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40: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英语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从最初的语文数学两大主科,变成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课。但是和城市相比较,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存在教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足,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等很多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推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这种局面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一起讨论英语教学的技巧,交流课堂教学成果。校领导还可以在校内举办英语课堂观摩课,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在上观摩课前能够主动的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用具,让英语课堂教学摆脱传统的模式,而且,通过观摩课,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会对教学更有帮助,学生也会对英语课堂更感兴趣。除此之外,作为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和教学设计,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的精髓。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从容应对,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喜欢上英语课堂。
2.提升学生兴趣
现在许多学生对学习都有一种厌烦的心理。小学生对英文教材中的单词、句子只是靠死记硬背,他们不是真正的了解知识点,在平时做的题型也不够多,所以,在遇到英语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很厌烦的情绪,越不会就越不想学的心理。在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在课本中的对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们一起唱英文歌曲;学校可以多开展英语方面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学校的布置上,要尽量让学生到处都能看到英语;还可以让学生来设计英语板报,然后各个班级的学生来进行评比。这一系列方式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想提升学生英语的成绩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学生不会的英语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及时的讲解,让学生把不会的题都学会,并且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增加。所以说,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将知识都掌握,课后能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教师设计了“猜年龄”的游戏,首先教师出示了几张人物的照片,如Kate、marry等,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数字,“Three”、“Four”、“Eleven”等,之后依次让每个小组猜“Is he(she) Three (Four)?”哪个小组猜对了,记上10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到知识。
3.改进教学模式
在农村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的主要模式。纠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的条件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局限。还有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气氛变的很压抑,学生都喜欢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而言,校领导要做好教学用具的准备工作,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另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需要在每堂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做好课堂设计,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由于英语课本中的课文较多,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英文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对英语单词的背诵采取评分制,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总之,要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都需要付出努力,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用语时“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简单的用语,编排一些对话,并创设教学情境,初次见面的学生见面打招呼,这些简单的用语都会用到,而且还可以将以往学过的用语加进去,“Hello!”“I’m…What’s your name?”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复习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1.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加强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英语教学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尤其重要。团队合作精神的正在向社会工作的各个层面延伸。团队教学要重视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大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教师团队为核心,带动学科建设,全方位提升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并结合其他专业发展特色,调整本专业结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在顺应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要求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师团队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2.当前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中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专业人才短缺。
2.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师在学习、实践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英语教学创新方面也存在着欠缺,需要更大的提高。
2.3学术队伍需要进一步整合,缺乏领军型的人才。尤其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青年学术骨干、教育部跨世纪学术骨干、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学术大师、教学大师匮乏。
2.4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学校人事制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分配制度不合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仍有弊端,配套体系和相关政策不够协调,还不能完全达到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3. 塑造高校教师团队的要求
3.1教师团队的规模
想城建一个高绩效团队,成员是不宜太多,合理的成员安排,可以有效的管理形成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给予对方忠诚感,完善团队规模,才能培养出一个高素质、高绩效的队伍。
3.2团队成员的结构
3.2.1能力结构。一个教师团队需要配备能力互补的成员。需要具有知识和高专业的人员;需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善于聆听和反馈意见的成员;需要权衡建议并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需要解决冲突以解决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3.2.2学科结构。伴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日渐复杂和学术研究的日趋困难,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很难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应该优化学科特色,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拓展学科门类、优化学科结构,从学科上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团队。
3.2.3职称结构。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端正、科研思维活跃的学术队伍,应在团队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上,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分配应当均衡。团队中的教授可以与其他职称人员交流经验。讲师、副教授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共享共创,有利于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3.2.4学缘结构。学缘结构即指一个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成员最终学历学校的构成状态。团队中的教师,要具有坚实宽厚的寄出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团队建设要有自然科学类知识系统和社会科学类知识系统,还有要有两者交叉类的知识系统,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缘结构的合理化。
4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只有发挥协同合作精神,使各成员的矢量和最大化,以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目标。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事事从他人角度着想,要互帮互助;相互沟通,保证团队与环境协调一致。使得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同时可以逐步巩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在实现团队目标的结果中也实现自我的价值。
5. 高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材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结合本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选用适合英语团队教学改革的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充实到教学中,组织编写大学英语教辅材料。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加大科研教改力度,不断促进科研转化教学工作。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以教学水平高、有一定学术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为骨干,以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体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引进一批高学历教师;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交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好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和教学课件研发,利用和完善网络教学的效能,促进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内部或其它相关专业之间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共同研究,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6.结语
