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总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1 09:48: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交通工程总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交通工程总论

篇(1)

1道路交通工程协同设计系统结构系统

根据需求和功能可以分为四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设计模块、文件存储和管理模块、通讯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即对参与该工程项目的所有设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模块。用户管理模块通过网络ID对用户进行身份的识别,并给参与该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权限的设置,基于权限对项目进行管理,建立项目、修改项目、删除项目、图档公共属性、改变项目状态、查询项目、设计进度管理、设计费用管理、项目统计、系统统计、出图统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2)设计模块。通过设计模块用户可以浏览项目所需的图纸、文档、图片等信息,还可以使用AutoCAD,Office等软件对图纸、文档等进行编辑操作(需要设置好相应的权限)。3)文件存储和管理模块。利用文件存储和管理模块,用户可以在网络数据库里创建和存储DWG,DOC,XLS等文件,对网络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管理。4)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可以给设计人员的沟通提供在线即时消息、语音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功能。根据以上各功能模块的分析阐述,把系统功能简化,实时协同设计工作模式(图略)

2道路交通工程协同设计系统对网络的需求分析

2.1系统网络形式的选择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网络形式有LAN,Internet,Intranet和VPN等。对这几种网络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如下:1)LAN局域网络(LocalAreaNetwork)。LAN为一范围较小区域的网络,通常是在一个公司的办公室或公司组织的内部或一建筑物内架设的网络。通常网络连接的范围以100m为限,才称之为LAN,其构成组件为PC工作站、网络适配卡、同轴线路、网络操作系统及档案服务器等。优点:传输速率快,出错率小,组建网络方便,设备成本、运营成本低;缺点:涵盖区域有限,不能远程控制,获取外部数据需要服务器。2)Internet和Intranet。Intranet与Internet相比,可以说Inter-net是面向全球的网络,而Intranet则是Internet技术在企业机构内部的实现,它能够以极少的成本和时间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大量信息资源高效合理地传递到每个人。Internet和Intranet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Intranet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成本比较高,但由于没有与外网连接,安全性更好。3)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优点:费用低,安全性强,稳定性高,支持网络协议,IP地址安全;缺点:带宽浪费高,可扩展性差,需要第三方服务商。道路交通工程协同设计系统的特点为:传输文件量大,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安全性要求中等,可通过软件方式解决;可投入成本较少,可多利用现有网络条件。根据以上特点,本系统近期选用LAN,远期选用Internet。

2.2系统网络服务模式的选择C/S(Client/Server)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B/S(Browser/Server)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Navigator或Internet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数据库。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浏览器通过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本系统前期选择C/S模式,远期选择B/S模式比较合理。

3道路交通工程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系统中我们需要访问AutoCAD的数据库以便提取实体的详细数据,这是其他工具所不具备的功能,并且ObjectARX所基于的VisualC++具有强大的开发能力,为了使课题后续工作空间不受到限制,我们选择ObjectARX作为我们的开发工具。

4网络通讯模式的选择

篇(2)

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1、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近期城市数量已达668个;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已达37个,而3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也已有15个。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人口与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在我国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道路阻塞、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污染严重等问题。

     尽管近10多年来,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个城市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但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交通供需矛盾依然比较严重。

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各方面已形成共识,即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在大城市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捷舒适、安全节能、污染轻、占地少等特点。国内外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截至目前,全国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个城市建成了144km地铁线路。2001年底,长春14.6km的轻轨线路也已经开通。另外2002年底,线路长度为40.7km的北京城市铁路及线路长度为46.7km的大连轨道交通3号线,也将开通。除上述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外,目前全国有2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30多条地铁或轻轨线路;预计在未来20年内,全国将建成约850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在最近的5年内,全国将在10多个城市建成近20条约400公里线路,总投资达数千亿。国家在“十五计划”关于交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明确指出:在城市交通方面,要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说,我国的城市轨道事业已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3、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我国人均城市轨道交通的拥有量仅是发达国家的1/12,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客运量的比例也较小(北京约占15%左右),离50%的目标数字还相差很大。造成我国这种落后现状的原因是缓慢的建设速度,而在影响我国城市轨道建设速度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高昂的工程造价”。

     最近,上海、广州新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其每公里综合造价大约为7~8亿人民币,如此高的造价,多数大城市的经济是难以承受的,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不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不把其工程造价将下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计划就难以实现,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就难以解决。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相应地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除积极推行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改善运营管理等以外,从优化设计入手,搞好全过程项目管理,不失为一条有效措施。具体包括:准确估算客流,规划线路,采用高新技术,减小列车编组,增加行车密度,精心施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等。比如通过对地下车站规模进行设计优化,每缩短1m的地下车站,就可以节省土建投资40~60万元人民币。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模式沿革

1、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

     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同时也随着人们对项目认识的深化而逐渐改进和完善,其演变和发展可以归纳为如下过程:

(1)作坊式的项目管理模式。社会上还没有出现设计、建造等专业分工。项目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由业主自己进行管理和操作,或者组织和雇佣工匠来完成项目。

(2)设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形成了专门从事设计活动的组织。业主看到专门从事设计的人比自己设计得好,于是,就委托他们为自己设计项目产品,这就是设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3)施工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在设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同时,项目的施工也完成了专业化和社会化。

(4)项目管理基本模式的确立。在设计与施工完成专业化和社会化后,业主便通过合同方式分别委托设计和施工。这样,工程建设开始确立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模式,但业主仍然自己进行项目管理和采购工作。

(5)咨询公司的诞生。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也由于业主本身往往并不是从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客观上产生了对项目管理专业的需求。业主开始寻找代表自己来管理设计与施工的管理者。最适宜的管理者是设计者,因为他们最了解工程。因此,业主开始委托设计者代表业主监督检查承包商的工作。这就是发达国家初期的咨询公司。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红皮书)就是基于这种管理模式提出的。

(6)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形成: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合理的项目寿命周期,有客观需要的项目阶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车的各个阶段,是一个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大型、复杂项目,产生了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全过程进行系统和整体管理的需求。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fidic《设计-建造和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橙皮书)就是基于epc承包方式提出的。

(7)项目管理公司和项目管理承包。随着项目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业主和受益者的重视,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专门从事项目管理业务的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各专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才,可以承接项目管理承包任务也可以承担工程师角色、业主代表角色。

     通过对以上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逐渐从由业主自身进行管理向委托他人进行管理转变,委托有经验的、专门从事管理的从业人员(如咨询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等)或专营项目管理的组织(如咨询公司、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等)来承担,也就是项目管理是由非专业化逐步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

2、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演变和发展。其改革进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甲乙丙三方管理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当时苏联模式,实行以建设单位为主的甲(建设单位)、乙(施工单位)、丙(设计单位)三方管理体制。建设单位自行负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具体管理。设计、制造、施工任务则分别由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垂直下达,项目实施中的技术与经济问题,由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和负责解决。

(2)建设指挥部制      70年代,许多大中型项目的建设采用了建设指挥部的形式。建设指挥部仅负责建设期间设计、采购、施工的管理,项目建成后则移交给生产管理机构。这种模式虽然存在许多弊病,但它实现了建设单位的建设职能与管理生产职能的分开。

