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57: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知识管理的实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25-03
知识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国外管理学界。学校与知识天然地存在着紧密关系,学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机构,对学校知识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地凝聚和发挥知识的力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将其列为重要工作之一;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所偏颇,单纯地将知识保存视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主体较为单一;知识管理的方式不够明确。因此,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型,确立完善的知识管理实施方式,将有助于学校知识管理状况的改善。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模型
学校知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学校内外的知识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分享与应用,实现学校知识创新,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一种管理活动。要实现对学校知识的科学管理,就要了解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与涉及的主要因素,这样方能明确思路,把握实质。结合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对象――流程――保障”的学校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由三个同心圆环所构成,实际上涵盖了学校知识管理的三个层面。
(一)知识
知识是环状模型的中心和第一环,指学校的知识,它是学校知识管理的对象和本源性要素。学校的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学校内部的知识和学校外部的知识。学校内部的知识既包括学校所拥有的各类知识资源,如学校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统、各类图书与学术期刊等,也包括学校中教师所拥有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如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知识、通识知识、教学技巧、教学习惯等。学校外部的知识是指在学校之外的,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各类知识,如各类图书、网络上的资料等。通过合理择取,这些知识会被纳入学校的知识体系,成为学校知识的一部分。学校知识管理就是要对学校的所有这些知识进行管理,使知识的价值增值,使学校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知识活动
知识活动是环状模型的第二环,指围绕着学校知识而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它是学校知识管理的实践性要素。知识的获取是知识管理者根据学校及教师的知识需求从外部获得有关的知识,如购买图书资料、获取网络资源等。知识的加工是对从外部获得的知识以及学校内部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使知识条理化和清晰化,便于人员查找和使用。知识的存储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将加工后的知识进行保存,这样可以使学校知识得以传承,避免知识流失,从而提高知识的利用率。知识的共享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所有知识都能够分享,打破知识的垄断现象,使知识由点到面铺开。知识的应用是将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管理或科研,发挥知识改变实践、改造理论的作用。知识的创新是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支撑因素
支撑因素是环状模型的第三环,指知识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各种保障条件,包括领导和规划、组织结构、技术和设施、学校文化,它是学校知识管理的条件性要素。在领导和规划上,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和统领知识管理活动,对知识管理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和设计,以确定学校知识发展的方向和步骤;在组织结构上,部门间要打破传统的等级制度和金字塔式的纵向结构关系,形成民主平等、便于沟通的扁平化结构,以发挥各部门进行知识管理的整体合力;在技术和设施上,除传统纸质方式外,学校可配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和系统,配有专门的知识管理应用软件,并有精通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知识发现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知识搜寻技术、合作技术、知识传递技术和知识地图技术等,以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学校文化上,要形成一种学习型和创新型文化,鼓励教师间的交流和讨论、反对封闭和保守,鼓励学习和创新、反对机械和守旧,鼓励新思想和新尝试、反对旧观念和落后做法。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
对学校知识进行管理是庞杂而繁复的,涉及到各类知识、各种活动类型。总体来说,学校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分工明确的知识管理联合体,确定知识管理的主体
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高层主管担负相应的职责,而且大多设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这些专业人员被称为知识长官或知识改革者,肩负着规划、实施、评估、咨询、研究等任务。学校与企业不同,不适于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可行的做法是将知识管理的任务分解开来,不同部门的人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知识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校长是知识管理的统领者和指挥者,担负规划和发展的重任,要确定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总方向,并保证相应的财力和物力支持。教科研处是方案的制定者和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者,负责具体方案的设计,包括确定知识管理的内容、方式、实施程序、评价机制以及统筹和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职员工是参与者和实施者,尤其是教师和图书馆人员,担负着参与决策、提供和存储知识、应用和创新知识的重任。教育技术中心是实施者和技术支持者,负责学校知识的网络建设,包括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的建立、校内知识的上传、外界知识的筛选等,并向全校人员提供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咨询与服务。
(二)建设完善的学校知识库,有效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存储
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学校可在校园网的支持下建立知识信息库。知识库的建设最主要的是加强对教师知识的管理,这是因为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中坚力量和保证。具体来说,可在校园网主页上设立“教师知识”一栏。该栏的设置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导向型,每个教师就是一个分库,将其教案、教学札记、教学经验、科研报告等均置于此库中;二是知识导向型,将教案、教学札记、教学经验、科研报告等作为分库,把所有教师的此类知识分别置于其下。为方便使用知识库,可以为知识库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一种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相应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有仿真型、树图型和异型图三种类型。知识地图应与“教师知识”一栏进行链接,当用户点击“教师知识”时,
知识地图就自动闪现,用户便可直接找到所需内容,避免层层点击和查找的麻烦。在这里,每位教师都是知识库的建设者,需要及时上传自己最新的知识信息至相应的板块下,使知识库始终处于动态更新之中。
图书馆也是学校知识存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的总要求是内容全、数量多、查询快。教师的教学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学校图书馆应该尽可能为其提供内容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期刊报纸。并且,图书应该及时更新,增加反映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成功做法的书籍,给教师以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启发。
(三)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加强学校知识的共享
教师的教学具有个体性,一些教师往往出于私利不愿将自身的知识呈现给他人。但“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因此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使教师将自身的知识释放和表现出来,让其他教师能够感受和学习。首先,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辟讨论区和留言板。教师可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也可以在其他教师的知识库中留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是教师充分展现其知识、能力和技巧的主阵地,教师的隐性知识也得以表露。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亲历课堂,体验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也可将教师的教学过程摄制下来,组织全体教师或部分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再次,学校应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增加教师知识的流通性和可接近性,使教师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最后,学校应采用多种教学互助形式,如师徒式、集体备课等,使教师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四)在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中应用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创新
知识学习和共享的最终目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并在知识的应用中创造新知识。对管理者来说,所获取的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要应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切实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带动学校管理文化的转变,促进学校整体文化的转型。对教师来说,所获取的各种知识主要应用于教学和科研。课堂是教师施展其真知的舞台,教师应将学习到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得到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教师能够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对教学形成新的看法,或者使教学行为发生某种转变。科研同样是教师知识应用的重要领域,教师可运用学到的新知识来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也可对新知识进行理陛分析,通过归纳、演绎等推理方式,形成新的理论或看法。
三、学校知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学校知识管理有别于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涉及到知识、人、技术等因素,在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常进行知识检审,及时确定知识缺口
知识检审是指对学校的知识展开全面的检视,然后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估,并据此提出诊断l生和前瞻性的报告。知识检审关注这样一些问题:学校目前拥有哪些知识,它们存在于学校的哪些环节,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学校的知识需求都有哪些?学校目前的知识缺口是什么?等等。学校知识的增长可以通过学习和创新来实现,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确定学习和创新的内容,将会让知识管理失去方向。因此,教科研处首先要明确学校发展规划对知识的需求,之后深入学校的各个领域了解学校的知识状况,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距(知识缺口)来制定知识补充计划。
(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界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随着高科技及服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体会到以企业的知识作为竞争武器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可以说,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大量的满足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无疑,科学的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信息化教育和知识管理,即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尽可能地把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习者。
二、基础理论
