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创新文化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创新文化的重要性

篇(1)

1.1.1初期阶段针对中药学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此阶段在大二下学期选拔成绩优异,对科学研究或者中药企业生产、销售和研发有浓厚兴趣的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分别组织申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或组成兴趣小组,于大学二年级暑假进驻到中药学学科平台,进行中药学各学科门类的动手实验能力训练。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主要考核指标为《科学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间讨论沟通与协作情况;熟悉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药学课程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创新计划课题组和兴趣小组中筛选具有敏锐思维、动手能力强和学习优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阶段贯穿大三年级,并在大三年级的暑假结束。此阶段主要在课题设计中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工具、数据库、图书资料和与导师、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的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归纳总结出课题设计方案,并能在课题的进行中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学会撰写中文论文及工作总结和课题汇报等内容,能积累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养阶段此阶段主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初中期的训练与培育,进人此阶段的学生能独立进行一个小课题的设计、进行和完成。此阶段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通过阅读文献,尤其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达到形成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科研或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和结题,能独立撰写专业论文。

1.2取得的成绩

从2009、2010、2011和2012年接受了4批共计15人次的学生参加的创新性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够按照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计划。同时,创新性计划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如2009年崔维恒等同学在实施《单味中药。一葡萄糖昔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创新性计划中,发表国内核心论文5篇「3一7]。20n年邢晗等「8一,2]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2010年赵辉等[l3]同学参加了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以上创新性计划的实施,在大学基础课程结束与专业课程学习开始的节点上,通过创新计划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的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推动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并逐渐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如参加创新性计划的同学分别有1人2009年保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年考取硕士研究生3人;2010年保送北京大学医学部1人;2011年有1人保送到浙江大学。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推行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在项目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如何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

参与项目的学生处于大学基础课程结束和专业课程开始的节点,如何能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是首要问题。计划实施初期,兴趣爱好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和参与者不断交流、鼓励和引导他们对中药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前景有着探寻的渴望。

2.2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

参与项目的学生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是实现中药学“阶梯式”培养的关键。团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项目参与者之间能互相鼓励在课题的选择、整理和进行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研究的快乐。2乃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创新性计划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初始,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创新计划的实施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篇(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产生之后,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中,最终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指导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最近几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资金实力、员工素质以及技术的竞争之外,企业文化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中小企业增多,规模也在逐渐增大,企业的员工不断增多,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起来。很多企业只关注企业发展的年计划、年盈利,把公司的主要力量都运用到企业营销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研究自己企业的文化,很多都照搬别的企业文化,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情加以考虑分析,最终导致企业文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多企业一旦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多年不变更,使得企业文化形同虚设,与现实脱节,起不到应有的凝聚力和指导意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管理,就是指企业对企业内部很多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率,为企业生产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作用重大,指导着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经营更加顺畅,使员工相处更加和谐,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用软性的文化疏导,给予员工精神的支持和力量,帮助员工解决成长中、生活中以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企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更好的发展。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灵魂和支撑,帮助企业渡过诸多危难关头。这都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核心凝聚力的结果,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企业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发展计划,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最终使员工归属感更强,从而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促进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提升

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是很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文化创新的实现直接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想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如果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最终形成强大的核心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一定意义上就代表着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地实现了一体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企业跟企业的合作成了新常态。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多而变得多样化。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文化的合作成为企业之间合作的一个切入点和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一定程度上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促进了企业之间合作新局面的产生。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够让企业管理者清楚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独立发展,不依靠任何别的力量,已经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合作共赢,不仅成为人与人、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企业与企业,甚至是国与国之间获得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甚大,指导着企业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决定着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每一项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文化,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帮助企业不断壮大。文化的创新能够引领企业管理迈向新的台阶,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软性文化能够促进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引导并制约员工的言行举止,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传统的企业管理是用硬性的指标和制度规定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的创新用柔性的引导和规范来配合企业的管理,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的创新还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特殊的创新氛围,深深地影响每一位员工。企业文化创新能够使员工形成创新的价值理念,继而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能量,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能够影响员工形成主动进取、积极创新、不畏惧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员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和能量。最终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奋勇前进的一种创新氛围,为企业各方面的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企业一旦形成创新精神,也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

(一)企业文化创新与其他因素的配合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文化并非独立起作用的,而是与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对企业员工形成影响,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与其他因素相互配合。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取得利润,是社会组成的关键部分,也是企业能够促进社会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力量。所以企业文化创新必须与企业外部的营销和宣传结合起来,让社会上更多消费者清楚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不仅能够对企业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对企业品牌的树立、知名度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企业文化创新还要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创新的实现需要公司上上下下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要想企业文化符合自己企业的员工需要,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结合企业和员工的情况,制定一整套科学的、完善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制度。

(二)企业文化创新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

一个企业之所以要有企业文化,之所以要不断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企业的文化创新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企业文化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企业文化亦是如此。如果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的发展,则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如果不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要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创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例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员工沟通的平台,定时地针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沟通,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积极的评论,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例如定期召开企业大会,让企业员工有沟通的平台,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

真正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传统守旧,只重视企业的管理,不重视企业的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只重视企业员工的物质奖励和需求,不重视员工精神的需要和精神的安慰奖励,势必导致企业员工对企业归属感不强、凝聚力不强,一旦企业发生困难,企业也没有足够强的核心凝聚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生存下去,更不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创新重视,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企业管理者除了关注企业文化创新,还必须懂得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理解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起作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3)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企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明显企业特色的一类文化,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产品及人际关系等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1.独特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产品特点、地域特点、用人特点,这些特点的长期作用就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例如,动漫产业公司同传统的重工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截然不同,动漫企业内部员工多为富有想象力的年轻人,而传统的工业企业内部员工多为严谨的技术人员

