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方面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4 15:32: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管理方面的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管理方面的论文

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分组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477;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01-03

随着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大学该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办出专业特色以适应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的规划,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加快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毕业设计是按照类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由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筑专业背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从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着手进行工程概预算,甚至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毕业设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侧重点,并且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结构专业设计时,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困难,最后导致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好,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抄袭、直接用软件计算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工程管理中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使毕业论文偏向经济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能力的锻炼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专业的特点,无法凸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施工管理、工程投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性。工

程管理专业应是将建筑专业与管理相结合,在研究毕业设计实现途径时考虑以专业特点作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毕业论文实现途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毕业论文实现途径的原则

1. 专业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模式下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规范,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毕业论文应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揭示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毕业论文的计算既要强调中国工程招投标的现状,还要深入分析在中国现有招投标模式下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别,理解引起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重点掌握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如何计算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3. 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过于强调理论的原创性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投标报价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得出个人见解。这样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现途径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指导实践。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实践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力求选题是自己熟悉、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方向。

(二)基于分组对比的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考虑到学校工程管理培养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了基于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其主要包括两大设计部分。

1制定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际模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的标书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定位,让他们了解所做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处于何种角色,进一步的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依据工程投标文件编制[1-3](包括商务标的编制、经济标的编制、技术标的编制)分组。

(1)选定1名投标小组组长,签订项目投标授权书(让学生了解授权书写作方法),授权其负责整个项目投标的进度和质量。

篇(2)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性质与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篇(3)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篇(4)

 

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还难以让人满意。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所谓建筑工程管理指的是从建筑工程的立项开始,经过对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整个过程的管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由于我国实行建筑工程管理的时间还比较短,同时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组织建筑行业的一些专家、学者、工程管理人员等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这就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论文格式,建筑工程管理。。第三,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去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环节,绝大多数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劳务队使用它们的自有机械和自供材料来完成的。因为我国劳务队伍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对劳务队进行管理,而且往往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被牵制甚至浪费,管理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和策略

(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对其创新。当前情况下,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着在工程投标中相互压价的现象。而且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出现拖欠工程款项的问题,各种职能错位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要想改正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建筑行业现实条件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论文格式,建筑工程管理。。

(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策略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要实现创新,首先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活动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实现盈利。建筑工程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等等,使建筑企业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鉴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以市场为导向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继续开拓、占有市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要符合现实条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比较低,并有许多遗留问题。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要从这些实际出发,对症下药,而不能仅仅比照国外同行的管理水平进行制度设计。如果一味追求理论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忽视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那么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在目前情况下,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要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首要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加大经费的投入,做好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树立创新意识,改变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把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定位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落实到位。最后就是要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符合现实条件的管理模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创新。创新的方案要符合建筑企业的具体情况,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又要能够反映时代潮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着比较长的历史,在过去为建筑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但是过去形成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却有着很多问题,越来越不适用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在过去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由专门的项目经理部对其进行主管。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订立而产生,合同实施完毕后则随着解散。论文格式,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经理部名义上可以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事实上它并非企业,无法承担企业法人所能承担的责任,这就导致权责不明问题的产生。而且项目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自身的、局部的利益,而缺乏大局观,不能将建筑工程的建设实施与整个企业的长久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经理有着支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权利,但建筑企业却没有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同一时间进行着数个建筑工程项目,这样一来,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就更为错综复杂,难以进行有效地协调。上述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成立独立的部门甚至分公司,主管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到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术业有专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

第三,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所谓技术创新指的是企业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等等,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按照技术内容来看建筑业可以说是一种分工细致并且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的人数众多、工程分散、工序繁复等特点。因此,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必须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采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建筑管理技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配套的体制创新以及结构创新等工作,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由于我国处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建筑工程量非常之多,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数目巨大的图纸,对这些图纸进行快速的组织、分类、查询以及检索等问题的解决就成为当务之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方面的信息资源,及时反馈和处理建设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要想节约成本开支、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

[2].王伟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策略[J].建设者.2009.

