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10:24: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焊接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
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般来说,综合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培养的是知识复合型和能力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合作教育。
产学合作教育由学校、学生、企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途径的产学合作教育,在工科教育上比较普遍也比较成功。
从目前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产学双方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利用专业与职业或行业协会的相关优势,以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或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各类课题以及参与政府、企业的课题研究,以教师科研带动产学合作教育。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在应用上所具有的广泛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实习去向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经过产学合作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强,能尽早地进入岗位角色。但由于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涉及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观,还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利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等问题。因此,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中也面临不少困难。
1.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不足,合作流于形式或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虽然通过协议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而学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合作中往往只是挂牌,签协议,勉强维持低层次合作关系,互助互惠、紧密依存、长期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2.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单位对学生实习锻炼时间的要求有冲突。学校有学校的规律,企业有企业的规律。学校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学生到企业进行的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安排在寒暑假或是第八学期。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希望来企业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能有相当长的集中时间来单位工作。同时,也存在当企业最需要人手时,学生却因上课或考试或忙于毕业设计而请假,或是学生来时却是企业淡季,无法安排使用的情况。
3.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高校的教育性质决定了其主要使命和职责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要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目标,就必须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教育与教学过程。在专业教学中,更多的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非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同时课程设置有其周期性,不可能对岗位或职业技术的需要立马做出调整。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最现实的人力资源策略就是直接选择任用已具备相关知识、能力或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他们不愿意花很多力气去培训一个实践生。
三、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适合其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就不同。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要依据培养目标,把握专业的特点,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造就适用人才。
1.以“综合能力模块—能力要素—课程体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虽各具特点,但主要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的通才培养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的专才培养模式。两种模式都高度重视品德、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推进产学合作教育中,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研究目标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入手,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分析能力要素,改革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适时推出各类选修课,构建“多通道、多规格、多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2.加快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产学合作教育需要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柔性程度,使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如美国的学工交替的“经验学习”教学、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日本的“产学协同”教学模式等。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应该将学分制与合作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注重个性发展。这样不仅能满足用人单位时间上的要求,还能不断推进学生学习的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培养应用型的学生,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必须要有应用型的教师。
一是大学教师需要与企业有密切联系,一方面,使高校科研特别是文科类科研面向社会需要,加快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使自身成为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二是企业社会的人员也应经常到学校进行交流,成为能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双师”。可以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老总、政府官员、社会贤达担任学院、系或专业的顾问或客座教授,建立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科发展委员会等组织,针对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学风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提供建议,进行交流和研讨,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在整体上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实训课堂参加学生共计30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要求查阅课本和有关资料讨论并制定操作计划和流程。操作计划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检查焊条的质量和受潮情况,把E4303型焊条放置到焊条烘干箱中,温度调至75℃~150℃烘干1~2h。②用角向打磨机清除钢板坡口两侧20mm以内的油污和铁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③用角磨机或扁锉打磨出坡口钝边。④按照技术要求,做定位焊与反变形。⑤按照焊接位置装夹钢板。⑥查阅资料总结本课题操作要领。打底焊:短弧短路过渡熔滴;电弧1/3吹向背面,2/3贴覆在正面熔池上,熔池前沿形成熔孔;控制熔孔形状和大小,上下应一致;保证接头质量,可以采用热接和冷接。充焊:采用锯齿形运条法;焊条摆动中间快,两侧停顿时间足够,避免形成凸形焊缝。填充层焊完后焊缝比坡口边缘低1~1.5mm。焊接时注意不能破坏坡口两侧棱边。盖面焊:运条方法同填充焊;熔掉棱边,防止咬边。⑦查阅课本列出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践中确认和检验。
2.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由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操作时间,轮流焊接。焊件完成后由施焊者本人写上编号,放在指定地方,并清理施焊现场。
3.成果展示
当每组所有成员都焊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对焊件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和难点,并对老师提出的有关工艺问题给予解答,最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评价、示范和总结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焊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并用相关工艺知识解释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身体力行选重难点部分进行示范操作,做出样品,便于学生在以后操作练习中有所参照。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焊接专业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体会如下:
1.确立的项目要恰当、实用。项目课题的确立要综合考量
首先,项目确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要强,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题重难点。其次,项目的确立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最后,项目的确立能够凝聚所有学生的智慧,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喜好,能让学生练习掌握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项目涉及知识的重难点、操作要领和步骤的解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并且要把握指导的尺度,做到恰到好处。教师启发性的或提纲挈领式的引导不但会疏通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衍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3.对学生项目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在每个课题测试中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先依据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自我定性;然后互评,让学生对焊接作品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以评促学。
