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3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fire 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94-01
1高层建筑的概念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高层建筑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为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
2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的火灾特点及危险性分析
一是火源多数是电焊,电焊作业是引发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的“罪魁祸首”。现代城市高层建筑档次高、设备多、技术复杂,其施工现场金属骨架、框架、支架、吊架和各类管道、线管连接、通风、取暖、给排水等设备安装以及工程装修时都普遍使用电焊作业,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加之有的电焊作业时在一个部位施焊持续时间长,电焊火花非常容易引燃施工现场的可燃物,从而酿成火灾事故。二是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存放有大量的油毡、木材、泡沫板、油漆、粘合胶、防护网、保温材料等易燃、可燃物品,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只要接触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三是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的门窗洞、楼梯间、各类管道井、孔洞没有封闭,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快,上下左右蔓延快,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展成立体的大面积火灾。四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难度大。高层建筑施工一般工程作业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工地现场周围环境复杂,特种消防车辆很难靠近高层建筑,加上建筑内部未建成开通自动消防设施,消防用水匮乏,内攻时水压、水量无法满足灭火需要,导致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扑救难度极大,特别是施工后期发生在中、高层甚至顶层的火灾,灭火难度更大。五是施工人员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施工工地楼梯、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没有完成建成,如果发生火灾,加上现场堆放着各种建材,孔洞未封堵,无论是对施工人员还是消防营救人员,疏散和搜救的难度都非常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六是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面大,施工人员多,加之许多高层建筑的建设管理者还不十分了解和熟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火灾规律,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往往缺乏应急处置经验和能力,导致指挥扑救不力,容易小火酿成大灾。施工人员消防安全常识缺乏,思想上没有准备,如果施工单位又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会更加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导致人员疏散混乱。
3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的火灾防范对策
一是建筑施工单位要成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组织,负责制定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灭火疏散应急处置预案;负责建筑工地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组织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演练和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负责施工工地灭火器材配备和维护保养;督促落实施工工地火灾隐患整改工作。二是施工单位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中安装、装修各阶段的特点,及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力求做到“三有”,即有计划、有措施、有准备,并落实到位,演练到位。三是严格执行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要把防火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面的具体负责人和每个施工人员。加强现场检查巡查,重点检查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落实到位,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落实并督促整改责任人员认真整改。四是加强施工工地火源、电源管理。高层建筑施工期间临时用电线路多,电焊、电刨、电锯、电钻等用电设备多,喷灯、烤漆等用火工艺多,要严格管理好电源和明火,严禁擅自私拉乱接电源、擅自使用明火,严禁在施工工地吸烟。五是把电焊作业作为重点防范对象严格管理。电焊作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水平作业时,必须使用隔火挡板,在有竖井、缝隙、孔洞处作业时,还应使用接火斗,防止电焊火花溅落到作业面下层。六是加强对施工工地可燃、易燃材料的管理。材料管理要定点定位、定人管理、分类存放,远离电源和火源。装修工地的木屑、锯末、各种可燃包装物要随时清理。七是配齐足量的临时消防设施。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应配备齐全类型相适应的灭火器材。在设备安装和内装修前宜最先安装消防给水设施,保证消防用水,必要时还可在每个楼层储备适量的消防用水。工地内要设置临时疏散指示标志、临时应急照明设施、醒目标明楼层位置和楼梯间,安装临时消防广播。各类消防器材、设施严禁挪作他用。八是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内材料、垃圾、杂物严禁堵塞通道,要保证施工人员上下左右通行快捷,确保在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及时疏散。同时,要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工地周围消防车通道畅通,各种消防车辆能便捷施救。
参考文献:
过去某些城市建设因寒冷的冬期而不得不“猫冬”,东北地区如:沈阳,大连,哈尔滨等,西北地区如:乌鲁木齐,西安,大同,太原,银川等,严重的妨碍了当地的建设步伐,加长了施工周期、增加资金和管理成本。今天工程量较大的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如地铁、高层建筑在寒冷地区建设日益增加,这些项目当年施工当年交工使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面临克服寒冷地区施工的各种不利条件。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火灾事故。为了工程建设以经济、安全的步伐向前迈进,我们迫切需要依靠科学的冬季施工管理,防止和遏制安全事故的产生和恶化,促进严寒地区冬季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
1 严寒地区冬季施工火灾事故原因及特点
