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09:54: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精品课程的开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在精品课程的评审、验收过程中,精品课程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部分精品课程网站较少考虑甚至不考虑网上教学活动,在线开展讨论、答疑、考核、评价等教学与管理活动明显不足,没有为学习者建构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由于网站后台功能不够完善,课程组的教师无法随时在线修改、更新网站内容,甚至每次操作都需要技术人员辅助。为了解决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质量,实现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有必要研制一套通用、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
1通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构架、功能和开发流程
1.1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构架
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就是把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现场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资源网络化,以电子多媒体形式在网上开放,方便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浏览和下载。
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我们将精品课程网站的结构分为2大块:课程建设内容模块和网络课程模块。其中,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模块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示体系进行设计,主要有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大纲、网络课程、课程录像、授课教案、效果评价、教学资源等8个内容。网络课程模块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设置有课程概述、学习内容、实验实训、案例演示、拓展资源、互动交流、在线测试等6个内容。
1.2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要求是,所有有关内容均要放在网站上,各级专家评审全部基于网络进行,精品课程网站要全天候对外开放,并且要不断更新网站教学内容与各类资源。因此,精品课程网站担负着集大成者的角色,不仅界面要简洁、漂亮,速度快捷,还要保证能够动态更新内容,最重要的是在设计思想上要以用户为中心。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用户可分四类:教师、学生、管理员和评审人员。网站应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
1.2.1教师用户功能设计
本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平台,方便教师将教学资源网络化,在课后与学生在线互动、沟通,测评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它包含5个功能模块:①个人信息设置。教师申请注册到“教师队伍”中,设置个人简历、描述、照片等信息。②课程资源管理。和修改教案、课件、动画、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③教学活动管理。查看和通知,布置和批改作业,查看和分析学生测试结果。④在线交流。可以发起和回复主题帖子,回复学生提问、建议和意见等。⑤查看系统使用情况。如: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统计、在线调查问题的结果分析等。
1.2.2学生用户功能设计
本功能的设计目标是,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分享丰富的学习资源,查看个人阶段学习结果,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等,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包含的模块有3个:①学习活动模块。了解课程内容,查看和下载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提交作业。②在线测试模块。测试后即时获得测试结果。③在线交流模块。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1.2.3网站管理员用户功能设计
设计目标是,方便管理员进行教学活动和师生用户的管理,能快速、便捷地制作出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包含的模块有6个:①网站系统管理。可设置课程网站名称、课程信息、上传容量、页面模块等。②用户管理。管理使用网站系统的所有用户信息,设置教师和学生用户的权限(系统某模块功能的使用权限、上传文件的类型、容量、路径等),审批申请注册的师生用户。③申请网站模块设置。设置申请网站的栏目节点(如本文第2点所列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师队伍等),并初始化各栏目内容和格式。④课程网站模块设置。设置课程网站的栏目节点(如本文第2点所列的课程概述、学习内容和实验实训等),并初始化各栏目内容和格式。⑤模板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网站的模板类型,分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审核模板等操作。⑥其他信息管理。管理本系统的公告信息、友情连接、在线调查问题等。
1.2.4评审人员用户功能设计
精品课程均在网上评审,网站应为评审人员提供评审体系的各个观测点,且导航层次清晰,链接无误,用图文结合描述观测点。本功能的设计工作是,由教师和管理员站在评审人员的角度上,协同开发人员设计好各个观测点并展示在网站上,供评审人员查阅,不需要设计特别的后台功能。
1.3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流程
我们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主要运用HTML、CSS、Javascfipt、SQL Server等工具和利用目前最新的MS 框架中及表达式语言、数据库连接池等技术开发了一个易于维护、扩展和重用的基于Web的综合性通用平台。
具体做法是,采用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在底层操作平台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搭建信息资源数据库,同时建立平台所需的Web服务器。在中间层实现用户管理、权限控制、资源的管理、平台的配置管理等功能,同时有效地集成了Web Services服务,提供与其它资源平台资源共享和交互的接口。在应用层上提供给用户个性化定制、信息交流、资源浏览和检索等服务。最后,在表示层上,让用户可以利用IE/NetScape等客户端工具浏览和使用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2建设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
一个优秀的网站具备的基本特征有:网站整体结构与各个页面布局合理、页面信息表达清晰、下载速度快、导航结构佳、 搜索引擎表现良好、监测网站和反馈客户信息方便、服务体系完善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建、用、改、精。“建”是第一步,开发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今后方便网站的“用、改、精”。下文着重介绍网站后台的几个重要功能,它们能提高网站在各个阶段的效能和效率。
2.1实用性建设,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得心应手
2.1.1教育资源网络化的操作更便捷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核心是要把教育资源网络化,实现共享。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把课程教育资源分类整理好,并上传到网站。这一活动对网站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就谈不上精品课程网站的存在。而功能齐全的在线编辑器则是教师在线上传和管理资源的好帮手。
笔者用过的DotNetTextBox(官方网站http://.cn/),是基于 2.0技术重写控件核心架构,是功能强大的所见即所得HTML编辑器控件。它提供了近50种在线编辑功能,以及插入超链接、模版等40多个右键菜单功能;支持自定义菜单,只需简单配置config文件即可DIY自己独有的功能菜单以及增减各种控件内置功能;具备强大的上传管理功能,通过配置config文件即可详细控制不同用户的上传权限;提供上传图片时自动添加水印、生成缩略图,上传多媒体文件支持自动播放的功能;用户可以使用预置的default和XP风格编辑器皮肤,也可以自定义皮肤,方便用户设置个性化的控件外观;完全支持IE5.5+、Opera、Firefox等常见的主流浏览器。开发者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这样一个现成、成熟、免费而且开源的在线编辑器,整合到VS 2005开发环境中,在设计网页时调用,完全替代TextBox控件,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和时间,还可进行二次开发或改良成更适合网站的在线编辑器。此外,FCKeditor也是功能强大在线编辑器。
2.1.2搜索功能让网站信息资源彻底展现
资源量达到一定程度会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用户(包括老用户)将只会看首页或相关栏目的第一页,长期积累的高价值信息会被尘积在数据库的底部,影响网站效用的最大发挥。书厚了需要目录,报纸厚了需要导读。为此,需要快速、精确、智能和人性化的站内搜索引擎让用户便捷地了解并找到期望内容,同时,也让网站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展现出来。这有助于提升网站的价值,发挥网站应有的作用。
站内搜索引擎一般有三种类型:基于数据库、基于Spider抓取和基于全文检索技术。后两种主要用于大中型网站,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由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数据容量有限,可以使用基于数据库这种检索速度较快的站内搜索技术。合理安排查询条件,通过if语句和for语句等对判断条件进行分析,合理化搜索算法,配合SQL的索引功能实现检索。关键字查询的SQL语句格式为:Select字段名列表from表名where字段名Like%关键字%。
百度搜索引擎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高准确性、高查询率、更新快以及服务稳定的特点,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网页上插入“百度”提供的相应代码,借助“百度”的搜索入口,就会有与“百度”搜索引擎一样强大的搜索功能。让用户通过百度搜索站点信息,不仅节约自身服务器资源,还更利于百度更快收录自己的站点。类似的,Google也能提供站内搜索功能。
2.1.3吸引师生融入教学活动,发挥网站潜力
精品课程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信息,充分利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并在系统中把它们进行有机地组合。教材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进行组织,可以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然而,这样的一个资料库对学生来说依然缺乏吸引力。若网站能帮助学生在教师精心制定的学习计划中学习,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又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因材施教,这将大大吸引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知识库,存放全部教学知识以及形成教学策略的知识。知识构造按照章、节、知识点、子知识点的层次划分,并以超文本文件形式存放,供学生查阅。每个节点均配备习题供学生在线测试。其次,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把各个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组织起来,形成学习表。每位学生可有一张与该表结构一样的“个人学习情况表”,展示自己的全面学习情况。当学生进入学习计划表的某个节点,做完习题后,系统除了给出正确答案、评价及提示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信息外,还根据学生在该点的测试情况,设置“个人学习情况表”的相应字段为“False”或者“True”,标明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点,当然还可另外标明学生是否做了该点的练习。系统最后根据情况,决策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及相关超链接,并分类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供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2交互性建设,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情,能大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交流的时间有限,而论坛具有保密性、独特性和及时性等特点,比较随意轻松,让学生有了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对教学评论、甚至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地方,教师也可得到丰富的第一手教学资料。
