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0:39: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管理类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病, 一般需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部分患者尤其是初治患者, 在抗结核治疗初期出现病情暂时性恶化的现象, 即类赫氏反应, 作者观察了部分类赫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1999~2012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并且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5~11岁, 平均年龄(9.22±3.42)岁, 男18例, 女12例, 卡介苗接种者13例, 有明确的结核患者接触使者17例。入院时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神志不清16例, 烦躁或精神症状14例, 头痛20例, 肢体抽搐4例, 偏瘫2例, 呕吐25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23例, 咳嗽6例。
1.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象偏高者21例, 血象正常者3例, 6例血象偏低;血中结核抗体阳性者15例;脑脊液呈现白细胞数增高者23例, 白细胞数正常7例, 蛋白升高者28例, 蛋白正常者2例, 糖降低者24例, 正常者6例, 氯化物27例, 正常者3例。未在血中和脑脊液中发现结核菌。
1. 3 影像学检查 胸片或者胸部CT发现肺结核患者11例, 头颅CT发现脑积水7例。
1. 4 类赫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大多数患者类赫氏反应出现在化疗的头3个月, 表现为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 体温升高可达39℃以上, 意识障碍加重, 头痛明显, 或伴明显呕吐和脱水, 头颅CT可见脑水肿明显。有些出现新的症状体征, 其中2例偏瘫, 1例面神经麻痹, 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对于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 原有抗结核方案不变, 加用强的松口服, 5~15 mg/d, 疗程1月, 适当增加脱水剂用量, 加强营养支持及合并症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 类赫氏反应症状大多能在1月内得到控制, 胸部和头颅影像学好转, 随访观察半年, 结核控制良好, 嘱患者规律服药, 按时复诊。
3 讨论
赫氏反应最早是指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时, 大量梅毒螺旋体短时间内死亡, 产生大量内毒素引起暂时性的寒战、发热、头痛表现。部分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 尤其是应用大剂量异烟肼和利福平初始治疗时, 也会出现类似的病情恶化现象, 被称为类赫氏反应。共同特点是原有疾病或症状的暂时性恶化, 或出现新的与原有疾病相关的症状或体征。本组在抗结核过程中, 出现症状加重和病情恶化, 主要表现头痛, 呕吐加重, 发热及脑膜刺激征明显。
一般认为, 类赫氏反应的可能机制为: 异烟肼、利福平为全价杀菌药, 对细胞内外结核菌均有杀菌作用, 大量细菌在短时间内杀死后, 菌体破坏释放毒素, 如凝脂和蛋白使患者发生超敏反应, 至局部血管扩张, 渗出物增多。
本组患儿出现类赫氏反应后, 原有抗结核方案不变, 加用强的松抗炎症反应和减轻脑水肿, 加强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经大约1月治疗后, 患者症状减轻, 病情好转。作者认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初始强化治疗过程中, 出现病情恶化时, 应认真分析, 做好鉴别诊断, 识别类赫氏反应, 不要错把类赫氏反应判断成结核性脑膜炎恶化, 错误地更改治疗方案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 甚至治疗失败。另外类赫氏反应的出现, 常常提示结核菌在短期内大量死亡, 从理论上说, 这是一个治疗有效的征兆, 甚至有专家认为, 如果没有发生类赫氏反应, 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值得怀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076-02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疾病,发病急、变化快,治疗不及时极易恶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新型抗血小板药物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Clopidogre1)通过抑制ADP对血小板的诱导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02年3月~2006年6月住院及门诊。
入选标准。UAP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具备以下条件1条:①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或有心绞痛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②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胸痛发作次数增加,缓解时间延长);③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9~71岁,平均(59.3±6.9)岁,治疗组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分别为9、11、1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58.7±6.2)岁,对照组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分别为10、9、11例。两组之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消心痛、硝酸甘油、肝素钙、洛伐他汀)等;对照组: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灵,德国拜耳公司生产)10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首剂负荷剂量300 mg口服,以后改为75 mg,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心电图,监测血白细胞、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出血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80%以上;② 有效: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复发次数少于50%以下。
1.3.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2]① 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转阴性;② 有效:心电图ST段治疗后回升0.1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频率
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2.3 心电图比较
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皮肤淤点1例,均未行特殊处理,坚持完成4周治疗,未见严重出血情况及血小板减少。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同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更易出现心肌梗死,所以应积极治疗。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3]。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其疗效已肯定,机制是通过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失活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2的合成[4]。拜阿司匹灵的包衣以水为介质,抗酸性强,在胃内不溶解,在小肠内缓慢释放,生物利用度高。氯吡格雷为一种强效新型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以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还能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由于血栓素A2及ADP是血小板聚集反应中两个相互独立的重要环节,同时抑制两个环节,较单独抑制其中一个环节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功效。研究表明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本观察显示,治疗UAP患者,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能更好地改善症状,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411.
[2]刘国文.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9):405-413.
