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17: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和个人艺术创作相比,科技馆展示设计区别明显,属于独立设计门类,注重空间概念、展示陈列。在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空间、陈列是不可或缺的两大关键性基本元素。设计者必须准确把握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空间、陈列两大要素间的关系,科学处理相关问题,优化设计科技馆的空间与陈列,以使科技馆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1科技馆展示设计
在新形势下,地区科技馆展示内容较多,涉及多个方面,科学技术是展示的关键点,地域人文知识次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区科技馆内涵日渐丰富,功能也日渐增多。展示设计以“招引、传达、沟通”为主,在时空内,巧妙利用多样化艺术手法,传达各方面信息,营造“和谐、宽松”的信息传达环境氛围是展示设计的根本目的。科技馆展示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高难度工程,具有专业化、程序化等特点,涉及范围广,展示内容要具备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特征。科技馆展示设计大致分为四部分,前期工作、整体设计、深化设计与施工衔接,再将“主题、展示内容、艺术与技术”设计贯穿到整个展示设计中,但各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要注重科技馆优化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小主题大内容”等设计理念,优化传统单一的设计方法,注重主题化设计方法、非线性动态互动设计方法等,将多样化的现代体验、情感等理念巧妙融入科技馆展示设计各环节,多层次客观展示科技馆中的展品,促使科技馆展示设计符合时展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明确科技馆展示设计的核心要素、设计程序、设计主题等,科学处理科技馆展示设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将创新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优化展示设计各环节,提升科技馆品质。
2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及陈列艺术
2.1科技馆展示中的空间艺术
在空间设计之前,设计者要全面、深入了解科技馆的性质、规模等,对进行展示设计的科技馆有整体上的感知,明确科技馆空间设计要点与流程,做好科技馆空间规划工作,要具有互动性、流动性等特征,确保科技馆空间设计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要根据科技馆空间设计要点,从不同方面入手,科学地设计科技馆空间。设计者要注重艺术设计创新,要突破科技馆展示设计常规,具备以观众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坚持相关设计原则,准确把握一系列设计要素,如动线、视角等,结合观众对科技馆展示多样化需求,做好科技馆整体设计与深化设计工作,为展示陈列规范设计提供有力保障。在整体设计方面,设计者要坚持科技馆空间设计原则,结合展示设计注意事项,从科技馆展示特点、空间布局、色彩、基调等入手,科学设计科技馆空间,丰富科技馆内涵,客观呈现科技馆主题。设计者要巧妙利用空间设计手法,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科技馆平面布局图、立体布置图、空间效果图,也包括一系列表现图,比如照明效果图、色彩效果图。同时,在设计科技馆展示空间时,设计者要合理处理一系列元素,优化局部设计,使其和整体设计相融合,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对科技馆陈列、演示、互动等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设计者还要注重科技馆展示空间深化设计,要围绕整体设计理念、目的、方案、要求等,以展示空间设计重难点为媒介,深化设计科技馆展示空间构造、造型,比如展示道具与展示设施,使其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在深化设计中,设计者要准确把握科技馆展示空间设计比例,采用适宜的设计方法、设计技巧等,科学处理科技馆的展示空间细节部位,展示空间的颜色、线条等要协调,科技馆功能可以顺利呈现等,有效提高科技馆展示空间设计效果。
2.2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的陈列设计
第一,科技馆展示设计中陈列设计概述。在科技馆展示设计方面,陈列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展示陈列设计属于视觉表现手法,可以让科技馆理念、内涵、主题等成为一种可视形象,刺激观众视觉的同时,利于更好地感知科技馆内容建设以及呈现的主题。在展示陈列设计中,设计者需要从实际出发,将心理学、美学、功能学等知识巧妙应用到陈列设计各环节中,科技馆文化和展品定位要明确,借助多样化的展示技巧、手段,客观呈现各类展品特征,有效满足观众对科技馆视觉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设计者要将陈列设计、空间设计融合,以空间设计为基点,动态控制陈列设计中科技馆具体陈列密度以及高度,有效提升科技馆陈列设计层次。第二,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的陈列密度与高度设计。在新形势下,陈列密度与高度是科技馆展示陈列设计的关键点,会直接影响科技馆展示陈列设计的整体效果。设计者必须深入分析科技馆展示陈列密度与高度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制订可行的设计方案,合理控制科技馆展示陈列设计密度与高度,使其和展示空间相互作用,更好地呈现地区科技馆主题。在此过程中,科技馆展示陈列密度直接关乎展示效果,陈列密度过小,科技馆展示空间效果会受到影响,显得空旷、贫乏;陈列密度过大,参观过程中极易出现人流拥堵现象,也无法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极易产生疲劳感。在陈列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把握好科技馆内部陈列密度,陈列密度要适中,要将其动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影响科技馆整体展示设计效果。设计者要客观分析科技馆展示陈列密度影响因素,比如展品陈列高度、展示规模,明确展示陈列密度、展示空间跨度等之间的关系,控制好展示陈列密度,有效强化科技馆展示陈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展示空间时,设计者一定要综合考虑展示空间陈列密度对展示设计的整体影响,准确把握科技馆内部空间比例,确保设计的展示空间宽度、高度合理,适当扩大展示空间陈列密度范围,促使设计的展示空间、展示陈列协调统一。此外,在展示陈列设计方面,陈列高度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科技馆整体设计效果。设计者要根据科技馆展示空间的陈列密度,动态控制陈列高度、陈列密度与高度协调统一,尤其是重点陈列区域。
3结语
在新形势下,科技馆已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科学”“艺术”两大元素巧妙融合的客观呈现。在展示设计方面,设计者要准确把握未来地区科技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理念等,客观分析科技馆展示设计问题,明确展示设计重点与难点,灵活应用设计方法、设计技巧等,科学设计科技馆展示空间与陈列,促使二者协调统一,最大化地强化科技馆展示设计效果,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以此,促使设计的科技馆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文化等发展服务,促使科技馆更好地朝着多元化、主题化方向发展,充分彰显时代特色与时代主题。
参考文献:
[1]周卉.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室内展示设计中空间与陈列探讨[J].企业导报,2016(05):176-177.