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产生(包括知识的获取、合成和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学校和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知识需要管理。我们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将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隐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设法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1)外化,即从隐性转化为显性。把每个人在头脑中的潜在能力通过教学中的情景化学习和案例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化为可用文档表述的显性知识。(2)内化,即从显性转化为隐性。人们通过阅读、聆听、体验、操作等学习实践把文档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3)综合化,即从显性到显性。人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零散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综合,建成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以实现资源共享。(4)社会化,即从隐性到隐性。一个人可以不必通过正规化的语言和查阅文档,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正如徒弟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从师傅那里学到手艺一样。教育中的虚拟教学和模拟实验,就是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共享他人的知识,使他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
三、内容管理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技术的核心是内容管理,即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及实施围绕什么样的框架来进行。我们把高校知识管理分为 :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三部分:
(一)内容管理之教学
内容包括:
·教学计划知识库,利于了解培养体系。
·教学大纲知识库 ,利于交叉学科课程设置。
·教育资源知识库 ,包括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网上资源等和课程教材资源 ,利于学生学习和选定教材。
·课程及教学评价知识库,每学期由学生和同行对课程及其教师进行评价,并提供十佳教师范例。
·课程梯队知识库,包括课程领域的授课教师资料等。
·课程修订知识库,包括课程发展方向等。利于对课程前沿把握和课程修订。
·建立交流论坛 ,包括 :学习经验交流、教学经验交流。
(二)内容管理之科研
内容包括:
·研究机构知识库 ,包括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人员组成和合作组织等基本情况。
·研究成果知识库,包括成果的核心思想、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手段等,利于他人借鉴。
·成果范例知识库,列举有代表性范例。
·项目申报通知。
建立科研技术交流论坛。
(三)内容管理之学生管理
内容包括:
·日常管理知识库,包含入学、注册、贷款、缴费、住宿、饮食和其他服务的政策和操作流程。
·就业指导知识库,包括就业常识、就业信息、董事单位等信息。
·毕业校友知识库,包括已毕业校友信息和对学校各个方面建议。
四、实施理念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小到某一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 ,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须慎而又慎 ,决不能轻言知识管理。我们认为,在实施前应该具备以下思想
(一)树立现代开放新观念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前提
知识经济时代是开放的时代 ,高校是开放大学,面对的是整个开放的世界。因此,高校教育理念必须把开放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从校园走向社会 ,去吸取有利于管理更新的知识、观念和技术。
(二)领导的重视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保障
在知识经济时代 ,领导和员工的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立共同远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领导团队学习 ,倡导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三)信息技术和人员是施行知识管理的两块基石
施行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协同工作与互动,二者缺一不可。其关系如下:
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软件平台,是一个具有知识库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 ,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
知识管理系统关系图
(四)建立激励机制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催化剂
左美云教授曾提到 ,知识拥有者为了规避风险、回收投资,自然会对拥有的知识有意“垄断”,而这与知识只有通过大范围的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形成冲突。必须设计一套知识管理激励系统 ,使员工乐于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
(五)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开发、传播、管理、共享和利用。因此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教育资源;另一方面 ,根据自身的实际和教学的特点 ,从知识管理的思路出发,把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作为知识开发、积累、更新、传播的过程。
(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举措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学习支持服务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 ,要做好资源供应服务。这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第二 ,是提供上网学习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第三 ,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五、结语
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很好建立,可是如何才能使得知识管理贯彻执行才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难点。归根到底,知识管理还是人的管理。只有充分发挥知 识管理群体中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管理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1〕 叶茂林 ,刘宇,王斌 .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主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物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其服务对象就是业主,整个服务过程是一个物业企业与业主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动态过程。物业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建立知识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物业企业获取有关业主需求的信息、固化企业实践所得的经验,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为业主提供更多的客户体验和价值感受,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1.知识。
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用于生产中的有意义的信息。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它的管理要比对其他有形资产的管理难度更大,因而要对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
(1)知识产生并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知识的运作要以人为主导,并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隐性知识容易造成垄断;
(3)知识的效用不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而减少。
2.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最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和积累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价值分析
新经济形态下,市场竞争激烈,业主新需求不断涌现,知识成为物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知识的获取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成为了物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对物业企业而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物业企业有效识别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
知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为基础的,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物业企业获取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加以过滤、整理与分析,变成便于在企业成员可以进行传递和共享的知识。物业企业可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或者是进行服务提升和创新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2.实施知识管理可以避免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在物业企业中资深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的流动对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这些人员所掌握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是物业企业的隐性知识,也是物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物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将这些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会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在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3.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物业企业的内部沟通。
政府对物业行业实施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获得经济利益,规模化发展成为了物业企业的最佳选择,然而规模化发展就会导致物业企业内部不畅。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物业管理项目及组织成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破了部门或地域的限制,是的内部沟通更加密切。此外,内部的密切沟通又为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会是物业企业的知识存量增加。
三、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1.从战略上重视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物业企业高层领导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成败。物业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将知识作为企业关键资产来进行管理,应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选择。物业企业应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有力保障,要将目光放在知识管理的远期效用上,而不是近期的成本投入上。此外,知识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管理与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同,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知识的固化工作。
2.在企业内部营造起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
在物业企业内部要树立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与重要性,确立知识管理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并营造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物业企业内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物业企业员工接受知识管理,改变物业企业员工的主要意愿,使其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也会使得缺乏知识的员工加强知识的学习。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知识交流与合作。
物业企业要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建立起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设立起知识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管理工作还应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并通过培训使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得以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功效。知识的交流与合作会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知识创新会为业主带来新的服务体验,会为物业企业赢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的市场应变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创新。
