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27: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1年组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初我科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结果 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老年;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5-03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221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2±4.38)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钳取出术28例、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24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3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例、经尿道膀胱结石去除术48例、输尿管镜下取石术30例、单侧肾切除术16例、尿道病损切除术12例。按照时间不同分为2011年组(130例)及2012年组(19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且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患者无死亡情况发生;③患者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临床表现,可单独完成本次研究所需调查问卷(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④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⑤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耐受性,均坚持完成治疗;⑥患者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2011年,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等;2012年初,我科(科室人员较2011年无变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工作制度,指派专人监督医护人员服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特点及岗位服务内容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高质完成护理工作。治疗完成后进行满意度抽查,掌握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工作量、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问题及对策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诊断问题分析及对策,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2011年组、2012年组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包括压疮、穿刺失败、护理人员针刺伤等,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2.3满意度
2011年组、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方法改进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泌尿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膀胱肿瘤、膀胱结石等,临床常以外科手术治疗 [1]。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身体机能将发生不同程度下降,且多数患者常合并各种原发疾病,如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本文研究可知,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除疾病相关外,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如机体功能衰退、外科手术创伤、心理问题、疼痛感受力降低、意识障碍等;护理人员因素包括未认清护理风险、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差、无责任心、沟通水平有限、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等,具体内容如下 [3]:(1)患者自身因素。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退,显著降低机体适应能力,因此对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够良好耐受,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进展较快,临床较难控制,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死亡;②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将加重患者原发疾病;③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常由于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或对治疗效果过度担心,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疗效,无法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④老年患者大多对疼痛等感受力降低,因此无法较早发现异常情况,病情往往较为隐匿,且临床表现不明显;⑤部分老年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因此无法主诉疾病感受,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时具有较大难度;(2)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未能够认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对相关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并不理想;③护理人员无较强责任心,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临床护理;④护理人员由于沟通水平有限,与患者出现沟通障碍,或表现出不耐心、语气生硬、语言不具有专业性等;⑤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护理记录书写不完善或不及时,认为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各项记录及物品存放无需重视,从而引发纠纷。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5]:①主动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②及时针对老年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举成功治疗案例等,语气应亲切温和,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③及时掌握患者原发疾病及各类病史,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做好各项突况抢救护理准备;④若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则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监护;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相互交流护理经验;⑥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⑧根据患者及护理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
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杨红兰[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
参考文献]
[1]袁莉红,吴静.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l0,7(26):64-65.
[2]黄美坤.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7(2):50-51.
[3]强春,吴秀文,殊球.128例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5):443-444.
[4]杨红兰,马艳清,王芙.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探讨[J].西南军医,20l0,5(4):182-183.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对56 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作评价。结果: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抢救成功率为89.28%。结论: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
多发性创伤的发生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至少2 个器官同时或相继的发生严重创伤,单个器官的严重创伤即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多个器官的损伤叠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多发性创伤的发生,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病死率较高[1]。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治疗,是患者后期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研究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6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统计,56 患者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1.2±4.9)岁。56 例患者均在受伤2 小时之内送至医院就诊,56 例患者的受伤因素各不相同,其中交通事故所致的损伤42 例,坠落伤患者6 例,刀外伤患者5 例,另外3 例患者为塌陷伤患者。5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创伤类型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急救原则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原则
