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基地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8 09:53: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教育基地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教育基地培训

篇(1)

1.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在各种生产环境中,安全始终有三个必备的要素:人、机和环境,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对安全工作影响最大就是人,人可以促进单位的发展,对安全生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如何让人在生产过程始终保持安全行为,就成为一个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安全教育培训无可争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地勘单位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生产领域不断多元化,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由原来的统一管理到现在专门出台《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也由原来的只针对地质勘查生产安全发展到针对多个领域多个岗位的生产安全,正在向着不断完善的好方向发展,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2.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仍然有部分单位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导致安全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职工安全意识得不到提高,进而不能确保安全生产。

2.1部分地勘单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

地勘单位大部分职工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于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对于自己工作领域的学习培训能够自觉学习,但是对于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却缺乏必要的重视,认为安全教育培训是浪费时间,参与的安全教育培训仅限于参与,没有真正记在心里,导致培训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2.2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影响力。

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一般是组织召开培训会,集中培训,或者在工作现场,部分现场培训,或者外送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总体来说还是以传统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2.3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多而杂,效果不佳。

地勘单位随着不断发展,涉及的生产领域不断增多,覆盖地质勘查、地质钻探、工程勘察、物化探、测量、试验测试、多种经营等多种生产领域。每个生产领域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各有不同,因此部分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虽多,但是杂乱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差。

2.4部分地勘单位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

效益和安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部分地勘单位仍然处理不好这种关系,重效益,轻安全,一味追求发展,追求利润,对于安全工作缺乏重视,虽然建立有相关安全制度,但仅仅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导致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使单位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基本的安全教育,安全素质无法提高。

二、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相关分析

1.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指出,安全培训的目的是: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安全教育培训就是要让广大干部职工熟悉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防范知识,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素质。从根本来说,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了保护职工自身,与职工的切实利益紧密相连。

2.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

安全教育培训有很多种方式: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培训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现场会等等,方法有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宣传展示法、影像观摩法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不断多元化,人与人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微博、微信、安全电子化系统的兴起为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地勘单位应与时俱进,不局限于以前单一的讲授法,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方式,争取达到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3.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针对本单位岗位特点,涵盖思想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典型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促使职工不断认识和掌握本岗位的不安全因素和伤亡事故规律,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4.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地勘单位应当按照地址勘察项目或者工程总费用的2%提取或安排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其使用范围包括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支出。地勘单位领导干部应转变自身观念,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

三、对策与建议

1.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引导,提升地勘单位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地勘单位应借着依法治国的东风,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促使领导干部和职工承担起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和义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扩大影响力。

地勘单位应不局限于集中讲授或者单独培训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比如电脑、手机、电子宣传栏等,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宣传展示法、影像观摩法交叉使用的原则,让广大干部职工能够接受到动态的安全教育,不断扩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影响力,使之深入人心。

3.针对地勘单位各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根据对象不同、岗位不同,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深度有所不同,要有实用性、针对性、重点性,不仅仅是培训岗位安全知识,还要涵盖职工的思想认识、情绪变化控制等内容,要能切合职工自身实际,引起职工的重视和关注。地勘单位应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要注重实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90-02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办学条件不断充实,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生产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科研创新、社会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已经为实践教学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实训资源日益开放、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进入实训基地的人员数量增多与人员流动性增大,实训场地的相对紧张,使得实训基地的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实训基地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实训基地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特点

(1)实训基地功能齐全,拥有大批贵重仪器设备,开展生产性实训,融教学做一体化,设备类型复杂,场地面积大、分散,部分与办公、教室混合,管理难度增大。

(2)承担着科研和社会服务,服务范围区域社会化,外来人员增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

(3)实训基地设备专业性强,与行业企业发展同步,对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型设备安全要求高,操作规程要求严格,部分设备属于特种设备,需持有上岗操作证。

2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1)高职院校整体安全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安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更加社会化与市场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边界趋于模糊,校园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小社会。大量的校外不同职业人群与高职院校师生一起在高职院校内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学校周边社会闲散人员也较以前明显增多,带来的高职院校安全问题更加多样与复杂。各类违法犯罪在校园也时有发生,再加上校园安全立法工作滞后于学校的安全需求,在学校整体环境上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落实有待加强,实训基地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严不细的问题。随着实训基地对外开放,短期和外来人员到实训基地工作情况增多,但相应的管理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尤其是安全技术监控措施不得力。