[3].宾能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

篇(5)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了能够使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提高工程的设计合理性,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合理的、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工程人员的重视。由于当今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形势下,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涉及到社会和谐度以及建筑企业的自身发展,建筑行业必须重视对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具体管理内容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度所进行的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工作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如期完工的重要手段,工程进度对工程造价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工期延误是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工程进度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施工方案的不科学、工程施工队伍的建设能力等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建设单位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复杂繁重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问题是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建筑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质量是施工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砝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施工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建筑能力,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为施工人员营造相对安全的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对建设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工程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还会对施工企业的形象以及信誉度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程建设理念,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1、图纸设计因素

设计是所有工程实施的参照,在工程的设计阶段,除了要考虑工程的创新性,更要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地方,例如变形缝间距留设过大、设计配筋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根本上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增加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

2、具体施工因素

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常常为了赶工期或者节省成本等原因,不按设计规范执行相关工作,虽然给施工带来方便,但是对工程质量而言却是极大的威胁。在工程后期,各工序间相互交叉,互相影响,如果工程管理考虑不够周全,就会出现施工现场混乱等情况。

3、户主因素

户主在拿到住房后,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房屋建筑进行一番装修或局部改建,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破坏了建筑工程原有的线路、管路设施,造成墙体裂缝、管道渗漏和通气孔堵塞等问题。此外,新材料、新工艺不成熟,在应用中可能引发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我国一些项目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务出现空缺,甚至不设置安全管理职务,有些项目施工单位虽然设置安全管理职务,但安全管理人员不能担负起其安全管理责任。此外,组织者很少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对项目设施了解不全面,都可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事故。

2、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建筑施工成本,不设置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这不但不符合国家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虽然设置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重视这些建筑施工管理部门,没有不赋给这些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有的权利,造成这些建筑工程管理的虚设。

3、管理质量不过关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一些项目施工单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不过关。一方面表现在材料质量不过关,一些项目施工单位没有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为了节省项目成本,选取低价工程材料,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筑施工流程不规范,由于缺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一些项目施工单位不能遵照国家标准的施工流程或者地方标准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导致工程项目质量不过关和工程项目不能按时完成现象的发生。

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建议

1、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可以解决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只考虑工程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的行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这需要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以实现各部门与建筑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成本管理和监督,例如对一些建筑材料的采购指定好计划,在建筑材料采购结束后注重审查,不给那些劣质建筑材料进入建筑工地的机会。

2、重视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执行工程监理的工程师一般经验和阅历都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

3、做好项目调节,提高施工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间难免交叉,从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不加以协调,可能会出现现场混乱甚至发生冲突。组织专门人员做好项目调节,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混乱,而且可以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各项目人员加强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还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增强队伍间的融洽氛围,提升施工速度。

4、做好施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

施工预案是工程实施的指导,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项目施工方案。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过程要详加考察,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不同工序持续时间以及不同工种间互相插入的时间要严格控制,抓住关键问题,使工程时刻处于受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于必须要变更的工程,设计图纸要及时更新,以免对后面的工序造成影响。

六.结束语

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好坏不但会直接的影响最终竣工工程质量的好坏,也还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周期的长短和工程实际使用价值的高低。不过,通过不断的提高对建筑施工工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再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力度,及时发现施工工作中的工程问题,然后调整工作中相应的措施,把建筑施工工程建立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邝凌飞 关于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有效途径的探索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2年6期

[2]林秋莉 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5期

[3]麦上荣 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应用与几点思考 (被引用 1 次)[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09年16期

篇(6)

工程管理涵盖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工程管理专业由管理工程、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优化调整而来。专家研究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其毕业生应有牢固的工程技术基础并具备综合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高的工程道德水准。

一般院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应结合各个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依托一定建设领域和行业,按照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基础,强化创新素质培养的原则,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区别于名牌重点大学研究型培养模式,应选择应用型培养模式,即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订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安排上,土木工程类知识和经济管理类知识并重,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实践中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入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邀请已毕业学生或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讲座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2.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参加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学生课堂教学状况反馈制度。通过任课教师的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教材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建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双向选择制度。可在网上公布每位专业教师专业和研究特长,学生根据自己可能就业方向、专业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教师因材施教。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又能够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保证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1.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满足时代实用要求