由强调和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到强调和重视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简言之,对学校而言,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远远胜过学校有少数几个名师。高等院校要想持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关键在于构建适合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开阔教师视野,促进合作和交流,以满足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各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民办高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其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英国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及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英国文学课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英国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
一、英国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英国文学课程在各高校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旨在通过文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将来从事英国文学研究、英语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设定的目标很好,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多高年级学生表示虽然学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但是对英国文学仍然不是很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方面。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许多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这样一来,不仅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同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2]。
2.有的教师英国文学素养有所欠缺,对英国文学了解甚少,面对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只好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也仅限于课本知识,不能适当地向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对文学背后的英国文化鲜有涉及,学生对于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二)教材方面。
1.英国文学历史悠长,内容繁多且错综复杂,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太多,想要全面地掌握英国文学知识并非易事。此外,有些文学知识并不具有太强的趣味性,想要了解掌握此类知识,多数学生只得选择机械地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再度使得学生觉得文学知识枯燥乏味。
2.部分文学作品比较难懂,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代表,作品大多采用中古英语,与现代英语有较大差别。部分学生本来就不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阅读现代英文小说或剧本都还存在不小问题,如若再遇上中古英语,他们就会倍感头疼。
3.部分高校现在采用的教材只是单纯地介绍英国文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国著名作家及他们的主要作品。由于课时限制,虽然经过了一两年文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几部完整的英文名著,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
(三)学生方面。
1.多数学生对文学课程重视不够,认为学习文学课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提高英语水平没有多大实际帮助。现今面临就业难的局面,很多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语言“工具化”的课程,如外贸英语、英语口译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2.对于英语非第一语言的中国学生,一看到篇幅较长、生词较多的英国文学著作,难免心生畏惧产生抵抗情绪。虽然英国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高年级进行开设,学生也进行了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但是英文名著本身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学生在阅读并理解英国文学作品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3.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处在网络发达、娱乐方式众多的时代,很多大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沉迷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之中,过于注重感官享受而忽视了培养内在素养,文学对于他们来说无足轻重。
4.对文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文学背景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背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与英国历史有很大联系。现今生源广泛,英语专业招生文理兼顾,理科背景的同学对于文科知识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科目的掌握十分欠缺。虽然在大一大二阶段学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习相关文科知识,但大多数同学仍然感到缺乏支撑学好文学课程的背景知识。
(四)传统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一卷定成绩,即只要学生卷面作答得好,就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学会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采用考前突击方式,短时间内快速地将整学期的文学知识记在头脑中。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并不能对文学知识较好地消化,也不能将有关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考场上凭借记忆将考卷答完之后很快就会将大部分知识抛于脑后。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在考试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但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违背了考试的真正目的即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对英国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出的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率,应从教师、教材、学生、考核方式四方面入手,针对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提高教学建设质量,让学生通过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方法改革。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不再是老师满堂讲课,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老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带动学生多参与小组讨论。课堂上老师只是作为引出知识点的引子,更多的知识要让学生通过课上讨论,课下分工合作,搜寻相关资料得出,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展示。这样一来,老师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又学到了知识,还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知识点更容易掌握牢固。
2.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学著作,培养学生对原著的鉴赏能力。针对部分采用中古英语的英文名著,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作品,适当采用双语教学,结合优秀的中文译文,减轻学生对赏析难度较大的英文名著的抵触心理。课后老师应布置学生预习文学作品的任务,课堂上让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惑,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此,课堂上老师在对名著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而是提前做好了准备,在经过自己的一番独立思考之后,接受老师的正确指点。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学作品,掌握文学鉴赏的能力,又有助于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3.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学校可以将考试分为几项测评方式,然后取其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判。例如评判标准可以分为学生平时表现、撰写论文与报告,以及期末考卷成绩等几方面。通过这种较为公正的评判方式,学生明白学习一项课程不只是期末苦下工就足够,考试的真正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应考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学生以往考前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注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下工夫,从而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文学知识。
(二)文学课程老师要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
针对部分文学课程老师自身文学修养不足的情况,要想有效地带领学生学习文学知识,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多充电读书。另外,学校应该重视文学老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适当地派遣个别文学老师出国,感受英国文化,直观地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如此,文学老师对英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胜任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在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教材配套读本,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英文原著读本。
教材是课堂的核心部分,对学生学好英国文学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课堂上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多阅读配套教材读本,欣赏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仅仅讲述作者生平及重要著作。通过阅读文学原著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作品精髓和核心思想,以及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同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
三、结语
英国文学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英国文学课程,其重要性对英语专业学生不言而喻。因此,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改革的道路漫漫长远,我们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改革模式,通过不断实践,深入调研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具有阅读鉴赏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高度审美情趣和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门纪敏.多元智能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D].导师:魏晓红.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外语界,2008,(6):47.
