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2 10:31: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跟踪审计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跟踪审计的特点

篇(1)

一、引言

建设项目有着投资规模大、涉及单位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其实施竣工结算审计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干部腐败等问题,因而需要实施跟踪审计来规范工程建设、提高建设工程的绩效。本文旨在梳理有关学者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基本内涵、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对其发展的展望。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成果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具有促进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益性的作用的审计方式(曹慧明,2005)。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概念要素

(1)审计目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国家重大的投资项目、重点民生建设工程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蔡春,2011)。(2)特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时间提前且次数增多、审计方式转变为就地审计、审计内容更全面、审计作用更大等特点(曹慧明,2005)。(3)审计作用:其具有遏制高估势头、防止腐败滋生、提高审计的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作用(曹慧明,2005)。(4)审计主体:跟踪审计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机关、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较早开始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社会社会组织更多地介入跟踪审计(蔡元来,1997)。(5)审计介入时间:国家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分为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从这三个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介入,开始审计工作(白日玲,2009)。(7)审计内容: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分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阶段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应针对每个阶段的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刘连华,2007)。(8)审计方法:在实施跟踪审计时主要有阶段性跟踪审计、环节性跟踪审计、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四种不同的方法,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审计方法(钱水祥,2009)。

4.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易偏离审计目标;审计成本大;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依据不足;审计人员数量有限( 任延艳,2007)。跟踪审计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内部审计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毕秀玲,2011)。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改进方法

对跟踪审计的职能做出科学定位;全面合理地评价跟踪审计的价值;准备把握介入审计的时间;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环节;充分利用人力、财力资源;依法进行审计(任延艳,2007)。合理安排审计间隔时间、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等以明确审计人员的定位;培养审计人才、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等以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通过量化考核和案例考核来合理衡量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建立合理的付费方式向社会审计机构支付费用(曹慧明,2009)。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前景展望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竣工结算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行为由事后结算转向事前准备、事中监督。

(1)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应提高对跟踪审计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注重对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在高校中开设与跟踪审计相关课程;在公务员选拔时注重跟踪审计能力的考核;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定期培训。

(3)加强与社会审计机构的合作:使得国家审计机关能够合理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合理地确定付费方式,保证国家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使得被审计单位支持审计人员的工作;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实施,减轻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

(5)健全审计成果考核制度:对审计成果的考核应从多方面着手,不但对多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还可通过其为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考核等。

参考文献:

[1]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7(01):9-10;

[2]刘连华,赵宇颖,宋建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26):217;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05):45-50;

[4]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46-49;

[5]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2005(01):53-57;

篇(2)

关键词:

工程;跟踪审计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对能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各电网企业加大了电网建设投资,2013-2015年分别达到3894亿元、4118亿元和4603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仍将保持高位。电网企业加强了电网项目工程审计工作,在规范管理、增收节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工程审计一般为事后审计,其所发现的问题大多既成事实,难以整改或整改成本大。笔者所在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电网项目特点,探索开展了电网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较好地审计成效。

1定义与定位

跟踪审计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均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但是,由于时间相对较短,理论界对跟踪审计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定义,相关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审计监督方面。笔者根据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定义如下: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对象实时开展的持续审计监督和及时有效反馈;审计范围可以是项目从前期、建设、后评估等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重点过程。它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将事后审计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在问题事项未发生或未产生严重后果前,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将事后补救为主改变为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为主,实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成本最小化、综合效益最大化。实践中跟踪审计的定位,应当遵循“独立监督、客观评价”的原则,实行监督与执行、服务分离,审计监督流程平行于项目管理流程,确保既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又能保持客观公正。一是跟踪审计流程与项目管理流程应处于平行位置,使审计信息流简洁明了、中间环节少,确保审计的时效性和有序性。二是应将参与项目管理和咨询服务的审计人员(机构)与开展跟踪审计的人员分离,保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三是跟踪审计业务与项目管理流程间的关联点是项目建设部门(单位);审计机构不应直接对其他参建单位指令,不打断正常的项目进程,确保项目建设部门(单位)对项目进程的主导性,避免“多头指挥”。四是应将微观跟踪审计与宏观跟踪审计相结合,审计流程的定位不局限于单一项目,可针对一类工程或某一管理行为,甚至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审计流程对于单一项目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具有举一反三的功能。

2主要做法

电网项目造价差异较大,大到以亿计的输变电项目,小到万元以下的修理和配网项目;而在数量上又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即造价大的项目数量少、造价小的项目数量多。同时,电网企业审计人员编制相对较少,但是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如东部某省级电网企业本部及所属单位审计人员共175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与电网投资总额相比,人员相对较少。因此,跟踪审计必须依据项目特点和审计资源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审计效果。

2.1审计资源

电网项目的跟踪审计资源安排适合“以内部审计为主导、多种资源互为补充”,即:同级部门之间协同横向协同监督、上下级单位之间纵向联动监督、内外部审计资源统筹使用。一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审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审前准备及审计方案研讨,避免了方案实施中的无效工作,增加职能部门急需了解的事项,改变以往“审”与“被审”的对立关系,为共同开展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和协同监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职能部门自觉自我监督并及时自查自纠专业管理的偏差。二是按照审计资源分布和管理权限,明确各层级审计分工;上级审计部门分项目类型建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下级单位依据自身特点细化审计实施方案,上级审计部门应做好对下级审计部门的督导检查。三是通过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选择部分优秀社会中介机构作为自有审计资源的有益补充,可以将部分审计业务进行委托,也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择优聘请资深注册造价师和注册会计师,以外部专家的身份加入审计组,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程造价等事项审计,提升内部审计专业化水平。

2.2审计方式

一是要根据项目特点和管理需求设置跟踪审计模式。对于重点项目,可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对于一般项目,可采用关键节点跟踪审计模式。二是关键节点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采用关键节点跟踪审计模式的项目,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将关键节点划分为必选关键节点和可选关键节点。所有工程项目必须经过对必选关键节点的跟踪审计,体现出“全覆盖”的目标;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项目特点和以往发现的问题,自行选取其他关键节点,使跟踪审计目标更明确、大幅提高审计资源利用率,同时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概念得到较为灵活的应用。三是要碎片化审计方案,增强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各流程的关键节点,制定出各关键节点跟踪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采用这种碎片化的各关键节点的具体实施方案统一跟踪审计工作标准和内容,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机构)的指导,提高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跟踪的关键节点快速的组合跟踪审计的审计方案,便于提高跟踪审计效率。四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提高审计效率。当前,建设单位广泛上线了ERP、建设流程管控以及建设现场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跟踪审计时应熟悉和运用这些信息化工具,建立数据模型实时进行数据比对,全面、深入、快捷的发现问题。

