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2 08:50: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儿科护理安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儿科护理安全

篇(1)

①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实践表明,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在护理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倘若能够良好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这两者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患纠纷的产生[3]。有效沟通的概念是,双方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同时影响对方,二者的意见相同,缩短了心灵之间的差距。医护人员要以主动地语气和患儿或者是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的安慰他们,并且要主动帮助、关心以及体贴患儿以及患儿家长[4]。在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目标,组织较为简洁和清晰的语言,重视每一个细节,注意倾听反馈和非语言暗示。

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医院要对护理人员不定期进行实操性强以及高指导性的培训工作。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有效的沟通,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状态,意识到护理人言和患儿良好沟通十分重要的,要大力促进患儿的康复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加对患儿的了解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护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5]。加强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要求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对患者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医院还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反复研究琢磨相关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社会人群或者是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应当履行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及工作职责做出的书面规定,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与严格执行的规则。包括输血查对制度列为10项关键制度、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以及质量监控制度等等,要坚持学习一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本身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活动。

篇(2)

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

篇(3)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91例,男10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4±1.3)岁。所有患儿均患有儿科常见病,并无特殊性疾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这些患儿进行治疗。

1.2方法

以本组患儿的具体评定为根据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跟踪检查所有患儿的护理情况,记录下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最后汇总并且分析这些护理问题,从而将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确定下来。

2结果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较差的法律意识以及护患沟通问题。其中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导致的护理安全问题共计有62例,大约占到了31.0%的比例,护理人员技术因素共计有40例,占到了20.0%的比例,护理人员较差的法律意识共计有30例,占到了15.0%的比例,护患沟通问题因素共计有24例,占到了12.0%的比例,患儿及其家属因素共计有23例,占到了11.5%的比例,其他因素共计有21例,占到了10.5%的比例。

3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影响儿童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较差的法律意识以及护患沟通问题等。因此要想有效地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就必须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①要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儿科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会对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重要作用。如果能够将护患沟通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使护患之间的心理差距得以缩短,从而对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对医患纠纷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主动的关心和帮助,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安慰,在具体的沟通过程中要将沟通的目标确定好,对沟通的细节予以充分的注意。②积极地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要让护理人员将良好护患沟通的方法和理念掌握住,并且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护患纠纷。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对护理规章制度进行反复的学习,在具体的护理工作当中要让护理人员严格地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情况的发生。③要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医院要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为根据实施弹性排班的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护理人员由于疲劳工作从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部的各科室要以本科的临床护理工作特点为根据,大力的投入中午及夜班的人力资源,这样就能够使薄弱环节的管理得以加强。与此同时,要充分的重视节假日的护理管理工作,一些值班人员在节假日期间容易放松思想,而且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还容易降低警惕性,不会去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这样就很难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最终导致很多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到病房当中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实现连续性的监控节假日的护理工作,能够让临床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性,使护理安全隐患得以有效减少。

篇(4)

1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 科室管理不完善

儿科护理安全涉及患儿住院全过程,但是,在相关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的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归其原因是由于科室内的相关管理不够完善所致。医院的护理工作对病人起着很大的恢复作用,特别是儿科,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但是,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人员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流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护理。儿童科室的管理不完善使得个别护士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安全影响因素认识模糊。

1.2 护士素质不高

儿科护理的许多纠纷或患儿家长不满、投诉等,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恶劣:由于儿科的特殊性质,护理人员每天要解决诸多患儿琐碎的问题,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精力消耗过大,导致工作情绪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对患儿粗暴对待;(2)护士一般较为年轻,甚至有护校实习生,对于护理知识尚未融会贯通,且实践时间短,实际操作方面尚不熟练,如注射时无法准确把握位置、静脉留置针处理不当等。药理知识匮乏,甚至会出现药物用量计算失误等情况;(3)缺乏责任感: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不重视,得过且过,对工作是否做好漠不关心,不注意细心检查,排除安全隐患;(4)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时态度不认真,会出现许多安全问题,如填错表格、取错药、写错记录等,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3 医院护理环境因素

儿科以其性质的特殊性,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护理病房安全预防工作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护理的环境的改善也十分必要。儿童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行为没有预见性,且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恐惧,会产生抗拒心理,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意外伤害,如滑倒、从病床坠落、磕磕碰碰等。

