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知识竞赛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8 10:10: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春节习俗知识竞赛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春节习俗知识竞赛

篇(1)

本学期所学的五大领域内容:健康、认知、语言、社会、艺术、分享阅读

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字

2、复习相邻数、序数、单双数。

3、复习儿歌、歌曲

二、美工活动

1、每周安排两节美工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涂色、绘画的能力,在原有水平基础上有更。大提高

2、尝试线描画的复杂画法。

3、学会正确使用、拿、放剪刀,并能够将自己绘画的物体剪下来进行粘贴装饰。

三、语言活动

每周两节语言活动《格林童话》精选,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并能复述故事,随音乐能进行复杂表演,在孩子表演熟练后幼儿园巡回演出,锻炼幼儿大胆在别人面前表演,增强幼儿自信心。

四、新年主题活动——《恭喜恭喜》

(一)主题说明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有关春节、正月十五的习俗知识,我们开展了《恭喜恭喜》主题活动,通过此活动让幼儿知道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感受迎接春节的喜庆气氛,会说一些简单的祝福语,知道放鞭炮、吃饺子、吃元宵等习俗。

(二)主题网络图

美工活动:包饺子 音乐游戏:放鞭炮

社会活动:安安全全 恭喜恭喜

过春节

音乐活动:恭喜恭喜 语言活动:祝福语

鞭炮噼啪响

(三)家长配合:给幼儿讲解有关春节的习俗知识。

五、室内活动:韵律操、练习新操、学习各大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步伐,编排成型舞蹈。

幼儿园XX年寒假工作计划(二)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即将送走XX,迎来崭新的XX年,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寒期,增加幼儿入托率,提升园所服务质量,我园及时组织教师认真研讨,围绕《大纲》精神,结合幼儿特点,共同制定寒假计划,具体如下:

一、日常生活方面:

1、严格执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细心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

2、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杜绝疾病传染。

3、认真做好幼儿饮水工作,保证幼儿每日饮水量。

4、加强幼儿体能锻炼,结合幼儿特点合理组织户外活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二、安全、礼仪教学方面:

1、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习。

2、假期末开展幼儿安全知识竞赛

3、每日组织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假期末开展评选礼仪小明星活动。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一)教育教学计划:各年龄班继续开展特色配套教学。

1、英语教学:

实验班:重点学习《fun fun gnglish>12、13单元内容,复习10、11单元的单词句型、歌谣,幼儿回说do you like? i can……句型。

大班:重点学唱英文歌曲:in the classroom feelings on the playgraind pets 主要句型练习:what's the? it's----- what's your name ? i'm----- how old are you ? i'm-----中班:重点学习2a第6单元内容,复习1-5单元单词句型、歌曲、英文歌谣、律动,通过听和模仿学习歌谣,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班:重点巩固幼儿所学的单词、歌曲,培养幼儿的互动能力,提高学英语的兴趣。

2、语言识字教学:

实验班:重点学习13-19课,复习掌握1-12内容,学习汉字30个,指导幼儿学习组词造句,利用图书内容,指导幼儿进行讲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学习听读识字第13-19课,会指读,认识汉字并组词;练习书写汉字、笔画。

中班:重点学习14-20课,复习掌握1-13课内容,学习汉字12个,指导幼儿学习组词,利用图书内容,指导幼儿进行讲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会指读课文。

小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发展,在学习听读识字的基础上开展看图说话活动,如:小鸭排队、小手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搬家等;学习汉字并会组词,会较好的背诵课文,内容听读识字10-18课。

3、珠算教学:

大班:重点加强幼儿基本功训练,继续学习10以内加减算,并灵活运用直加、直减理解并会做补数题、凑数题。

实验班:慢班,学习100以内数拨珠,凑数;学会直加。

快班,学习百位数凑数、拨珠;初步学习补数加。

中班:学习掌握双指拨珠,会正确拨1-20,同时对个别幼儿进行重点指导。

4、美术教学:

