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7: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篇(1)

因此,做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民行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果园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种植、双尖山旅游等资源优势,深入实践,敢于创新,大胆谋思路,真正从内心里把好的想法反馈给我们。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2019年末完成以玉米、大豆,谷子等为主的粮食生产区域划定;改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舍及消毒室、饲料储藏库等设施;推广在丘陵山区建设标准化果园,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产业园。

(二)对现有耕地进行土地平整、保护,实施轮流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耕地污染的治理;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保证正常的饮水安全。

(三)全面推广秸秆深耕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四)健全河长制,对大凌河流域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完成大凌河流域改造、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确保水质持续向好。

(五)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倡导家庭开展“光盘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

(一)“种—养—加”绿色区域生态循环模式。以“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友好、生态提升”为核心,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方向,推广“种—养—加”绿色循环模式。

(二)“建—管—用”农业节水灌溉应用模式。以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为重点,通过加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模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篇(2)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81-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由传统农业类型向生态农业类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正日益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城市郊区的旅游观光农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农业形式应运而生,同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的新模式,并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促进秦皇岛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观光农业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重要思想内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以及共同性原则3个方面基本原则。

2.旅游观光农业的内涵

旅游观光农业又称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其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2]。

二、秦皇岛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1.多样的农业产业类型,为秦皇岛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提供基础条件

目前,秦皇岛已初步形成了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和集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社会化服务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3]。

2.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秦皇岛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拥有长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避暑胜地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昌黎黄金海岸等40多个旅游景区独具魅力,每年吸引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3.秦皇岛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农业的要求

旅游观光农业能使秦皇岛市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使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具有旅游观光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旅游观光农业在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秦皇岛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秦皇岛市旅游生态农业的典型范例――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

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避暑胜地北戴河,距京沈高速公路北戴河引线500米,东与联峰山公园唇齿相依,西与南戴河风景区隔河相望,南与海滨浴场襟袖相连,交通便利,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也是您接触自然、深入生态的理想场所。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占地面积3600亩,依靠高科技农业,突出农业特色,现已形成了产品系列化、种养生态化、环境园艺化的高效农业生产格局,成为全国首家生态农业旅游观光AAAA级景区。

四、秦皇岛市发展旅游生态农业取得的综合效益

1.促进秦皇岛市农村人口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旅游观光农业不仅需要懂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还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和示范培训,能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旅游观光农业是一个以服务为主的行业,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游客。通过城乡居民的互动,促使农民接受更多先进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自身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2.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强秦皇岛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旅游观光农业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利用独特的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农村乡村文化生活,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休闲度假。为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观光农业的经营者必须以当地农业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为基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形成特色和规模。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业的可观赏性,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了贡献。

3.提高秦皇岛市农业的比较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为社会带来5个就业机会。不仅如此,农业旅游观光还可以带动与旅游相关的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乡村旅游接待地与周边地区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延长了旅游的产业链,扩大了产业面,形成了产业群,并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秦皇岛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并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取得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收益,为秦皇岛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篇(3)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充分发挥农业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也需要微观的技术方法。走农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决定的。

一、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既要保持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又要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我国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只有我国的农业经济与国际接轨,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业生态,促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使农业资源和环境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长久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生态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三)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由依靠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农业向依靠科学技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小了污染,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业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对资源的一次性利用,增加他们的重复使用。同时,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比如农业的生活垃圾可以用来建立沼气,这样不仅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省了资源。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

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这就使得农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农村的教育、医疗环境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困难,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资源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私自开发土地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信息传递之后,信息传播途径有限,虽然很多地区农民不停扩大经济作物生产来提高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短期来看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就会导致农业结构的失衡,有些产品会出现供过于求,而一些产品会供小于求。着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减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素质较低不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正如前文所提,目前农村人均资源不足,尤其是教育资源缺乏,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没法上学,农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没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也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内涵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家应该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内涵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农民读懂并接受这一发展新模式,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实施。

(二)保护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乡级土地规划建设不合理,许多企业工厂违章扩建,严重的占用了农村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还因为农民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耕地资源减少。国家应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帮助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修建水库、灌溉渠等公共设施保护农业生产用水。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备自然条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排污企业的治理,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做好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再满足主要发展方向的同时结合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业,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污染、五公害的绿色农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价值新的认识,绿色农产品得到广泛认可,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三)网上农业

