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57: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内部融资方面
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部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因为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市场风险较大,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因此民营企业不得不把内部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想要继续发展,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内部融资难以进行,企业发展存在阻碍。
(二)外部负债方面
在外部负债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比重,然而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民营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
(三)发行股票、债券
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深、沪两个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能得到包装上市的优先权,而资信程度较高,业绩显著的大型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与股票市场相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融资贫乏,外部融资的道路梗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难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口碑不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偿债能力弱,而且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缺乏信用基础,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的信用识别问题,虚假报表层出不穷,基于安全考虑,有钱也不敢乱贷;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当前,除少量信贷资金外,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取资金。
(二)融资盲目,与企业资金需求不吻合问题
1.融入的资金超出偿还能力。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能融资,就多多益善,缺乏认真的“融资财务分析”。一旦出现国家对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企业项目还未形成产能与效益,资金链就断裂了,企业便全面陷入瘫痪,被迫还债,甚至破产被拍卖。
2.融资总额与项目所需资金不匹配。一是融资额大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形成财务费用增大,资金流向他处,造成浪费;二是融资总额小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使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并形成产能与效益。
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进而提高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广大民营企业应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有了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融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并且,企业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就会及时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重视财务管理,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
2.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2)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IFC(国际金融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许多企业认为抵押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从银行获取贷款。在中国,民营企业众多,融资困难。很大的情况下,除了地方政府应逐步扩大担保资金投入,中央政府也应提供一些担保资金。
3.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所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指国内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以及各类资本产品投资市场,借助海外及香港地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所组成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适应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结构以及不同行业特点的开放的网络式的分层次的资本市场组合。
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差异明显,其中既有通过运作到主板市场上市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也有相当部分是利用香港创业板市场或海外二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特别是新兴高技术企业更适宜采取这种方式融资。此外,还有更多的公司达不到主板及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但他们也需要解决融资问题,则可以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方式使其达到融资目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可以满足不同条件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
(二)加强融资财务分析和控制,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分析与经营的预测。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分析。首先合理预测经营成果的规模,然后建立以偿债能力为底线的融资目标控制体系,真正做到“量出为入”。
2.加强企业现金流量预测分析和投资项目管理,确保融资总额与需要的资金总额相匹配,以及融资时间与项目时间相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德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2]毛英美.公司融资渠道浅析[J].财会研究,2009,(24)
[3]彭红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8,(15)
[4]杨菊萍.探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J].思想战线,2010,(2)
国内外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证明,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中期主要靠内源融资与外源直接融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导入外源间接融资。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处于初、中期发展阶段。因此,如何用市场化方法把充足的民间资本导入民营企业,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机制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营经济对民间资本的需求状况与结构分析
通过对浙江、江苏等地调查结果显示,同以前相比,民营企业短期资金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仍严重缺乏;相对做大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得到缓解,但规模较小的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县级以下地域的民营企业资金特别匮乏。民间资本是民营经济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从资金需求量上看,通过对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陕西等地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有80%的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而其中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间资本的企业占有了85.6%,有53%的企业反映连流动资金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90%以上的民营企业只得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
从企业规模看,并非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些特大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已公开上市的企业,其资金相对较为充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实质上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困难。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有17%的表示非常需要民间资金,年销售额在500-1000万元(包括1000万元)的企业中,表示非常需要资金的占46%,而年销售额在100-500万元的,这一比例为25%,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这一比例降为10%。
上表显示了浙江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的不同而对民间资本的不同需求状况,年销售额在100万-1000万的企业对民间资本需求较大,而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需要民间资本这一项占比最高。企业的规模越大,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欲望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信誉等比小企业要好,同时也较易从各种途径获得资金,企业的融资本要求也相对的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而中小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借贷无门,且有着比较强烈的扩张欲望,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比较强烈。
从企业的地区性差异看,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对民间资本的需求量越大,也更多地需要民间资本的支持。温州、台州、温岭三地区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间资本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90%、86%和79%,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的丽水地区这个数字要少得多,为50%。区域经济的活跃及信贷供给不足是产生民间资本需求的主要原因。
从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看,产业技术含量及产业层次高的行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强;反之,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其对民间资本的依赖性也就越大。陕西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属于产业的低层次,融资能力弱,因而这部分企业产生了对民间资本的强烈需求。如广东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的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广泛,对民间资本需求也较弱。
从城乡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看,差别也很大。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使得资金不断向大城市和大企业集中,而对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减弱更加剧了城乡民营经济资金供求的矛盾。县域民营经济只能靠自有资金和民间资本维持生计。
二、民营企业融资构建
根据调查,我国各地民间资本供给充分,如陕西潜在的民间资本约有1313.46亿元,大部分处于闲置游离和等待状态。但民营企业对其需求强烈,需求量约为1582亿元,大部分企业却处于融资困境。要解决民营经济融资的市场失灵现象,必须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机制。而金融成长的内生性理论表明,一国金融成长的真正动力与基点在于内生性机制的构造。金融成长的内生状态是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能够与经济中各要素很好地契合,具有市场化运行特征和自发激励、资金互助等比较优势。民营企业作为这种内生状态的微观金融主体,天生有着资金运行的市场规律与明晰的产权,从制度上避免了行政干预和转轨金融的弊端。内生性融资机制的存在和发展既不至于损害民营经济可贵的内源融资基础,又因其包含有民间金融的自选择机制、创新功能、私人相互信息和不存在所有制的歧视而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