根据知识管理的需求,物业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在绩效考评体系内融入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合作及知识创新等指标。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还会增加显性化知识的存量,提升了物业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这种机制还会加速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为物业企业赢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5.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一些大中型物业企业管理项目遍布各地,这给物业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学习等提出了挑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为知识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是物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知识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加强内部的联系与交流,便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员工及时汲取企业固化后的知识,并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对业主的服务上或应对市场竞争上。值得注意的是,物业企业搭建起来的知识管理平台不能只限于内部使用,还应增加与业主的交互功能,这样会将物业企业与业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助于物业企业及时掌握业主的需求以及业主对服务的期望。
6.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
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物业企业在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促进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交流,通过对比可以找出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企业的优势通过知识加工转化为本企业可以学习和运用的知识,最终改善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与服务互补商进行合作,如与房地产开发商、设施设备维保服务供应商、清洁设备供应商等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拓展物业企业的服务领域和经营思路。可见,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可以发挥出协同效应,促进物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利.物业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08(5):36-37.
[2]高珂强.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2):81-85.
[3]王希杰,李秀敏.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相关问题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5):16-17.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一般都局限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对企业信息战略的研究涉及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特别是国内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大多还没有上升到企业信息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知识管理未能加以认真研究与吸收。随着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肯定和重视,最近几年,知识管理又重新受到企业的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保罗•罗默教授就曾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他认为:知识能提高收益,知识需要投资,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现今,企业的价值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信基础结构,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为此,在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当今管理信息发展的三个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ernet结构。信息管理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知识是由信息而来,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因此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信息、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工具。
信息管理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发展,发达的信息产业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这些现实的变化对CIO的职责及其工作重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经济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般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而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又使关键性的信息获取变得日益困难,迫使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现有信息的收集、开发,必须努力挖掘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特别是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性信息。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开发任务将日益艰巨,要求企业信息的保管者和加工者,变为企业信息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利用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一般可以这样理解:有关企业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将企业知识视为具有核心价值的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够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都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工作内容。信息是知识的输入端,技术是知识的产出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需要有组织的知识,更需要有组织的智慧。谈到知识管理,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信息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也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如果缺乏对这种区别的认识,就会把知识管理误解为办公自动化。
知识主管(CKO)的工作重点在于培育企业的集体创造力,其职责超越了单纯的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范畴,因而包括了诸如员工培训、工作技能、奖励和企业战略等。管理并经营企业的智力资本是CKO的份内之事,知识主管正扮演着把企业的智力资源同现有的信息技术、企业营销战略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发挥出特殊作用的重要的高层管理者。
信息主管(CIO)作为企业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工作目标是以企业信息的组织和开发为重点,致力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保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提供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为工作重点,其任务是监督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些企业习惯性地把企业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一种延伸,因而试图把信息主管简单地改为知识主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企业知识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上,而不是放在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上,从而陷入了知识管理的误区。用一句话来简单、扼要地说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知识管理始于信息管理结束的位置。
在知识管理从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细分出来之前,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操作早已经客观存在于大部分传统企业的实际运作之中。知识管理的传统模式有四个层次,即: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利用。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理念,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但是与所有的管理过程一样,知识管理也是企业或组织的一种管理过程而非一种结果。虽然知识管理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但在其概念提出之前,知识管理的工作实际上就已经客观存在于传统企业的管理实践之中了。传统企业每天同样也在进行知识管理,如果企业的现状和员工的素质及预期的投入产出率(ROI)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那么投资一些资金建设IT系统以便辅助企业的知识管理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条件不充分,企业不能上专门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也照样可以进行。关键在于企业的高层需要树立起一种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重视企业的知识资产,从而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加强知识管理。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尽管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早已经设立了专门的CKO(首席知识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理人还不清楚CKO是干什么的。CKO的产生标志着企业的竞争正在向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方面转化,企业需要尽快挖掘自身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完善优化这些资源,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战略,树立关键性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信息战略中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相关人员都是企业知识的使用者和载体,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知识资本的运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能够构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小了,企业一般性竞争情报的获取和也变得非常容易。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可以通过设法发现与消费者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启动外部、内部的知识产品体系,从而捕获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企业知识的创新。
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检验知识质量和管理效益的能力。结合企业应用,知识管理应该对自身的模式、方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健全知识产品体系,从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知识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 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知识管理的方法是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CKO、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
市场使企业一方面可以把知识作为产品来获利,如咨询公司出售知识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知识制造产品,如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以及依据客户知识定制产品等;而且知识还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得到更有效的宣传,增加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和对产品的信心。知识管理正是以此为焦点目标而展开活动,企业信息战略的本质就是知识管理,企业需要3C(CEO、CIO、CKO)的协调配合统筹管理来实施,从而使企业管理更科学、更专业、更有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协同发展
现代企业是通过经营和竞争来创造价值的社会经济细胞,这就决定着由3C统筹管理和策划才能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建设出经济、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紧迫需求。