供师生在线交流的论坛不难开发,难的是如何建立“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直说、说了有用”的在线交流平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是吸引师生上论坛交流。为此,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参与网站论坛建设,学生发帖就积分,积分与最终成绩及奖励挂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下放论坛的悬赏、屏蔽等权限给部分学生,让学生代替老师管理论坛,提高人气。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定期网上答疑,及时更新论坛内容,不定期发起讨论,增加互动专题。
2.3针对性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当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把握网站知识的更新情况脱节,可能使网站最终仅仅是一个摆设。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从论坛中获取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反馈,以及反映用户使用网站情况的点击率等数据。为此,可在网站中加入流量统计功能,分析直接点击和搜索引擎的流量,当天搜索量和流量地区分布,以及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用户地图分布等等数据。雅虎流量统计或者google analytics都是在业界深受好评的免费的网站流量分析工具,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只需把一个js代码放入需要统计的每一个页面,然后访问相应官方网页,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和查看分析结果了。
2.4适用性建设。增加网站的复用率
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特点来设计课程网站的标准色彩及其搭配,不同的课程需要不一样的界面。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和结构相似,即后台程序相同,把程序和页面完全分离,就可以随意更改前台页面而不需要考虑程序的改动,不会因为进行一次网站页面的改版或开发另一门课程,就要将所有的源程序都进行一次移植手术。
开发者在设计网站时,可以通过开发动态加载模版、内容列表控件和动态修改分级栏目的功能,方便后期变化网页的色彩、布局和导航菜单,从而改变网站的前台界面外观。
所谓的模板,就是设计完工的标准的HTML代码,其中用特殊字符串代替需要由程序实现的功能部分,显示时这些特殊字符串将编译为对应的功能。课程网站可设计4类模板,一是网站首页模板;二是点击某个栏目链接而进入的栏目页面模板;三是显示内容的风格页面模板;四是单页模板,用于生成一些由代码组成的文件,这样可以免去了上传含有代码页面文件的步骤,比如制作页面的头部和底部包含文件时,把代码做成单页模板然后再生成即可。
内容列表在页面中会多次出现,供用户点击链接到相关内容显示页面。设计内容列表控件,提供列表的内容标题、超级链接地址、内容排序方式、列表项数目、宽高、是否显示日期等属性,可以方便管理员在制作页面时,插入多个内容列表,效果灵活多样,提高工作效率。
要实现多级分类,需要在数据库中用一张表存储分类信息,大致有Id(节点编号)、Name(栏目名称)、pro(父节点ID)、DeepNode(节点深度)、Remark(备注)等字段。可在程序中用镶套的方法动态显示分级栏目,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在指定的节点(即分类)下进行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参考此方法还能设计资源分类导航功能。
2.5便捷、健壮与安全性建设,给网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
流畅和健壮是网站成功的基本条件。可以采取静态页面自动生成技术来维护信息,船陕访问速度和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取大量图文信息的困难。生成HTML文件的主要步骤只有两个:一是获取要生成的html文件的内容;二是将获取到的内容保存为html文件。
当用户浏览网页的时候,若弹出询问“是否进行debug[调试]”的警告框,或显示一堆代码的错误窗口,程序突然终止,用户往往会选择离开这个站点。网站开发者可以使用try-catch-finally语句处理异常,通过抛掷和捕获异常重新开始程序内的一个过程,或者从应用程序的一部分跳到另一部分。网站还是出现错误时,比如教学资源的链接地址或描述错误等,可以建立用户报错机制。做法是每个页面附带一个报错按钮。当用户在使用中发现错误信息,点击按钮,这个页面的错误信息就自动存入数据库供网站管理员查阅。
安全是网站的永恒话题。一般来说,提供数据库应用服务的Web站点主要由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三项构成。因此,对Web站点的安全设置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在进行Web应用开发时,可采用开发工具的最新服务包和修补程序,使用窗体身份验证、对所有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使用参数化存储过程、对输出数据进行HTML编码、信息加密后再存储等加强Web应用程序层的安全因素。网站开放后,最好每天备份网站的数据库和源代码,坚持“最低权限”原则,决不授予用户并非绝对必需的权限。
可以在网站中采取一些彰显人文关怀的手段,让用户感觉舒服。比如在每个文字页面设置了字体的随机缩放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需求;对于阅读与下载文字,不仅提供Word的DOC格式,而且还提供Reader的PDF格式及Flash的SWF格式,方便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下使用。
2.6规范性建设,保证网站形象,方便后期维护
为服务全部受众,保证网站整体形象和方便后期维护,应该提供用户帮助文档或培训指导资料,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后台管理流程,各个功能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设定网站的规范,如网站上的中文使用12px的宋体,行距为150%,图片的ALT属性要写好图片名称,每个页面的高度不超过3屏等。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一、精品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精品课程网站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网站。
但是精品课程网站发展中也遇到一些瓶颈与困难。
现有精品课程网站大多是静态展示性的,只是将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简单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取阅。网站与学生没有互动,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且,这种静态的教学网站维护和更新比较困难,往往需要专业的网站建设人员参与,难度大、要求高。
其次,现有精品课程网站大多是独立建设的,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往往相互隔绝,人力投入、经费投入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造成相当的浪费。现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二、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提出及建设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一套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解决上述困难。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初步摸索出一套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思路与方法。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动态交互。网站必须提供功能使学生和教师开展动态的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必须是可以动态维护和修改的;二是可定制性。教师或网站维护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定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内容,并且完全符合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功能设计
(一)教学资源维护与
教学资源的核心是授课教案。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准备教学内容。平台支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和组合它们。教学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可以设置超文本跳转,为学生选择和浏览学习内容提供方便。
为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适当的章节配备习题。习题可以是布置给学生线下完成的应用题或论述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线上习题。线上习题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在线上完成,系统当场批改并给出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学生针对性督促和辅导。
教师还应为课程准备试题库,可以组织网络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
(二)学生在线学习功能
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授课教案在线学习。
授课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章节内容开始学习。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设置超文本跳转,学生可以回顾和参阅这些相关知识点。如果章节配有线上习题,学生要做完线上习题并且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
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过哪些章节,没做过的练习标记为“未做”,做错的练习标记为“未掌握”等等。
(三)实时讨论和在线辅导功能
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讨论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交换学习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课程论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四)在线无纸化考试
教师可以组织在线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答题。测试结束,学生提交答案,系统立即判卷、统计成绩。系统列表显示题号、学生答案、标准答案、答案解释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点击“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的教学章节,重新学习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得到一份详细的成绩清单和成绩分析报告,今后可以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
四、实现技术
