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4 09:29: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德育课程的重要性

篇(1)

自从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大纲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交际,语境这一常见语言学论著的术语被引进了中学和高校的英语课堂。但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似乎淡忘语法教学,误解了“淡化语法”的真正含义,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误以为讲语法就是不重视培养能力,因而英语课堂上,他们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为此,在新课标下英语语法教学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

一、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交际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观认为: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不可能像习得母语那样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因此,必须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把握英语的基本结构,才能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著名英语教科书专家亚力山大也说过,交际法要求用语言做事,用语言做事就必须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去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要承认语法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又不能把它当成唯一可用的策略。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是不切实际的。

二、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写作能力

英语语言学家D. A. Wilkins说过:“如果没有语法就很难表达思想”。由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学习语言的人要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才有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才能使写作更加规范和表达思想。笔者发现目前高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虽然在大脑中储存着大量的词、短语,但真正到用的时候却词——词组——句子,不能连成一线,词不成句,行文不通,写出的句子令人费解,不是缺少就是多谓语,或缺少宾语,没有完整的句子结构,所以出现大量中国式英语。例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think English is important 。由于英语基础差,在英语文章中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中式英语,屡见不鲜。还有很多同学作文中的句子都是同一句式、长短相近,所用句型也多是些there be的句子,而且全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单一顺序,缺少变化,读起来乏味、枯燥。

因此,笔者接手高三教学时,就着手系统地进行复习、巩固他们在中学所学过的全部英语语法基础知识,以弥补其掌握不牢之处,尤其是对那些语法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们的语法基础更深、更牢。反映在英语作文中,就是作文中的重大语法错误大大减少。

可见一定的基础语法知识对书面表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法知识越牢固,表达就越准确、越规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非常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

三、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

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整篇文章的理解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阅读量增大,知识面拓宽,长难句增加。然而长难句是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长难句使得语法不扎实的学生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导致整个阅读速度的减慢,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而此时语法知识扎实的学生却能利用语法知识,抓住句子的主干,迅速理解长难句。例如,2003年高考英语试卷阅读C篇中有这样一句话: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mathematician Pierre de Forma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theorem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 including a French woman scientist who made a major advance in working out the problem, and who had to dress like a ma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tudy at the Ecolab polytechnique。

此句共有 58个词,语法知识不扎实的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这句话不容易:但如果法知识扎实的考生能利用语法知识,抓住句子的主干,如主语、谓语和宾语,去掉定语和状语,这句话就一目了然,the theorem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可见扎实语法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长难句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迅速理解整篇文章。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基础语法的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语法是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写出正确、句式丰富多彩、行文生动流畅的文章,才能正确理解整篇文章。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34-01

在《八荣八耻》中曾经提到过:"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现在的社会中,随着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使很多学校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学校、老师、家长让学生成为了一些"考试工具"或者"学习工具","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就很形象生动的解释了这一个现象。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家长和教师开始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成绩,让学生一有空就开始学习、看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所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却连一个鞋带都不会系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而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的教育启蒙阶段,所以在孩子处于小学时,学校就应该多多开设一些科学课程,通过课堂来向学生教一些这个大千世界的客观定律,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见识,让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改从哪些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科素质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加强学校对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让科学教育成为每个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之前有很多的学校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用学生的成绩来评判一切,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方方面面都很优秀,都是值得其他学生来学习的。而现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端正我们这种错误的、刻板的印象,我们要知道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全身都是缺点,或许他们就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快,没有掌握一些考试技巧之类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端正学生的这种思想,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的。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就要大力展开一些关于《认识科学》、《认识世界》等相关的科学课程教育学生,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地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使学生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学生们能够清楚的了解这个世界中所存在的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能够用一颗科学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一些现象,让他们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做一名无知的人。

2.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现在的小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十分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十分喜欢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那些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注意力一般是不会注意那么久的。曾经听到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多多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我们不喜欢这么死气成成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我都快睡着了。"他的这句话让我有很大的触动,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想要把这一门课开设好,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这个世界中所存在的一些科学现象,让这一门课程发挥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在讲课方式上有所创新。因为科学课不像是语文、数学、英语这种主课的教育模式,在科学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用历年的所拍摄的纪录片,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让学生在震撼之余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为科学教学的开展开拓空间。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怀,将来为我国的科学建设作贡献。

3.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实践出真知"。

现在的一些教育模式,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运用这一门课程。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很贴近我们的生活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很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学生进行课堂教育,让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在学生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

4.结束语

篇(3)