实验班:幼儿认识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会用几种图形进行组合绘画;提供手工操作材料,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大班:在认识圆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绘画不同的物体;学习在直线上加弧形,会在圆上加弧线,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

中班:开展有趣的折纸、手工制作活动。

小班:会根据美工区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绘制图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会在直线、圆上添加变化来提高幼儿认知想象力和绘画兴趣。

三、主要教学活动安排1、为丰富幼儿假期活动,各班级特开展各项兴趣活动:

大班(实验班、大班):折纸兴趣活动 区域棋类活动小、中班:新童谣唱古诗 图书区域活动,学习看图说话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中心园所组织的各类培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有效的纳入自身的教学中。

篇(2)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身的品质与思想情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生活上的领路人。要成功地在语文学习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就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知识,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一、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将传统节日的文化与小学生的德育进行对接,开发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并进行探究,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体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传说,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整理,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是其他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然后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或是经典诗文朗诵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节日的气氛,增强情感体验。比如,以“清明节”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节的由来以及相应的习俗,让学生学会感恩,缅怀故人,并懂得维护新生。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祭祖的节日,其节日活动还有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等张扬生命力的活动,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的精神品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受到德育。

二、加强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

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挖掘,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的教育。要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仅仅靠学生搜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交流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其具有普及性、甚至是全民性的特点,学生对春节的习俗也极其熟悉,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春节的习俗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放爆竹、接财神等,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来让学生进行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春联PK”,即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有关春节的对联,并将其进行整理,到规定的时间就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写的质量与数量来综合评定优秀小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美,从而能够自觉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学习课程,更是一科育人指南。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传统节日的内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德育精神,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传说,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与孝女曹娥。学生在读过了这些故事后能够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并能够慢慢体会到廉洁自律、爱国、孝顺这些传统的道德。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挂荷包、悬艾叶、吃粽子等,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节日的气氛,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虽然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赛龙舟,但是拔河比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还能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品德。在我们班级组织的拔河比赛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高涨,他们也体会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体会到了人们对那些具有崇高品格的古人的敬仰与尊敬之情,并促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篇(3)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从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学素材与内容越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联,学生越喜欢接受与认同,教学效果就越好。

首先,教师要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与学生交流。在品德教学中,笔者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交通规则》一课时,笔者就举了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在我镇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肇事的司机是本镇的一名青年,因与朋友喝了两杯白酒,结果驾驶轿车,撞伤了一名小学生。就这项真实实例及时生成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讨论。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发表了看法,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个年轻人,讨论起来非常积极,都谴责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学生经过小组交流与探究,还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交通规则与知识,如在放学的道路上千万不要打闹,行人要走斑马线,车辆要靠右侧通行,注意红绿灯的指示等等。还想出一些办法让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如做宣传标语、设计警示牌等。整节课同学们讨论的兴致很浓,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新教材中的内容。如在教学二年级《家乡的节庆》时,教材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但当时正要赶上过元旦,笔者就让学生组织活动欢庆元旦进行联欢,让学生在联欢中享受快乐,感受节日的喜庆。并鼓励学生表演节目,感受元旦的喜悦气氛。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竞赛活动,把春节的习俗渗透到竞赛之中。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认识到“春节”与“元旦”是两个不同的“年”,它们各有特色,庆祝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元旦是世界性的节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许多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感受生活。在备课的时候,笔者每次都认真分析本节课是否适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一定要在教学中突显它的优势,运用得恰到好处。但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多媒体课件。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关爱世界”这一课时,在教学中最好让学生了解非洲一些国家难民的生活状况。但我们与他们远隔千山万水,学生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窘迫的生活状况。这时候笔者就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视频与图片。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观看这些内容。不用教师多讲,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同情心,想出各种办法想帮助这些穷苦的人们,多媒体能增补认知或行为实践的练习。不用教师语言过多的描述,就能产生高效率的情感交流,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第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重大实事相联系。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理,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学“身边的危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举“日本大地震”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实事进行讨论,危险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另外,告诉学生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如日本发生大地震的时候,但许多人没有惊慌,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依然非常有序,这样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学生在讨论时能根据实事积极发言,从实事中感悟道理,产生共鸣。因此,教学内容与重大实事联系在一起是十分有效的,让学生交流时有的放矢。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要善于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讨论是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合作探讨,培养合作的能力。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有明确的小组分工,选拔优秀的小组长,让小组学习开展的有声有色,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教学内容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的适合小组探究,还有的适合表演。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我学会了》一课教学中,教材中提到我们学会了什么?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劳动时的乐趣。