2.3审计重点

审计署京沪高铁跟踪审计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公告,提出当前建设领域一些较为严重的共性问题,结合电网项目特点,应将建设程序、资金管理、工程质量、招投标等作为审计监督重点。一是沿着资金流向,跟踪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征地费、青苗赔偿、进度款等资金支付环节,设置前置审计流程,事前审计;对审计权限内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成本支出进行延伸审计,防范“小金库”和资产损失。二是沿着基建程序,跟踪投资控制情况。按照里程碑进度,重点审计开工、重要节点验收等事项,确保程序合法、计量准确;重点关注招标程序、变更、签证、涉及价款的工作联系单等对投资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三是沿着质量形成过程,跟踪质量控制系统运行情况。重点审计施工图纸的规范性、建设和监理单位履职情况,促进参建单位强化质量基础管控;重点关注施工分包管理,减少转包和违规分包行为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四是沿着物资交接过程,跟踪物资实物出入库情况。重点关注甲供物资(特别甲供材料)的采购量、入账量和实际使用量的差异,跟踪结余物资、废旧物资的退库管理。

2.4成果运用

跟踪审计报告要体现跟踪审计的特点,第一是要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时督促整改;也要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综合性分析,将问题整改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建立防范风险产生的长效机制。一是审计成果运用也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体现及时性。在事前,审计要结合建设环境和内外部审计在建设领域其他项目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审计对象提示风险,督促其在制定工程实施方案时考虑可能产生的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在事中,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失误,做到“边实施,边审计,边整改”;在事后,及时进行评估补救,确保不出现重大问题。二是要将问题整改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对重大问题、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立足顶层设计,从制度、流程查找不足,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其整改与完善,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防止老问题反复、新问题滋生。三是要定期形成发出“综合报告”和“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将项目管理主体履职情况的总体评价、发展趋势以及涉及领导层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报告领导层、服务科学决策。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审计要通过各类媒体、会议、培训等平台,宣传监管形势和管理要求,剖析典型案例,提示风险事项,传输依法治企理念,培育合规文化。

3风险控制审计风险

伴随着所有的审计业务,面对跟踪审计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审计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3.1跟踪审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鲜有成熟的跟踪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方式、方法、工作定位以及审计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均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广泛实践并总结固化成果,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准则,保障跟踪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3.2审计人员素质还需要提升。电网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多数项目在野外、现场突发事件多,跟踪审计的实时参与,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4结束语

开展电网项目跟踪审计非常必要,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不过,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篇(3)

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项目,为科技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物质基础和工作环境,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基建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科研事业单位向科研工作的重点倾斜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中质量、腐败问题等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基建工程的审计监督,是科研事业单位避免基建项目出现质量、腐败等现象的重要手段。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大型基建工程的审计监督主要以事后结算审计为主,直接结果是部分重大问题在工程完工后才被发现,导致无法补救,或者补救成本过高。而跟踪审计采取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的形式,在实现事前预防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及早扼杀。目前,跟踪审计已在部分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上得到采用和使用,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认可。本文从科研事业单位大型基建工程项目的特性出发,探索其跟踪审计模式,为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大型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提供参考。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及组织模式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近年来,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方式,在节约工程造价、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出了具体的作用,受到理论界和实践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关于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定义,尚未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其中曹慧明(2005)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笔者认为,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一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是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各个阶段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

(二)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模式

从实践来看,单位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模式,基本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外包跟踪审计服务。单位由于人手等原因,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将跟踪审计委托专业跟踪审计单位开展。二是自行开展跟踪审计。单位由于内部人员具有工程造价、建造等职业资格,基建专业能力强,可以自行开展跟踪审计。三是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既借助专业跟踪审计单位的力量,又充分利用自身人员熟悉单位的特点,将二者结合,共同服务跟踪审计。以上三种跟踪审计组织模式,各有特点:外包跟踪审计服务,能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在跟踪审计方面发挥专业力量,出具的报告更具有信服力;自行开展跟踪审计,能更好地结合单位特点,咨询意见更贴近单位实际;将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的组织模式,使专业力量与内部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各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工作的侧重点出发,选择了不同的组织模式,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对基建项目各个阶段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监督。

二、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组织模式的选择

(一)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特点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核心业务是开展科学研究,其基建项目是为科研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工作基础,因此,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1.从建设内容来看,大部分基建项目要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专门建设专用建筑物或者专用部位。在基建项目的设计阶段,需要使用该基建项目的科研人员参与,明确科研活动所需场地的大小、设备的摆放、辅助配套设施等。如某些生物研究,就需要专门的洁净室,在设计阶段,应提前明确。2.从资金来看,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除了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或者各单位主管部门的基建投资经费外,科研事业单位会自筹相当比例的资金。由于自筹资金的压力,科研事业单位更需要控制基建项目的建设成本,有效利用资金,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满足科研活动需要。3.从基建管理角度来看,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并非每年都有,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未专门设置基建管理部门,和配置较多基建专业人才。

(二)科研事业单位跟踪审计的选择

科研事业单位,从基建工程特点出发,基于最优的原则,应选择符合自身的跟踪审计组织模式。由于建设内容的特殊性,专业的跟踪审计单位不了解科研活动规律,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基建项目的内在使用方向;同时,从资金角度出发,处于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的角度出发,围裙律,就需要专门的基建完全委托跟踪审计单位,费用将较高,因此,外包跟踪审计服务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由于人才的缺乏,不仅仅是与基建相关的建造专业较强,还有工程造价专业也较强,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无法自行开展跟踪审计。因此,本文认为,科研事业单位,基于最优的原则,从成本和效益角度出发,应选择将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组织模式。

三、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组织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科研单位充分借助跟踪审计单位,做好各项管理