[3]Merlini PA,BauerKA,Ohrona L,et a1.Persistent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mechanism in unstable anging and myocarca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4,90:61-68.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现就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断标准[1]。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抗凝治疗禁忌证者。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龄33~86岁,平均57.2±3.1岁。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性别、年龄、并发症、心绞痛分型和心功能状况、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休息、吸氧,依据病情需要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300mg,1次/日,连服3天后改为100mg,1次/日。观察组同时给氯吡格雷首次负荷剂量300mg口服,继之75mg/日口服。治疗4周后,两组进行对比。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完全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心电图ST恢复>0.1mV或倒置的T波恢复直立;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虽未达到90%以上,但是也有所减少,ST段恢复0.05~0.1mV或主导联T波变浅50%以上;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未见减少或更加频繁,心电图示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日发作频率、平均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日发作频率、平均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2],内窥镜检查71%的UP患者见到灰白色的血栓,血小板含量多,纤维蛋白原少[3]。阿司匹林通过使血小板氧化酶-1失活而抵制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2的合成,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死亡率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地、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加速前列腺素E诱导的cAMP依赖的舒血管蛋白磷酸化,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4]。这与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加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途径不同[5],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增强抗血小板作用,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观察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应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冯新武,谢火洲,刘明,等.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3):241-242.
3 梅长林.内科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9-397.
中图分类号:S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041-03
Grey Correlative Degree Analysis of the Photosynthetic Indexe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ring Rape
JU Xia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 The grey relational degree of yield per plant of rape with its component factors and the photosynthetic index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as analyzed b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lique number of main inflorescenc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yield per plant(r=0.726 1), followed by the grain number per silique of secondary branches and main inflorescence; while the number of branches and the silique number of each branch were not high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per plan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tosynthetic indice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spring rape cultivars(lin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of rape peel during pod stage and yield of rape was the lowest. Due to the high yield advantage of hybrid rape and on the basis of high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of yield per plant of hybrid rap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t flowering stage, high yield production could be ob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yield per plant through promoting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t flowering stage.
Key words: spring rap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indexes; yield;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grey relational degree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作物产量90%~95%的干物质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一种作物一个品种有其固有的光合特性和遗传特性,因此研究和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作物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我国西部地区是全国油菜的主产区,其光、温等气候特点与春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相适应,保证了油菜优良品质的形成和生产优势地位的确立[2]。油菜生理包括光合生理、种子生理、营养生理、抗性生理、发育生理以及水分生理等。油菜的干物质增长速度、产量形成等均由每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果所决定。油菜一生中的光合面积、光合效率以及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积累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研究不同生育期油菜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明确其影响机理及基本规律,对改善油菜品质、提高生产力及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1年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国家春油菜改良中心试验田进行,供试材料为青海省近年主栽的春油菜品种(系),分别为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青杂5号、青杂2号;白菜型油菜:青油241;甘蓝型常规油菜:青油14和No.46;芥菜型油菜:青海芥菜。在植株长出6片真叶时定为幼苗期,植株开花量达到85%时为盛花期,角果量达到80%时为角果期,按不同生育期,选择晴朗无云的一天在09:00~11:00自然光照条件下用LI-6400XT光合仪每区随机选取10株油菜,定株测定每一区样本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叶片(苗期和盛花期)或角果(角果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测定完成后取相应叶片、角果带回实验室,用80%丙酮作为提取液,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按Arnon[4]的公式计算提取液的叶绿素浓度。收获时每个品种(系)选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测定产量相关指标。