3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促进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4)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篇(5)

学情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涌入国门:国外动画片、圣诞节、感恩节等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农村乡镇传统文化氛围不浓,封建迷信却较为盛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因此,让学生认清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是当务之急,帮助同学们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勇于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是重中之重。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2.能力目标:发展用辩证思想正确看待和分析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能力,发展处理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冲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文化认同的含义,知道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认识应该在文化交往中自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知道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要在文化交往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第二站的教学重点,对于民族文化不仅要在理念上认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在生活世界中养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理解怎样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是第二站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列举国外的动画片、电视剧、电影名字。(小组列举并在黑板上展示)

为什么大家会看到这么多的外国动画片、电视剧和电影?如何看待这些影视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呢?

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站“强化文化认同”。

二、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国门?

2.文化多元化有什么影响?

3.怎样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不会全面西化,又不会夜郎自大)?

4.怎样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三、小组讨论,共同确定答案

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间政治、经济的交流合作机会增多,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国外文化产品涌入国门,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2.积极影响: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

消极影响:文化的多元化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容易使我们迷失在光怪陆离的文化幻影中,削弱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逐步失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3.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自尊,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根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积极宣传中华文化,善于同玷污中华文化的现象做斗争,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民族文化。

四、设置情境,探究学习

1.出示本地肯德基、德克士等快餐店家长和孩子开心选购的图片,播放《江南style》歌曲。

导入部分同学们列举的外国的电视剧、动画片。

同学们在阅读欣赏之后思考回答:

这些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会被遗忘吗?

2.“传统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

(1)说说“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2)说说古代著名的书画作品。

(3)说说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4)讲讲著名的神话传说。

竞答完毕之后,思考回答:

听了这些传统文化后,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积极宣传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3.多媒体出示网上恶搞雷锋、孔子、杜甫的图片和文字。

思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做?

(这些现象都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玷污,我们要谴责、举报、制止这些图片信息的传播,积极同这些现象和行为做斗争。)

五、作业设计

1.走访: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庆祝活动,给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2.宣传:以故事的形式,向来本地观光旅游的游客讲述反映本地历史人物美德的故事。

篇(6)

一、时间

1. 猜灯谜

正月十四(x月x日 周四)晚上 19:30—21:30

正月十五(x月x日 周五)中午11:30—13:30

2.品元宵

正月十五(x月x日 周五)晚上 17:30—19:30

二、地点

1.猜灯谜在公司办公楼一楼大厅和左右两侧走廊

2.品元宵在公司食堂

三、内容

1.品元宵:x月x日晚餐供应元宵4个/份。

2.猜灯谜有7个方面的内容,总计400题,由总经办、人力资源部、动力部、品管部、党支部、工会分别负责编制谜面和谜底。

传统的灯谜100个:字谜、成语、习俗、地名、人名等。(总经办行政组负责)

公司制度问答灯谜50个:最新公司考勤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员工转正考核管理办法、员工晋升与降职管理办法和奖惩管理办法等(人力资源部负责)

公司的产品质量、体系知识灯谜50个,普及公司产品知识(品管部负责)。

生产安全知识灯谜50个(动力部负责)。

消防、安保、环境知识灯谜50个(总经办安保组负责)。

十八届六中全会及知识竞赛灯谜50个(党支部负责) 。

工会知识问答灯谜50个:普及工会知识,宣传工会精神(工会负责)

