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57: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与对待的态度问题
因初中地理属非中考科目,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教师和学校都认为这门学科是副科,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缺乏热情,不积极主动,更不用说课下复习,即使是课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也大有人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学校和其他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态度也有待改善。大多数学校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往往依附于文综或理综学科,教研活动时跟着别的学科跑,相当于没有一样,再者有很多,学校在月考或期中考试时不把其计入总分,即使计入总分试后分析时多数班主任教师对此课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干脆不理不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大环境,地理老师只能孤军奋战,难免丧失热情而不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于是形成了学校、家长、老师及学生不重视地理的恶性循环。
寻根究源,我们心知肚明――因为地理不是中考项目。在谆谆教育学生学习此学科时,我总是要晓之以理――高考时,地理是文科必不缺少的学科,初中没有打好基础,高中地理学习就会是空中楼阁。同时也呼吁地方学校的教育者,重视并加大地理学科的教育关注力度,营造有利于地理学科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正确理解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为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迎合教学模式考察,现在的地理学科教师,不论是科班出身、还是特岗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生,都接受新课改理念,而且每年都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试等多种类型方式的培训,因此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填鸭式教学,但课堂上却出现了满堂问和花架子问题。及表现为上课一问到底或者为探究而探究,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假大空现象。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探究教师的心中没数,这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课堂评价,如果一节课没有合作探究,没有小组活动,没有成果展示,评判小组就认为你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一棍子将其打死,有些地理教师也只好不管本节课讲的是什么,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一并用上,以免认定为不合格课而导致“花架子”。
面对地理课堂满堂问和花架子的问题,我们的解决之道为:一是要执教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成立地理教研组,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打铁还需自身硬”满堂问和花架子就是自身不硬造成的。广大地理教师必须内练素质外练功夫,使自己早日成为地理教学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地理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上课时该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该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依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定而不受外界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使用效率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睬。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方面,地理空间分布动态变化演示方面,构建空间思维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许多无关的花哨信息大量充斥课堂,分散了学生注意力,真正重点的东西反而印象不深了。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时出现“拉洋片”问题。即教者自己不做课件,网上下载现成的,不敢不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一字不改,一概用之。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三维目标,不图花筐热闹,用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不用无关的花哨干扰学生,切记喧宾夺主。数学课没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色彩,既没有行云流水,不也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
四、教材编排解说文字过多问题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效果低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础教育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和学生来说,用所学科目是否列入中考,是否值得下工夫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地理并非升学考试科目,与语数英相比地位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对刚刚走入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时候还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会越来越低。
2.专业教师缺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有地理方面丰富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由于地理教学经验缺乏,许多教师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学习。地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大多数教师在任务的设置难度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远离课堂,对学习地理感觉索然无趣。
3.管理不善,教学时效性不高。
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太重视,相关仪器设备配备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辅助的地理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有配备,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将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讲解。同时,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时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在台下被动地听。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环境观。其次是更新教学理念。地理人才的培养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状况光靠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学校应该把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再次是加快教师教学意识的强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技能的改进,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努力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缺少专业人才的初中地理教师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机械的记忆水平上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比较、判断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有效避免任课教师选择的随意性。
3.强化地理教学管理,注重教学的时效性。
(1)注重学法指导。地理学科显著特征是插图多且配有地图册。每讲到某一地理事物都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必须图文并读,如:教学“黄土高原”时,可以引导学生看“黄土高原素描图”,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地理学科理论性方面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知识,必须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指导学生理解并牢记。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的叙述性知识多讲则无味,教师只需列出提纲使他们综合比较就可以了。还要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课外不但增长了他们的实际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知识,强化了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随着地理知识传播渠道的逐渐扩大,地理课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在后的教学思想。可以利用课内时间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地理新闻活动和地理新闻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二是以图辅教,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发挥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今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学习。特别是电子地图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促使学生足够细致地发掘教材,并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三是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完善教学设备。学校管理者要配备一些基本教具,如: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教具的直观性避免了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的现象,用地图或模型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但是避免过度形式化,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要构建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不断推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问题;对策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活动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诞生和应用是以相关的哲学、构建主义、心理学、教育学为根本理论基础的。纵观活动教学的由来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教学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活动教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即活动教学既需要包括物质的、实践的,又需要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
