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09:51: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企的资产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深入的制度改革。虽然现在对于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国内普遍的看法就是国有企业在朝着“民营化”和“私有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实现股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国企的竞争力和活力,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国企改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资产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本文就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具体讨论。
一、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国企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
在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明确规定,使得国有资产在转让中出现了很多合法流失的现象。这是因为,我国国企的制度改革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法律规定不符合改革的实际,所以导致各种问题频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国有企业的资产转让没有对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所以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资产转让时,大多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不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利益相关者就利用法律存在的漏洞和自己职务,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第二点,国企的资产转让管理存在法律空白,这样即便发现在资产转移中存在非法占用的问题,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司法机关根本没有办法介入其中进行调查,最多只能采用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但是目前看来,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我国现行的资产管理体制,导致对资产管理仍然停留在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没有对其实行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
(二)国有资产产权失效,政府干预太过
第一点,国有资产的产权属于全体人民,这样就使得其产权缺少一个具体的负责人,也无法形成一个具有直接利益激励相关的主体。这种情况就使得资产的者不存在道德风险的责任问题,在他们不作为的情况下让国有资产发生严重的流失。由于缺少明确的产权主体,所以上到国务院,下到企业的员工,都是国有资产的人。在如此长链条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机制对资产进行管理,不能按照国家意志进行管理。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作为国有资产的人不用承担个人的风险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权利进行利益分享的,所以人才会采用不作为或者越位等方式来瓜分国有资产。第二点,虽然国有资产没有具体的产权所有者,但是法律却规定人有权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会导致人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过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因为产权人经常发生人动,就使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法更加不稳定,增加企业活动的风险。第三点,国有控股在企业中的比重太大,使得经常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理会等同虚设。
二、国企改制中预防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一)不断完善国企改制中的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中对资产进行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使得资产管理制度根本得到不到有效落实,甚至还存在很多违规使用国有资金的现象,严重危害了国企的资产安全。所以,要想预防国企资产流失的问题,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依据。所谓的资产管理立法,就是要对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规定,尽量减少国企自由发挥的权限,将它们的政府性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实现转化。比如说,国企改制会涉及到资产的转让,但是在相关的法律中,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股权转让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大多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这样就容易在进行国企产权交易的过程中,相关的利益主体利用法律上存在的漏洞,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专业立法之后,然后设立对应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并核对每个职能部门的权限进行明确地规定和划分,让国企中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预防在改制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的非法转移。
(二)全力解决历史问题,实行政企分离
在实行国企改制中,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政企不分家、产权管理失效、政府职能管理不当等,虽然很多国企在改制中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危害,但是却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导致它们成为影响国企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要想彻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就不能让政府完全掌握国有企业的管理权,让位于企业的自主管理,或者是政府对国企的管理要控制在企业和国家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要想确定这个范围,可以根据以下四点进行具体划分。
第一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国有企业,必须实行国家的绝对控股,其所有股权必须超过51%,并对这类国企的股票流向用法律形式进行严格控制。第二点,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行业,可以采用企业承包制的形式,其生产部分由企业完成,然后通过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形式中,企业和政府处于相等的地位上,双方都要按照合同规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第三点,对于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企业,国家只需要性对控股即可。对于这类企业的股票流向则完全以市场作用为主。采用这种形式既能让国家掌握一定的管理权,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是采用这种形式时,需要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相应调整,比如说,在企业股权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就要对个股人员的数量上限进行调整,避免一股独大。又比如说,增加名义董事的实权等。第四点,对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企业来说,国家控制则要完全退出,因为它一旦无法应对市场竞争,就会遭到市场淘汰。
(三)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
首先,实行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制度,避免他们将国企当成“铁饭碗”,抱着让企业养老的态度。同时,还可以不断完善他们的责任制以及监督和激励机制,实现经理人和企业的共赢。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国企的资产进行管理,让地方性的国有资产实现分级管理到所有的转变,实现信息共享,将对资产的监管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对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突出强调绩效考核,并将此内容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之所以要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性,改变过去以国家经营为主的方式,避免企业出现自我膨胀。同时,绩效考核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监管,并能灵活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引入市场化的淘汰机制。最后,实行关联方的监管制度。这个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国企可以和金融机构建立纵向的监管模式,由国家指定专门的银行金融机构对国企的资产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打破过去的利益链条。只有将以上几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彻底完善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做好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中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三种比较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国企改制中的资产流失问题。但是,受到笔者个人水平限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并不彻底,还有一些原因没有进行论述,比如说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等因素,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勇红.国企改制中资产价值确定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唐云松,李高新.国企改制中资产管理的痹症与防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4(11):105-108.
[3]孙非亚.国企改制过程中保护国有资产的对策分析[J].辽宁法治研究,2009,02(21):61-66.
[4]谢翠霞.国企改制中不良资产账务问题处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04(13):65-68.
