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42: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会j q x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能够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j q 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学会j q x和单韵母的拼读,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j q x的三拼练习和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难点:ü上两点省写规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复习声母,区分b p d,为下面记住q做铺垫。
师: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咱们已经认识很多朋友了,让我们再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1)课件出示:b p d。
师:小朋友,瞧,这是三兄弟,让我们边读边观察它们都是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的。(b p d 都是由一竖和一个半圆组成的。)谁来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手势做拼音操,巩固字母的形。
师:看大家那么会观察,就再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这回老师做手势,大家一起来猜,看谁的反应最快。
(二)学习声母j
1.学习声母j的音和形。
(1)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三位新伙伴,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课件出示j q x的卡通形象)
(2)教师引导学习j,课件出示母鸡配上j的图片
师:图上画着什么?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一读这个字母吗?
生:图上画着一只鸡抬头望蝴蝶,所以我觉得这个字母应该读j。
(3)师小结:是啊,它名字跟母鸡的“鸡”差不多,但是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板书:j)
(4)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仔细看。
(5)学生试读,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6)开小火车读,齐读。
2.记住j的形。
(1)看图启发想象,你能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j”吗?
生1:“j”像一只伸着脖子的鸡。
生2:上面的“·”就像鸡头上的蝴蝶。
(2)引导学生用编不同的顺口溜或儿歌,发散学生思维。
生:竖弯加点j j j,鸡追蝴蝶j j j ;黄毛小鸡j j j 。
3.书写声母j。
(1)学生仔细观察拼音格,说说你认为j该怎么写?
(先说占哪几格,再说笔顺)
(2)师范写,学生抄写字母,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会读j , 还会认、会写,和j交上了朋友。
(三)小组合作学习声母q和x
1.师:仔细观察两幅图,用刚才学习j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一学,认一认,写一写。
2.学生试读,教师正音。开小火车读,齐读。
3.教师巡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1)学习声母q。
A、学生根据“七只气球”判断q的读音。
B、正音:小老师带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C、比较q和j的读音,总结出j不送气,q送气。
D、学生借助图形自编顺口溜,记住q的形。
(左上半圆q q q , 像个9字q q q )
E、书写q:观察田字格的位置,描一描,写一写。
(2)学习声母x。
A、学生根据西瓜的图片得出x的读音。
B、用多种方式练读x。
C、学生借助图形自编顺口溜,记住x的形。
(刀切西瓜x x x ; 像个叉叉x x x 。)
D、书写字母,学习新笔画,强调x的笔顺,学生练写。
(四)学习j、q、x与ī的拼音
1.出示j—i—ji ,指导拼读。提示“j”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比较声母j与音节ji的读音不同。(双轨火车对比读)
2.请学生上台加上声调,当小老师带领小朋友读。(注意加声调时“ī”字的点要去掉)
3.读儿歌巩固音节:
jī,我有一只小花鸡。
jí,今年我上一年级。
jǐ,汽车上面真拥挤。
jì,弯腰来把鞋带系。
4.出示音节qī、xī,指名拼读,带调拼读。
5.读儿歌巩固音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朋友们站整齐。
大家一起做早操,
天天锻炼身体好。
(五)学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1.师:看,老师又请出了几对朋友。板书:j—üju
q—üqu
x—üxu
(1)请大家大声地拼拼看,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说出ü上两点不见了,就在后面的u上涂上红色,引起学生的注意)
(2)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j q x带小i出去玩,小ü也要去,急得直哭,j q x说:“别哭,别哭,你先擦掉眼泪,我们就带你去。”小ü听了忙擦掉眼泪,拉着j q x的手出去玩了。
师:大家要记住j q x和ü拼出的音节,要去掉ü上的两个点。老师教你们一个口诀:
小ü见了j q x,擦掉眼泪笑嘻嘻。“眼泪”是什么呀?(生:ü上的两个点。)
2.回归整体,再次拼读巩固。
师:记了口诀,你能把它们拼得更好了吗?
