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15: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印刷技术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引言
目前,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为了达到对一幅图像中的数字进行识别的目的,我们要对图像进行一些处理,这些处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识别的质量,这些处理技术依次为图像的读取、对读取的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按照量化指标对灰度变换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然后对二值化后的图像中的字符信息进行切分等。在进行完上述预处理工作后进行特征提取,再输入到已经训练好的BP网络进行识别。
1 识别的流程
识别的流程按照引言中的步骤进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图像的预处理、第二部分为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印刷体数字的识别。预处理部分的流程:图像输入-灰度变换-图像二值化-紧缩重排-归一化调整-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数字识别的具体流程:样本训练-字符特征输入-识别并给出结果。
2 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算法概述
图像在经过了前期的预处理后,由原来杂乱无章的字符变为了整齐排列的、大小相同的一列字符,在这里图像归一化后的宽度为8像素,高度为16像素,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对字符特征的提取。我们把提取的特征存储在特征向量里,然后把特征向量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这样就可以对字符进行识别了。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特征提取的算法是整个识别过程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识别的成败。对图像中的字符进行特征提取的算法有很多,下面对几种重要的分别进行介绍。
2.1骨架特征提取法
由于图像的来源不同,这就使得图像的线条所使用的像素不同,在图像上表现出来就是线条的粗细的不同,这样就使得它们的差别很大。如果我们将不同的图像统一到相同的像素水平,那么它们的差别也就不那么明显了。我们使用骨架特征提取算法,就会使得识别具有一定的适应广度和宽度。
2.2逐像素特征提取法
这种图像的特征提取算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保留图像中的全部特征信息,不过这种特征提取算法对图像的噪声较为敏感,对原始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它采用逐行扫描的办法,对图像进行扫描,为整个图像建立一个以图像中的像素个数相同的特征向量矩阵。矩阵值为0或1,图像中的黑色像素记为1,白色像素记为0。
2.3垂直方向数据统计特征提取法
此算法是对逐像素提取算法的改进,他使得特征向量矩阵的维数降低,便于后期的识别。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水平扫描,在这一过程中,统计没一列的黑色像素数,然后进行对图像进行垂直扫描,并记录每一行上的黑色像素数,对于一个字符宽度和长度为W和H的字符,他的特征向量的维数就为W+H。
2.4特征点提取法
这一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对字符进行分割,利用实现设定的四条线将字符分为八个部分,分别统计每个部分中黑色像素的数目,可以得到八个特征。然后统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穿过四条线的黑色像素数,得到四个特征,最后将整个图像中黑色像素的数目作为一个特征,一共得到十三个特征。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由于特征点较少,使得在样本的训练过程中很难收敛。
可以看出,识别算法各有特点,根据实践需要,本识别算法中的特征提取算法采用逐像素特征提取法。原因是这种算法的执行效率高,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且对于神经网络来说有很快的收敛性,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3 BP网络进行数字识别算法设计
BP网中中各层中的节点数是设计BP网络最基本的一点,对于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而言,其节点数为经过图像预处理里后特征向量的维数。可以直接利用每个点的像素值作为特征,这里特征提取采用逐像素提取法,归一化后图像的宽度为8,高度为16,因此对于输入样本来说,每一个样本都会由128个特征,因此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的特征数为128。
对于神经网络内部隐藏层的节点数来说,其节点数没有特别的规定,总的来说,隐藏层的神经元的数目与神经网络的精度成正比,与训练时间成反比。如果神经网络的神经元设置的过多,会对识别率造成较大影响,使得识别率大幅下降。因此在这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神经网络的隐藏层选取10神经单元。 对于输出层而言,要根据设定的输出标准来确定输入层的节点数。在本算法中采用8421的编码进行编码。对于0-9这十个数字,分别对应十个8421码,例如,0的8421码为(0,0,0,0),1的8421码为(0,0,0,1),依次类推,因此神经元的数目选定为4,就可以表示这十个数字,然而,因为神经元的激励函数(传输函数)是S型函数,期望输出只能是大于0小于1的数,而不能是1或者0,因此用0.1来代表0,0.9代表1,否则算法将不能收敛。
神经网络搭建好后,要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也就是确定神经网络中各个参数的权值。本程序的训练样为图片。首先将图片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特征,将特征值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在这里使用10个字符的图片进行训练,在图片里包含了ARIAL字体0-9十个数字。
通过50个相关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后,BP网络对于数字字体的识别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就可以对数数据进行识别了。
4结论
本文以VC为平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思想(主要采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对印刷体数字识别。系统实现分为图像预处理和神经网络识别两大模块。首先,扫描进入电脑的图像需保存为256色位图或者是256级灰度图像。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特征提取,再输入BP网络进行识别。BP神经网络进行字符识别的过程主要包括网络的训练、数据的读取、字符的判定、结果的输出等。本系统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形成了具有良好识别能力的网络,对印刷体数字进行识别检测,达到了一定的准确度,满足了设计要求。
记者:说起IT技术对印刷行业的影响,一开始似乎并不积极。您为何很早就想到要将IT技术与印刷技术相结合?
