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08: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22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机械化底子薄、起步也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步伐,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
1.1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粮食高产、稳产,加快秸秆还田进程。总的来说,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步伐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农民对农业机械作业的需求自然提高;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的种田大户对高效率的农业机械的作业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调整。
1.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部分农户纷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增收创富的同时也带领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潮当中。有的农户自己购买了农机具,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打工创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比较直接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业机械化作业为农民实现了节本增效,使用农业机械,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
1.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社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新机具、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耕、种、收、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使一些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的对策
要想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做的还很多,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配合,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较多。从当前的情况出发,做好以下几点十分必要。
2.1加大宣传,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自身先行动起来,要组织各个农业机械化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家中,把好的先进的技术和农机具推广给广大农户,并积极的宣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尤其是针对个别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收入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在深入到农村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同时积极邀请当地政府负责人的加入,让当地政府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通过开展各种现场活动也有利于当地政府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户加入到农业机械化活动当中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2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不能离开农业技术而单独存在,如果两者分离,农业生产就无从谈起。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与农业技术的发展相协调,两者要同时进步与发展,两者密切相关。所以农业机械化部门,要与农业技术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提高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3重视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机械化团队战斗力
农业机械化人才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原动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农业机械化包含的部门众多,每一个部门都要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做好人才培训及培养工作,为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注重人才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致力于综合型人才的打造。
3结语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及进程。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对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需要顺应时展要求,及时转变思路和方法,要想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单靠以上几点还远远不够,农业机械化工作部门还要积极探讨新时期发展的形势,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步走向现代化模式,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如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方向,要使相关辅助机械能更好的自主完成播种、除草、施肥、整土、收割等工作,则必须具备完善的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功能,即要求农业机械导航能够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翻译处理,对自身定位以及农业生产信息作出准确的判定,对生产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全方位的完成各项农业生产作业。
1机械自主导航技术
1.1卫星导航技术
俄罗斯、美国、中国以及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而卫星导航技术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也被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由于GPS技术的成功,美国最先将卫星导航应用于农业机械中去,在其生产中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也在致力于开展农业机械GPS导航技术的研究工作,相比于日本、荷兰等国家而言,我国的卫星GPS导航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却得到了重视并且得以高速发展,现如今农业机械卫星导航技术已基本成熟,在农业领域里,带有卫星导航装备的拖拉机以及各种机械工具都已投入生产一线,这种先进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作业质量,但是一方面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1.2视觉导航技术
相比于GPS导航技术,视觉导航更具有灵活性,在收集材料时,对各种图像能够直观、精确的呈现和保存,机械导航对农业生产周围的环境认识更加精准,信息面得以宽泛化。美国和英国的视觉导航技术研究应用较早,此外,韩国和欧美国家也紧跟其后加以研究,中国的视觉导航技术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逐年来有不少农业领域学者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考察,他们构筑了视觉导航研究实验平台,通过Lab色彩空间处理图像,对农业视觉导航进行分析和研究。视觉传感器的出现也是一大突破,它可以获取农作物周围的环境情况,对杂草、障碍物等目标物进行定位和精确的导航,这种技术在农田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但该技术仍然存在对光照、作物状态等不可实时控制的盲区。
1.3其他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和视觉导航技术在农业实际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机械自动化提供了方便,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两项重要导航技术。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导航技术,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具体如下所示:
1.3.1电磁导航技术
这种技术又称埋线导航,在生产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和抗干扰等优点;缺点是不易改变行径,使用单一、有限。
1.3.2机械导航技术
机械导航的发展相对较早,因为它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性较强、容易维护等等优点;但也存在机器与障碍物之间没有遮挡设施等缺点。
1.3.3超声波导航技术
超声波测量技术具有方向性好、传播性能强,波长短、频率高等优势,这种导航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杂质时,会发生明显的反射现象,能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救等操作。
1.3.4地磁导航技术
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地磁导航技术在很早之前就被运用于农业机械导航中了,然而国内很多地磁导航技术的研究并不完善,仍旧处于仿真和预研阶段,具体实践还有待研究。
2农业导航机械技术分析
2.1环境感知
机械导航技术中的环境感知也是关键技术之一,环境感知技术,即环境感知传感器通过自身所携带的机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测评,并从环境范围里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整理研究,并确定该范围内的环境模型。环境感知技术的强弱也直接决定着策略的实施效率高低质量。在农业领域实践中,例如:一个机械除草机器人,它是否能够辨别杂草和农作物的色彩视觉差,这也直接影响着其的工作效率。
2.2对机械导航的控制