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最主要的是抢救,其次为诊断与治疗,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而言,确保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诊断以及辅助检查而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误。在处理患者多处创伤的时候,优先处理患者的致命伤,对于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创伤优先处理,时刻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例如患者出现窒息则应首当清理呼吸道,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则需要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按照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程度,对患者的多发损伤进行逐步处理。
1.2.2 迅速评估患者伤情
对于多发损伤患者,接诊者应在接触患者时即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迅速评估,首先诊断伤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否有威胁,并作出及时的判断与处理。一边询问患者的伤情,了解受伤的状况,同时应该按照ABCDE 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检查,即A(Airway,气道检查)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B(breathing,呼吸检查)检查患者的呼吸幅度与频率;C(circulation,循环)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末梢循环状况;D( disability) 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进行评估;E(exposure)全身检查。对患者依据顺序进行检查,并记录,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创伤应紧急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1.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异物,如有必要可以选择人工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2)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的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以及胸腔状况等,并依据不同的状况对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
(3)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其中1 条可以用来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的原则为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外伤出血严重的患者即刻进行加压包扎,怀疑腹腔出血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或者B 超检测,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迅速送往手术室,并注意转送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4)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需要作出及时的评估,可以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AVPU)系统评估法。
(5)全身检查:进行全身检查,查找受损部位,如果患者有颈部或脊椎损伤则必须进行制动处理。
1.2.4 休克的处理
患者休克早期的发现主要依靠对患者脉搏、血压、脉压差以及呼吸尿量的测量。休克早期的患者首先出现脉搏细速,进而会有血压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收缩压<90mmHg、脉压差<20mmHg 是诊断休克的关键指标,因此对于血压以及脉压差的监测是对患者休克救治的关键。另外每小时尿量≤ 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提示有休克。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 表示,运用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28%。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患者对本院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认可度高。
3 讨论
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2014年01月07日诊断食管中段癌收入我院心胸外科。于01月14日在全麻下“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术毕心率快,血压低,20:00转入ICU。入科诊断: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术后、分布性休克、心、肾功能不全。入科时患者全麻初醒,心率132次/分,动脉血压89/49mmHg(去甲肾上腺素10-15ug/min),CVP 3mmHg,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2 91%。留置胃管持续减压,空肠营养管一根,左胸管一根、右胸管二根分别接闭式引流,腹腔一根引流管。右股动脉置管接Picco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CI 2.34 L/min/,APACHEⅡ评分24分。术后5d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强心利尿、机械通气、瘘口引流及营养支持等后, 术后15d成功撤机拔管,术后18d颈部吻合口瘘道明显缩小,转心胸外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2护理
2.1 早期抗休克护理
2.1.1 液体复苏护理
早期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是分布性休克治疗成功的关键。患者入科时MAP 62mmHg(去甲肾上腺素10-15ug/min),CVP 3mmHg,入ICU右股动脉置管接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CVP、MAP、ScvO2和每小时尿量变化。入科4h内深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1000ml后,CVP 6 mmHg,MAP 70 mmHg(去甲肾上腺素8ug/min),ScvO275%。再静滴复方氯化钠400ml,第5个小时尿量达30 ml,CVP 8 mmHg,达到液体复苏目标,有效阻止休克的恶化。
2.1.2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
液体复苏同时,予去甲肾上腺素单通路深静脉泵注升压治疗。依据患者基础血压及病情设立目标收缩压110mmHg、MAP 70mmHg,遵医嘱及时调整泵速。初期使用双泵轮替方法更换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压未因为药物更换出现波动。
2.3 机械通气护理
2.3.1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更新美国医疗改进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Ventilator care Bundle) [1],并依据VAP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的VCB措施[2]。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采取床头抬高30-45°卧位、便携式气囊压力自动控制仪(TY-1型)持续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q4h声门下吸引、q6h甲硝唑氯己定溶液口腔护理、使用含加热导丝的HHS作为湿化装置、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日评估能否撤机拔管等预防VAP的措施。患者未发生VAP和其他肺部感染。
2.3.2 个体化撤机护理
术后14d患者原发病因好转,达到撤机标准。首先对患者行心理辅导,恢复其自主通气的信心。上午调整呼吸机模式为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CPAP)进行自主呼吸实验,30分钟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告知患者撤机的进程,当晚减少病室声光刺激,让其充分休息,于次日中午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拔管后患者呼吸平稳,发声吞咽良好。指导练习腹式呼吸,吹气球等锻炼。
2.4 颈部吻合口瘘护理
术后5d颈部切口明显红肿、唾液样淡黄色液体渗出,体温38.0℃,诊断颈部吻合口瘘。立即将皮肤切口与瘘口最近的缝线拆开充分引流,2-3 次/天生理盐水冲洗、换药,保持瘘口的清洁干燥。术后6d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q6h切开处换药,避免痰液污染瘘口。口腔护理6-8次,温水与银尔通交替漱口,减少口水吞咽。瘘口置负压引流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根据引流情况调整负压引流管的位置。保持有效胃肠减压,防止胃液反流。患者为吻合口左侧壁瘘,取健侧半卧位,头向患侧微屈,垫枕使颈部呈屈曲位并相对限制左右活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减轻吻合口张力[4]。术后12d渗液明显减少,18d颈部吻合口瘘道明显缩小。
2.5 空肠营养护理
2急救系列护理
按A、B、C、D、E5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与按V、I、G、C、F实施急救护理。
2.1评估病人伤情:病人入急救室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c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顺序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我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具体护理措施。在医师到达后进行第2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
