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的魅力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理学科的魅力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理学科的魅力

篇(1)

1 大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基础的科学,横跨文理、贯穿古今,有非常强的外延和包容能力。我国大学的地理教育,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从20世纪初借鉴西欧北美的地理教育模式到解放后学习苏联的地理课程设置,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渐趋完善。各种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几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课由通常开设7门地理学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和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各自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组成。我国高校地理学的课程设置广泛,同时,地理学科强调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一位地理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要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授课的内容应多姿多彩、有声有色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应多元化,根据学生的差异,调和不同的学生学习起点行为,达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1]。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缺乏科学地认识,过于依赖机器,弱化了课堂师生间的交流[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其能形象的表达出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在语言,手势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老师长时间,甚至是一整堂课都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讲解知识。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要有任课老师对知识的传播,同时也要有在学习学生的适时反馈。更要有师生之间不时的眼神交流[3]。但是,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很难展现。

其次,很多的地理教学课件都存在着界面过于花哨、实用性不强、信息量过大,给实际教学增加负担,课件呈现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4],电子板书过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弊端,甚至很多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整体表现出了一个以多媒体取代教师地位的不良现象,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主体和主导地位得以丧失等等。

最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同时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反复练习时,因时间、方式、器材等因素限制,不能实施,缺少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成了有趣的教学或是精彩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 地理课堂中应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当适当的结合板书,形体语言以及眼神交流,进而掌握课堂的节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的依赖制作好的课件,而是应该有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在不受课件约束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相对调节授课的进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5]。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使需注意课件的修剪,没必要的图片和语言尽量去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6]。课件也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不要嗦嗦。

4 结语

大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丰富感性认识,还有助于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以及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大学地理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使地理教学进行地更生动、更丰富、更具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 张振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朱剑刚.多媒体对象类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6).

[3] 林莉.多媒体教学发展历程初探[J].教育技术通讯,2000(5).

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60-03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通过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作用,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给地理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目前不少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资源不加筛选,或者难以割舍,将其全都作为教学内容。在制作课件时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充分的梳理,因此只是一些素材的叠加,使内容的条理不够清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地理课件中还存在缺乏交互的现象,如课件包含多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无法从当前页面跳转到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也无法从当前页面跳转到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只能一页一页去翻。课件缺少了这样的灵活性,容易造成课堂程序混乱,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地理课件中教学内容条理不够清楚、缺乏灵活交互功能这两个主要问题,建议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呈现完整的教学框架

教学理论认为,整体内容的教学比零散内容的教学效果明显。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就承担了展示教学内容整体框架的任务。王松泉教授在《板书学》中形象地把板书称为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那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如何呈现教学框架呢?

1.运用超链接呈现教学框架

运用超链接呈现教学框架主要指教师将整节课的知识点提炼后设计在一页课件上,然后对各知识点设计超链,其主要形式有提纲式、表格式和联系式。如有教师在教学“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内容时,设计如图1所示的提纲式电子板书。在这一课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运用提纲式板书按先后顺序,用超链接的方式呈现相关教学内容,并进行讲解。每讲完一个教学内容,课件回到主板书页面,出现下一个教学内容。最后再利用这个完整的提纲式电子板书完成课堂内容总结。通过提纲式电子板书逐步完成,学生能清晰地感受“解密Australia”的整个过程。由于提纲式电子板书的设计比较简单,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被地理教师广泛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将整节课的板书呈现在一页课件中,避免因翻页而造成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

2.按照线性模式呈现教学框架

线性模式教学流程也能逐步呈现教学框架,很好地反映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这一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并不常见,但教学效果却非常明显。这里以图2所示的“巴西”一课线性模式呈现教学框架为例。

线性模式呈现教学框架的形式,像滚雪球一样,将各知识点按照一种结构展现出来,反映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结成网,构成一个整体,而且与教学内容同步完整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构建知识框架。

线性呈现整体教学框架的另一种方式是运用教学模板呈现教学框架。一般的地理多媒体课件都是用PowerPoint来完成的。在PowerPoint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板来构建教学框架。如图3所示的“台湾”一课教学框架课件设计。教师预先设计“台湾”一课的教学框架,将其分为五部分内容。然后在幻灯片模板中设计五种模板,模板即为左侧的教学内容。五种模板文字相同,不同的是颜色。如在教学时介绍到台湾地形这部分内容时,左侧一栏的“多山的地形”即显示红色。这堂课中左侧内容框架一直存在,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教学的进度和这一节要掌握的教学要点。