编题人员将题目按格式制作谜面,于12日17:30前报送给总经办王鑫。

四、猜谜规则

1.请各部门根据当天上班员工人数领取“马年闹元宵猜灯谜活动邀请券”(以下简称“邀请券”),保证每人一券,当天有效。x日13:00—17:00到前台领取。

2.员工凭“x年闹元宵猜灯谜活动邀请券”(以下简称“邀请券”)参加猜谜活动,必须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摘下带走。

3.参加者有了自己选择的灯谜的谜底后,记住该灯谜的编号并马上前往“谜底咨询核对处”按先后顺序由工作人员予以核对,核对时应当出示一张“邀请券”,若谜底猜不对,“邀请券”不回收,员工可继续参与活动;若答案正确,则工作人员将在“邀请券”盖中奖章。同时工作人员将该灯谜的答案公布,表示该灯谜已经被猜中,不可再猜。

4.员工凭发放的盖中奖章的“邀请券”到“抽奖处”按顺序抽奖取奖品。凭盖中奖章的“邀请券”只有一次抽奖机会(中奖率100%),抽出写有数字的乒乓球,领取对应的奖品,奖品发完为止。若对应号码奖品已领完则停止抽取该种奖品。

5.部分灯谜相关资料将提前在“多彩三安”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学习、参考。

五、活动工作计划

1.活动现场设 “谜底咨询核对处”和“抽奖处”。

(1)“谜底咨询核对处”:地点在一楼前台处,负责组织核对谜底,猜谜员工在核对谜底时须出示“邀请券”,答案有误“邀请券”不回收,继续让其参与;若答案正确,则工作人员将在“邀请券”上盖章,并做记录;用对讲机通知“谜底公布组”工作人员将猜出的谜底写贴在谜面上公布。

(2)“抽奖处”:位置一楼展厅门口,负责组织猜谜的员工凭盖章的“邀请券”抽奖,根据抽出的号码发予对应奖品。

【2017年元宵节灯会活动策划书二】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总装分厂员工的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同时以增强员工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员工业余文化氛围为目的,总装分厂拟开展“庆元宵·猜灯谜”大型员工活动方案,旨在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

一、活动主题:

猜灯谜·庆元宵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农历正月十五)晚上 19:00

三、活动地点:

总装分厂南北楼连廊处

四、参与人员:

总装分厂全体员工均可参加

五:活动准备:

1、x月x日前,由人力资源科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x月x日由环安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科悬挂元宵节小灯笼,并在南北楼连廊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

3、x月x日晚,由生产管理科协助人力资源科组织猜灯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

4、x月x日由技术质量科协助人力资源科对活动现场进行规划;

六、活动规则:

1、猜灯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猜谜者对所猜谜底确认无误后揭下灯谜带到所属兑奖桌处进行核对,谜底正确者由兑奖人直接发放奖品,错误者由兑奖人员将灯谜重新挂回;

2、每个猜谜者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兑奖人员回收谜面,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姓名、员工编号、班组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仅限猜一条。

4、谜语共300条:

第1-100条灯谜到1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101-200条灯谜到2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201-300条灯谜到3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七、奖项设置:

共设置奖品300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篇(7)

