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14: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形体礼仪的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首先是理解"执行力"的内涵。执行力就是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自己已面临的任何难题,坚守承诺,不打折扣以结果为导向的行动。邓老师以"兰花瓶"事例为"执行力"做了很好的阐述。在我们的工作中,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和基本技能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只有较好的业务能力和基本技能才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保证。我们的工作中不缺少各种工作制度,缺少的是对各种制度的不折不扣的有效执行。解决问题的理念是坚决执行,马上行动。同时执行不仅要看错与不错,更重要的是看结果好不好,有没有满足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其次是服从:巴顿将军说:服从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西点军校第一条军规: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无条件执行。在医院也一样,医院战略目标一致,员工思想高度统一,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医院将更快、更强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是九院所有人的智慧汇成
九院的大海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4-0005-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影响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工业化浪潮的持续演进,造成了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频发。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的处置对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公务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受到广泛关注。
一、应急管理及其培训的性质和特点
应急管理正在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应急管理及其研究中。那么,到底应急管理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笔者认为,应急管理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政府行为。应急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应急管理培训的强制性和非盈利性特征。
(一)应急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
应急管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行为。虽然各个国家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各异,但应急管理政府行为的本质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西方国家对应急管理的性质已经形成了共识。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我国第一份中央级综合性应急管理刊物《中国应急管理》杂志刊文《西方应急管理学科内涵初探》指出:应急管理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1] 文章分析了西方国家的应急管理的定义,指出无论是“分析、规划、决策和对可用资源的分配”,还是“建立的预案、机构和安排,将政府、志愿者和私人部门的努力结合到一起”,或者是对“知识、手段和实践”的运用,都是政府对公权的行使。西方国家对应急管理的定义是由政府给定的,表明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已经将紧急事态管理当作了政府的职责;这种职责的实现,需要政府的专门机构对政府的、民间的、社区的和个人的努力实施组织和协调。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指出: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同时指出: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3]
可见,应急管理是一种政府职能,政府在应急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我国政府已经明确,应急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要逐级落实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责任制”,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二)应急管理培训具有强制性特征
随着社会各界对应急管理的关注,应急管理培训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应急管理培训是政府行为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直接体现,具有强制性特征。
1. 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起主导和组织领导的作用,是应急事件处置的责任主体,决定着应急事件处置的结果。应急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而公务员是实际操作者。因此,公务员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和处置方式得当与否,直接决定着应急事件的处置结果,直接关系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所以公务员特别是各级政府应急事件处置相关部门的公务员,必须具备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这也就决定了对应急管理的培训带有强制性,也就是说对有关公务员来说必须接受应急管理的培训,迫使其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培训更具有教导启发、使其明白道理、理解政府职责、体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 从国家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为各级行政学院以及在应急管理培训人员的调训方式上,也证明了其强制的性质。这种调训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一般调训的学员选自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和与应急管理有关部门的领导,这种培训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约束力,从而保证其具备更好地行使职责的知识和能力。
3. 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应急事件处置常识的传播教育,应普及性与组织强化教育并重,最大限度地让广大群众了解应急事件处置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防火、防洪、防震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对基层群众组织,如村委会、街道办、厂矿企业等有关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使他们能够及时组织领导所在地区的群众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避灾自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
(三)应急管理培训应该是非盈利性质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1. 逐利性的应急管理培训不符合公务员培训的性质和要求。公务员培训是国家行政机关从部门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出发,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以提高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改进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优化工作绩效的教育手段[4]。这种对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开展的培训,应该建立在低成本、高成效的基础之上,不应成为一种营利行为或营利活动。应急管理培训不应注重经济效益,而应强调注重政府职能发挥或社会效应,具有非营利性特征。
2. 市场化的应急管理培训难以确保培训的质量。我国的公务员培训有自身完整的体系,其培训质量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近年来,干部培训领域探索引进社会机构参与,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公务员应急管理培训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或观点式培训,它需要具有相应的培训场地、标准化的设施和实验室、能提供应急实训的相关设备。这些设备设施及实训投入,不仅需要前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长期的维护及其费用投入,同时,还需要有与政府应急工作相互融合的专业团队。社会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没有稳定的专业团队,市场化行为以及自身的逐利倾向,势必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 市场化的应急管理培训难以形成标准体系。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相关方面协调行动的联动性极强的工作。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协调体系是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由此,应急管理培训就应该有一套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包括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学设施等体系应该是建立在统一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的。市场化的培训体系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竞争带来的差异化,不利于应急管理培训标准体系的形成。如果培训体系缺乏、培训内容要求不一致,可能会在应急处置中带来更大的协调工作量和成本,不利于应急事件的处置。
二、行政学院应发挥应急管理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政府公务员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处置者,对公务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公务员的决策能力、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应急处置的重要因素。作为公务员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行政学院理应在应急管理培训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
(一)行政学院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是政府行为的直接体现
行政学院的成立,是党和政府为适应改革开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面对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对公务员培训缺乏针对性而专门组建的,行政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培训政府公务员。
