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05:4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元统计分析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定量资源
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索方差分析;
2.定性资源
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检验;
3.回归分析
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
引言: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多变量统计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受多种指标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现象大量存在,多元统计分析就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统计规律的重要学科,由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涉及复杂的数学理论,一般无法用手工计算,必须有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支持。
在统计软件方面,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STAT、R、S-PLUS等。R软件是一个自由、免费、开源的软件,是一个具有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和优秀统计制图功能的统计软件,现已是国内外众多统计学者喜爱的数据分析工具。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R软件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R软件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一 在聚类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分类问题,比如若对某些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聚类分析,而物价指数很多,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建材零售价格指数等等。由于要考察的物价指数很多,通常先对这些物价指数进行分类。总之,需要分类的问题很多,因此聚类分析这个有用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具体详见参考文献[3]。
R软件及其相关包提供了各种聚类方法,主要是系统聚类方法、快速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常用的是系统聚类方法。
R软件实现系统聚类的程序如下:
Hclust(d,method=“complete”)
其中d是由“dist”构成的距离结构,具体包括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兰氏距离等,默认为欧氏距离;method包括类平均法、重心法、中间距离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等,默认是最长距离法。
例1 下表是山东省2008年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利用所给数据对各市进行系统聚类。
山东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元/人
地区
食品
衣着
居住
设备用品
交通通讯
文化教育
医疗保健
其它
济南
1628.16
252.86
790.11
285.64
634.83
355.54
394.37
43.9
青岛
1999.61
523.76
901.56
297.76
595.34
618.12
260.17
106.42
淄博
1691.6
372.21
844.44
300.46
494.67
580.6
370.84
102.16
枣庄
1370.59
272.95
614.3
227.52
454.73
245.93
220.88
84.2
东营
1580.86
234.17
813.58
253.12
532.19
432.05
275.3
39.1
烟台
1673.19
337.92
719.28
201.3
414.08
497.57
286.03
77.11
潍坊
1516.36
299.67
1327.72
243.72
583.04
494.65
269.82
92.95
济宁
1375.4
287.17
722.05
282.16
380.68
412.42
218.11
56.94
泰安
1412.44
225.66
567.66
257.96
411.98
450.57
177.02
70.07
威海
1684.64
517.59
759.36
227.12
424.41
565.75
444.31
77.48
日照
1451.12
351.21
562.91
208.81
457.2
332.16
182.2
37.69
莱芜
1516.22
198.94
624.72
207.03
464.06
469.35
256.53
36.33
临沂
1339.69
212.36
625.26
191.34
409.39
314.9
156.01
63.31
德州
1114.47
173.88
553.14
169.23
319.41
220.45
137.97
42.2
聊城
1146.53
182.53
566.92
186.05
317.48
332.64
155.94
54.31
滨州
1177.49
179.96
979.01
206.88
451.85
407.49
298.7
47.51
菏泽
1265.03
170.85
550.68
143.11
329.99
[2]肖彦花.统计学理论与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4-5.
[3]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
[4]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5]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0.
[6]袁山.统计分析工具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88-93.
[7]邱均平,王曰芬等.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57-158.
[8]丁牧羊,王Q淇.《周礼》文档名词再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6):32-39.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材述评论文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汉语界总体的教学情况,所以选取一段时期内研究教材的论文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这个时期内论文的考查,以期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领域状况及发展趋势。
1.研究准备与设计
(1)样本范围。本研究材料来源于2000年至2014年七本对外汉语专业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中国语文》。这七本期刊在汉语教学界是较为知名的刊物,对它们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探寻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本文对2000年至2014年以来这七份学术期刊上的所有论文进行了一次梳理,尽可能无遗漏地筛选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的论文,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论文共有139篇。在此基础上,二次提取并统计上述论文的教材研究关注点,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这七份期刊的教材研究方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尝试寻找对外汉语教材研究论文的关注重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材研究论文主要关注点。通过对论文的归类整理,教材研究论文的关注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对语言类教材的研究在总体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三个时间段研究都保持在88%以上;不同时段对文化类教材及教材中文化意识的研究都有关注,但比重较低,在6%左右;商务类、报刊类、外交类教材研究论文只有3%左右。
(2)语言类教材研究情况。语言类教材的研究论文在所有教材研究论文中所占比重最大,包括了不同的研究类别,论文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教材评估、教材编写设想、教材编写经验总结和教材介绍四大类。下表是自2000年至2014年以来每五年的语言类教材研究类别论文的比重图,从中可以看出,教材评估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教材编写设想类研究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教材编写经验总结与教材介绍类研究论文呈现逐渐下降态势。
