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服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9 10:40: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竞技服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竞技服务

篇(1)

1.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把体育经济专业办出特色,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育经济专业教师层次逐步提高。体育经济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教授3人,副教授4,讲师9人;1人获得博士学位,9人获得硕士学位。

1.3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提升。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而且承担着科研任务。体育学院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自2007年体育经济专业开始招生以来,共立项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从体育经济专业开始招生这7年的发展来看,学院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使体育经济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体育经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1.4实践教学有所突破。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体育经济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体育经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我院与毛毛体育用品商店、哈尔滨体育学院帽儿山滑雪场等企业联合办学,共建了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搭建了平台。其次,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演讲比赛、创业大赛、活动策划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

2.体育经济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庞杂重复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面向现代体育服务业体育经济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熟悉我国经济政策法规,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能够在市场开发、体育管理、体育产业营销等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过于强调既要懂经济,又要懂管理,还要掌握体育、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这种思想的带动下,课程设置过多,其中公共课达到了1021学时,学科共同课达到了920学时,专业课是695学时,内容涉及到体育、管理、经济、金融、军事、法律、计算机等60余门课程,形成重点不重、特色不特,重复内容较多的状况。精品课程建设和体现黑龙江体育经济特色专业的教材更是没有列入到专业建设中。

2.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笼统宽泛,人才规格要求模糊不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是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哈商大自身的办学实际而确定。致使许多老师困惑不清,学生迷惘不明,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设置评估论证缺泛科学定位和认识不足。

2.3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建设缓慢,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整体知识结构不够优化,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哈尔滨商业大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2)缺乏“双师型”和高水平的名师。3)缺泛新兴项目的教材与教法。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负担较重,压力较大,奖励机制不完善。多数年轻教师要准备考博进修,许多中年教师要准备申报科研课题晋职晋级。在主客观上造成教师负担较重而精力投入不足,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活动缺泛经历。

2.4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基地建设相当薄弱,针对性实效性不佳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是: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较少;时间较短;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单一,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少,有的基地共建合作目的性不强,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多是放任自流,缺乏指导教师,有的对实践成绩评定过于粗糙简单;实践教学模式和计划缺乏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专业研究实践教学体系,计划性和实效性不强。

3.关于体育经济专业建设的思考

3.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精品课和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实现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合并和重组,优化体育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加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尝试采用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元切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生生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推陈出新,提高课程的实用价值。同时我院应该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突出特色,鼓励教师编写能体现体育经济专业特色的教材。

篇(2)

张晓强:这种现象出现在德清,不仅在于民风淳朴,追溯当地整个历史脉络来看,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成一定的态势,首先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作为支撑。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清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找到了平衡,从而能够协调发展。

“德清现象”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而是源于当地百姓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刻认识,进而寻找特定的形式加以改善,这是一种民间的道德自觉。社会道德的提升和发展完全靠灌输式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一定要内化为一种自觉、一种文化现象,只有通过道德的自觉才能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信仰和道德操守。

《小康》:今年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富”即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而德清多年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都比较突出,在您看来,道德力量和经济发展这两方面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

张晓强: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对于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现阶段道德文化力量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弥补市场多元化条件下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弊端,还能够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培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比如,近年来金融环境恶劣,但三县两区中德清受影响最小,仅两家企业受灾。逆势之下,德清还受到众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准备前来布点。这些金融机构对区域的选择第一看产业经济基础,第二看人才、政策配套,第三非常关注诚信环境。可见道德文化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显。而德清作为道德高地,秉承“不让一个投资者在德清受委屈”的理念,正是吸引这些金融机构的重要因素,道德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小康》:对于德清“草根奖”的未来您如何看待?

张晓强:民间自发形成的“草根奖”在当前形势下非常重要,但当整个社会管理走上正轨以后,这部分职能就会正常运行,因此我认为“草根奖”未来的发展,最起码会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能会不断扩展、推进。以农村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说,草根的道德自觉目前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形式,所以“草根奖”是目前阶段一个必然的表现形式,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数量和覆盖面上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篇(3)

所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说当前世界的整体经济形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为服务贸易的典型代表旅游业来说,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京津冀经济圈是刚随时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圈,它是我们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特别是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这三个省份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很快速的,旅游业是新时期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在自己国家内部的旅游,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旅游景点游览需求越来越高,也就间接的促进了这个区域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但是,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人们对于服务贸易也产生了很多质疑,因为旅游行业使得很多自然景点被破坏,也使得景区的环境被破坏,同时景区所在地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于景区进行人为的改造,这就使得很多景区失去了它原有的特色。同时,景区的服务也达不到人们的需求,社会经济在发展,人们对于服务质量个水平越来越高,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服务贸易中的问题凸显,本文我们就将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服务贸易问题做出探讨。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服务贸易的几种基本表现形式

所谓的区域经济也就是指跨国际开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它通过把不同地区的经济加以融合,从而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区域国家开展合作的表现,它对于提高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一)跨境交付

跨境消费是当前国际开展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从它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它的消费过程是完全的服务贸易,它不会涉及到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它只需要通过网上交易手段使得提供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联系,从而使得区域经济达到一体化,这种跨境支付是当前服务贸易最普遍的支付手段,它更加方便快捷的为消费群体提供了服务。随着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境支付更加被人们所喜爱,它既是一种安全的消费方式,同时它也可以保障很好的服务贸易,所以它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用在跨境交易上,对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来说,它也是发展旅游贸易的一种必要手段,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也使得这三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向被快速推向世界。