(3)实行招标和投标制

     1984年,国务院提出了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之后,建设项目的各阶段逐渐采用招标与投标办法。这改变了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的老办法。招标与投标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4)建立工程承包公司      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提出了建立工程承包公司,推进建设项目实行工程承包的要求。同年,国家印发的《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中规定了工程承包公司的主要任务,接受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生产准备直到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的总承包或部分承包。建立工程承包公司,其实质是建立专业化的、专门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和总承包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来承担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代替临时性的、非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型的建设指挥部。工程承包公司在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中,在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和保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5)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

     1987年,国家计委等发出联合通知,要求施工逐步建立智力密集型和管理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这次改革的实质是施工企业从劳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从管理、设计、施工分离向epc全功能的工程总承包公司转变。

(6)建立建设监理制度

     1988年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和推行建设监理制度。该制度打破了我国建设项目单纯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管理的封闭体制。

(7)实行业主责任制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建设项目原则上都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项目业主是指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从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设计、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及债券本息等等全面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的项目(企业)管理班子。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后,尤其是对全民所有制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政府职能与项目业主职能不清的问题。

(8)推广fidic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外国业主、国际投资机构(特别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和外国工程承包商进入我国建设市场,相继带来了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模式。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程承包行业开始走向世界,也推进了我国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向国际靠拢。fidic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为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9)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项目投资体制的改革,也是项目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它是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把投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强化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根本措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之后,项目法人是业主,它不仅对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负责,而且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负责。

     以上九个方面,是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线。沿着这条改革的轨迹,可以看到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逐渐演变和发展的,从适应单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目前已发展到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并将进一步走向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模式。

     换言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正在逐渐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但目前转变得还不充分。社会上专门从事项目管理的组织也还不够发育,不够成熟。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

     从1965年北京开始建设我国第一条地铁线开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已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目前我国已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因而,这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改革与发展,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北京地铁

     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上马,1969年建成通车;随后,1984年北京地铁环线建成。这两条线的建设模式是70年代所广泛采用的“建设指挥部制”。1989年,北京地铁复八线动工,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在2001年以前,北京地铁建设运营的特点是:国有独资、政企不分;建设和运营合一,高度集中;执行低票价政策,运营亏损政策补贴。2002年初,北京市对地铁建设与运营体制进行了改革,同时成立了“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体制下,“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北京地铁规划及建设资金筹措。“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北京全部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则负责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前几年成立的“北京城铁公司”、“北京八通公司”等,则成为“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的实施者。北京地铁五号线的项目管理,目前由“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直接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将分别通过招标进行。另外,北京地铁准备请一家国际大型工程公司作为其项目管理顾问。

(2)上海地铁

     1990年1月,上海地铁一号线开始建设,历时5年,1995年4月上海地铁一号线建成。该工程主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市政府委托政府投资公司负责借债、投资和还贷。从这个项目开始,国外建设资金开始进入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该工程的车辆、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电力监控系统、信号系统等主要机电设备,因使用国外贷款而采用了国外设备,相应地,这些机电系统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

     1995年,上海在开通一号线的同时,又开始了二号线的建设,1999年9月,上海地铁二号线建成。该项目按照市区两级财政、两级事权,由市、区两级投资主体承担,并各自负责借债和还贷。1997年,上海地铁明珠一期工程开始施工,2000年建成通车。这条线的建设是按照项目法人要求,(由市级投资主体、上海铁路局、沿线6个区)组建了多元化的项目公司-“上海久事公司”,资本金外部分通过利用外资和向银行贷款解决。这是国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引起的变化。另外,业主采取了“设备供货”与“施工安装”分别总承包方式,并通过招标选择了“设备集成商”。

     上述3条线,虽然在投融资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下建设模式的束缚。原有建设体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政企不分,行政式管理企业经营;投资主体与建设、运营公司间的产权不清;项目开放收益分散,多元投资难以实施;建设资金需要巨大,政府财力有限,形成瓶颈制约。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政府于2000年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了“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新体制。

     目前,上海新建线路(莘闵轻轨工程、共和新路高架工程、明珠二期工程、杨浦线工程等)的建设体制是: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做为项目投资主体(业主),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做为“业主代表”)负责建设,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接管建成项目负责运营管理,而市政府则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管。上海市推行“四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出资人到位;投融资良性循环;契约经济关系;项目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另外,上海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综合性强的特点,以杨浦线工程为契机,以“两站两区间”实行大标段“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并通过邀标形式选择投资监理单位,探索投资控制办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在项目成本、工期、施工质量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3)广州地铁

     1993年12月,在经过多年的筹建工作之后,广州地铁一号线顺利开工建设,并于1999年6月建成通车。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建设模式与上海一号线基本相同,对机电系统也是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而且,在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首次引入了国外咨询公司。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与信号系统的“项目管理商pmc”。同时,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些年来,广州地铁根据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经济氛围、人文环境、市场条件,正在致力于探索和尝试一体化经营模式-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

(4)其他

     1970年,天津地铁一期工程开始建设,后因某些原因而缓建,1983年工程正式复工,1984年12月建成通车。该工程的建设模式与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基本一致。现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滨海轻轨工程”,引入了“设计监理工程师”及“设备集成商”。

     2001年底,长春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在目前的二期工程建设中,对供电“接触网系统”拟采用“设计+施工ec”总承包模式。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分别通过招标进行。

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项目管理商pmc”。

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项目管理商pmc”。

重庆单轨交通工程:将通过招标选择车辆及各机电系统的“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试车服务pc”承包商,(注:设计已经完成)。

大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项目管理全部由业主自己负责。

另外,沈阳地铁曾探讨过由国外大型工程公司进行epc总承包的建设模式。

(5)小结

     通过对以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历程回顾,可以看出:做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其项目管理模式,也在随着国家经济及基本建设模式的发展而发展。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的业主已经引入了“项目管理商pmc”;重庆业主采用了“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试车服务pc”总承包;长春二期工程及上海杨浦线,将部分采用“设计+施工ec”总承包。可以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是否可以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已经到了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时候了。

三、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及其优点

1、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概念

     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这里是指业主将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由epc全功能工程公司进行项目建设的模式。所谓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通常具备如下功能:项目管理(management)+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管理(construction)+试车服务(testrun)。上述各项功能可以按第一个字母缩写成mepct。epc,是mepct的核心,也往往代表mepct。

2、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优点

     从事工程总承包建设的epc工程公司,是专营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公司,它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下,epc工程公司能为业主提供从项目立项到建成的全过程服务。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优点如下:

(1)避免了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来管理和操作,而造成相互脱节、相互制约的现象;

(2)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的整体方案优化;

(3)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的合理交叉、动态连续、缩短建设周期;

(4)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能有效地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综合控制;

(5)有利于积累工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业主和社会创造更好的效益。

总之,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在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和保证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1)为降低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必要尝试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工程造价。从项目管理这个角度,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最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伊朗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是由中方按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承建的。线路全长50km,其中地下线34km,除去土建及少量设备外,包括车辆在内的工程投资仅为5.83亿美元。这一指标,与国内某些工程相比降低许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急需采取措施降低工程造价,那么做为一种有效手段,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必要尝试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2)为与国际经济接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需要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项目规模的扩大、业主对项目整体管理的需求,由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工程总承包,已成为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在国外已经有上百年。由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工程总承包,也是目前国外所广泛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是向国际模式靠拢、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

(3)化工石化行业为城市轨道行业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提供了借鉴

     我国化工石化设计系统,从80年代开始,通过对国外著名工程公司考察和进一步合作设计,了解了当前国际上通用的设计体制、程序和,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设计体制改革,并组建了工程公司,现取得十分宝贵的经验,已得到了建设部的称赞。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与化工石化行业是两个工艺要求完全不同的行业,但都属于“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工程”,因而,化工石化行业组建工程公司的经验教训,可为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4)国家政府部门支持培育工程公司,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创造了条件