突发应急事件应对处置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行政学院首先立足于党和政府工作的需要。《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国务院第568号令)规定:行政学院是政府直属单位”,行政学院“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要以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行政学院工作的基本标准;培养政府需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是行政学院的根本目标。[5] 行政学院最大的特色就是“行政”,这也是与普通高校等其他教育机构的本质区别。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积极探索和寻求补救措施和预防策略。其中,政府对应急管理的高度重视,政府机构对公务员的应急管理培训便是重要举措之一。行政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培训政府公务员,应当发挥包括应急管理培训在内的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条例》明确应急管理是行政学院的“着重建设”的学科之一,行政学院应该“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应急管理培训是国家应急管理机能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应急管理培训是政府公务员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政学院的应急管理培训具有政府预期行为
行政学院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无论是从培训对象还是从培训过程与培训结果上,都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强制性和政府行为的预期性。行政学院是依据公务员法而组建的,主要的职能是“教育培训”政府公务员。行政学院的应急管理培训,不仅着力于提高公务员应急处置的素质和能力,更在于通过“教育”深刻领会政府职责,自觉建立起“服务型政府”和“为人民服务”的预期。
“行政学院是政府直属单位”,“行政学院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政府“重视行政学院教学设施建设,保障学院发展的基本建设经费投入”。[5] 虽然我国政府提出“允许普通高校等社会力量资源参与公务员培训工作”,但这种参与并不能替代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作用,只是作为主渠道作用的一种补充。虽然这些社会机构不一定是赢利性组织,但至少在公务员培训这一项目的运作上是有利益倾向的。再进一步,如果政府继续投入,那显然就是一种重复建设,不利于资源的集中有效利用。
多年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高校等教育机构相比较,我们更为了解公务员对培训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专门针对培训的硬件设施等。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的教师资源和培训内容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上。应急管理培训恰恰需要各方面的融合,行政学院的这种特色是社会培训机构所不具备的,是行政学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法宝。
(三)行政学院可以有效整合应急管理培训资源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第十条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2]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八条“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明确“加快国家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建设”“要依托国家行政学院整合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和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研究资源”“发挥国家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的作用,指导带动地方行政学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体系”。[6]
行政学院具有与政府建设和政府工作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教学培训体系。依托行政学院整合应急培训资源,有利于实现政府应急管理实践与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这是行政学院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利于对公务员应急管理培训的国(境)外交流,有利于全国性的、系统内部的应急管理培训资源的整合,以及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三、加强行政学院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几点建议
如何充分发挥行政学院系统作为政府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研究建立全国性的应急管理培训标准体系
目前,对应急管理培训的内容、方式等,在全国公务员培训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切实加强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议形成一个公务员应急管理培训的行业标准。具体可由国家行政学院提议并牵头,形成我国公务员应急培训教学的行业标准体系,并报请国务院相关部门批准。另外,整合或联合行政学院系统力量进行应急管理培训方面的联合攻关,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开展合作培训、异地对接培训等。
(二)组建全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研究会
面对国家、地方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平台的建设,如何使得这些资源形成合力,也是值得思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由国家行政学院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国家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对国(境)外交流的平台作用,指导带动地方行政学院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6] 为此,建议依托设在国家行政学院的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组建全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研究会,或全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委员会,同时建设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的应急管理培训共享平台。全国行政学院应该在国家行政学院的牵头下,建立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的应急管理培训共享平台,形成全国性的资源库、成果库、案例库等,实现系统内的应急管理培训资源共享。
(三)形成行政系统在应急管理培训领域的合力
目前,国务院在国家行政学院建设了国家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应急管理模拟指挥平台等,各地方行政学院也在积极争取或筹办各地的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我们应该以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从培训设施、师资、案例库建设等方面夯实基础。通过项目合作、联合课题攻关等,将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培训在内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作为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内容,扩大系统影响力。通过师资互派、案例库建设等,加强系统内在应急管理培训中的资源共享,努力形成行政学院在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的合力。
(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管理培训模式
开放式办学,与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行政院校广泛合作,是行政学院的独特优势。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地方行政学院积极配合国家行政学院的对外交流活动,国家行政学院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上多给地方行政学院提供机会。如国家行政学院从英国引进的基于演练的体验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应急管理培训的最新经验,创新我们的应急管理培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培训模式。
总之,应急管理培训的定位是由应急管理的政府行为特性所决定的,行政学院应发挥应急管理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行政学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夏保成.西方应急管理学科内涵初探[J].中国应急管理,2011,(11).
[2]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6-06-15)[2012-07-13].http:///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352222.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07-08-30)[2012-07-24].http:///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入与发展,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逐渐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业日益关注并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工作。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之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了摆在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分析了现存的管理培训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加强管理培训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培训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同时还有部分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面向世界,同时,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培训以帮助领导干部驾驭企业从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而言之,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加强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并认为培训是不必要的,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领导甚至会借故推托不参与培训。二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很难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也同样会造成应试培训的结果。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鉴于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针对现存的培训机制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而探讨加强培训的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领导、员工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而提高对培训的重视又必须先从领导干部内部抓起,只有在领导干部内部端正了对培训的态度,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改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第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相对来说,工商管理培训层次高、内容复杂且任务重,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培训也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训工作现代化。此外,培训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等。因而,培训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还要求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内容专业化、时代化。