1 绪论
据报导,全中国约有三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超过一亿人。成千上万的中国学者、教育工作者都在夜以继日的研究英语学习中的障碍。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了英语学习上的各方面的障碍。对许多学生而言,英语仍然是令人头痛的学科。他们既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擅长“背”知识,也很勤奋,但因过多依赖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英语成绩始终也难以实现大的飞跃。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种种障碍。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英语很困难呢?怎么才能解决中国人在英语上存在的种种学习障碍呢?
2 文献回顾
LD(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欧国家习惯的省略用语。历史上对LD曾有过多种定义。LD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问世以来,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所谓学习障碍是指一群不同性质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推理或计算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这类障碍为个体所固有,推测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并可伴随终生。学习障碍可同时存在自我行为控制、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一定导致学习障碍。这里所称的学习障碍也不包括其它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情绪紊乱等或外界不利条件,如文化差异,教育缺失或不良等所导致的学习问题。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虽然身体发育正常,但他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教学的标准要求。
3 研究意义
班杜拉的社会行为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因此,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意志力,兴趣,动机等内部因素的欠缺是导致学习滞后的心理障碍;学习习惯和方法等则是学习滞后的行为障碍;教材,教师,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等则是学习滞后的学科障碍。同时,学生的学习还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障碍问题,通过研究以期科学合理地找出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并给出教学建议。
4 英语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催生下,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现实,学习中包含太多的应试成分,这种非正常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深层次进步。在英语学习上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够顽强、学习不够主动等,这些都可以称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不端正,或者太现实,都会直接导致英语学习风向标的偏离。学习动机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动机决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和态度。大部分在英语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学习方法的缺失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陷入困境。这些障碍属于英语学习行为障碍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的范畴。这些障碍在学生英语学习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外,在英语学习中存在障碍的学生,对英语教材和学习环境普遍不是很满意。对英语教师也是“敬而远之”。这就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密切,这种师生间的距离感也是英语学习障碍之一。
5 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如心理障碍和学习行为障碍,也包括外部因素,如英语学科障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在这些障碍中,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外部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所有这些障碍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和逾越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秉承一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理论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障碍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中积累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障碍的方法及策略。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适时恰当地告诉他们“英语不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
(3)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努力创设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调整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技巧。
由于体育教学以体育活动为主,相比学校的其它学科的教学,有它的独特性,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体育活动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感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2.提供发泄的机会,缓解不良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心境,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活跃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克服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而焦虑不安、缩手缩脚、萎靡不振等不良心境,会影响和降低学生的活动水平,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创造和谐环境,消除不良心境,是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窍门。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心境应是快乐和和谐的。只有创造和谐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良好的心境感染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振奋精神,战胜不良环境影响,乐于完成困难的学习任务。通过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一个开心的集体游戏,孩子会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满脸的兴奋和笑容。这就是体育活动带来的效果,是简单的说教所无法做到的。
3.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明显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体育教育的群体性很强,体育教育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能培养学生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同学,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这些学生生活的很愉快,很舒畅,促进学习进步;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制约学习进步。由于小学生受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许多不良健康心理,如:孤僻、娇气、自私,承受能力差缺点,由于这些原因在班级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这些状况必须改善,不然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可以改善这一现象的,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相互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群体关系中进行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时能扩大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与人相互产生亲近感,不必用语言,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和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在体育教育中,让学生参加集体项目,它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相互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能改善学生不良健康心理,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心理健康也得以改善。
4.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作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跑的速度素质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弹跳比较好,有的学生技巧动作学的比较快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的增强,内部动机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使之紧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培养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5.协调行为,培养调控自我的能力
一般而言,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学生,英语的学习就会很轻松。他们会合理安排朗读、背诵、默写的时间,会对学习内容做妥善的安排,做到学一课,掌握一课。因此,在学生接触英语学习的初期,我们就应该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第一,要祛除羞怯心理,大胆开口。大部分学生会由于接触新事物而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都显得小心翼翼,声音很轻。这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是很不利的。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愿意说,并且大胆说。否则,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怕说的习惯,就没有办法更深入地学好英语,结果只能是“哑巴英语”。对此,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要寻找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奇妙之处,从而爱上说英语。
