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如何提高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9 10:40: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外阅读如何提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外阅读如何提高

篇(1)

一、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

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水平和质量如何,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水平和眼光,也对小学生视野的扩展、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如何判断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的质量优劣呢?笔者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都是相对优秀的阅读材料:一种是励志类的,这对于砥砺小学生的品格、从小教育他们养成优秀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种是扩展和增长常识性的,生活、科普、文学等方面的常识,都可以作为课堂阅读材料的延伸;一种是学习方法类的,比如教给小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阅读。这对于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中困难的认知、克服等方面,都会有所助益。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小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库,这样的阅读材料库可以是一系列的书目,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汇编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借鉴他人有益经验来加以排布。当然,我们在建立小学生的阅读资料库的时候,应该将以上三类都加以涵盖。

二、创设情境,刺激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徜徉书海,甚至手不释卷,沉醉在读书的快乐之中。所以,老师要努力刺激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比如,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再比如,平时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如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的快、背的好等,对此,学生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多加以实践、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教育也非常重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讲,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具备,而此时教师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于提升阅读效率、提高语文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它还是一个令人终身受益的习惯。具体来说,在小学阶段,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是边读边想的习惯;一是阅读的同时动手做笔记的习惯;一是善于利用工具、请教与交流的方式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一是勤奋阅读、反复阅读与不断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从哲学意义上讲,伴随着小学生阅读量的增长,也会发生能力的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只要坚持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便会发挥出来它们的长久益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营造良好的集体阅读氛围

篇(2)

随着科技改进,信息和知识的呈现是多元化的,不仅文本展现,还有视频、音频等。但是无论是何种展现形式,都需要以人们的预读能力为基础。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思考,他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说到“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譬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但是书籍最终还是不可替代的,阅读能力仍然是需要的。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人类的认识规律,人的阅读能力越早培养其发展程度越高。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个人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我国非常重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中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对于初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改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的阅读教材。这些都表明了我国重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教育是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要想形成系统的知识系统就需要课外阅读作为支撑。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认为,在新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些现代文学名作对自己‘有很大作用’;3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还有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68%的学生认为阅读这些名作对自己的升学考试‘有很大帮助’;31%的人表示阅读这些名作对自己的升学考试用处不大。同时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化其所学知识,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深处的思想。对学生情感世界和价值观而言,课外阅读尤其重要。

尽管阅读在中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课外却不容乐观。对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初中生,其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还没有形成。所以其阅读是非常有限的。结合个人实践,笔者认为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还有阅读的时间,但是初三学生则几乎没有课外阅读时间。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繁重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课外阅读。在一些学校和课堂上,学生除课程以外的课外阅读甚至是被禁止的。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很难通过单纯的卷面调查统计发现。但是结合我及同事的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这一问题,很多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地看一些小说。表面看来是喜欢阅读,但是这些小说都是一些网络小说。我们不排除有些网络小说其文笔和文章架构以及故事情节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整体而言其格调不高,更没有思想性可言。就目前中学生的阅读而言,我们能够感觉到名著正在越离越远。除此之外,购买阅读资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大多的中学都没有图书馆,这就造成了学生没有可以阅读的高质量的文本。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通过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阅读环境不好,学生缺少应有的阅读训练,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基于在阅读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已有研究和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重组和文字的认知,它是一个社会活动。学生的阅读受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学生阅读对象中看到,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同时期学生的阅读也是不一样的。中学生的认知决定了其判断能力是有限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体尤其网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得大。这就要求我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尤其是对于一些网络小说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不仅仅要对其语言和字句进行规范化引导,同时要对其思想进行督察。要控制网络小说对中学生的影响。市场经济下,文学成为经济产品,效益成为文学追求,这就造成很多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作品质量不高甚至是非常的低。对于这些作品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控制其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其次,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良好的阅读文本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很多学生之所以会选择一些质量不高的网络小说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或者受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能力购买文学作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课外预读资料。尽管很多中学也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其馆藏书籍多是以教辅乃至试题为主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学习是繁重的,他们需要课外阅读来缓解学习压力。一个符合中学生需要的图书馆是必须的,这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提取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文字的识别。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阅读中慢慢培养获得的。尤其是在信息的提取上,只有经过专业的引导才能提取正确的信息。这点在中学生考试中也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来。而且通过试卷批改,我们能够发现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引导。但是在引导和训练过程中,要选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制定一定的题目作为检验的基础。同时阅读和写作是同生体,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在阅读训练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不仅如此,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写作作出评判,也要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意图作出阐释。然后基于学生的写作意图和其写作给出相应的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勤.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篇(3)