(3)实训基地人员及实训指导教师安全意识淡漠,相当一部分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对设备的安全性能了解不够深入,操作水平不高,普遍存在重科研,轻安全的思想,存有为安全工作是没产出的观念;存在着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了,在安全方面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对学生及培训人员安全教育缺失。

3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校长是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重点统筹抓好实训基地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建立在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分工负责制:由实训中心主任具体安排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工作;各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实训基地的安全事务;实训基地安全员专职负责实训基地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排查安全漏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实训基地安全工作日记和安全事件记录,并归档备查;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训教学安全、学生安全教育负责。由此建立校长―主管副校长―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基地主任―实训基地安全员―实训指导教师―学生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制,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加强责任心,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为了更好的统一管理,防止安全决策政出多门,遇到问题相互扯皮的弊端,应建立由专职管理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组织实施,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实训基地、实训教师各司其职的多级管理体系。制定本校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检查监督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对本校实训基地的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考评,组织开展实训基地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受理本校实训基地安全事件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训基地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以此做到统筹安排,统一管理。

3.2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

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特点,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健全本校各类实训基地的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了章法,实训基地管理就有了依据,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能落在实处。具体来说,可制定《实训基地安全员制度》《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办法》《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与《学生实训守则》等各种制度,并张贴上墙,还要措施到位,为全校实训基地配发各种记录本,如:《实训基地管理员工作日志》《实训基地教师工作日志》与《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等。通过这些日志,了解实训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严、细、实”,即“严”字当头,“细”处着手,求真务“实”。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承担着生产技术实训教学与科研的功能,实训的类别及项目多,实训条件复杂,而且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再者实训基地里面存放着大批贵重的仪器设备,因此应建立健全并落实实训基地人员准入制度。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合格后方持证上岗,对有特殊资格要求的岗位,必须配备符合相应上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实训基地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必须先经过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熟悉实训基地设备的操作规程。

建立实训基地安全员制度,指定工作认真负责、熟知实训基地安全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专职人员担任所在实训基地的安全员,负责本实训基地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为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引入适合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对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使用、待遇、工作量计算、培训、晋升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个人考核评价内容。对工作表现突出安全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未按规定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给予通报批评。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实训基地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安全员的业务水平,优化实训基地安全员队伍。

实训基地安全问题无小事,既要在日常的建设与管理中防患于未然,又要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训基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重视,拿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实训基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3.3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

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是保证实训基地设备及人员安全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强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与维护,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检测,确保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完好有效、实训基地仪器设备运行环境安全良好。加大实训基地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设施投入机制,把安全工作的经费当作正常支出科目,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在实训基地新建、扩建、改造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为前提,按不同类型实训基地的特点,充分考虑其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放及实训基地电气设备等设施的标准化与规范性。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实训基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高实训基地安全管理的水平。在实训基地的新建、扩建与改建的同时,安装现代化的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与红外报警系统等先进设备,有中心控制室实时监控各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3.4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安全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机制

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气氛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与增强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学校组织安全员与实训指导教师安全业务培训与演练;实训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情况,将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向学生宣讲安全守则、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安全规范和操作技能,才能开展实训项目操作,并在实训过程中全过程监督指导,建立实训安全教师负责制,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同时,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在实训场所张贴各种安全标语、安全操作规程,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安全文化氛围,使校园安全文化不仅让师生接受安全教育,也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与熏陶,提高安全素养。

4 结语

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管理机构的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关系到高职院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确保学生完成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站在社会和校园稳定的高度,制定相关制度,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实训基地安保措施的投入,并落实到实处,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一方平安。

参考文献

[1] 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70-173.

篇(3)

营造安全教育浓厚氛围

伴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常州市面临的建筑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常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多种手段,为全市的建筑安全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建机制

近年来,常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强化用人单位安全施工主体责任和岗前培训教育制度。为了狠抓关键对象的安全生产教育,常州市建立了安全生产教育机制: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抓好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抓好“三类人员”(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搞活动

为更好地在全市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常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多管齐下,注重搞好建筑安全教育活动。

推出“春风行动”“迅雷行动”“暖冬行动”等系列活动,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实行网上和手机短信告知,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动态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和暂停承接任务。

为进一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和有关人员全面了解、准确掌握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DGJ32/J55-201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范》的内容,引导和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用新标准指导施工现场实际工作,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常州市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在全市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提高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意识,加强了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对建筑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树典型

