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7: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篇(2)

创新、思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学生很难享受到这种快乐。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探究式的学习。在此,我只想从课堂教学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谈谈自己对非预设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然而,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催化“课堂生成”,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法给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和渴望的额外帮助。要学会赞赏学生,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趋向准确、周密;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但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一个不经意的提问、一个不出众的学生让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中必须“催化生成”,应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用我们的真诚赏识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激活课堂智慧,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激活学生的课堂智慧。关注学生,由学生自主“生成”,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教学预设,而成为这堂课的亮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掌控课堂生成,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放”和“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做到因“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而精彩。

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去解决。动态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篇(3)

1智慧教育云平台概述

智慧教育云平台,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该平台能够满足海量教学数据挖掘、在线教学实践、教学资源云存储等多元化功能,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无线互联的教学情境。本文所设计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智慧教育云平台,主要依托云计算技术和Hadoop集群技术,构建一个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存储、浏览、编辑、下载、分享、在线教学等一体化云系统,包含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管理模块等部分,能够实现计算机教学资源大数据的快速抓取和存储,很好地解决了中职计算机智慧课堂构建和云教学的问题。

2智慧教育云平台设计与实践问题

2.1开发技术问题

开发中职计算机专业智慧教育云平台,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依托何种技术进行平台开发。目前,可用于云计算、智慧教育平台开发的系统由很多,例如:MOOC平台技术、Hadoop技术等,上述技术都能够用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开发,但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MOOC平台开发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而言,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进行在线学习,但并不具备数据挖掘、搜索和分析等功能,相比之下,Hadoop技术是一种开源的,分布式云计算开发程序,利用大量计算机所组成的系统集群来进行数据的挖掘、存储、运算和管理,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开发的难度也比较低。

2.2教学方案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机房实训”的教学方案,该种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教学方法比较成熟,在我国各级中职学校中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应用,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例如:该种模式下,教师往往需要1节课课时在课堂内讲授理论和上机知识,且需要1~2节课课时带领学生到机房进行实践,这期间存在时空上的间隔,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内容,到了机房后容易出现“记忆断层”,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在机房实训课前,必须把理论课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此外,授课过程中,1名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学生一旦有问题,会使老师忙的“不亦乐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3智慧教育云平台设计与实践对策

3.1应用Hadoop技术解决开发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Hadoop技术是最适合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发的技术体系,为此本文中采用该技术作为平台开发的主要技术。在具体的开发中,依托Hadoop构建存储层、基础层、应用层与访问层4个平台体系,①存储层是Hadoop集群下的存储设备,主要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源的存储,该层包含文件服务存储器和数据服务存储器2个模块。②基础层是平台具体教学模块集中的区域,包含:HDFS数据存储/备份机制、MAPREDUCE支持数据高速计算系统、学生学习模块、教师教学模块和教学管理模块等部分。③应用层主要是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服务接口,用于本平台与海量互联网教学资源的相互搜索、数据挖掘。④访问层是本系统的管理最高层,主要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2个模块,用于对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和教学管理访问。

3.2依托平台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智慧教育云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对海量教学资源的在线搜索和挖掘能力,可以构建智慧教室进行互动式在线教学。这里的互动式在线教学指的是:运用平台的在线虚拟互动功能,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到平台上,与学生进行实时的在线教学,同时,利用平台的在线互访、学生登录数据统计、精准教学资源挖掘等功能,教师能够统计学生的学习数据,并根据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即时发掘教学资源,变更教学方案,如此一来,教学的主动性、灵活性更强,能够为学生提供别具一格的教学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教学资源和系统功能非常丰富,教师完全可以构建在线的虚拟实验室、虚拟机房,进行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4结语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若想实现有效的改革,引入智慧教育云平台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在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开发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开发技术和教学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思路,然而,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例如:平台的后期运维管理问题、教学评价的技术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妥善解决,以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最优。

参考文献:

篇(4)

生成性动态课堂是指“在钻研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是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一种课堂形式”。它主张预设性,但更强调生成性。生成性动态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并通过让学生活动,使他们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的、自主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合作学习为方法,以探究学习为目标教学模式,让课堂动态生成有了成长的土壤,这些“生成”焕发着课堂的活力,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乐于参与活动中,学生才会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教师。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关注生成,要主动地营造生成性动态课堂。

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刻意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结果被课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或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甚至预设了生成,导致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一片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1.过于追求“形式多花样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过分追求“形式多、花样新”,生搬硬套,缺乏真正的领悟和感悟,真正的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诚信原则”的缺失。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经常安排一些活动,充分发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学生带着自备的道具热热闹闹地参加活动,这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谁在创设情境,老师还是学生?是上课还是表演?