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机制,当前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成立社区民间金融服务组织
在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浙江、江苏等地可考虑在县级城市成立社区管理组织。该组织非同一般的金融机构,它是由自然人、民营企业自由参加、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市场运作的金融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搭桥、牵线,提供融资信息与融资服务,协调国家有关政策,制定融资规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按照行业规范、乡规民俗、制度和准则约束违法或侵蚀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反对违法乱纪等欺诈活动,保障融资安全,防范融资风险。
(二)要建立社区民间金融市场
民间金融市场的建立为民营企业资金余缺的调剂提供了场所,使现存的民间资本合法化,为民间资本的流通和开展民间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交易的平台,也便于留住自源性资金和吸引外源性资金。刚开始可考虑先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县城市试点,待有了经济后再普遍推开。民间金融市场的建立着重于市场自身的培育和融资机制的完善,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各项资源的重新配置,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制度环境,促使民间金融得到健康发展。
(三)要选择符合内生性融资机制的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引言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较为迅速,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在诸多方面却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其中就包括企业的融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要解决当前的融资问题,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1]。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渠道的单一,因此,企业应该要朝着拓宽渠道的方向着手。以下本文就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分析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出资可以较好的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但是就我国企业发展而言,由政府进行政策和资金的帮助是国有企业特有的权利,因此民营企业可以获得政府扶持的几率较小,能够依靠政府出资进行资助的限额也较小[2];第二,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信誉程度以及经营状况等进行具体分析,贷款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银行贷款是具有一定条件的,如要求企业能够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容,且要看企业的盈利情况。即使民营企业能够符合规格和标准,商业银行也会先给国有企业进行贷款,然后才轮到民营企业。此外,银行贷款的手续较为复杂,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第三,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除了银行贷款之外,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金融机构或者中介机构进行贷款。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所需要花费的手续以及贷款的最低标准会稍微降低,能够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也逐渐受到民营企业的欢迎[3];第四,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这部分主要指的是团体法人、事业法人以及企业法人对企业融资的支持。
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金融机构的贷款局限性
融资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只有不断融资,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企业才能够“做强、做大”,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相反地,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总没有办法及时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那么企业不仅无法扩大自己的规模,还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弱势,限制本企业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除了银行贷款之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4]。银行贷款的局限性较强,一方面银行会优先考虑国有企业,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贷款标准较为严格,且手续较为复杂,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较为不利。而金融机构的出现却可以较好地帮助缓解企业在银行中发生的融资问题,从而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但是,即使有金融机构的贷款帮助,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依然较高,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融资现状来看,企业经常会面临融资不及时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商业发展中损失巨大,也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金融机构在一般性的融资标准方面,较银行更为放松的,暗示由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制问题较为重视,因此导致机构的融资门槛也逐渐增加。不少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经营和发展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关于风险管制的标准,因此融资自然会受到限制。
2.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民营企业指的是由民间个人或者团体进行企业经营的法人经济实体,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其更加具有广泛性,任何个人和团队只要符合条件均可进行经营。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5]。但是,民营企业的法人来自民间却也成为了民营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弱点,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一般采用的均是家族经营或者团队经营的形式,这种经营方式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企业的财政权过于集中,企业制度相对更加传统,管理机制不够先进,科技含量较低等。加上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负债严重、经济效益较低等情况,导致企业在发展中不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民营企业在财政管理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财务信息披露的程度较低、财政体系不够完善等,均是导致企业无法获得更多资金帮助的主要原因,导致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三、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1.抵押使用权
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需要企业能够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能够贷款的数量也就越多。此外,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还需要抵押自己的不动产,但是抵押的时间较长,企业需要办理的手续也较为复杂,因此经常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融资帮助,从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民间的金融机构,即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张却存在风险较大、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总的来说,民营企业要进行融资的难度较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抵押部分使用权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使用权也处于产权,产权抵押贷款具有可行性,贷款人只需要拿好相关的证件说明到金融机构或者银行进行产权的抵押即可[6]。当然,在产权抵押之前,贷款人还需要到有关部门进行使用权的兑换,相关部门在对贷款人的有效证件和信息进行核实之后,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的行情进行合理的评估,然后以市场行情的50%左右进行价格典当。手续完成后,贷款人在三天内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使用权的抵押可以解决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融资危机。
2.应收账款担保
银行进行民营企业贷款时一般会要求企业以不动产进行抵押和担保,但是如果以不动产为贷款担保,银行能够提供的贷款数额也是有限的,因为企业能够进行的贷款担保主要也是针对不动产的担保。也就是说,部分动产以及应收账款是不在银行担保的范围内的,部分动产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和价值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该具有的融资功能[7]。因此,要解决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就需要从动产和应收账款方面着手。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应收账款作为融资的担保物,这样可以缩小企业担保的信用总额和银行可以提供的贷款金额之间的差距,如利用保付、信用证等充当融资五,可以缓解当前企业的融资问题。
3.通过股权进行融资
要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从股权这一方面着手。股权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容筹集到需要的资金,缓解企业的发展融资难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宣传本企业的品牌优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赢取更多的投资,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合作的成本等方式,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此外,上市民营企业在股票市场中如果能够有较好的表现如股价较高、市盈率高或者换手率高等,必然也会受到社会人士的肯定和欣赏,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继而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资助,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政府的政策扶、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等方面。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较为单一,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局限性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必须要求企业能够抵押使用权和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和担保,同时也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来进行企业的资金资助,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艺娟.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下融资渠道拓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42-44+114.
[2]张瑾华,何轩,李新春.银行融资依赖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6,04:98-108.
[3]李靖宇,张晨瑶.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东北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2,02:96-107.
[4]张杰,芦哲,郑文平,陈志远.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企业R&D投入[J].世界经济,2012,10:66-90.
[5]李君平,徐龙炳.资本市场错误定价、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J].财贸经济,2015,03:88-102+112.