现代网络发展无处不在,可以利用网络对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了生产销售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水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要推动农业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4)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社会必需的来源,有害生物的猖獗危害往往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及生活改善的需要,必然要求农作物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所以与有害生物做斗争是旷日持久的事情。那么,各种防治措施与方法都会用上,特别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必然会带来好多副作用,这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是相悖的。这里就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1植物保护对环境的影响

1.1农药的使用带来的危害

农业有害生物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增加对农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改变了农作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主要表现为:农药不仅杀害了影响其生长的有害生物,也伤害了它的天敌,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这也违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农药的大量不合理、不科学的使用带来环境的污染,导致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下降,特别是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严重,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恶性循环的产生,农药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免受重大损失,但是这种保护是短暂的,如农药不科学合理使用,很多农业有害生物会产生一定的抗性,势必在防治过程中增加农药的使用量,随之带来的防治成本增加,抗药性更强,有害生物猖獗发生,农药寿命缩短,研发难度、成本增大,环境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绿色植保技术的支撑。

1.2植保机械的落后

目前,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植保机械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植保机械还是以背负式机动、电动、手动喷雾器为主,喷雾效果不佳,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利用率较低,用药量大等,加上操作者文化素质较低,不注意防护,导致农药中毒、作物药害、残留超标等现象发生。中大型的植保机械近几年来从研发到使用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受土地分散种植,农艺与农机不配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率很低。

1.3施药水平低,方式不科学

由于我国土地分散经营以及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等原因,多是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集中统防统治面积较小,农药过量使用,滥用现象严重。再是,施药方式单一,不能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不同防治对象等科学合理选用施药机械、喷头、药剂、剂量等,无形中造成农药的单位面积使用量增大,各种副作用显现。

2加强植物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提高农民素质和植物保护知识水平

经过大量的调研得知,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农田产量成正比,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大多数只有中小学水平,甚至还存在文盲。因此要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植物保护知识水平,增强科技意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加快植保现代化进程,才能克服制约植保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2.2合理使用和农药研发推广

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植保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好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做到因时、因作物、因防治对象选对药、械,选对施药方式及剂量,最大限度提高农药利用率,发挥防治效果,减少副作用;通过合理混用、交替轮换等技术最大限度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加大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用量、低残留农药的研发、开发力度和推广步伐,加快“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知识普及,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用药安全。

2.3加强绿色植保技术集成融合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生物防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也备受关注,但化学防治仍不可缺少,只有把成熟的各种植保技术进行合理的集成融合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保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2.4大力推进农作物有害生物统防统治

农作物有害生物统防统治是解决农药使用不合理、不科学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可促进土地的流转,集中统一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管理,增加农民就业,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是植保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5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以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为前提,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可减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的使用量,对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安全必将发挥巨大作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小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我国步入小康的步伐加快,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已从单纯追求产量开始向产量与质量并重的方向转移,生产模式也逐渐由粗放型向精致农业发展。所以植保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努力创新发展,变单纯的保产为保产与增产并重,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敬明,徐庶,陈海彬.农药使用对植物保护的危害[J].西北植物学报,2013(04). 

[2] 庞洋洋,周鑫,贾明.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2(04). 

篇(5)

 

1. 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整

1.1 调整的原因

(1)我国农业化组织程度较低,没有或者很少存在很强的开拓市场、组织生产及综合服务功能的龙头企业;

(2)关于农业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管理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3)我国的产业结构划分不够明确,因而会出现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对症下药”的情况,会导致“错诊”、“乱诊”;

