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策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5 11:10: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影视文学策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影视文学策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2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社会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习者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纯正的发音、大量的词汇、正确的语法规则,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思维模式,无障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外人员进行交流。传统的只重语言知识点讲解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时期的要求,跨文化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的敏感性。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接受跨文化教育的前提,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所学语种的文化内涵,促进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协助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丰富自身的综合性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自身的汉文化和英文化修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自身对汉英文化的理解力、洞察力,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对教材中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西方文化内容,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体会汉英差异,激起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实际教学法,通过创设交际语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际机会,让学生变成英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互联网上有很多实用的自主学习材料,教师通过筛选可以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英语学习网站,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主动了解西方文化,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二、加强英语与汉语的对比教学

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具备识别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所表示的文化意义,能够根据场合选择恰当的习惯用语,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更要自身具备一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和背景,并通过语言交流,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递给对方,达到文化沟通交流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西方文化的传授,更要帮助和督促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并通过对比教学,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与思维的相关性,了解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表面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差异性分析,让学生体验英语和汉语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进行个案分析,或者利用影视片断对英语国家的世界观、时间观等进行专题解析,让学生体味中西文化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对方语言文化的内涵。这方面可选择的资源很多,如《Family Album,U.S.A》采用的是“电视影集”的组织形式,剧中人物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蕴涵丰富的美国文化因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活化美语教材,很适合跨文化教学。在进行英语文化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大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了解本土文化特质,加强母语文化学习,并通过对传统节日等文化因素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语言所负载的不同文化内涵。

三、加大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力度

现在虽然大多数教师充分意识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中仍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讲解。究其根源,主要是很多学校仍以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减少文化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中理应对其有相应比重的检验手段,以督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预定话题的讨论、场景模拟来进行测试,创设各种学习交流机会让学生去体验不同语言负载的文化差异,通过组织活动,如戏剧、情景剧、总结汇报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强化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化差异。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交往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这一紧迫任务,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探索适合跨文化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实践、反思和归纳,以切实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敢于质疑,能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积极思维。不断强化语文教学“问题意识”的本质意义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创新学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围绕某个参考答案进行设计,然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这个预设答案聚拢。这种求同式教学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并不关心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关心的是老师的参考答案;他们更习惯于被动机械地求同,而不是求异。语文那种想象的丰富性、理解的多样性就在这“求同”思维的扼制下变得僵硬、干瘪、无味。学生的求异意识、问题意识也就在这“求同”的大熔炉中熔化,扭曲,泯灭。在大谈创新思维的今天,语文的寓科学与人文于一身的丰富而深远的内涵,使语文教学有更充分的理由肩负起这一特殊使命。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尝试已成为迫切课题,而“问题意识”的强化也应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强化“问题意识”呢?

有人说,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同样,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教师的主导角色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的教师,特别是敢于大胆张扬鲜活个性的教师。然而,由于受当今还不尽完善的中学语文教育模式的束缚,许多语文老师认为,自己是笼中鸟,有飞翔的翅膀,却没有飞翔的空间,于是就心安理得,一如既往,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地倾倒着统一的流行的但可能是自己也不太赞同的作品的评价和理解。个人的审美体验、价值取向连同学生的求异创造、问题意识一起销声匿迹、扭曲变形。

其实,语文教师完全有空间去张扬自己的个性,许多语文教师也有能力用自己的创造性去唤醒学生尘封已久的“问题意识”。所缺少的只是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许多教师尽管不缺丰富的思想,但还是不敢突破“大一统”教育思想的认识局囿,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把语文教材当做一台机器,按照统一的图纸,或进行拆卸,或进行组装,没有个人的感悟,个体态度情感的必要融入也逐渐迷失。当教师缺乏创造性的时候,就可能压抑甚至侵蚀学生的创造思维;当教师自己都没有“问题意识”时,又怎能培养出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呢?