信息管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利用率,而知识主管的工作则是始于信息主管对信息管理结束后而开始的知识管理,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后的产物,但是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企业中同样可以考虑设置CKO,将管理工作再次细分。CIO和CKO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尽可能同时确立起企业的CIO和CKO机制,而CEO主要负责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决策,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广奎,魏昱,曲嘉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管理初探.情报探索,2001(6)
2.盛小平,王新敏.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3.冯文龙.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2002(1)
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初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但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提出则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二十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微软公司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典型公司。然而由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模板。以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行大都成效不佳,有的甚至变成了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知识管理形成明晰的战略意图,下属也未能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从而导致将知识共享活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然而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战略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知识管理战略,它只有在为知识创造或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服务时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对知识管理仍然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认识。真正理解其精髓,真正理解其要旨,真正懂得在图书馆管理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1 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在企业创新中作用的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被提上日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利用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邱均平、段宇锋也指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不少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认真贯彻知识积累、互相信任、互相交流、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原则。
2.1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书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尤其明显。例如,明基集团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企业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累企业的智力资源。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的。尽管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进行保存积累下来,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某些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2.2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组织内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也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实现互动促生。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关键信息和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组织文化环境。来加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信任。对管理者本身来说,必须建立员工对自己的信任,这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使命的理解、通过实践的管理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以及积极团结员工等等措施来实现。另外,管理者要想办法预防和消除知识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下,员工之间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不信任是中断知识管理计划的按钮。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使馆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进取并互相信任的文化氛围。
2.3互相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在图书馆中,交流包括馆员之间的交流、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等。馆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信任与合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工作。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增进信任,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感到满意。
2.4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其次,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建立无等级的沟通方式,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2.5互相学习原则
知识管理中学习是核心,个人与组织是一个双学习系统,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思想,并将知识用于行为的改善,组织和团体通过学习形成人才梯队,激发群体智慧,人员交流渠道畅通,个体、团体和组织相互间与个体间、团体间和组织间开展多向的交互学习模式,它们相互促进、工作与学习良好互动,最终创造学习型组织来保证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图书馆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
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指定知识管理负责人、建立知识小组和建立知识中心三项内容。知识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障,它可以
确保知识在组织的知识网络上得以持续传播。如明确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激励措施等。
3.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
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实践都充分表明,没有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知识管理就不能被真正地开展与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组织领导不能真正重视知识管理,注定了知识管理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为组织带来效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动员全馆甚至全校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3.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组织文化的引导。文化如同空气,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它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影响层面最广,但却最难培养的因素。凡是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塑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如职业道德、组织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应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知识管理。
3.4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找到最适合本组织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5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里,团队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消除了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缩短了信息与知识传递的路径和时间,提高了时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与知识是开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这种结构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通过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四是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变了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改善了领导关系;六是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3.6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组织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必须建立高效的入库机制、高效的知识服务界面、设计合理服务方案,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3.7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合约机制。一个员工愿意把他的知识与人分享,他一定要有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并不是负面的。如果组织只让员工贡献而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在利益驱动下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换。因此,如何激励对知识共享贡献大的人或部门,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出相应的一套办法。笔者认为,设计激励制度时,可以把外在、内在,甚至是负面的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即不仅仅着重于调整薪资、职位以及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如何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以及被同事肯定等方面,同时对知识管理不力的人将不给予晋升职务。
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初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但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提出则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二十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微软公司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典型公司。然而由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模板。以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行大都成效不佳,有的甚至变成了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知识管理形成明晰的战略意图,下属也未能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从而导致将知识共享活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然而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战略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知识管理战略,它只有在为知识创造或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服务时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对知识管理仍然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认识。真正理解其精髓,真正理解其要旨,真正懂得在图书馆管理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1 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在企业创新中作用的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被提上日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利用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邱均平、段宇锋也指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不少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认真贯彻知识积累、互相信任、互相交流、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原则。