隐性课程是针对幼儿园正规课程——显性课程而言的,隐性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在教育实践中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影响的因素。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隐性课程在教学中往往比正规课程重要,由于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幼儿学习发展的特征吻合,所以隐性课程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促进幼儿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在这里接受的教育犹如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着色,第一笔有时一辈子也不会褪色。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老人:“您是从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老师教他:不打人、不骂人、不拿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事自己做。由此可见,人最初接受的正面引导至关重要,它为诚实、善良的人的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幼儿学习与记忆多以无意记忆为主,模仿性强,所以隐性课程是影响幼儿情感和意志的重要因素。

二、隐性课程的宽泛性

(一)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

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不易察觉性和多样性等许多特征,但哪些教育内容应被界定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具有不可确定性,因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时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在我组织的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一只黄蜂飞入幼儿队伍,顿时引起一阵慌乱,我急忙走过去将黄蜂踩死,却发现全班幼儿用责备的眼光看我,仔细询问后幼儿告诉我:老师踩死了蜜蜂,我的行为违背了我要小朋友信守的诺言:“保护益虫”,我听了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个突然而至的隐性教育机会转化为显性教育活动,我告诉幼儿,刚才踩死的是一只害虫——黄蜂,黄蜂和蜜蜂的区别是我下一节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我会下载两种峰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以区别两种蜂。幼儿对他们在无意中感兴趣的事竟成了老师的主讲内容特别有兴趣,这件事既鼓励了幼儿保护益虫的良好心愿,又使幼儿懂得了说到就要做到这个既普通又朴素的做人道理。

(二)隐性课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隐性课程存在于各种教育和非教育活动中,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幼儿要做十个手指偶,活动已接近尾声,细心的朱鹮剪好了十个动物图形,只待黏好指套,往手指上一套,就能玩了,这时接孩子的时间到了,家长们站了一地,几个家长在咨询孩子的事,还有一位新入园幼儿家长因找不到孩子的衣物有点急躁,我吩咐朱鹮,帮新幼儿家长指出放衣物的柜子,朱鹮一边答应一边不放心地看着他的小图形,我急忙应承为他看管,他才跑去帮忙,可等我回答完家长的问题,发现朱鹮在瞪着我,样子很生气,我问他怎么了,他质问我:“你不是给我看着吗?”顺着他的手指我看到了他的手指偶,点数后发现少了小猪,我赶快在纸屑中找,最后在废纸袋里找到了,我如释重负还给他,并真诚地告诉他:“对不起”,这是对孩子充满自信的维权行为的肯定,让孩子知道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幼儿对“互相尊重、平等、温暖、可亲、关心爱护”等概念的理解,也是幼儿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对人对事态度的隐性课程。

三、隐性课程的可操作性

俗话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幼儿教师尤其如此,和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几乎全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这些活动并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另外隐性课程的内容宽泛,给操作带来难度,但基于幼儿园教育特殊性,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设计”具有良好教育效能的隐性课程。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现代教育理念培养的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有个性、有爱心、诚实、善良的幼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师幼之间的积极交流和平等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孩子的心灵,从而满足孩子心理及情感等方面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创设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教师的努力,还需要限制班级幼儿人数,这样才能使教师有精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师形象

教师形象包括两方面: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外在形象:教师的衣着是幼儿每天评议的话题,教师的形象也是一种特殊的隐性课程。内在涵养:教师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还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终身学习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唯一途径,科学的教育观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影响幼儿,做幼儿合格的模仿对象。

篇(4)

每一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授课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经常会组织公开课,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着,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互动积极,教师的授课都变成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讲着,学生却昏昏欲睡、索然无味,教师授课也毫无激情。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充满趣味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如,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地与学生在课上交流等。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活跃了,教学方法用对了,学生兴趣激发了,那么就一定能收获高效的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拓展知识

多媒体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产物之一,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便捷、舒适,而且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今,它已然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将原本呆板的语文课本变得生动、直观、活跃、真实,而且还能有效联系课本内容和客观事实,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加深印象。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课本上没有涉及,学生接触不到的知识,来拓展他们对于语文课程的认知程度,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课程,从而更加容易接受并掌握最为实用的语文知识。

篇(5)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 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形象语言,也是形象思维赖以进行的表达工具,因此,教学中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各种景观图等直观教具,必然能图文并茂,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一些难记的城市名称,教师可让学生先在图上找,再自己描,最后标出,这样在图上把知识记住。再如:一些河流像黄河、长江,黄河干流像个大“几”字,长江干流像个英文字母“W”,教师还可在黑板上画出此图形,然后让学生沿着图形分出上中下游,借助此图加深学生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2循序渐进,将地图教育贯穿于地理课程始终

