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7: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篇(1)

不同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若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若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若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若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若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要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当然要把溺爱与关爱区别开来,学生犯了错误总是要酌情处理和批评教育的。

二、激发初中生自我建设的意识

从根本上讲,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挥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初中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培养他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初中生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三、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情感,体现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构成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索质有关。可见,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面向初中生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我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扩大学生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索质的核心,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有关;三是注重向学生传授新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的科技影响他们,促使他们人格尽快现代化。

四、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是重点

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索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特别要搞好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生活学习中冲突的技能,同时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格正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发展和形成的。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初中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初中生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

五、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初中生的人格教育,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仅对组织教育过程是必要的,而且对初中生自身进行自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身心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不可能不受社会规范和制度制约,积极通过健全的规范和机制对初中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控,是保证其思想品德、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强化那学校、家庭、社会需要的思想行为,制约或惩罚那些超越学校、家庭、社会规范的言行,让他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社会倡导的,什么是社会反对的,从而明确是非,掌握行为准则和规范,逐步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六、心理健康教育

篇(2)

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学习英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好英语,道理是一样的。阅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读的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作为一种隐形的英语能力,语感能使学生跨越语法困难的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解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这个缘故。

2.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抛开词汇来学英语就像用空气建大楼一样不切实际,因而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和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如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又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事情。很多学生是通过背单词书背字典来记单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很容易忘。事实上。除了死记硬背,扩大词汇量还有很多方法,其中阅读是掌握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最佳手段。在阅读中记忆单词,就是把单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巾来学习。结合上下文来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不仅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掌握。此外。大量的阅读增加了我们学习单词的机会,对于一个单词.第一次见我们可能不认识.但借助工具书我们能查到它的发音和意思或者根据语境我们能推断出它的大意,第二次第三次见到这个单词时既使记不清楚,我们脑海里也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这个单词见上十次八次之后,我们对它就像熟悉自己的姓名一样熟悉了。根本不再需要刻意地去记了。

3.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英语学习水平。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用英语写出好文章呢?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一定词汇、语法基础外.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读得多了,见得广了。才能写出精彩的东西。通过大量阅读,广泛地接触英语材料,一方面,我们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英语格言、警句、习惯用语、修辞常识等,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在我们的文章中编码输出;另一方面,在揣摩作者意图.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作者谋篇布局、文章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篇章的技能。此外,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只有用英语来思考我们的文章才会避免汉语式的英语出现,才能创造出优美地道的英文作品。

4.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风俗文化,开阔眼界。语言与文化之问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美国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语言。”由此可见,要学好英语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而阅读则是了解西方风俗文化的最住手段。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等,从而不仅促进了英语的学习,还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增加了阅历,丰富了生活,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篇(3)

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行为。美术的实质和它特有的性质让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想要发现美,就要具有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是要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培养的,美术教育正是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手段。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与其他的意识活动相辅相成的,人类对美的判断以及培养是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影响的,审美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差异性、不可控性等特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还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们,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美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的明确,合理的爱美很重要,拥有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才能让学生很好的利用辨别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从而加强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成长中的他们对是非美丑的认识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需要教育来引导他们、告诉他们什们是美什么是丑。这个美与丑的层面不仅仅是穿着打扮的美丑、容貌的美丑,更重要的是行为的美丑。教学生学会分辨美与丑,并教会他们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引导学生向美的事物学习、向美的方向发展。

二、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

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术生走到哪都不会饿死的。是的,学会一门技术也就掌握了一项谋生的本领,并且美术所带给我们的,不止这点。以我自身经历来说,我从初中开始接触美术学习,刚开始学习时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物体,到了高中时已经可以画稍微复杂的一些物体组合,但是也没有尝试着去创作,上大学之后就经常进行一些创作,虽然不是特别的好,但对于我自身来说,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一直以来,对于美术的学习,让我不断改变,获益匪浅。美术不但教会了我生活上的基本艺术活动的技能,更多的还是心灵上的寄托、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去云南采风时,街头随处可见一些有偿帮游客画像的画师,他们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张画像,一天下来收入也很可观,是美术教育让他们拥有了艺术活动的技能。还有捏糖人、画糖人、做风筝等他们利用美术造型知识和色彩搭配能力,创造出有趣的艺术品,愉悦他人,充实自己。生活中拥有艺术活动技能的职业有很多,插画师、沙画师、设计师、雕刻师等等,美术教育确实能够培养学生拥有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拥有艺术活动的技能。

