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计算方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0 10:02: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除法的计算方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除法的计算方式

篇(1)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繁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可再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应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表扬鼓励法

篇(2)

在当前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应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今后信息时展的重要人才。学习计算机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让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满足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专业化的学习,真正的将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成为自己的一项才能,下面笔者就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点主要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差异化影响,教师掌握不好整体的难度。一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或者上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相对熟悉,他们认为自己对计算机已经很了解了,太基础的内容不愿意再去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因为农村教学条件限制,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都是从零开始学习,直接讲的太难,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所以操作性较强,实际上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的,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角度出发的,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根本就不会实际操作,与此同时也需要重视起从广度的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指导,要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了解更多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自主性的原则,注重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并且与相关的等级考试相互结合起来,让计算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互一致,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提升。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了论述。

2.1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驱动的方式主要是从实际的案例作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演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并且将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将抽象化的概念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深入挖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对计算机的内容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要精选,将趣味性与综合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提高。例如在教学Word一章时,我通过展示教材中“学生电脑简报比赛”作品,使学生对Word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面对着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然后我再展开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教他们如何设计电脑简报来实现各个知识点的传授。

2.2采用“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方法

上机实验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写明操作的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说明,逐条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形式的实验题适于学生上机实验的早期,使学生能迅速上手,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种形式是以提问或问题的方式提出实验要求,目标明确,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必须在认真听课,课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完成。例如在讲授完“操作系统Windows”后,我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例如:“我想让Window启动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怎么办?”,“我想给我的计算机加个屏幕保护在我离开的时候不让别人动怎么办?”,“我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儿了,怎么找呀?”。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照本宣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那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感到这门课程讲授了许多他们过去不了解或没有正确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而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因为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较快、较好地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3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采用考试的方式,除了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需要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可以引进无纸化考试系统建立试题库,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练习或形成性评价。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传统的考试形式很难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考试形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学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后,教师还应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对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因为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抽象化的内容较多,所以一旦教学方法掌握不好,那么就无法拥有专业化的技能,在今后步入社会以后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说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计算机基础是基础教育领域最年轻的一门课程,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课程,藏区教育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培养实用型、一人多能的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

在现今的藏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其他地区,其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存在着薄弱的问题。各类学校面临着教育的信息化思维浪潮,而计算机基础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换言之,只有先做好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才能做好教育的信息化。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影响,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教学尤其重要。现今的藏区青年信息水平的高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地影响着信息化在藏族的水平和普及程度。由此可见,在全球信息化思潮下,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对藏区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十分重要。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价值倾向,鼓励学生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的实践与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凭借着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自身喜好来批判学生的相应行为动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习惯于运用自己主观的个人情感,或者把自己认定的某些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比如对学生灌输某种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告诉学生“美是什么”、“丑是什么”、“错是什么”、“对又是什么”,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价值与时代意义,但在当今的多元社会,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多元认识和个性发展进行鼓励。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2.现在的学校教学内容偏向于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这种情况也是由于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而形成的。所以,在学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重视全面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改变对单一信息能力的培养,使之向培养信息综合技能能力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能力的开发培养。除此之外,要着重提升综合信息素养,而不是一味提高机械的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在知识的增加中发展能力、提高能力。但在藏区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特别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学对象来看,大多数学校教学方法的中心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主动的学。这样而言,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接受。要做到尊重理解学生的学校学习自主性,减少教师擅自为学生制定方法的做法,提倡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再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4.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来看,许多学校尤其是偏远的藏区学校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没有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不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就不能再实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也就达不到使学生深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1.创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与学习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就是对学校内容的兴趣,这样而来,学生才会自己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而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这是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抽象与乏味,所以要写激发学生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课程内容来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改造。比如运用一些常见的课堂兴趣激励方法,如以物激趣,也就是指教师将实物用在教学之中。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组成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台已经报废的计算机,学生通过对报废机的解剖与组装的过程中,自然加深了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还有如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与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在有关图文混排等相关内容的Word2003讲解完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运用了本节课内容制作的一份十分精美的Word文档,这些文档里面有表格及相关的表格处理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内容来判别此文档中的错误之处。学生的兴趣立即会被这份制作精美的文档所吸引,从而从教科书中找寻答案,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学习效果

