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2: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简要回顾
上世纪80年代,我省推拿人才稀缺,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的推拿专业1985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大专班学生。当时,我省第一届推拿学会主任委员杨希贤老先生带领全省同道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杨老先生为原福建省人民医院推拿科主任、推拿主任医师,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杨主任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亲自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推拿医史文献研究,在全国推拿界颇有影响。他还参加了《推拿大成》一书的编写,可惜还没等到书正式出版,他老人家于90年代初过世,他的离去对福建省的推拿事业是个重大损失,我省推拿界在全国沉寂了十多年。
进入21世纪,福建省推拿事业在第五届推拿学会主任委员王诗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王主任充分利用学会的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习班,为省内同道和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学习牵线搭桥,凝聚了我省推拿界的人心、力量。推拿学会的委员从2003年的3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70多人,具有副高职称的学会委员从1~2个发展到目前的10多个,学历结构从原来的本科学历都很少发展到现在博士学历有2个、硕士近20人,本科学历占半数以上。人才队伍的成长是推拿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推拿学科带头人王诗忠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扩大了我省推拿学科在全国的影响,为推拿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发展现状
2.1 临床
众所周知,推拿科在很多综合性大医院中多半是辅助小科室,甚至一些西医医院中根本就不开设推拿科,即使在中医院,推拿科的地位也不高。但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开始真正重视中医的发展,福建省的推拿界同道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已经让我省的推拿事业上了一个台阶。首先,十一五期间,我省推拿界有了第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于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颈椎病”建设单位,参加的主攻病种颈椎病诊疗方案的梳理在2008年国家中管局组织的专家审核中被评优,同期全国推拿协作组有16家单位,评优的只有三家。这也标志着我省推拿临床水平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除了国家级重点专科,还有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如泉州正骨医院推拿科、武平县中医院推拿科、沙县中医院推拿科,而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更有邵武市人民医院推拿科等24家国家级、省级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这些建设单位多分布在县级中医院,大多以推拿科人员为主要骨干,以颈、腰椎病为主要优势病种。这种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优势病种研究,符合临床需求,将促进推拿学科快速发展。目前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已指定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作为牵头指导单位,负责指导24家特色专科进行推拿为主中医药技术防治颈腰椎病的建设,相信这24家特色专科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推拿专业在社会百姓中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推拿事业向前发展。
2.2 教学
福建中医学院《推拿学》主干课程创建于1985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涉及中医系、护理系、中西医结合专业、骨伤专业、康复、美容专业、五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近10个专业的《推拿学》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国家教育部门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从1993年9月开始将原有的针灸专业(本科五年)和康复推拿专业(专科三年)重组整合为现在的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随着学科建设的日臻成熟,1998年开始上硕士研究生课程,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适应教学需要,将推拿教研室分成两个部分,即针推系推拿基础教研室和附属医院临床推拿教研室,共同承担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推拿学科基础教研室包含推拿基础学、推拿手法学、功法学、推拿学、小儿推拿学、整脊推拿学六门课程,其中推拿手法学是院优秀课程,推拿学是院精品课程。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中医高等教育也将面临着国际竞争、社会评价和市场选择。推拿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本专业依托福建中医学院面向台港澳,东南亚及其它地区和国家,每年均有许多来自境外的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学生来我院、系攻读本科、硕士学位和短期学习进修中医推拿技术。
2.3 科研
我省推拿学会的挂靠单位为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该院推拿科为福建中医学院临床推拿学教研室,兼具临床、教学、科研的功能。在学科带头人王诗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通过对中医体质的调查(参与国家973科研课题)了解颈椎病体质特点,通过对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福建省教育厅课题)从一定程度上了解颈椎病的病因。为研究颈椎病的相关病理,我们进行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福建省科技厅课题)、“颈肌疲劳与颈椎病的表面肌电图相关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更年期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等科研。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基于表面肌电分析等量化评价中医干预项背疼痛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优化组合方案的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和“基于sEMG信号特征分析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针刺效应研究”(福建省自然基金课题)。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人才,更有助于提升我省推拿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和地位。
3 展望与对策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疾病谱与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脊柱及关节的退变性疾病大大增多,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学的理念已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再次得到重视,中医推拿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推拿学科的发展进行思考。
3.1 人才培养方面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与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目的增加,目前中医院校针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日趋困难,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在推拿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岗位空缺的现象却也不时发生。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推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就此现状对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办学单位的相应不足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3.1.1 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经过对2005-2007年福建中医学院本科针推专业毕业生推拿人才就业分布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社会对推拿人才的需求结构如下:
(1) 推拿临床医师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等级医院中设有的推拿科、相关专病专科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此类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主要是要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运用推拿为主要手段,治疗以颈肩腰腿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的疾病。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扎实的全科医学基础知识,能运用推拿疗法为主,结合针灸、理疗、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治疗疾病;特别对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和以推拿为主的保守治疗手段能重点掌握。
(2) 推拿康复医师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综合医院康复中心/康复科,社区康复服务站等。此类人才需求较前者略多,主要开展以推拿为主的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对内科、神经科、骨科相关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此类人才需求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全科医学知识,良好的推拿手法,对单个病种并不要求深入了解其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
(3) 预防保健推拿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社区及亚健康服务中心、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等。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已经受到了政府及医疗界的广泛重视,预防保健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逐渐加大,市场前景广阔,其服务对象为庞大的亚健康人群。此类人才需求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专业的手法操作能力,掌握预防保健相关医学知识。
3.1.2 推拿办学单位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招聘单位的调查发现,推拿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手法操作能力差,对针推常见病认识不够深入,实战能力差的情况。我们认为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学生体能锻炼及功法训练较少,使得毕业生基础素质薄弱。第二,推拿手法实训未受到重视,操作实训课时少。推拿手法是推拿学的基础与灵魂,注重实践,只有多练手法与四诊检查,才能“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随心转”。第三,推拿课程中,推拿临床常见病的课程比重小,而现在临床上很少见或者已经少用推拿治疗的疾病仍然占有一定篇幅,使得需要重点讲解的病种课时被压缩,无法讲透彻。总之,推拿课程的设置不当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3.1.3 调整推拿专业课程设置
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因此,笔者认为,针推专业本科办学须根据社会需求,把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在具备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基础上,掌握娴熟的针推手法,具备一定的手法操作功力,能够胜任预防保健推拿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掌握以推拿为主的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如针灸、中药、理疗等方法,对内科、神经科、骨科相关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以适应康复推拿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对推拿治疗效果最好的常见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骨伤科疾病,要重点掌握其解剖、生理、病理、诊断、鉴别诊断、综合治疗等知识,能处理临床常见的急重症,能胜任推拿临床治疗工作。
五年制针推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的推拿人才最基本的能力是掌握娴熟的推拿操作及具备一定的手法功力;在临床治疗岗位上,还需对推拿治疗最为有效的疾病在基础理论、综合治疗方面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仅仅一般性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推拿办学思路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针对以上不足对目前的推拿学课程作一调整。第一,增加实训课时的比例,通过加强推拿功法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视训练学生的手法技巧及手法功力、深透力以提高推拿手法的效果。第二,压缩一些《推拿治疗学》中非临床常见病的课时(或考虑将其归到附录作为选读材料),增加推拿临床常见病(颈椎病、腰椎病等)的课程比例,重点讲解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病理、医技检查等),为诊断、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从而支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另外,针对目前社会对推拿人才三个层面的人才需求。笔者认为,首先,对于基础性的预防保健推拿人才,应通过功法练习而增强手法体能,从而使手法更娴熟,且具备一定的功力,增强实践动手的能力。其次,对于推拿康复医师人才,在实训课程中增加SET(悬吊运动疗法)、MCU(颈椎功能检测系统)等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增加对主动功能锻炼的新动向、新设施及主动/被动康复的概念。最后,对于较高要求的推拿临床医师人才,应在课程中增加MCU、sEMG(表面肌电)等新技术检测分析的内容,增强学生对疾病疗效评价的最新认识,提高学生对探索更深层次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对推拿本科毕业生有临床治疗、康复推拿、预防保健推拿三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其中临床治疗方面的人才需求相对最少,临床康复推拿次之,预防保健推拿最大。针对这种现状与趋势,本科针推专业的教学应在课程设置与教学重心方面作一调整,以加强本科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推拿常见病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能力与再学习能力,力争达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3.2 临床方面
推拿专业临床常见的多为脊柱病,针对以往对脊椎病只注重临床治疗(病中),忽视未病先防、瘥后防复(针对病前、病后)二个环节的问题,以中医“治未病”的宝贵思想为指导,引进系统工程学理论,提出“脊椎系统健康单元” 管理方案的概念。人的一生,脊椎的退变在所难免,目前脊椎病的发病更是提前到青少年,贯穿到中老年。因此,应当把人的脊椎健康作为人生健康中一个重要单元进行系统管理。
“脊椎健康单元”包含三部分:预防、临床治疗、瘥后防复。