宋珩:在几年前,IT技术对出版界的影响确实为印刷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几年间关闭近30%的印刷企业,看起来印刷行业似乎要没落了。但实际上,虽然大部分印刷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却还剩下70%的企业转型成功,获得了新的活力。他们利用IT技术改变了不合理的业务模式和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用IT技术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发现更多的印刷机会,实现转型升级。正所谓成败皆因IT,“印刷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
记者:富韬团队在印刷技术的数字化改良工作上,似乎更热衷于丝网印刷技术。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宋珩:丝网印刷也被称为万能印刷,它的应用最为广泛,一旦有所突破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是富韬的野心。现如今,随着丝网印刷技术的不断优化革新,也让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目前,丝网印刷从传统的纺织、服装、包装向新兴的太阳能、玻璃、PCB等行业不断过渡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等更高要求和标准的出现,也促使丝网印刷技术向全自动和精细化转型,市场空间很大。
记者:印刷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管理信息化、业务网络化、流程标准化和生产自动化系统。富韬的团队是针对哪一领域开展研发的?目前已取得哪些成绩?
宋珩:从国内的印刷环境、公司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资金周转等等状况考虑,我们选择了先对数字化印刷流程领域展开优化。目前而言,我们将流程应用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数字化流程实现高效率,其关键点在提升“控制流”的效率。我们以可编程终端作为控制系统,开发了一套便于不同人员操控、运行比较可靠、界面完善、实时监测的人机交互系统,将印刷速度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有效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材料和印刷加工成本并提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二是印刷产品的高品质,这方面我们利用CCD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的眼睛去完成识别、测量、定位等功能,有效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对位控制不精确的问题,完全保证了1.6mm厚的超薄玻片的对版精度与印刷精度,提高了印刷作业的精确度和印刷质量,也为丝网印刷开拓了新的市场。
记者:关于丝网印刷技术的自动化改造,国外的技术研发比我国要早很多。您认为国内的创新技术与国外相比,优势在哪?
