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害治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7 08:39: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重大灾害治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重大灾害治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TN9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03-1

0引言

广东省镇隆镇长龙村田螺墩水库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是本地村民的主要水源。由于该水库建设年代较久远,维修力度不够,且正值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坝体下方50米处出现漏水漏沙现象。勘探目标坝体一半为山脊原状土,一半为人工填土。漏水位置推测在原状土与人工填土结合部分。为了查明引起水库坝体渗漏段位置、渗透范围、危害程度,结合野外场地实际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方法配合,获得了漏水坝体较详细的资料。为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1工区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位于长龙村边的山坳中,三面环山,另一侧是村庄。漏水坝体正对村庄。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内水位已经超越警卫线15cm。坝体随着水位升高损坏更加严重。物探工作开展之前,已经用沙袋阻住漏水位置,防止坝体填土随水流失。为了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当地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治理灾害

当坝体发生漏水现象时,渗水段与周围坝体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坝体由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构成,由于正值雨季,整个测区视电阻率值偏低,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视电阻率值较高,约在103Ω・m左右,当含水或充水时,视电阻率值一般在102Ω・m左右;地下非均匀介质存在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明显差异而构成了电磁波反射界面。当地下介质均一性较好时,雷达反射波强度很弱,常为低幅高频细密波。若地质体松动,受其影响土层均一性较差,出现强反射波组。渗水处或充水处会形成和周围地质体的反射程度的强烈差别。因此可以根据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找出坝体渗水段位置。

2工作方法

2.1物探方法概述

2.1.1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其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也称自动电阻率系统,是直流电法的发展,其功能相当于测深与电剖面的结合;测点密度大、使用的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根据排列装置不同自由组合,野外只需将全部电极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仪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研究在人工施加的电场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揭示地层结构和其它隐伏的地质现象。通过电极向地下供电,测量接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求得该测点的视电阻率值,从而推断解释地下地质结构。工作时,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中的软件,控制着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连结的多个(60~120)电极,使其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深度的探测剖面,根据控制系统中选择的探测装置类型,对电极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按照测深点位置的排列顺序或探测剖面的深度顺序,逐点或逐层探测,实现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存储。通过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存储的探测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然后对实测的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形成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即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快速而准确地获取丰富的地下信息。这种方法原理简单,图像直观,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该方法在工程与水文地质勘探和矿产、水利资源勘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1.2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高精度、连续无损、经济快速、图像直观的探测手段,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电磁波技术。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是,由发射天线辐射一个电磁脉冲,当遇到介质分界面或地下异常体时,该电磁脉冲被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天线接收,该记录信号形成一道类似于地震记录信号的图象。

地质雷达主要由监视器(计算机)、控制单元、天线等组成,控制单元是雷达的核心部分。对地质雷达来说,它的剖面横坐标是距离,即探测剖面的地面位置;纵坐标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双程走时,是时间坐标。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⑵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⑶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⑷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等辅助元件。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送入地下,被地下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

2.2工作布置

为了详细掌握渗水坝置的详细信息,根据测区内场地环境、渗水段大致位置等实际情况,勘探深度设为15m~30m。高密度电法共布设3条测线,仪器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A高密度电法仪,采用温纳装置,每次布置一个排列,每排列60个电极,并保证60根铜电极与地面接触良好,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数据用系统配套的处理软件编辑、地改、反演后制成剖面图。3条测线按照勘查次序依次编号为DF1,DF2,DF3。其中DF1电极距1.5米,排列长度90m。DF2电极距1m,排列长度60m。DF3电极距2米,排列长度120米。共270m。地质雷达仪器是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采用50MHz非屏蔽超强地面耦合天线,点距0.5m。总测线长度为170m,测点数为342点。采集后的数据利用reflexw处理软件,经过去零漂、调整零值、增益恢复、去除背景、带通滤波、点平均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形成雷达图像。

2.3成果与推断解释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调查成果,综合确定出水库坝体渗水路段位置。

综合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勘查区内异常位置基本吻合。高密度电法剖面上低阻异常与地质雷达剖面的异常区位置和深度基本相同。此异常深度为测线位置以下的垂向深度。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91-02

自2007年陕西省试点苹果保险以来,试点区域和面积从2007年的1个县4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13个县60万亩。苹果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陕西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其间共有72万亩果树遭灾,获保险赔偿1.1万元。在理赔实践中,苹果保险理赔的做法逐渐被总结提炼,形成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一、苹果生产与苹果保险

(一)陕西苹果的基本情况

陕西苹果产量占全国的30%,占世界总产量的11%,2011年苹果面积727.3万亩,产量达701.6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陕西渭北已成为世界注目的苹果新产区。

与其他农作物一样,苹果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受到外界生态环境的影响,陕西苹果生产的主要灾害有花期低温冻害或沙尘、雹灾、风灾和暴雨、干旱和涝灾、冬季低温冻害、高温日烧。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对苹果的生长和果实收获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防范自然灾害的设施十分薄弱,一家一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