网站的开发,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网站采用+Javascript技术,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wa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3/2007,在并发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也可以完全兼容使用Microsoft SQLServer 2005/2008。本系统采用B/S框架结构,客户端采用IE6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即可访问。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2008 Server。
网站通过技术实现动态交互。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普通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它可以组合HTML、后台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式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访问数据库,需要使用技术。是NET Framework的类库中一些特定的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的类。为软件访问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统一、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不同数据库要不同语言开发的麻烦。
五、结束语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之一,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平台已建成,并应用于数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本平台的开发和应用,贯彻了成功素质教育思想,推广了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师生反映良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反馈传递速度加快,加之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展和对协同学习的支持,交互式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最为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93-02
0 引言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信息化示范作用,可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带来巨大的促进。目前,国内外实现动态可交互的网站技术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ASP,JSP和PHP等。ASP可移植性较差,并且解释执行效率不高;JSP虽然功能强大,但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在企业级应用的优势;PHP跟HTML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用户可以在源代码中直接加入HTML标签[1]。因此,本文采用PHP技术设计站点。
本文结合WEB2.0的相关思想,用PHP进行动态网站开发,采用ZEND平台,基于MYSQL[2]数据库系统,结合精品课程网站的特点,构建用户信息注册登陆,成绩录入查询及统计,作业,文件上传,在线答疑,图片展示,页面信息维护等功能。
1 实现技术
PHP是一种 HTML内嵌式的语言,嵌入HTML文档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脚本语言,语言的风格类似于C语言,现在被众多的网站编程人员广泛的运用。MySQL由于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并且开放源代码,成为中小型企业网站为降低成本的首选数据库。AJAX是Web 2.0的一种可选的增强技术,它让通信异步进行而不刷新页面,其快速灵敏的页面响应效果,符合用户求快的心理和使用方便的需求。
本系统在Zend Studio统一开发环境下开发,它包括了PHP所有必须的开发部件。通过一整套编辑、调试、分析、优化和数据库工具;Zend Studio加速了开发周期,并简化了复杂的应用方案。
2 总体设计
精品课程站点模块分为:用户、作业上传下载、在线答疑、页面信息维护和教师管理五个部分。针对如上功能,设计了数据库ER图,如图1。
页面的布局整体框架由DIV+CSS构成,这样整个界面风格都保存在一个CSS文件里,便于修改,然后各个页面由TABLE进行灵活的布局[3]。采用这种布局,使整个界面清晰,简洁并且方便管理。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的功能上,有管理者和普通注册用户两种类型,根据用户类型把系统分为前台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为便于整个系统组织管理,采用把各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独立设计,然后把各个相对独立的数据或功能组织到整个大系统中来。对应于各管理功能模块,几乎都有上传、查询、修改、删除这几项功能,整个业务流程就是由这几种基本功能实现的。
3 详细设计
本文采用PHP数据库函数进行连接,主要采用:
mysql_connect():建立与MySQL服务器的连接。
mysql_select_db ():选择MySQL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mysql_query ():送出SQL查询语言以帮助MySQL做相关的处理或执行。
mysql_fetch_row ():用来将查询结果result单行移到数组变量中。数组的索引是数字索引,第一个索引值是0。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在存取时间上,比通过ODBC方式存取耗费小。下面,例举用户、在线答疑和页面信息维护模块简要说明。
3.1 用户模块设计
用户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等功能。登录后可执行作业上传、在线答疑、成绩查询等操作。未注册用户除了浏览只具备搜索留言权限。由于需要考虑用户名是否添加,采用了Ajax无刷新验证,增强了用户体验。而且“按需取数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冗余请求和响应对服务器造成的负担。
实现中调用XMLHttpRequest对象初始化Ajax,当页面调用该实例化函数时将创建一个新的HTTP请求,并指定请求的方法、URL以及验证信息,然后在对应的Label显示出获取的显示内容,而且页面没有进行过任何刷新。在输入注册用户名的文本框失去焦点的时候,则会自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用户则继续该页面的其他操作,不必等待服务器返回信息。
Ajax实例化代码如下:
var xmlhttp = false;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if (!xmlhttp && typeof XMLHttpRequest != 'undefined') {
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
}
function idAjax(data){
xmlhttp.open("GET","db.php?id="+escape(document.getElementById("id").value),true);
xmlhttp.send(null);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 (4==xmlhttp.readyState){
if (200==xmlhttp.status){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tip").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else{
alert("发生错误!"); }}}}
这种方式适应于页面中任何元素,包括表单等等,其实在应用中,对表单的操作是比较多的,针对表单,更多使用的是POST方式。
3.2 在线答疑模块设计
在线答疑模块主要是为方便学生跟老师间的交流和设计的,学生通过此模块留下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问,由教师进行回复,也可以通过搜索来查看历史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留言进行回复,也可以对个别留言进行删除。
$message=htmlspecialchars($_POST["message"]);
$message=nl2br($message);//获取留言
$datastr=date('Y-m-d G:i:s');//获取时间
$ip=$_POST["ip"]; //获取IP
$sql = "INSERT INTO `jpkc`.`message` (`number`, `id`, `message`, `huifu`, `username`, `mail`, `ip`, `date`) VALUES (NULL, '{$id}', '{$message}', '{$huifu}', '{$name}', '{$email}', '{$ip}', '{$datastr}');"; //插入数据
$sql=mysql_query($sql);
如上列出了用户留言代码,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与同样是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JavaScript相比,PHP在服务器端执行,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性能;PHP执行引擎还会将用户经常访问的留言信息驻留在内存中,其他用户再一次访问这个程序时就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了,只要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代码就可以了,这也是PHP高效率的体现之一。通过PHP设计该答疑模块,可以快速地获取问题的答案和页面及时信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页面信息维护模块
此模块类似于一个顶级菜单固定的无限下级分类,每个页面下分别进行管理,可实现下级类别的增加、删除和编辑等功能,由管理员上传WORD形式的文档,再通过服务器转存成HTML文件进行显示,此功能模块只开发给管理员。
一般地,服务器文件IO操作耗费时间与资源;如果采用CGI、Perl和ASP等语言,由于解释代码和执行效率低,容易导致服务器假死现象;特别地,采用CGI技术将会使该CGI程序的进程繁忙,导致过多服务被拒绝。而采用PHP技术,可以快速的执行代码,将假死的瓶颈放置在文件的大小上,而不是解释效率上,如下列出文件操作的主要PHP代码:
$newexten="cod.";
$f_name=$_FILES['mnsjfile']['name'];
$fz=strrev($f_name);
$bj = substr($fz,0,4);
if($newexten==$bj){
include("dbconnect.inc.php");
$filedir="upload/";
$id=$_GET["mnid"];
$uploadfile=$filedir . $_FILES['mnsjfile']['name'];
if (is_uploaded_file($_FILES['mnsjfile']['tmp_name']))
{copy($_FILES['mnsjfile']['tmp_name'], $uploadfile);
$sql2="INSERT INTO `jpkc`.`mnsj` (`id`, `path`) VALUES ('{$id}', '{$uploadfile}')";
$res=mysql_query($sql2); //插入数据
$path="e:/phpwork/jpkc/";
$newpath=$path . $uploadfile;
$msword = new com("word.application");
//调用com对word进行操作
$msdocument = $msword->documents->Open($newpath ,False, True);
$opath=$newpath . ".htm";
$msdocument->saveas($opath,8); $msword->quit();
4 结论
本文旨在通过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成熟的PHP技术,构造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具有互动性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用PHP技术和WEB2.0思想为院校的网上教学提供一种交互、开放、易用的全新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师生网上的互动交流讨论,实施个性化和人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构造此精品课程网站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郭金锋.PHP & MySQL Web网络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精品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自教育部下发《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便在各类院校大规模开展起来。而如何使交互理念融入精品课程建设,构建具有交互协作功能的网络课程以及网络学习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交互学习