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程实践学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增大专业应用知识比重,增加计算机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根据国家实行执业资格制度,调整了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岗位针对性,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国家执业资格制度。

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组织教学研讨会,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2.重视实验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扩建了工程基础实验室,新建了工程管理实验室。我们采取措施引进高级人才,并鼓励在校教师提高学历,通过出国深造、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尤其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已有两名教师取得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他们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了作用。

严格实施青年教师训练程序,通过试讲、老教师指导、集体备课和公开试讲、听查课制度引导青年教师适应教学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专业师资培训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鼓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方法有: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趣味性,扩大信息量。教师可通过网络邮箱,实现课堂内容的提前布置,借助学院网站,学生可以浏览全部案例,访问试题库,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自测。

案例教学: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深入细致的剖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现场教学: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我们将课堂搬到室外或实验室,对照实物或模型进行讲解,对照施工图纸、标准图集学习工程做法和细部结构。

模拟教学:结合施工技术管理课程,要求学生以现场技术员身份编制施工方案;结合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引导一部分学生以招标人身份编制招标文件,另一部分学生以投标身份投标文件,模拟组织开标,决定中标单位;模拟业主和承包商身份签订承发包合同,对合同内容确定、签订、变更、履行等环节作出合理处理。

4.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创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学生一是掌握了CAD绘图技术,二是能够运用结构计算软件 PKPM,三是利用广联达工程算量和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四是借助Microsoft Project软件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不断修订专业实习和毕业实纲,开展实验课程教材配套化建设,为了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实现顺利就业,开展了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从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毕业生信息反馈表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他们毕业后能顺利适应环境,尽快胜任工作,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5.创新毕业设计和论文指导和考评方式

篇(7)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现状

1、工程质量意识淡薄,将利润的获取作为管理目的,出发点不正、立足点不对

从当下的建设氛围绕中可看出,大多数建筑承包商普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恶意偷工减料等现象,其操作目的是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因此,导致出现了质量下滑甚至豆腐渣工程大量涌现的现象。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有时建筑工程中上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因为承包商的管理能力低下或是专业技能差,而是由于其自身的质量意识淡薄,出发点不端正,立足占不对,将工程的利润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正因为如此,个别工程项目的项目部在工程动工建设时往往没有配备足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更有甚者,有的承包单位还擅自改动设计,不按设计和规范来组织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障碍多,往往施工条件差,施工环境也较为复杂,加上部分施工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施工经验缺乏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施工组织不合理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混乱等后果出现,给工程管理带来致命隐患。

2、监管职能机构不健全,未能真正起到良好的监管效果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中,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单单依靠施工单位的自检是远远不够的。在几方角色定位中,最为重要亦最为直接的还得依靠业主聘请的监理机构进行监管。由于监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现场监理人员要具备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品行良好等综合素质,假如其中某一个方面存在欠缺,那么,在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然而在现阶段,监理行业存在着一个令人忧虑的弊端,就是目前监理行业的监理单位数量每年都有大幅的增加,监理市场的低水平和低收入层次竞争激烈,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得大多数中、小型监理单位在现场监理机构的投入管理上无法按照常规要求设置,有些监理现场甚至严重欠缺质量控制的正常程序、制度、手段。对监理单位而言,常规的工序验收制度是监理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条件,也是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一项。

二、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1、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管理体系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问题,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还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并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以实现建立一套符合当代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只有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确定,需要施工方安排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开展着一项工作,在选购建材的过程中,要以“资金消耗低、利用价值高、材料质量过硬”为指导思想,对于材料供应商货比三家,审查其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等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对所供应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最终选取符合工程建设的材料。

3、提高工程图纸设计质量

施工图纸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图纸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积极推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从源头上面消除设计出现质量问题。审查的重点应在于施工图设计是否存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设计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损害公众利益。设计交底前,施工单位、监理把问题汇总,在设计交底时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找出来、解决掉;对于一些设计不完善的工程,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写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完善设计,为施工铺平道路。