利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按邓聚龙[5]的方法,利用DPS统计软件分析光合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供试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指标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单株产量与千粒重明显高于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将7个油菜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主序角果数、主序每角粒数、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一次分枝每角粒数、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每角粒数、千粒重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以单株产量为参考数列,9个产量构成因素为比较数列,分析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以此判断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关联系数(r)顺序为主序角果数(r1=0.726 1)>二次分枝每角粒数(r8=0.642 3)>主序每角粒数(r2=0.613 4)>一次分枝每角粒数(r5=0.582 1)>千粒重(r9=0.536 9)>一次分枝数(r3=0.493 7)>一次分枝角果数(r4=0.445 9)>二次分枝数(r6=0.333 2)>二次分枝角果数(r7=0.261 3)。
2.2 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表2是各类型油菜品种(系)各时期的光合生理指标,将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单株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以单株产量(表1)为参考数列,各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表2)为比较数列,分析各类型油菜品种(系)各时期光合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
2.2.1 甘蓝型杂交油菜 通过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各时期光合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以此判断各时期光合指标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盛花期净光合速率(r6=0.561 7)>角果期蒸腾速率(r12=0.492 4)> 盛花期蒸腾速率(r7=0.460 6)>苗期净光合速率(r1=0.451 1)>盛花期叶绿素b含量(r9=0.444 2) >盛花期叶绿素总含量(r10=0.437 9)>角果期净光合速率(r11=0.436 7)>苗期叶绿素a含量(r3=0.435 3) >盛花期叶绿素a含量(r8=0.432 7)>苗期叶绿素总含量(r5=0.429 5)>苗期叶绿素b含量(r4=0.424 2)>苗期蒸腾速率(r2=0.410 8)>角果期叶绿素总含量(r15=0.316 8)>角果期叶绿素b含量(r14=0.312 6) >角果期叶绿素a含量(r13=0.302 9)。
2.2.2 甘蓝型常规油菜 对甘蓝型常规油菜各时期光合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净光合速率(r6=0.610 8)>角果期净光合速率(r11=0.518 3)>盛花期蒸腾速率(r7=0.493 0)>盛花期叶绿素a含量(r8=0.445 2)>苗期净光合速率(r1=0.436 9) >盛花期叶绿素b含量(r9=0.433 9)>盛花期叶绿素总含量(r10=0.431 9)>角果期蒸腾速率(r12=0.400 2)>苗期叶绿素a含量(r3=0.359 7)>角果期叶绿素a含量(r13=0.351 9)>苗期叶绿素总含量(r5=0.349 7) >苗期蒸腾速率(r2=0.349 2) >角果期叶绿素总含量(r15=0.345 1)>苗期叶绿素b含量(r4=0.327 0)>角果期叶绿素b含量(r14=0.237 1)。
2.2.3 白菜型油菜 通过分析白菜型油菜各时期光合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各因子的关联顺序为盛花期净光合速率(r6=0.697 6)>角果期蒸腾速率(r12=0.571 3)>盛花期蒸腾速率(r7=0.511 1)>苗期叶绿素b含量(r4=0.477 7)>苗期净光合速率(r1=0.434 3)>盛花期叶绿素b含量(r9=0.410 8)>盛花期叶绿素总含量(r10=0.409 2)>苗期叶绿素总含量(r5=0.401 8)>苗期蒸腾速率(r2=0.399 7)>苗期叶绿素a含量(r3=0.391 9)>盛花期叶绿素a含量(r8=0.374 6)>角果期叶绿素总含量(r15=0.319 5)>角果期叶绿素a含量(r13=0.316 7)>角果期净光合速率(r11=0.303 4)>角果期叶绿素b含量(r14=0.273 6)。
2.2.4 芥菜型油菜 对芥菜型油菜各时期光合生理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的关联顺序为苗期蒸腾速率(r2=0.712 7)>角果期净光合速率(r11=0.677 4)>盛花期净光合速率(r6=0.561 8)>盛花期叶绿素总含量(r10=0.502 0)>苗期叶绿素总含量(r5=0.482 0)>苗期叶绿素b含量(r4=0.474 6)>盛花期叶绿素b含量(r9=0.456 1)>盛花期叶绿素a含量(r8=0.441 5)>苗期叶绿素a含量 (r3=0.429 9)>苗期净光合速率(r1=0.377 0)>盛花期蒸腾速率(r7=0.362 3)>角果期蒸腾速率(r12=0.341 1)>角果期叶绿素总含量(r15=0.283 0)>角果期叶绿素a含量(r13=0.202 8)>角果期叶绿素b含量(r14=0.184 1)。
3 小结与讨论
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高产是油菜种植品种选择的主要目标。单株产量是由多个单一性状构成的复合性状,每个单一性状不仅对单株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其他性状对产量产生间接作用[6-8]。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产量构成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发现,主序角果数是单株产量构成的第一主成分,是主导因子,二次分枝每角粒数是单株产量构成的第二主导成分。在此研究基础上,今后可进一步从栽培措施等方面着手研究,通过增加两个主导因子来提高油菜单株产量,为油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光合作用是外界环境因子和内部生理因子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常受到外界生态因素和植物本身生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光合生理状况的一个基本指标,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不但能吸收、传递光能,某些叶绿素a还能导致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变为电能,而叶绿素b只能吸收、传递光能[9,10]。叶绿素a含量越高,光能转变成电能的数量会越多,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本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类型油菜品种(系)单株产量与光合生理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杂交油菜中,与油菜单株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为盛花期净光合速率,其次为盛花期和角果期的蒸腾速率,再次为苗期净光合速率,角果期叶绿素含量均与单株产量关联度不高;在甘蓝型常规油菜中,与油菜单株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为盛花期和角果期的净光合速率,其次为盛花期蒸腾速率;在白菜型油菜中,与油菜单株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为盛花期净光合速率,其次为盛花期和角果期的蒸腾速率,与角果期净光合速率关联度很小;在芥菜型油菜中,与油菜单株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为苗期蒸腾速率,其次为盛花期和角果期净光合速率,再次为盛花期叶绿素总含量。综上所述,供试所有类型油菜中角果期角果的叶绿素含量与油菜产量间关联度较低,与盛花期净光合速率关联度均较高。鉴于杂交油菜的高产优势,可以依据甘蓝型杂交油菜的单株产量与盛花期净光合速率关联度较高的特性,通过提高盛花期净光合速率来有效增加油菜单株产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耀文,王竹云,李殿荣,等.甘蓝型油菜角果光合日变化特性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174-180.
[2] 田正科.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6):42-46.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08-125.
[4] ARNON D I. Copper enzymes in isolated chloroplasts polyphenoloxides in Beta valgaris[J]. Plant Physiology,1949,24(1):1-15.
[5] 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M].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 杨安中,彭春华.油菜单株产量与若干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33-34,115.
[7] 高必军,李 平,江 洪.甘蓝型油菜若干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07,22(1):137-144.