1.4 患者因素

护理过程是由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有待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经济能力、依从性,都会对治疗护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儿科患者较为特殊,均为婴幼儿,患儿都具有语言发育不成熟、行为没有预见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心智不健全、病情复杂多样且变化快等特点,他们无法准确表达出身体的感受,疼痛时任意哭闹,情绪差,治疗时不愿意积极配合,护理的实践过程也有困难,且极易出现意外差错。另外有家长缺乏医疗知识,对于医院规定置若罔闻,不理解护理工作,缺少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言行举止极端,容易引起纠纷,这也是护理工作的重大阻碍。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方应重视儿科护理病房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明晰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以护士长为代表,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组成儿科护理病房监察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具体安排由护士长根据情况拟定科室规章制度,且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根据情况,特殊患儿,特别管理,如流行病患儿应与普通患儿隔离,重症患儿重点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质

鉴于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都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因此,院方的培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方法有几下几种:(1)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工作不仅属于医疗范畴,更是一种服务,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认真、耐心,对待患儿应轻声细语,动作轻柔,尽量消除患儿恐惧感。对待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也应理解,耐心解释;(2)提升职业技能:护理人员应多多实践学习,熟悉操作流程、规则、药理知识等,提高职业素养,实践中才能少出差错;(3)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强化学习“三查七对”,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并准确记录患儿病情变化,交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以免患儿病情失去控制。

2.3 改善医疗环境

患儿自身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升高,院方应适当增加或定期维护、保养护理设施,检查护理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安排护理人员按时巡查,避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二次伤害,设施的健全也可使家长在陪护患儿的过程中更加便捷舒适,家长和患儿都身心愉悦 。

2.4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人员“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对患儿进行交流时应采用温柔的语气,热情的心态。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介绍与同室内的小朋友玩耍,年幼的患儿实施逗、乐以及的方式,为患儿准备玩具。积极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出院的患儿应进行电话跟踪,使患儿与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关心。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倾听患儿与家属的诉说,使得护理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对于患儿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释,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满意率。

3 小结

儿科护士只有认真落实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对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与护理常规认真执行,增强儿科病房安全护理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儿科护理的安全。儿科护士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患儿进行服务,把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给予患儿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总之,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改善影响安全的因素,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患纠纷,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姣.儿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1,12(9):3363-3364.

[2] 荆世真,崔锦美,赵兴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09-110.

篇(5)

2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以法律规范贯穿护理工作,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提高护士的自律能力,保证医疗秩序正常运行。护理服务做到周到、严谨及耐心,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素质,还须强化自身法制意识。

(2)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培训,护士长定时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工作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并进行考核,保证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对交接班、早会时间加以利用,进行护理安全提示工作,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安全提示言语,领导所有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的学习,对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分析,讨论提出护理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增强风险预防能力。

(3)控制管理好关键环节,充分评估安全隐患,强调控制护理工作当中的重点时间、人物与制度。护理人员存在结构差异,年资不超过3年的护士是儿科的重点控制对象,护士长对不具备过硬理论知识、性格不够稳定与服务意识不高的人员单独进行谈话,给予成绩肯定,指出不足之处。在工作中,提倡安全与效益就是质量,灌输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加强对保险防范意识、自身保护意识以及防患于未然意识的培养。

(4)在节假日、连班、双休日等相对薄弱的主要时段,结合工作量与技能需求,合理安排值班护士,排查不安全因素,对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安排好下一步工作。学习重点制度,规范护理工作行为,以确保满足患儿需求与安全护理。

(5)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专科业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儿科所需专业性较强,儿科护士必须要保持自信平稳的心态,处理事情沉着冷静,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取得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与配合;儿科护士要掌握各项娴熟的抢救技巧,对各项先进检查设备熟练使用,做到精益求精。对儿科新入护士安排专业技术过硬的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每周考核一次,以达到尽快提高新入护士穿刺技术的目的。

(6)对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为确保护理的安全性,护士长结合各时段儿科护理的工作量变化,可尝试性对排班方式进行改革,根据工作量动态安排值班护士人手。

篇(6)