而初中地理的活动教学就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参与、思考、实践、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对初中地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能够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地理学习的思维。
二、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活动教学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更多教师的认可,在初中地理教W中也是如此。但是相关的调查问卷显示,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活动缺乏时效性。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课堂活动时,都是以教材中的课堂活动为基础,而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相关活动由于时间的变化或者学生的变化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了。因此,这种循规蹈矩的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由于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占用了较长的课堂时间,致使教学目的也没有很好地达成。
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是指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仅仅是将某个活动套用在某个知识点上,活动的方式也是教师规定相关的任务、由学生来完成的形式,而这种单一的活动方式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积极性。
第三,课堂活动过程形式化严重。形式化严重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过于强调课堂氛围,以为只要课堂气氛热烈,目的就达到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师过于强调活动结果,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套路来,其自主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缓解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缓解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程度
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程度是提高活动教学方式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在课下开展相关的活动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的《民族》一节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上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互相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2.改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应用活动教学开展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时,要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鼓励者,也就是说在活动中要确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过于放纵学生,也不要过度管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娱乐。
3.活动内容要以实际生活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在选择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活为根据,要尽可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不断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同时,可以根据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回答,以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35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多门学科的学习,其中一门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就是地理。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地理学科学习,因此学生在地理这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强的可塑性,正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大好时机。而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古人常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有才之士,可见地理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正式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因此,教师要能够把握好这一大好机会,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很好的入门。而目前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首先对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以传统的讲述法为主,而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存在不足,结果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活力不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一些知识点的呈现,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不足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学生作为知识的获取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而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不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从个人教学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学生能否有效的接受知识点顾及的过少,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有效把握,也难以很好地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中来。
(三)难以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地图结合起来
地理作为一门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学科,地图自然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能够识图、认图,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而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用图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其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y以有效的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地图学习。
(四)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
只有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才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地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而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没有引起重视。一方面,教师对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地理题目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方面没有引起重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目前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依然存在多种多样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针对上文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供地理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些地理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较之于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述法,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不足的情况,教师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针对知识点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后鼓励学生积极作答,这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积极作答,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
(三)有效实现知识点讲解与地图的结合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图引起重视。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也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把握地图,教师应该结合地图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与地图结合起来 ,一边让学生学习知识点,以便让学生观察地图,通过地图的有效应用,大大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率,同时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了学生知识点与识图能力的同步提升。
1前言
在我国当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早已实现较为广泛的普及应用,而这一技术实现的多媒体教学也切实提高了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水平。但据笔者调查得知,我国当下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存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设法实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较好融合。