篇(4)

瑞士研发出防铁路噪音的计算机程序

瑞士联邦政府日前宣布,他们委托有关专家,成功研发出用于防治铁路噪音污染的计算机程序,以减少噪音对铁路沿线居民的侵害。

由埃帕声学与噪音控制实验室专家领衔的研发小组受瑞士政府委托,耗时近4年完成了该计算机程序的研发。研发小组在建立程序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列车车型、车速、周边地形、建筑、路基结构和天气等变量。为确保程序的精确性,他们收集了在瑞士铁路网上运行的1.5万辆列车的噪音,形成了巨大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程序可以得出降低特定地段噪音污染的最有效办法。a

据介绍,该计算机程序不仅能为现有铁路网降噪,还能在新铁路网的规划中发挥作用。研发小组希望它能成为瑞士乃至其他欧洲国家的标准。此外,他们还打算将该计算机程序用于降低公路和射击场等公共设施周围的噪音。

转贴于

篇(5)

    A公司是国内母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现有一笔以信用证结算的业务,具体描述如下:国内Y公司与境外H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从境外进口一批铁矿砂料,涉及进口报关、质量检测、货物运输等货物项下的事项全部在购销合同中明确其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国内Y公司与香港A公司、国内X公司签订委托代开证协议,由国内Y公司委托国内X公司作为其境内的开证商为其开具远期证至香港A公司,A公司收证后,“背靠背”开具即期证给境外H公司。协议中明确香港A公司、国内X公司只承担开证责任,即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具真实、无误、有效的国际信用证。

    如图一所示:

    三、案例剖析及说明

    1、国内Y公司和H公司(供应商)签订货物购销合同。香港A公司与国内Y公司、国内X公司签订三方代开证协议。

    2、从业务本质而言,国内Y公司与国内X公司、国内X公司与香港A公司、香港A公司与境外H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目的均只是为开具信用证的形式需要,实际购货合同的购货方和供货方分别为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相关合同条款均由国内Y公司和境外H公司协商确定。

    3、作为香港A公司而言,对境外供应商开具的是即期信用证,需在签订购销合同时立即付款,而国内X公司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是90天的远期信用证。因此香港A公司需要在香港以远期信用证质押取得银行借款。

    4、香港A公司开具发票给国内X公司,价格是在供应商销售价格基础上加差价,以弥补借款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并赚取一定的收益。

    四、财务处理及争论焦点。

    (一)香港A公司帐务处理意见如下:

    1、甲方二开具给香港A公司的远期信用证,香港A公司作为应收票据列报;2、香港A公司在香港外资银行的借款,作为短期借款列报;3、香港A公司按供应商实际销售价列报主营业务成本,按开票给国内X公司的价格列报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帐务处理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

    1、信用证结算是否可以列入应收票据。2、向银行的融资行为是界定票据贴现还是短期借款。3、该项业务是按总价确认收入还是按差价确认费收入。

    五、笔者的观点

    1、信用证结算是否该纳入应收票据核算取决于应收票据的实质含义。虽然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应付票据只核算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但从信用证的功能上分析,实质和银行承兑汇票类似,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贸易结算,后者主要在国内使用。这里还需注意的是信用证项下的不同情况及业务进展的不同时期来具体判断,一般应以银行水单上是否列示该项信用证为基本的判断标准。若银行水单已经列入了该项信用证票据,则表明银行已取得对议付行付款的承诺,无论客户是否有能力付款,议付行都有义务无条件到期付款。此时应确认应收票据已经实现。为了规范该类交易的会计处理,笔者建议能否在“应收票据”科目下设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同理,企业在开具国际信用证时,根据信用证基本信息判断,一旦形成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并且银行水单已列示承兑付款的时候可以将其归入“应付票据—信用证下银行承兑汇票”核算。

    2、区分票据贴现和短期借款的关键在判断A公司对收到客户的信用证的处理方式。已实现承兑的信用证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可以申请转让、贴现、质押的处理方式。若进行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收款权利让渡给银行,银行根据信用证的所附开证行的资质、金额、币种、付款期限等因素来确定贴现的利率,并最终确定贴现金额,一旦贴现,该项信用证的权利即转移。若进行质押,该项信用证作为抵押物。银行根据信用证所附的信息确定质押的最大金额,在其额度内的融资都能被银行接受,与贴现不同是,客户对该信用证仍然保有收款权利。从A公司的交易方式判断A公司的收证和开证金额不一致,融资金额不是以贴现金额为依据,收证权利仍然保留在A公司。所以A公司是以信用证为质押的短期融资行为,应列入“短期借款”核算。