4.教师要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适合于工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要具备理实一体化的焊接专业知识,还要有规划、管控、评价及拓展项目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不同项目课题实施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操作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照顾多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让项目组长去统筹安排。
5.人人参与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也要适应角色转变,重视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完成简单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起到培养和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教育制度改革热潮在我国掀起之后,引起了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改变,我国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语文教学在随后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应该看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实现对接不仅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发展需求,也是适应新时期,新文化的发展需求。
汉语言文学应该说,它本身就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重点把握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反而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文学而学习。加上我国语文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来说还没有满足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求,因此,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实现更多方面的共通和交流,应实现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性教育,这样才能够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精髓。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其实不会存在什么不良的冲突,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上,教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上,都要进行对接性思考,这样才能够把汉语言文学的一些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教育中去。另外,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特别是现在教学理念越来越宽容,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理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问题。
第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识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并重塑自我。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言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对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是要重视的,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诗词歌赋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践课程相对语文教育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应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课堂的创设和开展。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比如通过开展一些汉语言文学实践讲座,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知识的社会调查等,参考语文教育的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另外,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者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样,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才能满足对接要求。
2016年4月1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李英老师的对外汉语听力课。在本次观摩课中,特别注意到了李英老师在上新课前,通过播放中文歌曲《日不落》,一边开展教学热身,一边等待迟到的同学。歌曲播放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分钟,而后老师才开始复习旧课并学习新课。十分钟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占了五分之一,可见新课教学前的中文歌曲运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
《日不落》是中国台湾流行音乐女歌手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翻唱自BWO的Sunshine in the Rain。该歌曲发行后获得第六届HITO流行音乐奖年度听众最爱歌曲、第十五届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金曲和第八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二十大金曲等奖项,它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选择流行音乐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受外国人认可和喜爱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调动外国留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共鸣。从这一点看,李英老师选择的这首《日不落》,似乎能起到这一作用。
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浅议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播放中文歌曲的作用与不足,并且尝试给出改进的途径。
一、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又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中的奥妙。就学习本身来说,它可能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激发自己有需要、有必要的意识,这样的话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外国留学生在听中文歌曲《日不落》的同时,因为兴趣爱好就会不断地积累新的词汇(庆典、明信片、晴天、想念、寄出、未眠等),在听汉语歌曲的时候,会感到精神愉悦,这样的话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培养汉语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即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认识和把握能力。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听中文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功不可没。通过大量地接触中文词曲,一般而言,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感,这对于他们汉语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好处。在课堂中运用到位,会减轻后面的教学压力。
3.有利于扩展文化知识。歌曲通常反映出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的文化。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遇到28问题和障碍,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差异,根源在于生活方式和文化上的不同。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也是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上的。外国留学生通过学习中文歌曲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李英老师播放的流行歌曲《日不落》反映了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当下中国形成的一种既有西方痕迹又有中国特色的恋爱文化。如果学生能够听懂大体歌词,会对中国当下恋爱文化有新的认识。所以听中文歌曲学到的不仅仅是歌词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涵,通过学习更多的中文歌曲,学生的文化知识会有所增长。
4.有助于提高修辞学知识。最后笔者认为,从歌词的文学创作到谱曲,始终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与表现,也必然要借助修辞手法来有效地传情达意。所以,歌词集中了多种修辞方法,可以看作是学习修辞的范文。《日不落》中“河水像油画一样安静/和平鸽慵懒步伐押着韵/心偷偷地放晴”“你就是庆典/你就是晴天”“不落的想念/飞在你身边/我的爱未眠”等,在这里既有比喻、拟人,也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对能够完整听懂的外国留学生是有吸引力的。
二、不足
但是在肯定李英老师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不足。
1.首先,歌词中有些词汇、句子高级,又因为旋律节奏快,不好理解。比如像词汇“漫不经心、慵懒”,句子“天空的雾来得漫不经心”“和平鸽慵懒步伐押着韵”等不易理解,会挫伤学习者练习听力的积极性。
2.其次,虽然是中文歌曲,但因为歌手来自台湾,难免带有台湾的语音特色,不利于留学生规范听说,也会影响到HSK听力五级应试的准确性。
3.笔者认为《日不落》作为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与老师要讲解的广播、通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选择的开场音乐,如果能够把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引向听力课的教学内容,开场的中文歌曲就有了更大的教学价值。在试听了一些歌曲后,《广播剧》可作为本次听力课的开场歌曲,歌词、句子对于已经考完HSK4级的汉语学习者不难理解,同时也比较符合上文论述过的几点优点。