(二)苹果保险的设计与实践

2007年陕西省苹果保险试点工作以来,苹果保险的理赔特点、查勘定损技巧、核算原则等内容不断完善细化,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和相关果树保险的理赔工作。

1.苹果生产中自然灾害损失分析

苹果遭受气象灾害后,损失主要集中在数量、质量以及果品的商品性上。因此,判断损失以数量和质量为主。一是花期低温冻害。冻害以花量推测产量损失,冻害可能造成部分中心花受冻,部分中心花坐果或边花坐果为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商品质量有影响;冻害可能造成全部中心花受冻,全部依靠边花坐果,果个小,果形不正,总产损失较小,但对果实商品质量影响很大。二是冰雹灾害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指果实及叶片轻度受损,果实表面轻微受伤,雹点数量不超过3个,主要影响果实商品等级;中度,果实及叶片中度受损,果实表面有雹坑,雹点数量在3个以上,果实基本无商品价值;重度指果实、叶片、枝干严重受损,果实已无商品价值,次年和第三年果树生长仍受影响。雹灾的损失还与雹灾发生的时期有关,果实采收前发生雹灾造成的损失最大。

2.苹果保险的主要保险责任分析

首先要明确苹果保险的保险责任。条款规定,对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冰冻原因所致苹果的直接损失负经济补偿责任。其次要明确灾害损失的测算,苹果灾害确定的步骤与方法有农学估算法、理论推算法、统计推断法三种,实践中主要采用统计推断法。

苹果的生长期一般从3月至11月,经历始花期、坐果期、成长期、成熟期。在各个时期的风险状况是不同的。在始花期,主要风险为低温冻害,一旦受冻,就会花蕊脱落,造成减产。而低温程度和受冻时间对苹果的影响又有不同。如果低温程度浅,中心花不受影响,属于自然淘汰,可以把营养不良、生命力不旺盛的淘汰,免其与其他花争营养,并不影响最终产量;如果低温严重,中心花被冻死,就可能造成大幅减产或绝产。同时低温冻害在疏花前后对受灾结果也不同,如果低温是在疏花前,可视为自然疏花,优胜劣汰,如果在疏花后,就可能使花量减少,从而影响产量。在坐果期,主要的风险有冻灾、雹灾、风灾等。冻灾对坐果的影响与始花期大体一致情况,坐果期也和始花期一样,需要疏果,疏果前后遭灾情况不同。雹灾主要出现在苹果坐果和成熟期,是苹果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也是果农最需转嫁的风险。二、苹果保险理赔工作实践

篇(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治疗方法,特别是救治各类创伤引起的感染,休克以及抢救等诸多方面,至今仍起着其他疗法不可代替的作用。重大地质灾害后伤员多,护理人员少,静脉输液多、环节多,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少输、漏输、错输、输液反应及交叉感染等护理隐患,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准确、有序进行[1],我们对患者采用一套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13日~5月18日共收治病人485例,男性297例,女性188例,年龄11~75岁,平均37岁,其中颅脑损伤47例,腹部伤合并骨盆骨折36例、腹部伤合并肢体伤125例、胸腹部合并伤117例,肢体骨折34例、脊柱骨折11例。485例患者中没有发生任何护理差错及输液引起的交叉感染。

2 做法与体会

2.1 把好警示关 我们将患者分成A、B两区。A区的服务对象是静脉使用PNC和头孢菌素药物病人,此区用红色牌子的标志。B区的服务对象是静脉使用一般药物病人,各区由一名护士负责对每位患者输液卡进行连贯性数字编号。护士因工作繁忙,操作重复性大,不断地查对医嘱,巡视观察和静脉穿刺等,单调、重复的信息刺激大脑,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随时都可能发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惯性差错式认识偏差[2]可能性更大。采用分区标识,警示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

2.2 把好查对关 护士巡视时,根据输液卡是否打勾,即可判断是续加液体,还是输液完毕拔针。输完一组在输液卡上药物旁及时打勾签名,以便随时查对,使护患双方心中有数,杜绝少输、漏输、错输等护理隐患。

2.3 把好配药关 严格掌握药物配制后的有效时间,要求所用的药物都应在治疗室配制,做到输完一瓶配制一瓶,绝不允许将多瓶待输药物同时配制好,避免配制好的药物因长时间放置而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引起不良反应。配药用的注射器每4小时更换一次[3],盛装注射器的无菌盘每4小时用戊二醛擦拭一次,减少交叉感染。

2.4 把好用药关 在对输液卡进行数字编号时,根据医嘱、病情和药物相互作用,合理排序,使患者药物能够有序的,合理的输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在输液过程中,调整好输液速度,使滴速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有效减少输液并发症。

2.5 把好穿刺关 在输液之前首先确定输液肢体是否有骨折,如果在骨折肢体输液,有可能骨折端将其周围的血管割断或损伤,导致输入的液体渗入周围的组织加重肢体肿胀,一方面可能引起肢体坏死,另一方面治疗达不到目的。因此,对于此类病人一定选择健侧肢体[4]。