企业融资主要有两条渠道,即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指企业自身积累资金;外源性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指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途径来筹集资金,而间接融资主要是指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在台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有4.3万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到 90%以上,它们对推动台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启动、发展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源性融资。而来源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市场的资金即外源性融资相对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一、外源性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渠道受限
金融业对于风险大,成本高的中小企业放贷较为审慎。据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市分行的统计资料,在台州市众多中小企业中,与工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不到5%。其他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同样对中小企业惜贷。具体原因表现为:
(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足,导致银行放贷风险较大。一方面,台州很多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制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经营。在其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透明度较低、信用等级不高等问题,以至于企业不能准确地提供银行要求的各种报表及资料;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可用作抵押的资产(在我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很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不足,担保单位难找。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往往选择不予放款。
(2)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成本较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贷款往往“急、频、少、高”,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成本高。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而银行管理成本也是5倍。在银行信贷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其自然是选择大宗信贷批发业务,而不愿接纳中小企业信贷零售业务了。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进入的门槛很高,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市场。比如从债券融资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并且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能低于3000万元和6000万元。而台州目前更多的是年销售收入和资产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对照此条件,它们只能被政策性地排斥在债券市场之外;在股权市场上,台州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极少,有些企业即使改制为股份公司,也仅限于内部职工入股,股权流动性差,也难以筹集企业所需的大量资金。
二、拓展外源性融资渠道的对策分析
1.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1)提高大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①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以及企业评级征信机构。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让分散在各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税收信息等通过这些信用体系可以搜集、处理,并按照有偿的原则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来减低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②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台州目前成立了六七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行公司化运作,即财政拨一部分款作担保金、组织一些企业交纳保证金成为会员,然后再跟银行协商好放贷比例,在会员间进行封闭性的营运。这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效应,也避免了以往企业与企业之间因互相担保而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果能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放低企业入会的条件,让更多中小企业得到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则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③银行方面可考虑适当放宽抵押品范围至存货、应收账款等。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90%左右都是有抵押品做担保的。而在这些抵押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存货融资方式可以定义为企业以购得的存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当存货销出后,企业用销售收入偿还债务。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当客户偿还应收账款后,偿还额自动冲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
④提高贷款利率以覆盖风险成本。基于中小企业贷款自身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可允许适度提高,以鼓励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近两年,中央银行两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上浮10%扩大到3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为50%。最低下浮幅度10%不变。政策的变化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另一方面,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利率不太敏感,能够承受较高利率。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可靠、方便得获得资金,而不是关注贷款价格。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今后还可适当放宽,以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此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做好自身工作,增强信用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要有选择地与某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以利于加强双方相互了解,克服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2)积极发展利用中小民营银行。所谓中小民营银行,主要是指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目前台州市有两家社会知名度高、运作效益良好的民营金融机构,即台州市商业银行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它们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以当地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如台州市商业银行,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占所有贷款户的94%左右,贷款余额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60%左右。再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截止2006年底,其累计发放贷款600多亿元,其中90%以上投向中小企业,为当地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银行主要的贷款去向还是以路桥、黄岩、椒江三区为主,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目前共有10行,其中有7个设在路桥,2个设在椒江;而台州市商业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有81.46%的贷款投向椒黄路三区。也就是说,台州另外几个县所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如果在这些地方能设立一两个营业网点或是应运而生新的小型民营银行,则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2.疏通直接融资渠道
(1)发展小股市,进行区域内上市。所谓小股市,就是区域性证券市场。在台州路桥、黄岩、温岭、玉环等地,民营企业很发达。如果允许在台州设立一个小股市,挑选一些效益好、市场稳定、老板口碑也很不错的优质中小企业在本地上市,主要由本地老百姓投资,这样对企业来讲,就能部分地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对广大老百姓而言,由于大家对本地企业知根知底,甚至根本不用看财务报表,只要每天到企业走一趟,看看产品卖得怎么样就能决定是否入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投资风险。
(2)利用融资租赁,减轻资金压力。融资租赁是指由融资公司为大型设备采购单位预付采购款,采购单位先期购入设备并在使用中向融资者支付租金,当租金付完设备即转为采购者所有的融资采购方式。它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形式,是融资与融物的有机结合。中小企业在不进行一次性投资的情况下,以租入使用形式获得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所付租金一般只相当于设备价值的10%~20%,而且可以用租赁设备投入生产后所得的收益来陆续偿还,即边生产、边收益、边偿还。这种方式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
(3)推广票据融资,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中小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购入货物的需要,依法开出汇票等票据,约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按一定的条件予以承兑或贴现,以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的贴现业务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手续繁琐、贴现率较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贴现需求。因此,可以考虑放开民间兑现市场,如温州市苍南龙港镇,每月就约有5000万元的汇票在民间贴现流通。我认为,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在台州也可以推广这种形式的民间票据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企业集团 实例解析 融资建议
Key words: business groups instance analysis financing proposals
一、案例背景
本文中涉及的某煤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集团本部”)是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在关闭全县125个小焦化企业组建成立23个半焦循环经济生产企业(下称“股东公司”)的基础上,由23个股东公司于2007年10月注册成立集团本部,组建成非典型意义上的集团公司,集团本部注册资本3亿元,主营煤炭及制品批发。
该集团公司既不是母子公司,更不是总分公司,是典型的关联参股公司。集团本部自成立以来,积极拓展市场,2009年形成300万吨的煤炭发运能力,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获得银行授信额度3亿元,全部用于煤炭发运业务。2010年新增300万吨煤炭运销计划,银行新增授信5亿元,主要用于股东公司化工产品销售,目前尚未用信。