三、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涵盖了这个人的个性和所拥有的特点,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潜力。人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好的人格可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不好的人格则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羁绊着学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美术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大多数学科,例如数学、化学、物理等都有其标准的公式和标准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是固有的、单一的。而美术没有这些限制,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美术学科的答案是多样化的、开放式的。给学生一张白纸,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需要的东西、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得到他人的赞许与欣赏,学生在尽情地释放自己时他们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心态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更上一层楼。

篇(4)

一、引言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对学生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专业英语,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了配合这一需求,这些年来,我们对英语教学的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尝试。但无论英语教材或英语教学法怎样改,有一样是不能变的,那就是音标的学习。换句话说,最基本、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音标,才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情景 

每届接到新学生时,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学英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什么?这个问题的设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这些年来对英语的认识;同时,也想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英语学习的关键。 

经过讨论得到以下几种观点: 

1.词汇量最重要,词汇是语言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词汇量积累多了,才算学英语; 

2.语法是最基本的,它之所以称为“法”,体现出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律,有约束限定的作用,既然是“法”,肯定是重要的; 

3.学英语最基本的是口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谁也不会用语法去交流; 

4.还有同学认为公共三级、四级考试对是最基本的; 

…… 

三、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实际上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势必导致了教学手段和过程较为单一,且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单纯通过对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只学会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 

上大学后英语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学生要过级考试,要掌握一些专业英语,学会阅读外文版专业书籍,还要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等。大部分学生,只要肯下功夫,应付等级考试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今社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交流需求逐渐增多,对于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继续停留于应试和拿等级证书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张嘴!但强迫学生张开口后,一个弊端暴露出来:好多学生的口语十分拗口,究其原因,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来自城市,他们孩提时跟父母学讲的是方言,升入小学、中学才慢慢开始接触普通话,但仍有好多老师用方言来教学。所以,在他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需要从方言转到普通话,再转到外语,这就要比第一习得语言是普通话的城里学生在一开始多走了一步弯路。另外,师资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多学生反映,之前老师们说出来的英语,也带着浓厚的乡音。导致学生们总觉得考试中最难的就是听力,其实听力不好,不是我们听得不多,单词记得不多,而是自己说出来的英语有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印证了李阳老师说过的话,说河南英语就只能听懂河南英语,说新疆英语就只能听懂新疆英语,说纯正的美式英文,就一定能听懂美国英文。 

四、打好音标基础才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音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相当于汉语拼音对于学习中文的重要性。回想我们在学习母语的时候,最初学习的就是拼音,如果没有拼音作指导,汉字对我们来说可能也只是一种符号,根本无法拼读。同样,如果没有国际音标,英语单词对我们来说更是外国人的符号,我们不认识,没法读,那单词的作用也要被颠覆了。

但为什么作为母语的拼音我们都学了,但我的大部分学生却说从小根本没有接受过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国际音标的正规学习呢?其实,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中都有关于国际音标的要求和拼读练习,但在大多数学校都被无情的忽视了,因为关于音标的考核几乎没有。记得小学刚开始接触英语时用的学习方法,现在想起来极为荒唐,例如,用拼音,甚至用汉字来标注发音。其实,学生们也不喜欢用这些不标准的方法学习,可有谁教过标准的方法?又有谁告诉学生还有音标这样一个约束?为什么一开始学英语就是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 cake,而不是国际音标呢?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英语教学的失误。导致一大批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因没有打好基础而产生了对英语的厌恶和恐惧。经过十几年这样的学习,怎么可能在大学期间就把英语补回来呢? 

而如果先学好音标,情况就能大有改观: 

学好音标,首先可以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发音是最直观的评价我们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好的发音反过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好音标,还可以让我们告别先前以读、写为主的哑巴英语。规范了发音,掌握了地道的口语,自信心自然提高,不必再担心说出来的英文会招人笑,口难开了。 

学好音标,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积累词汇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看到一个陌生的单词,通过音标就能准确拼读,从而达到有效的记忆单词,慢慢产生学英语的兴趣,这才是必经之路。反过来说,拼写单词有的时候提笔就忘,我们也可以利用正确的发音自己恢复单词的拼写。那我们的词汇量也在这一正一反中得到很好的积累了。 

学好音标,英语的自学能力也在此过程中随之提高了。 

综上所述,学好英语最基本的就是打好语音基础,无论我们的英语教学采用哪种模式,对于我们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牢固掌握英语最基本的音素——音标,打好扎实的基础,才是学好英语最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苑慧香.英语音标教学应先于字母教学.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4,(04). 