造成当前语文教师个性缺失,“问题意识”沉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文化的求同思想,使得许多人更乐于趋同而非逐异。人的思维历程有时实际上就是个性被同化或被压抑的过程。这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2)教育模式还不尽完善,“大一统”的、“单一”的升学考试模式和评价手段或多或少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功利意识,语文教师更关心的是如何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成绩。“问题意识”如果有的话,更多的也只是“应试”问题。(3)“参考答案”成为扼杀教师“问题意识”的紧箍咒。教师已经变得越来越离开“标准答案”。而且,不仅需要各类练习、试卷的“标准答案”,也需要对作品理解评价的“标准答案”。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学生听完课后还有一大堆问题;他们更习惯于用同一把钥匙开不同的锁。不管是迷信权威,还是惰性使然,都足以让“问题意识”如泥牛入海。(4)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惊人的消息,说某校一教师因羞于回答不了一个学生的问题回家后上吊自杀。这一典型事例尽管还不足以概括当前教师的心态,但它起码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有些教师还不习惯或还不太愿意让学生提出许多“标准答案”中找不到的、自己可能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无疑也会成为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一个阻力。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弱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抑止的今天,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设想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篇(3)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这一英语学习的主要工具,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英语文化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多挖掘教材背后深刻的文化因素,想方设法地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准确把握文化解读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地位。比如,教师在上到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挖掘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的由来、背景及相关趣事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英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将之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对比,在提高学生民族意识、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教材中凡是涉及到生活方式、历史习俗、地理风情、文学艺术、思维方式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深挖其文化内涵与本质,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尊重文化差异,不排斥他国文化,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而以上的前提就是,高中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文化的素养,只有教师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修习者,在文化内容上下足功夫做足准备,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领悟到文化的内涵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经常去琢磨某些单词和固定搭配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多和外教进行沟通,在获得切身体会的同时慢慢积累和沉淀文化底蕴,以便更好地将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

二、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大对文化的教学,将文化列入教学重难点中

由于文化知识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较轻,很多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重点放在英语语法和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上,于是就忽略了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文化意识较为薄弱。所以,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文化的教学,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与文化合二为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某些词语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不能因为该词语不是重点词汇,就让学生失去体验文化差异的机会。在英语中是贬义词,指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政客”;而在汉语中却是褒义词,是政治家的意思。教师若不引导,学生就容易将汉语思维代入到英语学习中,产生误解。许多教师在写教案时会把文化内容设定为教学目标,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把文化内容列入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中,就很难引起教师对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视,文化教学内容就会像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被一带而过,很难真正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反过来,把文化教学作为教学重难点和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讲解“Festivals”听力部分时,教师可以将重点设在了解复活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可以将听说读写的技巧教给学生,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篇(4)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64-02

[作者简介]徐玮(1975―),女,江苏兴化人,本科,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每一册都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环节,这是新的领域。本文结合苏教版第八册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问题导入,激发寻求策略的需求

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技巧进行整合,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上出现的是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李大叔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4米,在翻建时,菜地的长增加了4米,这样菜地的面积增加了20平方米,那原来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用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本节课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问题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呈现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寻求策略的兴趣。

虽然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一目了然、整齐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这些信息比较凌乱,从教材提供的信息来看,只知道长方形的长是8米,而长方形的宽却只字未提,这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例题所提供的情境贴近生活,以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拉动学生整理这些信息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的这种编排意图,恰当地呈现例题和相关习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用画图策略整理信息的便捷,同时教师还可以再努力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素材,比如住宅小区建草坪或喷水池等,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价值的感受。

教材受限于文本,所呈现的问题情境只能是以一幅静态的画面或者是文字的形式,如果在教学中仅是简单地出示挂图、贴出文字,就很难让问题情境回归自然状态,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静止的教材活起来。比如,教学第一个例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动态的画面;而在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创设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明和小芳从家到学校的行走过程,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画图整理相关的信息,学生自然能够提出合适的解题策略。

二、自主探索,优化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策略,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本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率时已经积累了有关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在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后,很多学生已经能自发地运用策略,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图的策略来整理信息,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列表、画图来整理信息的优势,体会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策略的需求。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是从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画出简图这些环节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单单提示学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还得正确引导学生说出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示意图学会思考,明确要求。如前面的例题中,要求出原来菜地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缺少哪些信息?要先求出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入手,知道菜地的长增加了4米,面积增加20平方米,可以求出什么?明确这个思维的过程,就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画图的策略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通过列表与画图的手段,引导学生自己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就要着重指导学生正确地画图。教师可以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原来的菜地,让学生读一读菜地是怎样变化的,“长增加了4米”,再让学生思考面积有何变化,“面积增加20平方米”,接着让学生在图中表示出来,给学生自主画图留下空间。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操作,并生成全新的鲜活的教学资源,所以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适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等如果出现较大范围共性的错误,教师可不急于直接纠正,而是放手让学生尝试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甚至将错误的解答进行展示,在学生体验到失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我醒悟、发现错误,构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学习目标。本课学生是第一次用画图的策略整理有关求面积的计算,所以在教师示范画图以后,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法,以便深刻认识画图策略的优越性。其实课堂中的许多错误都是很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若巧妙地引导修正、辨析错误,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捕捉学生表达中的错误、不足,适时地纠正、补充,或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总结经验、强化认识,在纠正错误中不断成长。