三、改进的途径
在对《日不落》运用于本次听力课教学的分析基础上,笔者在此提出几点选用中文歌曲的建议。
1.中文歌曲整体难度适当。由于汉语学习者的水平不同,我们在挑选歌曲时应该要熟悉汉语学习者的水平,看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那些刚接触汉语,水平较差的外国留学生,应该挑选些节奏缓慢,发音清晰,篇幅较短的歌曲。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就是掌握了一定汉语知识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些节奏较快,篇幅较长的,语法知识较多的歌曲来锻炼,这个时候的歌曲选择就会多一些,也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
2.认真筛选,把握语音的标准性。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普通话之外,影响较大的还有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等。所以歌曲的种类也大有不同,唱中文歌的当然还有唱粤语歌、闽南歌等。这样难免就会造成口音、语音的不规范。部分歌星往往受方言或者某些因素影响,在某些发音上不够准确,容易给汉语学习者以误导。所以我们选择的歌曲应该是发音准确,曲调优美的。像一些发音不清的粤语歌曲、带有严重方音的歌曲等都不应该用于正式的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中。
3.重视实用性与生活性。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用目的语顺利地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听是最主要的。只有先听懂了别人所说的内容,才能做出反应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选择的中文歌曲应是贴近生活的实用性较强的。李英老师本次听力课中需要选择比较正式的歌曲,但是在听力对话教学前,就可以选用实用性较强的中文歌曲。
4.将中文歌曲运用到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有一定的价值和积极影响。经过课后走访调查也发现留学生对中文歌曲很感兴趣。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热身环节,它既能提前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进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不断吸取新鲜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合理使用中文歌曲,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听说课优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1.1 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施工期间,灰尘、噪音和光污染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譬如灰尘悬浮颗粒,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和诱发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同时严重伤害人的身体健康。再如园林施工机械作业时的噪音,将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针对这些环境污染因素,园林施工时,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技术措施。例如,开挖后土方洒水和掩埋处理,将灰尘扩散高度控制在1.5m以内,同时采取隔音措施和围闭技术等,缩小机械运作时的噪音扩散面[1]。
1.2 土壤保护技术的应用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园林工程的施工,土壤是主要的施工资源之一,其中土建工程施工,需要挖补填埋土壤,在整个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例如,利用地表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土壤的侵蚀破坏,减少水土的流失,以及采用砂石覆盖技术和植被移植技术,降低土壤的侵蚀程度。另外,还需要分类处理园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将其运到指定的堆放场所,切忌随意填埋和丢弃。
1.3 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将消耗掉大量的资源,其中包括现场生态资源和工程材料,其耗费成本,大约在整个园林工程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对节能材料的合理应用,是园林绿色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2]。例如,园林工程施工的边角料,应该在施工之前拟定好具体的裁切和利用计划,合理控制好这些材料的使用量。园林工程施工可回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园林环保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技术的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直接使用废弃的材料,或者通过处理加工,剥离这些废弃材料中的有用成分,譬如掉落的泥土、缺角的砖块、金属边角料、木材等;另一方面是将废弃材料统一回收后,将其出售给废品回收站,以控制材料的损耗成本。
1.4 水资源节约技术的利用
水资源属于园林工程的主要生态资源之一,对水资源的保持,可以为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资源节约的有利条件。在园林施工的同时,利用园林道路的绿化带作用,设置雨水收集过滤池,将雨水汇集到收集池当中,让雨水更为充分地下渗到土壤当中。关于雨水收集过滤池的设置,需要在其周边种植水生植物和铺设砾石,其池内的设计,雨水口需要比土壤标高高出5cm[3]。另外在给水管铺设时,需要在准备测量的基础上,在明确给水管道和其他给水设施位置、标高之后,将无存在任何锈蚀、裂纹、重皮、压迫等问题的管道,埋设于指定的位置。其中在给水管道埋设之前,必须检查埋设位置的土质和地下水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垫层厚度。例如,某园林工程在开挖管槽过程中,发现局部沟槽被地下水浸泡,因此通过清除被扰动土,并回填砂夹石和中粗砂后,再进行铺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道铺设的效果并保证施工质量。至于管道的安装,工程根据管线施工图,因地制宜地调整交叉管道,再以电熔连接方式,将三通、弯头、异径接头等,连接于管道上。管道施工后,进行管道的压力试验和渗水施工,最后再进行管道的回填。
1.5 运用绿色节能工艺来节约建材
在园林施工建设中,运用绿色节能工艺达到节约建筑材料的效果,是降低能源损耗的有效手段。提高建材利用率、有效节约建材,首先就要改进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在钢筋焊接术上,传统的方法搭接技术浪费了钢筋材料,现在利用螺丝连接的新工艺代替传统方法进行钢筋连接,节省一定的钢筋建材;在排水管道建筑上,利用循环用水、先进排水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减少管道材料的运用;在植物灌溉术上,运用滴灌技术代替传统的漫灌技术,可以提升绿化灌溉水平,节约水资源;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重视工程的各个细节,提高建材使用效率。
2 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
2.1 优化园林工程施工方案
对于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将园林建筑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资源与施工组织设计有效结合。在选择施工设施时,要尽量采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施工设施,如选用节能水龙头和节能灯等节能产品,合理运用施工工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施工设施的损耗。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广节能型技术与节能型产品的运用。在建设园林路径和回廊过程中,要考虑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在进行植被移植时,要结合园林建设进度,确定植被移植的最佳时间;在进行路面浇筑工作时,要合理安排浇筑时间,避免人员浪费,合理利用人力物力。施工队伍还要不断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损耗,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损失。
2.2 加强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加强施工单位对园林施工的重视以及了解。增加施工单位对园林施工的重视和了解程度,有助于具体的施工单位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节能技术。在施工之前要结合施工的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该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环境条件等进行相应的勘察,对土壤的具体理化特性、植物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引进合适的树种,提高植物成活率,以免出现植物浪费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相应的规划,合理进行材料选择,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促进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节约。比如,在选择树木时,应该要尽量选择树木形态比较优美、适应能力强的树种作为园林工程材料,防止外来引进树种对现有生态平衡造成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平衡受损。
2.3 加强节能工艺的运用
在园林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加强节能工艺以及建材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对能源进行节约。对于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园林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螺丝连接工艺对于传统工艺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安全性较高,修复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再如,还可以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环保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园林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耗电量比较大,对于园林建筑,由于它的占地面积比较广、露天面积比较大,因此,可以加强对太阳能技术的引进以及应用,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对园林建筑的采光进行控制,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与此同时,太阳能是一种十分清洁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 结语
文章对园林景观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出现的问题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以后的施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相关参与者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1