二、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企业开始逐渐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且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国有些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不提折旧或者少提折旧的现象,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问题,难以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导致废弃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使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时,没有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就盲目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失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所需占用的资金数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限较长,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存在较为严重的固定资产浪费现象
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所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也比较多,往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的机制。具体说来,主要包括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底册记录不明晰、提前报废等问题。在有些大型企业中,由于企业部门或者分公司比较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级次也比较多,更易产生固定资产账目不明问题的产生。
(四)缺乏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
有的企业认为那些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具备什么使用价值了,因此就放松了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认为开展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反而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财力,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对于那些价值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来说,在其达到报废标准之后所能够实现的残值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对此类固定资产的处理,企业还是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
三、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不断完善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想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责任主体以及所承担的职责予以明确,这是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加强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确保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从源头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将固定资产的记录、核查等相关工作交由不同的部门或者员工来完成,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充分发挥。认真开展定期的固定资产盘查工作,对于盘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管理意识。
(二)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投资回收期
限也比较长,给企业的生产运营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因此,企业应当逐步构建出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通过集中采购,不仅能够使企业获得一定的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还能够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对此,企业可设立专门的采购中心,对各个部分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于其需要的固定资产进行认真预算,在统筹企业资金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强化企业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我们首先要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固定资产账簿。我们应该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例如企业的财务情况、企业的生存情况、企业的设备情况、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情况,对企业的财务记录、监督、内审等进行规划,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次,关于折旧费,也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计提,不得根据主管意愿随意提取,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也应报相关部门备案处理,以便查询及核实。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不断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对于不使用的、闲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处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对于企业来说,要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于企业闲置的、没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要按照企业的营运状况把固定资产分为正常运转、不经常运转、报废处理等类别,并针对每一类资产,按照企业制定的相应政策进行及时处理,实现资金的快速转化,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我们对于企业正常运转的固定资产,不能认为其正常运转了,就没有问题存在了,我们还应该从技术水平、经济合理性、资产使用的效率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若是发现固定资产技术陈旧、效率低下,应当及时处理。
笔者结合监理公司项目多,部门分散且固定资产多与杂的情况,以年度为单位,根据购买时间、初始领用项目部、购买的顺序号以及固定资产的类别来进行统一编号,并在资产上加贴标签,方便项目部以及公司财务部的统一管理。同时每项固定资产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对资产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管理者要保证资产的完整,及时告知资产的使用状况。财务部和各项目部固定资产管理者通过QQ群建立紧密的联系,来了解公司的资产状况。
日常管理中,各项目部管理者首先对于项目部所有固定资产的变动在固定资产表中要及时做好登记以及跟踪。其次项目部之间的调动,要办理好移交手续。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必须填写维修单,管理员在维修单上填写维修时间、固定资产编号、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原先的维修记录以及本次申请检修的内容,财务部根据维修单的记录以及维修部门检修后的反馈意见,给予报销维修发票,双方同时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记录登记。每月根据项目部资产的变动,管理者需要编制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同时新领用的人员填写固定资产领用表,财务部通过核对上交的这2张表格以及与管理者的沟通后,对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进行信息的更新,并把上交的表格留档备查。更新后的资产表财务部再次下发给管理员进行核对纠误,从而保证资产的账实相符。