[2]张丽莉.改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篇(5)

关于“健康人格”定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健康人格状态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要素和谐统一的结果。即健康的人格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方面。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以自我为基础:通过自我的界定、解释、解剖而构建自己的人格。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健康人格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敏锐的思维方式、求实创新、竞争和合作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拼搏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整体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应对各种现实压力:顺应时展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成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一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而各个阶段的水平都是最低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很重要。

三、培养学生公平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篇(6)

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习惯又是什么呢?

林格认为:“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他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的同时,还要健全学生的人格,以便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而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仅仅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和传统美德,教会他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我们很多教育者是很重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但是常常付出了努力可是收效甚微。这可能是对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缺乏认识的结果。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

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首先实施养成教育,教育者应该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什么习惯不能由教育者主观而定,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兴趣一来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没有什么计划。其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常常会给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样做当然是出于良好的目的,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出现负面效果。教育者常常忘记孩子的身份,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成人,因此提出的要求难免成人化,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孩子很难达到。我们对孩子提要求应当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最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有序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低入高,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处具体的时间和内容,要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三、幼儿、中小学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教学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不仅对他们当前的和谐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幸福,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林格认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幼儿园阶段)应当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物品的习惯。

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应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四、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养成教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人格反映的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大部分是后者影响的结果。

当代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家里特别霸道说一不二,不听父母的话;不干活,很懒惰;最特别馋西好吃零食;特别任性,执拗,一意孤行‘喜欢和父母犟嘴;做事磨磨蹭蹭,不懂得珍惜时间马马虎虎,不认真;花钱大手大脚,爱攀比,虚荣心强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习惯,而性格是有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孩子们之所以在人格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完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是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养成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等等。素质不是天生的,它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形成的过程往往是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我们在家庭、学校中要注重培养孩子四大方面的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学习素质。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社会小公民。少年儿童素质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水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最后,以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的一句话作结: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篇(7)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动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建设与繁荣。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构筑健全人格的基础,是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要求,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基础。菩得吉有句名言:“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所谓习惯,是指经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经常反复训练而固定下来的某种行为方式,是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习性,即“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探索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由此引发了对适应新时期教育管理的一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一、当前高职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现象

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因而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退让的脆弱心态。又如,大多数学生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从小就是唯我独尊,常常表现为任性的性格,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这些大学生即使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因为有缺陷的人格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大学读书期间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近些年,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自觉性差

具体表现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照抄作业,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怕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家长知道,在学籍处理的过程中隐瞒事实,找人替家长签字,甚至提供虚假的家庭联系方式;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及刻苦钻研精神。

2、高职学生生活能力差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宿舍卫生脏、乱、差,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物品摆放混乱,把宿舍当成随意打闹、说脏话的场所。

3、自我约束力不强

具体表现在:纪律涣散,上课迟到、缺课、逃课的情况时有发生;校内集体活动不积极参加,还有部分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包宿上网,荒废学业。

4、生活习惯不好

具体表现在:作息时间不规范,随意性强,部分学生早晨不愿起床,就寝不愿入睡,既影响他人休息,又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某些学生吸烟酗酒,严重的影响了校园风气。

以上的种种不良习惯行为,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文明行为极其不符。习惯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一旦形成,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不利,对他人、集体也有极坏的负面作用,其“惯性”力量往往难以抗拒,有碍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二、实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俗语称: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养的好,终身受福,养的不好,则终身受累。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对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对其学习进行专业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大学生自立及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塑造大学生应有的独立的生活能力、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

三、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2005年,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处及团委,联合制定一整套系统性好习惯工程,并逐步推广实施。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养成教育使学生转变的效果明显。