On Teaching Practic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DAI Gengzhang
(Jiangdu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Abstract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is in the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in the practice of strong technical courses, as a teacher should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research, but also in teaching practice has a good business quality, and in teaching can better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go to teach, seriously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ull preparation before the lesson, but also to the old with new, pay attention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train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and opening up,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focus 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 that they become research teacher.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eaching; practice
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过程。电工电子专业课不但要让学生懂得其原理,而且还要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笔者作为一名电工电子专业教师,非常热爱自己的教学专业,并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实践应当突出如下几点:
1 用心善教,以老带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评价、学习和仿效,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如提前候课,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课前充分备课、上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课堂中教学内容应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习题课要做到相当熟练,和学生一道思考进行,能灵活运用。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待清楚,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冲破传统束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自我学习。在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些电子产品,让学生认识电工电子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真、善、美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如通过一些小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
同时,电工电子教师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要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特别是搞好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学习型的互帮关系。通过自己的特长做好传、帮、带,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实施能力,上好合格课、优质课,使电工电子专业课在学校中成为良好专业课程。
2 认真钻研,准备充分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在备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点,挖掘能力点,渗透德育点。这样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其应变能力。对此,教师就必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以及渗透德育兼顾。①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及时调整方法、内容、深度和进度,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加强电工电子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培训,内容包括辅导,培优补差,作业批改,网络课的安排,教学心得、反思的整理,教学论文的撰写等。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个明晰的计划;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业务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并加强自我学习,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创新课堂讲课活动,积极参与评课议课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以适应和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实验,培育兴趣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教师依据教材,按照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几个环节讲解实验,学生被动接受,并划出实验手册里需注意的操作重点,分组实验,得到教材想要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②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一是整个实验由教师主讲,由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学生只能掌握教材上面要求的实验方法,遇到新型的方法就会出现混乱;二是实验器材由教师安装、调试,学生的任务只是“做”。只懂得机械地重复教材的步骤,不懂得器材的基本组装操作,不懂得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器材问题,不懂得选用新的仪器器材等。传统实验课堂教学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懂分析,且造成学生做实验依附性过大,离开教师,自己就无法完成一个实验。新课程教学中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改传统实验以师为本、以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以生为主、以师为辅。搞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个方面。教师要因课制宜,因生施教,尝试从实例出发,探讨出适合本校师生最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先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课堂教学和分组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器材操作技能,进而才能较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则更加关注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两种实验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断探讨学习方法,奉行寓教于乐十分必要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引导,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动手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生制作收音机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识读元件再测元件然后焊接元件,识读中提出要点,引领学生激发兴趣;测量中指导学生注意实践要求,焊接中让学生充分动手,产生强烈的实践动手欲望,成果调试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4 交流开放,相互学习
为了促进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呈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常规管理创新与成效,促进反思,提升质量,电工电子教学部应当与外校同类专业及其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和实践合作。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与就业实践,对电工电子专业部的所有教师的课堂、实验室、实训车间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常规、课外实习活动等方面进行开放性有效交流。③通过开放课堂和相互交流,从而促进教师对职教课堂理念的反思,让开课教师充分认识到学得会的课堂、有价值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是职校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心期待,师生通过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为学生创造适宜、有用、有趣的、有效的课堂,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课后和所有听课教师展开积极的互动,相互探讨,力争在分享、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同时,避免一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足,对其专业部还要进行抽查教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重点对学案导学、课堂小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优点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改进,让教师今后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常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同时作为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努力做到低下身来,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有效学习,快乐生活,不断进步提供帮助和引导。当然,这些开放交流性活动,对于电工电子部全体教师是一次鞭策、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群体智慧的交流、反思与提升,激励全体教师自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努力把最好的课堂和最精细化的教学实践变为一种常态,把正确职教课堂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内在需要,不断提高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