其中,教材评估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有课文话题选择、词汇、课后练习这些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单本教材的分析,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
3.存在问题及对策
(1)教材研究论文关注重点是语言类教材,而对文化类教材或教材中的文化意识研究很少。这说明学界对文化教材和语言教材中融入文化意识的编写问题还未真正重视起来,但实际上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中华文化的推广,让世界认识崛起的中国,所以文化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是十分迫切的。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编者应有意识地将文化纳入整体编写中,变过去单纯的语言教学教材为语言文化教学综合教材;而对专为文化课编写的教材,要依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大纲编写,内容注重多元性,同时定位要准确,对国内留学生编写的文化教材不应只介绍汉族文化,还应涵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而对海外文化教材编写也不能单向地传播中国文化,应该以消除文化摩擦为目的的双向文化对话为目的,在体现中国文化时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此外,在编写体例方面还要注意,要符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学生语言接受能力。
教学评价是系统地收集教学信息,基于所获得的信息,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宏观调控,来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显示教师教学质量所达到的指标,亦能不断给对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根据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细则,调查了我校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除去外出或拒绝回答等因素外实际调查人数153,应答率为85%。
主要是通过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三方面来,确定了7个指标,公平对待每位学生鼓励学生对学习负责;上课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并注重课堂纪律;讲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程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实际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或理解大部分教学内容;善于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课堂互动气氛浓厚,最后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一个总评价。教学质量评价(10分制):优秀:8.5分以上;良好:7.5分以上;合格:6.5分以上;基本合格:5.5分以上;不合格:5.5以下。
根据采集的100多份数据,利用excel录入数据,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分析得到样本数据。论文根据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模型,应用了SAS软件和MATLAB神经网络环境分析处理。
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这个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在很多情形,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从上文中确定评价指标有7个,按顺序分别编为,代表学生对教师上课评价满意程度。我们将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定为[0,10],表格通过随机的153名同学评价,经过EXCEL处理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
将表1的组数据全部导入SAS中,调用主成分分析过程,编写程序如下:
提交运行,完成相关性分析。从结果中得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于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依次为0.6888,0.6550,0.5451,0.4496,0.4182。同时可以看到与的相关系数为0.6343;与的相关系数为0.6000。这些预测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因此,需对预报因子做主成分分析,以提高评价准确性。
主成分分析将研究对象的多个相关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而且这些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包含了原来变量提供的大部分信息。直接调用上面的SAS的主成分分析主程序,可以得到8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图1所示,同时可以得到其主成分的相关负荷表如图2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1.18%,因此可以认为,用前面5个就足以获取原始数据的方差结构了。在看对主成分分析的解释,图2中给出了主成分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即因子负荷)。从因子负荷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中和的相关系数比较高;而在第二主成分明显的是由所支配的;同样可得到第三主成分是,第四主成分中和特征向量系数比较大,第五主成分中是。综述所述,可以得出特征性比较显著。
本文主要是对目前我院教学质量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教学质量评价,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以主观评价试验和统计分析为基础,SAS和MATLAB为运行环境,得到结果。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完成了研究工作,并得出结果,即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和因素对教学质量评价影响程度。
一、 企业财务危机和多元统计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而产生的危机和困难就是企业的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判别企业财务危机的常用标准是企业破产和证券交易中面临的退市现象。而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如何正确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危机。
多元统计分析是属于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指标相互关联的条件下分析其统计规律,“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Ⅰ)和(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
目前,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时效性和精准性都还达不到要求,因而本文主要从企业由于现金流短缺,不足以支付所欠到期的债务而产生的财务危机的角度,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式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多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代经济市场行业类别的差异性导致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参数的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型和方法来进行研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多种变量模式的实证分析,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企业的多个财务指标,可以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判别分析法进行预测判别,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分析,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对样本进行适当排序,从而发现财务危机的状况,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三、 利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第一,选择样本和变量选取。