股东公司半焦循环经济生产线分两期进行,总投资约60亿元,现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在建,全部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半焦1500万吨、煤焦油150万吨、金属镁6万吨,电石100万吨,硅铁25万吨,水泥50万吨,白灰105万吨,免烧砖200万吨,发电13亿度,预计年销售收入170亿元,净利润26亿元,员工总数2万多人。
二、对当前制造业及传统煤化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首先,笔者认为,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多个行业的全球化产能过剩已经形成,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循环发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途径,彻底摒弃粗放式增长,追求精细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其次,全球化外采与业务外包,促成制造业由80年代前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转变为“合作、外包为基础的供应链”模式。竞争迫使企业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求最低成本,“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更加注重集中资源,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育,企业内分工转变为企业间分工。
再次,该集团公司身处晋陕蒙三西区域,而我国西部能源富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格局已经形成,个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并发展为区域间的竞争、供应链间的竞争,传统煤化工原料采购的同源化、产品市场的同质化、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紧密化、技术复制的快速化,加剧并恶化了企业的生存与竞争环境。
第四,周边地区半焦产能快速增长,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电石、铁合金、水泥、金属镁等均属国家“两高一剩”的产能过剩行业。产能过剩及潜在过剩的系统性市场风险趋于上升,传统煤化工直接获得银行授信支持的难度极大。
三、集团公司整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该集团特有的产权架构,决定了该集团是松散型、非典型企业集团,股东公司生产线存在同业竞争,集团整体管理协同难度大。
其次,该集团煤炭发运业务从300万吨上升到600万吨,需要配套营运资金贷款的充足提供。
再次,按照规划股东公司二期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依托一期滚动发展二期很难将资金全部筹措到位; 另一方面股东公司实力差异大,半焦循环经济项目的政策雷声大、金融支持雨点小;三是项目的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高,不仅属两高一过剩行业,而且目前产能规划已过剩,整体上银行融资的难度较大。
四、“三步走”的战略发展建议
(一)搭建统一销售大平台
1、以产权为纽带,以集团公司为核心,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区域间的竞争,将产品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的竞争,以此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定价权。
2、以专业专注、高效运作为宗旨,成立集团公司统一销售事业部,专司行业分析、订单处理、统一签约、定价、物流调度、产品销售、电子商务、融资管理、争议处理等职能。
3、统一销售平台的基本原则:股东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服从大局原则,协同运作,外部竞争优先原则,根据订单制订销售计划,实行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原则,共担风险与利益分享原则。
4、由集团本部与股东公司、授信银行签订“统一销售平台三方协议”。依托股东公司已形成的销售网络,以集团统一对外销售为核心,借道已获得的银行授信,禀承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之道,以集团授信分割股东公司用信,多轮驱动,集团公司专业专注于品牌建设、物流调度、统一采购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搭建、集团现金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股东公司专注于精益生产、精细管理之道。
5、做好集团本部与股东公司的票据流、物流、现金流的转移与控制。
(二)完成股权重组,建立母子公司制的集团管理体制
企业并购重组是快速规模化扩张的发展之路,在统一销售平台的基础上,建议根据公司法关于“货币资金出资不少于注册资本70%”的规定,由股东公司以股权7亿元按比例增资集团公司,实收资本由3亿元增至10亿元,集团本部成为股东公司的股东,集团本部再进行杠杆式融资15-20亿元,以货币资金收购股东公司股权,达到既解决股东公司二期建设资金的需要,又达到控股的目标,形成紧密型母子公司制。
在此基础上,通过主办行为集团公司提供现金管理工具,即子公司通过网银将资金归集在母公司,建立资金池,母公司按高于活期存款1.5-2倍的利率计付利息,同时,集团本部进行余缺调剂,将富余资金归还银行借款或向其他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实现资金的集约高效使用,以此降低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成本。
二、文献综述
(一)民营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资金短缺和融资约束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主要困难之一,民营企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存在“麦克米伦缺口”,即资金供给方由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和缺乏抵押品而不愿按其需求向其提供资金,尤其是对于未上市的企业,因而这类企业资本缺口更明显[3]。有75%的中国非金融类企业把融资约束看成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被调查的国家中比例最高[4]。融资约束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乃至发展壮大[5-6]。
(二)不同行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的异质性导致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的差异和不同的融资渠道,所以宏观政策的制定应考虑行业特征。已有的文献大多是从某一具体行业的角度分析了该行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最大,建筑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最小,文化传播、批发零售、社会服务属于低融资约束行业,且融资约束是抑制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行业的企业融资能力有很大差异,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缺少向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意识,同时也担心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影响其企业的控制权,所以这类企业更依赖民间金融[7]。
(三)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与融资渠道的因素关于融资约束的原因和渠道,包括产权差异因素,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因为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水平不同导致,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民间融资的重要渠道;政治关系因素方面,政治关联能通过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8]。企业经营特征因素,如高级管理层是否为女性。高级管理层为女性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多为服务业,且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贷款的概率低于男性管理层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面临更苛刻的贷款条件,比如较高的利率或被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9-10]。已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因素及融资渠道,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居多,分析民营企业的较少。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把行业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考察企业融资约束及融资渠道产业异质性的文献较少。本文以中国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融资约束及融资渠道的异质性,把企业规模和所属行业特征都作为重点分析的自变量,同时考虑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和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样本足够大,可以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在规模上和行业上的异质性。
三、数据介绍与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世界银行为跟踪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包括2700家民营企业,但具体到各个变量上去除一些没有回答或其他无效样本,使得样本总数减少至2627家。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基于该企业2011年财务年度。样本选择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被调查企业,按国际统一标准把企业划分为11个制造业行业和7个服务业行业。选择此样本原因有二:一是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可信度高,且涵盖范围广,样本分布合理,调查了涉及中国25个城市(北京、成都、大连、东莞、佛山、广州、杭州、合肥、济南、洛阳、南京、南通、宁波、青岛、上海、沈阳、深圳、石家庄、苏州、唐山、温州、武汉、无锡、烟台、郑州)的2700家民营企业,代表性强。二是大样本,增强了实证分析的准确度。
(二)变量描述变量选择上,本文和已有研究的差异在于:一是把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作为衡量融资渠道的变量,可以直观地看出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的选择倾向以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对比关系,二是把企业所属行业变量看做重要的自变量,着重分析企业融资的产业差异。因变量有3个,分别是:1.融资约束(FD)。企业是否面临融资约束,若被调查企业把融资难看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则认为面临融资约束。2.企业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IFC)。衡量企业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的程度,本文把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中从银行借款之外的融资渠道均看做非正规金融,这也是广义民间金融包括的范畴,主要包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款(包括小微金融、信用合作社、信贷联盟、财务公司)、商业信用和其他(包括向亲朋好友借钱、民间借贷、向放债者借钱)。3.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能力(FC)。衡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的程度,包括从银行借款。自变量分为五组,分别衡量企业所在行业特征、企业特征、企业经营特征、企业竞争环境特征、企业与政府关系特征,共10个自变量。
