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7 09:15: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篇(1)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篇(2)

随着学生数的减少,不少以前教高中数学的老师会教初中数学,能不能教好呢?有人不以为然,觉得高中数学教了那么多年,教初中数学不是小菜一碟吗?要是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四处碰壁,自找苦吃,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不同之处。

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

第一,高中生的思维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的;初中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的、感性的。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生感到不适应,因此成绩下降。高中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初中阶段很多数学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第二,高中是我要学,初中是要我学。高中生由于中考的打击,许多考生对自己的中考数学成绩不满意,高中会更加发奋,效果肯定要好于要我学,初中生由于年纪、经历等原因,绝大部分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因此,家长、学校有时就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教育。第三,高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较难培养,而初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简单得多。

学习高中数学,学生更多的受初中学习的影响,具有依赖性强、学法不科学、片面的经验误导等不利因素,如过分依赖老师把所有的考试题型都讲透彻。初中生学习数学好的习惯较易养成,一是年龄小,二是初中生还未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不同

第一,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相反,初中数学难度偏小、内容少。如高中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的学生高中毕业上大学后,仍然谈“函”色变。反之,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要浅显得多、内容也少得多,最难的二次函数初中只要求了解,并且初中数学一本数学书的概念、定理、性质甚至还没有高中一章的多。第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紧密,教师会发现一个现象:高中数学考试的成绩相对稳定,而初中数学考试的黑马就多了许多,原因之一就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那么紧密,如初中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相对少得多,高中联系就要密切许多。第三,高中数学教材与高考的联系没有初中数学教材与中考联系那么密切。高中教材上的题目都会做,高考可能让你大失所望,反之,初中教材上的题目你都会做,中考你一定收获颇丰。原因很简单:中考数学大部分是知识型考试,高考数学是能力型考试。我曾经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高考有的数学题目不会做就相当于一百米赛跑,知道跑九秒五七可破世界纪录,绝大部分人来说永远达不到,而中考数学就像一千米的中考测试,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及格。

三、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第一,学生成绩特点。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生直接上初中,初中升高中要淘汰一批学生,因此,高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大体上差不多,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而初中班级中学生数学高的能考一百五十分,低的只有几十分,甚至更少,对此,教师不能按照高中的方式教学,要进行分层教学。如中等生、优等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对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的学生可让他课下再自己钻研,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困生应以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课下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鼓励,也可成立班级数学兴趣小组,实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专人帮助数学学困生。第二,对教材关键部分的教学。高中数学学生要么不会做,要么错误情况就几种,而初中数学学生不管会不会都把试卷写满满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怎么办?(1)这就要我们多钻研教材教法和本省中考数学的考纲,明确考什么、考多深等,例如,这几年,中考函数常考哪几个知识点,怎么考,都要了然于胸。(2)工夫在平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目标,就要在平时教学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通过当堂小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3)教学要通俗易懂。有的人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相反有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教师要做后者。第三,高中数学的教学语速要快点、精炼一点,而初中数学教学的语速要慢的、“嗦”一点。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初中生,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学生教好。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更多地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篇(3)

指导老师:

选题依据:

良性的阅读能提高人们的修养。对正处于心理塑造期的学生,阅读尤其显得重要。然而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阅读情况究竟如何?什么书籍更受他们的青睐?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选择课外书?为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及相关人士有所启发,为中学生的良性课外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预期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由于初、高中生在阅历、时间等方面有差异,将分别分析他们的阅读状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2.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3.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4.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阅读量 很多 多 一般 较少 少

初中生 0 50% 50% 0 0

高中生 7.1% 7.1% 73.1% 7.1% 5.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适中,“很多”和“一般”各占50%,而高中生的阅读量差距很大。“很多”占7.1%,“少”占5.6%,而“一般”则占73.1%,约是“很多”的10倍。然而每个中学生的自我要求不同,他们判断阅读量多少的参照物也各不相同,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对比性,但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局限性。

