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19: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74-02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规划。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
《模具制图》课程教学的成功,需要优质教学资源平台的支持,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在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扩展和提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教学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而优秀教学资源是由优秀教学团队维护使用科学方法管理的,拥有良好教学条件支持下,有组织性的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一、课程简介
《模具制图》课程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机械制图”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由《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及《模具拆装测绘》四门课程整合而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识读、绘制中等复杂模具工程图样的能力;具备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对典型的模具零部件进行测绘的能力。
二、课程资源库设计思路
《模具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为平台建设的开放、共享、智能、动态的资源库。
1.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中心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模具行业相关标准的能力,达到《江苏省模具制造工标准》(3.1四级)和《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模具专业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2.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课程调研,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为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思想,模具制图课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能进行机械制图、能读懂总装图和能拆绘模具装配体”工作任务来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课程的特色,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将“强化技能培训”贯彻到教学之中。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测绘能力,围绕模具图纸的特点和拆装模具的能力要求,通过项目为单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模具的拆装测绘,培养学生的制图和拆装测绘的实践动手能力。
3.以“包容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进行资源库建设。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学规律为依据,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师生特点、学科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几点考虑来进行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三、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
《模具制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将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转化为教学资源,资源库的建设面对学生和教师,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教学素材,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和巩固课程内容;对教师而言,不仅仅要熟悉教学素材,更重要的是要厘清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而教学双方都需要有互动环节,达到教学相长。因此,《模具制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课程概况、教学素材及互动平台。
1.课程概况。课程概况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课程概况包括:教学标准(包括职业标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说课录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及师资培养、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等。
2.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包括:授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电子教材、学习指南、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学习案例、课程内容、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及进程表、教学视频、课程拓展、他山之石(包括机械制图网、168机械制图网、CAD设计网、机械之家论坛)。
3.互动平台。交互性在大量教学实践中被证明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获取知识和培养学习者各种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可以进行在线测试,网上提交作业、批阅作业。课外可以利用在线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在交流论坛中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思路。
四、课程资源库的应用
资源库遵循“边建边用,以用促改”原则,在使用中随时更新和完善,经过近两年的使用,已初见成效。
1.资源丰富,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资料的查阅需要。资源库中已完成的教学素材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方案、学习指南、教材、教案、拓展知识、课件、教学视频、动画、图片、试题、模拟试卷、工程案例。基本能满足教师查阅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学习。
2.使用率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网站对外开放,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和下载,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资源库访问人数已超过3万人次,各项资源均有下载记录。资源库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包括在线作业与测试、在线答疑、交流论坛等功能。能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记录显示学生能积极进行在线测试及参加交流论坛。学生在使用资源库后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使用前平均分68.85,使用后平均分78.53)。
3.在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中,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教学研讨,经过头脑风暴,教师对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有了感性的认识,树立了以工作化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也使教师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基础。课程组编写的教材《模具制图》被评为“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在资源库建设期内,课程组完成了一项市级课题、两项院级课题,在研一项省级课题;课程课件获学院“多媒体课件特等奖”;课程负责人获学院“说课比赛一等奖”。
五、课程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动态工程,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更新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等资源网络资源;课程组教师均为工科出身,对艺术审美、动画制作等计算机专业问题的解决能力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大对教师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相关知识、技术和管理培训,提供便于教师更新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检查评比、激励制度,建立课程网上资源更新与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更新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更新率;加强课程资源库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增大辐射面,服务于更多的师生及社会人员。
参考文献:
[1]赵杨群.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与业,2010,(24).
[2]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3]唐燕儿,刘召山.MIT OCW项目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运行机制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3).
一、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发挥和放大安全主题教育课效应的最好办法。现代安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可以满足知识的泛化、碎片式学习。
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易于安全课程的重组和构建。安全课程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从教师的角度讲,通过资源建设便于知识积累,为将来备课、授课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可以提高安全教育成效,不局限于课堂。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网络来观看教师提供的优质安全教育资源,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情况掌握安全课程内容,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通过数字化资源在线学习、考核,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安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预防危险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更大作用。
但就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对学生的作用而言,笔者发现: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期待安全主题教育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并且认为数字化资源教学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笔者也认为,该数字化资源教学在安全主题教育课堂中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更能凸显数字化资源教学的优势。
二、课堂上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
在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资源的潜力呢?
