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0:31: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三语文文常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语文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接触的学科,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能很好地体现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由于目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许多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了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而如何在高三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语文人文素养
《论语.雍也》中有一句话:质胜文则野。这句话的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是粗野。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没接受过知识的学习,那么他和一个野人无差。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纵观现在的学生,语文文化基础差,书写表达上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迹潦草;与人沟通缺乏礼貌,说话不流畅,阅读面狭窄,精神上缺乏追求。以上所有的现象反映了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将人文素养的内容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达到语文教学的人文目的。
语文课堂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知R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每个人的素养高低都是不同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这一点是不能求全责备的。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如何养成
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把学生内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语言丰妙起来,让课堂韵味十足。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来使学生理解,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充满兴趣,那么就可能会如同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来学习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诗歌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诗歌能力。众所周知,高三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三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进一步探讨诗歌的韵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时,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有些人认为第二句也可说成“只有空床对素秋”,你是怎样认为的?老师可以把学生先分成小组,再把赞成“敌”的分为一组,赞成“对”的分成一组进行辩论。充分调动学生,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机会,学生可能说:“对”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学生乙却说“敌”不仅指默默相对,更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学生丙补充:“敌”更能表现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整个课堂,使场面热烈,气氛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地积累,不断的对比,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更好地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可以更好地面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古诗词,同样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古诗词作为我国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工具。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中,应该注重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粉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透视新课改“三大雾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2]张建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信客》的教学,挽救了一株幼苗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挽救了一个人,真正用情感打动了他,改变了他。用信任破译了一个难解的秘密,用爱心灌注了一棵成长中的幼苗,让他能茁壮成长。
在原来工作的学校基诺中学曾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偷盗事件,小卖部的2000元钱不翼而飞了。班主任、保安、政教处都查了,尽管有怀疑对象但没有证据也不能随意去调查。最后派出所的也来查了指纹,可竟没查出来,对此大家也不报什么希望了。
过了一个多星期,正好我上有怀疑对象的这个班的语文课,讲完课文内容后我总喜欢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这天上的是《信客》这一课,学生们都积极发言,其中,被怀疑的学生也积极地举手了,我马上叫他起来谈,他说:“我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定要以诚信为重,否则会毁了人的一生”。我迅速就他的话题展开:“xx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稍不留意或一念之差就会让我们的一生都后悔不已,所以,我们犯了错误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没等我说完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把学校发生的这件事讲了出来,这时我就注意观察那几名同学的表情,发现了一名学生脸一下红了,我接着说:“如果是我们在座的学生拿了这些钱,悄悄地来找老师吧,老师会帮你还回去,并帮你保密的”。下课了,我与几名听课老师走出了教室,正好,丢钱的主人(他们的班主任)也去听课了,我到办公室就跟他说“我觉得已找到突破口了,我来查一查这件事。”他们自习课时,我以找学生谈作文为由,把这名学生找来单独谈了一节课。
这节课可是我上课以来最辛苦的一节课了。我先从侧面讲了许多道理,然后说:“如果你拿了不要紧,只要你能认识到错了,把钱还回来,就说明你很伟大了•••••• ”。“我没拿,如果我拿了,早还回去了,警察也来查过了••••••”他理直气壮的说。我又给他讲了许多被查出来的后果,他的脸色一直没变,语气也很坚决:“我真的没拿。”我都坚持不了了,想放弃了,但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你家困难,但我们人穷志不穷,如果你没钱用老师可以帮助你,你拿了钱不要紧,让我和你一起想办法把它还回去,也不会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只要你自己知道错改了就好••••••”我看他的头渐渐低下去,我知道有希望了,趁势问他:“你是不是把钱分给其他人了”,他摇头,我再问:“是不是你用了很多还不了,不要紧,我们学习的《信客》,你的那句话很让老师感动,只要你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哪怕现在还不了,就明年、后年,或到你工作时再来还,或者老师帮你把钱补齐还回去也行,其他工作交给我来做,相信老师,好吗?”他不说话了,眼泪掉了出来,我一下子觉得他好可怜,但我想:越是觉得他可怜就越要帮助他,让他能迅速走出错误的深渊。我直接就问他:“你用了多少?”他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说出来了:“我已用了50元”说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我也轻松起来,赶紧对他说:“不要紧,50元钱咱们想办法还,关键是你现在心里没有压力,轻松了吧?搬开了心里的大石头,改正错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以后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相信你一定会让老师看到一个全新的你。”他擦干眼泪,笑着点了点头。
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心里无比的快乐,那时,下课铃也响了,第一次觉得铃声是这样的悦耳、动听,就像远处高楼传来的《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
尽管,这节课是我上过的最辛苦的一节课,但却是收获最大的一节课。
我给了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其实真正的挽救了他,或许他今天拿了2000元,若不被发现他将来或许会越陷越深,后果不堪设想。我真的很开心,开心的是教育的作用与魅力,给他一次机会,让他信任你,也从此可改变他的命运,让他不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这样的教育比起高分教育有意义得多了。
《信客》带来的收获是大的,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信任你,用爱心教育那些正处于迷惘之中的孩子们,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项链》教学,渗透审美教育
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我在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时,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评价路瓦栽夫人?”通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路瓦栽夫人有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借项链出风头”,一时的欢乐换来了“失项链赔项链”的十年的辛酸,其悲剧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她既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者,也是受害者。她有错误,我们既要批评她的爱虚荣的庸俗的作风,也要同情她的不幸遭遇,让学生懂得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真正的爱美之心的区别,从而受到教育。当然仅仅认识这点还不够,我又引导学生谈谈真正的美,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鉴别美,那联系我们自身,我们要怎样穿着打扮,学生都能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又谈到自己的一些认识,都比较切合实际。教会学生审美也是语文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一个目的。
三、《报任安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文与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
班上有名女生因为生病做手术,身体不好加上学习耽误了,情绪非常低落。正好赶上教学高三语文文言文《报任安书》这一课,观察到学生对司马迁的事迹非常感兴趣,也很佩服他的精神,所以课文讲完后我就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谈谈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一些什么品质。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讨论热烈,发言时都很积极,谈得很到位,我特意点这位女生谈谈她的想法,她回答得出人意料:“司马迁遭受到如此巨大的痛苦,都能忍辱负重,在挫折当中崛起,成就了《史记》,但我曾经因为自己的身体怨天尤人,甚至跟父母生气,想想真不应该,现在我明白了,我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虽然不能做到像他一样的出色,但我会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乐观面对生活”。话音刚落,全班掌声雷动。我觉得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她或许会翻译,或许通过这节课学懂了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但我觉得都没有她明白这个道理重要,她以后会更坚强,更努力,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收获,我很开心,又一株幼苗成长了。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