关键词:
钻井项目;现场管理;合同管理应用
在现代石油天然气勘探工程中,钻井是最为重要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合同进行严密管理才能在降低钻井成本的同时更好地确保安全和质量。尤其是在石油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钻井项目的分工也变得更加细致,凡是与钻井工程相关的专业承包商之间,均需要通过合同的约定,这就使得合同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成本大都是通过合同来实现,所以为了强化钻井效益,在注重经济技术工艺应用的同时还应强化合同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在优快钻井的同时提高钻井的效益。
1钻井项目现场管理中常见的合同管理类型
在钻井项目中,根据付费方式的不同,其合同管理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费合同管理模式,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钻井项目合同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钻井承包商在合同执行阶段,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服务时间和日费标准收取费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合同初始阶段,没有详细的工作范围界定,所以就采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油田企业而言,其缺点主要是难以激励承包商积极主动的提升指标。因为在这一模式下,钻井承包商的收益只与生产时间有关,而钻井周期滞后又会给其带来更多的收益。若钻井市场较为低迷时,由于承包商难以承接到后续的钻井工程,所以此时的消极怠工最为常见。这一模式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油田企业能有效的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承包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钻井设备维护工作中,并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如果因为承包商的原因导致设备损坏的停工,承包商的日费就会被打折扣。二是额定工作量合同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钻井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其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米费制”,即在合同中,通过确定的每米进尺价格和实际的进尺给承包商付费。但还有一种形式是属于阶段式付费,即把钻井过程划分成多个阶段,且在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价格,从而油田企业就能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成效,同时还能促进承包商施工技术水平和主动积极性的提高。这一模式也是按劳付费理念的体现,始终是在确保双方受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钻井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这一模式的钻井成本往往要比日费模式下的钻井成本要低。三是全包制合同。全包制合同目前已经很少采用,只有在部分钻井项目中应用。在这一管理模式下,油田企业在合同中就对钻井承包费用进行了固定,而承包商只需向油田企业交付完成井,当然完成井的质量达标是交井的前提。在这一模式下,承包商要承担钻井施工技术上的风险,除非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在合同中往往只会规定,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油田企业承担。在采取这一模式之前,必须确保所交付的完成井的质量符合标准,并在授予合同之前,不得改变其标准和工作范围,否则就会对钻井成本带来影响,最终油田企业是损失最大。所以目前这一模式基本不再采用。四是附加激励模式,也就是附加的激励合同。在诸多钻井合同中,均会设置此类合同,主要是为了激发承包商的主动积极性和创新,为钻井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各种激励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均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1]。
2现存不足分析
一是有的钻井承包商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在钻井项目中只注重效益,而忽视安全和质量。尤其是在一些全包制合同执行中,往往以缩短时间来获取利润,压缩安全方面的投入,钻井工程的质量控制难以到位等,导致钻井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安全无保障。二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按照合同办事。尤其是合同中约定的安全标准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尤其是合同生效之后,往往会想方设法降低安全投入,如果油田企业不同意开工,那么真正损失的还是油田企业。三是钻井承包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尤其是在采取日费制管理模式时,由于钻井承包商在合同执行阶段,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服务时间和日费标准进行费用的收取。所以其收益往往只与生产时间有关,而钻井周期滞后反而会给其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不仅会导致钻井工期滞后,而且还会给油田企业带来更大损失。三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往往执行者没有参与招投标。所以在执行初期,经常会由于合同中所界定的工作范围不够明确甚至存在误解,而导致管理混乱。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就会推诿责任,导致双方的合同难以正常的履行[2]。
3具体的应用策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合同管理的类型和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同的作用,必须在钻井项目现场管理中切实加强合同管理。以下笔者就结合上述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应用策略。一是针对当前很多承包商只注重效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的情况。钻井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较多,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均可能导致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甚至声誉损失。承包商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是油田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合同中有关安全方面的内容,通过强化合同管理,对承包商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制止违反合同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合同的约束作用。同时,油田企业还应切实加强自身资源的利用,加强对承包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将安全、环保理念深入整个钻井施工团队之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油田企业与承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针对日费模式的种种弊端,尤其是承包商主观能动性较差导致钻井工期滞后的问题。作为油田企业必须在附加激励合同中加大力度,并将所有的服务商作为奖励对象。只有在其提前完成油田企业所设定目标的基础上,承包商才能拿到奖励,从而将不同服务商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在整个现场管理中切实加强与各承包商的沟通,并对部分不合理的费率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钻井作业时,因其不可见因素较多,诸如井漏、井涌、卡钻等均会形成非生产时间,这对于服务商而言,可谓是十分巨大的负担。所以必须加强“米费制”模式的应用,结合完成的米数实施付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保障双方的经济效益。三是针对工作范围和责任难以明确的情况。在开工之前,油田企业就应及时告知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尤其是双方的责权利等关系交代明白。若存在争议的问题,应及时将其反馈到合同管理部门。双方的钻井现场管理人员,须要在整个合同实施过程中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的反馈给合同制定人员,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风险的防控,同时也作为合同管理持续改进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四是一旦签订钻井工程和技术服务合同之后,就必须在钻井项目执行。为了正确高效的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控制,确保钻井项目合同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技术经济责任。现场管理者必须熟知各项合同的内容,把合同管理贯彻到钻井项目现场管理的始终。项目的作业任务不仅要求优质快速地钻井,还要通过合理的考核和验收来控制承包商的作业质量。在按照油田企业的设计和要求完成钻井任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油田企业与承包商的关系。良好的现场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钻井项目现场管理者必须熟知涉及到的合同模式及特点,以合同管理来指导和组织钻井施工,使甲乙双方都能朝着提高钻井时效的方向努力。在实现良好的管理同时也应确立相对理想的激励机制,使油公司和钻井承包商能够互利双赢。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钻井项目现场管理中,只有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整个钻井项目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紧密结合钻井项目现场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合同类型,结合合同在实践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确保钻井工程安全高效的完成。