关键词:兴趣;书源;引导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时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如引用书中一个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读绘本《森林里的陌生人》时,就可以出示几张图片:“森林里的动物相继发现了雪人,很好奇,并且吃掉了雪人帽子上掉的坚果,甚至连雪人的鼻子(一根胡萝卜)也不放过。”问孩子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孩子会说:“谁堆的雪人?”“到底谁是森林里的陌生人?”……那么带着问题读下去吧!读之后大家才发现,是一对小兄妹堆的雪人,这些坚果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放的。故事尾声,哥哥和妹妹正躲在树丛后面观望着小动物们的欢喜。小动物们走了,小女孩儿又开始工作了,“趁它们还没回来,我们再多放些种子和玉米吧。”小男孩儿怀里抱着一个大袋子,说要在整个冬天喂这些小动物们,“等到积雪都融化,雪人也变成小水花;直到青蛙开始唱歌,树枝冒出新芽。”最后的画面:穿着鲜艳冬装的小兄妹俩,拉着小雪橇,那美丽的背影,让整个森林不再寒冷。多美啊!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图画远比文字优美,相信读完这本书的孩子会永远记得我所描述的画面,记住那对小兄妹,从小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接着告诉孩子们此套书还有三本,你猜,孩子会不会主动去找书看呢?

二、开发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开卷有益,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好了,学生才会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去体验、思考,从而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2.发挥家长配合作用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

涉及,阅读面要广,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孩子在进入初中高中学习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时,有一定的基础,不至于满头

雾水。

三、注重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坚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选择读书的时间,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并严格地执行下去。

2.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指出的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针对一些长篇幅的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它们的部分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知识性读物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可以略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

3.展示阅读成果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4)

1.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实效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个人课外阅读规划,大力提升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2.坚持下水阅读,在行为态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领学生。

3.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用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并始终将课外阅读作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坚持下水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于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哪些内容呢?现建议如下:

1.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要全部规划在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

2.语文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报刊。

3.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美文书刊。

4.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3.各学校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学生科学读书,有效提高读书质量。

篇(5)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教学内容对知识的延伸与表达,课外阅读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深度。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感知,这更是小学教育的总目标和计划。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广大家长们和老师们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热切的期盼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一、当今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

(一)小学老师的引导能力不强

当今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小学老师的引导能力不强,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需要加强对小学老师的引导能力。虽然只要做到这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当今的小学老师的引导意识还很薄弱小学老师习惯性的注重对书本上的教学,并没有对课外的阅读多加练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很好的起到引导的作用和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这种现象和局面在很大的程度上严重的限制了小学生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的视野,降低了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二)学习环境不当

小学生在学校缺少老师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放学后家里不是学习的环境和场所对读书产生厌倦和疲惫的心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很薄弱并且家中又没有学习的气氛,小学生只想着玩耍以及看电视节目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后生活才是正确的,有些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又不强,综合因素导致了小学生逐渐的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语文课外阅读也渐渐的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消失不见,导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直线下降。

(三)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量不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的娱乐节目丰富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业余生活。随着时间的变化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监督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渐下降把时间都集中在业余生活上,导致对学习和阅读的时间明显的减少和成绩明显的下降,也更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实际上当今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对学生都有一定的误导,他们改编了历史的原始事件,将一些虚假的信息结合电视和网络进行大量的传播,在很多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从小学国的历史文化是祖国培养的未来的花朵,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对于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首先要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长生强烈而又浓厚的兴趣,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如果没有兴趣教学计划就失去意义。小学老师引导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对书本的知识学习进而展开兴趣的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之前布置学生寻找一些和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资料,做好学习前的全面了解也间接的预习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老师的教学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供学习环境和气氛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充分利用在家中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家中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远不如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但是家长们可以帮助学生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家长们要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心,在家中家长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教导他们学习又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全力以赴的配合为了学生的学习和祖国的未来。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不容忽视,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家长不应该与学生一起看电视和网络节目,这样的做法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例如:家长可以给学生按期定时的订阅一些优质的期刊(意林读者)进行阅读,还可以给学生购买一些他们喜欢阅读的文学和历史书籍,希望这些书籍和期刊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和起到一些作用。家长还可以花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自家的书房进行读书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使全家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海洋和学习的世界,家长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学习和提高能力。