“喷墨印刷是我十多年来主要从事的业务领域。”汪杰介绍道,“我从2003年开始接手工业型喷墨印刷设备,当时这些产品属于柯达收购的赛天使数码印刷有限公司,而我是中国这边的第一个销售人员,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现在汪杰主要负责柯达在整个大中华区的数码印刷业务,包括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
凭借多年来的工作历练,汪杰不仅对数码印刷设备的销售轻车熟路,而且对国内数码印刷市场的状况了如指掌。他说:“在喷墨印刷进入市场的初期阶段,由于品质、成本等方面的因素,是不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因为当时的主流市场是激光式数码印刷。随着喷墨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2008年德鲁巴之后才开始有一些苗头。”
那么喷墨印刷如何燃起“星星之火”并获得了发展机遇?汪杰分析道:“从整个技术潮流和发展变化来看,激光式数码印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口,尽管速度的提升到达了顶点,品质也非常不错,但是相对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另外,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来看,由于产能和成本等问题,激光式数码印刷的应用也不太现实。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数码印刷不得不往别的技术方向发展,这便给喷墨印刷提供了机会。”
进入转型喷墨印刷的改革大潮
“无论是2008年的德鲁巴,还是2012年的德鲁巴,我们可以看到喷墨印刷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整个市场对喷墨印刷已经十分认可。更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以前专注做激光式数码印刷的公司都在纷纷转型,开始投入到喷墨印刷的研发中,迈进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之中。”汪杰表示,这几年柯达也在喷墨印刷方面投入了很多,并一直致力于将喷墨印刷作为数码印刷的核心技术来推动市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他认为,喷墨印刷不仅顺应了市场对数字化、绿色化的要求,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是传统激光式数码印刷所不能比拟的,再加上相关从业人员不懈努力地推动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整个市场对可变数据和短版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才使得喷墨印刷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欣欣向荣的阶段。“我相信,在今后5~10年,喷墨印刷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因为各个喷墨印刷厂商都在努力提升自己。例如,喷墨印刷下一步可能在三维立体喷墨印刷和其他各种新的应用领域都会不断涌现出来,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传统印刷和激光式数码印刷纷纷向喷墨印刷的转型并非偶然,正如汪杰所言:“传统的印刷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寻求突破和改革的时候,因为传统的方式受到很多限制,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尝试寻找一个突破点。其实,从2012年德鲁巴展会上已经经看到了些端倪,有些传统设备厂商开始转向数码印刷,我相信下届德鲁巴展会还会有更强的信号和更大的动作。”
喷墨印刷近几年的飞跃式发展
“喷墨印刷技术一直都有飞跃式的发展,实际上从2008年和2012年这两届德鲁巴来看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相信从2012年到2016年的下届德鲁巴还会有更大的飞跃。我相信,喷墨印刷在一些特种领域的应用,将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汪杰认为,近几年喷墨印刷正处跃式发展阶段,尤其是目前很多与喷墨印刷相关的从业公司,在票据、包装、彩印、标签、出版、报业等领域都可以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这与各行各业对可变数据、短版印刷和按需印刷的需求密切相关。
就柯达来说,目前在整个可变信息的解决方案上,如各种发票、彩票和电子监管码、个性化账单的可变信息印制,都是柯达做得比较早的领域。据汪杰透露,现在柯达应用于商业印刷领域的短版彩色激光式数码印刷设备,下一步也可能转向喷墨。另外,柯达也在尝试为报业做一些结合增值服务和个性化广告需求的应用,通过喷墨印刷技术的配合,为整个报业提供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喷墨印刷市场的发展也很快,与中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尽管中国喷墨印刷的起步较晚,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汪杰说:“尽管我们也经历了一些转折或波折,但是最近的5~10年已经走过了国外差不多花费了二三十年所走的路程。从目前来看,基本上国外最新的喷墨印刷技术,在中国市场也同步推广和应用。”
喷墨印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虽然现在很多最新、最好的喷墨印刷技术都从国外引进到了国内,但是中国市场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并没有完全跟国外接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喷墨印刷的推广和应用。对此汪杰还补充说,喷墨印刷成本的降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之前对喷墨印刷技术的研发投入也比较大,再加上新技术的引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印刷企业要全面开展数码印刷的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管单位:观察与思考
主办单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1960
国内刊号:11-2291/TS
邮发代号:2-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主管单位: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4867
国内刊号:11-2348/T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2009年3月26日,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携8项奥斯卡大奖登陆中国,其同名原著也以全球全媒体出版方式与电影同步首发,纸质图书由作家出版社首发,中文在线则获得该书数字出版的授权。
2009年4月26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中文在线主办,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作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汉王科技和山东出版集团协办的“全媒体出版整合营销沙龙”在济南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图书公司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沙龙,共同探讨全媒体出版整合营销策略以及如何拓展新兴的无线阅读市场等问题。我国全媒体出版初现端倪。
2010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纸质与数字出版结合的“全媒体”出版概念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订货会上,导演胡玫团队推出的小说《孔子》举行了首发仪式。这部根据电影《孔子》剧本改编的小说,纸质图书由中华书局首发,中文在线,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汉王公司等推出的数字图书同步发行。