5 不断研究,摸索反思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开展教师课题研究工作,并对电工电子专业参与实习单位的相关课题,实施电子电工学科有效课堂的行动策略的相关研究。电工电子教研组要围绕这些课题,关注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研究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各种研究中,每个老师也是在反思中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得到了提高和成长,使自己不断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是一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专业课,也是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分享过程,只有在知己知彼中有效施教,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技术、真本领,为实现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张老师从小酷爱无线电制作活动,从制作电视机,到自行设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他总能够找到乐趣,乐此不疲。这些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张军老师从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这些制作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他受益终身。除此之外,张老师兴趣广泛,参加过北京的环城长跑和冬泳表演,至今还坚持锻炼,看书和上网学习更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张老师为人谦逊,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深受教师喜爱。在培训过程中,张老师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从教学案例入手,深入探讨、分析学科教学基本问题: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从指导教师如何说课到如何写教学论文,从指导教师做公开课到为教师讲解评课的艺术。此外,张军老师被北京师范大学聘请为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被首都师范大学聘请为特级教师指导中心成员。张老师还多次在中央电教馆、中国教师研修网、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高中新课程的讲座和现场直播答疑工作。张老师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张老师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已经成功地创建了一套适用于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计算机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他创新性地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进行角色转换、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互动、培养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张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军老师重视知识更新,不断自我完善,时刻关注前沿的知识、课题,并与学校教学相结合。1999年将单片微型计算机引入中学课堂;2000年策划创建了机器人实验室和八中业余电台;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教育节目部聘为科技讲座的主讲教师,讲座的内容已在全国播放三次;多次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计算机》、《计算机教程》、《高中信息技术》等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望3D轻松入门》、《乐智机器人简明教程》、《走进电子世界》等著作。
此外,张老师分别被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门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园丁、优秀科技园丁、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所谓的技术学习领域是高中新课程的一种提法,它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在此,我们将分别对大家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当前每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已悄然进入我们的课堂,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角色转换
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师是当然的主讲教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教师让干啥就干啥,教师教、学生学是必然的。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讲教师,而是引导者,学习的指路人,带领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加以适时指导和讲解;对学生经过努力获取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地提问和安排相关任务,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而这种设计绝不是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怎样讲。这种课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应考虑如何导入,展示问题,凸显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了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可以有多种方法,为学生自学创设一些有益的环境和资料。整堂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安排,为此教师为这一节课的安排(教学设计)要付出比以往多几倍的艰辛。正是如此,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实验,表现出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不匹配。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已经设计了很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大家的感受是:这样设计一节课,好比写一个小剧本,进入课堂时,教师相当于一名“导演”,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围绕怎样安排和带领学生去完成学习目标。
案例一:北京44中杨翠英老师在讲授《体验、发现、思考——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一课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魅力的片断,就是按照以上思路设计的。杨翠英老师备课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下载了一些体验人工智能的软件,亲自实践后筛选出其中的三个,并为每款软件设计了体验报告,以引导学生操作。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各组体验不同内容,然后进行交流。四组分别体验了五子棋博弈(人机大战)、手写识别、 机器翻译(中英文互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试验,兴趣浓厚。随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学习感受及体会,各组发言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问题给予了指导,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个 “学习共同体”。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探索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学中收获了知识,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增强了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学真正成为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案例二:北京31中牛英会老师在Excel应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家庭拥有电脑、汽车、宠物等情况,在各班小组范围内开展调查,然后各班将小组调查结果用Excel建立数据表并进行统计,再将统计结果数据表上传到教师机。教师再将各班统计结果数据表发送给学生,学生应用Excel建立年级数据表(注:年级数据表中的数据引用的是各班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最后,学生根据年级统计表创建图表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分析中感受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数量的增多,不仅会造成地面环境的污染,还会浪费资源。如果每一个人有一只宠物,那么全世界就会有N多只宠物,每天将会为这些宠物花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呀!” “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伤害人的身体,能源会不断地减少,堵车的‘长龙’也会越来越长。” “电脑这一类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消耗电能较多,淘汰的废旧电脑无法处理,将成为电子垃圾。”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一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二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四是创建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互助的课堂气氛,采取各种适当有效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五是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六是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七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我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首先应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者。
2. 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承载教学任务
好的课堂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思维量充分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就应成为学生感知的刺激物。呆板的、常见的、多次重复的事物,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学生的学习意愿几乎为零,这种抑制的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当刺激物发生了变化,具备了新异的特点时,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容易被课堂上新奇情境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
