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09:42: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业素质的定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温胃舒片;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反相高效液相法; 定量分析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Contained in Wenweishu Tablet by RPHPLC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contained in Wenweishu Tablet. Methods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Kromasil C18 analytical column with methanol-water (55∶45, v/v) as mobile phase.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46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1.Results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used, there were no interferences found in the positions of Psoralen peak and Isopsoralen peak.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had fine linear responses (r=0.999 9)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5.06~30.36 μg·ml-1 and 5.02~30.12μg·ml-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Wenweishu Tablet were 97.64%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1.16% (n=6) and 99.42%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0.86% (n=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analysis is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with good repeti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of Wenweishu tablet.
Key wordsWenweishu Tablet; Psoralen; Isopsoralen; RP-HPLC;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nweishu Tablet is a pure formulated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de of twelve crude herbal materials Radix Codonopsis,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Radix Astragali Preparata, Cortex Cinnamomi, Rhizoma Dioscoreae, Herba Cistanches,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Fructus Crataegi, Fructus Mume, Fructus Amom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and Fructus Psoraleae by the method of boiling with water, concentration, dry granulation, tabletting and coating. Wenweishu Tablet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strengthening healthy "qi", warming and nourishing stomach,promoting "qi" circulation to relieve pain. It can mainly be used to treat patients and symptoms for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abscess, abdominal distension, belching, anorexia, chilly, acratia etc. caused by chronic gastriti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re the major active constituents of Fructus Psoraleae and also the main effective contents in Wenweishu Tablet. The Pharmacopoeia of China requires the total content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Fructus Psoraleae to be no less than 0.7%[1].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re furocoumarin compounds and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BGC823 cancer cell by Morphological and MTT assays in vitro[2].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re shown in Figure 1.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the major analytical method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s are UV-spectrophotometry, TLCScanning, GC, CGC, SFECGC and HPLC[3~8]. Since HPLC has the advantage of convenient and good repetition, thus in the study of quality control of Wenweishu Tablet, we choose the index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and establish a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Wenweishu Table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satisfying and will provide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of Wenweishu Tablet.
Fig 1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Psoralen (A) and Isopsoralen (B)(略)
1 Apparatus and chemical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 2690 Separations Modul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aters, USA) equipped with a 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and connected to a Millennium 32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 Model BP211D electronic balance (Sartorius, Germany) was used for weighing samples.
Psoralen (Batch number: 110709200310) and Isopsoralen (Batch number: 110738200309) were supplied from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Beijing, P.R. China) and their purities were 99.37% and 99.36% respectively by the identification from RP-HPLC. Wenweishu Tablet (Batch number: 050323, 050324, 050325, 050326, 050329, 050330, 050331, 050406, 050407, 050408) was supplied from Zhejiang Yi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The reagen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for the RP-HPLC analysis was of chromatographic grade (methanol). The water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for the RP-HPLC analysis was freshly deionized and redistilled.
2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2.1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and systematic compatibility testSeparations were obtained on a Kromasil C18 analytical column(250 mm×4.6 mm,φ5 μm)(Dalian chemical and physical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P.R. China) with methanolwater (55∶45, v/v) as mobile phase.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46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and injection volume was 10μl. 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used, the 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s calculated on the peak of Psoralen was 4341 and there was a complete baseline separation among Psoralen, Isopsoralen and other components with a good degree of resolution (Rs = 2.26).
2.2 The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solution, sample solution and blank solution
2.2.1 The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solution The suitable amou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dispersed together in methanol, mixed, a 20 μg per milliliter mixing standard solution was obtained.
2.2.2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 solution About 1 g of the sample (comminuted powder) was accurately weighed and dispersed in 20ml of methanol, extracted ultrasonically for 30min. After cooling, methanol was added to this mixture till the total volume 25ml, mixed, the filtrate was obtained as a sample solution by filtration.
2.2.3 The preparation of blank solution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prescription, other crude herbal materials in the prescription were weighed in the suitable amounts except Fructus Psoraleae. Us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Wenweishu Table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sample solution, a blank solution was obtained.
2.3 Interference test of blank solution10μl of standard solution, sample solution and blank solution were injected respectively into the RP-HPLC column 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described above. The results (Figure 2)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e same peak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ppeared in the same retention times between standard solution and sample solution, whereas there were no peak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ppeared in these retention times in blank solution, thus there were no interferenc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sample solution.
(A) chromatogram of the standard solution
(B) chromatogram of the sample solution (C) chromatogram of the blank solution
Fig 2 Typical chromatogram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略)
2.4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Wenweishu Tablet
2.4.1 Calibration curve and linear rangeAbout 5.06mg of Psoralen and 5.02 mg of Isopsoralen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dispersed together in 100ml of methanol, mixed, a 50.60μg per milliliter and 50.20 μg per milliliter mixing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was obtained. Then 1.0,2.0,3.0,4.0,5.0,6.0 ml of this mixing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were taken respectively in six 10ml volumetric flasks, diluted with methanol to a constant-volume of 10 ml, mixed, a series of standard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described above, 10μl of each standard solution was taken for measuring and the chromatograms were recorded. Afte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inearity,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described by regression equations A1=7126 2C1-3828 (r=0.999 9, for Psoralen) and A2=71 840C2-17 823 (r=0.999 9, for Isopsoralen), where A1 and A2 were the peak area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longitudinal coordinate), C1 and C2 we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horizontal coordinate), and r wa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 area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had fine linear responses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5.06~30.36 μg·ml-1 (5.02~30.12 μg·ml-1).
2.4.2 Chromatographic test of precision10μl of a same concentration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mixing standard solution was taken to continuously analyze for six times, the RSD of peak area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0.27% (0.6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as quite precise.
转贴于
2.4.3 Chromatographic test of stability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 sample of the same batch number was accurately weighed and the sample solution was prepared, and 10 μl of this solution was measured in 0, 2, 4, 6, 8, 10, 12 h within a day, the RSD of peak area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0.33% (0.4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 solution was stable within 12 h.
2.4.4 Chromatographic test of reproducibilitySix of 1g of sample (comminuted powder, Batch number: 050407)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ere determined after treated like 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sample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0.166 mg·tablet-1 (0.319 mg·tablet-1), and the RSD was 1.39% (1.6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had a good reproducibility.
2.4.5 Recovery of the chromatographic methodSix of 0.5g of samples (comminuted powder, Batch number: 050407)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put into six of 25ml volumetric flasks respectively. Then two of 4, 5, 6 ml of the mixing standard stock solution of Psoralen (30.40 μg per milliliter) and Isopsoralen (63.60 μg per milliliter) and two of 16, 15, 14 ml of methanol were added respectively, extracted ultrasonically for 30 min. After cooling, these mixtures were diluted with methanol to a constant-volume of 25ml, mixed, the filtrates were obtained by filtration, 10μl of each filtrate was taken for measuring and the recovery was calculated,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Psoralen (Isopsoralen) was 97.64% (99.42%) and the RSD was 1.16% (0.86%) (n=6). The results were shown in Table 1 and Table 2.