(三)变量统计性描述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有21%的被调查企业把融资看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说明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程度的融资约束。营运资金来源中有89.7%源于内部积累,外部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正规金融渠道(6.9%),非正规金融渠道占4.4%。被调查民营企业中制造业居多,占62.7%,平均存续年限达15年以上。股份制所有权形式的企业较少,只有2%,大部分民营企业所有权形式是独资,有限合伙或合伙制,无法发挥股份制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大范围筹措外部资金的优势,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88.6%的被调查企业处于经济中心城市,且面向全国或全世界范围销售产品,销售分散化程度较强。被调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多为男性,女性只占11%,在本岗位工作时间平均为16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被调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41%的企业有着数不过来的竞争者与其抢夺市场与资金来源。被调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用于处理和研究政府相关规章制度的时间占比是1.284%,且只有5.3%的企业会在被官员约见或拜访政府官员时送礼,说明民营企业高级管理层花费在加强政企关系上的时间较少,这就减少了民营企业可能从政府获得的信息和可能的融资支持,使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严重。从表3看出,被调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数量是大型企业的2.5倍。从融资难易程度上看,超过20%的企业认为融资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型企业比重还略高一些,可能因为大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庞大,对外部融资依赖更高的缘故。从融资渠道上看,很明显中国民营企业营运资本资金来源中接近90%依赖于内部融资,且规模不同的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差异大。大型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高于中小企业,有15%的营运资金来自外部融资,其中10%来自银行借款;中小型企业外部融资中对正规金融(银行,4.4%)和非正规金融渠道(5.5%)的依赖相差不大,可见中小型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更依赖于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渠道更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原因是中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小,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从银行借款难度大。从表4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企业数量是服务业的1.6倍左右。从融资难易程度上看,企业融资难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产业差异,超过20%的企业把融资看作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从融资途径上看,各行业企业超过11%的营运资金来源于外部融资渠道,制造业较服务业更依赖于银行借款,服务业更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渠道,可能因为制造业比服务业能提供更多的抵押品,从而更容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四、模型设定与估计结果
(一)模型设定企业融资难易程度以及可用的融资渠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特征,如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经营时间、企业规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是否有女性、企业经营状况、生产和销售多样化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个数)、所处城市是否为经济中心城市或省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虽然经济周期也会影响企业融资,但是由于对于所有产业的企业都产生影响,而我们主要想分析影响不同产业的企业融资异质性的因素,故那些对所有企业都产生影响的共同因素不列入研究范围。我们把自变量划分为以下几类: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特征变量(enterprise),行业特征变量(in-dustry),经营特征变量(operation);外部因素包括竞争环境变量(competition),政治关系变量(politi-cal)。本文想探讨上述自变量对不同产业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及融资渠道的异质性影响。模型(1)说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不同产业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即考察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产业异质性。因变量FD考察企业融资难易程度,被调查企业若把融资看做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则说明存在融资困难,FD取1,否则取0,该变量为虚拟变量;模型(2)和模型(3)说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不同产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上的影响,即考察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产业异质性。本文考察的是企业2011年营运资金的来源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留存收益、向银行借款、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小微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信贷联盟、财务公司)、商业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民间借贷(向放债者、亲朋好友借款)。因变量IFC和FC旨在考察企业融资渠道的差异,说明企业融资渠道中来自非正规和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比重。
(二)估计结果根据设定的3个模型,估计结果见表5。模型(1)(2)(3)分别用FD、IFC和FC做因变量,本文利用Stata10对以上变量进行估计,用Sta-ta10软件做变量之间的普通的OLS回归,可以很容易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结果及显著程度。从以上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行业特征变量:industry对FD和IFC的影响不显著,对FC的影响显著,说明企业融资难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但是外部融资途径上制造业更倾向于从银行借款,说明制造业的发展较服务业更依赖于正规金融。企业特征变量:year对IFC有显著负影响,year对FC影响不显著,说明企业经营时间越长,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越少,因为企业经营持续期越长,企业越有能力依赖内部融资。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企业融资影响不显著。size对FD和FC有显著正影响,对IFC影响不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融资难越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且越依赖于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locality对FD、IFC和FC都有显著负影响,说明企业所在位置若是经济中心城市,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就越少,企业营运资本大部分可依赖内部积累,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使用就越少。经营特征变量:diversification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企业是否多样化经营和销售对于融资难易程度及融资渠道的选择影响不大。female对FD有显著负影响,对IFC和FC有显著正影响,说明企业管理层若是女性,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越强,外部融资渠道兼具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experience对FD、IFC和FC有显著正影响,说明高级管理层在该企业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对企业越了解,越把融资看作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越倾向于外部融资增加企业营运资本,且外部融资渠道兼具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但明显倾向于正规金融渠道。竞争环境变量:competitors对IFC和FC有显著负影响,说明企业面临的竞争者越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越少,更难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政治关系变量:political和gift对IFC和FC有显著正影响,说明企业花越多时间研究政策和制度变化,政治关系越密切,信息效应越能发挥作用,越容易获得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资金支持。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分析
首先,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根源在于金融压抑。金融改革导致了投资主体和储蓄主体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投融资体制也有政府主导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主体变为国有企业,其他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依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已经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难题之一,国有银行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了。政府通常在国有银行主导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起到相应的调控者角色作用,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比如利率管制)来引导投融资的方向和重点。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利率管制是非常不利于金融发展的,因为国有银行存在逆向选择的倾向,将资本都集中到了国有产业和企业之中去,但是个体经济、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却难以通过国有银行体系的金融服务,导致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极低。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分割畸形,市场发育走上极端化和落后的道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金融服务专业化分工止步不前,我国金融市场和体系之中一直在较高的成本下维系,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投资资本。国有银行体系在2014年末已经达到了34亿元的储蓄规模,受到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的限制,我国现有的过剩社会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资本,资源配置不合理愈加凸显。企业投融资体制在金融压抑的环境下呈现出扭曲发展的态势,市场机制在我国已经日趋完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利率管制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从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获得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只能依靠内源融资,这导致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融资难的状况中。
其次,我国融资格局以国有经济作为主导。近几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非国有经济渐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国有经济的产出份额呈现出缩减和萎靡的趋势,很多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严重,但是民营企业却呈现出如火如荼发展之势。但是在融资的权利上,国有企业依然享有较大的特权,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我国的融资格局依然呈现出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投资绩效和投资规模不匹配的现状。