[2]朱飞.混乱的“会展艺术和技术”专业——展示设计现状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6):141-144+198.
[3]化越.展示设计视觉空间中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浅析[J].大众文艺,2014(16):117.
2、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周末带孩子去博物馆,品味历史文化,感受艺术氛围,体会大自然风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看电影、演话剧、看诺展
一进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的壁画,展示着房山悠久的古老文明,而画前一部摊开的石书,则记录着现代房山科普工作的成果。整个大厅挑高的空间感给人一种宏大的气势,整体内部色调全部采用米黄色基调,让人体会着其中细细的温情。
穿过大厅,一间不大不小的“黑匣子”立即引起记者的注意,这间封闭的屋子能通过一块巨型屏幕、一整套立体声效设备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座椅,带您全方位感受另一个时空的奥妙,没错!这就是时下风行的4D影院。
这里播放的电影也十分具有科普特色,据了解,近期的影片有《灾难启示录》。火山、海啸、龙卷风、地震、恐怖冲突……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各种灾难做抗争,这些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呢?和朋友们坐在巨型荧幕前,生动逼真、呼之欲出的精彩画面和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感受就会带您零距离感受灾难的威力。
别看大自然狰狞的一面十分可怕,但大多数时候它还是挺温和的,一起播放的还有《春》《夏》《秋》《冬》系列片,让您在清新的空气和鸟语花香中感受四季变化的魅力。
王士喜介绍说,这个4D影院刚好能容下一个班级的学生,既考虑到影片效果的规模需要,又不会使资源空置,形成浪费。影片内容还会适时进行更新调整,让同学们欣赏到更多有趣的科普影视作品。
4D影院旁还有一个更大的空间——科普体验区,即开放式科普剧场。不同于其他科技馆的是,这个科普剧场不仅拥有简洁优美的舞美设计,巨大的LED屏幕配合上演丰富多彩互动十足的各类剧目,而且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王士喜说,房山科技活动中心鼓励所有热爱科普、勇于探索的同学来到科普剧场,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力。未来还可能举办各色各样的科普剧比赛,让更多同学的智慧在这里得到激荡。
别忘了,科普剧场一旁还有个小小读书角,这个布置温馨宁静的小空间可是提供了不少藏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横贯古今直通未来,赶上周末放假,带上小伙伴一起,来这里开个读书沙龙,在放松中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您还能在其中看到我们每一期的《科技生活》周刊呢。
逛罢科普剧场,迎面一个更大的展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王士喜告诉记者,这是房山科技活动中心设计的另一大亮点,短期展厅。短期展厅可不是展出完很快就会拆除的意思,而是流动展出近一段时间以来最热门的科普事件或科普知识。短期展厅弥补了普通科技馆陈列格局僵化、陈列内容陈旧的短板,它就像拼图板中空出的那一格,让所有拼图能在其中灵活运动、自由组合出新的面貌。
近期这个展厅展出的就是时下最热门的科学界盛宴——诺贝尔奖。这一次展厅汲取其中的一捧甘泉,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题,通过回廊引导的方式,让您步步深入,领略新能源、新材料的神奇魔力,感受科技带给生活的巨大改变。
神奇机器人在你手中诞生
一楼的精彩展项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别松懈,揉揉眼睛,楼上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王士喜说,房山区的科技馆之所以要取名为科技活动中心,就是把“活动”这一重要内容也纳入其中,使得这一展馆不同于普通科技馆单一的陈列展示功能,而是以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朋友参与科技、玩转科技、使每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这不,一进二楼,一间巨大的“机器人教室”便映入眼帘,在其中的机械展区陈列着各类可组装的机器人产品及完整的机器人成品,包括仿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抛射机器人、航天机器人等等,这些帅气的“装甲战士”全部都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什么是“机器人教室”?王士喜介绍说,这里并不是有酷酷的机器人老师为学生讲授课程,而是通过各种提供电子制作和可组装的产品及培训课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并且通过展示和参赛得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肯定。
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很多国家已经将机器人学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但在国内,真正能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机器人,为他们提供进行科技实验、探索科技奥秘的机器人教室却少之又少。而已有的机器人教育或多或少存在机器人产品规范不足、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商业性质明显等问题,因此提供一个权威规范的平台成为房山科技活动中心打造机器人教室的目标。
在这里,陪伴着真正的机器人做实验,那些枯燥的机械理论、电路知识和计算机算法也都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一方面,老师们会把课堂实验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揭开机器人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能通过完成任务及参与设计,亲身融于科技之中,透过手中的小小机器人轻巧玩转理论和实践。
不同于市面上的商业公司,仅仅针对某类单一青少年群体,或者某一商业化严重的竞赛,房山科技活动中心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模式,既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的前沿技术成果,又借鉴了理工大附属小学的成熟教育模式,无论是零基础知识的小朋友,还是想要深入学习机器人的大朋友,甚至勇于探索尖端科技的研究生都能在这里找到探索的乐趣。
“通过开展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活动,我们还能搭建一个沟通高校和社会的平台。大学既可以在这里展示其科研成果,学生们也可以在这里开阔视野,活跃创新思维,通过机器人制作学习体验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以后我们还可能会推出‘房山杯机器人大赛’,让更多的机器小达人从房山走出,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王士喜说。
UI设计成就职业梦想
逛完这玲琅满目的两层展厅,如果您认为精彩已经结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移步第三层,这里还有一片更大的空间——新媒体创意设计培训中心,各种多媒体设备向观众展示着最丰富的UI设计技能。
什么是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带有液晶屏显示的产品将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产品都会组成一体,变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电脑,这个电脑控制着用户的所有家用产品和资料。用户只要有自己的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产品来控制所有其他产品,而所有的产品都具有终端的功能,而这个终端操作的基本形式就是软件的UI设计。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电脑的距离,随着UI设计的火爆,UI设计师这样一个群体也开始变得时髦起来。
王士喜介绍说,房山区此次联手国内前沿的UI设计教育领导品牌打造新媒体创意设计培训中心,就是要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自我增值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梦想,也让科技活动中心成为他们经常来并且喜欢来的地方!