在建筑安全教育工作中,协会深入建筑企业一线,及时挖掘、提炼、总结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培育典型,推广典型。协会定期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到相关企业工地进行观摩、学习,如: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经纬大厦”、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上书房”“月星环球商业中心”等。

通过协会的引导,转变了建筑企业的安全观念,并使它们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推动安全教育扎根企业

为更好地协助企业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协会发挥了专业性、技术性优势,开展了有重点、有针对性、分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

建立教育宣传阵地

协会通过网站、报刊等媒介,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使建筑安全深入人心。协会着手创办了会刊《常州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免费向企业发放,通过会刊及时传达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关注并传播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最新动态,宣传和展示常州市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常州市通过阵地的教育宣传,提高了全市建筑业从业者的安全意识。

成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协会专门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安全的培训班,以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整体素质。2012年,协会举办了“建筑施工模板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培训”“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单位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宣贯培训”等多期专业培训班和知识讲座。

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为降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与损失,常州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专门制定了实施办法,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主体、责任范围、保险费率、赔偿标准等作出明确规范,规定保险费由建筑施工企业支付,并计入工程造价。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已经在建筑工地深入人心。

在协会的引导下,常州市保险公司专门成立了“建设工程平安专项基金”,为常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提供了物质保障,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险公司利用“建设工程平安专项基金”,相继开展了“保安全、促建设、送温暖”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为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组织了外来务工人员电影招待会、高温送慰问等活动;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配合常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了“春风、迅雷、暖冬”等活动;为丰富企业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工地现场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以洽谈会、联谊会、安全知识讲座、警示教育片展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为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门制作了“安全荧光背心”,使建筑工地安全员均统一着装上岗;为树立典型,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编制了《新市民张小刚》纪录片,发放到各施工企业,并组织巡回播放,寓教于乐。常州市通过发挥“建筑工程平安专项基金”的物质堡垒作用,让安全生产意识在建筑企业中开花结果。

通过10多年的辛勤培育和不断创新,常州市“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承保建设规模增加2.5倍,保费增加2.15倍。承保企业工伤死亡率下降37%,受伤人数下降10.72%,死亡赔付增幅为10%,受伤赔付增幅为23%。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常州市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下降,伤亡人员得到的赔付标准在提高;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压力和风险在降低,承保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提高;从而形成了多赢局面的两低两高的“常州模式”。

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近年来,在开展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协会还不断创新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提升建筑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水平。

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

在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和常州市安全监管局的指导下,在当地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协会借助常州市安全监管局的综合培训中心,在安全警示馆内建立了建筑安全教育与实训基地。基地内场景以“图、文、物并茂”的形式,针对建筑业劳务人员安全教育的需求,设置了事故警示篇、安全法规篇、安全管理篇、安全标准化篇、安全知识篇、应急救援篇、影视教育厅共7个功能区域。通过图板、灯箱、实物、影视、3D影像等方式,汇集了各类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血淋淋、触目惊心的图片及影像资料,结合实景模拟,通过各种虚拟现实及场景搭建的方法,将建筑业安全生产的场景进行真实再现,具有科普性、仿真性、交互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使受训者或参观者通过模拟互动学习来感受和体验各种安全知识,把以前的灌输式教育变为生动形象的互动教育方式,提高了教育培训的效果。

如今,该馆已成为常州市建筑领域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宣传的一个平台,馆方定期、定点组织建筑领域各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及作业施工人员等参观学习,为进一步提升建筑领域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篇(4)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①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对“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安全意识提高就是经济效益”认识深度不够;②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1],存在管理松懈、要求不严、督导考核不到位、工作开展不扎实现象;③基层单位领导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配合不够密切;④部分职工自身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从内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2)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制度涉及的具体条款、要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或未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如:做不到文件规定的脱产培训;不能按要求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或即使召开也多是流于形式;按照安全培训要求需教考分离的,实际流于形式等。(3)实操基地不完善。缺少实操基地,很多工种不能进行实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影响培训效果。(4)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教师教案更新不及时,敷衍应付[3],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论什么工种,培训内容都是统一内容[4]。

