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时间轴知识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历史时间轴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历史时间轴知识点

篇(1)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我们的复习往往就是教师将知识点串起来进行讲解,之后,便进入了习题练习中。再加上历史课程很多学生将其看作是“副科”,所以,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历史复习质量、自主学习意识等都受到了影响,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历史复习中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行论述,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考场。

一、自主制作时间轴

所谓的时间轴是指以时间为线索来将相关的历史重大事件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进行应用,同时,也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复习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师生课堂地位的改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时间轴,进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历史课堂的复习质量。

例如: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轴的制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特点来制作时间轴,只要能够将时间、事件展示清楚即可,只要方便自己记忆就行。但是,切记不能在网上找、在参考书上摘抄,否则,是起不到时间轴加深学生印象功能的,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制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二、自主探究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复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素养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的胜利》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我组织学生重新对“胜利”后对国际国内产生的影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等问题进行思考,一是因为在新课教授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分析胜利后,国内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国际上,而在九年级的复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地分析胜利前后国际上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对的胜利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胜利后国际上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三年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答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将知识系统化,对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自主习题讲评

习题练习、习题讲评是复习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历史讲评课仅是在订正答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仅是将存在疑问的题目进行简单讲解。因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认为历史作为一门文科,“背诵”之后足以应对考试。所以,讲评课基本上就成为摆设,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讲评课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自主地对相关的试题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对学生能力水平的锻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多选)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D.火药的广泛使用

以该题的讲评为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优等生为“老师”来对这道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题干,之后明确本题的考查点,这样一步步地进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篇(2)

所谓的自主复习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复习。首先,组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自主带着目标进行复习,自主制作时间轴,目的就是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之后,在针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出题,在小组内进行互相练习。如,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即:简述、的史实,知道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等。接着,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本章节的知识系统化,制作时间轴,同时,结合教材与参考资料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自主出题。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而且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复习

对比复习是指将有相似属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该方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例如,在复习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将《日本明治维新》与《》之间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变法的“历史背景”“宗旨目的”“领导阶层”“变法阻力”“变法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这样的复习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有助于高效复习质量的实现。所以,在历史复习环节,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对比,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篇(3)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这是教师依据的第一层级目标①,是教师对历史课堂的整体把握。有了这个方向,教师制订课时目标,就有了明确的任务,而如何制订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都会遇到的问题。

课时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直接指导教学,对教与学的活动制订准确的测量标准,特别是对认知性目标和操作性目标,要设计出明确的可测量、便于操作的目标。因此,设计课时目标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思维特点,分析课程目标和教材,从而制订相应反应学习结果的多样性目标和层次性目标,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目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打破过去教学中无教学目标、或目标过于笼统泛化、或脱离实际的弊病。一个完整的课时目标应包括对象、行为、情境或条件、表现程度。赵亚夫老师在谈及层次性目标时就以“”为例,他做了这样的设计:A.能够列出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说出的历史影响;B.能够说出时期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者、背景及其运营情况,阐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②这两个层级之间的弹性就是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果说要初中生理解“中国近代化”还有些困难,教师在进行具体授课时可向学生阐明工业革命的机器大生产,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过度,进而理解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一份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自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来自对学生的了解,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故设计出适合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善讲故事,以点带面

实验版课标确定的“学习主题”呈现方式,对于12—14岁的孩子来说不免有些艰涩难懂,因为“学习主题”大多内涵宏大,如中华民族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为此,在修订版的课标中,采用了“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在每个板块之前以‘通论’的方式概述该时段历史的基本线索及主要特征。每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③“历史简单一些,这样就给教学留下展现故事、细节、情境的空间。”④既然课标和教材已经要求将“历史”讲得简单,教师何苦要把“历史”教得复杂,非得让学生记住一条条背景、原因、影响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呢?相反,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故事,用细节、情节和语言去创设情境,营造学习的氛围。修订版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任世江先生亦强调:“初中学习的重点应该在于了解历史,而了解基于兴趣。为兴趣而学习,学习才能成为主动行为。因此初中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历史兴趣。”⑤历史(History)本就是由众多人的故事组成的,所以才形形,丰富多彩,相对于枯燥的文字描述,故事是有趣的,有意思的。而如何把有意思的故事放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且觉得有意义,这需要教师对故事重新解读、加工组织,用细节展现历史的同时,通过问题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是否能说明中国已经产生了磁学呢?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值,是因为他具备了抽象的数学思维和基本数学理论知识吗?再比如,手的进化在人类进步过程中起的作用,如果人不能直立行走,就不能耕作、生产机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去学习教材文字所承载的意义,用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思考一些历史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将历史知识进行溶解,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另外,通过故事,学生已经内化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借助时间轴,让学生将它们串成线,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理解这个历史时段的主题。

三、多元的教学评价

修订版课标亦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强调了学习过程和效果,就“要坚持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主体,教师可采用多元的评量方式来考核和评价学生,如问答、报告、讨论、表演、纸笔测验、行为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学习档案评量等方式观察和评价学生,并及时给予学生回馈与指导,从而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思维水平、问题解决、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样,学生在学习找到了兴趣和自信,便会从学习的被动客体转为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亦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我满足感,激发教学热情,不断实现自我提高与成长。正如“教学相长”所说,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实现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初中历史是高中历史的“前奏”,如果学生一接触初中历史就觉得历史是如此枯燥与乏味,便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对历史产生了不好的刻板印象,极不利于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因此,把历史教得有意思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师的一大追求。

[注释]

①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第3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第3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 大学德育小结 下一篇: 企业信息化布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