    3、判断收入金额的实质是看该类业务交易实质。从业务性质来看,香港A公司通过代开证协议明确了不承担货物项下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包括质量、数量、报关、运输等,只承担开证及交单义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国际贸易中提单即货权,提单交易即货物交易,与国内实质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虽然A公司并不承担具体货物买卖,但已形成提单交易,理论上A公司能通过掌握提单来控制交易的进行,在A公司上已发生了物权的变化。因此,应按总价确认收入,同时按进价确认成本。确认收入的时点应是A公司收到提单并提交银行单据,收证行收到议付行承兑付款的时点。

    六、国际信用证结算模式业务流程的会计处理

    (一)收到客户开出的信用证

    (1)收证不做帐务处理。

    (2)收证后向客户交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收议付行银行承兑通知。(议付行收到提单审核无误,即向收证行发承兑通知)借:应收票据,贷:应收账款

    (4)信用证到期收款(根据信用证约定日期确定收款日期)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二)向供应商开出信用证

    (1)开证时不做财务处理。

    (2)开证后,供应商发货交单。

    借:原材料(物质采购)

    贷:应付账款

    (3)开证行承兑付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4)信用证到期公司付款。(开证行的付款时间根据信用证条款及合同上注明的付款日期)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若需延期付款,或背对背信用证质押融资(一般期限在6个月以内)。

    借:短期借款

篇(6)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67-01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此门课程,其相关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又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实验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同,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实验教材一刀切,所有专业的所有同学统一用一样的实验指导书,没有区分专业和基础不同,实验内容仅仅停留在验证理论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过程缺乏监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对每个实验,基本实验内容分基础实验部分和提高实验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实验指导书上内容)用来巩固教师所讲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所以每名学员必做。提高实验部分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试验之后进一步的实验内容,学习掌握些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每个模块结束后安排一个综合实验,系统的运用这一模块的知识,让学员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模块三的综合实验要求大家制作一段介绍学校或自己大学生活的视频,将学到的知识和日常应用练习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与实验相关的信息资源(如相关教学视频,电子书,参考课件、其它网络学习资源等)供学员在解决问题时查阅,引导学员学会使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还可灵活采用集体讲解与讨论等方法。

3) 加强实施过程监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有的同学不愿意做实验,或者偷偷的玩游戏,对这些同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的更频繁些,严厉制止并警告他们这样做会影响成绩。

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对于实验十要求大家根据前两次收集、处理的素材,制作一个综合展示文字、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这次试验的评价可采用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名学生在自己组内展示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他学生评价打分,平均分做为此名学生组内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完成的质量给出教师评分,学生最后的成绩=学生组内成绩*40%+教师评分*60%。这样的考核制度,给了学生一些动力,去认真对待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小结

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证明,基于内容和考核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改革,既能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又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7)

0 引言

 

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要求掌握的技能眼高手低、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背多思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切实的物质基础[1]。我们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精选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2]。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最优化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把教学方法当作一个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科学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在教学功能上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替代“教给学生知识”,不仅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第三,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改变课堂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外以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研讨,探索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与课外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

 

2.1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3]。我们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每个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理解。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分四个步骤。步骤一展示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步骤二案例讨论,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质疑,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此时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步骤三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步骤四是总结,分两个方面总结:一是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二是教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评价分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整个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演示,以使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电子教案、习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很多学校正在使用的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自学与复习,不断积累知识。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用观察和引导学生的讨论,是学生的引导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4 自学辅导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我校只有40学时,这使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为了扩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自学辅导法,针对每章内容布置多个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并交给教师进行批改,不定期举行几个学术交流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5 竞赛式教学法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好办法[5]。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我们采用的竞赛式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比赛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及评分标准等,并将比赛规则课前通告各小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讨论,上课时直接进入比赛环节;第二种是组织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第三种形式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分个人比赛与团体比赛,如自主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课程表,制作成绩统计表、制作企业宣传册等等。比赛的成绩需通过专家和网上投票相结合而定,比赛的结果在海报和学生设计的网站上公布。