综上所述,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对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中的滞后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可行性建议、优化管理水平,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宪民,韩立,张凤都.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03).
[2]郑军.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1(01).
【关键词】
市场化;集体企业;员工培训
新形势下的电力集体企业已经被改革和市场推向了竞争大潮。坐、等、靠、要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要扎牢根基,立足市场,观念的转变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挖掘尤为重要。为此,把握症结,有针对性建立新型电力集体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成为必然。
1 新型电力集体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尽管电力集体企业走入市场化以后愿意适应形势而做改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未完全脱离原来主业管理模式下的惯性思维和依赖,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强,造成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和力度不够。
(二)培训期望不高。集体企业改制不久,人员缺乏,精力有限,对培训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和思考,一些重要、关键的培训项目得不到实施,造成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期望不高。
(三)培训机制有待完善。首先,对培训需求没有进行认真的、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多为常规的、重复的、形式化的培训项目,培训与需求脱节。其次,集体企业时常采用员工培训员工的方式,这使得培训的信度和效度降低;即使请外部的专家进行培训,也大多采用单向灌输方式,使得员工感到枯燥、困乏、厌倦、无兴致。再次,集体企业大多的培训项目省去了效果评估和后期跟踪环节,没有对参培员工从培训反响、知识技能提升、态度转变、效能提升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查、考核和评价,使得培训流程有头无尾,效果不佳。
2 新型电力集体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思考
(一)树立竞争观念,增强忧患意识。集体企业必须改变过去依赖主业的思想,把主业视作大客户而不是“衣食父母”,平等合法参与市场竞争,牢固树立市场基础。必须以不断增强和具有竞争力的员工团队投身市场竞争,才有可能使集体企业在全面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充分认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不断更新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是拥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新型集体企业应该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天对培训的投入是为了明天在企业竞争力、市场份额、信誉度等方面有更多的产出。
(三)要认识到员工培训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培训可能无法立竿见影,但可能几十年有效。因此,集体企业需要系统思考,前瞻思维,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作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员工培训计划,并认真的付诸实施。
(四)积极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图书室、阅览室、读报角,多开办一些读书班、学习班,适时举办专项讲座,分专业开展技术技能比武,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和座谈、征集学习心得,深入挖掘学习先进典型、评先彰优等活动,着力营造“想学、懂学、能学、善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员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计划。①企业培训计划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前提,与发展方向相适应。②要摸清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家底”,掌握现有人员素质现状,充分调研和了解企业当前或近期培训需求。③培训计划要按照“广泛参与、自下而上、综合审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制定,特别要注重收集员工自身的培训提升愿望。④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入职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内部培训、委外培训等要综合平衡,兼而有之。⑤要针对每个具体培训项目,视不同的培训对象,设定不同的培训预期,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
2、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实施有效的培训。①可采用灵活、便捷的现代化培训手段,如刻制光盘、内部网上共享下载等。②可以在部门之间开展岗位交流,以提升工作协作。③外部培训可采用外派培训或者引入外部讲师进行培训,以开拓员工的眼界和思维,使企业的管理与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接轨。④要注重“体验式”培训,敦促培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现场操作和角色扮演等,提高培训的生动性和有效性。⑤培训计划要在不影响生产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如果不能协调妥当,那培训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就会日益激化,失去受训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培训也只能是空谈。
3、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估标准可参考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级评估标准:反应评估――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满意程度;学习评估――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行为评估――员工在培训后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结果评估――培训使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方面所取得的业绩。具体可由培训归口部门和业务部门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分别采取检查培训记录、汇报反馈、问卷调查、书面考试、实操验证、行为考察、交流谈话、数据采集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等手段进行。培训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重点测评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员所在的业务部门重点评估学员经过培训后,其行为变化和绩效的提升情况。
摘 要:随着国内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和酒店管理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星级酒店都开始认识到酒店的发展需要有人才的保障。酒店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酒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提高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员工素质,增加酒店内部凝聚力、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沈阳某酒店的员工培训为例,剖析了目前国内大多数酒店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星级酒店;员工培训;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72-05
收稿日期:2014-08-19
作者简介:于江(1964-),男,辽宁瓦房店人,讲师,心理学硕士,从事旅游管理、消费者行为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大举进入饭店业,是本来就十分紧张的饭店业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了。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饭店业管理者终于明白:当今是“人才”的时代,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成功,拥有明天。我们知道,饭店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否正常运行,能否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饭店员工的素质高低,而员工素质的高低又与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所以许多饭店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训各层次的员工,把提高员工素质,进而提高饭店整体素质作为培训的根本目标。根据美国饭店业协会对纽约饭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特别像客房部、洗衣部、餐饮部等损耗较大的部门。
我国目前大多数酒店的培训重表面轻实际,使培训流于形式,对促进管理、服务质量及人员素质提高的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酒店到底怎样开展针对性的有效的培训?怎样使培训的方法非富多彩?怎样使培训的形式让员工喜闻乐见?怎样激励员工参与学习的兴趣?怎样使培训知识转换为工作效率?怎样使培训工作密切联系饭店管理的需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了解清楚、研究透彻,才能使酒店员工培训系统更加完善,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二、酒店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在酒店业的一些研究中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数量是受过培训的员工的3倍。国内外先进的星级饭店历来十分重视提高员工的素质,把员工培训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员工培训是饭店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最有价值的双赢投资,对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培训给酒店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