2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提升的对策

(1)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之路。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为此,在每期安全教育培训开班之初,做好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立合理的专业课程、培训流程、年度计划内需培训人员和教师队伍安排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各项培训政策得以落实的组织基础。(2)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基础保证。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5],目前各矿井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方面已基本健全,体系也基本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的诸如制度仅以文件下发后,未组织有效学习、考核或未采取较为透明的如悬挂牌板、组织宣传、明确各项流程等方式贯彻落实或制度、体系更新不及时,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等问题。因此,不断梳理、完善现行制度,明确职责,及时更新体系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3)创新授课、加强实操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必然举措。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照本宣科”等的授课方式[6],已不能满足当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而“PPT+投影”的授课方式,易存在课件内容缺乏新意、动态体现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实操方面:缺乏长期性场地、实践和可操作性的设备及组织人员、政策性鼓励等因素,致使部分实操练习难以实现也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创新采用“案例+动画演示+制度解读+趣味讲解”和充分的代入或引入互动式的授课方式[7],配合合理的实操练习、实操比赛等组织活动,是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必备举措。(4)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有力保障。措施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督促、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引进工程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8],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督查考核单项,明确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与职工收入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强化思想理念与职业操守责任制,明确管理过程侧重点、及时兑现各项奖惩,将是保证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力保障。

3建议

(1)坚定领导、强化协调、积极引导。管理者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9],因此,矿井的培训工作要首先有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例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现好的单位或学员表扬奖励,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者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负责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另外,培训教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1011],让学员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严把教案审核,积极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由于每期培训的对象、工种都不一样,负责培训单位要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提前了解当期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并要求当期培训教案提前报送负责培训单位审核,确保教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新颖、切合实际。(3)认真开展教学评比,加强后期跟踪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当期培训结束组织参培员工对授课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评定为优秀的授课老师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当期培训学员,通过每周基层单位学习会结合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检验培训效果。(4)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上,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12]。同时,在做好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分系统、分专业组织对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检员等与安全质量密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5)

下午4时,随着“嘭”的一声响,从铁山中小学安全教育基地一幢房屋内冒出黄色浓烟,数十名正在里面上课的学生顿时被困在浓烟当中。数分钟后,从楼下又突然燃起大火。情况危急,被困浓烟中的学生依序从教室排队而下,很快撤出灾害地点。十分钟后,几名仍被困在教室中的学生在随后赶到的消防官兵的帮助下,通过逃生垫和安全绳安全逃出。 “这种演练已经有三四次了,以前很怕看到,但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铁山中学初一学生张政说,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被安排到这个安全生产教育基地实践过多回,除了消防逃生,他们还演练过地震逃生自救。

据该基地的主任邓润兵介绍,这个基地2004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占地36亩,是由新罗区18家相关单位共同设立的社会实践场所,开设有交通、消防、防空等12个宣传展厅,每年约有新罗城区22所中小学13000名学生到该场所进行学习、实践或短期集训。

记者了解到,铁山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基地是新罗区专门设置的针对新罗区中小学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该教育基地设置了12个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宣传教育展示厅,通过教师讲解、图片说明、应急演练等方式向广大中小学生灌输日常安全生产常识、消防安全常识、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现场自救互救以及紧急避险常识,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火灾消防、紧急避险等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输送遵章守纪的合格人才。

篇(6)

二、当前企业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安全教育形式僵化。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程为生产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安全组织和技术保障。安全规程具有约束行为的性质,难免枯燥乏味,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不注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只是一味地下发各类学习文件,就会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陷入僵化。随着时间的积累,员工会从思想上由主动学习退化为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就背离了传播安全理念的初衷。因此,如何让安全规章文件宣贯、事故通报的学习形式不再单一,员工安全素质通过灵活的安全教育能够得到相应提高,安全条例能够正确地应用到生产工作中举一反三,是企业安全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安全教育指向不明。当前电力企业检验安全教育质量的方法主要是填写答卷,虽然此举是考察员工安全知识储备是否符合工作要求的有效方法,但填写答卷只能反映出员工对书本知识的熟悉程度,而不能体现对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教授员工安全知识,另一方面是增强员工安全技能和制度执行力。如何使员工通过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渗透到每项工作中,以何种形式在教育效果上求实,是安全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安全教育对象不清。安全教育应与企业人员结构组成相适应。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员工的构成日趋多样化、年轻化,全民职工和劳务派遣职工并存。青年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老一辈职工有较大差异,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反映到工作中的表现是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较差,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亟待提高;劳务派遣职工的特点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应充分考虑人的思想意识、业务素质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全员安全培训的同时,也应针对人员结构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工作,基于上述问题,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将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1.营造从上至下的安全氛围,培养安全意识牢固的员工