随着机械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进行控制技术的提升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导航控制主要分: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
所谓纵向控制,即为对机械导航的速度控制,而机械导航一般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太高的速度,所以控制重点放在横向控制上,即对机械导航机器的转向控制,在此过程中,机械导航控制器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了。
2.3地图模型的构建
地图构建是地图技术中额核心内容,即通过机器人传感器获取空间模型,通过视觉传感、激光技术和声纳等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处理,构建成环境地图模型。越精确的地图在农业机械导航中越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地图构建中,需要了解地图主要分为栅格、几何、拓扑地图,三种地图表示方法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因地制宜,切勿乱取乱用。
3农业机械导航的发展
农业机械导航技术日渐成熟,GPS导航技术的飞速发展,玉米收获自动化技术已被商业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作业时间。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依旧是导航技术发展所面临的考验核难题,例如有些在开阔场地很容易完成的导航测评,若换成密植果园这种种植密度大的环境,则很难精准地完成测评工作。
因此,农业机械导航在实时实地操作过程中还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所以因地实施战略部署很重要,在机械导航技术的改进上,也要注重各种导航技术的有机合作,在种植密度大的农田里,激光导航显然优于机械导航技术,对于不同的农田特点,应该设计不同的导航传感器组合,致力于在不同的土地里,都可以做到导航测评的精准性,稳定有效地完成测评研究工作。
4总结
导航技术作为农业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农业领域里导航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和突破,但对于导航研究中所面临的考验,也应该迎难而上,研究更多更全面的导航预研组合,完善农业机械导航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
在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促进国内农业机械朝着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以及提高生产技术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究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非常有必要。
1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1全面引入GPS系统,达到精细化管理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充分结合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卫星导航技术等,以便在农业操作中实现精准、快速地定位,从而提升整合农业生产的机械运行效率及运行准确性,最终达到精细化管理[1]。积极引入GPS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重复的农业机械化操作,准确度可精确至米,按照土壤的土质以及农作物当前的生长需求,将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进行相应投放的几率也渐渐提升。现阶段,大部分民用的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日渐成熟,表明该系统在以往的农业机械设备中的应用范围也将慢慢扩发,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关注的是,相关人员应按照农业生产机械化运行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高效的全球定位装置及设备。
1.2引入传感器、液压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实时监控
农业机械在整合运行过程中,以液压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其内部以动力传动为主,适合用来监控生产过程,若同时与传感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会大大提升整个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而且,还能使喷药机、施肥机、播种机等完成自动化操作,按照所需配置的具体份量,在完成自动化监控的过程中,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反馈及收集。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于收割机上面安装一个小型传感器,此传感器能精准地采集到农作物温度、产量、水分等信息。此外,传感器可以和其他类型的监控仪器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对整个农作物实时监控,且做好数据信息的输出、存储、控制等。如果传感器、液压技术与GPS系统进行有效配合,不仅能准确地了解农作物的空间位置,还能对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进行监控。
1.3大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生态化管理
农业部门在整个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要想促进机械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农业机械,这就必须要与当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联合应用。当前,很多新型的农业机械化思想渐渐被应用到整个农业管理中,其中,精准的农业思想属于一种完全超越之前相对集散式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概念的战略思想,而这也没目前交叉学科当中实现生产获利的一个主要典范。而且,精准的农业机械技术渐渐打破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可有效整合相关的生产资源,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整个农业生产的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最终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有效运用,对于农业生产的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确保土地运用的合理性,保护相关的农业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最终促进农业机械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这不仅是当前农业部门较关注的一个生态问题,还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实现信息、计算机、定位等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对提升农业生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用于指导农业航空作业
农业在进行农业生产期间,若想要实现航空作业,则难度较大,且路线布置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为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于操作时按照当地具体的地形、气候等,制定出相关的农业作业轨迹,之后在应用GIS技术把具体信息保存起来。
2.2用于检测土壤性质
农户在完成机械化的整地以及播种前,可以选用一种合适的作物采样车辆,并根据相应的要求于农田当中采集所需土壤样品。同时可在车辆上面配置相应的GPS计算机及接收机,并于计算机内配置相应的GIS系统,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GIS能够准确地记录下相应的采集点,之后经室内作业把所采集的土壤样本性质做相应的检测,最终得出检测结果,将其记录于GIS当中,最终根据所检测的结果,经仔细分析及调整,制作出相应的图标,以指导农业机械设备作业[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分析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具体包含以下方面:全面引入GPS系统,达到精细化管理、引入传感器、液压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实时监控、大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生态化管理等,进一步了解现阶段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用于检测土壤的性质、用于指导农业航空作业等方面。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导航技术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生产、运行中,所表现出的优势,这对于之后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傲,鲍志雄,林国利,等.GNSS导航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3):289.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18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 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 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 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 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
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 个大类,57 个小类和276 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 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 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 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 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http:///.2015-03-18.
