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8: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

篇(1)

高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部分常常令高中生头疼,高中生一见到阅读理解题就望而却步,毫无解题思路。其实,做阅读题不是件难事,只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平时多阅读、勤积累,自然就会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解题轻松自如。

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段落要点

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和段落要点,相当于找到了打开理解文章词句的思想感情的钥匙。任何文章它总是为了给人以什么启示和教育,因此我们要吃透文章的主题思想。看它说明了些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赞美了什么精神,提出了什么问题和观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文段的主旨概括,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思考概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那里往往有表明全文主题的语句。同样,要注意每一自然段的开端和结束处,这里常常有提示段落要点的句子。为此,我们在做阅读题之前,阅读文章时,要养成提起笔来,随时把看到的关键语句划出来的习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体现文章主旨、段落要点、作者观点和感情等方面的语句。

二、阅读时要注意从文体特点来思考和把握要点

一般说来叙事记人类(包括散文、小说)文章,要注意其记叙事件的要素,理解文章力求表现的人物是怎样的性格、品质;还要考虑其写作特点,譬如环境烘托、侧面表现、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详略安排、伏笔照应、点面结合等等。说明文从文体方面需要思考的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什么特点(特征);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句中的准确性、科学性体现在哪里。对于议论文,从文体方面的出题,无非是考议论文的三要素:运用什么论据,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或驳斥了什么论点。因此阅读时要注意这三要素。如果阅读时注意了这些,划出了那些要点,回答起有关问题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了。

三、从艺术表现切入,揣摩艺术手法

一般来说,作者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组织语言,以表情达意。许多有名的作家是比较讲究运用修辞等多种表现手法。鲁迅现成曾经说过“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也就不能达意”。因此,教学文章,教师就可以从主要的表现手法抑或某一种表现手法进行切入,应注意品味那些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恰切达意的语句,尤其是那些表现手法运用典范的作品。教师围绕这些点进行设置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些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当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这些妙处时,文章内容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与此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作文写作的实用技巧。比如,笔者在传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节知识点时,就选取了“对比”这种表现的手法来进行切入,这是因为“对比”既是此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又可以将情节发展等文本内容贯通起来。

四、营造宽松环境,愉快学习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他们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多元的精神空间。在课堂上,要作到使师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的和谐状态,教师就要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阅读活动,并“不失事机地把这种最初发生的愉快情感和认知兴趣引导到热情而紧张的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向上去”。同时师生之间要崇尚教学民主,相互信任,沟通心灵,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只有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展露;只有在课堂上形成浓厚的民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五、改变评价模式,在阅读中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构成的考查,且一份试卷中这两方面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养成中的比重较小,很难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考试要求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答案,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很难使学生发挥自己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对自己不愿苟同的观点也迫于应试的压力而勉强同意,从而失去了质疑文本、质疑教参、质疑教师的批判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评价模式,将单一的答案式阅读趋向于多元化解读,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树立一种批判意识,不人云亦云,在阅读中读出个性。当然,多元解读一定要围绕文本,从文本中生发,而不是无中生有,苏轼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我们不能也不可能用一个模具复制他们,所以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也只有真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

篇(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目标:“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把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成绩,教师硬性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学习阅读、思考问题,忽略了学生本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新的阅读文本时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而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更多的是阅读课外的文本内容。教材毕竟有限,它是选择代表性的内容来作为示范,进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督促学生去自主进行阅读,尽可能地将阅读能力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反应,即:习惯,最终实现阅读的使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阅读很是排斥,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将自我融入到阅读文本中去,更多的是将阅读学习表现为“走过场”。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以兴趣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就所学的阅读文本为基准,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诸如:比赛、活动等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行为产生。如:在学习《守财奴》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开展了“百日阅读我在行”的活动的成功,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刻画吝啬鬼形象的读物,诸如:《威尼斯商人》《吝啬人》《死魂灵》《欧也妮・葛朗台》等等,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课外阅读读物。为了赢得活动,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整整坚持一百天,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同时,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文本所吸引,主动地去探究文本的魅力,发展了学生的自我想象能力,从而为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奠定有效基础。