1、系统性好习惯工程的主要内容

晨读好习惯:把握今天,把握晨光;健身好习惯:拥有健康,拥有未来;睡眠好习惯:按时就寝,保证睡眠,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杜绝不按时熄灯现象;上课好习惯:知识改变命运,成才创造未来;自习好习惯:珍惜时光,自觉学习,建立自习管理制度,要求学生上晚自习,检查出勤情况;修身好习惯:诚实守信,文明高雅,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建立诚信考核评价体系;卫生好习惯:讲卫生,不随地吐痰,热爱生活;饮食好习惯:健康饮食从早餐开始。

2、具体实施方法

一是制定具体的管理机制。严格管理并监督指导,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严格的、系统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约束,而且要分阶段,分年级的管理。一年级教育,可以采取纪律规范,制定指导、督促、检查制度,用制度进行管理,重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每个人开始,从每一天开始,养成晨读好习惯,建立并组织英语“晨读角”;养成健身好习惯,早晨6: 20开始跑操(跑步,打太极拳,健身操等);养成上课好习惯,提前10分钟到教室,进行天天演讲活动,开展“志在高远,,勤奋学习,全面成才”的主题教育活动;养成自习好习惯,每晚6: 00--9: 00上自习。树立“知识改变命运,成才创造未来”的观念,珍惜时光,自觉学习。加强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及睡眠好习惯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理想成才的培养,加强诚信教育,开展诚实教育活动,建立诚信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全员育人,辅导员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建立教师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是养成教育讲座。在新生入学后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纪律约束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的指教,可以减少学生从中学向大学过度的时间,帮助学生确立三年大学生活的奋斗方向。

四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设立学习目标。仅有空洞的理论说教是不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差。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学习上来。

篇(8)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对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人不能理解语文的意义所在,理由是大学的理工科学生都没有了语文课程。其实,语文的意义何止如此,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人就不可能形成逻辑思维,没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就没有办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好语文阅读,就不会有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语文对于每一个人小学生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

1.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语言是文学审美的特殊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书面表达能力则是指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形成则起步于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而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需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多领域、多层次接触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代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圣人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当今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语言智者。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强调“说”的重要性,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方法,为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其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锻炼。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表达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依旧以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成绩来认定教学的优良,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语文成绩好,作文写的好,就是好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口语的表达能力。在学校里,这样的学生很常见,各科成绩很优异,但比较沉默不语,性格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重视口语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各方面更优异。

2.2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我对表达能力不够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课外业余时间中主要以课本的基础知识来进行复习、预习和理解,对阅读表达能力方面的认知是模糊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时间很少,课外业余时间学生也不会有意识去学习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训练才能提高,长期下去,老师的不重视,学生也自我意识不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就导致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欠缺培养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3.1加强学校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学校的重视,是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各项素质的基础,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力度,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并且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语文表达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篇(9)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42-0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整体素质就难以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常常会发生诸多的心理困扰和消极情绪,甚至精神障碍。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20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 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剖析

如今的中职生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很稚嫩,看上去像是成人,实际上还是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还不懂得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如何对待挫折,如何调整自我情绪,如何改变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因此,生理发育提前和心理发育滞后的矛盾,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由于学校教育失当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学生的基础差、学习动力缺乏、自控力和辨别力也差、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时刻刻刺激着学生,学生整日处在高度紧张、焦躁、恐惧、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失望中,从而导致心理疲劳,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特别是强迫症、自卑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空虚症以及神经衰弱等组成的精神障碍在中职生中发病率较高。家庭教育失误使当代学生个体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大多数父母出于“望子成龙”的极高期望值,当孩子的学习与家长的期望有所偏差时,家长不是训斥就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使一些孩子产生孤独、逆反、封闭的心理障碍。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由于中职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3 从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及片面追求升学率怪圈的干扰,社会各界人士普遍把学校的好坏标准、档次高低、质量优劣定位在升学率的高低上,这就使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特点带来的“先天不足”而失去竞争的优势,甚至有人把职业学校视为异类。其次,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孩子引向只注重学习成绩或混个毕业证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歧途。还有少数家长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以及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工作、人际等关系。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人员缺乏,组织机构不健全,加之目前教育管理部门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的具体量化指标,致使基层中职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化,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研究呈现出无序和放任自流状态。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方参与社会生活,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认知、意志、情感等心理品质,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学会角色转换,增强社会适应性,拓宽社会知识面;还可以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磨练意志力,正确认识自己。

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沟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时,绝不能忽视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学生出现问题尽量让其父母协助,借助社会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延伸,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