2.1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书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尤其明显。例如,明基集团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企业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累企业的智力资源。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的。尽管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进行保存积累下来,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某些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2.2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组织内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也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实现互动促生。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关键信息和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组织文化环境。来加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信任。对管理者本身来说,必须建立员工对自己的信任,这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使命的理解、通过实践的管理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以及积极团结员工等等措施来实现。另外,管理者要想办法预防和消除知识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下,员工之间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不信任是中断知识管理计划的按钮。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使馆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进取并互相信任的文化氛围。
2.3互相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在图书馆中,交流包括馆员之间的交流、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等。馆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信任与合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工作。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增进信任,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感到满意。
2.4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其次,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建立无等级的沟通方式,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2.5互相学习原则
知识管理中学习是核心,个人与组织是一个双学习系统,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思想,并将知识用于行为的改善,组织和团体通过学习形成人才梯队,激发群体智慧,人员交流渠道畅通,个体、团体和组织相互间与个体间、团体间和组织间开展多向的交互学习模式,它们相互促进、工作与学习良好互动,最终创造学习型组织来保证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图书馆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
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指定知识管理负责人、建立知识小组和建立知识中心三项内容。知识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障,它可以
确保知识在组织的知识网络上得以持续传播。如明确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激励措施等。
3.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
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实践都充分表明,没有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知识管理就不能被真正地开展与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组织领导不能真正重视知识管理,注定了知识管理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为组织带来效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动员全馆甚至全校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3.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组织文化的引导。文化如同空气,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它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影响层面最广,但却最难培养的因素。凡是世界上着名的成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塑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如职业道德、组织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应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知识管理。
3.4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找到最适合本组织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5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里,团队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消除了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缩短了信息与知识传递的路径和时间,提高了时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与知识是开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这种结构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通过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四是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变了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改善了领导关系;六是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3.6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组织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必须建立高效的入库机制、高效的知识服务界面、设计合理服务方案,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3.7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合约机制。一个员工愿意把他的知识与人分享,他一定要有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并不是负面的。如果组织只让员工贡献而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在利益驱动下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换。因此,如何激励对知识共享贡献大的人或部门,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出相应的一套办法。笔者认为,设计激励制度时,可以把外在、内在,甚至是负面的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即不仅仅着重于调整薪资、职位以及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如何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以及被同事肯定等方面,同时对知识管理不力的人将不给予晋升职务。
环境的动态变化,使企业逐渐关注创新与学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共享中的矛盾冲突,企业员工在各自不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引发了不确定性。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良好适应能力。只要不断增强企业学习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对外界环境具有充满创新活力。
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放眼全球,许多企业己经纷纷开始实施知识管理。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现代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有形资源而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将由生产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企业拥有和能够利用的知识种类、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出、绩效和竞争地位。在现今信息爆炸、知识膨胀的时代,知识管理为知识供给、传播、共享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为进行组织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从而加速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知识不但是生产的关键要素,而且还是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的重要源泉。
(二)知识管理能够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知识管理的功能之一是构筑企业知识共享系统,使组织内的人员很方便地使用和共享知识。企业的知识共享系统不一定局限在企业内部,可以把企业外部的知识和知识源纳入到共享系统中去,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为企业所用。因此,实现知识管理能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知识管理能够使企业做出有效、正确的决策
知识管理促使企业员工通过对内部知识的学习,能增强他们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外部知识的学习,能够迅速增长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和跨文化的能力。企业员工知识的丰富,可以使他们及时准确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四)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
人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而存在。有价值的经验、方案和技巧,都保留在员工的大脑中,为企业发挥着作用。当员工离开企业时,存放在员工大脑中的知识也同时离开了业。企业不得不重新培养新人,将他培养成一个有知识的员工,但并不长久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员工的流失率一直是企业心中永远的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公司的知识的载体。如何做到将这些知识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追求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二、我国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
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是非常好的,但是现在的经济增长的潜力所依据的资源,如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或者是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不属于可以不断开发利用的资源,这种竞争优势不会长久的保持下去。对我国企业来说,知识管理尤其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不仅缺少系统的知识管理理念,也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我国企业对有形资产比较重视,但对知识资本的运营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或没有主动有意识的对这部分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大量知识资本以隐性方式存在,行业之间、机构之间和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信息和知识孤岛,资源浪费严重;个体的知识资本没有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资本;企业没有专人负责知识的运营。具体表现在:
(一)对核心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管理的重点由生产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企业拥有和能够利用的知识种类、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出、绩效和竞争地位。进行知识管理,就要对知识引起足够重视。知识管理为知识供给、传播、共享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为进行组织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加速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如果不进行学习,也不重视自身是否拥有核心知识,就只能停留在小规模的盈利和低级产品的重复再生产上.对知 识的不重视,也表现为对人才的不重视。这种行为一方面成为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的瓶颈,另一方面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知识敏感性差,收集处理手段落后