作者:周小刚 单位: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
合同管理指代的是企业将自身当成是当事人依法开展相关的合同订立、履行以及转让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合作企业之间施行的经济往来措施,一般情况之下使用到的是签订合同的措施。房地产项目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工程。
一、对合同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1.可以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合同隶属于契约包含的范围之内,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以及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协议,合同是房地产项目任务委托以及承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法律依据,在施行的过程中是合同双方需要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合同当中是对双方应当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当承担起来的义务做出的规定,对合同双方都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制约、督促以及保障作用,在房地产项目施行的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都是需要依据合同中的规定办事的,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保证实现经营目标。
2.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力度
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力度,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强调的一点就是市场微观主体在市场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虽然说在市场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被弱化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以便于市场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承包商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
二、提升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力度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1.公司部门架构中应当设置专门的人员展开合同管理工作
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单单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与此同时也是一个精通工程、成本、财务的人员。合同管理人员自身承担的职责不单单是针对合同展开整理、记录以及归档工作,也是应当针对合同要素展开审核工作的。审核合同的金额是否科学合理;审核合同库款的方式方法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审查合同中涉及的款项结算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提交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发票是否正确;审查合同中涉及的有作用的经济数字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当将合同条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依据展开付款审批工作,以此为基础也就可以确定下来是不是每一笔款项都是严格的依据合同条款展开支付工作的,笔者提到的这几项工作在企业风险控制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
2.构建完善性比较强的合同台账合同管理机制
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资金支付申请展开审批的过程中,是需要将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登记下来的,其实也就是构建合同台账。一个较为完善的合同台账中应当包含的是销售类型合同台账、管理类型合同台账以及工程类型合同台账。销售类型合同台账主要指代的是和销售活动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经济合同,其实也就是在财务中划归到消费费用领域中的合同。管理合同也就是在日常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和经营管理相关的合同,其实也就是在财务账务中划归到管理费用包含的范围之内的合同。每当将一笔实际付款金额支付掉之后,合同工作人员应当将实付金额天禧在这一次申请额度范围当中,以此为基础也就可以对已付款金额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合同管理工作在房地产项目管理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也是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针对房地产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工作取得的效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之下,房地产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只有将合同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条件之下,才可以对经营风险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也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使项目开发投资获得的经济效益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者:瞿有亮 单位:湖北联投小池滨江新城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袁意生.御海龙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孟繁璋.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策略与方法——兼论合同与财务管理的融合[J].财会学习,2012(10):26-27.
作者简介:杨太华(1963-),男,贵州仁怀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0)郑庆华(1964-),女,四川宜宾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A-2801-12-007、3-1-11、SYJG11-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0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1]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5]“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在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虽然把“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等主干课程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这些实践内容大多数是相互独立的,而且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设计。为此,我们提出建立项目管理综合实验平台的设想,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9]本文将从构建项目管理综合实验体系的组成入手,探讨工程管理类专业项目管理实验教学改革。
一、综合实验组成
从项目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我们以项目管理应用为主线,以项目管理目标为核心,综合考虑“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技术经济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配置相关教学软件,通过项目管理计算机操作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设计。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招投标管理
项目招投标管理是通过招投标模拟系统将招标、投标过程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借鉴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的思路,我们首先将学生按实验小组进行编排,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内容,主要是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实例,每个学生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如业主、招标人、投标人、政府主管部门、评标委员会等),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能,真正体验招投标过程。
2.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是确保项目的既定工期目标的实现,或在保证项目质量和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的前提下,适当缩短项目工期。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实验中,规划主要指总进度控制目标规划和分进度控制目标规划。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的比对,监控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项目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进度关系。