Tab 1 Recovery test of Psoralen(略)
Tab 2 Recovery test of Isopsoralen (略)
2.4.6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samplesThree of 1g of samples (comminuted powder, Batch number: 050323, 050324, 050325, 050326, 050329, 050330, 050331, 050406, 050407, 050408) were accurately weighed, and treated like the item “2.2.2”, thirty of sample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10μl of each sample solution was taken for measuring and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each calibration curve. The results were shown in Table 3.
Tab 3 Result of sample analysis (略)
3 Discussion
3.1 Selection of detection wavelengthThe UV spectrum showed that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had obvious absorbent peaks at the wavelength 244 nm and 245 nm respectively after UV-scanning via a 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thus 246 nm was selected as detection wavelength.
3.2 Selection of the methods of sample pre-treatmentTh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three kinds of extraction methods - ultrasonic extraction, refluxing extraction and Soxhlet's extr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 solution treat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had minimum impurities that disturb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nd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was the best. On further investigation to the time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we found that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could be extracted at the maximum after the sample being extracted ultrasonically for 30 min.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s compar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s (methanol, ethanol, chloroform, mobile phase and redistilled water) and different number of extractions on the results, which revealed that m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 would give better separation effect and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would be extracted completely from the sample only one time.
3.3 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Wenweishu tablet is a product derived from Wenweishu capsule with dosage form changed. The criterion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Wenweishu capsule is not sufficient since only TLC-scanning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soralen in the course of quality control (WS3-B-2629-97). However, in the study of quality control of Wenweishu Tablet, we chose indexes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as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and adopted RP-HPL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oth content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examination of methodology, the established method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is convenient, and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 with good repetition.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f National Pharmacopoeia,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 Press of Chemical Industry, Beijing, 2005, Vol. 1:129..
[2] GUO Jiangning, WU Hou, WENG Xinchu, YAN Jianhua, BI Kaishun. Studies o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Psoralen corylifolia L. and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he Constituents in Vitro [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2003, 26(3):185.
[3] LIANG Shengwang, LIU We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First Edition [M].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Beijing, 1997:272.
[4] Li Shouzhuo, PAN Haifeng. Assay of Psoralen and Isopsoralen in Longbishu Capsules by TLC-Scanning[J].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2003, 25(8):627.
[5] YAO Santao, YANG Bin, XU Zhiling.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compounds in Psoralea corylifolia by GC[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6, 31(7):394.
诉讼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合法权益的保护。良好的诉讼策略能够顺利的实现诉讼目的,甚至能够使案件“起死回生”,“转败为胜”,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制定、实施诉讼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实现诉讼目标,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总之,诉讼策略与案件的关系十分密切。银行经济诉讼案件标的额大,对银行的经营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更应重视法律纠纷诉讼案件的诉讼策略,以实现最佳诉讼效果。
二、商业银行制定法律纠纷诉讼策略的程序
商业银行制定诉讼策略必须持慎重的态度,不可敷衍塞责,图一时轻松,而导致全盘皆输。制定诉讼策略既简单又复杂,既要研究案情,在依据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做出是非判断,又要为维护当事人或自身的合法权益献计献策。就制定诉讼策略的工作方式而言,它可以用个别调查、个别走访、查阅卷宗、召开专题研讨会或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工作方式选择可以因案而异,总的原则是有利于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进行诉讼策略制定。
诉讼策略具有一定的程序。现代谋略运筹更具程序化。在办案过程中,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件,谋略并非必须严格地依程序经历所有阶段。但是,在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谋略中,这些阶段必不可少,且要依据一定的程序,才能形成高明的谋略。商业银行制定诉讼策略的程序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案情,确定诉讼目标
制定策略是为案件处理服务的,熟悉案件是制定策略的前提条件。作为商业银行的法律顾问,制定或参与制定诉讼策略,首先要全面地把握案情。对法律纠纷的起因、关键问题及现状应准确地掌握,对于法院已经立案的应诉案件要通过阅卷和调查来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查明纠纷产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和性质,掌握涉及案件的全部证据,并对涉案的证据进行认真的审核和记录,从证据来源、证据内容、取证程序等方面评断其价值,为制定策略提供必须的基础和依据,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能攻能守。对于准备起诉的案件,要认真分析案情发展趋势,分析被告可能采取的措施,分析随着案情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分析案情发展的最终结果等(有无胜诉可能、能否保障实质性权利的实现),把握案件中当事人的双方矛盾的焦点或可能产生的主要分歧。通过把握案件,制定诉讼策略,打有把握之仗,做到“诉之能战,战之能胜,胜之能得,百诉百胜”。
制定诉讼策略的实质是就一个具体、复杂的案件进行决策的过程。正确的对案件进行决策,其前提就是要对案件的问题进行分析。案件的问题无外乎产生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及主、客观之间的联系及实践方面。分析案情在确定诉讼目标过程中占据首要的地位,如果缺乏对案情透彻而中肯的分析,所确定的诉讼目标及诉讼策略就不可能正确。分析案情,就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具体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抓住案件的实质,明确诉讼目的,确定诉讼目标,对具体案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就是要分析各方诉讼当事人的利弊,分析各方诉讼当事人所举之证据,分析各方当事人的主要观点,分析随着案件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案件结局以及案件结局对其他案件和金融工作的影响等等。通过纵向分析,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找到根本性原因;通过横向分析,从问题发生的多种原因中,找到问题发生的最根本的、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在发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后,才可找到解决案件的突破口。
通过对案情的详尽分析,才可以客观、合理、正确的确定诉讼策略目标。诉讼谋略目标是人员为了解决问题,希望达到的案件处理结果。诉讼策略目标,是方案设计的方向,是判断策略方案优劣的标准。目标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诉讼活动的成败。诉讼策略目标的制订,必须达到下列检验准则:
(1)目标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针对案件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切中案件的疑点和要害。
(2)目标要具体。具有衡量目标是否实现的具体的操作内容,能够量化的目标尽可能明确数量界限,如索赔额、损失数等。对于较抽象的目标,采用目标分解的办法,把抽象的总目标转化为便于数量化的子目标。具体的目标还必须有实现的确切期限和有关约束条件。
(3)目标要系统。有的案件问题比较复杂,存在多个目标,这就要求人员从系统性原理出发,着眼整体,全面考虑多个目标的主次、先后等相互关系,确定最高目标与最低目标,建立起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