2.“满堂问”追求空洞的热闹。为了突出学生是主体,当前的英语课堂盛行一种“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有是非问,有选择问,有填空问,有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或仓促回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或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制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仍然不利于有效的课堂生成,或者说并没有真正的课堂生成。

那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1.教师要做“麦田守望者”,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生成性的英语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没有一个大人。教师就是站在那“麦田”的悬崖边的守望者。教师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更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英语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篇(5)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五个方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英语教学需要改进和发展,语境的教学和实际的应用应该是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方便地展现教学内容,创设较好的英语语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增添色彩。第一,信息技术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模拟语言环境,帮助教师有效突破重、难点。第三,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师灵活设计课堂内容,优化单词教学,增强学习趣味性。第四,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仿真英语语境,为学生展现口语交际的平台。第五,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信息技术的英语不应局限于课堂,也应该引入教研中。

近年来我们对网络团队教研这个词慢慢熟悉起来,各地每年都在举办类似的竞赛。这些活动的丰富说明信息技术在备课、合作教研活动中有很大的利用空间。教师中作中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分享共同的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修改把它用于课堂。

传统的教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劳动方式个体化,媒介材料纸质化,与此相适应,教研方式是现场实时的常规教研方式,布置上级要求,学进度与要求,讨论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师的教研话语权很有限。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缺陷:资料少,智慧少。没有机会深度教研,教师难以进行知识管理。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交流让工作方式趋于简便、深入,教学研究应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备课电子化

教案可以展现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清楚看到上课的流程。但是不断抄写反复并不能提高效率。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学案、教案等的模板。我们对于每节课的准备都有认识和要求。如果把备课向电子化发展,教师的教学资源就会更丰富,教师能更好地选择适当的资源用于教学。我们的工作成果应该向知识管理发展。当然教师间的这种分享和交流是建立在共同付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坐享其成,别人给什么就用什么。学生、课堂、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去粗取精、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完善每个人的教学成果。这种健康的合作可以促进教师的合作,为教师营造很好的共事氛围,减轻教师的负担,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合作中可以分担单元的内容或者是同一单元的不同部分。有些老师负责学案,有些老师负责练习等。在英语组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应该要求老师不断提供新的资源,补充完善这一学校的电子资源库。

二、教参资源化

教学参考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教学建议,它展现的内容是非常局限和单一的。教师面对海量信息可以吸收很多,同时也要筛选很多。同事之间可以轻松地利用网络找到合适的资源,分享资源。在第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信息电子化带给教师的产物就是不断完善的资料库。每节英语课教授的内容基本集中在一到两页纸上,课本上面出现的内容很有限,我们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生字词。

三、教研网络化

教师中的新生力量不断涌现,每个人都处在信息化社会。我们也属于网络主体,网络具有大众化的优势和跨越时空的优势。教研的网络化可以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视化表达的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教师的教研不再是一种个体劳动,教师的合作可以成为一种网络协作发展。不同学校不同地域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再是一种障碍。老师们不用为了听一堂优秀的课而挤满礼堂,而在电脑旁就可以看到各种优秀的表现,发表看法。

篇(6)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粗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原来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也少,多为《教育学》、《心理学》,而且实践训练的时间短。如许多高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为54学时(每周3学时),少的只有36学时(每周2学时),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也很少,一般仅为8周。这么少的学时怎能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应用的能力呢,在教师教育较为完善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心理学一般都在9个学分(162课时)左右,师资培训课程中有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而且平常也有很多走进课堂、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我国教师教育课程门类少,教学实践训练时间短,课程教学理论性强。可以想象,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后续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都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更谈不上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2.教师入职培训存在缺陷。

教师岗前培训(人职培训)是新补充的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一种初步的师范性质的适应性培训。它对新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完善综合素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第一步”。从目前的培训看,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现在的教师岗前培训仅限于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内容不全面。而美国新教师的培训要求为:增加新教师对教学神圣职责的认识;探究和发展新教师的知识技能、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通过他们对职业的奉献,挖掘科研潜力;体现对所奉献职业的快乐和追求。二是培训过程缺少实践性。表现为缺少实践性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教学的要求,教师也不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

3.职后继续教育中过于注重学历学位,忽视教学实戏智慧。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工作热情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综合。青年教师考虑较多的是学历学位提升,外出进修读研的人数多,而在目前的函授教育中,教育理论类的课程很少(教育学专业除外),而且在三年学习中几乎没有教学实习。由于忽视“校本培训”,忽视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结果是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而教学实践能力几乎没有多大长进,这不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综合提高。