 

实践证明,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学是一种深化和检验。同时,比赛加强了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3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6]。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探索性、创造性的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主要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传统黑板教学为辅相,对于重要的内容用黑板书写的形式加以突出。备课、上课与课程辅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备课时,以教材为蓝本,以案例为主线,以网络资源为补充。课后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我们近5年的课程考核结果中,85%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8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了76.49%。

 

根据我院督导室提供的5年测评数据,在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三评活动中,2015年的40个班近2400余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数均在95分以上,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

 

现在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对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对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单位满意率为95%、96%、96%、98%。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5 结束语

 

篇(8)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对的是占全体大学生90%以上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它的目标是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推广计算机应用,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1]。它是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其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是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搭建和能力培养的基础,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仍遵循“以应用为中心”的原则。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是21世纪大学生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2],因此,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改革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高校在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蓬勃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同时展开。但是,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本文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统计,并给出

部分重要的统计结果,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收回调查问卷42份)。首先,我们以统计结果为根据,分析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阶梯式教学方法,以求推进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使其走上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1.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致

问卷调查(1):中学学习阶段,学校是否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A. 是B. 否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学生的学习起点很不一致。67%的大一新生已经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有33%的学生在刚入校时对计算机基础一点都不了解。

我校是一个面向全国招生的院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城乡、地区差别较大。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造成两极分化。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其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个极大的障碍[3]。

1.2课程概念多,实验课时安排少

问卷调查(2):本课程的主要缺陷有哪些?(可多选)

A. A.概念多B.太科普 C.授课时数少 D.实验难E.实验时数少F.满堂灌 G.内容太多

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课程缺陷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特点之一是概念多,并且比较抽象。现在,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还是采用先讲解大量的知识理论再进行应用练习,这导致授课时间多、上机操作的时间少,具体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减少,就更谈不上与本专业知识的结合。但是,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经验告诉我们:“说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干一遍”[4]。

1.3教师坚持“多讲少练” 原则

问卷调查(3):对本课程的希望是什么?(可多选)

A.增加授课时数B.增加实验时数

C.加强辅导D.增加习题

由图3可知,大部分学生觉得实验课时太少,并希望教师尽可能增加辅导时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课后练习为辅”的影响,往往过分坚持“多讲少练”的原则,这样难以树立起学生自主应用计算机的意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虽然理论知识多,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图3学生对课程的期望

1.4教学效果不明显

问卷调查(4):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有哪些?

A.基本没学到什么B.只学会了一些实际操作方法 C.只学会了一些有关理论知识D.既掌握了许多计算机理论知识,又学会了许多实际操作方法。

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图4学习收获

此外,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技术变化迅速,升级换代很快,运用也较为广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许多教师知识较为陈旧,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教师知识的更新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2改革方案

通过对学生、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分析,本文提出阶梯式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根据学生学习起点不一致的特点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即普及和提高;其次,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操作性强,与非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程度不一,所以需要按文、理、工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层,同一层次中又按不同专业进行分层教学;再次,由于课程本身概念多、操作性很强,所以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循序渐进原则,分3个层次进行:技能感性认识、技能任务实践和技能主题应用,以上机实践为主,讲解为辅;最后,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所以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学历背景,构建阶梯式师资队伍,即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有朝气勇于改革创新的年青教师搭配。

2.1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我们分别把起点低的学生和高的学生安排在普及班和提高班。普及班的授课内容从最普及的知识开始,如从认识计算机、熟悉操作系统和练习打字开始,提高班的内容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每一组的课程教学活动均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分3个层次进行,即技能感性认识、技能任务实践和技能主题应用。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操作性强,与非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程度不一,所以需要按文、理、工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层,同一层次中又按不同专业进行分层教学。