一是微课点缀,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对学习内容期待度的不同,教师在课前可以针对安全教育课中的知识点,制作相关内容的微视频,力求短小精悍,选取的知识点要形成一定的梯度和坡度,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期待。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在课前预习相关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性认识,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在课堂上对自己存有困惑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完成个性化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能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也能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二是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激发,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安全校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微动画、微视频把教学内容演示“活”了,让学生也学“活”了,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授“放学路上自己走,我能安全回到家”一课时,笔者根据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中现有的动画交通知识,设计游戏抢答环节,让学生根据画面中出现的情境猜出这是什么标志,说出它们具体表示什么含义。抢答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题目内容变成篮子,抢答题则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对这些有趣的抢答,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伴着悦耳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是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资源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如在教授上述的“放学路上自己走,我能安全回到家”时,当出现一个交通标志后,教师就可以按下其中的一个键让动态画面停止,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让不太会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对了,动画视频中的交通警察就会说一句“你答对了”或“你太棒了”;说错了,动画视频中就会发出“你说错了,再试试看”的评价。这样,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渴望为自己赢得表扬,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有效设问,提升学生的安全学习效率。《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数字化资源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关键在于针对数字化资源的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即问题能否成为数字化资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能否让学生的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从表象探寻到本质,由情境过渡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呈现的资源,多追问几个问题,或增加几个“假如”式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所呈现的数字化资源信息量,还能增加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若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一路追问下去,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可以不用其他教学资源,也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情感体验更为深刻和丰富。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所有数字化资源的选取、目标落实,都应指向教学目标(足见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
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始终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所有教师都想让学生好好听懂重难点时,教师就不自觉的开始了传统的讲授模式。因为我们怕学生单靠自己的力量或团队的力量无法学懂知识,教师放不开,学生很被动,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2.实践学时偏少,实践教学随意性过大
学生没有国际货物买卖的感性认知,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环节、各项交易条件、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都难以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是很难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的。课程的理论学时偏多,实践学时偏少,占总学时的1/3,在实验教学上更为明显,如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我校是运用世格软件进行上机模拟操作,实验的随意性较大,会让课程之间的实验环节出现重复。
3.大多教师缺乏企业背景的实战经验
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高校教书,缺乏实战的外贸经验。有些老师虽然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外贸业务流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中,已经很难跟上实践的操作。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很想去企业实战,但因为外贸是流程性事务,而且牵涉到公司的业务秘密,想找一家单位难度也很大,这就出现了教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考试应急,考后忘光”的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呈现一套系统的知识,他们总喜欢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割断,这样对课程群整合教学资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群教学资源改革的思路
课程群是指将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单门课程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课程之间有横向的内在联系,又有纵向的连贯关系,但各自又自成体系,树立大课程观的一种理念。
1.国际贸易课程群的构建
面向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坚持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的原则。所以搭建“国际贸易”课程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2.专业课的重要性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所有课程分成了两大系列课程,分别是理论课程组合实务课程组。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将实务课程组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根据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国际贸易实务”此门课的教学体系内容为核心展开。
3.结合专业分流方向构建课程群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将选择专业方向,目前主要有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货运方向和网络贸易方向,在设置必修的专业课如外贸函电、国际金融等课程的基础上,每个方向又有各自的专业课程。
4.基于企业岗位设置的角度构建课程群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基于外贸行业中所涉及的大多数企业所设置的通用岗位种类,考虑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以工作流程为基础构建课程群。
三、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1.整合课程资源
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突出港口经济的特色,从大连中小企业的角度重新对课程群中的课程进行梳理,明确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划清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界线,修订教学大纲、授课日历等。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的知识连贯性,目前我专业已启动了课程群教材的编写工作。