在企业财务危机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在企业中利用抽样方法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随机抽样和对应样本法。
在企业中,选取“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 EPS)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比、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债务保障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入流出比率、销售现金比率、每股净资产来建立指标体系作为分析变量……”等28 个指标是企业盈利、偿还等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展现,也是交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指标,多变量模型的财务预警分析中,变量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模型建立就越好。
第二,判别分析
根据样本和变量的选择,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同时根据判别分析法分析统计的研究对象分类,创建一组判别函数,确定好判别的规则,分类待判别的样本。
一般来说,用的Fisher 线性判别函数是判别分析中比较常见的。函数形式为: “Yi = a1 x 1 + a2 x 2 + ?+ an x n + b ( i =1 ,2 , ?, k) 。其中, k 是判别组数, Y 是判别分数或判别值; x1 , x2 , ?, x n 是因变量或预测变量; a1 , a2 ,?, anj 是各变量的系数,即判别系数; b 是函数中的常数。”
而判别函数的方式主要是全模型法和逐步选择法。全模型法是指函数中所有的变量都作为因变量,而逐步选择法是一种能反映变量子集的差异性的判别函数,利用逐步引入变量的方式,直至所有的变量都不符合模型的既定条件。
判别分析的基本步骤体现为:一、选择函数中的因变量、组变量;二、“计算各组单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包括组内平均值、组内标准差、总平均值、总标准差、各组协方差矩阵、组间相关矩阵,并对组间平均值相等及协方差矩阵相等的零假设进行检验”;三、建立Fisher 线性判别模型并进行判别分组;四、样本判别分析和验证分类的精准率,最后再输出结果,下结论。
第三,主成分分析
在企业财务危机中,除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之外,主成分分析也是较为普遍的方式。首先可以通过验证筛选,选择需要建立模型的初选变量,且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变量较多的情况下,高维空间的研究样本通常都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施第二次筛选,使得模型精简化。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财务危机数据信息中较为主要的变量,综合变量又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的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危机分析中,具体是指,对企业收集的原始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取平均为零,方差取1;然后,利用标准化的数据计算财务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R;最后,按其相关矩阵计算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实际上,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总的多元统计分析还包括其他比较常见的分析方法,本论文主要讨论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函数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地加剧和证券流通的全球化,原有的市场机制逐步暴露出弊端,出现企业机构投资者和控股股东相互博弈的局面,而这些弊端正是企业危机的潜在表现,如不加强对企业危机的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提前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0. 引言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即多指标的统计方法)方法。是一种化繁为简,将指标数尽可能压缩的降维(即空间压缩)技术,也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免费论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公司财务评价,学习成绩的比较评价等等。但是,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在综合评价当中已暴露出很多缺陷,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法,这些改进方法是与一定的现实条件相关联的,因此也不乏出现误用。本文将对常用的改进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1.传统PCA评价模型的算法:
1.1 输入样本观测值:
1.2 计算各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1.3 对标准化,计算样本相关阵:
1.4 求的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
1.5 建立主成分。
按累积方差贡献率
1.6 计算前个主成分的样本值
2.运用传统主成分分析方法易出现的误区及改进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消除变量量纲的影响,往往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但是标准化在消除量纲或数量级影响的同时,也抹杀了各指标变异程度的差异信息,在此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可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 [2],该方法已得到广泛采用。另外,主成分分析对于处理线性结构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其观测数据阵并非线性结构而呈非线性结构。这时,若采用线性方法,效果往往很差。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的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及“对数—线性比”[1]主成分方法。
改进方法操作如下:
2.1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
2.1.1 数据的均值化
2.1.2 对数变换法
描绘原始数据的散点图,若散点图呈现对数曲线特征时,令
2.1.3 平方根变换法
若散点图呈现抛物线特征时,令
然后以作为新的数据代替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当上述三种变换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而原始数据又明显呈现非线性特征时,还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免费论文。
2.2“对数—线性比”主成分方法
原香港大学统计系主任Aitchison教授(1981年)提出用对数—比(logratio)变换
亦即 其中为成分向量的任一恒正函数。为简便起见,一般可取
相应的
可以证明为奇异阵,至多有个非零特征值。免费论文。对其作谱分解:
便可以求得其广义主成分
3.其它改进方法
除了上述改进方法之外,近来不少学者又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如主成分聚类法。主成分聚类即先做主成分分析,再取若干主成分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对样品进行分类排名。由此得到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文献[2]。另外还有分组主成分分析方法 [5] 等。在实际应用当中,如果不考虑具体问题条件,一味采取同一个模式,难免有失偏颇,甚至与现实大相径庭。因此,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对解决具体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徐雅静,汪远征.主成分分析应用方法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6月.
[3]候文.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改进方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月.