3.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采购管理不是简单的信息记录,更重要的是要将业务过程进行串联与管理,包括从系统外部获得货物和服务的整个采办过程。在实验中,项目采购管理实验包括:根据材料、设备、机具资源需求计划,结合相关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完成对材料、设备、机具的请购,对请购单审查、招投标、合同变更、合同支付、到货、到货检查,以及设备监造、检验、不合格项处理等过程。
4.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在企业层面的质量管理模块下展开,以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贯彻执行,同时将各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数据汇总,以便于查询和统计分析。项目部层面的质量管理由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质量策划、质量过程管理、统计分析和PDCA组成。
实验教学中的质量管理模块,配置了多个行业的验评规范,其中包括验评表格等,并且通过项目实例得到应用。
5.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
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流程的确定有助于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交流系统,同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规避和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隐患,节约项目资源。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信息交流贯彻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不仅将各种管理职能关联起来,而且将项目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有助于达成富有成效的领导和积极的工作环境。
6.项目费用管理
项目的费用管理是基于费用科目和费用类型构建的费用工作表进行项目费用跟踪、控制和管理的,如图1所示。
7.文档、竣工资料管理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档资料,这些信息的查找和保存非常困难,教学实验操作系统将企业及各个项目的文档资料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将竣工资料的移交和档案管理模块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同时管理项目文档的新模式,把项目文档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实现电子档案移交。
8.项目HSE管理
HSE管理,即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其目的在于,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标准化管理,以实现安健环管理活动台账管理、新进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作业危险源控制、安全检查及安全整改、违章处罚、安全事故处理、特种作业人员登记、特种设备统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报表等功能。
9.项目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of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it is to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ccelerate construction progress, reduce project cost,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s important assu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 safety problem analysis, elaborated the solution methods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追求利益最大化前提下,如何实施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降低建筑成本的有力手段。高抗震性能的建筑毅然耸立,标志着建筑领域全新的时代到来,这样必然要求全新的、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来实现建筑工程最大化效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益,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就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很难与新形势接轨,存在很多弊端。所谓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规范而言,就是自建式管理模式,其类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管理类型,所谓临时管理,即成立建筑工程项目临时领导中心――项目部,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业主,自身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管;另一种是项目法人管理类型,所谓项目法人管理,即是在工程项目筹划阶段按照工程项目计划,由国有企业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其不仅参与整个工程建设,而且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也参加管理。
随着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全国建筑市场竞争愈演愈激烈,质量要求越来越精、工期进度要求越来越快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项目施工管理的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员浪费
由于临时监理项目部,大量的所谓领导云集,使得项目管理机构重复设置,导致人员浪费严重。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的项目部撤除,上一工程所积累的经验随着项目部的撤除而消失;随着人员的流失,导致宝贵的项目管理经验无法变成能指导实际工程的技术资源,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在技术上进行更新,无法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使得工程中人才大量浪费。
(二)安全隐患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负责人往往是行政级别的领导,然而行政领导往往缺乏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工程成本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相关专业知识严重匮乏。这样直接导致领导者管理困难,实行决策时犹豫不决,更改技术手段频繁。种种管理行为,不仅大大延长建筑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工作效率,增大投资成本,而且给建筑工程带来隐患,对整个工程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三)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
关于建筑工程“三超”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在于项目管理不够专业,然而,更深层次地讲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承建单位、监理以及使用单位都是“三超”的受益方。当然,传统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远不止这些,种种问题的出现直接阐述出一个结论:随着技术的更新,传统项目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优化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措施
(一)招投标管理措施
1建立信息化招投标机制。所谓信息化,就是全面分析特定工程招投标信息,对建筑工程进行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并核实各项审批文件的真假,建立诚信化招投标档案。
2规避招投标风险。建筑企业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经验和经历,结合同行招投标报价,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造价最低方案。造价最低方案的确定,能规避建筑企业风险,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起到预警作用。
3绩效考核。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效率、职责等相关因素,对于具体工程进行具体考核,充分对比以往数据,基于投标结果以及中项目利润,对于投标人员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
(二)代建制控制措施
代建制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所谓代建制,是使用单位以招标为前提,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委托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二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代建单位。在代建制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然是相当复杂,投资应用也趋于多元化,必须对于业主的委托负责,无论从项目管理公司,还是从建筑设计、施工以及材料厂方,各方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样有利于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把横向的职能部门和纵向的子项目管理组建立起项目管理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从而保证每一个子项目的费用、质量、时间、信息和沟通、采购、风险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分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最后,把按横向要求配备的专业工程师与项目的各实施阶段结合起来,建立专业工程师责任制。这样他们既相互合作和促进又相互约束,从而保证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控制水平,高效地实现项目管理效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2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35- 02