(4)目标要切实可行。谋略是否可行,取决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谋略目标必须建立在现实案件的基础上,而不能凭空设想,依主观愿望行事。
(5)目标要符合规范。谋略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政策,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代价。这是目标的规范性所要求的。
2.深思熟虑,拟定方案
在诉讼策略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解决如何达到目标的问题,即寻求达到诉讼目标的最佳手段和途径。据此,人员谋略活动进入第二阶段——深思熟虑,拟定方案的阶段。
(1)诉讼目标分析:有了目标,心中才能有全局。通过对诉讼目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来考虑诉讼策略,例如明确必须完成诉讼的主要目标,尽可能完成的第二目标,期望完成的第三目标等。对这些目标,还可进行定性和定量衡量,看在现有条件下能否实现,完成某一具体诉讼目标需要的时间,这样使目标能够确定得科学、合理、实际。
(2)制定对策方案:在客观、全面分析案情、分析诉讼目标的基础上,对每一过程、每一事实、每一证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能的解决方法、方式;对于涉及案件处理的关键问题则需要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以备选用。拟定的方案必须具有两性:一是齐全性。即把所有可能做到的方案全部拟定出来,以免漏掉最佳方案。这是保证选择最好方案的重要条件。二是排斥性。即拟定出来的方案之间具有原则性的差异并且互相排斥。所谓互相排斥,就是执行了甲方案不能同时执行乙方案。
简单的案件,可以直接设计几个备选的谋略。而较为复杂的案件,往往难以直接形成提供选择的几个方案。通常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轮廓设想;第二是细部设计。轮廓设想阶段,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提出各种各样可以适用的谋略。这时候提出的各种谋略方案,可能仅仅是一种思路,而不必过多地考虑细节。因为过多考虑细节,倒会束缚人员的思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阔多种思路,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轮廓设想时产生的谋略方案,只有经过进一步精心设计之后,才能加以选择取舍。轮廓设想时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谋略方案,需要先行初步筛选,淘汰掉一些不可行的方案,而留下几个比较理想的谋略方案作细致设计。如果说,轮廓设想阶段需要的是大胆的创新和丰富的想象,那么,细致设计阶段需要的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冷静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细致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谋略方案的细节,充实方案的具体内容,使得每一方案具体细致可行;二是估计谋略方案执行的结果。通过预测,估计案件各种条件的变化可能,预计出各种条件下谋略方案的结果。既要充分估计谋略方案实施给当事人、委托人带来的效益或利益,又要估计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副作用。
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分析评估、选择方案,是诉讼策略运筹的关键步骤。对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选择,将制定的策略方案参照类似“决策树”方式进行优化,在优化方案中选择符合案情实际、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案,并在选择过程中对诉讼方案中潜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制定应变措施,以保证达到诉讼目标。涉及到效益或损失数据还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对策方案。
分析评估、选择方案,一是要有合理的评选标准,二是要有科学的评选方法。
评选诉讼策略方案的标准,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够实现诉讼策略目标。这是衡量方案优劣的第一条标准,也是最主要的标准,因为诉讼策略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案件,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所以能够实现诉讼策略目标的方案,应看作是最佳的谋略方案;其次,在同样实现诉讼策略目标的前提下评选谋略方案时,还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实施的诉讼策略所付出的代价相对比较小;所承担的风险相对比较小;所产生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
虽然上述几点是所有方案的共同标准,带有普遍性,可以作为评选的依据,但是在实施诉讼策略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案件人或案件本身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简单地确定哪个案件是最优的。有的诉讼策略方案,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达到处理目标,但是代价大、风险大,有的诉讼策略方案并不能最大限度达到目标,却代价小、耗时短、风险小。这就需要全面考虑,综合权衡。既考虑到当事银行的要求,又考虑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和有利不利的因素。我们认为,诉讼策略方案的选择应以“银行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在既定风险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化,在既定收益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化。
准确的选择方案,还要求有科学的评选方法。评选谋略方案的具体方法,通常有三种类型:(1)经验判断法。即人员根据日常的办案经验来评选方案。这是比较古老的评选,也是目前常用的办案方法。人员根据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掌握的材料,权衡案件处理时对当事人的利弊得失,做出选择,这在一定范围内和通常情况下是适用的,可以作为评选谋略方案的重要依据。但是,人员的办案经验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办理新的案件时,不能盲目照搬过去的经验,哪怕是成功的经验。(2)数学分析法。许多复杂的案件处理无法依靠经验直接判断优劣,特别是那些关系复杂、带有链环性质的法律纠纷案件,需要依靠数学分析方法,计算案件处理的各个环节中,得与失的经济数量。然而,由于案件涉及的多样性,特别是刑事、行政案件,有许多无法量化的社会因素,因此人员选择谋略方案时难以纯粹依靠数学分析的方法。(3)试验法。在时间、环境及其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诉讼策略方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看是否能取得成效,以此作为最后评选确定诉讼策略方案的依据。
4.实施方案,完善策略
诉讼策略方案的实施,是策略运筹的最后一个环节。策略是行动的选择,行动是策略的执行。在诉讼策略方案实施阶段,主要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编制实施计划,把谋略步骤具体化。按诉讼程序编制每一程序的谋略实施计划。同时,还要做好潜在问题的防范分析,预估每个阶段甚至下一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制定出有关的预防措施和应变对策,将这些措施落实到策略方案的实施计划中去。
(2)借助适当的方式予以实施。一是借助诉讼程序的推进予以实施;二是通过非诉讼途径予以实施,如主持非诉讼调解等;三是借助己方当事人的行为实施。通过己方当事人变更原有的法律行为,变更原有的法律关系,达到实施谋略的目的。
(3)进行反馈调节。在施谋过程中,及时发现谋略方案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针对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新的谋略方案与谋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23-01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
目前各行各业都提高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能否培养出初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毕业生关系到职校学生的就业率,实际也就关系到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而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竞争力。
1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远不足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加之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存在脱节及毕业生在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甚至是正式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职业认知不足,缺乏职业人特质,欠缺执行力;(2)角色转换较慢,不能快速适应企业要求;(3)认为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欠缺协作能力;(4)对企业文化不适应,在工作、思想上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相融合,欠缺主动服务意识;(5)损害企业利益,为个人谋取私利;(6)在工作上出现失误后心理接受不了,便想辞工作,经不起批评,受不得委屈,动不动就要辞职,甚至不打招呼就随意离岗。
这种职业道德素养的欠缺给企业效益和学校声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而用工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更看重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因而,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才、就业起着十分重要 ,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便成了中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1]
2 企业希望员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流员工的十大职业素养包括:敬业、主动、责任、执行、品格、绩效、协作、智慧、形象、发展。十大职业品格包括:忠诚、敬业、勤奋、正直、主动、尽职尽责、宽容、感恩、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其中敬业、责任、品格、协作、忠诚、正直、宽容、感恩都属于道德素养的范畴。
首先从诚信方面,为人要诚实,不能投机取巧,要踏踏实实。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忠诚度,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其次是敬业、责任方面,企业都喜欢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全身心投入,热爱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然后是个人修养方面,正直、宽容、懂得感恩,谦虚、好学,努力进取,具有团队精神。企业需要每一个员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影响其他成员,形成或达到1+1>2的效果。
初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距离上述标准还很远,在对工作的持之以恒、主动学习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欠缺,有的甚至不理解这些要求的涵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入手,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
3 学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单纯的校内理论灌输不足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让他们从实际工作中去体会,学校再加以及时的指导,效果会好很多。
在校内可以通过课堂德育渗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企业文化、理念入校园等形式来解决。
从顶岗实习入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3.1 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主人翁意识