地理教科书,从“让我们走近地理”开始,娓娓道来,由“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转到“我们怎样学地理”。在介绍的四条学习方法中首先提到“学看地图”,并将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地图基础知识,在不经意间传输给学生。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中不急于对地图下定义,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地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学生阅读以上课文后,对地图的神秘感、畏惧感荡然无存。新教材对地球仪、经纬网等内容的处理,则融合于“认识地球”之中。在如何解决地图生成过程中“把地球仪上的地图‘ 撕开’展为平面”的结果,然后跳过地图投影方法,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并了解虽然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直线,但在不同地图上经纬线看上去各不相同,陆地轮廓及面积也在发生大小变化。让学生既轻松感悟需要选用最合适地图的意义和乐趣,又留足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

3读图析图,有利于加强各方面能力

读图能力即从地理图像中检索信息的能力。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受教式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实践去获得知识。

学习“海陆面积之比”可通过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水陆半球图的叛读由学生自己得出“三分海洋七分陆地”的结论。这样比直接给文字结论好。

用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肢体语言的训练指图要准确。如指地理事物要指图例,注意纠正学生指图随意的不良习惯;指城市要指一点;指国家范围时要沿范围画一圈;指河流时应由上游指向下游等等。另外,“手动”与“嘴动-----地理语言表达”要结合。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具备在地图上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读图,学生不只是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读图和析图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加深对地理现象的时空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4绘图解图,有利于思维创新

人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在“看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进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地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

绘图又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创新就是敢于独立思考”。绘图时,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创新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迸发。例如,我们在学习《亚洲的地形》、《世界的气候》、《地球的运动》的等章节时,曾多次采用让学生描图、绘图、图文互释等方式进行教学。在简化地图、动手绘制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地理名称及其位置分布,而且能独立发现一些分布特点、地理规律,学生自己总结概括的过程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断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着他们去进一步学习探索。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引入、各种绘图软件的开发利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地图及各种图像以符号和图形传输巨量的地理信息,大大减少了冗长的文字描述,形象生动且比较准确地传达信息。学会读图和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有助于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地图教育的重要性。

5、应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98

对于语文这门课程而言,无论是小学语文、初中语文还是高中语文,都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底蕴。尤其是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语文这门课程往往是传统文化经过千年传承后的沉淀,其中蕴含着无穷多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时候有必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

同时,初中语文这门课程又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分值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又不同于数学这类科目,由于其阅读理解、作文等主观题目的存在,其答案往往不固定,因而导致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成绩往往较低。很多学生觉得阅读理解类题目和作文题难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他们的文学修养不够,书读得少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不强,因而导致其得分不高,所以学生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分数,势必要加强阅读。

一、利用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精髓就在于阅读,这里的阅读不仅仅包括现代文的阅读,还包括古文诗歌和外国文学。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受益终生的事情,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精品文学作品,而在思想上醍醐灌顶获得升华;又或者学生可以在通过读书,对人生的意义豁然开朗,充满希望等。

因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往往对学生百利而无一害,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身上散发着不属于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成熟和稳重,我注意到她经常在课间拿出一本书来阅读,有的时候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的作品《长恨歌》等,有的时候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百年孤独》等。有一次我便问她,为何这么爱读书,她平静地告诉我,她妈妈大学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引导她阅读,从小的时候讲故事,到后来让她自己读故事,一直到现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她的谈吐中,我几乎感受不到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张狂和浮夸,这种性格就像是傍晚的大海,祥和得让人觉得安心和舒服。

然而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而阅读课程往往是最好的平台和机会。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在阅读课前用生动的语言推荐几本文学作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学生才能够在阅读课上有兴趣读下去,真正进入到一本书的世界之后,学生的思绪和神经往往就会平静下来。阅读课程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然而只要老师和学生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二、通过阅读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普遍认为,初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类题目往往是最难的,他们总是认为阅读理解类题目的答案不好捉摸,尤其是理解类的题目,学生总是觉得莫名其妙,甚至压根理解不了。然而通过阅读,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多,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往往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说他们在做阅读理解类题目的时候,看文章的速度往往较慢,而且由于有些文章较长,他们很容易忘这忘那,在做题目的时候往往需要再看几遍文章才敢下笔。然而通过阅读课上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往往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通过阅读,他们能够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力。

除此之外,学生在增加自己阅读量的时候往往可以增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学生对于文言文或者诗歌的了解足够深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往往比较固定,碰到的时候直接套上便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长亭”“折柳”这一类词语,在文言文或者诗歌中的意思往往是“送别”的意思,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这种词汇,往往可以立刻推断出文章的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他们在考试中的基础扎实度,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类题目的成绩,保证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得分不失大格。