1.2方法:对20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总结,调查并记录患儿在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照组患儿由普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试验组患儿由经防范对策加强后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防范对策如下:①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注意儿科护理中的细节,减少患儿的意外发生。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相比于正常成人的护理工作,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合理配置临床护理人员,减轻护理工作的强度可减少患儿意外。③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借助患儿家属以对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准确地对患儿病情作出判断,避免患儿意外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发生护理意外的有42例,不安全因素中护理态度不端正引起的20例,责任意识模糊17例,业务水平不精3例,工作不积极2例。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护理态度不端正,责任意识模糊,业务水平不精,工作不积极导致。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发现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为34.0%,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1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皮肤感染;

1.3.2脐部感染;

1.3.3口腔感染;

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二、护理对策

2.1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2.3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篇(8)

1.1.1护理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差,儿科护理操作难度大,护士应具有过硬的头皮针穿刺技术。否则有如下风险:①在输液时,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偏低,反复操作又会极大地增加患儿的痛苦,引起家属的不满、投诉。②危重患儿抢救技术不熟练,如对小儿洗胃、吸痰等护理操作;危重患儿抢救时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使药物不能及时输入,延误抢救,发生纠纷。

1.1.2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儿科患者疾病的常规护理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患儿病情变化快,临床判断能力差,出现异常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采取补救措施;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及项目缺失,护士责任心差,对护理记录不重视,书写不规范,涂改,对患儿病情变化没有记录,记录时间不正确;护士对患儿家属的知情告知在护理记录中缺失,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写的措施,护理工作中没做。

1.2病房管理因素

1.2.1病房设施管理因素: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如地面过滑致跌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以及触电、误服药物等意外伤害。

1.2.2病房环境安全管理因素: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差,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不同病种患儿多同住一房间;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没有严格分室收治;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发生交叉感染。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健全监督和质量控制机制。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各班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各项护理文书记录情况、医嘱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对存在的原因认真分析,科内每月进行缺陷分析或安全隐患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差错防范意识。

2.2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对护士根据年资不同,采取分层培训,熟练掌握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还要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得到全面的掌握,专科技术水平提高。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技术考核,提高护士业务素质,防止差错。加强护士职业素质培养,提高责任心,并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知识面。

2.3患儿用药安全管理。儿童用药剂量小,品种多,对剂量要求非常严格,配药的计量要精确。组织业务学习,学习新药的性能、用法、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保证用药安全。儿童年龄小,药物用量少,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可以使用输液泵、注射泵。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输液时尽量使用留置针,并对家属和患儿做好宣教。多观察注射部位,看局部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轻局部肿胀,保证用药安全。

2.4做好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室,根据病种分室收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要分开;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减少陪护人,禁止患儿串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每次至少30min;做好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病房设备管理,蓝光箱、防火栓、暖气、电插销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床档加固,以防患儿坠床;对家属做好安全宣教。

篇(9)

实习生带教问题。由于护生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熟练、不善于观察病情、不熟悉工作流程等,如果没在有经验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也很容易出现差错纠纷。本组2起是护生接瓶不熟练引起,1起是放错接瓶的位置,1起是绘错体温单引起。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社会地位较低,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本组2起由于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没有发现输液渗漏,1起出院患者没有拔掉留置针,1起蓝光灯管没有全亮未及时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引起患者家属不满,存在安全隐患。

其他。我科还担负着夜间急诊儿科预检分诊和新生儿急诊抢救的工作,预检分诊不及时、不仔细,抢救工作不到位,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及时回应呼叫铃等都存在隐患。护理人员轮换频繁,年轻人多,加上严重缺编,工作繁忙也存在着隐患。

预防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无数事实说明,思想上放松要求,工作上必然降低标准,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安全隐患,重要原因在思想意识上的不足。经常对护理人员开展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角色互换活动,唤起护理人员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感情用事。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加大质控力度。经常学习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等,制订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医嘱的查对流程、接瓶流程、特殊用药流程等,对高危因素进行监控,根据全院护长查房反馈信息和科内质控小组发现的问题,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的差错隐患情况,及时总结近期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在护士信息本和晨会反馈,制订具体整改措施,检查落实情况。

3.强化思想教育、加强法律意识。将法律教育纳入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范畴,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条例》,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护理人员要将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明确职业功能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不做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护理工作中无处不潜在着法律问题,为适应法制社会,护理人员应学法、懂法、守法。