岗前培训是对学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再教育,包括应聘指导、心理调适讲座、实习动员大会及签订实习责任状等。应聘指导给学生教会提高应聘成功率的方法,使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心理调适讲座为学生转变角色提供帮助,使学生尽快适应校外生活;而动员大会及责任状的签订则给学生做了行为上的规范和思想上的约束,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遵守应有的纪律,提高主人翁意识。
3.2 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跟踪反馈,及时解决出现问题
虽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脱离学校生活,但不能脱离学校的管理。如果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不闻不问,在经验和能力各方面欠缺的学生没有了学校的进一步指导,只依赖企业仓促的岗前培训就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的话,各种问题便会随之而来。
故学校将学生送到实习岗位后,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根据单位反馈肯定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勤恳踏实的学生,帮助有欠缺的学生使他们尽快成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自然会在工作中提高。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还能和用人单位保持积极的沟通,加强合作力度。
3.3 从企业角度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培养,为其制定职业规划,促进学生的融合
在现在的社会,很多企业对实习生的态度只是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想着一年之后还会有新一批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并不关注学生的成长,认为只要不出现大问题即可。久而久之,学生初入岗位的积极性和热情便会在企业“善意的冷漠中”消失殆尽,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企业若是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吸纳学生成为一员,注重对实习学生的培养,为其制定职业规划,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看到发展前景,学生也自然会被打动。职业道德也会在这些过程中更加提升。
总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目的延胡索乙素作为对照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控制复方元胡止痛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n),用甲醇-水-三乙胺(65∶35∶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延胡索乙素含量在0.102 9~1.028 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Y=4.840 1X +0.089 5,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1.17%和1.02%。结论以延胡索乙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控制复方元胡止痛胶囊质量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
【关键词】 复方元胡止痛胶囊;高效液相色谱; 延胡索乙素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tetrahydropalmatine in complex Yuanhu Zhitong capsule by HPLC. Methods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tima C18 column (5μm, 4.6mm×250mm) with methanol-H2O -triethylamine (65∶35∶0.5) as mobile phase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80 nm,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and the mobile phase speed was 1.0ml per min.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1029 to 1.0288 μg for the tetrahydropalmatine content and the linear equation was y=4.840 1x +0.089 5(r=0.999 7).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101.17%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02%.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rapid,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It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trahydropalmatine content complex Yuanhu Zhitong capsule.
Key words:HPLC; 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 Protopine; Content determination
复方元胡止痛胶囊是由延胡索(醋制)、香附(醋制)、川楝子、徐长卿4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是在复方元胡止痛片的基础上经剂型改变而来,功能疏气止痛,可用于肝胃气痛,胃脘胀痛,胸肋痛,月经痛[1]。延胡索为方中君药,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其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较强,另外还有延胡索甲素(d-紫堇碱)、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1-四氢黄连碱)、延胡索戊素(dl-四氢黄连碱)、黄连碱、非洲防己碱、d-海罂粟碱等[2]。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可控性,我们建立了HPLC测定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质量控制法。现报道如下。
1 器材与方法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P200 II型高压恒流泵,UV200 II 紫外可变波长检测仪,Rheodyne 7725i 高压六通进样阀,20 μl定量环;HW色谱工作站(南京千谱软件有限公司);百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M3型)。
1.2 试药
复方元胡止痛胶囊(由本实验室自制);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26-200208);甲醇为色谱纯(中国医药集体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三乙胺(中国医药集体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5 μm,4.6 mm×250 mn);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65∶35∶0.5),使用前用孔径为0.45 μm的有机滤膜减压过滤,超声20 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
2.2 可行性实验精密称取供试品2 g,精密加入浓氨试液-甲醇(1∶20)50 ml,称定重量,回流90 min(75℃),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浓氨试液-甲醇(1∶20)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置水浴锅上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 ml,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作为HPLC检测的供试品溶液。取配制好的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原儿茶醛峰保留时间为9.275 min(见图1~3)。由图1~3可知,延胡索乙素保留时间为16.5 min左右,与其它组分分离很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峰。理论板数以延胡索乙素计算为3 000。
2.3 线性关系的考察精密称取延胡索对照品1.286 mg,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051 44 mg/ml。从中分别精密吸取2,5,10,15,20 μl注入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以延胡索乙素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由图2可知,延胡索乙素在0.102 9~1.028 8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840 1X +0.089 5,r=0.999 7(n=5)。
2.4 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重复测定6次,RSD为0.64%。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精密度好。表1 精密度测定结果(略)
2.5 样品回流时间考察取本品50粒,去胶囊壳后,混匀,取约2 g(批号20040501),精密称定,称取4份,分别置平底烧瓶中,精密加入浓氨-甲醇(1∶20)50 ml,密塞,称定重量,分别回流30,60,90,120 min(75℃),放冷,再称重,用浓氨-甲醇(1∶20)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取续滤液25 ml置水浴锅上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依上述的方法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样品回流90 min即可。表2 不同回流时间测得的延胡索乙素含量(略)
2.6 稳定性实验取供试品溶液(批号20040501),间隔一定时间进针1次,共考察12 h,测定延胡索乙素峰面积积分值,结果表明本品12 h内稳定,RSD为0.97%。结果见表3。表3 稳定性实验结果(略)
2.7 重复性实验取本品50粒(批号20040501),去胶囊壳后,称定重量,混匀,称取5份,2 g/份,精密称定,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本测定方法重复性较好。表4 重复性实验结果(略)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取本品已知含量,同一批号(批号20040501)样品共6份,每份约1 g,精密称定,置平底烧瓶中。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用浓氨试液-甲醇(1∶20)配制成浓度为0.055 mg/ml的溶液,每份样品中精密加入50 ml此溶液,称定重量,回流9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浓氨试液-甲醇(1:20)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置水浴锅上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照上述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本法回收率较高,方法可行。表5 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的实验结果(略)
2.9 样品含量测定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 μl,依上述色谱条件测定10批样品延胡索乙素的含量(n=4)。结果见表6。由表可知,本品的延胡索含量为0.068 5~0.083 5 mg/粒,暂定本品每粒含延胡索乙素(C21H25NO4 )不得少于0.05 mg。表6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使肌肉松弛具有解痉效应,口服能产生类似吗啡以及可待因的效果,能缓解一般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生物碱中具有较强镇痛作用的成分,因此选择延胡索乙素作为控制质量标准的指标之一,有一定意义。
在原剂型复方元胡止痛片的部颁标准中,只有3个理化性质鉴别,专属性不强,也没有含量测定项,显然已经不符合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本实验室在参考文献[4~6]的基础上,先后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与流动相,最终选用了甲醇-水-三乙胺(65∶35∶0.5)为流动相,分离效果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在复方元胡止痛胶囊制剂中的含量,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可靠、专属性强,而且它是一个主要的活性成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使产品更符合我国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S].