[2] NY/T 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 Carter.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8, 19(1): 85-103.
吉峰农机于2009年10月30日作为首家农业概念股登陆创业板,根据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披露的财务指标显示,吉峰农机2006年至2008年营业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338.33%,成长性位居28家公司首位;就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而言,吉峰农机也达55.41%,远高于28家公司34.03%的均值。
无独有偶,2010年3月4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也似春雨一场,为整个农业机械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作为世界粮食大国,用其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5.3亿吨,中国的农用机械行业正在默默的成长和发展。
小行业大市场
“天上飞机,地上收割机”,这句老话形象说明了农业机械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收割机这个具有技术含量的设备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针对中国的地理环境,北方地形相对平坦,适应大型机械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机械化作业率在75%以上,大型农机在北方得到比较充分的应用;而在南方,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机械化作业率在25%以下,农机在南方地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正因如此,适用于北方平原、平坦地区的大型农机发展的较为迅速,而适用于南方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农机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使用。“北大南小,地域性明显”,这就是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的农业机械特征。
中国农业机械研发制造企业有几千家之多,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大约为几十家。农业机械多集中在耕、种、收、喷灌、运输等几大类,适用作物则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水稻少数几个品种。在如此的行业特征下,中国的农机保持了稳定、快速、协调的发展,2007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实现1500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2008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910亿元.增速达到27.33%,而2009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2265亿元和18.5%。
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增长,也使得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农业机械概念股在深沪两地上市企业有十余家,其中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农机行业最大的生产中小功率柴油机的厂家是全国农机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2009年利润总额达到26822.06万元;悦达投资作为拖拉机行业的龙头,其2009年9月利润总额26442.27万元,与去年同期的15279.26万元相比增长73.06%。
“近年来农机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民和农机使用组织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得到了激发,农业机械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合众资本主管合伙人陈立辉说。
小政策大扶持
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机械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的农业机械生产量、销售量和市场总保有量均居世界前列。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以来,国家接二连三的出台并完善农业机械相关法律,其目的就是促进农机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2004年正式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指出:“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
2005年2月25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执行办法》,以及同年8月1日,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出台的《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先后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具体执行进一步以部门法规形式予以确立。
2009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国家《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各省农机主管部门与同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方案要求提出本年度省域内实施县名单和资金指标分配意见。
除了文字上的支持之外,国家“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也在逐年增加。从2004年7000万元补贴资金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补贴资金;从2004年66个县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到如今涵盖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和所有农场;从9大类18小类的补贴机具种类扩大到12大类38小类,包括所有主要粮食生产机械……每一个数据都展现了国家对于农机产业的扶持。
国家“煞费苦心”的付出,在产值回报上也有所体现。有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央财政补贴农机资金69.7亿元,拉动农机销售产值443亿元,南此计算,国家投入1亿元可直接带动农机工业销售产值5.35亿元,那么国家2010年投入130亿元,可直接拉动农机工业销售产值825.5亿元。
除此之外,国家在提高农机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方面,也加大了力度。比如加快农机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步伐;推进和规范农机实验鉴定工作,着重农机化教育的培养,加快引进农机管理、技术研发等人才,推动农机流通企业打造优质营销网络等。
小投资大回报
在VC与PE日渐活跃、投资风险逐渐加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希望寻找“避风”和“保暖”行业,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农业投资热在业界已悄然升温。农业机械作为农业领域里投资壁垒比较低的行业,自然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2009年明,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九鼎投资)与四川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吉峰农机)正式签署了涉及4000万元的投资入股协议。时隔短短半年,九鼎投资就因吉峰农机上市创业板大赚2.7亿元。九鼎投资执行总裁赵忠义表示:“吉峰农机连锁经营的特色以及快速增长的盈利模式是九鼎投资最看重的地方。”