二、课堂中的跨文化教学

1.加强词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社会因素的影响,英语和汉语中所谓的对应词,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核心,既要重视词语的意思和交际功能,又要重视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例如《综合英语教程》BookIII,Unit7中出现theweakersex一词,这个词是在文定的背景下使用的,暗示着对女性的歧视。学生弄清楚这一点才能理解这个词应用的准确性。又如在中西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尤其丰富,学生不仅要搞清楚它们的基本意义,更要注意它们在英语文化中不同的象征意义,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英语所表达的意思,甚至产生文化冲突,造成交际失败。《综合英语教程》BookI,Unit1课后练习中出现这样一段话:Mr.Brownisaverywhiteman.Hewaslookingrathergreentheotherday.Hehasbeenfeelingbluelately.WhenIsawhim,hewasinabrownstudy.Ihopehewillsoonbeinthepinkagain.要正确理解这段话,就必须弄清每个表示颜色的词在这段话中的意思。在英语中,white可表示“正直、诚实可靠”;green可表示“脸色发青或苍白的病色”;人们经常用blue来描述人的情感,表示“忧郁”或“沮丧”等不快的情绪;inabrownstudy短语的意思是“沉思”;beinthepink短语的意思是“身体很棒”。所以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布朗先生是一位正直可靠的人。那天他看起来脸色苍白,最近他经常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2.加强句子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综合英语教程》BookI,Unit4中有这样一句话:IntheUnitedStates,anactivistorganizationofolderpeoplecallsitselfthe“graypanthers”.在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中国称年龄大的人为“老人”,是对他们表示尊敬;而在西方,“老”表示风烛残年,所以老人们都忌讳“老”,不服老。美国这个活跃的老人组织称他们为“灰豹”,是因为其组织成员灰色的头发,同时“graypanthers”这个名字来自一种凶猛的动物———美洲豹,这是老人们坚持独立,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重的象征。又如讲解BookII,Unit4“HeWasMyFather”中Hedidn’tunderstandtheLatinthatwasspokenbeforetheceremonialmeal这一句时,要向学生介绍: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中世纪成为西欧学校、教堂和政府的统治语言,现在拉丁语仍然使用于罗马教堂的宗教庆祝仪式,偶尔使用于学校毕业典礼仪式的贺词。学生只有弄清楚这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句意。

3.加强语篇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如在学习Book3,Unit7时,可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历史背景:150年前的英格兰约克夏郡小山村的农民重男轻女,勃朗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导致使19世纪文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安妮、艾米莉和夏洛特三姐妹英年早逝的悲惨命运。

三、课堂外的跨文化教学

1.指导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语言学习者可通过阅读反映社会习俗、社会问题和社会价值观的小说、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作品的选材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尽可能全面地覆盖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并适当增加英语国家特色显著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在学习《综合英语教程》Book3,Unit7时,可让学生阅读安妮的《爱格尼斯》、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夏洛特的《简•爱》,了解这些作品反映的三姐妹所处的社会状况以及她们对自身欲望与生活现状的挣扎,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中西文化知识讲座,借助录像、电影等音像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把语言与其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起来,加强对文化的感性认识。如《走遍美国》用连续剧的形式介绍美国家庭的生活趣事,其内容充实、涵盖面广泛、实用性强,真正寓教于乐,是学习西方文化交际的代表性作品。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沙龙、英语角,组织英语文化知识竞赛,学唱英语歌曲,编排舞蹈、戏剧晚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教学《综合英语教程》Book3,Unit11CreatingaCaribbeanSpringFestival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这些媒介和方法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体会不同节日反映出的深厚文化底蕴,克服学习上的文化障碍,提高文化素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深入外资企业实习,组织有外籍教师参加的英语晚会,在与英语文化背景人的直接交流中获得感性认识,体验中西文化差异,正确理解和评价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正确借鉴英语国家文化的精髓。

篇(8)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但是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人才,更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未来人才。然而少数民族同学在多方面与普通大学生有着一定差异。经济上,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可能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经济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虽然学校与政府对少数民族尤其是民族大学中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特殊补助,但毕竟僧多粥少。学习上,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题目相对简单,同时对少数民族同学实行高考照顾分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同学在学习方面不如汉族同学,对其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压力。

为此,笔者特此展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对问卷的整理、统计与分析,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现状,还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概况

调研对象:吉林省长春市主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等高校。

抽样方法:总体按高校少数民族人数分层抽样,层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以保证样本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样本容量及样本有效率:按所抽取学校的少数民族同学比例确定各高校发放问卷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14份,有效率为89.25%。