交互是一种教学方式,是网络教学中所发生的学习活动各要素间的交互,其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人机交互
也就是学习者与网络资源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可以增强个性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的效果。
(2)人人交互
也就是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传授者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可以丰富对象间的交流渠道,促进协作学习、讨论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2.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流程
规范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流程一定要考虑到网络课程操作的简便性与交互性,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试用、推广评价。其中,分析阶段主要是对该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设计阶段是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系统的结构设计;开发阶段是收集素材、编写脚本;测试与试用是将课程与教学平台整合起来进行试运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性能;推广评价是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对应用效果进行评定后进行更改或者维护处理,不断地提高课程质量。
二、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环境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环境:Windows XP,ASP+VBSript,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IIS,Internet Explorer 6.0。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 weaver,Photoshop,Fireworks,Flash,Gold waves。
三、精品课程网站主要交互功能的设计
1.主界面
精品课程网站的主界面是由页头、页体以及页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页头部分加入了课程网站的Iogo图标与总体导航栏,涉及课程简介、课程内容、资源中心、师生交流、互动实验、作品展评等栏目;页体又分成了左右两大框架。由于该精品课程网站是公开的,所以,用户访问时直接输入URL地址即可,不需进行身份验证;页尾则主要添加该精品课程网站的版权、友情链接等信息。
2.师生交流模块
精品课程中的师生交流模块也是交互学习理念的一个体现,是为师生提供的交流平台,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学习。
该模块需要通过用户名与密码验证后才可使用,用户角色有学生、老师与管理员;可提供发帖、浏览帖子、回复帖子等功能,管理员还可以对帖子及栏目进行管理。
3.互动实验模块
学生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登录互动实验界面后,可以选择实验名称与内容进行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系统根据用户的拖放、点击等操作可以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待实验步骤全部完成后,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保存,并填写对应的实验报告后在线提交。教师登陆后才可以完成新建实验、实验、公布进度、批改报告、统计实验成绩等操作。
该模块的实现主要是通过Flas技术,通过场景变换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界面,可实现物品的移动、电路曲线等;并通过Action Script的XML Socket组件,实现用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时通讯。有些较为复杂的互动实验,也可通过VRML语言实现基于声音、图像以及其他多媒体技术的三维实验空间。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窗口,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所以,开发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公路施工技术》作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职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主导的《公路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以BAG模式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读懂设计、提炼分析、熟练操作、强化施工、精于管理”等方面的实操能力。
我们知道,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劳动技能”,所以,课程组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进行了课程的开发:
1、课程设计的思路
为实现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坚持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以“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建设思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系统化的思想来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把过去学科式的基础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与素质的综合教育,把技能训练从单一的方式变为综合的方式来进行。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其他课程衔接在一起构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在课程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融合”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公路”作为整个课程项目活动的载体,按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公路建设的流程构建课程内容;按课程的需求情况确定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制度等。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这一条主线,注重四个结合一个对接:素质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由初学者——准职业者——职业者——高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
2、课程内容的重构
依托“校企合作、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面向公路项目施工一线的专门人才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的“教、学、做”三方融合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创建能够高度模拟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职工工作环境的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强校内外的实训教学。
根据施工企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重构、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以公路项目为载体,虽然教学内容源于真实的施工场景但又高于施工场景,应用BAG模式将真实的公路项目的施工过程转换为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提炼后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①到施工企业调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对本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分析公路施工企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所从事的具体任务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出相关行动领域,然后建立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课程职业能力间的映射关系,把真实性的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②把支撑工作任务的多个知识点渗透到每项学习性工作任务中,然后规范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组织,并制定出“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③以“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为导向标,遵循“九步循环”的课程内容开发流程,按照公路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将课程内容重新归纳、提炼为:公路施工前期准备、路基工程施工、路面基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排水与防护工程施工六个学习项目,对各个项目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六个学习项目拆分为三十个高度模拟公路施工过程的学习情境(详细内容参见精品课程内容,网址:222.168.56.171/),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学习性任务,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也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建设的成效
(1)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和后续专业课程为依据,减少了单调的理论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2)按照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任务交底的形式高度模拟职业环境,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培养岗位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到企业的课外实训及顶岗实训,学生能够识读公路施工图纸,熟练编制施工内业资料流程,熟练掌握工程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和进行施工现场放样,能够编制公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过程的指导和评价,这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系统性的学习。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即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环节,主要对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素质的养成三方面,本课程组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学生评价由企业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完成,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评价,如图3。
(5)精品课程建成后,目前,相关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施工录像、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在线测试题库、虚拟实训动画库、图片库等资料,已上传到网站且免费开放,学生既可在课堂上听教师教学,也可课后上网自学,并能动态交互,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工程测量工、试验工等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报名踊跃,通过后拿到相关工种的上岗证书。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授课教师也积极地做好了考前的辅导工作,并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与资格认证结合起来,强化一些考证方面的技能训练。