第二,要多听录音,多用英语交流。英语课本都配有同步的录音磁带,它是学生自己复习、巩固的最佳帮手。可是多数学生没有课余时间听录音的习惯,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两遍作模仿练读。有的学生学过就忘,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听录音。这样的口语,不要说语音语调,即使是会不会还是个大问题。因此,我们每次布置的英语作业中都应有“听录音”这一项,并且要求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这个作业,借助家、校的合力促使孩子养成多听多练英语的好习惯。
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最大的不利条件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用英语交流。比如,举行英语演讲赛,开办英语角……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能尝试用英语交流,让它发挥交际功能,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
第三,要及时巩固,克服难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凡是英语学习落后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没有养成好好听讲、及时巩固的好习惯。他们经常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读、写、背、默,当学习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再也没办法把它们记住,学习英语犹如读天书一般。可见,让学生养成每天读英语,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学生只要坚持下去,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进展,基础打扎实了,掌握的词汇、句型丰富了,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接受新知识自然也就轻而易举了。
二、 珍惜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每分每秒
学生的发展始终是英语教学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要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语气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只有这样做才会使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一,把时间还给学生。现在课堂教学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恐怕是教师“表演”、学生聆听的时间太多,教学过程体现不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英语课文里有许多“看图练习对话”的内容。这就是让学生用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自由创作发挥的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得到英语对话的锻炼。我们在教学时,不需要硬性规定学生要做怎样的对话,而是对话只要符合图意的都可以,说得越多越好。可是,许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混乱,草草练习之后,就让学生抄下标准答案去背诵,或者干脆由老师给出统一答案让学生记下来。这种由老师包办的教法给这些本来思维活跃的学生造成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了,何来思考与智力发展呢?
把时间还给学生,就让教师少说几句,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第二,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使课堂气氛活跃,生怕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敢抓课内纪律,结果学生乱作一团,课堂纪律失控,非但没有提高学生探讨的能力,反而造成了学习效率不高的后果。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英语教学过程,对各个教学环节细致思考,对学生讨论要把握好一个度,让课堂气氛既热烈,又有序,学生有思考、表现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就很容易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0 引言
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在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招收优秀毕业生,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行为。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遇到了瓶颈,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加强教学工作的诊断与制度改进被更多的关注,以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是巩固中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
1 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意义
我国提倡以教育为本,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教学工作事关人才的培养,而且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虽然推动了人才的质量培养,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这使得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制度改进成了促进校企合作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推进教学工作诊断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教学工作诊断中发现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缺少明文规定,只是指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建议,一些支持校企合作模式的地区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落实力度很低,大多只是在空喊口号没有实施,而且规定的也比较模糊,没有对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措施,使企业在参与中没有确切的参照规章同时也没有积极性。
2.2 院校教学模式较局限 目前我国缺乏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纵观各地的招聘现场,一些高技术性的岗位前寥寥数人,究其原因是一些中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了解。在课程教育上重理论轻实践,学科划分明显,基础与专业课程都只是进行理论的传授,没有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进行深入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少方案和措施。
2.3 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 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学校好于地州市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现阶段而言校企合作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制度改进作为推动校企合作新发展的路径,下面我们从教学工作诊断和制度改进这两个大的方面来着手进行改进的影响分析。
3 改进措施及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3.1 进行教学工作诊断及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对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缺乏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定位与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对于此诊断,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安排一些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参与,让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给企业价值的创造献力,同时教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此岗位技能要求。回到院校中,教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企业岗位的需求与学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传授,以企业需求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企业工作,不仅节省了企业的培训环节,也有利于推进企业与院校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学校可以向企业输送老师进行参与和实践,同样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聘请他们来院校授课兼职,将企业的工作模式、理念以及工作流程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十分有利。
3.2 制度的改进及对校企合作教学的影响 国家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法规、规章、制度的完善,鼓励企业参与院校合作,地方出台优惠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少。可以建立一些组织或者协会作为企业与院校的平台,让其在这个平台中了解彼此然后建立合作关系。
3.3 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扎实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应该作为中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素,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措施。校企合作中虽然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学校把开展校企合作作为中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以合作谋发展。
4 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适应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进行教学工作诊断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制度改进以更好的推动校企合作的新发展。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建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到教育实践改革当中,使校企合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促进双赢局面的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0月.
