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14: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学教育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师,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
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新晨
1我校对临床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1.1积极探索以"专题式、研究式、"为教学内容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设计7次局解手术专题实验项目,要求必须为解剖与手术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实施模拟外科手术操作的尸体解剖+观摩手术的实验教学模式。局解手术项目是①头部及上肢、下肢清创缝合解剖基础;②气管切开术应用解剖基础;③胆囊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④阑尾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⑤疝气修补术应用解剖基础;⑥剖宫产术应用解剖基础;⑦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麻醉解剖基础。在每一次专题手术中,施行以PBL为中心的教学切入点,做到教学目标和研究性小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冲动。教师在实验指导时必须包括常见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课时或课后(周六、周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学习。这样不仅减轻了解剖实验室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验平台建设是保证实验和模拟手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条件。我校在解剖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模拟手术的原则和要求,配置专门的局解手术实验室。创建的要求既要体现临床运用又要体现解剖学基础的特点。1.2临床医学教育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分成二个阶段,即临床前期教育和临床后期教育。临床前期教育在校本部学习,主要完成医学公共课和基础医学的教学。临床后期教育是指临床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在第四学期奔赴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临床课程,如内、外、妇、儿、传染等学科,然后统一安排生产实习。2001年我校打破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地二甲以上医院中选择几所成立临床教学医院,为临床后期教学服务。这项早期接触临床的制度实施十余年来,解决了大专层次的医学院校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3对学生进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医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时候,适当安排学生在医院和诊所利用寒暑假进行预见习[11-13]。接触临床,可以让学生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定期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接触病人的技巧,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医疗环境,接触病人获得良好医德医风和基本医疗操作的感性认识。观摩手术:将学生分成若干批、次赴附属医院手术室观摩手术的全过程,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深入外科病房,查看外科病人。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完整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机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讨论和展望
2.1通过课程之间的优化综合改变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一直以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采取先系解后局解进行。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操作较少。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有针对性的7次外科手术,结合局部解剖学内容,建立一套在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及早接触临床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式和特色。解剖学老师通过手术实践操作,掌握了外科手术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以后讲解单调乏味的解剖学知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外科手术学老师通过在尸体标本上解剖操作,对局部脏器结构的解剖层次、血管和神经分布以及变异、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讲授外科手术学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在外科手术术式创新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2.2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采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科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4-16]。因此,通过开设局解手术学课程,同学们掌握了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手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形成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17,18]。总之,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需要,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19,20]。早期接触临床使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内容互相渗透,改善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加强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能力。
作者:易传安 胡祥上 饶利兵 于鹏辉 蔡世昌 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19-02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既是卫生技术人员履行权利义务、提升素质能力、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又是建立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迎接挑战,创新发展[1]。
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要求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一定的医学教育内容,目的在于保证卫生技术人员能够跟上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医学技术水平。回顾近十五年以来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历程,还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等问题,本人认为应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等方面不断努力。
1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部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一项任务,完成的目的只是为了晋升、考核过关,所以职称晋到一定级别后,参加学习不再积极,网上答题找人代答。这与当初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首要目的初衷相悖,卫生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得到的提高有限。毕竟,继续医学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的,容易被忽视。为了轻松的“挣”够学分,部分临床医护人员乐于追求学时短、学分高、学费个人不承担的短期培训,而很少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2]。
1.2 学分取值不能完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国家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技的发展,但目前的学分取值,参加一次短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就可以获得一定学分,而完成一项国家级课题也不过10分。一项国家级课题需要一个团队花费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检索文献,研究国内外研究情况,思索创新点和应用前景,其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与参加短期继续教育学习班相去甚远[3]。
1.3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良莠不齐。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全国开展以后,出现了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名目繁多,铺天盖地,从各种渠道涌入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甚至有的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教学质量差、学时不够、学分授予管理不严、费用高,使学习班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2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继续医学教育是在职医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伴随科学技术创新,迅速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领导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制度管理,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大家树立战略眼光,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晋升职称而学为提高工作能力而学。