大兴供电公司以激励员工发掘自我教育的潜力为目标,在每周定期举行的安全日活动上,员工针对违章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研究违章原因并提出预防违章的方法。如公司变电工区员工站上讲台对重大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讲解,并结合检修、试验等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在图板上画图讲解工作中的危险点;围绕本职工作讲述容易在身边发生的违章操作,并以提问回答的互动模式,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事故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员工不再将自己置身于听众角色,而是站在讲台上宣讲,促使员工认真看待违章行为,对照查找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找差距,特别是在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方面找差距,构筑起员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安全协作环境。如果引导得当、组织得法,上述教育形式将是营造安全氛围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同时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征文、问题征答、警句征集等活动,员工反响强烈。公司首页设置专题板块,专人执笔负责,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实际的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将安全传播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2.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培养安全知识扎实的员工

为保障安全教育效果,首先应根据企业人事组织安排,分阶段、分层次的制定出年度计划和实施细则。既要统筹安排如安全大讲堂、安全规程考试等全员性质的安全活动,又要有符合实际专业特点的专项安全培训。既要有共性的教育内容,又要有分层次、分工作、因人而异的教育重点,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要求。其次进一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在作业中正确履行安全责任,熟练使用安全工器具,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己的安全能力,避免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人为安全隐患。为锻炼员工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能力,公司建有实训基地,基地内设有高低压配电设备实操教室、10千伏配电线路及电缆架设训练场地等教学设施,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基地设施能够适应公司涉及业务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员工培养安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篇(7)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主流理念———“主动安全”教育

从各国学校安全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国都根据本国实际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教育策略,但有着显著的共同点,大家都秉持了近似的学校安全教育理念———“主动安全”教育理念。“主动安全”教育理念核心是突出强调培养人的主动性,强调人的主动性在安全防范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一种不良倾向逐渐引起了各国安全专家和教育者的关注,就是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防护设施来保护自己。汽车安全就是个比较明显的例子,人们越来越迷信汽车厂家的安全技术宣传,诸如碰撞星级、安全气囊、ESP 系统等,认为依靠这些安全设计,驾驶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正是这种错误观念才埋下灾难的种子,很多车祸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者主动安全意识的降低和缺失。安全专家和教育者都认为,技术防范始终是一种辅助,是低级防范策略,它只有与人的主动性防范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发挥人防范的主动性才是高级防范策略。学校安全教育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它建立了和发展了人的防范主动性。“主动安全”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其一,着重培养人的主动安全意识和主动安全行为习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方面教育实践,这是“主动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英国的小学生守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十条内容虽然不多,但几乎全部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且非常具体,通俗易懂,例如“……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安全教育(有学者也认为是“生命教育”)可以说是英国人受到的全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开端。其二,积极运用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以人为本且不断改进。随着安全防范技术的进步,技术手段既成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辅助。法国在学校中推行了校园安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细致,且系统和数据库不断升级。监测系统及其监测评估结果,既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教师、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教材,可以将教育培训活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日本还专门开发了保护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带 GPS 定位功能的安全报警器、手机、隐蔽的发射装置等。教师和家长经常辅导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辅导的过程就是有效的安全教育过程。其三,制定具体可行的法规、制度、标准等,保障安全教育及成果的落实。美国是依法保障安全教育的典型,奥巴马政府延续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BL)关于学校安全的年度公告制度,要求各学区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详细统计,并公布结果。该法规定,各州必须对“长期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作出说明和认定,保证学生的知情权。这与法国的校园安全监测系统的作用是相似的,而且上升到法律保障的水平。美国学校都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对来访接待和学生外出都严格审查和登记。这对学生是很具体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服从学校的管理制度自己才是安全的,服从管理也是有利于自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我国学校安全教育需要改进和创新