(三)正确分辨网络信息

随着电视和网络节目的不断发展,占用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严重的影响家长的正常休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间接的导致了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时间不够,小学生和家长的大量业余时间被电视和网络节目占用和使用。这些电视和网络节目的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错误信息导致学生无法分辨电视和网络节目的虚伪与真假,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的历史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与成长。家长要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对电视和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分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扩展对知识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有利于学习的正确指导。

总 结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与小学生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将会严重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整个学科。随着电视和网络电视节目不断的发展和对信息的大量传播,由于老师和家长忽视了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这方面,导致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很差。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这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学习,家长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的同时要和老师互相配合学生的学习工作对于电视和网络节目的信息传播的真假性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俊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109.

篇(6)

1.优化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想读”。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必要准备,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于细节处着眼,多方面结合,具体要做到“三个优化”:首先要优化学校课外阅读的环境,其次要优化家庭课外阅读环境,最后还要优化社会阅读环境。

2.举行各种不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举行各种竞赛,激发读书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读书成果,深化读书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主题举行征文、演讲、绘画、歌咏等竞赛活动。通过班级初赛、学年复赛、学校决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在竞赛中树立一批“读书小标兵”,调动了全校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弘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

3.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争读”。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外阅读考级、举行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评价。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

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和生理发展跨度最大的一个阶段,因此,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阅读兴趣和阅读取向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注音的简短而明了的童话、寓言、神话为主,此阶段的图书应配有大量的图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题材与第一学段大致相同,但要求有所提高:注音减少甚至消失,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对于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或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文中图片也应适当减少,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浅显的文学名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阅读现代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阅读要有目的、有条理,让学生“有计划地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2.阶段性训练默读,让学生“快速地读”。由初步的指读、动唇、出声——即只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到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即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默读的方法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做到“博览群书”。

3.在阅读中学会质疑,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就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提问,小到一个字词的意思,大到诸如时代背景等。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求答案的统一与否,只要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好思善问的习惯,力争人人参与,培养他们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4.勤做读书笔记,让学生“边写边读”。“不动笔墨不看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认为在阅读的材料中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就要用笔记下来,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让学生“多方式地读”。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阅读中往往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一部较长的作品,即“大部头”的作品,可通过目录选择,认为不重要的情节或章节,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对关乎故事情节但认为描写不是很精彩的地方可以通过略看的方法,对于重要的句子或者关键的情节,我们就要细细地品味、揣摩,这就要精读。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方式地读,对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7)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对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明确阅读目的

冰心曾说过:一个人从小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好书就好比自己忠实的朋友,好像自己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更是自己最好最贴心的老师。读好书既能够让自己拥有心胸坦荡的情怀,乐于进取、勇于拼搏的意志。

2.勤学博览

推荐学生选择读物要适合年龄特点,内容正确健康。多读名人名著、童话、寓言故事,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以及身边成才之人,推荐阅读革命回忆录。读后能让人感受一种美,一种快乐,并且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既要珍惜时间也要享受生活,并且能够培养做人的道理,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加以消化,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3.引导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阅读报纸、杂志。阅读是一边读,一边勾画,做读书笔记,加深对所读文章的记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下来自己需要的句篇。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可以摘录下来认真积累。

低年级的学生可用小练笔,如“手”,先写自己的小手的用处,再写父母的手每天在做什么,再写小手变成大手,将来能为社会做哪些贡献。还可以写日记,或以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想法。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查。