知识总是表现为一定的信息无论是外界信息,还是员工掌握的信息,都需要企业经过收集、筛选、处理,才能转化为决策支持。我国多数企业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水平落后,对员工的创意完全忽视。尽管在市场和生产中,都有大量的新知识出现,这种新知识和经验多停留在个体知识层面,不能成为企业的价值形式,融入增值环节。企业在知识生产上所进行的各种投入,还远没有形成增值。
(三)缺乏知识创新能力
总体看来,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多数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就是模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上。在知识类型上看,企业之间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那些大型企业实力雄厚,可以迅速进行信息化建设,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陷在家族管理、资金不足、科研能力缺乏的泥潭,没有进行信息改造和知识化的能力。大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造性生产活动开展不多;小型企业没有及时转变,生存受到挑战。
三、 我国知识管理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一)技术层面
在知识管理中,技术是制约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现在我国多数企业在技术设施上投入的成本比较小,硬件投入不够,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手段就落后,薄弱的基础设施不能为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收集、积累、和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援。即使在技术上投入了,上了知识管理系统后,有些公司对系统的利用不充分,不能达到物尽其用。对于很多组织而言,公司对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不够清楚,这样就需要知识审计过程,知识管理小组需要经过大量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才可能把真正的知识和需求挖掘出来,这些直接影响到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信息技术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发挥作用,如果企业购买了很好的系统和软件,但是企业中的员工在应用这些系统中不活跃,这些投入就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对于在技术上怎样投入,我们可以借鉴微软的做法,微软知道,如果用户需要放弃熟悉的工具,改变工作方法,去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或接受培训之后才能在一个知识管理系统内工作,那用户加入这个系统的动力就会很小。微软的技术设施以方便员工使用为衡量标准,尽量采用员工己熟悉的工具和方法来实施。
企业在知识管理的技术投入上不要盲目向先进管理看齐、匆忙购入设备,而要考虑员工是否能充分应用这些系统,以员工的方便使用为前提,尽量使技术设施的使用率高,获得更大收益。
(二)战略层面
在波特分析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低成本战略在国内企业中应用广泛。很多企业都能够做到规模效应,走低成本之路。低成本在我国具有先天的优势,让很多企业不必在技术革新上花费太多心思,就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侵蚀了我国企业的创造力,阻塞了技术革新的动力。差异化战略适用于技术创新快、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的市场。差异化战略的组织特征与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组织要求比较一致,然而我们国内的企业,要实现差异化战略,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国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在战略上重视核心知识,挖掘知识这一经济增长中关键的生产要素,从知识管理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逐步走上差异化战略之路,从低价格逐渐转移到对品牌、包装、服务等的重视,这是一种更具创新意识、有利于知识管理实施的战略。
(三)组织层面
传统的多层级组织结构,高度的中央集权,明确的职责分工,这样的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灵活性不够,创造价值所需的各种活动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因此很难把产品和服务设计得能够满足客户需要,而且过细的责任划分使组织缺乏知识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知识管理的实施。
企业应逐渐向差异化战略的对应组织结构发展:加强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更加重视主观评价和激励而非定量指标,建设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鼓励创造性强、思维开阔、创新的员工,给下层员工较多的授权。
(四)文化层面
缺乏知识共享的环境,企业员工通常用自己已掌握而别人尚未掌握的知识来衡量自身价值,不愿意与其他人共享知识。为了解决知识共享问题,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激励办法。如西门子就是通过一个质量保证和奖励计划来激励员工共享有价值的知识。在联想,张后启将知识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一个指标,那些知识贡献大的员工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企业特点,建立各自的激励制度,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职位提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式。还要注意激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长远来讲,则必须孕育出一种共创、共享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贡献知识。
企业需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限制了员工的技术创新,必将降低员工的学习和创新热情,因此应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四、 结束语
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现今知识资源就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企业应该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将真正渗入到各行业,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建立快速传播和扩散知识的通道,营造适宜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主管以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
随着人们对知识管理理解的深入,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管理,通过战略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组织各方面的管理职能展现出来。知识管理将逐渐成一种管理思想,进而形成一种管理标准,成为体现组织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将有更多的管理者认识到知识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价值,在各项日常的管理实践中有意识的去做知识管理的工作。因此,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的增强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振刚,企业知识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4)
前言:
21世纪科技革命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新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专家们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对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都已经成为伟大机遇和挑战。
在了解了知识管理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将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进行分类总结;根据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对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目前为止,国际上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定义。知识管理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研究领域,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对知识管理的实质的理解也有差异。
APCQ(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根据前面的研究,结合本人的认识,对知识管理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知识管理是力图将知识最恰当地传播和共享,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实现最大价值,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二.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总的来看,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趋向,一是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定义知识管理系统;二是从技术与工具的基本视角来定义知识管理系统:
1、系统观
持有系统观的学者T.H.Davenport和L.Prusak(1998)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经设计和开发为组织的决策者/用户提供决策和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知识的一种系统。Peter H.Gray引用Alavi和Leidner(2000)的观点,指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中于创造、聚集、组织和传播一个组织知识的信息系统。知识库和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系统的两种常见类型。丁蔚博士(2001)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指以人和信息为基础,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为目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
2、技术与工具观
Brent Gallupe、Taking Quina、乐飞红、袁红清、邱晖是技术与工具观的代表人物。Brent Gallupe(2001)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支持各种组织知识管理实践的工具与技术。Taking Quina(2000)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把企业的事实知识(know-what)、技能知识(know-how)、原理知识(know-why)与存在于公司数据库和操作技术中的显性知识组织起来的技术。
三、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尽管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研究目前已经进入理论深化和实证应用阶段,而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机构、开发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呈现多样性,同时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也体现了时代性的特点。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将会沿着如下趋势发展:
1、注重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践的研究
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不能脱离各类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实践,目前应该将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践作为研究重点,用已用的理论来指导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拓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领域
要加强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评价、知识管理系统的集成模式,尤其是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现有的ERP、SCM、CRM等各类系统的集成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具体组织实施研究等问题的研究。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晚,仍处于初始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在知识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要重视对国外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成果,跟踪世界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动向,注重知识管理系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研究,提升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Brent Gallupe.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surveying the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3).