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突出“课堂教学、情景模拟、网络实验——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对外贸人才在产品上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引入对具体产品的讲解。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在上课时跟全班同学分享,以达到学生对很多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群突出“实务”特点,即应以实践为主,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和国际商务单证实验室,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比如上述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以“任务驱动”为项目的实验指导书,让学生在局域网条件下能在寝室完成操作。另一方面实践教通过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或观摩操作,或者请一些企业人员进课堂讲授经验,传授实用知识。
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课程群的建设需要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在精讲2—3门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一人多课,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课程之间教学知识点的重复性。针对缺乏实战经验的师资情况,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JGYBXM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面向专业应用,突出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软硬件配置与使用,能够具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文编排、数据处理,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能力。突出基础课教学服务专业、服务学生、面向应用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特色,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构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本科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资源项目的建设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校园信息化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每学年第一学期新生的选课人数在3000人左右,出现了选课人数多、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师生交流不便等问题。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站,发挥网站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展示该课程多年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除了进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外,还要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以网站的形式出现,为教师网上备课、参考、教学和交流提供平台,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知识提供帮助,更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2 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系与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发展时间较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在国外很多教育机构研究定制了资源开发和管理标准,并以此规划开发了自己的资源门户网站,用户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和链接向导访问所需的资源,有效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各个教学机构和科研院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有很大程度的依赖,因此对平台所提供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多样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资源难以访问等问题,不足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给予广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信息资源管理门户网站和优秀的实践案例,这些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3.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丰富的课件资源,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优质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可以不受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不再局限于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网络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3.2 选择有价值的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的资源数字化,要明确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特定的教育内涵,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资源。案例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要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的需要来选取适合自己的信息及资源。
3.3 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4 加强交流和协助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多种协作式的学习工具,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交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反馈。这种互动性是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最大优势,是教学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的体现。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构建思路
该平台是基于WEB的B/S结构,架设在校内本地服务器上,基于MYSQL数据库、JSP及SpringMVC及Hibernate框架等相关组件的网络编程技术,设计一个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教学讨论栏目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通过一系列工具支持,将相互独立的教学服务子系统集成起来,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教学服务。同时充分考虑由于在线的并发访问学生人数多所造成的服务器端压力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带宽资源,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和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
具体开发流程:
4.1 需求分析
首先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通过组织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倾听师生的想法和思路,然后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列出要开发的平台的功能模块,撰写功能需求文档。
4.2 概要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的总体设计,包括平台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平台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4.3 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平台各个功能模块的算法、数据结构等,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
4.4 准备服务器的软硬件环境
服务器硬件是配置WEB服务及基础,对于硬件配置的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服务器型号为HP ProLiant DL580 G7,开发系统Red hat Linux,开发服务器软件为Apache。
4.5 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采集、制作、整理所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素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库。
4.6 编码实现
根据详细设计报告,对教学资源平台中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4.7 创建数据库
将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等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4.8 实现互动功能
在线互动讨论和学习体会交流、在线作业上传等。