畅谈未来 探索科技馆运营新模式
为了筹建这样一个大型的科技活动中心,王士喜所在的团队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如今,科技馆的作用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各类大大小小的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各地冒出,但许多都逃脱不了这样一个命运,即开馆五年后就运营不下去了。科技馆与博物馆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公众参与性更强,因此其中的展项和展品必须处于不断地更新换代中,因为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大笔的资金进行开发和维护,不然谁会来参观早已过时的展品?
为了不让科技馆陷入运营困难的尴尬境地,沦为城市建筑人文景观,丧失本该具有的强大科普功能,王士喜所在团队进行了各种可能的尝试。
“北京市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市属科技馆,而一些区县的科技馆也都处在各自摸索的进程中,尤其郊区县科技馆与市区存在很大差距,但郊区县的科普任务又十分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让我们的科技馆持续健康地运营,如何能把城市里的孩子从游戏厅、动画片中拉过来,让郊区县的孩子们也能从小接触到这些科学知识,如何能让我们的科普工作覆盖服务更大的人群,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王士喜说。
据了解,资金不足是目前科技馆建设中难以突破的瓶颈。据《北京科技馆现状调查》显示:北京区县科技馆经费来源单一,基本上都是靠政府财政维持运转,而这些经费大部分被用于人员开支和科普活动,投入到设施改善和展品研制的资金微乎其微,这使得许多科技馆的活动缺乏创意,无法推陈出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建设现状、运行管理等方面,通过中澳科技博物馆的实践介绍和比较研究,求知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从而探索我国科技馆建设与管理的正确方向。
1、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方面
1.1 科技博物馆发展的回顾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我国有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各种历史珍品,成为博物馆收藏的瑰宝,例如著名的故宫博物馆,正在对古建筑、院藏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等进行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起完整的“故宫学”体系,意在继续揭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
1.2 科技博物馆建设的现状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把科技馆建设列入了政府投入的议事日程,每个州都建有本州的科技中心(科技馆),目前全国共有14个科技中心,几乎覆盖了全国。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位于首都堪培拉,1988年建成开放,科技中心精湛的展品、合理的布局设计、优美的环境布置、更是加强了展出效果。墨尔本科学技术博物馆一层为主要展厅,其中有气象地理、运动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光与视觉等方面的展品;二层为3~8岁儿童展厅。悉尼动力博物馆位居原来的发电厂,配以一系列庞大的机械藏品、州的第一辆火车,悬在空中的飞机,探讨蒸汽革命如何改变了世界,还有一批观众参与的展品及一些中短期展览。
我国的科技馆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约30年的发展,全国已“达标”的科技馆数量持续增长,至2010年底,全国建成开放的“达标”科技馆总数达到86个。[1]例如上海科技馆共有生物万象、地壳探秘、智慧之光、彩虹儿童乐园、设计师摇篮、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等11个常设展区;广东科学中心设有儿童天地、实验与发现、数码世界、交通世界、绿色家园、飞天之梦、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8个常设主题展区。
2、科技博物馆的运行方面
下面以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与中国科技馆为例,展示双方主要功能的实践并进行比较。
2.1 展览教育
2.1.1 常设展览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位于首都堪培拉,科技中心的展览主题以展品共性来确定而不以学科来分类;展品以展示科学原理为主而以展示高新技术为辅,这些都符合世界潮流。展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推广到整个澳洲,代表了澳大利亚的水平。
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
2.1.2 临时展览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除了常设展览外,还设置BHP野生科学、恐龙、环境、有趣的科学和微观世界等临时展览。例如“公路地带展”运用20个有趣的展品来强调行人、骑车人、乘客以及驾驶者面临的道路危险,还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加强学习的体验。
中国科技馆已连续举办6届的“巴斯夫小小化学家”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精彩亮相;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中国科技馆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合推出“走进天文年”系列教育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新闻社、道达尔共同举办的“和谐能源之旅”近日将在中国科技馆拉开序幕。
2.1.3 巡回展览
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流动科学展览,是由一个有15名科学表演人员组成,包括满满一辆半拖挂车的互动展品在内的科普马戏团。每年它把这些展品带给生活在澳大利亚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孩子及家庭。
中国的科技巡回展览则始于1983年,当时尚处于筹建中的中国科技馆以安大略科学中心的展览为基础,经过加工调整,组织力量到内蒙、青海、广西、湖南、新疆巡展,观众达30余万人次。中国科技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成绩斐然,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及香港巡回展出,累计观众达560多万人次。
2.2 培训教育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中心为教师准备了针对中心展览内容的教学材料,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发展研讨会,这些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设置为学生安排设计科技活动的能力和技巧。
中国科技馆也十分重视学生培训工作,与台湾一家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科教中心合作,共同创办大自然科学实验活动。其办学特色是:以科学实验为主线,采用活动教学方式,使用创新技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亲身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技博物馆的管理方面
3.1 政府投资
中国国家与地方科技馆的土建资金均由政府投资,展品经费也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例如中国科技馆在三期建设中财政拨款投入建设经费为12亿元,开馆后由政府提供运营与管理经费;上海科技馆财政拨款投入建设经费经费为19亿元,开馆头5年每年预算15000万元,其中7500万元来自政府拨款,其余来自业务收入。
3.2 重视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在澳大利亚,很多大学都开有科学传播专业,仅在昆士兰州,就有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吉姆库克大学、格里菲斯大学等开设有科学传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则设有科学传播专业博士学位,并编有专著系统地研究科学传播。
中国科协与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创建了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2002年开始招收科学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4、结语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中澳两国科技博物馆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差距,对于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的成功与经验,我们要加以借鉴。
4.1 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的主要特色
艺术与展示。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都很注重展览设计中艺术手法的采用与把握。墨尔本博物馆展出了出生于1927年的一代名马,在赛马中屡得大奖,成为经济萧条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支柱。标本制作的高超手艺令人震撼,再现了骏马飞扬的神采和矫健的雄姿;标本展台的形状为马蹄形,黑白相间的背景为骑手服的色彩,树龄1600年的红橡木地板象征着永恒。
生态与环保。保持生态平衡,提倡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识,在澳大利亚的科技博物馆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墨尔本博物馆的森林展区布满了远古蕨类植物和高大的乔木,水流循环,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草丛中生活着5种毒蛇,小鸟筑起了真正的鸟巢,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寄生虫。展区中有一些树木成了电线杆状,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3]