2.6 把好操作关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要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输液部位的皮肤消毒正确有效,每次输液操作结束后要常规用消毒剂喷手,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2.7 把好巡视关 建立巡视观察制度,及时发现输液反应。输液病人往往病情严重或身体虚弱,不良反应出现较快,因此在输液后10~15分钟应加强观察,以每30分钟巡视1次。建立输液病人巡视卡,不但可以了解病人输液情况,同时,也可及时发现病人有无输液和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使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5]

2.8 把好消毒关 切实落实好治疗区(帐篷内)和输液区(离帐篷近的大树下面)的卫生管理和清洁消毒制度,是减少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在保持输液区和治疗区每日清洁、消毒的情况下,同时还应改善输液区不良环境。如:进行湿式清洁,每日喷洒2次消毒液,尽量减少空气中的细菌。

参考文献

[1] 杨智洁.输液卡数字编号法在儿科输液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8(23):39.

[2] 钱 荣.丁学易.朱晓平,等.护理差错高危时的调查分折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00.

篇(4)

1 引言

矿井瓦斯灾害、火灾、水灾、顶板事故、矿尘灾害是煤矿井下开采危害最为严重的五大灾害,其中瓦斯事故的危害尤为严重,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如何防止瓦斯灾害事故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扎实有效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顺利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本文从瓦斯灾害治理的指导思想、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谈谈瓦斯治理的技术方案。

2 瓦斯治理的指导思想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好瓦斯事故,必须从思想上入手,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引发事故。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煤矿安全规程》为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增强“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制度上严密有效、技术上支撑有力、监督上严格细致,通过开展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提高煤矿瓦斯治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和瓦斯治理的现状,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严格管理,强化平时的监督检查,推动煤矿瓦斯治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1)转变观念,提高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再认识,从思想上变被动为主动,要治理好瓦斯,首先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切实提高对瓦斯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坚决摆正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煤炭工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二是要摆正安全生产与职工生命的关系。三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强化企业主动安全管理。

(2)以投入为保障,提高瓦斯治理效果。一是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提取要全额按标准提取到位,提取的资金要切实用于改善通风系统和监测监控设备投入。二是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加突出矿井“一通三防”的治理整治,特别是抓紧,使矿井通风系统规范达标。

(3)以矿井技术改造为先导,探索瓦斯治理的手段和规律。在搞好矿井设备设施引进、吸收、消化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攻关,促进瓦斯治理成果转换,特别是要认真总结瓦斯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强矿井掘进、生产前后瓦斯应力分布规律、危险重点区域和矿井瓦斯监测的预警预报,分析其活动规律。

(4)加强全过程控制,提高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水平。要以瓦斯抽采为根本抓手,从源头上降低瓦斯的危害。通风系统合理规范、稳步可靠是减少瓦斯积聚,消除瓦斯爆炸危险的最主要手段。要认真落实好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管理制度,加强矿井现场管理的监督检查,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或不符合国家煤矿安全标准的机电产品下井。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落实好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3 瓦斯治理基本要求

通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查找瓦斯治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来说,主要有加强机构建设、保障机制、基础建设、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合理部署采掘计划、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等几个方面,下面对其分别进行阐述。

3.1 加强机构建设

(1)成立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瓦斯治理工作,每月召开1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瓦斯治理重大问题。

(2)树立煤矿企业安全诚信榜样,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做到依法生产、安全生产。

(3)设置“一通三防”、地测、安全监控等技术管理机构,推广瓦斯治理成熟经验与先进技术。

(4)编制瓦斯治理规划和年度计划、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指标统一考核。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至各基层管理。

(6)建立健全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3.2 保障机制

建立煤矿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税前列支,全部用于瓦斯整治工作。

3.3 基础建设

(1)按照《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文的通知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建立通风系统及瓦斯治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

(2)矿井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实现机械通风;采区实现分区通风,按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杜绝无风、微风作业和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作业。

(3)建立矿井正规采煤制度,实现矿井全部采用正规采煤。

(4)按要求及时报送瓦斯治理相关材料。

3.4 突出重点

(1)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各项活动,建立瓦斯治理工作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2)总结瓦斯治理成熟技术和经验并推广,依靠科技推进瓦斯治理体系建设。

3.5 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以矿井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健全瓦斯治理工作机构。

(3)煤矿每年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安全措施计划,并贯彻执行。

(4)对检查出的重大瓦斯隐患,建立专项档案,落实分级监控责任,跟踪整改进度和质量。

3.6 合理部署采掘计划

(1)优化生产布局。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明确开采顺序,合理确定工作面参数,实现安全高效、合理集中生产。

(2)合理组织生产。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能力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3)坚持正规开采。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安全出口,形成全负压通风系统。

3.7 通风可靠

(1)矿井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巷道贯通前,按《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措施。

(2)矿井生产水平和采区实行分区通风。

(3)按规定设置和管理风门、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

(4)矿井、采区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5)设置专用回风速符合《规程》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

3.8 监控有效

(1)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布置、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2)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符合规定。

(3)监测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和信号传输符合规定。

(4)下井人员按《规程》规定佩戴便携式瓦斯监测仪器。

(5)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完好,工作正常。

(6)煤矿与具有相应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4 结束语

篇(5)