如某国企存货类资产占用资金达4亿元之巨。超储量(经济订货批量以外)的存货只能占用资金而很难产生收益,它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三重压力:(1)增加资金占用费用;(2)增大存货资产的管理费用,如对超量存货的保管、防盗、防腐、防变支出等费用,从另一方面增加了资金的需求量:(3)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这种存货的超量储存所占用有时会使企业失去有效的投资机会。超储的原因,一方面属于采购计划不当,材料、备件的供应有时单方面强调供应充足,忽略了最佳库存量的经济性结构,造成存货的不良积压:另一方面是机器设备的改良和改型等使得已购存货因不能为生产经营服务而闲置:再一方面是已购设备的通用性弱,导致与之配套的专用备件总储存量上升:还有一点则是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的调运相对滞后,产销不平衡造成存货的积压。针对以上因素,有必要改变采购、调运模式:采购计划的制定要以生产计划为依据,物品采购要以市场与生产为二维选择,在强调生产供应充足的基础上,按所需品种、规格、型号分类制定采购计划,确定经济采购批量与最佳库存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安排采购资金,使原材料、备件适应生产实际需要。如实行“零库存法”,针对目前买方市场,大力推广“厂家库存”,这样既满足了生产的及时需要,又可减少有关材料存货的资金占用。同时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考核制度,强调采购的计划性、已购材料的流动性,在价格与质量上制定硬性指标(此处的价格含资金占用费),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强化供应与生产的有机联系,切实满足生产需要,满足经营者资金调配的需要,体现出采购是效益前提的观念。
二、完善债权管理,加大清欠力度,积极有效地增加现金流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如某国企业目前的应收账款已近470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0.17次/月,按9%的年利率计算,应收款项每月承担的利息为35.25万元,此项直接减少了企业应得的资本收益。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低下又延缓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了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益。鉴于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测,加速应收款项的回笼。首先,对有商品信用关系的对象进行信誉考察,决定给予赊销金额的大小;其次,建立应收款项的定期查询制度,及时了解有关信用对象的欠款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呆账、坏账损失的发生;再者,结合购销关系的稳定要求,为不同的信用对象确立相应的催收制度,结合运用销售折扣的方式加速货款回笼。要把清欠工作落实到各责任人,谁签字赊销就由谁负责收款,及时收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拖欠的给予责任人相应的扣罚。由此从总体上控制应收款项的额度,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货币性资产。
三、利用闲置资产投资,发挥技术优势,促进周边地区经济联合发展,增加投资收益
由于科技进步等原因,企业可能会存有一批被更新替换的设备,其价值总额在企业的存量资产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些设备对于周边地区及国内同行业其他中小企业来说,仍有可充分利用的价值。比如:某些设备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生产而被淘汰,但对一些资金紧缺难以购置大型设备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些设备仍然可以供其投入营运。这样,或租赁,或投资,变无用为有用,开辟新的收益渠道。以某国企的电动轮为例,目前已淘汰闲置10多台,原值总额近亿元,这些电动轮的运行成本已超出该企业的成本标准,对于其它中小企业则仍具运行价值(主要表现为对方不需一次性投入大额资本)。以此着眼,该企业可寻找投资、租赁对象,运用国企的技术优势保证闲置设备能
从承租单位获得收益:同时,企业还可针对闲置设备展开科技攻关,有计划、有选择地对一些闲置、淘汰设备进行改造、安装,使其重新投入营运。比如:企业将R―108电动轮改装成洒水车、运输车等,这样既节省重新购置设备之资金,又可减少闲置设备资金占用量,改善资产结构,使企业整体资产运营趋于更加合理,这些仅仅是对经济
性贬值或其它原因而导致设备闲置的一种对策。对于经营者,需要审慎运用资金,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更换进行全面分析,从资金占用、生产成本、经营效益等角度综合考虑,在设备更新时就做好淘汰设备的处置工作。对无法重新利用的设备应及时清理,及时回收残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资产的资金占用。
四、减少资产隐形闲置,提高资产运营质量
企业作为以生产经营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必须从生产管理入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及设备运营率。从目前情形来看,部分国企的设备运行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如运输车辆的跑空车、非满载、设备的开工不足甚至于停工待料等,这些实际上是一种资产的隐形闲置。从具体的生产过程看,资产的隐形闲置主要表现为:
(1)设备运营率低,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或离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如设备的完好率差、运转率低、生产台效不高等,以致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效能。(2)投资结构不合理,生产线配套性比较差,有些设备处于“大马拉小车”状态或停产半停产状态,从而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3)“在建工程”规模大、项目多、工
一、引言
目前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之下的必然趋势,其不但是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之下国有企业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并实现资产保值或者增值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国有企业和国家资产切实利益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之下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作用意义。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
缺少资产管理方面的观念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相应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整、未健全以至于完全不起作用又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具体行为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空间现象。与此同时,因为对可行性的试验不够具体和充分,不切实际的采购导致了设备因为技术的更新而被淘汰,周转的速度相当之慢,以及对物资的采购超过了储藏期,采用已经超过质量保证日期物资等情况,使国有资产浪费严重没有使资产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目标不具体也不清晰
使资产的使用效益增加是实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但是由于对管理的定位不是很明确、管理的目的不够具体以及清晰,进而导致对有效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体制的形成影响相当严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益遭受到影响以及限制,资本的使用效益也被影响了。造成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因就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目的不够清晰以及不够具体,进而使得整个效益的发挥还是比全社会工业企业的资产效益低,所出现的这个问题不仅仅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稳定发展道路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以及影响。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