我国学校安全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学校安全教育实践、安全防范技术、相关法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国家教育部 2006、2007 年还先后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但是,与世界学校安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主流比较,我们仍存在差距。比较突出的不足是,我们的学校安全教育理念还没有跟上“主动安全”理念的主流,安全教育实践没有充分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重点,大多还停留在“应急”的层面,有些初步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教育实践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改进和大胆创新。首先,法规制定方面。我们的法规条文相对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以教育部令的身份下发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其第五章安全教育的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这值得商榷,消防安全教育是必须做好的,而且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技能训练,没有条件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做好。第四十二条“……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这要求太低,一个学期(半年)1~2 次,这很容易使演练流于形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安全教育讲的相对更具体可行,但《纲要》又没有法律效力,只能靠学校自觉,实际没有保障。这种状况显然需要改进。笔者认为,需要在国家法定课程中明确纳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保障课时,严格考核,可以和“品德课”“、体育课”结合。各地政府还要明令增加学校安全演练的内容和频次,并监督落实和考核。其次,教育实践方面。目前我们的学校能落实的安全教育比较不足,多数都是“应急”或“应季”的提醒式告诫,如寒暑假前,学校发给家长一些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溺水等告诫通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教育实践。笔者建议,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其一,要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建议设置专职负责安全管理教育的学校负责人,专门指定公安、消防等专业安防人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协调指导人,而且这些人员任期 4~5年,其工作情况纳入本人业绩考核。其二,统一编写具有专业水准的、符合“主动安全”理念的、适合各地实际需要的安全教育计划和教材,由品德课、体育课教师分别负责知识和技能教学,期末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操行档案。安全教育教学情况也纳入学校工作考核指标,并加大其权重。其三,加强学生安防演练,规定每月都要安排学生不同专题的安防演练,各地政府要明确要求社会有关单位给予演练大力支持,并监督年度演练计划、演练过程和演练效果。再次,安全技术辅助方面,要加大投入,强化支持系统建设。笔者认为,加大投入不要只想到为学校添置安防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支持下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安防学习和实训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在社会各部门发挥优势、密切合作下建立起来,可以在国家安全、国防、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和开放各种资源,建设多种安全教育专业学习和实训基地(国防基地、消防基地、交通基地、防疫基地、环保基地等),并逐步形成相互配合的安全技术支持网络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技术支持。

作者:李强

篇(8)

炼化企业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分析

一方面炼化企业在繁重的生产任务压力下,视承包商方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为“额外负担”,从心理上不愿意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即使组织,也是以应付和走形式为主,培训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差,存在“短视”现象。另一方面,承包商以利益为中心,不愿意将资金和时间投入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内部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对甲方要求的培训也是被动接受。

一方面,企业对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虽然有的企业建立了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但主要限于基本的入厂(场)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没有明确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环节,没有将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承包商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承包商本身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不健全。承包商未建立或者建立了粗放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不系统,没有形成闭环管理,执行不严,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从炼化企业承包商方引发的各类事故原因分析中不难发现,承包商方施工作业人员既缺乏炼化专业基本知识,也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也缺乏危害识别和自我防护与救护能力,一些作业人员的“低老坏”与“三违”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致成为习惯。

师资方面,一是专职教师缺少生产实际知识,知识结构与生产现场实际脱节。二是兼职教师缺乏培训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与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硬件设施方面,各炼化企业均设有主要工种的培训基地,却没有专门的安全培训基地;安全培训教室无法满足培训需求;针对现场的实物教具、多媒体教学器材以及仿真教学器材相对缺乏;有限的资源也不愿向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开放。

实践中,大部分承包商的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安全知识与能力欠缺,或达不到炼化企业要求,在知识更新和安全技能培训上也不能与企业同步,或者不进行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时间短、内容粗,流于形式,直接影响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也影响着企业安全业绩。

炼化企业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对策

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和承包商两方面。以承包商为主体,建立HSE体系,强化内部培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是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承包商临时性、被动性和功利性,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建立以甲方为主导的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就成为当前炼化企业的必然选择。

炼化企业首先应健全内部员工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使员工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员工随时随地对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和培训。其次,建立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明确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方式、实施程序和要求。第三,推行承包商人员实名制培训和“准入制”,从入厂前的安全培训入手,把好进口关。最后,企业要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其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此作为入网和签订合同的必要条件。定期对承包商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审核,促进承包商的自主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素质的不断提高。