(4)受传统农业的发展的模式的影响,在技术上的投入还远远不及国外。

1.2 调整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1.2.1加速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建立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业龙头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由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渐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一个产业运营的好坏,主要是由市场所调节和控制的。所以努力加速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是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建立起市场体系的同时,还要确立农业领域的“带头老大”,那就是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就如同该行业的一个航标,任何小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由该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1.2.2建立数字化平台,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知讯者生存”,信息对于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较早地知道信息就能掌握整个市场的规律,因而也就能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各个因素都需要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农业也不例外。及时地提供农业信息,可以准确地掌握市场变化的规律,这样就能弄清供求关系,适时地、合理地发展农业,以使农业朝着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即使其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1.2.3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面积大就会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农业体系。如在我国的北方,天气较干燥、冬天温度很低,根据这一区域特点,这些区域就适合种植小麦,而在南方,则适合种植水稻。这个例子充分地说明了区域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农作物,因而农业的结构体系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才会产生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

2.坚持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

2.1我国坚持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不造成影响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也必须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可以这样说,可持续农业是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针对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重视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更多地依赖生物措施减少化学资源的投入,在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可以使农业的发展不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以对农业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可以真正地达到“农业的生态性、市场性”。

2.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2.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态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都是人类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对于那些生态脆弱的区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那就相当地困难了,所以必须避免以追求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生态破坏的行为,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弄懂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以及破坏生态对农业发展影响的严重性。

2.2.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把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收益率作为主要目标,强化农牧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坚持普及技术与引进和研究技术相结合,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促进区域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建立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链,即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重新建立农业基础结构和科技结构。要根据农业科技工作长期性、地域性、综合性和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特点,制定农业科研机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吸收科技人才,促进合理流动的政策;提高科研效率,多出成果、快出人才的政策,以促进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2.3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农业生产的污染

环境,作为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重大,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任务。在农业生产中可能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致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污染。那么,我们就要利用技术,不断地探究减少农业生产的方式及途径。如在肥料的使用上,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有机肥。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千万不要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而是首先要考虑将污染降低到最小。

3.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得出我国需要走一条“调整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国才可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可以使我国的农业朝着科学、稳健、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书敏.传播科技为农民 服务百姓将奉献[J].新农村建设,2000(51).

[2]黄万纶,李文潮.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260.

[3]王冬生.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农业现代研究,2003,(11).

篇(6)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多方面力量,例如重视技术创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注重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近年来,宣威市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产生积极作用。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化水平。与采用人工方式相比,机械设备能够更快的完成耕地、播种、收割等各道工序,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破坏,对农业种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解放农村劳动力 

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力方式进行耕地、播种、收割,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给农民带来较大负担。而采用机械设备,实行农业生产机械化,有利于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1.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利于较快的完成耕地、播种、收割等各项任务。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控制精度较高,能够显著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保护耕地的肥力,减少对水源的污染,防止周围环境受到破坏,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宣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对农药化肥的有效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宣威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宣威市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不断进步,但也存在不足。 

2.1现状分析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资金投入的增加,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宣威市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快进步。 

2.1.1农业机械总量在不断增加 宣威市农机总量在不断增加,拖拉机使用台数增多,当地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以2015年为例,大中型拖拉机总数较2014年增加了20%,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总数也呈现增长趋势。 

2.1.2新型农具的推广速度加快 全市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应用面积不断增加。农机深松试验、示范工作有效开展,深松作业机具不断引进和改进。当地政府积极履行职责,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规范流程操作,确保补贴公开、公正、公平进行,及时兑现购机补贴,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有力地提高了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宣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2.1.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升 宣威市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合作社争创市级、省级示范社的热情高涨,农机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注重开展农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农机培训办学条件改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对推动宣威市农业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2存在的不足 

2.2.1农机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一些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很好适应当地农业种植的需要。宣威市地处云贵高原,农业发展具有高原特色,但一些农业机械设备未能很好适应当地农业种植需要。并且农业机械设备与当地农业种植技术也没有得到有效融合,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农业机械设备利用效率不高,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降低农作物产量,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2.2农机服务组织相对较少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少,现有的农机合作社规模较小,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工作不到位,综合实力较差。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制约推动宣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 

2.2.3從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农业机械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管理技能、奉献精神等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偏低,职业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军人物缺乏。 

2.2.4农机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宣威市农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能不强;监督管理不到位。新技术和新农机得到利用,而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没有及时提高和进步,未能跟上农机发展的步伐。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宣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弥补存在的不足,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3.1优化农机结构并合理布局 