由于当下国有企业在机构的设立方面仍然比较冗乱复杂,这就是造成互相推卸责任以及办事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根据有关记者的采访报道所了解,尽管当下很多的国企在对资产管理方面实施出了很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根据了解的情况看来,他们的企业仍然没有办法在资产管理的时候使管理体系以及构件系统得到完善,比如国有企业的日常支出经常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把关,然而所需资产到了以后,对于需要按一部分人进行管理和如何管理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也就导致了资金的严重浪费。因为国企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企的监管机制不是很完善,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等等,国企资产管理不当主要都是由于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例如单位闲置下来的物品不可以在企业里面利用以及社会回收的利用。除此以外,由于国企在对于资产管理的时候缺少监督管理机制,常常会发生账目不切实际的状况,使得国企的资产以及变化情况很难进行科学有效的反映。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法的分类
(一)按管理的环节分类
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配置是根据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所划分的监管方法。国有资产要进行配置才有进入到资产管理体系的资格,在配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国情和本行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还要对全部的调配以及购置过程实行监督和管理,使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得到保障。在调配和购置的过程中要明确知道使用资金的来源、资金预算要合理规划、行政调配与实际相符、政府的采购方式方法要求公开化等等。国有资产进行配置以后就需要对这些资产实行科学有效的使用,能够借助国有资产生产的公共产品以及资产出租等方法实行营利活动的使用,常常对资产实行维护和清查,实行定期的资产报告、建立账册是不管用哪一种使用方式都要求做的。通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一部分国有资产到了该实行报废的程度或者是实行资产的收储、转让对于国家来讲更加有利的时候就需要迅速的对这部分国有资产进行处理,还要把他们从国有资产管理的体系里面及时删除。
(二)按管理的主体分类
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主体包括很多个层次,按照国有资产的资金多少以及委托的关系能够使国家与之相关的监管部门实行直接有效的监督越管理,按照资产的具体情况来看的话,还可以让各级的地方单位和政府进行代为管理。
(三)按管理的手段分类
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手段是具有多样性的,主要的几点管理手段是:法律、经济以及行政管理。行政的管理方法在我国计划经济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经过行政单位颁布的行政命令来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情况下,他的主导作用已经渐渐失去了,但是仍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下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是法律管理,实行的时候还是需要强大而有力的执法机构作为保障,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得到保障。经济管理手段是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常见到的管理手段,它对于主体职责以及权利管理十分明确,以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对国有资产实行自由灵活的管理制度。
四、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目标
在增强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的时候要符合当下的实际,首先应该进行的方法就是要明确分析国企资产管理的目标。还要把国有资产的盈利当作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全部理念,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大的使用价值以及盈利就是国有资产的使用目的,决不要因为使用而去使用。要符合实际的使管理的思路以及理念得到提升,还要把国有资产的盈利作为一个企业发展所有经营活动的全部目的,在这个整体的目标以及全局的目标的引导下面来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管理目标明确得到成功地展开。
(二)完善和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增强国企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增强使用以后的监督就是指各个单位在处理资产的时候,需要做到履行审批手续,没有经过批准的不可以随便进行处理。在处理资产的时候应该根据准确的评估,来防止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清晰明确的了解产权的管理,使资产管理机制得到完善。为了使当下的国有资产实行多个部门的管理以及解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所以要实行必要性的强化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在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得到健全以及完善的时候,要用国有企业的视角观察,根据自己的最大能力使政府和国企之间的关系得到完善以及健全,还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服务,这就是在盈利效益以外的对于社会的效益,经过对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得企业的社会效益提高。
(三)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并重视具体细节管理
成功与失败都在于细节,国企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把管理工作做好就必须要得到细节的支撑。增强最基本的建设以及专项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经过资金的严格预算和编审,使建设资金的支出得到规范,使“三无”工程产生减少,避免资金的支付有风险,让财务管理延伸并且推动集团投资与建设的管理。认真仔细的研究、使年度的基本建设细化以及专项的投资计划,深入到现场知道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规划、建设部门以及基层单位进行主动的沟通,科学合理的使技改、基建及其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完美,阻止因为财务的问题而导致集团的投资与建设工作受到影响。安排要求合理,深入基层的调查与研究,使上下预算的准确度得到增强,资金申报不合理的显现要严厉打击,还要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一些,严格的处理预算的执行能力,杜绝挪用公共资金。对于ERP深度开发的契机好好进行利用,探索、思考怎么把投资管理平台的结算业务如何传到ERP财务系统里面,把投资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整理做好,要使结算的单据传入ERP系统能够生成凭证,使结算业务实现生成财务凭证的功能,而且还要形成预算报表以及投资建设报表的功能,形成投资立项、预算、结算、支付、合同签订一体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将因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受益匪浅。因此,即使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改革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为了企业发展和国家利益,国有企业必须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振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2,11.