三、随着阅读量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了阅读理解类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类题目也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不同于阅读理解类题目的难理解性,作文类题目往往容易理解,文章都会写,然而高分却不好拿。针对作文类题目,高分作文除了对书写、文章主题有要求外,还对学生的语言流畅度、优美语句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文章流畅度还可以,然而读起来却毫无波澜,像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味道,语句中没有什么亮点,因而得分普遍不是很高。

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整理,将自己读到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定期进行背诵,这样的方式往往有利于学生对于名言警句、对于优美语句的积累,在脑中保留一定的文学存货,写文章的时候往往能够及时应用,帮助学生获得高分。

其次,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往往比喻较多,然而很多学生的修辞手法并不恰当,读起来缺少那么一点的韵味和道理。阅读恰恰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缺点,例如,学生通过阅读朱自清的《春》,往往可以体会到比喻修辞的柔美和和谐,有助于他们日后写文章的参考。

四、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83-02

在中国大规模引进现代设计教育的近30年实践中,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讲授式教学逐渐向更强调互动性、自主性、研究性的课题制设计教学过渡。然而在课题制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往往会过度看中西方的教学形式而忽略实施过程,略显形而上的空洞和机械。笔者认为如果在课题设置中教师能按照渐进性、个性鼓励、信息汇总与修正的次序由浅入深分层次设置每个阶段的课题任务,将会很好的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到设计的学习和实践探索中。

在课题制教学的课题设置上,要充分认识课题制教学的优越性,这样才会抓住重点,不让课题制教学成为学生眼中的作业制教学。在现代设计教育强调的美育、技能训练、创意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上,传统的讲授与辅导方式更多的会将学生导向被动的模仿、创新勇气缺失的方向。教育家阿普尔说过,“那些排除了过程、排除了事件冲突的课程,……学生只接触到那些既成的理性经验,并形成对这些概念的确定无疑的态度,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不可能对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课题的设置必须具有变化能力和发展能力[1],无论是单个课题的内容设置还是多个课题间的衔接,都要求其必须具有明确的阶段目的性、整体间的过程性,即课题的设置本身必须是有明确层次性和过程的互动性。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中引入课题制才能真正解决讲授制教学的弊端。

在一门课程的课题设计上,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将课题分步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呈现在课堂上,要坚决回避大而盖之的笼统性课题设置。其原因是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初学者对课程的认识是有限度的、对整个专业的认知也是有限度的。以“卡通形态日用品设计”课程为例,在做课程规划时首先授课者要理清这门课涉及的卡通情趣与城市文化、卡通形态的特征及设计方法、日用品形态设计的要点等重点诉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作为初学者,虽有激情但缺少办法和耐心这一基本情况,如何将他们一步步的吸引到整个设计、学习过程之中,是整个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

考虑到该课程的诉求及学生情况,笔者认为卡通文化已经是现代城市文化中一个非常鲜活和重要的文化范畴,大部分学生均有切身体验,因此第一个课题不妨设置为“卡通文化的特征分析及现有市场应用”,通过该课题研究过程让学生深入市场调研,先将生活中不自觉的个人爱好逐渐导向理性的造型分析、情感诉求分析,在这一阶段主要鼓励学生去分析在形态上为什么卡通形态会可爱、城市文化需要什么样的情感产品;第二步课题设置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赋予日用品卡通形态及情感特征”,通过分组进行设计提案、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去学习掌握设计技法并提出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创新设计草案,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要教授基本的设计技能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就是鼓励、激发学生在个人视角下对卡通形态的设计尝试;第三步课题设置应是深入式的,不再进行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创作,而是在学生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思维碰撞、设计交流后开始整合资源独立深化自己的设计提案,这样才能让整个课程既有前期的兴趣引导、头脑发散交流,也有后期的深化和细作。因此第三步课题为个人设计制作阶段,该阶段主要以个人的方式完善一个设计提案,可进行一对一交流辅导。

其次,在整个课题的规划上应特别注意课题的开放性、交互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自然而然的诱发他们对课题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这对传统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学生极其重要。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类型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许是合格听话的技术操作者、复制者,但难以成为大脑活力得到充分开发的创造者。而现代设计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其立足的根本是创新――创造新的形式美、新的交互体验、新的情感体验,这也是苹果、宜家等跨国企业的核心文化意识。创意需要长期训练更需要鼓励。如何设置好互动环节,提高课程进行中的互动性,将是促进自主学习和表达个性思考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而过于明确结果、缺少互动性和未知开放性的课题将导致学生忽略研究的过程、忽略设计过程中的乐趣而直奔结果,其训练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过度在意现成的教条经验,一个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因循守旧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