严寒地区冬季气温气温降低,风干物燥,火灾易发。因此冬季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成因有其特有成因及特点。
(1)冬季天气严寒,很多施工人员下班后或是工作间歇都会取暖,因而要加强施工人员的防火教育,防止取暖不当造成的火灾。
(2)由于施工人员对消防知识懂得较少,防火意识差,思想容易麻痹,不定时会出现职工在现场违章吸烟情况。乱丢烟头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天也不例外,严寒季节里,很多人会吸更多烟来抗寒。不少人认为冬天寒冷,又有雨雪,烟头会很快熄灭,所以往往随手扔烟头。冬天里严寒,施工人员走动减少,往往更不容易发现烟头引发的火源。现场临设材料库、漆类、易燃、易爆物品等,施工中往来职工较多,加之外面运料进场非施工人员违章吸烟者不少,也容易发生火灾。
(3)配电室及个别电器由于某些管理、操作人员知识不足或某些材料性能方面的缺检、缺试,造成配电盘或配电箱内保险装置失灵引发火灾。
(4)冬天里很多施工人员,特别是野外施工的人员,会喝烈酒御寒。烈酒是可燃物,一定不能随处丢弃,否则不慎可能引发火灾。
(5)施工中的电焊焊花溅落容易发生火灾。
2 严寒地区冬季施工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冬季施工现场火灾主要成因,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对策:
(1)冬季施工人员多采用电取暖,因此施工环境里的电热取暖器线缆应与电暖设备匹配,防止电力线缆发热起火。此外,电暖设备附近一定要严禁堆积可燃物。如果生火取暖,一定要注意人离火熄,不熄火也要做好隔离可燃物的措施。
(2)施工区内消防设施及器材应做到齐全、完好和能用。在入冬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尤其是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应对作业人员加强禁止烟火的教育,各项目要加强动火管理,建立各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度。现场明火作业,必须有经理部签字的动火证。加强现场消防工作,备足消防器材,施工现场消防用水、灭火砂及消火栓设明显标记,注意保管,不得随意挪用。楼层内必须设有防火措施,脚手架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注。
(3)冬天里水等液体容易冻结成冰,体积膨胀。因而,一些供水管道要注意保暖,防止冻结和冻裂。一些储水用水的容器和设备,一旦停用了要及时排水,防止结冰爆裂而毁损,防止火灾发生时资源准备不足。
(4)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冬期施工应采用不燃或耐燃材料进行保温;建筑物内不准作为仓库储存易燃、可燃材料,施工材料按施工进度和作业计划分期分批进退场,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作业,必须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和灭火方案,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书面防火安全技术交底,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易燃、剧毒物品应分类专库管理,禁止在施工程内储存及进行分装与调料;进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操作时,须保证通风良好,严禁明火及可能产生的火花,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数量或面积较大或在地下室等通风不良场所操作时,必须采取强制排风措施,防止可燃、易燃气体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施工场所安装电气设备和照明灯时,采用防爆等级与现场相适应的电气设备和照明灯;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作业禁止与电、气焊等明火作业上下、周围交叉操作。
(5)易燃物品库门前设烟火警告标志,严格领料制度,照明线路安装符合防火要求。
(6)现场库房及木工棚等重点防火部位,每处布置干粉灭火器,制定具体防火制度。
(7)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木工棚内刨花、锯末随时处理,废料清运到指定地点。
(8)电、气焊工经专门培训。掌握焊割消防安全技术,并经考试合格后,持上岗证进行操作,禁止非焊工进行作业;进行电、气焊作业前,必须由现场消防保卫人员或防火负责人指定的专人办理用火审批手续,用火地点变更时,应重新办理用火审批手续,用火证当日有效;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选择安全地点,认真落实有针对性的防火措施,必须派专人进行监视,随身携带灭火用具;禁止在“严禁明火”的部位及周围进行焊割等。
(9)严防电器火灾发生。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炉子、电热管取暖和做饭,禁止使用自制的电褥子,电褥子使用后应及时断电。
(10)消防保卫人员每天都应对施工场所、生活区、仓储区用货、用电情况进行巡查,每周参加一次文明施工检查,做到掌握工程进度情况,问题认定准确,隐患及时整改。
(11)开用火证人员,在开用火证前,应对施焊、用火地点周围、上下进行检查,并设专职看火人员。
3 结语
总之,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当前的形式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我国当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了解火灾事故成因,并在其基础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做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68-02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其明确指出高校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政府部门、行业产业,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要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创新探索,这就要求工科学生实习实践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进而引发对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管理的思考。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加强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科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工程制造、管理及设计环节的相互影响加大,新型化工业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设计、研发、管理等综合能力,这些综合素质能力只有在具体岗位上不断实践才能持续积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纷纷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角度上,大力开展实习实践模式改革。以某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实习实践时长为专业见习1周+金工实习4周+暑期实践4周+毕业实习4周。通过不断探索,逐步推进与企业协同创新,延长学生在企业实践周期,推进实习实践模式改革。但在持续开展的实践改革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阻碍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学校、学生、企业在实践环节中的责任不清,没有切实的政策、法规保障,以至于学校、学生、企业在生产实践环节的深度合作难以推进。因此,高校为了保证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与企业协同创新顺利推进,降低实践教学的风险,切实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对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的重视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隐患分析
