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09:29: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的历史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历史教师与新课程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未就业往届生
毕业后,继续考研,没有找工作的考生,首先要确定你的档案在哪里?通常是保留在你的本科院校,或者是在你的户口所在地。确定你的档案在哪里之后,通常是自己本人去办理,如果路途遥远,也可以申请代办,这个时候,看档案管理处能否统一代办。把档案调出之后,首先要请求档案管理部门帮忙邮寄,因为有的学校不接收以个人名义邮寄的档案,可能会被打回来。如果遇到档案管理部门不帮忙邮寄,自己一定要事先打电话到拟录取院校和老师沟通,说明情况,确保以自己的名义邮寄不会被退回来。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将课本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不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应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常常是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然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却大不相同,通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借助图、声、像、文等多种信息传递形式,将课堂变成了一个互动的场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现简要陈述一下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1.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依靠的就是说和写,即通过讲解和黑板上的板书来完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造成有的学生或无精打采或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最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再好的教师也无济于事。
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可将过去的历史用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可以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十分直接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事件之中,其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化繁为简,掌握课本精要。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能重演,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类所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二者加起来达到了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的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达到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和综合而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年代久远、地域空间概念强,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直接的生活经验去印证,因此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来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掌握。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如可能会使教师与学生产生惰性,教学过程中频繁地切换课件,使课堂从“人灌”变成了“机灌”等。下面简单谈一下如何避免其弊端。
1.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课件,合理的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要认真努力地学习,更得有教师的认真细致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课件的制作,要通过制作课件将课堂所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而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却容易进入误区,出现了制作的课件与教学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课件中纳入了过多的内容,上课的时候转换过快,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另一方面,虽然课件内容并没有设计很多,但很多内容超出了课堂的教学范围,与学生的学习无益。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立足于教材,合理的运用于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应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过分地依靠多媒体教学技术。
(一)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图像和声音以及视频都一应俱全,迎合了初中生年龄段的学习特点,直观动感地将丰富的数学教学内容展现在广大初中生面前。例如在讲解函数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函数图形与函数公式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对课堂知识感兴趣的同时也牢记住了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法将多媒体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增强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并只凭借口授和笔授,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消化知识十分吃力,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过程中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加以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板书规划、避免知识重复传授,使传输等量知识的时间得到缩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优化复习及考察方式
在进行相关学习提问和课堂检测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所要考察的知识展示在多媒体上,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回答教师所拟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在得到学生回答反馈的同时也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能够做出及时调整,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还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二、多媒体技术的缺陷
(一)忽视教学基础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当前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功课,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却忽视了这四者的重要性。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脱离了教学本身,使课堂成了看图听录音的课堂。将课堂知识的基本点和重难点都展现在屏幕上,使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抄写不认真,并忽视教材基本内容。
(二)限制学生学习思维,妨碍综合能力拓展
创造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虽然能够将教学知识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但切忌滥用。因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法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无法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一些教师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会运用多媒体,忽略了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授。这样的做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数学教学效果,因为课件演示毕竟很多时候代替不了传统板书和老师讲解。
