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智能化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智能化前景

篇(1)

【关键词】智能系统;生态建筑;发展前景

引言

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建造、维修、操作或再使用的建筑物。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目标如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更有效的使用能源、水及其他资源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智能建筑是当今社会随着电子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开发的功能性建筑,将生态和智能一起应用到建筑当中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智能建筑的重点在于发展包括能源、水、气、声、光、热、绿化、废弃物管理和绿色建材等九个方向,只有这九大方面都完备了,才能建造完整意义上的绿色智能建筑。下文将浅析生态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前景

1 生态建筑的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列里将生态学(Ecofogy)与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起来,创造出新名词“生态建筑学”(Acrofogy),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强烈破坏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号召将富勒的“MorewithLess”原则应用到建筑中去,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最适宜的设计和利用,反对高能耗,提倡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此同时,在众多卓越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机构的不断努力下,一座座根据特点设计的“绿色建筑”在这个世界上不断的生长和在立起来,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都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它们代表着人类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今天,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又提出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5年后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挑战2000标淮。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而中国内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已于2006年6月l日正式实施。很显然,这也契合了当前中国政府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我国如果有效贯彻绿色建筑标准,将节约大量的能源建设投资。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十分贫乏,所以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特别是近年来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大多数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不断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另外,在我国正处于节能减排发展关键时期,绿色建筑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所以,未来建筑行业中,生态建筑的设计建造会成为建筑建造中的主流。

2 智能建筑的发展史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这一理念―原先采用机电与模拟设备技术的建筑管理与控制战略得到了自然发展。到80年代中期,自动化建(automatedbuildlng)的理念建立。90年代期间,世界各地智能建筑的数量以及结合到建筑中的建筑智能水平稳步增长。以英国i&i有限公司和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2004年9月共同主办的2004国际建筑活动为巅峰,表明智能建筑市场已经逐渐成熟。进人21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技术终归要为设计理念来服务。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1986年,国家计委和科委共同立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软课题《智能化办公楼可行性研究》开始运作,并在1991年提出报告。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不少于4500幢智能大厦,大部分建筑规模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上海金茂大厦(88层)、深圳地王大厦(81层)、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层)等一批智能大厦世界闻名。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更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由通讯系统、体育竟赛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及节能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但是,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素,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还不成熟,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也滞后,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与中国国情有一定的差距。

3 智能系统与生态建筑的结合

3.1 设计理念上的结合

智能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单体的智能化是比较多的,而生态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以“生态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生态社区”、“生态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而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区域生态设计应用智能系统的研究报道还不是很多。一边是高技术,一边是有机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时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是有不少问题的,现在一些较为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是原生态,也就是保持自然,修复自然,高技术尤其是高造价的智能系统在其中应用是不多的,如俞孔坚的一些作品。还有一类是高技术生态建筑,这类建筑要求的资金高,功能高,国外发展还是比较适合,但我国现阶段除了一些面子工程,大部分建筑还是要以低造价、节能、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设计宗旨的,建筑师们在在设计这一类建筑时,如何把握设计主旨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3.2 系统技术上的结合

生态建筑的设计元素主要为绿色植物,阳光辐射,水,自然通风,废物利用等,智能建筑的系统核心是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电路设计等,两方面要求专业知识上跨度是很大的,在现阶段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在上述两方面精通的技术人才还是不多的,可以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进行生态理念教育与实践。

3.3 管理维护上的结合

后期维护管理同样要求具有交叉知识的人员,除了线路维护,也要对环境功能进行评估,这方面比设计要求的技术门槛要低些,可以试着将管理维护进行智能化设计,由计算机指导维护人员进行。

4 智能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开发前景

生态建筑要的是功能,而智能系统正是达到建筑生态化的手段之一,通过智能操作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是符合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的,也是节能,生态,可持续建筑实现途径之一。

5 总结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本着协调共生、健康安全、科学求是、永续发展的宗旨提高我们把握命运的科学能力,约束人类无节制消费的行为,控制对资源的低效益消耗、浪费和过量的摄取,挖掘新能源拓展新技术,鼓励创新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做起来构筑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乃是构筑人类理想美好的未来,科学技术的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一体化,必将是未来建筑新的发展点。

参考文献:

[1]从智能建筑到绿色建筑 WORDSTANDARDS NEWS 2008.10

[2]刘显成.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建筑论坛

篇(2)

建筑智能化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建筑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传感器及各类设备的自动控制、管理信息资源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以及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获得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功能,使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技术更新周期相对来说较快,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程短等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设计问题。建筑智能化设计主观设计倾向明显,流于简单化、概念化、形式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工程方面都存在自身的弱点,设计者在知识更新、实践经验、工程建设需求等方面不匹配,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二是施工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一般都是系统集成商,他们担负着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影响施工质量方面的因素也很多,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团队,提高团队综合能力,培养全能型人才,既能懂的建筑知识又了解智能化技术。在技术研发、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组织更多方参与研讨,如施工单位、建筑商、系统集成商、项目业主等,汇集各方众多意见建议,一起探讨行业发展。在项目起初设计阶段就要定义清楚用户智能化需求,在设计阶段,多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召集建筑设计方及智能化系统设计方详细制定方案,避免中间断层脱节。协调好各个部门,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

⑵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队伍的整体构建,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为建筑智能化工程包含很大一部分隐蔽工程,如果施工队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容易出现智能化系统后期维护费用翻倍的现象。在具体各项环节中要抓好施工队伍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员工具备智能化建筑的专业知识,健全考核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奖勤罚懒,保证建筑智能化行业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⑶加强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的管理,规范设备接线,对建筑智能化过程进行统一标识。由于建筑智能化过程中接线非常之多,众多的电缆线路只要接通即可使用,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虚焊、连接不实等情况,一定要强化线路的敷设、连接质量和标示的管理,线缆接头必须做好焊锡处理或者绝缘处理。各类线缆屏蔽线层接地必须实焊,避免出现虚焊而影响信号传输稳定性。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各类线缆进行规范统一的表示,以便于后期对智能化系统的维护。

三、建筑智能化发展前景探讨

建筑智能化应用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实现各项功能,为人们提供便利化、简单化、信息化的生活载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智能化必将会加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随着智能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必将会使建筑智能化各个子系统更加开放和统一,这将势必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的因素等逐步击破,未来的智能化建筑也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方面快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所需要经历的发展过程还比较漫长。它是建筑的重要部分,正在不断的深化完善,高新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过程中,作为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者,必须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方严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这样才能铸造出建筑智能化的精品工程,唯有如此才能在建筑智能化建设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葛红.刘雪峰.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分析.中国住宅设施,2009(9)

[2]马树媛.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探究[J].华章,2012(16)

篇(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61-0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源于传统建筑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触、接纳与融合。1984年,当马克?吐温家乡哈特福德那座实现了办公、设备和通信自动化改造的旧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后,智能建筑[1-3]的概念开始在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大陆地区得以传播、认可和实施。智能化建筑是现代高科技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之一。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载体,同时需要自动控制、通讯、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为建筑服务的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各种建筑设备;不仅需要各种IT硬件,而且需要对整个建筑设备系统进行优化管理的软件。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目前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已接近21世纪的世界水平,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技术设施在中国建筑物中都有应用。然而,中国智能建筑现状调查表明,智能化系统的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中国高校各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具备以上跨学科知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是阻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文章从历史沿革、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并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许多高校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了与智能建筑

相关的专业方向,以适应蓬勃发展的智能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1997年,哈尔滨建筑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牵头承接了建设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楼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使众多高校联合起来,共同研究、探讨楼宇自动化相关课程

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以及系列化建设等问题。该项目通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宝贵经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0712S),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另外一个类似该专业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710S)也于2003年招生。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28号)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合并为专业目录内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在专业(专业代码081004),在文章后面的内容中,如无特殊说明都将称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到2012年3月,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9所院校获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资格,另外4所暂时按照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名称继续招生。在现有43所招生院校中,包括江苏10所,上海、湖南、吉林、河南各3所,北京、广东、山东、安徽、陕西、河北、重庆各2所,浙江、天津、四川、江西、辽宁、广西、黑龙江各1所。除了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单独的教育体系外,全国仍有湖北、福建、内蒙古、山西、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未实现该本科专业招生。从地缘分布看,招生院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体系

针对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组织全国专家对培养规格和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探讨。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1]。培养的人才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4-6]。详细培养规格如图1所示。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