[2]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常用中药材[S].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289.
[3]徐婷, 金昔陆, 曹惠明.延胡索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1):5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为依法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律师在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立案侦查、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工作中依法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2003年12月30日经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四年二月十日
为依法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律师在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立案侦查、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工作中依法执业,促进人民检察院严格、公正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关于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
1.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受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自检察人员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后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及犯罪嫌疑人的关押场所告知受委托的律师。
2.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的,由侦查部门指定专人接收律师要求会见的材料,办理安排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有关事宜,并记录备查。
3.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在律师提出会见要求后48小时内安排会见。
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侦查部门应当在律师提出会见要求后5日内安排会见。
4.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安排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派员在场。
5.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案件,律师要求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侦查部门应当在律师提出申请后5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批准会见的,应当向律师开具《批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并安排会见。不批准会见的,应当向律师开具《不批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需要经过批准。
6.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了解案件以下情况: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或参与所涉嫌的犯罪;
(三)犯罪嫌疑人关于案件事实和情节的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关于其无罪、罪轻的辩解;
(五)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
(六)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其人身权利、诉讼权利是否受到侵犯;
(七)其他需要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
7.在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辩护律师可以持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函会见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在场。
8.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一律在监管场所内进行。
二、关于听取律师意见
9.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决定逮捕的,受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受委托律师认为羁押超过法定期限的,可以要求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应当在7日内作出决定并由侦查部门书面答复受委托的律师。
10.人民检察院在侦查终结前,案件承办人应当听取受委托的律师关于案件的意见,并记明笔录附卷。受委托的律师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11.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的案件,辩护律师认为人民检察院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应当在7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由公诉部门书面答复辩护律师。
12.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案件,应当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律师的意见,并记明笔录附卷。直接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律师的意见有困难的,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律师发出书面通知,由其提出书面意见。律师在审查起诉期限内没有提出意见的,应当记明在卷。
13.人民检察院对律师提出的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办案人员应当认真进行审查。
三、关于律师查阅案卷材料
14.辩护律师以及被害人及其法定人或者近亲属委托作为诉讼人的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技术性鉴定材料。
15.对于律师要求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技术性鉴定材料的,公诉部门受理后应当安排办理;不能当日办理的,应当向律师说明理由,并在3日内择定日期,及时通知律师。
16.在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和提起公诉以后,辩护律师发现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证据材料向人民检察院提供的,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应当接受并进行审查。
四、关于辩护律师申请收集、调取证据
17.辩护律师申请人民检察院向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的,对于影响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收集、调取,并制作笔录附卷。
18.辩护律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要求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征求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的意见,经过审查,在7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人民检察院没有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19.人民检察院根据辩护律师的申请收集、调取证据时,可以通知申请人在场。
五、关于律师投诉的处理
20.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反法律和本规定的,可以向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投诉。
现有文献概述与方法选取
(一)现有文献概述
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包含的不同生产环节与零部件在空间上分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由这些国家或地区专业化于该产品特定生产环节的生产。而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品贸易则称为产品内贸易。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西方国际经济学最新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唐铁球,2008)。19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本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Arndt(1997、2002),Jones和Kierzkowski(2000、2002)等从要素禀赋与规模经济因素等方面解释了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产生的动因。围绕这些因素,国内外研究者也进行了一些实证检验: Egger.H和Egger.P(2005)分析了欧盟12国的双边产品内贸易的动因,Athukorala(2006)和Zeddies(2007)利用零部件贸易数据分别研究了东亚和欧盟内部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喻春娇、张洁莹(2010)利用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数据考察了中国的区域市场规模、外部需求变动、区位优势差异、中间产品进口等因素对中国参与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
(二)测度方法选取
以上研究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是多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来分析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二是衡量产品内分工水平的方法主要是零部件贸易法;三是在计量实证中对交易成本在产品内分工作用中的重视不够。目前,测度产品内分工水平的方法主要有零部件贸易法、投入产出法和加工贸易法。零部件贸易法,虽然计算直接,但由于现实中很多中间产品没有归入零部件范围,从而易严重低估产品内贸易额。投入产出法,尽管可以利用投入产出表将中间产品都包括进去,但其所统计的进口中间产品仅涉及出口产品生产部分。为克服以上缺陷,本文选择加工贸易法,根据归纳提炼的基于发展中国家视角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选取中国2000-2008年间29个省份的加工贸易数据,兼顾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分东中西部就加工贸易进出口进行计量回归,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说,对国际分工与贸易动因的研究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中心任务。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在产业间分工与产业内分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发展的结果,其产生与发展既离不开传统的比较优势和静态与动态的规模经济,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由此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就此意义而言,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作为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基本因素,是产品内分工产生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而交易成本对于分工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和比较优势
在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下,分工更加细化与深化,比较优势已经由产品层面深入到生产环节层面,其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国民福利的增加。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下,由于某一特定产品,如电子产品的生产包括若干生产环节,这些生产环节往往具有不同的要素结构与比例要求,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只要在该产品的特定生产环节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加入到该产品的国际分工网络中,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Deardorff,2001)。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原本就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分工深入到生产环节层面,因而也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增进。
(二)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和规模经济
从新贸易理论的角度分析,规模经济也是促使产品内国际分工发生的重要因素。规模经济可分为静态规模经济与动态规模经济两个层面。从前一个层面看,某一特定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往往有不同的最佳规模,通过产品内分工与贸易,这些最佳规模不同的生产环节可以分解到到具有相应生产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从而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能达到最佳规模经济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制造业的生产规模越大,规模经济效应越显著,生产效率就越高,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的吸引力则越强;从后一个层面看,在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下,分工更加细化和深化,企业不是专业化于某一完整产品的生产,而是专业化于该产品中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一生产环节的生产,由此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促使企业产量累积速度加快,并通过“干中学效应”,使经验积累不断增加,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国民福利得到不断增进。