2.积累性

企业核心价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企业历届员工不断探索逐步积累起来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段漫长的更新、保留和继承的过程,它是企业从最初兴起时产生的企业产品口号、企业形象,到最后经过不断积累和发展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最终形成优秀的,符合企业发展的文化。

3.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造就了带有那个时期特色的企业文化。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当前的企业文化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紧随时展的脚步,积极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思维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1.支撑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企业发展离不开物质财富的支撑,也同样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支撑。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促使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实现更长久、更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在这三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

2.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存在能赋予企业更强大的内部凝聚力。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很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存在增强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联系,使他们在工作中产生归属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责任,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果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忽视了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关怀,就会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对领导者的不满情绪,企业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员工之间也会缺少凝聚力,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3.宣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对内具有提高员工凝聚力的作用,对外具有宣传企业形象,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环境,参加公益事业,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名片,潜移默化影响着周围居民和同行的其他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不仅提高了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4.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部形成了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局面,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步伐。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职业道德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岗、敬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影响企业员工甚至与企业有联系的单位,使企业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影响力,带动周围的人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支柱也是企业活力的来源。通过对企业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文化是一种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随着企业发展阶段、时代特点及社会现实的不同,企业文化的深度和内容也有不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形式上的创新,其二为内容精神层面的创新。形式上的创新包含企业的宣传口号、产品外形等;内容及精神上的创新包括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精神状态、企业的核心价值、职业道德等,形式上的创新是表象,内容和精神层面的创新才是根本。创新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永不停止的,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原有的企业文化势必不再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主动、由内而外的打破原有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自我创新,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只有重视了企业文化创新,才能提高企业发展状态,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企业文化的更新能带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加强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中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开始促使企业文化朝着柔性化方向发展,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地位有所降低,精神文化的作用逐渐凸显,过去传统强硬的管理模式逐渐被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取代,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另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在选择企业时更加看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吸引、留住人才,企业必须紧跟文化创新方向,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提上日程,给予优秀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企业文化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相互作用,共同支撑起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尽管这种力量看似寻常却能极大地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创新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在进行文化创新的同时,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制度创新的解决方案,研究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企业管理创新的能力。同时,企业文化的创新也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凝聚力,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维、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管理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作用,而企业文化的创新则能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发挥上述功能,为企业管理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的管理也离不开创新,失去了创新能力,企业就如同一潭死水,缺少发展的生气。只有进行文化创新,企业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甚至超越时展,在企业内部形成充满活力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凝聚力,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文化的创新开创企业间合作新局面

企业文化具有提升企业影响力,促进企业品牌建设的功能。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想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必须顺应发展,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创新。首先,企业文化创新能让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才是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其次,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从企业文化入手寻找共性,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达成合作共识,提高合作的紧密度和可靠性。

篇(4)

关键词:创新文化 创新 企业发展

创新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包含若干因素的相互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社会的创新文化是整个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和核心。

创新文化的结构体系

(一)基于文化发展的创新文化渊源

创新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创新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整体文明先后孕育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种重要的形态。人文文化将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人类文化的基础。科学文化则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经济时代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发展产生的对技术的呼唤以及市场交易的出现对法治的要求而产生的。随着工业经济形态的高度发展,知识经济形态发展起来,创新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终引领了创新时代的到来。创新时代的发展反映到文化上来就是创新文化的构建。

创新文化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融合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人文文化尊重人的价值,强调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文化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创新首先需要冷静的思考、深入的研究和艰苦的探索,需要尊重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是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创新也需要一种追求卓越的冒险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这又是人文文化的表现。

(二)基于创新主体的创新文化层面

创新文化是对创新具有导向和牵引作用的文化,是各种创新活动所赖以进行的文化环境,具有明显的层面性。创新文化层面应该依据不同的创新主体要素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反映国家意志的创新制度层面、体现个人倾向的创新精神层面以及凸显企业行为的创新实践层面。

作为创新主体要素之一的国家政府成为创新文化组成部分的途径是创新制度的构建,包括宏观上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微观上创新人才计划、创新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励制度在内创新制度的建立,这些将作为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全社会的创新氛围。作为创新主体要素的个人,不仅包括科研机构、企业及大学的创新人员,还包括企业家以及民间的创新个人,他们是创新活动真正的实施者,其价值观、精神状态和创新倾向是决定创新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当然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层面之一。企业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创新主体,除了体现在个人创新精神层面的企业创新人员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以外,企业在创新文化中的作用层面主要体现在其实践性。创新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企业创业实践是基于创新的行为过程,创业意识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层面。

(三)基于创新特征的创新文化因素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基于这一定义的创新行为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促进创新的文化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构成了创新文化的主要内容。

创新具有新颖性,其过程是新领域的开拓过程,需要创新者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这也是构成创新文化精神层面的关键要素之一。

创新具有系统性,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创新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因此,创新需要创新文化制度层面国家创新系统的创建,也需要创新文化精神层面的互信观念和合作意识。

创新具有商业性,创新成果顺利完成转化才标志着创新过程的顺利完成,所以说创新过程也是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创新文化实践层面的企业创业实践,当然,创新文化制度层面的金融支持和市场准入的放宽也是必要的补充。

创新具有科学性,创新虽然形式上表现为标新立异,但其实质是求真务实,只有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才能取得成功,这就需要创新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包括尊重客观规律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创新具有风险性,首先创新不一定能够成功,而且创新成果不一定能够顺利转化,所以,创新文化的精神层面不仅要包括冒险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而且还需要全社会形成宽容失败的风气。另外,创新的风险性还在于其具有外部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创新文化的制度层面必须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