门诊为患者接触各个医院的窗口,耳鼻喉门诊患者在就诊时,有其自身的特点。考虑到门诊患者多,病种复杂,患者常常处于焦虑状况等特点,因此,了解我院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就医过程繁乱
患者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时多比较着急,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不了解诊治的流程。在进行相关检查的时候,通常要到采血室、检验室、诊室以及处置室等处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对于就诊过程不了解,地址不明白,就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烦躁不安。如果在就诊及治疗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或者由于就诊患者较多,使得患者对于病情不甚了解,就容易出现医患纠纷。
1.2 患者对诊治的配合度较差
患者在进行诊治时,不能完全了解医务工作人员所提出的专业术语,部分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导致了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较差。耳鼻喉门诊的治疗中部分治疗伴随着疼痛,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躲避、哭闹的表现,导致治疗的不顺利甚至失败。如果治疗伴随着对咽部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等等,严重时可能会拒绝治疗,甚至发生危险。
1.3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患者在进行耳鼻喉门诊相关操作治疗时,会使用门诊内的器械进行操作。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器械的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和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且患者的鼻腔气管分泌物在治疗时容易直接接触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服、手套等等,如果患者呕吐、咳嗽时将分泌物喷射在医护人员面部,将更加的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同时,这些分泌物在空气中播散,也加重了其他患者感染的几率。
1.4 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不过关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由于自身的操作不娴熟,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对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不了解,则有可能导致反复操作,例如: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时,由于操作掌握不熟练,则容易出现重复穿刺,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引起患者的厌烦情绪,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1.5 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大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数量、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随着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愈加关注,导致了对护理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目前,人性化护理逐渐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能够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思考患者所需并积极的提供护理服务。这在提高医院形象的同时,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导致了护理人员的疲劳和工作中精准度的下降。
2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的相关对策
2.1 简化诊疗流程,提供方便服务
在制定诊疗流程时,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量将相关标识设置的简洁明了,让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在安排患者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楼层、时间、人员密集等各方面的问题,使患者能够节约时间,同时达到医疗设备的充分使用。
2.2 讲解医疗常识,提高患者配合度
在患者候诊时,可以发送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手册,使患者在就诊前就能做到对自身疾病的大致了解。在候诊区的电视中也可以循环播放耳鼻喉科疾病特点。对于部分可能难以配合的患者,要着重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疼痛、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特点,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指导,使其放松心情,尽量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
2.3 控制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要着重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器械的消毒,在医护人员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等之后,要注意洗手消毒,避免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患者中。同时,要做好空气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注意避免人员收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其他空气消毒剂等等进行。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查看使用期及有效浓度。一次性使用物品要严格禁止其重复使用,如果出现性状异常要杜绝使用。
2.4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
做好医护人员的技术训练,提高其熟练程度,是解决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不过关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平时就要做好技能训练,可以采用技能操作大比拼的方式进行。只有当做好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后,患者才能满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痛楚。
2.5 增加护理人员的人员配备
在护理人员的配备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科室的门诊量、病情严重程度来分配。如果专科护士人数不够,就要做好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培养,以及护工的培养。在部分患者需要陪诊时,就可以采用护工陪诊制度进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专注于提高专业知识及人性化护理等方面。
结果:在耳鼻喉门诊中实施有效地护理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邵静.耳鼻喉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639-640.
[2]王文莉.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155-156.
[中图分类号] R473.7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c)-085-02
ENT out-patient care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CHEN Jinya, CHEN Fengqun, JI Sufang, ZOU Yihong, HUANG Nühuan