同时,九鼎投资执行总裁蔡蕾在公开场合也总结了现代农业成为资本追逐的原因,即产业规模巨大、资本的进退等市场机制日益健全、农业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产业、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以及国家大力的扶持态度,这种种必将导致农业,包括农业机械成为投资机构的摇篮。
不光本土的PE资金看重农业机械这个尚在成长中的行业,法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亦向农业机械企业抛出了橄榄枝。2008年初,法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中国基金Venteeh China联合招商和腾、光速创投向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
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开元机器)注资数亿元。开元机器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10月,定位于小型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整机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年产小型农机1万台,主导产品有小型液压挖掘机、微型水稻收割机、微耕机、小型煤巷掘进机等。
Venteeh china合伙人郭佳在谈到当时投资开元机器的原因时表示:“开元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各系列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上开元的产品是国内第一家有效克服市场上现有机型笨重、转移困难、购置投入大、性价比不高等不足,以其轻巧灵活、性价比出众广受欢迎的企业,因此其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
郭佳还指出,中国地域广阔、地理复杂。欧美领先的大型协作式机械往往不能胜任实际需求。虽然开元机器是一个新创立的公司,但其在小型机械方面十几年的积累,会令其有机会在农机领域快步前进。
从吉峰农机上市的角度,郭佳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吉峰农机以农机分销的商业模式首发上市,反映了中国农机行业快速发展的愿望,也符合中国市场的普遍特性,即销售先行,产品跟进。吉峰农机的上市为该行业专注于产品研发的公司开了个好头。”她认为当销售网络健全之后,市场的竞争重心就会转到产品和质量上,因此投资者需要对产品研发类的公司抱有更长远的期望和更多的耐心。
小问题大前景
由于国家支持政策的逐步出台,加上资本市场的青睐,以及农民购机热潮的高涨,使中国农机工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呈现出良好的开端。在一片的叫好声中,冷静对待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必要的。
首先,农业机械化程度受到限制。虽然中国的农业行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真正的农业机械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悬殊。中国目前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才刚刚进入综合农机化率40%以上的中级阶段,这大概相当于美国1960年、日本1947年和韩国1972年的水平。开元机器创始人兼CEO范达林认为,“中国的发展都是从学习欧、美、日开始的,虽然距离生产强国还有相当差距,但机械制造业在中国本土一定会获得充分的发展,农业机械也必然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中国的农业机械在设计观念、设计产业化、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都有着很多的不足。市场上基本以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投入和研发为主,造成市场上恶性价格竞争、品牌混杂、重复生产等问题。“重视技术研发、重视制造工艺水平、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是农业机械行业获得持续发展最重要环节。”范达林表示。
其次,外来巨头侵蚀本土农机企业。2009年11月,美国农机巨头爱科集团在江苏常州投入1000万美元建立生产基地。据悉,其未来将计划投资1亿美元,使中国成为其在全球的生产销售基地。爱科集团高级副总裁Hubertus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农业增速以超过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持续增长,但与其对应的机械化程度还相对落后,这正是中国农机市场的潜力所在。
爱科集团的进入并不是个个案,早在2006年,日本农机巨头久保田公司便在苏州建厂,目前其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已经占据75%的中国市场份额;约翰・迪尔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农机企业,也在2007年收购了宁波奔野拖拉机有限公司。据悉,在中国的拖拉机行业中,占全国总产量90%的八家农机企业中,已有一半被外资并购或控股。
面对国外巨头抢滩中国农机市场的状况,国内的农机企业也有自己的生存机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作业环节等各因素,客观要求农用机械突出个性化、多元化,国外农机企业巨头很多产品来到中国出现水土不服。
重点: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
我国是农业机械制造大国,但并非农业机械制造强国,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基础薄弱。《农业机械行业专利分析报告》对联合收割机领域国内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企业善于运用各类型专利的特点进行专利布局,而国内的申请人多倾向于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原因是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门槛比较低,审查周期较短。”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成员李梁说,发明专利经历了实质审查过程,因此比较稳定;而实用新型专利,在审批过程中不经过检索,专利权稳定性差。同时,从中国专利申请的结构和法律状态来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据相当大的比例(80.5%)。我国农机行业整体落后的状态从专利申请的状况可见一斑。
“目前国内的农机市场不是充分的竞争而是低端同质化的竞争,打价格战,很像是温州早期的小商品现象。”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组长尚玉沛表示,不少农机企业特别是小型农机企业很少在研发领域投入,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现成技术。目前国内农机现状是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对于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农机行业仅凭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低价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长期偏爱,必须强化质量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机械领域,中国专利申请前十名申请人中,只有福田雷沃重工一家为农机企业,其余均为科研院所,可见我国农机技术研发成果不少依然停留在科研层面,这方面与日本主要农机技术集中在农机企业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从专利申请质量上看,日本企业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比率上均大幅度领先我国申请人,足以体现我国企业在农机技术研发上的差距和不足。