1.选聘优秀的跟踪审计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业绩良好、信誉度高、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和审计费用合适的专业跟踪审计单位。2.做好沟通和协调。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强调跟踪审计单位是为基本建设项目服务,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不偏不倚,发挥专业的造价咨询意见。在沟通渠道和方式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与跟踪审计单位专门的沟通渠道,强调跟踪审计单位不直接与施工方沟通,其造价咨询意见首先反馈给科研事业单位,由其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在协调机制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与跟踪审计单位的定期协调会议,专门就双方了解的情况进行协商。这样,保证跟踪审计单位真正为科研事业单位所用,代表其利益。3.加强跟踪审计单位的评价和总结,把好出口关。由于大型基建项目的跟踪审计,是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的跟踪审计单位开展,科研事业单位有必要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在结算审计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重要标准,但跟踪审计的成效不仅仅体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对建设过程进行了监督评价,使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这些工作成果是隐性的、无法量化的,所以不能主要以审减率来简单衡量跟踪审计的价值,应从各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这样通过建立健全跟踪审计单位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引导专业机构发挥跟踪审计的最大效用,更加深入了解基建项目的内部特性,服务科研基本建设,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淘汰不合适的跟踪审计单位,培养一批了解科研单位基本建设特性、配合默契的跟踪审计单位。4.以内部培养为主,强化队伍建设。“没有合适的人,就做不好合适的事”。科研事业单位在依托跟踪审计单位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要把培养跟踪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下大力气。

(二)跟踪审计单位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1.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责。科研事业单位与中介机构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跟踪审计机构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按照行业规则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审计结果负责;科研事业单位负责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抽查与监督,监督其公平、公正依法开展审计。2.跟踪审计单位要制定详细、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明确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自身行为。3.跟踪审计单位要选派优秀的跟踪审计人员,组织项目小组。小组内不仅仅要配备懂造价的土建、安装工程师,还要配备懂现场施工的建造师,和懂经济、财务等专业的人员。4.跟踪审计单位要在关键节点,在基建项目现场驻点,将重要信息拍照留存,以便日后工程的结算、索赔纠纷的处理,以此控制工程造价。5.跟踪审计单位建立严格的跟踪审计工作流程。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并按照流程开展工作。跟踪审计应遵循监督而不是替代管理职责的原则,坚持在建设单位内部管理的原则上,实施再监督。6.保持学习的态度。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跟踪审计单位对于特殊的事项,要向科学家虚心学习、请教,从科研的角度控制造价。

主要参考文献:

[1]邓芳,王娜.加强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90.

[2]张崇莉.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篇(4)

安装工程的特点

在一般的大型建筑中,除土建工程外,都将其归入安装工程。包括: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消防工程,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通信设备及线路工程等。但安装工程有其特有的特点,只有了解其特点,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安装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安装工程有以下特点:

(1)安装工程材料和价格多样。安装工程因涉及的专业比较广,所需材料设备数量不多,但种类繁多,其价格相差也较大。如给排水工程中的阀门,其类型有闸阀、截止阀、蝶阀、止回阀等,规格从DNl5~DN350。在同一个类型的阀门中,按连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从其材质方面,又可以把它们分为铜质、铸铁、塑料阀门等,这些差异使它们之间的价格相差也较大。即使同一种类型阀门,不同产地或者不同厂家其材料价格也不同。显然安装工程材料和价格的多样性给跟踪审计人员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2)安装工程中新材料不断涌现,取代传统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出,一些传统的产品逐渐被淘汰出局,新材料取而代之。例如在照明方面,节能灯成为最为实惠的选择,向绿色环保方面发展。过去在给水工程中,使用的是传统的镀锌钢管,现在已经被塑料给水管、铝塑复合管、铜塑复合管、铜管甚至不锈钢管等新型材料所取代。传统的水表正在被智能水表代替。这需要审计人员多进行实际考察。

(3)安装工程须与土建、装饰工程密切配合。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和装饰工程是密切配合的。如果土建工程与装饰工程出现变化,安装工程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更,再加上安装工程也有自身的特有性质和要求,有些变化是无法提前完全表现出来,只能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决定。

(4)安装工程多采用暗装。安装工程通常为了整体上的效果,多采用的是暗装,外面基本上不留痕迹,因而从装饰后的工程上是看不出来安装材料的。前面提到,安装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牌、规格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生产场地、厂家等的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所以,在工程竣工后从外观是不容易检验出安装工程是否按照原来的设计规范施工的,也检测不到所使用的材料是否以次充好,有没有偷工减料等,这样的暗装现象,给安装工程结算带来诸多困难,这就需要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阶段做好资料的收集。

安装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

1工程进度款的审计

工程进度款的正常拨付是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工程款早付和超付的重要手段。工程进度款审计的主要程序及内容:

(1)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当月(或节点)已完成形象进度,报送工程进度款申报表。

(2)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已完工程量,再报甲方代表,对合同范围内的工程量和变更分别签证认可。

(3)甲方代表将已初审的工程进度款申报表送审计部门或委托的造价咨询公司审核确认。

(4)跟踪审核人员对工程进度款申报表进行审核。首先核定确认工程量,然后将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规费、税金等,与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进行对比审核,最后审核签证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并找出问题,出具审计结果。

(5)审计部门或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对审计结果出具审核意见,提出工程进度款支付建议。核定确认工程量时,按照事实求是的原则,跟踪审核人员应到施工现场查看申报工程量与实际施工进度是否一致,有没有多报的现象,必要时做好影像资料的收集。同时,根据每月(节点)进度付款实际情况建立台账,避免工程还没有完工而进度款超过合同规定的数额。此阶段需特别注意合同的支付条款,严格按照支付条款来支付进度款。

2主要材料、设备价格的审计

安装工程中未计价材料、设备很多,其价值占安装工程总造价的60%~80%,有的甚至占90%以上。因此对其价格的审计也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材料、设备价格的确定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承包方提供材料,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以及生产单位在施工合同中已约定清楚,由发包方认质认价;另一种是由发包方提供材料,即“甲供材料”。

因安装工程材料和价格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厂家,安装工程材料设备价格相差较大。承包方提供材料的价格容易出现偏高、混乱的现象。同时,造价管理部门的信息价仅有部分品牌的材料、设备价格,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走向市场,定期进行市场考察,了解、比较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建立数据库,才能对承包方提供的材料价格及质量进行合理地审计。又因安装工程多采用暗装,审计人员还要到施工现场抽查核实,防止施工单位以次充好,降低等级采购材料。

