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去向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3 15:28: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去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去向

篇(1)

医科院校的五驾马车

特色突出,打造自己的王牌

毋庸置疑,医科院校的最大特色在于医学类专业,但医学类专业又可细分为名目众多的专业或方向。各医科院校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优势专业的投入力度,使得学校特色更加突出。徐州医学院坐镇历史古城,麻醉学专业同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它与医学影像学专业成为学校的“镇院之宝”。其实从1993 年起,学校在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就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地处山城的重庆医科大学,其临床医学的实力不容小觑,强势专业――医学检验,在全国范围内罕见对手。重医更在其基础上大力发展传染病学、临床医学,从而形成了“一超两强”的专业发展特征。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广西医科大学打出临床医学加耳鼻喉的主打专业,并围绕这两大特色专业申报新专业,进行学科群建设,在该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涉猎广泛,成就医学通才

从专业设置来看,医科类院校的专业门类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但从其开设课程来看,这些专业并非孤立的,而是在学习内容上,互有涉猎。因为,没有哪个医生只懂得一门科学。临床医学专业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既要有西医知识,又要学习一定的中医内容,以解决实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为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开药方治病的能力。基础医学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广泛,既要学习解剖、生物学,又要了解细胞、组织方面的内容,中医、中药的一些知识也需要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是为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检验局培养人才,处理比较大规模的疾病问题,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医学专业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疫情数据,统计学的知识就必不可少了。

潜心习医,做好吃苦准备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似乎就注定了医生这个职业是份“苦差事”,在医科院校,学生们也差不多要过上几年“苦行僧”的生活。在学校,我们要翻看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医书,背诵一个又一个从未听过的专业名词,做一次又一次在常人看来恐怖异常的实验,毕业后漫长的成长岁月,我们要忍受坐穿冷板凳的煎熬,平复第一次上手术台的紧张,精神和生理上巨大的压力自始至终都会伴随着我们的职业成长。

记得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同学就这样感慨:“中山医里都是学习的狂人!”因此,也才有了“学医最苦,当兵最累”的坊间传言。每每采访医科院校师生,他们总会说:“想当医生?先做好吃苦的准备。”的确,短则五年,长则八载的学医时光,耐不住寂寞的人又怎能熬得住那其间的酸甜苦辣。如果仅是从事医药类的商业活动,那么本科水平便基本足够,但如果是想投身医疗事业,那便要考虑打“持久战”。

实践性强,在学校和医院间成长

在医科院校学习,实验、实习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医学类专业是实践性超强的专业之一,这也使得他们的实践课程比别的专业多出近一倍。医学院校的学生基本从大四开始都要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有些院校甚至更早;大五时到各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实习,跟随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观摩学习。这时的实习就跟做大夫一样,前期的理论知识全部派上用场,这也要求习医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以医者的妙手仁心为己立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问题。

不要简单地以为医科院校数量众多的附属医院只是为学校创收和给学生提供实训场地而已。实习医院和非直属的附属医院负责培养学生实习,直属的附属医院则负责所属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因此对于医科院校而言,其直属医院等级越高,对学习和研究越有利;数量越多,选择也越多。所以想深造的同学一定要关注直属医院的数量和等级。

就业多维,但需积累经验

医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理想似乎很单一,几乎每个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公立的大型医院工作,他们看中的多是大医院的先进条件和更多的专业培训。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美好。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其人员流动性越小,对人才的吸收就越有限。更为重要的一点,临床类的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虽然大家的就业理想比较单一,但并不意味着专业的就业去向就是唯一的。如果学习基础医学,可以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或大型医药企业从事教学、医学研究等工作。如果对疾病预防、食品卫生检验等感兴趣,就可选择预防医学,毕业后选择到医疗预防部门和卫生检验部门从事疾病预防、食品卫生检验和管理等工作。选择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的同学,就可到各级医院和康复医院从事诊治和科研等工作,也可到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就行业而言,任何工作都是跟经验分不开的。在医生这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里,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要想做医生,新人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进小医院可能没有大医院那么好的培训条件,但可以有更多接触实际操作的机会,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