案例三:北京八中李宁宁老师在讲授《图像合成》一节课时采用如下方法创设情境:教师采用TOP2000进行广播教学,展示一张本人在背景中的照片。教师问:“大家看老师展示的这张照片,是什么地方呢?”学生集体回答:“布达拉宫。”很多学生齐声说:“啊!老师什么时候去的呀?”教师说:“老师没去过,那照片中怎么会出现我呢?”学生答:“修改过了。”教师说:“怎么修改过了?通过什么软件修改的呢?我们在网上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照片,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成照片。刚才大家看到的照片就是老师合成的。”通过一张照片,创设了一个小的教学情境,几句对话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感受是自然、明了。
案例四:北师大实验中学的马静老师在讲授 《电子表格的应用》一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留下深刻印象,创设了一个警察抓小偷的破案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扮演警察,某学生扮演报案人。一上课报案人向警察报案,家里被盗,警察(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报案人的描述,提取出作案人的许多特征,然后给出一个有若干犯罪记录的人的电子档案,该档案包含这些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态、发色等特征,接下来让学生对照已提取作案人的特征,利用电子表格的筛选、查找等功能,找出最有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在这一破案情境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的应用,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教学情境很好地承载了教学任务。
引发思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提问的状态,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结果事先展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在心里想:“老师是怎么做到这种效果的呢? 我应该怎么做呢?”恰到好处的设疑,可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尤其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层层推进式设疑,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生利用Flash 制作雨滴效果时,可以先把自己做好的效果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分析是如何一步步制作的,层层递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还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出适当的情境,做到师生同步、互动,就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积极实践与探索,把学习间接知识的活动变为学习直接知识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结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积极引导,及时地“推波助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挥想象力,对学生出现的明显错误,正确对待,在分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鉴别,总结规律与思想方法,既要鼓励学生“爱讲”,还要引导学生“会听、会讲”。实施以“活动——探究——发现——交流——反思”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反思中创新的教学理念。
案例五:北师大实验中学董玥老师在讲授 《视频剪辑——蒙太奇剪辑手法》 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让学生提高视频剪辑的艺术性。为了能把通过观看就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本课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讲义,同时让学生观看视频素材,并布置任务,让其找出每一个视频例子所对应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平行式组接、平行交叉式组接、积累式组接、比喻式组接)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和各种蒙太奇剪辑手法的特点。由于自学材料对概念和特点的叙述简单明了,学生是在带着任务的情况下学习,因此课堂气氛紧张有序,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看视频素材,而后又非常认真地在自学材料上找对应于视频短片中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六:北京八中李宁宁老师在讲授《数字化图像加工及简单合成》一课时,采用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教学流程依次是:看图分析——抠图——合成——评价——提出创意——引起兴趣——自主学习——思考实践——互相观摩、增长知识——激发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现成作品的问题、让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自己的做法、让学生互评作品成为当堂课的亮点。
当然,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明显的问题比较敏感,对于复杂的问题还难以发现,拿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还不多。还有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不够全面、易受其他同学影响。这说明什么呢?不是教学模式有问题,而是学生的适应性不强。长期以来受“师讲生听”模式的影响,不爱思考,懒于发现,被动接受成为这一代学生的通病,尤其在学习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课时,学生的畏惧心理更为明显。因此,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信息技术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是学生“习得”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1.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课标怎么办
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目前从全国看,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也有信息技术教师。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位置始终没有确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据悉,有关专家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有望近期得到解决。
在此我建议,在没有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区教研部门应建立本地区的临时性的课程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可参考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同时参考众多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一个临时课程标准。如果当地没有人做这事,教师还可根据本校情况自己确立一个临时性的课程标准。总之,这是有利于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大事。
案例七:北京西城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老师经过多方调查,组织了部分小学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经过学习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了《西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标准参考》。经过三年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差异不断扩大,怎样解决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差异不断扩大是一个普遍问题。曾经有人提议分班教学,但在实际操作时学校管理部门很难实现。为此,我们也做过多种实验。新课程倡导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经实验,我觉得只能在教学设计上想办法,应采取任务分层的方法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做同样加重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教师要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很多不同水平的任务,来满足全体学生。对于有显著专长的学生,还可以请他做专题讲座。
案例八:北京八中××同学,对计算机病毒特别感兴趣,见我面经常问:“张老师,最近有什么新病毒吗?”他到处收集病毒,有些痴迷。这位学生上课听课不够全神贯注,因此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在班里也不受关注。通过聊天我感觉他对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懂得很多,有一次我和他商量,请他为全班做一次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讲座。他听了很振奋,在家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甚至家长都找来问我:留的是什么作业,孩子天天在看计算机的书。讲座那天,他从容地给全班同学介绍了病毒的形成、发展趋势、如何判断和防治等,全班同学听得非常认真,结束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每一位同学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掌声。事后很多同学很感慨:××同学是怎么学的,懂那么多病毒知识。同学们有紧迫感,觉得一定要认真上信息技术课,比起××同学,感到自己太无知了。××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这次可感受到当好学生的滋味了。”我鼓励他说:“如果你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同学们对你会更佩服。”××同学由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内动力被调动出来,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得到同学、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形成了良性循环。毕业时,他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军校。
通用技术课的热点问题
1. 什么叫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怎样的关系
媒体上经常这样报道:开设通用技术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亮在什么地方呢?这门课的开设引人瞩目,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民的科技素养和技术素养。现在自动购票系统和自动取票系统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智能手机也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是现代人生活所必须的。那么什么叫“通用技术”呢?它与“信息技术”是什么关系呢?