3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的审计

工程变更涉及到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记录、技术核定单、签证记工单等工程资料,这些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中所发生变更的实际证据,其真实性、有效性及实效性就具有特殊意义,是反映工程变更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审计中要对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实效性进行审计。如某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为每户新增了一个多媒体箱,多媒体箱是嵌墙安装的,经甲乙双方协商后,多媒体箱实行包干价114元/个。安装工程有必须与土建、装饰工程密切配合的特点,对安装多媒体箱的地方在砌筑墙体时只要预留出多媒体箱的位置即可,但部分安装多媒体箱的那面墙已经砌筑好了,这时就需要剔槽安装多媒体箱。施工方会对剔槽、修补进行签证,跟踪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就应到现场核实,才能对变更签证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审计。

篇(5)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审计方法,是我国审计机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探索出的一种审计模式。跟踪审计起步于1990年,2005年以后随着南水北调项目、西气东输项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等审计的接踵而来,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内涵及特点

(一)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内涵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相关资金筹措过程、使用过程、绩效情况、相关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它需要的时间较长,主要涉及经济、教育、社会、资源、文化、环境等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本质是审计,且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专门性审计监督活动。它不同于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且与这些部门没有利害关系。所以,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审计;第二,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能从整体上较系统的反映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的问题。因为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涉及不同层次、多个部门,很多是上下级关系,容易产生利益纠纷和矛盾。而审计部门本身的性质使其能够独善其身,所以,能够完整的进行监督和提出问题。第三,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需按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和职责进行审计,同时,对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特点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有其显著特点。首先,时效性。它从细微处入手,主要关注政策的潜在风险、薄弱环节,使问题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小问题演化成局部性和全局性的大问题。其次,过程性。它主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审计,不是事后审计,也不是事前审计,所以,审计时间的跨度很长。最后,预防性。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有两方面的预防效果:①对制度的缺陷、重大体制有免疫功能;②能有效预防腐败,保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二、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现状

(一)目前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现状使审计目标的完成大打折扣。正常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在政策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审计人员不断提出建议,政策执行单位予以纠正调整。然而,由于尺度把握不准,审计人员往往介入太深,变成了深层次的发现问题,忽视了保障被审计单位政策顺利执行的目的。

(二)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来看,审计介入的合理时间点没有定论。完整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要经过决策阶段、研究讨论阶段、试点正式实施阶段。不同阶段介入审计的效果不同。在现实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中,往往偏重于政策执行的效果,很少关注政策制定的前赡性、科学性。

(三)从审计人数和审计人员能力方面来看,很难有效的完成审计任务。目前的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覆盖面广,需要不同的部门协助进行,同时,要求审计人员既要了解此项政策的来龙去脉,又要多角度、多方位的开展工作,不光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所以,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

三、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常用方法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可以借鉴绩效审计的使用方法,如使用调查统计或建立指标体系作为主要的审计手段。而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一)建立常用审计指标库

指标库的建立要易于日常维护,所以,要充分考虑时间的连续性。数据库数据的获取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常用指标,可向当地部门咨询当地的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②各类审计指标,可定期向各类审计部门获取,如社保审计部门关注的社保指标、财政审计部门关注的财政指标、环保审计部门关注的环保指标;③根据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有技术条件的审计部门可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二)循序渐进的进行审计实践

在当前条件下,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执行范围不是很广,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国家审计部门难以承担宏观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审计。所以,审计部门可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扎实推进新型审计类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选择合适的行业,行业历史数据获取比较方便,评估指标具有广泛的认可度,比如环保行业;②选择合适的政策审计,最好是涉及的部门较少、利益部门相对单纯、内容单一、政策边界清晰,如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补贴政策等。

四、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有消极态度。认为审计就是得罪人,出力不讨好,往往避重就轻,不敢深入调查,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经常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争取到项目资金不容易,只要不违反大原则、大政策就可以,往往睁一眼、闭一眼,使有限的项目资金不能用到刀刃上。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方面的法规规制度很不完善。既没有明确具体的内容、原则、实施步骤,也没有惩罚制度。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权利、义务也不清晰,很多基层审计机关摸着石头过河,操作不规范,使审计质量、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三)审计力量与政策执行情况

跟踪审计的高要求存在差距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经济事物不断涌现,传统的审计方法己不能满足审计要求。基层的一线审计人员往往具有精湛的财务审计专业技术,但知识面较窄,没有很好的政治敏锐性和对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复合型人才大量缺乏。同时,一线审计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工作压力大,继续教育跟不上。所以,对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很难有效把握,审计效果流于形式。

(四)审计目标不易实现

由于各级审计机关受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审计机关的独立性难以保证。一旦政府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政策存在问题,审计纠偏问责机制运行不力,会出现上级政府干预审计报告真实性的现象,达不到审计的监督作用。

五、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尽快完善政策执行情况

跟踪审计制度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巳形成一定的模式。但我国制度体系建设相较于发达国家仍不够系统完善。所以,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在法律制度、政策执行上要更上一层楼。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积极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审计组织模式。加快与之配套的制度体系建设,使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有规则可判断。

(二)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审计人员评价审计往往注重资本效益的执行情况,大局观不强。有时对国家的政策理解不到位,不注重换位思考。审计人员需结合审计的过程性、广泛性、全面性的特点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工作流程,降低审计风险。在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多方考虑政策执行的偏差、政策执行力度打折扣等问题。并在审计实践中验证,使政策有理有据的落实到位。

(三)合理定位政策执行情况

跟踪审计的介入深度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参与政策执行的过程,而不能作为执行者从事政策制定和决策。在审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及语言沟通,不应直接干预被审计单位的工作。

(四)准确把握政策执行情况

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首先,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要确定是从制定阶段介入还是从实施阶段介入。其次,对跨度时间较长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可根据审计资源的多少及项目的特点,最少每年安排一次审计。最后,对短期的政策项目,审计机关要在充分了解政策背景的情况下,抓住重点的控制环节,进行不定期地跟踪审计。

(五)注重审前准备,充分进行审前调查

首先,在审计前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扩容被审计单位的专业背景知识、行业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增强专业胜任能力。其次,进驻被审计单位全方位、多角度的收集资料,充分了解与政策相关的情况,找出审计重点。最后,在前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群策群力,制定明确可行、重点突出、容易操作、周密完善的审计方案。

(六)创新审计方式

一是在审计方式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审计目标要分清,是专项审计还是普通审计,是单独审计还是与其他审计结合。同时,审计人员的配备要考虑知识结构、经验积累、年龄层次等因素。二是审计方法要集思广义、拓宽思路,在原来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新思路。比如,采用比较分析法、反证分析法、个别访谈法等,激发出审计人员的智慧火花。三是扩大审计领域,尤其在预算、专项资金、经济责任等项目中涉及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冯树武.《审计月刊》.“三维”视角下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分析,2012.