为了保证酒店的服务质量,绝大多数的酒店管理者几乎都坚持“员工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酒店员工的培训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服务思想和意识以及规范员工的服务流程为基础的。饭店可以通过培训,新老员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可以得到加强,劳动熟练程度也会得到提高。[3]酒店业的生命往往是由员工服务质量的高低来决定的。酒店进行员工培训即可使员工在职业道德和使命感的意识有所提高,增强酒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可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作型,将热情、规范、优质、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酒店还可以根据客人对酒店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促使员工掌握更多的服务技能和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来华旅游的外国客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酒店员工掌握多种外语,以提高对客服务质量。
(二)培训能让员工了解酒店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对饭店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又称为上岗引导。大量研究表明,上岗引导即入职培训是组织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培训计划通过给新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组织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新员工学会成为一个有奉献的饭店员工。有效的入职培训(上岗引导)对新员工会产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工作绩效。
企业文化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强调凝聚企业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属于正式制度,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属于企业的非正式制度。企业文化在酒店管理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酒店比起其它生产和经营性企业更能体现管理者的领导才华与风范,由于酒店就像一个大家庭,企业文化的渗透更容易起到凝聚、激励、导向和约束作用。
以沈阳某酒店为例,员工从加入该酒店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入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该集团的历史、经营之道、待客原则、企业文化和服务意识等,通过入职培训将新员工融入到该酒店这个大家庭当中,使每一位员工都感到成为该酒店员工所肩负的使命感。
(三)培训能增强员工的集体意识,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酒店的服务或管理工作不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做好的,需要酒店的全体员工的协作配合才能实现其预定目标.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各部门间的交叉培训可以让员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并能够设身处地为其他部门或员工着想,做好配合工作,且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弥补其他部门工作的不足,体现出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
接受企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愿意为企业工作、愿意留在企业等,因此对酒店有着短期和长期的积极的影响。比尔·马里奥特坚信培训对一线员工的价值,也坚信对一线、对基层的影响,他说:“我们是在人的企业中,从服务员到清洁工到卡车司机,我们的员工必须每一天都和睦相处。”培训也为此创造了条件。
(四)培训能够促进员工的自身发展
一些打算在酒店业发展的员工在比较工作机会后,会从长计议,他们会挑选那些能资助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酒店。而那些真正重视员工的管理者将把员工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以承诺和积极有效的培训方式向员工表明这一点。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饭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把重点放在员工个人的需求上。
在现代酒店业的发展中,对员工的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员工也有一种追求自身发展的欲望,这种欲望如不满足,员工会觉得工作没劲、生活乏味、最终导致员工流失、尤其是优秀员工,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加强烈。通过培训,新员工可立即进行工作,老员工则可扩大视野,且都能学到许多新知识和较为先进的工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技巧、增长本领,提高服务效率,进而增加个人收入。另外,培训能使员工在学会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学习上一层次的工作,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和扩展工作领域,并接受新的管理理论的熏陶,为晋升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酒店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星级酒店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际知名品牌都认识到将来酒店竞争实质上就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谁能拥有具有竞争能力的大批人才,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然而获得人才的途径之一就是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多种多样的培训。因此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重视员工培训。但当前酒店业的培训却存在一些怪现象:一些酒店将原本非常重要的培训形式化,而对一些并非重要的培训重要化。因此在酒店培训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下面以沈阳某酒店为例来分析下酒店培训中存在哪些问题。
沈阳某酒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是美国著名集团在中国大陆命名的酒店,酒店邻近国际商业区,领事馆区;距市中心和沈阳北站仅十分钟车程,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只需十五分中车程。酒店于1999年开业,共有房间436间套,普通标准间面积38平方米。酒店拥有游泳池、桑拿、健身房等娱乐设施。酒店拥有上海、广东、日本等菜肴。会议室可容纳300多人。纵观该酒店的培训进程,在员工培训的观念、形式、内容和模式等方面,基本处于传统的培训阶段,与国外先进的酒店培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酒店员工培训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酒店领导对培训不重视或者太重视
1.对培训不重视
刚被酒店录用的员工首先要接受的是入职培训,然而应由三天来完成却被缩短为两天或者先上岗后再进行入职培训。许多酒店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刻的理解,只是把培训作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一种点缀,忽略其作为管理工作的职能。一些饭店认为培训师是可有可无的,培训工作耗时、耗力、耗财,不做培训酒店工作依然可以运转,在需要的时候有酒店管理人员适当培训一下就足够了,从而导致培训投入少,培训体系不完善。
2.对培训“太重视”
该酒店也给员工做了不少培训,但是很多培训都很死板。培训完,很多员工只是把培训中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灵活运用。酒店大多数领导过于重视培训,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则会把错误和问题归结为培训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
有许多培训部的经理经常感慨这样的一句话“不培训有错,组织了培训那是大错特错”。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是因为许多培训部经理在组织完培训后,如果员工没有在几天内得到一个改变,则会认为是培训工作没有做好。其实这是大多数酒店管理人员对培训人员对于培训的认识不清楚,他们一味夸大了培训的效果。
培训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给培训参与者正确的概念或工作技能,但真正要深入人心,达到一个质的改变应该是一个长时间,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酒店只重视基层员工的培训却忽视管理人员的培训
很多酒店的高层管理者,一谈到服务质量问题,立即就会想到培训,立即会想员工的培训是不是及时,内容是不是完整。他们往往忽略了员工在进行培训的同时,他们的管理上级,即其领班、主管甚至部门经理也需要培训。
该酒店在这一点上做的就不是很好,基层员工每个星期都有好几场培训,如工作技能培训、英语培训、礼仪培训等。但是管理层几乎要一个月左右才培训一次,而且培训只是走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因为大多数领导工作繁忙,有时只是来培训教室签名报道后就离开了。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相当不重视的。
现在是科技发展的时代,酒店管理需要的知识更是五花八门,不要求部门经理所有知识都精通,但必须能做到时时充电,跟得上世界潮流发展的步伐。如果管理人员总不接受培训,对自身的素质不加以提高,经营观念不经常更新的话,不但其管理方式会越来越不合员工的要求,管理效果也会越来越差,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三)培训被认为只是培训部门的事情
很多酒店都有培训部,很多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培训就是培训部的事情。下面以该酒店的一次培训为例,来分析下到底培训是不是只是培训部门的事情。
为了让酒店员工了解更多的防火和灭火的知识,酒店安排了一次实际操作灭火。酒店本打算是在星期二进行培训,但是当培训老师准备要培训的时候发现本应有30个人来参加培训却只来了不到十人。由于人员太少,培训部把培训取消,改为星期四。后来才知道原因,一是因为户外的天气太寒冷,员工怕冷没有来参加。二是有些部门根本就没有通知其部门的员工来接受培训。
由上可以看出培训并不只是培训部门自己的事情。首先,培训在开展课题调查和培训人员组织的时候,需要酒店各部门相应的配合。如果酒店各部门没有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培训课题调查,没有在培训的时候组织本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那么一个培训就不会有针对性,也不会有培训者来参加。其次,培训是否有效果并不能在培训课上看出来,而是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监督和管理培训者,才可以把培训的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培训绝对不只是培训部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酒店各部门良好配合的事情。