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中文在线十周年庆典”上,包括中文在线在内的百余家出版界、IT界企业共同发起《全媒体出版产业合作倡议书》,这标志着数字出版开启了新的合作共赢时代。
全媒体出版概述
近年来,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媒介融合”,即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具体来说,在技术上,数字化、网络化使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形态的媒介内容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形式来传输和存储,并依托互联网在同一平台上呈现,从而模糊了不同介质之间的物理界限,统一为某一数字终端的“融合媒介”。我国业界针对这种媒介变革,更多的是使用“多媒体”
(或“全媒体”)一词。由此可见,“全媒体”实际上是“媒介融合”的产物。
2009年8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中心、中文在线、上海张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织撰写的描绘全媒体整合营销理论雏形《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整合营销》正式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对此书的出版和全媒体整合营销表示认可:“全媒体整合营销这一理念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整合’二字:一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整合,打破了把两者对立的思维误区;二是纸质图书,互联网、手机,阅读器等不同媒体的组合,把不同媒体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三是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等不同身份的整合,实现了角色换位与融合;四是出版、电信、影视等不同行业的集合,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五是读者阅读选择与体验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尽管业界尚未对全媒体出版作出精确的定义,但相关人员已经对其所包含的要素作出系统总结:
从传播载体上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图书,网络、电信,卫星通讯以及未来新兴载体等。
从传播内容形式上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
从所依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有基于互联网络和电信的GSM、CDMA,GPRS、3G、4G等传输技术以及WAP、流媒体等展现技术。
全媒体出版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1 全媒体出版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10年里,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产业收入达到799亿,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产值,成为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产业链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已由产业萌芽期进入快速成长期,各种不同的数字出版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
数字出版步入全媒体时代是历史的必然。在2010数字出版年会期间,包括中文在线在内的百余家出版界、IT界企业共同发起《共建全媒体出版和谐产业链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到:“目前数字出版已经进入全媒体出版时代,全媒体出版通过同一内容多渠道的方式,实现了图书销售的合作共赢……实现了‘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满足了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阅读任何内容的需求。”
2 全媒体出版的潜在问题
全媒体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媒介,其理论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任何新生的事物必然会遭到多方质疑,全媒体出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全媒体出版炒作性质严重。之前发展的全媒体出版基本都是依靠电影热映或电视热播之势来运作的,而不是由出版人策划运作。例如冯小刚贺岁版电影《非诚勿扰》成功打入市场后,纸质同名图书,电子书才相继出版。
第二,全媒体出版名不符实。全媒体的出版只是将同一内容简单地放在不同媒体上,内容与媒体的特点不吻合。例如现在多数出版社仅是将纸质内容的数字化复制,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
第三,出版物著作权保护不完善。由于管理层面上的缺失,网络出版、移动出版中侵犯出版社权益和作者权益的实例屡见不鲜。
第四,数字出版及市场运营不规范。数字出版仍然属于出版活动,但是目前没有制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在市场运营上,数字产品定价没有依据,移动运营商有自己的定价,网站又是另一种定价,而数字出版产品和纸介质产品在价格上的反差,让出版社看不到赢利前景。
第五,成熟的赢利模式不清晰。全媒体出版现在仍然依附于传统出版,独立的产品线和赢利增长点还不清晰,也不稳定,传统出版社依赖其他强势平台和技术,缺少自己的独立性,尽管有的出版社近两年数字出版或数字经营业务增长较快,但缺乏成熟的模式和保障。同时,在全媒体出版和销售中,传统出版社如何起到主导作用,不要“被数字化”,仍然需要出版社深入探索和研究。
1 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
该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打破印前,印刷,印后各个环节的界限,印刷数字化流程将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使整个印刷工作管理顺畅、高效,节能降耗,将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报业印刷企业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比例最高,达到半数以上。书刊出版印刷企业大部分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印前,印刷,印后全流程覆盖。即便是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企业,大部分用的是进口设备,而且覆盖到印刷环节的不足50%,覆盖到印后环节的不足10%。这种现象与我国印刷数字化技术水平和设备整体自动化水平有关。发展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要依托印刷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协调配合,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抓住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技术规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CTP技术
作为构建“印前数字化”最重要的技术突破,CTP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经过10多年的推广,CTP已经逐渐淘汰了传统制版工艺系统,成为印刷数字化在印前设备中的主导产品。但高档机,核心技术、部件仍依靠进口,而IEI CTP系统性的生产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提升和发展CTP系统技术仍是发展印刷数字化的重点之一。