     2002年3月3日,建设部郑副部长在讲话中指示:抓紧培育工程公司与项目经理,关于工程总承包,几年来有了基础,取得了共识,加速研讨。另外,“加强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建议”,正在起草之中。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良好发育,必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

(5)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与趋势,正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迈进

     前面已经说过,“项目管理商pmc”、“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试车服务pc”总承包、“(详细)设计+施工ec”总承包,已经被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管理。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业主建设观念的转变,代表发展方向的高度化的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一定会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采用。

2、可行性

     如何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真正进入工程总承包模式,除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之外,社会上必须拥有多家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那么,如何组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的情况。

     目前,活跃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管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工作的大型企业,有近百家。虽然当时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曾进行过一些积极探索,但由于国内还没有真正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该企业也未能发展成真正的epc全功能工程公司,而是随着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体制的改革,在2001年4月由成立时的“建设管理总承包企业”转变成了“项目管理公司”,担当起了“业主代表”的职责。“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已转变成“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除此之外的业内企业,则基本属于设计单位、机电设备成套单位、施工企业、商贸公司等。

(1)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假如要由现在的“项目管理公司”发展成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则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设计部,完善其epc功能。

(2)商贸公司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与北方公司,在德黑兰地铁及郊区电气化铁路的承建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但这些公司的主业是国际商贸,其优势在于融资能力、商业运作。它们没有自己的设计队伍与项目管理人员。

(3)设计单位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活跃着10多家设计研究院,诸如: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等。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经过10多年的积极努力,这些设计单位已基本上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些设计单位深化改革、飞跃发展的长远目标,应该是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但设计单位缺少资金实力与施工管理经验。

(4)机电设备成套公司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机电设备成套公司,而且许多公司已投身到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中。诸如: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上海市电气(集团)总公司等。这些公司的优势在于设备采购、监造,并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但也不具备轨道交通设计能力。

(5)施工企业

      类似于北京城建九建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等的施工安装企业,顾名思义,它们是以施工为主业的。它们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一定的试车能力,但同样没有设计实力。纵观上述商贸公司、设计单位、设备成套公司、施工企业,其主业都只是epc全功能的一部分。这些单位要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可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联合组建,二是以某一方为主体组建。

      “联合组建”方式,有两个难以解决:一是如果要成为一个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且按商业化运作的法人实体,则各方的资金投入有问题;如果不组建成按商业化运作的法人实体,则存在联合体松散、不具备工程总承包实力问题,这也不满足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应是法人实体的要求。

     “以某一方为主体组建”方式,则存在以那一家为主体的问题。本人认为:尽管由任何一家单位去组建,都存在可能,也都存在问题,但是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去组建最具优势,最为可行。这是由设计在整个工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也是设计单位自身改制发展所需要的,另外,以设计单位为主体组建时,还有两个便利条件:一是可以借鉴化工石化行业设计单位改制的成功经验,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设计单位的整体技术资源。从国际工程公司的形成过程及目前现状来看,epc工程公司的核心是技术实力与管理水平,并非人员、机械、资金的多寡。实际上,epc工程公司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去组建,是一种客观需要,并非一种主观行为。

五、由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以设计单位的技术资源为主体,以社会招聘的项目管理人才为补充,利用国内知名商贸公司或国际工程公司的资金优势与管理经验,对设计单位进行改制,并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是必要的、有优势的、有条件的。

1、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是设计单位自身改制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设计体制,是50年代初期仿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50多年来,随着我国技术的进步、经济体制的转变,设计体制也在逐渐变革,设计单位也在不断发展。

1979年,取消了设计单位的事业费拨款,改为按投资比例收取设计费试点。

1984年,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设计单位承担设计任务需按规定签定合同。

1985年,国家明确规定承担设计任务必须经过招标投标。

1986年,实行勘察设计单位资格认证管理制度。

1987年,国内首批12个(化工石化)设计单位被国家计委等四个部委批准进行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从而改变了设计单位的单一功能,实行了“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使设计单位内部机制有了重大变革。

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问题的批复”。

1999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

     从上面可以看出,设计体制的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紧密相关。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设计单位思想观念普遍更新,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大为增强,设计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与人才优势,拓宽了服务领域,极大地激发了设计单位的活力。设计单位正由技术服务型向技术经营型转化。

     2001年11月,中国已正式加入wto。来我国注册的国际工程公司已有240多家,他们瞄准了我国建设市场。如何应对加入wto对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业的?这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改变单一功能的设计院模式;必须改革孤立的、静态的设计程序;必须打破小生产方式的专业分工和必须改变经验型的管理方式,并创建具有设计、采购、建设(epc)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队伍的实力与水平,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此,由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是设计单位深化改革、适应形势、自身发展的需要。

2、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能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

     工程设计咨询业,是为工程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融资和招标投标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监理和投产后咨询等全过程技术与管理服务的行业。勘察设计,对工程建设来说,是工程建设的十分关键的环节,它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建设之前,它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建设项目确定之后,又为项目建设提供蓝图。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建设质量的优劣和投资效益的高低。

     设计部门在工程公司内是主体,设计工作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关“工程建设阶段”与“工程成本”的关系图表明: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各不同建设阶段“对成本的影响”曲线及“成本的发生”曲线,呈“x”交叉状。即:自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至运营阶段,“成本的发生”曲线由低到高,依次上升;而“对成本的影响”曲线则由高到低,依次下降。换言之,规划设计阶段发生的成本最小,但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却最大。上海地铁在建设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了设计在降低造价保证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在其战略发展思路中,已决定将工程“关口”提前,即将把关重点由原来的重视施工管理提前到了强化设计管理。

     因而,由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是由设计部门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设计在项目中的主导作用。

3、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可化工石化行业的改革经验

     化工石化行业的实践证明,以改革设计体制、程序和方法为主要,并以epc工程公司模式为目标进行的设计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它不仅提高了设计水平和质量,还提高了设计效率,扩大了工程设计的能力,有利于实行工程建设总承包,有利于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化工石化为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计单位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

4、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可以利用其整体的技术优势

     假如由商贸公司、设备成套公司或施工企业去构建epc工程公司,它们要建立拥有一只自己的高水平的轨道交通整体设计队伍,谈何容易!而设计单位改建成epc全功能工程公司时,在社会上招聘项目管理人才则相对容易得多。因而,以设计单位为主体组建epc工程公司更为可行。

5、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已经具备一定条件

(1)政策提供支持

     2001年8月28日,建设部俞正声部长在有关批示中指出:“在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工程中,应大力提倡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对其他工程,特别是房屋建筑工程,是否推行这一制度,以及若推行采取什么方式,需认真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工程。因此,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可以探讨以设计为龙头进行工程总承包的可行性了。

(2)行业提供机会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正在向着“大项目、小机构、大社会”的方向在努力。比如,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已经提出了“用控制投资新思路降低总造价”的新发展理念,并且在“实施施工设计总承包”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这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提供了可能。业主对项目管理社会化的需求,将使得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具有现实意义。