A、练习拼读拼读音节,拼不好的地方多拼几遍。
B、指名读、齐读、分组赛读。
3.音节加入四声再次练习拼读。
师:看,现在我给朋友ju戴上了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jū jú jǔ jù)
A、同桌一起大声拼一拼,拼不好的地方要互帮互助,建议大家带上手势读。
现代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学课程是中文师范专业学生一门重要课程。在语文教育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信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语文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语文教育学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程式要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1对案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案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中,含有详细的问题和教学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条件有:①问题:教学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单纯叙述,那么只能称其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选择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对某一道理进行反应,进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③在语文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是发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师主管随机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他人信服。一个教学案例所包括的三个重要条件如上,那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读,就是要对案例中的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育学老师对案例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努力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引出案例中的额问题,进而对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学观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案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设计之间存在不同。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笔者在对语文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确立。语文教育学的课程教育中,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评审,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案例的具体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优势会存在教师无法控制的现象,如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故而,在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师提出了有关案例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教学案例中的重要问题种类有哪些?(2)案例中老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对案例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研讨作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2.1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在语文教育学中,学生要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件的交流,进而有效保证了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对小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小组成员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别平均,组间能力相当。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充分融合,并让每个小组的观点不断完善和成熟。2.2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控制。在语文教育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强调,但是如案例阅读时间果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就会使教学节奏变得异常混乱。因此,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阅读案例时间和研讨案例的时间),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案例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2.3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和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局面产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学应用在语文教育学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后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作者:李伟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09-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经验中得到高质量的学习,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成长,使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小学语文本就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对教学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和教师都直接参与,对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本文对在小学语文中采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一、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较强,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的课堂只能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呈现相应的教学案例,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对事件的解决策略,最大地实现实践性。同时进行教学案例的赏析和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技能。该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成为探究活动,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共同讨论下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承担更多的相关的学习责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因此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因此,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只有教师对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语文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其是不是符合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其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控制,在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而当学生探讨的话题与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总之,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成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主要的核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2.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慎重,既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还要根据知识点的形成。首先案例要有知识性,也就是说当学生对这些案例阅读和思考之后,能够得到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案例还要有典型性,它能够对学生有较为典型的教育意义。还要使其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这个案例中对学生进行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学习。而且教师选择的案例还要有完整性,不能够支离破碎,要有开头、讲解、过渡和结尾,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理解和学习。选择的案例还要出现在教学一线中,符合教学的实际同时有时代性。在选择案例时,首先推荐的是优秀的案例,但也要选择相应的普通案例或者有瑕疵的案例,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造。
3.评析案例。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相应的评析,在课堂上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内容。首先使学生快速地进行案例的阅读,对案例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然后使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和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每个小组有4个人或者6个人,每位同学都要陈述自己对案例的想法,并共同探讨问题,将案例中包含的问题都找出来,再一个一个地分析和讨论,由于学生的想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教师在最后要进行简答的总结和述评,对学生们解决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梳理,同时明确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使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总结,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
4.把握时间讲求效率。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对于时间的控制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每个教学案例都不尽相同,设计的重点也有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在准确把握学习重点的前提下对时间要有度的把握。节奏不能太快或者太慢,太快会使学生有急促感,紧迫的心理会让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太慢又会让课堂太过放松,不能够使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所以教师在案例的使用和环节上要下一定的工夫,把握好时间和课堂节奏,让学习效率最大化。
5.创新案例。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普通的案例,先使学生在这个案例中进行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认识到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试着进行修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该种教学方法进行良好运用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一、开设“读书课”,借助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需要长期的积累,因为语文素养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课外阅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历史,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必然寄托于阅读。
学生自如地穿越时空,频频与伟大的灵魂相遇,就能感受先贤智者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杰出的创造。指导学生阅读一个个文本的过程,就是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与文本后潜在的生命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古语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阅读好书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读好书。“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在贯彻新课标阅读目标时,我深深感到,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我与同组老师商议后,在高一学年率先开设了“读书课”。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两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为了使学生获得更深广的知识,在读书课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习交流方法:(1)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课外阅读资料;(2)展示阅读成果,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3)师生交流;(4)做读书笔记并适时展览。