结合宣威市高原农业种植需要,优化农机结构并合理布局。重视高速插秧机、育秧工厂的普及,推广水稻插秧机械化及其配套技术,优化水稻种植机械化装备结构。重视水稻高产示范区、机械化作业区的示范建设工作,推动当地水稻种植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配合,推广油菜精少量直播、裸苗移栽、油菜机械化收割,重视油菜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3.2完善农机服务组织机构建设 

加强宣威市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机构建设,增加服务机构数量,扩大现有服务机构规模,健全规章制度,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并加强管理工作。促进农机服务组织机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宣威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3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水平 

加强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安排工作人员指导,让其掌握操作要点。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操作技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3.4保障农机使用安全 

开展农机安全隐患专项排除工作,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监管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深入田间、场院等宣传农机使用安全操作知识。加强操作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安全。 

3.5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建立新型农机服务机制,有效发挥示范、推广和服务作用。采取措施促进农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规范新型农机运作,构建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咨询、维修、销售等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3.6构建机械化科技创新机制 

重视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不断优化水稻、油菜种植机械化的各环节,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注重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包括水稻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粮食产地烘干等技术,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宣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为促进宣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明确当前存在的不足,结合工作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宣威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燕春纯.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分析[J].北京农业,2015(08):142-143. 

篇(7)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大,跨越的纬度较多,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主要受到气候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如果地质条件较差,那么只能种植一些抗旱、耐旱等作物。在我国不同地区,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同。如在北方的农业生产中,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通常只有1季,而南方通常都是多季种植,每年最多可以种植3次。而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北方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而南方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此外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尤其是生产设备的使用上,如果在一些山区中进行使用时,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相关的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由于地形不适应,导致无法使用等问题。

1.2我国农业现代化情况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使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据最新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使用的农业生产设备,已经在种植、除草、收割等每个环节中,都能够进行很好的应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即可。目前我国使用的机械设备,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很多设备还处于半自动的水平,如在种植的环节中,需要多个人员配合机械使用,同时受到我国工业水平的限制,生产的机械性能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机械进行维护,如果所在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那么机械就很难进入到田地中,进行实际的生产工作。

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

在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英国作为2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现在的英国首都被称为雾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当初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人们看到了破坏环境的后果,工业虽然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果环境受到污染,那么人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生活方式更是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人们想在发展工业水平的同时,尽量的保护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业等对环境的污染。近些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工业化肥,这些肥料进入到河流后,对河流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人们不得不重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措施,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影响我国的民生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通常情况下,农业经济具备其特殊性,不同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济与金融经济。农业经济是建立在我国民生与农业的基础之上的,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现状,对于农业经济的整体协调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具体情况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农业经济有以下几点作用:

3.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农业经济更加完善,具备经济活力与经济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状息息相关,农业基层运行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业经济以强大的支持。例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农业经济就有了相对长久和稳定的经济基础。由于农业经济的基本要素为农业发展与农业开发,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农业经济以基础实力,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3.2农业经济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发挥优势,稳步发展

农业是国家之根本,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容易对某一行业造成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对于农业经济而言,由于其构成的因素相对简单,以农业相关元素作为农业经济的市场动态影响元素。因此,作为一种经济形势,农业经济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意义上对于农业经济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稳步农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发展

从两者的关系上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前进,相反,通过农业经济也可以带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农业的结构进行产业细化,从而将不同的农业因素结合到农业经济中。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将更多的农业因素转接到农业经济之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惠互利的发展状态,保证两者一直处于协调协作的关系。

篇(8)

一、如贤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如贤市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催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迅速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总量迅速扩充

1999年,我市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28734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8193万元,增加值2180万元,上交税金261万元。农产品供给年年有余,逐年增加。种植业中完成粮食产量14215.22吨,油料产量439.46吨,蔬菜产量69577.36吨。水果产量2817.55吨。畜牧业中完成肉产量1511.2吨,牛奶产量700吨,鲜蛋产量651.2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粮经比由1978年的77:23调整为1999年的44:56,逐步结束了以粮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步向多种经营方式发展

2、农村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新的趋势,城乡结构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果。