首先,预防(针对病前) 体现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健康体检中心每年体检人群中有大量长期办公室伏案的脊椎病易发人群,建议在健康体检中心设立专门的脊椎健康咨询窗口。二是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在报纸发表科普文章,不断研究整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提出脊椎健康管理方案。三是联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与各级科协部门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共同努力开展脊柱健康教育宣传。
第二,临床(病中)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不断修订、完善以提高临床疗效。
第三,病后(瘥后防复)脊椎病是慢性退行性疾病,容易复发,导致前期的治疗前功尽弃,患者丧失信心,因此要高度重视“瘥后防复”。首先对出院和门诊已治愈患者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不间断地进行健康宣教;其次要重视脊椎功能的恢复,挖掘中医导引动作并引进现代康复技术,研究总结有助于脊椎功能重建的颈椎导引操。
通过以上环节,可大大提高普通人群对脊柱病的知晓率,扩大推拿学科的社会影响,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
3.3 重视科研投入
随着推拿学科人才队伍的成长,开展推拿学科的科研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省推拿学会挂靠单位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和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推拿基础教研室已经有从基础到临床、从校级到国家级的课题二十多项。建议各县级中医院或区医院推拿科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促进临床发展。
课题组成员:
1. 王诗忠,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背分会副会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高职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在江苏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后已取得较大成功,并得到了教育部认可,认为其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明确了高职培养思路,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且能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极大地发展了地方经济,故鼓励地方发展五年制高职。笔者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和教学工作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要及时对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和思考,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本文从以下方面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重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要办好一个专业,首先要严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针对我院针灸推拿专业,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楚我们招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成怎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上都要重新定位。首先,深入我省乡村卫生院和社区服务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及今后5~10年内这些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多少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其次,调研我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了解招收人数和招收计划。目前我省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淮阴卫生分院(2009年开始招生)。最后,调研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把握医疗市场需求。从目前我院学生就业形势看,保健和休闲场所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我们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加强职业与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1世纪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自我导向和学习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要根据中医特色,重点加强古典文学、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要求鼓励学生考取证书,如按摩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
2突显五年制高职特色
五年制高职生在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前就学习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正符合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突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本行业,改变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1)体现中医学特色。加强中医基本理论教育,强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2)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而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生在校的后3年,我们将培养重心放在实践技能训练上,从点穴到推拿手法的基本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3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公共课开设要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教学要为就业服务,要学有所用,压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设置应以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推拿课程为主,减少西医课程。
3.1专业课调整
专业课分为医学基础课和针灸推拿专业课两部分。高职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实际需要而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根据目前就业实际情况,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应培养保健康复型人才,属于第一、第三医学范畴,即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故医学基础课轻西医、重中医,应减少临床课程,尤其是西医临床课程。在中医方面可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骨伤课程等,减去中医内科学课程,因为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且今后几乎用不上。西医方面可开设解剖学、疾病基础、社区医学、老年医学、护理学等课程。我们增加了护理学等课程,因为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定位为第一、第三医学,故学生必须懂得一些护理常识。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应重推拿、轻针灸,因为临床上对针灸医师要求特别高,要内、外、妇、儿科样样精通,至少要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生才能胜任;故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只开设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法灸法学,无需开设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等课程。推拿学应作为重点,可开设气功学、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学、足疗学、保健推拿课程,同时增加理疗学和中医康复学课程。
3.2公共基础课调整
公共基础课分为政治基础课和应用基础课两部分。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古代文化,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政治基础课部分可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学,同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医学心理学、法律学课程。在应用基础课部分,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特点,减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同时保留语文、医古文、计算机和英语课程。
4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根据就业需求选择实习科室
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全年。要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最适合的是延长第三年教学实习。目前各学校教学实习一般为两个月,可以改为一学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选择实习科室。如想从事保健工作的学生可以专攻推拿科或者去保健场所实习,无须在医院实习;准备从事康复工作的学生,可重点到推拿科和康复科实习,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不需要再培训。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和高级技工的紧缺,国家急需培养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部曾提出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半工半读。卫生职业类学校学生未来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故不能完全实行半工半读,但可以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实习时间;这样学生毕业后也能尽快适应工作,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5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
为顺应当前形势发展,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要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其次面向康复保健场所改为主要面向康复保健和休闲场所、其次面向医疗机构,各职业岗位要求并不一样。
5.1医疗机构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对医学知识要求最高,学生需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此外,该岗位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5.2康复保健及其他场所相关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包括针灸推拿足疗、医疗器械和药品推销等。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一定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慢性病及老年性疾病保健和康复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3休闲场所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主要为推拿工作。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推拿手法,熟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保健康复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关爱精神。现在的五年制高职生很少能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故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资格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只能到康复保健场所和休闲场所工作。目前只能取得保健按摩师证,但该证书较容易取得,没有全国统一考试标准,门槛很低,故含金量不高。因此,笔者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要求比执业医师低、但比保健按摩师高,且全国统一考试,以适应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需要。
6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有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在当今社会,一个人一生不一定只从事一种职业,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很多毕业生不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因此培养学生跨专业就业能力相当重要。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学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又不想进保健和美容行业,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虽然专业知识没用上,可当时学校的多元职业能力培养在其工作中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多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并进行课程改革也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想敢做,不怕困难,有开拓进取精神。
中医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切实保证和提高中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关系到中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在目前全国中医儿科临床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则显得更为至关重要。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多年来在中医儿科的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1 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培养儿科高级人才
目前在培养研究生时发现,“西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教学医院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纯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已满足不了患者和医院生存的需要。现在中医医院,尤其是在儿科病房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因此,一些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发现自己的西医知识很薄弱,下很大功夫去补习西医的知识而忽略了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运用。即使原来研究生的中医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进入临床实习后信心也会缺失,结果造成了许多研究生“舍中求西”,在强化西医学的同时,淡化了对中医的研习。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时应时刻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将中医的研习渗透到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1.1 临床教学查房,应注重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临床查房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查房言传身教地教会研究生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打交道,如何运用中医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如何正确进行分析临床病例和解决问题;而对于临床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查房也是学习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中医教学医院应规范地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标准操作,对每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用药分析,并针对某味中药的加减进行详细讲解,以提高研究生用中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诊治过程中观察到中医的疗效,也进一步树立了中医的信心。由于小儿皮肤薄嫩,气血的盈亏和邪气的盛衰能较敏感地在舌象上表现出来,为此本院儿科建立了小儿疾病的舌诊库,要求临床研究生能通过望舌象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正确辨证分析。通过这项基本功训练,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同学通过对舌象的分析看到了疾病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小儿望诊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