从调查中得知,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时间的限制都成为他们课外阅读最大的一个障碍。它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只容深困其中的中学生观看稀疏的星。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的学业繁重,书山题海之外,他们可以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高三学子来说,课外阅读被家长禁锢,被高考封锁,成为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整体来说,家长普遍支持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这个以学习、知识为主流的社会,阅读是必需品,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再调查中还反映出,部分初中生的家长不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因为家长认为,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这种现象就像极光,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二、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初中生:

书籍种类 励志类 名著类 青春类 青年杂志及漫画 科幻及武侠

所读 4% 21.6% 17.6% 7.9% 48.9%

应读 21.2% 33.3% 3.0% 27.3% 15.2%

高中生:

书籍种类 励志类 名著类 青春类 杂志及漫画 科幻及武侠

所读 14% 29% 16% 10% 31%

应读 34.2% 31.5% 0% 15.1% 19.2%

由上表反映的数据可得,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名著的阅读都成为他们的“主餐”,分别占21.6%和29%,位列第二的是青春小说,分别占17.6%和16%,名著是历经时代淘洗的精品,老师、家长都会竭力推荐这类书籍,中学生大量阅读名著,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为什么中学生对青春小说也情有独钟呢?

据我们对中学生的采访,他们对青春小说的阅读做出了如下看法:

①用于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压力;

②可以获得友情、爱情上的情感启发;

③觉得青春小说欺骗中学生情感,不值一读。

对于青春小说,我们不能绝对、片面地判断它是好或坏,凡事利弊皆有,下面我们就对青春小说的利弊加以分析:

利:它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容易打动中学生,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对学习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放松的好方法。部分书优美的语言表达,能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促使他们思考关于青春、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弊:同样是因为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的特点,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青春会勾起他们对于爱情的幻想,甚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地步。书中一些偏激的、远离现实的爱情观也会影响到他们,驻下根深蒂的“恶种”加上有些书中所谓“流行”的语言,掩盖了中国文学的精美,淹没了中国语言的闪光点。

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他们喜欢阅读青春小说,但却认为中学生不应该读。上表显示出:初中生中3.0%的人认为应该读青春小说,而高中生却无一人赞同。学生们赞同读的书籍位居榜首的分别是名著类占33.3%(初中生),励志类34.2%(高中生),而真正喜欢读这两类书籍的却只占21.6%(初中生)和14%(高中生),中学生是如此矛盾,在赞成与喜欢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在影响他们的选择呢?

三、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书籍种类 青春类

初中家长 0

高中家长 0

从上表反映出,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都非常不赞成自己的孩子读青春小说。据采访,初、高中生家长觉得中学生读青春小说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让他们过早陷入爱情旋涡,引起早恋等问题。

我们不得不说家长对中学生了解的片面性,他们忽略了中学生的兴趣,而着重时代的好书。初中生家长认为初中生应该读励志类与名著类(都是占43.75%),高中生家长则认为高中生应该读名著类与时事类(都占34.8%),其次是励志类(占21.6%)。从这可看出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寄托的巨大希望,他们应该读好书,立大志,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变化。

了解了中学生的阅读概况,那阅读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对此我们做了较详细的统计:

四、 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青春 爱情 亲情 友情 人生 哲理 其他

初中生 10.6% 4.3% 10.6% 14.9% 21.3% 23.4% 14.9%

高中生 10.1% 6.4% 15.9% 16.8% 24.3% 13.1% 5.6%

上表反映出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启发与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感悟所占比例较均匀。相比之下,关于人生方面的思考在高中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占24.3%;而初中生则更多是关于哲理方面的感悟占23.4%;关于人生也很受初中生的青睐占21.3%。而关于爱情,却不那么倍受关注:初中生占4.3%,高中生占6.4%。这与学校,家长及社会道德的影响有关。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任务分繁重的中学生是不容分心于爱情方面的,应以学习为主,考上好大学为目标。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对于身理、心理都正在发育的中学生而言,正确的爱情观的引导十分重要。在家长、老师都不关注时,好的青春书籍便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却是青春小说畅销,甚至泛滥。所以真正能读到一本好书,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中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学习紧张,中学生的业余时间少,课外阅读也相对较少;

2.中学生热衷于名著类书籍,也同样钟情于青春小说;

3.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在阅读时汲取了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应倡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好书;