(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men529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NT out-patient care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Sum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 of ENT out-pati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care management practices reduced the doctor-patient conflicts, created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with med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 Nursing properly be useful for the process of ENT out-patient clinic.
[Key words]ENT clinic; Care; Issues; Measures
门诊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是患者就医的首要环节,门诊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信誉和病源,与医院效益密切相关。耳鼻喉疾病病种多,患者来源广、就医量大、病情复杂,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总结耳鼻喉科门诊护理管理的难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护理管理难点
1.1 患者就医协调管理难度大
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就医流程不熟悉,存在“排、等、跑”三大常见现象,而耳鼻喉科患者来源广、就医量大,急危重症患者比率大,多伴有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医患、护患、患患之间易存在矛盾,可能引起紧张气氛,就医协调管理难度大。
1.2 患者配合困难
很多患者缺乏相关医学常识,并且即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师诊疗,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处置较多,如纤维喉镜、鼻窥镜、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鼓膜穿刺术及鼻腔微波凝固止血治疗等,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在诊疗过程中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诊查与治疗,较多见的是躲避性防卫、不自主的头颈或四肢运动等[1],给护理和医生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1.3 院感控制困难
耳鼻喉科的本身存在自身特点,在检查、处置等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距离近,尤其是鼻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鼻腔止血、口腔鼻腔换药等,患者常出现咳嗽、呕吐、分泌物外喷,易造成医护人员面部、衣服、手及空气污染[2]。门诊护理管理的又一难点是做好医疗仪器设备消毒隔离、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1.4 人员不足过度劳累
在现今社会大环境下,护理上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并注重心理护理。护士代表着门诊的窗口形象,很多患者接触医院的第一印象来自于护士,良好的护理能给患者一种亲切的感觉,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我院门诊仅仅配备两名护士,既要担当治疗任务还要兼顾门诊诊疗仪器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护士工作量大,常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2 护理管理对策
2.1 以患者为中心
工作中始终坚持主动接待、主动指导、主动宣传等,使患者感到亲近,增强患者信心,拉近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避免无表情、无语言、无手势的“三无”行为,尽可能把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捕捉患者的情绪反应,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告知患者门诊就诊程序、对就医程序耐心指导,介绍各种特殊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做到行为举止优雅大方[3]、语言和蔼可亲,营造良好的门诊环境,避免或减少纠纷发生;保持工作认真负责的服务状态,避免在无意状态下引发思维定势,出现“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麻痹现象[4]。
2.2 护士需要掌握护理知识及技能
耳鼻喉科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多样,患者往往存在鼻腔堵塞、听力减退、发音障碍、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生活质量不高,求医的目的是为了迫切解决这些问题,但患者也存在矛盾心理,解除痛苦的同时,希望治疗尽量简单无痛苦。如鼻腔大出血的患者渴求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止血,又极不愿意配合鼻腔填塞;又如咽喉部异物患者迫切要求取出异物,又不能配合医生利用器械取异物[2]。处理上,护士应耐心介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给患者亲切感,增加患者信心[5]。对于因为恐惧拒绝接受治疗的患者,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6],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3 优化服务流程
护士应本着患者就是“上帝”的原则,做到使患者在最简、最短、最优流程中得到诊治,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对于候诊、诊疗与诊疗后离去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应从患者出发,根据专科护理问题、患者关心点,全程监控,制订实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2.4 做好无菌操作,避免院内感染
根据耳鼻喉科医患之间的诊疗特点,交叉感染发生率高,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勤洗手、勤消毒,杜绝一次性用物连续使用。护士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消毒日期及标志、密封度、包装,不定期用试纸检测消毒液浓度,各类器械分类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感染科每月对各类消毒液、空气、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5 增加相应人员配备
耳鼻喉科每日门诊量基本处于全院前5位,因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服务质量减低,甚至容易发生纠纷,医院应该合理安排人员,对于业务量大的科室可以多派护理人员或护工协助工作,经过培训的护工可以担当门诊的卫生清洁工作,对一些需要陪诊的患者,护工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结语
耳鼻喉科门诊护士应根据各个患者的不同特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在诊疗前后仔细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自我护理重点、注意事项及用药方法,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或减轻患者疾病,起到一级预防作用,并可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门诊患者拥挤和急危重症患者居多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爱华,荆素卿,张玉平,等.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护理与管理[J].护理管理,2005,11(7):564-565.
[2]高晓红.耳鼻咽喉科门诊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7,(4):64-65.
[3]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4]吴清华.礼仪培训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91.
凡是以腹痛为主要症状,需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均被列为急腹症。因急腹症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在临床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诊断错误,治疗过晚,常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急腹症的诊断及处理。
1 急腹症的诊断
