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57: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项目风险管理的分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既是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精神的需要,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内在要求,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一个全新的审计课题,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在广泛意义上,风险无处不在,但如果把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搞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工作,或者演变成其它的专项审计,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在目前状况下,开展该项审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理顺审计头绪,明确审计的内容和程序,因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难免会荒腔走板,或者主次颠倒。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与对象
(一)关于审计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包括了从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物资采购,以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重要过程,是否每一个过程的风险问题都纳入审计的内容,或者说都作为重点审计内容,这要对项目本身情况、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特征,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在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首先,就广泛意义而言,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这二个阶段的风险无疑是工程项目最大的风险之一,但是,这些风险不但受更高层次的发展规划和投资战略决策的约束,而且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项目规划和立项的风险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风险,它不由项目本身的建设或施工过程来决定,因此规划和立项本身不构成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而是构成审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影响因子。其次,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产生的主要风险是项目的设计标准问题,它影到项目的防灾抗灾能力和投资收益能力,而设计标准又主要受项目规划(地方经济发展有联系)和立项的约束,因此,项目设计标准也不构成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否按标准进行设计是审计关心的主要问题。另外,项目设计在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所以涉及到项目设计变更和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审计的重要内容。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里可以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作如下定义:它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招投标、合同、物资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这一系列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事故责任体系和防灾体系的安全目标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这个定义包含了下列几个要点:第一,有限时期;风险发生在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建设施工期间,它不包括项目规划、立项和交付使用这三个阶段。第二,包括了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在大部份的文献中,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排除了机会风险,这与国资委的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很大出入。第三,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对于确定性的损失或收益,就不能再当成风险问题。第四,约束目标的有限性;一方面,每个工程项目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上述定义将风险约束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事故责任和防灾四个基本目标,尽管这四个目标之间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交叉关系,但这样定义仍然是有意义的,它不仅反映了建设工程项目自身的特征,也使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更趋明确。第五,重视法律责任所产生的风险问题;法律责任贯穿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
(二)关于审计对象
首先,要分清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区别,也就是说审计的对象是风险还是风险的管理。由于审计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如果不能准确区分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难免会使工作重复低效乃至于d俎代疱。按照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第十条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由此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自身承担的工作之一。内部审计部门从事风险管理,区别在于内部审计是对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所从事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或者说内部审计更强调的是,对这些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管理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是同一管理过程在不同层次上的反映。
其次,要注意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与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区别。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强调的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问题,关注的对象是项目建设过程的中各项经济活动。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充分性、存在性和有效性问题,关注对象是各项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管理,以及管理的不确定性问题,它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对项目的不确定性问题是否进行了管理、管理是否充分;二是该项管理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导致管理无效。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作出如下定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以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安全、事故责任安全和防灾能力安全为目标,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的存在性、充分性,以及由于该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管理的有效性问题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
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目标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风险影响面广等特点,涉及土建、安装、信息化与通讯、调试等子项目,对这类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内部审计而言,要想通过审计及时并准确地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而在审计过程中又要避免将风险管理审计脱变为一般意义上的审计,这将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十分严峻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要明确二个问题:第一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目标;第二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框架。
安全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中心目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安全目标约束于下列三个子目标:一是由质量和工期引起的建设项目投资安全风险;二是由施工过程中引起的事故责任安全风险;三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防灾安全风险。这里,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导致的风险、立项和设计导致的风险并没有被包括在安全目标的约束条件中,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必然会通过质量和工期等途径的传导,从而引起投资安全风险;又如前面所述,立项与设计风险它本身不由项目建设施工过程来决定,因此这些风险因素如果被纳入到风险管理的安全目约束条件中,有可能使风险管理审计演变成包罗一切的审计,进而造成了什么都审,但什么都没有审好的情形。
受投资安全风险、事故责任安全风险和防灾安全风险约束的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这也是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于建设工程项目其它审计的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因而,围绕安全这个中心目标,紧紧抓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不确定性这两个基本内容,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目标必然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围绕工程项目的投资安全、事故责任安全和防灾安全这个中心,通过对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信息,适时地对从设计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控制缺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并帮助企业相关部门和单位有效地担当起责任。
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框架