4.9 网站测试运行
对平台进行测试和试运行,根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
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各模块功能
通过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服务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学习环境,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在线互动讨论,在线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使其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教学资源、模拟试题、学习反馈六方面。
5.1 课程信息
介绍课程的总体情况,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动态、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课程资料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做好课前预习,合理地掌握子的学习进度。
5.2 学习指导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学习方法及期末考核成绩评定方案。
5.3 在线学习
为学生提供教师课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按章节、知识点分类编辑,每个微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便于学生课下有针对性地在线观看学习,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5.4 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课件、教案的在线阅读及实践项目素材源文件的下载。
5.5 模拟试题
为学生提供了单元测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学的情况适当的选择检测单元进行自主测试,检验自学进展及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在此模块中提供了百科园自主测试平台接口,学生可以登录通用考试客户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和练习。
5.6 学习反馈
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力求实现无时无刻的师生互动交流。主要的交互功能有:QQ在线指导、微信交互(实时作业)、腾讯微博(讨论、答疑、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在线互动讨论、在线评论、移动学习、学习评教反馈等多种方法。其中,学习评教反馈学生可参与课程教学信息学习评教反馈,帮助老师改善教学内容、教学呈现方式,达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的目的。
6 教学效果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我校很多学生团队分别获得了省级、国家级计算机设计大赛多个奖项,多个学生的团队项目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成后,对学生和教师使用情况做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充分得地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目的、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对实验大纲、内容、任务、素材等课前预习和准备,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的实验上,实验效果良好。
7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广大师生充分认可和使用共享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教学及学生的使用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并做好及时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兰尊.高等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
一、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学背景及教学资源现状
在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中,CAD/CAM课程是重要的通用课程和必修课程,主要面向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与自动编程等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在CAD/CAM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由于CAD/CAM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性教学比重过大,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缺乏创新性。此外,CAD/CAM课程的设计中教学资源是固化的,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学生难以做到有针对性。
二、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思路
在进行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中,需要理清和确立适合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的思路。一方面教学资源库应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以视频演示为核心,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交互操作,资源库的内容则应包含CAD/CAM课程的电子教材、PPT文档库、练习素材库、试题库等,此外还应包含扩展的配套学习软件;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库应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为基本前提,满足教师在开展不同层次教学、需要不同教学内容与资源时,能够更为方便地利用基本教学单元。
2.教学资源库的单元组成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需求,CAD/CAM课程网络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应具有清晰基础单元框架,能够满足师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应用。从实际的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等专业教学实践来看,CAD/CAM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应包含6个基本单元:电子教材,类似传统教材的电子化,显示对应的知识内容,与纸质教材一一对应;PPT课件,以电子教材为基础,将电子教材中的章节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突出重点,并可进行条理化处理;练习素材,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可提供给学生下载,供学生学习结束之后的巩固练习,同时提供结果文件,练习素材是一个部件PART文件;常见问题解答,即在CAD/CAM课程中的每个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等知识,以问题解答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以供学生实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自行解决;视频讲解,课堂授课的视频模式,教师对每个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进行讲解;视频演示,将操作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环境中练习借鉴。
3.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在CAD/CAM课程网络资源库设计与建设中需要注重几个关键点:一是视频功能词典的设计与编排中,每个功能及选项所对应的模块教学资源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应通过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对CAD/CAM课程的基本教学单元进行梳理与编排,使其具备更大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二是即景点播式视频演示系统的研究开发,当用户选择某功能菜单项后,是在当时真的或仿真的环境下以视频的方式演示功能的操作过程,而非直接启动该功能;三是在线教学平台的开发,设计开发一个线上教学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包括制作与网络课程、作业布置、作业评价、在线答疑、自主同步教学内容等。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本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当前先进成熟的网络软件技术即Apache+PHP+MYSQL,组建了流行的B/S三层软件体系结构:
用户界面层――主要提供用户的操作界面和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用户通过客户端电脑的IE浏览器与系统在用户界面层进行交互。客户端网页采用HTML+CSS+JavaScript技术进行开发;
业务逻辑层――主要完成客户端的业务逻辑和服务器端的业务逻辑管理功能。在服务器端响应用户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用户界面层。部署Apache Web服务器软件,采用开源且流行的PHP程序语言来进行业务处理,能够满足至少200学生同时在线学习的响应要求。