(7)每年开展工程测量、试验检测、工程造价等一系列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了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极大地培养、锻炼了学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85-02
一、听力精品课建设及优质资源开发的实践意义
听力教学是通过科学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听力训练来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听力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设置、听力难易程度、师资教学水平、生源语言基础、教学语言环境、教学辅助资源、教学评价标准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听力精品课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大力开发和利用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并作为听力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网络教学、在线讨论、自我学习等手段让学生巩固已学听力知识和技巧和拓展听力训练范围,以期达到听力教学对听力能力规定的目标。
听力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要打造一流教学质量的课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设听力精品课程来建立能够大范围共享的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库,并以此来提升听力精品课程的内在价值,展现听力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推动听力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建设听力精品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优质听力资源意义重大。
二、听力精品课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一)听力精品课建设的主要内容
听力精品课主要围绕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合理配置师资、加大教学实践、开发优质资源等内容,对听力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设,创新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实践操作性强和教学效果突出的听力教学体系。
(二)听力精品课建设的主要目标
听力精品课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听力能力,实现听力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以培养综合听力能力为目标,树立科学、先进的听力教学理念。通过着眼综合能力、把握教学规律、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辅助、完善教学体系来确保听力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最终实现学生综合听力能力的提升。
2.以听力课堂教学为平台,确保听力教学的渐进性和高效率。有效利用语音实验设备和视听资源,合理安排堂课教学,从教学热身、背景介绍、单项训练、情景训练、综合训练、即兴检验、技能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的渐进性和高效性。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体系。克服教学组织上的随意性、教学内容上的松散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陈旧性以及教学评价上的模式化。增加互动教学、情境教学、赏析教学和自主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采用随机考试模式检验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牵引,建设教学科研突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队伍优化,逐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突出的听力师资队伍。
5.以确保教学延续性为目的,完善听力辅助教材、开发听力资源和建设听力网站。整合和拓展能够支撑课堂教学、能够适合学生课下训练的听力辅助资源,实现拓展教学平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养成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三、优质听力教学资源的开发措施和预期
(一)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
高等院校的英语听力课是专业课程中较难且不易出效果的课程,通常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这除了与教学时间少、教学内容单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生源语言基础差和语言训练不足有关外,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听力教学环境不持久、教学实践环节不延续、大范围的听力教学资源缺乏。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优质听力教学资源是展现听力教学效果、提高英语综合听力能力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课本听力教学仅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的听力方法和技巧,其选材范围和指向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综合听力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转变对听力课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的认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范围广、门类多、能力渐进明显的优质听力资源,将以往的单一听觉训练变为视、听、说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突出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调配性,通过建设以情景对话、英语新闻、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竞赛为主要内容,以模仿、听读、补遗、在线问答和自我检测等为主要手段的听力资源,在单项听力训练和综合听力训练上对听力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增强听力教学的特色和活力,延续听力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听力水平。这将有效解决目前听力课教学内容多与时间短的矛盾,扭转教学投入精力大但能力提高难的局面,改变教学模式过死、教学活力不足的现状,使听力课成为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课程。
(二)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措施
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和措施很多。按照听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文化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都是优质听力资源开发的内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配置听力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合理利用媒体传播,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听力教学网络平台等都是建设有时听力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就听力课教学的技术层面而言,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分门别类的听力资源库并搭建听力教学网络平台是听力精品课程建设中操作性强、效果立竿见影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听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优质听力教学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综合能力培养,改革以往只重视数字、单词、语句等单项听力训练而忽视情景对话、篇章理解、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选取难易适当的词汇辨音、情景对话和篇章模仿等材料,建立听力基础训练库,在教师指导下或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开展训练。二是围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配套教材,补充和增加趣味性、情景性、时事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听力训练材料,如幽默故事、新闻广播、电影录音、原版文献等,建立音频视频综合资料库,根据课堂安排任意调取或让学生课下自我训练。三是围绕教学体系建设,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增加教学互动环节,以情境教学为主,建立新闻综述、英文演讲、英文比赛、英文歌曲、原版电影等大型视听资料库,作为教学热身、背景介绍、单项或综合检验、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确保教学的高效率。四是围绕教学效果提高,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拓展课下听力的不间断训练,建设听力网站,通过背景知识、习题集、视听娱乐、文献概览、在线问答等板块拓宽听力训练平台,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为学生课下训练创造条件,确保听力教学的延续性。
建设听力教学网络平台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从资源搜集和筛选、网络技术应用、平台运行与管理等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制订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听力教学资源开发是紧随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过程,因此制订听力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十分必要。从资源搜集、筛选、分类和融合,到资源的利用、扩展、共享和管理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划实施。二是构建兼容性较强的听力网络教学平台,并借助此平台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校园网络服务器的支撑,在校园网的大平台上设计和应用动态听力网站,实施统一的网络技术管理与维护。三是加强听力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应设立教学管理功能,为听力课教学提供方便。在设计用户分级时要放宽权限,扩大用户范围,以方便师生在线讨论、和更新教学信息、实现实时网上交流、检测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等。四是建立方便快捷的听力资源更新和维护通道,使听力资源既能与课堂教学同步,又能紧跟教学发展形势,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听力网络平台实时地了解和最新动态。
(三)优质听力教学资源建设的效果
通过完善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试题库和参考书目等教学文书,建立了完备的本科听力教学体系。通过采集和制作音频视频听力训练光盘资料,加强听力课堂教学的辅助支撑;通过增加语音室资料库的视听说内容和建立听力网站,培养了学生听力兴趣,拓展了学生听力训练平台。总之,通过听力精品课建设和优质听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综合听力水平、增强听力课堂教学效果和确保听力训练的延续性。大大改善了当前本科英语听力教学手段滞后、效果不佳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艳萍,隋清江,张进宝.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构问题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5).