目前,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什么,如何审计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与项目的常规审计和风险管理职能交织在一起,如果不能很好的设计其审计框架,难免将使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失去其本来的价值。因此,在设计其审计框架时要遵循下面的指导思想: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体现综合性管理审计的性质,既要反映L险管理的本质要求,还要突出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在特征,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要以便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为基本设计目标。
第三,要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导向服务。
从前面的定义分析中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包括二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对职能部门和各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存在性、充分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主要考察这些部门和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二是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管理活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一个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失效,必须对风险管理活动自身的风险进行监督、评价和审核,它主要考察这些部门和单位管理风险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前面提出的三个指导思想,本文将审计框架设计成由目标、项目流程和风险管理构成的一个三维结构模型,每一个维度由若干个审计元素构成:
目标维(Z轴)是一组由四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质量安全,工期安全,事故责任安全,防灾安全};
项目维(Y轴)是由建设施工流程的六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物资采购,竣工验收};
风险管理维(X轴)是由风险管理的七个审计元素构成的集合:
{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监督改进};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各个审计元素在空间坐标系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审计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构成了一个审计对象,为了便于实际运用,将三维结构模型划分为审计模块、审计单元和审计点三个层次:
审计模块。目标维中的四个审计元素(安全子目标)构成了四个审计模块:质量安全模块,工期安全模块,事故责任安全模块,防灾安全模块。
审计单元。审计单元是审计模块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项目维和风险管理维中两两元素构成的一个集合。这样,每一审计模块下面都有6×7=42个审计单元,全部四个审计模块共包括了4×42=168个审计单元。如{招投标,风险评估}、{物资采购,风险评估}就是各个审计模块其中的二个审计单元。
审计点。项目维和风险管理维中的各个审计元素,都可以再分解为若干个作业点和控制点,它们的两两组合就是审计点,如在{招投标,风险评估}这个单元中,招投标又是由标底、开标、评标、定标等一系列作业点组成;而风险评估也是可能是由形成多个控制点,如专家评估、业务部门评估及审计评估等,作业点与控制点两两对应就构成了一系列审计点。审计点是审计框架的最小单位和审计模块(单元)的基本单位。
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价值在于,首先,它从项目安全的角度明晰了审计目标;其次,它通过对建设周期和风险约束状态的分析,为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界定了明确的审计范围;第三,它从建设项目的三个维度出发,把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划分为三个清晰的层次,为审计人员厘清审计思路、找准审计要点提供了可供依据的审计路径;最后,这一框架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绘制了一张全面的风险控制图,使风险管理人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大疏忽和遗漏。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与路径
前面构建的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由4大审计模块、168个审计单元、以及成千上万个审计点构成,要对每个审计单元和每个审计点都进行审计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特别是像大型基础设施如电网建设这种类型的工程项目通常集成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子项目,通常会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信息工程、调试等子项目,使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更趋复杂。同时必须看到,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具有综合性审计的性质,但它不是全能审计,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应当遵循它内在的要求和逻辑关系。因此,如何运用审计框架,提高审计效率是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这需要在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审计的思路和路径:
首先,根据审计的时间点来决定项目风险审计框架的运用,并编制审计方案。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在不同时间段上的风险形式与特c具有较大的差异。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对框架中的审计模块、单元及审计点进行筛选,抓做主要矛盾并在审计方案上要区别开来。
其次,要对项目风险进行预估。风险预估考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判断需要根据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问题,依照风险管理原则、方法,按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运用专业方法对机构风险的范围、识别、评析、管理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查证与鉴别,对风险管理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捕捉风险征兆。缺乏风险预估的情况下筛选审计框架中的内容可能会导致重大审计风险的出现。在风险预估之前,审计人员要做好知识和信息二个准备,知识准备包括审计专业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信息准备包括各种历史档案和前期审计调查内容等。
第三,要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在风险预估后紧接着要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风险分级可用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为主要指标,将风险分为若干个等级;风险分类比较复杂一些,选取的指标不同,分类的差异很大,一般可按风险处置方式分类,如分为自留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等;也可以项目的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把风险分为土建工程风险、安装工程风险、信息工程风险等。风险分类指标的选取无一定之规,但要紧扣目标。
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在控制审计风险的同时,能够将审计框架中的审计数目最大程度地缩减下来。
第四,在运用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时,可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审计路径进行,所谓“自上而下”的审计路径,是指根据风险预估和分级分类后,先确定主要的审计模块,然后向下进一步确定审计单元和审计点;反之就是“自下而上”的审计路径。两种不同的审计路径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审计思想,前者重视不同风险的相互作用,审计思想重在“面”上的控制,后者则关注重大的和关键的风险点,审计思想重在“点”上的控制。
最后,撰写审计报告要围绕项目安全这个中心,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开展监督和评价,实际上,风险管理的存在性和充分性反映的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有效性反映了能力问题。
五、风险处置的审计
风险处置是风险管理流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时更多的注意内部控制问题,或者把风险管理等同于内部控制,因此内部审计的重心往往也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相当多的合理成份,但如果不重视风险处置环节的审计,则风险管理审计与其它的常规审计就会出现趋同现象,浪费了审计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处置的审计是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六条,具体提出了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七个措施。这里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处置措施归为风险规避、风险自留和工程保险三个类型,内部审计人员要对这三种类型要作出如下评价:
第一,对采取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依据作出评价;
第二,对采用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具体方式作出评价;
第三、对采用某类风险处置措施的影响作出评价。
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在承保工程项目风险的意愿受到很大的制约,可能会造成保险合同不公平现象,在可能的情况下,由保险经纪公司承揽工程保险中介服务的情况会成为常态,因此,将保险经纪服务也要纳入审计的范围。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能很好地起到信息沟通作用,也为保险人和被保险对象之间搭建相对公平的平台。
上面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从它的一般属性上展开论述的,具体到不同的项目,其风险点的重要性排列会有差别,风险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上要有所区别,但其基本的审计框架是可以相互套用的,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某些工程项目,如电力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发生,则有可能就是社会风险事件,理所当然地要提高风险管理目标的约束条件,在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框架中的目标模块就要有相应的调整。
在审计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在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前,对各种可能的情况事先作出估计,同时制订周密完整的审计方案和计划是审计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发