(二)境外消费

所谓的境外消费就是指服务的提供者本身是不移动的,而是消费者通过跨国去消费,去享受其他国家给人们提供的服务,包括入境旅游和处境旅游,这是服务贸易最常见的两种方式。这种消费方式主要是通过人群的流动来开展的,人群通过移动去享受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包括餐饮消费、住宿消费、观光消费等等,这种消费形式也是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开展服务贸易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这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表现也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京津冀经济圈本身发展比较快,吸引了很多外来国家的投资,也就促使这部分地区的服务贸易得以繁荣昌盛。

(三)商业存在

这种服务贸易提供的方式是服务提供者到同一区域的其他国家去开展贸易,从而把自己的服务贸易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这就是商业存在。跨国公司的建立也可以说是商业存在的一种,而跨国公司在京津冀经济圈是十分常见的,因为这个区域经济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吸引外资。它是人们为了发展经济而逐渐传播开来的一种服务贸易形式,它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展服务贸易的有利因素

当前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形式都是以一体化形式存在的,它对于发展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它对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以下就是我们的分析。

(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给全球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被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所带动,对同时也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特别是旅游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历史文化比较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国家旅游业吸引游客的关键,这也是京津冀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关键。京津冀区域旅游业是区域经济中服务贸易呈现的一种主要形式。我们可以说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给全球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人们开展服务贸易的时候消费手段更加丰富安全,旅游业的发展标志着全球服务贸易的盛行,它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带动作用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国际服务贸易一体化提供了平台

所谓的区域经济也就是一定区域没发展自由贸易,它对相关区域管家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为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使得各个国家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对于服务贸易这个含义比较广阔的经济群体来说,它不是通过商品的流通来实现的,它主要是以旅游业形式存在的,它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双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服务贸易被广泛推广,这就使得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等地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国际贸易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三、结束语

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它是可以通过多重发展形式的,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且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发展受服务贸易影响很大,而且其影响在未来会升级。旅游行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它应该更加重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且对产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应该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发展模板,从而让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斐.区域经济一体化、边界效应与服务贸易[J].当代财经,2013年第12期

篇(4)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关于我国金融改革亦有相关论述: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目前,关于如何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鉴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以及我国部分金融资源亦出现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强调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经济发展周期规律的作用,加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面临很多困难,如产能过剩、增速放缓、出口受挫、融资困难等。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投融资规模的扩大、资金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正是金融业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和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二、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情况

(一)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融资占主体

根据我国中央银行的定义:“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通过分析“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指标及其构成情况,可以了解银行体系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银行体系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重要地位。《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虽然2012年以来,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优势地位。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和企业债券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之和不足30%,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很低。

(二)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多元化

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银行机构开始着力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领域。目前,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的金融产品除了贷款以外,还有结算、、顾问咨询、信用承诺、受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中国16家上市银行最近几年的财务报告显示,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增长迅速,个别银行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20%。各银行机构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如投资银行、现金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以进一步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

三、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竞争特征不明显

根据经济学原理,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市场类型是完全竞争市场。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应该具有交易主体多、资源流动不受限制、市场调节价格等特征。我国资金市场尚不具备此特征,体现在市场的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与股票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之间竞争不足。银行贷款产品的替代品――债券融资或股票融资的规模太小,对贷款产品不能构成足够的外部压力和威胁,银行议价能力很强,卖方优势地位比较明显。

第二个层面,银行贷款融资市场内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不足。随着银行业改制,不同资金规模和股权结构类型的银行不断涌现,现代银行体系框架逐渐形成,但银行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竞争,特色不明显,市场细分程度不高。

(二)经济风险过多积聚在银行体系而不能得到有效分解

由于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那么企业所面临的增速放缓、出口受挫,甚至亏损倒闭等风险将会直接导致无法如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随着风险意识的增强以及风险管控技术水平的提高,各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如果从不良贷款率这个指标来考察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连续几年各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如果从不良贷款余额这个指标来考察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根据银监会《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 788亿元。这个数字相当可观,表明资金利用效率尚待提高。

(三)银行定价空间增大可能带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随着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大多数银行都不同程度地调高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下一步银行机构一方面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企业融资成本普遍升高;另一方面根据具体项目及企业风险进行差别定价的空间增大,资金成本差异化趋势明显。这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视企业博弈能力强弱而定。大企业议价能力强,贷款融资成本上升幅度有限,如果贷款利率太高,大企业可以转向债券市场融资,而中小企业则处于贷款定价的弱势地位,又缺少可供选择的其他融资工具,将面临融资成本上升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四)小微企业依然融资困难

虽然银行贷款是中国实体经济主要的资金来源,但银行贷款分配不均,贷款结构不尽合理。根据银监会《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虽然从相对数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比较迅速,但从绝对数来看并不是很乐观。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为50.2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28.3%左右。

四、对策探讨

近些年,中国银行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战略深度考虑,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重心,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各银行机构分工明确,金融产品和服务比较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现阶段金融体系内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领域。

(一)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市场价格机制

1.增加资金供给主体和供给量

从两个层次入手,第一,继续稳健发展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与银行贷款融资市场形成充分竞争与制衡,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第二,在宏观货币政策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形成多种股权结构类型、资产规模大小不同的资金供给主体。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贷款市场上的资金供给量,又可以避免资金体外循环,扭转民间借贷成本高的局面。

2.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加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迫使银行机构在各个领域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也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及金融风险。为了减少整个社会成本,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银行机构应该尽早退出市场。这就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为银行机构设计一套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条文的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以及公众风险意识的培育等等。