三、及时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两题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养成用列表或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策略、体验方法,形成解题策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不能把学习变成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

在富有变化的实际问题中反思,让学生明白:同样是画图法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可是整理信息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用列表,可以摘录条件,也可以画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灵活机动,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相同的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解决问题”目标和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不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生活,体现的是解题能力培养的单一价值取向,解决问题则让学生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以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为目标。“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等多重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带给我们的是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问的能力,多让学生体验解题策略,增强应用意识,注重评价与反思。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传统经验与先进理念的整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策略,自发体验策略,自动运用策略,形成自己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展思维、形成策略,让学生最终学会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一定的策略,这是学生从未经历的,巢洪政老师说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既是可以传递的,又是需要学生主动构建的,更是可教学的”。因此,我们只有准确、清楚地认识策略的内涵和形成过程,不断掌握策略教学的规律,才能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23-02

如何正视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如何探寻一系列培养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我国高等学校英语类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理性与技术之争、英语课程教材内容陈旧、不重视学科专业知识,忽视师生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忽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同时现实中高师院校很少甚至没有对中小学英语的衔接,理论与实践脱节。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提倡应用型教学。本课题所说的“大学考试”一词,指的是大学考试成绩是否全面反映学生水平,对于真正验证学生能力有欠缺。“实践教学”主要指技术和能力。如何提高高师院校英语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促进师范生职前专业发展,是每一所高师院校所负担的重任。本研究将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部分教师与现在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与田野研究观点出发,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资料收集,并辅以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大学考试与教学实践的影响,分析影响因素、找出相应对策。

就目前的大学外语考试而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考核主要是笔试,虽然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际的交流和应用,但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条件的制约,要使学生真正能够很熟练地应用一门语言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英语测试中涉及的文化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出现在阅读理解这个题型里,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从理论上讲,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信息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和品质,通识化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视野,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外语测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出现的或者渗透着文化的信息,例如,对欧洲的时间观念、价值观念的介绍,非语言交际在世界各国的不同表现,国外的女权运动,宗教、政治以及大学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使学生对别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在2012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出现了关于文化方面的问题,快速阅读里涉及了诚信的问题,深度阅读里提到了单性教育和混合教育的问题,作者提出单性教育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中还是应该提倡的,因为这种教育形式更有利于男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听力题型里经常会听到涉及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这样的内容。美国和亚洲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比如个人主义,注重隐私,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对时间的重视,以工作为重心,热爱健身,喜欢变革和生活中的改变,注重物质生活,不拘理解,坦率诚实等,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在国内的实践与研究刚刚起步,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原则,测试内容和测试比重。为了解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现在对文化教学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要求和态度。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是学生的语言能力高的并不代表其文化能力高,学生的文化能力普遍偏低。二是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65%的学生认为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造成跨文化交际沟通的主要因素;81%的学生现有的英语教学中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但是所占比重不大;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文化能力,而且,他们一致认为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求职和工作将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从实验结果看,学生的文化能力和他们语言能力不是同步提高的,因此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需要分别培养;随着外语界对于文化因素的意识提高,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有所涉及,但比重还要加大;学生已经认识到文化差异对沟通的重要性,也迫切希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实施文化教学,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选材方面可以选一些具文化特色、反映文化差异的材料,并且注意系统性,能够反映文化的不同内容,从日常行为、风俗习惯到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同时,在设计练习时,也要遵循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尽可能地为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鉴于文化和语言的存在紧密的联系,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内容,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也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更加苛刻和严格,学生在学校就要为就业做好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未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就业的考虑,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对文化能力的考查,大学的英语教育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实际所需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对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一般来说,目前的大学英语测试主要侧重考查学生对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四个方面的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都在面临着改革,一方面,英语学习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大学的教科书和试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英语水平超出了英语四级甚至是六级的水平,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进行调整,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也需要补充到授课内容当中,就文化教学而言,现有的教学大纲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大纲规定的目标是“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为用英语交流信息这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目标,但我们不能保证实际交流过程中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和使用的正确性;语言交流是非得体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很多都和非语言因素有关,比如眼神、语音、语调、手势语,而这些因素又和文化密不可分,在实际的交流和语言运用中还会有很多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沟通失败。

