子以及化学键的魅力,感叹“小分子”与“大世界”的有机联系。

(2)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在合作与对话中彼此分享智慧,感受尊重,体验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成功的快意。

4 教学过程

4.1 初识“基团插入法”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呈现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关于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题型,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引出作业中红色基B(图1)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问题。

问题:-NH2和-NO2直接与苯环相连且处于对位的同分异构体一共有多少种?

A. 2种 B. 4种

C. 6种D. 10种

正确答案10种。课堂调查发现,全班41人中第一次写出10种的只有9人。请学生A表达其思维过程,教师板书。学生A在-NH2和-NO2直接与苯环相连且处于对位的基础上改变-OCH3在苯环上的位置,得到2种不同的结构;将-OCH3改变为-CH2OH,在苯环上也得到2种结构;再将-OCH3换为一个-CH3和一个酚羟基在苯环上有6种相对位置,共得到10种符合题意的异构体。

学生B表示有不同的方法,固定基本骨架(图2),将-O-原子插入骨架上苯环与甲基之间、甲基的碳氢键之间以及苯环上3种碳氢键之间,得到5种符合题意的异构体;然后将甲基挪至硝基邻位又得到5种相应的异构体。

图2

教师介绍学生B的方法,引入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新方法“基团插入法”。

4.2 模仿“基团插入法”

要求学生模仿“基团插入法”在学案上书写任务1中C5H10O2(含-COO)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教师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对话,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方法比较生疏,再加上-COO有2种插入方式有的学生没有想到,所以学生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写出7种,有的写出9种,少数学生写出13种。小组之间自发进行交流。

教师请学生C(写出13种结构)表述其思维过程,肯定学生C发现了-COO的2种不同插入方法。根据学生C的描述,教师板书如下(图3)。

图3

4.3 完善“基团插入法”

要求学生在学案上书写任务2中托品酸(图4)3种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

图4

限定条件Ⅰ:1,3,5三取代苯,苯环上直接相连的分别是羟基、甲基、含-COO的基团;

限定条件Ⅱ:1,3二取代苯,苯环上直接相连的分别是羟基、含-COO基团;

限定条件Ⅲ:二取代苯,苯环上直接相连的分别是CH2OH、含-COO基团。

教师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对话,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基团插入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觉,很快不少小组都得出了正确答案。请学生D表述思维过程,教师板书。然后请将亚甲基(-CH2-)作为插入基的学生E讲解他的方法,强调“插入基团”可以灵活选择。

4.4 活用“基团插入法”

要求学生在学案上完成任务3和4:

任务3:扁桃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2010年北京高考题)。

任务4:化合物E(C7H7OBr)有多种同分异构体,1H核磁共振谱图表明,其中某些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任意3种的结构简式(2010年浙江高考题)。

此时,学生对“基团插入法”已经能应用自如。任务3想出了插入“-COO”以及固定“-OOCH”插入“-CH2-”2种方法;任务4想出了插入“-O-”和“-CH2-”不同的插入方法。

4.5 课堂小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出“基团插入法”的优点。

图5显示了上述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5 教学环节间的关系

5 教学评价设计及实施

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见表1。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对“基团插入法”是否能领悟、会模仿,观察书写速度的快慢、正确率高低、是否能灵活改变“插入基团”以及能否优选更简单的插入方法 任务1,C5H10O2(含COO)同分异构体书写属于学生模仿阶段,用时长、答案不统一(7种、9种、13种等);任务2,含苯环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虽然难度有所加大,但是学生对该方法已经找到了感觉,正确率大大提高(几乎每组答案都对,个别同学开始有问题,经过小组交流后自行解决);到了任务3、4,学生已能较熟练变通地运用这种方法,灵活选用“插入基团”,能够初步评价方案的优劣

课堂小组自评 一句话或一个词说出“基团插入法”的优点 “两根键(二价基)”、“思维有序”、“快速”、“不容易漏”、“含数学思维”……

课后问卷调查 1.你以前是怎样书写同分异构体的?

2.你觉得“基团插入法”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3.这节课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4.你觉得“基团插入法”更容易还是更难 1. 72%同学先写出一个再观察或先想类别,然后改变碳链

2. 90%同学认为“思维有序”,不用一个一个写出

3.“神奇”、“缜密”、“一种新方法”、“快速”、“实用”、“连续而有逻辑”、“拓展了思路”……

4. 41位同学,39人认为更容易,1人认为更难,1人未作答

6 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上成一节高三复习常态课,没有“大动干戈”,只用到了每节课最常规的PPT和板书。主旨是想在常态下把最经济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手头教辅资料”用足,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

教师资源:本人的亲和力创设了一种富有活力、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明确的任务驱动着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激起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课堂交流非常充分,对话不只是“一问一答”。“大家同意吗?”“其他同学也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吗?”我随时都在关注全班同学的表情、反应和随时生成的问题,及时鼓励不同意见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看似“跑题”的观点。

学生资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例如:教学预设由教师介绍“基团插入法”,而在展现作业过程中,一个学生说出了这种方法。我于是充分利用了这个资源,“我把这位同学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对该生是一种赞赏(整节课该生举手3次),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COO”的2种插入方法也是学生“发现”的,我及时予以肯定,并沿用了他的“正插、反插”名称。课堂实录显示,该生的脸上笑容荡漾。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个体资源互相激发,思维有效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例如,书写C5H10O2同分异构体时,某个小组有2个学生意见相左,经过交流,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2人都有收益。

作业资源:作业中的问题具有共性,而且经过了学生的深思熟虑,利用充分思考过的作业作为资源,可以最大范围内引起学生思维的共振。本堂课以红色基B引入,课堂结束时又要求学生课后改变插入基团重新审视该物质,充分挖掘了作业资源的价值。

上一篇: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 下一篇: 制造业工程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