(3)自身进行准备

     目前一些设计单位,正在为向更高层次发展,而积极探索与准备。设计单位的功能正在向两端延伸。譬如,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2002年院经营发展目标”中,作为一项重要经营目标,提出了“探索设备集成与管理服务和工程总承包”。目前该院已与其他成套机电公司联手承担了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供电系统的项目管理。另外,截至到2002年5月底,建设部已举办了61期“全国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经理培训班”,近千人参加了培训,其中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大设计单位。可见,设计单位对“工程总承包”是极其感兴趣的。这并不是追逐,而是设计单位改革到了一定程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探索。

6、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组建epc工程公司,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设计单位去组建epc工程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能力低及抗风险能力弱。一般地,设计单位的资产及资金实力在大型企业中是比较弱小的,由它去组建的epc工程公司,其融资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也都比较弱小。而一个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的epc工程公司,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鼓励设计单位改制,培育epc工程公司的角度,建议通过以下办法解决:

(1)在参加市场竞争的初期,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2)利用经济实力雄厚的上级主管单位做担保;

(3)联合其他公司;

(4)靠资信去赢得市场;

(5)强化风险分析,规避和转移风险。

六、有关建议与本文目的

1、有关建议

对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本人有以下一些建议:

(1)关于推行工程总承包的思路

加强行业内部的研讨;

加强与化工石化行业的交流;

加强与国外大型工程公司的交流;

提出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可行性报告(含实施工程总承包计划)

适当时候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试点;

先在某个设计单位试点,再在几个设计单位试点;

先在某个项目中某个相对独立的土建标段试点,再在某些相对简单的机电系统试点,然后再在比较复杂的机电系统试点;

试点成功,全面推广。

(2)关于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的主体

     结合设计单位的改制,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是必要的、有条件的、可行的。因而,建议优先考虑将设计单位作为组建epc工程公司的主体。

(3)关于设计单位改制

     设计单位改制也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在目前这个阶段设计单位应积极参与“项目管理”、“设备集成”、“设计+施工”总承包、“采购+施工+试车”总承包等工作,这样可为组建epc全功能工程公司熟悉规则、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另外,设计单位应与国外大型工程公司积极联络接洽,同时也可以考虑请专业管理公司协助改制策划。

(4)关于联合体承包方式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epc工程公司还没有形成工程总承包能力前,本着“大项目、小机构、大社会”的建设原则,建议考虑联合体承包方式。即,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商贸公司+设计单位+设备成套公司+施工企业”为基本方式,组建联合体,实施项目中机电设备系统的工程总承包。

     联合体中有一家做为牵头单位。该牵头单位与其他所有联合体成员单位,对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工及整个系统性能承担共同和连带责任。在联合体承包模式下,业主方只需与联合体牵头单位一家对话,工作关系简单、责任界限明晰,而责任和风险则完全由联合体承担。

     该方式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重庆)现有“采购+施工+试车”联合体的基础上,再把“设计”阶段纳入即可;另一方面具有长远意义-将为未来组建epc工程公司探索道路、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目前,针对伊朗及南美等国外地铁项目,国内企业已成立了有关联合体。对国内项目,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一下呢?

2、本文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模式,应积极向工程总承包模式努力。这是因为: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需要,是与国际经济体制接轨的需要,也是设计单位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基本建设体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模式、国有企业机制,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业市场经济转变之中,现在组建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总承包,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实施有难度,并不等于现在不需思考。凡事“虞则利,不虞则废”。因而,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及早思考、及早探讨、及早试点、及早推行。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充分探讨的时候了。本文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抛砖引玉,以引发更多的人来关注、探讨这一问题,最后达到改变理念、统一认识、熟悉规则、集思广益、积极准备、推动实施的目的。

参考资料:

篇(3)

分类号:G254.12

1、项目背景及《英文超级科技词表》逻辑结构

《英文超级科技词表》(以下简称《英表》)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的主要研制内容之一。目标是建设覆盖理、工、农、医四大领域的、面向英文科技文献信息组织与检索的一部大型综合词表。该项目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牵头,多家情报机构分工协作,计划三年内完成。

《英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叙词表,从逻辑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包含4层结构的知识组织系统,自下而上依次为:词汇素材、基础词库、概念网络、范畴体系,如图1所示:

词汇素材层是按照素材采集标准筛选出的各类词汇集,包括相关专业的叙词表、专业词典、术语集、文献关键词等,叙词表是其核心构成部分。基础词库是将不同来源异构的词汇集按一定规范进行描述,并采用统一格式进行存储而形成的词汇元数据仓储。对基础词库中的词汇进行同义词归并,形成以概念为单位的同义词群,概念继承各同义词原有关系,由此形成相互关联的概念网络。《英表》对概念间关系不做梳理,因此形成的概念网络实际上是一个无序网络,没有清晰的等级结构。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英表》知识体系的等级结构,《英表》在概念网络层上设置了范畴体系。范畴体系为概念提供了分类框架,概念在统一的分类框架下归属到相关类目,按学科特征得以聚集,并借助范畴体系的等级结构由一般到具体层层展开。范畴体系是对《英表》主题概念进行组织的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概念网络在宏观知识结构表达上的不足。

2、《英表》范畴体系的功能定位及构建原则

范畴表是叙词表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范畴体系的构建在叙词表编制工作中意义重大。在叙词表构建之初,范畴体系可起到控制词汇采集的学科范围和各学科词量基本均衡的作用;在叙词表构建过程中,范畴体系可将相关同汇聚集到一起,方便词间关系的发现和构建;叙词表构建完成后,范畴体系起到组织词表概念的作用,能反映叙词表知识体系的宏观结构,是词汇的主要索引方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构建范畴体系不是从零开始,可以根据拟构建叙词表的学科特征选择已有的分类体系,根据拟构建叙词表的功能定位以及词汇学科分布情况对分类体系进行调整。

《英表》范畴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英语语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构建的分类体系要能匹配英语语言地区人们对学科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NSTL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用户,《英表》构建不可能完全脱离国内用户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因此也需要考虑国内用户对学科体系的理解,尽可能靠近国内用户熟悉的分类体系。

基于上述考虑,《英表》范畴体系的构建思路是:选择一部英语地区主流的分类表作为主干范畴表,主干范畴表要能覆盖理、工、农、医几大部类。以此为基础,根据《英表》学科规划和词汇分类的具体需求,参考其他分类体系对主干范畴表进行局部调整,形成指导《英表》词汇采集、类分与导航的范畴体系。由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综合分类法,而E1分类表是工程技术领域影响最大的词汇分类体系,因此在研究中将以这两部分类法作为主要的参考分类体系。

3、主干表选择及其结构特征

3.1 主干表选择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LCC)是英语地区影响很大的综合分类法,这两部分类法都有专设的维护机构持续进行维护和修订,是选择主干范畴表的主要考虑对象。

DDC和LCC在类目体系和类号体制上有着较大区别:①DDC是一部通用分类法,系统性较强。而LCC是为满足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的要求而编撰的,并非通用分类法。LCC各分册由各学科专家分别进行编制和修订,没有统一的编制规则,缺乏明确的分类理论指导,系统性较差。②DDC是十进制分类体系,各级类目基本按层累制方式编号,类目体系等级分明,易于理解和使用。LCC是列举式分类体系,类目编号是一种完全的序数制,基本不能反映类目的从属关系。从类号体制看,《中图法》和DDC也更为接近。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更倾向于采用DDC作为《英表》主干范畴表。