文化与精神。在澳大利亚的科技博物馆时刻都会感觉到一种博物馆文化,感受到一种博物馆精神。博物馆员工着装统一,佩证上岗,语言规范,彬彬有礼,训练有素,或接受咨询,或给予讲解。“请莫忘记,我们的职责是使你参观愉快,欢迎随时向我们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这是一家博物馆的欢迎辞,也是各家博物馆的真实写照。
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4.2 科技馆设施建设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科技馆14个,平均140万人就有一个科技馆,令人羡慕。在澳大利亚最令人信服的成功改建旧建筑的典范是悉尼动力博物馆,该馆利用原发电厂高低空旷的车间展示机械、交通、能源等展品,而一些废置的发电设备也成了现成的展品。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可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后关、停、并、转企业的厂房设施,进行改造,兴建科技馆。
4.3 科技馆的营运与管理
澳大利亚各馆积极举办临时展览,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中国恐龙展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大获成功,6个月观众达17.6万人次,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展览。澳大利亚科技博物馆常设展览不收费,临时展览要收费,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今后科技馆免费后的榜样。
澳大利亚有时通过拍卖将标本、艺术品捐献给博物馆,而政府对中拍者的企业提供减免税收;博物馆压缩员工数量,广招志愿者,而志愿者多数为高素质的富家妇人,政府则对其丈夫的经营酌情减免税收。
墨尔本科学技术博物馆是由州文化部门拨款兴建并统一管理的科技馆。有30多个工作人员,而维修后勤人员与其他场馆调配使用。总人数不到400名,分管17个场馆(其中墨尔本市区有4个)。科技馆和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学校组织学生来馆做理化实验要预约,科技馆象征性地收费11澳元。
科技博物馆营运经费不足,也是国内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澳大利亚的同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4.4 科学传播人才建设
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科学传播学科体系建设,很多大学都开有科学传播专业,位于首都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则设有科学传播专业博士学位,已经为全国培养出不少的科学传播的人才。我国近年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北师大已开始招收此专业的硕士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速度与规模还远远不够,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建立起科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效果注重的是先“物”后“人”,陈列的重点只是在于将“物”的信息传达给参观者。在新的陈列设计理念中,注重的是参观者。博物馆得已生存和发展是在于参观者愿意去欣赏,所以在展示时,不仅仅是要将“物”展示给人们,还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博物馆在陈列问题时应该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怎样的陈列设计可以给参观者美的享受,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观赏感。
2、空间感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尽管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或是网络技术达到使人们在博物馆中有真实感受的效果,但仅靠感知是无法完全感受到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人们想要获得真实感,可以在某一空间中进行。在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空间陈列可以将信息与参观者联系起来,将想要表达出来的信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人物合一”的境界给参观者绝佳的参观享受。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更多地开始倾向于空间设计,独立的空间所表现出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精神,不断研究扩展展陈空间,营造出与博物馆相对应的文化主题,是现代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观赏体验
旅游业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同样教育业也为博物馆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从传统教学趋向于“言传身教”,读的多不如看的多。所以博物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场所,在提供信息、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观赏体验。如今人们对于场所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能提供的知识有多少、是否有好的观赏效果,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更要注重人们的观赏体验,设计的核心是展现的内容与人们的互动交流,博物馆的陈列不仅仅是展示内容,更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陈列的空间及其环境所聚集的是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
二、空间展示设计
1、创新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与交流,希望看到独特、有个性的展示设计。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要表现出“创新性”、“独特性”的特点,要敢于创新,打破常规,不平庸,不老旧。展示设计在外观上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出博物馆的特色,既要考虑到陈列艺术,同时还要注重整体建筑的形式、空间感和参观者需求。博物馆独特的展示风格也可以表现在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和时代等方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从时代背景、以往的历史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参观者更好地领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2、注重参观者
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在空间设计这一点上,要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在展示设计中,更注重的是人与环境、建筑之间的交流互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围绕着人们的观赏感受、观赏情感等,使用各种艺术方式构建一种空间,满足参观者对知识和休闲的双要求。既陶冶情操,又获得知识,这是博物馆与其他休闲娱乐场所最大的不同,同时也是吸引更多人群的原因所在。
3、整体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不单单是围绕某一点,而是对整体环境、建筑和空间的整体设计。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并不仅是局限于历史,同时也代表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在陈列空间设计上,设计师要将其融合在一起。外部环境对陈列的影响在于建筑形态、地理特征和展示内容三个方面,为了避免三者产生矛盾,可以将建筑设计中的美感、环境和地理特征融合到陈列的空间中去,再将陈列所要的内容和情感融入到建筑中,三者相互融合,创造出更美妙的设计风格。
3、杜莎夫人蜡像馆:它以制造惟妙惟肖的名人蜡像而闻名全球,馆内分为七个主题展区:“在幕后”、“上海魅力”、“历史名人”、“电影”、“音乐”、“运动”和“速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104-02
在现代教育社会,科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技教育也深深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随着科技馆展览教育的进步,很多青少年愿意去科技馆内接受科技知识的熏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高。科技馆展览教育主要是对学校教育存在不足进行补充与拓展,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发挥着非同寻常、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技馆展览教育进行组织与设计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与青少年发展特征相吻合。
1 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影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具体表现
1.1 可以有效地补充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行的教育体系已不符合社会对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加上科学技术日益实现跨越性发展,正规教育必然要与非正规教育实现完美的结合,方能缩小差距,达到最完备的互补,科技馆展览教育作为教育行列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无疑是对其最适当、有效的补充。