(一)学生缺乏系统培训
受地方院校当前教育教学模式及办学经费不足的影响,工科学生无法在理论学习阶段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仪器设备的最新信息,在进入行业企业实习时,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首次接触。由于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时因人数多、效率低,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往往不会进行系统的行业培训,进而导致学生在行业企业实操不规范事故时有发生。
(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进行生产,企I无法按照正式员工进行规范要求,而学生因脱离校园约束,自身组织纪律松散,工作责任感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三)学校安全管理难以落实
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工科学生数量剧增。据广东省教育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省本科毕业生22.1万人,工科毕业生占24.3%,是学科类别中人数占比最高的,可见,在协同创新背景下,企业要接收工科学生毕业实习压力较大,校方也无法将学生统一安排到企业生产实习。因而,工科学生实习具有岗位分散、地点分散等特点,学校无法落实统一管理,学生实习时间越长,安全管理压力越大。
(四)企业安全管理松紧不一
由于学生实习分散到多个企业,而企业可分为大、中、小型,且有国有、私有之分,不同类别的企业,安全管理情况不一,有的企业安全生产抓得很紧,有的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这类企业实习,安全隐患也较大。
(五)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资格认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满足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条件(年满16周岁),2.作为劳动者应具有的劳动能力,3.建立了劳动关系。要同时满足这三条才受到《劳动法》保护。实习学生主要不满足第三条规定。企业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一般不可能与学生签订劳务合同,提供保障,虽然有些单位会给实习学生提供一些劳动补助,但非正式劳资关系,所以实习学生不是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保障对策与措施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的安全管理必须要跳出校园的狭隘空间,实现高校―企业―政府协同管理,将安全保障问题置于社会大环境中,统筹考虑。
(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跟不上企业、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步调不一。解决此困局,一方面需要教师授课要结合前沿科技与企业实际,将企业内常用生产设备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概念;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关注行业动态,以加快适应企业生产实践。
(二)甄选合适的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实习实践指导老师的选派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甄选出责任心强,且了解行业企业现状,熟悉学生实习实践内容,具备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如果仅依靠辅导员带队,虽然在学生的实习环境安全和个人安全教育及突发事件处理上肯定没问题的,但是对于实习的效果和实践的内容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失。如果仅依靠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在实习内容上效果最好,但是在学生的个人生活上肯定会有漏洞。所以说,在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开始以前,甄选一个符合各方面条件的指导教师是完成实习实践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三)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安全意识教育
学生实习实践安全应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实习实践预备期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收集联系方法,了解单位实习要求;教育学生防止联系实习单位受骗的安全防范方法;收集相关安全案例,由班主任组织班级学习。二是实习安排期教育。包括确定指导教师及实习安全动态监控直接责任人;告知学生监护人,与学生、学生监护人、实习指导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企业、学生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树立学生责任意识。三是实习前动员。向学生强调实习工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结合相关安全案例开展教育;告知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明确要求学生实习期间执行安全动态报告机制。
(四)校方、企业、家庭三方联动加强动态安全监控
一是校方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学生实习安全报告,主管部门定期抽查实习学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二是企业实习指导工程师每日不定期安全监控,并定期与校方指导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三是家长随时电话安全监控,并定期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
(五)引入第三方保障体系
校方在学生外出实习实践前,应确定参与学生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将意外发生时产生的经济压力分散到第三方保障体系,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安全状况后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六)加强与政府机构(尤其是实习企业周边的安保部门)的配合
地方高校工科W生实习实践较多是在生产一线,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周边环境相对于校园环境复杂。因此,学生外出实习实践期间,校方、企业及安保部门要保持密切联系,通力配合,为学生实习生活环境安全营造良好氛围。
四、结语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地方高校在制定实习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上各有不同的环境背景,但如果缺少了国家制度的根本保障,高校承担过高的安全风险,实践教学的改革将难以深入推进。协同创新,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深度协同,共同创新。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协同创新和“2011计划” [EB/OL].