在笔者教授的“卡通形态日用品设计”的课题设置中,会在每一阶段的大课题里设置几个子课题,如“商场里的卡通文化”课题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市场调研,对现有的卡通元素产品进行分类,找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行业、目前卡通元素较少设计的行业,各小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以这种对立的方式将调查对象进行归类分析;“简化与夸张――异化后的熟悉面孔”课题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对象的特征,然后去除能够去除的细节,选择一种几何元素来重现该对象,简化后的对象要最大限度的突出观察对象给人的第一印象(即特征),该课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技能和体会现代设计形态美感;“动物的拟人化与情感传达”课题要求学生寻找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将其进行各种表情的简化、夸张并带入明确的情感传达,如哭泣的小熊猫、贪吃的小鸟、想减肥的小猪等等,要求学生首先要带入情感去观察对象,然后抓住特征传达出该对象日常不为人们所想象到的神态和情感,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抓特征和情感带入能力。以上子课题和其他子课题一起层层渐进,将学生引导进入整个课程的学习之中,虽然各个子课题内容不同,但基本原则都是强调立意的开放性即学生自利和个人角度解释课题的可行性、评价的互动性。即所有课题均公开讨论,教师只做引导性提问不做定论式的总结,可以反问、追问但不能轻易否定学生方案,这样更容易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有勇气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设计,然而不断进行的设计实践才是最好的提高设计能力的方法,设计教育需要耐心容忍初学者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设置开放性的课题、强调互动性的问答且在互相的答辩中引导设计方向才能够更好的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再次,课题制教学不等于完全放任,“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2],在完成前期的引导、中期的鼓励互动交流之后,必须给整个课题一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有创新性的设计提案,即归纳与修正设计阶段。在前期阶段学生从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了解到了不同角度的设计提案和构思,最终整个课题要回归到个人,个人能够独立归纳、修正完善自己的最终设计方案。在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规范、产业规范、市场规范,因为设计另一个本质是批量产业化的、是服务于大众的,如何吸纳城市文化而又不丢失个人审美特质,是每一个设计工作者最终要掌握的一个基本素养。在课题的最后阶段笔者主要倾向于一对一的辅导,该阶段的重点是通过修改方案帮助学生学会取舍、了解行业规范并强调个人设计特质。

最终,笔者在多年的设计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将课题分层次设置、突出开放性与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很好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作业量庞大(每天课后均有新课题任务)但教学过程流畅且课堂氛围积极、学生思维活跃,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团队协作、独立研究、形式美感、多角度思考、创意敏感性上均有明显进步。

综上所述,课题制教学首先要明确课题制的优点和核心任务,即:强调开放性、互动性、研究性并以此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进而培养出学生独立研究、坚持创新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作为初学者不能在课题设置上一步到位、单纯求大求形似而忽略内容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不妨以大课题下嵌套小课题的方式,循序渐进、逻辑清晰、重点递进的将学生引入到整个课程的研究、设计学习与实践中来。这样对培养具有设计情趣、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本土设计师具有积极意义。

篇(8)

成衣设计是以某个顾客群体为设计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手段批量化生产的设计活动。成衣设计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市场性,是针对消费者、面向市场、有明确限定性的设计。成衣设计师要了解市场需求,了解流行趋势,才能设计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服装。基于培养适应服装企业需求的服装设计师,为了提升服装专业学生的市场敏锐度,因此,作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成衣设计课程,尤其要重视市场调研这个环节的教学。

一 市场调研在成衣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

市场调研是产品开发设计的前提,服装企业在每季产品企划开发之前,都必须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使设计师能够有效得开发设计产品。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市场调研是学生相对比较直观的认识服装面辅料、认识服装品牌、了解流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进行成衣产品设计的前期工作。

(1)最直接的掌握面料知识

对于成衣设计来说,设计的第一步不是坐在房间苦思冥想如何设计款式,而是需要找到合适的面料。作为服装设计学生,首先要熟悉面料的成分,面料的性能,哪些面料对应于哪些风格的服装,这是服装学生在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也是目前各大院校服装教学的薄弱环节。通过市场调研,学生可以最直观的了解面料、触摸到真实的面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服装面料市场的供求信息,以及认识到最新的面辅料,同时在与面料商家交谈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面料知识