[2]李澎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耦合模式研究――兼论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三期.
那么就如何发挥英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据了解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由学科教学变为了单纯的语言教学,老师上课并没有太多的结合专业知识,学生只不过是掌握一些医学单词和语法用途而已。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外语教学的方式,只是语言层次的东西,并没有与专业相结合。而我们英语非语言为主要学习目标,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和技能经。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科内容,其次才是外语。所以医学院校的英语老师应尽可能的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医学专业相结合,适当地给学生们增加一些与医学专业有关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与医学有关的信息,我想,这也正是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初衷。
有些老师上课时还在用英汉互译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个优点就是全班同学都能听懂,但是我们知道学英语不单单要懂,还要注重听、说、读、写。所以英语老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以英语上课为主,适时翻译,保持适当的英汉比例,这样不经能照顾到全体同学,同时还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听力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由于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老师要因材施教,对口语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英语辩论赛等活动,对稍差的同学可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英语老师就相当于催化剂,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才能更好的应用,体味英语学习中的乐趣。
英语老师大多是英语专业毕业,大多学的都是较为常用的英语单词。而医用词汇多,如果不是专门学医学英语的可能在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会有些困难,再加上现在发展十分快,词汇更新以及一些医学新词的大量出现,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多充电,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变化的形势。既要语言能力过关,同时又要懂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
医学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鉴于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我想,如果英语老师和实验课老师一起上实验课,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了解一些英语词汇,既生动形象,又能加深印象。或者对英语老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资源,有能更好的使上课更加连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 32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纷纷开始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和当前流行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给广大的教师,学生,乃至一些家长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是,在热烈的气氛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一些不足呢?从哲学角度上讲,凡事都存在着两面性,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如此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又损失了什么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放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我们到底是应该更依附于现代的信息技术,还是以“文”为本?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着信息技术的作用,过于热衷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有些变味。由于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过于放大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导致目前语文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学主体及目标淡化、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丧失殆尽、评价标准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对于以上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使得“新课程标准”落入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对此,笔者也尝试给出一些初浅的建议。
首先,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重塑语文教学的主体和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教学过程也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管理活动,国外称之为教育管理(Educational Management)。既然是管理活动,我们就应该首先明确其目标和主体。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识字,而是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声音和图像只能让学生体会到感性的认识,却无法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于花哨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精力更加分散,更不能投入到真正的语文学习当中。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握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相互取代,应该相互补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着实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其次,艺术的介入方式的调整。对此,笔者并不反对,毕竟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是笔者以为在语文课上唱歌跳舞实在是有待商榷。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尽管唱歌跳舞也是艺术,但是此艺术非彼艺术也。如果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或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唱歌跳舞的内容,就会极大地冲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笔者认为,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添加一些与语文教学紧密相关的活动是可以,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或者是课堂演讲,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向大家阐述其观点,这样,我们在课堂气氛得到合理的调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口才,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评价机制的调整。华丽的课件的确能够取得学生的吸引,但是如果学生过分注意课件的娱乐性,而非其作为媒介本身所传递的信息,那就有问题了。所以笔者认为,对一堂课的优秀与否的考察,课件的技术应该作为辅助手段,而应重点考察其内容结构体系,课堂时间的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教师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等。“本末倒置”式的评价体系只能促使改革方向和其初衷相背离。