医科院校列传

在我国,医科院校的分布极为广泛,作为强国的科学,基本上每个省、每座大中城市都会有一两所医科院校。以北京为例,就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等。目前,在我国独立建制的四十多所医科院校中,综合考量诸如学科实力、办学历史、录取分数等各方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梯队】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处于第一档次的这三所院校都历史悠久,学科实力和科研实力雄厚,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第一军医大学,现已划归地方政府管理。这三所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高。

【院校风采】首都医科大学,浓缩的精华

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提及学校时难免有些许抱怨:校园小、校门小,好在教学楼比高中的楼高。但他们也会用“我们不用担心迟到”来自我安慰。的确,在首医大,从学校一头走到另一头只需十分钟,就连学校的操场也是在校外的马路对面。但是,校园小,却丝毫不影响学校品牌和治学水平。

首医大拥有的附属医院遍布北京市,拥有10多所三甲医院。换言之,北京一半多的三甲医院都是首医大附属的,如此庞大和高质量的附属医院体系在全国医科院校中是少有的。同时,学校还拥有多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05年,以该校王晓民教授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制定和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立项,该项目联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十余家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首医大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更是学校王牌专业,神经科学在国内独占鳌头,如此阵势不禁让我们叹服“浓缩才是精华”。

【第二梯队】南京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宁夏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等

这一梯队的院校多为省属院校,在省内具有较大威望和影响力。学校特色鲜明,注重产学研结合,毕业生在本地区就业具有较强优势。

【院校风采】南京医科大学

该校在省内知名度和报考热度都愈来愈水涨船高,规模不是很大,但学科在省属高校中全面发展的程度却令人惊叹,许多专业名列前茅。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的基础医学位列第九,临床医学位列第十四,口腔医学位列第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认可。

此外,学校的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口腔医学三个七年制专业为本硕连读,第一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河海大学学习基础课。而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方向)为双学位班,前四年就读于本校,分别获医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后两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这两个专业就业也不错,但课程较难,解剖学等某些教材是全英文版本的。

【第三梯队】徐州医学院、郧阳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广州医学院、沈阳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承德医学院、昆明医学院、长治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

第三梯队的医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地方属的医学院,其主要职责是为当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医学人才。虽然这类院校的知名度较之前面两个梯度要低一些,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

篇(2)

在我国各类专业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势态下,我国有近百所的医学类本科院校,这些医学院校无一例外均设有非医学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学、法学、英语、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其中不乏教育部公布的“最难就业的专业”。由于该类专业较新,这些学生大多是通过调剂进入的,无论从学校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毕业生自身对专业的认识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都有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的阶段,因此非医学专业在医学院校具有大的医学背景又具有专业性不突出的特点,这是医学院校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大学生就业质量已成为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标准[1],在2015年749万应届毕业生的严峻形势下,此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显突出。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医学专业,普遍存在初次就业率较低、就业层次较低、就业后稳定性较差、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符[2]等情况;此外,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实习阶段在医疗机构工作,受此影响在就业过程中缩小了择业范围。政府、高校、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五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3]。如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高等教育存在弊端等种种矛盾,共同造成了当前紧张的就业局面[4]。政府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政府的就业政策并没有向某一个方向倾斜的趋势。因此,进行SWOT分析时不再考虑政府影响。

二、SWOT分析

(一)S(Strengths)―优势

1.整体学风良好。严谨、好学的学习风气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特点,受此影响,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耳濡目染也具备了这一特点。与综合性大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好学务实的态度,而这一态度在就业过程中一直被用人单位所看重,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背景知识优越。虽然是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但普遍接受了基础医学的课程培养,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相比综合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而言,就业具有更多优势,尤其对于医疗行业。

(二) W(Weaknesses)―劣势

1.综合素质欠佳。在医学院校内,非医学专业在整体上属于边缘学科,非医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相比医学专业学生缺乏临床医学技术大赛,急救竞赛等实战机会;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综合素质又略显不足。

2.专业教育不突出。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大多都是新开设专业,学科基础薄弱,在课程设置有待考证。在医学特色方面,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背景不同,基础相对薄弱,对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也不足[5] ;在本专业培养过程中,被医学课程占据部分学时,学习内容比较宽泛,特色较不明显;再加上对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还处于初步阶段,很难及时准确地得出教学成果的优劣。