文章介绍的专业知识体系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不包括通识基础知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图2)涉及12个知识领域: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用技术、土木工程基础、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础、建筑节能技术。该12个知识领域包括56个知识单元,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5个(实线框),选修的知识单元31个(虚线框)。

篇(4)

一、智能化的需求和现状

目前,人们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已不仅限于闻其声,更要求观其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将商务活动的各种信息在网上进行传递,人们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武汉市作为九省通衢的沿江经济开放城市,新建建筑物均已考虑设置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为业主实现智能化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

二、工程概况

本文介绍的商业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心地段,是万豪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酒店拥有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多功能会议厅、宴会厅、咖啡厅、室内游泳池、商务中心等娱乐服务设施。通过与业主的讨论和交流,双方决定对该建筑物的弱电系统设计进行必要的智能化集成,设计一套适应本地区和本酒店使用功能需要的智能化弱电系统。

三、弱电系统智能化集成方式的确定

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弱电系统智能化集成方式大概分以下几种模式: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BAS、OAS、各子系统设备独立集成等。该酒店以宾馆为主要功能。酒店采用了BMS弱电系统横向集成方式,以BAS为中心,通过通讯接口、通讯协议和协议转换模块将各个子系统运行于BAS中央主机之上,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优化运行,统一监控联动和管理。

四、弱电系统智能化设计要点

(一)弱电系统智能化设计

酒店一层设有楼宇管理中心,设置楼宇管理主机。消防报警系统(FAS)主机、综合保安系统(SAS)主机、楼宇自控系统主机(BAS)、停车场管理主机均设于此。综合布线系统主机设于程控机房。CATV系统机房设于屋顶;客房管理主机设于大堂总服务台;系统集成的网络形式为双层结构。管理层网络采用LAN局域网(中央主机与子系统主机间),监控层网络采用现场总线(各子系统内部);各个系统平时各自独立运行,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管辖范围,特殊情况时由中央主机管理,协调各子系统的工作,体现酒店的智能化控制要求。

(二)子系统简介

1、BAS系统:本系统受控设备有空调主机、通排风机、高低压配电柜、生活水池水箱水泵、电梯等。工作主机与设备间采用DDC传递信息,工作主机与中央主机间采用通用协议转换装置实现通讯和数据交换。

2、FAS系统:本系统包括消防报警、联动控制、消防广播、消防电话;采用总线制12回路报警系统。现场设备有感烟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防栓启泵按钮、楼层显示器、消防电话和火灾扬声器等。系统主机预留通讯接口,将确认后的报警信号送往BMS,通过专用协议转换成BMS认可的数据信息。

3、SAS系统:本系统现场设备包括酒店周边设置红外线对射探测器,酒店室外入口设置带预置位的高速球型彩色摄像机,酒店大厅设置高速球型彩色云台摄像机,酒店内部(电梯前室、电梯间、楼梯口)设置电梯专用半球摄像机和球型云台一体化摄像机;酒店内部各层设置若干个无线巡更按钮。本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和巡更主机两部分。系统内部通过专用接口实现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系统主机与中央主机通过专用接口协议和相应的转换装置,互相交换信息。

4、综合布线系统:本系统外接200门电话电缆和光纤,引入语音和数据信息。系统垂直干线采用大对数电缆和光纤,水平布线采用六类UTP双绞线缆。客房预留一个六类信息插座和一个电话插座。裙楼部分预留信号至各层弱电小间的智能接线箱,各层弱电小间和主机房均设DDC与中央主机通讯。

5、CATV系统:本系统主干线采用SYKV-75-9,分支线采用SYTV-75-5,客房预留一个电视插座,裙楼可通过各层智能接线箱扩展有线电视用户。系统主机房和各层智能接线箱均设有通讯接口,传递系统运行状态信息。该系统通过专用通讯协议接受中央主机的监控和管理。

6、广播系统:本系统是一个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全电脑控制的全兼容系统,功率放大器通常用于背景音乐播送,火灾时用于紧急广播通知,这样该系统能够完成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的功能,还可与火警报警系统联接,完成本地呼叫广播、火警连动广播等相关紧急广播,并设置消防中心广播遥控麦克风站,以满足在特殊情况下,该部门对外通告的需要。系统主要功能是在各公共区和客房分别播放动态信息、业务信息、特别通告和紧急事件等。