1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长庆分院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研究为生产主业,承接中石油内外及国际油气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项目。承接项目以合同形式确定,项目有多条二维测线或几个三维区块构成,在承担项目后,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下达时已经确定了项目承接部门、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涉及测线的相关信息及项目要求。项目实施部门接到生产任务书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分为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及质量控制设计与工作进度3个方面。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都具有不同工作流程顺序。具体一个项目应该应用哪些流程都应该有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经过审批后项目方可实施。为了确保处理解释工作质量,在关键的工作流程上设置有质量检查点。根据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检查点又设置为项目级、部室级与分院级3级。在项目检查时项目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查。部室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本部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分院级的项目检查人员可对单位所有项目进行质量检查。系统需要支持以上业务需求,在业务执行人申请质量检查后系统能够通知质检人员进行质检。质检人员的质检情况可及时地通知反馈给申请人员。通过质量控制能够建立起生产运行动态表。从生产运行表上可以查询项目的成员、任务执行、质检执行的具体情况。
2 系统设计
2.1 合同管理
为了便于相关合同信息传递查阅和管理,系统具有合同管理的功能,用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两个数据表存放。合同文件信息表存放合同上传文件的目录信息,合同文件存放在系统指定的文件夹中。合同文件的命名由系统自动命名,文件原有的名称可以放在备注中。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中的状态字段都具有编辑、两种状态,编辑状态的记录,编辑人员本人可修改。后的信息只有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不得修改。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与任务中都将使用。
2.2 项目管理
在具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此在项目信息表中具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项目管理类型3种分类方法。管理类型分为油田重点项目、公司重点、集团重点及分院项目 。 项目类别分为解释项目、 处理项目、 一体化项目、其他研究项目。项目状态具有编辑、实施、关闭3种状态,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项目管理者本人可以删除、可以及提交、或在项目结束时关闭项目。修改关闭后的项目,删除执行或关闭后的项目需要特殊的系统权限。项目管理存放项目的一般信息。根据项目可以查看到与项目相关的合同。以便于项目执行人员按照合同要求执行合同。
2.3 生产任务下达及审批
任务书具有编辑、待批、已审3种状态。任务书由生产科研办生产管理岗位的人员,生产任务书可以多次编辑,在后进入待批状态,经过生产主管领导审批后生效。审批不通过的任务书直接反馈给制作人。待审批任务书及需要修改的任务书都具有任务警示提示,操作人员登录后系统待办任务中可以看到。 任务书还可能变更,任务书变更需要注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任务书需要有系统填写先前任务书的系统编号到任务变更书中。
在进行任务时可以填写项目的子任务,也可以不填写项目子任务。在任务时人知道项目子任务的情况下,填写子任务。如果任务人不知道具体的项目子任务情况项目人不填写项目子任务。项目子任务一般有项目长填写经过管理人员审核生效。子任务表中的工作量在任务表中系统自动进行解释工作量与处理工作量的合计。每个项目都具有项目组成员,一般有1~2名的项目长,有的还会有副项目长。项目组成员及项目组成员的分工由项目长,项目承担部室的部室长、分院主管领导进行维护。项目组成员记录在添加的当天可以有具有维护权的用户进行删除,超过一天的不得删除只能修改成员状态。成员状态具有“在团”、“离团”两种状态。对于修改成员状态的需要注明退出原因。
2.4 项目设计
在项目启动后项目长负责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具有多个文档资料。项目设计常常需要开会集体讨论审批。项目设计采用项目设计表与项目设计明细表存放信息。项目设计表与项目设计明细表都具有状态字段,他们都具有“编辑”、“”两种状态,没有之前为编辑状态,编辑状态的项目设计与项目设计明细可以有录入人员本人修改或删除。状态的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明细只能有特殊系统管理权的用户进行删除。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查询设3种查询权限,一般用户可看到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的目录信息。项目组成员可以查看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的详细信息。具有项目设计查询权的用户可以查询任何项目设计及项目设计文档资料,同时可下载项目设计文档资料。项目计划是项目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根据项目的类型可设置项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对应于项目进度,制作项目计划就是根据项目实施周期将项目各质控点计划分配设置在项目计划进度表中。一个项目可能对应于多条测线,在每条测线都完成某个质量控制任务时则对应的项目视为完成了项目对应的进度。系统实现中项目计划的完成时间不需要人工干预,在质控点完成相应的质控审批后,系统自动填写项目进度。如果一个项目具有多条测线,项目的整体进度会受最后一条测线的影响,项目计划实施进度将反映这项目各任务中进度最慢一条测线的进度。项目计划可以用图形显示方式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设计进度计划需要审批,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进度计划可由制作人修改,提交后制作人不得修改。项目计划审批与系统任务警示相连接。审批不通过时直接将设计打回到设计者的桌面。同时进行任务警示。
2.5 项目控制设计
质量控制分为三级控制,三级质量控制分别是项目级、 部室级、分院级。一个项目对应于多条测线,项目质量控制设计是对项目而言的,在执行中除了不涉及地震测线的项目外,项目都使用到地震测线。在质量控制时都是具体到每条测线进行质量控制。不同的项目由于研究目的不同,设计的质量控制流程可能不同。系统实现中采用了3张数据表存放质量控制信息。质控人员表存放质控人员信息,该表包括人员部室信息,人员的审批级别等信息。项目设计质控信息表用于存放针对各项目的质检点的,每个项目设计有多少个质控点,对应的在该表中就有多少条数据记录。根据工作流程质控点具有一定的顺序。质控信息表存放项目的质控记录。项目质控设计经过审批后才能生效,质控设计审批分为两级审批有承担项目的部室长与分院领导两级。质控设计在提交前,处于编辑状态,设计提交后由承担项目部室领导与分院领导进行审批。提交后的与审批后的质控设计除管理人员外任何人不得修改。质量控制设计提交后系统提供任务警示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处理。部室长不得审批其他部室的项目质控设计。如果审批人将设计打回,可将设计直接打回到提交人的桌面,同时进行任务警示提醒设计人。系统将质控设计审批记录存放在质控设计审批记录表中,该表记录质控设计的提交时间、审批时间、审批人和审批结果信息。
2.6 项目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57-02
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的历史记录和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济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规范、完整的会计档案,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核查历史,为工作提供事实依据,还可以从中学到相关的业务知识,借鉴到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会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谈一谈企业全面规范管理会计档案的一些体会。本文提出外部会计档案和内部会计档案的管理理念,旨在更有效地利用会计档案,服务企业,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一、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和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日趋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凸现。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提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实行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1.会计档案种类不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提出必须保管的会计档案为四类。这四类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和其他类。笔者根据检查掌握的情况来看,第四项其他类的会计档案中所指的“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多为银行对账单和调节表以及各种荣誉证书,其他诸如会计档案移交清单以及近年来增加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等有利用价值的财务资料均未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管理,查找起来非常困难,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