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节下,我国汽车市场逐渐走上了一条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但是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自主开发能力仍然较弱,除了自主研发能力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竞争力弱,影响力小,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和维持力不足。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11年度《世界品牌 500 强》的名单,共有28家汽车企业进入榜单,而这些企业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国家,中国无一家汽车企业进入。而且在《亚洲500强》汽车行业的名单中,中国也只有一汽和上汽进入。这说明我国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差,品牌资产薄弱。
何佳讯认为国外品牌的“社会价值表达”高于国产品牌,而“社会价值表达”对“溢价支付意愿”具有最大的影响,这解释了消费者不愿意为国产品牌支付溢价的原因,对于中国市场中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忽视了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社会价值表达”,那么品牌评价的效度将大打折扣。孙国辉、杨一翁等认为中国汽车目前缺少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制造和品牌两个角度分析,在品牌方面表现在缺少独特的品牌个性,定位不清晰,不科学的品牌延伸、原产国效应等。桂波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做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汽车品牌构建的技术贡献率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应该依靠自主创新的方式使自己存活并壮大起来,自主创新使得中国汽车品牌资产有了价值积累的主动力。
二、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资产管理的现状
1.我国汽车行业品牌资产的特点。随着国内外汽车产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白热化。我国汽车行业品牌资产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品牌资产价值积累仍在起步阶段,急切依赖技术的革新。如同生命,品牌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也许一个品牌在起始之初根本就不存在价值,但是如果能够在初始状态抓住某一个侧重点,经过一系列品牌提升的运作,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一个有价值的品牌。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特别是许多关键零部件仍需要大量进口。因此,现阶段提升我国汽车品牌的资产价值关键还是技术创新,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价值和社会文化等“软实力”。(2)企业品牌资产和产品品牌资产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企业品牌资产和产品品牌资产是不同的概念。例如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北京现代等传递的更多是企业的品牌,而雅阁、雷克萨斯、mini couper等传递更多的是产品品牌。产品品牌的聚焦式持续发力使得企业品牌的信任效益逐渐被模糊,对产品熟悉对企业陌生的现象比比皆是。产品品牌无法与企业品牌进行有效联动和资源嫁接会直接影响后续产品品牌的持续盈利和整体品牌建设的积累。当然二者虽有区别,但可以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共同促进品牌的塑造。中国的许多汽车品牌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是盲目地将品牌直接延伸到高端领域,这样不仅“高端车型”得不到市场认可,还伤害了母品牌。
2.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与跨国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对比。根据2012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榜单,汽车行业进榜的是宝马、丰田、梅赛德斯―奔驰、本田、日产和大众,中国企业无一进入。2010年度的亚洲品牌500强中汽车行业10大品牌我国仅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进入,大部分实力品牌集中在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即便是进入榜单的一汽和上汽,也是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支持,自主独立发展的品牌竞争力十分弱小。
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直接表现着品牌的竞争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排名是对企业品牌最好的评价。下面这个表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同品牌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经过这些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自主品牌和舶来品牌无论是在品牌联想、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就要着手竞争力对标分析,通过对标可以帮助自主品牌企业认识到发展过程中与外资整车企业的深层次差距,借鉴外资企业的优点来弥补自主品牌的不足,从而达到核心竞争力的改善和提高。
三、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1.构建系统有效的品牌资产管理模式。我国大多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都没有建立独特的品牌资产管理模式,如何对自有品牌和延伸品牌进行管理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品牌资产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如何对品牌进行定位,如何开展品牌宣传,如何维持品牌忠诚度。整个品牌资产体系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需要组织团队的管理,更加需要收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尤其是一汽和上汽这样的大型车企,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企业实力,品牌资产管理体系的创新理应被提上日程,这样才能实现质的突破,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保持活力。
2.建立品牌资产的整合营销策略凸显价值主张。我国自主汽车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缺少品牌元素,产品定义和推广时忽视品牌效应,很多产品缺少显著的能够体现产品特点的固有风格和设计元素,而国外成熟车企在经过长期发展以后,其产品与品牌的融合度已经很高。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对同一款车常常有多个不同的诉求点,所以没构成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吸引力的要素。缺乏明确的价值定位使得国内自主品牌难以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效果。企业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类型,建立系统的、有条例的销售渠道网络,合理地制定产品的价格,避免进行价格战,并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水平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3.提高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含量。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轿车方面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平台。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成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创造品牌资产价值的主动力。汽车行业是高新技术行业,能够创造应用高新技术,并申请发明专利和技术成果,是汽车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汽车品牌的维护和保持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是汽车品牌管理的生命。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
1.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这些不规范的内部资产管理行为会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所属于国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管理控制权难以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国有资产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甚至回报低于投入;二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资产闲置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将一些还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却申报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满足自身的私利,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的所属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和企业只有配置的权力,不可任意处置。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资产购买、使用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时抽查。比如,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每月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以便监督人员将登记表与实物进行核实,从而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转让、报废工作,避免了资产的过度流失。国有企业在购置所需资产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参考企业的资金现状,再做出决策。资金的申请要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流程,并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国家财政资金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也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预算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申请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需要申报的预算数额,确定没有虚假的申报信息之后再对预算进行批准工作。二是企业要主动将预算工作渗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准确的申报预算数额。三是发挥预算工作的具体作用,使其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避免决策失误。
3.加强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目标,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抓住发展机遇,降低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主动改变上级约束下级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根据需求更为自由地相互交流、沟通,以更方便合理的利用各种国有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推进股权多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从而使得国有资产进一步资本化,这有利于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
4.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权责利关系
明确产权关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产权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几个员工,以增强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分红甚至职位升迁挂钩,做到有奖有罚,一旦出现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就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恶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的现象了。