篇(5)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渗透,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建筑业对从业人员建筑智能化的专业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带来空前的使用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所谓“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现代建筑电气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在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使得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的关注力度逐年加大。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考验:城市扩建规模渐大、建筑群体功能特征明显、建筑功能综合性高等,为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开启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智能化应用已势在必行。

1 智能化的意义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2 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影响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我国成功入世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快速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建筑智能化系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在我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建筑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服务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为夯实建筑智能技术的基础,其就必须更好的适应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建筑工程中各项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的今天,传统的由各个服务功能构成的不同的系统结构体系将发生质的改变,统一整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将各种服务功能综合为一个整体系统中,降低了资源资金占用的现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平台,将建筑智能化系统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中,减少了复杂的建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一个建筑群体乃至整个城市内部建筑工程的一体化集中服务的效果,使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信息供给与交换平台,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功能。

(2)在建筑智能化发展推广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也将发生着改变。受到原有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公安、电信、建设等众多行政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和多重管理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随着该种系统的普及管理制度中的“障碍”正逐步消除。

通过该种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便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实施,更有利的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快速长足发展。

(3)注重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重新认识与调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较起初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而言,其现代所包含的功能性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从满足建筑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发展全面提升建筑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的有效保证,到现如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已逐步从形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营运的系统,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更为系统高效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认识还需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一个投资价值的服务系统,为建筑中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消防报警、远程抄表、信息查询、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更多的增值业务服务。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可见,智能化之路是提高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的推进,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智能化的发展有了更广大的市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好这项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建设人们满意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篇(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在飞速发展的土木建筑行业中,土木建筑的智能化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近几年的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智能化的土木建筑工程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改善了居住的环境,极大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并且,土木建筑的智能化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原有的建筑安全性得到优化,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安全智能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应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居住环境的差别。智能化的土木建筑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加快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的进程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技术应用的状况

一方面,随着国际范围内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办公大楼和居民小区等民用建筑应用了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居住水平。另外,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初具规模。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已形成了智能化的土木建筑体系。这一体系的初步形成,为我国以后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奠定了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虽然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初具规模,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依然缺乏完整性和主动性。智能化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慢,智能化技术软件的开发严重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的发展。第二,由于国际市场的技术垄断,我国迟迟不能在建筑智能化技术上取得突破。核心技术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这也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始终不能在智能化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第一,我国现阶段土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众所周知,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不是单一学科的技术,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对外通讯、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对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得到提高。然而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并没有将相关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各部门之间缺乏严重的配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的进程,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国家对于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升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行业十分混乱,各建筑企业智能化水平差距很大,然而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改善这一现象。这对我国的土木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极为不利,也阻碍了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一直没能掌握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在一些智能化技术方面存在严重的空白,一味的依靠外国企业谋求发展。因此,加快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水平,当前的智能化技术很难达到,这也是目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方面的问题。

三、提高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度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当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研发部门相应的财政支持,提高相关技术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体系更加完善。只有完整的行业体系,加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探索,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土木建筑行业智能化水平。

第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要符合我国的国情。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要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因此,我们要充分总结当前土木行业的发展状况,寻找我国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找到实践中建筑智能化的缺点,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智能化解决的方案,而不能盲目的追求国外土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误导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只有探索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更好的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

第三,加快我国建筑智能化相关软件的开发。土木建筑智能化软件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自主研发的土木建筑智能化软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建筑智能化软件来自于其他国家,这就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建筑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出具有技术含量的建筑智能化软件,早日摆脱外国企业对中国建筑智能化软件方面的束缚。

第四,注重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我国现在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节约资源方面的工作,我国的不可循环资源濒临枯竭,所以要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我国资源的使用数量。其次,我们要通过提高建筑物智能化技术,减少建筑物的污染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长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结语

从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土木建筑未来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来说,很难满足我国土木建筑的发展需求。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通过建筑智能化体系的完善、加快建筑行业智能化软件的开发、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措施,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水平。只有这样,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有所进步,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树杰,颜承涛. 智能土木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09,14:79-81.

[2]丁毅. 建筑智能土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2013,02:183.