[2]美国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谭丽丽.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与内部审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0 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 风险对策。
1、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1.1 定义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的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通过界定项目范围,可以明确项目的范围,将项目的任务细分为更具体、更便于管理的部分,避免遗漏而产生风险。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各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会带来某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来评价这些不确定性,从而向项目范围管理提出任务。
1.2 基本性质
风险的客观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对风险主体是独立存在的,不管风险主体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变为现实。其次,还表现在它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潜藏于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之中。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即风险的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由可能转变为现实均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
风险一旦产生,就会使风险主体产生挫折、失败、甚至损失,这对风险主体是极为不利的。风险的不利性要求我们在承认风险、认识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尽可能地避免风险,将风险的不利性降至最低。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以转化。
2、项目风险管理的分类
项目风险管理按风险后果分为:(1) 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风险导致的结果只有两种,即没有损失或有损失(不会带来利益)。(2)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风险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即没有损失、有损失或获得利益。纯粹风险一般可重复出现,因而可以预测其发生的概率,从而相对容易采取防范措施。投机风险重复出现的概率小,因而预测的准确性相对较差。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常常同时存在。
项目风险管理按风险来源划分:(1)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导致财产毁损或个人员伤亡,如风暴、地震等。(2)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风险。人为风险又可细分为行为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组织风险等。
项目风险管理按风险的形态分:(1) 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或由于人的行为失误导致的风险。从发生的后果来看,静态风险多属于纯粹风险。(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由于人类需求的改变、制度的改进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环境的变迁导致的风险。从发生的后果来看,动态风险既可属于纯粹风险,又可属于投机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按风险可否管理分:(1) 可管理风险。可管理风险是指用人的智慧、知识等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风险。(2)不可管理风险。不可管理风险是指用人的智慧、知识等无法预测和无法控制的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按风险的影响范围分:(1) 局部风险。局部风险是指由于某个特定因素导致的风险,其损失的影响范围较小。(2)总体风险。总体风险影响范围大,其风险因素往往无法加以控制,如经济、政治等因素。
3、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3.1 经济性措施
主要措施有合同方案设计(风险分配方案、合同结构设计、合同条款设计);保险方案设计(引入保险机制、保险清单分析、保险合同谈判);管理成本核算。
3.2 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措施应体现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主要有预测技术措施(模型选择、误差分析、可靠性评估);决策技术措施(模型比选、决策程序和决策准则制定、决策可靠性预评估和效果后评估);技术可靠性分析(建设技术、生产工艺方案、维护保障技术)。
3.3 组织管理性措施
主要是贯彻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和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包括管理流程设计、确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定、人员选配、岗位职责分工,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等。还应提倡推广使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4、项目风险管理管理历程分析
4.1 第一阶段
在风险的潜伏阶段,风险尚未显现,但其可能性存在于各种征兆之中。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重在预防:(1) 识别潜在的风险。这是预防风险的第一要务,不能识别就无法预防。识别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量化,量化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对比来鉴别风险征兆,可以设置临界点作为预警指标。(2) 规避和转移风险。是预防潜在风险的另一个有效办法。当你识别出某件事情可能会有风险时,只要放弃做这件事,或者换一种较稳妥的方式去做它,就可以避免风险发生。(3)准备风险应对方案和危机处理预案。是预防风险的核心内容。一旦风险和危机来临,有应对预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损失和危机的灾难。也许有些风险预案永远也用不上,但是这并不说明它们是多余的。只有风险降临的危机关头,人们才会感觉到它们性命攸关的价值。
4.2 第二阶段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风险的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组织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的过程,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
项目风险管理发展是一个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项目风险,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风险。其可以分成若干环节,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沟通。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下,合理地利用土地、合理地利用资金、合理地安排项目、合理地控制工期,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所进行的具有开拓性、配套性、统一性和相当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各种风险威胁着项目的成功,因此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风险管理的识别与评价
1.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文档。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1)过程控制:项目资源、项目需求和风险管理能力调节风险识别过程;(2)过程输入:风险识别过程包括不确定性、知识、顾虑和问题;(3)过程输出:风险识别过程的输出是风险描述和与之相关的风险场景;
2.项目风险管理的评价。风险评价是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项目风险分级排序的过程。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有:(1)主观评分法;(2)决策树法;(3)层次分析法;(4)模糊风险综合评价;(5)其他评价方法。
三、技术风险管理
项目的技术风险管理就是对项目全寿命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不足或缺陷等原因,给项目所带来的危害或危险进行风险识别、量化和控制的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技术风险管理的作用
项目实行技术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通过风险分析,可加深对项目和风险的认识与理解,澄清各方案的利弊,了解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以便减少或分散风险。
2.通过检查和考虑所有现有的信息、数据和资料,可明确项目的各有关前提和假设。
3.通过风险分析不但可提高项目各种计划的可信度,还有利于改善项目执行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沟通。
4.编制应急计划时更有针对性。
5.能够将处理风险后果的各种方式更灵活的组合起来,在项目管理中减少被动,增加主动。
6.有利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
7.为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反馈,以便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采取措施防止和避免风险损失。
8.风险及时无法避免,也能够明确项目到底应该承受多大损失或损害。
9.为项目施工,运营选择合同形式和制定应急计划提供依据。
10.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情况的了解,可以使决策更加有把握,更符合项目的方针和目标,从总体上使项目减少风险,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11.可推动项目执行组织和管理班子积累有关风险的资料和数据,以便改进将来的项目管理。
四、项目群风险
项目群风险管理就是为达到项目集群风险的预防或消减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活动的总称,它由一系列集群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组成。
项目群风险评价是对项目群中各风险要素的分析和评价,主要有如下一些工作:
1.对项目群诸风险要素进行比较和评价,并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2.探索风险之间的相互转化、衍生关系。如在项目群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往往存在如下情况: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多个风险事件常常是由于一个共同的风险源造成的,在风险评价时要注意从项目群整体出发,弄清各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
3.项目群风险评价不仅仅是对单个项目风险的评价,还包括对项目群内项目的综合评价,并寻找风险最严重项目的风险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往往对项目群的风险影响较大。
4.项目群风险要考虑各种不同风险间的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化威胁为机会。