创新具有国际性,随着国际化程度的逐渐深入,创新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国际性地区性机构的作用及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势正逐渐加强,技术开发机构也呈现出多国籍化的趋势,这就需要创新文化必须具有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详见图1)。

创新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一)创新文化的微观作用机制

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首先应该是精神生产的过程,创意阶段是创新过程的发端。而创新成果必须成功完成转化(市场化),才能实现创新的经济价值,才标志着创新过程的完结。所以,创新过程在创意阶段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生产阶段和创新成果转化阶段(图2 )。

创新文化对创新的作用正是体现在对创新过程的三个阶段:

首先,创新文化是创意生长的土壤,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创意是创新精神的生产阶段,合理的符合规律的创意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创新文化精神层面中的首创精神是创意生长的催化剂;良好的互信观念、合作与开放意识以及宽容失败的风气为创意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新文化制度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则是创意顺利展开的重要法律保证。

其次,创新文化是生产过程的产品与工艺创新的要求,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产品和工艺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内容。产品创新是为了顾客和用户的利益而引进的新产品或服务。工艺创新是居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新工具、设备和生产的技术知识创造过程,可以提高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效率。工艺创新涉及大量的工具、设备、人员和社会系统,关系到生产的整个过程,具有相对系统性,需要有纪律性的文化环境,这与创新文化精神层面的互信观念、合作意识是契合的;产品创新则相对独立,一般是独立于组织系统实施的。它需要独立自由的文化环境,这与创新文化的开放意识、坚持精神以及宽容失败的风气是一贯的。

再次,创新文化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是创新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创新成果转化是指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或市场化的过程,这对企业家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企业家的创业意识,而这又是创新文化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主要内容。并且,创新成果的转化也需要政府在资金、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领域的引导和支持,实际上也就是对创新文化制度层面的完善。

(二)创新文化的宏观重要性

首先,创新文化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创新文化是形成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要加强国家的竞争力,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改变经济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前沿文化的创新文化,这种作用当然就体现的更加明显。

其次,创新文化是企业实现升级转型的客观要求。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创新显然是促成这个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跟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决定企业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新的竞争条件下,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活动,对加快企业的升级转型、增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创新文化的培育路径

(一)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完善创新制度

政府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构建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创新,培植创新文化的土壤。首先,要建立开放、公平的体制机制。就开放来讲主要就是要建立开放的科研机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就公平来讲重点是确立公平竞争的机制。其次,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机制。着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者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那些“小人物”们提供更多公平参与的机会。再次,要建立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支持平台。通过资源、资本、技术等物化要素的自由流动,对民众的个体精神和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优势的区域创新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二)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文化的营造者和传播者,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弘扬创新企业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重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往往会提供创新的方向,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气氛,鼓励个人的高度主动性,推行有效的多功能团队的协作和融合,促进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动。因此,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文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创新热情。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创新者的乐园,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极为舒适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而且其经理层要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工作安排。

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创新文化的继承性特征是导致区域创新模式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鲜明特征的区域创新文化是解释区域创新模式差异的重要角度。创新文化的可塑性特征表明了政府在创新文化培育中的重要角色,需要进一步思考政府如何在创新文化培育中发挥作用。

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体系的关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非正式制度如何在创新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新体系的成长中发挥作用,特别是进一步学结创新文化与创新网络的关系。

从大学的角度理解大学与创新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领会“大学――产业互动”是创新文化源泉。

参考文献:

1.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著,吴金希等译.文化VS 技术创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孙国际.创新文化的渊源及其内涵的形成提炼与升华[J].科学新闻,2007-6-10

3.员智凯.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构建和谐社会[J].广西社会科学,2006(4)

4.毛明芳.建设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为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J].科学新闻,2007(3)

5.罗孝高.创新文化的基本模式与创新文化的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4(5)

6.辜胜阻等.区域经济文化对创新模式影响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4)

7.弗朗西斯福山.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

8.金吾伦.创新文化模式[J].科学决策,2001(4)

9.陈劲.产品与工艺创新和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关系[J].管理学家,2006

篇(5)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各国竞争的核心已经转到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来。这里所说的人才主要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传承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孕育新思想、新文化、新文明的摇篮。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引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跟美国的创新文化是分不开的。美国培养出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而我国至今还还未曾获得象征着代表国际科技发展水平的诺贝尔奖。因此,通过比较研究两国大学创新文化的差异,对于我国大学创新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什么是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有关的概念,它与文化创新不同。很多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文化的涵义:“创新文化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活动的精神家园。简而言之,创新文化就是有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2]而大学创新文化指的是:在大学这一时空范围内,营造出一种敢于冒险、善于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宽容失败的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大学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下位概念,大学文化是大学创新文化的上位概念。大学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大学创新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态,但应该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文化的张扬、升华和浓缩,集中代表了新时期大学文化的精髓和要义。

二、美国高校创新文化研究

在国外,很少有人把大学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而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把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进行研究。在对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中,有学者认为影响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方面是:校园精神、交流沟通、管理和物质环境。大学文化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的,是由清晰的使命感所统一起来的高水平的参与(engagements)、期望(expectations)和标准(standards)。

1、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这一点与美国的文化是分不开的,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较少的文化传统使得它在实际上不存在阻碍维护文化思想的传统。相比于中国人,他们显得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更加个人主义,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正是因为这些文化背景,使美国高校更注重以学生自身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性与创造性。