2.2保证呼吸道通畅V(Ventilation):严重多发伤病人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108例,有呼吸衰竭者(56例)均由护士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维持有效循环I(Infusion):本组病人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2%。使用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有84例血压在8kPa以下者,在第1个30min内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其中72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了时间。
2.4观察伤情变化G(Guardiaship):观察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病人,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先兆。本组有19例病人首次扫描为脑挫裂伤,在观察6~8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血肿,及时入专科手术行治疗。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病人在观察期间发生气胸、血胸,其中2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病人,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侧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了改善,然后由胸外医师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5控制活动性出血C(Controlbleeding):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伤及皮肤撕裂伤等76例有明显外出血的病人,迅速控制伤口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易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仅有4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6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F(Follow):对有手术指征病人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给予监护或一般观察。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37-02
吸毒已是全球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国外报道,急性海洛因中毒死亡占吸毒人数的50%以上。海洛因为阿片生物碱类,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和其它阿片生物碱,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产生镇静、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体温下降等作用[1]。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往往有呼吸高度抑制及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肺水肿,如果不迅速、及时、有效地抢救,死亡率极高。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抢救重度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停止患者50例,除3例于院前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而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平均31岁。吸毒史10个月~5年,有20例为戒毒后复吸。吸毒方式均为静脉注射,吸毒量不详。本组病人均呈昏迷状态,面色青灰,呼吸停止,口唇、甲床紫绀、四肢湿冷,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静脉可见多处注射疤痕。47例瞳孔呈针尖样大小、3例瞳孔散大。急性中毒出现神志障碍、呼吸抑制到入院的时间长短不一,最短者10分钟,最长者2小时。中毒致高度呼吸抑制30分钟以内就诊者36例,经及时抢救后均好转;中毒致高度呼吸抑制超过30分钟就诊者14例经积极抢救其中好转10例,院前死亡者3例,因呼吸衰竭而抢救无效死亡者1例。
2 抢救措施
护士接诊后立即给予氧气,家属汇报病史后即刻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呼吸停止立即面罩加压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呼吸中枢兴奋剂,按医嘱静脉推注纳洛酮0.8mg,根据病情给予西地兰、速尿、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醒脑静、甘露醇和能量合剂等。抗休克、防止脑水肿、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暖,仰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仍未恢复者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在插管前先以纯氧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插管成功后连接呼吸机,调节各参数达所需指标。本组病例中41例在3h内神志转清,自主呼吸恢复,紫绀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好转后自动离院。5例急性肺水肿者10h左右症状消失,3例院前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
3 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重度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停止症状往往比较危重,抢救时要尽快明确诊断,对症治疗,维持心、肺、脑功能,护理上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症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3.1 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因为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停止属突发症,病人送到医院往往已经昏迷,而护送者常常是不明原因或故意隐瞒病史,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护士要千方百计地向护送者强调利害关系,说明隐瞒病史会延误抢救时机。同时在建立静脉通路时仔细检查病人四肢皮肤是否有较多针眼,一旦明确诊断立即给予纳洛酮0.4-0.8mg静脉推注。
3.2 呼吸机的合理使用与护理
海洛因中毒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高度呼吸抑制导致呼吸停止,尽早使用呼吸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首要步骤是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成功连接呼吸机,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呼吸机各参数,以达到最好效果。在应用呼吸机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护理,防止痰液阻塞引起窒息。当病人恢复正常节律性呼吸,血气分析中氧分压大于70kpa;在吸入空气状态下,氧饱和度大于85%,可试脱机,但保留气管插管,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若再次出现紫绀、脉搏加快等缺氧症状时须再次连接呼吸机直至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呼吸。
3.3 合理应用纳洛酮
纳洛酮,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对治疗吗啡,吗啡衍生物的急性中毒有特效,它能与阿片受体呈专一性结合,亲合力强于吗啡,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并且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2倍,故具有特异性,高效的拮抗作用,能阻滞和逆转所致呼吸抑制、中枢抑制,具有起效快、作用可靠,副作用小的特点[2]。纳洛酮可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升高动脉压,改善组织灌注,故对肺水肿、低血压休克、心衰等有效。但由于纳洛酮具有增加心率,升高血压的作用,严重时有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可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心率、血压变化。纳洛酮应用要尽早并足量,故目前主张大剂量静脉给药,并可辅以中枢兴奋剂及对症治疗。在静脉给予纳洛酮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补液、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3.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海洛因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和测血压、脉搏、呼吸,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液体出入量。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3.4.1 呼吸:海洛因中毒时病人出现呼吸浅慢甚至暂停,全身紫绀明显,应立即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或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3.4.2 神志:病人入院时往往是昏迷状态,经过抢救治疗后,若病人逐渐出现疼痛反应或简单言语,提示病情好转。
3.4.3 瞳孔:海洛因中毒时,瞳孔缩小,严重时可呈针尖样大小,对光反射迟钝。若瞳孔突然散大或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病情加重,存在脑缺氧、脑水肿,应及时给予脱水剂等对症处理,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3.4 注意病人的安全
病人在苏醒过程中会出现烦躁、挣扎现象,应做好安全保护,防止病人坠床、跌伤、各种管道滑脱或其它意外。气管插管的病人清醒后因自觉插管不适或因恐惧心理而挣扎拔管,须行保护性约束或专人守护。一旦清醒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配合。