篇(4)

一、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普遍特点

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相对比于内地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往往并不仅仅针对于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更多表现在思想及生活学习态度上。

(1)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由于升学途径等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现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尤其以生物理论知识为代表,由于初中生物教学较为侧重于常识性与理论性知识,不加以记忆很难具备相应基础。而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程与初中生物课程有较多的延续性,这就导致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存在一定障碍。

(2)自我认同程度相对较低。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出于社会或家庭观念,往往对于自身认识具有一定偏差。社会主流观念对于学习成绩具有极强的认同心理,加以家庭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对比及影响,往往容易导致民族地区高中学生通过对比,从而产生一定得心理落差感。自我认同程度是一个人自信与否的重要因素,自我认同程度降低,往往导致学生对于生活学习产生自卑、畏难、厌恶等负面情绪,对于以后的成长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3)学习态度相对浮躁。民族地区高中相对于普通高中,对于实践将更加重视,但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实践是可以脱离理论。从而导致部分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过于重视实践,从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抱有浮躁的情绪。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实践是要以理论为基础,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实践中对理论加以应用,同时激发创新性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二、影响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课堂效率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消极心理。同时,民族地区高中学生更加注重实际与应用的心理特点,也是影响其在生物理论课堂中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1)由于消极心理因素导致的课堂效率低下。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消极心理因素是其课堂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而消极心理则包括:由自我认同程度降低导致的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以及处于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的学习热情程度低下等。根据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普遍特点不难看出,由于学生们基础知识薄弱很容易在理论课学习中,出现畏难消极的情绪,而高中生物更注重理论学习,这就极易降低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学习态度浮躁的心理特点,往往对于晦涩难懂,或者考试分值相对较低的科目出现一定的排斥或不重视情绪,这也不利于生物课堂的高效进行。

(2)由于过于注重实践而对于理论课程的轻视心理。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更为成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上往往具有更强的功利心理,对于应用性相对较弱的科目就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例如高中生物,由于这门课目在高中阶段主要是针对于生物的基本知识及生物技术基本应用的介绍,并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就导致民族地区高中学生从心理上对于高中生物的不重视,而这种排斥的心理状态,对于生物课堂效率同样具有极大地影响作用。

三、关于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对策

通过分析得出了影响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生物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再对问题加以解决,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到解决途径,接下来,将通过课堂授课技巧操作与课外学生心理辅导两个方面,得出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度。由于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就需要通过教学手段的改变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理解的目的。①自主性教学模式。自主性教学是近年来针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分组式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并针对学习内容查找资料,加以思考。②探究式模式。探究式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中延续创新性教学,引入实践内容,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更加要求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2)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度。由于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度,就成为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方式。高中生物相比于其他学科,学生更容易提高生物成绩,在课堂上对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予以注意,并通过课下补习的方式,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生物成绩较快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度。

四、通过教学实践关于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教学效率的个人总结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应用,本人在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上也取得了一定得经验与成绩。接下来通过实际经验的分析讨论,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篇(5)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一词,最早见于《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一文。最近几年,有效教学在中小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如火如荼。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发展,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能否让学生在轻负担的前提下取得进步和发展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在实践中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两类:有人认为是让学生尽可能会做题,尽可能得高分并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也有人更关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变化。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前者虽然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后者不仅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相吻合,还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我当然认可后者并一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选择

在认可“有效教学”是为了高效地促进学生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就该首先从类似中考科目的、以获得高分为“高效”的教学“习惯”中脱身出来,然后站在促进学生高效愉快发展的角度上重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最终获得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信息交互多元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信息交互较为单一。信息输入方式以听讲为主,信息输出方式以口答为主,其他方式相对较少。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情绪表现强烈;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以注重父母、老师夸奖转为注重被同伴所承认和尊重。

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已无法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相吻合。上课不专心听讲、走神开小差、答非所问、“对抗”教师等情况也就随之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况,依靠教师个人的严格管理或能收效,却很难收到长效。改单一信息交互为信息的多元交互,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

1.输入方式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除教师口授外,还必须选择耳听、阅读、观察、观看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入方式,以此缩减初中生处于同一活动的时间,使其在每一类活动中都能处于自控状态。