3 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印刷机械
无论胶印机、凹印机、柔印机,还是印后加工设备都要与印刷数字化技术接轨,提高数控能力和性能、指标,按照整个印刷数字化流程技术规范要求设计并生产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及其配套设备。这也是印刷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程。
4 数字印刷技术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印刷行业的热点。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继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传统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介入数字印刷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但我国数字印刷设备的发展形成瓶颈,国外企业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喷墨头完全依靠进口,2012年单热敏喷墨头进口额就达到2.24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52.19%,加上压电式喷墨头等其他进口附件,其进口额竞达到进口胶印机总额的48%;超过数字印刷机的进口额,是数字印刷机进口额的1.44倍。同时,数字印刷机整机进口额是胶印机进口额的81.42%。我们必须组织全行业的力量攻关类似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尽快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当然,制造喷墨头单就靠企业、协会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也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
5 网络印刷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网络获取印刷业务,进行流程跟踪,并在线实现营销、加工生产,最终完成交易的新型印刷模式。印刷行业也逐步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不少企业正努力与网络印刷结合。目前国内对网络印刷的应用除了利用互联网业务沟通、文件传输之外,不少企业正在建立基于网络印刷的商业模式,以网络为宣传和接台,然后通过自有印刷工厂或与第三方印刷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和物流配送,为客户提供印刷服务。网络印刷在我国不仅帮助传统印刷企业改进客户服务流程,进行网上订单跟踪和远程打样、印刷,而且还衍生出了网络印刷企业,像网络商场一样,利用IT技术拓展印刷市场,实现印刷业务盈利的模式。网络印刷技术是印刷数字化的延伸,其技术的发展应引起业内及政府部门的重视,这是典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在发展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的同时,要系统地考虑与网络印刷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技术规范上要协调一致。
6 印刷器材的国产化
国产CTP版材的发展迫使进口版材降价,对发展、普及CTP数字制版系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我国CTP版材还处在中低档水平,技术有待提升;另外,数字印刷材料如墨水,墨粉、纸张等大量依赖进口。消耗材料的开发生产不可忽视,因为它不仅有巨大的市场,而且涉及数字印刷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是不可忽视的领域。
7 其他数字印刷技术
静电成像数字技术、磁记录数字技术,电凝成像技术等数字印刷技术要跟踪研究,随着新材料、纳米技术的发展,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向值得业内关注。在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往往一个新技术出现的同时,便孕育着其替代技术。像胶印,柔印、凹印方式相互补充一样,多种方式的数字印刷技术也是可能的。
8 节能环保印刷技术
节能环保印刷技术也就是常说的绿色印刷技术。绿色印刷要从源头抓起,从设备、器材、印刷工艺技术设计开始,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绿色的印刷设备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要适应绿色的材料,绿色的工艺,要研究相互匹配的技术标准,单强调某个环节绿色,是达不到节能环保技术要求的。
措施建议
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印刷术的又一次变革。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呈现出“军阀混战、各自为战”的局面。关键技术、部件依靠进口,企业间的合作也是“强者”与“弱者”的联合,不仅不能优势互补,而且劣势影响了优势,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经费不足,零打碎敲,仅有的资源不能共享,重复、浪费等因素都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而且造成了行业茫然无措的现象。为此,笔者产生以下想法和建议,希望引起共鸣。
1 协会发动、组织“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发展专项研究”领导小组
组织有代表性,有权威性的印刷用户、设备制造企业和行业专家,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对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发展进行专项规划,设立。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发展研究。课题组,深入调查研讨、广泛论证,对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前景,面临的技术问题、研发问题、产业化及应用等问题进行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提出专业性、前瞻性、权威性的发展研究报告,阐明其发展意义、任务,目标、方向以及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导印刷及其装备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并为政府制订印刷数字化技术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2 建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的攻关
根据“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和研究报告,申请建立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攻关,比如喷墨头,即喷墨数字印刷机中关键部件,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一定困难的;利用专项发展资金带动企业加强联合,协同发展,按照专业化、集成化的发展模式,打造印刷数字化技术产品的产业链,比如数字印刷墨水/墨粉和纸张要有专业生产企业;支持制订整个系统的技术标准,带动和规范我国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
3 采取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针,引进一批先进数字印刷技术,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六、五”、“七、五”印刷技术装备专项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印刷装备快速发展,“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印刷装备专项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希望通过印刷数字化与数字印刷技术发展专项,把我们带进数字化/智能化的印刷世界。