瓦斯爆炸是非常危险的,并且事故责任重大,如果不能从根源上紧抓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更大的事故发生,会酿成大灾难。煤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人员要高度重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带来非常大的灾害。瓦斯矿井要严格执行《小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并采取有效地措施,瓦斯爆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以下将从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而针对原因提出从防止瓦斯积聚、防止瓦斯引燃点或防止瓦斯爆炸的范围扩大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1]。

1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分析

煤矿瓦斯爆炸,首先是瓦斯源,其是发生爆炸的根源之一,其次是火源,火源是瓦斯燃烧和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火源,即使瓦斯浓度达到爆炸范围也不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煤矿井下防止出现火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形成,也就是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原因。

1.1瓦斯源

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从矿井的井口到井下都会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因此对于瓦斯源主要来自于各种煤矿开采设备,和排放的尾巷。如果对这些地方不能及时地将瓦斯气体通过通风口排放出去,当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越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危险性也非常大。如何针对这些瓦斯源的地点,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是煤矿企业需要严格抓的关键问题。

1.2瓦斯爆炸的引火源

瓦斯爆炸除了有瓦斯源外,还需要有引火源。对于煤矿开采过程的引火源,主要有各种电弧、电火花及压缩热等等,这些都会对甲烷的燃点有作用,如果到达一定的程度,只要遇到引火源就会引起瓦斯爆炸[2]。

瓦斯爆炸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煤矿井下受到破坏,如果处理的不好,井下会发生火灾、透水和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注重井下生命财产的安全,要从根本上防治煤矿瓦斯爆炸。

2煤矿瓦斯爆炸的防范及其治理措施

对于煤矿开采而言,煤矿瓦斯爆炸需要进行有效地防范与治理措施如下:

2.1防止瓦斯积聚

瓦斯积聚主要是指瓦斯在局部的浓度超过2%,即体积方面超过0.5m3的这种情况。在这个体积内的浓度越高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防止瓦斯产生积聚现象,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防止,从生产技术管理上要避免出现盲巷,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系统,并要制定相应的井下的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并能够安全地进行井下瓦斯积聚的控制。回采工作面回风道口的三角区附近如积聚瓦斯,可用席子设置风墙,引导风流,吹散局部积聚的瓦斯。

2.2防止瓦斯引燃点

为了杜绝火源,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是要防止引火源,从源头上控制火和热源,要杜绝一切能够引燃瓦斯爆炸的情况发生,在井下严禁携带烟草和火源,对矿灯要严格的保护,各种电源线要避免产生火花或电弧,在瓦斯浓度相对较高的地方更要进行防范,避免有在外的电源线头。要制定一系列关于引火源的防治的制度,并严格遵守,不得有半点容忍,以免酿成大灾害。如果井下发生瓦斯爆炸,必将会带来非常大的人员伤亡现象。要按规程规定检查密闭火墙,严防火墙漏风。并定期测定火区温度与瓦斯浓度,防止高温和瓦斯积聚。火区启封前一定要经过鉴定,确定火区已熄灭时才可启封。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火源,还要控制各种容易产生电火花、电弧、压缩热等对甲烷燃点比较敏感的情形,并及时检查各种线头,以免发生短路现象而引起瓦斯爆炸[3]。

2.3防止瓦斯爆炸的范围扩大

如果瓦斯爆炸不可避免地发生,要尽最大可能把灾害减到最低的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首先要考虑到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免瓦斯爆炸发生透水、坍塌事件。要采用并联式的通风,而不是进行通风[4]。电气设备的防爆和防火花性能要经常检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和修理。井下禁止带电检修或迁移任何电气设备。

结论

总之,就当前煤矿瓦斯爆炸是矿难中出现最严重的,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矿管理者和相关部门要时刻以人为本,从瓦斯爆炸的根源出发进行防范及治理,将损失和灾害尽量减少到最小的情况,甚至零矿难。

参考文献:

[1]李树砖,田水承,郭彬彬. 基于ISM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05):115-116.

篇(6)

一、前言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建国以来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煤矿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大约占50%左右。煤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事故总数多、事故损失严重、职业病危害大及产业机构不合理等。

二、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整体形势良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多,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中灾害严重,瓦斯事故多,危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最频繁的国家,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煤矿事故的100多倍,是印度的8倍。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甚至不能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早期建设的矿井生产系统不能满足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范围的扩展的新要求,导致危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增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某些矿区领导对于安全生产仅停留在会议阶段,国家政策和规定不能有效执行,井下工人成分复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职业病危害严重,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和震动等都将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开采主体多元化,尤其是乡镇私有矿井安全生产问题严重。

三、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方案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煤矿行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改善矿井落后的生产体系,从源头上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3.1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完善煤矿从业人员考核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大力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煤矿井下机械化、智能化建设,并鼓励采取综采综掘技术。增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组织定期体检和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大粉尘、有毒气体的治理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完善抢险救援工作体系。

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煤矿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矛盾,也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主要原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合理提高煤矿准入条件,加速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法淘汰一些基础条件差、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没有保证的小矿,坚决关闭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产品质量低劣的矿井,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从源头上排除危机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3.3 深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