除生物教科书外,可通过多种媒体,选择与生物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初中生较为关注的信息,构成多元化的信息源。这样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性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可以用动物世界的片段、大自然传奇的视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日记等,使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期激发好奇、激发探究。

2.输出方式和接受者的多元化

除口答外,还必须选择书面或黑板、语句或图像形式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方式,以此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走向独立、走向严密。

除教师外,还应让其他学生,甚至网络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让学生不仅获得来自教师的评价,还能从同学甚至更大范围获得评价,让初中生更多地获得来自同伴的承认和尊重,对其课堂输出起到更大的正反馈作用。

3.信息交互立足生本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初中生物课堂信息交互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趣味化”、弱化生物学科教学的不良倾向。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坚持多元化信息交互始终为生物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因而有不同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具体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比较解析、合作谈论、小组汇报等手段,帮学生理清概念、掌握差异、了解过程,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灵动和智慧。

(二)学法指导科学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获得学法指导的机会较少。即便有,也以记忆指导偏多,其他指导较为少见。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然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仍起较大作用,但有意识记日益占主要地位;也能意识到除记忆法外的、不少已达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被认为是好学法的一些认知策略的存在。初中生物教师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核心因素。

1.指导记忆方法习得

初中生物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教师会较多地指导学生用机械读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学生不能形成长时间记忆,而且常常概念之间会混淆,可见平时指导还不够科学。在不完全丢弃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在学生读背时指导他们将重点的地方划圈,读背后增加课堂检测等;告知或让学生发现简易的记忆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等;告知或让学生逐步发现记忆项目的共同处、逐步学会画出概念图等,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逐步习得一定的记忆方法,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正反馈。

例如,我在完成“生物体的结构”教学内容后,将相关的概念和内容整理绘制出概念图。学生看了之后提议,把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在概念图上体现,最后我们一起汇总出如下的概念图。

2.指导智慧技能习得

初中生物学习中的智慧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三类,初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都有涉及。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这些指导在学生学习中的体现是模糊的,应该是指导不够系统和科学。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强化和反馈,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等手段,促进辨别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多地通过熟悉形象的例子、通过完成教师提供的多样化的变式练习等手段,促进概念学习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初中生物学习实例中的规则应用,对规则应用有一个感性认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窍门,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正确地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我们平时教学中如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我在上能量与呼吸一章节中,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3.指导认知策略习得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认知策略这种高级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很模糊的。也因为认知策略的内隐性,给初中生物教师的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也证实,刚上高中的学生对认知策略的意识是模糊的、发展水平是较低的。但这并不表示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就不能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仍可告知学生一些基本认知策略的规则化描述。要强调的是,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运用认知策略带来的效益,才能让学生对认知策略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在学习中主动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生物学教学中也应该按照这一原则呈现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策略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三)情感激励常态化策略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 则可发挥到80%~90%……”

激励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高层次的需求。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是比内驱力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是一种最高级的激励形态。

虽然初中生的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但它还不足以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维持长久的兴趣。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此处的情感激励,可称为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催化剂。

在适当保留来自教师的激励的基础上,在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中渗透来自同学的激励,再逐步习得程序性知识,特别是认知策略习得的过程中,伴随元认知发展出现的自我激励等,都能使激励走向常态,并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生物教师,期盼上这样的生物课。

篇(6)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083-0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而导致的学习问题,由于缺乏亲情导致的生活问题,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1]。国内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2]、家庭教育中的矛盾[3]以及学习问题[1,4]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内在心理特点如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研究不足。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5]。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小学生、高中生更为严重[6]。这是因为初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心理成长过程中会体验到种种危机,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更需要与父母沟通,更需要父母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因而此阶段的亲子教育缺失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四百多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教育缺失是否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抽取河南省淮阳县两所农村中学的初二年级,共8个班5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66份,有效问卷93.2%。其中男生208名,占44.6%;女生258名,占55.4%。平均年龄16岁。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学生52名,占11.2%;单亲出外打工的学生196名,占42.1%;父母双方均在家者218名,占46.8%。