[2]侯全明.淄博市审计局课题组.《审计研究》.关于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思考,2016.

[3]郭卫兵-《理财:市场版》.着力实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2015.

[4]陈聪聪.《理财》.关于防范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风险的几点思考,2015.

[5]荣志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浅议构建和谐审计行为,2013.

篇(6)

建立何种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需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内部控制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控制环境包括态度、能力、意识以及管理者的行为;风险评估是管理层确认、分析及管理那些对目标达成有影响的风险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他们确保企业执行必要的措施,以监控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信息和沟通包含企业内部信息的鉴别和流动,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承担他们的责任;监督与管理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有关;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这对选择什么样的跟踪审计形式很重要。如果一个建设单位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有一支扎实的基建管理队伍和过硬的内部审计力量,可以选择松散型的跟踪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关节点进行介入取证。否则,就要实行紧密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重视程度。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建设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这两种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消除的。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降低检查风险,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通过选择紧密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贴身式监督,随着建设项目的深入而一步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成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以往的事后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广泛性、全程性决定了开展跟踪审计的成本要比以往的审计模式高得多。同时,紧密型的跟踪审计要求人员几乎时刻在现场,其成本也比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要高一些。在目前跟踪审计效益还不能有效计量的情况下,对跟踪审计形式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审计成本。

目前,在高校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等各环节直到最后竣工结算,都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时刻监督。这样审计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松散型跟踪审计模式,即重点环节跟踪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从工程的某个关键点作为切入点,在每个关键环节,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而不需要时刻在现场。这种审计模式往往由于跟踪的不及时或过于紧密,会造成审计风险较大。

由于跟踪审计的类型不同,劳动和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的收费标准就不同。目前,在武汉地区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计费一般不支付基本费用,仅按审减额的5%-10%收费;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一般参照《关于调整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的通知》(鄂价房地字[2000]51号文)的标准,跟踪审计基本费用按文件标准计算金额的50%-100%计费,也有的按工程施工合同金额的0.1%计取,结算审计费用按审减额的5%-8%计取。

同时,这两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是建立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审计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而言,无论哪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有明显的进步之处。但高校作为这两种审计模式的行为主体,当学校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时,其发挥的作用就明显,一旦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不当,执行有漏洞时,其效果就会打折扣。

高校的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和资金来源以国家拔款为主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最终应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否则会造成国家审计的缺位。因此,在高校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审计还需要高校主体外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介入,这样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设计

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正在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是,由于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缺陷以及国有资金的大量集中使用,需要国家审计的参与。因此,在实施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建立以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以社会审计为补充,通过国家审计的最终介入,建立起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结合的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为主体进行紧密型跟踪,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辅之以松散型跟踪,国家审计机关在高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检查式的复审,从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工程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高校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

这样筑起了跟踪审计的三道防线,即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在结算审计时,对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审查通过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把第一道关。当内部审计力量较弱时,可以聘请相关的社会专门人才参与到工程跟踪审计中,共同把好第一道关。由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结算审核时,在内审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审计,把第二道关。最后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把第三道关。

3 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1)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始终站在第一线,社会审计人员按节点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二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紧密型跟踪和松散型跟踪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紧密型跟踪审计,有利于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社会审计人员通过松散型的跟踪审计掌握工程状况,提高审计效率。

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国家审计人员是事后审计,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在一起。

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详细审计,社会审计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有重点的详细审计,和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两者审计基础上的抽查审计,体现了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特点。

财务审计和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机关事后以财政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附带对工程造价的确定、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则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为主,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2)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

篇(7)

在我国,对于国家投资项目的审计起步于1983 年,主要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早期的审计内容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审计方式以事后审计为主,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现在正逐步向建设项目管理审计发展,审计方式上越来越强调跟踪审计。2005 年9 月至2009 年3 月审计署对北京奥组委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工作,帮助北京奥组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查找问题,提高效率和效益,取得显著效果,积累了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经验。审计署2008 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正逐步成为政府审计机关进行国家投资项目审计的主要方式。

在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是,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然而,跟踪审计的理论多是审计实务的总结,论述的重点一般在于跟踪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计内容、介入时点、审计风险、实现路径等,或结合某种类型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而审计的内容、介入时点、风险和路径等主要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跟踪审计,目前尚未见到对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报道,难以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理论成果,制约了跟踪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归纳总结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分析审计模式及适用范围,对推广跟踪审计、发挥审计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家投资项目的特点

本文的国家投资项目是指建设资金仅来源于或主要来源于预算资金的项目。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投资项目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1. 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周期长。国家投资项目一般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重点或公益性项目,例如奥运项目、三峡工程、京沪高铁、主要高速公路等属于大型重点项目;而公立学校、医院、社区公共服务、城市市政工程等属于公益性项目。大型重点项目就其项目的性质来说一般也是公益性项目,也有经营性项目,通常因特殊需要而建设,设计复杂,建设规模较大,单体项目较多,建设周期长,需分期进行建设,项目改动较多,影响较大。

2. 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在单一投资主体模式下,政府资金在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中占有绝对优势,政府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财政投入和国债投入,其中财政投入主要来源于各地方税收收入、上级财政拨款和外部借款等。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和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建设项目投资领域正初步建立并形成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融资方式等多元化的新格局。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单一化的投资主体无法满足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的必然结果。投资主体多元化能有效解决经营管理的效率问题,使不同能力和背景的人力资源各尽所能。同时,也有利于不同投资主体构筑一个优势互补的创新利益体,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的速度和效益。目前,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渠道,除财政和国债投入外,还包括银行贷款、外商投资、资本市场融资、社会融资等等。投资主体多元化也使审计主体趋于多元化,给跟踪审计带来了新的要求。

3. 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内部控制较为完善。1996 年原国家计委制定《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计建设[1996]673 号),要求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之后,各省市相继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组建项目法人,推行项目代建制。组建的项目法人或采用代建制管理的项目,改变了项目指挥部效率低下、职责不清、专业水平不高等缺点,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随着项目法人制的不断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也日臻完善,项目建设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方面的控制也不断加强,通过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将部分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高了政府审计的效率。