5.项目群风险评价要包括项目群所有阶段的整体风险以及在这些阶段时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五、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项目的规模化以及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复杂化突出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项目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城市综合开发是事关民生的大计,处理好开发项目、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如今的城市开发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要求,而且与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所以对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该项目的风险控制更是重要,既有利于当代,又造福于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沈建明,等编著.项目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刘荔娟,等编著.项目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卢有杰,等编著.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毕星,翟丽,编著.项目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白思俊,编著.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John Raftery,著.项目管理风险分析[M].李清立,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7]杨建平,著.重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
[8]郑子云,等著.企业风险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2.
[9]张三力,主编.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0]王诚,等编著.竞争策略与风险管理[M].商务印书馆,1997.
[11]王超,主编.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K286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风险存在问题及主要内容
(一)项目风险概念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以及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决策者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所导致项目中止、撤消、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技术经济指标的可能性。
(二)项目风险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对于发达国家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甚至可以说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与分析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在进行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管理者都缺乏项目风险意识,在风险管理方面不肯投入,往往造成在发生风险问题的过程中,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种宁可风险自留解决也不选择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风险管理的发展十分不利。
2.针对项目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缺乏专业性针对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在进行实践过程中,就无法进行充分的风险管理行为活动。我国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保险费用的来源情况不明晰,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投保情况并不好。
3.在进行具体的风险识别与处理方式方面,我国国内仍然比较落后,针对风险分析以及评估内容存在明显的误差情况。因此,也就造成了相关的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识别能力下降,形成潜在性的工程风险。严重阻碍了我国的项目工程发展建设和风险管理事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中的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陈述:
1.针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及相关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中包括对项目建设周期阶段的划分情况以及项目分类。
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提升;
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估计能力提升。
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风险管理分析
(一)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中的风险管理程序
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这个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程序。我国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划分为几个方面,其中包括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估计、项目风险评价、项目风险应对、项目风险监控。而应当注意的一点是,本文在对决策阶段项目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并未涉及到风险监控方面。
1.项目风险识别
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首要考虑的内容就应当是风险识别,主要是在一定的形式基础上对相关项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风险识别。且其风险识别应当被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全程。
2.项目风险估计
针对项目的风险估计是充分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的一种针对掌握了一定资料的基础上的风险预测,是对可能形成的风险以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的一种估计。
3.项目风险评价
项目风险评价是一种针对铁路工程建设可能形成的风险事件以及损失的可衡量的定量评价分析,对整个工程建设的风险与合理决策起到重要的桥梁性的连接性作用。
4.项目风险应对
项目风险应对是一种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能有效的缓解风险造成的压力与损失。
5.项目风险监控
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监
控,并评价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情况,也是进入新一轮的风险识别,实现新一轮风
险管理的过程。
(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风险管理中的分析与评价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是指项目投资者按照投资目的,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投资大小、方向、结构、分配以及投资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决断项目是否必要和可行的一种选择。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可靠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工程投资中的机会与需求情况分析。该研究是拟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前的准备性调查研究,是把项目的设想变为实际的投资建议,重点是投资环境分析与鉴别投资方向。在分析了机遇和需求以后,还应分析项目的实施在解决问题上的力度,例如,开发铁路调度施工计划统一管理系统项目时,要分析这一系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调度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如果项目能够满足基本需要,并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就可着手提出项目
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指通过项目风险识别、风险界定和风险度量等工作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妥善地处理项目风险事件所造成的不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等的管理工作。
(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管理活动,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否则,风险管理只会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也无法评价其效果。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a.风险管理目标与风险管理主体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b.目标的现实性,即确定目标要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客观可能性;
c.目标的明确性,以便于正确选择和实施各种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d.目标的层次性,从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区分风险管理的主次,以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综合效果。
(2)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风险管理目标
在工程建设项目出现风险事件后,其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在发生风险损失时保证其损失最小化。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达到这一点,应当对其风险对策方面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而这种方案的制定应当建立在风险对应的计划内容以及措施的基础之上。
而根据风险管理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的主体情况进行分析,其总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基于此,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内容应当被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表述:
a.工程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实际发生费用应当尽可能的被控制在预计费用范畴之内。工期也应当不能超过计划工期。
b.在进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其风险管理应当对其被动面对风险的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形成主动性的应对风险管理问题,形成针对风险、利用风险、将风险转变为有力条件因素,促进风险管理发展。
c.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决策中的风险管理实际质量应当对工程预期进行满足。