4 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引导全行业的数字化技术发展
近年来,随着胶印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现代胶印设备正在向幅面更大、品质更优、速度更快、集成工艺更多、操作更简单的方向发展。要想完美地发挥一台先进胶印设备的技术优势,从而获得高质、高效的印刷作业,人机协调是关键。
1.先进设备是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胶印设备正在不断更新升级,以适应人们对印刷的更高要求。目前,胶印设备对承印物的幅面、厚度、材质的限制越来越小,在塑胶片基、光栅片基等上均能实现精美印刷。一些先进的胶印设备都配备了连线上光、UV固化等装置,甚至能选配如冷烫、废张检测处理、压纹等过去需要独立完成的工序装置。此外,现代胶印设备还能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远程监控与检测,印前、印后无缝连接等,这些技术已经或正在成为一个现代印刷企业的标配。以上这些先进的印刷技术为实现高质、高效的印刷作业提供了可能。
2.优化流程是捷径
在胶印设备上集成上光、冷烫、分拣等多元化在线加工装置,并通过数字化生产流程、过程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作业优化系统来形成印品集成制造生产线正在成为现代印刷企业发展的主流。从生产组织上来看,印刷与表面整饰装置的集成需要更精确的控制数据来保证各个环节高效率生产的协同,需要配置各个环节的作业时间以及协调前后工序误差的补偿与消除,需要通过采集、分析、优化与反馈自动化数据来实现印刷作业流程及其最优化控制。优化的印刷作业流程具备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降低作业的时间、人员及成本,通过更加客观、科学、高效的印刷制程、过程控制以及作业优化评估来实现印刷生产线的高质、高效与高回报。从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到产品配送,全流程的JDF流程与CIP3/4解决方案,能确保系统实现最短的印前制版时间、最少的印刷作业准备时间、最快的水墨平衡时间以及最少的物料消耗等。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来减少或消除人工经验,降低物料库存,提升环保水平,从而达到印刷作业各个环节的最优化。
3.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1、材料之美
材料的选择与书籍的情态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不同的材料适合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文化表达等。常见材料有:材质、布、皮、木、塑料、金属等有机材料,可以说凡是设计领域能够使用到的材料,在书籍中都有体现。这些材料都在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内容,在各种材料呈现的不同质感和肌理中,寻找着书籍整体风格相符合的设计元素。还可根据任意的一种感觉把这些材料分类,从视觉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有光泽、无光泽等;从触觉上可分为粗糙、细腻、薄厚等;从听觉上可以分为柔软、坚固等;从嗅觉上可分为木质、化学质等;从味觉上可分为纤维质、油质等。现在各种相关工艺开始涉足书籍形态的展现,金属工艺、塑胶工艺等等其它领域的工艺技术也被运用到书籍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使材料语言的价值和内涵突现出来。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应用,实现了书籍的个性化,增加了书籍内涵的表现手段。
书籍的材料的感觉特性是针对于人而言的。对于熟悉的材料,人们已经完全根据经验来判断材料的特性。但这其中有些材料经过加工会混淆信息的传达。例如在材料上加工各种不同材质的纹路,造成材质混淆的效果,使人在感觉上产生错觉感。还有的书籍上会有香料的加工,让人阅读书籍时产生嗅觉上的刺激,沉浸在书籍所传达的内容当中。利用这种材质的间接属性,模拟其他材质,有时可以节约成本,有时可以传达难以传达的空间。
2、印刷工艺
印刷是图文信息复制到承载物上的技术工艺。在历史上,印刷对书籍设计的效果和最终的书籍形态传达提供了保障。印刷技术的好坏一直是书籍发展史上关注的问题,因为印刷技术直接影响着书籍的品质。现代印刷技术的发达,完美地展现了文字、图像、色彩在材料上的丰富多彩。印刷使视觉感受到了完美的体验,印刷的高技术的提高,全面使“五感”体验得到加深。例如UV技术,是封面印刷的一种新工艺。是在印好的书籍封面上覆盖一种特殊的透明材料,用以产生特殊效果,在印刷品表面形成光滑层面,为封面增添新的趣味性。这种材料油光透明,手感光滑,使触觉感受进一步加强。
书籍的美感与印刷技术离不开,阅读兴趣的提高与印刷技术也离不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印刷技术的影响,精美的印刷会使读者流连忘返,缩短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所要传递的信息,增强了阅读的氛围。
3、装订方式
立体印刷也被称为3D印刷,一般主要是指立体光栅印刷。这种印刷技术主要是模拟人眼间距可以产生空间差的光学原理,因为人的两只眼睛会观察到不同的图像,两眼之间的距离形成一定夹角,这样会导致视觉差异,如果两眼观察到的图像组合在一起时,人的视觉感受图像会被传输到大脑,这样就会产生立体和空间感觉。具体而言主要是在感光材料上记录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像素,然后通过光栅材料复合,在二维平面图像上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人们并不需要借用其他的任何工具,用眼睛直接观察就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奇妙的立体画面。相对于普通印刷技术而言,立体印刷工艺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立体感强。立体印刷出来的图像立体感非常强,背景感觉深陷画中,前景感觉飘出画外,很有动感,往往可以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觉栩栩如生、真实自然,艺术欣赏价值很高。
(2)印刷品表面会覆盖一层光栏板(凹凸柱镜状),直接可观看到立体的全景画面。
(3)立体印刷原稿可以是拍摄景物而成,也可是造型设计而成,一般油墨印刷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4)套色印刷一定要严格根据预期计划生产,以防纸张伸缩,导致套印失误。
2包装设计中应用立体印刷工艺的优势
2.1防伪
立体印刷应用于包装设计中具有很多优势,其中一个重要优势是防伪。因为立体印刷工艺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往往需要在特殊设备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工艺的技术含量也比较高,通过一般印刷设备以及拍照扫描很难复制原创产品,消费者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立体印刷工艺的防伪功能较好。在化妆品、茶叶、药品、烟酒、食品等包装盒上应用立体印刷防伪包装,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身价,也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2.2创新性更强
相对于传统平面印刷工艺而言,立体印刷的变幻效果更佳,往往立体动感的设计更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包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而立体印刷工艺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的艺术效果更多,这样可大大提高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档次。例如,动感立体印刷可以展现很多动画效果,并且向人们传达大量商品信息,动画展现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连贯动作,可以是不同商品的画面,也可以是几个变幻的场景,这种设计更有新意。