文化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有四种类型:说教型、经验型、泛文化型和专门文化型。第一,说教型,这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是课堂信息量大,比较适合传授属于认知内容的知识性信息,尤其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第二,经验型,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官经验,强调只有从实际经验中才能学习到真正的知识;第三,专门文化型,单一文化,第四,泛文化型,涉及多种文化。在这四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组合成四种教学形式:一是说教型和泛文化方法相结合,包括阅读语言材料、讨论、演讲、事件分析;二是说教型和专门文化相结合,包括语言提升训练、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搜集文化背景知识;三是经验型和泛文化方法相结合,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训练、热点事件分析、自我评价;四是经验型和专门文化相结合,包括语言训练、专门文化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解释词的文化内涵。

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首先,情景模拟表演: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表现人物特点,是提高学生文化交际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角色表演需要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语境,考虑到例如文化习俗、人物关系,语言和行为表达的得体性。学生在表演之前需要搜集资料,排练,这个过程会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并意识到文化存在的差异,为学生将来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很好的锻炼。其次,学校或社团会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社团的活动如圣诞节晚会,文化节等都是文化传播的机会,学校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交流沟通,可也可以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例如西方人不同的行为方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另外,开展与文化知识有关的讲座讨论,介绍英美文化的各个侧面内容,课堂教学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看原版的英文影片,必要时对文化差异进行讲解,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和英文原版小说,并做读书笔记,这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增强了语感,写作能力也会提高。让学生对看过的电影或书籍在课堂上通过做报告或演讲的形式锻炼口语。

本文对文化教学对学生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文化教学做了分析和总结,但在实际文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但文化教学要取得效果和进展,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足够多的文化知识和阅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没有出国的经历来真正体验,因此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准确;另外根据具体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在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情景式、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3):66-70.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高等英语教学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育体制和整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工作依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文化的缺失使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遭遇提升瓶颈,质量难以提升,大学生整体英语使用和操作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除此之外,作为一种重要研究和学习方法的文化比较思维一直没有引起各方的关注,受到传统工具理性主义思维的影响,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一直把应试教育作为其价值所在,教师在课堂上以语言知识结构教学为主,过于强调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而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基本情况令人担忧。

一、高校英语教学的文化比较价值

1.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的默会性价值

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选择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因此,英语教师在高效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经常营造言文化学习氛围,可以通过展示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节日礼仪等内容,给高效英语教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文化带来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的正确使用环境,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总而言之,在高效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在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的要义。

2.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的融通性价值

一方面,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加快中西双方文化在地域范围上展开程度更深、水平更高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从高校英语教学的微观角度看,将不同的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十分必要,因为通过比较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不同文化在发展环境、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多种文化,并且从当地基本情况出发,使认知更加理性,即“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1]。

3.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比较的应用性价值

之所以强调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活动要提高对文化比较的重视程度,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而不只是为了应对某种考试学习。文化比较不仅仅是常用的研究手段,更强调其作为思维角度的作用,高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解决当前教学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把文化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此外,还要大力支持和倡导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

二、高校英语教学比较文化的现状

1.文化内容的复杂性导致文化比较研究水平较低

无论是哪种文化,自身都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英语文化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始终流行的主流文化,其内容更是复杂繁多,这就给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更多的难题,如何找到英语教学活动文化比较的关键突破口一直是各方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文化比较内容的关注程度不高,英语教学指导大纲也缺乏对相关教学安排的具体说明和规定,那么文化教学始终只能是语言教学的一种工具,其内在的强大活力和功能无法得到释放。

2.高校英语教师的比较文化思维和能力一般

尽管当前我国不断加强对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某些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守旧,直接导致教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跟上新形势下对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特别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比较文化思维可以说十分缺乏,不利于比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比较文化观念的落实。

3.对母语文化的忽视

我国母语文化与英美文化相互独立、自成体系,造成二者语言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导致在文化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增加难度,难以建构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比较思维结构。天然的文化分歧增加比较的难度,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英语教学忽视母语文化的存在价值。“汉语言教师与英语教师缺乏交流合作,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缺乏学习和培训,对学生的文化教学仅局限于零星的知识介绍,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导致学生缺失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的能力”[2]。

三、高校英语教学的比较文化推广策略

1.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英语教学制度体系

文化比较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离不开科学教学制度体系的维护。高校要注重对文化比较教学手段的顶层设计,通过研究和分析,确定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案,为文化比较手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广泛使用构建良好、稳定的制度环境。牢牢抓住制度这个根本点,从整体上纠正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主体不符合现实需求的观点,促使其不审时度势、转变思想。除此之外,在科学英语教学制度体系的依托之下,还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和调整,选择互动性更强、效果更好的课堂模式,重视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贴近生活实际,从亲身经历出发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