4、从施工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技术管理体系。管理健全是施工单位能够干好工程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审核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完善、切合实际。具体内容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明确;施工的程序、步骤,安装部分须与土建的进度结合起来安排,总共有多少工作量,一步步如何展开须表述清楚:人员、器具的配置,其中管理部分要明确各岗位人员名单及职责;工程质量、进度的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施工方案要成为真正能够指导施工的一个文件。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规范、规程的学习,认真组织施工,减少因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

5、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控制工程的质量,除了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案之外,还要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质量奖惩不是目的而是质量创优的手段,通过奖惩措施制定和执行,能够树立和培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鞭策和警示作用。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对监理、项目部、作业班组直至具体质保人员实行奖、罚措施。

6、坚持施工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操作规程是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工人的先进操作经验制定出来的,是施工技术客观规律的反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职工施工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组织工人认真学习有关操作规程,使之贯彻干施工全过程。此外,还要作好技术交底工作。通过技术交底,可以使职工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明确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操作技术,便于他们按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

7、实施严格的检验和奖惩制度

首先要明确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图、设计说明及设计变更、国家颁发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均为工程质量所应达到的标准。施工单位对质量标准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做到每道工序均严格把关,完工后认真自检。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偷工减料。对于工程质量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而对工程质量差的,则必须责成其返工、修补,以至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做到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1]万小媛 如何加强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期刊论文]-江西建材2006(3)

[2]刘君和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3]程慧瑜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7)

篇(8)

1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让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管理层面涉及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工程理念的更新,工程管理方法是否跟得上时代脚步,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否合格这些细节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上做到完善的建筑管理,现今的建筑管理才能使符合建筑标准的,但是由于我国在建筑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现今建筑管理的局面不太乐观,这些缺陷也影响的建筑施工的质量,下面就通过现今的建筑管理上一些现状分析,向读者介绍现今的建筑管理体制的不足。

2建筑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管理体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企业应当对及时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项目的高效运作产生发挥作用。但是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对企业管理重视还不够,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将企业管理视为多余成本,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更甚者,有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这种不合理的施工制度造成了施工过程的混乱同时,施工效率也不能得到保证。

2.2缺乏新的管理概念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企业在找寻机遇的同时也更面临这更大竞争挑战,这种高压力的挑战让一些只顾眼前发展利益的企业还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企业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招聘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管理管理机构的假设和管理人员的召集却兴趣缺缺,这样就的管理理念也极大限制了企业中管理工作的开展。

2.3缺乏正确的工程管理方法

在工程管理中,领导者不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做到实地考察,只是一味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进度计划,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实际进度却不能和计划相吻合,给施工计划带来麻烦。同时对于进度计划的制定表示并没有采用先进网络计划技术,还是沿袭了古老的横道图编制,在对结算款的处理上也不够合理,为避免业主与企业的矛盾,结算款通常都不能及时结算,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一点,在工程控制方面也缺乏合理合理手段,日常控制盒前期控制上都缺乏了理论知识的知道和正确方法的实践。

2.4缺乏相应的人才建设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人员中主要都是农民工,由于自身素质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农民本身对施工中牵涉到的专业性操作不熟练,这给施工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同时,新设备不能顺利运用也使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都收到影响,同时,这种不正确的设备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因此,企业方面的管理不足和对专业化人才招揽不够都是企业缺乏人才建设的重要原因。

3建筑管理的创新策略

通过对现今建筑上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读者也了解到,在建筑工程管理上有许多不足和难题需要面对与解决,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创新策略的实行也是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能跟得上时展的重要前提。

3.1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要想持久发展下去,要有自身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要保证新而合理,保证企业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相应的,企业也要做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种新管理理念的建立,最根本的创新还是要求企业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建筑管理重视起来,只有企业本身对管理的发展制定了长远的规划,才能保证企业中的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招募,管理资金的到位,这样的管理才是真实的落到实处的管理。

3.2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建筑施工中的人员,工序,物资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管理不仅繁更乱,这位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带来很多不便,而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给建筑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形式,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进行任务量过大的管理,同时,将建筑过程中的图纸,管理信息都数据化,方便查询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及时发现施工问题,这种高效率的建筑管理方便快捷,也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