1.2 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素养
科学一般从探索与实践中来,科技馆内的大部分展品几乎是以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为基点,青少年步入科技馆,亲手操作体验科学,亲身参加科技活动,这就能够让他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理论,并深刻理解及认识其意义,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拓宽其发散思维。
1.3 可以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素养的养成
科技馆的主要目的是激发青少年探索的热情,主要由主动式、启发式、开放式等三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青少年附带探索的目标进行求学,全面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被动的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他们科技文化素养的养成。
2 当前我国科技馆展览教育存在缺陷
2.1 科技馆辅导人员开展展览教育活动的能力不够
当前,我国很多科技馆的辅导工作是由临时人员来担任,也有部分人将此工作作为跳板。因此,自身的责任心并不强,一般只是负责看护展品、维护观众参观次序等,没有及时为参观人员输送科普知识,没有正确的方式开展科技教育,按照传统的工作经验反复开展此类活动。不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未能结合更新的形势进行展览教育的开展,缺乏创新能力。
2.2 与学校相结合创建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现代教育中,很多科技馆与学校相结合,一起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然而,部分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人们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开展中,且活动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比如:在校园内部的展品几乎是本科技馆的经典展品,这就导致科技馆中的展品不受欢迎,馆校一起开展的活动仅仅是由科技馆去院校宣传,或者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没有将学校的课程与科技馆陈列的展品完美地结合,从而导致科技馆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阻碍科技馆的稳定发展。
2.3 受展品、展示内容的有限性约束较大
由于科技馆的展览空间不够宽敞,所陈列的展品种类较少,所关涉的学科不多,受以上不足的影响,展示出来的科学内容范围较窄,还有部分科学知识没法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科学知识,不一定在科技馆内部就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物品来体验,目前,科技馆内部的展览教育仅仅针对拥有的展览实施设计,这毫无疑问存在较大的缺陷。
3 如何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的详细措施
3.1 在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中实施现场科技教学
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组织青少年亲身参与科技馆展览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主要的是在青少年参观科技馆时,针对他们有疑惑的科技产品,馆内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还可以给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更多科技知识。同时还可以在科技馆内实施现场科技教学,这可以有效地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作用,此方法与学校教育比较,开放性更强,学生在科技馆内能够更直观地认识科学技术。所以,实施现场科技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标知识。
3.2 开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的相关科技活动
目前,越开越多的学校经常开展实践性科技活动,这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近些年来,部分科技馆已经开始重视开展实践性活动,根据众多青少年的具体状况,设定了许多与青少年特征相符合的实践操作项目。例如:机械加工结构、无线电配置、制陶、造纸以及模型制作等。馆内动手园区给他们创造了进行实践的场地与机遇,让其在动手过程中努力创造,展现才华和自我价值,科技馆要全面地利用好科技动手园区的功能,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参与到科技制作活动中来。科技馆除了对青少年实施科普教育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具有趣味性的科普活动,其也是充分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科技馆举行的科技展览活动,比如:科普交流会、科普入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展等,这些业余的科技活动是对科技馆展览教育进行适当的拓展与补充,能够将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除此之外,恰当的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可观赏性,例如,高压电表演,液氮演艺方式等,这也可以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3.3 增强科技馆辅导人员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力
馆内辅导人员是创造展览教育的主体,因此,必须增强其开设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与能力,这可以有效地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科技馆作为拓展科学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阵地,其也是育人育才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科技馆内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基本素质,不仅要热衷于科技馆内的事业,还要进一步理解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锻炼自身,不仅要有探索的精神,还要与时俱进,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结合实际,依照科技馆内的科普资源,全面发挥资源的益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馆内辅导人员,为科技馆内的展览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将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相结合,这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由于科技馆具有长久性及复杂性,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并努力探索改进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文化素养,发挥科技馆展览作用的详细措施。最终推动我国科技馆的长期发展,促进青少年科技文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卞飞,孟庆虎.科技馆是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重要阵地及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23):112-114.
[2]董薇薇.浅谈科技辅导员综合素质对提升科技馆形象的影响[J].科技风,2015,9(13):118-120.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66-03
1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重要标志。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示依赖文字、图片、沙盘、模型等,手段单一、缺乏交互体验,很难阐述陈列展品的内涵和达到大众化普及教育效果。从196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概念中提出博物馆“教育”功能,到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职能定位中,把“教育和传播”的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1]。博物馆作为传播自然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如何实现传播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转变,是近年来业内专业人员探索的主题。传播学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博物馆的教育与传播增加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动态媒体语言能完成更有效的交流,它为人们参观和游览博物馆提供便利,更添愉悦和新奇。
2 数字化技术拓展场馆空间
目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段,大小博物馆达到3000多座。博物馆的藏品日渐丰富,挖掘及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体博物馆的建筑不可避免成为陈列展示“空间”与“时间”的瓶颈,使博物馆教育的“信息”传播实现上存在时空局限。实体博物馆可利用各种数字化设备构筑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让系统与人互动,让观众感受和接触数字化展品。