1.2 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经典的学习 中医界历来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著作奉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代临床实践的考验,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是祖国医学宝库里较早的标志性的里程碑文献。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经典著作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与临床实践结合还不够;进入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在进一步倡导读经典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去研习经典的内容,包括组织研究生针对经典的某些观点进行专题讨论,用经典中的理论和方药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学习经典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真正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提高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研究生学会中医的学习和思维方法[1]。
2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2.1 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在研究生教学中绝大多数知识是要靠研究生自己去积累、总结和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不断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促进研究生自学、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先介绍相关的参考书目,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探讨。通过反复的训练,要求研究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患者,勤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2.2 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目前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技能训练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由于种种新的情况和矛盾,研究生实践操作机会更是减少。《执业医师法》颁布,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使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实习医师临床操作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实习医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临床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针对现状,笔者要求临床研究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参加值班,时刻将临床研究生当作一名临床医师进行训练,使其尽快成熟。接诊患者后,老师和研究生同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志,研究生的病志作为实习病志,导师给予认真的修改和指导;临床实践中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导师都要先让研究生提出处理意见,再进行分析,切忌研究生只是一个跟随者;中医的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总之,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尽可能让其融入到临床工作的氛围中,使其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而不是一名旁观者。
2.3 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跟名师学艺”模式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中医的危机也在临床,培养名医的关键也在临床。历来临床辨证诊治思维方法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以至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经过较长或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而独立胜任工作。要吸取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可取之处,探索和建立现代“跟名师学艺”模式,组织调研名医学术成就,剖析名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让研究生领会临床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掌握临床辨证诊治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同时继承和发扬名医的理论与医术。
3 严把临床技能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为落实这一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各阶段考核能极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紧迫性,是确保临床型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
临床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工作责任心、临床反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①工作中责任心强,在医生和患者中有一定威望,能被人信得过;②思考问题灵活,遇到疑难病时考虑全面,处理急危重病时胆大心细、沉着果断;③对工作认真,对患者负责,虚心好学,不满足于现状和一技之长,而且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教训;④考核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基本素质。由临床带教的老师进行综合评分。(2)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核。基础知识考评主要是测试研究生的知识面。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包括四大经典及中西医儿科相关基础理论;除此还应考核相关专业一般知识,如儿科常用的有关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医、药、针相互交叉渗透的多种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应考评相关的法律、心理、社科、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等知识。(3)临床技能的考核。一是中期考核,目的是对研究生经过第一阶段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轮训后的临床能力进行评定,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证诊断、治疗水平以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毕业考核,对研究生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其理论知识、临床处理患者能力、诊疗技术及临床带教能力等。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两种,笔试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研究生临床常见病证理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核常见病症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急救处理方法等;操作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研究生诊疗技术的操作、病历的书写等。由儿科导师组在临床实践中期和毕业时分别进行,并作出具体的考核评价结果[2]。
4 根据儿科研究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
本校儿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其中有应届毕业考取的,也有工作几年后考取的,还有七年制的本硕连读研究生。各类研究生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缺点。笔者在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特点,制定的培养计划应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本科应届毕业考取的研究生和七年制的研究生应该注重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基础课后即可进入临床实践,跟随导师查房,亲自参加管理诊治患者,参加学术例会、专题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并在病例讨论中不断地训练自己阐述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已经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鼓励他们尽早进入科研阶段,与导师和导师组共同议定研究课题及方法,尽早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高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3]。
5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所长,将各个专家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共同从宏观上负责指导研究生,它不仅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加强不同领域的导师之间的交流,将对学科建设大有裨益。临床研究生应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典知识,不但要重点学习经典课,还要学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各家学说及病案学等课程,拓宽专业基础范围,增加专业技能,才能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每个研究生都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随意确定选修课,创新课程选择,突破传统狭窄专业领域的范畴。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到中医未来发展的工程,尤其是目前中医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临床型研究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使临床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医儿科名医。
参考文献
将进入中医儿科学教学的2006级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两个班级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人采用舌诊的PBL教学法,对照组28人采用传统方法授课。期末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考核评估教学效果。
教师评价。我院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中医儿科学为考查课,以往学生常轻视本课程。采用舌诊的PBL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无旷课现象,教学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师生互动交流积极,学生思维活跃主动,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照组学生时有缺席,教学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热情不高,不易发现学生知识漏洞。
1夯实基础
打下扎实的中医儿科学理论功底,是临床实践的基石,是灵活掌握中医儿科学疾病的根本要求。理论课的教学,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舍繁从简,对于病名、病因病机可以简单带过,以学生自学为主,从疾病的临床表现人手,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学习知识的过程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一个个疾病的讲授过程,就像一个个患者诊治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提取,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扎实深刻,更有效的联系临床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其特色优势和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故中医儿科教学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及现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疾病与证候性质,明确病名、证名,确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指导患者生活调养全过程的思维活动I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学生中医药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中医儿科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活泼生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临床,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医案讲解、临床见习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教授,使学习更加形象和具体。把启发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综合技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案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认知和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临床上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病案录像播放给学生,开展医案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训练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使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适时医案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医学之诊疗技巧和临证时灵活机动的思辨能力,可补教科书所不及141。反复的临证模拟刺激学生将头脑中以前学过的孤立的、分离的知识,激活和重新整合,有助于学生储存知识、唤起记忆,组织长期记忆,使知识得到有效的保持和迁移,这既符合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也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