路径:在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
农业机械行业门类众多,发展状态参差不齐,每个分支都有各自优势。“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结合我国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农艺特点,在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尚玉沛说,仔细分析农机产业链信息,农机分支的发展方向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收获机械技术发展直接关系着粮食产量和质量,因此作为收获机械的一种,联合收割机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重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尚玉沛说,由于国内巨大的收获市场,外国企业纷纷在我国布局专利,投资建厂。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5月,联合收割机有效的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国外农机企业为141件,国内企业75件。日本的久保田和洋马都拥有52件,而国内最好的企业拥有量只有个位数。从保护内容来看,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脱粒环节,而国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收割机的动力行走,而后者技术直接决定收割机的节能效率和适应复杂地理环境的能力。因此,在收获机械领域,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技术复杂程度,国内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李梁称,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制约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的短板。在经济作物的耕种收三个主要生产环节中,耕整地机具已形成系列化和规模化,生产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栽植)机具已经部分解决,如花生、棉花、马铃薯等播种(栽植)机械在实际生产中都得到了应用,但机具的总体性能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收获是经济作物生产最薄弱的环节,定型的机具不多,成熟和批量生产的机具就更少,不少作物的收获机械还没有突破,部分经济作物的播种机械还是空白。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农机和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方面企业要做大量的功课。”尚玉沛表示。
专利分析报告指出,在铧式犁和气力播种机领域,国外农机巨头未全面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铧式犁领域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均已失效,气力播种机领域国外企业尚未在中国申请专利。因此,抓住目前这一有利的时机,企业将会有所作为。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在耕种收环节上分支众多,国内地理环境复杂,南北东西需求不一,农机市场巨大,无论哪家农机公司都不可能一家独大。企业在全产业链上找准定位,就会有所斩获。
建议:认识并发掘专利价值
专利分析报告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我国农机行业应当充分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布局策略。在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是传统制造业,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尚玉沛表示,国内企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这些市场不重视专利布局,企业抱着只要盈利就行的心理,还没意识到专利布局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外企业一旦完成某一环节的专利布局,进发国内市场,企业将无还手之力。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46-1
1农业机械化现状
1.1农业机械化的功能和作用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基,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稳定的粮食供给对国家安全稳定至关重要。随着土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能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传统的手工农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技术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将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化农业利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用机械装配代替手工劳动,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农业生产状况。科技的发展,导致了新技术的产生,进而产生新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又能促进农业发展,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科技的发展。机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提高的体现,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的农业机械,从传统的农业机械,例如收割机向经济作物机械、牧草机械等发展,产业不仅涉及传统的水稻、麦子,也涉及蔬菜、水果。随着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实施,各种农业机械销量急剧增长,这些都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很大的贡献。
1.2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的起点低,技术落后。虽然我国农业机械的品种超过3500种,但是仍旧缺乏核心计划和部件,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依靠进口。高科技产品发展不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农业机械产业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简单,科研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智能机械等高端产品的发展严重滞后。例如大型拖拉机依旧依靠于进口,这些都为国家的粮食安排带来风险,也制约了国内农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不高又是一个问题,目前在山区依旧存在着人畜劳作,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间接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农业机械化不仅关系着农业生产效率,也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农业机械创新不足、新产品研发和推广支持不足。智能化等高科技产品的发展问题尤为突出,缺乏核心技术,重要部件依靠进口。
1.2.2科技投入不足 企业生产产品单一,产品效益低,由于企业规模多偏小,企业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多而小,缺少集中的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