2.注重教师文化比较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要使文化比较更好地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落实,必须保证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整体素质,积极地探索提高教师文化比较研究能力的各种可行性方法,结合教师特点,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活动。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保证一切英语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此外,还要重视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研究能力,制造更多机会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其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从而使其获得较高水平的文化比较思维能力。

3.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与交流能力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由内因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英语教学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工具化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是一个吸纳和传递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选择那些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比较思维研究不同文化的特色内容,将大量经典著作、寓言故事引入教材,将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进行比较才能加深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印象”[3]。

四、结语

提高教师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运用文化比较方法的能力,促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活动开展文化比较活动,通过对不同优秀文化的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我们要把文化比较视角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找到二者的最大公约数,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参与文化比较活动,开发专业型人才,尽快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更好地运用文化比较视角之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准,开发更多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汉英文化比较与英语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9):47.

篇(8)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区别,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有时一个词汇就含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既要让学生了解熟识该词的基本知识,还要适当延伸,介绍一下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母语和英语的区别,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对文章问题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该词汇的正确运用和更准确更流畅地与人交流。英语和汉语在词语的意义上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多词没有对应关系。例如竹笋,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汇;第二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表面上表述同一种概念,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三方面,相同的概念在一种语言中或许只有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另外一种语言中这个概念却有着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语言中存在微小的差别;第四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词汇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它的引申意义或附加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此外,一些关于颜色、动物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千万不能简单地按照词语的字面意思翻译,这样不但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而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一个词汇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积淀了深厚的背景文化内涵,有的词汇要么产生于典故中,要么产生于神话传说,要么产生于文学著作,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词汇的背景文化知识,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该词汇的理解,更有利于词汇的记忆,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增强了学生根据语境和社交背景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 文化背景知识在语法教学中的渗透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语法的结构和运用,往往在讲解完语法的功能和结构之后,会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句,这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例句或带有文化内涵的例句,这样结合学生已知的知识所举的例子更容易被学生熟记和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所举的例子往往缺乏内涵和文化内容,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师在讲解英语过去式句式的时候,可以举一些古代的名人轶事,不仅可以充分地让学生理解过去式的用途和结构,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过去式的印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模拟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造句,如让学生用被动语态描述小偷被抓、房间被打扫等,这样通过学生身边具体的事例学习语法能使学生对语法结构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以往的语法教学中,一般认为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很少将文化背景知识应用到语法教学中,但外在的英语知识要转化成大脑中的知识则需要一些看的见摸得着的线索来引导,像这样为学生模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引导,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三、 文化背景知识在听说训练中的渗透

在外语的学习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不单单是对所听内容的翻译过程,而是学生用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思考的过程。在听力训练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对某个单词和某个句子的理解上,这对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是很不利的。这就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来提高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目前,英语教材中所给出的听说内容都围绕原文的话题展开,这两部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听力的训练来增强说的力度,并在说的过程中强化听的能力。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听力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铺垫,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总结主要句型和词汇,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这样听说思相结合,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听力内容的表面上,而是融入了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摄取不能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听英语广播、看英文原版电影等,增加学生获取更多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而对于口语的训练,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上创造训练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让讲的学生锻炼了口语,而听的学生练习了听力,一举两得。

四、 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体,从考试分值和时间的设置上不难看出,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非是一些固有的单词或句子的排列组合,但是文字所表达的信息使其具有了内在的涵义,这些涵义包含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被学生理解并接受,反过来,当学生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时,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将随之提高。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阅读关键靠理解,它注重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即使有些生僻的单词和句子没有在课堂上学过,但只要了解了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推理,也能较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完成题目。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推理和预测,从而猜测不熟悉单词的词义,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讲解,把给定的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转化成具体的语言教授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就学生而言,这些材料的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话题,这样可以用相互讨论的方法,经过彼此交流后进行阅读文章,借鉴对方提供的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形成一种逻辑关系,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二是学生们不熟悉的话题,教师们可以通过事先补充、展示图片、运用PPT等多种途径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对该文化背景知识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上,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不可少,但更多的还是靠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从中获取不同类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查阅一些资料,不仅使学生获得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五、 文化背景知识在写作练习中的渗透

英语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对一个命题的写作过程,是通过自己的思维综合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等因素的创作过程。虽然英语写作练习主要侧重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作支撑,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内涵,显示不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只是简单词句的拼凑。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在传授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注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如果某些写作材料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则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的写作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要借助自己的认知器官去感受、归纳、总结,不仅仅从阅读书籍、杂志和收看电视节目中获得,还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生活经验,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总之,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是教师提高写作训练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和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文化背景知识,恰当地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白莉.背景知识、语境与听力教学.考试周刊,2010(17).