(三) O(Opportunities)―机遇

1.医疗体系的不断壮大。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需要服务于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会越来越多,有医学背景的毕业生在选择此行业时就必然比毫无医学知识即综合性院校的相同专业的毕业生更占优势,这无疑是未来发展中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发展就业的机遇。

2.培养模式的逐渐转变。自高校扩张以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大学趋于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也开设了非医学专业。在此情况下,此类毕业生群体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其培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关注与重视,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四) T(Threats)―挑战

1.课程设置混乱。目前,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混乱,医学院校开设非医学专业,是在非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医学课程,以此来突显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但如何合理设置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以及如何处理医学课程与本专业的关系则需要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其专业知识更加完备扎实,在就业过程中取得优势地位。

2.师资力量薄弱。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都在近年所设,专业设置之后,往往学校短时间内难以引进充足的师资,因此专业教师、尤其学科带头人贫乏。而非医学专业教师也往往出身综合院校,难以兼备医学背景和特色专业。

3.就业信息平台有待完善。学校关于就业信息的主要是通过就业信息网和校园招聘会。现实中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就业信息网的就业信息大多都是为医学专业学生服务的,招聘单位多为医疗机构,招收的毕业生也仅限医学专业;校园招聘会也多集中在与医学专业,对招聘单位而言医学以外专业似乎综合院校是更好的选择。

4.社会认知度不足。医学院校的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但此类单位对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小。同时社会对医学院校的认同只是医学专业[6]: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医生已是社会定向思维,非医学专业学生还需要接受社会一段时间的检验与认识,短期内难免有些用人单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另外认为综合院校的毕业可以取代医学院校非医学生[6]:部分用人单位对医学院校与综合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差异也有一定看法,认为同一专业学生在综合性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更能与市场接轨。因此,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力度受限。

三、讨论与对策

(一)医学院校方面

1.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心理辅导。针对非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就业见习实习过程中,组织多样化见习实习岗位,综合锻炼毕业生的素质。同时关注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强化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科建设,壮大师资队伍。专门针对非医学专业,学校应投入资金购买教学仪器设备,落实实验室的建设;大力引进新专业的师资及学科带头人,鼓励在职教师深造。通过引进人才、培训人才等手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使其更适合专业发展,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就业体系,加强就业指导。首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培训引导学生关注用人单位需求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情况,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能够很好地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加强自荐材料的制作和求职面试的培训。其次,在不断完善扩大学校就业信息平台的同时,注重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建立信息平台,将就业信息及时、全面地通知毕业生。

4.提高社会认可,加强校企联合。医学院校还应加大对其非医学专业的宣传力度,常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到校做讲座、开宣讲会;也可与开展校企联合订单班培养模式[7],与某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实习基地,以此开拓就业市场,让学生得到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毕业后定向解决部分学生就业。

(二)非医学专业毕业生方面

篇(3)

[摘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医药类独立学院毕业生尤其面临着更为艰难的竞争环境。本文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2009 至2013 年毕业生总体情况、专业考研情况、就业单位性质、不同专业毕业生所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等级分布情况、工作单位所在地区分布等方面开展调查与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医改背景下解决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使独立学院医学毕业生合理及时而充分地就业。

[

关键词] 新医改;独立学院;湘杏学院;医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76?04

[收稿日期] 2014-06-18;[修回日期] 2014-06-25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课题“新医改视野下湖南医学人才服务基层激励政策研究”(2014ZK3065)[作者简介] 廖海燕(1985-),女,江西萍乡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化,独立学院就业.

2009 年4 月7 日国务院下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明确提出,三年内要开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方面问题。这些举措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湘杏学院2009-2013 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独立学院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2009-2013 年毕业生就业现状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是2002 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生共享湖南中医药大学50 余年的办学资源。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严谨规范,学习生活环境优美。学院现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康复学等13 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 886 人。2006 年有第一届毕业生,至今已有毕业生4 551 人。

(一)2009-2013 年毕业生的总体情况湘杏学院2009-2013 年毕业生共4 012 人,其中男生1 291 人,占总人数的32.18%,女生2 721人,占总人数的67.82%。五年中,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13 年毕业生人数最多,详见图1。