数字化技术可以使不同的空间链接。上海科技馆曾开展世界两极动植物和生态特别展览,展示南极和世界上海拔最高处青藏高原的动植物、生态特征等。展览中安排了无线通讯互联网技术、数字终端技术和定位识别与南极站远程视频,实况播放南极站专家与现场观众进行的问答。一个连续的情景中嵌入另一种展示空间环境,这一创意赋予展示新的内容,体现了数字化技术在展示空间延伸的重要特征。
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虚拟的空间。浙江自然博物馆在建筑空间外再造“展览”,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虚拟展览平台,采用720度高清晰全景展示技术,把展厅基本陈列轻松“搬”到观众面前。轻松点击鼠标,就能上下、左右、拉近、退远观看展厅陈列,给人以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觉,体会与实体展览基本一致的观赏效果。
可移动性、体验交互性、内容可随时扩展修正和开放空间时间相对无限的特性,使得数字化技术成为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3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博物馆的数字技术主要是以视、听、触传播为主要对象的装置,具有展示时空的概念,是展览的一种表达和传播方式。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逐渐在技术和理念上得到成熟。
博物馆展示数字化应用主要是实体博物馆展项结合数字化技术辅助展览。与现代的数字技术相结合,辅助展示、诠释内容、补充信息,增强实体博物馆展示教育作用。通过自然类复原场景展示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对现实中的场景展项知识点进行数字化获取,在另一空间维度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对馆藏标本与数字化场景的拟合,展示陈列内容主体活动的环境,表达特定的情节与场面及戏剧化演义。如浙江自然博物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展厅中热带雨林生态景观、南极生态景观等,结合视频影像、多媒体解说,机电一体的数字模拟器等,鸟眼摄像机让观众选定观察相关动物视频信息。这一系列数字技术辅助展示,让观众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展览传递出的大量信息,再现了动物、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在人文类博物馆中,也能够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景展示数字化重构复原,反映风情、民俗、精神、思想等抽象的概念,并从具体的实物展品中剥离出文化价值,结合参观体验将之传达给参观者。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陈列方式更为形象,也使参观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具体技术表现有:
(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创于美国,1984年苹果公司率先提出了窗口和图标的体现设计方式,自1985年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诞生,它的技术运用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应用于博物馆的多媒体主要以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借助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是博物馆资讯接收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媒质,是多种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载体,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占有可大、可小,适宜表现具有较强逻辑性和信息量大的展项。多媒体互动装置包括以视距、听觉为主要感官体验的各种新媒体,主要通过让观众观看、聆听的方式,传递信息。如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变温动物演示,传统展示无法达到传播目的,展项采用了多点触摸多媒体技术,体验者触摸移动屏幕上的滑动按钮,三维场景里的鳄鱼开始移动,整个三维场景的亮度降低,信息显示界面实时显出温度、时间、鳄鱼体温等数值的变化,鳄鱼在运动的过程中有相应的三维动画发生。同时的界面信息包括世界各地鳄鱼种类介绍、鳄鱼栖息地生态视频。融入娱乐性、趣味性,触发观众对展示内容产生兴趣,并通过操作和参与来理解事物,但是原理演示和动手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大都在科技馆里。
新媒体互动装置技术加入了互联网和新的艺术形态,结合多媒体等技术,其核心是以数字和网络形式为载体,融合网络视频形象,既是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也加入了人与外界之间的互动参与,通过新媒体技术互动展示可以营造一种教育、欣赏的环境氛围,这些设施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还丰富了展示的手段。交互思维下的博物馆陈展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提供更多的参观乐趣与学习经验,让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相互交集,一个好的互动展示可以令观众记忆深刻,从而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2)数字播放和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数字影院和播放系统,在近几年展示项目里广泛运用。通过普通、3D或4D、环幕、IMAX等科技手段的组合运用,再现具有震撼力的历史真实与生命的跃动。博物馆数字影院展项一般是展览主题的一个扩充,作为展览组合的子项目与展览述说的故事整体有机结合,当然也有与博物馆相关的科普教育、科学考察、研究等相当独立的影视。在国内专业自然类博物馆中,北京自然博物馆首先建成4D数字影院。浙江自然博物馆展示应用中有普通的数字播放,如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漫游”体验剧场等,采用单一的视频媒体。也有“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序厅“春、夏、秋、冬”生态景观视频,采用3屏融合拼接技术,视频内容展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生命世界的绚丽图景,用数字化技术,使展览信息前置,渲染展示环境,起到引导的作用,使观众在美和乐的享受中获得知识。
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仿真和传感技术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动作设计和动画制作、数字影像编辑合成。虚拟现实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参观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模拟,并强调周围环境的呼应,让参与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具有很强的沉静感和互动感,可以随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注重用科技手段还原以展示物件信息、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撑的虚拟场景,这种虚拟场景的新奇点在于,它主要靠科技来吸引人的注意,使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观众参与的欲望,并能操作虚拟物品。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科普电影《三叠纪海怪》是一部以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4D影片。影片以我国云贵高原大量的三叠纪化石发现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近20种生物进行3D建模复原,并采用当前国际上的先进影视制作软件和系统,设计和制作角色的肌肉系统、动作和行为。通过3D动画复原了该动物群重要的化石生物及其生活场景,重现了这个全球特有的史前滨海生命世界。
虚拟——幻影成像技术。幻影成像是从虚拟现实技术分离出来的,又称多媒体幻影景箱,把电影艺术和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特征是缩小所有影像的比例,按照剧情内容摄制动态影像,制作影像视频短片,最后再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将虚拟影像与模型场景融为一体,再现亦幻亦真的视听效果。将展品影像形象生动地展示在立体的景箱中,以特定的时空形态演示故事情节与情境场面,其虚实结合、动静有致的视听效果可将观众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情景之中。
此外还有增强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互动,台中自然博物馆的“龙年特别展览”穿龙袍展项。观众站在摄像头前,举手投足同步反映在面前相应的龙袍背景中,让观众亲身感受身着龙袍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博物馆的时间、空间界限,这种新颖的方式,无形中拉近了我们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3)移动终端技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显示了强大的媒体属性,多媒体、多终端传播技术,使博物馆展示又有了延伸的平台。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整合了交互式的文字、音频、视频、动画,与运营商的合作,博物馆展示有更大的覆盖面。如应用于手机的二维码技术,综合性的信息终端技术功能。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让观众可以从个性化的角度,通过移动终端与展品互动,获得深度信息和独特体验,同时又不影响到其他观众与展品进行交互。移动终端上的多媒体内容同实体展品以及展览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终端摄像头将展品的细节内容实时合成在展品相对应的部位,观众可以通过调整摄像头的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局部,观看真实与虚拟合成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个展览多条线索”,观众可以按照自己所喜好的不同主题线索,在移动终端的导览下,突破路线参观、时空的限制,实现展览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数字引导屏技术在博物馆应用相当广泛,电子导览技术凭借着可实现平移、放大缩小、旋转、翻阅、伸缩、绘图等多种操作,通过触摸电子导览技术,只要点击场馆区域可一目了然馆内层间、内部设施的详细信息,为参观者提供多种主题的参观路线,参观者可在系统中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大大提高参观效率,参观者也可以通过手指体会到交互的乐趣[2]。