2、交叉融合的多元文化现象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部分美国人都是从世界各地到美国的移民的后裔,因此,美国一向以“民族熔炉”而著称于世。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们纷纷涌向这片土地的同时,也把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种子播撒到了这里。各种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形成了美国文化较为宽容的特点。而美国的大学,更凸现了这种多元特征。在美国的大学里,各种肤色的人群,形态多异的装束,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汇在一起,不同的教育形式、多元的师生构成、国际性的文化背景、色彩各异的教学组织方式,形成了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3、尊重科学,重理性分析与经验判断

美国的文化是尊重科学的,喜欢用精确的数字及精密的逻辑推理来描述世界,通过实验来得出事实的判断。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很注重科学研究的实用性。但是由于它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要将科学研究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而是注重深入的科学研究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也许是研究方向的转变。并努力将这些成果应用到经济发展当中。这跟美国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鼓励追求真理,努力坚持才能达到科学的彼岸。

三、中国高校创新文化研究

通过分析美国的创新文化,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快速的发展和少量的文化沉淀,有时会让人觉得它象是在黑暗中爬行的动物。但是它的爬行在当前看来却是朝着光明的方向爬去。当然,未来的发展态势如何以我不敢妄加推断,但是我相信拥有创新能力将是个人以及国家发展的永恒动力。

1、文化传统

我国乃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近代的科学发展却兴起于西方。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伟大的发明,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却一直落后呢?也许是在大国的骄傲中固步自封,自以为得意而丧失了斗志。加上儒家重仕途轻技术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我国历来就不重视科学技术,而以仕途经济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到今天的大学校园仍然可以看到此现象,公务员热正是典型的例子。

2、学术自由观念未深入人心,导致创新精神缺失

最初的大学是由行会发展起来的,师傅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发展为大学以后,教授的权力也是相当大的。那时候的教学只根据教授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学术保有良好的纯正性。而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起步较晚,基本上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走的比美国更加迷茫。至少美国没有受“传统”的影响,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二战结束后,美国从德国“抢”了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并提供适宜的环境让他们搞科学研究。使得美国得以迅速的发展。而我国从来都没学术自由的传统,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带有政治目的的,特别是在时期迫害了一大批的学者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晚了二十年。这些方面都抑制了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弘扬。我国高校深受此影响,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带有思想上的统一。这些文化是不利于创新的文化。

3、功利主义

我国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似乎人们理解的是以金钱为中心,以利益为中心。大学里到处充斥着权力与利益之争。教授搞的不是科研,所谓的科学研究围绕的是评职称的硬性要求,而不是真正的研究。学生也同样如此,费尽心思讨好老师,或者打工赚钱,根本没有用到学习上去。在这种功利心的冲击下怎么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大学创新文化的建设。

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创新文化是一个科研单位的生存之根,科研院所必须不断促进创新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科研院所作为创新体系的主体,担负着为国家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引领方向,是我们崇高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时代的重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创新,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军工科研院所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本人结合我所的实际情况,对创新文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结合我所的科研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所的创新文化是在从事科研生产中所形成的具有军工特色的意识形态、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表征,它包括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两个方面。一个目前肩负着国防重点工程任务的研究所,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就必须要发扬、挖掘并培育研究所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结合在我所的工作实践对创新文化建设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本人认为创新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弘扬精神,宣传核心价值

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广大员工保持不断创新的激情,促进创新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调动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创新文化与科研生产的良性互动,使广大员工树立“我与企业同荣辱”的价值观,从而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目标而努力。

(二)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创新意识是决定大至国家民族、小到我们这样一个研究所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它能进一步推动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人们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因此,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工夫,通过多种形式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创新文化建设对研究所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大家从思想上、从根本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我所通过橱窗、局域网、板报、所内工作简报等多种宣传方式,开辟专栏、专题宣传,倡导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风气,从而在全所上下形成勇于创新的生动局面;其次是领导高度重视。一种需要全员参加的创新文化建设,如果没有领导的竭力倡导和大力支持,是难以实现其目标的。我所各级领导应该不断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把创新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标任务,并落实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和发掘创新点。

(三)完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创新精神的保持与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提高,都离不开制度这一载体的存在。制度建设是提高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相应的组织制度,其成员就会成为毫无凝聚力的一盘散沙。要鼓励创新,必须完善制度,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创新文化的制度与规范,必须通过具体的激励创新的规则,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创新建设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大体应该包括: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科研经费资助制度、优秀创新人才奖励制度等。对获得“年度管理创新奖”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些都是我所创新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2、优化调整科研生产管理体制

制度的完善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改进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调整和优化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变机构重叠、相互封闭的状况,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有创新能力的科研生产和管理队伍,提高我所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所不断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分类评估制度。目前正在进行多方面的调研工作,准备进行第三轮体制改革,针对研究室、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的不同工作特点,建立不同的考核方法和指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量化标准,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所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进步,为我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创新文化建设的灵魂。因此,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塑造和培育企业人本文化,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模式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同时,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中,大力营造依靠人、服务人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单位和个人统一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做到激励要公平,力度要合理,要使员工看到努力的希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我所新出台的表彰制度中增设突出贡献团队、突出贡献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奖项,对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促进人才快速全面成长;第二,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制度,择优录取,力求最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岗匹配,变人才的成本观念为人才的根本观念;第三,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完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发展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技术一流的领军人物。我所为促进学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着“公平竞争、动态管理、目标考核”的原则,制定下发了《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强化激励措施,推动我所专业发展和学术建设;第四,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各类人员的科学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每季度对职工及部门进行考核,将工资的20%作为考核标准,按考核结果进行按比例分配。鼓励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