(二)2009-2013 年毕业生各专业人数分布情况

2009-2013 年毕业生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数最多,为1 629 人,占40.60%,其次为护理学占17.85%,中医学16.70%,药学占10.22%,医学影像学占3.79%,针灸推拿学占3.07%;所占比例较少的专业为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物制剂、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等,详见表1。

(三)2009-2013 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1. 2009-2013 年毕业生各专业考研情况

随着考研热的升温,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各专业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因毕业人数增多,比率有所下降。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从2009 至2013 年分别为19.08%、15.24%、21.28%、20.33% 、15.81% ,中医学专业分别为30.77%、26.55%、29.93%、23.02%、20.09%,考研率整体有所下降,详见表2。

2. 2009-2013 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医学专业学生受专业所限,其就业面较窄,除升学继续深造外,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要就业去向,其次为一些企业单位、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等,详见表3。

3.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要就业去向,分别占:86.45%、85.53%、60.98%、50.30%、46.42%,占就业的绝大多数;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中药学、市场营销、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药学等专业以企业单位就业为主,分别为:90.24%、73.17%、69.01%、66.67%、61.54%、58.57%、57.8%,详见表4。

4. 不同专业毕业生所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等级分布

2009-2013 年期间,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在县级以上医院工作,所占比例分布为:县级医院占35.88%,市级医院占42.84%,省级医院占10.54%,而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就业的毕业生极少。从专业分布看,护理专业主要在市级、省级医院工作,分别占58.97%、22.29%,影像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市级、省级医院就业的占大多数,分别为44.62%、20.77%。针灸推拿学专业主要分布在市级、县级医院,分别占46.67%、30.67%。临床相关专业如中西 、中医专业则主要分布在县级医院,各占比例为48.96%、50.8%。详见表5。

5. 2009-2013 年毕业生工作单位所在地区分布2009-2013 年间,毕业生中有83.93%在中部地区就业,其中在湖南省内就业人数达到2330 人,占99.32%;14.24%在东部地区就业,其中在广东省内就业人数达到266 人,占66.83%;仅1.82%在西部地区就业,详见图2。

二、独立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从表2-1 的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湘杏学院就业率不高,约为84.8%,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就业地域存在结构性矛盾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需求饱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愿意去的毕业生少。从表3-4 中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偏向大城市,一心要到省级、市级单位工作,而不愿意到乡镇、村等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和岗位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屈就,从而导致了这些毕业生待业率较高”[1]。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从湘杏学院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就业,医学毕业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的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药类专业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

(三)医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狭窄

部分医学生仍然抱着“学医就要做医生”的观念,就业问题上,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择业意向狭窄,片面地认为高的教育经费投入,就应该有高的产出,期盼毕业后很快能有高额的工资回报,仅面向医疗相关专业的临床岗位。从表3-2 看出,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50.37%,而愿意服务于国家基层项目(到村任职、选调生、西部计划等)的毕业生仅占0.4%,敢于自主创业的仅占0.27%,预征入伍的毕业生仅占0.1%。按毕业生所学专业来分析,护理专业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86.45%,其次为医学影像学85.53%。

(四)用人单位的偏见

独立学院一般招收“三本”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来说,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导致市场形成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统计性歧视,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学生自身各方面素质又有强有弱,因而社会上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不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这与紧迫的就业形势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无疑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

三、改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对策研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国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要调整有关政策,制定优惠措施,提高农村和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针对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其就业去向倾向于留在省内就业的状况,政府应加大省内县、乡镇等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加强经济建设,促进更快更好的发展与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

“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医学人才”[3]。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扩宽知识面和专业口径;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对外交流能力等等使毕业生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需要的毕业生。

同时,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就业。

参考文献:

[1] 张利.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思考[J].职业时空,2010,6(1):96-97.