[3]肖同顺. 试论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4:81-82.

篇(7)

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

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

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篇(8)

一、智能建筑的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也相应的出现,智能建筑的概念出现在信息快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的含义有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另一种定义方式为: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智能建筑领域,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这几个方面。

二、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

智能建筑的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

据统计,目前我国实施建筑智能化的企业大约3000家,产品的供应商也是3000多家,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为1200家左右,同时,已经获得建设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专项甲级资质的单位大约200家,获得建筑智能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接近700家。

同时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甲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三甲企业个数只有29家。

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外资企业主要有江森自控、西门子、IBM、霍尼韦尔等,这些外资企业主要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将产品销售给国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建筑智能化业务并不突出。

三、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这段时间,智能建筑主要设计酒店之类的有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领域,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采取国外引进。尽管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却有着及其高的热情,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响应,这一切的一切对智能建筑都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

综合布线作为一种布线方式引入智能建筑的概念,但是起初人们却对此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综合布线是智能布线唯一的表现方式。但另一方面,它确实引起了更多方面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智能建筑的挑战

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90年代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热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建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却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接着“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便不断出现在促销广告中。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带来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各种各样的隐患说明了我国的智能建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如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努力发展智能建筑,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也充满无限商机。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发展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建筑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为服务对象不同其智能化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建筑因为需求的不同其智能化也应该有不同配置,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制定出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道路。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其中包括含蓝牙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广域化、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确切的说,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气候学等技术发展,已经渗入到多技术领域、建筑智能化多学科中,以便来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在国际上也形成了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中国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污水、垃圾、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建筑人工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也开始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地建设智能型生态建筑、智能型绿色建筑。

总之,随着建筑安全、企业信息化及能源管理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集成应用需求明显增长,集成水平也明显提高。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智能建筑将向着更聪明、更节能、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近些年来,“智能大厦”煞是流行,为了使得管理得到加强,1997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这一举措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把设计和管理该类工作归入了有效的管理。那么,“智能大厦”和给排水工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者又将如何配合呢?文章从这一角度做出了些许论述,这样可以展开和深化有关讨论。

一、 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联的给水和排水工程

总体来说,下面提到的给水和排水工程都必须被接入到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中去:1.提供生活用水的有关系统,包括了系统压力;水池和水箱水位;水泵的编号和状态;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3.循环冷却用水的系统;4.消防用水的系统;5.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客房故障;6.排水系统。

二、 设计的程序以及配合

与常见的民用建筑的项目工程相比,在设计阶段和程序方面,现代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则要先进得多。通常情况下,按用户需求分析、施工深化设计、系统设计等这几个环节依次进行。

1、分析用户的有关需求

分析用户的有关需求成为了完成全部工作的前提。由于建筑物性质、建筑资金、业主、功能不一样,同样的智能化系统也差异很大,在耗资规模上的最终差别有很大不同。宽泛地来讲,拿公共建筑(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这些都是高档的、大型的,每位承租户的要求都要考虑进去,特别要关注招商的要求和需要,这些建筑的功能应该比较齐全。但是,对于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而言,则要考虑某方面多一些,因为这些都是比较单一的建筑。在该阶段,务必要掌握好实际需要和使用功能这些关键点,要求符合实际,不得随意提高要求和标准。对给水和排水方面的设计者来说,摸清业主的真实想法,之后为客户提供在给水和排水的项目工程方面的详细要求,这是很具体的,也是比较困难的。

2、系统的设计工作

系统的设计工作应该由相关的设计者来处理,通常给水和排水方面的设计者仅仅按照普通的设计工序和管理工作来进行相关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假如设计智能化系统可以和土建设计同时完成,应该在初步设计这个阶段就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工作。眼下,建筑领域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通常要比主体工程滞后得多。这就造成了部分工程的部分质量不高。

3、施工深化设计

就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而言,它包括了广电、公安、环保、计算机、通讯等在内的诸多领域。这些领域更新的速度比较快,更新更快的设备可以使用。部分工作的主导专业方面的概念并不太清晰。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按传统模式,很多的专业建筑和设计公司在这些领域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院,这样以来,它们与科技市场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筑公司拥有了资本、技术、信息、人员等诸多方面的明显优势。这样以来,应让系统集成的提供商制定施工的深化设计方案。不过,因为建筑领域的智能化系统是用来为主体工程服务的,这务必和主体工程的性能和形象相互协调配合、方能取得一致的效果。