二、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

阅读理解本身属于个体行为,教师阅读教学的作用在于引导。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成绩,硬性地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去探究,忽略了阅读中学生思考文本本身的存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问题是最好的选择,即: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面对新的阅读题目时学会提问,进而再去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就会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即:将问题直指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本内容。

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面对文本首先向自己提出问题,即: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分为几层意思?文章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每个段落的主旨是什么?忠实于题干、忠实于原文。一般来说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原文产生的。这样,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自我提问,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来达到督促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去分析问题,感受文本,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读是理解内涵和创作的关键。对此,朱自清先生曾说“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想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渐地去融入文本,感受作者创作的初心,进而形成自我和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阅读的形式有很多,诸如:泛读、精读、重点读、略读等等。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即:笔者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泛读对文本有个初步的J知,之后再结合问题进行精确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分析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古诗文阅读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对通篇的文言文进行阅读,了解文章大概想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再去看文章的问题: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画横线句子翻译。结合这些问题再去精读文本,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之后再去比对题目中给出的系列答案,进行选择、翻译等,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内容涉及到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等。我们作为教师应立足学生个体发展,构思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升自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二、 基本的语法知识混乱

许多学生词汇量达到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没有词汇量的困扰了,但是对一些长难句子却理解不了,搞不清主句和从句的关系,分析不出句子的结构,也相应地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我们曾经在阅读理解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句子: I don??t know how many years ago it was that I last showed you around the factory. 遇到这个句子时,很多学生搞不清句子的结构,看不出这是个强调句式,他们只记得强调句式的一般式为“it is + 被强调部分 + that + 句子的其他部分”,没有分析出这是个强调句的一般疑问式形式。再例如, The little girl referred to looks forward to having a nice weekend with her busy parents at home. 在此句子中,referred to是过去分词做定语的形式,而句子中的真正动词是looks, 很多同学没有分析出句子的真正动词,所以影响了阅读,阻碍了阅读目的的实现。

三、 对阅读理解5大题型的剖析力度不够

从历年高考阅读理解的题型来看,高考阅读理解的题目设置一般可归纳为5大题型,事实细节,推理判断,词义猜测,主旨大意,观点及态度等问题。

(1) 事实细节题的设置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设置提问时间、地点、人物、距离、方向等各种细节问题。很多情况下,这些细节题是不会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通过文章的隐含意义,经过推理或者判断才能从文中间接得出,这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在细节题目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提问句型: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n ...?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

(2) 推理判断题目是阅读理解题目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一般题目的设置比较繁琐,答案的寻找过程不会太简单。学生需要在理解句子表面含义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这需要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在推理判断题目中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What can be inferred/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3) 词义猜测题目是学生往往做得不太好的一类题型。词义猜测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多情况下要联系常识来进行猜测。例如:

In 1945, American researchers realized that nitrates and nitrites, commonly used to protect color in meats, and other food additives caused cancer. Yet these carcinogenic additives remain in our food, and it becomes more difficult ...

The word “carcinogenic” means “ ”.

A. trouble?making B. money?making

C. color?protection D. cancer?causing

此题目答案为D。 因为在文中此词前面那句话给出了我们明确的说明, the nitrates and nitrites, commonly used to protect ... caused cancer, 从这句话明显看出,carcinogenic是指引起癌症的添加剂。

(4) 主旨大意题目需要学生对文章从整体上来把握,把握文章每段的具体内容以及文章总体的内涵,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理解能力。这类题型常见的提问句型是:

篇(4)