(2)强化对成衣市场化的观念

成衣的市场化特性,要求设计的成品能够紧密结合市场,“好销”是其检验设计师作品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通过市场调研,强化成衣的市场化特点,避免学生闭门造车。现在很多服装企业的老总对刚毕业的学生的评论是,缺少市场感觉。这确实也是目前我们所培养学生的弊端,过于学院派设计,只流于形式的设计,而缺少市场的认可度。通过市场调研,通过这种亲身感受、体验的过程,能够为学生毕业后从学校走到企业,打好基础,能够站在消费的角度设计服装。

二 成衣设计课程中市场调研的实施

在企业里,每季产品开发之前,设计部会组织设计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得进行调研。在成衣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参照企业的调研方法和内容,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开展。

(1)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由于要考虑到在校生的安全性、成衣教学的课时要求等客观因素,教师在任务布置前期,需将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市场调研,一般以2—5位同学为一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初次进行市场调研的胆量,同时也可以分工合作,获取更多地信息量。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和记录法获取信息。学生应准备小册子和摄像器材,如数码相机、手机拍照等方式记录消费者购买意向、服装的商品款式、面料、价格、陈列等等。

(2)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里,服装市场调研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较深入。在我们的成衣课程中,由于时间、财力等的限制,我们应针对专业特点、学习阶段,通过以下几种专题训练,完成调研内容:

1)面辅料市场调研

要求学生一是到专业面辅料批发市场进行服装面辅料的调研,并收集最新的面辅料小样;二是到服装专卖店、商场了解成品服装的面料成分,记录各种品类服装所用到的面料有哪些。通过此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迅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品类的服装所需要的面料特点,以及获得最新的面料知识。

2)品牌成衣设计特点调研

要求学生到周边的商场中去了解各大服装品牌,品牌名、品牌形象、商品的价位、色彩、面料构成、品类构成、当季产品特色、专卖店陈列形象等等资料,研究被市场认可的成品,学习其设计方法,同时,学会关注细节,能够抓住设计重点,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了他人的长处,同时是丰富了设计资源。

3)流行信息调研

作为一个成衣设计师,顺应市场流行趋势的发展,把握时尚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住流行趋势,才能够准确得设计出适销的产品。在成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流行趋势,一是用街拍和网络信息收集的方式,收集街上、商场、网络等周围环境中人们的着装,掌握住当季的流行信息,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感;二是关注欧洲每年春夏时装周、秋冬时装周的,让学生借助网络收集时装周的流行信息,分析流行趋势,主要包括流行色的收集、面料流行趋势的收集、以及流行的设计元素的收集和分析。

(3)市场调研的主要步骤

1)数据资料的收集

做市场调研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市场调研的数据资料的收集,通过这种数据资料的收集,了解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质量、性能、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的态度,对服装面料的要求,流行趋势的发展方向,为下一步成衣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导方向。

2)调研报告的撰写

市场调研的目的不是仅仅在资料的收集,更重要的是对资料的分析。商场调研结果分析结论,这是进行调研完整的程序。作为成衣设计课程的市场调研报告,应模拟服装企业的调研报告去编写,从调研报告的目的、时间、参调人员、以及目录编写等等都要做到细分、规范。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3)调研报告的汇报评价

最后调研报告以说明会的形式,让每组学生通过PPT的方式阐述分析结果,以及自己在调研中所遇到的问题,将资源与同学们共享,并让其他组员对本组所调研的结果进行批评建议,这样每个组都能学习他组的长处,也能认识到自己组的不足。当然学生的市场调研所分析的数据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客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于这个调研和分析的过程,在学生的调研过程中,肯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不愉快的合作,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工作态度,其次才是对调研结果的合理评价。

三 总结

成衣设计课程中的市场调研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的方法和内容,但可模拟企业的操作流程和部分调查内容,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按照企业模式去操作,如果有真实的企业项目介入成衣课程中,那是最好的。当然,通过市场调研,强化学生的市场感以及对成衣产品的设计实施都会起到明确方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由于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急需,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红火,社会上一些学校争先恐后开办学前教育专业,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以至于用人单位不时反馈现在的幼师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尤其是弹唱技能和音乐素养知识欠缺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学生的底子薄,在入学时对音乐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彻底消化吸收;第二,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不足,入学后对理论课程不够重视,造成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最终对技巧能力的影响较大;第三,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音乐素养的相关课程安排较少。目前很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强化的是儿歌弹唱的能力,殊不知儿歌弹唱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知,对歌唱的要求,对钢琴弹奏知识的了解,对声音美的追求,和对手指与肢体的协调能力的配合等等各方面,并不是每周一节声乐课、一节钢琴课就可以解决的。而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综合提升必定可以对她们的弹唱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一门音乐知识的综合学科,它并没有一个专业的学术解释,但却是学习音乐的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而且音乐素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动力。目前对音乐素养的普遍认识是:音乐素养是一门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创编、音乐赏析和中外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的课程,是我国各个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开始要求逐步增加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当前,在学习音乐素养上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在老师方面,认为一节课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用在乐器演奏教学上,哪有时间去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素养?这种想法,容易产生演奏能力与音乐素养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它直接表现出学生识谱速度慢,识谱错误率高,对音乐内涵不能领会,致使练琴效率变低,学琴周期拉长,压力增大,兴趣消失。在学校方面,如何快速培养一个零基础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学期内达到可以胜任幼儿园儿歌弹唱教学的需要,是培养机构的责任和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机构和院校往往比较重视技能教学,以便快速的完成培养目标。在家长和学生方面,忽视音乐教育规律,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一味要求老师赶进度,赶级别,只为了拿到证书而努力,致使老师只能舍弃音乐素养课程的教学,即使考级通过了,或是比赛拿了奖,也只能停留在会弹或唱一、二首曲子,其他什么都不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学习音乐者极大的不幸,也是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时间上的一种浪费。使得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以及发展缺少动力和创造性。