5.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由于转让或者报废发生变动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将其变动的数量和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更高一层的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资产的处理状况,监督人员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这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流失。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从基本工作出发明确产权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作者:王宏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台
参考文献:
[1]林丽.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无形资产管理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姜文锋.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1)
[3]蒋晓红.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基于这一发展态势下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规模也越来越大。就目前现状而论,对国企固定资产采取科学化管理,不仅能为其自身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还能使之全局管理更为规范,发展更为稳定,从而使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得以更为充分的发挥是出实质作用。
一、国企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概述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究其特质,主要可归为下述几类: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数额标准;固定资产是非流动资产,可供长期使用;固定资产的获得方式有多种,可以由社会捐赠、单位自身制造和购买,也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获得。一般而论,国有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围绕以下几点:一是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固定资产表;二是相关固定资产的转让需要对接单位核对批准;三是设备报废也需要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之后再行销毁,并同期记录;四是要制定计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点。
二、国企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常见问题
(一)资产监管制度不健全
监督管理制度是约束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制度不健全使管理工作杂乱无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点盘查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部分国企固定资产在盘查过后,漏洞百出,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账务记录等现象频现;二是管理人员相关责任制度不健全,由于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管理不作为等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且无明确的责任制度和惩处制度约束;三是内部没有必要的控制制度,各个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二)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烈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及资产流失现象。由于受以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只是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而轻视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方法,对于固定资产的财务登记不规范;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因日常资产登记中的不规范操作,从而导致总资产金额与固定资产明细不符,影响固定资产的监控管理实效。
(三)固定资产分类不清晰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准确的分类明细,然而,现在由于固定资产构成复杂、分类不清晰,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比如,部分国企购置大量的设备工具,由于种类多、类型多、功能不一,故应进行分类管理,而在分类的时,则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参考财务、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仍无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标准,由此使得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变得更加繁琐。
(四)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
比如,部分国企虽然购买了设备和工具,但对其使用配置计划却不尽合理,相应执行措施难以到位;又如,部分国企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存在偏差,不考虑企业实际需求,认为固定资产是炫耀、攀比的资本,从而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导致购置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并未参与日常运营发挥其作用;长此以往,显不利于国企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学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监管体系
国企资产始终处于变动的状态,因此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清查体系。即各个部门要及时的将剩余物资进行清点登记,按月份、季度对所需物资、剩余物资进行备案,加强固定资产清算的监督管理工作,使之步入正规化;同时制定抽查监督制度,不定时对各单位物资进行抽查监督,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闲置的资产进行有效的利用,预防资产过量挤压,确保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应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规范清查内容和清查程序,确定清查结果的有效性,同步完善资产核算、审计工作,对固定资产审查的全过程予以严格监督管理。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高度要求化
即首要提高国企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以实现实际管理效果为目标,改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登记和管理,记录好固定资产的转让、报废以及其他变动情况,不能随意更改其经济价值属性,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的范畴和分类标准,制定详尽计划并给予定期检查与核对。
(三)提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境内4000家投资者对全球的163个国家和地区的6426家海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非金融类投资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31.6%;截止2012年年底,同比增长28.6%。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近十年对海外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投资规模在迅速扩大。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迅猛发展,“走出去”的脚步日益加快,对海外资产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011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重要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与《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展示了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提升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样有益于我国的企业凭借企业优势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其次,提升国有资产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可以防止我国的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使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实到位。最后,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国有资产在国有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鉴于这一区别,使我国的国有企业对海外资产的监管力度与监管水平的要求更高。总之,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对于企业本身还是对于国家的经济制度的巩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海外资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化、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细化、国有企业缺乏海外资产的管理人才、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
1、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化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不规范是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包括存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首先,国有企业存货管理不规范,对于一些在海外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由于库存管理流程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库存膨胀,存货周转率低,由此一方面造成了资金资源的闲置,使资金周转率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海外公司没有及时的计提坏账准备与清理库存,形成账面价值与实际库存不符,进而出现虚增账面价值的现象。另外,海外公司由于对成本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对库存管理进行职责明确化,造成海外资产的“腐败”现象。其次,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海外的许多公司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报废的审批手续不健全,对固定资产的处理具有严重的随意性,例如一些资产已经报废却仍反映在账面上,一些账面上没有记录的资产却仍存实物,这些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2、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细化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晰化是当前海外资产管理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一方面海外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国外的法律、政治环境等的影响,必须以海外公司的名义购置资产,这为海外资产产权的管理滋生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与国外的法律环境不同,一些海外公司的资产或者股权必须由公司内部员工持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外资产产权的管理风险。其次,境外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境内的投资主体很难对境外的资产产权予以明确化,并对其分配责任,这样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不能明晰化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的不明确。
3、国有企业缺乏海外资产的管理人才