2.3增加产品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消费产品选择不断增多,现在消费者都希望能够购买到物有所值的产品。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立体印刷技术,不仅应该实现产品说明及包装功能,同时还应该努力开发其他的功能。比如去除包装盒中的包装物品后,包装盒可以作为笔筒、笔架、立体相框等装饰用品,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功能。
3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立体印刷工艺的有效策略
3.1树立品牌意识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非常强烈,品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人们在日常购物的过程中,常常会习惯性地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品牌产品,而且也会向自己身边的朋友、亲戚推荐这个品牌。因此,品牌对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产品包装设计会影响广大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看法和认识,很多包装设计甚至对于品牌创立及其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产品包装设计环节,首先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品牌的内在含义,从整体上设计产品的品牌形象,这样有利于产品外观以及产品内容上保持协调、一致。产品包装设计师一定要认识到品牌的力量,而且应该借助包装设计的力量,正确地引导品牌能够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3.2明确定位品牌
合理定位好品牌,是打造品牌形象的关键。品牌定位的主要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清楚地识别品牌特征,深刻认识到品牌的核心价值,紧紧围绕品牌定位研发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包括广告设计等。比如舒肤佳这个品牌,打的招牌主要是“除菌”,关于品牌的广告推广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以“除菌”作为切入点,通过广告慢慢将“除菌”的理念植入到消费者心中,进而使消费者记住舒肤佳这个品牌。
3.3突出品牌个性
品牌生产的产品以及品牌服务是决定品牌是否成功的关键,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在品牌形象建设中慢慢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混合型模式。一般情况下,品牌形象都是平面视觉形象,但是产品包装设计形象可以将品牌内涵的独特性展现出来。产品包装设计一定要突出自身的独特个性才可以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产品品牌。对于商品形象而言,包装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不仅可以美化包装,也可以突出品牌个性。立体印刷设计可以混合一些比较独特的包装造型,这样可以使消费者体验到产品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瑞士三角巧克力,在其外部以及结构上采用了部分立体印刷设计,这种立体的包装造型往往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使品牌特征更加突出,使消费者能够更好、更快地记住产品形象。
Process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Printing
LI Jing
(Yu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digital products gradually occupy more market shar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printing industry,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echnical level,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seek the opportun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use.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printing and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ching innovation analysis, hoping to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printing;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ching innovation
印刷?g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史,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成为当今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字化是印刷产业的关键性技术,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成为主流技术的背景下,其教学弊端越发明显,因此应该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
1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硬件教学设施不完善
用于印刷产业运行的设备都是非常专业的大型机器,由于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紧张,不少高校实验室中根本没有为印刷专业的学生购置完善的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理论教学,负责任的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与印刷产业有关的设备机械图,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满足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而不能让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与印刷行业有关的运行和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工作能力有着不良影响,使得教育和实践相脱节,这也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诸多不顺的原因之一。
1.2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高等院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教师在理论领域都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教师难以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只能在理论研究领域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他们自身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高等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都是聘请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师,但是这样的人才往往由于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积累。另外,由于教师常年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很少有时间到社会中积累实践经验,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导致如今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1.3学校实践氛围不佳