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维护功能,它响应业务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该层存储了本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各种数字资源。部署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来管理系统的课程相关数据。
(2)创设手机微信订阅号教学平台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课题组还开发了《环保概论》课程手机版微信订阅号,其主要功能包括:“各章节概览”、“群发预告”、“投票”、“在线测试”、“交流互动”、“环保术语自动回复”等,涵括本课程各章主要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利用手机终端进行便捷学习的需要。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课题组教师开发《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与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4]的分层教学,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率。
1.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1)课前预习:教师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平台网址、手机订阅号二维码,学生可通过登陆本课程教学平台网址、读取手机二维码进入订阅服务号,获取各章节相关教学资源进行预习。根据各章节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学生可点击“课程教学”栏目了解各章节主要教学内容,还可点击“微课视频”等栏目学习重难点知识。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学习:教师导入新课并讲授课程知识,重点利用本课程“虚拟仿真”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学难点问题进一步详细讲解;或者利用本课程制作的现场实训视频,加强学生的感性理解;或者利用本课程制作的小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互动。由于开展了有效的课前预习,部分班级还可尝试开展“翻转课堂”[5]的教学尝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复习与测试:学生可在课后再次进入本课程教学平台,巩固课程学习内容,在线测试并提交答卷;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点击友情链接的常用环保网址,了解学习更多环保资讯,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对于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留言,老师将尽快答疑。
实践教学证明,通过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生为本,实现分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度提升约35%,课堂活跃度提升约30%,章节测试学习成绩提升约12%(表1)。
2.教学反馈及持续改进
为实现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持续改进与建设,课题组设计开放式调查问卷,在教学实践过程收集师生的评价反馈意见,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反映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要点:①课程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交互性(网络版、手机版);②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代表性;③课程仿真教学资源是否易懂易学;④课程信息化资源用户界面优化性能;⑤课程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建议。
在每轮开展课程教学结束后,课题组都将对相关教学的师生开展问卷调查。在分析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将系统总结存在问题,不断完善本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使其更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以实现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突出本校环保专业及“双师型”师资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独具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仿真软件和课件,充分发挥教学信息资源化的优势,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大大提升了专业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毛丽娟.人本主义――构建网络教育的哲学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4(1).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需要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产生、应用微课程,导致新的教学模式产生。如今,微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受到社会的青睐。微课程,能满足了中职生的学习需求,具有高效、方便和碎片化的学习。
一、微课程内涵
微课程是以传统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开展微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精心制作、录制的视频,通过网上教学方式,特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
微课程讲授的教学视频、微课件、试题等,这凸显了教学内容的逻辑特征。一个独特的微型课程主要是在教学时间、内容、资源、存储容量、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每个微课程约5-10分钟,抓住了中职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能满足中职生在短时间内的学习需求,碎片化学习。微课程增强教育资源的互动,脱离了课堂的束缚,可随时随地对要点知识展开讨沦、研究。微课程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除了课堂教学外,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程的开发、资源建设
微观课程的发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处理和原始。
(一)处理和变换,是根据现有的视频记录,通过添加字幕、课件、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再创作。这种方式能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并可以节省制作微课程的时间。
(二)原创开发微课程,主要由前期准备、内容设计、资源建设、微学习应用与评价四个部分构成。
1.前期准备环节。(1)微课程主题的选择。在选择微课程主题的时候,教育决策行应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特定对象、教学主题的普遍性三个要素纳入考虑。微课程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大众的需求,以满足大众学习为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微课程的推广,提高微课程的经济效益。(2)分析、制定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实现中职生的自身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并充分体现在相应的单元微课程。通过实现各个子目标,进而实现学习者的总目标。
2.内容设计。(1)单元划分。微课程主要借助学习平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每屏可承找的信息量少,便于人们学习、记忆知识。因此,将教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分配到行个教学视屏上至关重要。教教育者需要细化教学知识,并确保1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微课程以重点知识学习为中心,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微课程要遵循“条理清晰”的原则,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发挥教学的价值。教育决策者在微课程设计时,可从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三个方面人手。教学导入、设立问题、解答难点知识、测试练习、学习评价构成了完整的微课程设计体系。微课程的教学导入要干脆、利落,直击主题,这能够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程结尾要言简意赅,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3)互动性设计。互动不但能够贯穿整个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亦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学习区域,为中职生提供互动与交流的空间。互动空间的设立,提高了学习者的相互协作能力。