(四)只重视培训计划和过程而轻视培训效果与考核
该酒店的很多部门每个星期都会有几场培训,例如英语培训。中餐厅选择在每周三进行英语培训,每个礼拜餐厅员工都要接受近两个小时的培训,这也让她们有了学习英语的机会。该餐厅主要是以粤菜和沈阳菜为主,也有很多外宾来品尝美食。但当有外国客人来用餐时,总是原来英语基础就很好的员工去服务,而其他员工却不敢上前,没有运用上培训的内容。
有培训就真的有效果吗?这是很多酒店一直的疑惑。很多酒店只是重视培训过程和形式,却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跟踪与考核。培训考核未能与员工奖惩挂钩,培训中缺乏学习压力,又影响培训的效果。忽视培训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酒店缺乏一套对培训效果的有效的、持续性的评估体系,无法反馈有用信息,为改进提供依据。
(五)培训的内容简单,方法老套单一
很多酒店在培训前对培训没有做认真的调查与分析,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没有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和酒店的实际需要出发。很多酒店只有基本的岗位培训,没有连续的培训方案,进入酒店后员工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工作和学习。因此酒店员工会觉得没有自己没有发展的空间,导致员工流动率大。
酒店的培训方式主要是采取大课堂的形式,由培训部事先安排好培训课题、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有的甚至只剩下时间和地点,操作的思路可能是几年都没有改变过的。而且酒店也不会对员工进行分层培训,例如:该酒店的英语培训,总是将很多人聚集到一个大课堂来培训,然而他们没有想过,很多来酒店实习的实习生,本来英语基础就很好,却还是要浪费时间参加很简单的英语培训。
(六)重技能轻观念
当前有些饭店对培训的要求较低,认为员工只要会做就能适应饭店的要求。当然,员工技能的娴熟与否会影响饭店的工作效率,应该是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绝大多数宾客不会在乎客房中垫单、床单和毛毯的中心线是否成一线;也不会因餐厅中的餐碟距离桌边不是1.5厘米而投诉,他们更为注重的是礼貌、卫生和效率等。因此,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观念和意识的员工,才会在日常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具有工作责任心,使宾客真正满意。因为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员工的观念和意识。
(七)重前台轻后台
该酒店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酒店的客房出现了一些故障,而且顾客就正在房间里,所以楼层服务人员就打电话通知工程部立即来维修。但是工程部的员工迟迟没有来维修,导致了顾客的不满,因而投诉。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餐厅里有很多客人来用餐时,服务员经常需要恳求厨师调整出菜的速度等。
由上可以看出,很多酒店所进行的培训一般都针对了前台部门,也就是直接对客服务的员工,如客房、餐饮、前厅、康乐等部门。却忽视对后台部门进行培训,如安保,工程等部门。因此酒店的前台部门员工的服务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后台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就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是不进行后台部门员工的培训,就会导致他们的服务意识、礼貌礼节、工作态度等都达不到酒店的标准,进而影响酒店整体的服务质量,使酒店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四、酒店员工培训策略
(一)酒店应重视培训,树立正确的观念
1.酒店应重视培训,树立培训新理念
酒店的高层领导和部门经理一定要真正重视培训。饭店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培训的进展情况,必要时也可以模仿客人的身份来参加培训。这对员工是极大的鼓舞。要想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6]任何部门都应把培训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程序,使培训工作持续不断,常抓不懈,摒弃“培训只是培训部门的事情”的错误思想。
2.树立正确的观念
(1)培训可以让员工得到提升,但并不是员工按规章工作的根本。培训所能给员工的是一种正确的观念或工作技能,是培训参与者得到自我提升的一种方法。员工参加完培训大概只能记得培训课上15%的内容,所以对培训效果的监督和管理师非常重要的。如果酒店只有严厉的管理而没有培训,那么员工的工作会不统一,员工也没有自我发展和提升的途径,从而对酒店产生不认可的情绪。
(2)培训是长期的战略。培训对于酒店是有好处的,但是它的好处并不是第二天就能看得到的。培训参与者在参加完培训后需要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消化,最后成为自己的一个职业素养,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所以酒店领导应该清楚这样的一个过程,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培训出成效,而不是总想着培训第二天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3)培训是各部门的规划和合作。培训应该是多体系的不同部门的合作。在培训策划阶段,各部门间的合作就应该开始了。各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培训部对培训参与人员的需求进行调查。在培训开展时,各部门应根据培训的时间做好培训参与人员的班次,保证培训时的大家到课率。培训如果没有部门配合,就会变成培训部光杆司令喊口号。
(二)丰富培训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1.丰富培训内容
一般说来,酒店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职业道德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7]目前酒店在培训内容上强调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就是需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无论是酒店的一般员工还是管理人员,以上几点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也可以成之为酒店的基础培训。当一切外在的辅助条件得到改善后,就要着手进行具体的培训活动了。一般情况下,培训包括五个步骤,他们分别是:培训需要的确定、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计划的拟定、培训活动的实施以及培训的总体评价。
2.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1)岗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职的员工,一般为期五天。岗前培训主要是采用导师授课的形式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酒店的概况介绍、酒店的企业文化、员工守则解读、员工仪容仪表培训、员工职业心态调整、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等,最后以考试和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2)岗位技能培训,由部门经理安排到缺人的岗位上,熟悉岗位的操作业务的“师傅”负责一对一的业务指导,直至员工能够独立上岗为止。
(3)回炉培训,工作三个月以后正式员工均需要参与回炉培训,包括加强员工主人翁精神、员工集体感的相关课题,员工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以及ISO知识的学习等巩固课程。
(4)外语技能培训,酒店各部门每周都应该有一天进行英语、日语餐饮用语培训,一般为两小时,由外聘的专业外语老师上课。同时每半年均有外语水平的考核以及内部承认的认证,通过相关级的认证能获得每月的补贴奖励。
(5)岗位轮换培训,根据工作的需要,酒店原有工作人员调换做岗位或者对新进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时,按照新岗位的要求,实行轮岗培训。
(6)户外拓展训练,主要是在酒店工作满一年,积极上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通过拓展训练,激发队员的团队精神,引导队员“挑战自我”等。
(7)员工学历教育,酒店和电视大学等相关高校实行共同办学,员工可以参加半工半读的中专、大专班,酒店为员工预先支付一半学费。此外还实施各种奖励政策,鼓励在职员工继续学习,提升自我。
(8)管理沙龙讲座,酒店可以在每一季度举行一期管理沙龙,更具每季度的学习主题邀请企业高层管理者开展相关的讲座,员工可以自由参加。
(9)管理人才储备的发展型培训,酒店可定期组织将要提拔的业务骨干和新提拔的管理人员进行晋升培训,帮助他们搞好角色的转变,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去行动和思考问题;学习、进修、考察等“送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对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方面的培训,使管理层在观念上增添新鲜因子,开拓思路,激发创新,避免出现坐井观天的现象。
3.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大培训,确保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培训与晋升相挂钩,培训与督导相结合。酒店岗位培训面向酒店所有员工,做到人人通过培训得到开发,将受训后的考核成绩和现实表现作为员工晋升和工资定档的重要依据,使员工在岗培训制度化、激励化。酒店人力资源部要施行培训、质检分工不分家,通过质检发现问题,通过培训解决问题,形成质检、培训、再质检、再培训的良性循环,把各种培训的内容不折不扣,督导到位的执行下去。
(2)开展各种主题培训活动。酒店的培训应注重员工的主动参与,酒店可结合实际经营状况,选择在合适的时期围绕某个主题开展特色培训活动。如在员工中开展“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让客人惊喜”、“收集客史档案”、“设备设施养护”等活动,通过员工的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悄然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3)开展交叉培训活动,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交叉培训是一种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巧的培训来满足不止一个岗位工作需要的培训方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酒店作为保持员工素质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酒店组织员工参加对其他岗位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既可缓解某岗位繁忙时人力不足的压力,又满足了员工求知、求发展、求变化的需要,还加强了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在遇到急难险重的接待任务时,复合型人才能大显神威,给客人带来优质的惊喜服务。
(三)分层次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能“一刀切”
酒店是一个综合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有许多岗位,专业繁多,技术工种齐全,人员构成复杂。因此饭店的培训必须有针对性。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习生、普通员工、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要实施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1.对实习生的培训
首先要重视态度培训。如果学生没有摆正心态,认为实习时浪费时间,那么到最后不仅没有学到知识,反而起到负面效果。培训时要加强他们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未来酒店的管理者,今天是服务员,并不代表明天依旧是服务员,要让他们给自己一个明确而又合适的定位,并朝这个目标不断的奋斗。其次,加强技能和知识培训。学生来实习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对于他们技能的掌握应该制定一个长期计划,从而不断提高。最后,对培训进行考核、评估,并开发他们的潜能。