急腹症的诊断极为重要,需认真的分析和加以鉴别。引起急腹症的原因很多,各种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认真地、辩证地将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归类对比,分清主次、抓住特点、用逐一排除的方法,缩小范围,以便明确诊断。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1 是内科腹痛还是外科腹痛
1.1.1 内科疾病腹痛的特点 ①一般先发热或先呕吐后才腹痛;②腹痛部位常不固定;③腹痛程度多较轻;④压痛轻微、腹肌紧张不明显;⑤腹式呼吸常存在。
1.1.2 外科急腹症常有以下特点 ①多先腹痛后才发现呕吐;②腹痛部位较明确;③腹痛程度较重;④压痛、肌紧张明显,常有反跳痛;⑤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1.2 急腹症的性质属哪一类
1.2.1 炎症性疾病 一般起病较慢,腹痛由轻到重,持续性发展;体温常升高,腹肌紧张,有固定性压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1.2.2 梗阻性疾病 起病急骤,迅速发生腹绞痛(有间歇期、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早期多无腹肌紧张。
1.2.3 穿孔性疾病 腹痛多突然发生,为刀割样剧痛,范围广泛,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腹腔透视可见游离气体。
1.2.4 内脏出血性疾病 多有外伤史及失血性休克表现,腹痛及腹膜刺激征常较轻,腹腔积血>500 ml能叩出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有血液。
1.2.5 器官缺血性疾病 起病突然,为阵发性绞痛,易致休克,早期无腹膜刺激征,当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坏死时,才有腹膜炎的表现。
1.3 急腹症的病因 常见的急腹症有以下几种,可以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1.3.1 急性阑尾炎 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阑尾部位固定性压痛点或腹膜刺激征,伴有轻度发热和白细胞升高。
1.3.2 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 起病较急,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右上腹绞痛,畏寒、发热、黄疸较深,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1.3.3 粘连性急性肠梗阻 常有腹部炎性反应和手术史,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腹胀、可有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高亢,X线透视有阶梯状液平面,早期体温和白细胞不升高。
1.3.4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多有溃疡病史,腹痛剧烈为刀割样,腹膜刺激征明显,呈板状腹,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隔下有游离气体。
1.3.5 急性胰腺炎 多在暴饮暴食后发生,腹痛持续、剧烈,向腰背部放射,用一般解痉止痛剂效果不明显,可伴有早期休克,腹部体征较轻,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
1.3.6 泌尿系统结石 起病突然,腰部或下腹部绞痛,常向外放射,肾区叩击痛,无腹膜刺激征,尿中有红细胞,X线照片多显示结石阴影。
1.3.7 胆道蛔虫 好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青少年,有大便排蛔虫史,以剑突下钻顶样剧痛为特点,早期黄疸或腹部体征均不明显。
1.3.8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破裂常突感一侧下腹有撕裂样疼痛,内出血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刺激直肠产生坠胀感,可伴恶心、呕吐、昏厥及休克。
1.3.9 卵巢囊肿蒂扭转 表现为下腹剧痛,呈绞痛,伴恶心、呕吐,双合诊检查可触及肿物,张力大、不活动、有明显压痛。
2 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2.1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变化,及时掌握手术时机。
2.2 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急腹症诊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可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解决单用西医疗法或中医疗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疗效。
2.2.1 非手术疗法的指征 适用于病理损害较轻,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
2.2.2 手术疗法的指征 适用于病情严重、复杂,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坏疽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坏疽性胆囊炎,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者。
2.3 诊断不清时如何处理 对部分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急腹症患者,必须做到:
2.3.1 严密观察,反复检查,认真分析,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2.3.2 暂时禁食,慎用止痛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不能排除肠坏死和肠梗阻的患者,禁用泻药及灌肠。
2.3.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防治休克,控制感染。
2.3.4 遇有下列情况,应及时手术探查:①腹膜炎较重;②疑有活动性腹腔内出血、肠坏死或肠穿孔;③经一段时间积极非手术治疗,疼痛不减、腹部及全身情况未改善,甚至继续恶化者。
一、引言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否合理再次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辩论的焦点。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人民币是否应该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已引起广泛讨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中国大陆已于2009年7月开始着手试点改革,允许一些城市有资格的企业与其来自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的贸易伙伴进行人民币结算,这项新措施将有效的促进人民币计价贸易的发展。
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化通过出口价格进行传递,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当出口市场的货币价格变化小于汇率变化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中国大陆的贸易平衡和汇率政策受到了普遍关注,汇率传递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层次的了解汇率变化对出口商的盈利和价格竞争力的影响。同时,研究中国汇率的传递程度也能为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潜在市场选择提供线索。一般来说,出口商应对汇率变化的定价决策和计价货币的选择都取决于与市场份额,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差异性有关的同一组因素。
二、实证研究
本文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估计中国近年来汇率变化向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前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非常重要,而后者则往往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1.中国出口的汇率传递分析
人民币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2005年1月~2009年3月间升值了27.1%。尤其是2007年底和2008年初同比上涨较快,2007年11月的升值速度达到了高峰,同比上涨17%。