在课上学生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可以口述,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等,形式不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品味生活,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二、走进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意识。在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直接体验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成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首先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此都是毫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学生会感兴趣了。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这样才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教师的教学素养上来。没有好的老师,便难以教出好的学生,只有老师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在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大大提高了。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再次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现在,教师工作很忙,压力太大,非常辛苦,但是除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最后要优化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凭一定的课堂教学技巧很难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一位语文素养缺乏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走上单纯以知识为学习目标的歧路。毋庸讳言,许多教师在母语修养方面离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一、树立较强的校本研究意识
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握好校本教研的特征: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生;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很好地利用教研组资源,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形成老、中、青全方位能量的互补,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校语文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年度中学语文活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开展:一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的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可将“创新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并归入到“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中来。
1.三月初各校教研组上报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促进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2.各校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若干节研讨示范课,选好上课老师,针对教学实际确立研讨课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备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听课出勤率,加强评课活动并有详细记载,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各校教研组也应在校内各年级组织好同类研究课。
3.各校教研组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适当安排校际之间的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将校本教研活动推广到全县各学校。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
我县有两所学校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有一所(自治区申报的教育部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本年度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各校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各校教研组要鼓励并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各校教研组要进一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一、两本教育教学论著,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从而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语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专题性研讨,并引导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课改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3.进一步抓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材教法”研究活动,全面推动语文学科教研氛围,确保资源共享。
4.继续做好课改系列调研工作,从内涵上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化为语文教师们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各校教研组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全面、深入地进行课题实验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各实验校课题组成员要经常交流、探讨,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及时做好成果汇总和研究备案工作,认真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教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学案例、论文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要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围绕课题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4.课题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跟进”环节的反复,来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受益。收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论文和案例以及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
5.“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本年度要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学校自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学段中的五个板块,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以取其一进行横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结合学情,按年级进行纵向研究。
6.组织参加四月初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活动。实验学校要有阶段计划和总结,要有作文方面的专题总结报告。“十一五”期间的实验学校将于2011年全部结题,要认真收集过程资料。
(四)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三月初学校将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上报教研室,开始校级达标活动,四月份必须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达标计划要有步骤、有安排,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以年初申报为准。
2.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研讨课选拔赛暨新教材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征集关于“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截稿时间为3月20日,并将征稿中的优秀篇章编辑成册。
4.为及时掌握中考方面的信息,有效地抓好中考复习工作,参加四月份州中考研讨会。
5.四月份举办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动。
6.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抽测的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8.组织好自治区第四届现场作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9.各校编辑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集”和教师“创新写作优秀论文集”。
10.参与县教研室《奇台教研》的编辑工作。
2011年奇台县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评卷、质量分析。
2.制定2011年度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工作年终总结会。
二月份
1.参加“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征文及评选活动。
2.全面展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这两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跟踪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
3.教研组长工作例会。上报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计划、达标计划以及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截止3月14日)
三月份
1. 初中课改经验交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赛活动。
2.组织参加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初、高中研讨课赛活动及中考、高考研讨会。(下旬)
3.准备第四届“春蕾杯”竞赛。
4.参与《古城教研》第一期的编辑工作。
四月份
1.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县级达标。
2.第四届“春蕾杯”大赛。
3.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研讨课活动。(二中、四中、天和、老奇台、西北湾、东湾)
五月份
1.各校教研组征集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教师优秀论文。
2.准备期末考试。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督促检查课题开展情况)
5.视导评价。(学校待定)
六月份
1.征集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2.认真组织期末考试、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参与《奇台教研》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七、八月份
1.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抽样分析。
2.对县级第三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考评。
九月份
1.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2.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何谓“阅读期待”呢?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渴求学习新知或者获得知识的一种状态。这种学习状态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进入阅读情境之中,进而爱上阅读。那么,基于学生阅读期待的教学如何实施呢?
一、用爱心去唤醒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阅读教学中,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期待,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愿意主动投身到学习的热潮中。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满怀爱心,能够真正蹲下来,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宽容学生,就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并爱上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笔者提出:“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小花、小草或者一些流浪在外的小动物吗?对于花草树木,或者小动物们,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每逢雨雪天气,你想过它们的归处,或者会给它们带来哪些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小姑娘。读完她的故事,你定然会有许多想法与大家分享。”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激励性语言的感染下,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唤醒,迫切地想深入文本,去获得新知,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学习效果显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课堂教学时,为了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教师运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想深入文本一探究竟的愿望被唤醒,从而为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用新知去撞击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教师不光要关注学习内容,还要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新鲜程度。在某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与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随时为学生补充一些新鲜知识,以使他们在现有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形成“信息差”。这样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使学生带着刨根问底的心理去破解心中的疑团。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一课时,笔者先把林肯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林肯小时候就是那么的优秀、风趣、幽默。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又趁机提出:“那么,长大以后的林肯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样教学,既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事物的心理,又可以使学生对长大后的林肯,尤其是参与总统竞选的林肯产生进一步探究与了解的愿望,有效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教学上,教师没有对林肯是如何与参议员论辩的事情过多地进行讲述,而是从林肯小时候的故事入手,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长大后的林肯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的关注。这样教学,以旧带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为学生的深入阅读与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用范读去感染