结合我国煤矿井下条件完善瓦斯防治能力的评估标准,增加必备的性能指标,强化评估结果的执行状况,同时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严禁非阻燃电缆和皮带入井,对于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要降低开采强度。简化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优化生产结构布局,减少井下工作面和掘进头个数。

3.4 借鉴国外先进的检验经验

开展并维持“6S运动”,6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彻底暴露设备和从业人员身上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证煤矿生产的的安全性。通过“TPM运动”,采取宣传教育、事前保障、培养人才、自主保障、品质保证和安全卫生等方式,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和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性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整体形势逐年好转,但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偏高,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排除威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芦岭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6月份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动员全矿干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上级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定不移实现安全“四零”目标。刚才,我们观看了安全生产事故教育警示片,徐处长宣读了矿“安全生产月”活动文件,安排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蔡总安排部署了“一通三防”,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两位领导的工作安排,责任明确、重点突出、举措得力,请各个单位抓好贯彻落实。会上,矿向全矿干部职工及家属作出了庄严的安全承诺,徐处长也带领大家,进行了庄严的安全宣誓,会后还有签字仪式。不管是安全承诺、还是安全宣誓和签字仪式,这都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抓好当前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大意义

国家每年都在6月份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16年,今年6月份是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安全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高度关注,对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教力度,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迫切要求。近日,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上级部门分别下发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相关文件的通知,6月1日集团公司也专门召开了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会上葛总就开展好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作出了五点指示,一是要把活动氛围营造得更浓,二是要把严细实精作风掯得更牢,三是要把安全管控重点盯得更紧,四是要把“双达标”会战抓得更实,五是要把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安排得更细,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专门的部署与安排。

对淮北矿业来说,6月份,历来安全生产事故高发多发,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事故。尤其是高温雷雨极端天气变幻异常,近期明显增多,“午收”和中、高考等时段特殊,职工思想极易波动,巷道空气潮湿,对顶板管理、电气管理、防治水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6月份,既是淮北矿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时期,也是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启动后,安全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敏感时期。

对我们芦岭矿来说,6月份,还是我矿即将接受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和迎接集团公司二季度安全生产体系考核与“双达标”会战达标考核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矿顺利实现矿井安全生产6周年的重要时期。6月份,无论是安全生产工作,还是验收与考核工作,都事关矿井可持续发展,事关全矿干部职工及家属切身利益,事关矿井形象,决定矿井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在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时候,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既是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的要求,又是实现我们提出的“三个雄心壮志”、开启矿井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展现矿井形象、增进职工福祉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矿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不仅是一项全国性活动,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站位,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认真策划,细致安排,持之以恒、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坚决实现“安全生产月”活动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徐处长刚才宣读的矿安全生产月活动文件要求,立即行动,迅速发动,细化举措,狠抓落实,为确保矿井顺利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实现“三个雄心壮志”奠定根基。

二、全面排查、多措并举,坚决实现安全“四零”目标

目前,“双达标”会战刚刚进入半程,处于“全面整改、示范引领”阶段,各系统、各单位要以“双达标”会战为契机,持之以恒、持续推进,全面排查、多措并举,盯牢重点、掯住关键,坚定不移实现安全“四零”目标。

一是大张旗鼓、大造声势,积极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党群工作部要结合矿井实际,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认真制定宣传活动方案,做到既轰轰烈烈、家喻户晓,又扎扎实实、务求实效。要充分利用“报、台、网站、微信、标语、横幅、签字”等载体和形式,深入基层科区、班组、岗位,深入到工人村,扎实开展活动宣传工作,既要让职工认清“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要向广大干群说清道明活动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职工,让广大干群从内心深处理解认同、自觉参与,着力打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是严字当头、严格管理,认真践行严细实精作风。工作靠管理、管理靠干部、干部靠作风。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认真履行下井跟带班管理规定,按照分管专业、包保区域,经常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带着任务下井,带着问题下井,带着指标下井,不忽视每一处疑点,不放过每一个隐患,对重点工作、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周密、措施细致、过程监控、闭合管理。各级干部要切实履职尽责,敢于顶真、敢于碰硬,严厉打击各种造假行为、严厉制止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紧盯不安全人的、不安全的事。要坚持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抓住反面典型,曝光亮相,使其丢面子、丢票子、丢位子、丢工作,让严细实精作风在芦岭矿蔚然成风。