三、调查内容

(一)问卷内容

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情况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

3.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 少数民族大学生庆祝节日的形式

5. 高校所开展的民族特色活动

6.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

7.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荣辱感

(二)指标体系

四、相关意见建议

(一)从实际需求方面解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困难

关心少数民族同学日常生活状况,对于高校较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对其建立绿色通道完善生源地贷款外,还可利用奖、助学生对其进行经济补助,改善少数民族同学生活条件,解决少数民族同学实际需求问题。

(二)举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为了能进一步改善高校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现状,高校可考虑举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即汉族同学对少数民族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援助活动,无论是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这样做可以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发展,并减少少数民族同学在异乡生活的孤独感。

(三)高校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部门

为了进一步的服务少数民族同学,传播民族文化,高校可考虑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部门,以增进民族团结,共促和谐校园。少数民族联谊会可承办少数民族节日庆祝活动,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

(四)少数民族节日全体同学共同庆祝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节日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在汉族同学看来可能不是十分重要的节日,但在少数民族同学看来却如同春节般重要,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依然会参与本民族的重要节日。为加强各民族交流,可考虑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共同庆祝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五)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

学校应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族风采文化大赛、民族知识竞赛及民族特色晚会等各类民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使更多的汉族同学了解少数民族,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以使少数民族同学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六)民族恳谈会

开展“民族恳谈会”活动——高校领导与少数民族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深层次的了解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现状,为少数民族同学扫除疑惑,排忧解难,让少数民族同学对大学校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五、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现状正逐步改善与提高,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看来了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所在。弘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同时,又由于少数民族的地域性及经济滞后性,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应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本着民族文化交流的宗旨及为少数民族同学排忧解难的原则,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了解,展现高校少数民族学子朝气,让同学们体验民族风情,感悟民族风采,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9)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家长、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足量的月饼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8月15是中秋节

2欣赏故事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讨论: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师幼互动交流,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3谈话品尝

A中秋节我们吃什么?

B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C朗诵华文早读儿歌《看月亮》

D吃月饼

【亲子时间】

“月亮的故事”放飞梦想活动:以“月亮”为主题,幼儿与父母自由创作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二在这一天很多企业公司举办中秋活动是个很不错的策划。既宣传了企业公司文化,同时也是对企业公司一个美好未来的既定,更加坚定员工的信念,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宿感。

一、活动背景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抬头望着一年中最亮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中秋丰收节,同时也是一个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日。

二、活动目的

借着节日活跃公司气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现公司与员工间的互动,密切内部的人际关系,活跃身心,使员工能以更蓬勃的朝气,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融洽的关系投身工作。巩固企业文化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同喜同贺中秋佳节,同欢同乐精彩华联”

四、活动时间

今年的中秋节为_月__日

五、活动地点

_____区

六、活动人员

公司全体员工

七、相关准备

由人事部预先联系好前期准备事宜,做好活动安排;相机;(可以上传到群空间里面)。准备好员工通讯录,确保在活动中与每位员工联系。

八、活动安排

1、吃饭:A、__区直港大道34附5号“____”人均¥32元;

B、___区__大道上___“____”人均¥49元。

2、唱歌:地址:___西郊路19号欢乐迪KTV。

3、互动游戏(可定为饭桌上的游戏)。

果园,菜园,动物园

九、活动经费

餐饭预算标准:控制在4000元以内。

娱乐预算标准:豪包消费控制在800元内。

总统包消费控制在1500元内。

十、活动准备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三随着中秋节的到了,我_小学特制定了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

_月_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四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二)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3.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4.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三)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五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班会课。

4、活动形式: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1)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2)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3)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4)竞猜规则宣读。

(5)准备书签。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男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女: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男: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低头思故乡。