3实践回归经典
要建立中医思维模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中汲取精华气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国医大师周仲瑛也说:“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而对经典领悟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尤其是张仲景的著作更要熟读牢记,正如岳美中教授所云,熟读伤寒金匮,方能在临床应用时“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中医经典著作,其辨证论治理论及经典方剂对中医儿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根基。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注重中医经典的研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中医儿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领悟和模仿仲景等古代名医大家临床辨治思路、经验,提高学生临床辨治能力。引导学生将中医儿科理论、临床、经典融会贯通主动地构成网络,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倡导学生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法方药,体现传统中医的魅力。
中医儿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领悟深意。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诊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叭在课堂中引入名老中医运用经典治疗小儿疾病的医案,训练中医辨证思维,拓展学生中医的思维层面。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医、创新中医的信念和志向。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成为中医药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护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辨证施护、个性化强,技术方法灵活多样、易于接受,与现代护理互相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出台,标志着中国护理学科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中医护理发展中,如何面临挑战,抓住机遇,取得成效,是中医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命题。
1 发展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中医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岗位选择的压力,而综合性医院就业机会高于中医医院的现实,使更多中医院校护理毕业生与专业不能对口,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甚至严重流失。目前各中医院的护理人员中,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都明显低于中医护士。同时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工资奖金待遇等方面不能体现其知识价值,不能体现其在护理队伍中的地位,使其对职业的忠诚度降低,学术带头人数甚少[1]。
1.2 在职护士的中医知识缺乏 在中医医院的护士中,西医院校毕业生比例大,医院面临着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再培训任务,影响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服务能力的提升及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3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2006年,《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面修订完成,这标志着中医护理工作向行业标准化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也就是说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1.4 西医护理对中医护理的冲击 西医护理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的中医护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服务对象不仅针对有疾病的人和人群,还关注大众的健康,在治未病、老年病、慢性病、养生保健领域应用广泛。而西医护理理论体系严谨,相对独立,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合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有疾病的人群。与西医护理人员相比,中医护理人员除了要学习西医护理知识外,还要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更多。
1.5 中医护理人才梯队不完善 中医护理人员就业后的学历教育以西医教育为主,护士没有机会投入中医护理学历培养体系,导致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与其它医学专业相比,水平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 发展中医护理的优势
2.1 发展中医护理的政策优势
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建立了中医护理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对中医护理工作了管理性文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3年首次把“中医护理专科”设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1.2 在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目前也呈现多层次特点。在学历教育中,中医护理专业有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相继成立了护理学院,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梯队更加合理。
2.1.3 中医护理的学术氛围逐渐浓厚 中华护理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均成立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全国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2.2 发展中医护理的学科优势
2.2.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2.2.2 中医护理的方法优势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拔罐、刮痧、熏洗、敷药、推拿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也具有显著的特色优势。
2.2.3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以无创或微创为优势,已逐渐成为吸引病人入住中医院的良好举措[4]。《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明确了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护士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保障。
2.2.4 中医护理的价格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它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医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也得到明显关注。如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的捏脊疗法;神经衰弱、长期头痛头晕患者应用的药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使用的温泉浴、泥沙浴;佝偻病、缺钙用日光浴进行治疗等等,均疗效显著。此外还有火罐、热敷、熏洗、浴足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中医护理是一门有历史、有传承、有发展、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独立学科。中医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工作[1]。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
儿科护士个人述职报告1流云系不住,清风带走了岁月。20____年已是岁末,在这一年里,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作为一个儿科护士,我收获很多,进步很多,感触也很多,结合工作实际及所见所想,现汇报如下:
一、思想情况
在这一年里,我遵守院纪院规,以严格的标准要求我自己,服从院里的各项安排,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工作每一天,以患儿的利益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要求我自己,保证我自己所分管的护理工作扎实到位,以优质服务理念指导我自己的工作,让患儿及家属满意。
儿科是一个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的地方:目前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儿童打针要求技术高,一针不中家长就跟你急;发热儿童入院2天不退热家长就跟你吵;不愿意行相关检查却要你给他一个解释:我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将心比心,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我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提供的护理。可有时候还是有很多家属不配合和理解,越干越感觉,责任巨大。
二、业务情况
在这一年里,我虚心向老护士请教,认真锻炼和提高临床业务水平,特别是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水平,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各种抢救设备的应用,患儿病情变化的及时观察发现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儿科是一个很复杂的科室,也比较难干,责任巨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疾病的临床表现(甚至不会说话),儿科所以又叫“哑科”,这就需要儿科医护人员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去判断,这是其他成人内科难以相比的,儿科在用药情况更是要“斤斤计较”,少一分则影响疗效,多一份则产生毒副反应。对护士的加药、注射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只有付出百分之二百的认真和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个人修养素质情况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感觉我自己越来越成熟,个人修养和素质在不断提高,我认真做到在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语言规范,时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工作,踏实做人,我相信:没有,只有更好。积极参加院里的一些活动,全力支持主任和护士长的工作。
想想来到妇幼保健院这个大家庭已经六年了,在这里我得到各位同仁的帮助和护士长的业务指导,回顾六年的工作历程,有劳累,辛酸,无奈和痛心,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欢笑和成就感。
目前我院的发展速度迅速,医院水平日新月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的努力要求我自己,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为我院的发展壮大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儿科护士个人述职报告2尊敬的领导、同事们你们好:
20____年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以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做到严以律己、奋力进取,积极响应院及护理部对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__的完成了组织交待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做好明年的护理工作,我按照护士长工作职责,作如下述职报告,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理念
一、严抓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护理安全
核心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尤其在人手少工作繁忙的时期,更要加强核心制度的掌握及执行。严格交__制度和查对制度,确保抢救设备的完好,抢救药物无过期。
坚持执行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大查对2次,并有日查、周查的记录,保证用药的准确性。护理安全教育与管理仍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检查中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检查,提高了各护理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每位护士的质量控制能力。
二、完善各项工作,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合理排班,培养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使她们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基础护理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检查指导护理工作,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三、坚持经常不断的业务知识学习,严格进行“三基”培训。
按要求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不间断学习,强化素质,提高业务能力。适时抓好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手把手地对新进科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虽然护理工作很忙,还是能按时组织业务学习及培训
四、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在工作当中,我时刻按照护士长职责,严以律己,勤恳做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求护士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6月初带领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护理管理知识,制定出了新生儿护士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以及各级护士的分层培训计划和措施。
五、12月医院任命我为五官科护士长,负责五官科的筹建工作,暂时在护理部工作。
与护理部主任共同完成了五官科病区的初步规划和病床的申请;协助护理部完成了儿科新生儿室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新生儿室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全院职工的年终考核登记、上报等工作。
成绩的取得,来源于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科室同志们的不懈努力,我决心明年在新的工作当中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应该看到:成绩面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如健康宣教和沟通方面,这是我们今后该加强的地方。
2、工作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执行任务和做好常规性的工作,创新精神和争先意识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人员培训,熟练专业技能。
2、进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抓好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护患沟通等全面工作。
3、五官科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科室,自己知识有限,需要进一步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开展护理延伸服务。