[2]娄道凯,孙光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3]廖宏建,吴涛.精品课程中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062-06
引言
知识的传播是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远程教育的产生,到网络教育的兴起,知识的传播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辐射范围,也在不断地为其“自由、开放、共享”的本质属性寻找拓展的空间。世界各国顺应知识的本质规律,不断推陈出新,探求知识传播的新模式。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远程教育探索中,正经历着与之相似的过程。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精品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建设,为知识后续的传播与重组积累了丰富的资源。2011-2012年的视频公开课,是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次激烈碰撞,轰轰烈烈的“淘课运动”将中国的开放教育推向历史的高峰。
一、开放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开放教育的前身——远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中叶,在邮政技术的推动下,欧洲与美国诞生了远程教育,缩短了传统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1874年,美国卫斯理大学首次颁发了与传统教育相当的远程教育学士与硕士学位。此后,远程教育在全世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远程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中国远程教育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黑白电视刚刚出现在一些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等电视大学的建立,开创了国际上应用电视媒体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一代先河。
2.开放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共享课件、课程”的口号。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了一个名为开放课程计划的项目(OpenCourse Ware,OCW),成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象征性标志。2008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成立,全球25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入了这个行列。到目前,MIT公开了所有33个系别超过2000门课程的材料,而OCWC也开放了超过1-3万门课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开放教育运动已经渗透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图1)。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纷纷加入OCWC的同时,亦在本国本地区创设了相应的开放教育组织或项目。包括有以独立开发实施开放课程的中国国家精品课程、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 Learn项目;以开放课程协作联盟形式的日本的开放课程同盟(JOCW,Japan OpenCourseware Alliance)、巴黎高科OCW项目(Paris TechOCW)及以翻译推广形式的国际大学联盟(Universal)、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Education)等。
3.中国开放教育的发展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项目,成为中国开放教育建设的历史新起点。经过一轮的建设,目前共完成3693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开放共享。
2004年,中国开放教育协会成立,该协会吸收了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放课件,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到目前为止,该组织收录了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在内的世界范围内36个国家和地区803所大学开放课程链接地址。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大学的开放历程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开放教育”的理念还需深化。概览全球开放教育事业,已有100多所大学与机构加入了MIT倡导的“开放课程课件”的潮流中,30所中国的大学亦在其中。但是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了OCWC课程分享计划。
二、中国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
1.建设历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历经十余年的时间。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提出对重点建设的高校必修课程的多媒体应用百分率要求,课程信息化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项目,提出150门的指标。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并“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到2010年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告一段落,成功遴选出了一大批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取得了教育信息化的丰硕成果。从量上来看,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最新首页显示,从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已收集各级各类精品课程20265门,在其课程库中收录本科课程14345门,高职课程5920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显示,从2003-2010年,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693门,其中本科专业2514门,专科专业1019门,网络教育160门,这一数据超出了教育部07年提出的建设3000门精品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到历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数据和蓬勃发展的趋势。
2.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科分类体系覆盖状况统计
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课程列表,对所有本科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所涉及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分类统计,得到表2的数据。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514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工学799门,占总数的32%,理学411门,占16.3%,医学291门,占12%,分别位列一二三名。课程数最少的是哲学28门,占总数的1.1%,历史学34门,占1.35%,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数也低于193门的平均水平。因此,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注重以专业性建设为主,受众为高校学生,这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出的“适应社会大众的科学素质教育”,在课程内容重心和受众上,都与之有着一定的互补性。
从精品课程的学科分类覆盖面上,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本科分类学科国家精品课程体系,涵盖了工学、文学、理学、法学、医学、农学、哲学等13个大类。在不考虑网络障碍、网络技术、内容更新率等问题的前提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功地打开大学象牙塔之门,把国内最先进的一批教学资源推向网络,推向了广大的高校学生,也推向了更广大的社会受众。
三、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状况
2010年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告一段落,正值此际,世界各大名校视频公开课陆续登陆国内知名门户网站,作为网络学习新模式的视频公开课成为一大热点。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教育部启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同年,教育部确定了103个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2011年11月9日,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网易以及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目前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上能看到60门课程354集视频公开课,其中社会科学占57%,其他科学占43%。内容主题弱化知识的精深度,强化科普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以满足“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这一宗旨。
2012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内容延续2011年课程主题特点——融知识于生活、艺术与基础科学之中,共选出368个主题,分两步建设完成。在确定的选题中,社会科学占58%左右,其他占42%,选取比例与2011年基本持平。
两年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其今后的发展定下了一定的基调。从目前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发现,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某些异同点,这些异同点既是对国家精品课程模式的改进,同时也是中国开放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四、国家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异同点
1.二者共同点
二者都是由教育部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纳入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纲要。这既是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缺点。优点在于课程建设的资金有保障,课程建设的资源有保障。缺点在于行政化的干预,往往使学术游离于表面,并最终走向于形式,这也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
2.二者不同点
(1)课程受众不同。教育部文件定义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其建设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在“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定位“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意在“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一受众的定位,打破了中国大学的学术樊篱,使得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流向社会。
(2)建设内容侧重点不同。我们从图2国家级精品课程各学科历年课程建设数量比例图(本科专业)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在网络共享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工学、理学、医学三者占2/3的江山,文史哲比率在10%左右徘徊。以上课程的比例主要是由高校传统的专业重点所决定的。
统计去年和今年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学科分类(表3),我们大致得到如图3课程学科分类比例的直观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占50%以上比例,这与国家精品课程中以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为主的课程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
(3)课程命名思路不同。国家精品课程命名往往以课程本身专业名称命名,比如浙大教授徐瑞钧老师的《化工原理》这门实体课,其评上的国家精品课程亦叫《化工原理》。
在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专题命名突破传统,追求新意,并力求传递出课程知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意图。经统计,上线的60门课中,有19门课的名称与教育部公布文件中的有出入。这些课的名称经过修改后,降低了原有名称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性,更具有文学性、趣味性,更贴近生活,拉近了知识和大众的距离,从而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譬如: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教授的《眼科学》(公布文件中名称),经修改后变成《眼病的预防和治疗》;华东师范大学郑寅达等教授的《世界现代史》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等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改为《诗意人生五典型》等等,都是将原本体现知识专业性、系统性的名称改成更具有文学性、趣味性,更贴近生活,从而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习者眼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4)内容呈现形式不同。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国家精品课程以网站形式,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视频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抛开了网站体系,课程形式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内容表现以主题式讲课为主。视频公开课讲究视频质量,亦不同于国家精品课程中以记录课堂实录形式的全程课程录像。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启动文件中有明确的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等基本技术规范。强调申报样片的影像、声音、环境、构图、PPT插入等等环节,从而获得一个高质量的视频课程。