3.市场化的价格机制

在资金市场上,价格即利率。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机构能够根据申请项目及企业的风险等级来确定贷款价格,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而企业只有严格筛选拟投资项目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才能顺利获得低成本的贷款。在这样的机制约束下,金融资源能够实现有效配置。

(二)推动更多银行机构上市融资,分散银行系统风险

目前,国内上市银行只有16家,其中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这五大行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只有3家。近几年,随着银行业改制,各地城商行数量逐渐增多,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及竞争实力逐渐提升,区域特色比较明显。在确保上市银行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推动更多的城商行上市融资,既可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又能够改善城商行的股权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三)明确服务实体经济的差异化定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为避免同质竞争,各类型银行以及各银行主体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高效利用有限的金融资源。第一,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侧重点不同。大银行侧重服务于关系国家战略实施、外部效果和社会效益明显的重点项目,调节金融资源行业及区域分配不平衡问题;中小银行立足服务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机构扎根服务于“三农”。第二,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业务领域,要继续发挥优势并形成鲜明特色。比如,有的银行在科技金融创新领域实践经验较多,有的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成绩突出,有的银行在金融衍生业务上处于领先地位等等。

(四)拓展金融服务外延,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能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利率市场化也存在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因此服务实体经济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银行业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考虑到银行业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第一,贷款重点投向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充分利用贷款合同设计、跟踪调查、动态管理等手段,监督信贷资金流向,严格控制信贷资金向虚拟经济蔓延。第三,利用专业人才和信息网络优势协助具有潜质的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比如对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对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金融支持、对企业资金运营与管理的金融支持等,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R].

篇(5)

据旅游部门保守预计*年国内旅游达到9200万至1.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850亿元人民币,入境海外人数达460万人次,外汇收入达44.5亿美元,其中将有220个代表团,1万多名运动员,7万多名工作人员近300家注册媒体和21000名注册媒体的工作人员将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由此可见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商机和市场空间都是十分可观的。北京*年奥运会将是一次全球盛会,是独一无二的应邀平台。*年7月14日,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下,中国银行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

二、奥运会是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最佳平台。品牌代表品质、地位、价值和承诺。在产品同质化,替代性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已成为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拥有知名品牌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有效利器,而参与奥运会则为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将品牌推向世界提供了最佳平台。奥运会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代表着国际上所有企业追求的品牌内涵。参与奥运会的企业,把奥林匹克文化融入到自身品牌文化中,使企业形象和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而且由于奥运会市场开发规则的约束,这一优势,不易被模范,同时作为全球参与和关注人数最多的比赛之一,参与和关注奥运的全球消费者,会通过巨大的购买力带动品牌消费的迅猛传播与增长。

对中国银行来说,成为奥运合作伙伴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审视和考研品牌属性,提升品牌扩展能力,提高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机会。中国银行成立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银行,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尤其促进中国对外经贸往来和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5年的经营历史,卓越的信誉以及遍布全球的机构网络,铸造了中国银行宝贵的资产和品牌价值。1997年的民意调查曾显示,中国银行被认为是中国人心目中第一品牌,同时奥林匹克品牌在中国人心中认知度、喜爱度、关注度非常高,调查显示92%中国人关注奥运会,81%人认为赞助企业可得到更多公众的支持,75%的人将优先考虑赞助企业的产品。

百年奥运百年中行,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中国银行业荣幸将自己品牌与奥运会连接起来。中国银行与奥运会有高度一致的理念、文化和价值趋向,通过奥运精神的影响,通过独特的中华奥运文化的建设,实现中国银行品牌价值的提升。此外在奥运赛会期间和筹备过程中,作为银行业唯一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业务实力将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今后中行品牌在国内外进一步推广和宣传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经过广泛、细致调查研究,第一次了,最好的中国本土品牌20强,中国银行以102.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本土品牌价值榜第二名,我们相信奥运情节对中国银行品牌价值也起到提升作用。

三、奥运会为中国银行发展带来机遇,中国银行希望利用奥运平台,建立中国银行差异化竞争力,对中国银行而言,参与奥运,服务奥运是挑战更是机遇。随着加入世贸保护期的结束和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只有在转变经营模式和增强差异化下功夫,才能拓展市场。奥运会我们创造了比较竞争优势,奥运权益是中国银行*年底之前独有的,区别其他竞争者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服务奥运会创造收益,另外我们在奥运平台上设计的产品与服务,具有不可复制性,同时具有主题鲜明和不可模仿的双重优点,这为中国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重要指点,为今后产品服务创新开辟独特路径。

四、服务奥运是对中国银行产品和服务实力的检验。*年世界的目光注视北京,为北京*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仅是我们荣誉也是我们责任,作为*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会北京*年奥运会,中国奥组委,残奥会,中国商业银行提供全面服务。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向国际上高水平银行看齐,以优质高校的服务展现产品和服务实力。中国银行以提高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正由单一银行网点服务转向网络化服务,实现服务渠道的多元化和人文化。中国银行正以向北京奥组委提供优质日常金融服务,和以向都灵冬奥会,多哈亚运会为落脚点,为*年奥运会积累服务经验。我们将依靠全行员工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最优质的银行服务和优质的金融保障。

五、中国银行奥运工作的具体举措。中国银行对奥运所蕴含机遇和价值的理解,在以下七个方面,得以具体实践。

第一、以奥运为目标加大工作准备力度。加强对员工的动员、激励和引导,中国银行通过启动形象工程,在内外网站搭建奥运频道,举办双语演讲比赛在员工中弘扬奥运精神,激发调动员工参与奥运的责任感。