3.6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若病人持续昏迷,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尿量。由于吸毒者多次自行静脉穿刺注射海洛因,消毒不严,因此皮肤容易感染,故应做好皮肤护理。
3.7 做好心理护理
吸毒者多数文化素质低,伦理道德观念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变态,不能充分认识吸毒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心理护理:①患者家属方面,嘱家属不要歧视患者,要关心体贴他们,将成瘾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向家属说明清楚,嘱其督促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戒毒。②患者方面,我们主动接触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彻底了解人生的意义,以及吸毒对自身、社会及家庭造成的危害,并广泛宣传禁毒与戒毒的政策法令[3]。通过宣传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感到自己未被人们歧视,而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以及生命的宝贵,表示愿意配合医生的指导戒毒。
4讨论
重度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停止为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急救过程中迅速明确诊断、合理使用呼吸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其次,合理应用纳洛酮也十分重要。1973年Pert等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有“吗啡”受体,吗啡类毒物进入机体与吗啡受体结合,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纳洛酮与吗啡结构相似,故能取代吗啡而与受体结合,阻断β-内啡呔的兴奋,本身不产生对受体的内在活性作用,是吗啡的纯拮抗剂[4]。应用纳洛酮可缩短海洛因中毒患者的昏迷时间,并改善呼吸中枢的功能,从而挽救吸毒患者的生命,临床上可普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丽.海洛因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9):1772.
[2] 张丽芳.纳洛酮抢救海洛因中毒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14.
[3] 朱柏桦.纳络酮抢救海洛因中毒1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2,03:115.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6(b)-0149-03
急诊科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场所。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病因较多,休克是由于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出现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毒素吸收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危急,病情变化快。因此护士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明确患者的休克类型,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接诊、分诊,给予患者有效的施救措施,从而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在抢救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该研究在2013年4月-2014年6月对急诊中危重休克患者的接诊、分诊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通过120救护车送至该院的危重休克病人234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117例患者。观察组11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9.37±8.43)岁。117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低血容量休克,21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为过敏性休克,7例患者为感染性修改,12例患者为脑出血,11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患者为一氧化碳中毒。对照组11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8.62+8.14)岁。117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为低血容量休克,22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9例患者为过敏性休克,8例患者为感染性修改,13例患者为脑出血,10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患者为一氧化碳中毒。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情况,通过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判断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十预,方法如下。
1.2.1 接诊护理①评估患者生命机能。在患者进入接诊科时,应及时向救护车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询问病因,根据患者休克指数迅速判断患者的休克程度,根据患者生命机能进行评估。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进行检测,并给予心电监护。②明确休克原因。确定患者的休克类型后,将患者迅速的分诊,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该研究中,有18例患者因左腹部外伤伴左腹部疼痛,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60/40mmHg,接诊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为患者内脏出血,立即通知外科进行手术,5例患者诊断为肝破裂,13例患者诊断为脾破裂。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对休克进行纠正。③判断休克类型。对于因内出血、肝脾破裂严重出血性休克,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抗休克的,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建立不少于2条的静脉通路,快速进行输液和交叉配血,根据患者失血量为患者进行输液,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有效的降温,控制患者体温的升高,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降温药物和抗菌素,对患者的感染创面进行及时的处理。④注意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患者的意识障碍和瞳孔的变化是患者病情危重的信号,同时也是脑功能受损的突出症状,接诊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变化,根据患者意识和瞳孔情况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该研究中发现,常见的瞳孔改变与眼疾、药物或毒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根据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大等圆,瞳孔对光反射情况等,都能够很好的了解患者病情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建立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⑤监测患者缺氧程度。通过血氧饱和度对患者进行监测,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缺氧情况,根据患者面色、指甲、口唇观察是否发绀,从而判断患者缺氧的程度,及时给予患者充足的氧量。⑥留置尿管。对危重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时,应给予患者留置尿管,并认真观察患者尿量、性质、颜色的变化。在临床中,危重休克患者的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有效循环血流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患者尿量的多少能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当患者尿量
1.2.2 急救护理①正确摆放。在接诊后,应将患者的摆放至抗休克,从而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将患者的头部及下肢各抬高20°左右,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及昏迷的患者,我们应在其床边加装护栏,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坠床等意外。②开放气道。为了能够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应及时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痰液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患者因呕吐物误吸所导致窒息。该研究中23例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清理较为困难,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从而保证了患者呼吸的顺畅。③开放静脉通路。该研究所治疗的患者均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一条通路及时用药,一条通路扩充血容量,另外一条还可作为输血用,选用患者肘正中粗大而直的静脉进行留置输液管,从而保证扩容和体液的平衡度。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cvp,尿量和呼吸等调整输液的速度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次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使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杏表进行评价,问卷评估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O软件作为该研究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并使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精神病人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使用抗精神药物对白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病人免疫力下降,同时精神病人病程迁延,住院时间长,病人长时间生存在人口密度高的环境中,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本文对本院2009年患者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针对院内感染率高的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分析原因及提出预防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出院的精神科病人 1156例,按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确定院感诊断,发生院内感染共84例次。其中呼吸道57例(67.85%),胃肠道10例(11.90%),皮肤感染7例(8.33%),口腔感染6例(7.14%),其他4例(4.76%)。