d.工程建设项目决策中出现风险管理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快速及时的解决以及处理,保障其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而风险评价本身作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事件评价定量化的过程,其对项目建设与风险决策都有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连接点。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估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对其决策阶段中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综合全面的分析总结有关风险以及概念内涵,并针对其风险进行分类研究。从建设周期中的策划、决策、准备、实施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风险管理研究采用多种估计模式进行,并根据相关的设计方式进行具体进行介绍。希望进一步促进铁路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评估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0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项目风险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深化。环境风险管理作为现代项目风险管理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其研究方法遵循风险管理的普遍理论,在当代全球环境风险危机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其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全球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运行时,干扰建设工程项目的因素时有出现,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和质量低下,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目标的实现。所以规避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促成项目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研究项目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项目风险相关概念
1.风险的含义。风险的概念可以从经济学、保险学、风险管理学等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二是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三是风险的影响(后果);四是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R=f(P,C)公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如下图)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有两类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判定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它们是:高可能性,轻微后果;低可能性,严重后果。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作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2.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项目风险管理涉及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二、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项目风险,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风险。,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规划中起控制作用。风险管理计划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项目之中。该文件详细地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所有方面。风险管理计划还要说明项目整体评价的风险的基准是什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参照这些风险评价基准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价。
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树方法。故障树方法简称FTA,是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利用FTA来分析一个系统时,我们关心的是找出造成某个不希望的事件(顶端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绎的方法找出使顶端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级事件,反映了各次级事件引起顶端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像一颗以顶端事件为根的倒长或横躺着的树,故障树因此得名。
3.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时应注意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不仅要正确估计损失的绝对量,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综合影响,既要考虑直接损失、有形损失,也要考虑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与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使用,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围绕风险的基本问题,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应急计划,实施高效的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无不正常之处,哪些风险正在成为实际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准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项目的规模化以及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复杂化突出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项目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项目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实施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决策的风险水平。项目管理利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管理和处置各种项目风险,有利于该项目的项目组织减少或消除各种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这对项目科学决策、正常经营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风险管理能为项目组织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项目风险管理为处置项目风险提供了各种措施,从而消除了项目组织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项目活动中去,保证了项目的稳定发展。
3.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保障项目组织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项目组织面临的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在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地提供补偿,从而能够使项目组织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并获得稳定的、不断增长的盈利,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4.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组织经营效益的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它将有关处置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合理地分摊到产品、过程之中,减少了费用支出。同时,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推广不仅对单个组织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李存斌.建设项目经济效果风险分析的函数偏导法[J].技术经济,1983.
[3]李正.投资的经济效果及其风险分析[J].北京水利电力经济学报,1987.
[4]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5]崔介何.企业工程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6]闫培善,王成.企业内控精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研项目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极为重要的载体,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渠道。科研项目作为一项开创性的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始终与风险相伴相生,因此,加强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任何科研主体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科研项目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科研项目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进度、资源条件下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的测量指标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是概率,二是发生风险对应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上的。科研项目最大的特征就是探索性、创新性,很大程度就是依托既有的技术条件向未知领域的拓展,而风险恰恰就是创新的伴生物。这决定了相比于其他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的风险更加突出,更加复杂,应该受到格外关注和重视。根据相关调研,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科研项目规模迅速扩大,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较为粗放的问题,不少项目存在质量不高、进度失控、成本费用超预算、成果不理想等问题,特别是过于重视项目立项申报,对项目实施和过程控制重视不够,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反映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
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应对的过程,核心是根据识别出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各个风险,按轻重缓急,逐条逐项明确风险应对措施,采用相应管理方法和手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理阶段,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其中,重中之重是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避免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其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预可研之初就要在项目团队明确项目风险的组织和人员,重大项目应有专职的风险管理小组和岗位,统一项目的风险管理,明确责任。