1.2 工具

1.2.1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7]有两个子量表,共30个项目,采用五级计分(1-5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两个维度上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67和072。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8]含有十个因子90个项目,分别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方面进行测量,该量表采用(0-4分)五级计分。

1.3 统计方法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父母外出情况不同初中生SCL-90评分比较

表1显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单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双方均在家初中生人际关系敏感(F(2,463)=3.24,P=0.04)、焦虑(F(2,463)=350,P=003)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两两比较显示,父母均外出的学生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单亲外出和父母均在家的学生(P=0.009,P=0.008),但单亲外出与父母双方均在家学生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98);父母均外出的学生其焦虑因子得分也高于单亲外出和父母均在家的学生(P=0.007,P=0.02),单亲外出与父母均在家学生的得分同样差异不显著(P=0.53)。

2.2父母外出情况不同初中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评分差异比较

表2显示父母均外出、单亲外出和父母均在家学生的家庭亲密度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父母双亲均外出学生家庭亲密度量表得分低于单亲组和父母均在家情况不同学生,而后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24);在适应性方面,存在同样的情况(F =6.15,P=0.002),父母均外出学生得分低于后两组的学生(P=0.001,P=0.001),但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76)。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外出打工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父母均外出打工者其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单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均在家者。而后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与父母均在家的儿童人际关系要好于单亲及双亲都外出打工儿童[9]的结果类似。可能与父母均外出打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表现出不自在,易于产生自卑、消极的期待等负面心理体验有关。

良好家庭环境的形成最基本的要求是家庭的完整性[10]。与有关研究[9]不同的是,本调查发现单亲外出打工的学生与父母均在家的学生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外出初中生的家中虽然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但是他们已经能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挣钱是为了自己好好读书,更懂得要珍惜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更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其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

篇(7)

有好几次,学生拿着诸如“淡看人生”“淡定”“心灵的宁静”

“寂寞”等等作文题目,愁眉苦脸地来问我怎么写。

我问:“题目哪来的?”

学生说:“老师让写的。”

听罢,我无语,也有点儿悲哀。

我悲哀的是,对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我们语文教师怎么就想到了这类作文题目呢?合适吗?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也许很多。

要么,就是这些教师没有时间思考,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意地就挪用了别人现成的题目。

要么,真是他们自己出的题目,也确实是他自己的人生感受。由此,我想到现在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拟定作文题目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这方面说,我们得有起码的中学生心理学的知识,去因人施教。对高中生乃至初中生,语文教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思想特点,他们的兴趣特长,生活经验,乃至他们阅读的积累,总得有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吧。

反之,如果对学生没有起码的了解,硬生生地把我们教师成年人的感受和体验,强加给这些还在做着美梦的孩子们,把这些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扔给他们,他们有得写吗?愿意写吗?能写好吗?如此,是不是太为难他们了?

其次,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长的角度来看,我以为,如果我们现在就让孩子们“淡定”“淡看人生”“心灵宁静”乃至“寂寞”,真是非常不妥。因为任何生命,他(它)们,都有一个由抽芽到长叶,到开花结果,到最终落叶的过程,我们怎能就轻而易举地掐掉学生生命中长叶、开花的这个过程呢?

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我们掐掉青春生命中的这个美妙如花的季节,过滤掉他们人生中很多值得经历的过程,他们的人生会不会残缺不完整,会不会有遗憾?

作文,说到底,应当是生命过程中春夏秋冬的更迭演绎,是人生心灵驿站的先后承续,是人格状态和精神思想的成长写照。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让处在人生春天中的孩子们,用灵动的笔触,勾勒青春的风景,书写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绽放出青春最美丽、最年轻、最鲜活的思想,我们难道就没有责任?