第二、实施奥运服务人才战略。中国银行利用国际化人才众多的优势,建立奥运服务人才库,在全行征集会外语、会少数民族语言、会外事服务的人才信息,同时展开技能测试活动,确保为*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高质量、国际水准赋有人文特色的服务。

第三、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在网点设施,中国银行启动以北京地区为核心的网点服务战略。*年8月18日,中国银行北京丰台路支行开业,为北京女垒测试赛服务,正式揭开*年奥运会服务的序幕。另外中国银行对网点改造,体现了北京*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在技术支持,中国银行建立新的技术中心,提供更先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奥运每一个工作都是项目庞大的管理工程,奥运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新产品新业务的创新和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部门间协调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奥运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结合,有利于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利于合理调动资源高效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中国银行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人才管理等多方面得到总体的提升,这些提升都最终指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以奥运为平台加快金融服务创新,观念创新,中国银行将奥运创造价值作为全行奥运工作的核心理念,借奥运促发展,以奥运创效益。在服务奥运,宣传中行的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股东、银行、客户、员工创造价值。观念上的创新为中行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员工凝聚里和企业自豪感。

产品创新,在银行卡产品方面,中国银行在成为奥运合作伙伴一周,发行了全亚洲首张欧元银行卡,这张卡片随中国银行出征雅典奥运会,随后发行了全球首张北京奥运主题,中银VISA奥运银行卡,构成中行有关奥运主题的银行卡系列,去年在港澳首发中银VISA,今年接中行新家坡分行70年推出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国银行借助奥运组合标志和吉祥物设计出新的业务凭证,如奥运礼仪存单,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强产品吸引力。在新业务开发,为做好*奥运会现场服务工作,中国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申请为奥运来华机构和个人申请办理业务提供绿色通道支持,目前获得批复,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为符合条件负居民法人开立临时帐户的金融机构。

以奥运为支点撬动消费市场需求,中国银行以差异化出发,引导客户需求,通过参与奥运特许计划和奥运票务计划,丰富理财产品和服务,促进网点客户营销和交叉销售,增强奥运赞助的回报来源。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奥运特许计划,相继代销北京奥运本色金、彩金、吉祥物、贵金属纪念章等特许商品。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成为*年奥运会国际特许计划第一家海外特许零售店。中国银行国内100家机构正式成为奥运特许零售商。截止到目前我行60多家网点获得开业批准,已开业近30家,销售情况良好,受到市场和客户的欢迎。奥运会门票销售工作是奥运会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北京奥组委批准中国银行近千家网点作为奥运会代销主渠道,并对社会公布,中国银行利用网点渠道优势代售奥运门票,方便消费者参与和体验奥运精神。

以奥运为纽带拓展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银行以奥运为纽带,以相互的业务需求为结合点,加强与俱乐部成员的合作。2005年11月10日我们与中国网通签订奥运合作战略协议,11月18日与大众签订奥运合作战略协议,此外我们注意挖掘奥运产业链商机,拓展中小企业客户资源,寻求切入点,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实现基于奥运平台的合作共赢,以奥运为纽带的关系拓展为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篇(6)

1.1消费者消费行为方面的因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角色在体验经济下都发生了变化,与传统的经济角色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传统营销理论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的需求了,需要在体验经济视域下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角色为依据构建新的企业营销模式。在体验经济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追求的是消费过程中的体验与感触,企业应该通过更多地营造情感活动与环节,加强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消费者的体验诉求实际上就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需求,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转变,加重了情感需求在整个消费需求中的比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要将消费者作为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宿,将生产与消费的过程统一,实现消费者体验。

1.2产品与服务功能效用方面的因素与传统经济形态之下产品与服务需要满足的功能效用进行比较,体验经济之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一种客观的要求,要求企业在体验经济形态之下重新解读与安排企业所要满足的需求与作用机制。消费者在体验经济之下的需求主要是自我的实现与满足。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指出,消费者在基础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感受与体验。在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与感受给予满足,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人心理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

1.3价格策略与促销策略方面的因素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体验经济下消费者体验过程中的价值把握方式与定价收费机制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传统营销模式中的价格策略与促销策略失去了作用,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在体验经济中,衡量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与感受的主要标准是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价值与满意程度。与传统的价格理论相比,这种定价机制更加适用于当前的价格策略。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直觉与感受来对体验价值进行包围,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产品方面的因素与消费者自身因素等,导致了消费者从“经济人”逐渐转变为“情感人”。

2体验经济视域下企业服务营销模式的构建程序

2.1对市场进行细分在企业服务营销模式构建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依据消费者对产品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与体验主题认可程度划分总体市场,将其细分为若干个需求特征各不相同的市场。

2.2确定企业目标市场对市场完成细分之后,要对细分市场的特征、竞争环境等情况进行分析。在对细分市场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细分市场进行选择,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选择一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也可选择多个。

2.3确定企业体验主题与品牌不同的目标市场中的用户体验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这些不同的体验需求来为目标市场创造有针对性的体验主题,通过体验式品牌的建立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4进行商品与服务的设计企业应该在商品与服务设计的过程中将增加消费者的体验作为设计目标之一,实际上就是实现产品的体验化。通过实现产品的感知化来获取消费者使用商品时在操作方面的信息,使企业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实现产品感知化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在产品或服务中增加某些能够实现该目标的元素,通过对产品中的某一个感官特征进行突出,使消费者能够更加容易地感知到该特征。企业在对产品与服务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明确产品最能够打动消费者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作为重点贯穿于产品与服务的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吸引力。