4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中意义与特点
博物馆的每一个举措都应以服务公众及教育为目标,公开陈列和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数字化技术手段是展示的传播科技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使展览致力于完成传播概念、感觉、事实或是愉悦的目的,达成传播的目标[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示应用中的交互体验,是对一个物,一个空间的解释,有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并情景化而富有意义的以人为对象的活动,让观众开始对信息的感知。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融合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博物馆展示的数字化交互展项,让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和生动的语言演绎,能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和信息,人们在过程中获得整体、主观的感受,在交互体验中得到传递与反馈。由交互设计转化为体验活动,这恰恰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体现。
博物馆是作为大众接受公共教育的场所,是社会“教育基地”。累积学习说代表人物加涅把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相结合,认为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让被动教育、学习转为主动、自主学习,在参观展览中扩充新知识和新的视野,通过感官和智能的交互、交流,有效地拓展展示内涵,是博物馆理想的体验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中的特点:
(1)综合、科学实用性。数字时代的陈列展示具有技术的综合,手段的综合,使观众体验超越“时空”的多维空间,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4]。同时,展示场所又是最新信息与高科技的实践地。数字化陈列展示教育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材料采用科技产品,还体现在各个展示活动过程中的先进设计理念,具有合理性、逻辑性的管理手段和实施方法。在充分展示藏品的同时,对藏品的保护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在现代展示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展示形式利用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在平面与空间规划、展品陈列、光色影设计、音响控制等方面,参照人机工学、视觉传达、心理学等原理,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展示气氛和强烈视觉冲击展示环境。
(2)趣味性和自主性。数字化技术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营造出宜人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多方面感官,展览让观众产生一种好奇心,强化观众的心理体验,吸引观众的注意,使观众能够有兴趣投入到展览中。数字技术促进了博物馆展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数字化应用促进了观众与展品、环境之间的互动。观众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参观内容和参观的路径、导览的形式、互动的方式等。而且,展览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接收、甚至信息的反馈都可以在观众的自主参观中进行,观众和博物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3)传播性和可扩展性。数字技术的网络、交互虚拟特征,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传播中,多维度的传递、反馈、碰撞和激发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反馈可以检验自己的传播效果,调整传播的行为,提高传播的质量,更有影响力地实现有效互动。由于数字技术的系统集成的特点,能够大量存储展示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数字展品或增加展示主题,对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在展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多样、尖端,加上艺术传播表现,内容的创作和编导,达到艺术传达的可预见性,提高整体的交互体验设计质量。它促使博物馆展示陈列由过去的静止、被动的展示方式逐渐向动态和互动的展示方式转变,实现博物馆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2010.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134.
科技馆的灵魂在于科技展品,科技馆对展览教育的实施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展品实现的。科技馆展览效果的好坏受到展品表现形式的直接影响,展品的设计理念直接决定了设计产品的表现形式。因此这样,科技展品设计离你那在业内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就现在而言,我国科技馆界内人员认为科技馆展品的特点有四,即展品应当具备科学性、有趣味儿、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易于管理的特点。科技馆展品的互动性指的就是科技馆展品的可操作性。业内人士判断设计展品是否是成功的主要就是判断展品的可操作性的好坏。同样科技展品的探究性也是判断展品好坏的一方面因素。
一、科技馆展品特点含义
上文提出科技馆展品的四个特点,科学、趣味、可操作以及可管理。下面依次介绍四大特点的具体含义。科技展品科学性,被当做是科技展品设计的最起码的要求,科技馆展品展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公众能够了解科学,学习科技知识,因此在对展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细致认真、严谨准确。在多样化展品展示形式情况下,展品具备科学性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科技展品趣味性,科技展品要想吸引公众眼球,具备一定程度的趣味性是必须的,科技馆展示作为科普教育形式,凭借自身魅力以及幽默休闲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技展品展示并对其中的科技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在展品设计过程中,趣味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科技展品可操作性,科技展品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直接决定展品设计是否成功,能够同公众进行互动的展品才更能够使得公众了解,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对公众动手、脑能力也是一种提升;科技馆展品可管理性,第一点要强调的就是设计展品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同时还应当考虑到设计展品同观众实际生活的联系,减小观众操作难度,尽可能避免发生错误繁琐的操作,与观众的角度来使得观众自身得到满足。除了上述应当考虑因素,科技馆展品可管理性还应当保证展品具备良好的更新效率以及维修效率,毕竟展品在展示过程中同观众互动,发生损坏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二、科技馆展品的互动性以及探究性分析研究
科技馆展品展示效果受到展示形式直接影响,目前国内的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还是比较多样的,有静态的、动态的以及情景、剧场的。下面主要介绍动态的展示形式。
展品动态展示形式有演示以及互动体验两种方法,而参加展览的观众大多都比较喜欢能够同展品进行互动,这样才更加能够对展品进行了解。本身而言,展品的互动味儿对科技展品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展品的展示如若采取互动的形式,在互动过程中,展品的安全性、选择性以及安全性等等的都应当得到增加,避免盲目互动情况的发生。观众要想进行互动就得了解展品的性能,在了解展品性能特点的过程中,间接了解到展品所包含的科技知识,进而达到向观众普及科技知识的目的。
探究,即对自然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性发掘,是一种行为模式、一种精神以及活动。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是一种挑战。科技展品探究性指的是展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具备探究精神,涉足前人未涉及的领域进行展品设计,具备一定程度的新意,新鲜事物对观众更具吸引力。当然不可盲目的追求科技展品的探究性,不然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在进行科技展品探究性研究分析过程中,可以凭借研究过程中的某一个问题作为主要的突破点,通过对问题的质疑,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进而得出更加准确的展品设计方案,当然,在依照方案设计出科技展品后要有实践,通过实践证明展品的探究性能。展品除了凭借自身具备的互动性能够吸引观众,自身如若具备探究性,那么观众也会对展品产生浓烈的兴趣,在观众对展品所具备的性能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展品所具备的科技知识也就被观众所了解,进而达到科技展品进行展示进行公众教育的目的。