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都知道,在历年的英语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理解题既是同学们既容易拿分又非常容易丢分的部分,除了要求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培养和提自身的阅读能力外,还要知道“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核心是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有赖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阅读技能的提高”,虽然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升。我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与自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一、拓展生词的词汇量,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不积累词汇,而且课本中的单词还不会拓展,固定的搭配和习惯用语掌握不熟练,这样就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层层的障碍,无法理解文章所说内容,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盲目的给出答案,却不是在真正的根据文章内容作答”。词汇量偏少是制约我们阅读速度的瓶颈。首先,督促自己记住课本上的基本词汇。其次,要熟读课本,大量补充英语课外读物,让自己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增加词汇,并将补充词汇及时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随时翻阅巩固对生词的记忆。同时,在课堂上把老师教给的一些基本的构词知识记录下来,有助于快速、高效地积累词汇,也为阅读中猜测生词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扩大阅读量,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高考阅读题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形式不一。选材范围包括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从易到难,先选一些简短易懂的小短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英语水平的提高,再慢慢适度地将阅读材料加难加长;多阅读、多汲取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让自己有成就感。

三、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从培养英语的语感开始。

英语语感是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注重培养自身的英语语感是重中之重。

第一,培养语感就要注重语法的系统化学习,很多高中生在句法理解上还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把每堂课老师讲的语法知识系统化,并分门别类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语法的学习呈现出较高的效率。

第二,选一两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反复地观看,《阿甘正传》、《冰河世纪》、《公主日记》等。先是通过中英文双字幕听懂电影里的对话,然后进行遮挡字幕练习逐字逐句地听,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地听懂电影里的每一句话为止,再进行下一部电影的练习,这样不仅能培养英语的语感,而且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第三,用朗读和背诵的方法培养语感。尽量多读多背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文章,背诵课文精彩段落,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早起十几分钟的时间,或者是在上早自习的时间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反复朗读直至可以复述或背下来,经过长期坚持,不仅增强英语的语感,就连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提高。

四、培养词义推断能力。我们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即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词,要求我们采取一些方法来推测词义了。应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字典,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在阅读中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推断某些单词和短语的意义。

第一,利用标题猜测,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落的大意,做到耐心、冷静地阅读。

第二,根据生词本身的特点推测词义,即根据生词的构成特点推测词义。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叫派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叫合成。

第三,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指根据一个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运用有关线索,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

“砍柴不误磨刀工”,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离不开广阔的单词量、熟练的语法、良好的英语语感和词义的推断能力这几条最基本的法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逐渐改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视野狭窄每次只看一个词,并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单词来进行阅读,或是“出声阅读”等,这些都是不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既会影响阅读的速度,还容易忽略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易事,除了跟紧老师在课堂教育和引导,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不管是为了考试,还是真正想提高英语水平,只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阅读能力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质的变化,最终得到大幅度提高。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和坚持对英文的阅读理解做到得心应手,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玉华.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篇(5)

目前,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现状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差,这自然就影响了他们落实在笔上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农村中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电子产品相继问世,为我们的生活和娱乐提供了很多新鲜事物,同时也分散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农村中学生家长监管普遍不力,且留守孩子居多,导致农村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写完作业,就打开电脑或电视,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很少有学生能安静地拿出课外书仔细地阅读。虽然现在有很多老师强行布置了阅读作业,规定学生们每天阅读几篇文章等,但是收效甚微,大部分同学都是草草了事。所以,没有阅读量,根本谈不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盲目相信答题技巧。随着各类教辅书和各种补习班的各种技巧的流行,大多数同学盲目相信所谓的答题技巧。一些技巧的归纳确实能帮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迅速找到答题思路,但是掌握了这些技巧不等于阅读理解能力就提高,而且也没有万能的技巧。要想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还是要从文章的根本出发,不能迷信所谓的技巧。