2 易感因素及预防管理
2.1 上呼吸道感染
2.1.1易感因素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病房为封闭式,病人群聚在一起,门窗关闭致使通风换气不良,室内空气混浊,成为呼吸道致病菌繁殖的有利条件。患者生活自理差,多数患者体质较差,因此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另外抗精神病药物有过度的镇静作用,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使吸入的灰尘微生物保留在呼吸道而发生感染,抗精神病药物易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而致吞咽困难[2],病人进水、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而导致呼吸道感染。
2.1.2 预防管理 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减少空气中致病微生物是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每日晨晚间护理后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月一次做好病房空气质量监测,冬夏季使用空调后,护士要严格调节好空调温度并定期对空调清洗。
加强病人的卫生护理,特别是对病情不稳定生活不能自理的不知冷暖饥饱的患者要帮助病人随着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合理调配膳食加强营养,对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给予支持疗法,改善营养状况以增加机体抵抗力。组织病人到室外活动,平时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强用药护理,督促病人平时睡觉侧卧位,预防呛咳。同时饮食清淡易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多进软食,如蒸鸡蛋,肉糕等。饮食时给予足够的时间,细嚼慢咽,以免引起呛咳,甚至噎食等。
2.2 胃肠道感染
2.2.1易感因素 精神病人卫生观念差,生活懒散,用餐前不洗手,有些病人甚至洁污不分,常会捡垃圾吃[3]。同时精神病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是胃肠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另外精神病人饮食实施共食制也可能增加感染率。
2.2.2预防管理 做好卫生宣教,训练和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病人每次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捡脏东西吃,防止病从口入,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极度低下的病人采取一帮一结对并由相应的床位护士负责。做好饮食管理定时定量进餐,对家属送来的食品和水果一律统一存放,由保管员负责检查管理,定时定量分发以防止暴饮暴食,水果一律用84消毒液消毒后再发给病人。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碗筷平时每日三次用84消毒液浸泡用流动水冲洗,每周一次送高压蒸汽消毒。对肝功能正常与异常的餐具要分开应用分别处置。病人饭菜凳椅每次饭前用泡腾片消毒液擦拭,水杯毛巾每周二次集中浸泡半小时后冲洗干净并固定专人专用。一旦出现肠道感染病人立即实施床边隔离,集中管理感染者以切断感染途径并对床单位做终末消毒。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有的患者已发生感染但无明显体温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平时要掌握每一个病人的病情特点及表现,善于发现患者的细小变化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治疗。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住院环境的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另外工作人员要注重洗手的依从性,规范护理操作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能起到积极作用。
3 讨论
由于精神病人的被动,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使人体正常免疫体制缺损,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期处于封闭式环境中群居,活动减少,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因素。本文发现精神科院内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占总院内感染的79.76%,因此要减少精神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重视消除易造成上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的易感因素。精神科护士只有加强工作责任性,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从细微处入手,抓好每一个环节,以热心、爱心、真心、诚心的服务态度,把精神病人当成亲人,无微不至关心、照顾,使医院感染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 考 文 献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老年人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发病率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针对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讨它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一、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在我工作过的医院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判断。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医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经过对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病,许多患者还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护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发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为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有多种疾病存在,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减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杀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进典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从而诱发全身性典菌感染。同时当对患者实施了小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机会。真菌感染的种类,结合临床,对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痰的培养,对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时也进行了尿液、粪便、血液的培养,培养或分离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为醉母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40株,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离出细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2.2受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常会伴随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症状,长期的这种状态常使老年人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热虑、情绪低落等。再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使他们不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据专家统计,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碍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症状给治疗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老年长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会引起的各种疾病。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复延迟。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消化系统、青少年、产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较多,而对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要对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视。