篇(4)

而相比于中医的“望、闻、问、切”疗法,或者内科医生擅长的药物治疗。口腔科医生对医疗器械的依赖较多。像口腔内窥镜、牙科扫描仪、X光牙片读取机等仪器也是诊断治疗牙科疾病的必要工具,这些都需要该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或操作的。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口腔医学专业不招收左撇子同学,一般不接受乙肝携带者报考,双眼矫正视力度数不能超过800度。

全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口腔专业,其中口腔专业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高校有: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等。

虽然个人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是将来就业的决定因素,但在同等条件下,出身名校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名校毕业的优秀研究生更容易受到教学医院、高档诊所的青睐。

口腔专业大学生包括口腔医学本科生和口腔医学技术高职生两个层次。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可要看仔细了。因为你可能面对“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概念。简单来说,口腔医学是治牙的,从业者是口腔医师,将来可以考执业医师,从事治牙、拔牙、镶牙、正牙等工作。而“口腔工艺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与美容”等则属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范畴。口腔医学技术从业者是口腔技工,不能考执业医师,只能考技工证,一般不接触病人,而是根据医师的要求制作假牙,和口腔修复学联系紧密。

所以,如果你希望和病人打交道,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诊断、设计治疗方案,请记住你应该选“口腔医学”;如果你喜欢工艺制造,能够耐下性子来雕琢一颗惟妙惟肖的假牙,那么“口腔医学技术”才是你所要的。

目前市场对这两个层次毕业生的需求量都很大。当前我国口腔医师人数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17000,明显低于1∶300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口腔医学毕业的学生,多数人首选还是当口腔医师,这就需要在拿到学位后参加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一般都是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每年一次。如果没有考取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那么你从事的医疗行动就属于“非法行医”的范畴。

口腔医师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医院,不仅从事口腔医疗活动,还进行口腔医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二是口腔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各科的临床诊疗;三是口腔诊所。

篇(5)

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熟练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注重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公共基础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育课程、外语课程、军事训练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生产劳动课等;专业基础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也包括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课程。增加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课程。

(2)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疗,疑难病症的转诊治疗。

(3)坚持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注意总结和吸收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借鉴赣州市政府“订单式”培养农村卫生工作人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将内、外、妇、儿科学改为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科学,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加强对“定向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1)加强到乡镇卫生院的见习教育、增加实验、见习实习的时间,特别要重视乡镇卫生服务的见习和实习安排。使乡镇卫生教育从课堂走进社会,又从社会返回课堂,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要。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独立工作、语言表达、文字表达、与病人交流、与同事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四位一体功能的要求。

(3)校村共建、服务农家。选择医学高校周边较为临近的乡村,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为当地村民提高心血管科、儿科、妇科、中医科、五官科、心理咨询等健康咨询服务;血压、血型、视力、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服务以及针灸、拔火罐、贴耳穴、推拿、按摩等中医保健服务。了解当地村民的健康状况,并向他们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与教育,让学生真正贴近并了解基层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更早地建立起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与决心。

提高“定向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1)对学生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具有服务基层,立志为农村卫生事业服务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临床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感;

(2)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目前“两课”教学理念落后,很多学生是被动地背诵记忆,很少有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机会,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老师要避免单一地“灌输式”教学,应结合国内重大时化,进口医学热点问题,采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适度减少必修课比重,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学生选修学习的自由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6)

中图分类号:C96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21-01

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人才的实施方略没有任何争议,关键是实施层面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文章主要是通过探索多元化人才战略发展模式,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英语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

(1)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人才发展需求。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学时需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但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是否由于兴趣不同和毕业去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则是当前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显示,350个毕业生中,毕业后进入私营企业的是127人,继续升学深造的是73人,进入企事业国有机关的是12人,其他企业和自主就业的占用了余下的人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同类型的高校英语就业群体,毕业去向有所不同,因而培养英语人才从学校为出发点来开展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因而需要重新探讨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他们的均衡发展。

(2)如何避免学科内涵间的冲突。英语类课程隶属于外国语言学科,因而学生在完成文学学士学位以后,从学科角度出发,需要了解英语的专业内涵。很多专家学者主张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设定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范畴内,这样将弱化英语专业学科的属性。但是如果根据上述内涵解读英语学科,就会了解到目前一些英语专业在学科设定上与课程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网站上的招生简章里把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训练贯彻始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便于学生后期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就能够运用英语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从事医药和卫生等相关科研性工作。但是在解读招生内涵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其中明显缺少学科特性,没有针对英语专业开设的语言、文学类课程,这一状况从科研角度来考虑不符合教研的发展。因而,教学中如何顾及当前英语专业和特点并能够结合学科特色,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多元化人才应对挑战的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学生打造成多元化人才,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开展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主要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培养学术性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要以语言教育为出发点,并将语言学教育贯穿在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语言学教育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高中教材内设计的大篇幅阅读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教育环境,因而可以选用一些热门的英美报刊和英美短篇小说,也可选择一些英文撰写的哲学读物等。这些资料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关键,无论从语言习惯到语言所属内容方面,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原汁原味的英国文化。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新闻或者哲理故事的同时也能了解西方的很多文化体制,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有较大的帮助。材料的选择要富有挑战性,并且不能放松对语言知识的技能化训练,使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母语能力。本科期间如果学生忽略母语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的具体母语写作能力退化。因此,在英汉翻译中锻炼学生的母语能力是最好的教学途径,不仅能锻炼学生两种语言的变化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汉语组织能力。