(1)总体数据分析。若以美元计价,中国大陆的出口价格指数自2005年初以来连续上升,并一直持续到2008年下半年。若以人民币计价,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化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5年的7%下降到2006年3月的-3%;第二阶段,2005年底至2008年初的波动约为0;第三阶段,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3月的9个月间,价格指数平均下降2.8%。结合中国国内环境,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生产成本发生了剧烈波动。受到能源、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产价格指数在2007年至2008年初之间急剧上升,并于2008年8月达到最高峰的10%。在此之后,生产价格指数则快速下滑,并随着全球商品价格暴跌而成为负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名义有效汇率每上升10%将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下降5%,外币价格调整另外的5%,价格调整将会影响出口商的利润水平。
(2)分行业数据分析。通过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可以对行业划分。每个行业使用前五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权重来计算相应行业的有效汇率。对于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性描述(见表)。数据显示,出口价格在部门层面变化较大,跨部门的平均变化是5%,而非制造业的价格上涨情况比制造业要高。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的出口行业中,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价格调整主要受国内成本的间接影响,而出口价格和出口商利润率方面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对于机械设备行业来说,汇率调整通过国内成本对出口价格产生的间接影响非常小,汇率调整的大部分影响都由出口商来承担。通过比较发现,机械设备行业比资源密集型行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定价特征,在汇率变化时,前者的平均利润率削减得比较多。此外,对于大型出口企业(即在各自领域有较大的全球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由于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其价格上调程度小于整个行业。
表面板数据统计结果
全部 非制造业 制造业 资源型产业 非资源型产业
出口价格(RMB)
平均值 4.9 6.8 3.4 5.1 1.5
标准差 13.7 17.2 9.8 10.0 9.2
实际有效汇率(NEER)
平均值 -3.9 -3.8 -3.9 -4.1 -3.8
标准差 4.5 5.2 3.8 4.4 3.1
边际成本
平均值 4.3 6.6 2.5 3.8 1.2
标准差 9.5 12.5 5.5 6.8 3.0
数据来源于:作者计算
2. 出口商品市场定价程度和计价货币选择的讨论
根据Engle (2006)的理论阐述,汇率传递与出口价格、出口商所用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的程度应该正相关。根据近期相关研究成果,绘制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定价系数和以出口商所在地区货币计价的份额图(见图),可以说明汇率传递系数和出口商所用货币间的关系。市场定价系数越低代表出口商的议价能力越强,汇率变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就越小。数据表明,美、德、英、法、意等国的出口商以本币计价的贸易份额较高,而市场定价系数比较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的出口商以本币计价的贸易份额较低,市场定价系数估计值比较高。这基本上表明市场定价程度与出口商在出口中使用本币的份额成反比,即应对汇率变化引起的价格调整,如果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中是价格接受者,那么就不能在出口中以本币计价,而只能使用进口商的货币或货币工具。
三、结论
基于总体数据和分行业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的市场定价系数约为0.44,这说明汇率向出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备的,汇率变化的一部分在出口价格调整中得到反映。
第二,分行业来说,非制造业应对汇率变化而作出的出口价格调整幅度大于制造业。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状调查
整理数学笔记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方法。所谓的整理,显然并不是纯粹的“记”笔记,而是重在“理”与“通”。所谓“理”,即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结构化地整理,使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连成片,让学生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所谓“通”,即融会贯通,弄清楚知识的前因后果,并学会反思。我也对班级40多名同学的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有做笔记的习惯的学生几乎为0,所谓的“整理”已退化成简单而机械地“记”“摘”“抄”,学生俨然成为了“记录员”。指导学生整理数学笔记,也是初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归因分析
1.没必要整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那些“聪明”的学生眼中的数学就是一门偏重计算、分析的学科,他们愿意花时间去做练习,研究难题,唯独不愿花时间去整理书本的知识点。一旦教师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他们就显得很不乐意,整理作业也草草了事,应付而已。
2.不知如何整理。对数学学科来说,学生每天的回家作业基本都是与新课相应的练习题。对于这个作业,现在的学生早已被训练得“得心应手”。而一旦教师布置做习题以外的整理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茫然不知所措。
3.没时间整理。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了,作业量也相应加大。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完全挤不出时间整理、消化、拓展今天所学的知识。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任何外在的教育力量和因素,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才可能真正奏效,任何教育过程在本质上都是客观因素向主观因素转化的过程。
三、有效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而笔者认为在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中也应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知识的整理权还给学生,学生做“主人”,教师当“观众”。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梳理知识结构图――理清知识脉络
1.知识结构图的概念。知识结构图通常是将构成某一主题的知识要素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用线条、箭头等连接方式B接,形成系统、清晰、准确的图表或示意图。这种知识结构图能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是一种整体建构知识的图形工具。
2.教师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构建知识结构图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予以一定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知识结构图的步骤归纳如下:①确定某一主题;②确定主要的概念;③确定概念的排序并连接;④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结构图的制作,教师适时、适度、适当地予以必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修改、完善。
案例1:在八年级学习三角形和特殊三角形时,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班级中交流完善。
这种让学生在制作知识结构图时经历了整理知识、整合知识,筛选知识,形成基本结构图、嵌入遗漏的知识、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知识结构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整理框架,主动修正与完善自我学习中的不足。
(二)整理同类基本图――突破关键难点
知识的把握不仅仅需要整体构建知识框架,更需要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概念、定理、规律等都具有相似性,学生容易混淆。
案例2:在九年级对动点求最值问题时,让同学们整理初中阶段常见的求最短线段的模型整理并进行比较联系和区别点。
1.基本的图形。如图1,2当点A、B分别在直线l的异侧和同侧时,在直线l上找一点C:①使AC+BC的和最小;②如图3,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点A与直线l上各点的连线中,AP最短;③如图4,从A地到B地经过一条小河(两岸平行)今要在河上建一座桥(桥与河岸垂直),如何选择桥的位置?