在实践活动组织事项上,不少高校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导致整个校园实践活动氛围不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人基本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有的学生即使能够找到工作,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导致企业对其失去培养兴趣,进而对其所在学校的教育品质产生质疑,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其所在学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可能会失去这个工作机会,对于学校而言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声誉,对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教学创新措施
2.1建立全新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图像处理软件、印刷色彩学、印刷材料学、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概论、平板晒版原理与工艺、印后加工技术、印刷机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广告包装设计以及数字印刷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等,主要偏向培养掌握印刷图文信息计算机处理理论与技术及现代印刷工艺等综合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从上述培养课程和目标来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是比较偏向理论教学,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这个行业的机会很少,甚至于在印刷色彩培养上近乎完全是理论传授,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力。
在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之前,应该事先针对市场印刷企业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担任制定课程体系的相关人员最好要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才能全面了解本专业在工作岗位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全新的课程体系包括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职业证书要求四大方面,其中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即要求本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懂得遵纪守法、要具备事业心、进取心以及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承受强调的工作压力,能够胜任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等;文化素质,即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具备基本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职业素养,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知识结构包括培养学生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英语水平能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以上,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并且要能够达到基本会说会听的水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及应用,并要通过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以及以上考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字化印刷技术运用中的基本技能水平;要求学生掌握图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要对整个印刷流程非常熟悉;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能够自主创新和书写相关论文等。能力结构包括要求学生具有基本色彩图形处理能力、文字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等;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技术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印刷工艺方案设计和创新能力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检验印刷材料质量以及印刷品质量的检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印刷市场营销能力等。在职业证书要求上,主要是针对电子图像处理工和制版工,两者都需要持证上岗。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校制定全新课程体系的原委,要让学生重视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2加大知识结构调整力度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知识结构是由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是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的知识模块,从目前市场发展需求和前景来看,应该针对学生在印刷色彩、设计以及操作水平上进行大力调整,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另外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不断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指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得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最大优势。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学校应该多安排和组织实践课程,比如说与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企业给本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培养计划,目前一般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2.4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学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订单式、实训式、基地式,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5加强师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