(2)开展专业教育活动。专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选择不同的课程方向。例如,开设文学系统课程、语言学系统课程、翻译学课程时,要求彰显出各个学校的特色。其色的体现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根据就业生不同的就业渠道有比例地开设学术型和应用型课程教学平台。比如,当前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生考研的概率能够达到50%以上,普通的本科院校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也能达到15%。第二,各个院校会根据师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别内部的方向延伸。就专业用途英语教学为例,部分学生选择了中医院英语,还有的学生选择了林业英语。从语言学系列考虑课程发展状况,其中有专注于理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还有侧重应用语言学方向的,更有研究语料库方向的。这些类别不同的专业性英语课程承担者是英语专业教师,也可以由其他院系承担。

三、结束语

各类院校在英语专业开设时应考虑人才的多元化发展状况,并且要结合院校的特色化发展进程。发展中注重特色化是专业院校发展的立足之本。强调专业特色和多元化人才观与当前制定的英语专业特色教学没有太大的矛盾,并且多元化人才培养方略是人才包容并济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

篇(7)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64-02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教学三部分。而临床教学阶段由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临床教学阶段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院校学生从学校跨入工作岗位的桥梁课程。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1]。各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是学生医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基础医学教学的延伸,又是不同教学形式的转换点,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始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过程中价值取向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等,临床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值得学校、医院、教师共同关注[2]。因此,研究此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深化临床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控制规则,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1 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增多过速,病员相对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健增长,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政府部门实行快速扩招政策。其结果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等各层次学生数目急剧增长。与此同时,虽然医疗教学资源在不断增加,但比不上扩招所致的学生增加速度,而导致教学用病种、病源相对不足,每个学生管的床位数达不到要求,医疗文书写作和操作均不够。

1.2 价值取向偏离

由于思想观念、独生子女、个人兴趣爱好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导致临床学习中的不到位。医学专业学生中有些人对选择医学专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悔,认为做医生风险大,太辛苦,收入不高,与付出不成比例,而且学习压力大,工作自由度低[3]。由于这种价值取向的偏离导致部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不愿多干,不愿做脏活累活,重利轻义,缺乏献身精神,不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

1.3 伦理、法律中的问题

由于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而医院、医生也在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心理的变化,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患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非常强。而医学生由于年龄、阅历、伦理道德及法律等修养和教育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常将“病”与“人”分离,只重视局部器官、组织,将患者当成单纯的实习对象,因而在工作中易受挫折和委屈,不被患者理解,甚至遭到非难。无疑,这将影响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特别是临床操作能力。

1.4 教学方式的僵化

现行的理论教学仍以“填鸭式”教学法为主,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使之灵活运用能力差,创新能力低。应付考试能力强,但不重视应用,实践能力低。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往往对某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纵向思维清晰,而具体面对病人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横向思维十分欠缺。在考试考核方面,学生关心的是考试成绩,而对临床工作热情不够,而且临床考试仅包括病历书写、诊疗计划制定、基本技能操作等,考评制度的内容不够全面。

1.5 就业、考研的影响

由于就业市场不乐观,由原来的供方市场转为需方市场,医学生从一入校就面临着压力而不得不考虑毕业去向问题,越往后越表现明显。为摆脱就业压力的困境和达到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很多学生将精力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上。在一份调查中发现,有88%医学生报考研究生,有53.3%认为考研或找工作更为重要,20.5%认为实习更重要[4]。特别是在临床实习阶段,一部分学生以报考研究生为主要目的,他们用于外语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准备时间远远多于临床学习时间。另一部分则忙于外出联系单位,使实习时间大打折扣,即使在临床也只是应付,出工不出力,能少做则尽量少做。