[图1][图2][图3][图4] [A] [B] [A] [B] [A] [A] [B][a][b]
2.常见的应用。
(1)如图②,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BC上一点,且CE=1,点P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PA+PE的最小值是____。
(2)如图①,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点E是BC上一定点。请在BD上找一点P,使PE+PC和最小。
(3)如图③,SABC中,∠BAC=60°,∠ABC=45°,AB=[22],D是线段BC上一动点,以AD为直径画O分别交AB,AC于E,F,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 [①][A][B] [E][C][D][②] [A][B][C][D][E][③] [A][B][C][D][E][E]
(三)师生突破变式题――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大,沉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深陷题海战术。过重的压力,过高的期望,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完全挤不出时间消化吸收今天所学的内容。如此日积月累,容易把知识学“死”。事实上知识是静态的,思维是动态的。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做练习题是必要的。笔者认为知识的整理也可以“以题”的形式,即所要整理的知R点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当然也并不是所谓的题海战术。
案例3:如图:AB平分∠CAD,CB∥AD,判断ABC的形状。
学生:CB∥AD,∠B=∠BAD,AB平分∠CAD,∠BAD=∠CAB,∠B=∠CAB,即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是A层练习。
问题1:变式1:折叠长方形纸片,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如图(1)) [A][B][C][D][C][A][D][B][A][C][D][B][A][D][B][C][E][图(1)][图(2)]
[图(3)] [C][D][A][B][D][A][C][B][E][F][A][C][B][E][D][图(4)][图(5)]
若是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内角平分线,如图:AB、DB分别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出CE与AC和DE有什么关系吗?图(2),也只不过是在CE与AD两平行线间夹了两个基本图形。
问题2:变式2:如果将以上两题改成外角平分线,又有什么结论?如图(3)图(4)有了问题1这个解决问题的经验所在,对于把角平分线改为外角的平分线的问题,学生会联想到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解决本问题。即三角形ABC仍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对于图(4),与本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对应的美。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真正的去发现,去探究。
问题3:变式3:如图(5),DB平分角ADE,EB是外角平分线,AB∥DE,探索AC、CE、D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3让学生间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学生会再次发现变式3的解决可以借助于本题例中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多选用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变式题组。通过做这些精选的变式题组,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习惯得以培养。整理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经过对学生长时间地有目的性地培养,班级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整理习惯。
2.成绩得以提高。在平时的单元检测以及期中、期末检测中,我班成绩一年一个台阶,稳步上升。尤其是处于中等、中等以下的学生,成绩更是有了突破性地飞跃。
3.潜能得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不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表现自己,往往会“绞尽脑汁”地思考,挖掘出异于同伴的地方。
(二)反思
学生整理后所呈现的结果,可能是教师意想不到的,也有可能是残缺的、错误的。知识的整理是一项复杂、繁琐、耗时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不同章节同一或相似的知识点的整理,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并能对学生有更加耐心、细致、娴熟地指导,从而真正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总之,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教师应当把知识整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整理中学会对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挖掘,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一、由易到难的处理
在学习中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能够脱口而出时,说明问题没有什么难度,作为老师不要放弃追问,我们可以顺着原来的思路将问题逐步深入下去,使学生的认识随着老师的追问而逐步深入化,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深入思考问题。这种先易后难式的提问,往往能引领学生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二、面对问题卡壳、不够全面时的处理
在学生回到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表达不畅、语言终止,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此时,作为老师要有耐心,针对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方面加以具体指导,可以进行相关提示,也可以由其他学生进行接力补充,在相互补充中,使学生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最终得到正确完整的答案。和谐的氛围下不仅解决了学生的思路问题,而且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面对问题跑题时的处理
学生的审题与判断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兴趣为标准,有时回答问题会跑到题外、课本外,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因势利导,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可以让他再读读课文、想想问题,这种边读边认真思索的方法,往往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学习上的兴趣。
四、面对问题冷场时的处理
问题冷场的原因往往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理解不通或理解不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这时,作为老师就要想法将问题化难为易,将坡度放缓换一种浅易的说法,这样易于学生理解,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指导小组学会评价
在小组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引导小组学会合理评价,小组往往在评价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碰撞,才能被激活,在评价中产生质疑、辩论,从而产生对抗,引导学生在评价上下功夫,学会评价才能激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