承包商方的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可分为五级。一级(企业级)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短期进入生产区的应急抢修、技术服务、供货等承包商方的人员。主要包括炼化企业概况、生产特点、存在的风险、安全防范措施、禁入区域、应急及注意事项等。可以在厂前安全教育培训室播放安全教育片,培训后填写《入厂(场)安全教育卡》,经主要陪同人员签字确认,发放准入证,穿戴统一的劳动防护入厂。二级(分厂级)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需长期(一周以上)进入生产区的工程建设和检维修施工等承包商方的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属地单位概况及生产特点、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企业相关安全要求、危险作业安全知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应急响应及逃生知识、典型事故案例等。二级安全教育培训可由分厂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承担,以满足承包商方人员的大量进厂需求。实施步骤是由承包商申请,主管部门组织不少于8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办理临时入厂(场)证,着统一的劳保后方可进入(厂)生产区。三级(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需要进入装置现场进行施工作业等相关活动的承包商人员。主要内容包括属地装置基本情况、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主要有害物质特性及防护要点、特种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能量隔离和作业许可制度、应急响应及逃生知识、属地典型事故案例等。由承包商提出进入属地装置申请,属地进行规定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并进行安全承诺签字,取得作业许可证后方能进入生产现场。四级(作业前)安全教育培训主要适用于进行施工作业的承包商和技术服务等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侧重于现场安全交底。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项目名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容器、设备、管线、介质,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能量隔离状况,施工风险等级,工器具、防护用具配备情况,应急响应及逃生知识,相关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作业前自检方式方法等。一般采用“作业计划书”、施工作业计划书讨论会、作业前安全交底会等方式进行。由生产装置和承包商双方参与,进行细致交底与沟通,使承包商方的人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从而实现施工作业安全受控。五级(作业过程)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稽查与沟通,主要适用于进行施工作业的承包商和技术服务等人员,侧重于现场安全隐患的根除。监督人员、项目负责人、监护人等在作业现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等隐患,及时予以制止和排除。现场稽查应采用杜邦“安全稽查六步法”,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首先安全地制止作业,耐心沟通交流,获得当事人安全承诺,待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对于问题多、情节严重的承包商方的人员或单位,必须全面停止作业,重新组织三级及以下安全教育培训。

承包商方的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知识更新应与企业同步,其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监护人应取得甲方要求的相应资质。同时针对性的强化“目视化”管理、作业许可系统应用、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能量隔离、危险作业标准、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采用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统一的HSE培训标准,减小差距,消除短板。

根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关于安全教育室建设的相关要求》,企业应建立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室,并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安全教育培训室原则上要满足企业作业高峰期人员进场需求,配置桌椅、多媒体教学器材、必要的防护器具等,墙面悬挂企业平面图、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危险特性的展板、典型事故案例挂图,增强安全教育氛围。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果。选拔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教师,如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国家注册HSE审核员资格证或国家安全评价师资格证,同时取得培训师资格证,擅长设计、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教学方式与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兼职培训师开展培训方法、培训技巧、培训管理流程等内容的强化培训,提升兼职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业绩持续提升

篇(9)

消防教育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但要上好这门课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消防知识教育水平,我校多次派人到张家港、南京、苏州等实践基地去学习他们的消防安全教育,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学习了各基地的“三防”知识基础理论(如张家港的防火、防毒、防震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生存教育)和教学指导、防灾救灾、自救互救知识及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并组织了以“生存”为主题的教育经验交流会。

多次的学习与教育经验交流,使我转变了以前学生被动地听,根本没有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中来。学生收集资料、交流消防事故案例的过程就是掌握安全知识的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火灾模拟演练的过程就是形成生存本领的过程;学生在灭火器使用区体验灭火器的使用,就是掌握生存技巧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内化珍爱生命的价值观。比如,学生在演练中体现出的积极主动的意识、镇定自若的神情、互助合作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等,都超乎想象,令人赞叹不已。

二、加强消防课堂教学,编写一套适合的教材

课堂教学是消防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加拿大1999年就开始实施一项名为“学生与消防教育”的计划,从幼儿园到八年级开设消防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火灾及其后果的认识。现在,我国有许多学校没有消防安全教育的计划,更没有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大纲,没有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没有课时保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让消防安全也步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必修课,并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口味”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使广大学生学会用消防知识抵御火灾的伤害。

课堂教育要有好的教材。有关部门能否从实际出发,编写一套适合于中小学生的消防教育培训教材,尽快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大纲,对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形成系统、规范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体制,形成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权威教材和适合各年龄段特点的消防读本,使教材形成专业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从而使学校都能按要求主动地、独立地、持久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三、亲身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根据学生的好动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此,学校可以选择性地配备如逃生体验装置、厨房火灾演示体验装置、模拟电气线路火灾演示设施、模拟灭火器演示装置、模拟火灾报警等消防体验设施,让学生参与到“实战体验”中,使其不仅学习消防安全的理论知识,并且还不断提高灭火和逃生技能,使之成为消防安全的参与者。