(二)项目风险初始信息收集。信息是管理决策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做好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项目的基本信息,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政策情况、技术情况、设备情况、专家情况、人员情况、合作方的情况等等,并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建立项目的基础信息库,为风险识别与评估做好准备。
(三)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确立主要风险种类和具体风险点,并进行重要性排序,重点是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因为很多重大风险往往出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定性方法主要可采用问卷调查、项目组集体讨论、相关专家咨询、情景分析、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主要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最好能通过一些列的假设和条件设置,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和风险测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项目风险坐标图,确立更加科学的优先顺序。
(四)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与应对实施。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结合项目团队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因素,选择确立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转换、风险补偿等适合的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策略,分类制定包括人、财、物配置的风险应对方案,并全面组织方案实施。
(五)风险管理过程监控与动态优化。结合风险应对方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覆盖到项目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关键节点的监控,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针对项目运作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迅速对风险策略和应对方案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增强风险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科研项目的主要风险点
科研项目风险在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招标投标、实施、结项等各个期间均应做好风险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根据科研项目的一般属性和特殊性,有几个关键风险点需要认真加以重视。
(一)技术风险。不管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科研项目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和认识未知领域,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第一,因为现有的认识水平、技术水平、科学知识及其他现有条件的限制,技术规划不合理,出现无法预见、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特别是所依赖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支撑条件存在不足,造成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第二,对研究平台要求过高,不切实际,主要是项目研究需要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实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高尖端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第三,项目技术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存在不足或与项目研究领域不匹配,制约了项目研究开发。
(二)项目团队风险。人是科研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源。首先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的风险。根据吴建南(2010)等学者对科研项负责人相关特征与科研项目绩效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负责人职称对科研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年龄与项目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项目负责人担任领导职务、出国留学经历对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学历以及过往承担项目经历对项目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项目负责人的基本素养、个人能力、精力投入对科研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选择项目成员的风险。在项目立项申报时为达到项目对职称、学历、人数等方面的要求,容易出现“挂名”充数的现象,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预先计划的科研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到实际研究工作中来,或者因为来自不同部门或单位,有各自的科研任务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工作。此外,团队风险还体现为项目成员因工作变动、疾病等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研究,而后续替补人员又无法马上跟进,造成项目开展受到不利影响。
(三)费用控制风险。科研经费不足也是当前困扰很多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是费用预算出现偏差。因为对项目涉及到的实验设备、器材、元器件及人力的所需的规模数量及市场行情估计不足,造成项目申报时经费预算偏少。二是经费使用不合理。在设备采购、消耗品使用、人工成本支出等方面过于粗放,缺乏有效的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经费支出混乱,超支严重。三是有些项目涉及到自筹经费,在经费来源上不能得到有力保证,容易造成项目因为经费中断无法继续开展。
(四)进度控制风险。项目进度是评价科研项目的重要指标,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科研目标也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首先是项目计划过于乐观。对科研项目需要的时间周期和可能遭遇的困难估计不足,对人员到位、资源匹配、实验攻坚、结果验证等重点环节拟定的计划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无法如期完成。其次是进度管理前松后紧。由于缺乏对过程节点的有效控制和督促,容易出现在项目前期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量任务拖到项目后期进行的现象,加上中间变故的增多,造成项目超期。
四、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
针对科研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及其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应该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合理有效地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全面地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来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一)树立科研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必须要重视项目管理风险意识的强化,从单位负责人、项目团队负责人到每一名科研人员都要联系自己的岗位职责,充分认识项目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及其后果,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把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研发等核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到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和主要流程之中,形成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团队负责人、一线科研人员组成的三道项目风险管理防线。
(二)建立覆盖科研项目前、中、后台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立足科研项目的总体目标,通过在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主要措施、风险管理职责分工、项目内部控制系统等。重点要把业务中心与管理中心相分离,将项目的具体科研工作作为的项目前台,将项目成本管理、事务性工作作为项目的中后台,让前台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研发,让中后台做好对项目前台工作的服务,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格局。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抓好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要让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在做好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风险防控的职责。其核心就是要做到权、责、利清晰明确,不能留有模糊空间,否则就会形成项目风险防控的盲区。科研项目工作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如果多头多人都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从而形成项目管理的漏洞,成为项目风险源。制度建设就是要扫除这些管控盲区,确保每一个项目成员都能各尽其能、各尽其责。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是提高各个领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也是一样。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建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其中嵌入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项目风险关系信息系统,对成本预算控制等一些关键运作流程的控制要实现信息化管控。要通过项目信息化运作,既能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更可以增强项目运作过程的透明化,使项目开发过程、各项资源匹配、项目进度控制等都能更加清晰有效地得到控制,从而增强对项目风险的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舒扬,董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项目风险研究.山西科技,2014(06).