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通用技术有一个说法:除了信息技术以外的,所有技术都叫“通用技术”,在课标解读中同时有这样两句话:通用技术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也不是职业技术教育。而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根据以上这些要点,我认为,开设这门课,不是必须让学生学会某种专业技术,而是将尽可能多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对重点的技术加以体验,从而达到提升技术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大的通用技术,由于内容很多,又很重要,因此被单独分出来,成为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
2. 通用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的关系
高中新课程中,将原有的劳动技术课取消,随之而来的是通用技术课。由于劳动技术课的取消,很多学校都安排原有的劳技教师教通用技术课,这些教师有很好的优势,他们动手能力很强。但通用技术课与劳技课有本质的不同,劳动技术课以劳动技能的培养为主,而通用技术课是理论和实践并重,不但对重点的技术要加以体验进行实际操作,而且要明白很多科学原理,并学会设计方法。因此通用技术课对教师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对重点技术有较好的操作水平,又应有比较宽泛的、多学科的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研部门的努力,相信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也会逐渐成熟。
3. 很多教师感觉,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教材内容空泛,缺乏教学载体
通用技术教材和教师一样年轻,由于是一门新开创的课,编写这样的教材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创造性的工作。技术与设计1和2教材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纯理论课的讲解,因此在讲解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进行教学。
案例九:月饼盒做外壳(废弃物)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我校使用的是地质版的教材,我们将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第五章《再创设计新意》三章内容选择了一个作品为载体,即“电容充放电实验学具”的制作。
图1为电容器充放电的原理图。电路接通后,先按下K1,VD1红色发光管亮,表示充电的过程。松开K1后,电源断开,此时按下K2,VD2绿色发光管亮,表示放电的过程。
制作内容:自行布元件、布线;焊接元器件;设计外壳(包括选材料);选写使用说明书。
教学目的:学会根据原理图安装实物(巩固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这部分内容);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很好地配合了高二物理教学,同时认识了发光二极管等元器件);学会布元件、布线(体验设计实践);学会焊接、安装元器件(练习焊接技术、学会使用工具、体验工艺的一般过程);学会设计外壳(体验设计实践、画草图等、学会使用工具打孔等、选择材料并学会加工、体验工艺过程)和撰写使用说明书。
在制作选材时我们提倡废物利用,下面展示的两个作品分别是选用月饼盒(图2)和坏鼠标壳(图3)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实验学具”。
图2 用月饼盒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一)本次教研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四位承担公开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下面我就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指正。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难点突出,能宏观地把握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师生互动和谐,练习设计层次性明显,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效果明显。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中三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四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x老师语言生动流畅,言行举止亲切,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x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x老师能够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x老师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材掌握熟练,环节过渡自然。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上午四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二、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三、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四、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四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示范研讨课,从这四节课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和每位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有力步伐,同时又为我们后阶段的课改方向指明了航标。我想,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以本次活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对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学习课件制作并尝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加强基本功训练,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各类比赛。
二、科研促教,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1、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积极参加校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参加本校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等教学研究活动,从中吸收经验,做到教学相长。平时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切磋,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组织研究上好教研课。
三、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和培养优生的工作
1、严格要求按计划抓好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写好复习计划,实施有效的复习,在期末自查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中下生大大减少了。
2、认真抓实、抓好每天一读。
3、按计划上好辅导课和开展了“手拉手”优帮差活动,培优转差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
1、设立英语兴趣小组,开展课余兴趣活动,教唱英文歌曲,做游戏,演对话,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举行了英语风采展示、手抄报比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开展紫藤架下的英语角活动,各班开辟英语角,开展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五、结合教材内容,加强了英语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突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环保教育
促进英语教学与攀登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学习攀登英语的优势做法和理念,为常规英语教学服务,积极参加攀登英语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六、改进与发展努力方向
回首过去,脚踏实地,一学期的工作也留下一串足迹,忙碌中留下回味。
1、学习是我们的本钱,走群众路线是宗旨。
每一位教师深信“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互相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别科组、别的老师学习,共同协作,取长补短;
2、不拘一格,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上课形式多样生动;
并落实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获益者。生动活泼的教学程序下能落实教学基本技能目标。力求全面提高。是每个老师的发展方向;
3、多开展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增加对这门学科的爱好,更增强兴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使学生有一些实际的英语技能落实、掌握,为其进一步提高、深入学习创造好条件、打好基础,学有真正所得所知。
5、深入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实施互助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本学期的期末自查中,各个年级的成绩都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三)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带动以及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组织理论学习
首先,每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我校总能最大限度的组织人员前往参加学习。近几年来,我校数学组成员几乎每人都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不仅有县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数学小课题研究、全国远程教育培训等,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我省举办的各类数学培训。培训学习返回之后,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认真书写培训心得,并尽快组织二次培训。
其次,学期开始,教导处都将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第一次教研活动,而每次学习交流中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教学理论升华。这学期,学校教导处统一下发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由教研组组织各组员进行了研读,边读边划边书写研读后的思考、体会。
再次,教导处带领教研组充分利用《x教育》组织理论学习,做好"一刊三用"。"一刊"指《x教育》,"三用"是用这本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生管理经验、学习教学实践。每一期的学习共分三步:一是浏览感受,刊物到手后,教师首先要浏览一遍,对整刊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感受;二是精读剪辑,对自己有兴趣、感触深、帮助大的、与自己任教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精读,剪辑整理在"学习剪报"上,并对有些文章进行批注;三是品读感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品读,读出其中的味道,品出蕴涵的哲理,写出读书收获。其他业务书籍有选择的阅读,大力提倡网上阅读。"一刊三用"从理论上武装了教师的大脑,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教师执行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
二、教研活动方式
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主题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领导下,定于周二下午办公时间在教导处进行主题式教研活动。(除有几次因客观情况修改了时间或未能组织外)交流在这之前所确定的主题,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等等。活动中既有认可也有争论,但总会有颇多的收获。活动结束再共同确定下次交流主题,以便各位数学教师能够充分的思考准备。
⑵对比式:师徒、学科年级同课异构。我校数学教研组确定有数学教学骨干教师x老师带领两位新参加工作的数学教师参与数学教研,组织了多次听课、评课活动。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下进行了低年级组数学教师和高年级数学教师的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活动分年级组确定同一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备课及分析,并确定x老师进行了试讲。
⑶评比式:组织赛课,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组织了以青年教师为主赛课活动。有时集中于中心小学进行,讲课结束后及时组织评课交流活动;有时则由教导处x主任带领教研组成员到村小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⑷案例分析式:组织听课后进行针对性评课。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镇课堂教学展示课。全镇教研活动和每次赛课及课堂教学展示后,教研组都会在学校多功能教室组织全体参与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交流活动。