希望在科室医护人员协助下将科室的护理工作做好。
儿科护士个人述职报告3尊敬的____医院领导:
2018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2018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身上嘛!因此我们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我们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容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儿科干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工作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事,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作为普通儿科在职护士的我,在工作当中,逐渐体会到需要不断的累积自己的护理经验,这样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才可以得心应手。其实护士作为一个帮助者,有责任使其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建设性的效果,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护患关系也就成为治疗性的关系。
常说护理工作又苦又累,这话的确不假,但是也会带来很多快乐,你只有亲身投入其中才会对它有深深的体会。在儿科的护理当中,每个患儿都牵动着我们的心,碰到大一些的孩子,心里护理是很重要的,刚入院的孩子,只要我们进入到病房他们就开始哭。我们想办法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配合治疗。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年来,在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的领导下,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管理,具体落实。通过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理管理,使儿科的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病人满意度也日渐上升,经济收入也有了相应的增长,但仍然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如业务学习缺乏自觉性,穿刺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今后我们将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更好的服务质量、加倍地努力工作,创儿科特色护理,攀护理质量高峰,换儿科护理新面貌。
述职人:______
2018年____月____日
儿科护士个人述职报告420____年即将结束,一年来在院领导、护理部、科主任的领导、帮助和指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次就医,终身为友”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1.响应护理部号召,明确了各班职责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治疗班、护理班各尽其责,杜绝了病人喊换液体、自拔针头等现象。
2.坚持查对制度,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护士长参与查对,每周大查对两次,并登记记录。
全年未发生大的差错。
3.认真落实儿科常见病、专科病护理常规及中医护理操作规范,坚持床头交__制度及晨晚间护理,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
二、注重细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坚持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根据制定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检测实施结果,以便开展工作。
2.积极参加院周会,护士长例会:将全院、护理部会议精神做到上传下达,并安排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时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资料。
3.各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4.不断组织护理业务学习讲座,扩大每位护士的知识面。
三、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1.对新上岗护士进行三基三严培训,并一季度组织一次理论考试。
2.积极组织护士参加“西学中”培训,一月一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
3.认真落实护理部布置的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共四十余次。
4.加强危重病护理,坚持床头交__及晨晚间护理。
5.坚持护理业务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全年共组织护理业务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四十余次。
6.坚持护理业务学习,全年共组织业务学习四十余次,要求每位护士轮流讲课,以不断提高大家授课能力。
7.积极鼓励大家参加专升本考试,全年共有五位同志升入本科学习。
四、加强院感控制与管理
1.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尤其对新生儿监护室,治疗室,隔离监护室等定期空气培养,均做到了一次培养成功。
2.病房做到终末消毒,并登记记录。
五、积极响应护理部倡导的亲情式健康教育活动
自9月份开展亲情式健康教育活动以来,儿科积极响应并组织实施,并相继开展小儿推拿、小儿捏脊、__位贴敷、耳__压豆、新生儿抚触等项目,共开展240人次,覆盖率达100%,大大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得到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六、完成年终目标情况
全年共收治了住院病人500余人次,其中核心技术近200人次,治愈率达97%。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全年共收到锦旗6面,撰写护理论文2篇,工作简报近20篇。
七、存在问题
事件是儿科的耻辱,将作为血的教训时刻警示大家。
2.个别年轻护士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穿刺水平达不到理想效果。
3.病房管理尚不尽人意,尤其是晨晚间护理尚不十分到位。
4.个别护士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有被投诉现象。
5.离医院制定的年终目标尚有一定距离,有待下一年提高。
儿科护士个人述职报告5尊敬的医院领导:
流云系不住,清风带走了岁月。2018年已是岁末,在这一年里,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作为一个儿科护士,我收获很多,进步很多,感触也很多,结合工作实际及所见所想,现汇报如下:
一、思想情况
在这一年里,我遵守院纪院规,以严格的标准要求我自己,服从院里的各项安排,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工作每一天,以患儿的利益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要求我自己,保证我自己所分管的护理工作扎实到位,以优质服务理念指导我自己的工作,让患儿及家属满意。
儿科是一个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的地方:目前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儿童打针要求技术高,一针不中家长就跟你急;发热儿童入院2天不退热家长就跟你吵;不愿意行相关检查却要你给他一个解释:我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将心比心,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我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提供的护理。可有时候还是有很多家属不配合和理解,越干越感觉,责任巨大。
二、业务情况
在这一年里,我虚心向老护士请教,认真锻炼和提高临床业务水平,特别是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水平,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各种抢救设备的应用,患儿病情变化的及时观察发现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儿科是一个很复杂的科室,也比较难干,责任巨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疾病的临床表现(甚至不会说话),儿科所以又叫“哑科”,这就需要儿科医护人员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去判断,这是其他成人内科难以相比的,儿科在用药情况更是要“斤斤计较”,少一分则影响疗效,多一份则产生毒副反应。对护士的加药、注射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只有付出百分之二百的认真和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个人修养素质情况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感觉我自己越来越成熟,个人修养和素质在不断提高,我认真做到在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语言规范,时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工作,踏实做人,我相信:没有,只有更好。积极参加院里的一些活动,全力支持主任和护士长的工作。
想想来到妇幼保健院这个大家庭已经六年了,在这里我得到各位同仁的帮助和护士长的业务指导,回顾六年的工作历程,有劳累,辛酸,无奈和痛心,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欢笑和成就感。
本刊调查:你在就医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从网友的反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医院排行榜的公布会导致大批病人涌向大医院、加剧看病难的时候,大多数普通大众对医院排名还是持赞成态度的――超过3/4的网友表示医院排行榜有一定参考价值,是求医问药的好帮手;在选择就诊医院和医生的问题上,大众的反应也趋于理性,“小病去社区医院、重病去大医院”的理念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普通大众该如何正确看待医院排名,如何让排行榜真正成为自己求医问药的好帮手?当罹患疾病时,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去医院就诊时,如何提高就医效率、避免陷入误区?本刊特邀国内医院管理及临床医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就上述问题作详细解答,并与大家分享他们从医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众专家眼中的“排行榜”
正确理解医院排名与分级的意义
张金哲
专家简介
张金哲
中国小儿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院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的小儿外科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
医院分级,是“分工”,并非分“好坏”
医院排名次、分好坏、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查看他们的领导水平,投入后的效果,刺激和鼓励各医院间的竞赛和进步。医院排名次只是由专家们讨论,并不是由病人推选,评出的“好医院”并不一定代表“对病人好”。医院分成三级甲、乙、丙,并不是按“好坏”把医院分成三六九等。如果医院分级是代表好坏,什么人愿意去“坏医院”看病?然而,普通群众确实有把“分级”当成“好坏”的误解。
医院分级的原意是“分工”:普通小毛病去一级医院(基层)就诊,需要完善设备辅助诊治的去二级医院处理,复杂的专科病人去三级医院就诊。一级医院规模小、设备简单、医护人员少,主要是全科医生,但看病方便,也不拥挤。他们的特长是处理普通常见病,熟练而有经验,且对本地区的老病人比较熟悉,能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容易交朋友,常来常往如家人。当基层医生遇到复杂病例、感到自己无把握处理时,能及时按病情将病人转给“对口”专家。
基层医院看病,好处真不少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医院的普通门诊病人太多,医生看病的时间很短,遇到发热、咳嗽的,根本不做体格检查,直接拍胸片,随即叫下一个病人进来就诊。由于大医院候诊病人多,你占时间稍多,后面候诊的病人就要敲门,医生平均3~5分钟看一个病人,如何保证质量?大医院的先进设备固然重要,但不查病人就直接拍片,随后根据胸片报告开处方,难道是设备在看病?一名合格的医生,分析诊断时要有科学素养,决定治疗时要有哲学素养,制定计划时要有逻辑学素养,好医生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刻苦钻研,绝不能依靠机器来看病。有病先去就近的基层医院,首先能避免交通方面的困扰;其次,基层医院规模小、病人少,看病时间多,医患双方能充分交流,经多次接触后,彼此知根知底,很容易与医生交上朋友。医生朋友会千方百计为你又快又省地治好病,若自己无把握,亦能为你介绍可靠的专家,何乐而不为呢?
诚然,目前我国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医生待遇较差,医务人员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二是病人看病总喜欢去大医院,不太愿意去基层医院,以基层医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技术越差越无人找,越无病人越无经验,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三级医院的分工等同于虚设。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并有不断进步的希望;另一方面,鼓励病人主动找基层医院医生就诊,即使他们解决不了大问题,交个朋友也好。有个医生朋友,看病总会方便而安全。久而久之,基层医生成为了你的家庭医药顾问,难道不是好事?
交个医生朋友,看病“少走弯路”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病不管大小,都是大事,都要去大医院就诊,以免被耽误。当然,把治病看成大事并没有错,但无论大病小病一律直接去大医院就诊,则不一定正确。大医院的专科分类十分细致,除非你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非常清楚,否则常常会因为挂错号而耽误就诊时间。患病时,先找你的基层医生朋友看看,请他指点一下,岂不更好?大医院虽然设备好、名医多,但对多数常见疾病而言,并不需要都去大医院就诊,有时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再说,名医虽然有学问、技术高,但很少有全科医生。一旦成为专科名医,他们对非本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远远落后于时代。一位骨科专家常常连某种感冒新药的名称都不懂。相反,常看普通小病的医生,对常见药品的使用非常顺手。
另外,医生治病,技术是基础,但高超的技术能否在你身上实现,则要靠态度。有些人认为,医生只要技术好,能治好病,态度差一点也能接受。诚然,与技术相比,医生的态度可以是次要,但也必须要求。总之,选择医院应遵循就近、方便的原则;选择医生要选择好朋友;看病要找对口专业,而不是三级甲等医院内找名医。
榜上有名与看榜就医
缪晓辉
专家简介
缪晓辉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缪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在各种内科常见疾病、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
多数情况下,无需“看榜就医”
说到“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下称《排行榜》),令我想起一件迄今难忘的事情。十几年前,一位来自家乡的病人患了某种难治的疾病,经我介绍住进我服务的医院――上海医院。入院后,病人和家属就开始“不安分”,因为他们得知上海有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比医院的知名度更高,而且还有某某研究所之冠,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向邻床病友打听有什么途径可以转到那家医院治病。岂料,邻床病友告诉他:“别折腾了,你这毛病医院看得更好,我就是从你想去的那家医院转过来的。”该病友指的那家医院是上海市,乃至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优秀医院,在复旦版的《排行榜》名列前茅,遥遥领先于医院。
我说的这个病例是真实的故事,而此类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是否意味着《排行榜》不公正或不可信?否也。作为《排行榜》的投票专家之一,并根据我多年来对国内各大医院的了解,我感到在这个排行榜排名靠前的10位甚至十几位,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故事中反映的真实状况呢?答案在我给大家的两点提示中:第一,在医学分工非常精细的今天,医院的特色或水平不仅表现在专科上,更体现在专病上,甚至就体现在某一位专家身上;第二,病人究竟需要从《排行榜》得到什么?很多病人或很多疾病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需要手持那个《排行榜》来选医院。就像大多数短途旅行者,乘坐外观、舒适度和安全性均佳的帕萨特或别克汽车就已经很享受了,何须非得驾驶一辆宝马或奔驰车呢?