由此可见,线性模式教学框架清晰明了、易于操作,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因链接复杂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混乱的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下同样能展现整体教学内容框架,达到揭示内容、体现重点、引导思路、体现过程的目的。一堂地理课具体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呈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以进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二、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

地理多媒体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其中包括教学需求、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实施的学习结构和实施效果的评价。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他们的学习应是灵活多样的。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应从演示型转化为模块式,让课件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为学生灵活地展开学习创造条件。

这是一堂模块式的地理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者将“洋流”这节教学流程设计为导航式。(见图4)点击导航,可以按需要浏览各教学流程,其中包括引入、分布、规律、成因、意义、小结、课堂练习七个部分。就课堂练习环节来看,设计了10道练习,利用PPT的触发器功能,学生可以任意选题号,在点击题号的同时,题号自动按下并显示题目,当再次点击题号,则题号弹起并隐藏题目。此外界面上还可以点击答案来检验是否正确,并附有相应的解释。如果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不是很明确的话,可以通过导航回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触发器的使用,不仅实现了良好的交互,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展开学习;而且可以将l0个题目做在一张幻灯片上,使屏幕整洁干净、容量大。

由于教学可能有突况,需要及时调节教学内容,这种模块式的地理多媒体教学设计就占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入另一个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地理教师通过呈现完整的教学框架、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对地理教学多媒体的课件制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能够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培英.计算机辅助地理学习[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吕同富.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设计与制作[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7]刘振华,宋友,钟聪华.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一、高中地理课程审美教育的内容

审美教育是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1.地理课程美育的功能

(1)自然美教育功能。地理教学中的自然美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教学广泛涉及各种自然景观,宇宙、海陆、山川、自然生态等无所不及,自然景观美体现得比较全面。

(2)人文美教育功能。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美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中。人文地理教学广泛涉及各种人文现象和人文景观,包括人种、民族、城市、乡村、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通信、贸易、文化、旅游、政治等,其中有大量的多姿多彩的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美和精神文明美。

2.地理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欣赏大自然、美化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美的机会。把审美教育融入地理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美,使自己的感受活动逐渐适应现实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对地理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以储备丰富的形象材料,累积审美经验,培养审美意识,从而为审美想象力的提高奠定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美,如何创造。如我国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浩浩荡荡的京杭运河;国外埃及的金字塔,荷兰的填海造田工程,英法两国之间的海底隧道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对美的创造。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创造美和如何创造,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美的意识,进而逐渐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追求品德美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这样学生就会在表层意识或潜层意识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比德自修,追求个人的品德美,希冀社会公众的品德美,从而使其追求品德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美育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哥白尼、布鲁诺等天文学家,他们怀着对大自然的强烈美感和激情,力图了解宇宙和大地的奥秘,由于这些先驱者的努力,才使天文、地理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一种对科学探求、大无畏精神的崇高的思想美,坚强的意志美和高尚的情操美。教师在把美育点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努力提升地理教学过程的美感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首先,要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会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其次,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地理教师应在有疑处解疑,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知与审美的同步发展。

3.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图片、标本、模型等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性强的教具,使学生愉快地看而不厌。如在“自然带”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精心挑选几张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自然带的美丽景色,并比较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4.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地理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地理教师,应该像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兼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使学生不愿下课,又盼着上课,这是教师语言美的魅力所在。

5.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寻找美

乡土地理引导学生置身于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地理世界。通过真切的感受、自由的体验、悉心的探究、真心的感动,在获得真知、增强能力、提高兴趣的同时丰富了情感、锻炼了意志、纯洁了道德、升华了认识,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直至对祖国、对世界产生了更强烈的关心、热爱之情,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一些重点问题和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乡土建设出谋划策。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5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给我们指明了现代化地理教学的目标。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展的必然。因此,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过去被比喻为"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地图"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和密度,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其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等优势[1],成为地理教学革新的标志。但是,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教师如果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达不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负效应",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所谓负效应,是指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全面,或防范不够,产生一些与预期效果相反的消极、有害的结果[2]。研究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负效应,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趋利避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出的"负效应"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会分散教师精力和时间,忽略对教材重难点的钻研