国家投资项目的特点给政府审计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周期长要求政府审计应该采用事中审计的方式,这对审计资源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致使审计主体多元化,审计分工和界定成为各审计主体发挥审计功能的制约因素;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内部控制较为完善,一方面给审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小了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如果项目法人有舞弊倾向,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反而会麻痹政府审计人员,干扰问题的发现。因此,有效整合审计资源,采用合理的审计模式,组织审计资源,发挥各审计主体在大型国家投资项目中的作用,对保障国家投资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三、国家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

跟踪审计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实施单位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显然跟踪审计模式的组织和构建应结合国家投资项目出现的新形势和特点。本文将总结和构建三种跟踪审计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就是指实施跟踪审计时,不完全是实时审计、同步审计,而是跟踪项目建设的各关键点的执行情况,其实质是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的事后审计。从形式上来看,间歇式跟踪审计具有跟踪审计的特点,是与项目实施同时进行,但就各阶段而言,一般是各阶段建设实施后,审计部门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审查,如果不符合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则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部门整改,调整项目阶段性偏差,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间歇式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各阶段完成情况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其审计职能主要体现为监督和评价。此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节约审计资源,间歇式跟踪审计不需要驻现场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可以同时监督多个项目;各阶段审计持续时间短,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干扰较小;审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接触较少,审计的独立性较高。其缺点是,不能实时监控,同步审计,是阶段性的事后审计。

间歇式跟踪审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含内部审计外包给社会审计)。这种审计模式可以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限的审计人员充分地利用起来,只要方案合理,也可以对建设项目基本形成全过程的监控,对项目中潜在的舞弊行为形成威慑。审计的内容和介入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的情况,合理选择,并非越早开展越好,越深入越好,而是以最大程度提高审计效率为目的,在节约审计资源的同时,全面地监督项目的建设。

根据间歇式跟踪审计的特点,其一般适用于建设周期长、阶段划分明显、项目管理和内部控制较为完善的大、中型国家投资项目。此类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国家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机构现有审计力量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实时或同步审计。审计机关可以利用项目进度计划,准确地把握控制点的时间,在阶段搭接时段进行审计,控制阶段性偏差。项目管理和内部控制较为完善,项目质量、成本、进度、安全方面的资料较为完整,各阶段发生的事件均有记录,便于审计人员查找证据,也就没有必要全程实时跟踪。

间歇式跟踪审计实施可根据情况确定审计次数,对于项目十分复杂的可在各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审计,对于较为复杂项目可以适当加密审计监督频率。一般情况下,在决定阶段的可审计1~2 次,审计控制点是:投资机会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通常仅需监督可行性研究的过程是否科学、合规,评价项目建设方有无瞒报、虚报,弄虚作假的行为,立项的程序是否合规;在设计阶段可审计1 次,审计控制点是:设计方案、设计概算,监督设计方案的形成是否科学,评价审计概算的合理性;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控制点是:招标投标、采购合同、强制性检查项目的实施、隐蔽工程、工程结算,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多次开展审计,也可以有重点的分项监督,例如在合同大量签订时期仅审查合同签订情况,招投标集中时期仅审查招投标执行情况等;在竣工阶段,是周期较长的一次审计,审计的重点主要是: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监督竣工验收的程序,审查竣工决算;交付使用阶段,审计的重点转向经营效益审计,监督项目完成既定目标,审计次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2.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连续式跟踪审计就是指审计人员全过程实时跟踪项目的建设、管理情况,实时地评价、鉴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出具审计建议,协助项目管理部门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就项目而言,连续式跟踪审计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结合。就审计实施的过程来看,连续式跟踪审计是典型的事中审计,也就是审计人员作为项目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全程参与了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调整项目偏差,使项目因偏差造成的损失趋于最小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作用。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职能主要是鉴证和评价。其优点是问题发现及时,审计对按计划实现项目目标的作用较大,体现了审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免疫功能。同时存在,审计人员连续跟踪,审计资源占用较多;跟踪审计成为现场职能部门,介入项目管理较多,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较大;审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共处,审计独立性较弱等不足之处。

连续式跟踪审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项目的连续式跟踪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项目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通常情况下是进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当有项目建设时,建设单位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于建设项目实施连续式跟踪审计。审计实务中,大量的国家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聘请工程造价事务所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虽然从形式上是社会审计,但其实质是内部审计的外包业务。国有上市公司的建设项目一般采用社会审计进行连续式跟踪。社会审计适于参与连续式跟踪审计的主要原因是工程造价事务所审计人员较专业、较容易招聘和组织,审计成本较低,可以使人员固定配备到项目。对于内部审计而言,虽然审计人员较少,但是对应的审计项目也较少,也可以有效地组织审计力量。而政府审计则不同,政府审计人员通常是公务员,有严格的招考程序,难以根据需要增减人员,因此,政府审计不适合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的模式。

连续式跟踪审计是完全意义上的实时审计、同步审计,但因其占用的审计资源较多,一般适用于周期短、难以准确划分建设阶段、工程技术复杂、变更较多、项目实施环境复杂、可追溯性不强的中小型国家投资项目。项目周期短,审计人员的占用时间较短,便于组织调配。难以准确区划建设阶段,则难以开展间歇式跟踪审计,需要连续进行审计监督。工程技术复杂、变更较多,要求随时对变更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确认,此时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可以及时地对变更内容进行鉴证,避免大量变更导致项目成本偏差过大。项目实施环境如果较为复杂,且后期难以追溯发生事件的真实性,如抢险救灾项目,就应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方式,避免违规套取国家投资的行为发生。

连续式审计最大的优点是全程实时进行审计评价与鉴证,但也存审计独立性不强的弊端,处理不当会形成审计人员参与项目的管理局面。例如通常情况下,项目部要求审计人员在工程结算款支付凭证中签字,并作为结算款支付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做法是将审计人员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人员来看待,显然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连续式跟踪审计时应注意避免上述问题,而应采取独立的审计行文,仅对工程结算款进行鉴证,而不出具同意支付的意见。

3. 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是一种组合式的审计模式,将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的事后审计,与各阶段期间的连续跟踪审计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的优势,有效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可以提供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服务,将政府审计的间歇式审计监督和评价,与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的连续式审计评价和鉴证相结合,既考虑到节约政府审计资源的问题,同时顾及实时处理问题的需要,适用于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是政府审计监督审查的重点,是民众关注的热点,例如奥运项目、四万亿投资项目等等,然而政府审计资源难以满足对各项目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如果仅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显然不能准确地把握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这时就需要内部或社会连续式跟踪审计作为补充。政府审计更偏重于对项目执行情况监督和评价,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更偏重于对项目事件的鉴证,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其关心的关键问题要求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连续跟踪,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提供的鉴证资料,政府审计可以采信并作为审计证据。