(五)团结协作,凝聚团队精神

团队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功、高效的团队是形成学科优势和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可以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凝聚,使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完成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我所作为XX所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专业的多样性。在科研生产过程中,需要由有不同特长的人组成结构合理的队伍,发挥各自专长,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才有可能出更多的创新科研成果。我所围绕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根据科技创新目标,制定团队创建计划;并从学科建设、项目实施入手,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增设多个奖项以团队命名,如“突出贡献团队”、“科技自主创新团队”等;大力引导团队创新,提倡团队合作,弘扬善于协作、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协作攻关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主动心,促进团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六)组织创新,培育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实现个人和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知识经济时代,科研院所作为高新技术密集、尖端科技集中的前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创新、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应该强化知识管理,大力倡导学习理念,从根本上提高科研院所的竞争力。

篇(7)

一、烟草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关于创新文化的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这里所涉及的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内涵。(2)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催发创新动机、提升创新能力、维持创新活动的人文生态环境;从组成上界定,创新文化是在创新实践中产生并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理念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环境的多元复合。(3)创新文化是特指与创新实践相关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形态,它是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主体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和环境创新文化三个层次的内涵。

由上可知,创新文化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核心的内涵是不变的,即一种追求变革、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制度规范与人文精神。笔者认为,烟草企业创新文化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这个“总和”包含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及环境文化三个层面。

二、创新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1.个体创新模式

概括地说,个体创新模式是突出个人主体的作用、以个人价值观为核心、个人主义对创新起主导影响的创新文化模式。其总体特征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追求个体权力和自由,以个人成就来展现自己,追求民主平等,有一种求新奇、求真理、求与众不同的钻研精神和开拓精神。无论是思维方式、价值准则,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都突出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2.群体创新模式

群体创新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群体创造知识”,倡导和坚持群体参与和从事创新活动,注重众多的人,人多力量大,强调统一性因而众志成城,认准是好的就能齐心协力去做。日本对外来优秀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把其与本民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理想精神、和谐思想融汇化合之后,巧妙地运用于创新活动,凝聚成强大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出了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之奇迹。日本的兴国途径主要是走的通过技术模仿创新的路径。二战后,日本由于经济崩溃,国小民穷,资源匮乏,不可能进行重大的独立的自主创新,因而只能依赖于技术引进。他们在承袭中求变,在模仿中创新,着眼于技术引入,立足改进,倡扬“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让创新观念深入人心,使国人树立共同的创新价值观,以此为目标,注重群体的内协外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3.主从创新模式

这种创新文化模式,其根本的特征是在创新活动中,有一个“主”,其他为“从”,强调领导,隶属等级关系严明。中国传统的创新文化模式是主从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创造力极其有限,以至不得不紧紧依靠自然力的增长来生存的时代,这种创新模式创造出了中华民族在农业经济社会悠久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当然,这种创新文化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个人的自由创造力由于受到“虚假集体”的钳制而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由于其权力是上面给的,财富是上面赐予的,这就产生了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官僚作风,产生了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则仗势欺人的主奴心态。但是,只要真正注入了个体的自由精神,个人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又能有效地协调群体,使群体的积极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实现创新整体的导向性与个体自由创造的鲜活性、整体的有序性与个体的多样性、整体的聚合力与个体的生机活力有机统一,这种创新文化模式就能形成巨大的创新能力。

三、烟草企业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策略

1.构建创新文化的创新精神层结构

企业创新精神层作为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本源力量,其地位是最重要的,其结构内容包括:企业创新哲学文化、企业创新精神文化、企业创新道德文化、企业创新价值文化、企业创新目标文化、企业创新风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创新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创新文化的灵魂,是在企业创新中本质的内容,实质上就是企业经营人员对企业创新文化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它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创新导向,是企业整个创新文化的本源,决定着创新环境文化、创新物质文化、创新行为文化、创新制度文化的构建,与之共同组成一个企业创新精神文化的复杂的大系统。就像大树根须吸收水分和营养一样,以决定树的生长,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层是企业创新文化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创新精神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创新文化的结构主体和结构的外在部分。

烟草企业的创新文化观念应该是:不仅用创新去适应变化,还要用创新去创造变化,成为这场转变的发动者和参与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新一轮创新竞争中获得优势。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烟草企业普遍忽视了对创新文化的营造,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更没有维持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创新文化的重要性,但仅仅停留在企业创新文化的表层等方面,而忽视了精神层方面的结构及其建设,则这一层又恰恰是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创新文化的本源。

2.鼓励冒险、宽容失败

创新经常包括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公司不可能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创新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更愿意并鼓励冒险。不应把失败看作是耻辱而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任何创新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期待员工每次尝试都能成功、每个创新都能带来效益,就像要求员工在下水前学会游泳一样可笑。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一个不敢冒风险的人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可能要比敢于创新捕捉到的机会多得多,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更大。经常地参与、不断地尝试、多次地练习,员工的创新能力才会越来越强,企业的创新成果才会不断涌现。所以,烟草企业必须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冒险和探索、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用担心创新失败后会受惩罚甚至被解雇,相反,即使是对那些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创意或创新行为,企业也能给予激赏和赞美,以保护员工的创新热情。

3.公开自由的沟通方式

正如日本松下公司所强调的:“创新在一线”,好的创新想法往往来自那些在一线工作、每天都和顾客、技术、服务打交道的基层员工。企业管理者必须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给所有层次的员工创造公平公开的参与和交流机会,倾听他们对新产品或服务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他们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许多的创新构想往往就是在那些不经意的交流中、在非正式的神聊中碰撞出来的,那些拥有卓越创新精神的企业都知道尽量减少正式性、层级性的交流方式,而把自由自在的、非正式的沟通看成是激发创新构想的必要条件。