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丰富多彩,制种产业、脱水产业、绿色产业、花卉产业、草产业等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类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网上”农业为中心的“城郊型”农业初见规模,我市三乡均开通了经济信息港,由统计局负责网业的制作和更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为农业增效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3、居民生活步入小康,并向宽裕新型小康迈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生活跨入小康,并向宽裕型小康迈进。199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人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042.15元。消费结构逐步趋于优化,消费观念明显转变。居民消费讲究穿着打扮时髦化、食品消费营养化、居民住宅宽敞化、文娱用品高档化。

4、旅游资源丰富。

如贤市1978年对外开放,是全国二类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天下雄关”的如贤关城,雄奇、险峻的悬壁长城,如贤明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等旅游胜地,还有古朴遒劲的黑山岩画,被誉为“地下画廊”的魏晋古墓群,晶莹光洁的“七一冰川”,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如贤基地。这些旅游景点大部分处于郊区农村。如果把我市独特的旅游景观与优美的田园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同开发,这将给我市农村第三产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地理位置优越

如贤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战略地位迄今仍很重要。这里自古属酒泉辖地,1965年从酒泉分置如贤市建制,1971年定为省辖市,市辖三个乡。如贤市地处亚欧大陆桥西部要冲和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我市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经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市场体系正在发育形成。本人感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贤市农村积累了许多具有典型代表型、示范推广型、辐射带动型、发展趋势型和实践可操作型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思考和推广。

(1)河口经验。如贤市如贤乡河口村近年来在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代表了我市农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即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城郊型”农业特色的路子。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向外界要信息、向科技要市场、向大棚要效益的良好经济氛围。

(2)中沟经验。新城乡中沟村是如贤市农村较早自发地进入市场,以发展制种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早些年,中沟村党支部认识到: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支部凝聚力的基础上,只有把大家组织起来,才能富裕起来。近几年来,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顺应市场需求,尊重群众意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按照“以销定产”的思路,大力发展制种业,逐步走上了发展“订单农业”的路子。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党支部按照自愿原则,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使农民亲眼目睹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从而自发地在党支部的引导管理下进入市场。目前,全村基本上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同时,党支部紧跟市场信息,今年的制种品种已由单纯的西红柿制种向花卉制种、葫芦制种、季豆制种等拓展。它给我们展示“订单农业”光明的发展前景。

(3)农村土特产产生“土名牌”效应的经验。“市场的需要,就是农业生产的目标。”本市新城乡西瓜、洋葱、胡萝卜,如贤乡大葱,如贤乡土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土特产,它至今仍有市场,而且市场潜力很大,如新城西瓜远近闻名,新城洋葱出口国外,远销东南亚。这些农产品本身就是财富,都具有发展“商标农业”的优势。如果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发展前景看好。据调查了解,山东省的“商标农业”真可谓方兴未艾。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发展“商标农业”潜力巨大,这就是“土名牌”产生的效应留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4)新城面粉厂发展经验。新城面粉厂自建厂以来,生产一直正常,产品销售不错。1999年1-4月份,该厂每月保持加工粮食约70万斤。它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以后要大力发展机制灵活、管理完善的私营企业。二是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实现农产品保值增值。

(5)农村专业贩运户发展的启示。近几年,如贤市农村出现了一批农产品专业贩运户,他们和南方的客商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业务关系。如新城乡的洋葱商贩,在收获季节,他们采取地头收购、现收现付、统一运输的一条龙服务,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良好的信誉。通过他们,我市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出省外,进入东南亚国际市场。然而,他们的规模毕竟小,无法满足需要,要引导农村建立相应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二、制约如贤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所依靠的一种客观因素,自然条件中地理、地貌、气候等的优劣,从客观上加速或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市地处内陆,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万亩,境内多戈壁、少耕地。市辖区域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然坡度13.3‰。全市水资源短缺,只有唯一的讨赖河,为常年性内陆河,是全市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地下补给水的主要来源。日照长、降水少、蒸发强、多大风,昼夜温差大,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容易造成干旱。霜冻、大风、冰雹和干热风为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1)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不足,可开发利用程度小,大大制约着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憙我市虽幅员辽阔,但多荒漠戈壁,土地资源有限,且土地资源量减质变。我市耕地面积4.26万亩,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资源的破坏,我市人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2.8亩减为1999年的2.2亩。耕地有机含量不高,比例失调,且在经营中重施化肥,轻施农家肥,不仅使生产成本上升,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和农村土地的相对短缺,导致农民盲目开荒,加之如贤市位居大陆之腹,为温带荒漠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风沙多,使生态环境脆弱,从而制约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涵养保持险象环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对于西部的开发,实现西部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源于祁连山中的讨赖河横穿市境东去,崐年均流量6.88亿立方米,为常年性内陆河,是我市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市内还有地下水,总储量约15.2亿立方米。但由于以下原因,我市水资源紧缺:

一是我市地处荒漠戈壁,干旱缺水,年降水量81毫米,蒸发量多达2245毫米。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如水位下降,大片草湖退化消失,沙漠东进。据统计,近二十年来沙漠平均每年东进1公里,目前,沙漠离草湖东岸泥沟村已不足1公里。

二是林地面积太少,分布不均衡。全市林地面积仅有10762.5亩,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改善境内小气候不能起到较大地促进作用。

三是草原负担重,载畜量过大。全市共有草地面积151038.1亩,近几年由于降雨量少,干旱缺水,而使原本就稀少的草场面积逐年减少。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荒漠戈壁的过度放牧,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市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保护我市的水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杜绝污源,保护水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天上水、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3)自然灾害频繁。干旱、霜冻和风沙为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近两年来,接连不断的大风和扬沙天气给农业和农村生活带来了灾难和不便,更敲响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警钟。

(4)地处偏远,信息闭塞,难以吸收外商投资,制约着我市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再加上地处边远,地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社会因素。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受思想观念、科技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因素的影响。

(1)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下旧的思维模式。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彻底转变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在新形势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树立起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资源观、优势观、规划观和新的发展模式。

(2)科学技术水平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低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得到发展。我市科技水平近几年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科技对各行业的渗透和辐射带动不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农业科技含量较低,仍处于资源消耗型的初级阶段。农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方面还十分薄弱。二是农业科技经费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一些科技项目因缺乏资金无法实施。三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现有科技人员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买方市场条件下,社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转向质量,而我市的农产品大部分为原料性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流通领域加工增值度低,储藏保鲜能力差,农产品价值效益低,缺乏名、优、特农字牌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比重大,林、牧、渔业比重小。1999年,农业产值8549.5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1.11%,林业产值69.3万元,占0.66%,牧业产值1862.49万元,占17.67%,渔业产值59.5万元,占0.56%。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上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农业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趋缓。

憙三、如贤市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憘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概括总结有四个方面要点: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生态环境是人类自下而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第四,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拑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屏障。为了迎接西部大开发和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及我国加入WTO对农业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在保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向优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进程中,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探索制定出一条适合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的思路应该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本的工作出发点,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建立起以镇企业为中心,进而辐射带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以乡镇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力以赴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在我市农村建立起节水高效农业、立体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从而最终在我市建立起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型农业,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农业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完整型农业,走生态复合型农业之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生态经济农业之路。

立足当前市场,转变发展观念,逐步压缩种植业比重,增强林牧渔业比重,争取向经济农业迈进。

(1)农业。在种植业发展上,除保持现有水平外,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市场需求为重点,加快调整结构。适应当前粮食流通机制改革形式,逐步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力争粮经比例达到新突破;并且,根据市场导向,增加效益性作物面积,压劣质扩优质,压滞销扩畅销,压常规扩专用,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二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我市现有双泉水库和拱北梁水库进行农田灌溉,充分合理地利用灌溉水源,此外加紧对毛斗渠进行彻底改良,推广u型节水灌溉渠,加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改善水系利用率低的劣势;三是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建立高效能节水示范推广点。充分利用我市新建二代、三代日光温室之际,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建成高效能节水示范棚,以点带面、形成推广基地,使我市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四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开发试点工作,建立生产示范推广基地。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逐步推广无污染绿色农产品,采取先扶持个别人示范,形成小示范点,再进行大面积生产的措施,崐初步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开发基地;五是提高连片推广模式运作水平,走区域布局开发基地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布局、连片发展的原则和思路,打破乡域界限,发展连片种植模式,形成洋葱、土豆、大葱、西瓜等种植专业生产基地;六是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草产业,发展创汇农业。利用有限耕地,由现在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中低产田发展草产业,特别是苜蓿产业,进行饲料加工或出售,为农民增收广辟门路。