3.2 DDC的结构特征与局限

在DDC中,工程技术主要对应一级大类“6 Teeh-nology(技术)”(为了阐述方便,下文只列类名的中文译称),其二级类中除“62工程”外,工程技术相关学科类目还包括"64家政与家政管理”、“66化学工程”、“67制造”、“68特殊用途产品的制造”、“69建筑与施工”。62中的“621应用物理学”、“629其他各种工程”所界定的学科范围从类名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将这两个类目进一步展开,621下包含了电子、电工、通信、计算机、动力、机械等学科类目,629下包含了交通工具、铁路、公路、航空航天、自动控制等学科类目(见图2):

展开“66化学工程”(见图3),发现66中包含了饮料技术、食品技术、冶金、石油、天然气,与《中图法》和E1分类表对“化学工程”的界定有较大区别。“67制造”、“68特定用途产品的制造”中大部分类目和《中图法》“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下的相关类目对应关系较好(见图4、图5)。

通过对DDC“6技术”大类逐级展开,并与《中图法》(T、u、V、x)及E1分类表进行对比分析,能比较清晰地观察到DDC类目体系的结构特征。

《中图法》工程技术相关部分(T、u、V、x)和E1分类表在DDC中基本都有对应类目,d王就是说,DDC能基本覆盖《中图法》工程技术部分和E1分类表类目。

虽然DDC基本能覆盖《中图法》工程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但两个分类体系对类目的划分还是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①DDC“624土木工程”在《中图法》中没有直接对应类目,在《中图法》中土木工程分散在建筑、交通、水利中。②《中图法》“TU建筑科学”在DDC中区分为工程和艺术两部分,建筑的结构、材料、施工等内容归人“69建筑与施工”,属工程范畴;区域

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园林等归入“71城市及景观艺术”和“72建筑学”中,属艺术范畴。③交通运输的界定有较大区别。《中图法》“u交通运输”在DDC中被区分为若干部分。水陆空运输及车站、码头、机场的运营管理等内容主要分布在385-388,属社会科学范畴;机车、铁路、公路、船舶、汽车等属工程范畴,涉及类目625、623.8、629.2和629.3。

DDC类号体制限制了各级的类目总量,为容纳更多新兴学科,在前三级类目中出现了一些学科界定不清晰的类目,比如“621应用物理学”、“67制造”、“68特定用途产品的制造”,“629其他各种工程”等。这些类目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一些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也位列其中。类号体制的限制使得DDC学科层级较深,需要层层展开才能逐渐明了,类目导航效果不佳。图6对比了DDC和《中图法》中工程技术主要学科门类所处的层级。可看出DDC中大部分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的层级都在三级以上,电子技术、电信、计算机、自动化、核技术这些学科在DDC中已经到了第5级。

4、基于DDC构建《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

4.1 基于DDC进行类目体系重构的思路

为改善DDC导航效果,需要对DDC类目结构进行一些调整。DDC前三级类目一般不用于文献分类,仅用于类目导航,因此调整DDC上层类目的构成,重构DDC类目导航体系原则上是可行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提升类级突出显示一批隐藏较深的基本学科门类;对类名界定不清的类目或包含学科门类过于庞杂的类目进行分拆和重组;删除或隐藏一些不必要的类目;根据需要新增类目以便归拢重组的各相关类目。

对分类法的改造须谨慎,分类法有其内在的分类思想,立类依据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对平衡的体系,过度改造可能破坏这种平衡,导致更多问题。因此,在DDC类目体系重构过程中,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在不影响导航效果的前提下,对DDC中学科界定清晰的类目等同采用。对类名界定不清或学科构成过于庞杂的类目进行拆分时要尽量保证DDC三级以下类目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分拆。

・提升DDC学科门类的级位时需要参考《中图法》和E1分类表。对于在DDC中构成过于简单的类目不宜提升为工程基本大类。

・尽量集中DDC类目体系中类号靠近的相关类目,避免过度分拆。

・参考《中图法》与E1分类表对DDC相关类目进行归拢,但要避免归拢DDC中与《中图法》或E1分类表没有主要对应类目的过于分散的类目。

・归拢相关类目时尽量避免跨大类合并。考虑到《英表》范畴体系构建过程中理、工、农、医需要分工与协作,为保证几大部类相对完整,避免类目体系过多交叉,应尽量避免在理、工、农、医几大部类间跨部类归并。

DDC类目体系重构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英表》基本学科门类及其主要构成,然后对各学科细分类目进行梳理,完善类目参见体系。

4.2 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的确定

4.2.1 从DDC前三级类目中直接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从DDC前三级类目中提取学科界定相对清晰的类目作为首批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共9个,分别为:“622矿业工程”、“623军事工程及船舶工程”、“624土木工程”、“625铁路与道路工程”、“627水利工程”、“628卫生与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工程”、“64家政与家政管理”、“66化学工业”、“69建筑与施32”。

“64家政与家政管理”在《中图法》中对应“TS97生活服务技术”。《中图法》第5版中将TS的类名由原来的“TS轻工业、手工业”更改为“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并对“TS97生活服务技术”的类目作了较大改动,这一类目在《中图法》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按照不影响导航效果时尽量保持DDC原有结构体系的原则,将其入选为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66化学工程”由于包含《中图法》和E1分类表中的多个学科门类,将对其进行分析,确定进一步的拆分方案(参见本文4.2.5)。

4.2.2 从三级以下的DDC类目中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DDC部分工程技术学科隐藏在三级以下类目中,本研究将DDC分别与《中图法》和E1分类表进行映射,获取两部参考分类表的工程技术基本学科与DDC类目的对应关系,将一致性较好的学科提取出来作为第二批工程技术基本学科,学科下分类目的构成以两个参考分类体系共同对应的DDC类目为主,兼顾相邻相关类目尽量集中的原则,将邻近相关类目尽量归入同一个学科基本门类中。比如“621.37电量计算”在《中图法》“TM电工技术”中有对应类目,但在E1分类表“700电工技术”中没涉及,考虑到相邻相关类耳尽量归拢的原则,将“621.37电量计算”与621.31、621.32、621.33、621.34、621.37归入同一个基本大类――电工技术。

表1为第二批提取的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共11个。表中从左往右第一列为《英表》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第二列为《中图法》相应学科对应的DDC类目,第三列为E1分类表相应学科对应的DDC类目,第四列为通过分析对比确定的《英表》学科细分类目。

4.2.3 DDC 621的重组与“动力工程”的类目构成DDC“621应用物理学”中尚未处理的类目包括:621.1-621.2、621.4、621.5、621.6,这几个类目与两个参考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如下:

“621.1-621.2流体动力技术”:在《中图法》中主要入“TK能源与动力工程”;在E1分类表中主要入“610机械工程设备与动力”和“630流体、水力学、气动和真空”。

“621.4原动机和热力工程”:在《中图法》中主要入“TK能源与动力工程”;在E1分类表中主要入“610机械工程设备与动力”和“640热与热动力学”。

“621.5气动、真空、低温技术”:在《中图法》中拆分为“TP6射流技术(流控技术)”(气动技术入此),“TB7真空技术”和“TB6制冷工程”;在EI分类表中主要人“630流体、水力学、气动和真空”和“640热与热动力学”中。

“621.6鼓风机、送风机、泵”:在《中图法》中主要入“TH机械、仪表工业”;在E1分类表中主要人“610机械工程设备与动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DDC621中上述几个类目在E1分类表中主要归为动力工程,在《中图法》中则涉及到了动力工程、机械、自动化、通用技术多个大类。为保证DDC类目在重组中得以相对集中,本研究采纳了E1分类表的类目构成方案,将DDC的621.1-621.2、621.4、621.5、621.6几个类目归并为“动力工程”。4.2.4 DDC 629的重组与“汽车工程”类目的构成“629其他各种工程”因类名界定不清被分拆后尚未处理的类目包括“629.2陆用机动车和自行车”、“629.3