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具备了间歇式和连续式跟踪审计的优点,取长补短,具有较好的审计效果,但是该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审计资源耗费较多,会形成重复审计监督。因此,目前仅对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各阶段清晰,各单项工程交错进行、配合紧密,工程技术及外部环境复杂,设计不成熟、过程中变更较多,项目总体目标明确,需要大量建设方配合,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才宜采用。

审计组织实施时,应由政府审计部门统一部署,制定总体的审计方案,指导各项目单位连续式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界定审计重点,避免重复审计。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满足各投资主体对项目执行信息的需要,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将成为今后跟踪审计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篇(8)

Abstract: the five years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 put forward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rack audit.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audit author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 most of them have carried out the major investment projects or major matters of track audit work, part of the local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s an exploratory work, track audi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perfect, the audit process is larger risk.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isk-oriented audit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mod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isk-oriented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s the role of the track audit, to reduce the audit risk,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ensure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rpose.

Keywords: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rack audit; mod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审计风险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今世界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其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因此,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防范跟踪审计风险,是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含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以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的跟踪审计。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对象(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财务报表审计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的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但就审计机关而言,跟踪审计仍然是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监督行为,传统的审计风险的定义至少提供了基本的对于跟踪审计风险的探讨和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了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造成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承担相关责任和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二、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系统中大胆引用战略理论与系统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报告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谢荣、吴建友,2004)。随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因此推行科学而高效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预先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期望风险水平,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审计担负着监管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促使审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地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能够适应这一需求。

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这个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1.跟踪审计点的确定形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慎重确定高风险点,也可以说是审计跟踪点,是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种形式是重要的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是跟踪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重要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而这些工程事后审计难度较大或无法进行审计取证,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因此应把其施工过程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如公路建设项目中的路堤填方段的原地面标高可作为路堤填方工程的审计跟踪点。

第二种形式是重要施工管理活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审计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设置这类审计跟踪点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的情况下,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此类审计跟踪点主要包括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审查、工程建设例会、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检验、材料试验的取样、工程款的拨付情况等,通过对上述跟踪点的控制,从而使跟踪审计人员能迅速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第三种形式是专门为跟踪审计设定的独立于施工管理活动的程序。它设定于工程施工的连续两道工序之间,即在某项工序完成,各项检验、验收手续已经履行,下道工序开始之前。此类审计跟踪点设定后,不经审计确认一般不得逾越。设置此类跟踪点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管理、监理等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职能发挥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同时也可解决一些事后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如在基础工程完成后,主体工程实施前,审计人员可以审查基础工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有无自检,监理工程师有无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有无签字盖章等。

2.跟踪审计模式选择

跟踪审计的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机关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在实施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时,可采用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1)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适当时段跟踪介入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当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大多是把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点作为介入点,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若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介入时间,就能抓住审计对象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否则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重点环节实时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审计机关事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审计对象的全貌,找出可能出问题和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一般情况下,应将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作为重点。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能将建设项目中审计所关注的所有重点环节纳入跟踪审计的对象,从而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但由于这种审计过程有间断性,需要缜密的事前规划和组织,事中配合和协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使用的模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或每季度一次的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3.审计整改意见的表达形式

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就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尽量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审计工作的影响。根据跟踪审计的特点,发表审计意见和做出决定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口头、审计底稿与审计整改意见书、正式审计公文。对一般性问题,发现后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的,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审计人员可用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做审计记录;对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的,可用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意见书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对发现重大、有倾向性或经多次提出屡禁不止的问题,以及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出具正式审计文书,包括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整改意见书应及时登记台帐,做到管理规范。

三、实行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跟踪审计模式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宣传,正确认识风险导向跟踪审计

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宏观环境下,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预防和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行为,避免“竖一幢楼、倒一批人”的现象重现,各级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的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其他管理部门也都对审计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可以理解。投资审计应该通过创新和挖潜,在职责范围内为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努力把好关、站好岗。但是,审计机关也应该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地方领导和其他单位(部门)对审计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的局限性以及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

(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根据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职业行为守则的要求,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审计机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数量,强化跟踪审计的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跟踪审计的操作,加强对跟踪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使跟踪审计在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期增高的期望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3〕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4〕时现,朱恒金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思考[J],审计月刊,2006年第2 期。

〔5〕叶茂中.国家建设项目投资跟踪审计[J],财经研究,2006年7月。

篇(9)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以下简称跟踪审计)作为审计监督模式的创新,不仅包括对分部工程审计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性后续审计,而且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跟踪审计作为提升审计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客观需要。实践中不仅在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体制、制度性缺陷和项目管理漏洞加以关注,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其作用应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一、跟踪审计的定位和特点

由于跟踪审计的开展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是具有动态性的审计方式。项目建设资金量大,覆盖面广,具体操作难度较大。审计部门开展跟踪审计时必须做好定位,把握审计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有:

(一)时效性。是跟踪设计的第一要素。项目建设在开始之前就有审计跟进,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这样的跟踪审计才有意义。

(二)持续性。跟踪审计改变传统审计滞后的局限,将监督关口前移,在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动态审计,审计目标层层递进,促使被审单位持续整改,管理改善,跟踪审计的作用才能得到提升。

(三)全面性。跟踪审计能够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材料、事项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依此提出的分析和判断客观全面,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四)促进性。跟踪审计的促进性在于能在迅速发现和查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问题的解决,防止蔓延扩散。

二、跟踪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开工前审计。是指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合理性进行的审计。重点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规划、概算编制、报批审批、资金来源与落实、招投标程序及标底情况、施工合同签订情况等内容。

(二)施工期审计。是指在项目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是跟踪审计的“重头戏”。重点在主要设备、材料的订购、保管、使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现场签证和隐蔽工程情况;设计、技术、材料等变更商洽情况。

(三)竣工结算审计。是指对工程竣工后各项工程造价的最终确认。

目前审计部门开展的工程审计主要是竣工决算的审计。重点包括核实工程量,套用定额、取费标准的准确性,检查标底和实际执行情况等内容。

(四)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重点在于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等投资的完成额及资产交付使用情况;竣工报表的真实、完整等。它也是工程审计的延伸,是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的总体掌握。