(2)林牧业。针对我市近几年林牧业发展缓慢,比重降低、经济效益不高等方面应做好以下四点工作:崐一是加快苗圃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利用西部大开发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之际,利用我市现有的新城苗圃和长城葡萄园基地,在苗木培育上多做文章,在满足本地需求基础上,向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引导农民更新或新建苗木,向效益型方向发展,以一种产品为特色,重点突破,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二是立足现有林牧草优势,建立完整绿色体系。在确保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崐进一步拓展植树造林范围,以市区绿化、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化,进行城乡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乔、崐灌、草相伴生的林业体系;三是建立优质高效林果示范点,发展区域布局建设基地。根据我市现有林果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更新改造旧果园,向经济效益型方向发展,建立几个高新示范点,如猕猴桃生产基地、银杏生产示范点、红枣示范点等,逐步向区域规模化方向迈进,形成各具特色的林果基地;四是进行护牧林带草场改良工作,大力发展草食畜、节粮畜和特色畜。立足我市宜牧草地,除进行限载合理保护外,应合理规划、科学改良和重点整治,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产草量的发展目标,对于畜群养殖应合理调整,发展草食畜和特色畜养殖,依托现有养殖户和养殖基地,逐步向生态农业靠近。

(3)渔业。针对渔业比重小,对总产值贡献率低,应抓好两点工作:一是利用现有水资源,发展特色渔业。立足如贤、新城丰富水域面积,发展观赏、旅游水产品,形成娱乐、销售、餐饮一体化服务格局;二是建立立体养殖示范点,提高渔业比较效益。利用有限的水域面积开发立体养殖,引进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进行综合实验,如利用水面养鸭、养鹅,利用水中养鱼,利用水底蓄肥,提高渔业的总体效益。

2.以转化为重点,着力发展农业企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把乡企作为建立我市“城郊型”生态农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乡镇企业作为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崐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树立起只有乡镇企业发展,才有农村经济发展;只有乡镇企业经济总量扩充,才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观念,群策群力,发展乡镇企业,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转变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企。近年来,我市乡镇企业以酒钢为依托,已形成无数小型工业群,同时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建立了初级生产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活跃了地方经济,还为农业总体效益增强,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做出贡献。随着我国加入WTO,乡镇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看到只有转变发展方向,使乡镇企业逐步向生态农业方向靠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逐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高度统一,才能使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乡镇企业发展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全面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也是我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优先发展农业企业,引导农民参与创新。几年来的发展我们看到,乡镇企业对农产品利用不足,对农业利用率低,应依托我市农产品优势,由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方向发展,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实施经济营销,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分析研究本地市场,搞好营销战略,分析生产的产品是本地销售,还是外地销售,是收获即销售,还是储存一段时期再销售,建立良好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再者,利用我市长城葡萄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静海生态养殖场和双泉综合养猪场、双泉食用菌基地等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链条式经营机制,扩充乡镇企业的经济总量,从而增加农村经济总量,传动地调动起农民投身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程度。

(3)强化乡企服务体系,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随着去年粮棉种植计划的全面放开,农民的生产经营将逐步成为市场行为,与此同时,农民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的产业组织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产前、产中、产后没有责任协作,没有利益调配关系,产、供、销互相脱节。这就需要龙头企业发挥优势,实行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向农民返还利润,对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组织体系的支持度,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生态示范作用和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立足自然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镇企业要立足现有农业优势,依托我市产业化基地建设,以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渔业区域布局为核心,发展农业企业,采取农业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的路子,带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培育我市新型农业企业,为大开发提供实践操作经验,肩负起示范推广作用的重任。

(5)发挥龙头优势,发展朝阳产业。立足现有龙头企业,如长城农业生态基地、双泉生态基地、静海养殖场,进行农业产业化深度开发,在龙头牵动下形成各具特色、区域发展的格局,向旅游、观光、娱乐一体化模式发展,开发农业观光景点,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名胜古迹和农业合理地组合起来,集科研与生产、观光农业和效益农业相结合,走朝阳产业之路。