3.资源建设。(1)课件制作。为了提高可见的辨识度,教育者可设置不同颜色、型号的字体。版面色彩不要过多,防止重点知识被“淹没”。课件的制作应科学合理,课件应突出知识要点,并简化。(2)习题设计。在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练习题、思考题,以此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微课程练习题要有针对性,满足学习者训练的需求。(3)录制。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录屏、实景等。在录制微课程的时候,要注重现场的布置,准备好所需的教学工具、资料。录制过程中,为了确保清晰的画面,声音的逼真度……当下,微视频主要采用摄像机、智能手机等录制。在录制视频的时候,要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录制的对象等选取设立相应的情景。(4)资源整合。整个微课程由微视频、微课计划、微教学反思等组成。教师应善于利用和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为中职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此外,教师还能够创立微课程学习平台,通过平台与学习者交流、互动。
4.微课程的学习与评价。(1)微课程的使用。现今,微课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程扮演着:案例分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的新型教学资源。另外,也可以把微课程划分到及时课程的行列,使其成为正式的教学内容。(2)微课程的评价。可依照传统教学模式制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完善微课程的评价机制。
三、微课程的应用模式
(一)混合学习中的应用模式。混合学习指的是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说,混合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理念。由于微课知识比较碎片化,这就要求教师把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分享给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应用,并抓住知识的重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与发展,高职各专业都在集结力量整合资源,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是为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所提供的包括教学资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等在内的各种资源,也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者与学习者能够利用的一切要素。其中教学资料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案例等能够创造一定教育价值的课程相关资源,信息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充分,需要包含各种电子化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形态的资料。信息化教学环境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网络教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教学者如何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开展预习、学习与巩固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是尝试或者正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高职学院各专业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理论基础指导下,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商务网站平面美工》的教学现状与特点,在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情境平台下建设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种电子化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无缝结合,充分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性研究,实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教学设计或课程创新,并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调研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所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型人才需求占到了28.57%。技术型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美工人员,电商卖的就是图片和文字,美工人员成为企业标准配置的人员,要求具备视觉营销的思维,设计能力强,并熟悉网页设计技巧;另一类是IT人员,电商企业依靠高度信息化产生的效率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是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对湖南省内各大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人才调研,我们发现,“跨界”人才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爱。一个好的电商运营人才必须既精通互联网,又精通营销推广。一个好的电商视觉设计必须既精通设计美学,又精通视觉营销。同时,大部分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组织或者独立完成产品拍摄、图片处理、店铺装修以及企业网站建设等工作,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图1 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
二、MOODLE平台概况及与环境搭建
目前,高校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通过自主开发资源平台、大学城空间平台与免费的教学管理平台三种方式。其中自主开发资源平台,需要团队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开发人员,像电子商务专业团队侧重于商务人才,技术开发人员比较少,前期开发与后期维护管理都将一个大的问题。大学城空间平台是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教学平台,拥有课程设置、作业等各方面功能,但平台后台代码不开放,有些内容需要进行付费,使用者不能自己注册,需要机构认证付费才能使用,缺乏足够的自主设计与控制权。免费的教学管理平台有很多,其中主要以MOODLE、eFront Learning、Ilias、Dokeos、Sakai、Claroline、Atutor、Olat为代表,它们被越来越多的教学者与教学机构接受与使用,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编程能力,即使你是新手也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其中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情境平台是使用者最多的一个免费开源课程管理系统,也被称之为学习管理系统(LMS),它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设计理论,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以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反思,以开拓学生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独特经验去建构知识,并努力为学生的建构知识提供大量的认知工具,不断开拓学习时空,增强学习能力,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功。网络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最理想的认知工具。
与其它课程管理系统相比,MOODLE平台具有很多优点,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使用费用,界面操作方便简洁,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使用,拥有很强的在线交互性,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互动需求,对于有一点编程能力的教师来说,还能进行平台的二次设计与开发。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还可以限制其他教师的访问与操作,可以以星期、主题或者社区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拥有包括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课堂配置,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活动进行全面的追踪与关注,快速实现课程包的下载备份与恢复。教师可以在作业模块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上传不限文件格式的作业内容到服务器,教师在线批改作业打分评价,教师的反馈会实时显示在每个作业的作业页面,并且有EMAIL反馈信息通知。教师可以自定义考试题库,随机组织试卷供不同的学生与班级使用,同时系统对在线测试题目进行自动评分。同时,还拥有聊天、投票、论坛、问卷调查等功能,最重要的是,MOODLE还拥有超强的资源模块功能,可以支持显示任何类型与格式的WORD文档、PPT、FLASH动画、视频和声音等文件,这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基础。
基于MOODLE种种优点,课程组选择了MOODLE教学管理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库运载平台。首先选择在学院的局域网的虚拟机下进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试验,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了网络教学环境的平台:
第一步:数据库环境搭建