再次,金融机构倾向于国有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难以融资。国有企业存在着很多贷款优惠特权,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优先选择这些国有企业,这使得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处于亏损的状况但是依然可以获得资金。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体系中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它们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当难以从国有银行正常的渠道获得贷款,那么民营企业只能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中获取贷款,当然融资成本是较高的。民营企业获得的工业贷款额在总贷款额中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而大量的银行贷款都用于国有企业弥补亏损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欠缺,在发放贷款时只能谨慎和小心,尤其是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时更是谨慎加谨慎。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往往只选择那些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便是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那么它们也会对不同的贷款对象进行信贷配给,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外。
最后,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缓慢,而间接融资渠道成为主要渠道。资本市场自从九十年代以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但是融资依然没有摆脱银行间接信贷为主的局面。虽然直接融资的比例在上升,但是信贷融资依然占据主导位置。现阶段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依然停留在商业银行贷款上,而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可能性本就很低,所以民营企业融资始终难以走出困境。
二、扩展民营企业融资质量的措施
(一)民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内在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壮大自身发展规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提升其融资能力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融资离不开信用二字,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是其获得银行信贷体系支持和青睐的重要法宝,非公有制经济目前都已经意识到诚实守信是改善自身融资条件、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应该坚持诚信和守信,做到有借有还,构筑良好的融资信贷环境,真实的信息和良好的信用最终能够获得银行的支持和维护。民营企业应该注重管理绩效的提升,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信贷资金。
第一,民营企业要在总体上提升自身实力。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管理效益上着手,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不断更新,打造强有力的队伍,构筑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业务水准,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模式,让自身的发展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尽快转变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能够保留和吸纳专业性良好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让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真正走向现代管理模式,实现正规化和规范化管理、
第二,民营企业应该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总是和仿冒造价、拖欠工资、欠债不还、逃避银行催款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为了扭转这种形象,民营企业只能从自身做起。民营企业要在市场中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构筑良好的信用文化,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欺诈客户和逃避银行债务的思想是万万不能有的。
(二)完善和调整银行结构
现阶段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在我国银行体系结构中占据垄断性地位,民营商业银行的数量还是少之又少,这种金融服务结构大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作风险。所以改革和创新金融社区服务模式,让地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到民营企业之中去,实现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共赢的局面。
第一,商业银行贷款激励机制要完善。很多商业银行都针对民营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融资贷款部门,针对民营大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提供多种的资产组合,这对银行来说是化解系统风险的最佳选择。另外,银行还要专注于金融创新,加快进程实现抵押证券化、风险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成立间接融资风险承担体制。商业银行内部还要在内部责任和权力之间进行匹配和对称,实施信贷管理激励制度,在有效的激励制度中让信贷人员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收集民营企业的贷款信息。
第二,建立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应该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下运用各种特殊的金融手段,并严格地对融资业务范围、融资经营对象、存贷利率进行规定。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来对民营企业进行政策性融资支持。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并不是万能的,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需要在这个时候运用行政手段来调节和干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正性有机结合。
第三,要构筑适用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企业间接融资能力受到其自有资本的多少和质量的限制。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就要大力地发展奉献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完善债券市场的发债机制,大力地吸引民间资本。我国政府应该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国情出发,严格地规范民营企业上市的条件,扩宽那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放松发债企业规模限制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适当放开发债利率,丰富债券品种,鼓励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三)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笔者认为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完善起来。为了能够在法律上给予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除了颁布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之外,还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的配套法规,尤其要加快脚步建立针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法规体系,让民营企业的融资范围、融资办法和相应的保障措施能够以法律的形式获得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春霞.基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民营经济融资分析[J].当代财经,2014.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72-02
促进福建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措施。中小型民营企业约占全部福建省民营企业的90%,它们在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财政税收收入、推动出口创汇、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对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当前海西经济区建设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时代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融资难的困境。通过分析融资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一个有福建特色的融资支撑体系,对促进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福建省中小型民营企业现有融资支撑体系
融资支撑体系是一个由需求、供应、政府等中介组织多方面参与、各司其职的、以促进企业融资为目的的体系,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支撑体系包括融资渠道体系,融资保障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三部分:融资渠道体系是由各种类型的资金供给渠道构成的综合体,它是整个融资支撑体系的基础。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体系呈现出创业初期以内源性融资为主,成熟期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成长期以资本市场融资为趋势的格局。此外,民间借贷、风险投资、典当、租赁等其他创新性融资途径也成为了少数融资主体探索的新方向;融资保障体系是以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为主体,克服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和逆向选择等消极影响,进而保障良好融资秩序的体系。信用体系包括企业内的信用制度建设和企业外部信用系统。健全的担保体系是分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提高其贷款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福建省已形成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核心,互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体系;融资服务体系是以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介于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服务系统的主要职责包括:政府健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政策法律体系,同时与银行、信用机构、担保机构、高校等建立联动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各种交流平台,社会服务组织要为融资主体提供培训、政策咨询、法律保护、信用信息甚至直接融资等服务。
2 福建省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支撑体系的缺陷
结构合理、运作协调、功能完善的融资支撑体系对于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目前的融资支撑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端。
2.1 体制性缺陷阻碍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体系的发展