二、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一般是一周一节声乐课,两节钢琴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技能技巧的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了弹唱能力,而忽视了音乐理论课程的支撑,殊不知任何技能技巧都离不开理论知识,就像大楼的根基一样,只有根基牢固了,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建造高楼大厦。而幼师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可以看出幼儿音乐艺术的培养目标主要从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进行制定,因此幼师生的培养和教育不应该仅从弹和唱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而更应该重视音乐素养的综合教育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基础乐理知识、音乐赏析的方法、中外音乐的发展历史、音乐的和声结构、音乐的创作编辑等各方面。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入学的水平层次以及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和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她们的技能技巧以外,还应该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她们一定的补充,音乐素养的相关课程和知识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的课程比例,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还可以有更多的可发展性,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创作。尤其是基础乐理知识,儿歌创编、和弦编配以及音乐赏析的相关知识,有了这些理论知识的支撑,才可以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技能技巧能力的学习,也才可以更好的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幼儿音乐艺术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三、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学习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学习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歌弹唱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各个理论课程的支撑和铺垫,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钢琴技能课堂是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的。因此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和院系共同努力,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安排以及实践课程训练等全方位的重视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技能和音乐素养课程知识的学了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各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结合幼儿三至六岁的发展特点,重点培养幼师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表现的能力,运用肢体动作、或节奏韵律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学习音乐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参考文献

[1]刘川.《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测略》[J]北方音乐2013.10

篇(10)

一、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没有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还有一部分是家庭条件不太好,想要尽快学得一门技能,改变家庭生活的。也有一部分是面对如今普通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放弃传统的内容学习,进入高职高专院校想要学习一门技术,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学生。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走上工作岗位。

英语作为一项越来越实用化、日常化的交流语言,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但在现实教学中,英语课程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或是遵循在初中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只会上课学习,而不会应用。或是,因为本来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的学生基本比较薄弱,英语水平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听不懂,进而不愿意学。或是所选用的教材不适合本专业的学生学习,差池太多,学生自然就没有兴趣学下去。还有就是专业性的英语教学,对老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懂专业,老师自然就无法准确地理解那些专业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自然教学水平也就下降。这也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学习的普遍现象。

二、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问题

1.选用教材不得当,不适合本专业的学习

每所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会根据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或者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适当的专业设置调整。所以每年都会有各类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开设。在这个时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与之配套,以我们今天所讲的英语课来说,目前的现实情况中,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还是选用传统的英语教材,或者说不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英语教材。也这就造成了不实用,不方便,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不高,单纯的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了。

2.思想上不重视,教学方法没有特色

从学习英语开始,我们一直都是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目前的一些高职高专中开设的英语课程还是传统的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学生也都是因为学习而学习,因为考试而学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特点不明显,也无法为以后的就业应用打下基础。

3.师资队伍不整齐,教师专业性知识缺乏

各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不整齐,懂英语的老师专业知识不会,而会专业知识的老师,可能英语水平不高,既懂英语又懂专业内容的老师,相对来说就是少数了。但是由于各专业性质特点不一样,英语专业词汇较多、及涉及专内容复杂的情况下,没有专业知识的英语老师在授课时,会因为无法准确的理解,给教学内容带来偏差,这也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4.学生基础不牢靠,学习效果不明显

我们之前也提到了,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英语学习还是停留在原先应试教育下的状态,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或者本身就有些跟不上教学水平,学习的效果和优势自然就不明显,不突出。