2.2 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继续教育学习班、听课等途径获得学分的分值,增加科研、论文、业务等方面的学分分值。同时,在学和用两系统中学分取值应根据各医疗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分别按照技术含量、难易度、对医院的贡献度、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影响力、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等进行适当调整,让继续教育体现出本来的目的。
2.3 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继续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医院的继教工作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长期健康发展[4]。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过各级医学项目的举办,调动全市各级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大家自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和教学水平全面发展。
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要严格把关,所学内容必须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且适宜在本单位开展,或是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项目。外派人员学成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目的,节约成本,提高学习效益,提高外派学习人员的责任心。
3 小结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成熟的经验,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模式、要求、考核方式等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相互支持、协调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林书,曹静,武风娇等.地方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09-111
生物化学学科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它涉及化工、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刚刚新起的学科。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只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院仅学临床知识,大多教学改革都没有将其与临床联系起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改的难题。
一、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在基础课程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在后期的临床教学阶段,较多地联系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医学知识的系统知识结构。不至于到了临床课程乃至做了医生之后,才发觉生物化学知识如此重要却又无暇再深入钻研。
二、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R8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5-02
外科学在医学科学技术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动手能力。“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为更好地贯彻教改,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初探。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包括:①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②学开临床医嘱;③开展病案讨论。由于是外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尝试,难免有不妥之处。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教学形式。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大顺序讲课。学生听起来单调、枯燥,老师也感到呆板,难以吸引学生。一次课上讲解急性阑尾炎,同学反映:急性阑尾炎教科书上有,我们会自学。老师吃力地讲一遍需几个学时,何不讲解诊断一个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那些?应该同哪些疾病鉴别?在医院怎样治疗这个病,即如何开医嘱。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提出了目前教学的方法问题,明确地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2 如何实施
2.1 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
外科学新大纲和教材要求的教学重点是基础与普通外科疾病。通常讲解各疾病时的共同程序是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个方面。而笔者我首先打破了这个程序。即让同学先提出疾病诊断依据(要点),而这些依据可在教材中寻找:①病史(病因);②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③辅助检查(X线、B超、CT检查等)。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每个疾病临床表现的普遍性中找特殊性,并与其他相关疾病的特殊性加以鉴别。例如:讲解急性阑尾炎时,须强调其同右侧输卵管妊娠的鉴别,从两病的特殊性,就不难鉴别,使同学易于理解、记忆。课后同学反映这样讲课,兴趣提高了,上课时能学到那些依据来诊断疾病、鉴别疾病。课后复习抓住了重点,时间也少了,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思考面也宽了。学生上课时能随老师思路去思考、去探索诊断疾病的依据;并弄清这些诊断依据的来源和可靠性;能联系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理论知识。学生能较自觉地学习课本知识,奋发地钻研专业知识。
2.2 使学生学开临床医嘱
外科医嘱是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时,处理病人的重要书面材料,一般同学感到为难。“往往是护士催促,自己干着急无从下手”。实习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恼。往往需要多次请教临床老师,有时不得不反复涂改。对为何加开或停用一项医嘱也常一知半解。即使书面知识学得不错的同学,要在实习中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还是有困难的,开医嘱时连给病人做那一种手术的名称都不知道。例如,术前术后处理,要开出术前术后的医嘱,大多无从着手,而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需花时间更长。这些都是目前外科课堂教学上脱离实际的常见问题。怎样把所学的课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技能中去呢?笔者初步尝试采取集中讲解和让学生练习开写四大医嘱(长期、临时、术前、术后)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在医嘱讲解时穿插介绍课本上治疗原则及方法。例:急性胆囊炎医嘱应强调:①分级护理(据病情轻重);②低脂饮食(忌油腻、控制胆汁分泌);③抗菌素使用(控制感染);④补K+、Na+、Cl-、碳酸氢钠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⑤补液(增加血容量);⑥术前医嘱(术前准备);⑦术后医嘱(术后处理)等。把教材中记载的治疗方法和实际遇到不同病情需要哪些治疗,以活学活用的形式结合在医嘱中一并讲授,使同学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到实践体验。同学课后反应,这样学习好像自己就在给病人会诊、讨论处理病情――开医嘱。这样课堂学习比较生动。对教材中呆板的治疗原则及理论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边听边探索,体验到自己是“医生”,好像在给病人治病,脑子在不断思索着应开那些医嘱来检查或治疗,自觉地去学习。
2.3 “一病一案”讨论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一病一案”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假戏真做”。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当医生”进行病案讨论。利用病案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做出正确诊断,排除其他干扰,开出医嘱。在学生热烈讨论中去鉴别他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例:讲完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一节课,向学生提供一份急腹症病案。全班讨论气氛活跃,在选出四名同学上台发言时,他们把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病、宫外孕、肺炎都想到了。各自说出了诊断依据、鉴别方法,开出医嘱;老师再加以归纳、总结。学生一致认为这样上课,自己就像是一位医生,把所学的知识都用到病人身上去了,而且所学知识已对他们产生强大吸引力。通过初步模拟“现场”(病房)训练,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的效果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实施了3个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各实习医院普遍反映实习生好像是工作了1~2年的医生,从询问病史到体检,基本上能独立接待病人,书写/打印病历质量也较好;能开初步医嘱,能积极参加科内病案讨论及在会诊时热烈发表见解,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技术操作;基本上能开出完整四大医嘱,还能较顺利而熟练地开术通知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处理常见急诊病人。
4 教学体会
按照“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对一堂课50min进行安排:①开始10~15min一病一案讨论(课前病案讨论);②中间20~25min新课讲解诊断依据内容;③后15~20min介绍新课医嘱内容(有些疾病1-2节课讲不完时也按上述比例分配)。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做好书面发言,并计入平时成绩。
5 结论