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一次次惨痛的消防事故告诫我们,火灾猛如虎,尤其是灾后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消防安全宣传的重要性,要充分认清学校是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最好的阵地、学生是最好的宣传教育对象,消防安全教育从学生抓起,继而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到大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社会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保消防教育、教学效能

在实施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过程中,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因此,上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模拟体验、讨论畅谈、竞赛、表演、宣传等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我借助其好动性,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组织学生演练报火警;其次,借助其好奇性,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校园中模拟火灾现场,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新颖的逃生体验;其三,借助学生的好强性,采用任务驱动法、评价激励法,给每组学生设置任务,通过小组竞争,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最后,借助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来学习灭火的方法,灭火器的使用。只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深小学生对消防知识的理解,把理论知识变为直观易懂,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效能。

五、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日常的公共安全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用巨大。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创新公共安全教育机制,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我国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当前我国治理公共安全问题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在加速进行,这一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公共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事实也的确如此,现阶段,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大量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由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民众健康,食品药品卫生事件不断曝光,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社会安全形势严峻。各种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以自然灾害为例,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的频度和造成的损失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复杂的高风险社会。

面对因公共安全问题引发的高风险,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其意义在于: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预防事故灾害的发生。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从而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灾害的发生。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因公共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一方面,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增强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使被救援人员运用良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积极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应急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应急管理的成效依赖于多种力量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应急部门、各种救援力量、其他参与者和被救援群体各自的专项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意识和技能,提高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通过教育,可以转变人们关于公共安全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为公共安全管理步入良性轨道奠定基础。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公共安全的研究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扩充研究机构,可以壮大公共安全的研究队伍,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公共安全的技术水平。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各种灾难发生的数据统计和公众在灾难产生及救援中的表现来看,我国公共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立法不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公共安全应对的法律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却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统一立法,教育法规中对公共安全教育没有作出相应规定,而其他法规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对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的立法体系尚未形成。

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筹措的相关规定,资金投入不足是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奖惩激励机制的缺失不能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积极性,而监督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公共安全教育只停留在简单的低水平上。

教育体系不完善,覆盖不全。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系统。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形成针对各种层次和对象的完善的体系。一是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和大学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专业生产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欠缺,尤其针对农民工的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三是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特别是对农民、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及其他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群体的公共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

教育资源缺乏。从事公共安全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少;教材类型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尤其缺乏通俗易懂的普适性教材;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展馆不多;在专业设置上,我国高等教育中涉及安全的专业设置主要是技术和工程方面,没有公共安全教育的专业;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研究成果少、层次不高;在社会资源方面,由于我国的保安公司主要由公安机关独家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共安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得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资源匮乏。

教育方式手段落后。现在的公共安全教育很多还是以知识介绍为主,照本宣科,缺乏体验性、情景性的教学活动,更缺乏相关的实战演练。

非制度化。由于缺乏相关的硬性规定和监督评价机制,我国的公共安全教育呈现出一种事后性、应景性、补救性的非制度化状态。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滞后的结果就是公众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使得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难度增大,安全问题发生时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问题的治理要做到监管、救援与教育协调发展,而教育更是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完善立法体系。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应对都需要法律作支撑,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公共安全教育法规,统一对公共安全教育的主体、原则、内容、职责、标准、保障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这个法规统领之下,再完善其他专项法规中的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规定,形成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法规体系,为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奠定法律基础。

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公共安全教育应该纳入国家教育培训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在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资助或参与公共安全教育,拓宽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来源。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以中小学为主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统筹安排,从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监督和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机制,确保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二是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社会教育体系。应当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形式。三是要建立健全以行业为主的专业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消防、交通、卫生、化工、矿业、建筑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教育体系,特别要注重加强这些行业中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四是要建立以突发事件应对为主的应急管理安全教育体系。要加强政府应急管理、预报预防、救灾救援等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指挥调度、组织调动、预测预报、抢险救援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志愿者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救援救助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化。一是要发挥媒体的作用,确定媒体在公共安全教育的职责任务,对媒体参与公共安全教育宣传作出硬性规定。二是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群众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教育。三是要积极发挥安全防范企业在公共安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它们在搞好安全服务的同时注重公共安全教育的普及。四是要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校园等活动。

加强和整合教育资源。一是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公共安全及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建立相关的教育基地和展馆,拓展教育平台。四是积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化。五是编写、制作和开发相关的教材、宣传资料、软件等等。六是整合现有公共安全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

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多采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少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特别要注重加强演练,提高教育的实战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 医学影像发展史 下一篇: 工程监理项目概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