(五)项目后评价审计。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使用后,对预期目标实现的审计。重点在于投资回收期、项目效益的完成情况确认,对项目管理不间断受控及内在有机联系紊乱的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建设单位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三、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无的放矢,要选好审计目标,防止实际操作中的偏离。要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等内容,把握审计目标和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一般项目在关键节点上适时跟踪,重大项目全面跟踪。既保证审计覆盖面,又抓住重大项目便于取得重要成果。

二忌切入点模糊,要把握“越早越好”的原则,全面提升审计效果。实践中由于认识问题,建设单位(投资方)往往认为跟踪审计只是为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绝大多数的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造成受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无法跟踪控制。

三忌单打独斗,要协调各方共同发挥作用。实践中要避免审管不分,盲目从众。实践中要协调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发挥作用,避免各方利益冲突,破坏权力制衡机制。如现场签证问题、三方联手“对付”审计等问题,要通过财务对费用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方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力促各方切实负起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

四忌就事论事,要善于以点带面,归纳总结,做到从微观上升到宏观,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人员的眼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加强各类项目的沟通联系,尽可能掌握其他在建项目的相关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善于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次,从源头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共性所在,提出审计意见,最大限度地堵塞建设管理中的漏洞。

四、跟踪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篇(10)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放的省份,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靠后,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除历史原因和地里位置外,就是人的因素,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成了当误之急,重中之中,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主要依靠教育,教育的重任在大学。目前贵州的大学大多存在硬件设施差,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一特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省政府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府无偿划拨土地、贴息及投入市政设施等一系列措施,贵州部分高校从扩大教学规模的实际出发,也都纷纷投入了大学城新校区建设的洪流中。高校新校区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建设,它通常都要有这样的特点:满足每年九月份投入使用,因此通常都会要求新校区的所有工程必须在每年的八月底交付。鉴于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特点加之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张及需求量大,而高校自身审计力量又相对薄弱等特点,为防止“房子修起来了,而干部倒下了”的情况发生,由贵州省教育厅招标委托了审计实力相对较强的多家社会审计单位对大学城的建设进行跟踪审计,借助社会审计的专业力量来完成对新校区建设的审计监督。

1、委托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同学校在新校区建设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跟踪审计中,由于自身内部审计力量不同,对社会跟踪审计单位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其跟踪审计工作范围、侧重点都不尽相同。但基本目的相同:一是节约投资,控制工程造价;二是加强监督,打造“廉政工程”、“阳光工程”;三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就我校而言,委托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的编制、拦标价的审核、现场收方、进度审核、材料的询价、结算审核以及对一些争议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通过拦标价的审核对整个工程预期投资额度进行把关;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查看,参与隐蔽工程收方和现场签证,收集掌握第一手的施工现场资料,为及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奠定基础;通过材料市场的调研,为校方核实材料质量价格提供参考;通过结算审核,严格把关工程造价,为高校节省投资。

2、委托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未建立健全,目前虽然所有进入大学城的高校都委托了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跟踪审计,也有一套跟踪审计的操作流程和办法,但还未建立一套规范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地上升到高校审计规范。也就是说,跟踪审计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权责不明。建设工程项目采取委托全过程跟踪审计就会牵涉到施工方、监理方、甲方现场代表、跟踪审计方、校方内部审计人员等多方面的部门和人员,关系比较复杂,因而通常也会出现权责不明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没有出台相关各方职责权限规章制度的高校,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初衷大多数是为了对工程建设提供更多专业意见和建议,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建成高标准的新校区。但实际上,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或是甲方现场代表对于社会跟踪审计这个新生事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通常在面对多方参与的现场收方过程中,对自身的责权没有清楚的认识或者是为了推脱责任。具体表现在收方过程中以社会跟踪审计单位为主导,监理和业主方现场代表及内部审计人员因为有了跟踪审计单位的介入而不能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把问题都直接推到社会跟踪审计,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职责。

3)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体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跟踪审计也必须体现其独立性,并且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首位。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社会跟踪审计单位派出跟踪审计人员到现场查看、收集资料,并将其建议和意见直接反馈到高校审计组,由高校审计组及时向高校工程建设指挥部反馈审计意见。而在工程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社会跟踪审计单位只能提供专业建议和参考。另外,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为校方领导或机构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得不在工程变更、款项支付、造价控制等方面做出妥协和让步,从而不能完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4)跟踪审计的收费问题

跟踪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人员严格细致的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促使相关管理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比如: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变更,由于施工方要按照工程变更的要求完善相关手续之后才能够施工,而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也疏于管理,抱着少签字、少负责的思想,能拖就拖,这时作为跟踪审计的单位,其职责要求发现这些问题后,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并且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而这样一来,最后竣工结算时,本来可能因此出现的审减额,将不复存在了,自然,对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审计单位来说,肯定愿意在跟踪过程中只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

3、针对委托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思考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的开展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高校新校区建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委托跟踪审计也应该符合高校特色。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得到改善:

1)建立健全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将跟踪审计的相关制度加以规范,职责权限通过制度加以界定,制定出符合高校实际的、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跟踪审计办法,并针对具体的工程精心组织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建立健全高校委托跟踪审计实施办法

高校需建立健全高校委托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明确跟踪审计实施的程序和各方的权责,让委托跟踪审计做到有法可依,各方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促进高校新校区建设委托跟踪审计顺利高效开展。

3)加强沟通交流,改善工作环境。

高校审计组应积极与高校工程建设相关部门沟通交流,架设高校领导、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人员与跟踪审计单位的桥梁,增加他们对跟踪审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跟踪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实施中得以体现。

4)改革审计收费方法

社会审计的收费为两部分:一是基本收费;二是效益收费。对于基本收费由大学城业主方的主管部门,在进入大学城的所有跟踪审计单位之间交叉选取竣工结算审计单位,对跟踪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进行复审,当复审审减金额大于原跟踪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需对跟踪审计单位进行处罚。基于这样的规定,笔者认为:基本收费=按该项目送审金额价款×约定比例-(复审审减金额-跟踪审计审减金额)×约定比例;对于效益收费,将效益收费改为奖励收费,可考虑在工程开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两阶段增设过程跟踪审计奖;根据审计单位指出问题的多少、重要性、金额的大小予以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李季玲.高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8):2062207.

上一篇: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 下一篇: 旅游管理的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