三是盯住重点、盯牢关键,确保重大灾害管控到位、治理到位。重大灾害具有颠覆性,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芦岭矿地质条件复杂,无论是灾害治理,还是安全管理,难度都非常大。我们芦岭矿要想实现安全“四零”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月”活动目标,必须要将重大灾害防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坚决贯彻好执行好集团公司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尤其是各项管理刚性规定要刚性执行到位。要强推瓦斯抽采“四化”,严格按照“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的要求,狠抓“六项指标”刚性考核,坚决从根本上杜绝瓦斯超限。近期要重点盯紧Ⅱ948、Ⅱ888、Ⅲ1022等工作面的底板抽采巷道及区域瓦斯治理钻孔工程进度,重点做好Ⅱ1041工作面回采推进慢防火管理,重点盯牢Ⅱ944、Ⅲ13工作拆除和Ⅱ886安装管理,重点做好Ⅲ1022上、下底抽巷近灰岩掘进和Ⅱ1084机巷及切眼超前探查工作,确保重点灾害治理到位、管控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四是全面排查、全面治理,坚决杜绝零星事故发生。近年来,顶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频发。尤其是近期省内发生的7起事故,都是因顶板、机电运输事故造成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责任意识,对各项工作用心研究、用心谋划、用心推动,持续深入开展“顶板管理会战、供电安全会战、机电运输会战”三大会战,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顶板管理方面,要重点紧盯大倾角、过断层、揭穿煤、拨门、贯通、切眼刷大等特殊地段的顶板管理,认真落实顶板管理六项重点,确保顶板安全。机运管理方面,严格对照供电安全会战和矿井运输专项整治方案,逐条排查整改、逐项检查确认,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迎检工作。地面安全方面,要加强地面动火、防火管理和地面行车、吊拉装卸、车辆运行等管理,着力加大“两堂一舍”监督检查,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全覆盖、无盲区,认真做好地面隐患常态化巡查工作,切实防止“想不到、查不到、管不到”的问题,严防“黑天鹅”事件,确保地面安全。

五是持之以恒、持续推进,确保实现“双达标”。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集团公司、矿两级整治方案,要逐条排查,逐条整改,按照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要求,严格整治到位。坚持示范引领,由安监处牵头,严格按照创建计划,明确目标、节点考核、狠抓落实,确保矿井至少创建1个示范面、1个示范头、1条示范线,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总结提高,6月份“双达标”会战第一阶段即将结束,由安监处牵头,及时总结,分析不足,找准重点,持续推进“双达标”会战活动深入开展,并严格按照“双达标”会战要求和会战效果,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六是科学施策、科学管理,细致安排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各系统、各单位,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施策、科学管理,用心用情用力,细致安排各项工作,确保安全。严格“十一种”隐患人排查,重点盯住午收、子女中、高考职工动态,严格按照矿规定政策,做到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雨季“三防”管理,各系统、各单位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各类停掉电事故教训,本着“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原则,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迎接演练和巡查工作。针对特殊情况发生时,要按照预案,严格执行落实三级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处置到位。

三、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定不移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各级干部务必要以决战决胜、必战必胜的决心,以志在必得、势在必得的信念,全面冲锋、全力冲刺,坚决实现顺利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

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本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工作,时间日近、任务依然艰巨,标准更高、验收更严,至今为止集团公司被验收的三个矿中,只有两个矿通过验收。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矿上下要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永不懈怠、永不服输的勇气,思想上更加高度重视,行动上更加坚定坚决,不断坚定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的决心和信心,确保验收通过。

二是强化学习再提升。各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最后验收的冲刺关头,针对存在盲点、疑问的地方,立即着手组织相关人员走出去,向已通过的矿井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对标补差,对照整改,确保验收关键环节把控牢,重大项目不缺项,坚决杜绝被一票否决。

三是创建工作再加强。各系统、各单位要持之以恒,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全面自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再整改、再规范、再完善、再闭合、再提高。全矿总动员,井上井下齐发力,资料要逐字逐句查,措施要逐条逐项审,现场问题要一个一个改,整改结果要一个一个确认,确保创建实效。

四是迎检细节再精准。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本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迎检工作,我们既要拼实力、拼基本功,更要拼耐心、拼细节。由傅书记、徐处长牵头,认真组织相关陪检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以本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工作为契机,充分展现矿井形象和干群面貌,全力做好迎检工作。

篇(8)

(一)县应急管理部门挂牌组建、机构和人员情况:县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3月18日挂牌组建,属行政单位,内设2个股室,安全监管股及应急指挥中心。我局现有人员21人。

(二)救援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社会安保体系,提高全县综合应急救援工作能力,县组成“6+1”模式的综合应急救援和森林草原专业扑火队伍。“6+1”模式中“6”是指县消防救援大队(30人),黄龙管理局消防大队(19人),森林消防救援大队(53人),九黄机场消防大队(16人),县公安快反中队(20人),州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州森林草原专业扑火大队组成州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州森林草原专业扑火大队(100人)6支专业队伍,采取“分散驻营,集中驻训”的管理模式。

(三)健全应急指挥体系。调整完善了县应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分管县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其他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委员。县应急委主要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三大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参与配合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对处置。

二、应急机制建设情况

(一)日常联络机制

由县应急委办公室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的工作要求,研究重要事项,协调解决灾害防范和应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抓好责任落实,共同做好灾害的应对工作。

(二)灾情报送机制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报送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相关部门、各乡(镇)按行业归口收集处理信息,及时向县应急委办公室和上级部门报送,并持续跟踪了解和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做好续报工作。

(三)信息机制

实行分级机制。县气象局统一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重要信息前,由县应急委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并征求县政府新闻办意见。

三、预防与监测预警情况

(一)预防

县应急委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充分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准备工作。