[2]蒋琰,陈谦明,黄海,杨宁.基于项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研项目风险控制.软科学, 2009(06).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为缓解电力紧张局面而投资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且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功能也日趋复杂,电力工程项目在费用、工期、功能和运行效益等诸多方面承受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同时,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存在实施过程的渐进性、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风险形式的多样性等因素,掌握和实施多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预防处理办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从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多种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办法。
1 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理论自中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以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则更少,且这些研究着重于工程项目进度、费用的控制。钱学森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倡导科学管理,并把计划协调技术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中,取得了冷人满意的结果。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各大高校的管理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以及各类程序开发公司如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同洲电脑有限公司等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开发过一些软件,但主要是采用计划协调技术而没有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在我国也曾经应用于实践,如二滩电力工程、三峡工程、上海地铁建筑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项目等。在大型电力项目管理中也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从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目前处于实务应用阶段,我国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经理针对工程项目风险问题进行对策研究,针对现实工程项目风险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
2 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特点,笔者认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对风险进行计划、识别、评价、量化、处理、监控的过程,而其中主要的过程是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风险识别和评价阶段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2.1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阶段实施办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内对工程项目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基于一般风险管理理论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集体思考法、专家调查法、情景分析法、风险调查法、风险列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检查法等;另一种是在一般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工程项目相关理论的风险识别办法,他们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顶到底的方法;另一类是从底到顶的方法。在从底到顶的方法中,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问卷和调查表法、情景构造法、影响图法五种。从顶到底的方法中,主要有案例法和底线法两种。
笔者考虑到上述第二种方法是结合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风险识别办法,因此笔者更侧重于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上采用第二种方法。但要注意到,所有的风险识别方法都依赖于历史信息和所涉及人员的任何类似的预先经验。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不管选择何种方法它都应该是一个团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但因为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如果风险识别人员的经验不足,则他所得的风险识别结论可能会变得极端化。同时,在两种办法的选择上,需要识别者即管理者在一开始就能够详尽周密的考虑各种风险,进而进行全面的风险提前评估与识别。从风险识别的时间周期来看,因为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各种风险在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乃至验收使用阶段都可能发生,因而电力工程项目是一项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这就需要风险管理者从电力工程项目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识别工作,并制定风险管理相应的制度和要求细则,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规范化管理。
2.2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评价阶段实施办法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纳入项目管理的范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多的工程项目统计资料不充分,大量原始数据无法全部得到,且由于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因素繁多且各因素具有模糊性和难以完全定量性,因此国际上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本文主要对该阶段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有学者通过了解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并借鉴以往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归纳实践应用案例,总结了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概率分析方法(随机型风险估计方法),Monte Carlo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PERT),风险评审技术(VERT),主观概率法,效用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故障树分析法(FTA),概率树法、外推法,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模糊分析方法,影响图分析法等。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识别一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方位的混合使用,因此笔者更赞成使用另外一种的更加简单但也不失准确的风险评价分类方法,即:自我评价法和标杆评价法。
工程项目风险自我评价法是将工程项目实际风险与项目目标风险进行比较后,再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该方法计算出工程项目风险的水平值越高说明工程项目风险性越高,具体分为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工程项目风险标杆评价法是将工程项目实际风险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比较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相对风险水平。由于工程项目风险自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而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比较得到相对的风险评价,能客观地反映工程项目风险水平和工程项目在市场中所处的竞争地位。
3 结束语
一方面,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模糊多变,对其风险管理的各个实施阶段所涉方法多样,同时风险管理理论的各个管理阶段互相交叉变化。另一方面,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等因素都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由于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管理过程,随着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一定有着很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前言
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实战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等特征,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因素,部分风险因素是可以预见的,研制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规避。从提装备研制项目效益的方面,需要对装备研制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对研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规避,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
2 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风险分类
根据风险理论,信息化装备研制项目风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装备研制项目风险源分类,可以清晰界定概念,不易遗漏风险元素,可操作性强,所以本文采用该方式进行分类[1],可将装备研制风险分为:计划风险、技术风险、组织管理风险、费用风险、采购风险、环境政策风险、生产风险等。
3 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和管理风险。风险管理过程由若干相互影响的主要阶段组成,每个风险管理阶段的完成都需要风险管理人员的努力。根据信息化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的情况,将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6个阶段,如图1所示[2]。
4 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有效,在构建装备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可测量性。对于定性或定量指标的测量建立详细的评估标准。
(2)可得到性。可以准确获得验证该指标体系所需的数据,对于难获取的数据,采用一些近似方法获得。
(3)可跟踪性。在评估指标构建时,应考虑提出的指标是否便于跟踪监测和控制。
4.2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它包括资料信息的收集、目标分析、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指标的收集与筛选、指标内涵与标度设计、指标体系的筛选与简化和指标的有效性分析等步骤。
根据以上步骤以及装备型号研制项目风险评估的需要,在对评估目标进行分析和综合后,抽取某些共性的风险内容构成识别体系,依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层次型结构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该指标体系可用于对信息化装备研制风险进行整体的评价,为制定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5信息化装备专项建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风险控制是对试验过程进行连续监控和纠正的过程,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理技术。风险控制有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两类:
反馈控制是通过对装备研制风险发生的连续观察和实时监督,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补救。如各种形式的审查、汇报、工作检查、阶段性工作总结等,都是反馈控制的具体形式。