[2]Peter Meso and Robert Smith.A resource-based view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0,4(3):224~234.
[3]T.H.Davenport and L.Prusak.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
[4]PeterH.Gray.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on emergernt teams:towards a research model[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0(9):175~191
[5]乐飞红.公司知识管理系统[J]图书情报工作,2000(5):42~45.
[6]袁红清.基于Notes群件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J]宁波大学学报,2000(1):77~79.
[7]邱晖、孙政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1):52~54,72.
[8]彼得 F 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9]王伟光,李继详.知识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J].社会科学辑刊,2000(1),48~52.
[10]邱均平.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步人了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时代,其职能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需要面临快速变化且难以预测的读者需求,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功能、紧跟时代主流,倡导变革。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体系,可以预见在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明天,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必定成为促进各行各业创新,实现再造工程的有利工具。同时,图书馆知识答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将会不断丰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内容。图书馆应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来提高组织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知识管理的概念
对知识管理的解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狭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则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其中狭义的知识管理即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应该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2)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因为人是主观知识的载体;(3)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即对知识变换的管理,体现为知识的应用或创新的过程。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即信息管理,目前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己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变换的管理,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
2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2.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图书馆所拥有的公共知识和组织内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组织、开发和利用,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理解为广义上的“知识管理”,既包括工作内容上的知识管理,又包括组织管理上的知识管理。前者是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范畴,主要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后者是属于“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是为了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效率。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改造图书馆管理和运营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二是作为一种服务,图书馆建立知识获取和转化机制,支持读者有效地获取信息,提炼知识,创造知识。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2.2.1知识创新管理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理论创新管理就是通过追踪全世界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如对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等的深人研究,丰富和拓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图书馆学科的充实、更新与提高,而且促进了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技术创新管理就是对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
2.2.2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人是知识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因素,也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图书馆是知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其工作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发现新技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只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才能适应这一变革。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二是对读者的管理。
2.2.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包括对原有纸质文献的管理,还应包括对现代的电子文本及网络资源的管理;不仅包括对图书馆内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与传播,而且还应包括对图书馆内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图书馆要有效的实施知识管理应该两手齐抓,要充分利用显性知识,设法挖掘、获取、转化和储存所有对读者和图书馆有用的隐性知识,使图书馆员由简单的管理图书向管理知识转化,使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真正的知识导航员。
2.2.4知识服务管理知识管理最终体现的是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图书馆实处,都是为了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实施研究
3.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原则
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人人被管理,人人皆管理”的管理思想,即强调组织成员都要参与到组织管理中来。要培养馆员参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积极性,鼓励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善于发现他人的思维价值,要使馆员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图书馆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此来激发馆员参与的积极性。个体参与原则既体现了管理者对馆员的尊重,又可以锻炼馆员的思维能力,并在组织中建立集体智慧的动力机制,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决策,并使更多的馆员主动配合决策的执行。
明晰原则一面指要让每位馆员明白馆内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目的、意义;另一面是指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工作人员要责权明确、分工明确,并制定明确、详尽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与知识管理,并做出贡献的馆员要予以奖励,而对于懒散、懈怠、不认真履行其职责的馆员则要适当予以惩罚。在馆员间树立起管理者的威信,从而建立起一种开放与信任的环境,为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管理强调组织内知识的共享,因此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努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另外,知识共享还要求馆员主动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工作经验经常地提供到图书馆的知识仓库中,共同进行知识仓库的建设与维护。知识只有经过交流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在图书馆内,知识的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内部网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馆员之间对工作经验、学习心得等方面的交流进行。通过交流可以促进馆员间的相互沟通,在业务知识上互通有无,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气氛,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能顺利开展。
3.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条件
图书馆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关键是要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技术机制以及有利于创新、交流、学习和知识应用的环境和激励机制。
3.2.1管理组织机制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应从以往固定的等级模式转向扁平化的网络模式。数字图书馆尤其需要更多地采用临时结构的组织方式,如特别业务小组(Task Force)或工程组(ProjectGroup)等,加强对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及市场的反应。在组织结构中引人CKO(Chief Knowledge Of-if cer)体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3.2.2技术机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应充分支持知识的表示与管理、知识的积累与传递、知识挖掘与再生以及知识利用与评价,充分支持基于虚拟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充分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服务。这一技术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将知识信息资源与用户和用户过程紧密结合的、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新型知识管理系统。它要求新的结构、技术和运行模式。
3.2.3环境和激励机制在图书馆内部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并享受到这种环境的好处,积极为组织的知识创新、知识积累和知识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和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使知识创造者和贡献者在职务晋升、经济收人和声誉等面优先得到肯定和褒扬。既充分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创造性,又强调基于组织目标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3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确定知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图书馆而言,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直接目标就是要促进图书馆自身及图书馆内员工掌握好图书馆工作的知识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方案应包含的内容。