最后,应该“返璞归真”,“以文为本”。在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就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为分析,而新教改下连段落大意都免了,如果教学中,学生连每一段内容的意思,整篇课文的意思都搞不清楚,谈何学懂了课文。对此,笔者感到非常的惋惜和遗憾。本人以为,如上所述,我们应该基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考虑,引导他们从文字的角度,去揣摩,去感悟作者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绵绵的情意。尤其对于一些散文和诗词,更应该如此。对于古诗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古诗词方面的文学常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以课文《麻雀》为例,其中有一句描写:“像石头一样直落下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为了说明麻雀的速度之快,“落”这个字道出了速度,“直”表明了很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果断,毫不犹豫,如此这般的讲解,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文字所蕴含的内容,进而体会到文字的内涵。笔者以为,这才是语文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5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似乎可以涵盖一切的抽象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A.L.& Kluckhohn.C.1952)从164种不同的定义中整理、归纳出下面的定义:“文化是借助符号获得有关交流的各种明确的和模糊的行为模式,文化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成果,包括物化的成果。文化的核心是传统观念(即经由历史的演变和选择留下来的观念),尤其是附属于观念的价值。”由此可见,文化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形成某种行为模式,而文化教学对学生未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比语言学习更深远。
然而,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语言本身,如词汇、句法、结构。其原因是文化教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仔细阅读后,我们会感觉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似乎学生在具备了语言应用能力之后,人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另外,文化教学的内容、目标都取决于任课教师。目前没有统一的关于文化教学的目标和方针来指导教师哪些方面的文化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教师只是根据个人喜好输入一些文化背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增强他们对文化的感悟力。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教学虽然不会贻害学生,但不免会缺乏前瞻性。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以怎样的方式、用什么内容、深度进行文化教学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双赢”之选。
二、文化教学中的团队合作
1.形成“小团队”的条件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阐述了“魔数之七”,他指出大多数人一次短期记忆的数量是7±2个独立的块(Chunk),这一原理后来被普遍应用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广度。构建团队的过程也借鉴这一理论来控制团队的规模,使其能高效、科学协调运作。因此,形成5~7人的“小团队”较科学,更符合人体大脑的运转机制。
在确定了人数的前提下,“小团队”的形成首要考虑的是自愿和协作。因为长期以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或是各自为战,面对各自的学生;或是因为之间存在竞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状况导致团队虚化,从根本上阻碍了真正意义上团队的形成。同时,“小团队”也要有主导人物,起到组织、布置和协调工作的作用。主导人物的核心凝聚力和在小范围内的学术能力关系到“小团队”的活力。
2.“小团队”在“主题导入”上的合作实践
每位英语教师在引入新主题时,都会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相关内容或图片来激发学生对主题和内容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来理解要学的内容。
首先,在合作中,团队成员要介绍各自导入的方法。例如,在处理“文化象征”的主题时,团队成员以“说课”的形式,介绍各自主题导入的切入点。有的教师的切入点是美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典型美国文化,如KFC,NBA和棒球等;有的切入点是从美国文化引出中国文化的特征,让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归类,产生自豪感;而有的是进行中美文化对比与融合的探讨。这样的经验介绍,不仅使任课教师思路更简明、清晰,也开阔了大家的教学思路。
其次,在主题导入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工从整体上保证了足够的导入信息量可供教师选择,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既定的模式和知识范围。例如,在处理“英语学习”的主题时,有的教师会专注于寻找与主题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有的则会挖掘本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延伸第二课堂的学习。
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主题导入,使文化教学的角度更宽泛,内容更丰富,更大程度上做到了“集思广益”。这不仅便于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内容,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从根本上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表达。
3.“小团队”在词汇、段落文化教学中的合作实践
除了“主题导入”中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更应该贯穿于词汇和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是课本中的课文和词汇。因此,“小团队”在这方面的合作实践是团队合作的新阶段。
首先,团队成员仍然要“集思广益”,集体讨论确定词汇教学和课文教学中合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团队核心人物的组织、协调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每单元开始之前,确定词汇教学中要精讲的内容和数量;确定文章结构分析和段落教学的重点。
其次,共享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团队成员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和内容以教学讲义的形式书面化,以文档的形式存在公共邮箱中,供团队成员参考。书面化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时间,而且在于清晰地呈现了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从不同的教学讲义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在处理词汇、段落时使用的不同方法。例如,在处理段落时,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先“扫雷”后“行进”的办法,首先解决段落中难点短语,然后处理段落;而有的教师则采用自上而下的办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判断是否需要“扫雷”,然后处理的办法。不同的思路可以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段落分析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使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转化。
另外,团队合作使教学活动更有机地与理论相结合。由于团队的分工协作,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活动背后的内容挖掘,使我们的教学更科学、更自信。例如,将难句的翻译上升到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差异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英文“葡萄式”和汉语“竹节式”的差别。学生对长句的把握就是找不同层次的“分支”和分支上的“葡萄”;对长句的翻译就是找“节点”,然后打断,翻译成短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任何难句的分析和翻译,也使文化差异融入了日常教学。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文化教学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显现。这不仅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发扬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这一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完善和发展,也使教学工作融入到更广阔、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的空间。因此,值得教师们为此加强合作,提升自己,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张彩云.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与特征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