篇(9)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忽略了语言在实践中的作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对西方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并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应用的时候,仍用和汉语相类似的思维去和他人交流,导致了沟通不畅。

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了英语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引入了大量文化意识层面的内容,来补充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匮乏,因此也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语的文化意识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英语在心理上有恐惧心理,因为英语不是母语,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英国的文化、英国的社会形态、英国人的思考方式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导致他们觉得英语的用处不大,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个时候笔者发现,可以通过加深对英语文化意识的了解,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两点入手,加深了学生对英语文化意识的了解。

1.英国文化中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是渗透在语言表达之中的,价值观的不同,人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推崇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千差万别。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推崇的谦虚中庸,而在英美文化之中推崇的是独立和创造,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中的很多表达不理解,正是因为英语的思维模式和汉语不同,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在文化意识方面做出引导,告诉他们英国人为什么会这样构造句子,为什么用这样的比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就能举一反三,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学生就能用英语的思维去思考所看到的句子,所读到的课文,做到从根本上理解英语,学好英语。

2.传统风俗

传统风俗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达成的一种社会共识,是文化意识的重要部分。传统习俗对人的方方面面起到了约束作用,在语言方面也不例外。在一种文化中,一个话题可能是被津津乐道的,而在另一种文化当中,可能是被视作不能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的多样性,拿数字来说,在中国文化中,6,8是受大家喜欢的,而4因为不好的谐音使人们可能联想到死亡的事情,而在英语之中却不同,因为耶稣的第13个门徒出卖了耶稣,人们通常认为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掺杂文化内含的课文,例如有的阅读材料中提到,谁像耶稣的十三个门徒,因为学生对这些文化知识不了解,以至于他们无法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感觉说的云里雾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将英国的风俗贯穿在整个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

三、文化意识引导所要做的工作

1.加强文化意识的引导与灌输

在教学过程,这些文化意识不是通过短时间就能学习到的,不可能通过上几节课,讲几篇课文就能了解,它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初中英语教学没那么多时间,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专门去培养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因此笔者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首先结合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在做教案的时候,每节课都增设一个文化意识引导板块,量不用太大,以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压力,这样既不耗费太多的时间,又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引导文化意识的效果。第二,定期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因为在英语电影中,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很多文化意识层面的信息都蕴含在里面,是地地道道的英语家表达方式,这样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既锻炼了英语听力,又学习了英语的文化意识,同时还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课内外学生自我提升文化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无压力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文,还原课文中的背景,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发现其中的内涵,并且在内在交流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及其应用方式。在课外,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但具有很深文化背景的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在其中能体会到成就感,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这些资料的时候能够不知不觉地理解英语文化背景,自然而然地在以后的英语学习当中得心应手。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88-01

高中英语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应当将英语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语言知识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教学观念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文本”的教学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树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观。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正确理解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中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研究英语的文化蕴含,理清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文化间的异同。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关注文化意识培养的侧重性与层次性。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理解与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知识的灌输、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自觉意识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可以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分割开来,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要求,合理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侧重点与层次。不能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局限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应当注重深层次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最后,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高中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结构层次、结构文化层次与语用文化层次。教师应当从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不同层面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地通过语音、句子、文体等引导学生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意义。

二、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中西方文化在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各具特色,语言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反映在问候语、祝福语、称谓语、致谢语、自谦语等方面。文化知识是文化意识培养、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文化知识传授,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合性与系统性。适合性是指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内容应当与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内容有一定的联系,选择能够代表主流文化的教学材料。文化知识有着非常广泛的项目与内容,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都可以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系统性要求教师明确英语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文化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教学中应当将课本中零散的文化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文化主题,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中西方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文化理解能力。

仅仅依靠传授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理解能力重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鉴赏与鉴别,重视不同文化间的比较。文化理解涉及文化习俗、价值观、解决问题方式、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就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英语的个别的、具体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含义、渊源、背景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异同,能够坚持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对异国文化采取客观、宽容的态度。本国文化知识是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进行文化对比的基础,只有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才有能力鉴赏、鉴别外国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一篇: 固定资产管理小结 下一篇: 中医学临床医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