(1)为实现临床医疗大专学生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三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师生均尝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甜头,对目前教学大纲的执行及教学的科学管理落实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2)“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加强了三个能力培养,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3)促使“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化。通过2届临床大专班教学及医院信息反馈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尤其在基本技能操作―动手能力上明显提高。能把书本知识在临床中结合运用,目前,有些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能顶班处理病人,逐渐向“高分高能”转化,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4)本教学方法初探原则是以全国高职高专《外科学》统编教材新大纲要求为宗旨。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突出“进入角色”教学。只是初步尝试,虽然不够成熟,其目的是为外科教学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0(5).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关键词】 教育,继续;临床实习;因素分析,统计学;教学
更新和改革教育体制,是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质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近年来,成人教育学员实习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社会信誉受到冲击。究其主要原因是临床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将影响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的因素、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分析如下。
1 影响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
①无法保证实习时间:成人是社会一分子,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常常受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困扰,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②心理障碍: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受到同学、带教老师的耻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学员,有可能自己的学生与自己在一个班实习,也有可能带教老师是自己的同学,总担心学不好没面子。③混文凭的思想严重:学不学一个样、实习与不实习一个样、好与不好一个样,混个文凭是许多学生的最终目标。④己所求与实习关系不大:有些学员已经在单位定下所从事的专业,仅希望重点了解本专业的情况,不想泛泛的实习。⑤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交通不便、实习地点偏远等。
2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
2.1 坚持以人文本,深化教学改革
2.1.1 教学相长,改革教学方法 成人教育学员在认知方式、记忆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动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表明,成人教育学员更喜欢按既定的目标学习,注重实效和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以灌输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坚持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多引导学员自学,帮助学员养成“要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结合学员的工作岗位,灵活运用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调查法和指导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员之间交流探讨,增强教学实效。
2.1.2 注重实际,改革实习模式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以下5种实习模式。①权力控制模式:依据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学员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脱产实习1年,否则不予以颁发毕业证书。此种模式表面上看严格控制学员实习,可以保证实习质量,但实习质量最差。②习惯管理模式: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主动变革教学计划,但受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维系原有的管理模式,仅仅是临床实习时间从1年减至半年,实习仅限于完成教学计划的书面规定,形式有但无实习过程,何谈实习质量。③爱心领导模式: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进行临床实习,人性化管理,又能落实实习计划,控制实习过程,体现出教育管理者的关心、爱心和对学员苦衷的理解,但星期六、星期日也是医院的休息时间,大查房、手术、讲座、临床操作检查、病人均较其他时间少之又少,实习机会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④情感管理模式:统筹协调带教医师和成人教育学员的工作时间,即每周带教医师5 d工作时间中有2 d是成人教育学员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成人教育学员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医院正常工作日进行临床实习,此种模式可以保证实习学员更多地参与临床诊疗工作,获得更多检查操作的机会。缺点是松散,全靠学员自觉遵守实习纪律。⑤合理化管理模式:由于成人教育学员多在全日制教育中曾经临床实习1年,而且本身就在临床工作,只是在接受更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印证临床实践。我院采用加大专业课程的临床见习学时,取消独立的临床实习过程,也就是说见习和实习混在一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去临床实习。经过运行,学员反映效果不错,也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充分认可。
2.2 提高临床教学能力,保证学员的实习积极性
2.2.1 加强专业理论的培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成人高等教育不是简单地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观念、内容及方式,而应针对成人的特点进行教育。这就必须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的培训工作,凡担任成人临床实习教学任务的医师在上岗前须参加诸如成人教育学、成人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等成人教育理论课程的短期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成人教育特点,运用相关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临床教学和实习效果。
2.2.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检查 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检查成人教育教师职能的履行情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工作态度情况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办法,每学期都要坚持开展这方面的检查活动。可组织同行专家、成人教育学员对带教医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院系领导抽查,将综合考核结果上报学校备案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励的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予以调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成人教育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临床实习质量。
2.3 强化实习时间和实习纪律
2.3.1 创造条件保证学员实习时间 与每一位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的学员单位联系,把学员课程安排及其目的予以介绍,请求学员单位予以配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员工作安排和实习时间冲突,排除学员实习障碍。
2.3.2 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过程,该过程将为医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学员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2]。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后备人才的水平。 成人教育应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2.3.3 加强实习纪律管理 实习学员要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实习纪律,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工作中要尊重老师,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多学多想,主动请教,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无故旷课学员视情节给予提醒、警告、严重警告、重修等处分。
2.4 健全管理制度,加大临床实习基地投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4.1 加大临床实习基地投入,改善实习条件 各高校要积极开展校内或校外成人教育基地建设,改善办学设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成人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4.2 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临床实习规范化 实习过程中学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端正实习态度,约束自身行为[2]。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程,使成人教育临床实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2.4.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壮大管理队伍 建立管理人员定期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使管理者在工作中有目标、有目的、有方向,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的团结、务实、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护人员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医护人员除了在学习当中掌握医学科学知识,还要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医护理念、预防观、卫生观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和保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等理论知识,从而为学习临床相关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超敏反应性疾病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观念和原则:如无菌观念、交叉传染、杜绝“滥用抗生素”等原则,这些观念和原则的把握,会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学生个人和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1]。