海外资产管理人才是国有企业海外经营的关键。一方面由于缺乏海外管理的相关人才,导致管理者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海外企业内部的控制很不完善,且对当地的内外环境不能很好地了解,财务管理经验不足,缺少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最终造成海外资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海外企业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在不健全的监管下出现了极少数企业的中方负责人采取非法的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侵吞国有资产。
4、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
当前海外资产管理的又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首先,根据现在海外企业的财务制度的规定,境外企业的财务状况要由境内投资者进行管理,境外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完善,境内投资者不能为其配备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了海外企业内部财务账簿不清,资产负债表等报表不明确。其次,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在国有企业中往往更看重的是成本费用与利润的约束,境内投资者只是根据利润等指标进行考核,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没有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固定资产的制度制定不到位现象。
三、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强化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
针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规范化的问题,首先企业要规范海外机构的报告制度与财务管理,境内投资企业要向海外派送专业的财务人员,建立严格的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内控制度,尤其在汇率波动较大的地区和国家,要密切关注汇率波动和统一记账本位币,将会计报表币种与记账本位币调整一致,要及时更新财务软件中的折算汇率,保证折算后的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可比。
其次企业要规范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外存货变动进行准确有效的记录,而且要对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另一方面要对存货盘查的工作流程细化,在存货盘查时主要盘查账实是否相符,若有不符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另外要对库存中的存货库存时间进行统计,要尽量缩短库存周转时间,防止存货积压。
最后企业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予以规范化,一是海外财务人员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鉴定,例如有的海外公司按照税法规定要依据境内的法规进行账务处理,有的海外公司则要依据境外的法规进行账务处理,并根据相应的法规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二是海外的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报废等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审批,以减小国有资产的流失率。
2、固化国有企业海外产权管理
针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细化的问题,建议企业要固化国有企业海外产权管理。第一,对没有产权的海外资产,海外机构要及时地按照相关的审批流程进行清理或者过户,企业要定期对海外资产产权检核,加强海外资产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管理,若出于某些不可抗力原因必须将资产的产权以个人名义持有,必须由公司出具委托代持协议,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若海外资产产权转让,则必须按照《境外产权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产权转让严格化,要有序地经过多家企业的竞价确定转入企业。第三,要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进行统计汇总,对产权严格界定,依据国有股权委托管理办法逐步地选择部分境外企业进行试点管理。
3、加强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学习意识
针对国有企业缺乏海外资产的管理人才的问题,建议企业应该加强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学习意识。首先海外资产管理新员工与老员工都需要进行培训,尤其是财务管理知识。对新员工而言,培训有助于其对公司资产管理各系统进行了解和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尽快了解境外的法律环境及调整对境外企业的适应能力;对老员工而言,培训有助于其对境内外财务管理知识的结合。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机制,加大海外资产管理的培训比例。其次,要完善海外资产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在招聘时要严格测试其财务管理知识以及风险处理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激励老员工带动新员工,梳理员工的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知识,增加其新引进或者学习的相关知识。最后,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是使一个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不懈动力,企业不仅要通过不断地更新人力资源以促进海外资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经验的推广与应用,而且要对在条件艰苦的国家或者地区(如亚、非、拉)给予适当激励措施(如更高的福利待遇)以提高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的问题,建议企业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现场管理制度,要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度。同时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责任制度,对于新购置的生产设备和未报废的设备要及时的维护与保养,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固定资产的运营成本,间接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对境外经营管理资产的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外公布评价结果。最后要健全内控制度,增加海外资产风险识别点,对潜在风险做前瞻性的预测与应对。
四、结语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限于本文中所提出的四个方面,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也不限于资产、产权、人力与制度的管理。虽然国有企业在海外资产规模及效益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管理水平的不协调为国有企业海外资产隐藏了流失风险。如果想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将海外资产这个系统化的工程逐步分解,有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寻求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劳动生产资料、设备、工具等。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既能够维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1、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
当前,我国的某些国有企业依然在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上意识淡薄,依然只注重对经费的管理,只要求企业做到收支平衡。这样从表面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已经得到有效的管理,然而这样做使得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资产只有社会效益,却缺乏了经济上的效益。粗外,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着非经营性资产被非法占用的问题,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效能,导致出现资产浪费的问题。
2、固定资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联系不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尤其在固定资产方面,在传统的财务核算的模式中,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自身设有财务核算人员,这就使得对固定资产的调拨、采购等管理能够和财务部门在同一个部门进行。然而在当前财务统一管理的财务核算模式下,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分开的,在固定资产发生变动的时候,要管理部门提交相关的凭证给财务部门进行处理。这样就使得财务核算的原始凭证难以完整无缺地整理出来,很多固定资产的变动无法在财务上进行反映,财务核算的状况和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之间产生了差异。
3、资产报废缺乏监控
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一般要经过采购、调拨、使用、报废等一整套的管理环节,在固定资产实行报废之后才正式完成了其生产经营的使命。目前的国有企业一般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使用的环节较为重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然而多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却不怎么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已经在生产和经营中得到了应用,因此其报废环节已经不再是管理中的重点,很多的企业在废旧物资的控制方面有着很严重的缺陷。而目前的废旧物资市场也并没有得到完善,加上企业内部缺少有力的监控,致使报废环节中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4、固定资产的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普遍有着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固定资产的流失不仅对企业利益造成了损害,同时也是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损害。造成固有企业中固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产权和职工及企业之间的义务和权力没有明确的限定,使得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和实际的操作人员没有明确的义务权利划分。②固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得不到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上的重视,使得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极其不完善,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评估等环节的操作过程中没有法律和方法依据,使得其在工作中容易发生管理的混乱,也就容易发生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
三、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之外,还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起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并且改变之前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的效率,做好生产资料的管理和保护是必须的,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既是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基础,又是对企业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固定资产的香肠管理工作上还有着薄弱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能够和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还应该让固定资产的核算人员亲身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解,作好记录,以此来保证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工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制度,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得到降低。