女: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男: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男: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男: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女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15分钟)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篇(1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人们视读书为提升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一剂良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正逐渐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2007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一番话引起与会者共鸣。柳斌杰说,以快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休闲与娱乐的需求。但由此导致的非导向阅读、功利性阅读等现象,将会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乃至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等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现状,出版业应当承担起更大的文化使命。出版业必须在内容建设上有所坚持,把出版物做深、做宽,提升出版物的内在文化含量。”这就对社会媒体的文化使命提出了要求。

《温州日报》周末版的“瓯越・阅览”副刊致力于营造“深阅读”的文化氛围,倡导终身阅读,当好文化田园的守望者和传承者,很好地担负起了社会媒体引导和唤起民众阅读热情的文化使命。

一、立足科学的市场调查,明确角色和功能定位

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份调查“北京报业市场总体规模和结构考察”表明,在读报的人群中,有31.4%的读报人表示双休日比平日读报的时间多一些或多很多,看报时间增加的人数比例比减少的人数比例要高出6.8个百分点。

《温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其受众人群的总体特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年龄结构:读者多为成熟理性人群,35―55岁是其主要群体。综合起来看,这部分读者多为管理阶层或白领工作人员。他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兴趣上,都有明显的稳定性和专指性。他们往往在家庭和事业发展中担任主角,正处于人生最繁忙、紧张的时期,因此节假日(双休日)是他们相对轻松与自由的时间段,他们更倾向于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放松工作的疲劳,汲取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塑造自身的人格,为自身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养分。党报的受众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是青年学生。他们也只有在节假日(双休日)从繁忙的课业中解脱出来,通过报纸广泛了解与学习和自己兴趣相关的知识,扩大自身的知识领域。温州日报的“瓯越・阅览”副刊立足于科学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抓住周末休闲时间充足,读者有可能“深阅读”的机会,逢周六出版,其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均有所提高。可以说,准确而又明朗的定位,使“瓯越・阅览”副刊具有了广阔的市场。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民众的阅读热情

和有关部门及同城媒体联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有助于扩大影响力,造成声势,吸引读者参与。例如,为了倡导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倡导广大青少年读名著的好风气,温州日报副刊部联合市图书馆、温州广播电视报、温州电视台总编室等单位从2002年春节起推出“读经典名著,看经典影片”活动,坚持了一年多,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活动期间还进行了有关阅读名著的调查、知识竞赛等。

此外,副刊上开辟专栏“书之缘”,编发部分读者的阅读经历与阅读经验,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既与读者拉近距离,又告诉普通读者:“你也可以成为读书人!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我的读书年代》《我的学术生涯》《愿做读书人》《在阅读中“永生”》等文,无不彰显一个明明白白的道理:读书是必须的生活,是我们寻找自己价值所在的原点。不管尘世如何喧嚣,世间如何浮躁,在文字的世界里,人们总能够找到自己的平

衡。

三、崇尚强化经典阅读,提供独立深邃思想

“自由谈”、“书评吧”等栏目则侧重对经典作品的深刻挖掘,坚持独立思考,使浮躁年代的大众产生心灵上的振动和共鸣。《两个小女孩的成长》与《两个小男孩的成长》两篇短文饶有趣味。 《两个小女孩的成长》把林黛玉与白雪公主放在一起,《两个小男孩的成长》把匹诺曹和孙悟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读出中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观念及对儿童成长的不同影响。类似的小文还有很多,这些文章均立意清新,经典中读出令人深思和叫绝的新意。而从这些小文中也传达出副刊编辑们的理想:崇尚经典,品味经典,坚持对经典的阅读,对经典的深刻挖掘,以推动经典阅读活动经常化、生活化。