[4]么彩莲,魏宁. 关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方法探讨[J],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7月.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15-02
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连续的系统的一个教学过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构建对于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它不是单一的课堂实践教学,也不仅仅是单层次的社会实践,它应由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训实习四部分构成,是多维的、系统的、层进式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它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立体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课堂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课堂实践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课堂才有真正的活力。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开设实验项目的主要有统计学导论、统计实验、投资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调查设计与组织、企业统计等。
2.综合实践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它是根据相应的统计工作来设置的。SARP和EXCEL统计报表软件实践是根据用人单位统计工作性质开设的实践课,开设统计分析R软件选讲是让学生更熟练地使用各种统计分析软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开设统计写作和统计制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统计应用综合能力。
3.专业社会实践,可以在不拘泥于统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可以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近在身边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它可以分两个层次去实现:第一层次是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如对金水区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对郑州市主要路通流量的调查等。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调查能力,并形成对事物的实质性及客观性认识。另一层次是让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如郑州市各区统计局、企事业单位等。这种校外实习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4.毕业实训实习,它包含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到统计局等单位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前三个方面的实践与毕业实习以及将来的就业结合起来,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实习的岗位中,学生可以将前三个实践中整理的资料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样,实践单位也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制约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发展的瓶颈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必须由教师来具体完成。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因此要专门成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要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加强。
(二)要保证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课程设置是核心
笔者认为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强调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统计学专业“工具型”和“协同型”课程体系的内涵。为此,应把“运筹学”和“统计建模”课程增加到专业特色课程中去,从而突出统计专业定量分析和决策对象的特色。为加强统计分析及其应用需要,建议统计软件选讲侧重介绍SAS和R软件编程技术和应用,另外统计学专业还需增设一门数据库课程,一方面有助于统计软件的学习,另一方面可突出统计专业办学定位。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实施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保证
立体化实践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都需要及时而全面地展开。以往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缺少一种受启发和相互激励的环境,无法去思考和分析自己的问题。例如对多元统计分析的实践教学,只重视统计思想和各种数据分析方法的讲解,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却关注得很少,学生缺少这种主动性综合实践。因此我们要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AS,通过大量的国内外经典案例介绍各种数据分析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能较快地进入实际应用的领域。要以社会的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项目为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
三、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困惑与对策
(一)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立体化实践教学中发挥指导、引路作用的师资队伍却存在严重匮乏的问题
现有统计教师队伍中,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比例偏低。为此,我们制订了统计实践教师培训的十二五规划,鼓励教师向“实践型”教师发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机制,及时掌握岗位工作对统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另外,我们还建立了有效激励机制,为实践教师外出访学、调研 、科研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实践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我们还在企事业聘请了专家教授,到我们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和讲座教授,而且他们也兼任我们统计学专业学生实习的指导老师,逐步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二)年轻的统计学专业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实践教材
统计课实践教学往往是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一些实践项目单一、肤浅,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这种实践教学不仅破坏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同时也偏离了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初衷。目前我们正组织一部分相关教师和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成员,编写和设计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集,制作和开发多媒体课件,目的是要切实加强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专业基础建设。《统计学导论》、《多元统计分析》、《SPSS软件及其应用》等课程都已经编写了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大纲。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教程也都在加紧编写过程中,相信很快我们的统计学专业就会有一套规范性、系统性的实践教材。
(三)统计专业大学生传统的毕业实地实习存在许多困难
具体体现在:1.大学毕业生多,实习单位不足,实训基地接受难度大;2.院校下发的实习的经费少,用人单位不愿接受实习;3.实地实习形式往往岗位单一,实习内容偏少,不能对统计工作全过程进行展开实习。4.实习时大多是观摩,实际操作很少,学生缺乏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实习基地分散不便管理,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显然这种传统的实地实习方式,已违背我们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初衷。为此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也试着开发了形式多样的统计实习规划项目。统计实习规划项目如下表: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原经济区的升华。它可以形成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创新高地,带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作为省市共建的一所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必然承载着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中统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为顺应各类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统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立体化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研究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实践教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河南经济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剑. 统计学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
2介绍并提供材料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进行,陆续介绍相关的资料。以2010年度授课提供的资料为例。①人大经济论坛,此论坛资料丰富,有很多案例分析的数据资源。②《女士品茶》统计科普书籍,该书生动有趣,可作案头书。③《北美一流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了解到很多同学想出国深造,所以提供该研究报告。④2010国内统计学热点研究问题,以此了解统计研究热点问题。⑤《离散多元分析-理论与实践》,主要介绍定性数据分析的理论,以此做相关课程介绍。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2010境外讲学课表,从中可以了解统计学热门研究领域。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风险实证研究》,培养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和资料查询。该论文里面用到了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逻辑斯蒂回归等统计方法。
3作业的布置及相关培养
在大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选课人数分成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留大作业,鼓励大家查找资料、编程、实证分析,处理实际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见表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课程建设及其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立起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的广西财经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该校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一、围绕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科学制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经济管理类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实际,我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体表现为“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宽口径”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础”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基础,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重应用”指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经济管理统计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和参与政策咨询和决策的能力等,体现了作为方法论、管理工具的统计学学科性质;“高素质”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养、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以“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教育的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保证统计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夯实专业基础;二是给足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学时、学分,力求专业主干课能讲深讲透;三是强化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是突出统计学专业“市场调查与定量分析”核心竞争能力培养要求;五是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从2006级统计学专业开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架框要求,按照“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了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双体系”是指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构建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和经济学、管理学等重在夯实专业基础;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校各专业统一规定的军训、就业指导等实践课程,模块二则是根据统计学专业要求设置的独立实践实验模块。