2.2设置阶梯式教学任务和目标

近些年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呈现多元化、专业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目标来看,其不仅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一种相关的专业教育[5-6]。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与非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程度不同,所以在课程结构上既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类的课程又要有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阶梯式教学任务和目标,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将授课对象分层施教,在课程设置上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2.3优化教学课时安排,以实际操作和应用讲解理论知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涉及到非计算机各专业,专业方向多、授课对象广,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应多以实际应用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消化理论知识,在应用中锻炼实际应用能力[7]。因此,教学活动采用循序渐进原则,分3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理论讲解达到技能感性认识;然后,通过上机实践完成技能任务实践和技能主题应用。以上机实践为主、理论讲解为辅,在操作中学习消化理论知识。教学的授课时数与实验时数的比例应从现在的2:1减小为1:2,优化教学课时安排,尽量多上机操作实践,理论实际相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2.4构建新老教师搭配的师资队伍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信息素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学历背景,构建新老教师搭配的资队伍,即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有朝气,勇于改革创新的年青教师的组合,每组教学中安排新老教师搭配的阶梯式师资队伍完成教学任务。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于学校的相关专业需求比较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而年青教师计算机相关知识新、更新快,比较有朝气,勇于改革创新。以组为单位,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们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

3改革的效果

按照本文提出的阶梯式教学方法,我们对实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实践,学期末用理论考核和上机操作(综合测评中各占一半的比例)两种方式测评。综合测评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有50%以上的学生理论成绩和上机成绩都达到优秀,只有极少数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上机操作不及格,大部分学生的上机操作成绩为良好和中等。

图5综合测评结果统计图

从测评结果可以看出,阶梯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同学既掌握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又学会实际操作方法。但是,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仍然需要加强和提高。然而,课程本身概念多、课内实验学时少,这是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测评后,我们对部分学生(36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是“在本课程的基础上,你还想继续学习计算机哪些方面的技术?”选项如下(可多选):A不想学了,会用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就可以了。B学习与专业紧密联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C按个人兴趣,学习与专业无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图6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后续内容需求

由图6可知,大部分学生都想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所以,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上既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类的课程又要有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将授课对象分层施教,在课程设置上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以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4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要不断创新,适应形势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学生、课程本身及教师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阶梯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并且给出了部分改革效果。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与时俱进,灵活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

参考文献:

[1]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

[2] 阳玺.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08(29):507.

[3] 叶伟雄.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12):117-118.

[4] 景海峰.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建议[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8):84-85.

[5] 张森. 论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今后发展[J]. 计算机教育,2005(10):9-11.

[6] 马振飞. 阶梯式计算机基础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309-311.

[7] 谢柏青,张铭.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5(10):8-20.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Graded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mputer Culture Basis Courses

LIU Xiao-ling1, LIU Ling-li1, OUYANG Xia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Xiangnan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篇(9)

最近几年我国对垃圾处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各个城市开始把垃圾处理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目前,各城市餐厨垃圾越来越多,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城市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的估算及处理进行探讨,发表个人浅见。垃圾数量是垃圾处理前必须要准确掌握的数据,由于多年来计量工作的滞后,准确知道垃圾数据的城市较少,如不进行校核,会给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常用的确定餐厨垃圾现状产生时的方法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法、经验数据类推法和类似城市类比法。现将这几种常用的估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经验数据类推法

重庆市是全国较早开始餐厨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置的城市之一,重庆市环卫集团收集整理了一套估算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的经验数据,其主要是依据就餐人数、餐厅座位数或餐饮企业营业面积估算餐饮企业餐厨垃圾产生量。经验数据见下表:

各类餐饮企业垃圾产量指标均值统计结果:

注:均值不包括学校食堂

以上数据是经调查、统计和数据归纳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具有简单易行、真实可信、可做为设计依据的特点,但其缺点是需动用多种资源和人力成本,精确收集就餐人数、营业面积或座位数,才能套算出餐厨垃圾的产量的现状,周期长、人力成本高。

在应用时,要考虑抽取样本的方式,即重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为保证抽选的餐馆机遇相等,建议采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其抽样的操作方法是:从总体N个餐馆中要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连续进行n 次抽选构成一个样本。但每次抽选出一个餐馆就不放回参加下一次的抽选。因此,不重复抽样的样本由n 次连续抽选的结果组成。实质上等于一次同时从总体中抽 n个餐馆组成样本。连续 n次抽选的结果不是互相独立的。第一次抽选的结果影响下次的抽样,每抽选一次总体的餐馆数就少一个。因此,每一个餐馆中选或不中选的机会在每次抽取中是不同的。这样,推算餐厨垃圾的工作量有所控制,从而,推定的餐厨垃圾量大致与实际相当。