[2] 王雪丽,闫志刚.引入保险机制,确保实习安全[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4-11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4-03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邵雄凯,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库技术和Web信息服务;陈卓,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阮鸥,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目前面向本科生稳步推进“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70%左右的本科生,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创新创业精神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2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湖北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左右的本科生,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项目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设置和修订的过程中,考虑利用科研平台、培训、竞赛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推进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旨在讨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实践。
一、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位
按照“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我校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六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明确规定六大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分,并分为基础层次(基础课程实验、生产劳动、认知实习等)、提高层次(学科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学年论文等)、综合层次(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三个层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本科生培养过程,旨在增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面向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防御技术”、“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这六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首先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消息鉴别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知识点;而“应用密码学”课程则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主要密码体制的算法与应用;更进一步,“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以协议分析为导向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知识点;“网络防御技术”课程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阐述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着重讨论网络性能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课程讨论网络安全编程实现的基本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成果,目前正在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所借鉴。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介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的过渡阶段,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深入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改革思路是:采用自主团队方式,选择并完成一个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对于相关专业本科生而言,因为是自由组成团队,项目角色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并不是要求本科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一个很大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知识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合作完成一个规模适中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提高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基于不太大的项目规模,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项目角色划分与相应职责见表1。
三、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已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是专业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图1给出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即“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其基本的选题思路在于帮助本科生熟悉常用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编程开发包,并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实践的基本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各方向的参考选题见表2。
更进一步,较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更强的整合性与自身的特色,见图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物联网安全”与“物联网管理”,各方向的参考选题如表3所示。[1,2]
按照我校“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考虑采用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并尝试实现该方案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同时给出这两个专业不同方向的参考选题。
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建施工建筑、装修施工工地的数目日益增多,这对建筑和装修施工的防火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中央电视台的新台址的北配楼发生火灾,2010年上海的一栋教师公寓发生火灾,2012年,陕西省的一处建筑工地宿舍楼发生火灾。建筑工地火灾的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好建筑工地的火源、热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
2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
2.1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明晰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并没有订立清楚明确的消防责任安全合同,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的负责人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建筑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还不够明晰,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消防组织结构,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严重缺乏,我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大部分还处于瘫痪状态。
2.2没有按工程标准进行施工
一方面,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费用,会选择使用低价位的易燃或者可燃的材料,这就使得建筑材料的燃烧性标准往往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另一方面,有的装修工程并没有考虑到消防设施的使用,甚至违规减少了消防安全出口的数量、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疏散通道的数量和宽度,在建筑工地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工程的标准进行施工,增加了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隐患。
2.3施工过程用电、用火管控混乱
在用电管控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已经普遍使用了各种易携带的电动工具以及其他机械化设备,这就使得建筑工地的用电量一般都比较大。此外,在进行建筑工地施工时,由于大多用电都是临时性的,临时性的用电往往使得建筑工地现场有许多的线路,线路的拉接并不符合规范,电线混乱拉接以及分布在建筑工地十分普遍,电线移动的频率非常高,使得电线的绝缘层破损非常严重。与此同时,在一些建筑工地,配电箱的安装往往很随意,有的将其直接安装在木板上,有的甚至用木箱来做配电箱。在用火管控方面,在寒冷的季节,建筑施工工人有的时候会直接使用明火来进行取暖。另外,在建筑工地随意吸烟和乱扔烟头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在一些易燃易爆的施工现场以及危险作业的过程中,这种行为极易已发火灾。
2.4 施工工地火灾负荷比较大
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时,会使用到大量的易燃和可燃材料,例如:木质板材、墙纸、油漆以及软包材料等等。在一些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的还会用到用于焊割的氧气以及乙炔气瓶,这些施工设备往往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此外,一些施工的外墙往往还设有木质材料的可燃脚手架和易燃的防护网,这也增加了施工工地现场的火灾隐患。
2.5 建筑施工现场布局混乱
在一些建筑工地的现场,常常出现易燃可燃的材料以及杂物到处随意堆放,严重影响着施工工地现场的交通,影响着消防通道的顺畅,一旦遇到火灾,消防车很难接近着火点。在建筑工地的消防设备配备方面,大多数建筑工地现场并没有配备灭火设备。此外,对于那些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其并没有启用消防供水设备,遇到火灾,其火场的供水将十分紧缺,这也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
2.6 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建筑工地火灾发生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建筑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而引发火灾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甚至还造成了相关操作人员的伤亡。据相关调查,由于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施工单位对于施工人员的上岗要求往往比较宽松,特别是对于建筑工地的电气焊作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审批制度,在进行建筑工地的电气焊作业时,施工往往比较随意,使得操作中往往火花四溅,极易引发火灾。
2.7 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检查发现:许多建筑工地的施工负责人并没有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职责,严重缺乏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建筑施工单位也没有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消防安全培训,加之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流动性有比较高,消防安全的培训效果也很难保持。此外,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大多都不太了解消防安全知识,面对消防安全问题,大多数的施工工人持侥幸的心理,并没有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数的建筑施工工人组织纪律性都比较差,对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往往是采取敷衍的态度。无论是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还是相关的建筑施工人员,对于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现在还都比较淡薄。