1.6 临床教学主体(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重要区别:教师皆是临床一线工作者,在完成繁重医疗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难以完全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教学,难以满怀激情地融入教与学的交流中;临床教师教学理念更新较慢,教学技巧培训不够,教学手段不甚超前,易固守多年既定的模式。临床教学是现场教学,对教学质量自身影响大,病人不配合,病人条件不允许,医疗保护制度使教员现场阐述不能充分、准确,病人不可能由多个学员反复地询问、检查和操作,使得实践性极强的临床教学不能体现实践――学习――再实践的经典教学模式。加之近年来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明显增多,而这些教师的临床教学训练不够,对教学原理、教学规律的掌握欠缺,所以也导致其教学能力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2 临床教学质量管理思考与对策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已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职业价值观、态度、职业行为和职业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人群健康和卫生保健系统;信息处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要求以“能力导向的教育”为宗旨,指明了全球化背景下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临床教学质量关系到高等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针对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设计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时间,量化考核标准,确定评估的原则。

2.1 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系统

包含三个子系统,即教学管理质量控制系统、教师质量控制系统及学生实习质量控制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构成了系统性评估模式的内涵。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本理论、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学生临床诊疗技术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它要求实习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广阔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防治常见病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及外语水平,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因此,临床实践教学是为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学生今后从事医教研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全面性的质量控制目标应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三者不可偏废。

2.2 全员性质量控制和全过程性质量控制

质量不是由某一或某些个体来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群体决定的,它势必涉及到教学管理人员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只有提高个体素质,充分发挥个体工作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有机地整合成群体,再通过各群体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合作,才能使临床教学管理质量得到保证与提高。

学生的质量不是原来就具备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出来的。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临床实践教学是学生质量形成过程的一个“组装”阶段,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来保障的。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规范的临床教学活动,完整的带教过程,严格的教学管理,必备的教学条件,就不可能有好的实习质量[5]。某一环节的故障就可能导致教学管理的质量滑波。对临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性质量控制不仅包含了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包括了对教学管理质量形成过程的监控。

2.3 全局性质量控制和反馈性的质量控制机制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动态过程。它可细分为若干阶段,而每个阶段的矛盾又不尽相同。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既善于抓住全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善于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如临床实践教学后期考研、供需见面与正常教学计划的冲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才能实现质量的整体控制。在建立好完善的教学质量考评机制以后,对教学质量实施效果的评估及相关信息的反馈,可以进一步评价该系统的完善及可靠性[6]。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距,还能评判教师实施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状况,也便于管理人员了解教与学的需求、现状及问题,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评估教学质量,针对教学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2.4 改变人才评价方法,引入竞争机制

对学历、文凭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但如果过分看重学历和文凭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是强调临床实践的,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才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才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果为考研或为了找工作单位而消耗太多的时间,肯定影响临床学习和实习,影响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将来的临床工作造成损失。因此重文凭而忽略实际工作能力的用人体制不利于人才培养。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方式

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临床工作能力,外语水平,科研素质,还要具有很强的教学意识。因此,教师应当有较高的学历,合理的专业结构,包括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以通过教师的期望、举止影响学生,达到以身示教的效果;医学院校要给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实验场所。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教学研究,开展医学教育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结合临床学习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和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社会学内容,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单纯被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有趣、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如引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等方式进行临床教学。

加强临床考核工作,在理论考试时增加口试方法,注重学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技能,及临床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病史采集、体查、辅助检查的选择、结果的解释、疾病的综合分析的诊治水平、医德医风、医患交流与合作技能、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方法。

高等医学教育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教育,而是人们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临床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对传统知识的继承,还要为其继续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应高度重视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使其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永鹏,王华.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9):40-41.

[2]杨作成,陈淳媛,邓长柏,等.临床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614-615.

[3]刘铁桥,郝伟,徐利敏,等.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态度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8(10):1399-1440.