4.来自教师个人的原因。

许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非教学工作时间偏多。有的担任班主任,有的兼任辅导员,有的要协助实验室管理,有时还要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这些工作让青年教师付出了许多时间,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研究时间,客观上也延缓了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从主观上看,由于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或存在着专业知识的偏差,或主体意识不强,进取心减弱,教学能力提高较慢。

二、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慈的培育

1.改革教师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纵深发展型,没有体现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看,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调整课程结构。目前的课程结构中,课程比例失调,教育理论课时偏少,必修课比例较大,选修课比例偏少,教育学科课程的地位不高,教学实施常流于形式。针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改革,把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设计和规划,在保证稳定性、继承性的同时,增加前沿性知识;在保证课程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增加专题性、操作性课程。

(2)强化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教师培养中的关键部分,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莫定基础。但是,目前的实践活动存在着问题,如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实习基地少,指导力量明显不够等。因此,要延长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增加次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类似于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情境。

(3)整合课程内容。由于学科发展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综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教育课程要体现这一要求。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使学科课程统一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二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内在整合;三是加强综合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提供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

(4)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贯穿子职前和职后全过程的,教师继续教育不单是提高学历,更重要的是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速教师的自我成长,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要更新继续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教育的理论探讨,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2.形成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库姆斯(Combs)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刻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专业自我的教师常常具有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当教师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认识到自己教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时,才能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规划、调整、发展中逐步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3.加速自我更新,做成人学习者。

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L.S.)认为,教师的知识掌握包括七大类:教材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有关教育目的、宗旨、价值的知识;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教师显然和这一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客观上要求“自我更新”,加强自身学习。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己始终看作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研究者,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4.将教学成长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

经常性、有针对性的甚至是系统性的反思能形成教师的创造精神,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评判教学活动的得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促进教学的成长与发展。反思是教师自主意识的表现,是教师独立于外在压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计划,如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及何时学习等,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这样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对自己的教学发展作出诊断,并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策略。

篇(7)

1“智慧职教云”平台的优势

混合教育模式能够使师生共同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1]。目前,典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有学堂在线、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等。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第一,学堂在线是免费公开的MOOC平台,是国家教育部大力建设的,国内外一流名校开设的免费网络学习的平台,主要是研究生和本科阶段的教学资源。第二,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由蓝墨科技推出的移动教学App,主要由任课教师组织资源,实现混合教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标准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支持。第三,“智慧职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是一个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三个平台各有特色,“智慧职教云”整合了国家项目成果和自有资源,构建专属在线课程,支持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实践,助力“互联网+”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翻转课堂作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已经逐步成为职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2以“智慧职教云”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实例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成果,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于2017年春季,面向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学生开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修课学生为118人。课程结合笔者主持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课题,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辅助教学并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与云平台学习同步。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异步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学习的环境,主要包含建构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云平台学习环境设计、线上线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多维度的学习评价方式等。

2.1现代职场化教学设计“职场化”

教学设计是职业教育内核,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职场化”融入线上与线下各环节,并根据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始终。职业院校在“职场化”教学过程设计中,线上资源的职场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线下教学中,可以借助公司、车间、实训室等职场化环境,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堂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项目或作业,并依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以产品或商品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实战作业。传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关联度较小,与项目的联系不紧密,学生不清楚学习了一门语言后到底能做出怎么样的项目,更找不到入门的切入点以及学习方式、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在校期间更有针对性地为以后的职场生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对大一、大二学生的Java语言课程引入大学生职场入门成长计划。课程教学设计时结合岗位需求引入项目实战,根据一线职场专家给出的建议,让大一、大二的同学们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学实施环节中,通过协同平台企业工程师手把手与同学们一起进行项目实训,提前让学生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学习编程中的核心思想,避免写出低效冗余的代码,提升编写效率。

2.2线上线下课程内容设计

互动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热议的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3]。现代职教课程可概括为“线上、线下、职场化”。基本做法是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课件、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学习、展示交流、作业及评价等活动,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组织活动。本门课程的三个学习角度:第一,从“新疆软件园常见的Java就业需求”开始,了解目前新疆IT就业市场上提供的主要职位及这些职位技术要求,帮助学生清晰定位。第二,“JavaSE基础案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Java语言基础,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Java语言的乐趣,深入掌握面向对象思想,熟练使用常用的API,巩固和拓展Java程序设计。第三,“前沿技术介绍”主要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案例,该阶段内容是IT行业的前沿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编程的魅力。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以案例为驱动,在实训过程中对基础知识逐个击破。线上课程资源涵盖常见技术方向和前沿技术介绍,使学生充分开拓行业视野,进行市场定位,零基础授课,无须相关技术储备,适合已经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员。线上课程共涵盖了Web前端及Java软件开发10个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进行拆解,保证学习者根据课件即可完成整个项目。课程穿插企业中的开发规范,课程中的重难点详解,更有答疑和教务服务,为学生营造一个最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者快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习者完整实现课程中的案例,能够深入掌握Java核心编程及开发规范,为后续学习Java技术生态链打下必要的基础。