教师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设置很多命令和操作,在课件完善和熟悉过程中,又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操作,这样的工作量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平时的书面备课。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势必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从而忽视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钻研。

(二)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忽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忽视其他常规媒体的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更把多媒体课件代替了黑板和挂图。另外,有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为了操作不出现失误,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思路跟随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既定的流程上,致使教师只是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这实质上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教师忙着点鼠标,很难像传统教法那样言传身教,埋没了情感表达、现场板书等语言、情感的交流。这样,地理课堂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穿新鞋,走老路",这样不仅令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这也是和现代教学观念相矛盾的。

(三)多媒体课件容量大,缩小学生思考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的优点之一就是内容全,容量大。有些教师为了让这一优点"充分发挥",便将与课本有关的内容都事无巨细罗列在课件中。而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为了让学生都了解课件的全部内容,只能加快传输单位时间的信息量。这样的课件通常缺少一个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缺少能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解析性的演示动画,更加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和梳理知识点,大大缩小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四)多媒体课件修饰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有的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片面追求视听动画效果,煞费苦心对课件进行精心的渲染,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课件十分艳丽、花俏,课件画面变化频繁,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落实点不在教学内容上而在多媒体的形式上,过多的外部刺激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件极易造成喧宾夺主,既淡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火山与地震"内容时,气势磅礴的场面给学生以极大的震撼,这也是一种情景教学,形象逼真的画面和声音,使学生对火山与地震的危害肯定感触颇深,但是课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课件对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理性分析不到位所致,这样就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

(五)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减少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机会

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学生对于形象化、直观性好的东西固然容易接受,但也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表面化,而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不仅在于认识问题的结论,同时更在于探索的过程。多媒体课件很多时候把学生难以想象的地理原理、或无法理解的演变过程直接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失去了逻辑思维训练的机会,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重视"认识过程"的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素质的提高。

(六)"人机对话",忽视沟通,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都是课堂中积极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也有情感的交流。教学需要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为了操作课件,课堂组织教学只局限于三尺讲台,成了一名"放映员",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之中,又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缺少亲和力。"人机对话"机会增多了,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减少了,与老师的交流也往往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教师语言、情感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无形中疏远与学生的关系,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滥用多媒体,忘记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结果是导致了师生情感交流的受阻,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3]。

二缓解多媒体课件在地里教学中的"负效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多媒体课件技术培训

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和制作的任务最终还是要落在教师的身上,而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开发制作工具的技能和解决设计方面的种种问题的能力是首要工作[4]。为缩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所花的时间,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和实用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整体制作水平,加强教师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培训是必要措施。

(二)建立多媒体素材库

由于多媒体课件素材的缺乏和素材组合方式的单一,常为搜寻素材而耗费大量时间,使制作开发地理多媒体课件在素材收集和运用遇到很大困难,也影响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5],所以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十分必要。建立多媒体素材库有以下两个优点:1易于素材的收集和更新。由于地理教材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地理教师各自为阵要收集到较为全面的素材是不容易的,而且人文地理素材又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了素材库系统,教师就可以把平时收集到的素材存进素材库进行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了"单兵作战"的不足;2易于素材的加工分类。不同地理教师擅长的素材加工技术不同,建立素材库可将素材进行统一的加工整理就更有利于分工和协作。

(三)明确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之"媒",主要体现视、听等方面的优势。生动形象的画面,动人心弦的音乐,肯定比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必须确定一个原则: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运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反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及地理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的眼前,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辅教"和"助学"的作用,而非决定作用,是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的。

(四)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多媒体课件设计时要考虑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媒体的使用都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地理学科尤其要注意,"无图不成地理",这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但绝不能借口加大教学容量,课件中图形堆积如山,而把多媒体软件当作新的满堂灌的高效工具。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方积极性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是灌注知识的传授器,而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在遇到难题时才巧妙点拨学生。比如在组织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个难点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地球公转的有关内容,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呢?",教师利用多媒体立体图演示一遍,一部分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地球斜着身子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此时再追问"假如地球竖直身子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立刻就可以回答出"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加以证实,一个难点无形中就这样化解了。总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五)科学合理安排课件内容