1.2.3行业恶性竞争 企业无序竞争,却未能合作研发。部分地区,由于地区保护政策,本该淘汰的小企业依旧存在,这严重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2.4缺乏统一的标准 标准化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业机械行业的标准目前仍不完善,很多标准仍在制定中。
2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加大农机先进制造技术的投入
国家应重视农业机械的科技研发,将技术研发列入国家规划中,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企业、市场的资源,保证机械研发、推广的顺利进行。国家应支持建设一些机械科研基地,一些高校也应设立相应研究所。只有保证资金和人力的稳定投入,才能保证新技术的研发稳定,才能满足农业对机械技术的需求。在投入上,要关注农业、农民的实际需求,要注重高科技产品的科研攻关,要力求打破国外垄断,为农业科技做贡献。
2.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标准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保证,我国农业机械面临的制度落后的困境。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地区性的标准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的需求。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制度、行业标准,要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行业法律法规。要以制度指导行业发展,要尽快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适应国际需求。
2.3走生态农业道路
农业机械的发展要符合于生态农业的要求,要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企业和落后的农业机械设备。机械化必须服务于生态农业,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不危害自然环境的稳定。
2.4建立培养人才队伍
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注意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好手,努力培养专业人才,注重科技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3 结 语
农业的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农业机械投入,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因此,必须要重视。我国农业机械面临着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能低下的困境,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规章制度,走生态农业道路,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的机械工业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以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水平,它对促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机械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民生活水平,然而机械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许多污染:产生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还产生噪音和不必要的振动。
1、我国机械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建筑、化工等行业的发展都突飞猛进,在以上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机械的发展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机械行业的投资建设,大力加强机械行业的发展,各类工程机械的生产以及应用都在不断增长。但是,目前我国的机械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部分机械设施的性能、寿命等都不太完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机械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生产的某些机械产品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能够满足国际的生产需求,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机械产业的发展中,我国抓住了市场机遇,大幅度的提高了发展程度,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机械产业的高速发展,能够促进各行业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强。
3、机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机械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伴随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某些机械发展虽然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很大。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危害动植物和人身安全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非常不利。
3.1废气污染
某些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废气,众所周知,机械发展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例如农业机械中的废气污染问题,大多数的农业机械装置使用柴油机,而柴油机的最大问题就是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烟固体粉尘等。在这些废气中,二氧化碳容易加剧当前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加剧。这些废气中毒性比较强的当属碳氢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对人的身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氮氧化物能够进一步形成臭氧,其氧化性极强,不仅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很强的阻碍作用。其他废气也是如此,对人的心肺和其他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危害,有的危害甚至是长期的,总而言之,机械发展中的废气问题非常严重,急需解决。
3.2废水和固体污染