篇(8)

1. 整合功能

观察发现,小学生的合群性高,高中生的独立性强,而初中生在班级群体中多以亚群状态存在,这是由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初中生由依赖向独立过渡及其更希望得到同伴接纳和认同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生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逐步按志趣不同、学力大小、道德差异分化成若干亚群,到初中二年级层次分明且相对固化。这时候,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不再看重老师和其他亚群的认可,而更多的在乎所在群体的接纳。

构建策略:上述问题是基于亚群的自然分化生成而假设的。为了预防问题的产生,老师就在亚群的形成过程中施加积极的教育干预。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有意引导亚群的形成,通过教育引导调整亚群的成分,不断地进行分化和整合,充实积极亚群,瓦解消极亚群,使优秀亚群变为强势亚群,在班级影响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

2. 调节功能

小学生在自己编织的五彩梦中醒来变成了初级中学的学生,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他们试图清醒地对待人生,却发现一切都变得陌生:学习难度增加了、异性同学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老师的绑绳松了、自己无所适从了。

构建策略: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分析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并注意引导其从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鉴于初一上学期学习任务不重,应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由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尽快建立宽阔的知识平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一上学期更加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展,通过文体活动,各种竞赛如演讲、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知识竞赛等,强化学校的吸引力、班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求知欲望。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尽快养成善于质疑、独立思考、寻求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整个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青春期心理辅导,创设团体交往与合作的环境,引导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关心的人际关系,给心理不适的同学以温暖和慰藉。

3. 镜像功能

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学会了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他们在否定师长权威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盯在班级群众和亚群同伴上。

构建策略:初中生学习和成长和驱动力来自积极的社会评价,换句话说,初中生把班级群体当成一面镜子,时常评价自己并鞭策自己。所以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的精神氛围时,必须把握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并使其占据主导地位。努力引导并尽快促使班级整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班组精神氛围构建常用的几种有效方法

1. 对话法

对话法直接来源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的一种较为现代的教育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师生关系,要求老师作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平等地讨论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价值说教。对“问题学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2. 两难推理法和价值澄清法

两难推理是设计一些学生道德“最近发展区”的两难问题、情境、活动,并提出一个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检验自己的立场,反思不同意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能力。在讨论中由于存在不同道德水平的解释和结论,可以引导学生朝更高一级的道德水平发展。

篇(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生物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生物教育。自2007年开始陕西省就踏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然而初高中生物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内容上仍处于过渡阶段,因此如何处理初高中生物衔接是高中一线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从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刻不容缓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有一年断层期。进入高一,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再好,也会由于学习压力和一年的学习断层期,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学习不得不从头开始。而且高中生物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取消中考,高中生物学习雪上加霜。曾经在中考的舞台上看不见生物学科的身影。直至2003年,陕西省要求中考以地生综合100分计入中考成绩,生物才又重新进入老师和学生的视野。然而好景不长,自2012年开始,我省将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副科取消了参加初中终端考核,因此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高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难用科学的指标来评价。

(2)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以及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是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还相当一部分不仅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3)高中生物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对于初升高中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生物比较难学,内容抽象微观,不易理解,即使把教材内容看会了,一到练习时就不知道怎么应用,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实践中,也能感受到学生掌握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生物学习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有一定差距,学习起来相当困难。

由此可见,处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关系,在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好桥梁,对学好高中生物很重要。

二、如何做好新课标下的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更是我们如何深入认识新课标下的教育理论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育上的实践问题。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吃透初高中教材,从教材内容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 建议学校给生物学科配一整套初中教材,让高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过去学过些什么?教师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将衔接的知识点梳理归纳后,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根据高中阶段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区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不同处理。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能够顺利将旧的知识同化为新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关于“细胞”的讲述中,初中主要以细胞的结构为主,而高中生物在此基础上更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代谢,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阐述。

(2)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以及网络教学的便利条件,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恰到好处的应用好(苏教版)三册必修课本中的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与社会、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科素养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问题,并通过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探讨,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认识生物高科技的成熟心态,觉得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往日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网络。读图可以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有艰辛但更有快乐,有知识条文但更有思维想象的自主学习过程。

(3)了解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生物衔接。长期以来,生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只要“死记硬背,没有思维”的学科。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等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栏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讲、记笔记、完成作业等方面的习惯,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