⑸网络式: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进行交流。数学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博客。在博客中,阐述观点、交流经验,撰写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作业设置、数学小课题研究等等。
三、数学教研组各组员成绩
近几年,数学教研组在组织教研活动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教研活动有所完善和发展。而且,各成员在教研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而且在校、县、市等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中,x等老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x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很多老师在其它数学教研教学比赛及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当然,新参加工作的几位数学教师还很少有机会参加县级以上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活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新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培训学习活动;骨干教师要心贴心、手把手的帮助新教师树立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方法,将新老师推向教研教学一线,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四)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及各参赛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热情关注下,我校教学能手选拔赛活动历时三个星期,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教研水平、促进骨干教师转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使我校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目的。现将本次赛教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可以说这是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竞赛活动是对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成果的又一次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放大活动效应,提升教师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提高质量。一开始,教务处就把活动定位为激励、导向和总结。由于活动的针对性明显,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是按照县教育局“x”工程及教务处本学期工作计划如期进行的。本次活动是对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一次展示。本次活动从第八周开始,第十周结束。比赛按课堂教学、说课、答辩等环节进行,共有x个教研小组x人参加初赛,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科目,所有参加复赛的教师热情饱满、积极认真地参加了本次赛教活动。
二、本次活动的基本特点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本次活动,教务处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中进行了安排,并在开学初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会上进行了布置。并专门召开教务处会议,对赛教活动的安排意见、具体时间、具体要求、评分标准等事项做出了详细的布置安排。各教研组、年级组从九月初开始组织教师准备课。所有参加复赛的教师分文理科分别于第八周、第十周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比赛,说课比赛和现场答辩于第十周星期一在会议室随同进行。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校骨干教师分文理科担任评委,各评委老师除了认真评课外,还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写出对本次赛教老师的综合评价意见,从而保证了本次赛教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由于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及各参赛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务处的精心组织,才使本次大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此,向在这项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积极准备,全心投入。
本次赛教,我们要求32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参与,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所有的参赛教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本次比赛,把本次赛教活动作为自己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仔细选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较好地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特别是同年级同科目教师从选课、备课到上课,采用“滚动焊接”校本教研活动,仔细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准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积极准备,全心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各教研组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组内教师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为本组参赛教师鼓劲加油,与其说是某个教师参加比赛,不如说是6个教研组集体智慧的比拼,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使我们相信,有了这么一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3、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学骨干。
活动开始各年级组都把组织好、参与好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新课程实验工作向纵深开展。年级组全员参加,互讲互学,层层选拔,一人登台,全体受益。参赛的选手观念新、素质高、角色正、组织活、方法多、效果好是听者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4、各显风采,亮点频出。
应该说,每一次赛教活动,都是一个缤纷绚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去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本次比赛,我们分别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说课与反思、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比赛,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特的舞台,都可以展示选手们独特的个人风采。而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可以说是各显风采,亮点频出。在课堂教学比赛中,参赛教师能以新课程教学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知识的接受,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认识、学会体验”。如x老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补充完善教材资源。x老师指导学生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操作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面积计算公式。x老师以解决问题为准则,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出最优的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x老师更是用充满热情的语言鼓励、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x老师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造“角”,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更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x设计梯度练习,让学生扎实掌握笔算乘法。x老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x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x老师将一个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在“做”“玩”的过程中认识“秒”,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认识1秒。x老师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5、方法灵活,效果显著。
这次赛教活动中,我们的青年教师,大都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较为轻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老师教会,为学生学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刘学庆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为陕北民歌伴奏。谢喜兵老师教学《蜜蜂》一课时在对人物个性品质的讨论中提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句子,并让学生先小组读互相听,再齐读感悟。x、x老师的英语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地参与进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一个自主的、活泼的课堂氛围;x老师《猫》一课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x老师上课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形式新颖,与学生交流自然亲切,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x老师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将快乐教学进行到底;x、x老师语言精炼,思路敏捷,亲切温和,激情满怀细致谦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赛教活动,参赛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已经过去了的、发生在课堂以外的许多事情再现于课堂,让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容简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几点反思:
应该说,本次赛教活动的组织是成功的,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反思本次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材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教师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化为自己的想法,去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没有达到真正地用教材去教,简单的照本宣科让学生索然无味。
2、个别教师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经历、体验、思考、探究、交流、反思中获得知识”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问答式、讨论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
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大多数仍然是教师在使劲地教知识,缺少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课堂语言表达不精练,不能够准确运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调动学生。
个别教师课堂上语言缺乏激情,缺乏感染力,缺乏艺术性,无法真正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部分教师对听课不够重视,到场率差,个别老师听课期间说闲话,写东西,迟到,早退,这既是对执教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四、几点希望
教师队伍年轻化既是优势,又是劣势。青年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活力,带来希望,带来增长点,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深厚的知识功底,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所以希望:
1、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准确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不放松专业课的学习,保证充足的知识储备。
2、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坚持听课评课,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要充分利用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的机会,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并要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