4.注重团队合作的创新机制

那些成功创新的公司在鼓励个人创新、培育“创新斗士”、“产品斗士”的同时,尤其注重并培育团队合作的创新方式。最常用的方法是组建跨职能部门小组或项目研究小组,这种由技术、管理者、营销、客户服务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既可以打破组织层级结构对员工思想的约束,鼓励成员大胆思想,强化信息交流,又可以确保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推动创新进程。在3M公司,员工可以自由组织新事业开拓组(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4页)或项目工作组,来自各领域的成员都是自愿参与的,公司赋予这些创新团队高度的自,并提供条件支持它坚持到底,并在创新奖励、成果分享上也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以该公司著名创新产品“即时贴便笺”为例,该产品成功上市后,不仅创新者阿特・弗莱被授予公司突出新产品奖,他的合作伙伴西尔弗乃至整个创新团队都被重奖。

5.形式多样的创新奖励

成功提出创意、完成创新的员工或团队必须得到企业的承认和奖赏,合理有效、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是确保创新良性循环的关键。创新奖励形式应该以物质奖励为基础,同时重视精神激励、职位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才能逐渐在公司内部形成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M公司和强生公司承诺凡是成功开发出新产品、新市场或服务的人,只要利用自己的成果创办一个新企业,就可以成为这个企业的总裁或副总裁,同时享受到与此相适应的地位、股票认购权与红利等。对于那些不想当经理的科学家则可以给予创新人员未来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奖励;3M公司设立许多荣誉称号,奖励各类创新项目的员工,创新发明一旦成功,相关的员工或团队就会受到公司英雄般的热情款待,并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诺基亚公司将拥有至少10项专利的工程师吸收进“10俱乐部”,每年在CEO主持的奖励大会上给予正式嘉奖。这种多元化的创新激励方式既保障了激励效果,又培育了员工的忠诚感,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篇(8)

一、文化功能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功能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由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术精神、规章制度、学生风格、环境氛围等等因素,经长期历史积淀而成,体现了大学的个性品格和整体风貌,是塑造大学个性、产生名师大家、凝聚师生员工的精神和灵魂。

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核和基石是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学术自由是创新的土壤,是学术创新的制度保证和物质保证,自由的学术环境使知识创新成为可能。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赋予现代大学的使命,也是人才成长的外在动力。学术自由无法拒绝社会责任,当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时,学术自由才能够超越狭隘性,在彰显大学自身独有的创新知识和学术自由的特性的同时,履行大学引领社会、塑造公共理性的历史责任。大学管理者通过整合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核,将其转换为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使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文化因素共同构成大学文化整体系统,并逐渐稳定为一种文化模式,一种反映和表达大学气质和性格的文化氛围,以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价值目标引导群英,从而实现个体的价值和大学的使命。

文化性是大学功能的本质特征。大学的功能表现在大学的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上,归根结底的本质规定性在于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入手,无论我们对大学的本质进行什么样的追问,提出怎样的解说,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这是现代大学教育必然的准确的定位,大学的一切工作无不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大学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经历了从象牙塔到社会活动中心地位的巨大转变,成为社会知识与文化的孵化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无不是大学文化或说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社会性格的外显,因此,后现代社会(信息社会)文化功能必然的成为大学的本质功能,地方院校也不例外。

二、引领社会创新文化是大学的使命

创新文化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大学文化的创新性,使其从亚文化、非主流文化步入社会主流文化,对社会文化必然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思想源和文化的辐射源。随着大学在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赋予大学的责任越来越多,大学文化的辐射力也就越来越强。在文化交流与碰撞愈来愈复杂的信息时代,大学在引领先进文化、推广先进文化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是现代社会创新文化的源生地。21世纪大学已成为社会中最前沿、最开放的组织,它不仅仅是回应社会的变化,而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引领社会的文化和思潮,通过思想传播、人才输出和成果转化等方式,大学的创新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且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人类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中显现出更为重要的价值。

社会变革发展客观上需要大学文化功能对创新文化的引领,尤其是当代信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如果说农业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经验、工业社会发展依靠的是科学的话,那么,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则更主要的是依靠文化,依靠文化创新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和谐发展。

这种需求表现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包括人才规格和类型)的需求,经济发展对科技成果的需求,社会文化生活对先进文化理念和方式的需求,等等。更重要的是体现社会发展理想的需求,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要求高等教育实行一种文化选择,实现一种文化创造,更是一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的文化引领。

事实上,大学作为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与文化创造的特有文化机构,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发展多种可能性不断进行着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具有和谐性与包容性、先进性与前瞻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等特征,由此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不断发展着科学和技术,因此,大学具有在文化选择、文化创新中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使命,大学的文化功能本身也必然的要求大学成为社会创新文化的主角,把引领社会创新文化作为自己不二的追求。

既然大学作为当今世界创造文明与发展科技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组织,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正在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作用,毫无疑问,她也能够承担起引领社会创新文化的使命。实践证明,自有大学起,人类思维的每一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性进展,大都以大学文化的勃兴为其源泉,以大学文化的引领为其动力,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到我国的“五四”,莫不如此。

正是因为具有学术自由的宽容环境和学术氛围,科学民主的大学制度,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大学成为国际文化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和世界前沿信息交汇的中心,所以,世界一流大学引领世界文化,中国一流大学引领中国文化,地方高校引领地方文化,大学文化引领功能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贡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大学与西方大学相比,除了具有垄断社会高等教育资源,具有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专长和能力等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那就是从总体上讲,大学的办学主体是国家,是纳税人,这与西方国家具有相当大比例的社会或私人办学的国情是不同的,所以,中国的大学理应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担负起引领社会创新文化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地方院校应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地方社会文化创新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地方院校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分析