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使教师节省了讲授难点知识以及板书版画、版图的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一节课40分钟,学生集中注意力是有限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肆意加大教学容量,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40分钟的课堂容量,科学合理安排课件的内容,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六)准确选材,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在地理教材中,无法感知的、大尺度的、遥远的地理环境和现象,如天体运动、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及许多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规律等,是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正好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且能静态模拟诸如天体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生物演化、洋流等地理过程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切忌滥用,因为地理学科中有些内容,像地球仪的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知识,地图的三要素等一些教学难度不大,教学相对直观的内容,根本就不适合用多媒体,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投影片或者是地理模型演示,演练结合,简单明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不管什么课,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七)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再理解、再发挥、再创造。而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突然而至的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课件的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如果能很好地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思考、整理,完成板书,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便可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记笔记,也可以防止学生长时间盯屏幕造成眼睛疲劳和思维僵化,还可以调整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对于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必须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地理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认真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技巧,避免其产生"负效应",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千万不可停留在媒体本身的优化组合上,使之与正确的现代化教学观念脱节,要从地理学科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多媒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丽芳.孙晓嘉.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4):222-223.

[2]董学义.董学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负效应及其控制[J].教育探索,2001,(3):36-37.

篇(5)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全面塑造学生。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说说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过去的教学方法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生命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绝对占有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比如我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节课中,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试题来练习。这样,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形象、生动、直观,动画和声像具全。学生非常欢迎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上课,所以录像、课件这样的教学工具具有其不可抗拒的教学魅力。学生在看到这些多媒体内容后会特别兴奋,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不同感观,使大脑皮层多个中枢兴奋,形成暂时的联系,加强记忆,这样容易把所看到、听到的内容记住。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的三维动画。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知识时,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平时多媒体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意想不到学习效果,实现了以优化课堂教学进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自然界是千姿百态的,而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如:黄河水患问题,北京的沙尘暴问题,这些课题不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渠道展开专题研究,定期进行专题汇报,学期结题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探究能力及多人协作学习的能力。在网络环境和探究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本质上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媒体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比传统教学媒体承载更多的信息,可以将传统教学不宜表达清楚的信息表述得淋漓尽致,可以优化信息储存形式,使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可拓宽信息传输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

原来使用的地理教材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正是要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开展以此背景为基础的各种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广义上就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让学生通过Internet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是请求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另外,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络服务器(或国际互联网)中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加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在研究和实践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能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度性原则,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曾出现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对教学效果如何考虑不够。有时曾出现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偏激做法,或以电子板书(如PPt文稿)替代黑板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地图册、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实效。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

2、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还显单调,应发挥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6)

【正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当今世界飞速发展, 现代技术大量涌现, 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信息爆炸”这一问题, 知识的容量和要求与有限的学习时间、空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怎样在同等的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呢? 这就必须要有新的手段! 尤其是地理课,我认为多采用现代电教媒体教学, 在课堂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多快乐、少枯燥的知识传授不愧为一种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电脑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一套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中国政区图》课件,让学生在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白板上进行拼图游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拓学生视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地理参观、演示、实验等活动所能提供的地理感性材料,它可以不受或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质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数千里之外的地理事物“调动”到眼前;可以将庞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映屏之中;可以将复杂的地理过程分解成可察觉的阶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祖国辽阔的土地,多娇的河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的语言生动,表情丰富地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若让学生看一看,效果就不一样了。

兴趣就像是一种催化剂, 它不断地督促人们积极地思维, 主动地探索, 愉快地学习,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了学习的兴趣, 就会产生求知欲, 这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由此可见, 兴趣对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同学们在对地理课感兴趣这一问题上表现得却并不令人感到满意。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是个当前许多老师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笔者以为充分利用现代电教媒体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近几年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多媒体系统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甚至视频集成编进计算机中, 使得人们可以以更自然、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使用信息, 而且是声、图、文并茂, 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更加高涨。