1、预案准备。及时编制、修订了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按规定报批或备案。

2、物资队伍准备。明确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物资品种、数量,足额补充和储备抢险救援救灾物资,确保急需时可调可用。加强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援救灾队伍建设,统计掌握了本区域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等各类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3、通信准备。按照职能职责,分级完善监测预报网络,健全预警机制,畅通预警渠道,综合运用电视、网络、短信和应急广播等各类渠道,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突发险情、灾情等信息收集、核实、上报制度。

4、隐患排查。采取多种方式对存在风险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设施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风险、治理隐患,不能及时处置的,要落实好相关责任人,并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

(二)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

气象部门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的提供单位,按照职能职责建立和完善监测站点,在提供大范围中长

期预报的同时,加强小区域短临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和

提高准确度,及时向县应急委办公室提供监测预报结果。

1、制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

2、内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预警级别、发展趋势、防御指南和机构等。

3、途径。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系统,与新闻媒体电信运营企业等建立快速机制,按照相关规定综合运用电视、网络、短信和应急广播等各类渠道,及时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篇(9)

【中图分类号】S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15―01

引言:古人云:“水火无情!”说的是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一旦疏忽大意,极易造成重大灾祸。2013年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雾霾肆虐引发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以牺牲环境和忽视防洪减灾为代价换来的GDP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本文从伊通河流域防洪减灾和污染治理的角度论述加强防洪减灾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水火无情!”说的是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一旦疏忽大意,极易造成重大灾祸。翻开中国历史,从史前社会、黄帝、尧、舜、禹开始,人们就在与洪水进行持续不懈的斗争,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06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大水灾就1029次,大约每两年就会发生一次。历史上中国中原大地上发生过的特大的洪水曾经无数次淹没大片土地,冲毁了农田,房倒屋塌,到处是白茫茫洪水肆虐,人死牲亡的悲剧不断上演,在洪水过程中逃生的人们纷纷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难。传说中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至今仍然在鼓舞着人民群众与洪魔抗争。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历史上曾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3年有一次决口,大约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改道。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约一亿亩,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认真做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密切监测雨情和河流水情,研究洪水发生规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河道防洪减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水文水资源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伊通河是长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它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流经伊通县、长春市、德惠市、农安县,在农安县靠山镇汇入饮马河,在农安县靠山屯以北约15公里汇入松花江,全长342.5公里,被两岸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伊通河伊通水文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574平方公里,属于山溪性河流,洪水涨势猛,洪峰持续时间较短,洪水对河槽冲淤变化大,对沿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伊通河发源于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青顶山,流域面积1108km2,流经全县4个乡镇,汇入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属松花江水系,伊通镇是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伊通县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心,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保护城区面积28.8km2,保护常住人口10.4万人,流动人口12.5万元,保护耕地1.2万亩。

1、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1、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伊通河的防洪能力大幅下降

伊通河城区段堤防远远达不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逢发生较大洪水,伊通河就泛滥成灾。2006年8月12日,伊通遭遇特大洪水袭击,伊通河洪峰流量达到每秒918立米,超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城区段堤防ll处决口,洪水进入城区,街道水深达到1.5米以上,水毁民房农田,城区内外交通中断、通讯失灵、水厂停水、学校停课、工厂停工,给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其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3亿元。2010年7月20日,全县普降暴雨,伊通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755米3/秒,伊通河发生了近百年一遇大洪水,沿河乡镇和伊通县城遭到洪水严重威胁,致使堤防决口,洪水进入城区,民房倒塌,农田水毁,城区内外交通中断,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直接经济损失6亿多元。

1.2、工程措施影响泄洪

为彻底根治伊通河,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建设生态文明富裕的民族文化强县,伊通县委县政府决定多方筹措资金,利用2-3年的时间,完成伊通河城区段治理,实施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并成立了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指挥部。截止到2011年7月中旬,伊通河城防工程完成总投资7350万元,占计划投资80%,其中河道清淤已全部完成,堤防工程完成1480米,占计划的49%。2座强排站已完成泵房及出口洞身工程;两座液压升降坝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5座排涵已完成3座,另外2座闸室、出口段已完成,码头工程已全部完成,现已达到防洪标准,可确保施工段安全度汛。

1.3、污染越来越严重

伊通河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河水更加惨不忍睹,沿河城镇的生活污水排到这条河里。据吉林省相关水质资料统计,伊通河各监测断面Ⅳ类水质占33.3%,劣V类水质占66.7%。伊通河水质的污染程度在参加评价的吉林省18条江河中排第5位。第一,沿河城镇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中造成污染;第二,沿岸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现象,加剧了水体污染;第三,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较大,污水处理程度较低,造成污染;第四,郊区农民在耕作过程中,过量采用了农药、化肥等,降雨形成径流携带农药流进伊通河,造成污染;第五,城市化的加剧导致在降雨过程中,雨水流经城市地面,如商业区、街道、停车场等,冲刷、聚集一系列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病菌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2、解决伊通河洪涝灾害以及污染灾害的途径