前馈控制是一种主动的风险控制方法,通过装备研制项目管理人员的主动性预测,发现并降低装备研制风险。做法是根据对风险的预先分析,制订风险降低计划,并跟踪其执行情况,对易出问题的地方提前制定对策(预防措施),尤其对项目关键技术要实施重点管理。
6 结语
装备研制项目风险评价和管理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对装备研制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信息化装备研制项目风险评价和管理问题做了探讨性的研究,从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入手,结合装备研制项目的特点,建立了装备研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林义.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陈仕亮 主编.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项目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经费多。项目管理一旦成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一旦因风险导致失败也会造成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因此,项目风险管理受到项目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研究源于古代的共同海损制度及船货押贷制度。18 世纪的法国管理学家亨瑞· 法约尔详细论述了风险管理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此后,马歇尔(美国)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同时提出了风险排除和风险转移的处理方法。
1、含义。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全寿命期内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提出对策,减少风险的损失,从而实现项目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需要花钱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各样知识领域的知识,特别要收集类似项目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地正确使用。
2、目标。风险管理的最大目标是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首先,风险管理能为项目组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能促进其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能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风险管理有利于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组合,有利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及其不良影响,有利于创造一个保障项目实施的良好环境,对项目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二、项目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任务是确定项目风险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风险条件有可能影响本项目。在项目寿命周期中,由概念阶段到收尾阶段,项目的信息越来越多,如设计方案由开始的不确定,到框架、详细方案,执行,收尾,有关设计的信息逐渐增多,由不明确到明确。风险识别在项目开始初期由于信息等条件限制可能得到的风险识别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应在项目全过程中定期不断地进行。
在识别风险时,应有项目团队、风险管理小组、客户、项目经理,对风险的识别要分辨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通常项目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团队风险、外部风险等风险。技术风险是项目技术难题和技术障碍;团队风险是项目团队的协作能力差、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只有识别了具体的项目风险,才能分析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导致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后果。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是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是为消除或者减少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减轻风险。
减轻风险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方法策略,它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缩小其后果的不利影响程度。按照减轻风险措施执行时间可分为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三种不同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应用在风险发生前的方法基本上相当于风险预防,而应用在风险发生时和风险发生后的控制实际上就是损失抑制。
1、风险预防。风险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它从化解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去控制和应对项目活中的风险事件。通过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可得到项目风险源、各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性等级排序,与预先给定的风险严重程度等级要求相比较,对超过要求的风险,要采取技术措施消除风险或降低严重度等级使用满足要求。
2、制度防范。建立项目管理制度,通过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规范项目执行人员的行为,实现控制与监督,保证项目目标与合同约定的相一致。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措施,如明确项目负责人违约责任。
(二)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很严重,又无其他良好策略来减轻,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与行动方案,从而回避风险的一种策略。风险回避从根本上放弃使用有风险的项目资源、项目技术、项目设计方案等,从而避开项目风险的一类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三)风险转移。
转移风险是将项目本身面临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他人或单位去承担的行为。转移风险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助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这类风险控制措施多数是用来对付那些概率小,但是损失大,或者项目组织很难控制项目风险的情况。采取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大小。
(四)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是指项目管理层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所造成的后果,觉得自己可以承担损失时,就可采用这种策略。例如,当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较低或后果不严重时,可采取这种策略。项目管理者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将风险留置内部,由项目组织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全部或部分。主动地接受风险是一种有周密计划、有充分准备的风险处理方式。
四、结论
项目风险存在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它能够使项目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进度、成本以及项目的目标,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定性定量估计和评价之后,得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再根据项目的要求,决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岳华.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
对于英国来说,其在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首先,英国C.B.Chapman教授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s,Methods and Cases》中明确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之后,英国其他相关学者在C.B.Chapman教授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并构建起健全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同时,还将风险管理研究相关成果正式引入项目中,不仅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而且还提高了项目的安全系数,对项目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密切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稳定阶段,各国纷纷致力于兴建大型宇航、水电、能源以及交通项目以求刺激自身经济的尽快复苏,大量的投资使得项目势必将带来一系列风险,以此,使得项目投资者越来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诸多项目投资者相继组织高端人才,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资源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各国学术界逐渐对项目风险管理形成统一的看法,即风险管理的概念:如何在一个肯定的有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管理过程,该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目的: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风险管理方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2 国内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近几年对高速公路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主要有:
朱珊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13]中针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的全面论述,之后,朱珊提出高速公路项目企业需采取失败模式影响分析法度量工程风险,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为依据计算风险概率数,以此得出高的风险概率数。
卢有杰在《项目风险管理》[14]中,以国民经济各部门项目活动中的风险为研究对象,致力于风险后果、风险来源、风险影响范围、风险是否可管理以及风险后果承担者的基础之上对工程风险进行分类,并对项目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和控制的原则、方法、技术和程度做出全面概述。最后结合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把握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陈立文在《项目投资风险理论分析与方法》[15]中,以系统和过程为出发点,对项目投资风险的收益分析、概率分析、变权分析、模糊分析、回归分析、决策分析、区间分析、可靠分析、系统分析、模拟分析等理论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赵振宇在《故障树引入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16]中,将可靠性工程研究中的故障树分析法引入工程风险管理。之后,赵振宇采用图形演绎法构建起高速公路项目风险故障树,并对高速公路项目风险识别模式和风险因素量化进行全面论述,最后依据二态系统和概率理论对项目成功度和判定项目风险成本最小化的风险源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3 国内高速公路工程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仇一颗,李伯勋,欧莉,张胜军(2006)针对影响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模糊数学原理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证明了综合评价法在风险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田艳(2008)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公路招投标的特点,运用风险矩阵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风险因素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