理性“看榜”,抓住5个要点
应该说,复旦版的《排行版》撇开了病家的主观感受和政府机构的医院管理考核指标,透过那些对国内各大医院有深入了解的临床专家的视野去审视或评价医院和专科,其排名结果更接近于被评价医院的专业水平或业务水平。打个比方,病家是用步距在丈量医院;政府既用百米卷尺,更用分规测量医院;而复旦版的这个《排行榜》则是专家们每人手持一把常用的20厘米的尺子,去度量某家医院的某一个科室的长短,然后再加以汇总、排序。
这种“第三方”评价医院的做法是美国率先实施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既受启发于美国,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从2009年起就开始扮演评价医院的这个“第三方”角色。虽然《排行榜》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但从总体上看,持认可态度者居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既是对《排行榜》的评价,也是对病家的建议:
1. 客观、公正的《排行榜》可以让老百姓知道哪些医院榜上有名和排名先后,从而在选择医院时心中有数,尤其是可以据此避免听信虚假宣传广告。不可否认,“榜上无名”的医院至少在目前看来,还不是国内最优秀的医院,任你如何自我宣传,甚至蓄意拔高,老百姓自会识别。
2. 这个《排行榜》是由专家评选出来的,更侧重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研究水平,没有考虑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当然也没有把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纳入考量范畴。
3. 需警惕“最佳专科”陷阱。少数医院的专科是因为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多,或者高水平学术成果多而闻名,并不一定代表其医治疾病的水平高。另外,不少综合医院的专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某个专病诊治方面的特色而被提升了知名度,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能力可能一般,或整体实力不见得很高。举个例子,某医院的消化科,在利用胃镜诊治疾病方面的技术水平很高,而在肝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可能表现平平,或者反过来。这一点与我一开始讲述的故事也是有呼应的,足见评医院和选医院的难度。
4. 看病选医院要讲可及性、便捷度和必要性。2011年《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上的100家医院中,25家在北京市,19家在上海市,10家在广东省,6家在浙江省,6家在重庆市,其余33家分布于12个不同的省份。若不论疾病的大小轻重,都千里迢迢赶往上海和北京,不仅有可能花了冤枉钱,有时还可能耽误了治病。因此,并不是看什么疾病都得挑选“前三名”。
5. 医院环境也很重要。据我所知,《排行榜》上名列前三位的医院,医院环境和就医环境均不可能排在前三位。
总而言之,选医院要从医患两方面综合衡量后,才能作出决定,不要盲目地在《排行榜》上划勾或打叉。选医院,要综合地看这家医院的专科特色、专病特色和专家特色;选医院,更要结合自身疾病情况权衡利弊,所患疾病是急性还是慢性、无法根治还是可治愈、疑难杂症还是常见病、晚期重症还是早期轻症,在选医院时是有区别的。
就医、择医有“窍门”
许樟荣
许樟荣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兼糖尿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人民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盲目跟风”不可取
总体而言,医院排行榜反映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历史的沉淀。同时,最佳医院和最佳专科排行榜是以“专家投票”为基础的,但许多专家往往更了解某些医院和专科的历史,并不太了解其现状,因此给出的“印象分”较多。
笔者认为,病人不要盲目跟风,都跑去最佳医院、最佳专科看病。倘若如此,不仅会造成大医院过分拥挤,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病人的经济损失,并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许多不便。实际上,很多常见病完全可以在当地解决,病人若只相信大城市的大医院,舟车劳顿、费钱费力,千里迢迢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不仅路上要承担病情变化的风险,即便到了大医院又不见得能立刻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找对医生最关键
对病人而言,找对了医生,不仅能使疾病得到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还能使病人少受许多痛苦,少走许多弯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检查,节约不少经费,甚至能够大大减轻心理负担。通常,千里迢迢来大城市、大医院看病的,多是当地医院难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疑难杂症病人。大家在就医之前,不妨做些准备工作,以便能够找对医院、找对专科、找对医生。
首先,应尊重当地医生的意见。一般地说,当地经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其检查结果,有个初步的诊断意见或者有个方向性的诊断意见,比如属于哪类疾病。当地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出转院建议。
其次,有条件者,可以根据医生初诊的基本意见,在网上检索有关该病的科研文章。请注意,必须是发表于正规医学专业期刊的科研论文。通常,能够在高质量专业杂志上发表相关疾病研究论文的科室和个人,一定对该病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网上的广告类信息很多,这类信息往往不可靠,大家切不可轻信。
第三,如果有可能,可通过专业学会了解医院的学术地位。一般地说,在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或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担任学术职务的专家都是在其专业领域里有着较为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例如,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各地医疗单位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诊治领域里的学术带头人,都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第四,在网上检索想要就诊医院的官方网站,从医院的介绍和专科、专家的介绍中,选择合适的专家。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网络上有很多所谓的“研究院”“中医院”网站,常常以“高科技产品、高有效率、无副作用、可根治”等虚假宣传作为“诱饵”,诱骗病人购买所谓的“秘方”,大家应注意甄别。
第五,病人及其家属还可以从好大夫网站上获取好的专科和专家的信息,以及病人的评论意见。
第六,罹患疑难、罕见病者在求医时,更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甚至可以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专家取得联系,预约就诊。通常,从专家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可以查到其电子邮箱地址,从医院、科室的官方网页上也可以查到医院和科室的电子邮箱地址。通常,对于罕见的疑难病例,很多专家是有兴趣的,对确有特殊困难、急切寻求帮助的邮件,一般都会回复。
第七,目前,部分专家开通了微博、博客,病人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工具,与专家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八,大医院往往除了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外,还开设了特需门诊,北京一些大医院,如协和医院、总医院还有夜间门诊。从外地来大医院就诊的病情复杂的病人,可以选择专家门诊或特需门诊就诊。特需门诊的挂号费虽然贵一些,但在就诊时间和接诊专家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病人就医的过程,是学习了解疾病的过程,也是与医生交往的过程。找到一位好医生,就如同找到一位良师益友,会使病人终身受益。作为医生,能为病人治病、治好病是一种职业幸福。医生愿意成为病人的朋友,病人也是医生的良师益友。医患同心,方能治病。敬请病人,相信医务人员,相信科学!
照“榜单”看病,完全没有必要
高解春
专家简介
高解春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解春教授对医院管理、卫生经济、高校科研管理、产业运作等具有丰富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
医院排名:树立“标杆”,最终使百姓获益
今年是我所连续第三年公布《最佳医院和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与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医院排行榜一样,我们搞医院排行榜的目的是树立“学科建设”的标杆,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医院、什么样的学科是好的。当然,这种“好”并不是说哪个医院多、科研成果多,而是哪个医院看得好病,诊治疑难杂症的水平高,在同行的心目中有较好的口碑。同时,我们也希望排行榜能引导全国医院的学科建设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能解决疑难杂症,能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能把老百姓认为看不好的病看好。
从本质上说,医院排行榜是一个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学术评估,并不涉及环境、服务态度、就医流程等内容,与普通老百姓所认为的“好医院”有一定区别。不过,如果全国的医院都以“上榜医院”为“标杆”,积极提高自身的临床诊治水平,那么最终获益的,一定是老百姓。
公布榜单:引导病人“按需”就医
患病以后,每个人都希望去最好的医院、找最知名的专家看病。不过,更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去能看好我病的、最近或最方便的医院看病。我们搞医院排行榜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知道全国哪些医院、看哪些病最好,并不是鼓励,更不是引导大家无论患什么病都往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跑,也不能就此认为排行榜的公布会加剧看病难。
我们不能用所谓的信息封闭来营造所谓的公平、公正的医疗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名牌产品是好的,但名牌产品的数量一定是少的,价格一定是贵的。评选名牌并不表示人人都要去买名牌,而是希望其他产品都来学习名牌产品好的地方,积极提升质量,向名牌产品靠拢。
实际上,引导老百姓看病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医保支付制度,一个是价格梯度。去哪里看病医保能否报销、报销比例是多少,以及看病所需的各种费用(如挂号费、路费、住宿费等),与医院排行榜无关。反之,为了能让老百姓了解自己家门口的哪些医院比较好,我们今年扩大了上榜医院的数量,希望老百姓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家门口”的好医院。
要解决看病难,最根本的措施是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最理想的模式是大医院的医生对下级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提高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
对广大老百姓而言,了解全国哪家医院、哪个专科、看哪些病比较好是有必要的,但照着榜单去看病,则完全没有必要。最好的医院是解决疑难杂症的,而绝大多数人患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常见病。
看病“门道”真不少:听听专家怎么说
学做一名“合格”的高血压病人
王继光
王继光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瑞金医院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高血压学会理事,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研究理事会、脑卒中理事会理事,国家卫生部慢性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心血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王教授主要从事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等,在高血压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一、 高血压病人最该了解的基础知识
1. 坚持按医嘱服用药物。
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不仅种类多,且有效、安全。只要坚持按医嘱服药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大部分高血压都可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一经确诊,如果没有或未发现明显的可以去除的致病原因,病人应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如果可以耐受(无头晕等低血压反应),血压可以降得更低一些。
2. 坚持监测血压。
如果只依靠偶尔去医院就诊时才测量血压,往往很难将血压控制到合适水平。因此,病人应尽可能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改变治疗方案或环境发生较明显变化时。若有条件,宜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家中没有血压计或担心自己测量不准确,可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