3.3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中,对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施工时做到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把明确的责任分布到各部门甚至个人身上,这样详细的规划,不仅使责任明确化,同时也督促着各方面人员工作的完成效率,并在施工的各个时间段制定不同的计划,保证施工有条理的完成。

3.4人员队伍的建设

企业在保证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保证人员素质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合格,而一线从业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新设备的专业操作也要保证定期的专业培训,同时,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严格上岗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注意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保证人员后备力量的充足。

4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工程建筑管理方面的现状问题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企业管理的机制,理念,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做到创新化建设,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做到更完备,更顺应时代要求保证建筑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参考文献:

[1]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价值工程》,2010,15.

[2]潘朝文.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篇(9)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渠内挖井,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渠道淤积输水不畅,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灌溉问题,还潜在引发洪灾危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政府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论文。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基层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有技术的留不住,无技术的又不愿意学、干。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不利于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健康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篇(10)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我国建筑工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管理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管控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消耗,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下面就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式。

二、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未完善

在建筑工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符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制定好完善的管理体系,那么工程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然而在目前,很多建筑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减少员工开支,对内部很多部门的经费进行削减,由于资金的缺乏,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也严重不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管理工作出现有名无实的情况,对于整个施工的管理仅仅能够停留在表面上,难以起到既定的管理效果。

(二)忽视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近几年来蓬勃发展,建筑企业的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取得立足之地,建筑企业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可是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仅仅只追求施工的速度与施工的进程,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这不仅为施工企业带来财产损失,也影响着建筑企业在行业中的声誉,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了防止这类质量隐患的出现,建筑企业必须要重视起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施工的效率与施工质量,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进度,减低运行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水平。

(三) 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水利电力、能源通信等工程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大中小型建筑企业相继成立,很多建筑企业将项目的承接数量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标准,但是在项目数量的增加下,却忽视了相应的管理工作,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与工程造价偏高,工程质量一直难以提升。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新型的管理理念渗透至建筑工程中,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 忽视了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也开始重视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不仅仅是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财务控制及决策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工程支出的预算工作是建筑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建筑企业完成投标后,往往将重点放置在施工进度的追赶上,只重视工程方案的调节,没有正确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核算问题,这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的核算工作出现了各类问题,预算超支。

三、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创新工程管理技术

为了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创新工程管理技术,应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型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从本质上来看,建筑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工程分散、施工人数众多、施工工序繁杂的特征,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创新管理技术。要注意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不是孤立的过程,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要做好结构与体制创新工作,这样才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必备的支持。

此外,还要在建筑企业内部全面的普及现代化管理工具,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设备提升整个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融入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投资效益的提升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广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实施考核制度,保证所有业务人员均能掌握现代化办公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先进的管理观念

要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必须利用先进的管理观念,为此,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管理工作的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的引进以及培育工作,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树立好创新的理念;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将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性定位在整个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使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制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完善与创新,创新方案不仅要符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要体现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

(三)创新组织机构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建筑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曾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类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却存在较多的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类建筑企业中,大多由项目经理部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承建进行统筹管理,管理过程贯穿于合同的制定到合同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合同完成后,管理工作随即完成。实际上,项目经理部虽然是整个施工企业的代表,但是难以承担施工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权责不分明的情况。加上项目管理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局部利益,缺乏统筹大局的观念,未考虑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施工企业一般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管理着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与项目管理部的关系就变得较为复杂,协调性能不足。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施工企业的发生产生着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在内部成立好完善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从整个投标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直至整个施工验收阶段,都要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建筑企业管理的效果。

(四)加强学习,实现发展中的创新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观念还相对保守,创新性不足,这种保守的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下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下一阶段,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及时的更新不符合时代的管理理念,将现代化的管理元素与理念融入管理过程中,此外,还要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实现整个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总结

在市场竞争的加剧下,整个社会对于建筑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化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案,提升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控能力,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平.试述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期刊论文].江西化工,2010,09(05):22.

上一篇: 体育活动的含义 下一篇: 地理课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