2.3知识拓展

教师在智慧职教云上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提出思考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终端和PC终端访问智慧职教云平台,学习任课教师构建的一体化教学资源。这样既培养学生进行持续学习,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对已学知识进行检测。在课堂中,采用限时习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课前预习、提问、头脑风暴等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课前、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视频和PPT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持续学习;对于任课教师,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将被自动采集、分析及统计,这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并可以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通过小测试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持续关注度,测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在职教云平台上小测试、提问及头脑风暴等互动活动,评价采用分组互评、学生互评、教师参评等方式进行。这个环节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采用签到功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持续学习。

2.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纸质的试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统计。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摒弃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评、多方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第一,准备阶段。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别进行均衡分组,确保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为每个分组任命小组长,确保小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明确分组考核规则,确保每个小组能够按照学习目标进行组织活动。第二,评价阶段。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学习目标为论文、项目策划书、实验报告等,可以要求小组完成相应任务的演示文档或2000字以上的实验报告,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给出分数并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该考核方式侧重学生在作品展示及课堂中表现能力的考核。第三,总结阶段。通过设定章节和评价类型权重方式,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修正相应的评价结果,最后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通过综合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知”的考核,又关注了学生“识”的考核,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献检索、应激反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混合式教学实施成效分析

篇(8)

查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现有的状态,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由于曾经的传统课堂过于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缺陷。“死”就是学得死板,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死练。“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再者就是思维的零碎,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有效逻辑思维。“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学生在课改的浪潮中受阻、停顿,随之困难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教者设置的计划不能如期完成,逼着教者重走老路。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学会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

二、提高感知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孩子的智慧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我们得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敲开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减少对知识的恐惧和麻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开始实施培养思维阶段应给予他们一根拐杖让他们搀扶、摸索着前进。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于解题方法的灌输,让他们慢慢学会模仿性思考,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再现知识、运用知识。与此同时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诉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奠定对解题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1.教师要善于适时给学生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解应用题时给学生提出:解这道题时需注意什么?需注意抓住什么关键词?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2.再者就是训练学生去善于提出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并做到有效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叩开他们的好学之门。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3.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相反,每到学习时,就要提醒孩子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的状态进入。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教者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并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进步,加以相应的赞扬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以此使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此改变学生只对“高分”的畸形认识。

篇(9)

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政治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当中,只凭简单的形式搞几次活动。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不是唯一的阵地,相反,它更需要用滴水石穿﹑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 一堂课,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全面实施政治思想教育。

中学语文与思想政治在教学上有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二者孤立起来,而要在教学中加强联系,融会贯通。一方面,要求政治教师加强语文知识修养,把语文知识渗透到政治教学中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用语文概括方式归纳概括政治知识,用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分析解决政治问题;另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要关心、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把语文教学和当前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把个人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将思想教育贯穿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欣然接受?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提高思想教育的长期性。

课堂传授的教材知识本身就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灵感,闪烁着思想教育素材的光芒,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个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读来赏心悦目,情感激荡,长期陶冶,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追求阳光,会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

将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课堂,思想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无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晗的《谈骨气》一文中引用了孟子的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远大抱负的体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人格光辉的闪光点……这些传统名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再如写革命前辈的诗篇,更是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文章直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经典材料。

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积极的作用。所以,课堂的思想教育贵在日积月累,侧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具有长期性。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净化学生心灵。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教育素材的载体,语文教材更是一座思想品德教育的

富矿,其中充满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豪情壮举、锦绣文章和革命事迹。如果用心挖掘,就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受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他们的高尚品德。

如在讲贾谊的《论积贮疏》中,不仅强调了重视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而且重点剖析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的这句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治国方针,而且也是当代执政者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决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在优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应该“知礼节”: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在家里要孝敬长辈,在社会上要尊老爱幼,勤劳节约,明礼守信,只有这样,你才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

所以,教师不只为了传授知识,还要善于捕捉思想教育因素的闪光点来点燃学生“求知识学做人”的火焰,培养品质优良的新型知识人才。

三、把握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契机,强化育人效果。

爱因斯坦说:“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同样不能强加于

人。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激发学生情感,并把他们转化为道德感,内化为道德品质。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适当的加一点拨和引导,就会使学生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而且会懂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以后会更加珍惜,发奋学习。