3. 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脑、肾、血管功能评估。
降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血管,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人除了观察血压变化外,还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心、脑、肾、血管等器官结构与功能评估,如心电图、心彩超、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这些检查不需经常进行,每年一次或遵照医嘱。
二、高血压病人应当掌握的就医窍门。
1. 根据病情选择医院或医生。
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配置,城市有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者往往设有高血压专科或专病门诊,后者一般由全科医生提供高血压诊治服务。农村有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县市医院和提供综合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前者大致与城市的二、三级医院职能相似,而后者则相当于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病人若病情稳定,只是到医院开方、拿药,完全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既方便,又高效。当然,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配置可能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但随着医药分开,这些问题最终将得到解决。
若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变更治疗方案时,病人应考虑去高血压专科或专病门诊就诊。高血压看起来简单,测测血压,开张出方,实则不然。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如果所选择的药物不合适,血压有时会难以控制,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2. 兼顾伴发疾病的合理诊治。
如果高血压病人还伴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紊乱等,或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病情会变得更为复杂。病人应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兼顾其他伴发疾病的诊治。比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除了要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糖的控制等。
三、高血压病人最需避免的误区
1. 把高血压当“感冒”一样看待。
有些高血压病人吃了几天降压药,血压降下来了,就认为病完全好了,不再服药。实际上,高血压病人在确诊后,通常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因为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还不能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
2. 把降压药物当“抗生素”一样使用。
不少病人认为,降压药应从常用的、便宜的或“差一些”的开始用,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最好”的药物,万一出现“耐药”,将来会无药可用。实际上,高血压的病因很多,降压药物的种类也很多,一种药物往往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明显疗效,病人应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降压药物。
3.不断更换就诊的医院、医生或治疗药物。
除少数降压药物可以在服药后迅速发挥降压作用外,大部分每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降压作用。因此,高血压病人对治疗应当有耐心,在坚持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血压控制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病人也不要因为短时间内血压控制不好而轻易换医院、换医生,因为这么做相当于“重新再来”,有时只会延误治疗。当然,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病人还是应重新选择就诊的医院或医生。
糖尿病就医要有“全局观”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 许樟荣
一、 糖尿病病人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1. 重视并发症的筛查。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会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或脏器,故筛查项目包括:检查视力、晶状体和眼底,了解是否存在糖尿病眼底病变;检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和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24小时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血液生化指标,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情况等。
2. 定期复查血糖。
每天注射2次以上胰岛素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血糖,测空腹、三餐后和睡前的血糖。特殊情况下,如发热、腹泻或全身不适、体重骤降等,应增加血糖监测次数。若血糖持续升高,应及时就诊。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稳定的病人,可每月监测1天血糖(空腹和三餐后)。
二、 糖尿病病人最该掌握的就医策略
1. 不随意更换门诊病历。
目前,各家大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病案管理,有的医院还实现了门诊病案管理。糖尿病病人应该记住自己的门诊病历号,每次挂号用同一个病历号,以便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对于使用医保卡就诊的病人而言,这不是问题,但对自费就诊的病人而言,则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由于在复诊时挂了新的门诊号码而造成病历资料中断的现象。门诊病历号如同身份证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
2. 按需挂号。
在一般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常规复诊和配药,可以看普通门诊;新确诊的,或者病情复杂疑难的糖尿病病人,可以看专家门诊,以获得更为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案;工作繁忙无法正常排队就诊,或病情复杂、需要尽快得到专家会诊的糖尿病病人,可以挂特需门诊。一般地说,特需门诊就诊时间较为宽松,候诊时间短,接诊专家水平相对高一些,但挂号费昂贵一些。
3. 就诊前做好功课。
为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糖尿病病人在看病前应做些“功课”。比如,先从网上了解就诊医生的基本情况;整理并携带所有的看病资料;已经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者,若本人讲不清楚,就诊时可带上所服用的药物;病情特别复杂、预计看病时间很长的病人可选择看特需门诊。
三、糖尿病病人最该避免的2个误区
1. 频繁换医院、换医生。
病人在医院就诊的过程,就是和医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病人不宜频繁换医院、换医生就诊,如此造成的结果是医生和病人互不了解。有些病人去某家医院看病,被安排抽血等检查后,病人连检查结果都没有拿到,就去别的医院就诊了。这种随意看病的结果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治。
2. “跟着广告走”。
目前,电视、报纸、广播的各种降糖虚假广告铺天盖地,糖尿病病人切不可“跟着广告走”,盲目购买所谓的“特效药”。糖尿病的治疗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医生见不到病人、不进行交流,是无法看病的。
通常,正规药品的批号应该是药准字号;如果是食字号,说明是食品;如果是健字好,说明是保健品。食品和保健品都不是药品,都不是降糖药。要判断一种降糖药是否为假药,大家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 进行检索,凡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都可以在该网站检索到,检索不到的就是假药。
排行榜中给医院、专科声誉最大的分值,且不同医院之间的分值相差非常大。比如,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声誉分值为80分,而排名第十的武汉同济医院的声誉分值为26分,这两个“十强”中“老大”和“老末”医院的差距真有那么大吗?笔者认为,未必如此。协和医院是地处首都北京的“百年老店”,曾经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和著名医生;武汉同济医院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从上海迁至武汉的“百年老医院”,该院的普外科、器官移植等多个专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其地理位置影响到了医院的声誉。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医院的发展速度很快。不少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医院通过出台政策、引进人才和设备,专科建设迅速发展。有的医院虽不大,但专科很有特色。比如,二炮总医院的胃食道反流病中心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唯一一家拥有独立病房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心,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担任该中心主任。再比如,本次内分泌专科声誉排行榜上获得提名的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也是成就斐然且后劲很足、发展很好的学科,我本人是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阅读该科的材料后,才认识到该科的学术地位。
肝病就医“学问大”
缪晓辉
一、 肝病病人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1. 用药必须遵医嘱。
从大类上讲,治疗肝病的药物可以分为降酶、保肝、退黄和抗病毒等,近年来还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的药物。在这些药物中,最容易被滥用的是降酶药和保肝药。有些人在体检时被发现有转氨酶异常,往往不是首先去医院看病,弄清病因,而是擅自服用降酶、保肝药物,以为把转氨酶降到正常就没事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会掩盖肝病的真实面貌和严重程度,延误诊治。大家应当明确,无论是急性肝病,还是慢性肝病,治疗药物都是非常特殊和针对性很强的,完全不同于治疗感冒、头痛、拉肚子、跌打损伤的药物。未经医院确诊并得到医生处方,不可擅自去药店购买治疗肝病的药物。
2. 定期复诊很重要。
肝病病人在治疗或观察期间,定期监测某些指标或做某些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之后,医生一定会叮嘱其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以便观察疗效,并监测是否发生耐药或复发;肝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需要定期做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肝癌是否复发等。
3. 虚假宣传别轻信。
目前,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的专科医院很多,其中虽然不乏管理规范的好医院,但虚假宣传随处可见,包括虚假专家、虚假药物、虚假治疗方法等。我曾看到一则广告,某医院号称可以通过透析疗法一周治愈乙肝,这纯属无稽之谈,绝无可能。几年前,我参加一次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一名少年白发病人看到某医院的广告,服用了该医院自制的、号称可以使白发转黑的“乌发丸”,结果不但没有出现如广告所称的3个疗程使白发转黑的“奇迹”,反而出现了严重的肝功能严重,而该院医生在处置药物性肝炎所致的严重黄疸时,竟然嘱咐病孩多喝水!实际上,管理规范的医院是不会随意在公共媒体上做广告的,即使是介绍某种疗法,也绝对不会使用诸如“服用多少疗程后保证转阴”“没有疗效退还诊疗费用”等宣传词。试想,正规药品都是经过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的、医药公司合法论价提供的特殊商品,怎么可能因为治疗无效而给病人退药呢?大家一定要切记:广告词越华丽,往往越不靠谱。
二、 肝病病人最需要掌握的就医策略
1. 选准医院。
看肝病一定要选准医院。要根据肝病的具体情况,简单或复杂、初诊或复治、轻微或严重、病因明确或不明确等,决定就诊医院的等级和性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不明原因肝病、难治性肝病和危重肝病一定要到高级别医院就诊。前面提到的那位莫先生的孩子被误诊,一定程度上与看病的医院等级,以及医生的经验有关。对疑难肝病病人而言,自2009年起已连续3年公布的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不失为选择医院的可靠依据。不可否认,与低级别医院相比,大医院的绝大多数“大医生”还是要“技高一筹”的,因为医院的等级是由其总体实力、诊疗特色、专家队伍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的。如果病因明确、病情不重、治疗方案已经确定、看病的目的只是为了定期复查某些指标或常规配药,那就没必要去大医院排长队等候大专家了。