二、运用电脑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设计了一个关于等高线图的动画演示过程,让同学们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等高线图的绘制和判读,本课的一个难点就在这样的一个动画演示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自动地展现出所需要的图像,无需教师一笔笔地绘制,或一张地图一张地图地悬挂。这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能集中精力组织、讲授、辅导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节省时间的同时,加大了知识容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7)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介绍黄河和珠江的水文特点时,有的班可以采用先放一些录像资料,学生看了以后再总结填表(附表),有的班则是先让学生看书,先填表,后看录像。再加深印象。

河 名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黄河     较小        短         大            有

珠江      大         长          小            无

在介绍长江丰富的水能时,有些班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学过中国三级地势的知识分析原因,老师再显示出长江干流的剖面图进一步总结归纳;而有些班则先把长江干流的剖面图显示出来,再让学生分析归纳。不同的显示时间和顺序,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效果。这样,不但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学生的培养,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认识,虽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8)

1.图文声像聚集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合,经过处理加工而形成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由于能够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变一二种学习因素刺激为多种学习因素刺激,让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高效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并能够做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①《地球在宇宙中》的“黄赤交角”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黄赤交角”是一个二面角,要理解它需要借助立体几何知识,由于立体几何课程安排在高二,因此对高一学生而言,要读懂和理解“黄赤交角”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个三维动画,用两个平面分别代表赤道面和黄道面,让黄道平面沿着水平方向切入旋转的地球,再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切入旋转的地球,形成一个二面角,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一既是教学重点又教学难点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教学中可助两个动画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借助一个地球公转动画示意图:地球在椭圆的轨道上公转,在地球公园轨道上分别标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位置,地球公转到这四个位置时教师点击鼠标让地球停下,然后再放大画面就很清楚看出,地球在不同的公转轨道位置上太阳直射的纬度是不一样的。二是借助一个二维动画,教师利用鼠标控制,让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边演示边讲解,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够引发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有效地展现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由于地理事象具有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很难到实地考察与体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而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所教学的地理事象不受空间与时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动画把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现象、情景、过程与联系等直观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而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

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地理教学信息传递的数量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开发智力的效率。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增加教学信息的传递,大幅度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优化地理课堂练习,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学的灵活、学的有趣,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理教学课时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不同,存在着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的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擅长观察与想象,有的学生则见长于思考与表述,有的学生专长于应用与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很难顾及到学生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互动式的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效地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选择地理教学的策略和进度,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收到较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让师生的教与学的配合更加融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这一新生事物,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能一强调教学手段要现代化了,不管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好不好,不论课型是否合适,也不问使用效果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律使用多媒体。客观来讲,不少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实际情况,这样既起不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是削弱了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当下,在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却忽视了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与准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这样做,课准备的很辛苦,但收效却不大。

2.课堂教学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整节课就站在计算机旁,成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放映员,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没有了,能够很好起到引导、启示和归纳总结作用的板书也不存在了,极大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有的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粗糙而简单,常常是冗长的文本成了书本的翻版;有的课件则过于追求形式上展现,色彩变换频繁,动画繁多且杂乱,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只能突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却很难起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4.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速度过快,重点不突出,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多少帮助,而且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中不少学生反馈:“多媒体课堂教学就像放电影一样,教学内容一闪即过,知识点很难记住,根本没有办法做笔记;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来不及完全理解就过去了,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容量常常都比较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情况下都会加快播放和演示速度,而我们的思维却难以跟得上。”

可以这么认为,上述存在的4个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变革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新的教学手段应用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研讨,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与教训,所存在的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

三、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多媒体课件自制与借用的关系。一个教师制作一个或几个成功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做到,但要成功制作一系列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就很难了,况且当下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再者,每个教师都各起炉灶,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此,教师必须学会共享教学资源,做到自制课件与借用课件相结合,否则,教师就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上。

必须强调的是,对借用他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通常情况下都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再创作。时下,可以借用他人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渠道很多,特别是互联网上有很多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供教师下载学习交流和借鉴。他人的课件不一定就适合,因为不同学校的校情、生情都不一样,再者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借用别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讲课特点、风格,适当删减或添加教学内容或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通过自己的加工成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情、生情并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具有个性化的好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要特别强调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决不能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是用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让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突破学习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是文字、图像的简单展现,应该是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后展现。假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起到多媒体播放员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为,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永远无法替代的。有的教学内容,比如地理图表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的用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了。事实上,有的知识在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学生灵感、思维、思想实现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