篇(8)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则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上,首先自己要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其次是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讨论交流会、朗诵展示台、表演等,比一比谁在此类活动中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取得了成功,就能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和欣赏的表扬,亦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更能带着“喜报”回家,得到家长的赞扬和笑声。这样,孩子的阅读欲望自会欲罢不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欣赏书,在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主动做好家长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2.适时建立班级图书库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这样,全班师生便有了“共享的图书库”,不但发挥了图书的强大用处,更在班里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使班里的学生有了课余的共同语言,反过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光有兴趣和氛围是还是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其次,在农村,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个准数,很随意、无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57-01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素养不但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素质教育原则的终极要求。但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等原因,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表现在语文基本功差、知识面M窄、口头表达能力不足、写作能力薄弱、缺乏创造力等多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改革把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课外阅读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外阅读必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以课本为中心,适当拓展阅读范围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堂教学只是草草了事,而过分强调阅读训练和写作积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书山题海的枯燥训练之中,这种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毫无素养可言。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教改,摆脱唯分论的束缚,以语文课本为载体,培养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积累、分析、感悟、想象的能力,促成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独立的阅读和鉴赏古今中外的诗词名篇,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对阅读方法及技巧给予一定指导,提高阅读的质量

阅读如果想有大的收获,一定要有相应的阅读技巧。但是对于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初中时期,他们往往没有相应的读书技巧,假如任由他们自己这样不按照读书技巧进行阅读,时间久了,必然会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不管阅读何种书籍必然会草草了事,长此发展,很难从阅读中获得效益。所以教师一定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读书技巧。静心阅读是最为有效的读书方法,它可以走进书籍的世界,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阅读时一定要集合自己的精力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像欣赏一种动听的音乐一样,让我们的心随着音符而飘动,随着书籍中的内容进行畅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著作的真正内涵,才能够陶冶我们的精神,增加读者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实现真正的阅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方法及技巧给予一定指导,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对于那些需要精读的著作,要进行反复的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行细致的思考,对于著作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带着一种探索和思考的思维进行阅读。

三、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时要形成一种“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读书时要做笔记,对于那些喜爱的语句和一些相关笔记写成读后感,要使自己对于文章人物的相关评价、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都做一个详细的论述,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逐渐养成一种基于对自身思考的习惯。做笔记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很欠缺的一个习惯,这一点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忽略,不仅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相关知识要点摘抄下来,并写一写由此生发的感想,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情将与日俱增,为提高学生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四、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从阅读中发扬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的标准注重独特式阅读,即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的空间,使得学生自身选择和理解。著作是个非常广阔的地方,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强制的规定阅读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计划性的阅读往往会有很大的收获,教师应该发挥教育者的角色,首当其冲的作用就是对于阅读科目的指导。在阅读时,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权限。不要在学生遇到理解方面的问题时就去管,如果教师通过教学方面的手段去干预学生阅读必然会打消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自身去阅读,让学生在自身的思维中领略著作的内涵,从而汲取营养。

五、结合实际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知识,从街头门店的装潢,到广告公司的巨幅广告,再到报刊、影视、电脑锁传导的信息,语文知识无处不在。叶圣陶先生最早倡导大语文教育观,他主张语文能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和教科书,还要发展到课堂外和其他书本。这也是培养农村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而指导学生开展大语文学习。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64-01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大都较差。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一、分析原因

从导致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2.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

农村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缺少时间以外,还与缺乏兴趣有关。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假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丧失阅读兴趣。长期以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在教师限定的思维中去接受,不敢有自己的见解,这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创造性。

3.与社会文化氛围有关

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光盘、录象、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而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们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些信息源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缺少文学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因而是无法替代文学阅读的。

二、提出方法

面对这样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首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征集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把班级的一个角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上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一适当时刻,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

1.2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学生的个性不同,也就各有喜好,教师要引导好学生阅览各类书籍。

1.3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外,教师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词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等,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和趣味性强的课外诗歌、故事、优秀作文等,鼓励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读报刊杂志,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1.4智创趣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班级里经常确保开展阅读活动,有"课外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2.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教师可切实联系教材,从教学任务的阶段性出发,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跟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作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这样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提升课外阅读的含金量,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

2.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2.4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良好的环境中轻轻松松的进行课外阅读。

3.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

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学校要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上一篇: 关于民族的文化 下一篇: 幼儿园法律知识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