2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分析展开的研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多媒体教学。所谓多媒体教学,指的是一种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的教学形式,多媒体设备或互动式白板设备是这一教学开展的基础。多媒体教学本身具备融合图、文、声的特点,这就使教师能够结合各类课件或影视频资料开展具体的教学,学生也能够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提高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我国当下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虽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但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备的形象性与趣味性,还是能够较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而多媒体教学所营造的教学氛围也将更进一步提升这种学生的主动性。如在黄土高原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播放质量较高的黄土高原相关影视资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在具体知识传授前实现较好的激发,这对于地理教学的更好展开自然会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2]。使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知识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相较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内容,地理相关的知识概念往往具备较强的抽象性特点,这就使得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往往不能较好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于应用多媒体的初中地理教学来说,丰富的音频、图像、视频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较好的展示,使得地理知识通过一种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各类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能够实现较好的提升。如在进行影响天气因素的讲解时,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理解锋、气旋、反气旋等地理知识概念,地理教师利用网络中收集的视频课件,能够较为直观地将这类地理知识概念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好理解这类地理知识[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有教师研究过教育心理学,就应该了解,人类接受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渠道,而视觉与听觉在其中发挥着最为主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在视觉与听觉方面具备的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求,这种满足自然会大大提高初中生地理学习效率。如在进行洋流相关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虽然传统教学方式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洋流相关图片展开这一地理知识的教学,但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教师能够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态洋流的性质以及流经区域,并能够同时展示世界范围内的著名渔场。这种同时满足学生视觉与听觉的教学方式,自然能够使学生更为清晰透彻地了解洋流相关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也能够以此实现较好的提升[4]。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地理本身属于一门区域性、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学科,虽然初中地理所教授的地理知识尚较为浅显,但这些特征已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表露无遗,所以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完成大量涉及各国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地理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自然会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这一问题能够实现较好的解决。之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历史知识量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大量节省教师的板书、绘图甚至讲解时间,这自然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更好展开提供了有力支持[5]。
3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了解了多媒体教学具备的优势后,还需要深入了解我国当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将这一问题表述为形式多于内容、课堂教学灵活度不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有限等三个方面。形式多于内容在我国当下很多初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是追随潮流,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极为常见,这就使得形式花哨的教学内容大量充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大量且盲目应用影像资料、课件开展教学就是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一些教师常常应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相关教学资料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这一过程中却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这就使得学生往往在观看过相关动画短片后,不能够较好吸收其中的知识,相关地理知识教学效果极为有限[6]。课堂教学灵活度不高对于我国当下的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来说,从网上下载课件或手动制作课件是展开这一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多媒体课件可以称得上是这一教学的核心,在应用课件展开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按照教师的课件安排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如果这一过程中教师完全依据课件而不考虑教学实际情况,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备课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在实际地理教学中随机应变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展开;但在应用课件后,很多地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大大降低,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随之减少,忙着操作电脑控制课件播放,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常态,这自然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较好展开。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有限除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外,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有限也是我国当下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直接将课本内容移植到课件中,界面较为死板或较为花哨,课件信息量过大等,都属于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在这种课件支持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感觉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也较为常见,这些都说明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对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展开所造成的影响。
4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融入传统教学积极要素的策略
结合上文内容,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多媒体教学以及这一教学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实现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展开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更好展开提供支持。应用传统教学中的“因课制宜”观点展开多媒体教学为了实现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相关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地理相关的微观现象、宏观现象、动态变化等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地理知识内容,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实现对这类地理知识的理解;而对于一些较为容易理解的地理知识来说,如果简单的板书与板画就能够满足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需求,地理教师就不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教学,而是应采用传统方式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注重发挥教师特长和教学主导作用对于不同的初中地理教师来说,教师的性格、特长、教学风格也必定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紧贴自身特长,才能够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长期参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来说,很多教师会拥有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但这一方法在这类教师刚刚接触多媒体教学时大多不能够实现较好的应用,相关教师必须避免强行应用多媒体教学,而是应在加深自身对于多媒体教学了解后,逐步实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初中地理教学更好地展开。应用传统教学“因材施教”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我国传统教育自古便追求“因材施教”这一目标,但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兼顾每一个学生开展具体地理知识的教学,显然很不实际,所以相关教师必须参考不同班级学生的整体基础完成具体的教学方法选择。例如:基础较好的班级,适当加大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比例;基础较差的班级,则应减少多媒体教学并增加地理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下提高地理知识掌握水平,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5结语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在近些年实现较为长足的进步,但农村与城市存在的教学水平差异必须引起重视。为此,地理教师必须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校多媒体设备情况。此外,对于从网络中下载的教学相关课件,相关地理教师也必须考虑其是否与学生的水平相匹配,这样才能保证初中地理教学具备较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地理教师想开展好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因课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因材施教”等积极要素,实现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成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56-157.
[2]赵献青.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0):110.
[3]王霄.让多媒体真正为初中地理教学刷新提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152.