必须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根本性和切实性的依托,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调节心理健康方法,及时恰当地宣泄心理障碍的郁结。每个中职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个体,必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这些心理缺陷常常导致心理失控,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妨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学会调节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心理缺陷面前,不应一味自我贬抑,而要把它当成奋斗的动力。

5 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不仅应注重知识灌输,更应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注重个性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心理出现“症结”,要专门进行教育疏导,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再次开展的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或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篇(10)

新疆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一直是各高校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高校不仅要培养文化水平较高,综合素质突出的合格大学生,又要从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的方面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面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和汉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团结教育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汉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汉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育,提高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对加速民族沟通、认同、包容,促进民族大团结有积极有益的帮助,对于加强稳定,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当前对汉族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势和重要性

1.从地理、人文环境着手加速了解,促进民汉大学生沟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民族进一步交往、沟通、发展、融合,各自的意识形态,文化历史,发生碰撞。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不断试着接纳和适应外来文化、西方文明及其他宗教理念的同时,汉族大学生同时也在不断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和历史并接纳包容。如何加深加快汉族大学生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俗、历史、文化的认知,了解和接纳,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2.从社会环境、政治因素上消除隔阂,促进团结

新疆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各种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在高校中,各民族大学生能够相互理解和睦共处,但是在新疆地区还是存在着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思想,他们不仅煽动无知的少数民族群众闹事来分裂祖国,还勾结其他势力来挑起民族仇恨,在各民族中树立仇视心理。在新疆7•5事件和广东的6•26韶关事件之后,民族分裂势力的暴行给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虽然犯罪的暴力分子是民族分裂势力,但是仇视的对象却或多或少地扩大到了整个民族,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隔阂。因此,加强对汉族大学生的教育,让他们认清新疆的形势和明确真正的敌人,迅速清除隔阂和误会,在他们心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培养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加深民族友谊,促进地区团结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汉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应当继续加深汉族大学生校园主体的教育

在新疆高校,从人数比例的角度来看,汉族大学生人数较多,仍然是学校的主体部分。从生源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的内地生源的人数逐步增多。从内地考入新疆的这部分汉族学生,他们在带来内地优良学风和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着对少数民族风俗历史对新疆地域政治文化特殊性了解的空白。因此,极易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矛盾冲突,及时加强这部分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就尤为重要。

2.应当继续加强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知教育

在目前推动汉语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许多地区设立了双语教学,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直接上了汉校,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对汉文化开始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接纳适应外来文化。而汉族大学生却对少数民族语言知之甚少,虽然学校开设了新疆地方史等课程,但都限于被动灌输教学。很少有汉族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生活中进入直观体会学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习惯、风俗、文化、了解不足,就无法与民族大学生沟通并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有时还更容易产生隔阂,存在误会。如内地同学来到新疆,不知道少数民族同学对猪肉的避讳,在少数民族同学面前吃火腿,就容易让少数民族同学产生误解,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同时,加强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认知教育,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沟通和友谊。

我们说当今时代西方文明较为先进,中国发达地区在东部,我们应当向先进地区看齐。诚然,学习先进文化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够忽略本地的实际发展要求。在当今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之时,如何培养适应西部,了解西部的高素质人才是新疆高校应考虑的首要任务,而我们培养的人才完全不了解西部文化,民族历史,完全照搬东部一套发展策略,势必不会完全符合西部的发展要求,只有全面了解当地情况,熟悉西部环境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新疆着想,为西部服务。

3.应当继续加强汉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理念培养的阶段,他们的想法多,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同时,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不高,经历不够丰富,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不断进行文化、思想侵略的环境中,大学生更是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一些非法企图的组织和个人,他们在大学生中制造谣言,抨击当今政府的方针政策,蛊惑他人。个别辨别能力较弱,立场不坚定的汉族大学生容易轻信谣言,受到煽动,在心中产生民族仇恨和歧视心理。这对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高校应该继续加强这些汉族大学生的信念教育、理论教育。在他们中开展好“三史”课程,提高理论水平,加强政治修养。在站对立场、促进团结统一上率先做出榜样,同民族大学生增进信任、消除隔阂、加深友谊,为校园的稳定、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要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设施中,营造民族精神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另外,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利用党、政、工、团等正式组织进行教育与宣传,如校报、校广播、校宣传栏,等等。

上一篇: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 下一篇: 课堂教学成果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