2.对普通员工的培训
应该根据能力、潜力、动机、收效四个因素对普通员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如果员工没有提高绩效的潜力,或者也没有这样的动机,盲目地进行培训,那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往往会与你想获得的收益部相等。
3.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分清主次,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安排培训时间,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既节省时间和节约费用,又能达到预期目的。
(四)建立健全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
1.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因
对酒店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一般是有以下几点原因:(1)评价培训项目的内容,组织以及管理(包括时间安排、培训材料等方面)是否有助于学习和培训内容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运用。(2)发现培训项目的优点和缺点。其中包括评估培训项目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环境的质量如何;培训的成果是否转化到实践工作中去。(3)找出哪一位受训者从培训项目当中获益最大或最小。(4)帮助酒店分析培训项目在经济上的收益和成本,并与其它非培训投资进行比较。
1.培训效果的定义及培训效果的四个递进层次
酒店只有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改进培训中不足的地方,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提高酒店员工对培训的参与兴趣。培训后酒店要认真地检查员工是否通过培训增加了知识,提高了技术,改变了态度,也就是说培训后管理和规章制度都要跟上,否则,培(下转193页)(上接175页)训的效果会付诸东流。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通过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定义,培训效果是指公司和受训者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对受训者而言,他们可以认知各种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而企业则可以获得销售额上升和顾客满意度增加的益处。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当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Kirkpatrick在其博士论文中开始了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Kirkpatrick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效果层面。各层次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见表1。
五、结语
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当前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酒店员工的培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星级酒店员工培训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酒店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去解决问题。酒店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再认为培训只是走走形式,只是酒店的点缀,而是认为培训会给酒店带来更多的收益,并且自觉、自动地将培训融入酒店日常经营管理之中。酒店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培训,要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培训部门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培训工作,要把培训工作看成关乎酒店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酒店文化的认同,把酒店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酒店与员工的“双赢”,这是酒店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诺斯.酒店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8).
[2] 李斌.酒店培训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研究[J].经济师,2009,(08).
[3] 韩媛媛,Emma,张霞.酒店学堂“淘课”[J].商务旅行,2011,(03).
[4] 付海南.杭州JW万豪酒店员工培训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
[5] 韩书艳.浅析温州市五星级酒店员工入职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3,(13).
[6] 李三喜.浅议酒店基层员工培训[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3).
[7] 钱菁.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培训体系构建[J].饭店现代化,2011,(03).
[8] 刘欢.关于酒店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01).
北京教育学院定制项目“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于2016年年初启动,按项目的进展程度,6月15日项目组在顺义区杨镇一中进行了第三轮的教学观摩研修活动。此次观摩研修活动安排了三位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所有参会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进行课堂记录,随后上课教师与参会教师共同研讨交流。此项目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李健副教授担任项目组负责人。
嵌入式微讲座 问题逐个被攻破
基于前期项目观摩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北京市特级教师俞伟顺老师作了《体育教学目标、准备活动的设计》的微讲座,他从教学目标、准备活动两个方面解读了观摩课及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还现场分析了即将上课的杨镇一中三位教师的教案,他首先对教案的规范性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俞老师的讲解紧密结合一线教学,为老师们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细致悉心的指导。
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 教学观摩见实效
本次研讨会现场进行了三位教师的体育课堂展示,分别是杨镇一中侯瑞铭老师的“足球传接球-运球组合技术”、张艳老师的“排球-正面上手传球”、吴蒙蒙老师的“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三位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思路均是在前期(第一轮、第二轮)观摩、学习其他老师课的基础上反复思考和改进后形成的,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按照预先准备,项目组为观摩老师分发了课堂观察记录表,观摩教师结合教案,在看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并作出及时反思。
专家评、学员析 促共同提升
现场课结束后,进入评课、析课阶段。首先由三位上课老师简短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随后,北京市特级教师俞伟顺、陈建勤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项目组负责人李健副教授作了细致到位的评析。细节决定成败,课前器材的准备、教师的衣着仪态等虽然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但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应从细节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快速有效的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工作迈向国际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形成,病人对护士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为塑造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展护理基本礼仪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通过对在校护生进行礼仪知识培训、尤其是护士基本姿态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对象
2009~2010级三年制护理中专生,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
2 教学方法
2.1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基本礼仪知识,护士工作中基本姿态,学会规范的工作装穿着方法。有助于树立优雅、庄重严谨的职业形象,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
2.2教学内容
2.2.1基本礼仪知识培训。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的统称;护理礼仪属于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既是护理工作者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对护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知识的讲解,规范工作中与病患交流的言谈标准及各项工作开展的礼仪要求,有助于护生更早的建立职业理念。同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增加人际关系。
2.2.2姿态训练。讲授护理工作中基本姿态(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及推治疗车、端治疗盘等项目基本方法,在操作中的注意点,重点突出,使学生能掌握其要领、打好形象基础。
2.2.3形体训练。根据学校实际的硬件设施,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一般采取靠墙、双人背靠背、顶书;就坐前动作―就坐―离座;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法进行对照练习。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每项练习时持续2分钟时间。通过训练增强了肌肉的柔韧度和耐受力,锻炼出健美的形体。
2.2.4仪表礼仪。是指护生的外饰形象。包括“仪容修饰”和“工作着装”两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练习。教授“微笑”的练习方法,如微笑的练习方法常采用“e字微笑练习法”,每天早晨起床后对着镜子发英文字母“e”音或“咬筷子练习法”;在课堂上让同桌学生对视微笑练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微笑是人际关系中,尤其是护患交往中的催化剂。学会认识常用化妆品和护士职业妆容的化妆技巧、规范的工作装的穿着方法等。并告知如此规范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严谨性。
2.2.5心理素质培养。现代护理不仅要求护士能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而且要求护士自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间相互对照练习,教师耐心指导,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反复练习,让有些胆小、内向、害羞的学生胆子变大了,能在公开场合演示,自信心得到增强,更利于将来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2.3教学方法