制度理论重视价值观在制度演变中的作用,强调组织环境的社会和文化要素的重要性,认为制度由文化认知、规范以及强制要素构成,并与活动和资源相联系,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规则。其中,文化认知支柱为组织成员提供模式化的思想、感受和反应,从而引导其制定决策和进行其他行为,它决定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以及行为取向。制度变迁的根源在于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且首先是从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变迁开始的。

中国过去30年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发生的深刻变化,开端于真理标准讨论,以产权私有制、市场惯例和商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的变革为先导而展开的,这一伟大实践一方面深刻诠释了文化在发展中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大学文化

的构建和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基础。

大学凝炼自身的文化品质,首要的是确立民族的、区域化的、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战略。从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构建大学的创新文化,实为国家之所需,大学自身发展之所求。确立大学的特色文化战略是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战略,正如茫茫大海上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要想在创新文化建设中有所建树是不可想象的。大学能引领的是它的个性文化,而不是它的普遍性文化。大学个体因其所处的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同,自身发展的渊源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可能千人一面。地方院校所在地方的区域文化或民族文化是地方院校最宝贵的文化宝藏,地方院校所要做的也必须做的工作,就是紧扣“地方”二字,挖掘所在地方的区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精华,与本校积淀的文化传统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战略。

篇(9)

创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的创新文化是以实现企业最高追求和员工最高层次需求而形成的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在创新管理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和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是一种为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变又作用于创新的文化形态,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力量源泉。企业创新实践推动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创新文化又是企业开展创新实践的土壤,创新文化与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美国人爱迪斯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从孕育期到死亡期10个阶段,其中壮年期是企业生命曲线最为理想的阶段,壮年期不是企业生命周期的顶点,而是企业具备旺盛活力的阶段,延长这个阶段,或者防止壮年期过早消退的根本方法就是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纵观世界上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企业,都能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砥砺风险,化险为夷,破浪前行。

航空工业的强与弱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国力,跻身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既是国家意志也是全体航空人甚至国人的梦想。在中航工业2013年峰会上,中航工业明确提出了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将集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实现对世界航空工业强者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再到遥遥领先跨越发展的目标,这是集团面对客观形势提出的新的长远目标,也是实践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目标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世界让我们对创新深信不疑,新目标的确立对提速建立创新型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型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在追求创新、寻求突破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文化。其中文化创新是源泉,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手段,全员参与创新是基础。

文化创新是源泉。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常常是牢固而不可更改的。一个企业既定形成保守和安于现状的一种文化,不具备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和土壤,想要开展创新是很难的事情,甚至开展创新,勇于冒险和突破的意识和做法也会与其文化格格不入。不能幻想仅仅依靠局部的创新活动就能改变企业文化的导向,文化创新是创建创新型企业的原动力,创新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是企业所倡导的文化是不是组织现在所需要的,是不是与整个组织致力于协同创新相吻合,如果不适应不吻合,必须进行文化层面的变革。“思想走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社会的发展呼唤观念的及时跟进甚至要求我们必须有超前和超常的思维,文化创新是理念和观念层面的不断求变,没有理念和观念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变革,创新文化是很难形成的。

技术创新是核心。企业的创新不能单纯地把简单的改变看待创新的成果,应该从其内涵上注重传承与变化。早在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时就提出,作为企业是以输出产品获取价值的,那么产品创新的核心就是技术内涵的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技术创新是带动企业价值提升的核心,没有技术创新,很难有产品的序列发展,也不会在市场中持久的占有一席之地或者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的规模。因此说,从创新文化建设角度看,企业应该围绕技术创新这个核心,培育各项技术提升所需要的文化内涵。

管理创新是手段。没有落后的资源,只有落后的管理,社会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资源能力的进步,而企业的各类资源是通过管理活动创造价值的,管理水平的高与低决定了资源效能发挥的好与坏。管理创新是协调和激活企业资源,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旧有的管理体系就会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桎梏。美国安然公司因为在管理上出了问题,企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铁的事实告诫我们:无论是在企业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中,创新活动必须适应市场的规则,管理创新必须以市场规则为本。

全员参与是基础。很多企业将创新文化归结于企业的管理者,即作为“老板”文化的子文化,忽视了员工在创建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很多企业的员工很多时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认为创新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事儿,有很多好的想法、好点子在创新思维的萌芽阶段就被迫流产。这就说明,这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基于全员参与的创新文化。全员参与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充分尊重每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使其每个毛孔都充满创新的生机和活力,为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员工提供发展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是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实践氛围的一剂良药。

创新文化是构建创新型企业的灵魂

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是构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内容,但归根到底,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持续创新都是在创新文化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都是在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只有建立强劲的、高效一致的创新文化才能形成高度凝聚、规范有序的创新氛围,才能焕发出自动自发、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创新文化是构建创新型企业的灵魂和根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宏观战略实现的变革文化,是企业员工对创新的态度反映。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今日的创新成果是明天创新的起点,创新文化理念的传播更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循环往复地宣贯和渗透,使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理念尚未成为普遍风尚。

理念创新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创新实践活动是创新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文化能够激发企业的活力,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新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企业独具特色的竞争力。在创新实践活动方面,产品创新表现为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成功的过程。从管理过程来说,创新是在没有额外投入的情况下,新工具新方法的应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向管理要效益。