内源性融资的资金供给能力有限、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向资本市场融资门槛高是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体系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体制上的缺陷: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源泉。福建省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在财务制度、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销售等各个管理环节都缺乏科学性,造成企业发展缓慢、缺乏抵押资产、信息不对称、信用度低等消极影响,削弱了资金投入者的信心;金融抑制论认为,金融体制不健全、经济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将阻碍经济的发展。福建省的银行缺乏相应的信贷营销激励机制、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权、资金和管理资源都集中于国有银行,缺乏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这些障碍性因素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运行和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福建省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放开,股票和债券市场进入门槛高、层次性不明确、政府管制严格;同时,各种民间融资存在渠道单一、规模有限、运作不规范、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
2.2 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保障力度不足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是缺乏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只有当出资者对筹资者的信用与偿还能力、投资项目的盈利性等信息有足够的了解时才能增强其投资信心。目前福建省的信用体系尚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诚信理念尚未内化为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也缺乏信用等级制度构建方面的专业人才;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目前尚未在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信用保障方面设立专门性的政策法规,省政府构建的“福建企业信用网”在信息的征集,分析,评估和使用中还缺乏专业性;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银行习惯于单方面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评估过程易带主观色彩;另一方面,福建省的融资担保体系也处在体系完善阶段。存在结构不合理、担保资金渠道单一、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缺乏充分的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缺乏专业人才、统一标准和规范性操作等问题。
2.3 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充分发挥辅助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下,政府从管制者转为服务者,而其在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职能转变不到位、观念意识陈旧、行政效率低下;缺乏体系化的融资法律保障,不足以为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福建省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数量不足,意识薄弱。美国有以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为主要职责的小企业管理局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各种服务的“商业孵化器”、台湾政府在1987年就成立了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指导并辅助融资的“省属行库联合辅导中心”,而目前福建省只有少数行业协会。
3 福建省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支撑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3.1 进行体制创新,完善融资渠道体系
完善融资渠道体系是创新整个融资支撑体系的基础,可以从企业、金融、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来进行探析:
3.1.1 企业制度创新为扩展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奠定内部基础
各投资主体都愿意投资于管理现代化、经济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企业。福建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以此为标准,进行一系列制改革:一方面,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和利润率,为扩展融资渠道进行资金积累。最后,企业应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企业要构建内部信用信息档案,真实准确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同时应加强信用文化建设,为融资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1.2 金融制度创新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制度的创新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各金融主体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中小民营企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1)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银行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合理下放信贷权限、完善信贷员激励制度、培养服务意识、简化审批办理程序,帮助企业实现融资成本的最低化和融资效率的最大化。(2)创新金融产品。银行应该根据企业多样化资金需求的特点,充分应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物流金融、票据融资、应收账款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以灵活的方式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3)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有区域化、小型化、灵活化、低成本化等特点,应该帮助其规范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使其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对口性金融机构。其次,对民间融资采取“堵疏结合”,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中来,实现民间资本管理的透明化,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高成本和风险。最后,应该加强对“草根银行”等农村新型中小金融机构的扶持和规范工作,帮助其在实现公益效益和实现经济效益的“两力搏击”中寻求平衡点,使其真正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4)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努力构筑金融合作的平台。福建省应利用对台区位优势,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渠道,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应加强与港澳侨的合作,吸引更多港澳金融机构到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参股。
3.1.3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为中小民营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为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的重要途径:在证券市场的管理上,需要构建层次清晰的多元化交易板块,并根据福建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的趋势,重点培育创业板市场,通过建设一个准入条件相对宽松、信息披露严格、具有较好流通性和退市机制的资本市场,为具备高成长性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次,进一步利用福建省与港澳台区位邻近、经贸关系紧密的地缘优势和海西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指导更多有实力的中小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再次,要通过吸引社会闲置资金、完善风险和退出机制、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福建省的风险投资市场。
3.2 健全信用担保机制,优化融资保障体系
融资保障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融资方是否能获得融资机会,我们要不断健全信用担保机制以优化融资保障体系的运作。针对担保机制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优化担保机构的结构。增大互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比例,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再担保机构,以实现担保渠道的多元化。其次,拓展担保资金渠道,吸取更多民间资本和政府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实现经营的规范化和公开化。信用机制的完善应重点推进企业外部信用系统的建设:一方面,可将各部门、各行业的评估进行整合,建立中小民营企业信用的综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省级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库,并不断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共享,以提高信用产品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法律、制度、道德、舆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监督。
3.3 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支持
以公益性为特色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应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扫清障碍。一方面,政府应履行好宏观调控的职能,根据融资市场的新变化,制定一系列内容详实、相互补充的法律和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履行好社会服务的职能,可借鉴美国的扶持经验,精心构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服务、融资咨询、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等支持体系;并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强力打造融资平台。最后,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为基点的各社会服务主体应该朝着经济成分多元化、服务功能全面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系统运行网络化的目标模式发展。不断提高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中介组织的自组织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处理各类直接融资问题。
在当前海西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完善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支撑体系关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海西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融资渠道系统、保障系统和服务系统进行创新和优化,能增强整个融资支撑体系的功能,为有效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世豪.中小企业融资之道[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9-10.