气垫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气垫交通工具、气垫船)”。

在《中图法》中,DDC 629.2大致对应“U46汽车工程”,但“自行车”、“摩托车”等内容被归入“U48其他道路运输工具”;在口分类表中,DDC 629.2对应“660汽车工程”,“自行车”、“摩托车”等在E1分类表中靠类也归入660。为避免将629.2再次拆分,保证DDC三级以下类目的完整性,本研究采纳E1分类表的处理办法,将629 2独立为工程技术基本学科“汽车工程”。

在《中图法》中,DDC 629.3的“气垫车”部分被归入U46,“气垫船”部分被归入“U66船舶工程”;在E1分类表中,DDC 629.3,归人“670船舶工程”。为避免将629.3再次拆分,本研究仍采用E1分类表的处理方法,将629.3归入DDC“623军事工程与船舶工程”。4.2.5 DDC 66、67、68的重组与“化学工程”、“轻工业、手工业”类目的构成将DDC66、67、68分拆后来处理的类目分别与《中图法》、E1分类表进行比对分析,可看出这三大类日在《中图法》、E1分类表中相对集中。在E1分类表中主要对应“800化学工程总论”、“810化学工业”、“820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在《中图法》中,主要对应“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

E1分类表对DDC 68覆盖较差,如图7所示:

相比之下《中图法》对DDC 66、67、68的覆盖更全面(见图8)。因此本研究主要参照《中图法》对66、67、68类目进行重组。将DDC的661、662、665(除“665.5石油”、“665.7天然气及工业煤气”)、666、668和678合并为“化学工业”。将DDC的663、664、667、674、675、676、677、679和DDC68大类下除“681精密仪器及其他装置”外的其他类目(682-688)合并为“轻工业、手工业”。DDC681归入“工程技术总论及工程通用技术”(参见本文4.2.6)。

4.2.6 “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的类目构成DDC每级类目有O-9共10个号,“0”为总论或通用性类目,也包括那些不能归入其他各类的类目。由于《英表》“工程技术”范围已超出DDC“62工程”,仅用DDC620不能代表《英表》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的全部内容。另外,DDC为文献分类法,很多加“0”复分的类目只适合对文献进行形式细分,不适于词汇分类。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0”类目进行分析筛选,重组适用于《英表》词汇分类的“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大类。

“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构成类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60、600、620,下属相关类目;②621、629、67、68,由于被完全拆分,这些类目在《英表》中不保留,需对其加“0”复分类目进行筛选,归入总论及通用技术;③681,之前的处理中没归人工程技术基本学科下的孤立类目。

DDC的6个复分表中除“Tablei Standard Subdivi-sions(标准复分表)”外,其余的复分表均为针对文献的形式复分表。“T1标准复分表”中除“01 Philosophyand theory(原理与理论)”和“04 Special topics(特殊主题)”外,其余均为文献的形式复分。因此,本研究对复分类目的筛选重点考虑“01”和“04”类目。

三种来源的类目汇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英表》“工程技术总论与通用技术”与《中图法》及E1分类表的总论性类目部分基本一致:原理(基础科学)――设计――材料――仪器与测量,但通用技术部分有较大差别。通用技术是集中还是分散,不同的分类法处理不完全一致,为了避免DDC类目体系过细的分拆与重组,尽量保持DDC原有类目构成,《英表》在通用技术部分不做大的调整。

4.3 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细分类目的处理原则

DDC主要用于文献分类,有一些不适宜词汇分类的特征,为保证《英表》范畴体系相对简洁,在重组基本学科门类后,需要对各学科细分类目进行梳理。处理原则如下:①删除DDC弃用类目(在DDC中加方括号的类目)。②不再保留被完全分拆的类目,比如621、629、67、68。③增加类目用于聚拢相关各类。为保证《英表》范畴体系与DDC较好的对应关系,要控制新增类目数量,新增类目原则上不用于词汇分类,仅作类目导航之用。④如果所有子类被提升,则隐藏对应的父类。⑤隐藏部分用于文献分类的加“0”复分类目。比如“624.092土木工程师”。⑥列举子类不全、有明显遗漏的类目,隐藏其所有子类。如“622.188宝石勘探”下只列出“622.1887半宝石勘探”,则隐藏622.188下所有类目。⑦隐藏在同一大类中有明显重复的类目。比如DDC土木工程中“624.153基础工程材料”与“624.18材料”有明显重复,可考虑隐藏624.153及其下级各类。跨大类交叉的类目不隐藏,可作类目参照以反映概念的多学科属性。

5、结语与讨论

篇(4)

二、正文

由于拟建项目的任务、性质、规模及工程的复杂性不同,在编制可行性报告58jihua.com时,其内容往往各有侧重,深度和广度也不尽一致,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一)前言。前言也称总论,主要说明拟建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投资的条件、必要性和经济意义,交代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方法和要求,并说明现有的基础和研究的目的、简要过程及基本评价等内容。

(二)主体。主体也称分论。这部分从不同角度对项目是否必要与可行加以分析论证,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需求调查。市场需求调查和分析是确定项目的前提,项目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市场调查分析的准确性。市场需求调查包括国内外需求和供给情况的预测、产品竞争能力的调查及预测、销售预测等。据此确定建设的可行性及规模。

2.拟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发展规划分析。拟建设项目的规模是指在分析确定项目产品有较大市场空间后,为进一步构造项目的具体方案,需要确定项目的生产规模。具体说来,对生产项目要提出产品的生产纲领、生产能力,对非生产项目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说明其建设规模。说明总建设面积、建设内容、项目的总平面布置以及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等。

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及其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保护与卫生防疫等。

5.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分析。要按照建设内容列名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外部配套工程、其它费用的投资额,按费用类别列明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可行性报告

费和其它费用等。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有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单位自筹、各种方式的集资,对这些资金来源、筹措方式、资金到位的时间和数量、资金偿还、流动资金的运用等进行分析。

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拟建设项目的投资目的在于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十分重视经济效益的分析,包括销售计划、管理计划、总投资额、年终损益、现金收支、资产负债情况、投资应力分析、盈亏分析、风险分析等。在分析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分析社会效益,要分析该建设项目将会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

(三)结尾。结尾即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根据上书论证,对建设项目在经济、技术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明确的判断,对建设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提出存在的问题。如果总论和分论部分对这些内容都有了论述,也可省略不写。

三、落款

包括单位名称,以及报告的年、月、日和公章。

篇(5)

自然科学总论类823种,占总品种数的0.3%,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12.63%;数理科学、化学类5556种,占总品种数的2.02%,同比增长15.44%;天文学、地球科学类1429种,占总品种数的0.52%,同比增长16.46%;生物科学类1507种,占总品种数的0.55%,同比增长13.14%;医药卫生类12961种,占总品种数的4.7%,同比增长12.28%;农业科学类5316种,占总品种数的1.93%,同比增长30.10%;工业技术类39285种,占总品种数的14.25%,同比增长14.92%;交通运输类2915种,占总品种数的1.06%,同比增长18.02%;航空、航天类241种,占总品种数的0.09%,同比增长30.27%;环境科学类1323种,占总品种数的0.48%,同比增长35.55%。