2.5对体验进行收费定价在体验经济下,不仅要对产品与服务进行收费,而且还要对用户体验进行收费。一般情况下,用户体验收费通常将体验的时间长短作为收费依据,此外还可以将体验强度作为收费依据。

2.6策划相关的营销体验互动体验经济下的促销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销模式是整个体验经济企业服务营销模式中的重点环节,要通过促销舞台的设立来对体验营销进行展示,使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尝试到这些体验。在体验产品与服务的促销活动中,传统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等已经不能够发挥足够的作用了,需要选择新的、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例如户外运动、实体店促销等,通过这些形式的促销活动提高体验营销的效果。这里所讲的促销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促销活动存在不同之处,其更加侧重于体验环境的营销,通过消费者的体验来激发购买的欲望。

2.7创建企业服务营销队伍在体验经济下,工作人员在企业服务营销的过程中角色与定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营销员与销售员转变为“演员”,而其工作的场所就变成了表演的舞台。工作人员会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表演”,消费者是观看表演的“观众”,通过表演让消费者受到感染,让消费者也能够参与到表演中,由“观众”转变为“演员”。

2.8创建客户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创建客户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企业在与客户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要对客户的个人信息、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进行了解,并将这些信息收集到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中,让企业中与该客户进行接触的员工都对其有所了解,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此外,企业的市场研究人员要对客户管理系统中的客户信息进行分类与整理,通过这些信息实现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让顾客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

3体验经济视域下企业服务营销模式的创新

3.1实现创新的思路框架在实现企业服务营销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重新定义与思考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4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将其作为基础消费者在传统经济形态中的定位问题。要将企业的价值创造核心定位于消费者体验环节中,加大对消费者感性需求的关注,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中都融入消费者体验观点。

3.2体验与情境设计的策略在整个的体验营销中,核心环节就是对体验主题进行设计。在体验主题设计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兴趣、情绪、教育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作为体验营销的媒介与载体,通过产品与服务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感觉与体验。较为适合的情景设计能够对消费者的情感互动产生触动与刺激的作用,是消费者进行体验的外部环境。企业进行情景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的距离感,在情景设计中融入消费者的情感诉求能够使消费者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体验主题中,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效果。

3.3事件与侵入设计的策略事件设计指的是在体验营销中对消费者的体验流程进行设计与规定,通过事件设计能够对消费者的体验进行引导,使消费者产生的各种较为零散、无序的感受与体验能够相互作用和集成,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感觉。同时,在消费者整体感觉形成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与定位企业的价值理念。在事件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消费者的正面体验进行加强与放大,另一方面还需要抵制与消除消费者的一些负面体验。侵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调动消费者的热情与主动性,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设计的体验事件中,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效果,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4印象与延伸设计的策略体验经济下,企业对印象进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消费者在体验营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心情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与保持。消费者在体验营销中的这种感受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竞争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他体验的增加,消费者对这种感受会逐渐淡化甚至忘记,因此要通过印象设计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延伸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消费者在某一领域形成的体验感受向其他产业链与价值链中进行拓展,使这种体验价值通过更为广阔的传播渠道传递给更多的受众,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7)

1、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好项目少。

2、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

3、担保抵押难,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服务弱化问题

1、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重点项目,并且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严密的放贷手续。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经济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此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对基层很少或根本不予授权授信,保留下来的机构网点所吸纳的资金大部分或全部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一线“储蓄所”。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严重失衡,导致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乏力,是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金融内部体制原因。

2、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为了配合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农业发展银行只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而亟需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扶持。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扶持县域经济中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3、邮政储蓄从县域抽走大量资金。众所周知,邮政储蓄存款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吸纳的存款只能转存人行,由人总行统一调配。由于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并将吸收的储蓄存款以较高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无风险的高息收入给邮政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利益,因此,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发展非常迅速,金额不断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邮政储蓄在存款市场的份额2002年底已达8.48%,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吸储大户。以某县为例,2003年末,该县邮政储蓄转存款余额6,830万元,占该县金融机构同期存款份额10.17%,仅此一项,就使近7000万元资金不能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尽管人总行去年已下达文件,对新增邮政储蓄转存款实行降息政策,并允许邮政资金与农信社协商后转存农信社用于支农,但往往由于邮储部门提出的利率价格等条件过高而无法实现邮政资金反哺农村,因此,目前邮政储蓄仍然是县域资金外流的一个重要渠道。

4.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差,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近几年随着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发放农户小额支农贷款等活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实施利率改革(试点)、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专项票据资金支持等办法以后,使得信用社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凸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信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原因:一是现有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不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农村信用社承担了支持高风险、低收益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繁重任务。但在政策安排上,没有享受到等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待遇,最明显的是不良资产的剥离或核销。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严重。计划经济时期的“扶贫贷款”、“稳定贷款”的发放,基金会巨额不良贷款的接收,使农村信用社在为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巨额的不良贷款和大面积的亏损,严重削弱了农村信用的社支农实力。

5.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现象严重。县域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的现象,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而且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小企业设立、兼并、重组过程中打球,钻政策空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难,债权无保证,出现风险即使通过法律手段收贷,也是胜诉容易执行难,贷款收不回,还得增加诉讼费用,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和贷款投放信心,出现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

6.企业资信状况差,抵押担保难,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为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普遍实行了抵押担保制度,而对信贷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事实上县域中小企业往往内部管理水平低,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信用等级差,个别企业还出现不良记录,多数或全部资产早已被债权银行办理了抵押,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所剩无几或根本不存在,寥寥几户好企业又不肯为其担保,信贷部门心存余悸,致使贷款难以放出。