一、肿瘤病人最需了解的2件事
1. 发现肿瘤,别“匆忙治”
我曾遇到过一位病人,年仅25岁,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且已属晚期,估计手术有困难,我们建议其先做术前化疗和放疗。然而,家属却坚信“越早手术越好”,坚持要求尽快做手术。手术的结果是肿瘤已侵犯到盆腔的侧后壁,无法完整切除,只能做姑息性切除和结肠造瘘。术后,由于伤口愈合缓慢,化疗的时间一再延迟,全身情况也急转直下……
类似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当被告知罹患恶性肿瘤以后,病人及其家属都迫切希望能尽快治疗,唯恐治得晚了,肿瘤会长大,会扩散。实际上,当确诊为恶性肿瘤以后,病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开始治疗,而是要在接受初次治疗前,由肿瘤专科充分评估全身情况和肿瘤分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一步错,步步错。
2. 对付肿瘤,“武器”有很多。
目前,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对肿瘤治疗手段的认识还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三大常规――手术、化疗和放疗。一旦发现肿瘤,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快手术切除,能够切干净最好,实在切不干净,则用放疗、化疗来补充。事实上,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抗肿瘤治疗的手段、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如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均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有的医学证据表明,如果在手术前实施数个疗程的化疗,并配合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直肠癌病人完全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因为术前的化放疗可以大量杀灭肿瘤细胞,尽可能地缩小肿瘤体积,并抑制肿瘤细胞向全身扩散转移,从而使肿瘤分期趋向于早期,即所谓的“降期处理”。经过前期辅助放化疗的病人,肿瘤体积大大缩小,有条件实施肿瘤的完整切除,也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肿瘤的远处转移。
对部分肿瘤而言,不论分期早晚,已不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比如鼻咽癌,放射治疗已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病人只需接受单纯的放射治疗即可获得肯定的疗效,乃至治愈,中晚期病人可在放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不同疗程的化疗。
二、 肿瘤病人最需掌握的就医策略
1. 治疗方案,“多学科”商定。
过去,肿瘤的治疗以单学科为主,缺乏综合治疗的理念。各专科的医生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往往是用尽该专科的治疗手段,一条道走到黑,当肿瘤不能控制或明显恶化后,才想到转科治疗,疗效可想而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人唯有接受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恶性肿瘤病人而言,初次治疗前的评估尤其重要。若有条件,应组织肿瘤科、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和心理咨询等多学科专家参与的联合会诊,通过沟通和交流,全面分析,综合评估,慎重制定诊疗方案。若有可能,还可以参考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和意见,制定出最有利于病人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2. 随访复查,固定时间、固定医生。
肿瘤病人经过前期的治疗,病情获得基本缓解后,不能就此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对抗肿瘤一定要持之以恒,认真对待,定期随访是必须的。一般地说,肿瘤病人在患病后3年内应每3个月到医院随访1次,最好找原主治医生,或固定找一位肿瘤科医生进行系统性复查。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完善门诊预约制度,病人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进行预约,以确保随访的及时性,避免遗漏。每次随访都应准备好以往的病历资料,包括第一次确诊和治疗的出院记录、病理报告、整个疗程的小结,以及治疗前后的所有检查资料等,以保证复查的质量。
三、 肿瘤病人最需避免的2个误区
1. 轻信虚假广告宣传。
大家必须明确,目前所有的抗肿瘤疗法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国家是明令禁止随意广告的。肿瘤病人及其家属千万不要轻信那些随处可见的小广告,更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的号称几个疗程能治愈癌症的所谓的高科技药品、高科技疗法、祖传秘方等,以免上当受骗。
2. 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
罹患肿瘤以后,病人及其家属都非常希望能找到一种既无副作用,又能有效控制病情,甚至能治愈癌症的药物。然而,目前所有的抗肿瘤药物或疗法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放疗和化疗。所谓的抗癌保健品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以无毒、无副作用、抗癌效果好等字眼来迷惑病人。不可否认,部分保健品对改善肿瘤病人的体质有一定作用,但绝不是必不可少的,更不能代替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对付颈椎病,理念要更新
袁文
专家简介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脊柱外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脊柱外科学组组长。袁文教授在脊柱疾患,尤其是颈椎疾患(颈椎病、颈椎损伤、颈椎畸形等)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一、 颈椎病病人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1. 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颈椎病的“帽子”。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源和核心,即先有颈椎退变,后有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报告中常有“颈椎退行性变”字样,但这个“退变”是对正常衰老现象的描述,并不一定就是颈椎病,与“恶变”“癌变”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病人大可不必谈“变”色变。
不少病人认为,脖子不舒服就是颈椎病。尽管颈肩部酸痛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单纯的颈部不适大多是由于长期低头工作造成颈肩部肌肉劳损所致。实际上,颈髓受压后导致的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写字等精细活动障碍、行走不稳等,才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另外,头晕、头痛也不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需要与神经内科、颈部血管疾病(颈动脉、椎动脉)、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X线片、磁共振等)都符合相应标准,才能作出颈椎病的诊断,三者缺一不可。症状主要来自病人的描述,而对体征和影像学的判断则来自专科医生的查体和读片。因此,病人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颈椎病的“帽子”,也不要“先入为主”,盲目认定自己患有某一类型的颈椎病。
2. 片子并非越多越好、越贵越好。
病人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避免2个误区:①片子拍得越多越好。许多病人,尤其是跑了许多医院辗转就医的病人,经常会捧着大量片子来就诊,有的是去一家医院就拍一次片子,有的是一个月内拍几次片子,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白白造成浪费。②检查越高级越好。许多病人,甚至部分基层医院的医生都认为,磁共振和CT要比X线平片更先进、更高级、看得更清楚,以至于很多病人在就诊时磁共振和CT片子一大堆,唯独没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X线平片。这其实是本末倒置。X线片在脊柱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具有特殊意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一般情况下,医生凭颈椎X线正位片和侧位片,就可以对是否患有颈椎病作出初步判断,还有助于对发育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二、 颈椎病病人应当掌握的就医策略
1. 资料要备齐。
颈椎病病人最重要的资料是影像学资料,即就诊时一定要带好“片子”。通常,经颈椎X线和磁共振检查,就可基本诊断颈椎病,并可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必要时,可加做CT检查。此外,病人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和检查报告也是非常重要的就诊资料。
2. 病情要表达清楚。
医生对病情的了解首先来自病人的描述。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门诊资源十分紧张,特别是在三级医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病情表达清楚,直接关系到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诸如“脖子不舒服”“难过了好久”“经常麻”等表述,携带的信息量非常有限,病人的表述应尽量详细,比如怎么“不舒服”,是麻木还是疼痛、僵硬;症状持续多久了,是几年,几个月,还是几周;有没有诱发因素、外伤史等。此外,之前就医的情况等也应简要描述。
3. 就医心态要平和。
病人“治病心切”的焦急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就医时,还是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客观地认识病情、治疗方法和预后。求医时,3类心态最“要不得”:一是讳疾忌医。有的病人手术指证已非常明确,却不愿接受病情严重的事实,仍然四处求医,寄希望于医生说出符合他心理预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其结果只能是劳心劳力、耽误治疗。二是怀疑一切。有的病人坚持要“遍访天下名医”,但又缺乏对医生意见最基本的信任和进行整合理解的专业知识,瞻前顾后,使自己陷入更加混乱的误区而不能自拔。三是急于求成。有的病人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希望一次手术或一个阶段的治疗能解决十几年、几十年积累的病情,否则就怀疑医生是不是误诊误治。
4. 认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颈椎病的类型、病变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早期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放松肌肉、适度纠正不良曲度、改善循环、促进水肿及炎症性物质吸收、营养神经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显脊髓及神经压迫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需要说明的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即使是需要手术的病人,规范的保守治疗在术前有助于进一步判断病情、确定手术时机,术后有助于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功能恢复。当然,无论是保守还是手术,具体方法都要参考专科医生的意见。
三、颈椎病病人必须避免的2个误区
1. 该手术时不手术。
面对医生的手术建议,很多病人都会有顾虑,希望能先接受保守治疗。然而,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病人而言,直接、彻底、有效的减压显然是最合理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基础和补充。保守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神经压迫。正所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疗产品正是迎合了颈椎病病人惧怕手术的心理,过分夸大某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延误了手术时机,导致神经受压时间过长,病变发展至不可逆性损害阶段。
近20年来,我国的颈椎外科技术发展迅速,手术技术和治疗例数均居世界前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可以简单分为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相对而言,前者在技术成熟度和适应范围上,都要好于后者。目前,一台成熟的颈椎病前路手术在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康复等方面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病人大可放心,不必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