归纳以上数据可以得出:10种科技类图书约占图书出版总品种的25.9%,略高于2007年的25.02%,增幅不明显。在这10类科技类图书中,贡献最大的前5名依次是工业技术类39285种(占总品种数的14.25%)、医药卫生类12961种(占4.7%)、数理科学、化学类5556种(占2.02%)、农业科学类5316种(占1.93%)和交通运输类2915种(占1.06%),其余类别的品种数均远未达到1%。与2007年的数据相比,前5名的格局不变,而占有率则均略有增加。

通过计算还可以得出,2008年10种科技类图书的出版品种总数为71356种,比2007年的61760种增长了15.54%,增幅可谓显著。如果综合考虑种类增长数和增幅百分比,那么对2008年科技类图书出版增长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农业科学类。其品种数增长1230种,增幅达30.10%,这无疑与国家宏观政策向“三农”的进一步倾斜有关。值得一提的是,惠及全国亿万农民群众的“农家书屋”工程正是在2008年全面铺开的。截至2009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3万家。农业科学类图书是最切合农村需要的图书品种,“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全国各地的红火开展,是拉动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的强劲动力之一。对比2004-2008年各年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可以看到,2004年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种类是同比下降的,下降幅度高达16.2%。而“农家书屋”工程自2005年开始试点后,2005-2008连续4年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品种均出现明显的同比增长态势,增长率依次为12.90%、14.15%、17.55%、30.10%,增长率呈加速度上扬,到2008年出现暴涨。可以预见,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逐渐有序和稳固,农业科学类图书的同比增长幅度也将逐渐回落到平和状态。

此外,单从同比增幅看,环境科学类最高,为35.55%,航空、航天类次之,为30.27%。环境科学类出版品种2005-2007年连续3年呈负增长,而到2008年呈现暴涨的势头,其中的动因颇值得考察。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上,在总书记鸿篇巨制的开幕报告中,一以贯之的中心词可以归纳为5个字:科学发展观。承接十七大的2008年,便成为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的“黄金年”。而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环境科学无疑是与经济发展和人类未来最息息相关的领域之一,其出版品种止跌回升直至暴涨就不难理解了。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环境科学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此外,2008年9月的“神七”飞天与太空行走,直接将几年来涨涨落落的航空、航天类品种顶上了30.27%增幅的高度,连带天文学、地球科学类也出现大幅增长。在举国热衷中医养生保健的背景下,医药卫生类已是2005-2008连续4年出版品种出现明显增幅。交通运输领域作为GDP增长的硬指标和拉内需的排头兵,出版品种增幅也达到了3年来的最高。总体看,2008年科技类图书中除自然科学总论类下降外,其余出版品种增幅均在10%以上。

篇(6)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

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2、产品方案(种植产品方案、养殖产品方案、农副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

2、养殖业主生产技术与流程

3、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流程

(二)主要设备

备方案

1、种植业要设备选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篇(7)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08-02

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养护成本的计算中,延误费用量化的关键是计算延误时间,以往通过现场交通调查获得延误数据,但逐一实测工作量大,数据繁多,不易处理。此外,对车辆延误深入分析,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判断延误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引导车流,维持交通秩序。本文运用车流波理论构建模型,计算行车延误,为交通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解决了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养护成本中延误费用的量化问题。

1 车流波理论

车流波理论利用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模拟建立车流的连续性方程,探索高车流密度状况下的交通流规律。车流波理论将车流密度变化类比水波起伏,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及流量、密度、速度交通流三参数间的关系,准确描述车流的拥挤-消散过程,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研究。

车流波理论将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经过车辆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动,该分界面称为车流波,车流波沿道路移动的速度,称为波速,如图1所示。

车流波S将车流分为A、B两个部分,A区车流速度为,密度为,车流量为,B区车流速度为,密度为,车流量为,波速为,假定速度沿x正向为正。在时间t内穿过S面的车数N为:

(式1)

由交通流三参数关系式:

代入式2-1得:

(2)

根据格林希尔兹速度-流量模型

(3)

式中:Q-- 小时交通量(辆/h);

V-- 区间平均车速(km/h);

-- 阻塞密度(辆/km);

-- 畅行速度(km/h)。

式2可化为

(4)

当0,表示不发生排队,或已有的排队开始消散。

2 车道减少区车辆运行特性

路段部分车道封闭时,产生一个车道减少的区域,形成交通瓶颈,通行能力降低,易造成交通拥堵,对行驶在封闭车道上的车辆,影响更加明显。而在该区域行驶的车辆表现出特殊的运行特性。

当车流量小于该区域通行能力时,在上述车流分界面,各车道车辆较为自由、匀速有序地进入开放车道,换道条件与正常路段相同,忽略变换车道造成的延误。

当车流量大于该区域通行能力时,各车道车辆在车流分界面处被迫减速或停车。上游车流继续到达,在车流分界面处形成车辆排队现象,产生车辆延误。车辆排队长度持续增加,直到车流量小于该区域通行能力,排队开始消散,延误时间即排队时间与消散时间之和。由于车流量较大,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处于非自由行驶状态,出现跟驰行为,后车的车速和前后车距离均受前车车速的制约,此特性会在车流的前后车辆间一直传递。

3 运用车流波理论计算延误

以下分析车流量大于车道减少区道路通行能力时的行车延误。

如图1,记A区车流速度为,密度为,车流量为,B区车流速度为,密度为,车流量为,车流波波速为。

取微小时间dt,对应车辆排队长度dL为:

(5)

根据式4得:

(6)

车辆排队长度:

(7)

式中:―交通量大于车道减少区道路通行能力的起始时间点;

―交通量大于车道减少区道路通行能力的结束时间点。

排队消散方程与排队形成方程相似,只需改变积分限,见式(8):

(8)

联立式6和式8得:

(9)

式9即可确定排队消散时间t。通过封闭区域的交通量对应的总延误为:

(10)

4 结语

该文运用车流波理论,量化道路部分车道封闭造成的车流延误。畅行速度为常数,分析模型可知,只需获得车道减少区域上游和该区域区间车速关于时间的连续数据,计算机拟合车速-时间函数,代入式9和10即可求得行车延误,计算过程简单。获取车速数据是延误计算的关键,通常可借鉴已有的车速调查数据,必要时借助测速仪连续观测车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篇(8)

一、总体评价

编制框架内容基本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但在建筑规模的确定依据、建筑和结构设计方案说明、消防内容和建筑设备选型等方面没有达到编制深度要求,缺乏附图,核实总投资。建议重新编制。

二、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总论、建筑、结构

1、报告已提供净用地面积、绿化率、停车位数量,未提供基底面积和道路面积,建议报告补充完善。既为三期工程,应先说明地块现有设施。市场预测应针对项目内容进行。

2、“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意见书”要求本项目建筑密度<20%,而本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筑密度为26.5%,超出规划条件,建议说明理由,并重新确定实施方案建筑密度。

3、“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意见书”要求本项目建筑高度<80米,而本项目实施方案虽说明各建筑总层数,但未提供实施方案各建筑高度,也未说明主要建筑高度是否满足规划条件,需补充实施方案各建筑高度。

4、完善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建筑功能、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5、细化建筑方案内容,各建筑应分别说明,特别关于地下室应单独说明功能。

6、补充结构设计内容,说明建筑结构基础的形式、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完善建设项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等。