1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医学人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百多年前,加拿大著名医学家及教育家威廉•奥斯勒说:“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人文”一词源自拉丁文“humanists”,指的是人性与教养,也指人的精神文化[2]。人文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只要是与人类精神活动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属于人文的范畴。而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要敬畏生命、崇尚健康、维护尊严、抚慰心灵,简单来说,就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从人性出发,关心、关怀和尊重病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敬畏,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医学人文精神主要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知”是理念,即以人的生命和尊严为主旨,把人的发展完善和精神自由的信念深植于心;“行”则是实践层次,即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为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努力[3]。当前,许多医院频繁发生恶性暴力事件,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这与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医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2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式与途径
2.1教师加强重视,转换角色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学生,而育人则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求满腹经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恰如其分地渗透于“教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角色,不能把自己仅局限于教师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能够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要把医学人文的精神文化传承给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关心、关爱、理解别人的精神和责任,只有这样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服务于病人和社会。因此,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转变角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相关内容把医学人文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促进医学人文教育[4]。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强化学生的自身感悟。医学微生物学所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且各章节之间逻辑性不强,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本学科易于理解但难于记忆[5]。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全程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积极开展情景模比、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及学术研讨,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念,使医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人文价值理念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实验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设计“空气的细菌学检查”试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细菌无处不在,应时刻注重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污染,为以后工作中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传播打下良好基础;而“口腔、手指的细菌血检查”试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认识到自然界大部分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有些对人类无害而有利,微生物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密不可分,只有少数才会引起人类疾病。
2.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2.3.1抗生素滥用与“超级细菌”的出现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19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其中20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挽救了无数生命,至今抗生素仍然是感染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药品。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引起人类疾病的许多细菌已经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而人类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程度,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甚至是“超级细菌”。超级细菌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也越来越长,主要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菌、泛耐药肺炎杆菌等。为了减缓细菌耐药性及超级细菌的出现,要求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或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耐药监测。
2.3.2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恐艾与歧视
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解与偏见,针对这一现象,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重点介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尽管目前我们尚不能治愈艾滋病,尚未研发出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但是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控制血液和血制品,以及提倡安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HIV的传播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HIV感染率仍居高不下的事实,分析原因,这与艾滋病患者被歧视、不安全、医疗机构的商业利益驱动等种种因素密不可分,归根结底是个人道德、医生医德等医学伦理素养缺乏所致。这就要强调学生要有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积极宣传预防,还要以身作则,洁身自好,同时教育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理解他人的优秀品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将人文精神培育贯穿其中,将医学人文理念真正渗透到医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6-7]。
3结语
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缺一不可,特别是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服务对象是患者,所以医学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求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学人文素质,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才会懂得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真正做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因此医学生人文教育更为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这就需要教者精心的构思和设计;此外,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案例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促进医学教育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金平 曾静 胡晓艳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孙桂鸿.小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培养[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封3.
[2]杜宏.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561-563.
[3]王夏强.浅论主体感悟式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3):183-184.
[4]陈锦龙,吕刚,宋婧,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169-171.
[5]包常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781-782.