3.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因为有很多文章是作者在某个特定时代某种特定心情中创作的,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背景,对文章的理解自然就难以达到淋漓尽致。比如鲁迅先生的不同文章的背景是不同的,不能单一地从“爱国”这一个角度出发。这样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结论,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二、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新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具有深刻的内涵的,都能给学生以某一方面的启示,所以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新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内的课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在上阅读课时更应如此。再说阅读信心。有很多学生碰到较难懂或较枯燥的文本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有想放弃的念头,比如文言文,科技说明文等。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自信心,不能只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最初时,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从简单的地方着手,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以便他们有能力攻克各种类型的阅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讨论与总结的能力。由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思维活跃,相较于安静的读书,他们会更乐意与他人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指定书目,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要求学生要吃透文本,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拿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还可以就别人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见解。为避免冷场,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文本,做好引导工作,适时地提出文章的重难点,文章主旨等问题,防止文章偏离文章主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所谓总结能力,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会分析文章的每个段落、每个小节的内涵,就应该会从整体上总结文章的特点、主题等。这也需要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在教授每一节阅读时,注意适时地对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等。

3.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文本的阅读规律。前面提到过阅读的答题技巧,不可盲目全信,但是也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精挑细选的工作,将其中普遍存在的阅读规律教授给学生。比如,如何寻找文章的主旨句、关键,如何理解文章出现的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等等。这些是理解一个文本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其印在脑海,以备不时之需。

篇(6)

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语文阅读教学使得语文这一充满情趣的科目成了游离于学生需求之外的"自作多情"。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需求;文本或说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收束于学生人格的重构,升华学生需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篇(7)

关于“朗读”,低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段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基本上掌握了普通话这一工具。对于他们而言,要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有主动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意识与能力或是习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有提升,同时为高年级的朗读训练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训练上加大力度,尤其在有感情朗读上下功夫。教学中充分利用初读、细读、精读、品读、赏读、熟读、范读、练读、赛读、评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让他们多层次,多回合的读文,从悟语、悟情、悟理、悟法、达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师在上课伊始,激发兴趣范读;在感情升华处,创设情境引读;对教材中的哲理句、对话句、中心句、含义深刻句(或相应段落)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品读;在语句优美处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赏读。配乐、配画、做动作交错进行,使学生陶醉其中。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最终的个性化的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充分练读,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通过指名读,对读,赛读等形式,最后给学生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及肯定他们的优点或点滴进步,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初步学会默读,培养动笔习惯

默读能力是现代人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默读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与方法。低年段关于“默读”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段是:“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中年段默读训练强调的是“初步学会”。怎样理解这里的“初步学会”?就是基本上知道了默读的方法,在老师的提醒与指导下,能够进行默读,并且在默读的过程中能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这一目标表明在中年段的默读训练中,对学生眼脑并用、手脑并用是有明确要求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默读训练的方法:眼到、心到、手到,默读与思考相结合,默读与勾画圈点相结合。这里,就是要让学生开始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批注阅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时或读后,随着阅读和思考,动笔在文章上圈圈点点,批注点评。用笔读书能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促成潜思索,加深理解,激发思考,启迪创造;还可积累资料,备查待用。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7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与语文课程实现有机统一,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改善阅读教学质量已经十分必要,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改进。有效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是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业的成败,还关系到以后的人生发展,对一个人的终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进一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是将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而阅读教学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能否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关系到阅读教学资源能否得以充分利用、优化配置。只有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新的资源才能得以进一步开发,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资源体系的优化配置。

(三)进行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要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题材,在对文章背景环境有效掌握的情况下,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文章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进行有效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最终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把握中心主旨。

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想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抱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尤其是像语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效融入个人情感的学科而言,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施教,更要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是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有效实现知识的传递,学生对教师的思想与方法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而言,就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不管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之上,都需要教师尊重客观实际,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例如:如果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比较高,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训练,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比较一般,那么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学生投入个人见解与情感的学科而言,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对于不同个性特种的学生,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篇(9)

高中语文语言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中语文语言视野与技术的基本素养,也是终身学习的利器,高中语文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学且乐于学,而能立足于未来的社会。在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历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状态,要清楚的了解与掌握,用心设计高中语文语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语言概念的澄清与辩证及有意义的沟通、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获得创造知识的喜悦与快乐。