护理礼仪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编排多种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训练方法及别具匠心的教学创意。通过教师亲身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对护理形体训练有初步了解,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照练习,每组2人。最后整体演示。
2.4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护士仪表(仪容修饰、工作着装)和形态考核。护士仪表考核:仪容修饰(淡妆修饰、不留长指甲、不带饰品等);正确的工作着装(护士帽、发型、、鞋等)。形态考核:教师自行编排连贯着(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及拾物、端治疗盘、推治疗车等基本形态的综合展示节目,配以优美的音乐。考核要求:护士仪表考核由护生提前准备完成,形态考核要求每位学生三分钟内将项目演示完成。此项考核依学生个人表现评定个人成绩。效果比较:自2009~2010级学生中随机抽取受过形体训练与未受过形体训练各40人,对照考核内容进行演示,结果得出受过形体训练的学生在演示过程中所展现出动作的优美度、稳妥度、无菌观念、节力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未受训练的学生,提升护士外在形象和职业气质。
3 讨论
3.1加强职业道德品质培养,促进职业形象形成
通过对文明礼仪知识的培训,丰富人文知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礼仪修养和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在培训的过程中营造出的职业环境,能让学生更早地懂得护士职业是要求护士必须培养出一种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完美个性。
3.2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利于医学模式国际化接轨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相应转变,整体护理要求护士的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优先服务。通过礼仪训练,让学生懂得在临床工作中,治疗疾病、促进病人康复虽然是医务工作者的最终目标,但治疗疾病不单单靠药物和一系列的医疗机械措施,还需具备良好的服务形象。如亲切的问候,尊敬温柔的言语,优雅的举止、得体熟练的护理操作等,能减轻病患的痛苦,在短时间内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患者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及病情变化,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医疗国际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为病患的切身利益着想。
3.3增强体质的锻炼,提升审美情趣
标准形体姿势的锻炼能使身材匀称,增加力度的持久性和耐受性。让学生认识到护理人员在临床中的工作环境是紧张、辛苦、劳累的,工作强度大,责任重大,所以需要及早锻炼健硕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应对临床工作,以灵活矫捷的身手及时处理危急情况。优美的形体、自然亲切的微笑、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将“美”的感受传递给患者,能缓解病患紧张焦虑的情绪,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战胜病魔的良药,大大提高临床护理疗效。让学生体会到“美”不单单停留在表浅的欣赏阶段,而是要深入探究,遍及范围广博,并且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能更好的服务于病患,减轻病患的痛苦,把真正美的享受带给患者。
3.4增强自信心,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通过学习,使一些长相不出众、性格内向的学生能懂得如何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亲切文明的言语、大度开阔的胸怀、美好温柔的性情吸引着他人,使人愿意与之交往,大大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形象,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莫选荣,罗心静,周军.护理礼仪模块式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10,17(2B):13-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亲切友善的休养环境,以促进患者康复的医疗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还需要懂得一定的礼仪。各卫校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员的摇篮,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医疗需要,在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培训。
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士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要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礼仪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礼仪培训不仅对护理人员顺利开展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缓解医患关系。
一、开展礼仪培训的重要性
1.礼仪培训对个人和卫校的重要性
(1)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学习。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护理的艺术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艺术,尤其是处理与患者关系的艺术,这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以,护理专业并不局限于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习艺术,只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专业的学习,领悟护理的核心精神。因此,开展形体训练对促进护理专业学习也有重要意义。
(2)适应就业形势。卫校护理专业礼仪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目前就业市场的适应,同时也是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的职业需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倾向于选择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护理专业主要是向医院等医疗机构输送人才,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与医疗机构的需求相一致。当前,护理工作逐渐从物质技术层面向技术与精神相结合方向上转变。据了解,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的面试中,更多的是从护理礼仪和职业形象去判断专业思想和各种内在的职业素养,因此,护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求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调节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上升到精神阶段。具有良好修养,知书达理的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树立较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欢迎,因此,得体的言行举止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可获得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形体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修养,补充礼仪知识,对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和促进患者康复是有较大作用的。
3.有助于医院的文化建设和增加经济效益
礼仪培训是医疗模式转换时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医院是一个特殊服务型的行业,医院服务的总流程是由多个不同的服务流程组成的,一个流程的效率、质量和满意度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总体服务质量、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开展礼仪培训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礼仪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仅仅通过实践操作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讲授也是礼仪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礼仪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礼仪也是不同的,如果不了解礼仪的内涵,只是机械性地操作,有的时候可能会弄巧成拙,因此,礼仪培训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礼仪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实际模拟,才能够熟练行礼、随机应变,做到恰如其分,而不至于生硬呆板,起反作用。
2.基础与专业相结合
礼仪培训也需要基础性与专业性的融合。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培训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所谓专业性也就是在培训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基础性礼仪是学习专业礼仪的前提,只有懂得一些基础性的礼仪,才能更好地学习领悟专业性的礼仪。而专业性的礼仪是针对护理这个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在特定的场合,对待特定的人群的时候使用的。
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很多传统礼仪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而应立足传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立足传统的同时也要面向现代。首先,礼仪培训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其次,教学也要面向现代化。礼仪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护理专业开展礼仪培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据相关调查,护理人员的礼仪对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机构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但同时,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改进。结合上文所述,培训方法要贯彻“三结合”。相信在较为科学的培训方法的指导下,卫校将能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姚红瑛.礼仪培训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杂志,2011(28).
[2]艾华.加强礼仪教育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6).