对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来说,其他同样重要的部分就是结构化地进行布线,它承担着数据、视频传输、语音传输的重要任务。这也成为了智能大厦所共有的唯一方面。不过,给排水工程并不会制约结构化布线,给水和排水的相关设计者不必对此有太多顾虑。

三、 智能化建筑对给水和排水的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体来讲,给排水工程与智能化系统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不过,就给水和排水领域的设计工作来说,可以利用在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所具备的强大数据处理和网络功能,这样就可以取得工程目标、用诸多新近使用的技术方法,这样也能够完成原先的工程目标。

1、运用程序控制对蓄水池出水和进水进行管理

(1)水池进水

原先运用浮球阀或液位的控制网对水池进水进行控制,当水池中的水满了之后,进水的程序就自动将其关闭。动作比较多、阻力比较大、容易发生磨损、很大的漏水量等很多缺点容易凸显出来。运用程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2)水池的出水管理

按照同样的方式运用程序控制来管理来水池出水。一般情况下,消防和生活用的水池都采用合并的方法来操作。为了确保平时不动用消防的水量,经常把生活泵的吸水管抬高。这种方式也有很多缺点:在死水区中,水质极其易坏;在吸水喇叭口处于低水位时,附近有漩涡,把空气带入其中,导致了水泵不能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形成气蚀;与此同时,在竖向地布置泵房方面也可能会有很多的不方便之处。比如,可以通过操纵程序控制,把水位调节到某个数值,生活泵可以自己不再注水,可根除弊端。

2、新的给水和排水工程目标

(1)对变频和调速供水的装置进行优化

恒压变量的变频和调速供水装置是一款节能型的技术产品,在国内外的使用非常广泛。因为它的压力传感器安放在接近水泵地方的压水管之上,这样就使得在实际使用中获得的节能数量比节能的理论值要低得多。为了使得这种状况发生改变,研制和开发新的此类装置势在必行。这样一来,水泵的工况点就与这个给水系统内部的管路曲线一块运行;其他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传感器之上的安装地点改到了这个给水系统中最不具有优势的地点。这样,虽然系统可以稳压操作,其实,已减掉了在非既定流量中的条件下不真实的水头损失。

(2)自动收费的管理

因为计算机在可以在网上对整个物理进行监控,识别和处理语音、图像以及数字量。所以,以上的模拟工作量务必经由A-D这类转变转换才可以达到交换CPU与被控对象之间信息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本文的特定情况下,还务必经由结构化布线系统和信息插座传输信息给计算机。所以,还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四、 结语

目前看来,虽然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新生的,以至于在既有的教育和教学体系根本无法找到此专业的开设和讲授。但是,在诸多高档建筑内,这些耗资上亿的项目都在使用它。第一,是因为确实需要它,第二,可能这也象征着大厦的标志和某种品味,智能化的建筑项目和工程前景广阔。所以有关行业和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这个前景广阔的领域。密切配合、积极努力是相关领域和给水排水领域的应尽职责。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两者缺一都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中国于90年代开始时兴智能建筑这个概念,并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了很多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功能、属于不同等级的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是否称得上“智能建筑”,究竟属于哪个等级的“智能建筑”,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智能建筑”这个名词在我们建筑行业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那么,什么是智能建筑呢?各国有内容相似但说法不同的定义。当然,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说法也不尽相同。

美国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是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的大楼,它对结构、系统、服务等进行全面地综合并达到最佳效果的组合。

日本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

・方便有效地利用信息和通信设备;

・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功能。

新加坡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他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

・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

・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我们国内有的专家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合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1、系统集成技术

1)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系统集成就是通过对开放的协议的应用来使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联动控制和资源共享,极人程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从面使资源得到节约并减少人力投入。其目的是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促进管理效率的极人提高。其内容是依据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在技术成熟、管理高效等基础上,严格依据需求进行集成。