2.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不高。没有使用统一的会计档案封面,封面书写不规范,签名盖章不齐全,装订不整齐,没有编写页码等,查询工作非常困难。
3.会计档案保管条件较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财务工作的最后环节,并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会计资料保管条件差,有的单位未设立保管库房,随意堆放,造成丢失。
4.会计档案管理技术落后。由于空间的限制,很多单位的会计档案在库房重叠或零乱放置,查阅困难,没有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没有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会计档案。
5.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很多单位管理会计档案的人员不懂得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从接收开始至销毁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按照规定建立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如永久和定期未分别装订保存,未按编号顺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排放等等。
二、会计档案管理内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特点,笔者认为将会计档案应分为两类分别管理,以提高会计档案利用功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1.会计档案分类。随着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细致化,财务工作内容和范围也不断延伸和细化,日后可保存利用的会计资料越来越多。
(1)外部会计档案。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定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的会计档案。这类档案必须按规定移送至专设的档案管理部门妥善保管。
(2)内部会计档案。是指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由财务人员根据岗位分工,在办理业务中形成的或搜集的(除外部会计档外)具有连续利用价值的有关文字和数据资料,但未包括在国家规定的会计档案管理范围内。内部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内部负责保管。
2.内部会计档案管理内容。外部会计档案可以说人人皆知,本文不再赘述,重点对电网企业根据财务部门岗位分工提出内部会计档案管理的一些想法,供探讨。
内部会计档案根据业务传递及管理要求,明确岗位责任,细化岗位归档内容,主要分类有:
(1)预算管理类。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各项经济活动,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等形式,通过预算对公司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整合,分配资源,落实责任,监控执行,考核评价,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
财务预算依据业务预算编制,业务预算是基础、财务预算是核心,所以编制财务预算搜集的业务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等;上级单位预算的批复、预算分解方案、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年度业绩考核、预算管理的有关文件以及其他预算资料。
(2)工程管理类。工程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项目繁多,涉及的资金量非常大,所以财务部门要管好工程的核算工作,必须做好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如项目批准立项的有关资料、工程概预算、工程投资计划、按项目编制的材料设备领用计划和退库汇总清单、工程管理有关文件、工程管理报表、工程项目审计报告等。
(3)资产管理类。资产盘点报告、资产调拨手续、资产管理有关文件、资产管理报表。
(4)税政管理类。单位纳税申报表、进项税抵扣表、单位代扣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税务稽查处理等有关外部检查决定或意见书、税政管理有关文件、税政管理报表。
(5)合同管理类。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其他与电价有关的协议、其他经济合同、合同管理台账。
(6)电价电费(包括各种财政性基金)管理类。营销部门提供的各种报表(财务报表编制依据)、电价电费分析报告、电价电费管理文件、电价电费管理报表、电力交易电量结算单。
(7)财务稽核类。年度稽核计划、稽核工作方案、稽核工作底稿、稽核工作报告、被稽核单位整改报告、年度稽核工作总结。
(8)其他类。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年度财务工作总结、财务综合分析报告、银行账户开户和销户手续、银行票据登记簿(包括作废票据)、发票领购申请表、发票存根、年检登记、变动等资料、会计工作移交清单、各种债权债务诉讼的有关资料(包括书、判决书等)、往来询证函、增值税发票确认单、企业年度工作报告、企业内控评价报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等。
三、内部会计档案规范管理
1.会计档案归档原则。
(1)财务部门各专责根据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资料,必须归档管理。
(2)归档的会计资料,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充分考虑会计档案的业务传递及岗位类型特点。
(3)会计档案按外部会计档案和内部会计档案分类归档,按年度保持其完整性和时间衔接性。
(4)根据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情况,筛选各岗位有关具备连续性、系统性的内部会计档案资料。
(5)内部会计档案具有重点性和适用性。
(6)根据需要保管的档案,制定统一格式,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便于查询利用。
(7)会计档案管理专责具体负责会计档案接收、整理、存放和移交等工作。
2.建立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流程。按照财务工作岗位要求、业务传递顺序以及工作特点,制定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和岗位档案移交程序,确定会计档案在财务部门内部的归档内容,从种类、整理、装订、保管、移交以及借阅、销毁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范,明确保管内容、保管流程和保管期限,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会计档案的实用性。
3.会计档案存放规定。不管是外部或内部会计档案必须科学管理,要求单设库房或柜架,排列科学、存放有序;外部会计档案的电子档案按照国家规定,必须一式三份,一份封存保管、一份异地保管、一份提供利用,注明内容、时间和姓名,贴好保护签封,装入特制的盒子。注意保密,防火、防盗、防光、防有害气体、防热、防潮、防虫、防尘、防磁等,严防损毁、散失和泄密。
4.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采用会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提升科学管理会计档案,提高会计档案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
5.培养和建立一支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是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及技能,又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因此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解决会计档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根本。
6.内部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根据利用时间确定保管期限,内部会计档案属财务部门所有。
四、建立内部会计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会计档案具有原始性和不可替代性,管理强调“及时收藏、妥善保管、充分利用”。建立内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财务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贯穿于财务工作始终,会计资料保存的越多、越细,借鉴的作用就越大,工作效率越高。但由于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也不会收纳规定以外的会计档案,为了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财务部门必须建立本部门内部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明确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有关事项,确定各个环节规范管理标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2.快捷、便利查询,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对于没有集中保存在档案管理部门的内部会计档案,由于存放在财务部门内部,可以随用随查,不受时间、人员限制,查阅起来非常方便,档案的利用功效得到了有效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便于财务人员更换(包括调离、轮岗等人员变动)后即刻开展工作。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岗位设置必须符合不相容原则,同时财务工作必须定期轮岗制度,财务工作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会计档案保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使轮岗或新老交替后的财务人员能尽快地熟悉、接任新工作,则查阅前任留存的工作资料(内部会计档案)是最好最便捷的途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人员更换造成工作无法即刻开展的被动局面,避免岗位换人后不能借鉴前者的工作长处,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影响整体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