一、当前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问题

教学过程透过引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形成解决问题所需的高中语文语言概念、过程、技能和态度。教师可提供现实生活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不同的想法,应需避免预设或过早提出解题方式和结果,且不宜做机械性的解题训练。高中语文语言教学应协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与高中语文语言的连续过程,培养学生能从高中语文语言的观点考察周遭事物的习惯,提高应用高中语文语言的能力。

(一)教学时数的不足。依教育部规定领域学习节数中,高中语文语言占10-15﹪,因此目前高中语文语言课程的教学时间分配,低年级每周约3节,中年级每周约3.5节,高年级每周约4节。高中语文语言教学必须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去操作、演算、思考解题的方法等,应用学习上才有效果可言。以实际的教学而言,担任教学的教师就必须运用弹性学习节数,从事高中语文语言的补救、补强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终究高中语文语言时数不足的问题,必须受到重视,方能彻底的解决问题。

(二)高中语文语言教科书的版本不同。教科书开放地方教材,虽然是一纲多本为原则,但各出版社即使是在同一学年的教材内容,经由比较分析,发现教材内容编排上还是有所不同,各单元顺序不一,学生如果要转学,可能因不同校,不同版本而造成衔接的问题,徒增学生、家长的困扰。所谓教学信念乃是教师依照个人的专业背景,应该具有教学与课程的知识,在教学的历程,能善用自己的教师人格特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事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亦能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的一种独特观点和心理的倾向。影响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包括有先备因素,即教师的性别、人格特质以及学生时代的学习经验;教师养成教育,即教育课程经验、学科知识及背景以及学历等;与任职有关的因素,及任职地区、学校层级、教学年资、任教科目、教学能力、学生特性以及文化等因素。

二、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策略

(一)推广基于心智开发的阅读活动

高中语文语言教学有助于学习新事物,可以通过阅读不断累积知识、增长智慧,这也是大家不断推广阅读的原因,心智能力提升了,自然在阅读文章时,也就能多方思考而理解文本,这些思考图符合思考的形式,可以让读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每个写作所需要的组织模式,依特定的写作目标。阅读是一种非常复杂动态的心智活动,包括几个相互关联,交互动作的认知历程,即知觉、语言、认知及动作协调,而且会受自动化、注意力、记忆力及文章的语法结构、语意关联度或清晰度所影响。阅读的意义是读者能与作者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与传达,甚至能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批判。

(二)加强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社交互动

读写萌发理论主张高中生习得文字是一种社会参与的历程,在有意义的文字环境或社交情境中,高中生会逐渐察觉文字的意义和功能。既然高中生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试图将生活经验与文字建立关联,那么高中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将随着社交经验的发展而发展。合作学习法的教学理念是透过同侪合作达成学习目标,本文将其应用于高中语文的语言教学,是为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社交互动。像这样在高中语文的语言课程中提供真实的语境体验,是符合高中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的教学法。

(三)情境创设,反思学习

1.高中语文语言能力为高中教学重点;传统范文观的教学,缺乏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语文教学除了文学内涵,更要教导学生如何思考;教师必须具备使用出版社语文课本进行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能力;国家教育政策积极推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情境分析让研究者了解本行动方案的优势条件与不利因素,有利于研究的规划与实施;情境分析是行动方案发展的基石。

2.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列为教学重要目标;语文教学行动方案的能力取向设计;语文课实施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提供更多思考学习;依语文课本教学活动重点挑选合适阅读理解策略;配合国家政策充实阅读教学专业,运用教学相关配套资源协助教学;发挥优势条件,降低不利因素影响;检视方案,不断修正课程让课程更臻完善。

3.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在教学上帮助甚大;教师必须拥有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能力与信息素养;学习单除了提供教学引导,也是评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指标;让学生在教学上扮演学习的主角;为提供学生更好的学习经验,课程因此不断发展。