(三)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和其他动因——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在解释产品内分工的动因时,存在一定的局限,即二者仅涉及生产成本,而没有考察交易成本。但产品内分工使得某一特定产品生产过程所包含的诸多生产环节在空间上被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由此形成的全球性分工生产网络必然导致一系列交易成本的产生,如进出口关税、运输费用、契约签订与履行成本、信息传递成本等。1960年以来, 随着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通讯运输技术的进步等,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例如,Harris(2002)认为通讯服务作为一种半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1960年以来逐渐形成与完善的全球网通讯络系统,降低了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中的通讯成本,导致中间产品的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由此形成的高额利润又吸引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加入,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中的通讯成本,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也因此进一步扩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Jones(2000)指出在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中,由于在总成本中运输成本占比较大,因而运输成本上的微小变化也会给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带来显著的扩张效应。Hummels等(1998;2002)则认为在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中,中间产品或零部件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次数会明显增加,而由此发生的关税成本稍有下降都会对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产生乘数放大的促进效应。因此,投资与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关税等贸易壁垒的削减也是推动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动因的计量分析
(一)模型设定
根据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理论框架,可以设定计量回归模型如下:
lnYOit=α0+α1lnRLFC1it+ α2lnRLFC2it+α3lnSCAit+α4lnOPENit+α5 lnROADM it+α6lnELECTRMit+ α7 lnITCit+α8D1it+α9D2it+εit (1)
lnYIit=β0+β1lnRLFC1it+ β2lnRLFC2it+β3lnSCAit+β4lnOPENit+β5lnROADMit+β6lnELECTRMit + β7lnITCit+β8D1it+β9D2it (2)
其中,下标t表示年份时间,i表示省市地区。
YO是出口方面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YI是进口方面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前面已经指出本文采用加工贸易法来测度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程度。加工贸易是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形式,其在加工贸易总额中占比超过90%。但由于难以得到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加工贸易及其他相关数据,故本文借鉴Egger.H和Egger.P(2005)的方法,分别用加工贸易进口与总进口的比值和加工贸易出口与总出口的比值来计算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程度大小。
RLFC1是各省市制造业员工的工资率,反映了劳动力的成本;RLFC2则是各省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占人口数的比例,反映了劳动力的素质。SCA是各省市工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反映了制造业生产的规模经济。OPEN 是各省市进出口总额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反映了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的程度。ELECTRM、ROADM和ITC分别是发电量、公路里程数和市内电话户数,反映了交易成本对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D1、D2是虚拟变量,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0-2009年,东部地区的12个省市(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中部地区的9个省市(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山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部地区的8个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共29个省市作为分析样本,样本容量为261。各省市贸易进出口总值与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均来自国研网《对外经济贸易数据库》和相应年份的各省市统计年鉴。其余数据均可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与中国统计年鉴获取。为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特采用相关物价指数将本文涉及的价值量绝对值调整为 2000年不变价格。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表1中I栏是对包含虚拟变量D1与D2的公式进行回归的结果。从结果看, D1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而D2则无显著性,表明无需分东部、中部与西部三部分进行回归,这可能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额在加工贸易总额中占比偏小所致,因此保留D1,剔除D2,即将样本区分为东部与非东部两个部分进行再次回归。表1中II栏是对只包含虚拟变量D1的公式回归的结果。下面以其为依据对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比较优势。RLFC1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2. 327837,对进口的估计值为-1.850284。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比较优势因素是较显著的解释变量,也意味着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最重要的基础或动因是劳动力的要素禀赋优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是其主要优势。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统计,2004年,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大约是新加坡的1/12,韩国的1/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雇员工资水平大约是美国的1/21、日本的1/22、加拿大的1/23、德国的1/24、英国的1/27;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雇员工资水平大约是墨西哥的1/3、马来西亚的1/4、巴西的1/3。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吸引发达国家将其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大陆的决定性因素。RLFC2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5227034,对进口的估计值为0.44264。这也与事实相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普及,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中国劳动力的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广泛而深入地融合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规模经济。SCA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1. 057614,对进口的估计值为0.748352。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规模经济对加工贸易进出口有较显著的影响。从事实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非常迅速,其规模与质量均有很大的提升。据统计,中国制造业总值在1985-1991年间年均增长8.01%,1992-1998年间年均增速虽有所减慢,但仍达到5.39%,而1999-2010年间则年均增长20.32%。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而随着产品生产与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其内部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从1980年初到1990年代初,主要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1990年代,产品结构则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提升;而从新世纪以来,生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则得到了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愈加明显,从而为其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内部结构,进而更好地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投资与贸易自由化。OPEN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507401,对进口的估计值为0.324686,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因素规模经济对加工贸易进出口也有较显著的影响。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的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投资与贸易相关的制度质量,从而从政策调整与制度变迁等方面促使加工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客观上也为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基础设施。ELECTRM和ROADM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分别为0.507401与0.138524,对进口的估计值分别为0.324686与0.074794,这也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说明ELECTRM解释能力较强,但ROADM的回归系数不太显著。事实上,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的两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正是依靠其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上的优势,而成为亚洲四小龙、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从而实现了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快速发展。
第五,信息交流技术。ITC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546613,对进口的估计值为-0.184202。ITC也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其符号为负,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反。从实践来看,近三十年来,在全球信息革命的有力推动下,中国的通讯工具与通讯手段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为降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成本,进而促进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II栏的回归结果却表明,反映信息交流技术水平的ITC对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的影响是负向的,其原因可能如下:本文选择的市内电话户数ITC只是衡量了信息交流技术水平的一个方面,而信息交流技术的进步还包括移动电话使用量、互联网入网量、传真业务或电子邮件量等诸多方面,但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文无法用综合指标来反映信息交流技术水平的基本状况。所以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与仅仅反映信息交流技术进步某个方面的市内电话户数ITC呈负向关系也是可能的。
第六,虚拟变量D1。虚拟变量D1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 3.502307,对进口的估计值2.60685,这表明非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从实践来看,与非东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具有人口稠密的劳动力优势、与国际市场相接近的优势、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以及对外开放的优先次序带来的制度质量优势和政策优势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东部地区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发展水平要远高于非东部地区。
结论
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深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国际贸易也相应地由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深入发展到产品内贸易,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正是通过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本文在对旨在解释最终产品国际贸易动因的传统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第二,中国制造业本身的生产规模对其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产生显著影响;第三,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备状况、信息交流技术水平也对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有着重要影响;第四,因为东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政策优惠、制度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因此其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参考文献:
LA是CT和MRI临床实用中的一个影像学概念,1987年由Hachinski首先提出,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老年LA一般系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白质缺血性损伤,是很常见的影像学诊断。LA轻者可以无临床症状,重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目前,有关中老年LA危险因素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cy、叶酸及维生素B12与中老年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LA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61.17±8.87)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LA患者。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0~79岁,平均(61.13±8.22)岁。2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选择脑出血、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减退、Alzheimer病(AD)等存在高Hcy的患者。
1.2观察对象观察组30例研究对象均经过严格选择,入组条件:①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②头颅CT、MRI证实有LA;③除外中毒、感染、多发性硬化等非血管原因导致的LA;④不选择正在应用叶酸、维生素B6及B12的患者。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观察组匹配的非LA神经内科患者。
1.3实验方法
1.3.1Hcy标本收集及测定采血前1天患者非高蛋白饮食。标本采集空腹肘静脉血2 ml,30 min内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冷藏以保证准确测定,3 h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循环酶法准确测定血浆总Hcy。试剂盒由北京九强公司提供。
1.3.2叶酸及维生素B12标本采集及测定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30 min内用高速离心机离心,离心后取得血清。用Beckman公司的自动化学发光仪,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准确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试剂盒由Beckman公司提供。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血浆Hcy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差异采用t检验;Hcy与叶酸及维生素B12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
2结果
2.1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测定结果2组血浆Hcy、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不同,见表1。
2.2统计学处理LA组与对照组间血浆Hcy、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显示LA组血浆总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7.36,P
3讨论
3.1叶酸、维生素B12与Hcy代谢在体内Hcy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进行代谢。①再甲基化:以维生素B12为辅酶,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供体,Hcy获得甲基再形成蛋氨酸;②转硫途径:在胱硫醚β合成酶的催化下,以维生素B6为辅酶,Hcy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再进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2]。可见,Hcy代谢依赖于叶酸、维生素B12等因素,叶酸是影响Hcy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则Hcy代谢发生障碍,导致高Hcy血症。叶酸是影响Hcy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叶酸缺乏时,不仅Hcy的再甲基化减少,还会影响N5,N10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活性,进一步影响N5甲基四氢叶酸的生成,而造成高Hcy血症。本研究显示,LA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3.2高Hcy血症与中老年LA中老年LA是一种特殊的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国外有报道随着Hcy水平升高,LA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3]。在临床上LA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异常、步态异常、排尿障碍、锥体束征和原始反射释放等。Hcy导致中老年LA主要是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实现的。研究发现,Hcy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从而引起脑血管病,使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发生痴呆。Hcy导致LA的机制如下:①Hcy损伤血管内皮细胞[4];②Hcy影响血脂的代谢;③导致氧化应激;④激活血小板而促使血栓形成;⑤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⑥蛋白质Hcy化[5]。本研究发现,LA组血浆总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中老年LA呈正相关。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已近千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竞争不断加剧,对职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已经为各高职院校所重视,然而,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综合表现,直到目前,对于素质的定义仍是众说纷纭,主要的分歧就是素质的分类和包含的内容。本文所讲的素质取自《辞海》,其对素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定义为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二是定义为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定义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即素质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关于职业素质的定义,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为:"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这是对职业素质的基本理解,实际上,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反应迅速、判断准确的思维能力等。职业素质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由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以及学习和创新素质构成,其中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职业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其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素质的内涵认识不全面
职业素质是个体的内在品质,其核心是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具有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其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的是通用职业素质,比如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有的是行业企业有特殊要求的职业素质,比如身体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有的是未来发展性职业素质,比如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素质教育中,关注的仅仅是专业技能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对职业素质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关注不多,甚至不怎么关注,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全面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指导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错误
就目前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国家战略层面已经有要求,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对高素质的理解,高职院校尤其是院校的领导认识不统一,不到位,有的甚至很偏颇,具体的表现就是普遍重视培养高技能人才,忽视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行业企业需要职业素质的教育,忽视了通用职业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在偏颇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使得培养的专业人才职业素质不高,不全面,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这也是出现很多企业招不到人和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症结所在。
3、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投入不足
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在实际落实当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投入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力支持不够,二是领导重视不够,三是开展的相关研究不够,四是领导层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学习不够,五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4、职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随着近些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达到了空前水平。而这随之带来的就是高职教育师资的缺乏,为了满足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各高职院校纷纷招兵买马,扩大教师编制,增加教师数量。而教师的来源绝大多数是应届的毕业生,他们刚出校门又入校门,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不具备对学生进行全面职业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即使现在被推崇的"双师型"教师,也不具备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力,因为他们强调的也仅是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
5、职业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尚未构建
职业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而就目前来看,职业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完整体系均没有得以构建。比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素质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并不明确;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职业素质教育,应该如何开展,达到什么要求等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以及方法、手段等并不明确;对学生从事相关职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不明确;等等。总支,没有看到一套完整的对高职学生全面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体系。
6、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还不够深入
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已经是学校和企业的共识,但是如何开展合作确是落实执行当中令人头疼和尴尬的问题。有些院校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或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和一些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可是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而更多的则是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模式,诸如"2+1"、"2+0.5+0.5"、"2+X"以及半工半读等。不可否认,这些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对行业企业的认知以及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距离对学生进行全面职业素质教育还差得很远。
总支,为了实现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以及企业都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研究,积极配合职业素质教育研究;给予更多的人、财、物力投入;积极的进行学习,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教育理念;构建完整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元晟.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J]. 畜牧与饲料科学业, 2016.01:72-74.
[2] 田晓卿. 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4.02:37-39.