MOODLE平台是基于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开源程序,它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在安装MOODLE前还需要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我们采用PHP经典组合:Apache、MySQL和PHP来建这个数据库。目前将这三个软件打包一起安装的软件包有很多,比如PhpStudy、XXAMP等。phpStudy是一个PHP调试环境的程序集成包,集成了最新的Apache+PHP+MySQL+phpMyAdmin+ZendOptimizer等各种程序。XAMPP(Apache+MySQL+ PHP+PER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建XAMPP软件站集成软件包,可以在Windows、Linux、Solaris、Mac OS X等多种操作系统下安装使用,支持包括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两个软件包安装起来都非常方便,都可实现一次性安装,无须配置即可使用,是非常方便、好用的PHP调试环境。我们选择的是PhpStudy集成程序包进行数据库环境的搭建。
第二步:MOODLE平台的安装
MOODLE官网http://上有各种版本的MOODLE软件,注意MOODLE的版本要与Apache、MySQL、PHP等的版本保持一致,不然互相得不到很好的兼容。将Moodle压缩包解压缩至PHPstudy的安装目录下的WWW子目录中,打开IE浏览器,在其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开始MOODLE系统的安装。为了让MOODLE更好地支持中文,还需下载中文简体的语言包,将其解压后直接放在moodle/lang/下即可。
第三步:平台的访问
管理员添加《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管理员可以开放自主注册的权限,也可关闭注册权限。注册成功的教师与学生输入局域网地址即可登录《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始进行课程学习、讨论与在线测验等各种任务。
三、《商务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课程组研究团队结合企业调研情况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视觉营销设计能力。
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展开,分别包括:
模块一:主要让学生完整掌握PHOTOSHOP软件的使用。
模块二:数码相机的使用与产品拍摄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数码相机,对常见商品进行拍摄,并对拍摄后的照片进行图片处理。
模块三:网店色彩搭配、布局、装修与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网店装修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与色彩的运用技巧,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商品页面设计的趋势,以及流行的设计技术,主要讲述网店装修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店铺页面的布局与视觉元素设计、页面色彩搭配、图片处理、普通店铺的装修和旺铺的装修。
模块四:本模块以典型企业网站为载体,通过商务网页设计导引、商务网页布局与设计、网页效果图制作、静态页面制作、DIV+CSS网页布局五个学习型项目的创设,对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完整展示,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美观大方且能体现企业商务访求的网站。
根据课程各个模块内容的要求,课程需要整合各种教学并规范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交互方便高效的在线教学平台,开发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教学资源库。课程组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对《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岗位需求、文本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课堂资源、进阶练习、任务扩展、顶岗实训、学生作品、素材等12个类别。以主讲教师负责制的方式,协作开发出12个类别共将近500个教学资源,供教师与学生在线教学使用。探索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现实意义。
《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首页导航如图2所示。
四、《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在MOODLE平台上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
课程资源库建设好后,课程拥有了丰富的资源,课程组成员进行了各种尝试,不断探索利用MOODLE平台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教学与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针对课程需要反复实践与MOODLE网络化的特点,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针对MOODLE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扩展这三块的应用与思考。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教学的方式也由单一的电脑机房观看教师的实践操作演示讲解,转为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
课程组将《商务网站美工》整个课程划分为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任务里面有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就是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尝试将每一个教学主题定义为一个教学任务单。
①课程组将教学任务单放入MOODLE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前了解整个教学主题与任务,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登录网络MOODLE平台进行知识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使学生提前熟悉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通过查看课前预习练习提交的情况,可在课前掌握学生预习的基本情况,从而做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基础,也更容易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任务。
②课堂内教师登录网络平台,打开教学任务单,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评价,引入本次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登录教学平台,根据教学任务单的安排,观看教学视频,下载课堂素材,完成作业,并上交作业至平台课堂作业版块,课堂内教师面对面地答疑解惑。
③课后布置课外作业,进行任务扩展。课外作业的设计非常重要,课外作业是对本次教学任务的巩固、梳理与延伸。我们根据每次教学主题的特点与要求,精心构思设计出相应的课外作业,用以补充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教师扮演好指导者、参与者、咨询者、设计者和调解者的角色,从而对教学任务进行深化理解与掌握。学生完成任务扩展作品后上交至课外扩展作业版块,并在平台上讨论区与论坛区提问,教师在线解答。
④课程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我们利用MOODLE平台上的测试板块主观与客观题,让学生在线做答,系统自动评分,以此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同时,对于主观设计题,我们采取人评与机评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团队自评、团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利用投票版块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反馈。
五、结束语
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课程组完成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搭建好MOODLE在线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对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非常好,着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学更加深入有效。同时,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可以形成更多的再生性学习内容与知识点,让自主探究学习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
[2] 张洁.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空间课程《Sql Server数据库基
础》的开发[J].电子世界,2013,(5).
[3] 袁鑫.基于Moodle的高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
设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3,(8).
[4] 胡彩玲,周静,陈东旭.基于世界大学城的《有机化学》
空间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广州化工,2012,(11).
[5] 罗治安,,李福胜,曾德昕,隆献.基于世界大学
城网络平台的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与应用――以《社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