2.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对伊通河流域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作为三大流域源头的地方政府要舍得牺牲局部利益,顾全大局,全面做好区域内、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退耕还林,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沿河两岸植被,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2.2、加大资金投入

重点做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对病险工程要及时加固,对重点工程要加强监测,确保汛期安全度汛,确保沿岸农田丰产丰收。

2.3、做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

加强雨量监测和流量监测,及时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根据制定的洪水预报方案,及时向下游相关水文水资源和防汛主管部门报送雨晴和河道水清,及时暴雨洪水预报,防患于未然。

2.4、做好水污染监测和治理

对重点排污大户要加强监管。对沿河两岸居民要开展广泛的水质污染防治教育,防止沿河两岸农民在耕作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发生。

结束语:防洪减灾和污染治理工作事关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每一条河流的防洪问题牵涉到上下游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沿岸无数城镇,流域上游的地方政府不仅要从本地利益出发,还要综合考虑下游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有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从全流域考虑,既要做好本地的防洪减灾工作,也要为下游防洪减灾乃至污染治理提供便利条件。为夺取城市防洪减灾和污染治理的胜利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庆华;周天培;陆志军.试论水利经济评价中IRR和B/C两指标的评价效果[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3:75-79.

[2]马永胜;王淑范.水工建筑物板式基础结构的微机计算方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1:75-82.

篇(10)

一、切实增强防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

今天仅仅是落实对关岭地灾、中央紧急安排的会议贯彻会议”关岭地灾发生后,大家绝不可简单认为。一直在思考的情况。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两三年,遇到三个百年不遇”2008年是千载难逢的冰冻灾害,随后又是千载难逢的金融危机,今年又是千载难逢的干旱灾害,这次干旱全国各地大面积缺水,连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都得不到保证,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久旱必逢久雨”今年气候十分异常,极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因此,座各位领导干部,必需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应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来讲,大家必需注意。除了地质灾害,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同样必需高度重视。一是森林防火,久雨又必逢久晴”森林覆盖率这么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二是道路交通平安,对通村公路农用车载人问题的严查严管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水库塘坝的平安,如九曲湖水库、香溪湖水库等。今天的会议虽然是重点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但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平安、水库塘坝平安等同样十分重要,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必需统筹安排好。

二、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必需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工作。

不是所有隐患点都纳入了监控范围;二是气象预测预报要充分,关岭地灾给我启示是什么?一是地质灾害排查要准确。两河两谷四面坡的地形,山高坡陡、悬崖峭壁和泥夹石较多,地质结构松软,属于全省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如果遇到像关岭这样20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袭击,难保不发生重大灾害险情,必需及时做好气象信息的预测预报工作,努力把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各地在对现有隐患点加强监控的基础上,防灾工作要扎实。一是隐患排查要准确。会后。立即组织一次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一处隐患。二是科学选准观测点。对于地质灾害隐患,不论是面积1平方公里,还是10平方公里,关键是要科学选准几个观测点,做到24小时监控,每天至少2次现场检查隐患变化情况。

特别是要确保把异常天气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市应急办。气象预报要超前。气象局要及时充分预测气象变化情况。

落实专人负责、定时监测制度,监测责任要到人。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密监测隐患点变化情况,详细做好监测记录,建立工作台帐。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各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记录都做得很好,但仍然存在记录数据不规范的问题,市国土局要尽快明确统一的规范。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中,国土部门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能职责。

并积极研究和完善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的人身、财富保证等措施,救灾保证要有力。国土、民政、卫生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进一步完善灾害救援应急保证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救灾工作的及时展开。一是完善预案要及时。各地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相关预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当前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部门协作不够、数据信息收集上报不一致等问题,均是由于相关预案不规范、不完善而造成的只有科学制定好工作预案,才干确保在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不出现“一团乱”情形。二是抢险救灾要及时。如果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抢险救灾工作必需做到三个第一时间”即党员干部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抢险救灾,不管灾害情况如何,人民群众只有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才会安心;各级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灾,首先是分管领导,要作为抢险救灾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切实承担起责任,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决不能等待主要领导安排才开展工作,此外是主要领导,也必须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灾民要在第一时间先行或强行转移,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必需坚持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在关岭地灾发生后关于“宁可在转移中听到骂声,也不能在灾害发生时听到哭声”重要讲话要求和遵义市市长王晓光同志对我市地质防治工作作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下决心及时转移安排好受灾害威胁群众,隐患疑惑除决不回迁”重要批示精神。三是物资到位要及时。建设、国土、交通等部门要认真调查摸底,切实掌握大型救援设备的社会贮藏情况,全面建立征用或合作关系,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情,大型救援设备能及时调用或征用到位。民政、经贸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随时做好粮食、衣被、帐篷等物资的储藏,今天在这里对民政部门明确一个要求,全市范围内只要有地质灾害发生,救灾物资必需3小时内运到现场。

三、统筹兼顾,必需抢抓机遇。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统筹兼顾,各乡镇街道要抢抓机遇。全力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等工作,把地灾治理项目的实施与集镇开发建设、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上一篇: 互联网金融研究 下一篇: 应急处理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