3.多媒体课件实际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关系。事实表明,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只有运用得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为此,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中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新颖活泼的画面、亮丽的背景颜色、可爱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花样太多必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学习内容,影响学生思维。那些如同教材的翻版而充满整个版面的冗长文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单调又枯燥,实在没有使用的必要。

篇(9)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板图、板画,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下面就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现的,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如“地形的变化”一节,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就高中课本来讲 ,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 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更遵循人的知识增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活动过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最终达到创造性的学习。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现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在现在信息时代里,要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驾驭飞速增长的各种知识,只有“会学”了才能“学会”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地理教学,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电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解决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不断加大的教学信息之间的主要矛盾。多媒体教学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效于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给学生营造了一种主体的、全面的、动态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较长时间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吸收得快,理解得深。这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理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工艺、方法、技能、设备及各种手段的总和,而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是探求在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条件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书匠”的功能不断降低,教师在课堂做导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课堂以外的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节目,处理和创造教学信息等非课堂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知识,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软件或教学模块,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融洽,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更高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篇(10)

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走进课堂,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个地球仪,地理知识单纯靠讲授,课堂气氛压抑,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书读百遍,其义未必自现。抽象的概念,想破脑袋,很可能是一知半解,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呢?

一、信息更直观呈现,易于理解掌握

比如讲述世界地理中海陆变迁的时候使用计算机模拟 “大陆漂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抽象的理论在多媒体的课件中呈现,更立体、直观、形象。又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相关问题时,由于非常抽象,学生通常掌握不好。使用课件呈现相关地形鸟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对比,找出等高线的形状与地形类型的对应关系,观察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稀疏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辩识,加深印象,知识保持时间久不易忘记。在讲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时候,我精选了一些舟曲和汶川大地震的图片,震撼、直观地体现地震这一地质灾害的破坏性。然后结合六大板块知识分析这次地震的成因,并得出舟曲和汶川是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的。继而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给舟曲和汶川提供了极大的支援。学生既学习了相关地理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知道一方有难,需八方支援。

二、信息整合度高,课堂信息量大

一节成功的地理课,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对地理信息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利用课前时间把重点难点系统整合;把针对性的题、突破难点的方法、拓展学生能力的知识整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因为多个感官被调动起来,学生会迅速把被动学习知识转化为一种有目的的追求。如上复习课的时候,我通常设计一个树状知识体系教案,核心知识就是树的主干,各知识点就像树的枝叶,主干与枝叶的关系清晰明了。然后把知识点隐藏在各种丰富的题型中,让学生来分析每一道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如果让他们来考这一知识点,自己可能设计出什么样的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又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情感,提高学习地理的动力

有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是学生良好的情感对于学习:有促进作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渗入生活元素,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承接。因为参与并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起来更自信,对地理学习有了主动追求的情感,就会转化成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地理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让学生收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谚语,体会季节更替及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燕子低飞要落雨”、“ 蜜蜂归巢迟,来日好天气”、“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构成要素,体会天气和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平时在课件中要适当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编纂的题目,学生看到自己或是身边的事情出现在题目中,更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动力。

俗话说,事情都有好坏的两面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确保信息技术手段在地理课堂的使用效果。

1.音视频要注重针对性,防止主次不分

如果课件内容过于热闹、新奇,也一定程度上会迁移学生对知识的注意程度,从而淡化了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如,我在讲述风土人情的时候,剪辑的欧洲风情,图片标识清晰,一目了然并有针对性。让学生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课件中,却忘了还要解决问题。若是读图题,则要留下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思考和质疑。

2.课件使用要注重合作分享,防止照搬照抄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要常态化。如果教师只是平时拷贝别人的课件使用,课件的作用自然大打折扣。因此要学习自己制作课件,要在课件中注入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同一学科的老师可以协助合作,可以分章节、分专题制作课件,资源共享。自己使用的时候,可以作以修改调整,既吸收他人的精华,又融入自己的东西。

3.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渗入德育

上一篇: 商业管理基础知识 下一篇: 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