科技馆展品对观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方法还有很多,上述只是其中的部分,比如还可以通过情景展现对展品进行介绍,介绍过程中,观众也能够了解到一定程度的科技知识。
三、科技馆展品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创新也在不断前进。在当今时代,信息随处可见,陈旧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强烈的求知欲了,科技馆中陈列的就展品、展示方法的缺乏新意已经无法让观众产生了解的兴趣,在此种条件下,为使得满足新时代观众对信息的需求,科技馆展品展示方法逐步向展品互动以及探究性方向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贴近观众日常生活规律,突破展品展示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连接科普教育以及人民生活娱乐。展品的设计应当跟上时代步伐,了解当代公众生活状况,提升科技展品设计观念,将新型的科技展品进行发掘、展示。要对当代科学技术充分的利用,通过可以利用的一切媒体手段进行宣传,使得观众能够融入到展品中去,切身的同展品进行情感交流。
四、结束语
展品的互动性以及探究性是未来展品涉及考虑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展品设计研究的同时,还可以研究展品的展示形式,不同的展示形式所取得的展示效果也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就展品展示形式的研究而言,目的在于能够使得观众的需求的到满足,既包含生理还包含心理的,除此之外还要达到科教的目的。观众的欣赏水平是存在不同的,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展品设计、展示形式以及展示环节等等都要尽可能的满足大多数观众需求。互动性(可操作性)是否是观众所能够接受的也是设计者应当考虑的问题,设计的展品互动性应当密切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探究性展品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毕竟是前人未走过的路,希望通过设计的展品吸引公众眼球,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比较困难。因此设计者需要有发现探索精神才能够设计出具备探究性的展品。
参考文献:
[1]姚穗.科技展品的互动性(可操作性)之我见[C].学习型社会与科技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03-08-01
[2]李春富.李丹熠.科技馆展品及其展示形式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08-20
1 城市规划展览馆概述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建筑,其主题是城市规划,内容是城市历史演变过程,是城市宣传、本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规划展览馆起步较晚,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建成与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城市规划展览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城市展览馆建筑蓬勃兴起,有些城市已经建成独有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公众参与意识提高等基础上发展并兴盛的,具有多方面作用,具体有:
一是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展览馆与美术馆、纪念馆等有很大不同,与城市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通常建设在城市主要空间、时间节点上,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能够直接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是能够展示城市时代精神,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种公共建筑,在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人文、地理以及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呈现积极性上、人文精神的面貌,展示出城市的时代精神特征。
三是可以为了解城市提供渠道,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内容、表现方式以及互动性、场所氛围等方面,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以及纪念馆,都有一定显著优势,其定位是服务大众,提供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展示方式有图片、模型以及场景复原等,可以更好地被公众所理解,让公众对城市有直观、全面的了解[1]。
2 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分析
2.1 选址设计
选址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决定着展览馆建设的成败,虽然选址并没有固定模式,但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位置,具体原则有:
一是中心性原则,此原则适用于中心发散状或网格状城市中,在此种城市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中心区域,其辐射吸引能力是最强的,将其选为城市规划展览,可以保证展览馆作用充分发挥,比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二是均衡性原则,在城市发展中,盲目单一向外膨胀是不可取的,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划分城市区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会体现出多中心,比如上海,就是一主四副结构,是一种均衡分布方式,对此种城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就需要遵循均衡分布原则,实现均衡性、优质性目标。
除上述原则外,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城市制约条件、交通情况、未来扩建、展品的保存与运输以及文化属性等等,使展览馆更好地服务与大众与城市未来发展。
2.2 布局设计
在城市展览馆的布局设计上,需要从城市规划实际情况、建筑与城市关系等多个角度出发,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分区,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干扰。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分区设计中,优先做好内外区的明确分区,是内外区的管理、使用各自独立,避免造成混乱情况,使观众、展品和工作人员流线明晰,防止相互穿行带来的不便。
二是综合考虑内外环境,内外明确分区并不代表两者的绝对分开,需要先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外部周边道路情况、内部展品入口等,做好内外部展场、入口等的设计,保证各个分区功能的齐全,满足人们观览、休闲等需求。
2.3 功能设计
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中,要使其具备应有的基本服务功能,分别有展示陈列功能、互动交流功能、观众服务功能、保管存储功能以及管理办公功能等,使展览馆可以正常运行,满足公众各种需求,保证展览馆作用的发挥。
2.4 流线设计
流线设计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对外部分和对内部分两类,具体有:
首先,在对外部分流线设计中,一是门厅,应尽量简洁流畅、具有明确导向且人流交叉重复要少,兼顾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门厅附近需设有咨询台、休息等候空间以及存包处等。二是进厅,根据是情况,选择走廊式、过厅式或前厅式流线方式,要与展示陈列室直接相邻,空间宽敞,便于出入。三是展示陈列厅,空间比重要足够大,从参观顺序性、可选择性与系统性方面进行设计。四是观众服务设施,在门厅、过厅位置,设置公众需求的各种服务设施,对于大中型城市规划展览馆,每层展览区都应设置卫生间[2]。
其次,在对内部分流线设计中,一是内部入口,通常要远离公众入口,将人流、物流分开,物流通道宽度要足够,保证展示物品能够顺利进出;二是行政办公用房,要与内部入口靠近,方便外来人员联系,并要与储藏区、展示陈列区联系方便,以便于工作的良好开展。
2.5 空间设计
在空间设计上,不同区域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要求分别做好相应设计,主要内容有展示陈列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以及空间环境设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2.5.1 展示陈列室空间设计
首先,要做到展示陈列空间与展品特征的结合,根据展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展出方式,突出展品内容,尤其是特殊尺寸展品,需要对其专门设计,着重突出展品的特点。
其次,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展示陈列区通常都是根据展品类型来划分的,不同展品的最佳观赏方式也有所差异,所以,需要结合展品特征,为观众创造良好观赏环境,比如悬挂展品,就需要设计高大空间,让观众能够观察到现场全貌。
最后,做好空间组织,展示陈列区并没有对尺寸、形状、模数进行严格要求,可以采取韵律组织和自由组织的方式,来对展示陈列空间进行组合,达到良好空间设计效果。
2.5.2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就是指展示陈列区、办公区等以外的公众经过、停留的区域,其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交通空间设计和服务空间设计两部分,其中,在交通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独立交通空间、组合交通空间与走道、楼梯等设计,保证公众参观的有序性,并加以艺术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设计,增强交通空间给公众的舒适感。
在服务空间设计中,需要从便利性角度出发,根据公众的各种需求,设置独立的活着附属于交通空间的服务空间,让公众得以休息,缓解疲劳。
2.5.3 空间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