阅读还要坚持独立的思考。《坚持个性化阅读》一文,对当今名人喜好为他人开书目表示质疑,认为这与个性化、自我化的阅读规律有出入,是无法真正从阅读的本质上反映出阅读的精神的。《醒着的知识分子》认为“如今知识爆炸,掌握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为身家计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无愧于知识分子称谓的人却越来越少”,对当代知识分子丧失批判意识提出批评,大声疾呼具有胸襟、抱负、担当,特别是清醒的真正的知识分子。这些短文不趋时、不趋势、不从众,发出的声音是真正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是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家为大众开出的一剂苦口良药,从思想上引起读者的震撼和共鸣。清代著名画家戴醇士谈作画时曾经说过:“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这些“自由谈”能真正打动人和征服人,让人深思,帮助读者从深度上把握社会脉搏的跳动,认清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发展方向。

四、传播本土文化信息,满足读者心理需求

在媒体多元而又非常发达的今天,新闻本地化是城市报杀开一条血路的战略之矛。新闻报道固然如此,文化信息的传播也是如此。“温籍新书架”、“温籍作品”致力于温州作家作品的介绍。由于都是温州本土的作者,因此读来倍感亲切,觉得富有人情味,因而能够引起普遍关注。4月11日,温籍著名作家林斤澜在北京逝世。4月18日该副刊推出纪念林斤澜先生的专版。《从温州走出的“怪味”小说家――缅怀温籍著名作家林斤澜》《文坛评论林斤澜》《矮凳桥风情》,名段摘录、林斤澜简介,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并与温州很贴近的林斤澜形象。《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蔡笑晚教育家书》讲述了温州一位普通父亲,是如何精心竭虑培养子女走上成功之路的,这对当前的家庭教育与成才教育颇具指导意义。

讲座亦有提升人的精神层次的积极作用。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为此,继开辟“书写温州三十年”专栏后,温州日报副刊部与温州市社科联、温州市图书馆联合主办,推出“话说温州30年”系列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此外市内其他文化讲座也在该版得到及时的预告。在2009年1月24日的瓯越・阅览上,预告春节期间温州市社科联、市文联、团市委、市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人与文化”系列公益讲座;紧接着在2月7日的阅览上

以《听听讲座过新年》为题作了较大篇幅的专题报道。文章题旨明确,倡导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新年。

五、立足特色鲜明的文化沃土,打造个性十足的地域文学

文化是文学的土壤,如果一个省区的地域文化是一块“底肥”充足的沃土,往往会深刻地影响作家的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文学既然是文化的结晶、文化的载体,那么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它加以诠释既可以拓宽研究的广度、深度,还可以创建全国或地方文学史研究新框架、新体系。温州就是这么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它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在温州这块土地上,无论古老的田园村落,还是诗文典章;无论是宗族殿堂,还是街衢古屋;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礼节礼貌,都形成了独特的“温州文化”。温州还有着特殊的地域环境及奇美的山川风光;闯遍天下的温州人和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经济”,也是闻名海内外的一大奇观。瓯越・阅览副刊承担起了打造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地域文学的重任。以芙蓉古村现当代60年历史变迁为主线的长篇小说――《芙蓉外史》;温州市作家、学者许宗斌多年来对雁荡山文化研究的新成果――《雁荡山笔记》;汇集温州市龙湾历史文化名人代表作,梳理龙湾文化发展脉络,探究龙湾人文演进历程――《千年沉淀》;反映上世纪80年代温州改革开放期间一段历史的纪实报告――《温州试验:两个人的改革开放史》等著作,都在此副刊上作了较大篇幅的介绍与推荐,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表现出了温州的地域环境、历史变迁、政治经济、人文景观、世态习俗、自然风光。可以说,“温州地域文学”至少在瓯越・阅览副刊上已露端倪。

阅读生活的成功与否,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这是一种训练思维、熏陶美学修养以及培养人文情怀,甚至形成人生价值观的过程。只有经历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才能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也只有经历这一历程,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才不会丧失有效传承的基础。瓯越・阅览倡导读书,教人爱书,为建设一个书香社会而一直不懈地努力着。■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道德教育缺失 下一篇: 服装设计自动化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