5.硬件设施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生源不足,教学状况不佳,无法得到相关教育部门更多的资金扶持,在办学条件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还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就是民办性质的,更多的是注重利益的收获,而不想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而英语学习所要用到的英语教室,远程英语教学,优秀的外教,等等,这些师资力量都是无法全部达到的。因此,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能走常规学习的路线,更没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学习能力不足的一个方面。

三、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学习的措施

1.改变观念

要想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的学习水平,就首先要从改变观念开始,这是创新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学习的关键。英语学习不能只当成一项日常课程来看,更重要的是它是将来就业工作的一大优势,和另一项专业技能来对待。从观念上、思想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性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排除因为害怕学习英语,只会不用的心理因素,从而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2.因材施教

教材选择的得当与否决定着教学成果的优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教材选择上,一定要区别与其他普通院校,公共英语只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不能代表他们的应用水平。所以在选择教材时,要针对本专业特点,选择对本专业,即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的要求来选择,经专业性相近的内容来学习。这样既学习了实用的英语内容,又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双方面都有利。

3.创新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虽然已经成年,但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还是有些学生气,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他们学习的高涨热情。并且,专业性的英语词汇量较大,专业性较强,因此学习起来十分的复杂难懂,难免心里烦躁学不下去。这样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要懂得教学的艺术性,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改变学生消极的一面,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学习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学而为用之。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和改进,不能再是以课堂上以照课本内容硬性灌输,而是可以多采用一些如“情境模拟”“场景会话”“英语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从以往的“写”向“听”和“说”方向改变。英语课堂多采用英语交流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形成英语氛围,给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他们英语的应用水平。

5.教师的专业性培养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造成专业性知识理解不透,日常教学存在偏差的问题,要加强重视,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英语老师所担任课程的该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高教学质量,将专业性的英语学习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6.丰富的英语交流活动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各个行业单位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这类学校一般都会经常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或者到工厂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学校可以侧重点的开展英语实用性比较强的工厂企业,或者实践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那些课本上的知识,效果更为明显,英语水平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工作沟通、加强联系的重要工具之一。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英语课程也被当作了一项重要的专业性技能来重视。因为需求,所以生存。近几年来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究,也形成了一套有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英语课程学习。这些具有英语优势的毕业人才,在用人单位都能够脱颖而出,专业知识和英语专长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外资企业的引进,以及本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广泛,一些用人单位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大多都会附带上一条,就是英语能力水平。因此为了能够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得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学生都迫切地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多学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应用性广泛的英语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强自己专业英语水平,对以后自身发展和工作需要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作岗位的应用需要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学生一旦从学校走向社会,将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在学校中学到的最基本的英语知识,或者只会用英语考试,那恐怕将会因此而错失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因为在工作中,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日常文件,有可能都会用到英语,这也是竞争工作岗位最有力的一项技能优势。

3.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需要

各企业对外贸易和交流越来越多,他们在选择人才时,都会优先选择会英语的人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目前各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不仅是在外资企业,就连一些国企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英语水平了。在人才招聘会上对人才选择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英语水平高,还有就是在企业中对员工英语日常用语和专业用语的培训。如果一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去应聘,即使你专业水平再好,但英语不懂,恐怕用人单位也得三思而行是否留用你。

4.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很多专业,技术性要求比较高,也有的新兴的专业,可能中文的学习资料不多,为了能够更多地学习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如果英语水平较高的话,可以翻阅英语资料,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反之,则达不到如此的效果。因此,学好英语这一最为便捷的语言工具,还可以向更深层次的学习递进。

5.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人才英语情况的反馈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毕生生在各行各业工作中英语水平的展现情况,用人单位做出的回馈,经总结整理可以看出。首先,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英语教材的选择,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听说和文件的撰写能力的培养。其次,就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学习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从商务会话,会议记录、对话交流等方面,加强运用性的学习。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论证可以得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关系到学生将来就业选择,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就连将来的生活实用,也将发挥到巨大的作用。

现在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都开始了英语学习,可见英语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出国旅游、国内交流,甚至看书读报、日常学习都要用到英语。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课程的需要了,这就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学习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他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强,而他的内容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特殊性质,要在学会学透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将所学专业与英语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或者社会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以将来就业和工作需要为提前,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在如今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英语技能与专业技能同步的情况下,英语技能比较突出的学生,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较早毕业一两年的学长学姐的反馈,以及社会上各媒体对就业市场的分析,用工单位的招聘等情况的影响,更有利地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促使这些学生更积极主动,自觉地去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由此,就可以看出,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文婷.高职高专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以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06).

[2]熊金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上一篇: 医药行业企业文化 下一篇: 小学语文老师评课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