7.县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不充分。目前县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十分有限,“窗口指导”因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矛盾而难以发挥作用,再贴现因县级票据市场不发达而寥寥无几,唯一可以运用且十分有效的再贷款因受限额控制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央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略

1.重新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上级行要适当下放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摒弃“贷款零风险”的不实际想法,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县支行要善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培养和支持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这一庞大的客户群,要分类指导,改善服务质量,加大贷款营销力度。首先,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点,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新增贷款与经济增长点的有效结合。其次,要加大商业银行的支农力度。建议各商业银行从农村网点吸纳的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即从县域农村筹来的资金,要大部分或全部投回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以保证县域资金良性循环。

2.强化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建设的扶持功能,拉长政策金融服务的链条,在继续做好对粮棉油购、销、存所需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加大粮棉油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品种改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县域经济长期繁荣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3、对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现象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适当控制邮政储蓄增长的速度,建议对邮政储蓄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机构到资金规模,进行必要的控制,降低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争抢存款资源的能力,力求把县域资金留在县域里流通。其次,银监会要严格控制邮政储蓄网点在县域的准入政策,原则上不再审批增设新的网点,并有计划地对某些业务不规范的邮政储蓄网点予以撤并。第三,针对邮政储蓄是人民银行资金来源的实际,可适度向县域经济批配同等规模的支农再贷款,以缓解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

4.增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逐步发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主渠道作用。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改进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强化存款组织和信贷营销工作,加快业务创新步伐,以更好地发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尽快把资金支持、保值贴息、减税让利、核销“双呆”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使其轻装上阵,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信用社排忧解难,为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化解信贷风险提供便利,对信用社的筹资工作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其壮大资金实力,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从而进一步调动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5.大力改善县域信用环境,推进县域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改善县域融资状况所必须的基础环节,而且需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发挥优势,通力合作,配套联动。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实施信用工程,把信用作为第一前提,警示和规范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在县域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村镇和个人的信贷倾斜,以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三是实施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规范企业改制和破产程序,地方政府既要支持企业改制,又要督促企业落实银行债权,从而营造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6.提高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强化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县域经济融资难的关键问题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所在。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以自身实力赢得国有商业银行的青睐;企业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些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以取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强与银行信贷部门的沟通,主动为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在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信用环境。

四.基层央行在促进县域发展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1、人民银行要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实施政策引导策略。深入开展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宣传工作,要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增进银企沟通和相互理解,促进银企项目对接和资金融通。主动寻求贯彻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2、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调控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存在很大悬殊,这就需要国家在金融扶持方面实行区别对待,适当赋予央行分支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较大的自和灵活性,如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一定限额的向辖内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审批权限,要求其根据商业银行资金头寸变化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灵活掌握发放与收回,以进一步增强国家货币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要大力发展县级票据市场,为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有效运用创造条件。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40-01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移动机器人视觉的研究越来越热门,移动机器人的视觉导航也自然受到重视,视觉导航中的物体识别算法是视觉导航的三大重点(标定、识别、测距)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视觉来到了发展的春天,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学科之一。

2圆形物体检测系统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人员管理,文件操作,摄像头操作,图像预处理,圆形物体检测,参数设置等几个主要功能。下面分别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简单说明。

(1)人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添加人员,修改人员和删除人员等三个用例。

(2)文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选择文件和显示文件两个用例。

(3)摄像头操作模块主要包括摄像头的打开、关闭文件以及抓去图片等用例。

(4)图像预处理模块包括图像的滤波处理、增强处理、二值化以及梯度化等用例。

圆形物体检测模块系统在满足以上所描述的各项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包括易操作性、可拓展性、可拓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3圆形物体检测系统设计

(1)文件操作模块设计,主要功能是选定待处理的本地目标文件。以便用户可以顺利完成后续的操作。

(2)人员管理模块设计,实现的是相关的参与人员,也就是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与组织。每个用户包括基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教育背景等。

(3)摄像头操作模块设计,本系统不仅可以对本地图像进行操作,还可以用摄像头实时获取图像来进行操作。摄像头操作模块主要打开摄像头,获取图像,关闭摄像头等几个子模块。

(4)图像预处理模块设计,图像预处理是本系统的重要步骤,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可以很高的去除图像中的噪音,加大前景和背景区域的对比,更好的凸显主要物体形状。图像预处理的各个环节可以顺序执行,也可以单独执行其中的某个步骤,每次操作之后都会显示当前操作后的效果图。

(5)圆形物体识别检测模块设计,它是本系统的最终环节,也是本系统的目的。该模块可以把图像中的圆形物体识别检测,并且进行定位。

(6)参数设置模块设计,它是本系统说对图像中的圆形物体进行识别检测,涉及到了大量的图像处理算法。而每种算法中又有很多的参数需要进行配置,包括滤波参数、增强参数、梯度化参数、二值化参数、识别检测参数以及摄像头配置参数等。因为不同的参数配置可能会适应不同类型的图像,进而会有不同的结果。该模块也是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7)数据存储设计,它是本系统中只有人员管理模块涉及到了数据持久化问题。由于数据量比较小,操作过程也不是很复杂,因此,本文采用基于XML文件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访问。

本系统所需的XML文档设计,本系统将采用一个XML文件来存储所有的用户信息。

4圆形物体检测系统所涉及的算法

(1)滤波算法图像滤波是数字图像处理过程中,最经常使用也是最重要的处理过程,噪声会使原本均匀和连续变化的灰度突然变大或减小,形成一些虚假的物体边缘或轮廓,使得图像的后续处理容易引入误差。因此,要重视图像的滤波处理。