[4]惠祥瑞.分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8X):218.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是极其重要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改变教学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或多或少的延续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也比较沉闷。因此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调查、分析,并给与教学策略指导及实践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地理知识能够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地理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地理技能的基础。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地理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地位低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淡薄,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地理在初中课程中属于“副课”状态,受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低下,兴趣淡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过于肤浅,认为只要自学就能掌握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还有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存在偏差,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障碍。
2.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1)教师综合素质低下。
虽然初中地理教师经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的内容也非常熟悉,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低下,无法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2)教学方式变革有误区。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为了实现师生互动的目标,地理教室将非重难点教学内容当做重点,设计大量的教学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地理教学效果却十分不理想。
(3)课堂教学缺乏地理特色。
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频繁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进行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地图、地球仪、黑板图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放弃掉,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缺乏地理特色。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路
1.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叙述性有效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理论性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做到精讲、细讲,在课堂上善于提问,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讲述《地图和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不断要做到精讲、细讲,还要在学生面前反复讲,加深学生对“地图和地球”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制作地球仪,这种实践教学的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初中地理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地理情况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课本上山峰、山谷、山脊等地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大自然的现象、规律有效结合起来,巩固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初中地理理论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采用图文结合、正反设问的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主要区别是课本插图较多,配有地图册,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地理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采用图文结合、正反设问的形式进行地理教学,才能实现地理知识的形象化和实地化。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图文并读,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观察图形,并对其进行想象和设问,做到推本溯源,按照这种方法将相关地理名称、特点落实到地图中的相应位置。例如:教在讲解《黄土高原》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出黄土高原的地理形态特征,然后在学生的描述下反问学生“黄土高原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形态特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巧妙运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快地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例如:教师在想学生讲述河流的基础内容时,要让学生列出水系特征的只是模式,弄清河流的源地、水系组成、形状、流域范围,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思路更加清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呼吸到“新鲜空气”,只有运用新方法和新理念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正确的思维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丽媛.生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求知导刊,2016(05).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门课程,但是从基本属性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具备实用性的科目,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积极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一位教育者所面临的难题,下文笔者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在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下,地理教学始终发生变化,尤其在新课改深入推动的这几年时间内,初中地理教学并无法按照三维教学的目标开展工作,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主,所讲解的内容均以地理知识与技能为主,这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本末倒置的不良局势,重点知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感兴趣甚至与教材内容无关的知识则花费大量的时间。有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学形式,虽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具有创意性,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二)过分重视教学轻视学习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保证教学内容规划与设计的规律性与匹配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一般情况下,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严格按照的教学意愿进行学习,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自己比较喜欢,认为具有效果的,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不知所云的现象,难以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加以理解[1]。另外,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一节课下来,虽然赶上了教学进度,却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推出之后,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角色,要在课堂中扮演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地理教学的实质出发,比如在学习气候与天气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气候与天气之间的差别,并且还要认识、掌握天气符号以及天气图,采取随堂测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二)合理选择辅助教学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通常而言,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少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形成依赖性,并且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讲述地球自转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动态模拟图将地球自转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转的规律,从而对知识点加以掌握[2]。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设置情景
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烦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学习,如此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情景,并且在引入问题的时候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关联,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3]。比如在课堂中当地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且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则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会产生兴趣,甚至有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开拓思维,回答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08:4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22-01
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理论教育,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总之,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角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在新课改环境下,对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地理学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并且对地球、环境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让初中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地理常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对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初中地理教育属于可有可无的文科教育,安排的课时不多,只是按照大纲目标进行简单的教学,而且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因此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比较落后,使得初中地理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力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改进。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并且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地理教学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从而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比如传统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面十分狭窄。对此,应该要对教学素材进行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二、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素质教育倡导要对初中生实行人性化和柔性化教育,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育应该要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1、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全部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有多种方式,比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等,地理教师想要导入一个初中地理课堂情景时,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创造多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让学生根据地理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课堂上,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创设丰富的画面情境。具体形象的画面构建,是初中地理课堂情景设置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种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借助多媒体,加强对图片、视频文件的播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动态的图画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初中地理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各国的名族特色异国风情的一些特质进行教学的引入,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放一些其他国家的气候、风景、人文等方面的图片,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对初中地理课程更感兴趣,地理教师也能从这些内容中找到全新的教学切入点。