4.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当良好;教师的教学专业获得成长;进行课程的创新,除了改变教学,评量学习方式也需配合教学进行调整。人类的理解力实是一种静态的智慧,它不是知识,却是掌握并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对于高中生,它也还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正数,只有自己不断地开发,教育培养,减少误解,增加理解,才能成长为一个聪明的、有力量的人,他最后的动态智慧才可能是一番事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o论是语文阅读还是阅读,其阅读材料包含着作者想表达的所有信息。但是,在这些信息里,并不是每一个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都是同等的,它需要读者细细的品味、斟酌,才能充分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语文阅读作为高中生涯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掌握其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对文学的赏析水平。因此,对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探索,有利于提升高中时期的语文素养。

1把握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对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发现,高考语文试题对学生语文阅读的考察要求比较严格,不仅需要高中生了解文章使用的什么表达技巧,同时,也需要学生了解运用该种表达起到的作用。为了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对国内的文学作品进行广泛研究与分析,了解作家写作运用的写作原则、方法和规律,通过作家塑造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内容,分析写作方法、原则的主要作用,并将总结归纳的内容运用到语文阅读理解中进行解题。

2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1辩名析理,把握文体主旨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尤为关键,这关系着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是否正确。因此,在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明确阅读材料的文体,看其是叙述类的题材,还是抒情类的题材,从而确定其文体的特点,在文章阅读过程中,依据文体特点,对其展开细致的阅读与分析。

2.2阅读方式的选择

在做语文阅读理解题时,阅读者的精神是否集中,对阅读效果的影响十分严重。通常,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下,周围环境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多的影响,默视时,视觉中枢会将所看到的文字素材传送到大脑中枢,这样,人们可以从容的进行思考,保证阅读质量。相反,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的运动语言中枢会对视觉中枢产生一定的干扰,使得阅读者无法集中精神,在阅读过程中周围嘈杂的环境会影响大脑对阅读素材的判断。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适宜选择默视的方法。

2.3视距大小的确定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是影响阅读进度的主要因素。阅读视距的选择对阅读者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的眼球活动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有一定的活动周期:眼停识字、眼动转向后面的文章内容。眼停时所看到的字数即为文章中的“视距”。一般情况下,人们阅读时,眼停的时间较少,眼动的时间较长,因此,视距的大小直接影响者阅读者的阅读速度。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不断训练自己,以此来尽可能多的增加视距,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4避免阅读回视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各种体裁的文章。一般抒情或叙述体裁的文章比较浅显易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速度与回视率也有所保障。但是,对一些议论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仔细阅读,把握文章整体,避免在阅读过程中,看了后面、忘前面现象的发生。“回视率”作为影响文章阅读速度的另一因素,其停留或视线扫视都会影响阅读进度。对此,在文章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对自己进行阅读训练,尽可能地降低阅读中的回视率,从而保障阅读的时间与质量。

2.5高中集中注意力

在阅读过程中,只有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保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出现走神的现象,从而保证阅读的效率。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我们还应该学会区分材料内容的重点与非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会出现理解偏差。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带着问题阅读。

2.6正确处理阅读材料中的数字、时间

在阅读过程中,一些作者为了给自己的论点增加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常常会加入某个研究或报道的数据,尤其是在科技文中,其对数字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差错,我们在阅读过程需要将稳重出现的数字、时间等内容进行标注,这样在解题过程中,若与数字有关,我们能够很快的查到相应的文字内容,提高解题速率。

2.7抓住每个章节的关键语句

一个文章,要想保证其内容的紧凑与条理性,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都需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写,然后以每一个章节为节点,提炼相应的小标题,已达到相互呼应的目的。如:在文章中,只有部分词语是关键的,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一个对文字、语段平均用力,而只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其他内容则依次带过。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张有弛并达到一定速度;否则,在阅读过程中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词语、句子上,不仅抓不住重要信息,还会造成视觉和脑力的疲劳,进而影响阅读速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对其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有利于帮助高中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因此,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要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上一篇: 商务统计学论文 下一篇: 采购相关理论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