随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注重学生实践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旅游专业单招教学的专业教师,从本专业的单招方向来看,要求教师结合专业单招技能高考中对学生形体的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教授相关形体训练内容。笔者总结自己这几年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技能教学和形体实践方面的心得,发现规范的形体训练能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形体和心理素质发展等带来长远的影响,是帮助学生外塑形象,内练涵养的一种捷径。
一、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人身体健康的标志,对于单招生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旅游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对从业者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交际能力,还必须要有得体的举止、良好的身心素质。单招旅游专业学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优雅得体的仪态形体,在今后的行业服务中能以得体的举止赢得顾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展现形体美。健康良好的身体条件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形体训练是以健康美、气质佳为基本内容,形体训练能使学生的形象更加符合人的审美标准,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培养正确的站、坐、走的基本姿态,矫正学生常见的“O”型腿、含胸、弓背、高低肩、内八字等现象,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使男、女性的身材线条更加优美,造就学生良好的内在气质。
二、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影响
(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在单招旅游专业教学中,对餐饮摆台服务的技能学习是基础课程,当中涉及放转盘、铺台布、摆餐具、斟酒等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应在体力上有所优势,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还能以规范的动作将摆台过程顺利完成,比如在摆放餐具时要对学生进行站立姿势的训练,摆台行进过程中走姿的训练等,学生挺拔的身姿、娴熟的动作、规范的仪态无疑会给单招旅游专业学生的技能考试添砖加瓦。除了餐饮形体训练外,导游服务技能学习也是学生选择的方向,要求学生运用相关导游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导游服务规范,能认真进行高质量的景点讲解,学生可通过对讲解服务姿态和导游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单招技能考纲标准。经过平时的形体训练后,学生学会正确的站姿、走姿和鞠躬礼节等,能规范展现优雅的外在形象,言行举止大方得体,符合导游人员礼仪礼貌规范。由此可以看出,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行业的选才趋势来看旅游服务行业最看重学生的外在气质,对从业者的个人形象要求甚高。在当今社会,旅游行业从业者要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大众消费者,对于单招旅游专业学生来说,除了比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多掌握一门技术以外,他们在形象上、行为举止方面更胜一筹,更符合旅游服务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要求。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客服务突发问题的处理,遇险不惊的镇定,高尚的人格魅力,稳妥的语言表达等都与形体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培养,既要以专业服务技能为重点,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向人文艺术知识、心理学、礼仪知识等方面进行拓展,形成以专业知识为主、以人文素养与艺术熏陶等知识为辅的综合知识体系。旅游专业与形体训练的结合教育,能不断规范学生不正确的仪态行为,不合格的行为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交际、与人沟通、个人表现、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能力。
三、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方向的影响
(一)朝着旅游行业领域多元化发展
由于行业的要求,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特别是单招学生,他们通过规范的形体训练培养出了职场从业者所需要的高雅气质,在职业方向上也可以多方选择。学生既可以在毕业后选择从事酒店服务行业中的迎宾员、前台服务人员、餐饮管理者、大堂副理等, 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形体基础,帮助自己赢得顾客的满意,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有所用;也可以去旅行社发展,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员,在带团的过程中,根据所学专业技术能力,努力使自己在旅客当中形成良好的口碑。
(二)自我创业,开设形体训练班、礼仪培训室等培训机构
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和礼仪教育,我校是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抓起的,通过职业中学三年的学习和高等学府四年的深造,结合国家对于扶持大学生自我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礼仪养成和形体训练的教育功能,将理论用于实践。学生毕业后可自我创业,在大学生创业阶段中运用所学知识,积累一笔资金后尝试开设形体训练班或礼仪培训班。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如模特公司、外资公司、大型外贸公司)塑造形象,培训职场人员正确的仪态礼仪,辅助社会/国家机构进行剪裁、礼仪等活动,与相关有需求的企业长期合作,多次深入企业进行形体培训。
对于单招学生来说,将形体教育作为学习基础,能不断发展自身的健康体格,进一步培养健美匀称的形体,外塑形象,内练涵养。在今后的服务行业中,能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和优雅的表情语言获得行业的好评,增强职业人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第三产业。形体训练能塑造学生优美的形体和仪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气质,培养学生表现形体美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形体基础,对于培养今后作为一名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形体观,提高自我的审美艺术修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正茂.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15(3):31-33.
[2] 吕艳芝,朱玉华.饭店服务礼仪标准培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3] 李志敏.跟卡耐基学商务礼仪[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4] 李晓红.旅游专业技能考试复习指导用书[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1.
[5] 袁利红.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对城轨客运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
[6] 王雯.高校开设形体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
[7] 郭娟.形体训练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J].搏击,2013.
Key words:Nursing rite; Clinical work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3-01 护理礼仪是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在整个护理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所应当遵循的尊重病人、尊重病人家属及其它工作人员的礼节和注重仪表、仪态、仪容等方面的规范或程序[1]。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征,是护理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
1 护理礼仪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1 强化护理行为: 护理质量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礼仪。质量好坏是由护理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的,但使护理技术在应用中达到最佳效果还取决于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护理礼仪贯穿于操作的每个环节,如入院接诊、巡视病房、针对患者的各项处置等。良好的护理礼仪能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同时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因此,护理礼仪是强化护理行为效果,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1.2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良好的护理礼仪对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士的体态、仪表、说话语气、语调等都在向患者传递着心理活动的信息,患者由此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的程度,也可由此揣摩出对方的心态,判断对方是否可以信赖[2]。在与病人交流中,护士用尊重患者的礼貌性语言能很快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把心里的感受、需求及想法全讲出来,这样护士既便于对症下药,又可以解除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逐渐适应新环境,更好的配合治疗[3]。
1.3 协调医护患关系: 礼仪是社会活动中的剂。良好的护理礼仪所表达的是尊重,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热情大方、语言亲切、举止优雅,都能使人产生信任感。另外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是社会知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际关系中与人首次接触时留下的最初印象[4],护士首因效应的好坏,将关系到医生、患者对护士印象的好坏、决定着医护、护患关系是否协调。因此,护理礼仪能协调医护患关系。
1.4 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服务态度、人文环境等非技术的价值越来越高。医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医院的整体形象,护理服务作为一个对外的重要窗口,护理人员的形象必须受到注重。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患者感到医院的温暖,从而对医院产生良好的印象,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2 加强礼仪修养,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 注重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护士应自觉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事业心,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对护理工作高度负责,在工作中自然流露真实情感,以和蔼的态度、文明的举止、及时有效的护理给患者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增进护患双方之间的协调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5]
2.2 发挥教育的推动力,进行全面培训: 选派护士参加护理礼仪表演,规范专业化培训,并以此为先导,通过专题细化讲课,形体表演示范,观看教学片,形体实做练习,理论和实做考试,培养出一支礼仪基本功过硬的护理队伍。
2.3 重视护理礼仪,加强监督作用: 以科室为单位,以礼仪示范护士为骨干,以点带面在全院范围开展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做形体练习。各科护士长对在岗护士做出培训计划。以加强监督的作用,从而提高全院护士的礼仪修养,使护理礼仪的培训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应以现代社交礼仪的理念及要求为指导,将护理礼仪融入贯通到临床工作中,重视护理礼仪,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病人对健康的需要。在医院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必将会提高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总体形象,也成为人们选择医院的一大考虑要素。
参考文献
[1] 朱红.实用护士礼仪.彩图版.21
[2] 陈田林,陈勇飞,钟双喜,从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因素分析其实质与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年2 月第22卷第3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