在机械发展中,某些化工机械和农业机械设备存在很大的废水和固体污染。在某些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中,有许多机械设备出现漏油现象,主要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汽油、液压油等油料。以上机械设备的漏油问题,不仅浪费了油料等资源,而且对于土壤资源和水资源都有很大的污染危害,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除了漏油现象,当今机械发展中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废油问题。在农业机械装备的日常保养中,用于清洗配件的油占住燃油的比例不小,可以说是一个小的石油资源。而日常工作中用于清洗机械配件的废油,只有很少的部分能够回收,大部分的废油直接倒掉。被倒掉的废油容易流入河水中,污染了人们依赖的水资源,也有的废油直接被土壤吸收了,这样一来,土地资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3.3噪音污染和振动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噪声问题尤其突出。但是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机械设备的噪声污染问题作出一项明确的规范限制条令。在国际的机械市场竞争中,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机械噪声污染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并且控制噪声问题的能力也处于劣势地位。噪声污染的问题严重,其危害性也比较大:其一,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其噪声问题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对人们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二,不仅是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危害,对于操纵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操作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噪声污染中,噪声污染问题对其身体健康影响严重,最明显的就是工作人员的听力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其三,振动是机械设备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是振动也会引起其他问题,一些机械设备中的配件容易发生疲劳及损坏现象,因此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4、解决机械发展中产生的污染
4.1提倡绿色设计与优化设计
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出现以上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以上问题的危害性。在机械设备的设计中,要提倡绿色设计,并且优化设计。机械发展中的绿色设计非常关键,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到不浪费,更环保。因此,机械发展中的绿色设计能够使所设计的机械设备与环境相协调,包括机械设备的材料选择,机械设备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可再生及回收利用、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设计等。机械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能够使得机械设备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的最好结合。
4.2加快先进制造方法的研制
在机械设备的发展中,与绿色设计统一的还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要保证机械设备在工作运转的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达到最小环境污染。首先,在机械设备制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绿色环保和节省材料;其次,先进的制造技术还要努力实现机械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集体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先进的制造方法能够节省资源、减轻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助于实现机械设备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4.3做好废弃物循环利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机械生产难免会产生废弃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好机械生产中的各种污染,使得机械行业能够实现绿色经济、高效率的快速发展。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要努力做好工业“三废”的绿色处理,使得在机械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在机械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也能减轻,并且还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及精神健康,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应当加强落实。
5、结语
在现代化生产中,机械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也是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影响着环境质量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应当在设计机械设备时提前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优化机械设计;使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减轻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在机械设备的运转中,要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要妥善处理,争取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中,要认清当今的发展趋势,采取各种有利措施,来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绿色环保的机械行业。
作为果蔬业一个关键的环节,果蔬的种植阶段将受到资本市场的哪些支持,郑宇洁指出,从果蔬行业的种植方面来看,资本投资领域更加细分,资本较为关注种植业及农业机械相关的产业链,资本涉足整个产业链条,从中获利并促进果蔬行业发展。针对种植业而言,资本可以投资上游的种子、育苗、农资等领域;中游的家禽养殖;下游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生产器具的制造、农业服务运营商等。
与此同时,郑宇洁还分析称,农业机械行业、种植养殖业等都隶属于农业产业,具有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如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而农民或农业组织一般资金实力弱小,难以发挥规模优势。资本市场可以筹集资金,投资农业领域,缓解其资金方面的压力,同时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带动种养殖业、农业机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以赣南果业为例,1997年10月28日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为促进赣南果业发展,推进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老区致富步伐而组建的赣南首家上市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赣南果业下属七家分公司和四家控股子公司,拥有全区精选出来的三个优秀果业企业,一个全国饮料500强之一的饮料酒厂和一个江西省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募资运用后,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柑桔光电分级包装厂、榨汁厂和与之配套的水果低温贮藏库、大型冷库。无菌软包装生产线和易拉罐生产线在年内建成投产。