二、经验公式估算法

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也可按人均日产生量按经验公式进行估算,其经验计算表达为:

Mc=RSk 式中:

Mc:某城市或区域日均餐厨垃圾产生量 kg/d

R:该城市或区域非农业人口数量 人

S: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基数 kg/人d

K:修正系数 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沿海城市取1.05-1.1

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取1.1-1.15

其他城市取1.0

上述经验公式简便易行、无需过多的做一些摸底和统计工作,基本可作为设计依据,但在西南地区上述估算结果偏小,原因是由于西南地区餐厨垃圾的特点是油水含量重、做为佐料的辣椒、花椒丢弃物多、汤汁类比重大等,因此在西南地区的人均日产生餐厨垃圾量R取值应该调整1.5-1.7 kg/人d左右,修正系数修正为1.0-1.1为宜。

三、类似城市类比法

据重庆、宁波、西宁、苏州等开展城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较早的几个城市介绍,其城市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一般为城市生活垃圾的37-65%左右,但我国大多数城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历史较短,各城市还存在着经发达程度、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管理水平、环保要求等的差异,因此,各城市之间目前现有的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还不能完全互相借鉴、参照使用、类比推论。

四、正确确定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精确确定城市餐厨垃圾日均现状产生量还存在着较大难度,为了方便城市管理者和设计人员工作,本文建议采用经验公式+抽样调查验证的方法来确定。餐饮企业实际日产生餐厨垃圾量抽样调查验证的工作要点如下:1.大型中餐类餐馆(座位数大于等于200座),主要为大规模经营各式中餐的酒楼、宾馆等;样品数量应占20%左右。2.中小型中餐类餐馆,主要为中小规模的餐馆、快餐店等;样品数量应占10%左右。3.火锅(汤锅)类餐馆;样品数量应占30%左右。4.西餐类餐馆;样品数量应占10%左右5.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食堂;样品数量应占40%左右。

结合上述抽样调查、经验公式计算,再合理的确定现状日产餐厨垃圾数量,做为城市管理部门的决策、投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依据,才能真正实现餐厨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的目标,防止餐厨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当前,餐厨垃圾也是困扰各个城市的环保问题,正确估算餐厨垃圾量,积极采用环保方法进行处理,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世界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低成本性和快速性使其成为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但在享受其便捷性的同时,也常受网络故障的困扰,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带来各种经济损失。因此,日常网络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对网络维护的意义重大。

1.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分类

网络故障一般分为物理故障和逻辑故障。物理故障,又称硬件故障,包括线路、端口、集线器或路由器、主机等硬件的故障;逻辑故障,又称软件故障,如因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包括路由器逻辑故障和主机逻辑故障等。

1.1物理故障

1.1.1线路故障

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约占发生故障的60%以上。线路故障包括线路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线路损坏导致的常见的现象是线路不通,通常是工程施工、老鼠啃咬,人为不小心破坏等,造成网络连接线断线开路。

1.1.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属比较常见的现象,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网络各个接口的插头(尤其劣质产品)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插头松动、接触不良等,影响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出现信号时断时续,网络时好时坏,另一种情况就是网络插头误接,是网络管理和使用者在没有搞清网络插头规范或没有弄清网络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导致的。

1.1.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在局域网中应用广泛,多用于星型与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集线器的常见故障HUB烧坏等。线路故障中很多情况都涉及到路由器,因此也可以把一些线路故障归结为路由器故障,只涉及其本身典型故障是路由器CPU温度过高,往往导致路由器烧毁的危险。

1.1.4主机物理故障

主机物理故障包括装于主机内的网卡松动,网卡物理损坏,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其它的硬件损坏。

1.2逻辑故障

1.2.1路由器逻辑故障

包括路由循环,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直接影响网络服务的质量,比如路由器上丢包率会随内存余量的下降而上升。

1.2.2主机逻辑故障

主机逻辑故障所造成网络故障率是较高的,如主机配置的IP地址与其他主机冲突,或IP地址根本就不在子网范围内,导致该主机不能连通。主机故障包括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设备有冲突、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故障等。