在系统的集成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同的系统平台、所集成的子系统范围等,那么就要采用不同的集成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建筑设备控制系统也逐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其他子系统,从面促进建筑监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方式的产生;也有的集成方式是把各个子系统当做下层现场控制网,同时各个子系统是相互平等的。在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将各个子系统的实施数据转化成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同时通过程序可以达到管理网络统一管理、监控各个子系统的目的,并可以方便地交换信息。

2)系统集成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集成应遵循开放性、可管理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容错性等原则。开放性是指系统在集成后应该是相对开放的,系统集成的过程主要是使不同产品和系统之间的协议和接口尽量标准化,从面使他们之间达到可以相互操作的目的。它应该将标准的数据接口、应用关键接口等完整地提供出来;可管理性是指同时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对网络主要设备进行充分的坚实和控制,并最人先对地扩大管理范围和缩减系统开销;经济性是指作为系统集成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应该最人程度低消减经济成本,这就要求系统设计者严格根据系统目标和用户的需求,在做充分的论证之后,将合适的、优秀的产品恰如其分地选择出来;可靠性和容错性是指应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高可用性系统的建造。可以将主要系统的共享数据库建立起来,这样可以在某个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有效地利用集成系统采取补救措施,将该系统接管或者立即维修。

2、小区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在新型民用建筑中,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设计理念得到极为广泛的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技术便在住宅小区中得到了逐步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技术不仅在公共建筑智能化中应用,面且在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中也得到了逐步应用。全国各地的技术开发商及设计院等越来越重视小区智能化。小区为智能化提供了试验平台,智能化也成为小区设计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领域。在应用小区智能化技术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和居民的实际经济条件结合起来,将安全性和舒适性、功能配置和合理投资等方面的关系切实处理妥当。除此之外,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应该是综合性的,将家庭和小区、技防和人防有机结合起来;在信息通信方面,应该使多运营商都可以选择;在宽带接入网络方面,应该朝组建小区计算机局域网的方向发展;在小区信息通信服务方面,应该注重使增值服务多样化;在小区系统平台方面,应该尽量标准化,将管理平台统一起来,从面使不同部门之间互相连通的目的得到实现;使用物业管理信息化、能源水电远传抄送等系统,从面使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三、促进建筑智能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1、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的认知

在很多年之前,智能建筑这一名词已经被提了出来,但是民期以来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阶段,加强有关智能建筑的基本认识,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向将智能建筑的发展引向正途,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3A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智能建筑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和综合了三个系统,极人提高了建筑各项设施运转机制的效率,使其更加合理和环保。目前,社会上相继出现了一些建筑公司的4A.5A等宣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越多的A只能意味着越低的集成程度。因此,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普及和宣传各种建筑智能化知识,使全行业的智能化建筑意识得到显著地提升。如果缺乏必要的宣传,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智能化建筑就无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好地被建设出来。

2、根据现实实际进行设计工作

在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设方投入的资金量,充分采用成熟、实用、先进的主流技术,而不能不切实际地仅仅只追求高标准。要对国内外类似系统的建设经验进行认真细致的琢磨,在设计之前认真做好工程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构思技术上的可行性、系统技术的合成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设计出令业主满意的方案。由于管线敷设、设备选型定位等都会受到设计场所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该对细节加以特别的关注,同时特别注意强电配合等问题。应该对前端各设备的距离、数量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所选择的供电结构正确合理,同时也保证所选择的供电线路的民度、规格等符合设计的要求。

3、提高智能建筑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素质

智能建筑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智能建筑专业,所以只能由专门的培新机构对智能建筑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建筑行业各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让智能建筑管理和施工人员掌握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并提高施工人员操作先进设备的能力,保证他们能够熟练地安装、调试、检测各类设备,提高他们的相关技术水平。

四、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展望

建筑智能化建设在民期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如,传统的电议系统应用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现在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并促使其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将会使智能化各子系统更加的统一和开放,而对这一趋势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因素等问题也将会不攻自破,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未来建筑智能化建设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更高程度的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多年来,建筑智能化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偏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都有责任。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与此同时,建筑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地推进。因此,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共同任务应该是对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积极主动地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正在我国兴起。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素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J].低压电器,2011,(10).

[2] 魏新亚,韩传锋.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等级的确定[J].建筑,2009,(3).

[3] 扬志,郭兵,李晓林,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与集成[J].重庆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下一篇: 大学德育小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