(5)课程建设经费支持方式不同。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中。教育部高教司采取1:1经费配套支持政策,用于该门精品课程的具体建设,注重实体课程的建设和激励,对于映射的网络课程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其高质量的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后续的更新工作。精品视频公开课相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同一门课建设周期不长,因此,其更易建易评。目前,教育部采取先建、再评、最后根据网络点击率酌情支持的方式,以评促建,来保证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质量。我们从爱课程网看到,网站首页有一个课程人气榜,将每周、每月、总人气的前10名进行展示,同时,辅以课程评论模块,以保障热门课程的含金量。这些将是考量视频公开课后期经费投入的重要因素。
五、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思路
国际名校视频公开课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因此,视频公开课并不是新兴产物,其发展必然已形成其内在的规律,中国推行精品视频公开课必然需要在遵循其必然的内在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应考虑如何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成为昙花一现。基于此,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准确把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定位,避免受众定位过于宽泛化
OCWC在2011年11月针对开放课程支持者的社会角色、年龄、学习目的作过一个调查统计,样本是70个国家501位OCWC支持者。在反馈者中,42%是高中及大学学生,21%是自学者,21%是白领。这三类人群占反馈者总数的84%,是关注OCW的主要人群。从年龄结构统计显示,68%反馈者集中在19~39岁之间。从学习OCW的目的来看,帮助自身学习的占46%,增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占50%,个人爱好的占59%(多项选择题)。非功利性学习成为OCW受众的主要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在2012年2月对国内新兴的“淘课”一族群体特征作了一个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视频公开课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大学生(含硕士、博士)和白领,并且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处于21~30岁这一年龄阶段,其比例高达96.15%。而在参与学习视频公开课的受众中,63%的人出于个人爱好,出于升职压力和学习压力的比例明显偏少仅占12%和18%。
从以上两个调查显示,公开课程资源的学习群体是极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其中在OCW调查中19~39岁是主力群体,占68%;在华中师范大学调查中,96.15%的受众集中在21~30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新鲜事物都有敏锐的嗅觉,最易接受新的事物,这个年龄段又是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最强的时期,批判性思维也更突显,同时,由于其非功利性学习的特点,这个群体的学习倾向性非常强,实用性、启发性、趣味性强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受到偏爱。
因此,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之前,准确把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定位,避免受众定位过于宽泛,要紧紧抓住主体受众的年轻、活跃的思维、拥有专业知识同时又出于兴趣爱好的特点,让建设的精品课程能散发出年轻的生命力。这并不是官方给一个建设定位,或是让课程内容趋向于生活性就能做到的。
2.重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思辨性教学,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当公开课抛开公开课程资源中的电子教案、参考资料、测试、在线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支架,开始用视频载体独步起舞的时候,教学内容的设计成为一门公开课成败的关键。有人对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24节《公正》公开课视频进行数据统计,在这24节公开课中,教师控制行为平均占85%,学生控制行为平均占15%。平均每节课教师表扬或鼓励4秒,占视频时间比例0.3%、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29秒占1.8%、提问85秒,占5.3%、讲解1203秒,占76.2%、交互(教师和学生在同时说话)23秒,占1.4%:学生被动发言(如回答教师提问)192秒,占12.2%、学生主动发言34秒,占2.2%、沉默或混乱9秒,占0.6%。
整个课程采取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师生积极互动的传统教学模式。数据的统计虽然说明教师讲解所占的时间较多,但从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讲授课程。更多时间是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巧妙地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师生间思辨性的讨论,引出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讲授内容,这样的一个苏格拉底“产婆式”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交流融洽,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甚至通过与教师的争论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既是国外名校公开课风靡中国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外公开课之间的巨大差距之所在。我们通过观看爱课程网周人气榜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可见其差距之一斑。在视频2327秒时间内,前1940秒,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教师的滔滔不绝,与学生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无法提出问题,学生也无法进行思辨性的思考。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知识依然还是知识,三者缺乏必要性的联系。即使预留了387秒的学生提问环节,仍然只是另一种变向式的灌输,没有思辨,没有学生的思维火花,看不到知识的内化过程。整个课堂缺乏思维的火花碰撞,缺乏教学应有的生气和灵动性。相对于生机盎然的国外公开课,刻板沉寂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无疑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应重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思辨性教学,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再现。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学习者的思考。如何促发学习者的思考,却需要传授者机巧算尽,布满暗地铺陈和峰回路转。传授者要做的不是让学习者去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向他展现某个领域的知识,启迪他去思考,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
3.发挥教师个性特色,加强课程教学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
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教授的《哲学:死亡》课程,授课场面有着很强的冲击感。面容瘦削的卡根教授总是穿着格子衫、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桌上,身旁只放置一盏台灯。卡根教授从头到尾侃侃而谈,说起话来动作不停:时而双手飞舞,时而挪动肢体以寻找最舒适的姿势,时而跳下讲桌,时而又一屁股坐回去。这些都是卡根的标签,他将自己融入到知识的情景中,同时也将学生引入到了知识的情景中。谢利·卡根是最个性鲜明的一个,《幸福》、《聆听音乐》、《心理学导论》等课程同样闪现着教师独特的光辉。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无论是周人气冠军《茶文化与茶健康》还是总人气冠军《现代礼仪》。教师都处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没有思辨性的互动教学,学生没有思考的学习,教授只是以灌输的方式讲解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传递给受众的只是课程场景、人物、内容的不同,授课方式、过程、师生互动等等核心环节的处理都如出一辙,这一状况使得国内的视频公开课流于枯燥乏味,缺乏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缺乏了课程的吸引力。
因此,如何发挥教师个性特色,加强课程教学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是我们精品视频公开课推广普及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克服的议题,如若不然,中国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终将成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中的沧海一粟,淹没在成千上万的视频课程之中。
4.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同时,不能放弃相应公开课程网站的建设。
来自关于OCW中最有用的工具统计反馈显示,课程视频的确在知识的传播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占20.2%比重,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枝独秀的状况,作业、大纲、讲稿,分别占11.8%、18%、11%比重,尤其是在线交互,占20.4%比重,甚至超过视频比重0.2%。这些都是知识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架。同时,在MIT网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的课程网站,最热的《公正》和《哲学:死亡》课程都有相应的网站支持。
在国内,目前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都以独立制作完成的视频讲座形式面世,之前没有独立的课程,之后也没有相关的资源链接,更像是一些专题讲座,不同于《公正》课这样有着30年开课历史的课程。因此,这些如同空中楼阁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要防止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需要建立其相应的公开课程网站,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相互影响,相互支撑,这既是中国开放教育运动发展的思路延续,同时也能避免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5.酌情定位媒体拍摄技术,记录课堂真实场景。
在国内,为保证视频质量,媒体拍摄技术作为重中之重看抓。在文件中,有详细的拍摄技术标准,包括场地、灯光、机位、构图、图像质量等等,在样片的评审中又有详细的评审规格。这样的建设模式保证了优秀的视频质量,同时也形成一个导向性错误:过于强调视频的质量,强调视频的拍摄技巧,强调画面的构图,使得各建设学校在课程拍摄的过程中,更注重画面的拍摄效果,弱化了课程纪实过程,强化了课程的外在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公正》课视频中的Sanders剧场宏伟场面,《死亡》里朴实无华的课堂场景,两者都别具一格。尤其是《公正》课,配备有优良的视频拍摄技术团队以及专业的后期制作员,为课程的推广锦上添花。但真正吸引“淘课者”的是课程所散发出来的学术气氛、课堂活跃的师生互动以及教授思辨的教学方式。与之相比的国内人气课程《茶文化与茶健康》及《现代礼仪》,虽然视频质量大大地提升了,但是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活跃度、教授的教学方式等等,却无法相提并论。巨大的背景幕布前面,是滔滔不绝的教授,是正襟危坐的学生。如何打破这一格局,回归学术的轻松自然、严谨思辨是让精品视频公开课真正得以发挥出其预想效果的关键所在。
因此,媒体的拍摄技术对于公开课的推行,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效。过差的视频质量,录播式的课程视频会让我们走回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建设的老路。但是过于强调视频质量,却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六、小结
一、我国网上教学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我国对现代远程教育高度重视。中央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体系。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卫星电视教育网,构筑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专业平台,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教育部召开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研讨会上。
二、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通过对已开展了网络教育的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进行网上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网络课程建设还存在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误区,同时也存在网络课程、课件、教材的混淆;课程体系繁杂;课件制作存在隐患;网络教学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及教育思想落后等方面问题。
在课程开发和学习支持两个方面,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多数不采用整体计划、规范实施的工业化模式,而是直接聘请高校教师负责对远程学习者的教学和辅导活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使远程学习者有机会经常接触大学中高水平的教师,但是它存在的问题是当教师同时面对校内学生和校外远程学习者时,他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实施充分的教学和对学生进行悉心的辅导,这可能会使两方面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较好地开展。如果开发建设者定义不清,可能还会产生网络课程、课件、教材认知上的混淆。
三、精品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设计策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中指出,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根据该定义的阐述,网络课程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具体来说,需加强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交互策略、导航策略、评价与反馈策略的设计,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自主学习的设计中应认真考虑以下三方面(即三要素):(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协作学习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教学策略包括协作学习目标的设计;协作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策略三方面。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协作学习达到实质性的效果,需要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根据共同学习理论的观点,在学习中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全组成功的方法,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学习者不仅是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在集体行为中的责任感,学会与学习伙伴之间的合作。