“双平台”是指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修养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平台,以及帮助学生拓宽口径、加厚基础,以适应专业和人生发展的统计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等8门,约占理论课程总学分的25%,该模块作为统计学专业核心内容,既保证了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也突出了统计学专业的核心知识、能力培养。“多模块”是以“双体系”、“双平台”为基础支撑,按照统计学科专业的服务方向和人才规格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特长、人生志向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设计多个不同的学习模块,即“社会经济统计”、“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与精算”三个专业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三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识、能力要求,也考虑到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1.整合、优化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突出统计应用主线
从2005级到2009级,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到2008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实验课程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6%。实践实验课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独立实验实践课。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平台,构建以统计核算、分析为主,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相互支持的企业实践课程群,使学生了解、把握企业的创办与整体运作,用数据解读企业经营,此课程群包括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计划实训等。同时,结合统计工作过程,设置了SPSS软件应用、统计分析综合实训等独立实训课程,从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到分析报告撰写进行强化,加强统计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如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内实验,一般安排本课程总课时的1/4课时,主要实训内容为EXCEL、SPSS应用、课程论文等。
2.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为学生提供实战型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重点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这几年来,我校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并努力使其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统计学专业建成了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财经科学实验中心分室的统计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以及目前广西高校唯一的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中心,配备了SPSS、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等先进统计教学软件。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实践实训基地,每年安排统计学专业学生到基地实习,参与实习单位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工作。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广西高校唯一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统计业务及软件应用培训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人才培训和师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创新平台,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纳入本科教学全过程
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等第一课堂,还需要结合统计学专业特点,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创业大赛、市场调查和数学建模等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这对于促进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明确统计学专业学习目标,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这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主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一是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广西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实习单位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统计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如会计从业资格、统计职称等,邀请政府部门、企业高管或相关业务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此外,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我们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4.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现实性和专业特色
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毕业实习难、分散形式效果较差的现实,我们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逐步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变“放羊式”毕业实习为集中实习为主、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切实提高实习效果。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是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将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学生平时的一些竞赛活动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使学生较早了解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及素材积累;二是向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征集部分毕业论文(设计)现实问题选题,并且适当邀请实践基地部分专家或业务骨干参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通过毕业论文撰写为实际工作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强调统计学的专业特色,要求论文必须用数据说话,以检验学生综合统计分析能力,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实践应用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以打破“学科本位”,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对课程体系的各知识点进行合理梳理、归类,特别是对统计专业课程中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内容归属,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之后,将各门课程按照内在联系和教学要求归并成若干个课程模块,分块建设。制定分阶段课程建设规划,重点是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参考材料、试题库、课程网站等内容,进而形成了每一门课程完整的课程档案。
在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方面,对于专业课程,选用理论内容体系较完整、丰富,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面向21世纪的优秀新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国外优秀教材;对于实践课程,目前部分选用兄弟院校现成教材、实验指导书,部分实训教材通过自编完成。下一步,我们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本专业完整的实践教材体系建设,形成本专业特色系列实践教材,如统计学案例教程、商务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这些实验(实训)教材可作为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步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统计学专业独立实验教材。
四、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确定后,如何教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鼓励教师探索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尝试对《统计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与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进行教学,即将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分解为“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统计理论与方法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两大模块,前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上课,后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和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上课,将统计方法教学与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合起来。在《统计学》(或《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试行“读(阅读)写(写作)议(讨论)讲(讲课)”教学模式改革。“读”是指在课外阅读统计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数据意识;“写”是指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课程小论文等;“议”是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堂辩论,实施交互式教学;“讲”是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就统计教材或现实某一问题进行讲解,之后教师进行评议。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统计理论方法与非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学习、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改革得到了学生普遍好评,教学效果显著。《多元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也借鉴此思路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教学+课程论文”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写”(分析)的能力,强调统计理论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现代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目前,我们正在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分别制定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案,将“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门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经过上述训练,学生应用统计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相成.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改革发展思路[J].统计研究,2008,(5).
[2]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6).