4.加强专科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室按护理部的培训计划制订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分层进行培训考核。特别是对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的培训、考核。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56例患儿,进行比较研究,随机平均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平均(5±1.3)岁;其中男16例,女12例;住院时间4~20d,平均(12±2)d。观察组患儿年龄6个月~9岁,平均(5±1.2)岁;其中男15例,女13例;住院时间2~14d,平均(8±2)d。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在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化护理。观察组将安全管理应用到患儿的护理管理中,确保患儿在医院期间的安全。①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很多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做得不够专业,因此医院应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上岗之前接受专业的安全管理护理培训,之后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上岗,没有通过的继续接受培训。上岗后可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先带领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直到其能够胜任患儿的护理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的管理,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将患有相同病情的患儿分到一起,如果病情允许,要做到每天开窗通风2次,30min/次。患儿的床单、被罩有污染时应按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及时做好终末处理,减少感染。每个患儿的床上应加上护杆,防止患儿翻身时掉下去。患儿身边禁止摆放有危险性的东西以及药物,防止乱拿乱食,以免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护理人员要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每天下午用空气消毒机对患儿的病房进行消毒,良好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患儿健康的恢复。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我院2016年4月26日-5月26日开展为期1个月的“关爱生命、安全在手、感染防控、从手做起”活动,由院感办对全院职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洗手技能的培训,提高手卫生在院内感染防控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②加强监督管理:在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的前提下,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将护理人员平均分为4个组,把将安全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方面做得好的护理人员,提升为病区质控小组组长,每月由质控小组组长对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管理并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其护理记录、技术操作、护理情况等进行评分,指出不足,及时进行改正。值班的护理人员要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在看到患儿情绪激动、在床上乱蹦乱跳,做有危险的活动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制止,嘱咐家属安抚患儿,加强看管力度,避免患儿摔到地上。嘱咐家长在喂孩子吃饭的时候要小心,饭不能太硬,也不要太烫,患儿的消化系统比较脆弱,防止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受到损伤。③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教育对象主要是患儿的家属,因为患儿较小,对安全没有意识。要详细告诉患儿家属在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首先,家属在照顾患儿时自己也应注意卫生,在病房走廊及每个病房内均已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家长可以根据个人手卫生清洁情况使用,勤洗手消毒可以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加速患儿恢复的速度;其次,通过健康宣传教育使得家属能够更多地了解患儿的病情。在吃的方面要知道禁忌,能够清楚地知道药物的种类、用量,不要将药物放到患儿可以够到的地方,避免发生误食;最后,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向患儿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患儿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④改造医疗设施:现在很多医院洗手的地方仍然是手动开关,洗完手再去关水龙头就失去了洗手消毒的意义,因此医院应该将水龙头改成感应式或者脚踏式。因为多人多次使用肥皂,可能有交叉感染,应换成按压式洗手液。医院可以用消毒纸巾代替毛巾,因为毛巾需要多次消毒。洗手的效果由洗手的方式、洗手的次数以及洗手用具决定,隔段时间对手上的细菌种类、数量进行检查,检查洗手效果。医务人员如果洗手效果好会降低患儿的感染率。病房门前应安放消毒洗手液,医护人员在查房前后进行洗手,每接触1个患儿前后就要洗1次手。这种洗手液安放在病房门口和移动护士站、查房车上,使得医护人员更加方便地使用。⑤提高患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护理人员在对患儿检查时可以对其讲述卫生的重要性,让患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提高患儿的安全意识,不要在床上做有危险的动作,在地上走路时要小心路滑,不要打闹,不要赤脚或穿拖鞋在病房内玩耍,不要触碰有危险的东西,如刀、带针头的针管、药品等。提高患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助于护理人员的管理。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护理情况综合评分8.7分,观察组护理情况综合评分9.5分,对照组比观察组护理综合评分低(P<0.05),见表1。两组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情况:对照组矛盾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水平以及护理情况的要求逐渐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儿科的护理管理上,患儿对医护人员表达不清,而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沟通不够,常常产生不一样的意见,更甚者与护理人员大打出手,使得医护人员很难完成患儿的护理工作。将安全管理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上,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更加完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儿科的患者和其他科室的患者有很大的不同,患儿安全意识薄弱。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非常重要,如果护理人员不注意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儿科的护理人员要更加专业化,才能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云秋.安全管理用于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146-147.

上一篇: 环境卫生存在问题 下一篇: 农村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