(四)协作学习评价的设计策略
协作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评价协作学习小组的活动效果,要从协作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出发,包括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个人贡献、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学习效果的质量、网络优势的利用等。
(五)交互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实质上就是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等交互控制方式来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网络课程中交互策略的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
(六)导航策略
互联网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超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出一种由他们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接受学习知识。但是如果设计缺乏导航系统,就会使一些学习者特别是很多初次接触网络的学习者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率受到影响。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导航策略是很必要的。
比较常见的网络课程导航方式有:模块导航、导航图导航、路径导航、提示导航、菜单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演示导航、知识点导航、触摸区导航、热键导航等都属于比较
总而言之,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改变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全球化趋势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很高兴能看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推出了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里体现的很多要素与本文提到的观点、要点相同甚至更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使用过程中很轻松、很方便的理解使用,这里体现了老师的辛勤汗水与智慧,预祝在大家一起努力建设中越办越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6-0031-02
1 系统的开发环境
1.1 服务器配置
草地学网站服务器硬件采用IBM NetFinity7100作为Web服务器,CPU为X86架构的双PIII XEON500MHz,1.5GB系统物理内存,硬盘为160GB SCSI 10000转份钟硬盘,系统恢复采用Raid卡方式。服务器操作系统为微软Windows2000 Server,整个网站采用B/S结构,Web Server采用微软1IS5.0,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2000,视频传输服务采用Helix流媒体服务器,
1.2 开发工具
编程语言用微软ASP,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eript,动态网页编辑工具采用DreamWeaverMX,图像和动画采用Photoshop以及Flash软件。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的功能
按功能模块可以把整个网站分为:基本信息、教学大纲、课程资源、评价材料、实验指导、课外复习、实习指导、近年试卷、参考文献、在线答疑、在线测试、视频教学等栏目。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在网站的设计上尽量多地采用了图片和实物照片的形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内的牧草标本图片制作网页,让学生对各种牧草特征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其次将拍摄的野外现场教学录像、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多媒体课堂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按授课知识点有效整合后制作成草地学课件。同时把实验指导、课程复习思考题、教学参考书目等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站并采取实时更新的方式,从而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堂笔记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听课上,课余利用校园网自觉复习和预习,提高学习效率。网站实行用户管理,对于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级别创建权限用户,教师以管理员用户身份登录就可以自主管理网站的内容。对于学生可以按照班级建立用户信息,批量生成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来上传提交作业,
2.2 主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网站主页采用导航栏、动画和网页特效结合的方式,实现具有后台数据库功能的动态网页。利用CSS来规范文字和网页元素。网站文本内容大部分采用ASP动态程序结合Access数据库来生成,这样可以实时动态更新内容而不用更改网页文件。对于评价材料栏目为了突出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所有材料进行光学扫描,扫描后的图片文件直接用于链接上网。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浏览,将具有多级结构的网页内容设计成框架网页和树形目录的形式,例如草地学电子教案分为绪论、章、节等内容,在网页设计上将左边区域设计为篇、章、节的目录树,用户只需轻松点击某一个节点即可在网页右边的区域看到相应的内容,使用起来直观、方便。
主页面的设计对于一个网站设计成功与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网站主页面的设计整体风格应简约明快,色彩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网站主页没有过多的动画和绚丽的特效,而在需要使用的公告栏应用了动态滚动文字特效,在页面标题栏下方的区域制作了草地学三本教材的动画效果,对初次访问网站的用户有较好的视觉冲击效果,使用户感到耳目一新。对于动画还作了超级链接,用户在动画上点击后即可进入教材简介栏目可谓一举两得。动画的下部是最新更新栏目,对于网站各栏目近期的更新内容在这里做了链接列表,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进入所感兴趣的栏目而不必通过导航栏多级跳转,这样可以节约用户的浏览时间,省去在网站地图中查找某栏目的重复性工作。网站底部是友情链接,主要链接中国草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草地科学网等与草业科学相关的网站,通过友情链接大大拓展了网站的信息量,对网站的推广与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在线测试是草地学网站的一个特色,笔者应用ASP技术开发了基于B/B模式的多用户草地学在线测试系统。该系统的服务器端采用Access数据库和ASP组件来构成考试的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采用IE浏览器来作为考试交互界面,同时可进行远程系统维护和管理,该系统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具有用户注册、时间控制、自动判卷、试题录入、修改题库、用户管理、科目管理和多用户同时在线考试等功能。该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对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客观试题的自动评判,对于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等主观题也可以实现计算机辅助评判。除了可以进行网上考试外,系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章节习题测试,测试结束会自动给出分数、标准答案以方便学生查找问题所在。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试题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疑模块向教师发出帮助请求,教师亦可通过答疑模块给出相关的解释。上述整个过程都与草地学教学网站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在线测试数据库需要存储的基本信息如下:
(1)用户信息:考号、姓名、密码、班级、注册时间。
(2)考试科目信息:科目编号、科目名称。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预示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该如何开展,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为了让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社会的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现代信息化。这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交互式、个性化、信息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因此,本文着眼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来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开发课程作业资源。
1.信息技术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因素的影响
1.1引燃学生的“兴奋点”
根据实际经验可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推剂”。这正如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言:“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他看来,“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里的“兴趣”包括:对于书本知识的兴趣、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对于认知世界的兴趣、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对于未来不可预期的兴趣等。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争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能够让学生在“声音、图像、动画”的三维空间中,激起学习、探索的欲望。
1.2促进教师的“正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启发者”。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思考、降低学生的“思维惰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的角色,去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提出疑问,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网络为平台,来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对于教师“正作用”的发挥,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并且二者之间的“发力”是双向的:网络技术因教师的介入,其作用被“显性化”;教师因网络技术的应用,其作用被“放大化”。
1.3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引入,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种“量与质”的变化。从“量”上来说,网络技术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增加了知识的资源。例如“视频教学”、“网络平台”、“QQ交流”、“资料查询”、“视频讲坛”、“交互学习”等;从“质”上来看,网络技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了解当日新闻、国情动态、世界风云、文化潮流、科学研究等。相对于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瞬时更新”,传统教学的“一本书、本张嘴、一支笔”显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日趋合理。
2.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程作业资源有效开发的策略
思想品德是一门关于“道德健康发展”的课程,综合了经济、政治、道德、风俗、习惯等内容。因此,其课程作业的设计也应具有开放性、时效性、大众性等特点。
2.1作业资源开发的“开放性”
“作业”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其“开放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再加上网络中的资源是“海量”的,网上信息每日以几何倍数增加,为这种“开放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以所学内容为“索引”,然后让学生在网络上自拟、自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介绍、论述。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申请e-mail,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将所要完成的题目发给学生。题目可以是“网络交往有什么好处”、“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对网友见面被骗一事怎么看”,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自拟研讨题目。
2.2作业资源开发的“时效性”
现代社会,信息瞬时更新,世界一天一个样。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重视信息的更新,尽可能地让学生用最近的信息、最新的理念来完成作业。网络上的门户网站、新闻频道能给我们提供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其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学生的信息搜集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近期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发生的大事,包括外交、文化、经济、军事等,然后以“模拟联合国”为活动载体,让学生扮演各自熟悉、感兴趣的国家,利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国家介绍、外交政策、诉求等方面的“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使用较为规范的外交辞令,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