2、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强生活化教学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理教学素材,比如每天的天气情况、城市的地形条件等,这些都是地理课程中可以讲到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强的熟悉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生活化教学,将地理课堂延伸到课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比如学生对很多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为了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学习素材,可以从布置作业开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进行发现,通过给学生布置课题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地理知识的习惯,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在讲解植物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从自然中挖掘的植物来到课堂上,分析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期,这些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三、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只有双方配合良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行提升,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教学,用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解释初中地理现象,让学生能从生活中体会到初中地理的奥秘,从而加深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加强对课外教学的重视,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利英.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502
一直以来,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以“副科”的学科地位存在的,师生对地理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普遍薄弱,与高中的地理学习以及高考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匮乏成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许多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差异,只有洞悉这些差异,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内容:浅显深奥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较为浅显;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而是学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知识有些深奥、难懂。
例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在初中地理《2.1.3经纬网 地球的运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需简单理解有关概念、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不同、四季划分等现象;而在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人教版必修1)中,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如线速度、角速度等,其中的很多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
2.学习范围:书本生活
初中地理学习侧重“现象”,学生一般达到“2W”即可,即知道“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这些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就行;而高中地理则重“原理”,不仅要知道“2W”,还要搞清另外的“3W”,即“为什么(Why)、何时形成(When)、将来怎么变化(Will)”。后者紧紧和自然、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显得比前者更重要。一句话,高中地理就是生活。只有深刻地了解自然社会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对于从初中刚升上高中的学生而言,地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跨度感”,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行。
例如“气候”的学习,在初中地理《4.1天气与气候》(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知道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会根据图表判断气候类型即可。这些要求看看书本即可达到。而在高中地理《2.3天气与气候》(人教版必修1)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如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等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也随之出现,更加要求学生借助现实生活去感悟、理解与掌握这些地理知识。
3.教学方式:记忆探究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主要受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多属于“经验记忆型”,即以教师讲解、谈话和学生背诵地理课本内容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使课改后,也仅仅在口头上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实际操作中还是主要靠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而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读图分析、l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学习方式由初中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的“探索理解型”,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才能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学好高中地理。
例如,初中地理《2.1认识地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基本数据,熟记地球仪经纬线特点、南北半球、地球公转自转等简单知识;但到了高中,仅靠记忆是不行的,关键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必修1)一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实验―观察―检验―评价―得出结论一系列环节,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等相关知识。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笔者所在地区目前高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与初中使用的湘教版新教材并不配套,导致地理教学衔接中出现许多问题。
1.如何实现地理知识的梯度衔接是主要问题
纵观现行的初高中地理教材,不难发现知识内容的衔接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仍以“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有一幅很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在图下附有公转特点等说明文字,很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属于介绍性的,中考中也很少出
[基金项目]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编号:JYYB2014190。现此章内容。但在高中地理中,这一章却要求学生“十分精通”,在高考中关于此章的难题经常出现。学生对类似的巨大变化感到不适应。
总体上看,初中地理大多使用感性材料,内容通俗易懂,成因或规律性知识不涉及,知识点间无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容易忘记。而高中地理涉及许多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理性知识为主,探讨其成因和变化规律,系统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更强。这也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知识衔接的梯度问题的原因。
2.如何加强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是关键问题
比较一下现阶段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程标准可知,二者在理念上存在着不同。前者主要涉及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并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教材内容的编排相对简单;后者在初中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科学两个领域,目标更加明确,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首个理念提出来,需要学生从了解、知道地理知识,提升到探究、分析与应用地理现象等。
从初中地理课标理念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到高中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样要凸显“生活中的地理”,但高中却要体现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强调融入社会、自然,体验环境与生活,提升自我的应变与适应能力等。所以,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在高中经常穿插一些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让学生自觉培养地理素养,培养生存能力等,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3.如何面对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的错位衔接是现实问题
具体到现实教学中,虽然现在不提倡“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但是仍要面对当前的考试。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应试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教学的错位衔接,这也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之一。比如,地理试卷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现场问答题”“野外考察题”“角色扮演题”等,以发挥学生的地理潜能,增强试题的趣味性;又如,地理试题中有很多涉及人类、自然方面的热点问题,尤其在资源、环境和保护、人口、粮食等方面,更加突出……这些考查题,在平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少会涉及,但在试题中却常见。因此,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之间的错位,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现实问题之一。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初高中地理知识有许多衔接点,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且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地理课标要求,全面把握这些衔接点,从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内容中,就存在许多衔接点:七年级的“城市问题”与高中选修4的“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八年级的“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与高中选修4的“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七年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村庄演化为城市过程中,规模、建筑风格、人口以及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高中地理“城市区位”活动中的“解释城市在中纬度、河口及滨海平地河谷分布密集的原因,据图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形成与自然经济区位的关系”等等。初中地理教师尤其要在这些衔接点的教学上下些功夫。