1.对国防生的解析
“国防生”一词最早出现于1998年,实质是为军队输送人才。《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中对“国防生”的定义是:“军队根据生长干部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享受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地方大学生。”国防生成长要经历地方高校、军校培训和部队任职三个阶段。在地方高校阶段被称为“国防生”;当其进入军校培训阶段,就称为“国防生学员”;到部队岗位任职后,称为“国防生干部”。
2.对素质的解析
《辞海》中对“素质”的解释:“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2]该解释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阐释了素质的含义。军事基础素质正是从社会层面来理解的。
3.对军事素质的解析
军事素质是指在军事方面具备的素质,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人民军语》把军事素质定义为:“军队建制单位或个人在军事方面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常指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战斗作风、组织指挥、管理教育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3]二是李秉桥所认为的:“军事素质是指军人从事业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组织军事活动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条件,是军人区别于其他人员的显著特征。可分为一般军事素质和特殊军事素质。” [4]三是倪永胜所认为的:“军事素质是构成军人履行职责能力诸要素的质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军事素质是政治思想、军事体能技能、文化知识、心理生理诸素质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军人的组织谋略、技术技能、战斗意志和作风等。”[5]笔者认为,军事素质就是指军人履行军人职责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军人素 质中最核心的部分,体现了军人职业 本质。一般可将军事素质划分为军事基础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两类。其中,军事专业素质是指军人从事具体专业工作要具备的素质。如履行航空四站保障岗位职责的军官必须具备较强的四站保障装备管理、组训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4.对军事基础素质的解析
如上所述,军事基础素质是军事素质中有别于军事专业素质的另一部分,对后续军事素质的形成具有奠基支撑作用。相较军事素质而言,军事基础素质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小,基础性、稳定性和通用性特征明显。在军事基础素质中,素质是“属”,军事基础是“种差”。军事基础是军人军事职业发展的起点。笔者认为,可采用属加种差的方法给军事基础素质下定义,即军事基础素质是指军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军营文化环境和军事教育训练影响,通过自身认识和军事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军事职业发展基本品质,它是所有军人均应具备的品质。主要包括坚定的政治素质、系统的军事基础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娴熟的军事技能等。
二、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根据对以上相关概念内涵的理解,笔者提出了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的概念,明确了其基本内涵,在如何把握内涵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1.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的概念
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是指依托普通高校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地方大学生,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军营文化环境和军事教育训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军事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军事职业发展的基本品质。
2.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的内涵
一是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础,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既离不开军人个体的生理前提,又需要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应该说,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既是在军事职业化过程中养成的基本品质,也是军事文化以国防生为对象的再生产。其军事基础素质直接受军事发展水平的制约,既要反映部队建设的需要,又要为军队建设发展服务,因此,具有鲜明的军事职业特色。
二是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在国防生履职尽责中具有根本支撑作用。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是其军事职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国防生作为军人必备的一种基本品质。不管是指挥类还是技术类国防生,对他们均有着共同的军事基础素质要求。概括地讲,军事基础素质主要包括军人意识、军事体能、军事基本技能、军事基础知识、军事基础职业能力5个方面,主要通^包含军事理论、军事体育和军事技能三个部分在内的军事基础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缺少这些基本素质,就会影响个人的军人职业发展,甚至被淘汰。
三是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为,国防生在军事基础素质养成的过程中,个体不仅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内外化活动的长期锻炼,还需要个体本身逐渐获得一定的心理结构。这一心理结构具体是由知(认识、观点、信念)、情(需要、冲动、体验、情感)、意(自制力、毅力、自觉意志)、行(技能、行为、习惯、创造性实践)等因素所组成。其稳定性如何,正好可以作为识别是否为素质及评价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需要说明的是,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的稳定性并不否定它的发展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具有相对稳定的素质,才有进一步获得发展及提高的可能;也只有具备继续发展的素质,才能进一步巩固自身良好的军事素质。
四是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在军事教育训练影响下引发的国防生个体内部身心发展而养成的品质,它是国防生个体通过有意识地认识军事文化并在实践中逐渐转化、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品质,这一素质虽然是在军事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但是却以品质的形式而存在,这主要指的是军事文化向个体身心发展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一卷)[M].北京:出版社,2005.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现今,常用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衡量某一高职教育专业开办是否成功。但高职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实现零距离就业,那么高职教育将沦为企业的岗位培训,失去其教育的属性。
1.从用人单位对雇员的要求来看
至少包括素质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隐性的,后者则是显性的,可考量。有的学校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中的就业要求,片面地理解为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于是,试图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达到与应用场景“零距离”,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将非常有限的教育时间投放在企业所擅长的业务培训领域。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许多岗位的新手通过企业上岗前的培训和几个月的帮带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思维、性格、意志、职业操守等素质,却无法通过内部培训来培养。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在大学生招聘中找到素质较好的苗子进行业务培养。高职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则会因其业务技能培养与企业培训相比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价值。
2.从调研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要与三年后业态的用工需求“零距离”,是难以达到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各专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专业需求调研,描绘出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并通过课程来体现,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离”。这种借鉴STP营销思路的专业建设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无视用人单位需求闭门造车式设置和建设专业的做法,无疑是先进很多。但这种思路需要对至少后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进行精确预测,而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许多变数,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
3.从学生个体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看
就业或许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视为全部仅盯住某一类岗位的入职要求来指引学生,也存在着给受教育者带来难以应对未来变化的潜在风险。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无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至少应从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出发,在高素质的基础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从就业市场和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这两种需求从发,高职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在教育服务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而从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来设计服务产品。下面,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这种专业设置思路。在教育服务产品提供者市场上,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和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区别主要是职业化教育和学科应用化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明显的区别优势———体育类教育服务。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体育类及职业化。将这两大比较优势进行内涵上的丰富,并形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选择和设计时应考虑的两个维度: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1.体育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体育类院校,以体为本,这也是与其他类职业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之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体育素养的培养。《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不断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体育素养”有不少定义,但都是从别的角度去定义这一名词的。在此尝试定义适合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体育素养: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在体育技能与行为、体育知识与意识、体育个性与品德等方面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一定义先在此提出来,可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体育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技能与行为,
(2)体育知识与意识,
(3)体育个性与品德。上面三项中,前两项属于显性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课程考试成绩、职业证书(如某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如笔考或技能考试)来验证;后一项属于隐性体育素养,体育对人格培养作用已有诸多论著,在此不再转述。一般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都会注重对学生显性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忽视对学生隐性体育素养的有意识培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隐性体育素养的提升会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职业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型院校,以市场为导向,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类型体育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职业素养”(Occupationalquali-ty)并不多,有一条定义较接近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根据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适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成为该专业方向所瞄准的职业或行业的入门人时初步具备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职业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技能。如从运动员转变为健身教练,需要有能力将运动技能转化为指导技能。
(2)职业意识(或思想)。
(3)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道德。上面四项中,第一项属于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后三项属于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三年时间使得学生掌握体育、计算机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入门技能,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而隐性职业素养代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虽然看不见,但决定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决定一个技能人才长远发展和成就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而是其职业素养。从教育服务产品的角度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产品功能定位便可视为致力于提高学生(或学员)的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3.二个维度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将上面分析得出的二个维度作为四象限分析法的坐标,便可得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模型图(篇幅所限,图略)中,共有四个象限,各代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专业)在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组合,Ⅳ象限表示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较大,是教育服务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评价专业建设的合理性
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评价思路,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用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来说,更为科学。除了提升学生就业水准和获取更多更准的就业信息外,就业率往往由许多教育机构所不可控的因素决定,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中细分行业及企业的年景、学生原有基础、学生及家长所拥有的有利于就业的社会资源、偶然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培养人才的三年期间变数极多。用由这些因变量决定的就业率来否定或肯定某个教育服务产品,明显是不科学的。此外,这种评价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隐性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创建专业特色。例如一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这一专业从表面上来看见似乎与体育不沾边,几乎无法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竞争时形成优势。但如果这专业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个性与品德等这些隐性体育素养进行有意识培养,则可以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比较中独树一帜,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