3、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制度
完善报废管理工作,首先就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层的同意和批准,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同时为了体现报废过程中的牵制性,就不能把所有的报废程序交给同一个岗位上的人员来进行,在报废资产的销售中更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4、把管理职责细分到各部门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企业必须要把管理责任细分到每个部门中去,让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现代的国有企业,一般是从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财务三个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因此就需要给这三个部门以明确的分工,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负有对资产进行直接管理的责任,而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进行核算、检查和监督责任。
一、我国无形资产在会计中存在的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占有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强,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80%。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至68915亿美元,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都与其拥有的占绝对优势的无形资产密切相关。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远远超过有形资产,理应成为会计核算、监督的重心。但传统会计模式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相适应,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核算,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进一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而导致其提供信息的质量大打折扣。具体表现:
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根据2001年的会计准则,我国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商誉也只承认产权变动的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核算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而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里,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已达29项。由此不难看出,企业账面上的无形资产并不是企业全部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未能得到全面体现。这种对无形资产熟视无睹的会计确认模式有悖于知识经济的要求,甚至导致会计对企业价值及竞争能力反映的严重失实。
2.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全面。对于许多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由于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因此按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依法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并且不应在以后期间确认为资产。从制度条款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资本化所持有的谨慎态度。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衡量人群和国家贫富的标准将由传统的有形资产逐步过渡到以科技为中心的无形资产上。如果依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行业价值将被大大低估,而传统的社会财富评价指标将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投资人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3.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计量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绿色产品标志,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新无形资产的出现,使会计计量对象进一步扩展,同时冲击了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会计计量重心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
4.无形资产披露的不足。在现行会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披露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披露信息不充分。未披露全部无形资产,并且明确披露的有所确指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只是其实际成本的一部分,并非全部价值。(2)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项目之后披露,而且很多对报表信息使用者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因考虑谨慎性原则没有披露。报表使用者基于这些不充分信息做出的决策,可能偏离实际情况。(3)导致国有无形资产易于流失。如前所述,有很多无形资产没有在企业账上得到反映,反映在账上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也仅仅是摊余的历史成本。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改造及合资经营时容易忽略某些无形资产或者难以取得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二、对现行会计相应改进的建议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知识经济日新月异,会计也应做出适时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素应主要包括:(1)市场资产: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的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与客户的关系,如销售网、分销渠道、长期客户;品牌的信誉,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合同,如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济性合同等。(2)知识产权资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和技术诀窍,而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3)组织管理资产:指企业管理层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资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核心和主要收益来源。
2.将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在研究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在随后的会计期间也不确认为资产。开发费用如果能符合一些特定条件,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否则作为当期费用。开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是:(1)有目的地从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它。(2)具有技术可行性及商业可行性。(3)产品或工序可以清楚地确定,费用可以单独认定并可靠计量。(4)经合理预期的该项目未来所带来的收入必须超过所有递延开发费,加上进一步开发费用和有关的产品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5)有足够的资源,或者合理地预期能够得到这种资源来完成此项目。
3.无形资产计量的关键问题是计量基础的选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其计量应以产出价值为基础产出价值观——现值计量基础,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据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如果无形资产有确定的产出交换价格,并在特定未来期限可以按此价格收到,那么可视为应收账款。如果未来交换价格不确定,则可用现时的产出交换价格来代替。按照知识经济的定义,除反映知识资本的生产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分配使用方面的经济信息,以投入价值为基础反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如有些无形资产尽管具有明确的投入价值,但由于经营过程中的维护和发展,其所代表的未来能够创造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当初投入价值。又如有些无形资产可以确指,其未来所创造的经济利益也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但未必有实际的投入价值。投入价值侧重于资产过去的投入,相反产出价值更注重资产的未来产出。一个企业对一项资产产出价值的关注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未来效用期内产出最大化。
4.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披露。(1)凡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都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全面反映。对符合会计准则确认范围的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与计量,在财务报表正文中披露。对不符合准则确认范围的,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2)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可以试着改变一下顺序,以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价值取向排序,即按资产内含价值的高低排列。对于内含价值高的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不仅要优先报告,而且内容要尽可能详细。(3)对于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可参考阎达五先生提出的“三维会计”新思维,其报表体系是:三维财务状务平衡表、行为增值表、资产增值表、权益变动表,以及有关的附表。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一项制度的都应与它所的时期所属的环境相匹配,而我国加入wto,国外的会计行业将对我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会计行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尽快与国际接轨,以促进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对此2001年1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我国目前的需要,规范了无形资产的核算。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准则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项目的重要性。它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整体上增强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正如前所说,制度与它所属的经济环境要相一致。反过来,我国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所以,除加强制度的完善,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也应得到明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独立获取评估所依据的信息,并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要求评估师使用的假设应当合理,不得使用没有依据的假设。注册会计师应本着公正严明的原则来审计企业的无形资产账户的正确性等等。做到了经济环境的治理,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就有了环境的保障。这样它对会计行业乃至企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占耕.无形资产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