2.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1物理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1.1线路故障

如果是短距离范围内,判断网线好坏简单的方法是将该网络线一端插入一台确定能够正常连人局域网的主机的RJ45插座内,另一端插入确定正常的HUB端口,然后从主机的一端Ping线路另一端的主机或路由器,根据通断来判断即可。

如果线路稍长,或者网线不方便调动,就用网线测试器测量网线的好坏。也可以用ping检查线路远端路由器端口是否响应,或检测该线路的流量是否存在。若发现远端路由器端口不通,或该线路没有流量,则该线路可能出现了故障。此时有几种处理方法。首先是检查ping线路两端路由器端口是否关闭。若其中一端端口没有响应则可能是路由器端口故障,若近端端口关闭,可检查端口插头是否松动,路由器端口是否处于down的状态,若远端端口关闭,线路又比较长,则要通知供应商检查线路,看是否线路中间被切断或路由器配置出错。

2.1.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以及网络插头误接。

对于插头松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进行更换,对端口故障可以通过信号灯状态比较直观大致判断出故障的发生范围和可能原因,也可尝试换用其它端口看能否连接正常。对于网络插头误接,应熟练掌握网络插头规范,搞清网线中每根线的颜色和意义,诊断此类故障没有特别好的工具和办法,只能靠经验进行解决。

2.1.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和路由器故障诊断.最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是替换排除法,首先用通信正常的网线和主机来连接集线器或路由器,以判定集线器或路由器是否正常;不正常,再转换集线器端,判断是否是端口故障。一般集线器或路由器的指示灯也能提示是否故障,正常情况下端口指示灯应为绿灯。如始终不能正常通信,则可认定是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2.1.4主机物理故障

网卡多装在主机内,靠主机完成配置和通信,可以看作网络终端。对于网卡松动,网卡损坏,主机网卡插槽的故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换插到插槽尝试,若不能解决问题,就再到其他正常工作的主机上测试网卡,如若仍无法工作,可以认定是网卡物理损坏,更换网卡即可。

2.2逻辑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2.1路由器逻辑故障

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会导致找不到远端地址。用Ping命令或用Traceroute命令(路由跟踪程序:在UNIX系统中,我们称之为Traceroute; MSWindows中为Tracert),查看在远端地址哪个节点出现问题,对该节点参数进行检路由循环就是远端端口路由又指向了线路的近端,这样线路远端连接的网络用户就不通了,这种故障可以用raceroute来诊断。解决路由循环的方法就是重新配置路由器端口的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把路由设置为正确配置,就能恢复线路了。

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导致网络服务的质量变差。检测这种故障,利用MIB变量浏览器较直观,它收集路由器的路由表、端口流量数据、计费数据、路由器CPU的温度、负载以及路由器的内存余量等数据,通常情况下网络管理系统有专门的管理进程,不断地检测路由器的关键数据,并及时给出报警。

2.2.2主机逻辑故障

(1)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了错误的驱动出现不兼容,都会导致网卡无法正常工作。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检查网卡选项,看是否驱动安装正常,若网卡型号前标示出现“!”或“X”,表明此时网卡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找到正确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即可。

(2)网卡设备有冲突。网卡设备与主机其它设备有冲突,会导致网卡无法工作。对此,光盘大多附有测试和设置网卡参数的程序,分别查验网卡设置的接头类型、IRQ、I/O端口地址等参数。若有冲突,只要重新设置(有些必须调整跳线),或者更换网卡插槽,让主机认为是新设备重新分配系统资源参数,一般都能使网络恢复正常。

(3)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对于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造成主机不能连通,查看网络邻居属性中的连接属性窗口,查看TCP/IP选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参数,进行修复。

(4)主机安全性故障。主机安全包括主机资源被盗、主机被黑客控制、主机系统不稳定等。发现主机故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恶意攻击。一般可通过监视主机流量、或扫描主机端口的服务来防止可能漏洞并加以预防。

3.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故障也来越复杂化,尤其是恶意程序对网络的攻击,上述介绍了维护中常见的网络故障和处理方法。对网络故障诊断,一般遵循先直观后复杂,先软件后硬件的原则,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科]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 下一篇: 财务科绩效考核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