3.3.1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网站该网站应包括的信息有:图书馆正在进行及正准备进行的知识管理项目介绍;图书馆内部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小组可以向馆员及读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介绍;还应提供一个图书馆内部知识管理的网上论坛;对参与知识管理活动,促进知识共享的馆员的奖励机制等,促使全体馆员都来关注馆内的知识管理活动。
3.3.2建立一套连续、系统和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体制通过此体制来确定、获取、组织及在图书馆知识网络上传播相关的知识,要给予足够的资源来支持知识管理活动的深人开展。作为知识管理小组的负责人,首先必须给予足够的领导地位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另外,还必须要具备知识管理的知识,懂得如何调节冲突,有能力承担项目的管理、规划和工作协调,能够尽快地获得并保持上级领导和用户的支持。
3.3.3建立图书馆知识库知识库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情况(包括馆员的职务、职称、所属部门、业务特长、科研成果等);图书馆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及评价方法(针对馆员的不同职位,详细列出其应履行的职责及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方法);读者资料(读者的专业、年级、所借读书、读者疑难问题等);馆员共享社区(馆员业务经验互相交流、业务知识互相学习、疑难问题寻求帮助的园地)。
关键词:
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管理模式;知识服务
1“三级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框架分类原因及意义分析
按照管理知识化程度,我们将“三级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框架分为高、中、初三级,其中高级战略为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其主要职责是科学评价知识管理活动;中级为培育知识工作者,其主要职责为营造创新型图书馆文化,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团队组织;初级为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其主要职责为构建知识网络,开发知识库。建立如此“三级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将高级战略定为提升知识服务能力,是因为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性、价值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与服务是图书馆建立并完善知识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因此,要提高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重视,积极转变网络信息服务的职能,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第二,人才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图书馆管理事业也不例外,知识管理的实现要仅仅依靠高素质管理人才。
因此图书馆方面要要重视对工作者综合知识素质和职业文化的培养,注重应在图书馆文化氛围,加强人力资本管理建设,提高图书馆馆长和职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建立专业的知识型团队,这也是中级战略———培育知识工作者的主要目标。第三,一般情况下,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对知识库的开发就表示图书馆开始实施知识管理方案,例如我国上海图书馆、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新泽西州医学与牙科大学图书馆等都是由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开始的。“三级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建立的主要意义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该模式界定了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系统、培育知识工作者系统和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服务知识水平与管理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要以培育知识工作者为前提。其二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核心内容在“三级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且该模式针对这些内容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的策略以及配套的管理方案,这些方案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其三为知识管理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流程在该模式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图书馆只有积极培育知识工作者,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执行图书馆管理工作,并不断对管理实践理念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贯彻实施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升级都离不开知识管理者的参与,因此图书馆要坚持完善各项战略措施,以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信息需求。
2“三级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实施战略
2.1初级战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罗纳德•梅尔和斯特尔特•D•盖洛普等人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应当包括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学习与自学习、知识通信与合作、知识获取、知识出版与组织、知识表示、知识检索等八项功能,该系统属于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图书馆管理层的授权访问需要管理者通过各种网络客户端接口得以实现,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构建与知识为基础的单元体系结构,需要加强与电子商务、相关咨询等方面的合作,其中知识服务层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作者和参与者需要通过LKMS访问电子数据实现传输层的一体化服务,需要严格按照图书馆管理协议开展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促进各层次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内部与组织、团体、个性等层次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加快广泛性知识网络的构建速度等都是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网络系统的重要意义。因此,图书馆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扩展网络知识管理系统,例如为体现知识的多重价值,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构建能够容纳多种环境机制的知识体系,创建有效网络运营机制;构建集成式管理服务体系与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等等。
2.2中级战略———培育知识工作者致力于组织、开发与维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西印度大学总馆的管理理念,该管理理念强调对知识应用的创造性价值行为体系的开发,强调对工作者人文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致力于将图书馆服务人员培育成为知识的工作者。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者、计算机系统管理者、竞争情报分析员以及图书馆管理员等都是图书馆结构体系中的工作者。只有将其培育成为优秀的知识工作者,提高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图书馆要强化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的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工作积极性,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实施坚持以服务主体客户和用户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战略,提高人文管理意识,全面提升用户的服务档次,最终实现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图书馆知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图书馆管理员要熟悉各项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工具,积极参与各项有效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知识检索能力;建立合适的馆藏建设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过滤与筛选图书馆内部资源数据库,提高自我知识组织能力;对具体服务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对知识管理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而图书馆馆长也要从多种层次上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拓展,要着重培养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还要建立以人为本、自信、灵活、约束性强、诚实的思想思想核心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人际关系、认知技能、知识储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个人显著特征等能力。总之,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加大对图书馆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图书馆各个领域的学科类型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图书馆员工的职业生涯,不断完善与强化各类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图书馆官员朝着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2.3高级战略———提升知识服务能力教育与学习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非常严谨的挑战。信息服务正在朝着知识服务发展,以往基于事物或者刚性标准化劳务、基于标准单一知识的信息产品、以提供文本信息为主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当代信息社会中,知识服务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定知识服务方式。应包括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狭义知识管理服务模式、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专业化咨询团队模式、结构化参考服务模式等,要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第二,确定用户知识服务需求,即确定用户的学习与教育需求、知识营销需求、知识创新需求、知识共享需求、知识组织需求、知识检索需求以及知识获取需求等。第三,开拓知识服务市场。图书馆要将发展战略重点定位在电子商务和科技创新两方面,要主动进军知识服务市场,树立以创新促发展、以竞争求发展的理念。知识提供服务和科技创新决策支持服务等知识服务都是图书馆可以为科研机构或者政府提供的科技创新。另外,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如远程教育、商业情报服务、网络信息整合与导航、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等等。第四,建立知识服务的管理机制,包括激励与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原动力机制、组织机制、领导机制、决策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