3 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严格落实公安部门的相关消防安全规定,进行安全施工。对于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管方的责任应该进行明确的划分,真正的做到“谁主管,谁负责”,防止漏管以及失控局面的出现。切实落实好相关负责人的具体防火责任,可以将负责人的防火责任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并可将防火责任纳入到年终考核当中,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有助于调动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积极性,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与此同时,在建筑工地平时的施工过程中,也应该加强消防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消防隐患。施工单位还可以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制定好处理紧急情况的预警方案,在建筑工地的禁止使用火源的地区应该设立起醒目的禁火标志,营造起浓厚的防火氛围。
3.2 提升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其他偏远地区,他们的文化水平的认知能力往往都比较低,消防安全的意识也往往比较淡薄,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培训,通过通俗易懂的教育培训,再辅之以实际火灾案例的讲解,以此来提高建筑工地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3.3 配备齐全的灭火设施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在建筑工地的重点防火部位配备好齐全的防火设备,例如: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水桶以及消防沙袋等等,而且,应该将各种消防灭火器材放置在明显的位置,以便于发生火灾时拿用,并应该在消防设施旁边做好“消防用品,不得挪用”的提醒标志。如果临时用水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消防用水,应该在其附近设立相应的消防水池,以便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提供充足的水量。
4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地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加强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建筑工地的施工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施工单位进一步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地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18-01
例如,2012年10月10日,陕西西安108国道38公里处,黄草坡中铁十八局引汉济渭工程项目部生活区一职工宿舍发生火灾,造成12人死亡,24人受伤。由此可见,极有必要分析好建筑施工工地火灾隐患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1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火灾隐患分析
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特点,笔者分析施工工地主要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1)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目前我国各类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普遍存在没有签订消防安全责任合同的问题,施工单位与下属各部门、各工种之间也未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就算已经签订,往往也流于形式,未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纯属纸上谈兵,先天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
(2)员工消防安全素质较差。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上,除了少数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高,多少一些施工员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方又未能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这些员工不仅不了解基本的消防常识、也不会正确报警、不会组织人员疏散、更不能有效掌握利用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消防技能。
(3)施工工地上临时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建筑工地由于自身特点,建有一些为工地服务的临时建筑,如办公室、仓库、食堂、宿舍等,这些建筑大多为活动板房,活动板房中大多数材料为可燃材料,更有甚者,采用竹子、石棉瓦、油毡等可燃材料随意搭建,工人办公、生活都在这些耐火等级低的临时建筑中,火灾隐患大量存在。
(4)施工工地现场火灾负荷大。施工工地现场存放和使用大量板材、油漆、沥青、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焊接用的氧气瓶、乙炔,这些物质的存在,使建筑工地现场火灾负荷增大,一旦遇到火源极易引起燃烧,迅速蔓延。
(5)火源随处可见。在施工工地上,员工吃住都在临时建筑内,用火用电不够注意,电器线路随意乱拉,电线未套管保护,使用高功率的电器设备,未安装空气开关,由此极易产生线路短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超负荷现象;用明火做饭,冬天生火取暖,烘烤衣物等,另外,随意乱扔的烟头同样潜伏着火灾事故的危险。
(6)消防器材设施配备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进度,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现场消防器材设施配备严重不足,有些工地甚至根本没有消防器材;临时消防水源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用水量和压力,或者使用生活用水充当消防水源;有些施工现场虽然设置了临时消防通道,但通道内堆满了水泥、沙子、钢筋等建筑材料,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火灾防范对策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存在的火灾隐患,为了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地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了应严格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上级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消防法要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监督作用,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检查,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并落实到位。公安、建设、安监等部门,应加大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有针对性的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以笔者所在漳州消防支队为例,支队开发了“十部联防”消防安全联合监管平台,各部门之间发现的火灾隐患通过该平台进行抄送,相关监管单位根据抄送的情况依法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的顽疾,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
(2)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明确规定,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等功能区宜相对独立布置,防火间距应满足要求;办公用房、宿舍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同时对这些建筑的层数,面积,疏散楼梯,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都有量化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要求,加强对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避免造成先天患。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5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大量增加,建筑工地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也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火灾起数和规模也不断上升。尤其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火灾、2010年中铁十九局在建铁路隧道工地火灾和上海胶州路公寓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2011年上半年,全国建筑工地发生火灾845起,死亡5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538.8万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起数上升45%,亡人数、伤人数分别上升4人、2人,直接财产损失下降19%。2011年全年施工工地共发生火灾1887起,同比去年上升6%。建筑工地火灾呈现多发势头。
1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
1.1 使用、储存可燃物和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
建筑工地工棚、仓库、食堂、宿舍等临时建筑结构简易,大多数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材料,同时施工的脚手架、安全防护物也常用可燃材料制成,并且施工现场大量存放和使用油漆、木材、油毡、塑料制品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可燃易燃物品,一旦接触明火等火源,势必造成火灾迅速蔓延。
1.2 工人宿舍管理混乱,火灾隐患大
工人宿舍大多是搭建的简易临时用房,耐火等级低,宿舍内人员密集,衣物、被子等可燃物多,而施工单位未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吸烟、乱扔烟头、宿舍内乱拉电线、用电炉子做饭、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和室内无人而长时间进行手机电池充电、电瓶车充电等行为,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1.3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条件较差
一些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堵塞了消防车道,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未及时拆除,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有甚者,未划分明火作业区,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导致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
1.4 消防安全意识谈薄
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部分施工负责人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不了解、不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1.5 消防设施不足
很多建筑工地都远离天然水源,基本上都未设计临时消防用水,在工地上除了配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在一些中、小型工地,甚至连消防器材都没有,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建筑工地易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2.1 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
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2.2 电焊违章操作引发火灾
在建筑工地,许多地方都需要电焊作业,由于有的电工没有专门培训,有的虽然经过培训,但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违章作业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建筑工地平面管理混乱,各种可燃物品满地都是,遇到灼热电焊熔渣极易引起火灾。
2.3 火种管理不严引发火灾
工地上吸烟的工人相当普遍,这些人的防火意识大多不强,有的在危险气体场所吸烟,而且燃着的烟蒂到处乱仍,极易引起火灾事故。另外,工地职工宿舍对蚊香、蜡烛等火种管理不善,也是引起工地火灾的原因之一。
2.4 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食堂做饭时,炉火从烟囱飞出落在可燃棚罩上引发火灾;做饭后炉火未处理好引发火灾;炉火烟囱长期烘烤可燃材料发生火灾。冬季工棚采暖,火炉铁皮烟囱烤燃附近可燃材料发生火灾。