7、补充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建筑的相关图纸。

(二)建筑设备

1、核实市政给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电信的条件和参数,补充室外管道和设施平面布置图,明确主要水池、设备、管道等的规格和数量,补充主要设备材料表。

2、各建筑的设备工程应分建筑分别说明。

3、补充负荷估算的内容,如用水量、排水量、供热负荷、用电负荷、空调冷热负荷等。

4、细化动力设计内容,如换热站等。

5、补充说明设置空调和燃气供应的范围,细化设计方案说明。

6、校核消防设计内容。

(三)投资估算

补充建设规模确定依据、土建、装饰工程估算指标测算过程。

1、编制说明:补充工程概况并说明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构成(*栋、*层)、投资估算编制基准期及总投资;编制依据应为09届造价依据;补充工程费用估算编制方法及土建、装饰估算指标测算过程;并计取基本预备费。

篇(9)

第一版《现代瘢痕治疗学》于1998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共36章67万字,彩色照片图70余幅,线条图200余幅,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由40余个单位的60名作者共同编写而成。虽然是我国本研究领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填补了我国在瘢痕研究和治疗方面的空白,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该书并不能充分体现瘢痕学现代快速发展的研究成果。《现代瘢痕学》(第2版)共分62章,字数达到218万余字,各类图片900余帧,分基础研究、临床总论和临床各论三部分,较第一版有了显著的提高。

主要特色为:①新:在初版基础上充实了新内容,尤其是有关瘢痕基础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进展、最新的治疗主张和临床资料图片;②全:编著者阵容庞大,博采众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堪称是有关瘢痕形成、创伤愈合及其防治的“百科全书”;③细:基础部分要点突出、重点分明,临床部分对于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方法,编者不惜笔墨细述其操作要点、细节和技巧,对个别新技术、新手段也不回避其缺点和不足;④实用:可满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科研的实际需要,适用于外科系统医务人员,尤其是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烧伤外科、皮肤科、五官科、手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外科、普外科及妇产科等专科医师参考,同时也适合医学生、研究生及瘢痕病患者阅读。

2选题紧密结合临床需要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受各式各样的组织损伤,皮肤真皮层发生损伤或其他部位发生较深的损伤时,愈合过程中均会伴有瘢痕形成。瘢痕乃伤口愈合的必然产物,没有瘢痕形成即没有愈合。因此,适度的瘢痕形成是一种生理性和自卫性的表现,而过度增生则属病理性改变。

瘢痕在临床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在质和量方面受不同的因素影响而呈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如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病理学瘢痕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两者在病理表现、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增生性瘢痕通过手术等方法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瘢痕疙瘩至今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瘢痕常对患者的形象和局部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美容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对治好病理性瘢痕的社会需求也更为强烈。

然而,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至今还不很清楚,因此在治疗上难以取得突破。目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方法虽然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加压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医用硅凝胶贴敷、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但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

《现代瘢痕学》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和研究需要,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瘢痕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将能促进瘢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提升,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3内容全面、新颖实用

《现代瘢痕学》分基础研究、临床总论和临床各论三部分撰写,内容全面、细致、新颖实用。

基础研究部分详细论述了皮肤的胚胎发生、基本结构和功能,皮肤创伤修复概论,胎儿皮肤创伤的无瘢痕修复,表皮(干)细胞、皮肤附件和创伤修复,细胞凋亡与创伤修复,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与创伤愈合,烧伤及其创面修复,瘢痕病理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研究,细胞因子、生命元素、自由基、NO、P物质及性激素与瘢痕形成,表皮培养、复合培养皮肤及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瘢痕的基因学、分子治疗和瘢痕模型实验研究等内容,为瘢痕这个一直困扰着所有外科医师,特别是整形外科医师的临床难题,揭示了许多息息相关的科学研究新进展。

临床总论部分详细论述了瘢痕的病因学,临床分类和诊断,手术治疗和抗生素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显微外科技术,真皮替代物与复合皮临床应用,加压、药物、放射、激光、冷冻、物理康复、中医药及心理治疗,硅凝胶和医用粘合剂应用,麻醉选择,护理,预防,瘢痕的国际化认识和防治动态疗法等内容,较全面的介绍了瘢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

临床各论部分详细论述了头皮、眉、眼、耳、鼻、唇周、颊部、颌颈胸部、躯干、四肢、会阴瘢痕,喉、气管、食管、剖宫产后子宫及泌尿道瘢痕,硬脊膜外瘢痕粘连与肌腱粘连、腹腔及其脏器间的瘢痕粘连、瘢痕疙瘩、瘢痕恶变、痤疮瘢痕及瘢痕整形美容常用产品,紧密结合典型病例治疗照片,以深化各个部位和各种类型瘢痕的治疗认识,图文并茂,增加了实用性,有助于瘢痕防治水平的提高。

4作者阵容强大,集体智慧结晶

该书有国内开展瘢痕研究的50余个单位的90多位理论知识渊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著名专家学者作为编委,有50余个单位80多名作者参编此书,有近30个单位50多名专家担任顾问,经过数年编著而成。中国工程院张涤生院士、王正国院士为本书作序和盛志勇院士为本书题词,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阵容如此强大可谓是我国瘢痕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现代瘢痕研究及治疗的水平,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无疑这些科研及临床成果的汇集,将给瘢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最全面和最新颖的参考资料,为我国瘢痕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做出巨大的贡献。

5重视瘢痕研究,争取更大进展

篇(10)

(一)项目名称

(二)建设性质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拟建设地点

(五)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八)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一)项目建设规模

(二)建设内容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四)结论

(五)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二、项目发展概况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场址现状

(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三)场址土地利用情况

二、场址建设条件

(一)地形、地貌条件

(二)气象条件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四)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六)交通条件

(七)社会环境条件

(八)基础设施条件

(九)征地拆迁条件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标准和规模

(一)建设标准

(二)建设规模

二、项目工程布局及设计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

(二)工程设计

(三)节能设计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一、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二、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三、治理方案

四、环境监测

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范围

(二)编制依据

(三)编制方法

(四)总投资

二、资金筹措方案

第七章 财务和社会效益评价一、财务效益分析

二、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一、项目管理措施

二、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

(一)劳动保护

(二)安全施工

四、招标方式和招标范围

五、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年产48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申报单位情况

1.1 项目概况

1.2 投资方基本情况

1.3 投资方式

1.4 经营期限

1.5 项目提出的依据及必要性

1.6 报告编制依据

1.7 工作范围

1.8 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1.9 设计特点

1.10 建厂条件

1.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拟建项目情况

2.1 产品市场分析

2.2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3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方案

2.4 建筑结构技术方案

2.5 给水与排水技术方案

2.6 通风及空气调节技术方案

2.7 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

2.8 消 防

2.9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2.10 建设进度设想

3 建设用地及相关规划

3.1 厂区概况

3.2 总平面布置

3.3 竖向设计及场地雨水排除

3.4 交通运输

3.5 绿化

3.6 总图运输技术指标

3.7 土地综合利用

4 资源和能源耗用分析

4.1 原、燃材料

4.2 供电

4.3 供水

4.4 建设用地

4.5 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

4.6 合理利用资源

5 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述

5.2 设计依据及环境保护标准

5.3 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性质

5.4 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5.5 环保管理及检测机构

5.6 环保投资

5.7 环境影响评价

6 拟建项目招标方案

7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7.1 投资估算

上一篇: 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 下一篇: 乡村旅游建设背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