(1)生产经营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全省机械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1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5.82亿元,居全国机械行业第八位,同比增长24.43%;实现利润总额588.89亿元,居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19.37%;实现利税总额912.21亿元,居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26.58%。根据一系列数据显示,我省机械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作为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东风汽车公司产销超过年初预期,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超过全国汽车平均水平。2013年,东风汽车公司销售汽车353.5万辆,继续稳居行业第二,同比增长14.8%,综合市场占有率16%。其中,在湖北产销汽车157.7万辆和160.1万辆,约占全省汽车产销量的95%以上,分别增长9.6%和12.1%。
(2)专用汽车发展情况
湖北作为我国三大传统汽车产业基地(上海、吉林、湖北)之一,在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在商用车载货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州市作为湖北省汽车工业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2007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专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省的专用汽车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失、行业标准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3)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全省机械设备出口44.0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机电出口总额的43.0%,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出口额净增长3.2亿美元:机械设备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19.3%,占比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全省主要出口商品中位居第一。
(4)企业向西发展的意愿
湖北机械行业企业向西发展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主要原因是:一是我省机械行业出口主要以零部件为主,生产规模普遍不大,产品竞争力有限,向外扩展能力有限;二是缺乏对中亚、俄罗斯及东欧市场以及投资环境等情况的了解;三是目前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生产要素供给能力有限,劳务成本较高,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5)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机械行业仍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能普遍过剩、利润率不高、成本控制乏力、技术创新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
在向西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机械企业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业内企业的理念还是较为滞后。大部分出口企业没有明确的,或者说系统的出口规划。基本上都是以定单为指向的,哪里有定单,哪里就有市场,把市场当成实验场。出口以后,企业也缺乏对市场的跟踪调查,产品也很少会有适应性改进。其次,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同行业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互相打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下降。第三,营销体系还是不完善,经过我们调查,只有极少数企业在一些主要市场有一些销售中心,或者服务网点,95%以上的企业或者95%以上的网点是通过当地商的网络进行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很难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到位的服务,也不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当地市场的反馈信息。
面对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省应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开拓向西市场,提升我省机械产品在中亚、俄罗斯及东欧等国的市场占有率;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合作,转移过剩产能,实现机械行业的科学发展。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1)中亚
中亚各国的机电、汽车市场缺口很大,需求较旺盛。中亚国家的机电产品严重落后,需要更新换代。由于多数中亚国家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基本上是空白,价廉物美的机电产品在此供不应求。不过,对机械产品的品种,中亚5国有其各自的需求特点。在汽车品种方面,哈萨克斯坦对自卸车需求大,因为当地的基础建设多。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对载货车和油罐车有需求。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厢式货车的需求较多,它们将车辆做成标准的集装箱车辆,在中国和本国之间从事运输。另外,农用机械在中亚国家的需求量很大,现在他们农耕使用的农用汽车、联合收获机、割晒机等工具,很多都是严重老化超期使用,不但噪音大并且耗油量惊人,更重要的是很多配件已经采购不到了,机器一旦出问题就基本报废了。此外,与很多中国用户有一分钱花一分钱的习惯不同,中亚国家的用户更倾向于贷款,这也是金融危机后当地政府限制贷款导致用户购买力骤降、出口下跌的重要原因。
(3)俄罗斯
俄罗斯对汽车行业的需求不断上升,但其需求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获取银行贷款日益便捷,俄居民消费需求重心向高档化转移,形成了对高价位车的稳定需求。其次,俄罗斯对汽车的技术质量认证越来越严苛,比如商用车出口俄罗斯须达到55项质量标准认证。随着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数量剧增,俄罗斯汽车质量认证中心对中国汽车的认证要求越来越高,获取认证将越来越困难,其费用也将会攀升。第三,由于俄罗斯独特的道路条件及严寒的气候特点,对汽车所使用的材料都有特殊要求。第四,俄罗斯人的体形普遍高大,对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
(4)东欧诸国
中东欧国家自身有基础雄厚的汽车产业,中东欧市场在汽车认证和法规方面的门槛很高,中国车企产品在技术上难以达标,导致我国整车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基本没有出口。目前,东欧消费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特点主要有:稳定的质量及良好的维修服务体系、比同质量本土产品更低廉的价格、时尚的外观等等。最近,山东的农业机械在东欧市场反应较好,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农用机械在中东欧有一定市场。
3.对我省机械行业向西拓展的建议
推进我省机械类企业向西发展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将产品出口政策由贸易导向转向投资导向转变,鼓励企业将市场发展理念由单一产品出口转变为产品、技术、资本相结合;第二,引导企业从单纯进出口产品,向营销型企业转变,在出口产品的同时,配合好各项服务及品牌推广;第三,售后服务主题机构从依赖进口商营销网络,逐渐向自建服务体系转变。
1、探索西进发展的战略路径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机械行业整体西进发展的战略规划,对行业整体西进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和规范指引。
2、引导企业做好向西市场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