2.5 照明用电混乱引发火灾
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电线布置分散,因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离易燃可燃物较近,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3 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
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消防法》及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工作制度,依法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各级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及建设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建筑工地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要安装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3.2 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明确职责划分,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各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逐级落实好责任制。
3.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可燃物及建筑材料的管理
可燃物与明火点要保持一定的分隔距离,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消防通道上;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消防水源等临时消防给水系统,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3.4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
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应设置在相对固定的安全区域,焊接作业时要派监护人,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严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动用明火,动火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没有问题后方可撤离。
3.5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
施工单位要确定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3.6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
关键词: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隐患;预防
Key words: construction;fire safety;hazard;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99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04-02
0 引言
建筑工地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建筑施工单位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重要体现。然而现在的很多施工队只片面追求进度和工程质量,对建筑工地的的安全管理漠然置之,尤其对消防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长期的存在着安全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或者火灾事故的隐患。
1 建筑工地存在的火灾隐患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1 施工现场设施不太合理
①临时建筑物布置过于密集。由于场地有限,工地办公室和民工宿舍及仓库等紧挨在一起,有些宿舍甚至跟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仓库挤在一起。另外,这些建筑大都是价格便宜、安装方便的活动板房,耐火等级很低,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②工地存放的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有些仓库存放物品非常杂乱,可燃性材料如板材等与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于同一库房,如果失火,即使初期火势不大,但很快就会蔓延起来,扑救效果不会理想。③施工工地的消防设施不完善,条件差。有些施工现场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也没有消防用水;有的施工现场没有专门的消防通道,施工材料到处堆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进入。
1.2 建筑工地的生产与生活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①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不高,另外,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多,且电气线路较杂乱,如果不按规程胡乱操作也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②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在堆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场地进行明火作业,如果疏忽大意,极易引起火灾。另外,规模大的工地设备多、施工技术复杂,料场的各种金属件、支架及钢管等一般都要靠电焊焊接。然而工作人员未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就擅自进行电焊、气焊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这样他们还不遵循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时也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处飞溅的电火花很容易引燃施工现场的各种可燃性材料。③随处丢烟头的危险。在建筑工地中,堆放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易燃易爆的物品,而施工队伍中很多的民工吸烟多,随地乱丢,这很容易造成火灾。④民工宿舍存在乱接电线,擅自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的现象,同时人走不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⑤忽视意外火灾。主要是管理不够人性化,民工存在不满情绪,有可能纵火发泄。
2 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2.1 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单位雇佣的民工流动性较大,给工地消防安全带来了很大难度,大多数民工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技能训练,消防安全知识匮乏,不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不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火灾初期的扑救,在疏散过程中自防自救能力差、逃生慌乱而形成踩踏事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2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低,认识不到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时,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大多数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仅仅是文字的东西,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个别的工地连基本的消防安全制度也没有,何谈消防安全管理。
3 消防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要杜绝或减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
3.1 消防部门要严把审批关,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格执法、依法监督,避免在源头留下火灾隐患。消防部门在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情况要责令停工,待补办完相关手续后方可复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进行严厉的监督管理,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2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布局要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首先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形,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隔离、通风等防范措施。其次是临时建筑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火灾荷载。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开或分隔设置,民工宿舍附近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大规模建筑工地应设置消防水池以及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
3.3 强化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作要立足于预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项目经理应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级职能部门及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安全生产责任人人有责。
①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施工伤害。安全检查小组负责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指定专门的安全员在工地不间断进行安全巡视检查,重点查看有无遗留烟头、明火等火种,另外对民工宿舍进行严格督查,不准使用电炉和乱接电源等,要做到人走断电。②对雇佣的临时民工必须经过正规的消防知识培训与演习,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识,会使用灭火器材等扑救初期火灾,特别要加强对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必须持有上岗证方可施工。③设立消防装置。施工现场设消防水源、灭火器及砂箱等,并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确保灭火器材能有效使用。④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要严格落实工地动火签证制度,针对不同动火作业等级制定不同施工方案。焊接作业时要指派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清理干净焊接周围的可燃物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防止焊珠四处喷溅、散落。动火完毕必须确认无火源后方可离开现场。⑤在民工宿舍、木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设置专门的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是比较好的方法。⑥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电器设备的使用不应超过线路的安全荷载,并配上保险装置。施工单位安排合格的电工,使其通过正规的消防安全培训后进行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及维修,勤检查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查看线路接头是否完好,是否有短路、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并及时处理。⑦设置临时消防车道。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便于消防车辆出入的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得小于四米,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和地面承载能力,严禁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4 结语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一位施工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施工安全,人人有责,只要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为实现工程的安全目标做好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生洪.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1,(7):27-28.