篇(8)

根据我校对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采用文献综述法广泛阅读文献,制定70-80个相关评估项。同时,成立由12名不同专业、不同职称构成的专家组,其中正高级硕士生导师4名,副高级专家3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管理工作人员5名。结合文献综述得到的评估项,通过理论分析制定专家咨询问卷,确定所要咨询的专家,经过对专家反馈意见的整理,对关键指标进行逐条讨论、修改、删除。最终确定包含4项I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8项Ⅲ级指标、83项Ⅳ级指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初级条目池。

(二)用德尔菲法合并李克特量表确定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

选择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经验丰富的博(硕)士生导师38名,组成咨询专家组,运用德尔菲法将评估调查表以通信的方式发放给咨询专家,附以评估调查表产生的背景和预期目的,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咨询专家对各级考核指标的内涵及考核方法的重要性赋值和熟悉程度赋值及依据,依照李克特5级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同时允许咨询专家反馈意见。对于反馈回来的意见归纳整理,去掉分歧较大的评估项,而将有建设性的意见补充到评估调查表中,再次发放给咨询专家。此过程循环直至意见统一(接近中位数),最终得到不同评估内容及指标。本次研究共进行一轮问卷调查,反馈一次。选择的38名咨询专家全部提交有效问卷,专家平均年龄45.08岁,其中最高龄为53岁,最低龄为39岁;平均从事专业年限20.33年,其中最高年限为30年,最低为15年;所选咨询专家遍及各个临床专业学位点学科,男女比例为2∶1,75%为正高级职称,并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学历。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各指标重要性赋值、熟悉程度、判断系数、权威系数等及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使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0.5.2进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二、结果

(一)咨询专家组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Cr)

问卷发放38份,回收38份,均为有效问卷,有3名专家提出19条建议。专家的判断系数和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值为0.800和0.885,权威系数为0.867,重要性赋值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89,各条目重要性评分为2.00分-4.88分,变异系数为0.07-0.23。

(二)咨询专家组的意见协调程度

经统计计算,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1,专家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

咨询专家对第Ⅰ、Ⅱ级指标构成无意见,仅对个别条目名称的措辞提出修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修正;对Ⅲ级指标提出4条删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并删除;对Ⅳ级指标提出增换条目1条,删除条目12条,经讨论,不予采纳增换条目意见,删除条目采纳6条。在改进量表的基础上,专家组收到咨询专家组意见汇总、统计后趋于一致。

(四)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调整评估体系,最终形成包含4项Ⅰ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4项Ⅲ级指标和68项Ⅳ级指标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三、讨论

(一)问卷结果的可信度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兼顾相关专业领域和地域分布。所谓专家,应当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很少犯错误的专门人才,应当拥有一定的信息储备量,如一般方法学和基础、理论规律性与基本趋势的知识、参考资料量、专业领域及其相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以往评估的经验、对该部分其他评估专家不同观点的独立见解。专家人数的确定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和课题要求达到的精确性而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15-50人为宜。本研究中在经过专家组推荐和筛选过程后,选择38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教学的硕士生导师作为咨询专家,是符合德尔菲法的条件的。专家的积极系数即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每个问题的应答率,说明专家对该研究项目的关注程度。在本研究中,38名咨询专家在应答问卷的过程中,问卷回收率和每个条目的应答率均为100%。这说明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很高,也侧面反映了咨询专家对该项问卷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与预测精度通常呈一定的函数关系,预测精度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值,即专家在问卷中的应答数据的可靠性。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较高,说明咨询专家对问卷的咨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咨询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小于0.25,这说明咨询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较好。同时,咨询专家对Ⅰ级、Ⅱ级指标的结构未提出任何异议,可见专家对指标分级思路持认同观点。在汇总咨询专家提出的建议的过程中,有专家认为Ⅲ级指标中研究生的政治面貌、违纪经历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情况,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样是Ⅲ级指标中,有专家认为教学能力不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所占时间也不多,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而对研究生毕业率的问题上,有专家也指出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问题大多为因病、因事等休学造成,不能作为判断培养质量的标准,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时,有专家指出应将临床疗效作为一项指标加入体系中,经讨论,由于研究生在轮转时是学习实践的过程,对病患真正的临床疗效主要还是依靠带教导师,因此,该建议不予增设。咨询专家在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学生性格问题及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建议,经讨论后均予以采纳。

上一篇: 创业板新股交易规则 下一篇: 保险公司的监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