(2)增强算法在一副图像是否适合进行图像对比度增强,是需要进行判断的,经过调研,最后决定使用HSV色彩模型中的图像的V(亮度)值平均来作为判断条件,经过实验,发现V值在100以内需要进行对比度增强,而V值在100以上时不需要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3)图像二值化算法利用二值化处理图像可以使得目标物体的轮廓更加明显。将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就是将图像上的点的灰度值置为O或255这两个值,使得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效果。如何将256个亮度等级的灰度图像通过适当的阀值选取而获得仍然可以反映图像整体和局部特征的二值化图像,是二值化灰度图像的关键。本文采用自适应阈值选取法来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

(4)图像梯度化算法图像经过上述处理后,进一步利用梯度图像获取算法来获取梯度图像[5]。形态学梯度图像获取方式可以设计为如下方法:

(1)对原图进行膨胀运算,得到膨胀后的图像并保存;

(2)对膨胀后的图进行腐蚀运算,得到腐蚀后图像并保存;

(3)计算膨胀后的图像与腐蚀后的图像中相同点的像素值的差,如果相减为0,则将像素的值记为0,表示这个点不是边缘,如果不为0,则这个点极有可能是边缘,那么就记为255。

篇(9)

关键词 美国 公共体育服务 实践经验 启示

一、美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

(一)完善法律法规,调动非营利组织参与积极性

美国形成了完整的公共服务采购法律体系,并将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支出纳入为政府公共服务性支出范围[1]。20世纪70年代美国还出台了《业余体育法》,该法将促进美国业余体育运动发展这一职能授权给美国奥委会,并且对于国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结构和法律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美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向着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基于协议确立政府与体育社团的“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的发展,这些逐渐发展起来的体育社团可以充分发挥自,完成与政府签订的协议中规定的各项内容。1999年,美国国会拨款2250万美元对各社区的体育休闲娱乐设施进行购买与改善[3]。同时美国还允许各州自行规定利于体育社团发展的优惠税种,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税法规定了减免拥有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的消费税[4]。政府与体育两者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管理本国的公共体育事务。

(三)通过监督和绩效评估体系提升体育社团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美国的体育社团不仅要受到来自行政、立法、司法等政府部门的监督还要受到社会媒体和公民的监督,此外还引入了包括慈善信息局(NCIB)、福音教会财务责任委员会(ECFI)等独立运作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在绩效评估方面,美国于1993年颁布《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形成了绩效结果导向型的评估模式,同时美国公民也可以参与到针对社区体育的绩效评估之中。美国的这种做法,规范了体育社团的行为,同时也推进体育社团不断提升其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四)完善体育社团内部体制机制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美国的体育社团为了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社团内部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社团员工的能力。同时社团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其章程内容涉及决策程序、权利分配、筹资及资金使用等各方面内容,在行业内部还自发成立了自律组织,这种双重制约有效控制了违法乱纪行为的滋长。在自身能力建设上,这些社团重视自身筹资能力的发展,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同时广泛的吸收社会捐赠。美国体育社团通过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自觉的承接起了政府转移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二、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启示

(一)完善法律,规范体育社团和政府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行为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政府的购买服务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承接行为加以规范,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认定、项目招标、项目合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等行为制定规范的标准,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同时各地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地方性的政策和条例,规范体育社团和政府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行为。

(二)政府与体育社团的确立合作关系

改变目前我国政府与体育社团之间“管办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关键在于政府和体育社团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确立两者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政府要与体育社团合理地划分界限,保证体育社团的独立性,最终形成以项目为主要导向的契约化模式,使体育社团真正成为为民、为政府分忧解难的纽带。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体系

首先,建立多元评估主体,除了由政府、体育社团和服务需求方作为评估者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其次,完善评估内容,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前期的各个方面到项目运行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再到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评估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每个地区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评估指标,在监督方面,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体育社团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三者相结合的综合监督体系。

(四)加强体育社团自身内部建设

首先,体育社团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完善组织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其次,社团内部要加强对于自身行为的约束,提高自律性。最后,要加强自身筹资能力建设,开拓筹集资金的渠道,除了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外,还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捐助,保证体育社团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外.美国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分析及启示[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3(4):68-7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72-03

自从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历经两次大学革命,大学的职能从当初单一的教学职能发展到目前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基本职能。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其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代表高等教育的大学日益走向当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在与社会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持续互动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体上来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关系。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看,首先,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出大批各种层次以及各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共有2263所,其中部委院校111所,地方所属所管院校215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95.1%。[1]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其中大部分也流向了所在区域的企业当中,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支撑就是高校将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中。[2]近几年来,地方高等院校通过承担区域企业课题,开发出一系列科研成果,或交予企业使用,或通过建立一定的科技转让机构,有偿转让给企业使用,提升了企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促进了企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为企业的快速占领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民生产总值中科技含量都在70%以上。[3]在产品科技增加方面,高等教育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几乎目前世界所有重大科技、重大发明的产生,都有高等教育参与其中。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物质资源。高等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当中,其发展离不开各种物质资源的支持,在我国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财政资源的支持。而一个地方的财政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进而影响到地方财政资源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另一方面区域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吸纳了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很难想象到一个大学在就业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持续的发展。

基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高等教育应当与区域经济保持协调发展。这也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及其转移与世界经济中心及其转移的规律相一致。在这里,协调发展并不等同于指两者的同步发展。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超前或者稍落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产生不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总体上来说,高等教育应该稍微超前区域经经济的发展,这是由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与科学研究的规律所决定。