[2]张伟华.探讨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问题[J].广东科技,2010,(5):30-31.
在建筑火灾中,建筑工地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建筑工地的消防管理是一个被人们容易遗忘的角落,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燃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局面。2010年5月3日22时33分,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第十九局在建隧道工程民工工棚(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6人重伤、8人轻伤。11月15日14时许,上海静安区一幢高层住宅楼发生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这些火灾均充分暴露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车通道不畅、缺乏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等问题,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现状令人担忧。
1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现状分析
1.1 建筑工地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施工单位为节约资金,往往搭建一些简易建筑用于建筑工地工棚、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建筑构件往往为木材、竹子、铁皮、石棉瓦、油毡等易燃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火灾蔓延速度快,毒烟毒气扩散快,容易导致人员窒息死亡。
1.2 简易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通道被占用
由于受场地面积的限制,建筑工地工棚、仓库、食堂、宿舍这些临时性易燃建筑大多毗连布置,连成一片,紧挨施工现场,有的施工单位干脆搭建一个大的临时建筑,集吃、住、用等功能为一体,造成了建筑物之间无防火间距或是防火间距不足,建筑物内可燃易燃物品过多,火灾负荷大的局面。有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一味追求建筑工地的有效利用率,将大量钢筋、木材、水泥、沙子、石料等建筑原材料堆放在在施工工地,占用消防车通道,给火灾扑救造成极大不便。
1.3 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
在施工现场内,到处可见尼龙网、聚氨酯泡沫、油毡、木料、刨花、锯屑、碎木片、草袋等易燃可燃材料。有的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竹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的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
1.4 临时的电气线路布线过多、过乱,用电负荷大
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电线布置分散,电线穿过墙壁或其他可燃物时,未套上磁管或PVC阻燃套管加以隔离保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加之,电源管理不善,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离易燃可燃物较近,极易引起用电过载或者电线短路,从而引起火灾事故。
1.5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或不落实,消防安全意识差
施工单位未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未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教育培训,未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管理混乱。施工单位许多工地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不少人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用火用电现场不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设施,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上海“11.15”火灾事故就暴露出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火后逃离现场;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施工作业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事故现场使用大量易燃材料;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
1.6 火源、电源管理不善
一部分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方便,往往就在建筑工棚内烧火做饭,甚至烧木材取暖,使用大功率的电磁炉、热水器、电炉等电器用具和设备,并有酗酒和随意乱扔烟头等习惯,一旦疏忽大意,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
1.7 未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由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设备设施配置不符合要求,甚至许多工地未配备消防器材设备设施。
2 加强和改进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2.1 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施工单位应使用具有资质证书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严禁无证上岗,并应经常对该类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识等完好有效。
2.2 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消防部门要与建设、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将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作为规划、施工许可证下发等前置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同时,要联合建设、安监、劳动部门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2.3 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消防部门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或消防设计备案检查结束后,在抓好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大胆履职,强化对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配置消防器材设备设施,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施工工人是否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是否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对于存在的火灾隐患要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2.4 加强电气设备管理
建筑工地电气设备虽多为临时性的,也必须由电工进行安装和修理,经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严禁将电线敷设在可燃物上,检查中发现可能引起短路打火、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整改维护。建筑工棚内应禁止使用大功率的电磁炉、热水器、电炉等电器用具和设备。1.5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减少易燃可燃建筑构件的使用
一是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防止火势蔓延;二是加强现场道路管理,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有足够的消防通道通行;三是易燃、可燃建筑构建、装修装饰物品仓库应单独设置或存放,并远离火源和人员住宿区;四是建筑施工工地应配置灭火器、消防水池、手台机动泵、砂池、火钩等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手册。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非常迅速,相应配套的公共、居住、生产等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工地也随之增加,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与现代建筑中,建筑施工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火灾隐患,如不加以监督整改,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未建成建筑物和其周围建筑物,而且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地的火灾隐患及其成因
(一)建筑物密集、耐火等级低,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
因为施工现场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或者成陈列出“一”字型,而且这些建筑大部分都是临时性的,结构太过简单,耐火等级大多都是三、四级。除此之外,有的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更有甚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对临时建筑物进行分隔,再加上安全出口只设置了一个,如果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非常困难,很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