1.2只有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人类对医学发展的认识日趋理性和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升到“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医学模式。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学会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个途径出发去对待患者和疾病[1]。
1.3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从根源上缓解、扼制医患关系的恶化。由于现阶段我国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和医疗服务与国际水平靠拢,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走入了低谷。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掌握与患者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是医生良好个人素质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基石。这就要求医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改善医患关系。
1.4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以往关注的生理因素外,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医学中,一个人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种疾病的每个患者身上又会出现个体差异,任何疾病又会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就必然要求医学生(未来的医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分析、判断、综合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科技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真正达到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目的[2]。
1.5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除了满足职业的需要外,还应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进一步改造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深入认识到将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崇高和生命的价值,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3]。
2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与人生境界。医学专业的教育首先是由掌握这门科学的专业教师完成的,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意识地挖掘蕴涵在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还要挖掘和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教师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广泛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校内外的假期短训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东方文化强调“医者仁术”,要求医生具备仁、孝、智、勇等美德;西方文化强调医师的社会属性。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师,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文理渗透是现代医学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要求,从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出发,要求临床教师在某个领域获得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相当的了解。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才可能搞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2强化医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首先在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备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常识和基础知识。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它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使命。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人,医学必然具有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只有具备了较高人文社科素养的医生,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胜任现代医学工作。学生在医学实践教学中刚开始接触患者,这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当好表率,对待的患者言语和行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将医学的人文特征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处处为患者的利益着想,提早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加快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4]。
2.3改变教学方法,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进入见习和实习后,学习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系统的医学知识,而是如何把现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线索”的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传授临床思维方法外,更应在临床病例中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深对专业和伦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并使医学生通过接触患者或模拟场景掌握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引导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通常会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真实的病例,或指定学生模拟某个环境中的特殊病例,让另外的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判读检验结果等临床工作程序,分析患者的诊断及提出进一步的诊疗意见。教师则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遇到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不同意见时,不要直接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引导双方说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最后大家一起运用专业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得出结论。遇到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组织开展自由讨论,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言
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母语教学的同时进行非母语教学,我国所指的双语教学主要为汉语与英语。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发展,很多新技术、新理论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但90%的论著都源自于国外,因此需要注重培养能够掌握多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有必要深入研究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在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双语教学应用到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是以探索高素质基层医生培养模式为目标,教学一般都以小班课程为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也比以往强了很多。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果将双语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学习技巧[1]。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得知,多数学生对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表示支持,认为它不仅可以让自己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调节课堂氛围,关键是能够提升英语水平。由此可见,将双语教学应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很有必要。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研究工作,找出有效解决措施。
二、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方面问题。由于本校属于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力量较国内重点院校来说相对薄弱,尤其是具有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尽管从事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国内优秀人才,无论是英语写作能力还是教学能力都很强,但听说方面依然难以与留学教师相媲美,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做好英语与汉语转换就成为双语教师重难点问题。同时,在生物化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将复杂知识精准地转述给学生,并让学生深入理解也是双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高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加大了双语教师教学压力。
(二)学生方面问题。由于生源的不同,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英语口语表达与听力上。同时,生物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与抽象性,学生学习较有难度,且内容较复杂,其中涵盖的词汇量也很大,也就使其成为学生心中最难学学科。尤其是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带有较大难度的英语无异于“极限挑战”,如果双语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得当,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吃力,从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材方面问题。教材是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重点依靠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也与此有很大关系。现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教材都是传统母语教材,其中所含有的英文部分基本都是词汇,英文文章所占部分极少,不能满足现有双语授课需求。当然,有时也将英文教材应用到教学实际中,但其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较大差别,专业术语过多,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将近80%的学生表示阅读这样的英文文章时,至少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查阅词汇含义,可见,这种教材并不适合学生使用。基于此,就需要制定汉语与英语参半的教材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内容要丰富,不给学生带来枯燥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双语学习中。
三、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确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的。由于生物化学属于医学院校重要课程,能够为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学好双语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与国际权威人士交流,获得更多更新观点。因此,在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时,一定要先确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的,并将这一目标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同时在教学中尽量实现全英语授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不要忽略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双语教学价值[3]。
(二)提高任课教师英语应用能力。要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关键在于强化教师英语培训,特别要注重英语口语与听力训练。双语教师应经常查阅资料,做好备课,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观看双语教学短视频掌握教学方法与技巧[4]。学校也要积极引进留学人才,为其提供一定的薪资待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可以看到双语教学效果,但以往的单纯依靠期末考试的方式已经难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情况,这就需要双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课程表现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期末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英文考试内容,如用英文解答名词,同时对利用英文答题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医学院校学生发展异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双语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才能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韦耀东,梁平,吕坤,李中坚,吴杏起.加强双语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3,02:79-80.
[2]罗艳红,王太重,邓益斌.民族医学院校临床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