3、加大开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崐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速发展和比重的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第三产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和逐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向生态经济发展方向迈进。

(1)发挥近郊、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发展生态型旅游业。我市具有“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交通便利,历史古迹悠久,夏季自然风光秀丽,现有城楼、悬壁、黑山石刻、魏晋墓、新城林场、长城葡萄园、泥沟草湖、双泉度假村等自然、人文景观,具备了发展优势。只要把这些优势同改善环境联系起来,大搞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活动、把景区装扮起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城市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带动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全方位发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发展格局。

(2)抓好流通体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利用我市便利的交通条件,除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外,还应充分调动起火车站农产品批发市场、镜铁路等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作用,扩大本地农产品的销售量,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走向市场,把握市场的脉搏,在市场经济中搏击,在农副产品销售中大显身手。

篇(9)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5-1

现今,我国农村经济正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地向前进着,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中国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变化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存在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土地流失严重

由于有些地区人类活动的无计划性、不科学性,过度的开垦农田。人为的破坏植被,自然环境严重遭到破坏,土地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些地区征用大量农村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毁坏大量农田。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使一部分耕地被搁置抛荒,造成土地资源被浪费。

1.2 农业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我国农业发展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还存在农业经济结构不太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农民不能准确的掌握市场的经济需求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存在跟风现象,造成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均衡。

1.3 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均占有的耕地较少

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占总人口比重的80%左右,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率比较低,它在农业增产的应用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0%,这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发达,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有限,农民的文化程度有待于提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耕地的面积却不是最多的,能供人类生产的土地面积就更少了,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及全球人均的7%。用少量的土地来供养大量的人口,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改变旧的理念,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

要想完成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需要从改变旧的观念开始。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保守观念深入人心,这些观念严重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使农民改变这些落后的观念,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顺利的开展。要改变传统的农业资源无限的观念,认识到农业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还要充分的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生育观念,积极的支持和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农民逐步地接受新的生育观;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模式,树立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模式。根据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转变我国农业产业和经济增长方式。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地的主导产业,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经营一体化,形成一个产业链条。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内化科学的自然观,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

2.2 处理好农业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农业资源与人口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变以往农业生产活动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现状,使农业资源与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活动的开展首先要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合理的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构建一个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模式。

2.3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扩大科技在农业中的使用范围

政府要把农业经济的发展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的创新农业工具,研究开发新的粮食品种,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科技成果合理的运用到农业的发展中,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的科技成果,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已有资源,还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4 不断开创新的管理机制

合理科学的发展机制,不仅能够起到规范参与农业经营主体活动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农业资源保护、更新和合理利用机制,确保农业资源能够满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建立全面控制环境的机制,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对土地的总体规划、总体利用,强化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

3 结语

我国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全面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玉婕.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环境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02).

篇(10)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9

前言

在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于稳定社会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改变魍撑┮稻济形式,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并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高农产品效益为目的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是“三农”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几点,本文将联系当前当地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1重要课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应对策略。

1 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增产需要施化肥,为了预防农作物病虫害需要喷洒农药,农药虽然对害虫有杀伤作用,但对益虫益鸟也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另外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农药会与土壤中的固、气、液态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反应后,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加量使用化肥,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长期使用,对自然资源,比如土壤、空气和地下水等都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和破坏。

1.2 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农业分布广泛,种植技术相对落后,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手段,而且有些地方由于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这样的农业种植现状,使得农业很难实现土地统筹利用,而且农民对市场没有预判力,对于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农民不增收,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规模化种植高质量的农作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需求,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发生脱节、滞后的现象。为此,在当前经济转型期,要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从而为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任何一个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使资源、技术、农业以及社会都能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例如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特质和农作物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指导,从而让农民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科技的支撑,提高农民作业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2 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仅技术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农民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这样对整体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实行对农业经济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宏观调控,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农业经济收入的行为。提高对生态资源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尽量避免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污染,加强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力度,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 结束语

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进行计划指导,还必须发挥其在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 审计理论与方法 下一篇: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