[2]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15-316.
[3]刘琰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4]刘晓辉.构建与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路径[J].河北学刊,2006,(5):161.
[5]衣长军.构建福建沿海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96.
自1978年以来,民营企业作为新生事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战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新增就业机会的主渠道,也是推动经济变革的主要力量。目前,民营企业出现数量加速扩张和自量的渐进提升趋势,民营企业不断的做大做强,随着WTO规则的生效民营企业将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却面临金融方面的约束,呈现出融资困境。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关注提高,贷款难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1.民营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资金,资金量有限。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主要依靠创业团队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资金,在创业后,规模扩大需要追加投资是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即内源资金。
2.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难。
3.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二、民营企业金融困境的简要分析
民营企业自身的资金有限,在其不断的发展壮大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但是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以及直接融资渠道又不畅通,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民营企业自身管理缺陷,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多较小,主要有原来的乡镇企业演变而来,内部控制等管理机制不健全,家族式管理体制;民营企业缺乏财务公开和公司信用,由于财务不透明,就很难吸引外来资金;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银行贷款逾期的现象比较严重。
2.现有金融管理体制,形成民营企业贷款难。长期以来,大力提倡建设国有经济,形成了大批国有企业,与此相适应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贷款审批条件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也是针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大企业与大银行的对应关系,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民营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品及健全的信用担保。商业银行中缺乏中小银行,针对提供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信用经济不成熟,对民营企业贷款获得资金后监控不完善。民营企业具有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经营灵活等特点,急需提供敏捷高效、快速准确的金融服务。然而现阶段的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很难满足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
3.资本市场结构缺陷,造成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只有证交所一个层次,缺少适应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和需求方的渠道堵塞;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机制不具备。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民营企业要合理选择融资渠道,比较各种渠道的筹资成本,按照市场游戏规则提高规范意识,培养诚信理念,充分认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筹集资金,解决生产上的资金困境。民营企业适应资本市场融资,采用资本运作的资金运作方式,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公司治理,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力争在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好中小企业板块进行融资。
2.从短期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民营企业贷款。为了弥补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贷款审批、信用评价体系,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其贷款支持,在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部门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减少银行贷款风险,加快民营中小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展抵押品处置市场。
3.发展中小民营银行等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中小民营银行可以弥补现阶段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缺陷,在我国民间的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应改革银行管理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由国有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4.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制度,改善民营企业信用融资基础。建立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和信用档案库,实现信用查询的社会化,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透明度,对民营企业信贷产生激励作用。加快建立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甄别和监督。
5.建立风险基金,解决民营企业创业资金不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较大,各地在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西部,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晚,无法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政府可以筹集部分资金建立民营企业发展的风险基金。
参考文献:
[1]陈高林:《成长期民营中小企业扩张战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刘彤 王林:《四川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经济与管理,2005.1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1.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创业期资金的主要来源
中小民营企业在起步时期,创办人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也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
2.银行贷款是主要外源融资渠道
江苏省规模以下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只有82.59,融资指数为76.41,远低于大型企业(分别为121.28和118.32),均位于不景气区间。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调查中有67.2%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约有33.2%的企业能从银行获取贷款,而83.5%的企业认为贷款难。
3.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从上市公司地区分布上来看,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其中南京、苏州和无锡3地的上市公司总量达到69家,占到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69%;苏北地区则仅有7家上市公司。
4.民间借贷活跃
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金融业不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占有重要位置,在苏南较发达地区,民间借贷也较为频繁。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
之所以出现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体制、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的制约密切相关。
1.内部融资所占比重过大
中小民营企业成立之初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股东资金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生产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企业间的相互拆借、民间借贷等。江苏较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比例在60%以上,苏北欠发达地区达到了80%以上。
2.银行贷款比重偏低
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银行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江苏民营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同期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 7%,但实际贷款中遇到的障碍很多,银行的贷款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3.融资渠道不畅
江苏民营企业总数有100万家以上,但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总数还不到100家,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股权融资面临政策的缺失以及风险基金退出渠道,严重影响了权益融资的比重。
4.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在江苏较发达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已有一些担保机构出现,但数量有限,其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地区中小企业支持的作用有限。在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数量极少,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担保机构。江苏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众多的省份,担保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
5.民营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无论在银行贷款还是在民间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融资要相对容易很多。
三、解决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建立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培育中小企业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分工体系,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和规模。
2.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江苏省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苏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进一步整合以发挥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苏南地区可以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用于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城乡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增资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等方式扩大其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充分发挥这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当地企业的相对了解的优势,引导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3.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信用水平
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准则,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主动争取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4.创新符合中小民营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
鼓励发展租赁业,融资租赁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可以有效缓解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的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更新和改造所需的资金缺口。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范围,在利用房产、土地等有形资产抵押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
5.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
一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尽快组织制定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民营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其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
二是要重新审视“抓大放小”的政策,把全部企业作为政府服务的对象。“抓大”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小”绝不是任由中小企业自生自灭。为企业服务永远是政府的职责,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疏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是服务于企业的重要内容。
三是逐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银行实行如余额奖励、冲减坏账、补贴资本金、扩大利率自等优惠政策,以保证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实行减免。
参考文献:
[1]王滨.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杨令芝, 周艳.服装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