观念创新是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的先决条件,一个固步自封的国家和企业必然落后。央视曾播出《大国崛起》系列专题片,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难发现,多数大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崛起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的飞速进步,而生产力的飞速进步,无不源于创新。18世纪末,英国率先开展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中,充当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进入20世纪以来,英国人在发展经济方面思想趋于保守和落后,美国却后来居上,1911年,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美国的工业管理由传统管理迈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历史上出现的数次繁荣,无不源于一系列政治或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就中航工业来说,其重组整合之后提出的“两融、三新、五化、万亿”这一构建超常发展的新战略,就是以创新促企业发展的有力证明。

企业家在培育创新文化过程中重任在肩

企业家是企业的代表,对企业价值观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形成什么样的管理风格,企业家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推进企业创新来说,企业家的作用更为突出。林左鸣董事长在《用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引擎》一书中提出:企业家是一个创新的群体,对企业家来说,创新是利润之所在,更是快乐之所在,不创新,死不休,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推进企业创新既是企业家的责任,也是企业家这个群体共同的职业品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影响着他所领导的组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个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烈的企业家会带动企业的管理中枢持续推进各个领域的创新,辐射形成强烈的创新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各级组织和人才围绕着企业家领导达成的共识和制定的战略开展工作,如果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冒险精神,创新精神萎靡,整个组织的创新氛围就很难形成。提到创新,我们很容易想到苹果。苹果是一家极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苹果公司的创新就是源于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和超凡想象力,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对现有状况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行动,使苹果公司形成创新发展的惯性,使拥有苹果品牌产品的人也倍感自信。过去的10多年里,苹果获得了1300多项专利,相当于戴尔的1.5倍。iPhone、iPad使广大用户不再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上,而是关注前所未有的移动娱乐与办公的体验,以其突破性的外观设计、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创新的软硬件模式,改变了整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的格局,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创新型企业建设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没有完备的创新机制,很难催生持续创新的新成果。构建创新型企业,根本在于要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完善创新机制是保持创新文化活力的重要抓手,这也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所在。创建创新型企业就必须建立起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创新成果孵化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通过机制导向,形成敢于探索、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创新氛围。使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不只是企业家的事情,更属于每一名拥有创新意识的人。创新型企业的构建需要每名员工的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土壤和源泉。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一般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是异质性创新知识的拥有者,通常表现为个人所拥有的独特经验、技能和心智模式。美国著名企业家摩根说:创新不是具备超常智慧的人才必备的,只要善于开发,每个人都有。创新源于人才,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创新人才是企业创新实践的重中之重,创新人才多寡和创新人才能力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强与弱。因为一些好的点子往往是那些有创新意识的员工瞬间顿悟的结果,发现、培养、使用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对提升企业全员的创新素质,打造创新型企业至关重要。

建立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坚持把创新项目评选作为推动工作创新的关键,在深入调研、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建立和逐步完善创新成果评审办法,形成完整规范、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在评审过程中,严格实行创新项目申报立项制,对符合创新要求的项目准予立项并强力推进,使创新项目从开始谋划、付诸实施就处在较高的起点上,起到创新项目立项发端就具有全局的引领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21-1

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就是学校一贯持续的敢为人先、勇于突破、不断超越的信仰和理念;就是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的价值追求和行事风格;就是学校的花草树木的栽培、教室馆所的设计、生活区域的布置等学校看得见的物质存在方面都能体现广为师生接受和热爱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追求。它弥漫在每一个学生的周围,如同空气中的氧和大海中的盐,滋润着学生的心扉,浸着学生的灵魂,强健着学生的精神。学校创新文化特质的氛围营造,能够润物无声般的孕育师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潜能,激发创新精神,养成创新习惯,提高创新技能。

一、以史为鉴,让丰厚的校史和校友资源发挥独特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文化是割不断,能够持续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往往需要历史作为底蕴,学校文化也需要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校友资源作为血脉。营造学校浓厚的创新文化环境和氛围,离不开学校的创新性的历史文化的支持,尤其离不开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的校友资源的支撑。苏霍姆林斯也曾说过:“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有些历史名校,可以上溯到千百年前的书院文化,也有些学校经历了战争炮火的洗礼,也有些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弦歌不辍、历久弥新的学校,都曾在历史上留下一曲曲超越现实、追求真理的动人传奇,也都留下了一串串校友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辉煌足迹。而这些无疑是对学生最为生动、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材。我们要利用好学校的文化长廊景观、校友的动人事迹展览、简朴而厚实的校史馆等资源,营造出浓郁的学校创新文化气氛,让学生耳濡目染,心动神往。

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创新成为一种风尚

叶圣陶曾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某种程度上说,习惯决定个性,习惯决定命运。当然,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营造良好的学校创新文化氛围,就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在各种各样的创新性活动中,躬身践行,收获创新成功后的经验,也得到失败后切肤之思。

因此,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有创意地参与、组织学校中各类学生活动,如班级的主题班会、校级的社团、组织学生与校长等管理者面对面交流、年度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和革命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倾听学生的意见,真情落实学生的建议要求。

学生的建议要求在我们看来有时显得稚嫩,考虑也并非十全十美,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站在学生的角度,这些建议要求代表了他们现阶段的最新创意、最高智慧和“最高水平”,我们有何理由不去支持帮助。在我们看来,教师的一千个成熟周密的计划,还不如学生们提出的一个创新性的方案。放手发动学生,真心实意的引导学生,满腔热诚地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甩开膀子,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他们的一种心理需求,同时也成为一种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加强生动的形势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的最强大的力量。营造持续不断的创新文化氛围,需要理性的认识和前瞻的理念,也需要个人和群体勇于追求的炽热的情感。马克思也曾说过,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所以,创新的文化,需要理性与激情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并且理性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成长期。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重要性的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坚持创新的热情。加强形势教育,是激发中学生创新热情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下一篇: 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