(4)重视做好实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学科中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的,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高中教材中实验很多,有些实验方法与初中联系很密切,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初中实验基础,做好衔接。而且实验过程对一个人的科学态度、思维品质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总之,衔接好初高中生物教学,将反思教学和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过程,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态度,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生物学通报 2006第7期《关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有过中小学教育经验的人大部分认同一个事实,就是相比较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是最难管教的。“他还是个孩子”与“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往往并行不悖地被成年人用来评判这个阶段的孩子。把他们当小孩看时,往往会忽略他们身上的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把他们当成年人看时,又容易误解他们的一些所作所为,结果就觉得他们难以管教。

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初中生提出一些管理策略。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正处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之间,这个时期在心理学分期上称作“学龄中期”或者“少年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认知特点,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常常得不到成人的正确理解。

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尽管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身体迅速发育与心理急剧变化相交融

初中阶段正值身体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一周岁左右),身高体重增长迅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急剧发展,性成熟期开始。同时,心理发展进入了幼稚与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错综并存的所谓“心理断乳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多事之秋”,属于糊涂期和危险期。

2.摆脱童年期的依附型心理,自我意识萌发,追求成人感

(1)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心理变化上最显著、最重要的变化是,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了,产生了鲜明的“成人感”,但这种成人感充满矛盾。由于身体发育异常迅速,而心理发育则比较缓慢,身心常常失去平衡,因而理智往往控制不住情感,以致表现在行为上经常出现一些使人难以理解的过失。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屡教不改”现象,体现的就是这种“理智”与“情感”的错位与失衡。

(2)成人意识使得初中生要求独立、要求自主的意愿不断增强,对父母、教师的依附不断减弱,因而常常喜欢自作主张,以致表现在行为上不再听话,有时甚至公开顶撞,亦即逆反心理很强。

(3)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模仿性很大,但是又不怎么懂事,因而什么都想学想做,却很少考虑后果,所以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诸如抽烟、喝酒、赌博等会在这一时期集中表现出来。

3.异性之间的爱慕意识日趋明朗化

初中生的异慕意识的萌发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中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异慕的实质是一种“青春觉醒”的表现。但这种少年期必然出现而且复杂的心理特征往往被父母、教师简单地归结为“早恋”,并且常常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对,结果往往加剧了与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

初中生对别人和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已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但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评价别人时开始学会从实际出发,较全面、客观地作出判断,而多数情况下往往会对自己性格上的优点作过高的评价,对自己的缺点不大了解,也不承认,有时还不能理解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而自己失败的原因,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受到批评时会感到委屈,这说明初中生的自我批评还是不完善的。

5.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变化

与小学相比,初中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强度和压力增大。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产生分化,甚至有部分初中生有较明显的厌学情绪。

二、初中生的管理对策

归结起来,初中生的“难管”有两大原因:(1)初中生本身的原因,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正由事事依附父母、教师的童年期向具有独立人格的青年期过渡,介于“听话”与“懂事”之间,其特点是既不听话又不懂事,必然问题很多。(2)成年人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认识不充分的毛病,有时把他们当小孩看,有时把他们当成人看,不能真正了解他们内心微妙而复杂的变化,结果往往出现沟通困难,当问题出现时要不就简单粗暴地解决,要不就是束手无策。

对初中生的管理应当紧紧围绕他们的心理特征寻找对策,下文试作简要建议。

1.努力优化初中生的成长环境

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初中生的成长。这个环境既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学校、家庭应保持畅通、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健康、友爱、安全的学习环境。

2.宜“疏”不宜“堵”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强烈,甚至有少部分人纯粹只为了与大人“对着干”,以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并不会考虑事情的是非曲直,不考虑后果。因此管理上应力避简单粗暴,力避压服,应以疏导为主,宽容对待,但要做到引导而不迎合,信任而不放任。

3.引导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抓好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帮助树立理想目标,引导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养成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的习惯,开展青春期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4.做好违纪甚至违法初中生的超前预防工作

管理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有针对性和应急性,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要合理而且有效地运用奖惩机制,注重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策略。

5.管理中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少年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是一个人一生中独立意识的萌发期和成人感的表现期。这时,如果家长、教师、周围的人不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特点,而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遇事小看、讥笑、训斥他们,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从而产生诸多冲突和麻烦,所以对初中生的管理要从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着手,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才会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英语教育教学 下一篇: 印刷技术经验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