2.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区域”这条主线
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并以区域作为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而高中许多地理原理内容的引入与探讨要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加以说明,即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要依托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W中,要抓住“区域”这条主线,地理教师要通览高中地理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对初中地理内容进行拓展或加深,为学生将来的学习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对初中生的读图定位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从地图中找出相关区域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板块、半球等各个位置,形成空间表象,建立空间概念,为高中阶段将要增加的大气环境与洋流位置等空间形态和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降低其难度,让学生将来在高中能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
地理知识涉及面较广,包含很多学科的内容。高中教师往往会列举相当多的非地理学科的知识或常识,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而初中生的地理知识面不宽,对较为常见的地理常识也不是十分了解,对曾经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常常遗忘,这就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度。
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学好地理教材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更容易。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码头港口的选址、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城市规划中商业区的布局等。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可结合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地理校本教材,这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也大有帮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4
0引言
初中地理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识到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破坏的严峻性,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和资源环境危机感,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地理课程学习,探索地球空间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可见,初中的地理课程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①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在课程定位、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建立“人”与“地”相对立统一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地理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设计符合未来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地理教学课堂,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新型人才,②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的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通过培养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全球空间意识,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关注全球性问题,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③
1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育的性质与地位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等问题成为人类发展主题,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的膨胀以及资源的不可逆转性破坏,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不协调,初中的地理课程正是面向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的重要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使得中学生能够科学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④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构成,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研究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发展问题,建立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模型,为人地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见,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可见,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⑤
2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育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评价体系不合理,以及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要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对层次,多元化发展问题不够突出。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地理课程内容分配中,需要重点体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体现时展需要,在地理课程的内容搭配上,要坚持教材要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的意识和情操,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层次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初中地理教育的定位目标有偏差,不能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需求。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地理及与地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现象,在初中地理教育中,需要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认识地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而不是强调应试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是一个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的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3)初中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手段不尽合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主要还是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对学生体验人类的认识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兴趣不高。事实上,通过地理课程教育,营造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整体氛围,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教学手段,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3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在教学体系和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卫生和能源开发等重大问题,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本文结合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1)优化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性和多元性。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必须重新调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固步自封,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自然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与可再生资源利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精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时地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视觉问题,提高认知水平的能力。(2)革新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单纯式传授地理知识为地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单纯式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重述教材,学生死记硬背,对地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素质培养方面把握不够,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开展启发式和体验式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通过感知地理事物分布,理解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展示,在生动的课堂上接受地理素质教学,促使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与社会的地球空间,在地球空间的情境获得地理知识,进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环境理念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接受地理素养的教育。(3)重视素质培养,改革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地理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地理教育评价机制应当综合反映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在地理教育评价机制中,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让学生阅读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述转换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评价学生实现地理空间图文间的转换的能力。在地理素质培养中,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价值观和环境保护观以及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并通过地理教学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基本态度。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地理教学的配套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地理教学改革,促进未来的初中地理课程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4结语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课程教学是解开地球密码的钥匙,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了解地球、了解环境资源和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涛.自然地理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7.
②伍光和.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③王文福.测绘专业《自然地理学》教改体系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