范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多大作用呢?有人是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的范读的:“听于老师的朗读,最起码可以少讲三分之一。”可想而知,范读对于学生的阅读影响力有多大。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想读书的愿望,教师可以巧用范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在上课一开始,通过《森林圆舞曲》的播放,烘托出一种森林里各种动物欢腾活跃的气氛。然后,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教师开始了声情并茂的范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随着教师范读的深入,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教师范读的节奏,轻轻地朗读起来。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与教师的目标高度一致,都想通过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深化了学生的阅读探究。
姜琪老师强调,作为一种科学探究,要着重培养学生和老师的科学素养,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张成平校长分享了他的感悟:“语文博大精深,数学精彩绝伦,科学实验一片茫然,因为缺失,所以追寻。”科学要用真理的路径去探索,要多元化,上出科学特色。接着马站乡朝云完小申丽芳老师上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弹力》,她自己动手做教具,在实验中大胆创新,步骤严谨。她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体现出了较强的扎实功底和对教材的理解。然后滇滩镇左所完小许丽玲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食物的旅行》,她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问题;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听了现场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说课和看了三位老师的说课比赛视频,实在是受益匪浅。他们的说课别开生面,让我们对科学实验说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先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公开教学――比较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走进作者,了解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
教学步骤:
1.复习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3.深入探究了解成因。
教学结果:课堂沉闷,学生发言较少,参与性不高。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案例二:公开教学――李煜词鉴赏
教学目标:在学习掌握《虞美人》的基础上,比较李煜亡国后同一时期的作品,深入探究思想成因,做到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教学步骤:
1.深入学习《虞美人》,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复习巩固李煜亡国后同一时期的作品。
3.深入探究诗人思想,走进李煜,了解李煜。
教学结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落实了教学目标,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两堂公开课都是讲诗歌,其步骤也基本相似,可是教学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
在教学第一步时,案例一中课前我自认为学生对这两首诗歌已经掌握,教学时直接提问“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异同?”如此大的问题,一开始就吓到了学生,这样就造成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和我出现了距离。教学案例二时,由于我不了解学生对李煜的词究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课前我让学生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让他们交流分享,这样学生对李煜的词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中我对《虞美人》的问题提了三个:这首词的情感核心是哪个字?作者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如此简单的提问,学生反应活跃,也和我一起真正融入了课堂。总结起来是,案例一中我把学生的水平想得过高,并没有真正走近学生,课前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案例二中问题从学生入手,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从学生出发,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国古代诗歌是一座文学宝库,在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和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诗歌鉴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重头戏。我认为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自身要扎实备课之外,还可在课堂提问上注意两个细节:
1.提问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紧扣教学内容,必须蕴涵一定的难度(诗歌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形象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其次,要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等)。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兴趣;问题过难,学生会有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提问一定要难易适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31
课堂教学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质兼美。它们给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教材中的具体范文为媒介,取其精华,让学生从中学会积累。
一、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古诗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自古以来,熟读成诵就是一种有效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教师就要根据所学文本的特点,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诵读,读出感情、韵味,这样文本中的语言自然会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苏教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是值得学生积累语言的范文。在教学时,笔者主要把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笔者鼓励学生像一名小诗人一样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诵读。这样,在激情诵读中,“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等优美的语言自然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们不仅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情感,而且也积累了语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依据文本语言的优美、适宜学生诵读的特点,鼓励学生激情诵读,熟读成诵。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感知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语言储备。
二、在赏析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教材中的文本有许多地方或用词精妙,或句子富有表现力。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如能引领学生就这些词语句子进行反复品味赏析,那么,将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
如,苏教版《槐香五月》一文主要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槐花飘香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赞美了槐香孩子们调皮可爱的特点。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午,桌上就摆上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句话用一连串表示“香”的词语表现整个村子都浸在“香”海里面了。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教学“清香,醇香,浓香”几个词语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品味,真切地感受到同样是描写香味,但是香的程度不同,一个比一个给人带来的感觉既强烈又浓郁,有逐层递进之感。在深入赏析品味中,学生自然理解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为运用语言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品味赏析的方法,使文本语言在表达运用上的优势凸显出来,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了媒介,促进了学生语言积累的向深处发展。
三、在表达运用的实践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内化。语文教材有许多优秀的范文佳作,这就给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要想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加有效,就要鼓励学生把吸收来的语言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表达出来。这样,可以真正把语言积累的目标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苏教版《莫高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莫高窟壁画的美丽景象。为了增强文本语言的感染力,作者在描写时用上了“不仅……还有……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把莫高窟的壁画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在教学时,根据文本中句式特点,教师让学生运用这种句式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而且还在具体的表达实践中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积累的学习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就我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希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指责。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如在与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的密切配合中,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春蕾文学社和小记者班,利用节假日及学校大型活动期间,进行采访及组稿,编辑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在校内外发行,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与理、化、生学科的紧密配合中,通过对理、化、生知识的系统了解,自行设计相关有益的实验观摩活动方案及趣味知识竞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促进了理、化、生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确立了“主动探究,主动展现,主动构建”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学好理、化、生知识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使胜利门中学的理、化中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市内同类学校。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理、化、生、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
而后又带领学生去市芦村水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增进了理性知识,为探究性课题注入了具有现实性、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的活力。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的方案,进一步加以论证,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引发了他们美好的遐想。
如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东林先贤的爱国精神,亲临东林书院旧址进行实地采访和参观,对进一步理解东林精神增添了不少新的材料和内容。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当时东林先哲们提出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深层次的探究,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利用秋游之际,在综合活动基地开设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通过各类趣味性、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强的活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光荣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扬和提高,使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