(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首先是施工现场放置了很多易燃可燃的材料。有的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不能够及时拆除消防车道堵塞;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占用,甚至有的工地没有划分明火作业区,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及其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使得发生火灾的机率增加。
其次是用电量大、铺设的电气线路不够规范。伴随目前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有了增加,临时性用电多,安装非常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工人宿舍和食堂,随处都能看到电线接头,因为电线频繁移动,使得绝缘层严重破损,容易引起短路和火灾,甚至在可燃木制构件上随意安装很多配电箱。
再次是违章使用明火。施工过程中,有的电焊、气焊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电刨、电锯、切割机、电焊等使用的比较频繁,缺乏保护措施,有的存在边营业边施工现象。施工、住宿人员用火用电等管理不严,在现场使用火炉、液化石油气等生活用火设施较多,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最后是忽略了对火源的管理,对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和意外火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
有的建筑工程没有经消防部门审批就擅自施工;虽然有的是经过审批的,然而施工单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对局部平面设计进行更改;还有的单位为了减少成本,选用低价位的可燃材料,使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大大降低,加重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选用的电线、吊顶、龙骨、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完全没有采取防火措施;有的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且擅自减少消防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数量和设计宽度,从而遗留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四)消防安全意识谈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时,大多数施工负责人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觉得的消防管理与自己关系不大,不舍得投入资金购置消防器材。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消防安全知识不够了解,存有侥幸心理。此外,因为工人从事重体力活,下班疲劳,如果有火灾发生,不能及时发现,易酿成大灾。
(五)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
有些工地只有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在中、小型工地,都没有任何消防器材,有的施工地人员为了方便起见,随意堆放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堵塞了消防通道。如若引发火灾后果将会特别严重。
(六)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
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二、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隐患特点,为确保建筑工地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
应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根据有关规定,施工单位是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主要负责方,总承包单位应该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位,并签订责任状,从而明确各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责任。
(二)抓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最基础的防火、灭火知识,会报火警,能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对于外出打工的人员,各地在进行技术培训时一定要加入消防常识内容,提高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人员流动对消防宣传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型建筑工地一定要对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将消防培训当作重点工作来抓。专人分管,严格人员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成立必要的义务消防队和安全组织,定期对各工地的消防安全状况督促检查,总结考评,纳入考核范围,与经济挂钩。
(三)加强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布局,曾强消防安全意识
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对各作业区进行划分,尤其是明火作业区,堆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场地,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对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设立专用仓库储存,并且要与其它建筑物保持不小于15m的距离,不可以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要尽可能的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降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禁止堆放建筑材料堵塞消防车道,保证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不能少于两处,且宽度要大于4m。
(四)加强消防审核和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
首先要对可燃复合材料的使用量加以限制,尤其是建筑物内部装修材料,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审核。其次要对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是否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再次是要做好建筑装修电气审核工作。主要是防止因为电气设备和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和可燃隔断夹层内而未穿防火阻燃管保护。最后是要依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检查。在施工的时候,对于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和危险品的储存情况、职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消防器材配备情况等。
(五)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
首先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不可以混纺氧气、乙炔瓶,在焊接的时候要派专门的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且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将其周围的可燃物清理干净,以防焊珠四处喷溅;其次是要在民工宿舍、员工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禁止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必要情况下还应设置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
(六)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
1、电气焊割场所。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使用明火及电、气焊作业审批制度,并严格履行施工现场动火申请审批手续,各动火作业经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进行电、气焊作业的人员应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作业。焊割作业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对装过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的容器,焊割前应彻底清除。
2、用电场所。建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电工应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作业。临时用电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施工现场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必须分开设置,并分别安装相应功率的保险装置。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或高热强光源灯具,临时用电应符合防火规定。
(七)配备消防器材,加强消防安全宣传
为防患于未然,建筑工地无论大小,都应配备灭火器材,针对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文化较低且民工较多的现状,施工单位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自防自救培训,并从加强管理入手,工地重要部位应设置警示标志和防火宣传标志,并加强工地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它不但需要建筑施工单位管理层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及消防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增强防火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