二、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针对国内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现状,国内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如杨甜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陕西省高校服务于陕西省区域经济的现状;韩晓琴研究了内蒙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邵维维研究了辽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唐敏研究了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等等。

在研究中可以看到,我国不少高校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未能充分服务区域经济。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各层次比例还没有达到较为合理的比例,研究生的规模较小,人数远远低于本、专科的人数,这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协调;本、专科生的比例不合理,本科生的规模大大超于专科生的规模。此外,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失。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本科生生源地与工作所在地的调查研究中陕西流失的人才逐年上升,2008年也有60%以上的人才流失率。[4]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和人才大量流失,说明高校培养的人才未能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科技成果显著,但是科技转化率相对较低。根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对科技经费的投入是稳定增长的,大概是以20%的比例增长,每年投入达4600多亿元,取得的科技成果也非常显著,达3万多项。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容乐观。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就指出,当前当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5%左右,能够进入产业化的才不到5%,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80%,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5]陕西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要偏低。科技转化率低,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区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说明高校对区域经济的科技支持乏力。

同时,在研究中也可以发现国内有部分在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展较早的高校,主要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大学取得明显的成效,如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等。浙江大学立足浙江省,已建立了一套校地“一体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山东大学与地方正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全面服务的协议,在政府各部门、大型企业高校的推动下,各向工作正在稳步的推进。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辽宁等18个省份,发展失调的有陕西、黑龙江、吉林、山东等13个省份。[6]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特色,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论在程度、水平和效果方面,普遍相对中西部地区要做得好,形成明显的“版块”差异。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显然没有充分发挥。

三、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高等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失调发展,高校不能很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这里以失调发展的陕西省为例,一方面在陕西省地高等教育结构中,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最小,其次是专科生,本科生所占的比例最大。但是按照有关专家的预测,我国本专科合理比率应该是1∶1或1∶1.5。[7]而一个比较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宝塔形或者梯形,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人才培养结构容易造成与社会发展失调。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许多地方高校是伴随上世纪90年高校合并风潮时由地方专科院校甚至是中专院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低,为了抢占生源而盲目开设一些热门学科、热门专业,而这些新开的这些学科、专业挤占了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影响了高校原本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的发展。而这些热门学科与专业的大量开设,致使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大超过区域经济发展对这种人才的需要,而一些实际需要的人才却存在很大的缺口,以至于高校学生毕业立马就面临失业。一句话,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相脱节。

其次,是缺乏比较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环境。在科研选题方面,很多科研项目立项方面都是围绕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而较少的考虑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高校科研与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脱节;在结果评价方面,往往以论文、专著的数量为指标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忽略了其科研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转化应用及其效益;在科学研究成果转移时,缺乏专门负责成果转移的机构,缺乏科研成果进行进一步实验的科研资金,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停留在数据库中,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少发挥出来。这样的科研及科研成果转换环境下,科研成果对区域经济的技术支撑、产业升级、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将是微弱的。

最后,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区域内经济水平发展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科研经费的投入。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区域内企业对科研的投入往往都是以利益相挂钩,由于科研及其成果转化都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企业对科研投入时也往往更加慎重。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到科研人员研究的积极性、科研成果转移过程中关键的中试环节,造成许多可能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因缺乏科研经费而在中试环节终止,科研成果也难以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在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应该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比较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使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以及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呈现梯形结构,确保高等教育在各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层次保持协调。具体到我国地方区域,就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地依据区域经济在每一个阶段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区域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要严格控制地方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引导地方专科院校基于自己的优势学科、专业大力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服务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积极调整和改革现有的学科、专业设置,不断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增设新的学科、专业,实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的相互适应性。

2.在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方面,一方面高校要拓宽科研资金筹集渠道,不能单纯地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以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比如企业以专项资助的方式补充学校的财力资源、优秀企业家和校友通过回赠的方式补充学校的财力资源等来充实学校的科研资源,保证高校的科学研究不因科研资金缺乏而无力或者中断一些可能产能巨大效益的研究;另一方面,高校要健全现有的科研机制及科研成果转移机制。在科研选题方面,要密切联系区域内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现实需要,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管理难题、融资难题、市场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等作为科研选题,进行科研攻关,促使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大企业顺利转型。在此,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协商建立起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定期召开会议,其目的在于让高校及时了解到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便高校组织科研力量展开攻关研究。同时,让企业了解到高校目前的科研进展状况、已取得的若干科研成果,以便企业迅速地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在科研成果转移方面,双方应协商建立起专门负责科研成果商业价值评估、成果转移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科研成果应用、产权归属、利益分享等问题。

3.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在在人才交流上,高校可以与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高校可以聘用一些企业的技术骨干、优秀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环节,把产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入到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对现实产业、技术发展、管理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升学生对现实经济、技术发展、产业发展的感悟能力;高校可以遴选一批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企业的发展。

4.对于一些研究型大学,应当创造条件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创建一批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主要通过拓展传统的教学与科研功能,承担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注重提升研究与发展的质量,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动力;以跨学科研究中心、衍生企业、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创业型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融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为一体的新型大学。[8]在具体的转型方式上,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新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战略构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收并进行创新。

5.围绕高校聚集的地区,可以兴建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或者科技园区,加速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在这方面,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技城、北京中关村、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城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为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有条件的区域要通过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这一平台的建设及其管理来发挥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荣,和丽芬.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党史博采,2011,(08).

[2][3][4][6]杨甜,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06).

[5]张舵,陈钢,蔡玉高.我国半数科技成果沦为“展品”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N].经济参考报,2011-1-19.

上一篇: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下一篇: 养猪市场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