三、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3.1提高治疗水平:因为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没有真菌感染的并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异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应及时涂片及送培养,确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而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我们应早期发现和诊断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测验水平,发现伴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应做药敏实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径,增强免疫力。
3.2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老年人住院一般来说,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室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以控制而造成反复感染,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等工作。
3.3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过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严格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展开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的现象;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3.4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任何不适都应积极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细节操作,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该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于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3.5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期间,对老年患者,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并提供具体指数。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应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3.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兔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患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四、结语
如何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护理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其次,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给于患者适当的心理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率,可减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
[2]梁宗安.华酉医院呼吸内科[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2).
[3]蒋兀菊,张学伟,杨红芳.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体会[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1(2).
[4]李秀,白如瑾,温和.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1(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56-02
为了解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调查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的542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0月全部在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共542例,其中男性354例,女性18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1岁,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369天。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份查阅病历原始记录,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诊断及病原学检查,将感染病例的资料进行登记、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分析
在542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有15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计18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3.58%,低于文献报道的54.07%[2]。化疗科死亡375例,感染156次,感染率为41.6%,放疗科死亡58例,感染22次,感染率为37.93%,外科死亡44例,感染3次,感染率为6.82%,介入科死亡65例,感染1次,感染率为1.54%。各科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56, P<0.001)。在不同科室的死亡病例中,化疗科死亡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放疗科。调查数据显示,在经过化疗和放疗的死亡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科和介入科的患者。对于采用化疗或放疗以及同期放化疗患者,因病期较晚,且反复多次住院,住院时间长,病人治疗过程可引起各种副作用,如:破坏了机体的生理屏障,使皮肤粘膜受损;大剂量的化疗、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疗过程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削弱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导致化疗科和放疗科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计91次,占50%,其次是口腔58次,占31.87%,呼吸道感染是死亡患者最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病例也以化疗科和放疗科最多,分析原因是大多数死亡患者属于肿瘤中晚期,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病情较重,加上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易发生肺炎,也更能说明呼吸道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原因,同时病人抵抗力弱、病室面积小、陪视人多,病原体经空气、飞沫传播而造成交叉感染,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居其次的感染部位是口腔,占31.87%,有文献报道,化疗和放疗导致口腔黏膜炎、口腔干燥症使唾液分泌减少,pH值降低,口腔自洁功能减弱,增加口腔感染机会,且以真菌感染多见[3]。159例感染病例中有94例采集微生物标本送病原学检查,检出真菌72株,占76.6%,考虑与为预防或治疗各种感染而应用抗生素,加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敏感细菌被杀灭或抑制,真菌乘机不断生长和繁殖,导致菌群失调,继发二重感染,加上本院地处粤东沿海,气候温暖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3 护理干预
3.1 本次调查显示,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是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护理上应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肿瘤病人易感染的特点,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保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使消毒、灭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避免医源性感染。
3.2 强调预防为主,重视手卫生;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干净整洁,定时通风,使空气清新,定期紫外线消毒,降低空气中病原菌浓度,春夏季节开空调除湿,减少霉菌滋生;对病人及家属做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陪护和探视者,减少交叉感染。
3.3 加强支持疗法, 补充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饮食,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呼吸系统和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严格密切监测患者血象,如白细胞下降,WBC≦3.0×109/L,应暂停化疗和放疗,及时予升白细胞治疗,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床单位和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条件。加强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及时发现隐患,从各个环节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