篇(10)

一、“互联网+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

(一)智慧化服务特征

服务的“智慧”从整体上表现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图书馆服务要能实时感知、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并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图书馆”意义下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如果没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技术支撑,那么智慧型图书馆将荡然无存;如果图书馆服务不是智慧化的,那么智慧型图书馆就失去了生命力。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必须实现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如文献资源等)载体将转变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如电子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基于数字资源的虚拟图书馆,充分体现图书馆内部的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和人与设备,以及在图书馆外部的馆与馆、网与网、库与库之间的跨时空广泛互联与多样融合的特性。(2)图书馆技术的智慧化。智慧型图书馆与先进的图书馆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先进的图书馆技术是智慧型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型图书馆并不完全等同于先进的图书馆技术,否则,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就可能陷入“图书馆+互联网”的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而摒弃了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的初衷。图书馆技术的智慧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一代信息化环境中,图书馆的变化、发展、成长、进步与变革,无一不是先进技术与智能化手段引入的结果,图书馆人与读者已充分感受到并分享了技术智慧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服务效率提高与管理便捷。(3)图书馆互联机组集群的智慧化。“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实际上就是一组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组。当集群与用户交互时,硬件系统的集群配置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技术性能、可用性与可靠性,以及满足实现多维度服务的服务模式需要。(4)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智慧化。图书馆的生命力在于提供信息服务,智慧化服务是一种既抽象又具体生动的人文智慧服务,为读者的信息、知识需求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与责任。

(二)智慧化服务模式

(1)远程网上信息服务。借助云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与限制,利用云地两端搭建的现代远程服务平台,实现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远程网上信息服务。远程网上服务的优势表现在:利用云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率和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等,基于立体互联共享协作方式,图书馆可实现现代化的远程互动服务。以远程教育服务为例,智慧型图书馆可高效便捷连续不断地更新学习资源,满足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对学生学习课堂的教学需求。相关信息资源在云技术支持下,可使教与学双方完全超越时空限制,学习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习者的手里,因此可以主动地享受到个性化服务。

(2)以人为本的开放式主动嵌入式信息服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一种协同互动的服务模式,借助物理嵌入和虚拟嵌入两种方式,可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需要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从而提供泛在化的信息服务。如通过多种途径可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要,图书馆员可主动融入用户环境,走出封闭的图书馆大楼,通过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嵌入式馆员将变成用户群体中的一员,随时解决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高度订制化的高附加值服务。在信息泛在化环境中,嵌入内容和嵌入方式是高度交互和复合化的,可直接面向受众实行个性化、人性化的分级服务,让用户真正体验到智慧化服务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3)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借助智能化手段可提高智慧化的服务水平,智能科技是提高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水平的强大技术支撑。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正是新技术的引入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整合的数字信息资源,涵盖了各种电子图书与期刊全文、硕博学位论文与报纸全文等,基于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可为读者提供检索查询。在以“云物大智”为支柱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区域共享理念,借助云端存取信息,在图书馆与云端间通过搭建云平台,获取服务和开展管理,利用云服务实现资源共建与信息共享。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享受图书馆高水平的智慧化服务。因此,只有不断掌握与拥有新技术,才能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融合服务

“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国家战略,调的是全面创新、融合创新和全面发展,要突出的是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新业态,以促进万众创新。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分析和判断等能力),是灵活敏捷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是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支撑。智慧包含了技术智慧、知识智慧和人文智慧,它们都是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只是侧重点与表现形式不同。技术智慧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图书馆的每次发展与进步都是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突破的结果,但技术智慧只处于图书馆的外层,并非只有图书馆一家在使用,整个社会都在使用这些技术,图书馆员与读者并不是技术开发者和研制者,只是使用者和享用者。技术智慧对构建智慧型图书馆很重要,但它只是技术和智能意义下的重要。知识智慧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对图书馆管理者而言,知识服务是静态的,智慧服务是动态的,管理者将自己积累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应用于信息服务,只要管理到位就会产生智慧,从而“转知成慧”,肩负起信息知识服务的使命,做好信息知识服务工作。人文智慧是从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价值理念方面对图书馆服务进行评价,不“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怀就没有人文素养。实际上最大最美的智慧化是人文智慧,是最值得倡导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人文精神有利于克服图书馆因技术智能的局限性和知识不足导致的缺陷与片面性,因此图书馆员的人文智慧才是最必要和最重要的。“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必须注意技术智慧、知识智慧和人文智慧的融合,以服务模式创新促进高质量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

上一篇: 项目风险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 分享式教育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